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0-30 00:00:00 作文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1

  他,青年时期,苦读诗书,他壮年时期,远游求官;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他,老年时期毒发身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她对花的珍惜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他对科举考试的伤心之情;“风鸣*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过故人庄》的故事是,孟浩然的老朋友邀请他去做客,并准备了黄米饭和烧鸡款待他,孟浩然到他老朋友的村子里看到了一棵棵碧绿的大树,还有一排排斜着的大山环绕着。他和他的老朋友喝酒的时候,打开了窗户看到了打谷场和菜园。孟浩然拿着酒杯和他的朋友说起了今年庄稼的生长。孟浩然走的时候,他的老朋友对他说,明年重阳节的时候再来我家赏菊花。这个故事告诉我,山水田园生活特别号,有一种非常快乐的感受。

  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一生都喜欢大自然。我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2

  他,隐居南山苦读诗书;他,奔赴长安科举落榜;他,饮酒作乐毒发身亡;他就是布衣诗人——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现了他对花的惋惜之情,“风鸣*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示他对科举落榜的悲伤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表示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孟浩然写了一首诗叫《过故人庄》,我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的故事是:乡村的老朋友已经准备了黄米饭和烧鸡等着孟浩然的到来,孟浩然来到了村庄的时候,看到了村庄外边都围着一棵棵大树,觉得很美丽。到了朋友家后,孟浩然拿起酒杯走到了窗前,看到了周围都是菜园和打谷场,谈论着今年的庄稼,他们约定了等明年的重阳节再在一起观赏菊花,喝菊花酒。

  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是山水田园中最美丽的花。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3

  那神秘的星空,滚滚的长江,险峻的秦岭,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这些令人向往的圣地,会让你流连忘返,过目不忘!

  城市与乡村相比,都市虽然方便,但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中年人无法与邻居聊天,孩子们无法大胆的想象,老年人感受到的除了孤独就是寂寞,而那田园间,虽稍有不便,但人与人的关系是热情的,青年人互相亲密的交往,孩子们可以大胆的想象,老年人感受到的是自由,快活,如果是你,你也会选择村落吧。

  孟浩然一生是自由的,他一生与官无缘,却写出那么好的诗,他生活在山水间,自由自在,写出的诗流传千古,可见山水田园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让我们恢复往日亲切的笑声,展现出美丽的笑容,人与人之间那份美好的感情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园。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4

  我家浩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个很棒的人啊。

  初识于小学的一首《春晓》,当时对此人无感,只觉得这首诗背起来好顺口啊!至于蕴含着的惜春之情什么的,谁又懂呢?

  然后时间慢慢流,小学又背了他的几首诗,初中又是几首。“孟浩然”这名字耳熟能详,但了解?抱歉,真没有。

  时间她再流啊流。老师问我王勃、孟浩然、常建这三位诗人中研究哪一个?我说:“孟浩然吧。”当时只觉得这名字好听,“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现在想来依旧好听。

  对他已有些了解的我偶尔在想:如果我也有浩哥的一点潇洒气,我会活成什么样?但这问题只萌了个芽,就被我自己连根拔起——浩哥他独一无二,又岂是我辈能比?

  我性子挺花的,俗称“见一个爱一个”,对孟浩然这位年少有才情,长大有美名的小帅哥自是喜爱的。喜欢可胜过所有道理。因为喜欢,便多查了些资料,然后更喜欢,如此循环,甘之以饴。在知浩哥“食鲜疾动”时,大笑过后便涌上股心疼。我家浩哥这么棒的一个人啊,就这么没了,我,还想多背两首他的诗呢。

  浩哥有超级多有名的朋友,诸如李白、杜甫,也有人写诗赞扬他。一个人得多棒才能让李白多次赞扬?能让人为其修一个亭子?一个人得有多棒才能流传千古,留于后人喜爱?我想得很棒很棒,很巧,浩哥都做到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而孟浩然以满身浩然气,得半生快哉风。满腔欢喜,化在两百诗中。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5

  那神秘的星空,滚滚的长江,险峻的秦岭,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这些令人向往的圣地,会让你流连忘返,过目不忘!

