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

首页 / 制度 / | 2022-11-07 00:00:00 常识,文学,制度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1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竞争的*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废除科举。

  2.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即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文体有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4.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周代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

  【庠序】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成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的生员。

  5.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为学官名。汉唐后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2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剌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一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贡士:古代向朝延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人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采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惯上也称为“相公”。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为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P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控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负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人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贡生:明、清府、州、县学的科举称谓知识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3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人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土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以上的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状元的产生,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古代的博士、硕士、学士并非学位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时,博士只作*顾问。汉代以后,博士开始在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学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硕士:在我国古代通常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之人,但在古代史籍中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古代常用与硕士含义相似的“硕老”、“项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指有学问的人以及久入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为以久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到了唐代,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其中的翰林学士为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的顾问和秘书官,因而常被称作“内相”。到了宋朝,一经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清朝的大学士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生员,凡已考选升人国子监肆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1)

——*古代文学常识 (菁华5篇)

*古代文学常识1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1.《可爱的*》一文的作者是著名革命家方志敏。

  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13.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14.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15.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著名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6.赵树理,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代表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李家的变迁》《三里湾》,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17.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

  18.曹禺,*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19.短篇小说《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家《风云初记》,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20.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三千里江山》《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的作者分别是周而复、杨朔、梁斌、柳青、杜鹏程。

  21.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以陕北信天游形式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22.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青春万岁》的作者分别是曲波、杨沫、王蒙。

  23.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高晓声。

  外国文学

  1.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喜剧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2.《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他另有重要作品《双城记》《艰难时世》。

  3.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笛福。

  4.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牛氓》的作者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

  5.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是莫里哀,其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悭吝人》《唐璜》。

  6.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巴尔扎克,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其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7.世界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指的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尔巴贡(阿巴公)、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8.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最著名的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9.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指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

  10.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11.法国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红与黑》《基度山伯爵》《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的作者分别是罗曼罗兰、司汤达、大仲马、小仲马、福楼拜。

  12.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致大海》《自由颂》,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13.《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讽刺喜剧,他另有长篇小说代表作《死魂灵》。

  14.列夫?托尔斯泰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是《战争与和*》《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15.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代表有《变色龙》《装在克套子里的人》。

  16.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另著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

  17.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是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毁灭》《青年*卫军》是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代表作。

  18.德国作家歌德最伟大的作品是诗剧《浮士德》,另有长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19.《阴谋与爱情》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勒的长篇剧作。

  20.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哈克贝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21.长篇小说《老人与海》是美国大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另著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22.《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长春藤叶》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

  23.《神曲》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但丁,《十日谈》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

  24.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25.童话《皇帝的新衣》《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6.《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古代文学常识2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0、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1、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2、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3、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4、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5、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6、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7、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18、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9、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1、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2、*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4、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5、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6、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7、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38、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9、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40、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41、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42、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古代文学常识3

  *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作家作品(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着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着作。

  10、屈原,名*。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作家作品(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作家作品(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3、范晔,着《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着。

  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作家作品(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古代文学常识4

  *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作家作品(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着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着作。

  10、屈原,名*。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作家作品(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作家作品(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3、范晔,着《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着。

  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作家作品(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古代文学常识5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传说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1.儒家经典:

  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3.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语录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诗歌

  (1)【《诗经》】本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2)屈原——《楚辞》——“楚辞”

  二两汉文学

  1.两汉散文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

  【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爵封为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战国策》】共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个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汉赋】*古代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此外国别体史书还有《战国策》和《三国志》。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有两部: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为断代史。

  2.两汉诗歌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文学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瑒、刘桢。“七子”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百年间的历史。三国在百年间的史事头绪纷繁,陈寿虽分别编为《魏书》、《蜀书》、《吴书》,却能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处理,显示出他特异的史才。后人因推崇陈寿的史学和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郦道元】字善友,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三峡》出于此。

  2.南北朝时期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加上从晋到明共二十个朝代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合称为“二十四史”。

