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1-29 00:00:00 作文

捕蝉作文300字1

  自从听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后,我和妮妮就特别好奇“螳螂是怎样捕蝉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去郊外探究。

  那时是夏天。

  我们爬山一棵树,有蝉,但并没有螳螂。我们爬上另一棵树,螳螂刚要捕蝉。妮妮就想把它们装进瓶子里,我轻轻拍了一下妮妮的手,小声跟她耳语着:“把知了螳螂吓走了,怎么办!”我们便小心观察。

  螳螂用爪子刺进蝉的背,然后把蝉翻过来,用另一只锋利的“刀”刺进它的腹部,把蝉拖到一片树叶后面。蝉吱了几声,好像没气了。有点液体从叶子后面流出来。过来一会儿,妮妮把叶子丢掉,我们只看见了一个空壳儿。我拿起来看了看,蝉腹部的一些黑黄黑黄的液肉片甲不留。我想:“太残忍了吧!”妮妮对我说:“知道了螳螂捕蝉,还不知道为什么螳螂把蝉吃得那么干净呢!”我想了想,也是!我们便拿着空壳儿回家问妈妈。妈妈说:“因为蝉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很有营养。”原来是这样呀!

  通过这次发现明白了,只有努力观察,才能在这神奇又美妙的`大自然中,发现更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捕蝉作文300字2

  今天,外公从苏州回到了上海,他要教我捕蝉。

  我先找了一根竹竿、一根铁丝和一个塑料袋,再把铁丝绕成圆形绑在竹竿上,最后把塑料袋用线缝在铁丝上,“捕蝉网”就做好了。

  我们拿上捕蝉网就出发了,到了小花园便开始了“捕蝉行动”。小花园里“吱——吱——”的蝉声一片,我循声望去,在那棵高大的柳树上有好多蝉,它们欢快地合唱着。我兴奋极了,“这有一只!那有一只!”我不停地叫着并指给外公看。捕蝉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蝉在高高的树枝顶端,我的捕蝉网根本够不着它; 有的蝉非常敏感,我的捕蝉网还没有靠*它,它就扑打着翅膀飞走了……经过了几次失败后,我都有些灰心了。这时,我在柳树的树干分叉处找到了一只正在欢快鸣叫的蝉,这次外公蹑手蹑脚地靠*树,悄悄地举起了捕蝉网,当网口离蝉还有五厘米左右的时候,只见外公迅速用力向下一罩,啊哈!这只蝉就出不来了,终于,我们成功地捕到了一只蝉,接着我们又一连捕了三只蝉。回家后,外公把蝉用线绑在纱窗上,每天给它喂一些西瓜皮就好了。

  捕蝉真有趣,下次外公来我还要捕蝉。

捕蝉作文300字3

  夏天来了,列日炎炎。

  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忽然听到了“知了知了”的声音,小明想到了老师教我们蝉的声音是怎样的。小明想知道蝉是长什么样的?蝉是怎样发出声音来的?便拿着捕虫网来到像绿地毯一样的草地上。外面,太阳无情的地烤晒着大地,天空中没有一丝风儿。寻音,小明走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看见一只蝉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小明掂起脚尖,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蝉给罩住了,然后再把捕虫网猛地往下拽,接着小明急忙趴在地上用一只手把捕虫网揪起一点缝,另一只手伸进捕虫网里,轻轻地把蝉抓住了。

  小明回到家,如获珍宝般地把蝉放入一个瓶子里,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它瞪圆了眼睛,像石雕一样一动不动地盯着小明。让小明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把蝉放进瓶子里后,蝉就不叫了呢?最后小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它给放了。不一会儿,蝉又欢快地唱起歌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蝉为什么装入瓶子后就不叫了呢?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1)

——捕蝉作文600字 (菁华3篇)

捕蝉作文600字1

  韩若谷暑假里,我总趁老爸老妈上班,一个人在家偷看电视。

  老爸有时会留下记号,如偷偷在电视机开关处粘上双面胶,遥控器故意反放。只要回来发现双面胶有变化了,或者遥控器位置动了,就知道我看电视了。

  我每次都要偷偷观察双面胶的形状、遥控器的位置,看完后好还原现场。而且还要把电视声音调小,站在门口看。一旦听到风吹草动,立马把台调回刚打开的那个频道,关上电视,把遥控器放回原位,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跑回书桌前,假装写作业。

  但好景不长,有一次,老爸回来突然摸电视机的后盖,弄得我是措手不及,被他抓住证据,把我狠剋一顿。

  后来我又想出一条妙计,再看电视时,宁愿自己不扇风扇,也要给电视散热,还准备了一条湿毛巾,搭在电视机后盖上降温,而且在老爸下班前15分钟,咬牙关上电视。

  虽然我作业进展不快,老爸有所怀疑,但苦于没有证据,倒也相安无事了几天,我便开始沾沾自喜,心里一个劲地夸自己聪明。

  一天,老爸回来就问:“我上班这3个小时里,你都在干吗?”

  “老爸,我一直都在认真地做数学作业啊!”

  “没偷看电视吧?”

  “绝对没有!”我拍着胸脯保证。

  “是吗?很好!那么我考你一道数学题怎样?”

  “没问题!”

  “咱家白天一直开着的电器有冰箱和风扇,冰箱每天耗电0.8度,3个小时*均耗电大约是0.1度。风扇的功率是30W,3小时耗电是0.1度电。我们家电视机的功率是160W,3小时耗电为0.48度电。我刚才看了电表,比我离开前多用了0.7度电,除去冰箱和风扇用电,你交代一下这多出来的0.5度电是怎么用掉的吧。”

  ……

  真是“螳螂捕蝉,老爸在后”呀!

捕蝉作文600字2

  “哈!今天天气真不错啊!”天空中万里无云,太阳高高地挂着,我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我伸了个懒腰,从草丛里钻出来,环顾四方。确认无危险后,我才缓缓地爬向树梢。“咕噜噜……”肚子响个不停,看来我得去找食物了,看看今天的运气如何,可别再像昨天一样什么也没找着了。

  听!蝉的鸣叫声隐隐约约地传来。我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快速循着声音找去……

  瞧!这里果然有一只蝉。它的体态是多么硕大!它的叫声是多么响亮!哈哈,它是一只肥肥壮壮的成年蝉,我的“哈喇子”忍不住流了下来。为了不让已到嘴边的美味飞走,我用一片树叶遮住自己,这是我从人类拿盾牌保护自己的样子学来的。我一点一点地慢慢靠*……再*一点,再*一点!看着肥美的蝉,我在心里不禁笑出声来。

  那只蝉忽然发现了了我,想要逃走。说时迟那时快,我的双爪迅速扑向它,并紧紧咬住它那透明的翅膀。蝉不能动弹,乖乖就范。我慢慢地把它往嘴里拖。我的目光对准它的“喉咙”,准备一举拿下它。它不甘心地对我叫着:“恶人有恶报!你看,黄雀已经在你身后了!”此时,我虽然也感到身后有一声声沉重的呼吸声,但饿了一天的我已管不了这么多了,先吃饱再说。我把蝉的脚塞进嘴里。突然,我的尾部感到一阵剧痛,我不得不下已到嘴边的蝉蝉,忍着痛准备逃跑。可为时已晚,黄雀已叼起我飞向空中,它要把我当午餐。我拼命挣扎,但也无济于事。

  唉——谁让我捕蝉时没有留意身后的情况呢!看来今天我是死定了,我绝望地闭上眼睛……

  这则寓言故事大家一定听过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做事要深思熟虑。就如现在的一些企业,只顾赚钱,只顾眼前利益,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以致于现在的水和空气质量都越来越差,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企业主就如故事中的螳螂,虽然收获了短暂的利益,但自己也终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捕蝉作文600字3

  夏天,总是可以在艳阳高照的时候听见知了在叫,好像在抱怨夏天的炎热,但你如果在茂密的树林里听到知了叫的话,那一群知了有规律的叫声就像一曲耐人寻味的旋律,成了夏天里最有特色的一支歌曲。

  有一天,我觉得有点无聊,便和哥哥约好去公园里捉知了。不过白天太热,所以我们便约在傍晚。到了约定的时间,我们在公园里见面了,我看了一眼哥哥准备的“捕蝉用品”,哇,准备的好齐全啊!有笼子,杆子,还有用铁丝、网和木条制成的捕捉用品等等。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头行动:我虽然比哥哥年幼,不过,我的视力可不差,所以就由我来寻找树上的知了。而哥哥比我高,手和脚也比我更有力气,所以就由他来捉知了。我们来到一棵大榕树旁边,听见有许多的蝉声,因此,我断定上面应该有不少知了,可等我们靠*时,那上面的知了突然不叫了,可我认定上面的知了还没有飞走,所以便开始行动了。我用手电筒在树上仔细地寻找着,但还是找不到。我不灰心,又继续找着,突然在大树枝上发现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哈哈,原来是只蝉。接下来该哥哥出马了,只见他先专注地盯着那只知了,然后用网兜打了下去,正好逮住,哥哥行动敏捷、手脚利落,我真佩服他,他把蝉套到网兜里之后,我便用手去抓,没想到这小小的蝉,力气还不小,它居然用小小的爪子死死的叮着我的手,唉,疼死了!我忍着痛,用另一只手把蝉抓起来,放进笼子里。虽然被蝉抓了一下手,不过能捉到蝉,令我开心地忘记了疼痛。

  后来我发现蝉都喜欢躲在大树分叉的地方,最后哥哥捉了好几只呢!不过那些蝉被关到笼子里之后就都不叫了,我看它们这么孤单,好像很伤心,就和哥哥一起把它们放了,看着它们飞走的身影,我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2)

——捕蝉小学作文 (菁华3篇)

捕蝉小学作文1

  温暖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炎热的夏天。楼前的几棵大树上,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想捉几只蝉呀!

