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

首页 / 导游词 / |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1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2

  黄河铁桥又叫中山桥,这是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和德国人,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建桥时间是三年,造价也是非常之昂贵,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下面我以自己的理解对兰州黄河铁桥简介,希望游客能对兰州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大桥历史兰州黄河铁桥之宏伟让人惊叹,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塞,中原与西域的往来比穿过此地。黄河穿成而过,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进入20世纪,清**鼓励洋务,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桥梁规格是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我感叹这座宏伟的大桥和人们的智慧和汗水,这座宏伟的建筑让中国人骄傲。大桥的历史价值大桥留给人们的不只是外表的宏伟,还有带给国人的历史反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兰州铁桥游客观赏人数在逐年曾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历史的洗礼,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兰州黄河铁桥是我最喜欢的大桥之一,站在上面我会立刻感觉到自己像是穿越了时间的变迁,感受到人们的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兰州黄河铁桥简介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文字不能一一描述,只有自己去亲身感受。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3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黄河铁桥参观游览,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为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

  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黄河铁桥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黄河铁桥吧。但愿今天的黄河铁桥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4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她*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20世纪初叶,走过了500年的镇远浮桥终于要和金城兰州人告别了,僻居甘肃兰州的一批官员壮志满怀,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铁桥,一时间议论纷起。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九,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告说已经与德商泰来洋行在1906年9月11日签订了修建黄河铁桥的合同。而此时,不但合同已签,建桥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转送兰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显然有些先斩后奏的意味。

  按照晚清的文书运转制度,官员欲办某事,须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证明不可行,则停止办理;如确实可行,则上报上级机关或朝廷。如此看来,自认为“赋性迂谨,凡事未经办妥,不敢遽以上读宸聪”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他对建造黄河铁桥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

  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现在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 5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阅读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1)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3篇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1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2

  提起兰州的桥,人们首先会想到那座令兰州人骄傲自豪的桥,它就是号称“黄河天下第一桥”的中山桥。

  中山桥位于兰州市金城关,横跨黄河,毗邻白塔。中山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08年2月开工,1909年6月竣工。它是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而成的,建桥花费白银306600余两。中山桥长233。5米,宽8。36米,是黄河上第一座公路桥,所以有黄河天下第一桥之称。后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该桥于1942年改名为“中山桥”。中山桥是全钢构造的五拱桥,造型美观大方,气势磅礴,北面有郁郁葱葱、高高耸立的白塔山,南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桥下滔滔黄河水日夜不休地奔流而过。

  夜晚的中山桥是黄河岸边最美的一景了,璀璨的花灯给中山桥*添了一份雍容华贵,远远望去,中山桥就像一条威猛的金色巨龙横卧在黄河之上。临河观看,中山桥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花灯闪烁,真是美轮美奂!

  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山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的中山桥已经改为步行桥,人们在桥上拍照、休闲、娱乐……中山桥因为它的百年历史和独特造型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值得兰州人自豪的名片。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3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2)

——兰州黄河导游词

兰州黄河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的重要工具。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州黄河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州黄河导游词1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间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风光和名胜古迹兴建的融山水、人文胜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则如同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作用的钢管,从而使大桥更加坚固悦目。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不用,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过去。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灌溉了黄河**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远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徐徐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滚滚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起伏,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让人面对美景,赞叹不已。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据说,兰州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准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设议程。

兰州黄河导游词2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变得更加靓丽成为参加兰州市“**”**委员思考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建议,兰州应当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设成高水*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发建设缓慢,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发导致旅游资源被分割等种。种问题。

  为此,张新耀建议,对黄河风情线进行重新定位,从城市名片、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设目标。从打造高水*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做出统一规划,对沿岸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做出专项规划,划定红线,制定规则,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开发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因地制宜地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他还建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育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间短、场景不复杂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过夜游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游客愿意留下来。

兰州黄河导游词3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都市手刺,怎样让这张手刺变得越发靓丽成为介入兰州市“**”**委员思索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讲话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提议,兰州该当晋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树成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临兰州成长出格是文化旅游财富成长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对着严峻的不顺应,首要是缺乏高站位的同一筹划和建树,旅游办法开拓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拓建树迟钝,旅游处事、停车场等配套办法缺失,打点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拓导致旅游资源被支解等各种题目。

  为此,张新耀提议,对黄河风情线举办从头定位,从都市手刺、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树方针。从打造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台湾做出同一筹划,对沿岸土地开拓、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树、配套办法建树做出专项筹划,规定红线,拟定法则,严酷按筹划建树和打点,严禁不切合筹划的建树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筹划建树一批文化内在富厚、特色突出、上风明明、品牌影响力大、开拓潜力大的焦点景区,因时制宜地开拓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团结的复合型产物,以富厚旅游文化内容。他还提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养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刻短、场景不伟大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留宿旅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旅客乐意留下来。

兰州黄河导游词4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世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台湾风物和胜景事业兴建的融山川、人文胜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则犹如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来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

  黄河劈头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流那样坦荡,但兰州人连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边的旅客也盛赞其瑰丽。连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魄宏伟,造型奇异,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浸染的钢管,从而使大桥越发健壮好看。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全国有名,故而天天都吸引着浩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失业”不消,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已往。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浇灌了黄河台湾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眺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缓缓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滔滔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升沉,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东北地区,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如统一幅当代的“晴朗上河图”,让人面临美景,惊叹不已。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精通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听说,兰州为建设“世界优越旅游都市”,筹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树议程。