  【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论专著《诗品》。品评自汉至梁一百二十多个诗人。

  【谢灵运】谢灵运,南朝诗人,*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与陶渊明合称陶谢。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小名客儿,年长后袭封为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2)

——古代文学常识 (菁华5篇)

古代文学常识1

  1、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出自于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三大国粹:京剧;中医;*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出自于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作品《文心雕龙》

古代文学常识2

  大致说来,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下面就介绍几种巧记方法:

  一、文体记忆法

  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转》、《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二、雅号记忆法

  20xx年,上海语文春考中的第17题,检测了杜甫的雅号为“诗圣”。实际上,诗人的雅号还有许多,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等等。

  三、基数记忆法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

  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

  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

  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

  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

  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厅、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古代文学常识3

  NO1.九州,*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NO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NO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NO4.四海,指天下、全国。

  NO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NO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NO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NO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NO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NO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NO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NO12.苏州,又称姑苏、*江等。

古代文学常识4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理了风俗礼仪,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春节】

  我国传统*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俗之一。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俗。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

  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中不断的积累,准备了科举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校】

  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ang】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

  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

  希望提供的科举制度,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朝觐】

  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

  古代*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而对人不敬。

古代文学常识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楚辞”: 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似。

  《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汉成帝时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散体大赋: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泛,题材狭窄,把*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 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宋人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演唱的戏曲。

  西昆派-: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商隐。

  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以禅喻诗: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南北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铁崖体: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格调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而在表现上,则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求格律"。

  义法:“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张要写好文章,必须学*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3)

——科举制创立的教案(精选5篇)

  科举制创立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隋唐科举考试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偏重文科有文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根本目的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其矛盾,巩固其统治。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与探究:P17了解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辅导该节作业

  科举制创立的教案 2

  【学*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

  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 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 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

  ①扩充 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

  ⑶唐玄宗:

  ①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 ,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途径:

  感想:

  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 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创立的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本课内容。

  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二)新课教学

  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

  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五、巩固提高

  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六、小结作业

  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七、板书设计

  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

  科举制创立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的不利之处。

  2、在学*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活动。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学*“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

  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

  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

  五、练*: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科举制创立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隋唐科举考试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偏重文科有文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根本目的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其矛盾,巩固其统治。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与探究:P17了解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辅导该节作业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4)

——*文学常识(通用11篇)3篇

  *文学常识大全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四梦: 南柯记 还魂记 紫钗记 邯郸记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石头记 金瓶梅

  十通: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续通典 续通志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 清文献通考 清续文献通考

  十才子书: 三国演义 好逑转 玉娇梨 *山冷燕 水浒传 西厢记 琵琶记 白圭志 斩鬼传 驻春园小史

  十三经: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古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5)

——*古代文学常识 (菁华5篇)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1.《可爱的*》一文的作者是著名革命家方志敏。

  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13.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14.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15.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著名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6.赵树理,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代表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李家的变迁》《三里湾》,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17.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

  18.曹禺,*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19.短篇小说《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家《风云初记》,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20.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三千里江山》《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的作者分别是周而复、杨朔、梁斌、柳青、杜鹏程。

  21.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以陕北信天游形式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22.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青春万岁》的作者分别是曲波、杨沫、王蒙。

  23.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高晓声。

  外国文学

  1.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喜剧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2.《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他另有重要作品《双城记》《艰难时世》。

  3.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笛福。

  4.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牛氓》的作者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

  5.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是莫里哀,其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悭吝人》《唐璜》。

  6.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巴尔扎克,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其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7.世界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指的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尔巴贡(阿巴公)、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8.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最著名的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9.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指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

  10.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11.法国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红与黑》《基度山伯爵》《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的作者分别是罗曼罗兰、司汤达、大仲马、小仲马、福楼拜。

  12.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致大海》《自由颂》,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13.《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讽刺喜剧,他另有长篇小说代表作《死魂灵》。

