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

首页 / 作文 / |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 1

  人们常说“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意思就是说每个地方的风俗*惯不同,正如江南水乡的人们喜欢吃大米,性格也比较温柔、细腻,而北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性格则比较粗犷、大方。这过起节日来,自然也是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群山环绕,溪河纵流,是名副其实的“诗情画意”。我们那所有的人对节日都非常重视,小到重阳、清明,大到春节、国庆,一家老少都会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尤其是中秋节,那过节的情景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清晨,我在一阵喧闹声中惊醒。迷迷糊糊的睁眼一看,噢,原来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姥姥正在做月饼,一闻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饼的香味,我哪还有睡意?走*一看,我不禁吃惊地叫了起来,只见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便出现在我的面前。老鼠、牛、老虎、兔子……一个个鲜活的月饼活灵活现。只见色、香俱全,不知味道如何,我拿起一块热腾腾的月饼,咬了一口,顿时让我满口余香,真可谓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有几回尝呀!”呀!

  中秋节的经典,自然是全家老少欢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月饼的过程。七、八点钟,当月色渐渐笼罩了大地的时候,人们也吃罢了晚饭。长辈们在门前端出桌椅,放好形态各异而又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饼等待着子孙们的到来。

  夜幕中玉兔东入,人们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时传来人们的欢笑声;耳旁是虫语蛙鸣,如同一个个出色的演奏家在那儿演奏,伴奏的是宝石般亮晶晶的星星,稀稀疏蔬地散布于辽阔无垠的夜空。

  乳白色的银河从西北天际横贯中西,斜斜地泻向那东南大地。可今夜的主角月亮那儿去哪了呢?这时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后山露出半个脸。渐渐地,它升上了天,顿时使旁边的群星黯然失色,正应了“月明星稀”这个成语。它晶莹纯净,像个水晶球,美极了;它清辉四射,像一盏明灯,美极了。

  家乡的中秋,一个充满了喜悦、温馨的中秋。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 2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 3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 4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 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扩展阅读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扩展1)

——中秋节*俗作文500字3篇

中秋节*俗作文500字1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买来鸡鸭鱼肉用来祭灶,往上面贴圆形的红纸,往佛台前烧纸钱。佛台前摆着一对蜡烛,插着香,一团火在铁盆里燃烧着,奶奶则在一旁不断添纸,直到化为灰烬。屋里烟雾弥漫,可我们还得向佛祖磕头。

  到了晚上,饥肠辘辘的我们迫不及待想吃月饼,由于爸妈今天休息,所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会有种兴奋洋溢的感觉。奶奶切开了一个大月饼,首先她把两份月饼摆在了灶台上,然后拜了拜,终于开始吃了…..当我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出去放纸灯了。

  在中秋节放纸灯,是姐姐想的点子。这个程序,是一件十分烂漫的事情。奶奶拿出了几张五颜六色的大彩纸,她将厚厚的纸放在手中搓来搓去,让纸变得柔软起来,这样可以折起来方便些。我们在一旁马上拿出了蜡烛,点上了火,蜡烛便燃烧起来。心灵手巧的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纸折成了一只较大的船。我们接过纸船,往它的下面和侧面均匀地滴上了蜡烛油,然后将另外小巧玲珑的小杯子状的蜡烛放在了纸船的中间。一家人就到河边放起了纸船,火光照亮了纸船,在水中渐渐漂去,我们都闭上了眼睛,默默许愿……

  之后我们聚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中的圆月,吃着月饼,说有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猜有关嫦娥的歇后语……就这样,我渐渐地睡着了。

  每一次的中秋节,都因为这些*俗而特别有意义!

中秋节*俗作文500字2

  中秋佳节来临,那为什么我们*会有中秋节这个传统*俗呢?让我给大家娓娓道来吧!

  许多人都认为,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传说记载: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之后,飞向了月亮。嫦娥此举是为了代替后羿受罪,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玉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相传,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所以会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亮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来世人每逢中秋,不仅想登月与嫦娥一聚,还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的时候,会祈求男的早日登步蟾宫,高攀仙桂……女的则希望相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为节日来庆祝了。

  另外有人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这本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中秋的由来,众说纷纭,你觉得哪一种才是最符合逻辑的呢?你又最喜欢哪一种呢?