兰州黄河导游词5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操作这一资源,因时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以此为龙头和拳头产物,大力大举成长兰州旅游,取得了精采的结果,并极大地晋升了我市的对形状象。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惯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实际的旅游资源。以是,充实操作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上风,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气晋升兰州旅游的咀嚼和档次。2000年,兰州市委市当局提出建树黄河风情线,这一假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偏向。

  2000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筹划建树和打点整治的抉择》,把风情线的建树晋升到了法令高度。随其后自世界各知名计划部分的几套计划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提议,加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洽评。最后,由西安构筑科技大学都市筹划计划院和兰州市筹划土地打点局在多家筹划方案的基本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筹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均匀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绝地完美,绿化亮化工程、*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序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程度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树中的办法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益靓丽多姿,成为具有兰州特色和代表都市形象的重要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来兰州参观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向阳财富",天下上经济发家国度和地域,其旅游业也都很发家。从客岁开始,我市争创中国优越旅游都市,现在已经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初审,守候国度旅游局的最后验收。"创优"事变的开展,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兰州的旅游业亘古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存眷和支持,当局主导型和旅游财富名堂在兰州已经起源形成。出格是本年市当局出台的《兰州市人民当局关于加速旅游业成长的抉择》,这个《抉择》初次把我市旅游业的成长纳入了全市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的总体筹划中,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新的经济增添点和优先成长的重点财富,这预示着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以后要提速了。

  迂腐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中抖擞新姿;敏捷成长的兰州旅游业,为处所经济的成长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有来由信托,兰州的来日诰日更瑰丽。

兰州黄河导游词6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的泥沙含量日渐增多,污染加剧,我们伟大的母亲“患脖了,这就给黄土高原和西北大地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兰州首当其冲,尽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为给母亲“治疗”,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迫使我们接受了一种不愿接受的现实,那就是“悬河”和“城摞城”。灾难有时也能转化为财富,在开发黄河旅游区的今天,“悬河”已成为举世奇观,“城摞城”也将成为探秘寻古的游览胜地。我们兰州人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请到兰州来,感受‘头顶一条河,脚踩六座城’的独特韵味!”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兰州黄河导游词7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兰州黄河导游词8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兰州黄河导游词9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利用这一资源,因地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以此为龙头和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兰州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形象。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现实的旅游资源。所以,充分利用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能提升兰州旅游的品味和档次。20___年,兰州市委市**提出建设黄河风情线,这一设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方向。

  20___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的决定》,把风情线的建设提升到了法律高度。随后来自全国各知名设计部门的几套设计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好评。最后,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在多家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规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均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断地完善,绿化亮化工程、*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季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水*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设施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益靓丽多姿,成为具有兰州特色和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兰州观光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旅游业也都很发达。从去年开始,我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今已经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初审,等待国家旅游局的最后验收。"创优"工作的开展,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兰州的旅游业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主导型和旅游产业格局在兰州已经初步形成。特别是今年市**出台的《兰州市人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首次把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这预示着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从此要提速了。

  古老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中焕发新姿;迅速发展的兰州旅游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有理由相信,兰州的明天更美丽。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3)

——黄河导游词9篇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就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书法巨擘手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就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就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就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_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黄河,*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第二长河。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原,有利于种植。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 确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 第17位。

  截止20xx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 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

  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 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省辖地区为:周口、驻马店、信 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

  20xx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9555万人,居全国第1位,人口密度为572人/*方公里。

  截至到20xx年,全省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78%,除汉族外,有*、蒙古族、满族、土家...

  黄河宫位于宁夏西部城市中卫市黄河北岸。抬头远望,九曲滔滔黄河水,似一条金色的彩带,舞动着,自西向东从公园南部缓缓流过。中卫地区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也是宁夏“黄河金岸”城市经济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河之舞”黄河宫位于中卫市。高36.9米的黄河宫是景区的核心建筑,外形为水滴状。其创意采用唐朝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词寓意,意为将黄河之水凝练成水滴形态。

  黄河宫主体建筑半隐于地下,以黄河全流域为主线,分为黄河地理水系篇、人文历史篇、生态生物篇三个展区。

  走进黄河宫,在黄河流域人文历史篇,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沿线九省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介绍与文物展示。在黄河生态生物篇,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流域的生态概貌,以及各种动物、植物标本模型。黄河宫全面详实地展示了黄河在整个流域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都市手刺,怎样让这张手刺变得越发靓丽成为介入兰州市“*”*委员思索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讲话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提议,兰州该当晋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树成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临兰州成长出格是文化旅游财富成长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对着严峻的不顺应,首要是缺乏高站位的同一筹划和建树,旅游办法开拓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拓建树迟钝,旅游处事、停车场等配套办法缺失,打点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拓导致旅游资源被支解等各种题目。

