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2-11-10 00:00:00 调查报告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1

  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采访中学生家长刘女士激动地说,她的儿子从小学、中学到高中都很优秀,高考的分数也不低,家里怎么也想不到,到了大学,他竟会变成这个样,还要被退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林峰认为,*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二是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的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表示,一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志愿,有调查显示,学生自初中开始,学*的原动力来自家长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还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便有余力学*也不愿好好去学。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专家认为,厌学已成为大学生的群体现象,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山东一所高校的小刘高中毕业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了财务专业,可是他自幼喜欢文学,向往当一名新闻记者,枯燥的数字常常令他不知所云。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活味同嚼蜡,而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刘只能对记者发出一句与年龄极为不符的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外部因素

  一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孟庆伟认为,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在一些高校,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WINDOWS广泛应用时,还在天天讲DOS操作系统,机械专业没有实践课,经济类的课堂上讲的是多年前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在课堂里"耗时间",宁可逃课去学外语、学开车。

  二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学生自嘲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有什么用?还不如民工。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山东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李颇有商业头脑,去年他给一家公司代理校园手机卡,抓住大一新生入学的机会,手下招集了20多人,发了一笔小财。小李说,现在就算好好学*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没"关系的"的学*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缓解厌学要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

  如何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主任翟静说,现在年复一年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和心理包袱,苦不堪言,学生只是在压力下学*,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对学*的兴趣,自然一上大学就觉得"学够了","学烦了"。翟静建议,学校不仅是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行、情操。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要打造有适应能力的人。要改变大学里填鸭式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事件能力,还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

  其次是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孟庆伟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大学生厌学有多种原因,如家庭经济困难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成绩。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加大,目前的辅导员、德育教师的数量、能力远远不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孟庆伟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学*和生活,如经常肯定和赞扬学生,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学*基础差的学生,专家认为,学校不应单以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区别对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认同学校,形成归属感。如通过组织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最终靠这种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

  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建议,学校应积极探索扩招之后的新型管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使学校对学生既有堵又有疏,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厌学、弃学。

  厌学原因:

  1 外界诱惑

  网游

  2 专业无聊

  没有填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3 迷惘

  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没有目标

  4 失落

  大学和高中的落差

  5 孤独自闭

  离开家了,不知道怎样过群居生活,和同学相处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的心理,进而在学*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的兴趣,不再愿意学*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的学科就想学*,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就不学。学*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的好的学*方法,把学*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中去。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3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没有一点乐趣。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行为上主动远离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本来学*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才能达到心理*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的追求和兴趣。

  3、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没有兴趣,缺乏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 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也难以承受。学*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

  *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失去兴趣,觉得学*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内部原因

  (一)学*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行为盲目

  学*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物理?”,结果*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内容和学*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的态度、学*行为*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小学生,缺乏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上经历了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失去了学*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课上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这你现象,这些严重都影响了他们的学*和身心发展,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校教育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当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想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人选取了我校三、四、五、六年级1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40张,收回140张。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和22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答题时没有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姓名,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顾虑,能够如实回答。22道选择题,主要包括对学生学*目的、学生的作业表现、对教师教学方法、家庭对教育和科学指导情况的调查,一般可供选择的答案有四至六个,一个问答题是:不愿意学*的原因吗?答案没有明确的导向性,目的就是要学生实话实说,了解影响学生学*的真实原因,掌握形成“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对问卷的分析,及自己*时工作中的观察,我认为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心理,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学*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通过调查显示,有10%的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还有12%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当然缺乏奋斗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觉得学*索然无味,出现了厌学心理。

  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形式单一。

  调查中我发现,在140张调查问卷中有25人不喜欢做作业,占总人数的18%。还有74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做作业,占总数的58%。在22名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有13名同学认为业太多完不成,说明作业量多。有9名同学是因为不会做才没完成,说明难度大。学生不能轻松完成。长期以来,这些学生畏惧学*,出现自暴自弃现象,导致23%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69%人对考试紧张害怕。经调查统计有28人喜欢口头作业,39人喜欢书面作业,73人喜欢动手操作的作业,看来学生还是喜欢作业形式多样化,我们*时的作业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3、部分教师对学生关爱太少,特别是对“学困生”关心则更少。

  被调查的140名学生中,有12人因学*成绩不好而经常被批评,有4人认为,因自己学*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有45人认为课堂上出错或成绩不好遭到同学的耻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太差。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又不能及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任课教师的关爱、指导,所以他们对学*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怵头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心理。

  4、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0%学生喜欢游戏,讨论式教学方法,认为自己不喜欢某些老师的课,对部分老师的课没有兴趣,希望老师讲得生动。有12人认为,在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会被罚作业。特别有52%的人反映某些学科课业负担过重,每天自己能自主支配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孩子们,使学生们认为学*就是被动听老师讲课,机械地重复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应付数量繁多的考试。

  5、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不重视,缺少科学的指导。

  调查统计,有54名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漠不关心,他们只顾在外打工挣钱,很少过问自己的学*,占总数的39%。只有15名学生认为,家长关心自己的学*,占11%,但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指导,认为上学认几个“眼前字”就行,不必要学到什么程度,反正自己就一个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谋生。学生在学*上有了成绩不是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只重视物质奖励,一旦学生的学*成绩出现了下降,他们更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学*缺乏科学的指导。

  6、个别家庭经济收入较低,难以负担孩子的上学费用。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人,占总数的4.3%。这类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存在,一般是单亲家庭、父母有病或失去父母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交不起上学的各类的费用,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2

  如今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3月——9月我谈话,问卷调查等有效渠道,对众多在校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是好的,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观方面的原因为主导因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会因素。主要有:

  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是被动、烦恼的事,学*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知识分子就业难的现状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有:

  1、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主要有:

  1、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的教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他们学*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就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沉重的学*负担。现在,学*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校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使学生越发感觉学*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出厌学情绪。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讲课枯燥无味。作业繁多乏味,多为反复型、单纯抄写型作业。

  四、自身因素。主要有: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

  2、学*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其实,说到底,自身因素也归属于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完全可以避免。

  那么,当一个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般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极度厌恶反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无关的事,经常旷课或逃学,自觉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恋网络、打架斗殴、早恋等,这是中学生喜爱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必然结果,学*成绩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厌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效率下降,学*成绩急速下降,间接后果则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

