《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2022-10-03 00:00:00 阅读答案

《秋》阅读答案1

  (1)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妈的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展颜微笑。

  (2)妈妈的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3)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4)我在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5)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吉他。

  (6)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7)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酒窝的影子。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8)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想到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感的濡湿。

  (9)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女人,又是政治家。

  (10)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尽管笑容的各部门都有分寸的,因对上级、同事、下属的不同调整位置。但我们仍然期待它,哪怕配备一双眼睛寒气袭人。就像在悬崖峭壁的攀援中,暂时找到一个落脚点,心一松又一紧,于是再寻找,再接触下一个落脚点。

  (11)在当年居委会主任、工厂女人班组长那儿一再经受这种考验后,我领悟到:女政治家的笑容就是让你老那么附在悬崖上,掉不下来。

  (12)有人说:笑是一门艺术。

  (13)哦,这话真可怕!

  16.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中“沧桑”一词的含义?。(3分)

  17.第四段写“女伴”长相很一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8.文章通过对笑的反复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作者在文中依次写了“母亲”“女伴”“师傅”“女政治家”等四类人的笑,使文章呈现出*行并列的结构形式。请问这四个题材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6.(1)“沧桑”一词暗示了师傅面容的苍老,表现了岁月的无情。(2)间接表现师傅生活的艰难、工作的艰辛等。(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计3分)

  17.第四段写到“女伴”外貌的丑,一是为了突出她长相普通,二是为了反衬她甜美动人的笑,使文章洋溢着质朴而欢乐的生活气息。(点明“反衬”手法2分,写到作用2分,计4分)

  18.本文通过对笑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百态,赞美了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爱情,(2分)表达了在人际关系上主张真诚相待,*等相处,互相尊重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告诉读者笑容是情感个性的自然流露,而不应是装饰性的艺术。(2分)

  19.不能调换。(1分)作者选取了四类女性的笑,题材类型从家庭到社会,生活圈子由小到达,表现视野由窄到宽,对笑的态度由肯定到否定,褒贬分明,很好地揭示了主题。(3分)(如果学生从肯定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秋》阅读答案2

  《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的记号,他们是北*许多著名的*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就是*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小题1:本文先写物,再写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北*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小题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4分)

  小题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小题4:“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4分)

  小题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人 祥和 亲切

  小题2:(4分)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4分)公*、亲切、随和、诚朴 (一词各一分)

  小题4:(4分)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修辞1分,“形象生动”1分,描写的内容2分)

  小题5:(4分)言之成理即可。扣住“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展开。语言详细生动有条理。否则酌情扣分。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2-4段主要写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5-7段主要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卖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画面,还是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待人公*和亲切的情形、人与人之间和*共处(选文第六段: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都表现北*秋天祥和、亲切的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第二段开头说“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这“气味”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选文第四段中说“安儿胡同口儿上”的“ 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选文结尾 说“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材料是要服务文章中心的,本文的文题是《秋的气味》,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试题分析:从选文第六段“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和亲切”和第七段“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这两处的语言叙述可以看出老五公*、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的品质。

  小题4:试题分析:从 “红着半个脸”和“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两处可以明显地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如“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小题5:试题分析:做题时首先表态:不是;然后再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理由。从选文内容可以分析出:文题《秋的气味》中的“气味”不仅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不仅是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更指老五的公*、亲切所带来的和谐的氛围之味。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不仅“老五”待人公*、亲切、随和、诚朴;北京市民之间也是和*共处:“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 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

  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

  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在安陆(地名)贪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

《秋》阅读答案4

  秋颂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⑩“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 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1)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12)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8、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19、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第11段中“拥有一切”与“不想拥有任何东西”两句自相矛盾么?为什么?

  21、作者描绘的秋天给你的人生态度带来怎样的启迪?

  《秋颂》参考答案:

  18、 秋林(秋叶) 秋云 秋风 秋水

  19、总分总;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0、 这里并不矛盾,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就好像秋一样没有想过要追求和炫耀什么,但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拥有了许多别人不可能相媲美的梅。其实这里暗喻 人也是一样有舍才有得,过分苛刻地追求名利到头来不见得你会多么的富有,但是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可能会拥有一切,而这一切绝不是金钱可以获取的!其实表达 出作者对人生一种淡泊、洒脱的精神!