  城市与乡村相比,都市虽然方便,但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中年人无法与邻居聊天,孩子们无法大胆的想象,老年人感受到的除了孤独就是寂寞,而那田园间,虽稍有不便,但人与人的关系是热情的,青年人互相亲密的交往,孩子们可以大胆的想象,老年人感受到的是自由,快活,如果是你,你也会选择村落吧。

  孟浩然一生是自由的,他一生与官无缘,却写出那么好的诗,他生活在山水间,自由自在,写出的`诗流传千古,可见山水田园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让我们恢复往日亲切的笑声,展现出美丽的笑容,人与人之间那份美好的感情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园。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1)

——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

孟浩然作文1

  晚上,李白正打着游戏,孟浩然突然发来短信:“白兄,我明天要走了,我希望你能到黄鹤楼见我一面。”看到短信的李白再也没有心思玩游戏了,他这一晚上都像睡在钉板上一样,无法入眠。

  第二天早上,他走在路上,街上一个人都没有,路边那一棵棵粉红的桃花正看着水中的自己发笑,青青的小草绿的发亮,小河里的水正在追赶着太阳!可是,这些都不能让李白的心情愉快起来,李白三步并做一步向前飞奔,还差点摔进了江里。

  李白到了码头,看见了小孟正在吃早点,他激动得抱着孟浩然,不停地拍着孟浩然的背,差点把小孟吃的米线都给拍出来了。小孟说:“白兄,下次你能拍轻一点吗,我都快被你拍死了!”李白说:“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李白拉着孟浩然来到了酒馆,不舍地说道:“小孟,这最后一杯酒,我敬你。”“别搞得像是我要死了似的,我妈让我回家继承我们家的公司,等我发了大财,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小孟幽默地说。李白皱皱眉头说:“下次来,记得买一个苹果10S送我,我们一起打游戏。”小孟都快吐血了:“什么……苹果……10……S,我怎么没听过?”

  这时,船夫也催到:“客官,船要开了,快上船吧!”小孟一步三回头的上了船。李白来到黄鹤楼顶,拿出一块白手帕擦着泪,看着孟浩然的船渐渐消失的江面上也不肯离去。

孟浩然作文2

  在阳光灿烂,草长莺飞的三月,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各色鲜艳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柔和的阳光中,有两个人正向黄鹤楼走去。他们,便是孟浩然与李白。

  楼外,烟雾迷蒙,繁华似锦,一片春意昂然之景百花争艳,一朵朵绽开笑脸的花随风摆动。但艳丽的春景丝毫不能减轻李白与好友离别时的惆怅。而此刻的楼中,李白和孟浩然正互相对饮、话别。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说了一会儿,李白便起身送孟浩然走下楼。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船挂起风帆,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久久地望着小船远去的方向,不禁吟出千古传颂的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留。

孟浩然作文3

  我是李白,清晨我迷迷糊糊地起了床,一看毛表7:00了,我便急急忙忙打起电话:“喂,是1234567号船的船夫吗?”“是的。”我说:“俺有一位朋友要去扬州,你能在20xx年6月6日6时6分6秒黄鹤楼下送他吗?”“能!”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20xx年6月6日6时6分6秒终于到了。我去了孟浩然家。到了他家,孟浩然激动地说:“白兄你来送我,我实在太开心了。”我说:“没什么,我已在黄鹤楼下定了船,我们就快走吧!我骑摩托你开车,别忘带上墨镜。”说完我们就走了。经过了二十分钟的高速行驶,我们到了黄鹤楼。我对他说:“孟兄,这实在没什么给你的我这有一坛8万8千8百88年的陈年佳酿,我们痛饮三十大杯怎么样?”孟洁然爽快的回答:“好!”结果我们喝得烂醉如泥。我悲伤地说:“孟兄,你上船吧,我给你吟一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时般夫说:“走不走?不走我自己走了。”我们赶紧说:“走走走,当然要走,”不一会儿船就走远了。

  我心里正难过着,可转身再望望呢,孟浩然又回来了,我疑惑不解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他无可奈何地说:“船底有一个大洞,亏得我是自由游奥远会会冠,你瞧,轻松地我就上了岸。

  “我赶紧说:“没关系,下次改换直升飞机吧!”