  其实,“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观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调查表明,有些成绩差的中学生并不是一直学*成绩都差,甚至有的还曾经排在班里前几名,只是后来的一些因素使他们开始“变差”。越是厌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是厌学。那么,如何摆脱这一恶性循环,使“差生”重获自信,重新走上正确的学*道路呢?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

  一、加强学*目的和学*动机的教育。

  良好的学*目的和学*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学*不是为别人而学,而是为自己学,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华与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效力。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不能掌握足够的科技文化知识,就不能在社会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态度十分重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配合,使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应想方设法积极进行心理诱导,决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实行强制管理,这样更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作为家长,应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家长不是永远都对,自己有错不要羞于承认,家长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行为上过于放荡的学生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考虑学生的想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诱导,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挫折、精神压力的能力,以增强学*信心。

  三、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如何育人?应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当这些优点被别人认可并赞扬时,他便会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他才能严于律己,勤奋学*。试想,如果学生在教师眼中都一无是处,他还有什么动力推动他学*呢?教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真心地帮助他们,孜孜不倦地诱导他们走出阴影。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课堂接受,而期望通过课堂活动或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展示才华,这就大大激发其学*动机。

  五、教育方式与课堂教育方法改革。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水*,坚决避免教师歧视“差生”现象,严厉制裁体罚学生现象,为学生学*生活提供和谐的环境。教不好学生说明教师水*低,不说明学生差。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合理学*方法,使学生克服学*的盲目性,提高学*效率与自学能力,诱发学*兴趣。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灌输型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的激发型教学,采取多种趣味性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学*氛围之中。布置作业应适度,更要新颖,杜绝“题海战书”。

  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营业性娱乐场所及非法音像图书制品等。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业性娱乐场所永远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积极开展各项针对非法音像图书制品的整查活动,依法严惩制造者、传播者。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问卷调查表

  1、上课前你有做课前预*吗?()

  A、没有B、每周1-2次C、每周3-4次D、每周5次以上

  2、上课时你有作课堂笔记吗()

  A、从来不做课堂笔记B、*均每周1-3次C、*均每周3-5次D、*均每周5-7次E、*均每周7次以上

  3、上课时你的课堂笔记质量如何?()

  A、很好B、好C、一般D、差

  4、上课时老师讲课你喜欢听吗()

  A、所有课程的课都不喜欢B、5门以上课程不喜欢C、3-4门课程不喜欢D、1-2门课程不喜欢

  5、上课你会无精神,打瞌睡()

  A、从来不会B、偶尔无精神,打瞌睡C、有时无精神,打瞌睡D、经常无精神,打瞌睡

  6、上课时你会做与课程无关的学*(比如英语)()

  A、从来不B、偶尔C、有时有D、经常

  7、上课时你会玩游戏吗()

  A、从来不会玩游戏B、偶尔会玩游戏C、有时会玩游戏D、经常会玩游戏

  8、你觉得上课老师水*如何()

  A、知识水*高中低无B、能力水*高中低无C、师德水*高中低无

  9、对于课后作业你能()

  A、不能按时完成B、抄袭但能按时完成C、有时交有时不交D、几乎不交

  10、上课你会迟到或早退()

  A、从不迟到或早退B、每周迟到或早退3次以内C、每周迟到或早退4-6D、每周迟到或早退7-10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3

  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采访中学生家长刘女士激动地说,她的儿子从小学、中学到高中都很优秀,高考的分数也不低,家里怎么也想不到,到了大学,他竟会变成这个样,还要被退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林峰认为,*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二是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的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表示,一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志愿,有调查显示,学生自初中开始,学*的原动力来自家长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还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便有余力学*也不愿好好去学。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专家认为,厌学已成为大学生的群体现象,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山东一所高校的小刘高中毕业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了财务专业,可是他自幼喜欢文学,向往当一名新闻记者,枯燥的数字常常令他不知所云。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活味同嚼蜡,而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刘只能对记者发出一句与年龄极为不符的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外部因素

  一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孟庆伟认为,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在一些高校,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WINDOWS广泛应用时,还在天天讲DOS操作系统,机械专业没有实践课,经济类的课堂上讲的是多年前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在课堂里"耗时间",宁可逃课去学外语、学开车。

  二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学生自嘲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有什么用?还不如民工。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山东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李颇有商业头脑,去年他给一家公司代理校园手机卡,抓住大一新生入学的机会,手下招集了20多人,发了一笔小财。小李说,现在就算好好学*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没"关系的"的学*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缓解厌学要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

  如何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主任翟静说,现在年复一年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和心理包袱,苦不堪言,学生只是在压力下学*,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对学*的兴趣,自然一上大学就觉得"学够了","学烦了"。翟静建议,学校不仅是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行、情操。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要打造有适应能力的人。要改变大学里填鸭式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事件能力,还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

  其次是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孟庆伟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大学生厌学有多种原因,如家庭经济困难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成绩。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加大,目前的辅导员、德育教师的数量、能力远远不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孟庆伟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学*和生活,如经常肯定和赞扬学生,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学*基础差的学生,专家认为,学校不应单以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区别对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认同学校,形成归属感。如通过组织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最终靠这种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

  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建议,学校应积极探索扩招之后的新型管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使学校对学生既有堵又有疏,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厌学、弃学。

  厌学原因:

  1外界诱惑

  如网游

  2专业无聊

  没有填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3迷惘

  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没有目标

  4失落

  大学和高中的落差

  5孤独自闭

  离开家了,不知道怎样过群居生活,和同学相处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菁选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1

  一、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从本次课题研究目的出发,在本校学生中,选择全校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学生学*情况问卷调查法

  (三)问卷设计

  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四个方面分别是:1家庭情况调查;2.学生的厌学程度;3.导致厌学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2份,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达到100% 。

  (五)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

  二、本次调查问卷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本项内容共包括四个问题:家庭住址、家长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员,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独生子女只有5%;家庭关系中,离异后再婚家庭占40%,离异后单亲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严,动辄实施暴力管教占26.5%;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占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90.09%);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占38.9%。