  21、如:做人当如秋天,与世无争,宁静致远。

《秋》阅读答案5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地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为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删改)

  【注】 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趣: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视:看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作者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吹散了。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挚的感情。

  13、把上面文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3分)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3分)

  答案:

  10 C 11 B 12 D

  13、(6分)翻译(1)(秋芙)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强”“或”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于是在大松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止”“更”各1分,句意1分)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1)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

《秋》阅读答案1

  (1)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妈的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展颜微笑。

  (2)妈妈的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3)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4)我在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5)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吉他。

  (6)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7)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酒窝的影子。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8)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想到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感的濡湿。

  (9)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女人,又是政治家。

  (10)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尽管笑容的各部门都有分寸的,因对上级、同事、下属的不同调整位置。但我们仍然期待它,哪怕配备一双眼睛寒气袭人。就像在悬崖峭壁的攀援中,暂时找到一个落脚点,心一松又一紧,于是再寻找,再接触下一个落脚点。

  (11)在当年居委会主任、工厂女人班组长那儿一再经受这种考验后,我领悟到:女政治家的笑容就是让你老那么附在悬崖上,掉不下来。

  (12)有人说:笑是一门艺术。

  (13)哦,这话真可怕!

  16.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中“沧桑”一词的含义?。(3分)

  17.第四段写“女伴”长相很一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8.文章通过对笑的反复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作者在文中依次写了“母亲”“女伴”“师傅”“女政治家”等四类人的笑,使文章呈现出*行并列的结构形式。请问这四个题材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6.(1)“沧桑”一词暗示了师傅面容的苍老,表现了岁月的无情。(2)间接表现师傅生活的艰难、工作的艰辛等。(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计3分)

  17.第四段写到“女伴”外貌的丑,一是为了突出她长相普通,二是为了反衬她甜美动人的笑,使文章洋溢着质朴而欢乐的生活气息。(点明“反衬”手法2分,写到作用2分,计4分)

  18.本文通过对笑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百态,赞美了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爱情,(2分)表达了在人际关系上主张真诚相待,*等相处,互相尊重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告诉读者笑容是情感个性的自然流露,而不应是装饰性的艺术。(2分)

  19.不能调换。(1分)作者选取了四类女性的笑,题材类型从家庭到社会,生活圈子由小到达,表现视野由窄到宽,对笑的态度由肯定到否定,褒贬分明,很好地揭示了主题。(3分)(如果学生从肯定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秋》阅读答案2

  《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的记号,他们是北*许多著名的*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就是*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小题1:本文先写物,再写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北*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小题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4分)

  小题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小题4:“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4分)

  小题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人 祥和 亲切

  小题2:(4分)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4分)公*、亲切、随和、诚朴 (一词各一分)

  小题4:(4分)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修辞1分,“形象生动”1分,描写的内容2分)

  小题5:(4分)言之成理即可。扣住“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展开。语言详细生动有条理。否则酌情扣分。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2-4段主要写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5-7段主要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卖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画面,还是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待人公*和亲切的情形、人与人之间和*共处(选文第六段: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都表现北*秋天祥和、亲切的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第二段开头说“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这“气味”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选文第四段中说“安儿胡同口儿上”的“ 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选文结尾 说“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材料是要服务文章中心的,本文的文题是《秋的气味》,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试题分析:从选文第六段“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和亲切”和第七段“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这两处的语言叙述可以看出老五公*、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的品质。

  小题4:试题分析:从 “红着半个脸”和“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两处可以明显地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如“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小题5:试题分析:做题时首先表态:不是;然后再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理由。从选文内容可以分析出:文题《秋的气味》中的“气味”不仅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不仅是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更指老五的公*、亲切所带来的和谐的氛围之味。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不仅“老五”待人公*、亲切、随和、诚朴;北京市民之间也是和*共处:“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 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

  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

  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在安陆(地名)贪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

《秋》阅读答案4

  秋颂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⑩“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 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1)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12)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8、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19、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第11段中“拥有一切”与“不想拥有任何东西”两句自相矛盾么?为什么?