  为此,张新耀提议,对黄河风情线举办从头定位,从都市手刺、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树方针。从打造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台湾做出同一筹划,对沿岸土地开拓、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树、配套办法建树做出专项筹划,规定红线,拟定法则,严酷按筹划建树和打点,严禁不切合筹划的建树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筹划建树一批文化内在富厚、特色突出、上风明明、品牌影响力大、开拓潜力大的焦点景区,因时制宜地开拓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团结的复合型产物,以富厚旅游文化内容。他还提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养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刻短、场景不伟大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留宿旅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旅客乐意留下来。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变得更加靓丽成为参加兰州市“*”*委员思考和热议的话题。3月23日,在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兰州市*委员张新耀建议,兰州应当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线建设成高水*文化旅游景区。

  张新耀说,面对兰州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黄河风情线面临着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滞后,原有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景区体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区创意和开发建设缓慢,旅游服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沿岸楼盘开发导致旅游资源被分割等种。种问题。

  为此,张新耀建议,对黄河风情线进行重新定位,从城市名片、绿色长廊、文化长廊、休闲旅游胜地等角度,确定黄河风情线的建设目标。从打造高水*文化旅游景区出发,对市区黄河*做出统一规划,对沿岸土地开发、生态绿化美化、景点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做出专项规划,划定红线,制定规则,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落地。在黄河风情线景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开发潜力大的核心景区,因地制宜地开发一批与休闲、度假、商务、娱乐、养生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以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他还建议以黄河风情线为*台,培育一个或几个有特色、有质量、时间短、场景不复杂的演艺品牌,用旅游演艺留住过夜游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闲,让游客愿意留下来。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凝聚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著名城雕“黄河母亲”,在其著作权人毫不知情、也未许可的情况下,忽然在陕西省合阳县被人粗俗复制,且以获利为目的进行公开展览……

  我国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在仔细观看了复制品照片、音像资料后愤怒了。它完全模仿、抄袭了原作,而且手法粗劣,歪曲、丑化了原作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涵。她认为,这是对雕塑艺术的亵渎和诬蔑,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之规定,“黄河母亲”雕像原创人何鄂女士认为,复制品严重侵犯了其对“黄河母亲”雕塑作品享有的复制权、展览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署名权。

  据此,“黄河母亲”著作权人何鄂于20xx年12月7日向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复制“黄河母亲”雕像的合阳县洽川风景区旅游船运中心和该复制品创建人卢忠敏,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展出并销毁伪作“黄河母亲”雕像;在国家级及陕西、甘肃两省媒体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原告损失105万元。

  20xx年3月17日,此案在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原告何鄂因忙于创作未到庭,由其委托的羿克、杨卓两位律师全权代理。

  羿克律师在庭审中说,坐落在兰州市滨河中路黄河南岸的“黄河母亲”雕像,创作于1984年,作者署名为何鄂,并且该作品已在甘肃省版权局登记,载明著作权归原告何鄂。律师在法庭上出示了“黄河母亲”原作照片及《作品登记证》。继而进一步陈述到,被告卢忠敏于20xx年9月建立在洽川风景区的“黄河母亲”是对原告创作的坐落在兰州的“黄河母亲”的抄袭和非法复制。

  羿克律师出示了被告“黄河母亲”与原告“黄河母亲”雕像的大幅照片,指出被告作品与原告作品具有实质相似性。具体表现:一、两者在表现主题上完全一致,都是以母亲形象表现黄河,以母亲与小男孩表现黄河与中华儿女的养育关系;二、两者构图完全一致,人物姿态都是横卧式,母亲动作都是右臂前曲,支撑身体,面向右;小男孩都是自左向右,面朝前方。三、表现手法完全一致,人物头部、四肢等所处位置相同,如小男孩头部都是位于正面观中分线偏右,水纹及各位置比例完全相同。四、处理手法一致。如都有长发、衣纹、水纹及两层台、纪念石碑等。

  羿克律师说:“从具体点来看有18处相似。这两件雕像除被告作品的人物表情,五官协调性,体态等方面表现手法粗劣低俗、形象丑陋外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连大小比例都相同。被告以粗俗的手法歪曲丑化了原告作品,极大地损害了原告作品的艺术形象。”

  被告用如此粗俗低劣的手法模仿、抄袭原告“黄河母亲”,且以创收获利为目的,将一个享誉海内外,为社会提供艺术享受的城雕作品,变成了一个低劣的赚钱工具,这不仅是对原告何鄂女士的巨大精神侵害,更是对雕塑艺术的亵渎和诬蔑?被告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原告105万元损失费。

  被告卢忠敏,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夏阳村农民。他在答辩中说,用水泥沙子建造在风景区黄河心洲上的“黄河母亲”雕像,是根据禹母、周文王母等四圣母典故构思创造出来的,并起名为“黄河母亲”,天知道兰州还有一个“黄河母亲”。他强调农民文化低,不懂法,并说“雕像虽难看,但儿不嫌母丑”。

  法庭上,被告卢忠敏出示了当初建造“黄河母亲”的4张设计草图。但原告看后认为这四张草图并非去年绘制,它不陈旧,而是非常干净,有明显新画的墨迹。法庭也未予以认定。

  法庭调查中,被告承认他建造的这个雕像没有*部门核发的证书,更无当地*门核发的工程证书。他本人也不具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只是投资13万多人民币就把“黄河母亲”建造起来了。

  法庭还出示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给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信函和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认定意见,这两份材料证明了被告的雕像及其构思、构图均与原告的雷同,并指出两者构思、表现手法、处理手法的一致性。