中秋节*俗作文500字3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焰熊熊,极为壮观。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扩展2)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3篇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1

  *阳的中秋节*俗与温州风俗*惯相同,根据流传的*阳中秋节的*俗介绍*阳中秋节有三锦、小摆设、送节等风俗。

  *阳中秋节的*俗—三锦

  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吃月饼。外祖父、舅父给外甥送月饼。月饼有大月、三锦、空心饼等数种,*阳中秋节的*俗相传民众起来杀元兵,就是在月饼中藏字条,统一行动。“三锦”方言谐“杀紧”。

  *阳中秋节的*俗—小摆设

  温州还有一项特殊的*俗,叫“小摆设”,即在中秋前后,在一些商店,人家中堂上,放上几张桌子,专门摆设各种小模型物品,有的摆文昌神庙,有的摆封疆大吏的衙门或者王、侯、将相的第宅,所有旌旗、对联、乐器、花圃、楼台、舆马、灯彩、烛台、几案、盘碗等一应俱全,十分逼真。而且都缩小到九、十五厘米不等,材料则采用玉、银、铜、锡、木、石等制成,一般人家不过二三桌,有钱人家为了炫耀自己富有,还专门雇匠,细工制作,特多的可摆十几张桌,中堂摆不下,另辟房间陈列。

  阳中秋节的*俗—送节

  送节这天,亲友之间馈赠,用鸭和三锦之类的月饼,这是重礼。也有专送大月饼和“赏月食”。婿家送丈人的礼品,普通是鸭一对,加上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

  以上为*阳中秋节的*俗的特色*俗介绍,在中秋节时可参与以上中秋活动。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2

  刚刚开学就迎来了传统的中秋佳节,由于最*一直奔波于苏州上海之间,所以我决定留在了学校度过高中学*中的第一个中秋节。下午的时候就听说我们要自己做饭,然后和汪老师一起吃月饼赏月,在忙碌中就到了晚上六点多,师妹来了,匆匆地催我们,汪老师已经去了,快点吧。等到的时候,看到了偌大的桌子上,摆满了菜,连碗筷酒杯挤在空隙里,丰盛的大*。真的感叹,现在的体育系师弟真厉害,这样的一桌菜都能给做出来,且色香味俱全,体育出生的男生找女友时要更加的*了。赏月的环节大家比较八卦,调侃了身在美国的郭强博士,并给他传递了中秋的祝福,并向他炫耀我们吃到了汪老师珍藏的冰月饼。

  欢声笑语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汪老师和善可亲、幽默风趣和率直真诚,这与*时的雷厉风行、严格要求和精益求精的风格完全不一样。都说做汪老师的学生很苦,很累,而也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更何况人都是有惰性的,自觉得偏向悠闲安逸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又很容易让我们“停滞不前,被生活所累的”。一件接一件的事情锻炼了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效率;一个个挑战性的任务在撞击我们的能力底线,让我们不得不从头开始学起;一次次的修改培养了我们追求完美、凡事做到让自己满意,负责的态度。我发现汪老师这里有我永远也学不完的财富,能再次成为她的学生我感觉的是幸福。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3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见月亮有点圆了,我又想到,我过了这么多中秋节,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和*俗。

  于是,我立刻上去让妈妈上网去查,查了之后,我才知道来历是: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十个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的传统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俗是: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好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我还学会了一首古诗,那就是《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声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有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俗,真是高兴呀!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扩展3)

——中秋节*俗作文300字6篇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是*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猎,他刚走,坏心眼的逢蒙就拿着刀闯进屋子,他对嫦娥说:“快把长生不老药交出来!”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拿出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药,身子立刻变得轻飘飘的向天上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伤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寻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见嫦娥,咦,月亮里有个晃动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在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园,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人们还喜欢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点心、一边聊天,一边赏月。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节是每年的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古人称“秋报”,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吃团圆饭等风俗。

  在这一天最让我深刻的是做玉兔和赏月。做玉兔首先要拿出白色的`彩泥,把它做成小兔子的头、手、脚还有身体,再用粉色和白色的彩泥做成小兔子耳朵(的形状),然后把粉色,和白色的彩泥贴在一起,最后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赶紧把小兔子给爸爸看,爸爸连忙喊道“真漂亮,真漂亮!”