孟浩然作文4

  今天是儿童节,我和几个小朋友约好来到琼花观玩。夜里刚下过雨,观里的琼花已经凋谢了,但象月季、牡丹、芍药等却开得正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多美的景色啊!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正当我们快要为眼前的美景陶醉时,忽然听到一阵又低沉、又苍老的声音,循着声音望去,只见那棵最高大的'琼花树下正坐着一位瘦瘦的老人,一边慢慢地喝酒,一边吟着诗,眉头紧锁着,好像遇上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我们好奇地走过去,忍不住问道:“老爷爷,你是谁呀?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说出来吧,我们可以帮你的。”老爷爷叹了口气说:“好孩子,谢谢你们,我就是孟浩然呀!听说扬州很美,我一直想来看看,特别是想看看扬州的琼花。三个月前我就从黄鹤楼动身了,来时李白还羡慕我呢。我乘着孤舟,沿江东下,日夜兼程,风高浪急,尝尽了旅途辛苦,终于到了扬州。可是你们看,现在已是夏天了,哪儿还有琼花呢?我能不失望吗?”我们恍然大悟,一起叫道:“噢,是这样啊,真是个大笨蛋!坐船当然很慢了,你怎么不坐火车来呢?从黄鹤楼到扬州只要八九个小时的时间呀!”“你们在开玩笑吧,扬州有火车吗?什么时候有的?”我们自豪地说:“20xx年4月18日我们的火车就开通啦!现在我们不管到哪儿都可以坐火车,快得很呢!”孟浩然听了不由得眉开眼笑:“这么说,我明年可以坐火车来看琼花,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花期了?真是太好了!”

  见他这么激动,我想:孟浩然是个大诗人,就请他以扬州的火车为题作首诗吧。孟浩然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几乎是脱口而出:

  朝赏黄鹤景,暮听《广陵散》。从此看琼花,更无误期憾!

  看着他那摇头晃脑的得意样,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孟浩然作文5

  孟浩然一生结交了不少朋友,但最终还是没有走上从政之路,老孟,加油啊!

  老孟九岁时与其弟一起学剑,他弟弟的剑舞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眼花缭乱,而老孟舞剑,看上去有模有样,可是舞毕收剑,便急着去找郎中,原来他身上尽是自伤的血口子。

  学剑真是不容易呐!在读书方面,老孟比他的弟弟略胜一筹,背书时能过目不忘,让人叹服!二十岁那年,老孟去鹿门山游玩,写下了一首《题鹿门山》,诗中这样写道:“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流露出他的归隐之情。在当时,想当官有两个法子,一是老老实实去参加科举考试,另一个是让达官贵人举荐自己。老孟先是选择了第二种。从洞庭湖游玩归来,他写下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诗句,向张九龄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得到推荐。无奈张此时刚刚失宠于皇帝,变得人微言轻。老孟只得去找交往甚好的张说诉苦,正巧遇到皇帝突击检查工作,老孟赶紧躲到了办公桌下,可还是被皇帝发现了。于是让他当场展示才华。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老孟,人生的巅峰就要来临了,你一定要抓住机遇啊!可老孟沉吟一会儿,竟然说了句“不才明主弃”,把皇帝气得不轻,斥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于是,老孟被赶出了京城。通过举荐当官之路被封死。人到中年的老孟没办法,只得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是名落孙山。他不气馁,继续和朋友吟诗作赋。很快,他的才华被郡守韩朝宗认可,并和他约好了时间准备向别人举荐。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老孟却和朋友们把酒言欢、不亦乐乎,不去赴约。他的仕途理想到此终结。老孟啊,诚信乃为人之本,这下该有深刻体会了吧。老孟终生不仕,空负诗才,人送尊号“布衣诗人”。标签: 孟浩然历史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2)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汇总五篇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1

  唐代诗歌的历史上,有非常多优秀的诗人,有写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刘禹锡,有写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有写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王之涣,但是谁也比不上我心中的孟浩然。

  他,少年时期刻苦读书成就了一番大业,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远游求官,他,老年时期饮酒作乐到毒发身亡。