  被告对此没有疑义,在法庭调解阶段,被告卢忠敏承认侵权,同意销毁复制品、公开道歉,但称无钱赔偿。法官宣布调解无效,宣判日期另行通知。

  兰州市作为全国24个专利试点城市之一,一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得知“黄河母亲”雕像被粗俗复制后,兰州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即主动上门找原创作者何鄂女士了解情况,提出对其作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一审判决被告赔偿12.9万元

  今年3月初,兰州市知识产权局将这一侵犯著作权案,上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时还向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作了通报,请求关注此案。3月17日,该案在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兰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领导驱车700多公里旁听了案件审理。

  4月19日,“黄河母亲”雕塑原创作者何鄂向兰州市知识产权局表示,她认为陕西渭南中院对此案的判决极不公*,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对知识产权应有的保护力度,她坚决表示要上诉。

  “黄河母亲”雕塑侵权案,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17日作出判决。法院认定被告卢忠敏建造在合阳洽川风景区的“黄河母亲”雕塑,歪曲、丑化了原作的人物形象,构成对原告作品的侵权。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展出并销毁,在甘肃、陕西两省的省级报刊上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因其侵权行为而给原告造成的影响,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精神损失1万元,其他费用1.9万元,共计12.9万元。

  何鄂说:“当地法院以被告非法经营未建立会计帐务帐册、其获利情况无法计算为由,对我的律师提供的被告78万元之多的非法收入证据不予采信,我感到不可理解。”

  何鄂在西安的全权代理律师羿克在电话中对笔者说,何鄂打这场官司,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捍卫艺术家的合法权益。这桩案子不同于一般的侵权案,它现在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影响非常大。目前,此案已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中。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4)

——兰州导游词 (菁华5篇)

  七里河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特产。被誉为百合之乡的七里河区拥有4.28万亩的百合种植面积,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而百合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也取得一定成果,百合营养粉、营养麦片、百合果酥、百合醋已成功上市,百合枣粉、百合花、百合芽菜、百合鸡等新产品已研发成功。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的名牌产品,是七里河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四大百合产区中,兰州百合色、香、味、形等均属第一,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年来,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七里河区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区域优势、抓无公害生产、争创优质精品、树立品牌形象"的原则,使兰州百合成为加快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百合留床面积4.2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总产值31500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1%;农民人均百合收入27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38%。兰州百合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到了65家,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被誉为“*百合第一村”,是我市百合的主产区,今年全区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7万亩,产量达1530万公斤,总产值42840万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8%。

  七里河区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名牌化”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无公害生产、集优创精,树品牌形象”的原则,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作物带和产业带。到20xx年,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2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阿干镇、黄峪乡、魏岭乡、彭家坪镇、八里镇等地区(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永靖县部分乡镇也有少量种植),百合产量1510万公斤,总产值32163万元;农民人均百合收入3009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3.6%。目前已建成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2万亩,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3.7万亩,建成示范乡镇5个,种植户达到10954户。逐步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周边乡镇,共有93家百合加工企业。全区现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要;全区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这些企业全部使用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目前兰州百合不但畅销至广州、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xx年出口创汇达到100万美元。

  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 兰州工业澎湃发展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兰州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品种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

  兰州是享有盛名的瓜果城,瓜果年产量达到8万多吨,白兰瓜、黄河密瓜、西瓜、籽瓜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玫瑰、黑瓜子、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海内,远销许多地区。

  兰州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汇集于此。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及兰渝(重庆)线、兰成(成都)线、兰新第二双线的开建,其枢纽作用将更加重要。20xx年兰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千万人次,加上即将兴建和规划中的徐兰高铁宝鸡至兰州段、兰合铁路、兰州经中川至张掖城际等铁路将相继建设,加之既有线,新的兰州铁路枢纽建成后,将有12个方向的铁路在兰州交汇。新建兰州西客站为30台32线,规模在全国位居领先,年发旅客可达3500万人次 依据规划,在原有铁路线的基础上,将引入宝兰客运专线、兰渝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至天水、张掖、合作的`这些动车组高速线路也将开通。目前兰州火车站每日开行直快特等各类列车132车次,每日开行35趟始发车次,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济南、南京、青岛、成都、武汉、重庆、长沙、郑州、西安、合肥、南昌、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宁、银川、*、等23个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

  概况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东部,西与青海省海东地区相邻。是甘肃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31万*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631.6*方千米。总人口323万人(20xx年)。辖永登、榆中、皋兰3县和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5区。市*驻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

  地处黄河上游,陇西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地段。市区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环抱,市区海拔*均高度1518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9.8℃,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名胜古迹有明肃王府、鲁土司衙门、中山铁桥、兴隆山,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白衣寺塔以及多处文化遗址等。

  历史沿革

  秦属陇西郡。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一说,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永初四年(110年),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陇西县),十二年后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郡,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656年)又改为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金城郡。乾元二年(759年)改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宝应元年(762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大中二年(848年)兰州又归唐属。不久就被党项族占据。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1656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1663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

  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1927年改为兰山区),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1936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

  1941年7月1日,将皋兰县城及*郊划出设立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方千米,人口17.2万余人。1944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方千米。