  经过我的一番准备,这天下午,我提着自制的笼子和一只网,我就下楼去捕蝉。我来到草丛中,突然我看见上只蝉躲在一棵树上,可是因为我第一次捕蝉太兴奋了,只走了一步就被蝉觉察到了,第一次捕蝉失败。

  第二次我慢慢的走*蝉,但蝉在两支树叉之间所以蝉从网的空隙中飞走了,第二次捕蝉又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捕蝉我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慢慢的走*,看好位置一网下去,捕到了一只蝉,就这样我又捕到了好几只蝉。

  晚上蝉在笼子里欢快的叫着,我好高兴!

捕蝉小学作文2

  这个夏天的天气真闷热啊,太阳火辣辣的。昨天,我跟爸爸、妈妈去龙湾瑶溪山庄纳凉。

  水库边上的'柳树、桃树、杨梅树上有很多蝉在鸣叫,“知了、知了、知了……”,好象在说:“好热、好闷……”。我叫爸爸给我捕蝉。蝉在树枝上,好高啊。爸爸借来一张凳子,轻手轻脚地爬上凳子,用两只手指慢慢地伸向树枝上的蝉,一夹,没想到一次都没夹到。后来爸爸又换了一种办法,用巴掌迅速地把蝉按在树枝上,才捕了五只蝉,其中有一只蝉还把尿撒在爸爸的手掌上。我们把蝉装在矿泉水瓶子里。蝉是吃什么的呢,它为什么会撒尿呢?

  我跟妈妈回家查了电脑。原来蝉的食物,主要是树的汁液。蝉的口器像一只硬吸管,在进食时,它会将口器插入树干中,吮吸汁液,以吸收养份和水分。蝉的粪液就储存在直肠囊里,遇到紧急情况时,隨时都能进行排泄。于是当蝉遇到攻击时,便会急促地将储存在体內的废液排出体外,减轻体重,以便快速起飞,逃离敌人的攻击。听爸爸说蝉还能炸了吃呢`,真希望能尝一尝。

捕蝉小学作文3

  春秋战国末年,吴王想楚国没有自己的国家强大,但是他们的地盘比自己的大,心里很不*衡。吴王就想攻打楚国。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认为不应该这样做。吴王听到这些议论后很生气,对他的大臣警告道:“此事就这么决定了,如果有人敢提建议劝阻我,就立即处死他!”

  吴王的门客里中有个年轻人,认为吴王这样做太不妥,这样会有别的国家趁机攻打我们国家的,很想去劝阻但又不敢直接提建议。他前思后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每天都怀揣弹子手拿*到王宫的后花园树下转来转去,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连续三天,终于等到了来后花园散步的吴王。吴王看见他手拿*,眼睛盯着树上在看什么,就问到:“你在这里做什么,怎么衣服都被打了?”

  年轻人回答:“您看园里的这棵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振动翅膀鸣叫着,悠闲的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就弯身俯在它后面,准备抓住并吃掉它呢。而螳螂也没发现身后正有一只黄雀伸长脖子要啄它。您再看这只黄雀它也想不到树下还有我手中张开的*啊!蝉、螳螂、黄雀三者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忧患。”吴王听了后很受启发,说:“你讲得好啊,我明白了!”于是,吴王打消了进攻楚国的念头。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3)

——捕蝉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捕蝉作文300字 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捕蝉。

  首先,我和爸爸找来一个大小刚好的袋子,用铁丝在袋子边穿上穿下,然后再用细铁丝把刚弄好的袋子绑在竹子上。最后,捕蝉工具完成了。

  开始捕蝉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下蝉。蝉是靠植物纤维的汁为生,它用身体底下的一根像黑管一样的嘴巴戳进树林里,然后吸上去,所以蝉是害虫。蝉靠它身体底部的两块东西,人们简称“豆板”,只要捏紧,它就会叫。

  开始捕蝉了,爸爸先给我做了示范,我一开始以为很难,慢慢地就觉得简单了。动作熟练之后,我总共抓了7只蝉,6只雄的1只雌的,雄的有豆板就会叫,雌的没豆板就不会叫。6只雄的齐唱真是一首嘹亮的歌曲呢?

  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很欣慰。真是一件有意义的捕蝉大记啊!

  捕蝉作文300字 2

  夏天要来了,亮亮到野外去玩。天空真晴朗呀!万里无云,一丝丝风都没有,太阳爷爷在空中对着亮亮微笑。

  亮亮来到野外,这里有青青的草,高高的树,五颜六色的花朵。风景美丽极了。亮亮听到树上蝉“知了,知了”地叫着,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亮亮想捕几只蝉带回去给妈妈做礼物。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杆子的另一头系着一个网子。亮亮就拿着这个竿子小心翼翼地走*一棵大树,朝着树枝上的一只蝉扑过去。亮亮用力太大了,竿子扑过去的时候撞到到树叶上。蝉发现了就飞走了。

  亮亮一点也不气馁,又走*另一棵树准备再捕一次。他又紧张又兴奋地把竿子伸过树枝,尽量不要碰到树叶。看准一只蝉轻轻地把网子扑上去,一下就抓住了。

  亮亮可兴奋了,他拿着蝉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捕蝉作文300字 3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想要攻打楚国,以扩大自己的地盘。于是有一天,他在朝上对他的文武百官们说:“我要带兵去攻打楚国,有谁敢劝我,一律处死!”

  吴王有一个年轻的侍从,他听说了这件事后焦急万分,心想:如果吴王攻打楚国,其他国家必然会进攻,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

  早上,他拿着**,在后园中游荡,露水沾在了他的衣服上。就这样到了第三个早晨。吴王看到了他:“你过来,何苦把衣服弄湿了呢?”年轻人说:“这个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只蝉,蝉在高处欢快地叫着,还喝着露水,但它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着身子慢慢地靠*蝉,想把它吃掉,但它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了脖子 ,想要把螳螂吃掉,但它也不知道有一把**正在瞄准它。这三只小动物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吴王听完了这个故事后,心想:我不就像那几只小动物吗?如果这时我攻打楚国,国内必然空虚,其***家一定会来进攻,那时就来不及了,得亏他提醒了我。想到这里,吴王说:“好哇!”吴王奖赏了这个年轻人很多钱,还给他升了官职,让他在吴王迷惑时给他指点迷津。

  捕蝉作文300字 4

  夏天要来了,亮亮到野外去玩。天空真晴朗呀!万里无云,一丝丝风都没有,太阳爷爷在空中对着亮亮微笑。

  亮亮来到野外,这里有青青的草,高高的'树,五颜六色的花朵。风景美丽极了。亮亮听到树上蝉“知了,知了”地叫着,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亮亮想捕几只蝉带回去给妈妈做礼物。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杆子的另一头系着一个网子。亮亮就拿着这个竿子小心翼翼地走*一棵大树,朝着树枝上的一只蝉扑过去。亮亮用力太大了,竿子扑过去的时候撞到到树叶上。蝉发现了就飞走了。

  亮亮一点也不气馁,又走*另一棵树准备再捕一次。他又紧张又兴奋地把竿子伸过树枝,尽量不要碰到树叶。看准一只蝉轻轻地把网子扑上去,一下就抓住了。

  亮亮可兴奋了,他拿着蝉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捕蝉作文300字 5

  自从听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后,我和妮妮就特别好奇“螳螂是怎样捕蝉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去郊外探究。

  那时是夏天。

  我们爬山一棵树,有蝉,但并没有螳螂。我们爬上另一棵树,螳螂刚要捕蝉。妮妮就想把它们装进瓶子里,我轻轻拍了一下妮妮的手,小声跟她耳语着:“把知了螳螂吓走了,怎么办!”我们便小心观察。

  螳螂用爪子刺进蝉的背,然后把蝉翻过来,用另一只锋利的“刀”刺进它的腹部,把蝉拖到一片树叶后面。蝉吱了几声,好像没气了。有点液体从叶子后面流出来。过来一会儿,妮妮把叶子丢掉,我们只看见了一个空壳儿。我拿起来看了看,蝉腹部的一些黑黄黑黄的液肉片甲不留。我想:“太残忍了吧!”妮妮对我说:“知道了螳螂捕蝉,还不知道为什么螳螂把蝉吃得那么干净呢!”我想了想,也是!我们便拿着空壳儿回家问妈妈。妈妈说:“因为蝉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很有营养。”原来是这样呀!

