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

首页 / 语录 / | 2022-10-09 00:00:00 语录,国学

1、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周易》

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0、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周易》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2、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

1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5、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周易》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9、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2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

2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25、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2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0、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2、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3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34、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周易》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8、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

3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4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4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42、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44、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

4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47、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49、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1)

——摘抄国学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5、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6、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9、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4、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易经》

1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8、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20、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国语》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2、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24、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25、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2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

2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28、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

2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0、只要灵魂还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建设就会在

31、领导人修养不够,不仅缺心,而且缺德,招来的人跟着你有未来吗?

32、当一个人有了出世的智慧再去干入世的事情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所谓忙————其实就是心灵的逃亡

34、你带着憎恨的心情去淘米,做出的饭都是有毒素的

35、人生有三处,花钱绝对连眼睛都不要眨:一是给自己的父母花钱眼睛都不要眨,因为厚重的养育之恩是再多的金钱都无法诠释的;二是给自己的铁哥们儿花钱眼睛都不要眨,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可能飞黄腾达的;三是对学*的投资眼睛都不要眨,因为拒 绝学*就等于拒绝成长和晋升

36、改变你不良的语言惯性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37、一个卓越的领导人需要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38、思考力乃是万力之源

39、学会放下才能懂得承担,人的烦恼、痛苦,往往都是因为放不下、想不开、忘不了

40、强者会让行为控制情绪,弱者才会让情绪控制行为

41、最实用的团队文化是为人处世的文化,最高级的团队文化是精神文化

42、善战者不怒

43、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44、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早晚会被看出来,如果没被看出来,只能说明怀的还不够

45、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辨;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46、你关心什么,就会关注什么;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注意力等于事实

47、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48、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

49、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50、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2)

——国学经典名句 50句

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5、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8、我努力,我坚持,我就一定能成功。

9、在河边羡慕人家的鱼,还不如回家自己织网。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1、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4、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韩非子 解老》

1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0、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2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道经·第十四章》

23、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第二十章》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2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26、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大学·第一章》

2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28、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29、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01章亲士》

30、犹傶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犹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31、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第六章》

32、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3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3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35、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36、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38、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天保》

39、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40、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41、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墨子·49章鲁问》

42、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荀子·儒效》

43、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

44、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墨子·02章修身》

45、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46、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墨子·36章非命(中)》

47、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48、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子思《中庸》

4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司马迁《史记》

50、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不韦《吕氏春秋》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3)

——国学经典手抄报没计图 50句

1、《大学》

2、《老子》

3、《三字经》

4、《弟子规》

5、《心经》

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经·豳风·七月》

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8、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

1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16、人无远虑,必有*忧。    《论语·卫灵公》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8、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2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2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2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4、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7、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2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29、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3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33、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34、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3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7、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38、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

39、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

40、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畜·象》

41、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42、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

43、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

44、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

45、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46、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4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48、《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49、《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0、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隋炀帝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春秋 孔子《论语》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前蜀 王衍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藜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宋 朱熹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梦中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元刘从益

  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

  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漂流在外头。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唐太宗

  自从踏着涅磐门,一枕清风几万年。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雨后天。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白紫清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五代 谭峭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唐 李翱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宋 张商英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唐 玄奘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知公久已藩篱散,何事深村尚闭关。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阳明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灵云禅师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你尚多情。--达濑六世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万里青天开口笑,三间白屋竖拳头。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 赵翼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唐 武则天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武则天

  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 苏轼

  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清 刘鹗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南怀瑾

  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羊亡几度泣多歧,错认梅花被雪迷。 疑假疑真都不是,残蕉有鹿梦成痴。

  一枕沉酣杜德机,尘埃野马乱相吹。 壶中偶放偷天日,照破乾坤无是非。--南怀瑾

  碎却菩提明镜台,春光秋色两无猜。 年来不用观花眼,一任繁华眼里栽。

  不汝还兮更是谁?儿时门巷总依稀。 寻巢犹是重来燕,故傍空梁自在飞。--南怀瑾

  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清时翻笑醉时浓。 莫将粒粒菩提子,化做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浊世保方乞九还。 一笑抛经高卧稳,龙归沧海虎归山。--南怀瑾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4)

——国学经典 60句菁华

1、《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

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4、《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5、《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

9、《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10、《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

11、《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

12、《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13、《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

14、《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

15、《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16、《墨子》战国、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

17、《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鬼神

18、《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1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

20、《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21、《茶经》唐、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

22、《渑水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

23、《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

24、《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

25、《广东新语》清、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

26、《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

27、《太*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

28、《*》晋、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

29、《七侠五义》清、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30、《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

31、《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

32、《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

3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

34、《柳宗元集》唐、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则鸣

35、《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

36、《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

37、《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

38、《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

39、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40、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41、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42、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

43、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4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6、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韩非子解老》

47、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文子自然》

4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5)

——国学经典 40句菁华

1、《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2、《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3、《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

4、《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

5、《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6、《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

7、《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

8、《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

9、《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10、《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11、《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12、《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

13、《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

14、《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

15、《海岳名言》宋、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

16、《大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

17、《梦粱录》宋、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18、《广东新语》清、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

19、《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

20、《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

21、《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

2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

23、《元好问集》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24、《娇红记》明、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25、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26、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27、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28、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韩非子解老》

29、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宋苏洵《远虑》)

3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3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4、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3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3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3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3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3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4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6)

——摘抄国学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为之有野。”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5、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11、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1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不可卷也。——《诗经》

1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14、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

1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16、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17、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

18、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屈原《楚辞》

19、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2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4、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26、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诗经》

27、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

28、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2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30、领导人修养不够,不仅缺心,而且缺德,招来的人跟着你有未来吗?

31、每个人最大的局限莫过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关系

32、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将源兵魂

33、一个人的智慧和良知是高于一切的

34、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远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背)矣

35、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苛责别人

36、改变你不良的语言惯性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37、最实用的团队文化是为人处世的文化,最高级的团队文化是精神文化

38、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39、你关心什么,就会关注什么;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注意力等于事实

40、没有完美的事物,只有完美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扩展7)

——经典国学语录 4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6、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孙子兵法》

7、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周易》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9、学不可以已。——《荀子》

1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2、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

13、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周易》

1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15、*朱者赤,*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1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0、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21、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22、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23、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25、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2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9、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3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

31、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周易》

3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3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34、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周易》

35、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3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7、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

3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3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4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