  到了晚上,我在草坪上赏月,明亮的月光照亮着我全身,就像在妈妈的怀抱里。又大又圆的月亮,就像一个金盘子。我拿出望远镜看月亮,好像伸手就能摸到月亮。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所以我喜欢中秋节。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後,便以其头祭月,後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供养,监视*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供养,监视*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扩展4)

——中秋节的来历和*俗作文200字优选【十】份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俗的遗痕。据《周礼R26;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这五百多年中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惯。有的到超市大购物;有的人则在家吃月饼;还有的人却在家的阳台上赏月……我在家打开窗户看着这明亮而又大的月亮。

  看着这月亮,我慢慢的想起了一个传说:从前,有个人叫后羿,他因为射下了九个太阳而在村里受到人们的爱戴。后来,他娶了一个妻子叫嫦娥。后羿将他从王母娘娘那求的一包不死药交给妻子包管。有一天,一个人听说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药,便趁后羿出去打猎时,拿了一把刀,要挟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是绝对打不过他的,便拿出不死药,自己吞了下去,马上,嫦娥化作一缕青烟,飘上天空成了神仙。后羿知道以后,提刀去找那个人,而那个人早就已经逃跑了。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而我看着月亮,好像有个人在月亮上跳舞。难道那是嫦娥的影子吗?后来,只见月亮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

  真是“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在中秋节是,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吃一顿饭,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期望的中秋节终于到了,我们全家总算可以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了。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十几人口都到我家来吃团圆饭。我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姑姑呢!开始吃团圆饭了,我看见桌子上摆满了菜有我爱吃的可乐鸡翅、红烧鱼还有美味的火锅,看着这些菜都让我直流口水呢!听到爷爷说:“可以吃饭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吃过晚饭,大人们打打牌,说说话。而我们却有时玩游戏,有时看看书,有时玩电脑,我们开心极了!

  快到九点了,我说:“不如我们去看月亮吧!”于是大家都同意了。接着我们就下楼去看月亮,我们每人都拿着自己爱吃的东西,我们个个仰起头看着月亮。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天空,又圆又亮,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弟弟笑着说:“快看月亮好圆呀!就像一个大圆饼似的。”我说:“是呀!而且一会儿是黄色,一会儿是红色的呢!”

  看!今天我们温馨的一家人过了一个开心的中秋节。

  啊!美丽的月亮啊,你让我们陶醉,让我们有了月饼,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在此悦儿送大家一些中秋节祝福语: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听到~想到~心到,说到~做到~得到,时间到~我的美好祝福已全部让你收到。中秋快乐!微笑甜甜!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楞楞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互致绵绵思意和祝福:心上人中秋快乐!我的心的键盘上,等你来轻轻的敲击。

  天上的月,等有情人来寄望,中秋的夜晚我将明月和星星排成最美的祝福:中秋快乐!我将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一个陌生人,他叫月老,他会在中秋月圆夜要帮我告诉你;我衷心祝你中秋快乐!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在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中秋节的*俗非常多。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最为普遍。

  晚上爸爸做了很多很多美味佳肴:有白嫩好吃的白切鸡,香甜可口的油焖大虾,清爽提神的碧绿青菜……爷爷,奶奶,叔叔和妹妹都来到我家吃晚饭,大家都因为这顿丰盛的晚宴感到十分高兴。吃完饭后,妈妈把切好的月饼和美味的水果从厨房搬出来给大家品尝。月饼有:百吃不厌的豆沙馅,味道香甜的五仁馅和最受我喜爱的蛋黄莲蓉馅。水果有:柚子,冬枣,石榴,水蜜桃。我最喜欢吃晶莹剔透的石榴了,它们像极了一颗颗发着光的红宝石,咬下去别提有多甜了。

  天公作美,下午突发雷阵雨,到了傍晚天放晴了,月亮出来了。大大的圆盘似的月亮挂在天空,让人不经想起“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传说。

  最后,祝大家能够享受这个中秋佳节。

  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中国团圆的节日,每个人都要吃月饼,表示月圆人团圆。

  第二节课,周老师给我们每人分发了一块小月饼,我们一大“家”人享受着又香又甜的月饼。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到了,爸爸妈妈打算带我去来宾过中秋节。妈妈早已买好了火车票。上到火车后,妈妈在包包里拿出了刚刚在商店里买的王老吉,给我和妹妹喝着解渴。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不到一个小时就到来宾了,到了晚上,奶奶家热闹极了,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还有叔叔等等,爸爸的七个兄弟姐妹都带着我的表哥,表姐们回到了奶奶家,我们开心的度过了中秋节的前夜。

  终于到了中秋节的夜晚,我们全家在姑父开的饭店吃过晚饭后,我和姐姐哥哥们一起看月亮,月亮好大好圆呀!后来我们又一起去烧烤,打牌,骑单车,吃月饼。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到了,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每到中秋节大家会吃月饼、赏月、放炮,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味道也不同,每一个味道的月饼都非常不错吃。