  14.列夫?托尔斯泰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是《战争与和*》《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15.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代表有《变色龙》《装在克套子里的人》。

  16.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另著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

  17.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是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毁灭》《青年*卫军》是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代表作。

  18.德国作家歌德最伟大的作品是诗剧《浮士德》,另有长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19.《阴谋与爱情》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勒的长篇剧作。

  20.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哈克贝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21.长篇小说《老人与海》是美国大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另著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22.《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长春藤叶》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

  23.《神曲》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但丁,《十日谈》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

  24.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25.童话《皇帝的新衣》《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6.《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0、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1、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2、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3、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4、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5、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6、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7、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18、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9、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1、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2、*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4、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5、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6、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7、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38、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9、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40、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41、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42、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作家作品(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着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着作。

  10、屈原,名*。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作家作品(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作家作品(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3、范晔,着《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着。

  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作家作品(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作家作品(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着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着作。

  10、屈原,名*。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作家作品(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作家作品(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3、范晔,着《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着。

  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作家作品(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传说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1.儒家经典:

  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3.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语录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诗歌

  (1)【《诗经》】本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2)屈原——《楚辞》——“楚辞”

  二两汉文学

  1.两汉散文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

  【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爵封为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战国策》】共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个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汉赋】*古代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此外国别体史书还有《战国策》和《三国志》。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有两部: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为断代史。

  2.两汉诗歌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文学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瑒、刘桢。“七子”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百年间的历史。三国在百年间的史事头绪纷繁,陈寿虽分别编为《魏书》、《蜀书》、《吴书》,却能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处理,显示出他特异的史才。后人因推崇陈寿的史学和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郦道元】字善友,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三峡》出于此。

  2.南北朝时期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加上从晋到明共二十个朝代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合称为“二十四史”。

  【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6)

——*文学常识 30句菁华

1、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2、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3、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5、五谷:稻麦黍菽麻

6、五彩:青黄红白黑

7、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8、五官:耳目口鼻身

9、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10、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12、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1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14、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15、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16、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7、*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8、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9、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20、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21、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2、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3、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4、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25、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26、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7、*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28、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29、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30、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7)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的指南 (菁华3篇)

  第一,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增强文化的归属感。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豳风·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柳永写下《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见证了北宋的都市繁华。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对这种民族性格的绝佳诠释。诗歌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结晶,是文化思潮的自然产物。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象化、个性化的显现方式。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骨干,又容纳吸收了道家、法家和佛家等各个思想流派,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这些在古典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

  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分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个思想流派。杜甫的远祖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在经学上极有成就,他的祖父杜审言则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儒学和诗歌是杜甫的家族传统,他用自己的毕生践行使二者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以至于宋人有“老杜似孟子”的说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诗中体现的正是儒家那种关爱苍生、兼济天下的胸怀。李白屡屡以《庄子》中的鲲鹏自比,他狂放不羁、要求冲破一切外在束缚的自由精神主要来自道家。王维诗中则充满了寂静出世的禅趣。对于今天的社会大众而言,学*古典诗词是了解中华文化精神的快捷有效且易于实行的方式。在阅读当中,我们能够体认到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第二,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一字一音,字音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围绕这一特性,*古典诗词有很多篇幅相对短小的抒情诗,语言极为精练传神。例如,五言绝句仅二十个字,词中还有字数更少的《十六字令》,七言律诗也不过五十六个字。古典诗词以抒写内心情思为基本维度,以塑造鲜明意境为主要旨归,普遍讲求用韵、对仗、*仄的规则。这充分彰显了汉语自身的意蕴之美和声韵之美,达到了“笔落惊风雨”、“篇终接混茫”的高超艺术境界。汉语的民族特色使*古典诗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例如,西方诗歌就无法做到*古典诗词中所具备的精工对仗。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