  通过这次发现明白了,只有努力观察,才能在这神奇又美妙的大自然中,发现更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4)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学生回答)

  “螳螂捕蝉”是一个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大家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

  二、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教师引导: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读不顺的句子重复几遍就顺了。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做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相机出示下面一段话:

  (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蝉的自由自在、悠闲的神情,体会蝉的那种安逸的生活。读出螳螂的紧张和专注。

  (2)说说各自都从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这个故事是谁说给谁听的?他为什么要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

  “有一年,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1)读了这段话后,吴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得出来?

  (2)如何理解“固执”,读一读吴王的这句话:“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3)交流:反复朗读,吴王的眼前利益是什么?隐伏的祸患是什么?(引出“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语,引导体会所隐伏的祸患)

  (4)想象说话。你觉得“不堪设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过渡:是啊,凡事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利益背后所隐伏的祸患。应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

  4、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思考:既然不能正面劝阻,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谈谈各自的看法。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怎样。

  (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少年是怎样“讲”的,是一种简单的讲吗?

  (少年的“巧劝”究竟“巧”在哪儿,使那位固执的吴王最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再读课文2—11自然段,圈画出相关的内容。

  b交流:

  (1)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并想想少年说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是指什么。你们觉得侍卫官的哪句话最关键?那么“蝉、螳螂、黄雀”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谁来读读书上的话?

  (2)赏读:(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要上的课文是——螳螂捕蝉,(教师板书课题)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声旁准确地读出读音了,咱们大声地念念它,好吗?读“螳螂”二字——齐读课题

  过渡:螳螂捕蝉是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想知道吗?

  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轻轻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对照着文后的生字表认认、记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读完后啊,试着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认真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试着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巡视指导。

  3、评价学生朗读情况:刚才,高老师巡视了一番,发现咱们六(1)的同学读书可认真啦!想必,你们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了吧?

  4、指名学生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但吴王固执己见,决心已下,不容劝说。在大臣们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吴王,使吴王恍然大悟,从而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指名两生说,第一生说完后要给予明确地肯定,指出更清楚的要求。一定要说出“固执”和“恍然大悟”两词)

  评价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三、学*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出示)

  1、教师手指文字,叙述:你们看,起初,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大臣们是极力劝阻,认为这样做的后果会——不堪设想(着重号点出),你怎样理解“不堪设想”呢?(不敢去想象,说明后果非常之严重!)你能想象一下不堪设想的后果吗?(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将造成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是啊,尽管后果这么严重,可吴王却固执己见,(着重号点出“固执”)你又怎样理解“固执”呢?——坚持自己的观点,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并且他还说——引读“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你能把第一段读好吗?自己去练练,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自由练读——指名读、评——齐读)

  (二)第十二自然段

  如此固执的吴王后来是——呈现文字——恍然大悟(着重号点出)最后,打消(着重号点出)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三)质疑

  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读,看看能不能把你心中最大的问号问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的大臣都说服不了吴王,而一个少年却能?

  为什么吴王起初是固执不已,而后来却恍然大悟,从而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果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从这两段文字中寻找答案——听了少年的这番话。)

  少年的这番话是什么样的话?(“这番话”下加——和?)

  这位少年的一番话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道理?(“道理”下加——和?)

  评价过渡: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问题的学*不叫真正的学*!”看来啊,同学们真的会学*,真的会思考!

  四、学*“螳螂捕蝉”的故事

  1、那么,少年的这番话究竟是怎样的一番话呢?(出示9、10、11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文字,其他同学思考:少年的这番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学生说(螳螂捕蝉的故事)是的,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

  4、出示自学要求: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象,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出示关键词语的着重号: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拱着身子、举起前爪、伸长脖子、瞄准)争取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5、学生读、自由练说

  6、出示图片: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讲述这个故事,高老师给你们提供了这样一幅插图,对照着插图,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说。

  7、指名两生说。

  8、原先固执的吴王就是听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出来,将“这番话”下的——加?舍去)才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9、那么,究竟这个故事蕴藏着怎样的道理呢?(指名说)

  10、出示9——11自然段,在“它们……祸患呢!”下出现下划线。齐读这句话

  11、出示:

  此刻的吴王恍然大悟: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

  12、是啊,正是因为少年的那番话,才使吴王悟出了如此重要的道理,实际上,这个道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借鉴的。

  1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3.体悟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4.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积累、观察、思维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动画视频。

  2.学*生字:螳螂

  3.为动画起片名。

  4.说带动物名的成语。

  5.告诉学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养成积累的好*惯。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范读课文,交流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1.指导有感情地读。

  2.根据故事情节,引出道理。

  3.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

  4.告诉学生:勤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养成观察的好*惯。

  四、再读课文。

  1.根据板书质疑。

  2.读文谈发现和疑惑。

  3.设疑、存疑。

  4.告诉学生:冷静思考,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五、布置作业。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虽然是下午第三节课了,大家看上去依然很精神,这说明大家有着强烈的学*欲望,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5)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螳螂捕蝉》是一篇古文。文章主要写了:吴王想要攻打楚国,想法已定,不容更改,一年轻人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想法。文章情节简单,寓意深刻。

  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学*古诗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因此在课上先讲述了学期古诗文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生疏。

  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考虑到螳螂捕蝉与打仗的联系,如果老师只运用语言去描述,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出示了一张地形图,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了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考虑问题要周全,同时也使文章主要人物(年轻人)的特点: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文章的重难点得到解决。

  在讲课过程中我还注重朗读的指导,教给学生朗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运用多种方法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古文的兴趣。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警戒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劝阻之“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一、引起疑趣,发现其“妙”

  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因”与“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吴王想攻打楚国,开始态度如何?最后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引导。这里,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疑点以引起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转换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学生探究少年劝阻“妙在何处”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感到少年讲的故事很妙,并启发学生通过生生朗读、师生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学生以演促读,以读促理解,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互相协作的氛围。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样一个人,以至后来理解寓言的寓意,层层深入。

  三、复述故事,表现其“妙”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内化“理解”,通过复述表现“感受”。我在作业部分就布置了这样一题,让学生通过内化吸收,进行行动的复述,把少年劝的妙处表现出来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运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以内化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综合的言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我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就进行了这样大胆的尝试。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教《螳螂捕蝉》时,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了这样几个环节:以听写词语导入学*,然后根据词语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学生基本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一起探讨“少年为什么要给吴王讲这个故事”和“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这两个关键的问题,虽然我改变了课文的“序”,但我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在教学时,虽然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但总的学*目标还是达到了。学生对“螳螂捕蝉”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对少年的智劝、巧劝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当然,设计总是完美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小节时,虽然我也知道应该让学生读透文章,在读中体悟吴王的固执、在读中了解“不堪设想”的后果,可在学生稍微遇到一点挫折时,我总忍不住急着去告诉他答案;当学生的答案与我的预设有偏差时,我就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学生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这也许是因为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吧。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为了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在本节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合作点,共设计了四次合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体现了合作式学*,让学生在合作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形成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放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如,为进一步感悟少年的足智多谋,我设计了这样的合作学*:请每个小组推选两位同学,一个当少年,一人当吴王,其他的人是导演,表演对话。要求:表演符合人物身份,配合默契。在排演中,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在表演之后,我引导学生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学*成果。