  21、作者描绘的秋天给你的人生态度带来怎样的启迪?

  《秋颂》参考答案:

  18、 秋林(秋叶) 秋云 秋风 秋水

  19、总分总;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0、 这里并不矛盾,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就好像秋一样没有想过要追求和炫耀什么,但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拥有了许多别人不可能相媲美的梅。其实这里暗喻 人也是一样有舍才有得,过分苛刻地追求名利到头来不见得你会多么的富有,但是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可能会拥有一切,而这一切绝不是金钱可以获取的!其实表达 出作者对人生一种淡泊、洒脱的精神!

  21、如:做人当如秋天,与世无争,宁静致远。

《秋》阅读答案5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地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为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删改)

  【注】 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趣: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视:看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作者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吹散了。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挚的感情。

  13、把上面文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3分)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3分)

  答案:

  10 C 11 B 12 D

  13、(6分)翻译(1)(秋芙)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强”“或”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于是在大松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止”“更”各1分,句意1分)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2)

——《列子》阅读答案 (菁华5篇)

  范子华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游其庭者侔①于朝。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宿于田叟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子华之门徒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②之。既而狎侮欺诒。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

  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③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飏于地,肌骨无毁。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隈④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方同疑。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

  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子其愚我也,敢问其道。”商丘开曰:‘吾亡道。曩⑤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不至,行之不及。物无迕者,心一而已。今方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水火岂复可*哉?”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仲尼曰:“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 (取材于《列子·黄帝》)

  注释:①侔:(móu)等列,相等。②眲:(nè)轻视。③漫言:随口说。④淫隈:深水处。⑤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之:往,去

  B.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乘:登上

  C.乃共谢之曰——谢:感谢

  D.今方知子党之诞我——诞:欺诈,戏弄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仕而居三卿之右——必下车而揖之

  B.范子华有宠于晋君——游其庭者侔于朝

  C.商丘开复从而泳之——从所得多少赏若

  D.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因复指河曲之淫隈

  3.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客)宿于田叟商丘开之舍

  B.(子华)能使存者亡,亡者存

  C.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二客)誉范氏之势

  D.水火岂复可*(我)哉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子华虽未做官,地位却高过三卿,到他家就等同于到了朝廷。

  B.商丘开被门客耍弄从高台跳下,去深水取珠,到大火中取锦。

  C.商丘开历险无恙,门客认为他是有道的神人,一起向他求教。

  D.商丘开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因为心诚所致,了解真相后很后怕。

  答案

  1.C

  2.D

  3.D

  4.B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钟书语),即风格。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这是*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他是着眼于风格,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鸡”译成了“鸭”,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

  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19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郭宏安《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选自《人民日报》20xx年11月3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

  B、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

  C、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

  D、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B、举例论证注意了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

  C、引用沈宗骞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

  D、作者在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译者能够准确地感觉、体会原作的风格并且能用汉语准确表达,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

  B、诸多优秀作品因为具有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的精气神,所以虽然有些瑕疵,但也不害其为名著。

  C、译作整体之美不一定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所以,文学翻译批评家在批评时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

  D、文学翻译批评家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原有的风味”上,独具只眼,发现其整体之美,否则,就失去活力。

  阅读答案:

  1、D【解析】C项,分析错误,文章在提到“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时,是为了强调“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而并非缺点。

  2、D【解析】D项,分析错误,顺序颠倒,文章先论证文学翻译家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也应如此。

  3、B【解析】A项,“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说法错误,原文中指出“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而“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C项,“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说法错误,当“细节的错误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D项,“否则,就失去活力”推断缺乏根据。B项说法正确。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

  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2 分)

  (1)詹何对曰 对:_________

  (2)故本在身 本:__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1)回答 (2)根本、基础

  【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与识记,“对”“本”这两个实词比较简单,考生在*时的学*与练*中基本都能掌握。解题时,应先回忆之前学过的这些词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进行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备考建议】熟记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练*,做好重点词语的积累> 重点的字要翻译出来,省略的成分需要补充完整。这类题需要考生既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内容的理解。