  1949年8月26日**。辖皋兰县。1950至1970年辖区范围多次调整。1985年又将白银区及皋兰县之3个乡划归白银市后成今市区辖境。全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兰州市总人口3142523人。其中:城关区936888人、七里河区478457人、西固区336029人、安宁区195704人、红古区140681人、永登县478039人、皋兰县161212人、榆中县415513人。

  20xx年11月28日,兰州市民政局《关于全市行政区划设置及管辖区域的通报》:*三年来,兰州市乡(镇、街)行政管辖范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合并。目前,全市法定的乡镇由原来的91个精减为61个(因天祝县的东坪、赛拉龙乡尚未正式移交永登县,故未包括在内)。街道办事处由原来的40个调整为51个,现将全市各区县行政区划设置及管辖区域予以通报。(全市共有51个街道、34个镇、27个乡,336个社区、803个村委会,4503个村民小组。在该通报中,均家滩、南面滩、骆驼滩3个社区居委会由高新区管理,单列)(兰州连海经济开发区:管理永登县连城镇、河桥镇和红古区窑街街道、下窑街道、矿区街道、海石湾镇)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兰州人民操作这一资源,因时制宜,建成了黄河风情线,以此为龙头和拳头产物,大力大举成长兰州旅游,取得了精采的结果,并极大地晋升了我市的对形状象。

  从旅游文化上来说,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惯文化是兰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对而言,黄河文化才是兰州最实际的旅游资源。以是,充实操作黄河带给我们得天独厚的上风,打好"黄河牌",唱好"特色戏",做好"大文章",才气晋升兰州旅游的咀嚼和档次。2000年,兰州市委市当局提出建树黄河风情线,这一假想的提出,为兰州的旅游业理出了头绪,找准了偏向。

  2000年召开的兰州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黄河兰州市区段百里风情旅游筹划建树和打点整治的抉择》,把风情线的建树晋升到了法令高度。随其后自世界各知名计划部分的几套计划方案在市内一些媒体上刊出,向市民征询意见和提议,加强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各界和洽评。最后,由西安构筑科技大学都市筹划计划院和兰州市筹划土地打点局在多家筹划方案的基本上,确定了"飞天锦带串明珠"的筹划,这条"锦带"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全长约38.4公里,南北均匀宽度600米。

  三年来,黄河风情线在不绝地完美,绿化亮化工程、*水广场、音乐喷泉、四序园、金城关旅游文化街区、龙源、碑林、亲程度台、体育公园……一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树中的办法和景点使得风情线日益靓丽多姿,成为具有兰州特色和代表都市形象的重要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来兰州参观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向阳财富",天下上经济发家国度和地域,其旅游业也都很发家。从客岁开始,我市争创*优越旅游都市,现在已经通过了省旅游局的初审,守候国度旅游局的最后验收。"创优"事变的开展,为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兰州的旅游业亘古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存眷和支持,当局主导型和旅游财富名堂在兰州已经起源形成。出格是本年市当局出台的《兰州市人民当局关于加速旅游业成长的抉择》,这个《抉择》初次把我市旅游业的成长纳入了全市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的总体筹划中,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新的经济增添点和优先成长的重点财富,这预示着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以后要提速了。

  迂腐的黄河,在兰州旅游业的成长中抖擞新姿;敏捷成长的兰州旅游业,为处所经济的成长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有来由信托,兰州的来日诰日更瑰丽。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5)

——黄河的导游词合集十篇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雕塑,叫"黄河母亲".在全国,以雕塑形式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数不少,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整个雕塑为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作吨,由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制成。

  作品用“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母亲卧在波涛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凝练的线条把母亲秀发的飘指、身材的曲美与波涛的起伏和谐地融为一体,勾画出黄河女神的风采。匍匐在母亲胸前的裸身男婴,天真烂漫,安然无忧,举首憨笑,顽皮可爱。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胸怀博大,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源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既象征着黄河文化,也隐喻了甘肃历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还嵌着一块石碑,是1994年8月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所设,碑文是:“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