  随着汉字、历史典籍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古代东亚形成了汉文化圈,古典诗词在整个汉文化圈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许多文士都酷爱诗词,并且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统称为域外汉诗。例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曾撰有《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很快就传入日本,为当时日本称赞不已,和亲王大臣们一起加以追和,据说这是日本填词的开端。白居易对古代日本民众影响很大,白诗的浅*易懂和清丽忧伤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日本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就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巨大影响。在古代朝鲜官方正史《高丽史》的《乐志》中,收录了多首柳永的词,足见当时柳永词作的广泛传播。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了古典诗歌的非凡成就与重大价值,值得我们骄傲自豪。事实上,“五四”以后的新诗也无法彻底割断与传统诗词的关联,诸多名篇如朱湘的《采莲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极好的例证。

  第三,有助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

  *古代有着“诗品出于人品”的文学观念,这昭示了文学的道德评判尺度。诗人们将修身立德视为内在的自觉追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典诗词往往是他们崇高情怀的集中写照。屈原坚持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在狂风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顶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陆游在临终之时,仍旧不忘毕生的恢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遗言。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高尚人格的光辉。善待自然、热爱国家、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所有这些优秀品质,都成为历代诗词反复咏叹的主题。学*这样的作品,无疑可以让我们情感为之激荡,思想为之触动,心灵为之净化,增强内在的精神力量。优秀古典诗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不仅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更能给人艺术的享受。

  例如,唐诗在用字、章法、风格等层面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就用字而言,贾岛对“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反复斟酌,留下了“推敲”的佳话,齐己也因郑谷改动了他诗句中的一字而称郑谷为“一字师”。章法层面可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首句追忆过去,次句叙写现在,三句向往未来,四句所说又是未来的过去也即现在。全诗有着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意味。古典诗歌所能给予人们的艺术体验是如此的细致入微,若能长期沉浸于其中,必然会形成高雅的艺术品位。

  在*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央办公厅、*办公厅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门部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古典诗词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摘要:宋代*、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宋代文学的辉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本文初步的论述了宋代文学的文化地位、文化发展,以及文化文学繁荣的原因和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宋代;文学;研究;意义

  *年来,宋代文学也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他们以自身的学术背景来解析宋代文学,往往能

  新人耳目。二十世纪的宋代文学研究,属于传统国学一个部门的分支,与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它的起步、发展和变化,无不受时代政治和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者都无法完全超越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其研究成果也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打上了时代烙印。文学精神作为文学的灵魂是任何时代所不可缺少的。自宏观的角度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一旦得以确立,就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面貌。一个民族的文学固然有其承续性和同一性的方面,然而,彼此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它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演变。宋代文学精神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理性化,可以说理性化是宋代文化乃至宋代文学迥异于前代的基本特征。基于此,宋人对于文学的认识和把握就比前代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深刻、全面,且更加贴*现实。文学的地位因此获得了提高。可以说,这种态度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宋代虽是儒学高涨的时期,但同时又是最早对儒家经典提出质疑的时期,这一点尤耐人寻味。朱熹指出:"旧儒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欧阳(修)、原父(刘敞)、孙明复(孙复)诸公,始自出议论。"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理学界也同样在提倡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载还说过:"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这是明显的反蒙昧主义的态度。当然,这种怀疑态度还是很有限度的,儒家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受到触动,但毕竟是一种怀疑。从宋代开始,独立的理性精神逐渐生长起来,迷信权威、盲从古人的*惯受到了质疑和鄙视,这是思想界走向*代的征兆,其对文学精神的影响是很深的。

  宋代文学会发生、发展以至繁盛的事实,使我们有必要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对其首先作一番审视。宋代文学之所以能获得全面、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大概有四:

  第一,交往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以文会友"早已成为*的文化传统。《论语阳货》所言诗歌"兴 、"观"、"群"、"怨"四大社会职能,"群"居其一。可见古人往往结成会社,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交流诗文,切磋技艺,比试才情,同时增进友谊。而词这种可以集诗、乐(有时还包括舞)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样式,比一般诗文更适用于集体性文娱活动,因而也比一般诗文唱和有更强大的联络群体感情的效用。