  他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他厌恶官场之情,他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表达他的生活闲适之情,他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表达了他钟情山水之情。

  孟浩然是唐朝为数不多的一个布衣诗人,他的一生是生活闲适的,他的`一生是钟情山水的,他的一生是向往自由的,他的一生是志趣高远的,他的一生是淡冶宁静的。

  他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2

  唐代诗歌的历史上,有非常多优秀的诗人,有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有写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佛”王维;有写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青秋”的“诗鬼”李贺,但最有特色的便是孟浩然。

  他,少年时期若读诗书,希望成就一番大业。他,中年时期告别家乡,远游求官,希望能辅佐一位明君。他,老年时期饮酒作乐,不幸与世长辞。他就是大明鼎鼎的孟浩然。他的《过故人庄》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生活的田园诗,这首诗的故事是:孟浩然去他的老朋友家,一起谈论收成的问题。

  他的诗被杜甫评为“清诗句句尽堪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他对花的珍惜之情;“风鸣**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他向往自由之情;“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表达了他热爱自然之情。

  孟浩然是唐朝为数不多的布衣诗人,他的一生是自由的,他的一生是浪漫的.,他的一生是悠然自得的,他的一生是厌恶官场的。他写出那么好的诗,他生活在田园间,自由自在,流传千古!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3

  他,少年时期苦读诗书;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他,老年时期毒发身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她对花的珍惜之情;“风鸣**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他对科举考试的伤心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过故人庄》中我最喜欢的诗句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因为这句表示一位老朋友邀请孟浩然,去他家做客,做了烧鸡和黄米饭款待他,朋友的友情让人羡慕。整首诗好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到重阳节时,孟浩然还要去他们家做客,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

  我非常喜欢孟浩然,因为他的诗句让我学到了知识,他的精神值得我学*,我非常感谢他。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4

  他,青年时期,苦读诗书,他壮年时期,远游求官; 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他,老年时期毒发身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她对花的珍惜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他对科举考试的伤心之情;“风鸣**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过故人庄》的故事是,孟浩然的老朋友邀请他去做客,并准备了黄米饭和烧鸡款待他,孟浩然到他老朋友的村子里看到了一棵棵碧绿的大树,还有一排排斜着的大山环绕着。他和他的老朋友喝酒的时候,打开了窗户看到了打谷场和菜园。孟浩然拿着酒杯和他的朋友说起了今年庄稼的生长。孟浩然走的.时候,他的老朋友对他说,明年重阳节的时候再来我家赏菊花。这个故事告诉我,山水田园生活特别号,有一种非常快乐的感受。

  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一生都喜欢大自然。我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5

  城市,乌烟瘴气的城市,草原,空气清新的草原。一个是清新,一个是污染;城市,街道繁华的城市,山水,碧水蓝天的山水,一个是枯燥,一个是美丽;交往,城市冷漠的人情,田园,亲密温情的田园。一个是冷漠,一个是热情。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孟浩然的老朋友准备了农家饭菜,烧鸡与黄米饭。并邀请孟浩然来自己家做客。诗人到了朋友家,一起喝朋友和菊花酒,面对这庄稼谈着闲话与农事。并约定明年重阳节再次相见。这首诗写了农庄人浓浓的情谊。

  城市的冷漠麻木,田园人的质朴热情,人除了物质需求以外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所以我认为人的交往就是我心中的最美的山水田园。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3)

——《赠孟浩然》赏析6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原文: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赏析

  洞庭湖,是*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刻划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与相知。

  李白的律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大风骚为*焉。

  赠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参考翻译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参考赏析

  鉴赏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2分)

  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

  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

  参考答案:

  ⑴、爱

  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

  四、【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注:徐邈(170—249)字景山,东汉末魏初燕国蓟ì(今北京市)人。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阳、安*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作品简介】

  《赠孟浩然》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韵译】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评析】

  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但两人常相往来,友谊深厚。他钦佩孟浩然清高的品行和自然飘逸的诗风。本诗集中表现了他对孟浩然的崇敬和两人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古朴自然 ,用的典故全无斧凿痕迹。

  这首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毀,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

  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他拋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老,心志如一。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实,李白的描写是各有侧重的。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这就自然逼出结句——对孟夫子,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这是礼赞,这是天性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点评】