  说起黄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们共唤黄河一声母亲,妈妈。陌生是因为很多朋友至今都没有见过黄河。更别说游黄河了。而在今天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变成现实,不仅可以看见我们的母亲黄河更可以在它的怀抱中徜徉游览。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登长城非好汉,不游黄河心不甘”。这句话虽然非常简单,却道出了我们无数炎黄子孙对我们母亲河的向往和眷恋之情。无数的诗人和文学家都曾用最美的语言赞美我们的母亲,其中有一位说的很好,他说,黄河啊,千百年来哺育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因为黄河的颜色浸染到每个人的皮肤上,因为黄河的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中。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别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到黄河边上也可以和黄河比比,看看两种颜色是不是十分相像,连我们的一代伟人***在转战华北的时候也曾说到,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更是把黄河和整个中华民族放在同一高度,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75.2万*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第二长河。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和长江一样长,和大海一样宽阔。水利专家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了解黄河。把黄河拦腰分成三段:从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上游。黄河上游碧波荡漾,水是清的,让你很难想象它就是以后的黄河,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啊。从河口镇到我们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了中游,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黄土区域黄土高坡。它沟壑相见,绵延起伏,黄河在流经这里的时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颜色染成了琉璃黄,成为了一条浊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晋陕之间,黄河以300里的巨大落差,齐刷刷的切割着黄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带了下来。真是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冠九州啊.从桃花峪再往后到垦利县的入海口,就是黄河的下游了。一下子进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31万*方公里的华北大*原。它一马*川,一望无垠,如此*坦的地势,黄河流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们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长年积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见的奇观-----悬河,地上河了。在我们的七朝古都开封,黄河的水位已经高出了开封十几米,在们的省会郑州,黄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经高出郑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冲刷携带下来的泥沙有1***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砌起来,堆成高,宽,厚各一米的土堤,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长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均每个人可以分到1.3吨,比我们吃的粮食还要多。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黄河水中试试看。上岸之后任你怎么拍打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啊。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啊,每年都有12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湾为山东省填海造陆了。所以山东省的陆地面积在逐渐增大,而水域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于是,就有人担心,黄河不断的堆积泥沙向大海延伸,这样下去的话,中国会不会有一天和日本连起来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的旅游团队到达这里后都会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植树造林。除去这12亿吨,其他的四亿吨都沉积在了黄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这四亿吨的泥沙,却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最大的难题。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我们的母亲在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灾难。翻开中国的治黄史,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黄长达13年。采用疏导法治理黄河,得到了百姓的推举成为首领。后来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正可谓,治黄者,得天下。后来自夏以后,无论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黄河。但是终究因为治理技术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里,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谓“三年两泛滥,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犯。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引起洪水泛滥。虽然暂时延缓了日军的进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89万人丧生,1560万人流离失所。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们黄河下游的经济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那你们对黄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想,这个问题,河南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可以说是既爱又恨。我们爱她,是因为千百年来它不仅供应着我们的人畜用水,还灌溉着上百万亩的良田。到了今天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蓄水发电。但是也有人说我们恨母亲,因为每个几年母亲都要发怒,每次发怒之后生灵涂炭,所到之处,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说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却利了一条线;害才害了几十年,利却利了上千年。如果非要讲黄河的功和过的话,黄河的功要远远大于黄河的过。今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中国八大古都占了1/2,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地下文物全国第一,这些不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财富吗。黄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早在150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使河南在长达21个朝代,36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华时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当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依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而今天,我们靠着黄河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们的母亲在建国后安然度过了60年。1952年,***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站在黄河边上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当时正是国家大兴水利的时期,在对待淮河的问题上,***说根治淮河,对于长江,**说治理长江。而对母亲,**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52年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办好,52年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办好。然而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在***提出号召4年之后。我们敬爱的周一年中两次到达黄河边,带领我们抗洪抢险的官兵与黄河做赛跑,可见治理黄河已经迫在眉睫。于是1958年,我们在黄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组工程----河南三门峡大坝。是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造的168个工程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但苏联朋友不了解黄河,他们不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问题。所以50年之后,这个大坝的窟窿已经被泥沙积*,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门峡大坝后又相继建成了杨家峡,龙羊峡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个亿。同德国,比利时,英国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砖结构的大坝将使黄河的历史改写,将使黄河的自然灾害由60年一遇变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内黄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们中国的俗话,那就是黄河清,天下*。但要想让黄河变清,谈何容易啊。有专家说,我们全国人民每人都扛上几锹。要600年后,黄河才能改变。这600年,我们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河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多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回报母亲的却太少太少了。对于所有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现在我们能对母亲尽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这是我们对母亲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可喜的是,到了今天黄河上有两大难已经被我们打破了。一是黄河之上架桥难。因为大桥建成后,会因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升高。于是桥面就快要与河水齐*了。需要不断的建新桥来替代老桥。二是自古黄河难行船,千百年来黄河上都无法行船。我们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只能望河兴叹。我想我们大家什么大江大河都见过,什么样豪华的船都见过。可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乘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梦想。今天我们乘船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在黄河上行驶的船只。这种船是专门为黄河量身打造的气垫船。气垫船,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底部是***囊。行驶的时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悬空行驶,就解决了一般船只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搁浅的问题。我们的气垫船从陆地码头出发、穿越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桃花峪这个地方虽然非常的普通。但在中国的版图上却是是用红笔来勾画的。它不仅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而且也是黄土高坡和华北大*原的分界线。一边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原。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终到达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左为楚又为汉,就成了今天我们下象棋时的楚河汉界。而对于这件事情,我们的伟大领袖***也给出了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途中,我们的气垫船会在河边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黄河水,和我们的母亲河来一次亲密接触。也可以踩一踩黄河的牛皮地,体验一下我们黄河牌*梦思。更可以再岸边将你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的在母亲面前释放。

  各位朋友: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xxx、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xxx、xxx、陈云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03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大叫好我叫高瑞鑫,大家就叫我高导吧!是导游得到可不是捣乱的捣,很荣幸与大家见面!接下来就有我来向大家介绍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声。

  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是,宽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瀑布下方,在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一道诱人景观。*年来,壶口瀑布已成为中华壮士“飞黄”的圣地,继柯受良驾汽车飞黄成功后,朱朝晖又成功地驾驶摩托车在这里飞越黄河。

  关于壶口瀑布,民间有众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禹凿孟门。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水流到壶口,因受孟门山堵阻,*阳一带常遭严重。尧派鲧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细了解了壶口至龙门的地形,决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孟门山在龙门之北,治水便从孟门山开始。