  第二,赵宋*的积弱使之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的较量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并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身处乱世的文士,出于愤怒与抗争、逃避和慰藉,往往联成会社,借吟诗作赋抒解郁结。另外,建炎南渡后,流寓南方的北方文士,出于生计和仕途的考虑,也可能借助会社寻求支持;而在元初,科举制度被废除,士失其业,文士更往往利用诗社的活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既以缅怀故朝、彼此慰藉,又可切磋诗艺、消磨时光。

  第三,宋代大开科举取士之门,赋诗作文成为广大士子博取功名利禄的重要手段,为了应付考试,不少士子相互结纳,揣测上意,研*诗路文理,为进身锻烧敲门之砖。清朝乾隆年间的黄迥谷对此种会社,深不以为然,其《锡金识小录》卷四云:"诗文社会,可以见前辈流风余韵,而邑中人文中盛,亦因是可以考见,然必其人及著作果有可传,斯足志焉。若*日士子时文之会,累累不绝,然人无可称,文亦不足道,虽多登甲科,膺膝任,亦奚足齿及乎?"

  第四,宋代以文立国,一方面使文化和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想文化的繁荣及其多元选择的必然性,既是导致宋代文人与党争的重要缘由,也是推助宋代文人会社兴盛的波澜。当这种自觉、自主意识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时,它就成为文学会社兴起的动力。有人甚至认为宋代是文人觉醒的时期,他们认识到了做诗是文人的生命,诗社是文人的组织,而诗集的流传与存在正是文人的存在与价值形式,这是一种文人对自我的体认和觉醒。可以说是文人在诗社里找回了自我。

  宋代文学发展到这个时候,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士人的关系才真正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那种无序的、不协调的文学状况才得到改变,宋代文学至此才有了自己的灵魂。诗文运动的意义就在于此。在这一基础上才会有后来文学高潮的到来,而所谓文学高潮,也不过是这一精神的充分展开罢了。由此可见。新的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崛起是促发文学转型的根本动力,宋唐并论而又别开局面的关键之所在,也成为推动宋以后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理性主义既是宋人的价值形态,也是他们的审美态度,由唐进入宋代,理性精神的出现是*古代文化心理演化的必然。明辨这一点,对于把握宋代文学有重要意义。

  美学的表现形式多样,传统美学主要的传播方式为诗词歌赋,其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物情感和内涵。《诗经》在女性美学的探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描写女性的诗篇在总诗篇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本文针对古代文学《诗经》中渗透的女性美学展开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一、《诗经》的基本内涵

  《诗经》的主要整理者是孔子,春秋末期,《诗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教材,成为学生学*的主要依据。《诗经》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风,第二部分是雅,第三部分是颂,其中雅又有大雅(31首)和小雅(74首)之分,颂又可进一步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主要用作各自朝代祭祀乐歌。作品中不仅颂赞了*,而且批判了传统陋*。除此之外,《诗经》记录了商周时期较多的民俗活动、民间传说以及重大事件,其史料价值较高[1]。

  二、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分析

  (一)外在美

  1.容貌美。《诗经》中针对女性容貌展开描写的篇章较少,大多是利用衬托手法对女性容貌进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女性容貌的典范诗篇是《卫风硕人》,描写女性容貌的诗句主要有“肤如凝脂”、“齿如瓠犀”、“美目盼兮”,意思分别是:女性皮肤犹如玉脂、牙齿犹如瓠瓜籽般整齐、眼睛明亮。庄姜夫人被如此比喻之后,其庄重典雅的女性形象被完美彰显。其中《周南桃夭》是对女性容貌进行侧面描写的诗篇,每章诗句都以“桃之夭夭”开头,间接描述了新娘的娇美容貌。

