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03-04 00:05:57 历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1

  一、 “大危机”与“新政”

  大危机:

  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作者德莱塞,批判现实主义。

  3.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概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下降,茂业总额减少2∕3,失业人口达到3000多万。政治上: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二、罗斯福新政: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救治经济危机。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核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市场分配、工资水*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作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3.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三、 邪恶的轴心

  1. 德意日走上*的共同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2. *的对内、对外政策:对内镇压,实行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3. 意大利最先建立**。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4. 1937年,纳粹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极大伤亡。此事震惊了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大幅壁画《格尔尼卡》控诉了*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5. 德意日*的暴行

  ① 德国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和进步力量;采取*政策,迫害犹太人。

  ②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使用新式武器,甚至释放毒气,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

  ③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极大死亡。

  ④ 日本*侵华。进行了南京大屠杀,30万*军民遇害;在哈尔滨设死亡工厂,用*人的生命做各种细菌武器的研究试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2

  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发现了人)

  1、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14世纪前后

  2、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地点:意大利

  3、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

  4、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

  5、 人文主义的含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6、 文艺复兴的实质(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或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7、 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评价: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西欧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英国人,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8、 文艺复兴运动的作用(影响或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世界)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马可.波罗行记》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2.客观条件: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当时天文、地理知识有了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3.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四、、思考与判断题,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评价:

  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进步性。

  五、最先探寻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

  美国的诞生

  一、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个数:13

  三、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五、领导者:华盛顿

  六、导火线: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七、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

  八、建军:1775年5月,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九、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76年7月4日

  2、制定机构:大陆会议

  3、内容: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宣布一切人生而*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4、意义: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

  十、转折:1777年*大捷

  十一、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十二、 结束的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十三、1787年宪法:

  1、美国的政体形式:民主共和制

  2、内容: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首脑,享有行*;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3、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十四、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实现了国家的独立3、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4、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十五、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十六、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3、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4、华盛顿的正确领导

  十七、如何评价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同时,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阅读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1)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1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 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 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北京举行。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2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掌握*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发动*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指:经济上农民负担严重,“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政治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的*代化步伐缓慢。)

  10、南北战争的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使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国家新威胁。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3)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5)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衡,导致一战的爆发。

  13、工业革命给*的影响

  (1)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6、苏联工业化成就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17、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模式的形成。

  18、*模式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9、《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提供了条件,也使*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0、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对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恢复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为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但新政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3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 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 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北京举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2)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3篇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1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为*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2

  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方案)。

  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

  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主义”。

  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33.我国*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3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3)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4)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3篇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为*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方案)。

  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

  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主义”。

  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33.我国*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5)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3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 S +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2H2↑+O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6)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6篇

  秦统一*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机构;地方*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受*管辖,*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特点:中央集权

  (2)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

  1、秦始皇的贡献:

  (1)完成了统一*的事业。

  (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2、影响:秦朝的*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的原因:

  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2)双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

  (4)结果:刘邦胜利。

  初中历史学*记忆口诀

  灿烂的青铜文明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____“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

  水稻棉花发展快,丘陵茶园遍地起。

  手工业很繁荣,丝织棉织高水*,浙*窑冰裂纹,著名瓷都景德镇,

  广州泉州造船业,造船技术世人惊。

  开封杭州兴商业,“买卖昼夜叫不绝”,海外贸易超前代,广州泉州名世界,

  北宋四川出“交子”,纸币流通就开始。

  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秦农民起义的原因:(1)赋税、徭役繁重(2)刑法残酷(3)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农民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已知*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云南元谋人

  2.已知*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的年代是 距今170万年前

  3.已知掌握管理和控制天然火技术的是 北京人

  4.最早凿井,开始饮用井水的远古人类是 河姆渡居民

  5.北京人使用的火属于 天然火

  6.原始人类为防止猛兽袭击,适应恶劣环境,采取的生活方式是 群居生活

  7.火的使用,其积极作用是 取暖御寒、抵御猛兽、照明、熟食

  8.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 山顶洞人

  9.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劳动

  10.要了解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情况,主要通过 考古发掘

  1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 旧石器时代

  12.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 新石器时代

  13.最早培育水稻、开始吃米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人

  14.最早种植粟、开始吃蔬菜的原始居民是 半坡人

  15.最早出现贫富分化的原始居民是 大汶口人

  16. 原始人类开始定居的原因是 原始农业的出现

  17.生产彩陶的原始居民是 半坡居民

  18.河姆渡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是在 长江流域

  19.河姆渡人住的房屋结构是 干栏式房屋

  20.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 半地穴式房屋

  21. 河姆渡居民吃的粮食主要是 水稻

  22.生产黑陶和制作骨器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居民

  23.半坡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是在 黄河流域

  24.大汶口居民出现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25.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称之为 氏族

  26.半坡居民吃的粮食主要是 粟

  27.原始人类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分配方式是 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28.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有 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

  29.氏族社会按照男人女人的地位不同分为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30.组成氏族社会的纽带是 血缘关系

  3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2.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证实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以及他的著作是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3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先后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3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35.以民主的方式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称之为禅让制

  36.通过禅让制取得部落首领地位的首领有尧、舜、禹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7)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3、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4、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7、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9、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10、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1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1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13、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14、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15、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16、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17、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18、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19、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20、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2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2、隋朝的统治跟(朝代)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实行*,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3、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

24、连线搭配:

25、11世纪前期,族首领建立西夏,都城在。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2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建立南宋,都城在(杭州)。

2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8、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29、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0、回纥是今天*尔族的祖先。

31、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2、(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33、唐初:《秦王破阵乐》

34、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35、赤壁之战的影响

3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7、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38、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9、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40、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1、时间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

  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