  如,在学生明确了蝉、螳螂和黄雀之间的关系后,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我提高了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者的关系。每组的2号做记录,1号汇报,4号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组员发言,必要时提问、质疑。片刻之后,每个小组都设计了示意图,而且各有特色。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课后,我也布置了一个合作的作业: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第二天早朝时,他会怎么对大臣们说才不失自己的颜面呢?请小组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这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而且将小组合作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教育性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因此,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确定综合的目标体系。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安排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连贯性。基于以上的解读分析和目标确立,我对教材作了重组:首先直奔故事内容,领悟“螳螂捕蝉”寓意,作前置式处理;随即通过“恍然大悟”,从吴王的转变中彰显寓言之意;接着浓墨重彩研读少年之苦心、慧心;最后,拓展文本,以吴王第二天上朝所说的话为契机,合理重组课文,将课后的复述有效而又有趣地训练着。

  2、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把握教材。如:将“恍然大悟”作为第二板块教学的着眼点,理解词义后,这时候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再次凸显寓意:吴王明白了少年说这么一大段话,无非就是为了说一句话,哪一句?(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请学生品读,加深巩固。

  3、重视朗读。“三分文章七分念”。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读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教学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我请学生多次读课文。“吴王还明白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间,也可以因学生理解特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出声朗读比较适合,一开始接触课文和对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读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还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读读前面的,联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获?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感悟文本。

  4、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吴王第二天上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且渗透复述故事。怎样让复述的训练落到实处,怎样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内容梗概有效复述呢?我通过这样的填空将教学延伸,给想象和复述提供了坚实的生长点和有力的支撑

  (1)由少年劝说吴王的巧妙,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若要说服别人,也当注意什么?(方式的委婉)教学的结尾处,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填空题:再次上朝,吴王会怎么说?

  (2)(出示) 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是昨日,本王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向本王讲述了 。故事是这样的 。听了这个故事,本王恍然大悟,深受启发: 故本王决定。

  5、以听写词语、听故事和复述故事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虽然本节课很多方面做得较好,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时,时间还是用的较多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性还不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完整表达。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6)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螳螂捕蝉》是一篇古文。文章主要写了:吴王想要攻打楚国,想法已定,不容更改,一年轻人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想法。文章情节简单,寓意深刻。

  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学*古诗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因此在课上先讲述了学期古诗文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生疏。

  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考虑到螳螂捕蝉与打仗的联系,如果老师只运用语言去描述,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出示了一张地形图,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了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考虑问题要周全,同时也使文章主要人物(年轻人)的特点: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文章的重难点得到解决。

  在讲课过程中我还注重朗读的指导,教给学生朗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运用多种方法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古文的兴趣。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警戒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劝阻之“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一、引起疑趣,发现其“妙”

  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因”与“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吴王想攻打楚国,开始态度如何?最后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引导。这里,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疑点以引起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转换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学生探究少年劝阻“妙在何处”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感到少年讲的故事很妙,并启发学生通过生生朗读、师生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学生以演促读,以读促理解,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互相协作的氛围。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样一个人,以至后来理解寓言的寓意,层层深入。

  三、复述故事,表现其“妙”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内化“理解”,通过复述表现“感受”。我在作业部分就布置了这样一题,让学生通过内化吸收,进行行动的复述,把少年劝的妙处表现出来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运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以内化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综合的言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我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就进行了这样大胆的尝试。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教《螳螂捕蝉》时,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了这样几个环节:以听写词语导入学*,然后根据词语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学生基本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一起探讨“少年为什么要给吴王讲这个故事”和“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这两个关键的问题,虽然我改变了课文的“序”,但我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在教学时,虽然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但总的学*目标还是达到了。学生对“螳螂捕蝉”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对少年的智劝、巧劝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当然,设计总是完美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小节时,虽然我也知道应该让学生读透文章,在读中体悟吴王的固执、在读中了解“不堪设想”的后果,可在学生稍微遇到一点挫折时,我总忍不住急着去告诉他答案;当学生的答案与我的预设有偏差时,我就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学生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这也许是因为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吧。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为了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在本节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合作点,共设计了四次合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体现了合作式学*,让学生在合作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形成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放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如,为进一步感悟少年的足智多谋,我设计了这样的合作学*:请每个小组推选两位同学,一个当少年,一人当吴王,其他的人是导演,表演对话。要求:表演符合人物身份,配合默契。在排演中,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在表演之后,我引导学生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学*成果。

  如,在学生明确了蝉、螳螂和黄雀之间的关系后,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我提高了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者的关系。每组的2号做记录,1号汇报,4号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组员发言,必要时提问、质疑。片刻之后,每个小组都设计了示意图,而且各有特色。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课后,我也布置了一个合作的作业: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第二天早朝时,他会怎么对大臣们说才不失自己的颜面呢?请小组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这样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而且将小组合作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教育性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因此,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确定综合的目标体系。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安排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连贯性。基于以上的解读分析和目标确立,我对教材作了重组:首先直奔故事内容,领悟“螳螂捕蝉”寓意,作前置式处理;随即通过“恍然大悟”,从吴王的转变中彰显寓言之意;接着浓墨重彩研读少年之苦心、慧心;最后,拓展文本,以吴王第二天上朝所说的话为契机,合理重组课文,将课后的复述有效而又有趣地训练着。

  2、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把握教材。如:将“恍然大悟”作为第二板块教学的着眼点,理解词义后,这时候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再次凸显寓意:吴王明白了少年说这么一大段话,无非就是为了说一句话,哪一句?(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请学生品读,加深巩固。

  3、重视朗读。“三分文章七分念”。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读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教学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我请学生多次读课文。“吴王还明白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间,也可以因学生理解特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出声朗读比较适合,一开始接触课文和对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读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还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读读前面的,联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获?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感悟文本。

  4、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吴王第二天上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且渗透复述故事。怎样让复述的训练落到实处,怎样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内容梗概有效复述呢?我通过这样的填空将教学延伸,给想象和复述提供了坚实的生长点和有力的支撑

  (1)由少年劝说吴王的巧妙,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若要说服别人,也当注意什么?(方式的委婉)教学的结尾处,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填空题:再次上朝,吴王会怎么说?

  (2)(出示) 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是昨日,本王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向本王讲述了 。故事是这样的 。听了这个故事,本王恍然大悟,深受启发: 故本王决定。

  5、以听写词语、听故事和复述故事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虽然本节课很多方面做得较好,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时,时间还是用的较多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性还不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完整表达。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7)

——螳螂捕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螳螂捕蝉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设计《螳螂捕蝉》这一课时,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意图:

  一、重组课文,落实重点。我打破了文章的序,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演故事。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力求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二、发展语言,注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语言,读熟恐怕是前提。因此,我在设计中,也很重视学生的读,给每一位学生读的机会,并且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快速读、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对学生每一次的读,我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力求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感悟,将书本知识内化,进而要求学生复述故事。“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复述、表演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生的复述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的表现。在训练中,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积累和运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三、训练思维,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老师的问题过多,对时间固定的课来说,就意味着学生疲于应付。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因此,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

  一、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课文通过自读并从中明理并不难,但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形势缺乏了解,所以借“螳螂捕蝉”的故事使学生与课文中的吴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有关要求,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禀”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4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准备了春秋诸侯争霸图、螳螂捕蝉的画面以及文中的有关语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目的是优化本课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首先,板书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谈谈对螳螂、蝉的了解,并相机出示图片,随后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一个故事。随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内容,相机指导学生进一步读好有关段落随机板书:

  准备攻楚

  不听劝阻

  讲述故事

  劝说吴王

  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了课文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再次对课文质疑,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并从中遴选出直指课文重点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重点谈)

  一、复*导入

  再次感知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

  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悟第一段,了解故事起因

  在学生交流了课文内容之后,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读读想想然后交流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大臣们的顾虑,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借助春秋诸侯争霸图了解当时的形势,并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读吴王的话体会吴王的执迷不悟。

  (二)研读2——11节,感悟故事寓意。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学*环境,以“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为题,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读想想并在感受最深处写上一两句。读完以后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畅谈各自收获,只要尊重对文本的理解即给予一定的肯定。其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少年给吴王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蝉、螳螂、黄雀的内心活动,一方面借助媒体的直观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隐伏着祸患”这一故事寓意。相机板书: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身后隐患

  (三)引读12节,明白其中道理

  在学生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后,我用引读的方式带学生进入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是揭示寓意的关键之处。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精读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先想想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并组织学生将所感所悟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点拨、引导、深化,使学生的认识不断走向丰满。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丰富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为阅读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联结点。

  三、实践练*

  积累深化

  在本课的结尾阶段,我将布置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文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画一个脸谱,并用一段文字加以介绍,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使他们的语言得到积累。

  附板书:

  螳螂捕蝉

  (喝着露水)蝉

  只顾眼前利益

  (捕蝉)

  螳螂

  忽视身后隐患

  (啄食螳螂)

  黄雀

  少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能不能也讲讲这个故事,最好有所创新。(学生听故事录音、看多媒体演示。) ②同桌讲讲这一故事。指名讲这一故事,组织评议。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们可能是怎样想的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⑥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虚而入”,蝉、螳螂、黄雀,分别乘什么“虚”?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分别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b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体会特点。

  对4-12节,大家通过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研究问题,读懂了。请默读第3节,想想看什么问题要提?