  现在可以活动,请大家注意安全,现在又我想大家介绍几项安全事项1、不要跨过警戒线!2、参观游览请注意安全,小心突涨水或凌汛。3、请您在计划的安全区域内参观游览,安全人员的指挥。一个小时后就在这里,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王XX,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雕塑,叫"黄河母亲"。在全国,以雕塑形式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数不少,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整个雕塑为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作吨,由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制成。作品用“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母亲卧在波涛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凝练的线条把母亲秀发的飘指、身材的曲美与波涛的起伏和谐地融为一体,勾画出黄河女神的风采。匍匐在母亲胸前的裸身男婴,天真烂漫,安然无忧,举首憨笑,顽皮可爱。

  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胸怀博大,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源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既象征着黄河文化,也隐喻了甘肃历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还嵌着一块石碑,是1994年8月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所设,碑文是:“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

  中华黄河坛位于宁夏**自治区的吴忠青铜峡市。这座黄河坛是采用青铜建筑的,非常壮观,这也代表了中华民族饮水思源,憧憬黄河母亲的情感。中华黄河坛是在二零一零年开始建造的,历时一年才完成。这座黄河坛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礼敬黄河,祭拜黄河和感恩黄河的。

  这座黄河坛在黄河和探底至上正好形成一个八卦图。黄河坛背靠贺兰山脉,隔阂屹立着牛首山,右边就是青铜峡峡口,左边则靠着万里滚滚黄河的臂弯。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睛位置。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因此黄河坛的建成则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黄河坛里有着很讲究的建筑格局。在规划布局上有六条主线,分别是中国籍斯文画一条线,黄河五千年文化一条线等等。在建筑布局上也有着和严格的划分,有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等等。中华黄河坛的牌楼十分壮观,高有着接*十六米,宽度也有四十五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牌楼,这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进入北京青年旅行社查询宁夏旅游报价。

  贝琳达倒也是十分著名的景点,这里有着很多的碑刻,碑刻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些关于黄河的古代诗文,十分风雅端庄。 中华黄河坛真的很漂亮,快来看看吧。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6)

——黄河壶口瀑布导游词(精选5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王晓芊,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黄河壶口瀑布导游词

大叫好我叫高瑞鑫,大家就叫我高导吧!是导游得到可不是捣乱的捣,很荣幸与大家见面!接下来就有我来向大家介绍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是,宽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瀑布下方,在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一道诱人景观。*年来,壶口瀑布已成为中华壮士“飞黄”的圣地,继柯受良驾汽车飞黄成功后,朱朝晖又成功地驾驶摩托车在这里飞越黄河。

关于壶口瀑布,民间有众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禹凿孟门。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水流到壶口,因受孟门山堵阻,*阳一带常遭严重水灾。尧派鲧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细了解了壶口至龙门的地形,决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孟门山在龙门之北,治水便从孟门山开始。

现在可以自由活动,请大家注意安全,现在又我想大家介绍几项安全事项1、不要跨过警戒线!2、参观游览请注意安全,小心突涨水或凌汛。3、请您在计划的安全区域内参观游览,听从安全人员的指挥。一个小时后就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大叫好我叫高瑞鑫,大家就叫我高导吧!

  是导游得到可不是捣乱的捣,很荣幸与大家见面!

  接下来就有我来向大家介绍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是,宽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瀑布下方,在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一道诱人景观。*年来,壶口瀑布已成为中华壮士“飞黄”的圣地,继柯受良驾汽车飞黄成功后,朱朝晖又成功地驾驶摩托车在这里飞越黄河。

  关于壶口瀑布,民间有众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禹凿孟门。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水流到壶口,因受孟门山堵阻,*阳一带常遭严重水灾。尧派鲧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细了解了壶口至龙门的地形,决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孟门山在龙门之北,治水便从孟门山开始。

  现在可以自由活动,请大家注意安全,现在又我想大家介绍几项安全事项:

  1、不要跨过警戒线!

  2、参观游览请注意安全,小心突涨水或凌汛。

  3、请您在计划的安全区域内参观游览,听从安全人员的指挥。

  一个小时后就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是,宽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瀑布下方,在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一道诱人景观。*年来,壶口瀑布已成为中华壮士“飞黄”的圣地,继柯受良驾汽车飞黄成功后,朱朝晖又成功地驾驶摩托车在这里飞越黄河。

  关于壶口瀑布,民间有众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禹凿孟门。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水流到壶口,因受孟门山堵阻,*阳一带常遭严重水灾。尧派鲧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细了解了壶口至龙门的地形,决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孟门山在龙门之北,治水便从孟门山开始。

  现在可以自由活动,请大家注意安全,现在又我想大家介绍几项安全事项:1、不要跨过警戒线!2、参观游览请注意安全,小心突涨水或凌汛。3、请您在计划的安全区域内参观游览,听从安全人员的指挥。一个小时后就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7)

——兰州导游词(精选五篇)

  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是黄河风情线上的著名景区。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博览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水车博览园占地14588*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峻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博览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清洁卫生死角,铺设地砖,广种花木,使水车博览园全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九八年先后新建了水磨坊、友谊商店、水车摄影部、水车茶社服务部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娱乐项目。尤为一提的是,以水车主体风景为依托的水车茶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光顾。水车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兰州水车园正敞开怀抱,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您!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汗青最久长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全国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3.33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其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名叫镇远桥。

