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

首页 / 导游词 / |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 1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中国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 2

  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是黄河风情线上的著名景区。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博览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水车博览园占地14588*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峻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博览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清洁卫生死角,铺设地砖,广种花木,使水车博览园全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九八年先后新建了水磨坊、友谊商店、水车摄影部、水车茶社服务部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娱乐项目。尤为一提的是,以水车主体风景为依托的.水车茶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光顾。水车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兰州水车园正敞开怀抱,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您!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 3

游客朋友们: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兰州水车园位于市内南滨河路西段,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绿色希望”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建成于1994年,由兰州市旅游局建造,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制作。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 4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中国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 5

游客朋友们: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兰州水车园位于市内南滨河路西段,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绿色希望”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建成于1994年,由兰州市旅游局建造,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制作。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阅读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1)

——兰州黄河导游词

兰州黄河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的重要工具。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州黄河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州黄河导游词1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间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风光和名胜古迹兴建的融山水、人文胜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则如同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作用的钢管,从而使大桥更加坚固悦目。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不用,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过去。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灌溉了黄河**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远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徐徐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滚滚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起伏,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让人面对美景,赞叹不已。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据说,兰州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准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设议程。

兰州黄河导游词2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变得更加靓丽成为参加兰州市“**”**委员思考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建议,兰州应当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设成高水*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发建设缓慢,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发导致旅游资源被分割等种。种问题。

  为此,张新耀建议,对黄河风情线进行重新定位,从城市名片、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设目标。从打造高水*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做出统一规划,对沿岸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做出专项规划,划定红线,制定规则,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开发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因地制宜地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他还建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育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间短、场景不复杂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过夜游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游客愿意留下来。

兰州黄河导游词3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都市手刺,怎样让这张手刺变得越发靓丽成为介入兰州市“**”**委员思索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讲话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提议,兰州该当晋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树成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临兰州成长出格是文化旅游财富成长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对着严峻的不顺应,首要是缺乏高站位的同一筹划和建树,旅游办法开拓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拓建树迟钝,旅游处事、停车场等配套办法缺失,打点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拓导致旅游资源被支解等各种题目。

  为此,张新耀提议,对黄河风情线举办从头定位,从都市手刺、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树方针。从打造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台湾做出同一筹划,对沿岸土地开拓、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树、配套办法建树做出专项筹划,规定红线,拟定法则,严酷按筹划建树和打点,严禁不切合筹划的建树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筹划建树一批文化内在富厚、特色突出、上风明明、品牌影响力大、开拓潜力大的焦点景区,因时制宜地开拓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团结的复合型产物,以富厚旅游文化内容。他还提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养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刻短、场景不伟大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留宿旅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旅客乐意留下来。

兰州黄河导游词4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世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台湾风物和胜景事业兴建的融山川、人文胜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则犹如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来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

  黄河劈头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流那样坦荡,但兰州人连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边的旅客也盛赞其瑰丽。连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魄宏伟,造型奇异,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浸染的钢管,从而使大桥越发健壮好看。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全国有名,故而天天都吸引着浩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失业”不消,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已往。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浇灌了黄河台湾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眺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缓缓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滔滔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升沉,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东北地区,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如统一幅当代的“晴朗上河图”,让人面临美景,惊叹不已。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精通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听说,兰州为建设“世界优越旅游都市”,筹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树议程。

兰州黄河导游词5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操作这一资源,因时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以此为龙头和拳头产物,大力大举成长兰州旅游,取得了精采的结果,并极大地晋升了我市的对形状象。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惯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实际的旅游资源。以是,充实操作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上风,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气晋升兰州旅游的咀嚼和档次。2000年,兰州市委市当局提出建树黄河风情线,这一假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偏向。

  2000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筹划建树和打点整治的抉择》,把风情线的建树晋升到了法令高度。随其后自世界各知名计划部分的几套计划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提议,加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洽评。最后,由西安构筑科技大学都市筹划计划院和兰州市筹划土地打点局在多家筹划方案的基本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筹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均匀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绝地完美,绿化亮化工程、*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序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程度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树中的办法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益靓丽多姿,成为具有兰州特色和代表都市形象的重要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来兰州参观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向阳财富",天下上经济发家国度和地域,其旅游业也都很发家。从客岁开始,我市争创中国优越旅游都市,现在已经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初审,守候国度旅游局的最后验收。"创优"事变的开展,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兰州的旅游业亘古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存眷和支持,当局主导型和旅游财富名堂在兰州已经起源形成。出格是本年市当局出台的《兰州市人民当局关于加速旅游业成长的抉择》,这个《抉择》初次把我市旅游业的成长纳入了全市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的总体筹划中,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新的经济增添点和优先成长的重点财富,这预示着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以后要提速了。