  像刚才那样,同桌商量商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随机点拨,“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练读第3节。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4、选择方式,表现课文。

  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分小组准备后(分角色读,表演,画示意图等)组织交流、评议。

  三、布置作业

  将《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

  板书设计:

  蝉 ← 蟑螂 ← 黄雀←少年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一、 说教材

  1、教材体系:《螳螂捕蝉》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最大的麦穗》、《爷爷的芦笛》构成一组说理性的单元。《螳螂捕蝉》选自刘向的《说苑》,《说苑》一共20卷,这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古代寓言故事。在以前的学*中,学生曾经接触过一些古代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他们对这类课文并不陌生。

  2、教材内容:《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与以往所学的单纯的寓言有所不同,它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并下了死命令不准别人来劝阻他,一位少年巧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会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智劝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它是历史故事中包含着寓言故事,而故事里又隐含着道理,少年巧用故事来劝戒吴王的一篇文章。全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c、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说促读,理解语言文字,感悟少年的聪慧、勇敢,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能辩证地看待吴王这个人物。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5、教学安排:

  根据这篇寓言故事的特点,以及高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学情,本课打算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以说促读,明白道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说苑》“正谏”中的几个小故事。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这篇寓言故事在写作上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努力将人本与文本相结合,准备采用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1、首尾段落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紧扣重点指导复述,情境朗读明白道理。

  3、补充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

  三、说教学程序

  以第二课时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2、对比朗读,探究生疑。

  3、以说促读,入境悟理

  4、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本课。(本环节预设1分钟时间)

  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少年机智地用一个故事阻止了一场战争,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从而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上节课我们已初步认识了这位少年,今天,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言故事也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一种体裁。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第二个环节为对比朗读,探究生疑。(本环节预设6分钟左右的时间)

  课件出示文章的首尾两段话: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

  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再指名读,引导思考:读了这两段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少年的“这番话”指的是哪番话?吴王为什么会

  恍然大悟,他又悟到了什么?大臣、少年都劝吴王,为什么大臣劝后吴王仍是执迷不悟,而少年一劝吴王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在学生充分质疑后,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任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和发展的主体。古人又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能激发他们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第三个环节:以说促读,入境悟理。(本环节预设20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我打算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找出少年讲的故事,指导朗读、复述;然后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寓意;最后回顾全文,分角色朗读,进行作业练*。

  首先教学第一层:少年的“这番话”是指哪些话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一找,读一读,再指名读,齐读,假如你们都是少年,我就是吴王,谁来劝劝我这位吴王呢?捧着书读,能打动吴王吗?恐怕不行,看看书,看看插图,练一练,看能不能复述。再指名复述,学生评。

  然后教学第二层:在你们说的话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吴王的心,是哪句呢?学生齐读:“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眼前的利益”、“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双关意思。教师相机板书。接着讨论吴王因为想到了什么而恍然大悟呢?他又悟到了什么?理解“恍然大悟”并造句。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究的愿望。学生可能会谈到,吴王想到自己就像螳螂一样,楚国就是蝉,而诸侯国就是黄雀,吴王眼前的利益是楚国,而身后的祸患是吴国很有可能被诸侯国所灭。

  最后教学第三层:这么精彩的故事,你愿意连起来读一读吗?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课文的三到十一小节。读完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为什么大臣劝吴王,吴王不听,而少年劝后,吴王就恍然大悟呢?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述这个故事呢?

  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发表独立见解,主动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回顾全文,整体把握,体会少年的勇敢、聪明,他的劝是“智劝”、“巧劝”,而大臣的劝是“直劝”、“力劝”。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照应了文章开头。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我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

  回顾全文后再进行作业练*,填空:《螳螂捕蝉》一文,主要写了少年巧用 ,从而,体现了少年的 ,同时还告诉我们 道理。

  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由整体感知,到局部精读,再回到整体感悟,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课外延伸。(本环节预设13分钟左右的时间)

  刘向的《说苑》分“君道”、“臣术”、“建本”、“立节”等二十卷,其中第九卷“正谏”中收集了秦始皇、楚庄王、齐景公等人的历史故事十多个。课堂上我准备了四个小故事,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自由组合,共同阅读,并讨论:学了课文,又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得到了张扬。最后我鼓励学生有兴趣的话不妨读读《说苑》整本书。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树立了大语文观。《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四、说效果预测

  尊敬的评委,我在预设《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案前也阅读、浏览了一些相关文章,如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我在思考时,主要想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抓住文中对比明显的两段话以及能揭示故事道理的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读书,讨论探究,从而获取知识。预计学生在说的这一块能生成课堂的亮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些历史知识较丰富的学生还能补充一些历史小故事更深刻地来说明所学的道理。而在探讨“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联系时学生可能会有点难度,这时教师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加以启发、引导。当然,在我今天的说课中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能不吝赐教,谢谢!

  板书设计:

  23、螳螂捕蝉

  螳螂

  (吴国)

  蝉(楚国) 黄雀(其他诸侯国)

  少年智劝吴王(有勇有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 “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相关词句。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课件,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和方法:

  一、重组课文,落实重点。我打破了文章的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演故事。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力求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二、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复述、表演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生的复述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的表现。在训练中,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积累和运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训练思维,凸现主体。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1、 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 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 “蝉”

  3、 指出他们属于左形右声字,便于识记。

  (这三步设计从具体的图象到抽象的文字,并且点出了“螳螂”二字的构成特点,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在课题中就让学生轻松识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

  4、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在这里教师设置疑问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3、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这儿,主要通过学生自问自答的形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词的意思,为感悟课文扫除了障碍。)

  4、指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那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

  2、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四、三读课文,理解词句。

  1、这些角色,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捕捉或者攻打自己的目标的呢?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3、集体交流: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在交流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抓住各个角色的动作,品读描写它们动作的语句,通过扎实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这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白吴国的眼前利益时什么?而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从而很自然的让学生明白故事与现实之前的共同之处。

  在再读当中,学生抓住了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把握住了文章的主干,在这一遍品读当中,就引导学生循着这些线索,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的过程中,着重训练学生紧扣重点词语评析文章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1、出示 “侯”、“候”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观察学生自然会明白多一竖少一竖就是两个不同的字)

  3、同样观察一下其它生字,想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描红临写。

  (虽是高年级但也不能摈弃写字教学,这里以“侯”字为材料,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并归纳记忆方法应该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五、作业。

  1、 抄写生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铺垫

  1、师生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2、听写五组词语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4.教师依次念五组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 瞄准

  (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这儿,通过默写五组词语,不仅是检查与巩固生词的掌握情况,更是在“暗暗”帮助学生记住“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为后面地复述课文埋下伏笔。)

  5、学生对照屏幕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6、齐读五组词语。

  二、师领复述

  1、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词语。

  2、学生根据画面,练讲故事,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边听边评。

  4、同桌互讲互评。

  5、总结:这个故事就叫——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在无痕迹地为学生铺设一个台阶让每位学生都能走上去,从先前默写五组词语,暗中帮助学生记住故事的梗概到教师联系五组词语,示范讲述再到学生自己根据词语和挂图进行复述,最后再在大组评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练说。这一系列具有梯度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之中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复述。这不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个美好的境界吗?)