  2. 学生的厌学程度:不热爱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占93.63%;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主动学*的占79.30%,有时主动的21.09%;坐在书桌前进行学*时,立刻感到厌烦的4.07%,有时厌烦83.14%;成绩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时努力63.37%;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时间,经常这样65.58%,有时这样25.70%。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

  3. 学生对学*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期望:对学业成绩无所谓的48.72%,比较看重的51.28%;根据学*情况,认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优)12.73%。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认为学*无所谓,一半比较看重,但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高,比较自信。

  4. 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家长不了解4.65%,了解的少 48.26%;当学生犯错时,家长打骂一顿了事 ***0%,管不住,不理睬 5.2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励为主46.5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0%,有时能 46.51%;学*上家长从不过问 21.16%, 要求一般 50.47%,严格、有措施 28.37%;家长(父母)和学生较少在一起 8.58%;

  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65.23% ,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在一起的时间少,教育方法不科学,对孩子的期望高但在*时的学*过程中要求不严格,不重视。就是说重结果而轻过程,违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我校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过程不够主动,自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在*时的学*过程中要求不严格,重结果而轻过程。家长文化水*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

  (一)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二)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三)虽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权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议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我们认为,当前,**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的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在这些方面,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要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2

  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是教育界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有些抗拒。为了不使学生把学*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效果表明,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王刚,男,八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学*能力差,第一次离家,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二、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 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学*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厌烦而导致学*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甚至经常逃避学*,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指导策略及启示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生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需要,发展广阔的学*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结论与反思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3

  如今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3月——9月我谈话,问卷调查等有效渠道,对众多在校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是好的,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观方面的原因为主导因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会因素。主要有:

  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是被动、烦恼的事,学*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知识分子就业难的现状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有:

  1、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主要有:

  1、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的教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他们学*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就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沉重的学*负担。现在,学*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校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使学生越发感觉学*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出厌学情绪。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讲课枯燥无味。作业繁多乏味,多为反复型、单纯抄写型作业。

  四、自身因素。主要有: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

  2、学*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其实,说到底,自身因素也归属于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完全可以避免。

  那么,当一个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般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极度厌恶反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无关的事,经常旷课或逃学,自觉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恋网络、打架斗殴、早恋等,这是中学生喜爱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必然结果,学*成绩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厌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效率下降,学*成绩急速下降,间接后果则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

  其实,“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观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调查表明,有些成绩差的中学生并不是一直学*成绩都差,甚至有的还曾经排在班里前几名,只是后来的一些因素使他们开始“变差”。越是厌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是厌学。那么,如何摆脱这一恶性循环,使“差生”重获自信,重新走上正确的学*道路呢?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

  一、加强学*目的和学*动机的教育。

  良好的'学*目的和学*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学*不是为别人而学,而是为自己学,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华与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效力。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不能掌握足够的科技文化知识,就不能在社会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态度十分重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配合,使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应想方设法积极进行心理诱导,决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实行强制管理,这样更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作为家长,应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家长不是永远都对,自己有错不要羞于承认,家长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行为上过于放荡的学生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考虑学生的想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诱导,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挫折、精神压力的能力,以增强学*信心。

  三、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如何育人?应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当这些优点被别人认可并赞扬时,他便会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他才能严于律己,勤奋学*。试想,如果学生在教师眼中都一无是处,他还有什么动力推动他学*呢?教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真心地帮助他们,孜孜不倦地诱导他们走出阴影。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课堂接受,而期望通过课堂活动或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展示才华,这就大大激发其学*动机。

  五、教育方式与课堂教育方法改革。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水*,坚决避免教师歧视“差生”现象,严厉制裁体罚学生现象,为学生学*生活提供和谐的环境。教不好学生说明教师水*低,不说明学生差。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合理学*方法,使学生克服学*的盲目性,提高学*效率与自学能力,诱发学*兴趣。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灌输型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的激发型教学,采取多种趣味性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学*氛围之中。布置作业应适度,更要新颖,杜绝“题海战书”。

  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营业性娱乐场所及非法音像图书制品等。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业性娱乐场所永远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积极开展各项针对非法音像图书制品的整查活动,依法严惩制造者、传播者。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问卷调查表

  1、上课前你有做课前预*吗?( )

  A、没有B、每周1-2次C、每周3-4次D、每周5次以上

  2、上课时你有作课堂笔记吗( )

  A、从来不做课堂笔记B、*均每周1-3次C、*均每周3-5次D、*均每周5-7次E、*均每周7次以上

  3、上课时你的课堂笔记质量如何?( )

  A、很好 B、好 C、一般D、 差

  4、上课时老师讲课你喜欢听吗( )

  A、所有课程的课都不喜欢B、5门以上课程不喜欢C、3-4门课程不喜欢D、1-2门课程不喜欢

  5、上课你会无精神,打瞌睡( )

  A、从来不会B、偶尔无精神,打瞌睡C、有时无精神,打瞌睡D、经常无精神,打瞌睡

  6、上课时你会做与课程无关的学*(比如英语)( )

  A、从来不 B、偶尔 C、有时有 D、经常

  7、上课时你会玩游戏吗( )

  A、从来不会玩游戏B、偶尔会玩游戏C、有时会玩游戏D、经常会玩游戏

  8、你觉得上课老师水*如何( )

  A、知识水*高 中 低 无B、能力水*高 中 低 无C、师德水*高中 低 无

  9、对于课后作业你能( )

  A、不能按时完成B、抄袭但能按时完成C、有时交有时不交D、几乎不交

  10、上课你会迟到或早退( )

  A、从不迟到或早退B、每周迟到或早退3次以内C、每周迟到或早退4-6D、每周迟到或早退7-10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4

  调查对象:xx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兴趣,端正学*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动力,学*兴趣不浓厚。

  (2)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惯延续到了中学;学*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惯于小学的学*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目的和学*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目的和学*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学好*。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来看,85%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5%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课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课前几乎不预*,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复*,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课、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5.厌学学生大多数学*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来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件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

  事件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来,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课。”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来越不喜欢学*了。

  事件三:C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课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课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件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的料。”

  虽然以上事件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甚至参加各种学*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中去,使学*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的影响。

  3.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感”,心理上却是半**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来,从而耽误了学*。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5. 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课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随着功课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模式来应付高中的学*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课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复*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课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导致失去学*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6