  迂腐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中抖擞新姿;敏捷成长的兰州旅游业,为处所经济的成长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有来由信托,兰州的来日诰日更瑰丽。

兰州黄河导游词6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的泥沙含量日渐增多,污染加剧,我们伟大的母亲“患脖了,这就给黄土高原和西北大地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兰州首当其冲,尽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为给母亲“治疗”,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迫使我们接受了一种不愿接受的现实,那就是“悬河”和“城摞城”。灾难有时也能转化为财富,在开发黄河旅游区的今天,“悬河”已成为举世奇观,“城摞城”也将成为探秘寻古的游览胜地。我们兰州人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请到兰州来,感受‘头顶一条河,脚踩六座城’的独特韵味!”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兰州黄河导游词7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兰州黄河导游词8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兰州黄河导游词9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利用这一资源,因地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以此为龙头和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兰州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形象。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现实的旅游资源。所以,充分利用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能提升兰州旅游的品味和档次。20___年,兰州市委市**提出建设黄河风情线,这一设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方向。

  20___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的决定》,把风情线的建设提升到了法律高度。随后来自全国各知名设计部门的几套设计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好评。最后,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在多家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规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均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断地完善,绿化亮化工程、*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季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水*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设施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益靓丽多姿,成为具有兰州特色和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兰州观光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旅游业也都很发达。从去年开始,我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今已经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初审,等待国家旅游局的最后验收。"创优"工作的开展,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兰州的旅游业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主导型和旅游产业格局在兰州已经初步形成。特别是今年市**出台的《兰州市人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首次把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这预示着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从此要提速了。

  古老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中焕发新姿;迅速发展的兰州旅游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有理由相信,兰州的明天更美丽。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2)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5)份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 1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变得更加靓丽成为参加兰州市“**”**委员思考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建议,兰州应当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设成高水*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发建设缓慢,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发导致旅游资源被分割等种。种问题。

  为此,张新耀建议,对黄河风情线进行重新定位,从城市名片、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设目标。从打造高水*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做出统一规划,对沿岸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做出专项规划,划定红线,制定规则,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开发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因地制宜地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他还建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育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间短、场景不复杂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过夜游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游客愿意留下来。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 2

  七里河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特产。被誉为百合之乡的七里河区拥有4。28万亩的百合种植面积,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而百合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也取得一定成果,百合营养粉、营养麦片、百合果酥、百合醋已成功上市,百合枣粉、百合花、百合芽菜、百合鸡等新产品已研发成功。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的名牌产品,是七里河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四大百合产区中,兰州百合色、香、味、形等均属第一,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年来,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七里河区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区域优势、抓无公害生产、争创优质精品、树立品牌形象"的原则,使兰州百合成为加快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百合留床面积4。2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总产值31500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1%;农民人均百合收入27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38%。兰州百合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到了65家,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被誉为“中国百合第一村”,是我市百合的主产区,今年全区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7万亩,产量达1530万公斤,总产值42840万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8%。

  七里河区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名牌化”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无公害生产、集优创精,树品牌形象”的原则,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作物带和产业带。到2010年,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2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阿干镇、黄峪乡、魏岭乡、彭家坪镇、八里镇等地区(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永靖县部分乡镇也有少量种植),百合产量1510万公斤,总产值32163万元;农民人均百合收入3009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3。6%。目前已建成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2万亩,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3。7万亩,建成示范乡镇5个,种植户达到10954户。逐步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周边乡镇,共有93家百合加工企业。全区现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要;全区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这些企业全部使用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目前兰州百合不但畅销至广州、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出口创汇达到100万美元。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 3

  中川牡丹园,始建于1997年,地处兰州中川机场附*,占地面积约2000亩,以甘肃特有紫斑牡丹的培育和研发为主,集观赏、生产、科研为一体。

  该生态旅游博览园有牡丹品种500多个,芍药品种200多个,以甘肃紫斑牡丹为主,汇集了全国各地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几乎所有牡丹品种,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牡丹博览园。

  兰州中川牡丹园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牡丹园,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地牡丹园,也是集紫斑牡丹科研、生产、观赏基地。经过*二十年的打造,兰州中川牡丹园已成为国内外享有名气的牡丹园。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红叶的园林景观,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兰州中川牡丹园根据现有的山、坡、台地等地貌特征结合牡丹四季变化特点,分别建立了百年长寿园、鸿运园、佳丽园、富贵园、国际园等10个园中园。配以相应的门、亭、廊、庭、石、雕塑、水池和游路等具有西部传统文化的园林景致,形成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寓意丰富的牡丹文化观赏区。园内林木茂盛,花草丛生,绿色满园。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 4