  三、品析人物

  1、 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2、 小组讨论之后,集中交流。

  3、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这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人物的机会,学生的表达肯定个性鲜明,但这一切都要依赖于学生对文章的正确解读,做到有理有据。)

  4、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里又给学生搭建了表达的一个*台,让学生再去回归课文认真读书从而对吴王有个准确的评价,学生除了可以感悟到吴王的专制蛮横,当然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可爱之处。)

  四、 表演深化

  (表演仅仅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层面上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这里,我设计了合作表演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体验内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表现。)

  1、激趣:我可以这样说:“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

  ”用上这样的导语学生的表演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2、组织:寻找合作对象,练台词。(这儿的台词主要是课文中人物的对话)

  3、设计: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4、演练。

  5、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等。

  6、润色:学生即兴写旁白、画外音。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这儿让学生以写台词的形式补一补,在学生表演时做旁白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7、再演

  8、评价

  五、链接名著

  1、《伊索寓言》

  2、《克雷洛夫寓言》

  3、《中国古代寓言》

  (有人说过:下课是新一轮读书的开始。在这里我借本课的文章特点因势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寓言的读物,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说教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得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要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训练。

  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4、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寓言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二、说学情

  由于农村六年级的学生都认识螳螂、蝉、黄雀,也有些甚至玩过它们,对之觉得有趣,只要上课时出示有关图片、课件,他们会有跃跃欲试的心理,就容易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和方法:

  1、重组课文,落实重点。

  我打破了文章的序,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演故事。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力求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2、训练语言,注重创造。

  “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复述、表演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生的复述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的表现。在训练中,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积累和运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3、训练思维,凸现主体。

  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蝉”

  3、指出他们属于左形右声字,便于识记。

  (这三步设计从具体的图象到抽象的文字,并且点出了“螳螂”二字的构成特点,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在课题中就让学生轻松识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

  4、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在这里教师设置疑问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3、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8)

——童年趣事捕蝉作文通用10篇

  七月的骄阳,火烧火燎的,我们家前的几棵树上,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开着热闹的音乐会,我多么想捉上几只呀!

  经过一番准备,就在这天下午,我提着自制捉蝉的笼子,扛着用朔料网。还有竹竿制作的捕蝉工具,想蝉儿们进攻。

  就在一棵大树下,我仰望着头,看见一只蝉正趴在树干上,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急忙举着网便猛地扑了上去,来了一招"猛虎下山"。我第一次捕蝉,太激动了,网在空中,晃动着,还没往下罩,蝉就"吱"地一声飞走了。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启发了我。这次,我小心翼翼,踏着猫步,向另一棵树悄悄地走去。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一只蝉正趴在大树背面,我*息凝视,躲在树干旁,当竹竿离蝉只有两寸远时,我猛地一下罩住。嘿嘿!你这精灵的小鬼,这一下你可逃不出我的手掌之中了。

  就这样,一只。两只。三只……捉了好多只。看着我自己亲手捕的蝉,我高兴极了。

  夏天总是乐趣满满的,我最爱的一件事就是捕蝉。

  在一天下午,蝉在知知不了地叫着,好像永远都不会疲倦一样,叫得使人感到十分烦躁,看见在茂密的大树下,有位勤奋的大叔正捕着蝉,我见了,感到兴趣满满,于是,下定了决心晚上的时候叫爸爸给我捕蝉。

  吃过晚饭后,我跑到爸爸面前,跟他道出了我对捕蝉的'乐趣,爸爸看到我那渴望的样子,便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和爸爸来到大树下,往树上一看,漆黑一片,当爸爸拿来手电筒,往树上一照时,我兴奋了,从灯光中可以看见,树上的蝉一大片的,场面十分壮观。爸爸叫我抱着大树,使劲地摇着,接下来的一暮,更加状观了。树上本来一动不动的蝉,被我的震动下,纷纷飞到树下,往爸爸照的电灯中飞去。由于飞得又急又乱,撞到墙上后掉落在地上,这时,我就叫上妈妈赶紧手忙脚乱地捡起来。蝉有的直接倒在地上不起,令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它捡起;有的而很生猛,在不停地横冲直撞,我去抓时,它灵活地逃过了我的追捕,我就在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它累为止,接着又收入囊中。由于蝉实在太多了,爸爸找来扫帚到处乱飞的它们扫打了下来,蝉就在爸爸的追打中无奈地应声而倒,再也飞不起来。我和妈妈,拿着竹篮子,把一个一个的蝉从地捡起,这样温馨的场面,我们感到很窝心。看着满满的蝉,我的心里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怎样也满足不了我的野心。我数了篮子里的蝉,一共收获了足足200个。

  当第二天,我再次听到了蝉在不知疲倦地叫着,我就想起了昨晚捕蝉的那一个省跃的场景,顿时从心里笑了出来。

  当秋风闯进来时,我不禁不舍回眸一笑,怀念起那捕蝉的乐趣。

  小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山涧中的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风姑娘俏皮地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小池塘里的荷花绽放了,粉的娇羞可爱,白的洁白无瑕……啊,夏天到了!

  “啦啦啦,啦呀哟……”咦,谁在歌唱?原来是牧童呀,她一会儿哼着小调,清脆悦耳;一会儿把竹笛子凑在嘴前,吹起悠远的笛声。这个牧童穿着可爱的.红肚兜、红裤,扎着两个俏皮的羊角辫,骑在黄牛背上,随着黄牛行走,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仿佛应和着她的歌声!

  “知——知——”是谁的歌声,比牧童的歌声更加悠远、洪亮?牧童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一棵老松树的树桠上发现了它,声音就是从那儿传来的!牧童手脚利索地跳下牛背,踮着脚尖,蹑手蹑脚地靠*老松树,喘气声也变得轻微了。牧童手脚并用,爬到松树的第二根枝桠上,慢慢地伸出手,*了,*了,更*了!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抓,可蝉就像背后长着眼睛似的,在最后一刻扑扇着透明的大翅膀,飞到更高的枝桠上,冲着牧童一阵鸣叫,仿佛在嘲笑她呢!

  虽然这次捕蝉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牧童却依然很快乐!

  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纯真难忘的岁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幼稚的想象和追求。童年的趣事一串串,但有一件趣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总是会跟着爷爷和哥哥一起去抓知了。

  有一次,是七月份非常热的时候,也是放暑假的时间,爷爷、哥哥又和我有一起去抓知了,爷爷拿着粘知了的长竿,长竿的头上粘上了一团粘糊糊的面筋,我和哥哥各拿了一个小袋子,一切准备就绪,出发了!我快乐地唱起了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唱着唱着,就来到了大树下,爷爷拿着长竿,一点一点接*一只知了,“啪”一下,一只知了被粘住了,“知了知了”叫个不停,拼命的挣扎并不停的扇动着它那透明的翅膀,一副不甘心被捉的样子。看见知了被捉住了,我在树下高兴得手舞足蹈,又唱又跳。

  爷爷慢慢把竿放了下来,哥哥轻轻地把知了的翅膀掐断,放到我手中的袋子里,我兴奋的数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可是过了一会儿,知了好像突然变聪明了似的,爷爷粘了许多次,都被他们逃脱了,我急得直跺脚,嘴里喊着:“爷爷,我来粘,我来粘。”说着,一下子把爷爷手中的竿夺了过来,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慢慢的把竿向上送,可是我力气又太小,长竿在我手中摇来摇去,知了一个都没粘着,还都被我吓跑了。哥哥看我拿不住竿,赶快过来帮忙,我心想:这样他们可逃不掉了。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和哥哥的劲老是使不到一起,知了又飞了。于是我很知趣的把竿还给了爷爷。爷爷又粘了十多只知了,带着我们回家了。回到家,我和哥哥拿出这些“战利品”。把会叫的知了在地上摆成一排,我用小棍子敲一敲哪个知了,哪个知了就叫几声,我敲这个哥哥就敲那个,院子里的知了声此起彼伏,我们就像两个琴手共弹一首乐曲。上学后,我和爷爷、奶奶搬到了城里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就再也没去捕蝉了。我是多么想念童年捕蝉的趣事啊!

  在我眼里,暑假是缤纷快乐的。它如一朵芬芳的鲜花——沁人心脾;它如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人心;它如沙漠里的一滴水——滋润万物……总而言之,发生在暑假里的事情中,“夏日捕蝉”最令我难以忘却。

  夏日炎炎,却在傍晚时吹来了阵阵凉爽的风。晚霞出来了,它犹如一条透明的`丝带。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捕蝉,是再好不过了。

  我走进了树林里,不断地传来蝉鸣。我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棵树上是否有蝉。找了许久,蝉倒是没见到,蝉壳反而看见了不少。蝉壳静静地趴在粗壮的树干上。我捧起一个蝉壳,伴着月光观赏着,蝉壳上还遗留着一些潮湿的泥土,但摸起来并不粗糙,反而滑溜溜的。

  每一棵树的树梢上都传来了阵阵悦耳的鸣蝉鸣。我继续寻找蝉。终于,在一棵树干上捉到了一只大大的蝉。我看见它时,它正非常努力地往上爬呢!我猜,在树梢鸣叫的蝉们在爬树时,一定大汗淋漓吧!