  李白之大名人尽皆知。他的才华与品德也被后世人所欣赏赞颂。孟浩然也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如果这两个人见了面会如何呢?最*我就读到了这首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传。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孤松。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途此揖清芬。

  真是一首好诗,充分表达出了李对孟的热爱!押韵的字,对仗的诗句,再加上诗人富有创意的语言,使这首诗的风格十分独特。全诗的内容,无疑是在赞扬孟浩然。我爱孟夫子,他的风采天下流传。少时不爱香车冕冠,老年独卧孤松之下。有月之夜,饮酒作乐,一生爱花草,不事权贵。他就像那高山般不可仰望,只能到此处揖取他的芬芳。

  李白的语言永远都是那么浪漫洒脱,短短的几行字,竟把孟浩然的性情、才华表述得如此淋漓尽致。而最后的两句“高山安可仰,途此揖清芬”更是将自己对孟浩然的热爱抒发到了极点。李白还懂得运用比喻,他吧孟贴切地比作高不可仰望的山。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其名远胜于孟浩然,竟用高山来比喻他人,这既是李白的谦虚。李白与孟浩然还真是同一类人,有着对自然的热爱,把这种自然融入诗中,就使整首诗超脱世俗,十分清新雅致。

  如果一首诗只能让人在消遣中获得快乐,那么这并不是一首好诗。对于李白的诗,很多人只是认为它的感情强烈,但是我想补充一句,它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思想十分值得珍惜,那就是一颗不慕名利,清幽淡泊的心。现在,“向上爬”的心理已经让人累得喘不上气来,而这首诗却能让人在劳累中获得内心深处的放松。万物由自然而生,李白也恰巧以此为出发点,让人了解自身的本性,个人的价值。从这一点来讲,这首诗也是人们在劳累时的一剂心灵良药。

  李白的诗,不只是游戏人间,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李白的诗,不仅仅送给孟浩然,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光芒,普度着后世之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名句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两句是说,孟浩然每于皓月当空的夜晚,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他迷恋花卉,热爱大自然,过着隐居生活,没有事奉君王。诗句表明了孟浩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李白爱他,成为忘年交的原因。直接抒情,运笔自然,有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韵译】: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4)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和体验,培养学生学*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⑴ 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⑵ 查学*古诗的工具书;

  ⑶ 求助学*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三月:阳春三月。

  下:顺流而下。

  碧空:蓝天。

  尽:消失。

  惟见:只看见。

  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25课:《黄鹤楼送别》

  (齐读课题)

  2、谁来把题目扩充得具体一些?(学生在说的时候适当提醒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前往扬州而饯行)

  这么一扩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吗?教师适当板书:(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

  3、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面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心情异常激动,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

  6、是啊,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用心感知这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5)

——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

  晚上,李白正打着游戏,孟浩然突然发来短信:“白兄,我明天要走了,我希望你能到黄鹤楼见我一面。”看到短信的李白再也没有心思玩游戏了,他这一晚上都像睡在钉板上一样,无法入眠。

  第二天早上,他走在路上,街上一个人都没有,路边那一棵棵粉红的桃花正看着水中的自己发笑,青青的小草绿的发亮,小河里的水正在追赶着太阳!可是,这些都不能让李白的心情愉快起来,李白三步并做一步向前飞奔,还差点摔进了江里。

  李白到了码头,看见了小孟正在吃早点,他激动得抱着孟浩然,不停地拍着孟浩然的背,差点把小孟吃的米线都给拍出来了。小孟说:“白兄,下次你能拍轻一点吗,我都快被你拍死了!”李白说:“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李白拉着孟浩然来到了酒馆,不舍地说道:“小孟,这最后一杯酒,我敬你。”“别搞得像是我要死了似的,我妈让我回家继承我们家的公司,等我发了大财,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小孟幽默地说。李白皱皱眉头说:“下次来,记得买一个苹果10S送我,我们一起打游戏。”小孟都快吐血了:“什么……苹果……10……S,我怎么没听过?”