  刻葫芦是兰州这里的一大特色,在葫芦上面雕刻出图案出来,可以是山水画,也可以是花鸟画,最后还会涂上一层墨水,显得线条更加的突出了。这里的冬果梨也不错,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各有自己的特色,大冬果梨汁水比较多,而且酸甜适中,外皮是金黄色的,非常的漂亮;小的冬果梨在个头上明显有所差异,而且汁水也没有大冬果梨那么多,但是非常的甜美,果肉十分的细腻,这也是人们喜爱小冬果梨的一大原因了。这里的黑瓜子、白兰瓜也都不错。

  兰州一听名字,你是不是联想到了美丽的兰花呢?没错,兰州这个地方盛产许多的花卉,但是,兰州这里并不是非常盛产兰花。兰州这个地方,有许多的特产,花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下面就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兰州特产吧!

  一,兰州百合百合为一种草本植物,虽然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百合的地方,但是兰州百合却是最有名气的,相当的有竞争力。兰州百合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强的竞争中站住阵脚,是因为它的花色就像雪一样的洁白,体型大,散发着甜甜的味道,肉肥厚,内含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其中的含糖量尤其的高。

  二,苦水玫瑰兰州的苦水是玫瑰之乡,有着“中国玫瑰第一乡”之称,苦水玫瑰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魅力,就再有它的芳香的气味,每年的花开时节,这里的玫瑰都盛开着,到处都是妖娆多姿的玫瑰,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它的香味,许多游客都是因为想见识一下这里的苦水玫瑰而专程来到这里。现在在苦水无论是在城市中还是在农村的小庭院中,都可以看到人们在这的玫瑰,可见当地人对苦水玫瑰的喜爱程度了吧。苦水玫瑰有很多的用途,可以做糕点,做香料,做化妆品,还可以入药呢!

  三,高三酱肉高三酱肉的制作过程非常的复杂,选料也很严格,最后加入的佐料也是非常的多,这样严格复杂的工序才使得最终卤制好的高三酱肉成为一道美味,人们闻到它的香味后,就不自觉的来到店里买一些了,来这里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抵制住它的美味的诱惑呢?

  四,白兰瓜相信大家都知道兰州这个地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瓜果体内糖分的积累,这里的瓜果也就很出名,不错,确实是这样,值得一说的是,兰州的白兰瓜可是这么多的品种的瓜中的老大呢。白兰瓜是球状的,有着很好的色泽 ,瓜皮是白色带着黄的,白兰瓜汁多肉厚、脆嫩清香,有的含糖量能到到18%呢,非常的甜。白兰瓜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多种维生素、钙、铁等,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州的景色美,兰州的小吃美,兰州的特产更美,有没有兴趣来兰州玩玩呢,顺便带点最美的兰州特产回家!进入北京青年旅行社查询兰州旅游报价。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 5

  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商贸中心,是以石油化工为主,有色冶金、机电、轻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黄河上游经济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带西部核心城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金融中心和连接中、西亚及欧洲各国的内陆口岸城市。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兰州市是沿丝绸古道寻古访胜旅游的热点城市和重要集散地,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独特。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游客也可从兰州中转去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旅游。

  兰州城形象标志设计,构成城市标志了“兰”字的基本造型。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展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兰州。其中,了视觉审美,标志最下部是“中国兰州”的手写书法字体,契合了兰州的城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而嵌入三大笔触的黄河母雕像,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之于兰州的识别度和唯一性。雕塑底座被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象征着黄河东进、发展西进。在标志笔刷中融汇的马家窑纹饰突出了黄河文明,强化市宣传语“丝路山水名城,中国黄河之都”。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兰州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黄河南岸,已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省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3)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1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2

  黄河铁桥又叫中山桥,这是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和德国人,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建桥时间是三年,造价也是非常之昂贵,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下面我以自己的理解对兰州黄河铁桥简介,希望游客能对兰州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大桥历史兰州黄河铁桥之宏伟让人惊叹,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塞,中原与西域的往来比穿过此地。黄河穿成而过,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进入20世纪,清**鼓励洋务,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桥梁规格是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我感叹这座宏伟的大桥和人们的智慧和汗水,这座宏伟的建筑让中国人骄傲。大桥的历史价值大桥留给人们的不只是外表的宏伟,还有带给国人的历史反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兰州铁桥游客观赏人数在逐年曾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历史的洗礼,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兰州黄河铁桥是我最喜欢的大桥之一,站在上面我会立刻感觉到自己像是穿越了时间的变迁,感受到人们的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兰州黄河铁桥简介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文字不能一一描述,只有自己去亲身感受。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3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黄河铁桥参观游览,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为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