  “呱——呱——”旁边的池塘里传来了有力的蛙叫。仰望天空,月亮早已升至中空。柔和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仿佛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我该回家了,我走在林间的羊肠小道上。带着鸣蝉鸣、蛙鸣,望着皎洁的月亮,与夜色一同回家去了。

  夏日里,我爱捕蝉,爱与大自然亲切的交流。

  有一天午会,我和喻晨夕在讲台上领读,忽然罗宇泰上来气冲冲的告状,说:“杨迪星捉弄我!”不一会儿,杨迪星又急冲冲地跑过来,说:“不对,是罗宇泰捉弄我!”只见他们俩你一句∑一句争个不停。我连忙大声吼到:“你们俩都给我回座位上去。”他们俩只好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因为他们知道,不听话的人统统会上“黑名单”,再说下节是音乐课,谁也不想被留下!后来王老师悄悄地进了教师,大家都没发现。杨迪星以为王老师还没来,得意扬扬地走到罗宇泰座位后面又故意捉弄他。王老师悄悄走在杨迪星身后,杨迪星居然一点没察觉到,还在继续捉弄罗宇泰。我眼睛一亮看见了,正想批评他,又立刻看见了王老师,我灵机一动,不点名了。我的.举动让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转移到杨迪星身上,这时他才发现王老师笑盈盈地站在身后,可是,一切都晚了,王老师叫住了他……此时此刻的罗宇泰大笑起来:“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家都听说过《螳螂捕蝉》这个经典的故事吧!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但是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大臣认为攻打楚国时,其他小国会乘虚而入,可吴王不听劝!后来,一个侍俸吴王的少年去劝说吴王,他对吴王说:“您看,树上有只蝉,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身后要吃它。螳螂正要去捕捉蝉,却不知一只黄雀在自己身后。”吴王听了恍然大悟,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在这个故事中,更让我敬佩的是那位少年的机智和勇敢。

  故事中的这个孩子,他没有选择直接劝说吴王,只用了一则小小故事,就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且没被杀头,也没被吴王训斥。所以,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有时候,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我们可以开动脑筋,从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去寻找突破口,这样会起到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我不仅学到了做事要顾全大局的道理,还要学*那位少年的机智。

  一个夏天的傍晚,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一起去河边的小树林里捕蝉。

  妈妈手里拿着手电筒,我手里拿着一根子。 妈妈边走边告诉我,蝉又叫夏知了,是一种昆虫。蝉都是晚上从地里面拱出来爬到树杆上脱壳,等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它们就变成有翅膀的蝉飞走了。蝉壳可以用来做中药,蝉肉小孩子吃了可以消食,开胃。希望我们好运气,能做多一些回去。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小树林,这里己经有小孩子有捕蝉了。他们叫喊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妈妈用手电筒往树杆上照,我也仔细地在寻找。一颗又一颗的树找,这时妈妈大声地叫:“春儿,过快过来,这里有蝉。”我连忙跑过去,只见一只蝉静静地趴在树杆上,一动不动。我用棍子一划,蝉就从树上掉到地上。我忙捡起来,小东西在我的手里乱抓乱爬,弄的我的手痒痒的。我兴奋极了,高兴的手舞足蹈。不一会儿,我们的袋子就装满了。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自从听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后,我和妮妮就特别好奇“螳螂是怎样捕蝉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去郊外探究。

  那时是夏天。

  我们爬山一棵树,有蝉,但并没有螳螂。我们爬上另一棵树,螳螂刚要捕蝉。妮妮就想把它们装进瓶子里,我轻轻拍了一下妮妮的手,小声跟她耳语着:“把知了螳螂吓走了,怎么办!”我们便小心观察。

  螳螂用爪子刺进蝉的背,然后把蝉翻过来,用另一只锋利的.“刀”刺进它的腹部,把蝉拖到一片树叶后面。蝉吱了几声,好像没气了。有点液体从叶子后面流出来。过来一会儿,妮妮把叶子丢掉,我们只看见了一个空壳儿。我拿起来看了看,蝉腹部的一些黑黄黑黄的液肉片甲不留。我想:“太残忍了吧!”妮妮对我说:“知道了螳螂捕蝉,还不知道为什么螳螂把蝉吃得那么干净呢!”我想了想,也是!我们便拿着空壳儿回家问妈妈。妈妈说:“因为蝉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很有营养。”原来是这样呀!

  通过这次发现明白了,只有努力观察,才能在这神奇又美妙的大自然中,发现更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纯真难忘的岁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幼稚的想象和追求。童年的趣事一串串,但有一件趣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总是会跟着爷爷和哥哥一起去抓知了。

  有一次,是七月份非常热的时候,也是放暑假的时间,爷爷、哥哥又和我有一起去抓知了,爷爷拿着粘知了的长竿,长竿的头上粘上了一团粘糊糊的面筋,我和哥哥各拿了一个小袋子,一切准备就绪,出发了!我快乐地唱起了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唱着唱着,就来到了大树下,爷爷拿着长竿,一点一点接*一只知了,“啪”一下,一只知了被粘住了,“知了知了”叫个不停,拼命的挣扎并不停的扇动着它那透明的翅膀,一副不甘心被捉的样子。看见知了被捉住了,我在树下高兴得手舞足蹈,又唱又跳。

  爷爷慢慢把竿放了下来,哥哥轻轻地把知了的翅膀掐断,放到我手中的袋子里,我兴奋的数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可是过了一会儿,知了好像突然变聪明了似的,爷爷粘了许多次,都被他们逃脱了,我急得直跺脚,嘴里喊着:“爷爷,我来粘,我来粘。”说着,一下子把爷爷手中的竿夺了过来,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慢慢的把竿向上送,可是我力气又太小,长竿在我手中摇来摇去,知了一个都没粘着,还都被我吓跑了。哥哥看我拿不住竿,赶快过来帮忙,我心想:这样他们可逃不掉了。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和哥哥的劲老是使不到一起,知了又飞了。于是我很知趣的把竿还给了爷爷。爷爷又粘了十多只知了,带着我们回家了。回到家,我和哥哥拿出这些“战利品”。把会叫的知了在地上摆成一排,我用小棍子敲一敲哪个知了,哪个知了就叫几声,我敲这个哥哥就敲那个,院子里的知了声此起彼伏,我们就像两个琴手共弹一首乐曲。上学后,我和爷爷、奶奶搬到了城里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就再也没去捕蝉了。我是多么想念童年捕蝉的趣事啊!


捕蝉作文300字 (菁华3篇)(扩展9)

——捕蝉700字作文合集五篇

  “呼……呼……呼……呼。”这引人发笑的呼噜声,来自于我,都怨妈妈,昨晚非得拉我去捉蝉,搞得我到现在还是昏昏沉沉,迷迷瞪瞪。

  前一天晚上……

  “帆帆,走啊,去捉知了”。妈妈又在喊我了,“哎哟,我的亲妈呀,咱俩已经连续去了好几次了,饶了我今天这一回吧”虽然我连求饶,可抗不住妈妈的软硬兼施,极不情愿地踏上捕蝉之旅。

  夜晚的月长照在乡间宁静的湖泊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犹如披上了一件耀眼的衣服;许多棵高大魁梧的榆树,乘着几股凉风尽情摇摆;蝉依然一个劲的“吱吱……吱吱……”的叫着。

  “到了”。我的天哪,真没想到来捕蝉的人还真是成群结队。拿起头灯,戴在头上,拎起竹竿,系上塑料盒,一套捕蝉的“装备”诞生了。一走一看,打着头灯举起竹竿。明明晃晃瞅见一个东西。“呀,是蝉”。我新喜若狂,一个箭步蹿到树边,抬起竹竿,猛地一扣。“什么,没掉下来”!愤怒的消烟渐渐弥漫开来,狠狠地连扣了几下。“奇怪了,今儿个怎么一回事”。郁闷的目光拼命地瞪着那个东西,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蝉有这么肥的吗?”这喃喃自语地一番话,提醒了我。“坏了,这个难道……”不行,没确认之前不能下定结论。“我还有办法”!我慢慢闭上眼睛,注意力全部放到耳朵里,倾听着它的声音。“吱——吱”蝉还是一如既往的哼吟着。咦,奇怪了,身体不像蝉,但声音是蝉呀,这难道是新杂交的品种吗?“帆帆,你想什山呢?”妈妈的声音突然

  冒了出来。“妈,你看这树上黑乎乎的是什么呀。”“我看看。”妈妈打开头灯,一切的谜底都解开了。

  原来,我的判断只猜对了一半————胖胖的那个其实是一块木头疙瘩;会叫的是一只躲藏在树梢上的蝉发出的。“帆帆呀,你捕蝉的水*怎么还是这么低呀。如果我们来的早一步,蝉就会从泥土里刚刚爬出来,我们就往树的低处找,那样就会很容易捕到它们。如果来晚了,它就会爬的很高……”面对妈妈如滔滔江水的教诲,我只能撒腿就跑。