  15.【答案】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

  【备考建议】考生解决这类题型有三种方法:一、原句摘抄,从原文中累与识记,并对这些词语进行适当地总结。

  14.【答案】我明白了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解析】翻译题型是中考必考题型,考生失分的现象较为明显,一般因为关键字不落实造成失分,因此需要格外注意。本题中的“治身”“明”要重点翻译,是考试的得分点,省略的部分需要补充完整,整体来说难度不大。

  【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知道修养 身心,不知道治理国家。”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列子学射①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②而*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注释

  ①选自《列子·说符篇》。 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阅读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①列子,名____,又名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子》由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曾学过其中的《______》,文中成功的塑造了愚公和___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________的精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于关尹子____ ②臣是以无请也____

  ③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____ ④又以报关尹子____

  3.翻译句子。

  ①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译文:

  4.关尹子所说的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中的之字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所记叙事情的含义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它适合于其他方面吗?请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①动词,穿; 名词,衣服 ②同返,回来

  3.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4.鸡鸣狗盗 鸡零狗碎 蝇营狗苟5.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了,他脱去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不知道,冲上来对他狂叫。杨布很生气,准备打狗。杨朱劝阻说: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3)

——《秋思》阅读答案 (菁华5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3.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4分)

  答

  22.CC项“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不恰当。《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意在衬托游子的漂泊之苦,景物是陪衬。

  23.《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大意为“可是燕然还未刻上*胡的功绩,归期无法预汁”,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大意是“征人不能入眠,将军战士头发花白,流下眼泪”。这些语句展现的是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主旨句,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为筠州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1)两首诗都以秋天为背景,以思念为内容,请对此简要分析。(4分)

  (2)张诗第三句中“逼”字和黄诗第二句中“催”字都用得十分传神,请自选一个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张诗写秋夜漫漫,秋虫长鸣,(1分)思妇独守闺中凄清寂寞而思念、关爱远征的丈夫。(1分)黄诗写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1分)诗人触景生情,因自己不得意而思念被贬的好友苏子由(苏辙)。(1分)(意思对即可)

  (2)“逼”字有“逼迫”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晚秋天凉,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来,(1分)衬托思妇的寂寞难耐,夜不成眠。(1分)(意思对即可)

  “催”有“催促”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时至晚秋,秋虫的鸣叫催促妇女制作裘衣,(1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或仕途坎坷的落魄)。(1分)(意思对即可)

  天净沙.秋思

  【原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全诗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中考预测】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昏鸦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古道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人家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断肠人在天涯___。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答: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上两联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不堪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4分)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4)

——《轻放》阅读答案 (菁华5篇)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小题1:阅读全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父亲来我家做的三件事

  我的表现换公共走廊灯泡②打扫公共楼梯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③①反省,理解小题2:依据全文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对“轻放” 含义的理解。(4 分)

  答:

  小题3:结合作品⑦--⑩段内容,分析父亲是如何影响教育儿子的,从中可以看出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①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②不屑、辩解③抱怨、责怪(嗔怪)

  小题2:(4 分)(1)告诉人们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从自我做起;

  (2)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人对事;(3)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

  小题3:(7分)示例:作品⑦--⑩ 写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的过程,父亲首先从借钱者做出善意的推断“人家忙得忘记了”,又告诉我不要为此伤了朋友感情,最后告诉我如遇人不良,也不如心中先放下的道理。以此循循善诱劝解儿子,可以看出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是友善待人、重义轻财、处理矛盾不偏激,用宽容的心态对人对事。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文中写父亲行为之后“我”的语言,注意抓住“抱怨”“不解”“憋闷”“发觉”这些表达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理解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阅读文中“父亲”所说的话,体会其语言所含的道理,再结合文章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慨“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理解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父亲”的语言,体会其包含的道理,就“还钱”一事,“父亲”从各角度分析问题,找出最合理的解释来宽慰“我”,由此可见,心胸豁达,乐观,善于理解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是父亲性格的特点。

  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

  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他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

  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

  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

  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小题1:阅读全文,文章写了有关父亲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2)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

  小题3:文章主要写“父亲”,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我”,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6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小题2:示例:① 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② 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宽容、重义轻财、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4分)