  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黄河铁桥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黄河铁桥吧。但愿今天的黄河铁桥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4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她*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20世纪初叶,走过了500年的镇远浮桥终于要和金城兰州人告别了,僻居甘肃兰州的一批官员壮志满怀,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铁桥,一时间议论纷起。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九,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告说已经与德商泰来洋行在1906年9月11日签订了修建黄河铁桥的合同。而此时,不但合同已签,建桥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转送兰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显然有些先斩后奏的意味。

  按照晚清的文书运转制度,官员欲办某事,须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证明不可行,则停止办理;如确实可行,则上报上级机关或朝廷。如此看来,自认为“赋性迂谨,凡事未经办妥,不敢遽以上读宸聪”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他对建造黄河铁桥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

  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现在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5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4)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3篇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提起兰州的桥,人们首先会想到那座令兰州人骄傲自豪的桥,它就是号称“黄河天下第一桥”的中山桥。

  中山桥位于兰州市金城关,横跨黄河,毗邻白塔。中山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08年2月开工,1909年6月竣工。它是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而成的,建桥花费白银306600余两。中山桥长233。5米,宽8。36米,是黄河上第一座公路桥,所以有黄河天下第一桥之称。后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该桥于1942年改名为“中山桥”。中山桥是全钢构造的五拱桥,造型美观大方,气势磅礴,北面有郁郁葱葱、高高耸立的白塔山,南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桥下滔滔黄河水日夜不休地奔流而过。

  夜晚的中山桥是黄河岸边最美的一景了,璀璨的花灯给中山桥*添了一份雍容华贵,远远望去,中山桥就像一条威猛的金色巨龙横卧在黄河之上。临河观看,中山桥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花灯闪烁,真是美轮美奂!

  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山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的中山桥已经改为步行桥,人们在桥上拍照、休闲、娱乐……中山桥因为它的百年历史和独特造型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值得兰州人自豪的名片。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5)

——兰州导游词 (菁华5篇)

  七里河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特产。被誉为百合之乡的七里河区拥有4.28万亩的百合种植面积,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而百合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也取得一定成果,百合营养粉、营养麦片、百合果酥、百合醋已成功上市,百合枣粉、百合花、百合芽菜、百合鸡等新产品已研发成功。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的名牌产品,是七里河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四大百合产区中,兰州百合色、香、味、形等均属第一,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年来,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七里河区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区域优势、抓无公害生产、争创优质精品、树立品牌形象"的原则,使兰州百合成为加快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百合留床面积4.2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总产值31500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1%;农民人均百合收入27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38%。兰州百合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到了65家,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被誉为“*百合第一村”,是我市百合的主产区,今年全区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7万亩,产量达1530万公斤,总产值42840万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8%。

  七里河区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名牌化”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无公害生产、集优创精,树品牌形象”的原则,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作物带和产业带。到20xx年,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2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阿干镇、黄峪乡、魏岭乡、彭家坪镇、八里镇等地区(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永靖县部分乡镇也有少量种植),百合产量1510万公斤,总产值32163万元;农民人均百合收入3009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3.6%。目前已建成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2万亩,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3.7万亩,建成示范乡镇5个,种植户达到10954户。逐步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周边乡镇,共有93家百合加工企业。全区现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要;全区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这些企业全部使用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目前兰州百合不但畅销至广州、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xx年出口创汇达到100万美元。

  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 兰州工业澎湃发展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兰州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品种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

  兰州是享有盛名的瓜果城,瓜果年产量达到8万多吨,白兰瓜、黄河密瓜、西瓜、籽瓜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玫瑰、黑瓜子、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海内,远销许多地区。

  兰州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汇集于此。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及兰渝(重庆)线、兰成(成都)线、兰新第二双线的开建,其枢纽作用将更加重要。20xx年兰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千万人次,加上即将兴建和规划中的徐兰高铁宝鸡至兰州段、兰合铁路、兰州经中川至张掖城际等铁路将相继建设,加之既有线,新的兰州铁路枢纽建成后,将有12个方向的铁路在兰州交汇。新建兰州西客站为30台32线,规模在全国位居领先,年发旅客可达3500万人次 依据规划,在原有铁路线的基础上,将引入宝兰客运专线、兰渝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至天水、张掖、合作的`这些动车组高速线路也将开通。目前兰州火车站每日开行直快特等各类列车132车次,每日开行35趟始发车次,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济南、南京、青岛、成都、武汉、重庆、长沙、郑州、西安、合肥、南昌、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宁、银川、*、等23个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