  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采访中学生家长刘女士激动地说,她的儿子从小学、中学到高中都很优秀,高考的分数也不低,家里怎么也想不到,到了大学,他竟会变成这个样,还要被退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林峰认为,*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二是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的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表示,一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志愿,有调查显示,学生自初中开始,学*的原动力来自家长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还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便有余力学*也不愿好好去学。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专家认为,厌学已成为大学生的群体现象,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山东一所高校的小刘高中毕业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了财务专业,可是他自幼喜欢文学,向往当一名新闻记者,枯燥的数字常常令他不知所云。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活味同嚼蜡,而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刘只能对记者发出一句与年龄极为不符的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外部因素

  一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孟庆伟认为,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在一些高校,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WINDOWS广泛应用时,还在天天讲DOS操作系统,机械专业没有实践课,经济类的课堂上讲的是多年前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在课堂里"耗时间",宁可逃课去学外语、学开车。

  二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学生自嘲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有什么用?还不如民工。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山东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李颇有商业头脑,去年他给一家公司代理校园手机卡,抓住大一新生入学的机会,手下招集了20多人,发了一笔小财。小李说,现在就算好好学*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没"关系的"的学*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缓解厌学要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

  如何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主任翟静说,现在年复一年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和心理包袱,苦不堪言,学生只是在压力下学*,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对学*的兴趣,自然一上大学就觉得"学够了","学烦了"。翟静建议,学校不仅是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行、情操。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要打造有适应能力的人。要改变大学里填鸭式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事件能力,还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

  其次是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孟庆伟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大学生厌学有多种原因,如家庭经济困难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成绩。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加大,目前的辅导员、德育教师的数量、能力远远不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孟庆伟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学*和生活,如经常肯定和赞扬学生,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学*基础差的学生,专家认为,学校不应单以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区别对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认同学校,形成归属感。如通过组织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最终靠这种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

  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建议,学校应积极探索扩招之后的新型管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使学校对学生既有堵又有疏,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厌学、弃学。

  厌学原因:

  1 外界诱惑

  网游

  2 专业无聊

  没有填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3 迷惘

  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没有目标

  4 失落

  大学和高中的落差

  5 孤独自闭

  离开家了,不知道怎样过群居生活,和同学相处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7

  背景分析:

  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高考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老师的双重压力。所以中学生在学*过程中常常产生学*心理障碍——学*焦虑、考试恐惧、心情烦躁等情绪,很大一部分学生学*动机水*偏低,学*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往往这些情况会导致中学生会有一种厌学的心里状况,这种心里使学生对学*持消极态度,继而对学*厌恶、反感、恐惧,在学*过程中很少感受到学*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我们的身体也包括我们的心里健康。因此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厌学心里,采取相应对策使中学生能够在健康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

  研究目的:

  找出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根本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的由来

  帮助中学生找到一些摆脱厌学的方法

  帮助学校的教育任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个别访谈法

  资料查阅法

  调查结果分析:

  【1】.厌学状况: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高二学生的厌学情况,大多数同学都以一些厌学,具体表现为觉得学*枯燥、喜欢双休日讨厌工作日、有些人还认为自己凡事都不如他人…很少有人觉得学*是一件十分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都把它当做一种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一个任务。

  【2】.厌学的原因:

  1.环境影响。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广大的社会环境,也包括我们围观的小环境,当今社会正值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社会竞争的焦点便是人才的竞争。而在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短缺的当今社会,高考毫无疑问成为选拔人才的门槛。家庭自然有教育的功能,但是我们的社会却让家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社会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家庭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学*过程中造成的紧张以及担忧,在家庭中得不到缓解,渐渐的内心会变得很焦虑,产生人际交往困难也会和父母有隔阂。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不能忽视孩子的*况以及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关系也有适度,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得太紧,不然往往会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2.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大环境以及学校教育制度的约束。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满,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学*特点。

  3.青春期心理不稳定因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感受和变现形式会更加强烈更加丰富。此时的高中生希望独立,但是他们对待事物具有片面性,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变得很焦虑很烦躁,面对自制力比较差的人,那么这些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对学*的.热情直线下降,喜欢上看小说,听音乐,手机QQ聊天等等一些娱乐,注意力也不能够集中,一点小事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厌学的危害:厌学心理不止会是你的成绩下降,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当一个人特别讨厌学*的时候那么他们会对身边关注他学*的人产生一种不耐烦的心里,继而就会引发和副怒的矛盾和教师的对抗,慢慢的就会觉得学校就像一个监牢,你会越来越讨厌学校的,那么在学校的日子就变成了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当你发现你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你会慢慢的变得沉默,和同学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家庭矛盾,师生矛盾,同学间的矛盾,慢慢就会浮上水面。

  【4】.我们的建议:

  1.让教师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也能和学生有心灵上的交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爱上学*。

  2.家长与教师能够沟通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以及学校里的状况,共同作用,促进孩子的心里健康。

  3.学校给予厌学的孩子适当的心理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们学*的目的,以及我们如何去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压力,帮助学生减缓压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周末,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周一到周五,不言而喻繁忙而紧张,难得有个周末,就该让他们走出学校的压力,虽说不能完全放松,但是也不要让神经绷紧。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的心理,进而在学*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的兴趣,不再愿意学*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的学科就想学*,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就不学。学*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的好的学*方法,把学*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中去。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9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3日

  调查地点:麻黄梁中学

  调查对象:麻黄梁中学全体学生

  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

  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

  工具:调查问卷

  前言

  为了了解榆林市麻黄梁中学的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以便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建议,以改善目前麻黄梁中学学生厌学的现状,从而促进学生学*成绩的提高,引导学生热爱学*,乐于学*。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接受调查的347名学生中只有200名学生表示喜欢学*(因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厌学原因,故喜欢学*的原因在此不具体分析),其余学生均表示自己并不喜欢目前的校园生活,且讨厌学*。而这些不喜欢学*的学生中只有几名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好,现学*险险处于中等水*,其余的学生的学*成绩都极为不理想,甚至有学生承认自己有过考试零分的记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受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