  捕蝉也得有经验,像我这只“菜鸟”,还是从头开始好好拜师学艺吧!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小学六年级杨帆

  春秋时期,吴王想要攻打楚国,百官极力反对。霸气十足的吴王对文武百官说道:“谁敢劝我放弃攻打楚国的想法,只有死路一条!”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国王的侍从中有一位年轻人想要劝告吴王,但是想到吴王的死命令又不敢去说,可又心存不甘。年轻人想:“吴王*日待我不错,不劝吧,吴国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劝吧,吴王又下了死令。”不可直劝,年轻人只得另想它法。

  一大早,年轻人的口袋里装着弹丸,手里拿着**,在吴王的后花园走来走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他也不在意。吴王下朝后,路过后花园,见此状,心生疑惑。急于获得答案的吴王对不远处的年轻人说道:“你赶快过来。”年轻人听到吴王的传唤心中暗暗自喜,快步向吴王奔来。吴王疑惑地问:“你手里拿着**做什么?衣服湿了也不换,而且一连三个早晨都在本王的后花园走来走去,你到底想干什么?”年轻人急忙下跪,低下头,拱起手来对吴王说:“我拿**是打鸟。”吴王接着问:“哪里来的鸟?休要骗我,你要说不出个理由,休怪我……”年轻人信心十足地指着不远处的大树说:“大王,请看那棵大树。”吴王让年轻人*身,他们一起来到树下。年轻人接着说:“大树上有一只蝉,蝉在树上高声唱歌,很是自在!而蝉却不知,在它身后有一只螳螂正弓着身子慢慢向它逼*,想要吃掉它。而螳螂呢?面对危险却也浑然不知。一只黄雀站在螳螂旁边,伸长了脖子,正想吃掉螳螂呢。而我正拿着**在树下瞄准了黄雀。”年轻人哀叹一声,说道:“这三个小动物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背后的灾祸呀!”吴王听了年轻人的话,若有所思。他点着头对年轻人说:“好啊!我明白了!”吴王想:“如果攻打楚国,自己的处境就和树上的黄雀无异呀!”

  吴王赶紧召集文武百官,对大家宣布:“不再攻打楚国!”百官不知吴王为何在短短三天就改变了主意,但都为吴王的决定称赞不已。

  “哈!今天天气真不错啊!”天空中万里无云,太阳高高地挂着,我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我伸了个懒腰,从草丛里钻出来,环顾四方。确认无危险后,我才缓缓地爬向树梢。“咕噜噜……”肚子响个不停,看来我得去找食物了,看看今天的运气如何,可别再像昨天一样什么也没找着了。

  听!蝉的鸣叫声隐隐约约地传来。我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快速循着声音找去……

  瞧!这里果然有一只蝉。它的体态是多么硕大!它的叫声是多么响亮!哈哈,它是一只肥肥壮壮的成年蝉,我的“哈喇子”忍不住流了下来。为了不让已到嘴边的美味飞走,我用一片树叶遮住自己,这是我从人类拿盾牌保护自己的样子学来的。我一点一点地慢慢靠*……再*一点,再*一点!看着肥美的蝉,我在心里不禁笑出声来。

  那只蝉忽然发现了了我,想要逃走。说时迟那时快,我的双爪迅速扑向它,并紧紧咬住它那透明的翅膀。蝉不能动弹,乖乖就范。我慢慢地把它往嘴里拖。我的目光对准它的“喉咙”,准备一举拿下它。它不甘心地对我叫着:“恶人有恶报!你看,黄雀已经在你身后了!”此时,我虽然也感到身后有一声声沉重的呼吸声,但饿了一天的我已管不了这么多了,先吃饱再说。我把蝉的脚塞进嘴里。突然,我的尾部感到一阵剧痛,我不得不下已到嘴边的蝉蝉,忍着痛准备逃跑。可为时已晚,黄雀已叼起我飞向空中,它要把我当午餐。我拼命挣扎,但也无济于事。

  唉——谁让我捕蝉时没有留意身后的情况呢!看来今天我是死定了,我绝望地闭上眼睛……

  这则寓言故事大家一定听过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做事要深思熟虑。就如现在的一些企业,只顾赚钱,只顾眼前利益,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以致于现在的水和空气质量都越来越差,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企业主就如故事中的螳螂,虽然收获了短暂的利益,但自己也终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到了,到了,醒醒……”,妈妈轻轻地推了推我,我马上从睡梦中清醒了过来。只觉得蝉声连天,凉风**,眼前这美丽的山峦就是四明山吗?

  一下车,蝉声更响了,也更清晰了。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说:“让我也来做一回小牧童吧!”

  太阳升得老高老高,蝉也叫得老欢老欢。一想着能捕到蝉,我就不觉得那么热了。我真怕错过捕蝉的大好时光,赶紧找来各种材料,不出十分钟,一个捕蝉器就做成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到小路边。这时候的我,注意力相当的集中,真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蝉小,颜色又跟树皮差不多,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我用耳朵来辨别方向,哪里响就去哪里找,再用我的“火眼金睛”筛选每一节枝干,每一个枝头,考虑“该去”还是“该留”。突然,我发现了一只小蝉,它正在枝头叫得欢呢!我赶紧举起捕蝉器,用力一盖,可是蝉个子小又很灵活,在网罩差点儿盖上的那一瞬间逃了出去。但我并不气馁。

  在另一株树干上,两只蝉正在兴奋地吸食着树汁,同时发出响亮的叫声,仿佛再向我说:“嘿嘿,抓不到,抓不到……”我心中暗暗地想:别得意的太早,等我把你们抓住,看你们怎么办?我再次拿起捕蝉器,小心翼翼地穿过树枝,看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盖住了其中一只蝉,只见它已经乱了方寸,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网兜里乱飞乱撞。它的叫声是那么的急切,好像在说:“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今天的收获可不小,一口气捕了九只呢!蝉仔细看也算漂亮,你瞧,它的翅膀像是精心雕刻的一样,它的眼睛大大的,应该会有几十只复眼吧。在它的身上还能看到绣了花纹的头巾和外套呢。

  咦,我的小蝉怎么不叫啦?看来它们还是不太适应我为它们准备的家。于是,我又把蝉放回了大自然,因为我知道,蝉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也要爱护大自然中的每一员,不然大自然会渐渐离我们而去。

  蝉在经历了一年的蜕变和成长,终于从石头下回到了这美丽的世界。有一只蝉因为太口渴,所以飞到了一棵大树上准备吸取树汁获取营养,可它并不知道危险的事马上就要降临在它的头上。

  螳螂正埋伏在树林之间,准备猎食它的下一个猎物,螳螂看到那只蝉的时候突然笑了并自言自语道:“唉,你看这就是上帝在为我传送幸运的午餐,小肥蝉,你慢慢吸我等你吃好了,就把你吃了!”正当螳螂埋伏着的时候,螳螂浑然不知自己在算计别人,而又有其他人正在算计着自己。

  螳螂匍匐前行着,它见蝉不动了,以为蝉在骗螳螂出来好突然飞走,螳螂便说到:“那好,敌不动,我也不动,正所谓有耐心的人就能掌握大局。”可黄雀见螳螂和蝉这样就有点儿厌烦了,准备冲过去把它们全捉住吃了。但黄雀却又说到:“不行,不行,这样突然冲过去的话可能一个也捉不住,捉不住的话就没有午餐吃了,这样就很有可能饿死,看来我只能耐心等待他俩先打起来,然后再突然去捉住他们,这样岂不美哉!”

  螳螂见蝉吃饱了树汁,就举起自己的钳子准备下手,它见蝉正好走到自己的攻击范围里,就突然从树林中跳了出来攻击了蝉。蝉见螳螂跳了起来攻击它,连忙往后退了一步。就差那么一点儿就打到蝉了。黄雀见这种情况并没有突然飞过去捕捉他们。螳螂见第一下没有打到蝉,非常生气,又拿起自己的右钳子准备攻击蝉。

  黄雀见他们打得非常激烈,就猛然飞过去,螳螂见后面飞来一只黄雀,感觉大事不妙就立刻停止了对蝉地捕捉,并说到:“食物可以再捕,命不可能再生,我可以不要食物,就是要命。蝉你给我记住,下次我一定捉住你。”说着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飞走了。而蝉并没有走掉,正当黄雀飞向蝉的关键时刻,蝉在地下交的蛇朋友,突然咬住黄雀将它吃掉了。蝉感谢了蛇也让蛇吃到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懂得,不要刻意算计别人,你在算计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算计着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