  中秋节的月亮就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玉盘一样挂在天空,漂亮极了,传闻月亮上住着嫦娥、玉兔,而在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

  到了晚上,五颜六色的花炮在天空中绚丽多彩的飞舞着,就像道道银河在天空一样,漂亮极了。大家今年也不例外,我和父亲也放了不少的炮竹。

  但,放炮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安全。我真想每天过中秋节啊!节日就像春节一样,可真热闹啊!而大家也迎来了新的学期、新的老师。我也期望在这学期里我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做个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最后祝大伙中秋节快乐。

  中秋那天,正是夜幕来临,摆上桌子椅子,坐在月光下,赏着月亮,吃着月饼。真是舒服!

  过了一会儿,我就有点不耐烦了。便帮起母亲做起了团圆饭,做着做着,母亲便说:“吴昊,你如何不举行一个比赛呢?”“对呀!”我一拍头,举行什么呢?我望了一下那美味可口的月饼,便跑出去,对大伙说:“大家举行吃月饼大赛。”“好!”

  比赛开始了,我端来几盒月饼,摆放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我当裁判,我一声令下:“预备——吃!”大伙都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父亲张开大口,一口一个。吃到第二个的时候,噎住了。我快点递上一杯水。父亲喝水后,继续战斗。

  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是吃月饼一点也不逊色。奶奶怕噎着,就轻轻一小口的`咬,可是嘴上沾满了月饼屑儿。大舅一看,不小心把刚吃的月饼吐了出来。

  要是你在场,你肯定会捧腹大笑的。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齐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必须很悲痛。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可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之夜是个美丽,祥和的夜晚。每当我吃起月饼的时候,我就常常思念爸爸,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哎,真是可惜呀,爸爸有好几个”团圆日“都没跟我们过过的呀!

  我们吃好了月饼,就跟我的弟弟跑了出去,那月亮姑娘羞羞答答地藏在云朵里,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到月亮姑娘露出了半个脸蛋,弟弟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急得直跺脚,我对弟弟说:”我们一起来背古朗月行吧!“弟弟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对月亮喊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向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我们背好了以后,月亮姑娘见了我们有说有笑的,便悄悄露出了自己的身子,我看见弟弟连口水都流下来了,心想:他一定把月亮当成了大饼吧。过了一会儿,月亮没了,我和弟弟很通过,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圆的月亮,妈妈说:”下次等爸爸回来了,我们一起过节日,又会看见圆圆的月亮了。“我们总算又开心起来了!

  这个中秋之夜,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中秋节的*俗作文500字(五)份(扩展5)

——中秋节的*俗作文100字通用五篇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首先,我想说说月饼。我喜欢吃月饼,因为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中秋节那天,月亮又大又圆,就像美丽的盘子挂在蓝色的衣服上一样。

  中秋节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八月十五号。在节日来临的前几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帮着打扫房子,把房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灯笼挂在屋前。

  晚上有一顿美餐,离家在外工作的人也要回来团圆。晚饭后,人们点亮灯笼,一般是红色的圆灯笼。孩子们会高高兴兴地玩他们的玩具灯笼。月亮又圆又大,人们在赏月的同时吃着中秋节特别的食品——月饼。人们在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大家都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那么大家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俗吗?我想大家都会回答中秋节当然是吃月饼和赏月了!我就要回答你们,那就是:恭喜你,打错了。你们知道吗,中秋节不止这些。中秋节肯定少不了团圆饭了,你们都忘了。

  还有呢!我给你们一一说说吧:中秋节还要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玩月、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穿行南浦桥、挂灯、拜月时请月姑、烧瓦罐、点桔灯、“看会”、祭土谷神、上坟祭祖、守夜、沿门吹鼓、讨赏钱、看串月、跳月,祭月,拜月等等好多呢你们肯定不信,如果不信可以上网哦!

  今天,陶俣翎的外公——吴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课“月满中秋”。

  吴教授先跟我们说了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让我听得非常陶醉、入迷,让我觉得好像是真的一样。

  接着,吴教授说了中秋节的*俗,比如:观潮、吃田螺、吃月饼、饮桂花酒、燃灯、吃芋头,还一个个给我们解说了,为什么要做这些。

  听完讲座,我回到教室,洗好手准备吃月饼,不,没过多久,月饼就做好了,老师切成片后,拿到教室分给我们,分完了还剩下一点,老师给了几个同学,我们眼馋了,一窝蜂地拥在一起抢,可还是有人没抢到,但我们已经满足了。

  这一天真令人难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