  概况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东部,西与青海省海东地区相邻。是甘肃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31万*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631.6*方千米。总人口323万人(20xx年)。辖永登、榆中、皋兰3县和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5区。市*驻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

  地处黄河上游,陇西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地段。市区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环抱,市区海拔*均高度1518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9.8℃,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名胜古迹有明肃王府、鲁土司衙门、中山铁桥、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白衣寺塔以及多处文化遗址等。

  历史沿革

  秦属陇西郡。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一说,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永初四年(110年),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陇西县),十二年后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郡,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金城郡。乾元二年(759年)改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宝应元年(762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大中二年(848年)兰州又归唐属。不久就被党项族占据。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1656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1663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

  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1927年改为兰山区),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1936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

  1941年7月1日,将皋兰县城及*郊划出设立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方千米,人口17.2万余人。1944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方千米。

  1949年8月26日**。辖皋兰县。1950至1970年辖区范围多次调整。1985年又将白银区及皋兰县之3个乡划归白银市后成今市区辖境。全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兰州市总人口3142523人。其中:城关区936888人、七里河区478457人、西固区336029人、安宁区195704人、红古区140681人、永登县478039人、皋兰县161212人、榆中县415513人。

  20xx年11月28日,兰州市民政局《关于全市行政区划设置及管辖区域的通报》:*三年来,兰州市乡(镇、街)行政管辖范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合并。目前,全市法定的乡镇由原来的91个精减为61个(因天祝县的东坪、赛拉龙乡尚未正式移交永登县,故未包括在内)。街道办事处由原来的40个调整为51个,现将全市各区县行政区划设置及管辖区域予以通报。(全市共有51个街道、34个镇、27个乡,336个社区、803个村委会,4503个村民小组。在该通报中,均家滩、南面滩、骆驼滩3个社区居委会由高新区管理,单列)(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管理永登县连城镇、河桥镇和红古区窑街街道、下窑街道、矿区街道、海石湾镇)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操作这一资源,因时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以此为龙头和拳头产物,大力大举成长兰州旅游,取得了精采的结果,并极大地晋升了我市的对形状象。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惯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实际的旅游资源。以是,充实操作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上风,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气晋升兰州旅游的咀嚼和档次。2000年,兰州市委市当局提出建树黄河风情线,这一假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偏向。

  2000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筹划建树和打点整治的抉择》,把风情线的建树晋升到了法令高度。随其后自世界各知名计划部分的几套计划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提议,加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洽评。最后,由西安构筑科技大学都市筹划计划院和兰州市筹划土地打点局在多家筹划方案的基本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筹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均匀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绝地完美,绿化亮化工程、*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序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程度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树中的办法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益靓丽多姿,成为具有兰州特色和代表都市形象的重要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来兰州参观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向阳财富",天下上经济发家国度和地域,其旅游业也都很发家。从客岁开始,我市争创*优越旅游都市,现在已经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初审,守候国度旅游局的最后验收。"创优"事变的开展,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兰州的旅游业亘古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存眷和支持,当局主导型和旅游财富名堂在兰州已经起源形成。出格是本年市当局出台的《兰州市人民当局关于加速旅游业成长的抉择》,这个《抉择》初次把我市旅游业的成长纳入了全市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的总体筹划中,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新的经济增添点和优先成长的重点财富,这预示着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以后要提速了。

  迂腐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中抖擞新姿;敏捷成长的兰州旅游业,为处所经济的成长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有来由信托,兰州的来日诰日更瑰丽。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6)

——洛阳牡丹园导游词实用5份

  大家好!下面为大家介绍洛阳神舟牡丹园!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神州牡丹园做为当今仅有的牡丹专类园,不仅使您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煌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能真正的了解到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她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

  园内共分五大景区:盛唐建筑的牡丹文化区,向您系统展示了牡丹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渊源;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天天盛开的.四季牡丹,使“一代女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古典山水园林的牡丹休闲区和庞大唐装演员、员工一体化的演出遥相呼应,仿佛伴您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时空又回到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时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牡丹观赏区使您真正的领略到“花如海、人如潮”、“天下真花独牡丹”那壮丽的花王风采;商品牡丹综合区可使您在赏花之余,轻松地选购各种牡丹盆景和独一无二的牡丹工艺品,把富贵吉祥带给亲人和朋友。

  大家好!下面为大家介绍洛阳神舟牡丹园!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神州牡丹园做为当今仅有的牡丹专类园,不仅使您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煌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能真正的了解到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她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