  榆林市是一个贫富差距明显的城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富人很富,穷人很穷”。而学生的学*情绪便明显受到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厌学心理的产生更是跟家庭经济情况息息相关。在厌学的学生中有12%的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经济紧张而不愿意继续读书,但又碍于父母而不便提出辍学,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欢学*,而更愿意提早离开学校,外出打工。而29%的学生却是由于家庭过于富裕,家长教育不当或者无暇管教,从小想要得到什么东西都轻而易举,所以他们认为即使不读书,家里也能为自己打点一切,根本不需自己烦恼。于是他们更加向往比学校自由的外面世界,讨厌学*,渴望快点挣脱束缚。

  受社会观念——“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都市物欲横流,社会上出现“读书无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与其浪费时间读书,不如早早投入外面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而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较好,在校的中学生从小接触过多的电视、电脑等媒体,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抵不住诱惑而放弃学*,与外面的青年混在一起,渐渐便无心向学。榆林市麻黄梁中学便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据统计,受调查的'人中有21%是这样的情况。受教师的教法及教学方式影响。

  受调查的厌学学生中有17%的人表示,由于老师的教法陈旧,毫无新意,上课方式不创新,导致课堂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即便自己本来愿意学,喜欢学*,也会因为课堂气氛不好,学*氛围差,上

  课沉闷而不想听课。而不听课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堆积很多学*内容无法弄懂,且越来越多的堆积会反过来导致更不想听课,整个就是恶性循环,长此下去就会变得讨厌学*,觉得学*是一件无聊痛苦的事情。

  自身成绩不好而导致不想学,乃至厌学。

  现在的学生中有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学*方法或学*环境不好,导致学*成绩一直提不上去,从而失去学*动力,学*成了一件毫无成就感的事,所以渐渐失去耐心,导致厌学。受调查的厌学学生中便有21%的人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小学课程轻松易学,他们的学*成绩不会太差,但进了中学以后,学*内容增加,学*范围扩大,而他们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导致即便努力学*,成绩也不好的尴尬场面,使得他们变得沮丧,失去学*动力,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欢学*,长期下来便有了厌学的心理。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10

  研究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为他们将来的学*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本着这一目标,我课题小组对南区三年级七个班的550名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报告通过自拟厌学心理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27%的小学生对音体美等小学科比较感兴趣,10.55%——21.8%的学生则对语数外等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冷漠、焦虑、反感甚至相抵触等心理问题。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有老师素质、作业过多、家长素质、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对于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小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小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选择题形式,涉及考试、作业,老师及其它方面,共计20道题,各题2——4个选项,另一个空白问答选项。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还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问卷内容:

  (一)请在你认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里打上“√”

  1、你喜欢写作业吗?

  A、喜欢()B、不喜欢()C、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2、每次考试时,你是什么心情?

  A、焦虑不安()B、紧张害怕()C、不当一回事()D、以上都不是()

  3、上课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吗?

  A、非常集中B、比较集中()C、不集中,容易走神,去想其他的事()D、不清楚()

  4、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难易程度如何?

  A、作业太多,难度较大()B、作业量和难度适当()C、作业太简单,没劲()D、以上都不是()

  5、你的老师有没有因为你学*成绩不好而经常批评你?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

  6、你的老师有没有因为你学*成绩不好而看不起你、不理你?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

  7、当你在学*上遇到困难时,你的同学有没有帮助你?

  A、有()B、没有()

  8、你觉得你在班级里快乐吗?

  A、快乐()B、不快乐()C、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

  9、当你上课回答错误时,你的同学有嘲笑你吗?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

  10、当你考试成绩很差时,你的同学有瞧不起你吗?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

  11、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父母怎样对待你?

  A、让你找到错误的原因,帮助你改正()B、教育、鼓励你要好好学*,争取好()C、批评、责骂、打你一顿()D、不一定()

  12、你的家长对你的期望和要求如何?

  A、过高()B、适当()C、不知道()

  13、你有没有因为迷上电视或电脑、电子游戏而不写作业?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

  14、你是不是觉得不用读书也能赚大钱?

  A、是()B、不是()C不知道()

  15、你喜欢科目是?【可以选多个】

  A语文()B数学()C英语()D体育()E美术()F音乐()G思品()

  16、喜欢的原因?【可以选多个】

  A无作业()B可以玩()C可以做实验()D有趣()E喜欢这门课的老师()F老师讲课生动()

  17、不喜欢哪门学科的主要原因?【可以选多个】

  A.作业太多()B.上课很无聊()C.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

  18、你喜欢的作业形式是?

  A口头()B书面()C动手操作()

  19、你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可以选多个】

  A不会()B不想写()C想看电视()D想玩()E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20、你最喜欢下面哪种学*方法?【可以选多个】

  A听讲()B讨论()C练*()D游戏()E教学用具()F其它(说详细)()

  (二)你能写出你不愿意学*的原因吗?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逐一统计各选项所占百分率,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因具体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等原因,在个别选项会出现较大差异,但整体上看,情况是相似的,说明我校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也是我市小学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厌学原因的分析

  我们经过长期观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个例访谈,得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厌学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究其实质,学生的学业负担、精神压力过重;教师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等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①过分溺爱,放任自流

  虽地处县城,但诸多孩子因父母在城区买了楼,他们为生计而奔波或外出打工,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疼爱第三代,加上觉悟比较低,对“小皇帝”百依百顺,就造成了这些学生的依赖性强,懒惰思想严重,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把在家中养成的坏*惯带到学*上来。久而久之,学*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想学,形成了恶性循环,很难提高上去。

  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宣传“读书无用论”,给孩子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校五年级某班有这样一位这家长。他的儿子在学校里整天下课生龙活虎,上课打瞌睡,作业从来不做,写的字像甲骨文,完全无法辨认,老师教育他还不以为然。实在无奈,请来家长,那家长的一番言论让班主任无所适从:“哎呀,老师,你想开一点,像我,小学毕业,开了个公司,现在照样发财,他的成绩上不去,你就随他去吧!孩子过得开开心心就行了!”……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真是被毁了!!!