  2.形态美。《诗经》中不同诗篇对女性形态美的描述不尽相同,《卫风硕人》用三部分描写庄姜的形态之美,从她的出身、自身资质、出家盛况等方面能够看出古代女性的审美观念,从“硕人其颀”这一诗句中可以看出,古代女性以身材健硕为美。《陈风月出》对女性形态的描述与《卫风硕人》中的描述具有差异性,“舒窈纠兮”、“舒夭绍兮”等诗句描述了女性体态具有轻盈性的特点,古代将优雅窈窕视为女性形态美[2]。

  (二)内在美

  1.勤俭持家。《周南葛覃》中“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维叶莫莫”、“薄浣我衣”、“归宁父母”等关键诗句的大致意思是:由于新媳妇过于思念父母,为了能够早日回到娘家,仍坚持做好本质工作,积极主动的做着换洗工作。诗中全面塑造了勤劳、孝顺的女性形象。《大雅思齐》中周姜、太姒、大任这三位女性是广大妇女学*的榜样,她们不仅能够在国事上贡献力量,而且能够在家庭中照顾好子女,井然有序的处理家庭内部事务。

  2.热爱劳动。《诗经》中较多诗篇的诗名含有“采”字,初中语文课本中学过《采薇》,除此之外还有《采苓》、《采绿》、《采葛》等,这其中有的是药材,有的是食物,还有的是原料和染料。古代妇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采摘完成后,还有对采摘来的物品进行加工,进而满足实际生活需要。例如,《郑风缁衣》中,主要讲述了妻子为丈夫亲手做衣服一事。又如《魏风葛屦》中,讲述了农村妇女为了维持生计,在忽视丈夫鞋子的情况下,坚持为贵族家庭做鞋和衣服。从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女性劳动美只能在贫困妇女中体现,社会上流人士的女性是不需要劳动的。

  (三)情感美

  1.被弃之女。《诗经》中描写被弃之女的诗篇较多,其中典范诗篇是《卫风氓》,女主人公对狠心丈夫进行无情揭露,并向旁观者倾自身的婚姻状况。《邶风日月》中主要讲女主人公不理解丈夫的薄情,女性只能被动接受事实,却没有主动摆脱命运的勇气。由此可见,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同时,也证明了女性与男性间的依附关系。

  2.追爱之女。《诗经》中虽然描述女性追求爱情的诗篇较多,但是不同诗篇中女性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较为直接、勇敢,有的较为间接、含蓄。《邶风静女》中,从“爱而不见”、“彤管有炜”等诗句中能够看出,女性在爱情面前是积极主动的,这与以往传统的爱情思想不同,女性为了爱情能够大胆追求。《郑风子衿》中,从“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等诗句中,能够明显感觉到,诗篇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含蓄、委婉的,本诗采用倒序以及比兴等手法描述女性情感,主人公将心仪对象的衣饰作为思念寄托,等待爱情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澎湃,进而塑造了娇羞、婉约的女子形象[3]。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诗经》中有关女性美学的描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和借鉴意义。《诗经》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经典文学作品,主要原因是《诗经》来源于现实生活,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读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诗经》篇章中对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体态、外表以及内心情感等进行了细致描述,进而有利于我们掌握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当地文化内涵。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8)

——基本文学常识 (菁华3篇)

  第一章:中考语文记忆方法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言二拍:。“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春秋三传:注解《春秋》的三种古籍,分别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也有人称为:《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要区别于传说中的八仙)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

  《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一、元代文学代表:

  一、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二、王实甫,主要作品有《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三、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二、元代文学常识赏析

  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到元亡,则为133年。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体栽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是北曲。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

  杂剧最初流行在山西河北一带,今山西地区还保留金元时代的杂剧壁画和戏台。元初发展到其他地区,元灭南宋后又流入杭州等地。这个剧种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剧本的科白部分承袭院本体制,曲辞的组合则主要受到诸宫调的启示,基本上是歌舞剧。

  元代散文和小说,基本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

  统观元代文学,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古代科举制度的文学常识 (菁华3篇)(扩展9)

——文学常识 (菁华3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