  园内共分五大景区:盛唐建筑的牡丹文化区,向您系统展示了牡丹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渊源;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天天盛开的四季牡丹,使“一代女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古典山水园林的牡丹休闲区和庞大唐装演员、员工一体化的演出遥相呼应,仿佛伴您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时空又回到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时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牡丹观赏区使您真正的领略到“花如海、人如潮”、“天下真花独牡丹”那壮丽的花王风采;商品牡丹综合区可使您在赏花之余,轻松地选购各种牡丹盆景和独一无二的牡丹工艺品,把富贵吉祥带给亲人和朋友。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汇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园。

  园内分为五大景区:盛唐建筑风格的牡丹文化区,系统展示了牡丹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渊源;古典山水园林的牡丹休闲区和庞大的唐装演员、员工一体化的演出遥相呼应,仿佛伴您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时空又回到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时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牡丹观赏区使您真正的'领略到“花如海、人如潮”、“天下真花独牡丹”那壮丽的花王风采;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天天盛开的四季牡丹,使“一代女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商品牡丹综合区使您在赏花之余,可轻松地选购各种牡丹盆景和独一无二的牡丹工艺品,把富贵吉祥带给亲人和朋友。

  “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神州牡丹园作为当今唯一的牡丹四季观赏专类园,不仅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皇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真正的了解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她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是牡丹旅游观赏、旅游休闲的最理想去处。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汇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园。

  园内分为五大景区:盛唐建筑风格的牡丹文化区,系统展示了牡丹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渊源;古典山水园林的牡丹休闲区和庞大的唐装演员、员工一体化的演出遥相呼应,仿佛伴您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时空又回到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时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牡丹观赏区使您真正的'领略到“花如海、人如潮”、“天下真花独牡丹”那壮丽的花王风采;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天天盛开的四季牡丹,使“一代女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商品牡丹综合区使您在赏花之余,可轻松地选购各种牡丹盆景和独一无二的牡丹工艺品,把富贵吉祥带给亲人和朋友。

  “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神州牡丹园作为当今唯一的牡丹四季观赏专类园,不仅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皇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真正的了解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她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是牡丹旅游观赏、旅游休闲的最理想去处。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汇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园。

  园内分为五大景区:盛唐建筑风格的牡丹文化区,系统展示了牡丹千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渊源;古典山水园林的牡丹休闲区和庞大的唐装演员、员工一体化的演出遥相呼应,仿佛伴您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时空又回到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时代;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牡丹观赏区使您真正的'领略到“花如海、人如潮”、“天下真花独牡丹”那壮丽的花王风采;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天天盛开的四季牡丹,使“一代女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商品牡丹综合区使您在赏花之余,可轻松地选购各种牡丹盆景和独一无二的牡丹工艺品,把富贵吉祥带给亲人和朋友。

  “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神州牡丹园作为当今唯一的牡丹四季观赏专类园,不仅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皇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真正的了解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她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是牡丹旅游观赏、旅游休闲的最理想去处。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7)

——苏州的导游词实用5份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下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我们步步走*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余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各种

  锦溪被称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首创国内唯一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先后推出华东第一古董博物馆、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东俊根雕艺术馆、华夏奇石馆、华夏天文馆等民间博物馆,“金石人家”篆刻艺术馆、“柿园”书法碑帖艺术陈列馆、张省美术馆和锦溪杰出人物馆。昆山锦溪以千年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古镇、古桥、古河为依托精心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已经拥有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华夏天文馆、华夏奇石馆、华东第一古董馆等13家博物馆。其中,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锦溪首创,中国一绝,馆内藏品涉及瓦当、滴水、屋脊构件等14大件,2300多件展品揽括了从秦砖汉瓦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砖瓦和构件,应有尽有,堪称一部卷帙浩繁的建筑史长卷。

  入得馆内,各式各样的砖瓦便映入眼帘,有巴掌大的窗花砖、有千年不毁的墓砖,还有经烧百天、用桐油浸透的金砖等等,每一件都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其中,十分罕见的“琴砖”使游客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据介绍,“琴砖”在西汉时原本是用来建筑墓室的,到了明清时期,才用它来搁置古琴,由于砖是空心的,轻轻扣之,磐然有声,可以使琴声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动听,故称之为“琴砖”。

  除了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使中国建材得以扩大组成部分。此外,华东第一古董馆、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等,个个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展馆,不但为锦溪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独特景观,也无形中为古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大家就叫我黄导好了。先提醒大家,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 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以400000元买下了这块地。(400000钱购得园址)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 沧浪 。(傍水构亭名沧浪 )取了《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大家要积极进取白者自白不会沾污。)之意,作为《沧浪亭记》,自称 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 韩园 。1860年时毁于兵火,1873年重建。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 清风明月本无价,*水遥山皆有情 。

