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成语3篇

首页 / 成语 / | 2022-08-13 12:57:24 成语

买椟还珠成语1

  有一位来自楚国的商人,他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为了能把珍珠卖个好价钱,他决定为珍珠做一个漂亮的匣子,以此来提高它的身价。

  商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为珍珠做匣子。匣子的雏形刚刚做好,木匠就用桂椒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

  之后,木匠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匣子进行修饰。细致花纹的雕刻、鎏金花边的点缀、宝石美玉的镶嵌、翠色羽毛的连缀,所有的一切让这只匣子立刻变得与众不同,精美绝伦。

  商人拿过匣子,小心翼翼地将珍珠放进去,揣在怀里快步走向市场。

  他刚一把匣子拿出来,市场上的人们就被匣子的美丽外表和香气吸引住了,哗啦一下子围了上来。

  这时,人群中的一位郑国人从商人手中拿过匣子,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

  可是,郑国人拿着匣子没走几步,突然又转过头,走了回来。商人以为郑国人后悔了,赶忙说道:“卖出去的东西可不退!”

  可谁知,郑国人不慌不忙地拿出匣子里的珍珠,递给商人说:“你误会啦,你把珍珠忘在匣子里了,我是特意来还珍珠的。”说完,郑国人拿着木匣子,一边欣赏一边往回走。

  商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脸一阵绿一阵红,尴尬极了。他原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没想到,精美的匣子在别人眼里竟然超过了珍珠的价值。

买椟还珠成语2

  买椟还珠的故事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室珠。

  为了招揽生意,他精心制作了一只盛放宝珠的盒子。这只盒子选用名贵的木兰做材料,再用香喷喷的桂、椒反复熏烤,又用光闪闪的珠玉镶嵌四周,还用通红的玫瑰和碧绿的翡翠装饰点缀。真是珠光宝气,异香扑鼻。

  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只精美无比的盒子。他把盒子买走了,却把盒中的宝珠退还给珠宝商。

  买椟还珠故事的寓意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寓意: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份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亭来。

  买椟还珠故事的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

  《韩非子》

  [注释]

  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点缀。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⑥椟(dú)小盒。还退回。

  ⑦鬻(yù)卖。

买椟还珠成语3

  【注音】mǎi dú huán zhū

  【出处】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连动式

  【相*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押韵词】层见迭出、阿娇金屋、一人有福,拖带满屋、嘀嘀咕咕、五羖大夫、剥床及肤、东冲西突、满腹诗书、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桃伤李仆、......

  【年代】古代

  【灯谜】最傻的消费者

  【成语故事】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成语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其它使用】

  ◎ 就戏剧这一艺术样式而言,为了便于演唱和欣赏,要求声腔流畅、协韵自然,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较之其他艺术样式对于格律声韵形式的要求更高,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格律声韵的整饬和谐协,而把戏剧的情感意旨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为了恪守形式规律而不惜牺牲情感内容,那就是买椟还珠之举了,因为内容决定形式,这一基本规律乃是任何艺术样式都不能以其特殊性为借口而加以违背的,一旦违背便将导致失误。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阅读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1)

——买椟还珠教案3篇

买椟还珠教案1

  教学目标

  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法指导

  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买椟还珠》

  (一)读寓言

  1、出示古文语段——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

  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

  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

  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

  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

  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

  ——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

  (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

  ——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

  (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

  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

  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

  ——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

  三、布置作业

  (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

  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

  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

  (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

  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

  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

买椟还珠教案2

  【教学目标】

  1.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 请一位学生领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 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 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七. 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教学反思:

买椟还珠教案3

  教学目标

  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法指导

  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买椟还珠》

  (一)读寓言

  1、出示古文语段——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

  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

  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

  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

  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

  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

  ——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

  (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

  ——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

  (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

  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

  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

  ——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

  三、布置作业

  (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

  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

  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

  (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

  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

  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2)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通用5篇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1

  买椟还珠的故事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室珠。

  为了招揽生意,他精心制作了一只盛放宝珠的盒子。这只盒子选用名贵的木兰做材料,再用香喷喷的桂、椒反复熏烤,又用光闪闪的珠玉镶嵌四周,还用通红的玫瑰和碧绿的翡翠装饰点缀。真是珠光宝气,异香扑鼻。

  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只精美无比的盒子。他把盒子买走了,却把盒中的宝珠退还给珠宝商。

  买椟还珠故事的寓意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寓意: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份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亭来。

  买椟还珠故事的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

  《韩非子》

  [注释]

  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点缀。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⑥椟(dú)小盒。还退回。

  ⑦鬻(yù)卖。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2

  【成语】:买椟还珠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

  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举例造句】:

  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不应该做出买椟还珠的蠢事。

  【成语故事】: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3

  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可笑。

  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一个人来买。

  一会儿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啊!