  ②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有些父母确实认为读书很重要,但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认为“棍棒下出人才”,我所教的班有个学生孙某,行为*惯比较差,对同学存在着暴力倾向,对老师也不太尊重,成绩更是不用提了,对学*有强烈的抗拒心理。后来才了解到,由于他是农村男孩,母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懂得如何关注他的学*,为了让孩子成绩好,几乎每天对着孩子言辞苛刻,一出现错误就被母亲责骂甚至挨打。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没有培养起来孩子正确的学*观念和学*行为,反而养成了孩子对学*的排斥行为。在低年级时母亲的行为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孩子进入七岁八岁万人嫌的.叛逆期,母亲的一如既往的管教方式和孩子的心理成长欲求必然产生巨大的冲突,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严重化。后来,我试着和他的家长交流过,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母亲不是一味地暴力,其实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但因为自己的文化水*有限,对于儿子的教育选择了“简单易行”的暴力方法。我这样对那个家长说:“拳打脚踢只会换来孩子的叛逆和憎恨,他就会更加放纵自己的言行,物极必反,你这样教育是与你的本意背道而驰的,你必须立刻停止,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家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会有所改变,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学校里多关心这个学生,不能再让他觉得自己很垃圾,要帮他重新树立信心,也许他的坏表现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让我们去关心他。毕竟,他太缺乏爱了。

  ③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知道,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如果一个孩子知道累了,有父母的怀抱可以依靠,受委屈了,有父母为他擦拭眼泪,考得不好,父母会和他一起寻找原因,帮助他,鼓励他……孩子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他当然能全心全意去学*。相反地,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没有心思学*,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④家长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是绝大部分家长毕生为之所奋斗的,他们把自己曾经的遗憾,对未来的憧憬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小学课程家长能辅导,再加上学生独立意识不强,容易接受家长管教,父母为孩子订资料,请家教,节假日带孩子学*这个,培训那个,为使孩子成绩达到家长的要求,往往采用物质刺激和体罚或变相体罚来孩子,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不仅是极短暂的,更是有伤学生身心健康的,这种刺激一旦消失,学生会回到毫无约束的状态,开始不爱学*,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教育因素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年来,人们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上出现片面性,一些学校把基础教育的功能狭隘化,以“应试教育”代替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我们学校,虽不断强调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但仍有个别老师靠课下布置大量作业来提高质量,教师往往为抢时间,赶进度,牺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来可以健全的人格,使孩子们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学*自觉性等有限,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有的学生精神恍惚,产生学*焦虑症,重负下的孩子*惯于被动应付,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差,对学科厌倦。

  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当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到你这样的学生?” “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 “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对你讲话就是对牛弹琴!”……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自我否定,最终引发厌学症。

  3、学生本身的因素

  ①缺乏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

  不好的学**惯和学*方法会给学生增加许多阻力,不断的挫折感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造成精神苦闷,久而久之对学*失去兴趣。就拿我自己作个例子:初一的时候数学考年级第一,学*劲头十足,到了初三,数学试卷经常一片空白,想到深更半夜也下不了笔,太痛苦了,后来就对数学彻底厌烦了,讨厌上数学课,看到数学试卷就开始焦虑,就是所谓的厌学症。

  ②缺乏正确的学*目标和学*动机。

  很多学生将学*看成是完成父母老师交给的任务,缺乏内在动力和兴趣,不愿学*。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

  1、老师和家长要默契配合,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他的学*策略,鼓励孩子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相信自己。比如,教师家访时,不要总是“告状”,家访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万不可两面夹攻学生,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绝望了,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

  2、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上有轻松感,成功感。

  每当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了某种知识时,人的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很棒的,就会产生继续探求的动力。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对学情充分了解,并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以我自己的课堂作为一个例子,一般来说,我喊学生回答问题的顺序是:中等生—学困生—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呢?上课伊始,我都会先复*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由于是复*,叫优等生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一开始就叫学困生,那么他会因为紧张或真的忘记了而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我先选中等生回答,相当于是对学困生的一个提醒,唤起他们的回忆,然后再叫他们回答问题。这时候他们回答问题就简单多了,我还能趁机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上新课后,都是先让优生发挥,一来给其他人做个榜样,二来也不能忽略优生,他们的学*动机也需要不断强化,然后再叫中等生,学困生,这样循序渐进,大家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到了东西,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生就会有学*的劲头。

  3、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同学生的天赋表现在不同方面,有的学困生画画很好,足球踢得好等等,如果把他们硬逼在学*上,反而会渐渐泯灭其他的优点,最后这个孩子就真的一点梦想都没有了。所以可以丰富课外活动,让他们施展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得到同学佩服的目光,让他们能够代表班集体争光,孩子的心灵变得光明了,那么内心阴暗的想法就少了,能减少他的厌学心理。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爱,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孩子的心灵是美好的,同时又是脆弱的,我们都要用心去浇灌。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11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日走访了**市武**区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困难的比例很高。*日,笔者调查走访了**市武**区六所乡镇学校(小学),小学生普遍感到学*困难的比例为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虽然知道学*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没有掌握基本学*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兴趣,学*特别好的对学*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和学*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互动,学*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涌进,而薄弱或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影响了学*兴趣。学生间学*水*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水*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环境、方法、*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方向,失去学*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区选择探究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明显。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学*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中。

  (四)激发学*兴趣,树立学*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兴趣,重拾对学*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他们的信心就足了。这样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场所应加强学*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人们早挣钱早成家的观念要转变,让他们明确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监察力度,严惩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说服教育,让未成年人从返校园。第三,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大群体,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要切实负责,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的'心理,进而在学*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的兴趣,不再愿意学*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的学科就想学*,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就不学。学*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的好的学*方法,把学*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中去。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13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没有一点乐趣。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行为上主动远离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本来学*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才能达到心理*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的追求和兴趣。

  3、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没有兴趣,缺乏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也难以承受。学*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

  *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失去兴趣,觉得学*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学*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行为盲目

  学*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物理?”,结果*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内容和学*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的态度、学*行为*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篇14

  学生为何会厌学?情况如何?经过调查,我发现了初中生出现厌学心理人数所占比例最大。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了大多数小学生对学*能表示出喜欢的心态,而这种喜欢,多是源于家长和老师教育的结果。出现厌学者最多的是初中学生,这与他们所处的年龄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初中与小学的过度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多数高中生能对自己的责任表示理解,所以表现出对学*并不反感,但也并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基于以上调查,知道了学生对于学*的反感产生的最重要的阶段处于初中。由此,老师或家长对学生学*教育的关键时段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对于学生为何会出现厌学的各种心理问题,我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来进行分析研究。