  我们今天就游览沧浪亭。明天会有更多好玩的项目。哦,对了,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不讲究对称,

  陈妃水冢在锦溪镇南五保湖中。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殁,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姑苏志》云陈妃为宋光宗之妃,《昆县志》云陈妃为宋孝宗之妃,而乾隆《陈墓镇志》则认为:“合观两志,陈墓有道院,宋南渡时驻跸焉,御书亲题三字曰‘通神庵’。则孝宗实临幸斯地,为孝宗之妃无疑。”

  陈妃水葬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构建了莲池禅院,并命僧守之。锦溪因此更名为“陈墓”,有明代文徴明诗为证: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

  “陈墓”之名沿用了将*800年。

  古董馆

  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薛仁生,号苦胆老人,绿缘堂堂主。原籍无锡,世居苏州。青年时代薛先生即投身于收藏事业,半个世纪来,积聚各类古玩藏器3000余件。仅自春秋战国至今2500年间的历代水盂精品就达800件。

  鸳鸯滩

  天成奇峡自然环境特别好,是鸳鸯越冬的地方,每年秋季后,溪流中能看到成群的鸳鸯,而*时只能看到一两对。

  水上一线天

  是锦溪漂流最精华的地段,**赤壁高耸,岩生白像,佳境天成。概括起来为:谷幽、水秀、滩险、峡奇四大特点,可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堪称华东第一奇峡。“处处听说都第一,难得此地不过及,人行峭壁夹缝里,脑想奇妙心在提”。

  海归石

  传是一只已经修炼成仙的千年海龟从龙宫里爬上来准备到“圆石寨”朝拜“福、禄、寿”三仙,经过这儿,发现这儿景色很美,便再也不想走了,三仙为了成全它,便将它点化在这,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道千年奇观。

  观音潭

  原本帮观音娘娘看守甘露瓶的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有一次来锦溪水畔玩耍时,被一条毒蛇咬到了,是我们本地的一位农夫救了它,为此它一直感恩在心。有一年,这儿大旱,整年无雨,眼看粮食颗粒无收,小白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挽救这儿的老百姓,它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地把观音娘娘的甘露水倒在了锦溪**。据说这就是当年甘露水倒下来的地方。

  赏桥观石

  锦溪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著称,位于苏沪交界处,东南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在1*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桥36座,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的桥梁密度。这些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桥梁,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保存完整。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巧细致。一座又一座苍颜斑驳、风格各异的古桥梁,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成为古桥镇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36座桥中,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们是天水桥、太*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明代永乐5年由郭子敬捐资修建。历经600多年的风霜雪雨,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抬眼望去,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桥连同其他古桥一同构筑着锦溪镇的古朴与典雅。

  在锦溪的砖瓦博物馆中,除了各种各样的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是中国建材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护檐和装饰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瓦片。安放时弧型朝上的,称为滴水;安放时弧形朝下的,称为檐头。这块灰色的长方形(形似城砖)砖用136道工序、在窑中烧了120天、然后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后还要进行风干。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抚摸上去,坚实而滑润。江南的锦溪与周庄同属昆山市,它的水巷街市、它的躬身石桥、它的水边人家都是周庄所具有的,所以人称“第二个周庄”。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扩展8)

——华山导游词_实用5份

  西岳庙,又名华岳庙,是历代帝王供奉和祭祀西岳大帝“少昊”的庙宇,始建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公元前134-前120xx年),当时建在华山脚下的黄神谷(今黄甫峪)口。东汉桓帝时(公元147-167年)迁于现址,改为今名,唐宋明清历朝多次重修。

  西岳庙与华山景区实行联票制,前来游玩的游客很多是游览了华山后,再来这里参观。西岳庙的主体建筑都分布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外城为明代建筑,长约2公里,建有角楼。山门——灏灵门,为高大的砖石城垣,因有三个门道,俗称三连门,当你站在门前,会发现这里的形制很像北京***。

  走过山门,后面是午门,就像故宫的端门,有五个高大的条石为基的砖砌门洞。午门后可以看到一座石牌楼——尊严峻极坊,建于明朝万历期间,上面的石雕十分精美。西岳庙的主体建筑时——灏灵殿,大殿外观飞檐高耸,巍峨壮观。大殿月台前两侧,各有相互对称的重檐御碑楼和攒天顶八角亭。大殿内还保留着初创时的原木大柱,分别由同治、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提的三块匾额都悬挂在这里。

  如果你是碑刻爱好者,这里会给你带来不少惊喜。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代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时期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这里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