  这个故事设定的含义是: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4

  导语:买椟还珠指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买椟还珠成语故事,欢迎参考。

  【注音】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故事】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出处】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5

  买椟还珠的意思讽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人。 告诫人们做事应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做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注意内容,否则只能舍本逐末。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看待事物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看外表,不看本质。

  1、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 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6、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事里常用的方法。

  10、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景。

  11、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3)

——中英介绍成语同舟共济3篇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春秋 chūn qiū,770 -- 221BC), the Wu State (wú guó 吴国 ) and the Yue State (yuè guó 越国) often dig up the hatchet with each other,which sew the seeds of hatred in the heart of both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During one year,both states were seriously strikened by the flood. They had to row the same boat since the severe boat shortage at that time. When the boat went to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there blew a strong wind. The boat rocked in the water.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worked in full cooperation and with unity of purpose. In the end, they all went shore safely .

  Nowadays,"Crossing a River in the Same Boat "means pulling together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the face of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the company's general managers have called on the company's staff to help each other, through the storm.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公司的总经理们都号召公司的员工同舟共济,共同度过难关。

  Trouble and common, through thick and thin

  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4)

——云的成语3篇

  1、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2、云起龙襄: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3、云起雪飞: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4、云烟过眼: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5、云消雾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6 、雨窟云巢:窟:穴洞;巢:窝。指男女暗中幽会的场所。

  7、云过天空: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静。

  8、云泥殊路: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9、云蒸雾集: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10、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11、云霞满纸:云霞:比喻文采。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

  12、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1 3、瘴雨蛮云: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14、雨消云散: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1 5、霞蔚云蒸:喻景物绚烂缛丽。

  16、云起水涌:形容众人像云聚、像水涌一样从各处涌来并聚集在一起。

  17、志气凌云: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宏大,意气豪迈。

  18、青云直上:指人的地位迅速上升。指飞黄腾达。

  19、云散风流: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20、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21、雨泣云愁:泪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忧愁深重。

  22、纸落云烟: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23、雾惨云愁: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24、云屯雨集: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25、喷云泄雾: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26、云天雾地: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27、云屯飙散:聚集如云,分散如风。形容来往迅疾。

  28、云泥异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29、霞友云朋: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30 、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1、云中仙鹤: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2、裂石穿云: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3、风流云散: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4、富贵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5、裂石流云: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6、人云亦云: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7、拨云雾见青天: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8、野鹤闲云: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9、云过天空:云彩飘过之后,天上格外空阔。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静。

  10、瞻云就日: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天子。

  11、星飞云散: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12、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13、云开见日: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14、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15、开云见天: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同“开云见日”。

  16、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

  17、云天雾地: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18、祥云瑞气: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

  19、云合景从: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20、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21、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22、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23、风云人物: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24、壮志凌云: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25、云起雪飞: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26、云净天空:比喻事情办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27、纸落云烟: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28、云散风流: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29、星罗云布:犹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30、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31、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32、观者云集: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33、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5)

——关于小人成语3篇

  阿猫阿狗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阿谀奉承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阿谀求容 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出处:《孔丛子·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鲍鱼之次 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之次”。

  出处:《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王聘珍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谄上欺下 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出处:汉·杨雄《法言·修身》:“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城狐社鼠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鸱鸮弄舌 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竭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凰。”

  [小人得志] xiǎo rén dé zhì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权势。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先小人,后君子] xiān xiǎo rén,hòu jūn zǐ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市井小人] shì jǐng xiǎo rén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小康人家] xiǎo kāng rén jiā

  指生活较富裕的家庭。小康:经济比较宽裕;全家老少不愁吃穿。

  [小户人家] xiǎo hù rén jiā

  人口少的人家。旧时也指寒微人家。

  [小鸟依人] xiǎo niǎo yī rén

  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小脚女人] xiǎo jiǎo nǚ rén

  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成语名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语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看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小人:泛指道德不好的人;度:揣测;君子:道德高尚的人。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的胸襟。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成语造句:辛显令《喜盈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到这种人就够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14年,晋国魏舒继任执政大臣,他派魏戊去当梗阳县令。魏戊把一桩不好了断的官司上报给魏舒。官司的一法方送一个漂亮的女乐人给魏舒。大臣阎没和女宽借吃饭之机,劝谏魏舒,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字开头的成语

  以子之矛 以小人之 以五十步 以天下为 以身试法 以强凌弱 以貌取人 以卵击石 以德报怨 以逸待劳

  包含有以字的成语

  失之毫厘 挟天子以 星星之火 以天下为 以五十步 以小人之 以子之矛 自以为得 不以一眚 贪天之功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6)