  这时,船夫也催到:“客官,船要开了,快上船吧!”小孟一步三回头的上了船。李白来到黄鹤楼顶,拿出一块白手帕擦着泪,看着孟浩然的船渐渐消失的江面上也不肯离去。

  在阳光灿烂,草长莺飞的三月,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各色鲜艳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柔和的阳光中,有两个人正向黄鹤楼走去。他们,便是孟浩然与李白。

  楼外,烟雾迷蒙,繁华似锦,一片春意昂然之景百花争艳,一朵朵绽开笑脸的花随风摆动。但艳丽的春景丝毫不能减轻李白与好友离别时的惆怅。而此刻的楼中,李白和孟浩然正互相对饮、话别。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说了一会儿,李白便起身送孟浩然走下楼。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船挂起风帆,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久久地望着小船远去的方向,不禁吟出千古传颂的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留。

  我是李白,清晨我迷迷糊糊地起了床,一看毛表7:00了,我便急急忙忙打起电话:“喂,是1234567号船的船夫吗?”“是的。”我说:“俺有一位朋友要去扬州,你能在20xx年6月6日6时6分6秒黄鹤楼下送他吗?”“能!”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20xx年6月6日6时6分6秒终于到了。我去了孟浩然家。到了他家,孟浩然激动地说:“白兄你来送我,我实在太开心了。”我说:“没什么,我已在黄鹤楼下定了船,我们就快走吧!我骑摩托你开车,别忘带上墨镜。”说完我们就走了。经过了二十分钟的高速行驶,我们到了黄鹤楼。我对他说:“孟兄,这实在没什么给你的我这有一坛8万8千8百88年的陈年佳酿,我们痛饮三十大杯怎么样?”孟洁然爽快的回答:“好!”结果我们喝得烂醉如泥。我悲伤地说:“孟兄,你上船吧,我给你吟一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时般夫说:“走不走?不走我自己走了。”我们赶紧说:“走走走,当然要走,”不一会儿船就走远了。

  我心里正难过着,可转身再望望呢,孟浩然又回来了,我疑惑不解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他无可奈何地说:“船底有一个大洞,亏得我是自由游奥远会会冠,你瞧,轻松地我就上了岸。

  “我赶紧说:“没关系,下次改换直升飞机吧!”

  今天是儿童节,我和几个小朋友约好来到琼花观玩。夜里刚下过雨,观里的琼花已经凋谢了,但象月季、牡丹、芍药等却开得正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多美的景色啊!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正当我们快要为眼前的美景陶醉时,忽然听到一阵又低沉、又苍老的声音,循着声音望去,只见那棵最高大的'琼花树下正坐着一位瘦瘦的老人,一边慢慢地喝酒,一边吟着诗,眉头紧锁着,好像遇上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我们好奇地走过去,忍不住问道:“老爷爷,你是谁呀?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说出来吧,我们可以帮你的。”老爷爷叹了口气说:“好孩子,谢谢你们,我就是孟浩然呀!听说扬州很美,我一直想来看看,特别是想看看扬州的琼花。三个月前我就从黄鹤楼动身了,来时李白还羡慕我呢。我乘着孤舟,沿江东下,日夜兼程,风高浪急,尝尽了旅途辛苦,终于到了扬州。可是你们看,现在已是夏天了,哪儿还有琼花呢?我能不失望吗?”我们恍然大悟,一起叫道:“噢,是这样啊,真是个大笨蛋!坐船当然很慢了,你怎么不坐火车来呢?从黄鹤楼到扬州只要八九个小时的时间呀!”“你们在开玩笑吧,扬州有火车吗?什么时候有的?”我们自豪地说:“20xx年4月18日我们的火车就开通啦!现在我们不管到哪儿都可以坐火车,快得很呢!”孟浩然听了不由得眉开眼笑:“这么说,我明年可以坐火车来看琼花,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花期了?真是太好了!”

  见他这么激动,我想:孟浩然是个大诗人,就请他以扬州的火车为题作首诗吧。孟浩然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几乎是脱口而出:

  朝赏黄鹤景,暮听《广陵散》。从此看琼花,更无误期憾!

  看着他那摇头晃脑的得意样,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孟浩然一生结交了不少朋友,但最终还是没有走上从政之路,老孟,加油啊!