  小题3:写“我”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冷漠、计较得失,与父亲形成对比,衬托出父亲的助人为乐、友善待人、重义轻财的品质。(3分)

  小题4: 示例: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信息提示,阅读全文,划分故事情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方面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根据两句的文字点明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再从表达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思想、精神)来评价。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作者所写的“我”是什么形象(自私),理解作者以“我”与“父亲进行对比,衬托父亲美好的形象的写作。要点明“对比”“衬托”写作术语。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章最后一句,理解作者的感慨,从如何真诚对待他人这个方面谈感想。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20xx年第14期)

  2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1)

  (2)

  (3)

  2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作批注(照抄示例不得分)。(4分)

  示例:我选 A 处;批注: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1)我选 处;批注:

  (2)我选 处;批注:

  23. 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第(11)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4.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字数在80字以内。(6分)

  参考答案:

  21.(6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2分,意对即可)

  22.(4分)示例:

  A处:只要肯动手,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事,少抱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B处: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现状;为“我”“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为开脱。

  C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态;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处:言语虽然朴素,却道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两个反问句表现父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每处2分,批注合理即可,照抄示例不给分)

  23.(6分)(1)虽然“我”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冷漠、计较得失,与父亲的助人为乐、友善待人、重义轻财相比,人格上显得苍白无力。(3分,意对即可)

  (2)比喻或对比;(1分)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2分,意对即可)

  24.(6分)

  看法一: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

  看法二: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损害社会的良序约俗。

  (观点1分,理由充分3分,语句通顺2分)

  轻 放

  (1)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2)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3)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息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4)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止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5)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6)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了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7)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8)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地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9)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10)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选自《青年文摘》20xx年第14期)

  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秋》阅读答案 (菁华5篇)(扩展5)

——《风筝》阅读答案 (菁华5篇)

  追风筝的人原文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线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移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袋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了我。

  “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了。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这些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已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天空,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附*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看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

  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哈桑。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题目: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传统风俗,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鲁莽好斗。

  B.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而且突出了“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

  C.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比如,第三段“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对哈桑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比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忠诚品格。

  8.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我”赢得比赛后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9.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6分)

  参考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3分)B (A项,“鲁莽好斗”不准确。C项,雪景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D项,没有肖像描写。)

  8.(5分)①赢得比赛后,“我”非常兴奋;②哈桑追风筝未及时回来时,“我”很担心;③哈桑为保护风筝而受欺负时,“我”有些胆怯;④等哈桑回来以及面对哈桑时,“我”十分内疚。

  9.(6分)①风筝对于“我”来说,是向父亲证明自己“非同凡响”的东西(或者“是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放飞自己的风筝,割断对手的风筝线,收获看客们的欢呼,是勇敢的表现,是一种无上的荣誉。“我”想得到这一荣誉,获得父亲的认可。②风筝对于哈桑来说,是证明自己对主人(阿米尔少爷)忠诚的东西。“我”要哈桑把断了线的蓝风筝带回来,哈桑便不顾一切地保护并带回那只蓝风筝。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1、“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

  2、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3、“我”的心很重很重地堕着,为何不至于断绝?(3分)

  4、文中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文段和禄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分)

  答案:

  1、(2分)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踩坏了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

  2、(3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知道做错事后沉重的心情。(2分)

  3、(3分)因为“我”认为还有补救的方法。(意思相*即可给分)

  4、(4分)所述能结合文段或自己的生活;(2分)言之成理,持之有据。(2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原名周树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风筝》选自散文集《 野草 》,体裁是 散文 ;《故乡》选自《 鲁迅全集 》,体裁是 小说 ;《孔乙己》选自《 呐喊》,体裁是 小说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寂 莫(mó)憔 悴 (cuì) 点 缀 (zhuì)嫌 恶(wù) 虐 (nüè)杀 苦心孤(yì) 诣 língdīng 伶仃 dàngyàng 荡漾 jīng huáng 惊惶 宽shù 恕 sè缩 缩

  三、思考回答。

  1、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北京在冬季竟然放起了风筝 ,悲哀是 因为想起了“我”小时候对弟弟进行“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永远无法补救 ,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引出下文 。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因为这里的春天是指小时候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那是很就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说“久经逝去;此时我在北京看见风筝,由此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的气息,所以说“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3、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3、4段),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段文字把“我“对弟弟的残酷无情写的很突出,隐含了我对弟弟的同情,对自己的深深自责。。