  1、小学

  我对某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的44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38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目标,因为年龄还较小,因此觉得他们的目标多为口号式的,例如:长大为祖国作贡献;长大当一名科学家。35位学生能够主动听讲,21人表示从未有过不想上课的念头,37位同学作业均是自己独立完成,39人表示喜欢上学。由此可见,小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学*的,很少有厌学者出现,但也不排除极少数的学生厌学。

  小学生多处于6至12岁,正处于学*能力的培养阶段,他们表现出对学*的喜爱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他们还很小,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学生出现不喜欢学*的情况多是由于上学使他们玩的时间减少了。游戏活动与学*活动相比,为什么不会出现"厌玩"呢?游戏一般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及要求,它主要取决于兴趣。

  游戏的目的在其过程本身。而学*是一种艰苦而长期的、连续而不能任意间断的脑力劳动,它要求人们具备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某些学生那里存在的享乐思想、怕苦、怕难、懒散等一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的主观原因,也是厌学的一个经常性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短,长时间从事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再有,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反正做完了作业还要再加,没有个完,也没个“奔头”,何不如坐在那里泡时间等睡觉。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

  (1)产生焦虑。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的批评,担心家长骂自己笨,担心以后无法应付考试。

  (2)依赖别人。包括依赖家长帮助,同学帮助,抄袭别人作业等。

  (3)放弃不管。另外,由于小学生使用的教材,编写过程多注重于它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很少或很难兼顾它的趣味性、娱乐性或生动性。再加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一个由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运转,学生缺乏新鲜感,教学吸引力远不能与其它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兴趣。

  因此,当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心理时,家长首先应该和他们交谈,小学生还处于一个自我意识未完全形成阶段,他们对家长的信任程度还很大,当然不排除部分学生心理上成熟的较早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若交谈的效果并不好,家长可以采取给孩子多点玩的时间,但万万不可以因为玩而不学*,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劳逸结合,适当的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

  2、初中

  对某一中学里的1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只收回97份,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中,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性最大。在问及是否喜欢学*时,43名初中生表示不喜欢,多数认为学*无聊,这与他们对于未来目标的不明确有很大关系,有28个学生选择了对于未来很迷茫,这是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了学*的动力自然不会喜欢学*,而选择喜欢学*的学生中大多是因为想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当问及能否认真听讲时,有47位同学在遇到要求严格的老师时就听,不严格的老师就不听。有11个同学经常随便找理由给老师请假,有33位同学偶尔会出现这种状况。51位同学是因为老师的缘故而完成作业。*时小测验有6人表示懒得写,有10人找一份来随便抄抄,还有45人边做边和同学对答案。对于作业,有15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人边做边抄,还有34人边玩边写。

  以上的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小学生和高中生。从数据中显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而听课和完成作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初中生年龄大部分在12至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处于自我认同阶段,比起小学生,他们更相信自己;比起高中生,他们又没有很强的责任感。

  他们既不会完全听信家长的说词,自己又没有什么目标,玩的诱惑对于他们依旧很大,这样,学*对于他们很可能成为一件苦差事,厌学也就显得很自然。然而,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产生严重的后果,有些学生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希望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没掌握良好的学*方法,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经验,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天生就比别人笨,自己的命运注定要比别人差,无脸见同学、见老师、见父母,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怕父母打骂。

  而且,由于成绩差,自尊心不断受挫,由最初的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破罐子破摔”的毫不在乎,于是积极寻找学*以外的文体活动、不守纪律、寻衅闹事,甚至实施违法行为等给予消极补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个学龄段学生的家长最应该引起注意,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

  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同时,学校办学方向也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目的、学*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情绪低落。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师,对学生的学*和升学都十分看重,无疑要对学生的学*施加各种压力,使学生整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类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产生厌恶反应。

  那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对于家长来说,与孩子交谈时,点到为止,不宜过繁,否则埋藏在他们心底的抵触情绪的种子很容易萌发。但是,也万不能怕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一再迁就、放纵他们。及时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很重要,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是很好的方法,虽然他们有逆反心理,但大多数的初中生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的。这就

  要求教师们一定要以育人为本,*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重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因材施教,学着体谅孩子,尝试心灵沟通,与家长“双管齐下”,先向孩子敞开心扉,才能要求孩子们信任自己,如此一来,教育孩子亦非难事。

  3、高中

  对来自不同学校的10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52份,他们表现为,对于自己的未来,高中生多数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们的追求都是较实际的,众多学生的目标是相同的:考入理想的大学。而高中生主动学*的时间则很短选择1小时和1到2小时的均有21人。29人偶尔会有不想上课的念头,有30人曾经有过随便找理由给老师请假的经历,36人认为只有好好学*才会有很好的出路。31人表示喜欢学*,19人表示不喜欢学*。在表示喜欢学*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栏中填写的是迫于责任;不喜欢的多数表示: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在对高中生的访谈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表示对于学*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谈,这是必须的喜欢不喜欢并不能决定什么,由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他们必须学*,这是一种责任。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

  (1)社会大环境是造成现在高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变着。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及社会道德水*滑波等无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周边环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室、录相厅、网吧之中,对学*毫无兴趣而言。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高中生学*的积极性。

  (2)家庭关系不和是造成高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给子女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他们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上,如某校有位高三学生回家时,常看到父亲打母亲,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离婚后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他们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把这些学生视为“包袱”,甩到学校里,懒得去管。这些学生对学*大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变化,课堂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举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面大旗下,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它们落实到行动上来,或者讲开展得还很不深入。例如当今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学*,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实到处,学生的学*兴趣肯定会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要思考如何尽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学校一些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仍然按照过去的模式,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注重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兴趣。这些学生当中,可分四种情况:一种是普通班的暂时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些暂时后进生不是自愿来读书的,是父母自费择校硬逼着来的。第二种是在文化学*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种是家庭溺爱的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子女。第四种是来自教育落后地区的转学生。这些学生对学*信心不足,而借故迟到、旷课,在课堂上打闹,做恶作剧,他们往往不思悔改,与教师顶撞,更有甚者弃学出走。高中生在校学*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给学校形象造成伤害。

  高中生不喜欢学*但也不易产生厌学心理,因为他们已接*成年,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每一个高中生的家长都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他们都有很强的自