  老孟九岁时与其弟一起学剑,他弟弟的剑舞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眼花缭乱,而老孟舞剑,看上去有模有样,可是舞毕收剑,便急着去找郎中,原来他身上尽是自伤的血口子。

  学剑真是不容易呐!在读书方面,老孟比他的弟弟略胜一筹,背书时能过目不忘,让人叹服!二十岁那年,老孟去鹿门山游玩,写下了一首《题鹿门山》,诗中这样写道:“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流露出他的归隐之情。在当时,想当官有两个法子,一是老老实实去参加科举考试,另一个是让达官贵人举荐自己。老孟先是选择了第二种。从洞庭湖游玩归来,他写下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诗句,向张九龄展示自己的才华,希望得到推荐。无奈张此时刚刚失宠于皇帝,变得人微言轻。老孟只得去找交往甚好的张说诉苦,正巧遇到皇帝突击检查工作,老孟赶紧躲到了办公桌下,可还是被皇帝发现了。于是让他当场展示才华。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老孟,人生的巅峰就要来临了,你一定要抓住机遇啊!可老孟沉吟一会儿,竟然说了句“不才明主弃”,把皇帝气得不轻,斥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于是,老孟被赶出了京城。通过举荐当官之路被封死。人到中年的老孟没办法,只得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是名落孙山。他不气馁,继续和朋友吟诗作赋。很快,他的才华被郡守韩朝宗认可,并和他约好了时间准备向别人举荐。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老孟却和朋友们把酒言欢、不亦乐乎,不去赴约。他的仕途理想到此终结。老孟啊,诚信乃为人之本,这下该有深刻体会了吧。老孟终生不仕,空负诗才,人送尊号“布衣诗人”。标签: 孟浩然历史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6)

——孟浩然写过的诗优选【5】份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舞庭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余景色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别岛寻花乐,回潭折芰荷。

  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

  山公来取醉,时唱接篱歌。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7)

——孟浩然的诗词通用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2分)

  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

  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

  参考答案:

  ⑴、爱

  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

  四、【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注:徐邈(170—249)字景山,东汉末魏初燕国蓟ì(今北京市)人。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阳、安*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红豆》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春中田园作》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行》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行》

  泉石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

  桂魄初生秋露微,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王维《赠郭给事》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鹿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注释】:

  代谢:交替,轮换。 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赏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我心中的孟浩然作文 (菁华5篇)(扩展8)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合集5篇

  三月,拖着舞裙,带着画笔,点缀出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天。

  黄鹤楼上,伴着江涛,李白与孟浩然举起酒杯,一饮而下。李白再次酌酒,与孟浩然碰杯:“浩然兄,今日便是你我离别之时,咱们一醉方休,后会有期!”“好,本想邀太白兄一同去广陵的,怎奈太白兄事务繁忙,不能陪同,那就后会有期了!”孟浩然说完,一杯下肚。“哈哈,以后我去扬州,浩然兄可别嫌弃啊!”李白说完,随手折下一枝杨柳,赠给了孟浩然。孟浩然收下后,也摘下一枝垂柳,送给李白,哈哈一笑:“怎么会呢?只怕太白兄不肯赏脸,不愿去扬州呢!我们就此一别吧!”“浩然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把柳枝收入胸前,对着下楼的孟浩然挥挥手。

  一阵微风袭来,婀娜多姿的垂柳在风中摇曳,柳条拂动着水面,水波纹荡漾着,随着孟浩然的船一同划向远方……

  友人离别,李白依依不舍,始终望着江面友人在的船上,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即使帆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渐渐消失,李白仍伫立在黄鹤楼上,想着以前与孟浩然昔日的种种,他提笔疾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将要远行去扬州了,我很舍不得孟浩然,便在黄鹤楼摆下酒*,和孟兄喝上几杯。

  酒菜都已经准备好了,还不见孟兄到来,我心想:是不是孟兄不肯来和我道别,已经上船去扬州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的心都要碎了。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孟兄来了。我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上前和孟兄拥抱了一下。“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我说。“怎么会呢,我的好朋友邀请我来喝酒,我当然会奉陪了。”孟兄说。我说:''听说你要去扬州了,我们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你还会回来吗?''孟兄回答:“到时候看情况吧!”说完,我们便开始享用着丰盛的佳肴了。

  反猴年,孟兄要走了,我陪他来到了江边,那船早已等候多时了,孟兄说:“再见了,我一定还会来看你的。”我说:“但愿你还能够来看我》”说罢,孟兄上了船。我站在江边,目送孟兄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祝你一路*安,安全到达扬州。

  故人你远去,何时能再见?