  你还可以登上庙中的万寿阁,回望华山的'五峰;庙内的参天古柏也值得品味一番。

  公元794年,僧人金乔觉圆寂,享年99岁。依浮屠之法,生殓缸内,葬于神光岭上。三年以后,僧徒围着殓缸造塔,又在宽阔的塔基上兴建殿字,殿顶与塔顶相接。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是著名的肉身宝殿。

  肉身宝殿在九华岭西端的神光岭,万历皇帝赐名“护国肉身宝塔”。地藏菩萨的塑像,端坐在殿内的木质黄金塔内,金光灿灿。宝殿用白玉石铺地,四周环绕精美的石柱和木刻画廊。塔顶,也就是殿顶铺着古代的铁瓦。塔顶正门上悬地藏王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一千多年来,肉身宝殿虽有兴废,但迄今气魄非凡。今肉身宝殿系清同治年间所建,筑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由地面进入殿内需攀登81级石阶,由肉身殿北大门进入殿内需攀登99级石阶。殿中央“地藏塔”是一座七层木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辈。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顺着雕梁画栋的走廊来到殿后,有一个半月形瑶台,墙上贴个大字“布金胜地”。每当地藏圆寂之日,国内外香客都到此朝拜进香和施舍。

  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导游小雨,很高兴我们相聚在这里,希望我们一起度过一次美好的旅游。简单介绍一下九华山有九十九座山峰,是佛教的圣地,所以人们为了保*安,都会来九华山拜一拜佛,并游览九华山的壮丽的景色。

  从九华山的山脚想上看去云雾缭绕,各种奇松怪石,是不是美丽极了呢。现在我们坐车去山顶,在山顶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一棵是公树,一棵是母树。据说,这两棵古树还是“诗仙”李白栽下的呢!现在我们呢再去九华山最古老的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门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放生池,大家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呀,宝殿正门口对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峰,一位风水大师说这是凶兆,所以让小和尚们在宝殿前建了一个半圆形的放生池为弓,并与旁边的石象打齐为弓箭,守卫宝殿。大家可以在宝殿内拜一番,里面的地藏菩萨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样。

  现在我们来到了九华山最有名的景点——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云雾缭绕,山径连绵起伏,像一条彩带从白云间飘落下来。大家可以看见上山的游客像一个个小白点,散落在彩带上。

  好了,现在我们准备下山了,以后有机会的可以再来,有缘的话小雨再给大家当导游。

  少华山景区,位于渭南市华县县城东南约7公里处,因道教名山少华山得名。景区由少华峰、潜龙寺、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等五个分景区组成。少华山自古以其险绝高峻与华山并称“二华”,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隋末绿林好汉王伯当也在这里聚义,当年的山门石寨现在还依稀可见。

  如今的少华山,更多的是一个登山健身、亲*大自然的地方。少华山内山势峻险,有峻秀的山峰、神奇的巨石,还有删减和瀑布,茂密的森林让这里的空气异常的清新,哪怕是最炎热的夏季,山中也非常的凉爽,是一个消暑度假的好地方。

  少华山自然景观独特。少华山下的小夫峪,以峪宽、水长、石奇、林茂、景多而见长。峪内池潭遍布、奇石林立, 后山的石门、母子峡、石板河等可谓人间仙境,令人叫绝,是休闲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潜龙寺景区的仰天大佛形态逼真、维妙维肖,被列入一级景观。潜龙寺院内的千年古树“柏抱槐”被称为一绝。

  区内层峦叠嶂,群峰竞秀,山势峻险,沟谷幽深,河水奔流。有峻秀的山峰,神奇的巨石,跌宕的流水,多姿的瀑布,澄碧的湖潭,茂密的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90%,气候宜人,空气中富含负离子,生态环境*似原始,四季风光变幻无穷,充满魅力,人称“陕西的九寨沟”。

  为确保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九华山风景区日前首次对闵园生态景区限量旅游,高峰期每日旅游接待量控制在千人以内,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闵园景区又称九华山的“后花园”,是九华山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生态景区。该景区由上闵园、中闵园、下闵园三部分组成,面积*6*方公里。这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空气新鲜、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著名的“闵园竹海”和“天下第一松”凤凰松均在其内。景区开放以来,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旅游经济、改善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九华山管委会*日决定,在每年旅游高峰期间,景区管理部门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车辆。经科学测算,对游览闵园景区的人数控制在日接待1000人以内,确保该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不受大的影响。

  九华山风景区在各地竞相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潮中,头脑清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重要景区的游客量进行科学调控,这种做法很好。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掌握好量和度的关系。过多的人流长时间蜂拥而至,会大大超过景区的承受能力,加大景区的“折旧率”。九华山风景区不以游客多少论“英雄”,以及黄山风景区这几年坚持对著名景点实行轮休,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