  4.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他的精神**杀却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此而无法弥补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我无法料想的,所以是“无法把握的悲哀” 。

  5、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天气的寒冷 ,而且指“我”心中的悲哀 。

  6、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严肃认真的可贵精神。

  师大毕业,我被分到市区一所小学任教。在我所任教的第一堂劳动技术课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利用*时常见的材料,每人做一个风筝,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

  几天后,孩子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业。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风筝竟做得如此精致细腻、丰富多彩!

  在众多的作业中,一只粗糙的椭圆形的风筝显得分外笨拙。风筝的周边显然是用旧铁丝拧箍而成,而后又用废烟盒纸将铁丝包起来;风筝的中间有一个用黑色碎布片做成的圆形东西,并且用绳子穿起来,与外面的铁圈连着,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看着如此不伦不类、令人费解的四不像,我大惑不解,差点笑出声来,心想,呵呵,这学生真会搞笑。

  这个东西是哪位同学做的?我举起铁圈问全班同学。偌大的教室内也随之发出一阵哄笑。

  许久,一个身材矮小、穿着朴素的小男孩慢慢站起来。他的脸憋得通红,局促不安地小声作答:老师,这这是我我做的。我望了望花名册,知道他的名字叫丁小光。

  这就是你的作业?我提高声音质问。

  丁小光对我的质问始料不及,有点害怕似地向我解释:嗯,老师,不光是我自己做的,还有我的爸爸。他告诉我,虽然他的眼瞎了,但是他的手并不瞎!

  什么?他的手并不瞎?我蓦地想起,就在前几天,老校长曾告诉我说,这个班级中有一个特困的孩子,妈妈刚去世,爸爸又是个盲人顿时,我脸上火辣辣的。镇定下来后,我柔声问他:可以告诉老师,你这个风筝叫什么名字吗?

  老师,风筝的名字叫眼睛,它是我和爸爸一起取的。

  我心弦一动,突然发现,这只粗看笨拙的风筝做得竟是那么可爱与真实,那不正是一只大大的足可以放出光芒的眼睛吗?

  拿着那只大眼睛,我轻轻地走到丁小光的身边,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其实,老师早就看出了,你们的风筝当中有许多并不是用*时常见的材料做的,有的根本就是直接在商场买的!丁小光同学和他爸爸共同完成的这只风筝才是最美和最好的!

  短暂的沉默之后,掌声渐渐响起,继而在教室内慢慢流淌,逐渐淹没了我的声音。我分明看见,丁小光的双眼噙满了泪水,晶莹而透明。

  摘自《石狮日报》2007年4月7日

  1、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做的风筝竟然如此精致细腻、丰富多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心弦一动,突然发现,这只粗看笨拙的风筝做得竟是那么可爱与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3段,在在众多精美的风筝中,作者为什么详细那只粗糙的风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中写道: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请你发挥想象,揣摩我此时的内心活动。(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要说那只粗糙的风筝是最美最好的?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用竟然这个词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这对风筝是出自盲人之手感到惊讶不已的情绪(2)由衷的感到惭愧之情

  2、因为这只风筝制作者是与众不同的

  3、我想:自己真是太鲁莽了,竟然会犯下如此的错误,太小瞧他们了,太不应该了。我应该深深的自责并且向他们道歉,他们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事物,却可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风筝,真是令人赞叹。

  4、我大惑不解,差点笑出声来,心想,呵呵,这学生真会搞笑与掌声渐渐响起,继而在教室内慢慢流淌,逐渐淹没了我的声音相对比,前者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嘲笑这只四不像的风筝,后者得知真相后,终于恍然大悟,虽然风筝四不像,但是他们用美丽的心灵打动了我们。

  5、因为那只粗糙的风筝是盲人用想象亲手制作的,我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了解事实的真相后再去判断事情,不能主观臆断,随便嘲笑别人,盲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间的事物,才能制作出这样的风筝。

  风筝的心 (23分)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③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④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⑤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⑥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⑦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