——买椟还珠读后感6篇

  今天我刚刚读了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买椟还珠。

  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他得到了一颗珍珠,为了卖个好价钱,他就用木兰香木做了一个匣子,楚国个带着匣子高高兴兴地去了市常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了,便花了许多的钱买下了这个木匣子。他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他最后打开木匣取出珍珠,把珍珠还给了卖主。

  这个郑国人真是没有眼力,他把外表漂亮的.东西拿去了,却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留了下来,真是舍本逐末。外表不漂亮的东西不一定没价值,外表漂亮的东西不一定都有价值。

  我们要学分辩,不要被事物的外表迷惑。

  你们听说过买宝珠却只要盒子的人吗?你相信有这样愚蠢的人吗?前几天我们学*的一则成语故事《买椟还珠》中就有这么一个人。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位珠宝商人,他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雕了一只盒子,又想方设法把盒子装饰得十分美观,然后把珠宝装在里面。有一个郑国人出了高价买了去。他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还给珠宝商人,只留下盒子。盒子做得太好了,那个郑国人只看中了盒子,不晓得珠宝比盒子贵许多倍。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了我们不要只看外表,还要看他内在的本质,不要取舍不当。

  读完故事,我就想起我自己。记得在读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时候,星期天,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玩,一路上弟弟见啥要啥。突然,我看见一家商店有巧克力卖,那巧克力的盒子做得相当精美,看得我的心里也有点发痒,我一动不动地看着那个巧克力盒子,舅舅看我那恋恋不舍的眼神,就给我买了那盒巧克力。

  我赶紧把里面美味的巧克力给弟弟吃,自己只留下盒子。妹妹在一旁却说:盒子根本一文不值,巧克力比盒子贵,姐姐太笨了!这就是我的经历,这就是我一生最有趣的经历,现在想起都还有点幼稚可笑。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这是一篇即讽刺人又幽默的成语故事。

  故事讲述了有一位珠宝商人准备去郑国卖珠宝,于是他花钱买了名贵的木材,把它们做成木匣子,并将珠宝装进木匣子。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就出发去郑国卖珠宝。由于木匣子很华丽,让很多人花钱抢着买珠宝,其中有一个人花钱买了一盒,当他打开珠宝盒时,发现里面有许多珠宝,就把珠宝全部还给了商人。盒子做得太好了!那个郑国人自言自语着,却不知道珠宝比盒子贵几十倍。

  这个成语是用来讽刺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比喻人舍本逐末、取舍失当,竟不知珠宝的价格是木匣子的几十倍,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家长总把金钱放在学*上,周末让孩子报了许多学*班,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累得孩子疲惫不堪,心思也不在学*上。不应该只看外表,要看内心,如果一个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内心却很坏,那他一定也不是一个好人。21世纪的今天,却有很多人只注重自己的外表,对自己的内在涵养缺少修炼。有些同学非常在乎自己的外在美,却不在乎自己一手歪歪扭扭的钢笔字。有些同学随时用手掸掸身上的灰尘,却对一句简易的歇后语束手无策

  读了《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我们为郑国人的愚蠢而感到可笑。同时也警示了我们:不能只看外表,而忽略了它的本质。我们应学会判断,避免取舍不当。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买椟还珠》。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商人为了让生意好特地用名贵的木材做了许多漂亮的小盒子,还在木材里加了香料,使盒子散发着好闻的香味。有一个郑国人来买珠宝,他向商人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然后,他打开盒子,把珠宝又还给了商人,只留下了盒子。原来,他喜欢的只是装珠宝的盒子,而不是珠宝。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出选择时,我们要看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不能像那个郑国人一样,只看到了盒子的美丽,却忽略了珠宝的价值,白白放弃了珍贵的东西。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成语故事》,我就天天看,上面有许多好看的故事。

  我最喜欢看“买椟还珠”,书上是这样写的,从前,有个专门卖珍珠的人,他很贫穷,珍珠老卖不出去。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制成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他把珍珠放了进去。第二天,有个商人一眼就看中了那个精美的盒子,于是他把盒子买下了,第三天,那位商人又把珍珠送回来了,他以为那是店主不小心落在里面的。店主恍然大悟,这才知道他喜欢的是盒子。

  我们可不要像他一样做事太看重外表,不注重本质,否则就会做出舍本逐末的傻事来。还有许多好看的故事,等着你来看哩!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买椟还珠》:有一个商人得到了一颗珍珠,准备到市场卖个好价钱,订做了一个很漂亮的盒子。叫卖不一会儿就引来很多人,其中有一个人很有钱,二话不说买了那盒珠宝。商人准备离开的时候,买宝的人又回来了,把珍珠还给了商人,却留下了盒子。

  我的感想是:人不能光看外表美丽,也要看事物的本质。


买椟还珠成语3篇(扩展7)

——历史成语典故 (菁华3篇)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

  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愧”这样的话。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从哲学上讲可见一斑是通过事物的特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窥豹则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进行普遍性的发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