  ——题记

  他们只要去黄鹤楼一醉方休,他便会赞叹:“太白弟啊!你写的《静夜思》甚是妙哉!处处流露思念!”而李白总会回道:“哪里哪里,孟夫子你写的《春晓》比我的《静夜思》更胜一筹,如此比较,小巫见大巫罢了。”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等九天仙子将天幕擦黑才肯离去。

  三月,黄鹤楼。

  远远就能看到他们二人。

  孟浩然神色黯然:“此次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聚,太白弟可要保重。”李白听闻此言,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且让我送你一程。”

  三月故人离,百花皆失色。

  二人立于岸边,只见无数船儿在江上摇晃,孟浩然转过身,“太白弟,且停住脚步,你我二人就此别过。”李白愣了一会儿,拿出一把扇子,“它跟了我许久,今日,便把它赠与孟夫子,以寄思念。”

  孟浩然接过扇,而后,拿出一顶帽子,道,“那这帽子就给太白弟做个还礼吧。”说完,二人大笑,做一番告别,孟浩然上船,一步三回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迹流。”李白缓缓念着。

  小船摇摇晃晃,愈行愈远,李白就那样站着,友人他远去,何时再聚首?三月花虽艳,可却无芬芳。李白的眼里充满了悲伤,充满了对他的思念。亲眼望着小船远去的情景。船儿不见影,江水滔滔去。

  三月天,故人离,百花尽凋零……

  三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繁花似锦、莺歌燕舞,绿油油的草地上夹着星星点点的野花,动物也不睡大觉了,都从洞里跑了出来。可是在这么美好的季节里,李白和朋友孟浩然却在黄鹤楼喝酒解愁,因为孟浩然有事要赶往扬州。

  这时,李白端起酒杯对孟浩然说:“朋友,请你迟一点走,再陪我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去我们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相见,我实在舍不得你走啊!”

  “哎,我的好兄弟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等我有空从扬州回来,我会来跟你干完这一杯酒的。哦,船家已经在催我了,我必须走了,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的,一定会。”孟浩然说完,就向着江边走去。

  孟浩然走到船边,突然停住了,他转过身子,向李白摆了摆手:“兄弟,多保重。”然后才慢慢地上了船。船缓缓开动了,李白对着船大喊:“老兄,一路顺风。”

  孟浩然走了,李白望着他朋友的船消失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上,不禁吟出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随后,就独自一人怅然回家了。

  在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的三月,大地上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阵阵花香。在温暖、柔和的春光下,大地完全地苏醒过来。

  孟浩然即将从黄鹤楼出发去扬州。李白陪伴着自己即将离去的好友孟浩然,感到无比的不舍。

  李白和孟浩然在花从中漫步而来,一直走到黄鹤楼,两人凝视着对方,眼中充满着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叹了一口气,“师兄,你即将去扬州,我孟俩不知何年才会再次相见,我送你一支毛笔,祝愿你写出更好的诗来。”孟浩然接过这支毛笔,也从胸前拿出一幅画,画上画的是一颗粗壮挺拔的青松,他说,“师弟,这幅青松送给你,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说完,他们各自收好礼物,紧握在手中。

  李白倒了一杯美酒,递给好友孟浩然说,“最后我祝师兄一路顺风,”孟浩然接过美酒一饮而尽。随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在船夫的催促下,孟浩然不情愿地上了船,船慢慢地前驶着,李白挥着手,大声对在船上的孟浩然说“师兄倒了扬州给我来个信儿。”孟浩然也对李白说“我会来信的,咱们后会有期。

  看着朋友的帆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的长江水中,只看见汹涌的江水向天边奔流,李白感到万分伤感。不由脱口而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