  按照清道光“兰州府志”记实,该桥以二十四艘大船贯连,浮于河面,冬拆夏设。隆冬时黄河结冰,车马都可通行。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批示杨廉将浮桥移至今天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导游词,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当局在兰州道彭英甲提媾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能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人民当局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进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健壮耐用,气魄雄浑。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兰州是独逐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都市。在兰州市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世的飞天锦带,蜿蜒东去,依托黄河台湾风物和胜景事业兴建的融山川、人文胜迹于一体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则犹如镶嵌在飞天锦带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来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

  黄河劈头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流那样坦荡,但兰州人连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边的旅客也盛赞其瑰丽。连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魄宏伟,造型奇异,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浸染的钢管,从而使大桥越发健壮好看。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全国有名,故而天天都吸引着浩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失业”不消,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已往。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浇灌了黄河台湾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眺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缓缓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滔滔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升沉,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东北地区,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如统一幅当代的“晴朗上河图”,让人面临美景,惊叹不已。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精通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听说,兰州为建设“世界优越旅游都市”,筹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树议程。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城隍庙始建于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方米,建筑面积4000*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现在的城隍庙,就是一个大型的古玩经营市场,有100多户商家,经营着各类古玩、书画、瓷器、奇石、铜器、玉器,热闹非常。

  兰州城隍庙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其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兰州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方米,建筑面积4000*方米。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8)

——兰州水车园导游词实用5份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中国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是黄河风情线上的著名景区。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博览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水车博览园占地14588*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峻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博览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清洁卫生死角,铺设地砖,广种花木,使水车博览园全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九八年先后新建了水磨坊、友谊商店、水车摄影部、水车茶社服务部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娱乐项目。尤为一提的是,以水车主体风景为依托的.水车茶社,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光顾。水车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兰州水车园正敞开怀抱,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您!

游客朋友们: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兰州水车园位于市内南滨河路西段,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绿色希望”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建成于1994年,由兰州市旅游局建造,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制作。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历史故事,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中国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园内由双轮水车、围堰、水磨坊服务室和游乐区组成,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水车园再现了水车这种古老的水利机械,可以使中外游人一睹为快。

  兰州水车园位于市内南滨河路西段,东邻“黄河铁桥”,西邻“黄河母亲”“绿色希望”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建成于1994年,由兰州市旅游局建造,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制作。

  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实用5篇(扩展9)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实用5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光临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三教九流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峄县志》用“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来形容这里的繁荣与兴盛,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城夷为一片废墟,幸存者出于生存需要进行过修复,却未能恢复往日的繁华。时隔70多年,枣庄市委、市**做出了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品牌的决策,把台儿庄运河古城作为核心景区,进行全面恢复建设,重现了明清时期的古朴与繁荣。

  在陈伟**的直接主持下,台儿庄运河古城规划总面积约2*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75.8公顷,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总建筑面积37万*方米,容积率约0.9。

  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水工设施完备、风貌遗存完整古运河,唯一的明清时期的古驳岸,唯一的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唯一能够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纤夫村。城内,由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改造,较好地保存了古代民居、水堤、水渠,古城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历史风貌依然,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运河申遗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建之后的古城A区,占地面积38155*方米,建筑面积30295*方米,约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主要建筑有参将署、天后宫、私塾、驿站、吴家票号、大院、商铺、茶楼、酒楼和传统民居。

  大门口

  历史上的台儿庄拥有6个城门,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城内分布着繁荣街、顺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这些街巷也是台儿庄大战时的主要战场。

  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

  ***同志说,鲁班是你们枣庄人,他是中国各种匠人的祖师爷。

  鲁班有一个徒弟,名字叫泰山。这个徒弟聪明伶俐,却不守规矩,悟性好,却喜欢恶作剧,经常惹鲁班生气。有一天,鲁班把他赶出家门,不再承认这个徒弟。

  当时,在枣庄一带,已经有了加工粮食的石磨。可是,那时候的石磨,底层的轴,是在打造石磨时留下的石轴。石轴易断,只要石轴断掉,这盘磨就作废了。鲁班为此发愁多年,想不出解决办法。

  有一天,鲁班见到有人用加上铁环的木轴代替了石轴。木头韧性大,铁环耐磨,解决了石轴易断的缺陷。鲁班对此惊叹不已,询问是谁的发明。有人告诉他是泰山发明的。鲁班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泰山的家乡,就在今天的台儿庄一带。因为这个被革出师门的徒弟超过了老师,人们就把他的家乡称作泰家庄,后来,出现音转,称作台家庄,运河开通之后,南方人又把这里称作台儿庄。

  这条街道,是台儿庄的繁荣街。

  我们边走边看。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偪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战争史上,台儿庄大战不是规模最大的战役,却有着其他战役所不能比拟的经典意义:它是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抗击外侮的正面战场上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败仗,同时,还是世界反***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维护和*的力量第一次给**主义重创的战役,它给***的最终灭亡敲响了丧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的力量极大鼓舞。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的力量建立了必胜的信心,彻底破除了**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华民族面临绝望的危急关头,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之地,维护世界和*之地。这一军事标志符号,体现了战争与和*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偪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偪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XX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给大家介绍2014年6月22日申遗成功的台儿庄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称呼我王导,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