  控能力。也许有时候会出现暂时的迷茫但是他们的“超我”会很快的指导他们重新投入到学*生活当中。暂时的迷失,是不断调整自己状态与目标的动力,只要能够很快的找回方向对学*则有很大的益处。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应该尽可能的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基本形成,过多的管制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等是家长与高中生交流的最基本原则。

  小学、初中、高中是孩子成长的三个必经阶段,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漫长的学*过程中很好的处理学*心情是很重要的,家长的关心也是必要的。就学*而言,初中则是最关键的时刻,厌学心里也最容易在此时产生,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社会、家庭、学校都要行动起来,用爱心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找回学*兴趣,从内心唤醒他们的学*积极性。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的重要性。人生的轨迹划过生命的天空,也许最璀璨的便是读书时代,十几年的书式生活难免会有所厌烦,然而,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前辈人辛苦创下的功绩即将掌握在他们手中。作为炎黄子孙,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学生,珍惜光阴,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合集十篇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1

  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采访中学生家长刘女士激动地说,她的儿子从小学、中学到高中都很优秀,高考的分数也不低,家里怎么也想不到,到了大学,他竟会变成这个样,还要被退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林峰认为,*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二是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的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表示,一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志愿,有调查显示,学生自初中开始,学*的原动力来自家长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还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便有余力学*也不愿好好去学。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专家认为,厌学已成为大学生的群体现象,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山东一所高校的小刘高中毕业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了财务专业,可是他自幼喜欢文学,向往当一名新闻记者,枯燥的数字常常令他不知所云。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活味同嚼蜡,而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刘只能对记者发出一句与年龄极为不符的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外部因素

  一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孟庆伟认为,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在一些高校,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WINDOWS广泛应用时,还在天天讲DOS操作系统,机械专业没有实践课,经济类的课堂上讲的是多年前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在课堂里"耗时间",宁可逃课去学外语、学开车。

  二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学生自嘲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有什么用?还不如民工。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山东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李颇有商业头脑,去年他给一家公司代理校园手机卡,抓住大一新生入学的机会,手下招集了20多人,发了一笔小财。小李说,现在就算好好学*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没"关系的"的学*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缓解厌学要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

  如何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主任翟静说,现在年复一年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和心理包袱,苦不堪言,学生只是在压力下学*,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对学*的兴趣,自然一上大学就觉得"学够了","学烦了"。翟静建议,学校不仅是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行、情操。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要打造有适应能力的人。要改变大学里填鸭式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事件能力,还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

  其次是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孟庆伟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大学生厌学有多种原因,如家庭经济困难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成绩。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加大,目前的辅导员、德育教师的数量、能力远远不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孟庆伟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学*和生活,如经常肯定和赞扬学生,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学*基础差的学生,专家认为,学校不应单以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区别对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认同学校,形成归属感。如通过组织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最终靠这种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

  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建议,学校应积极探索扩招之后的新型管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使学校对学生既有堵又有疏,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厌学、弃学。

  厌学原因:

  1 外界诱惑

  网游

  2 专业无聊

  没有填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3 迷惘

  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没有目标

  4 失落

  大学和高中的落差

  5 孤独自闭

  离开家了,不知道怎样过群居生活,和同学相处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2

  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厌学原因,寻求解决办法。我校就厌学情况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七年级、八年级共九个班级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厌学面、厌学原因、对学校的期望三个方面,共下发调查问卷220份,收回调查问卷219份。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关于学生厌学面的调查情况

  1.学生厌学面较大。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没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只有7人,占调查学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厌学情绪,且讨厌上学的18人,占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占50.68%;偶尔有的78人,占35.6%。

  2.学生中抄袭作业现象较普遍。没有抄袭作业现象的只有2人,占0.9%;抄袭作业严重的32人,占14.6%;有但不多的90人,占41.09%;只是个别抄袭的88人,占40.18%。

  3.对中考科目厌学表现最严重的是英语。讨厌学*英语的86人,占39.26%;其余科目分布基本*衡。

  (二)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情况

  1.社会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较为严重(1)迷恋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游戏、玩手机、看网络小说、上网聊天导致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其中迷恋电视娱乐节目的56人,占调查人数的25.57%;上网玩游戏172人,占78.54%;玩手机136人,占62.1%;听音乐39人,占17.8%;看网络小说106人,占48.4%;上网聊天的98人,占44.75%;(2)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社会问题影响学生厌学的较为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而致使自己产生厌学情绪的175人,占调查人数的79.9%;认为大学生工资低导致厌学的103人,占47.03%;认为读书无用而厌学的59人,占26.94%;认为考大学比较容易的22人,占10.05%。(3)当今社会用人制度对学生厌学的影响较为严重:认为不读书有好关系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占42.46%;认为读书多不一定赚钱多的110人,占50.22%;认为读书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占62.1%;认为不读书可以打工赚钱的33人,占15.1%。

  2.家庭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占相当大的比例(1)家庭教育对学生学*的影响很大,认为家长对自己学*不关心的78人,占调查人数的35.61%;家长外出打工,难以教育学生的90人,占41%;认为家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子女期望过高的127人,57.99%;认为家长放纵孩子、对自己要求不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69人,占31.5%。(2)家长自身原因导致的学生厌学情况也不容乐观,认为家长过于看重学生成绩的142人,占调查人数的64.84%;家长离异对自己漠不关心,不管学生学*的31人,占14.15%;家长知识层次低,不能辅导学生学业的88人,占40.18%;家长参与赌博影响学生学*的20人,占9.13%。

  3.学校原因导致学生厌学不容忽视(1)学校管理和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兴趣的比例较大,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单调的82人,占调查人数的37.44%;认为学校管理松散,身边同学不良行为影响学*的66人,占30.13%;认为课外活动少,学*枯燥单调的142人,占64.84%;认为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学*时间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占58.44%。(2)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学*影响较大,认为教师不关心学困生学*的64人,占调查人数的29.22%;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学*枯燥的92人,占42%;教师讽刺挖苦学*成绩差的学生,导致学生厌学的93人,占42.46%;对教师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不喜欢的99人,占45.2%。喜欢按照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29人,占调查人数的13.4%,喜欢按传统模式教学的42人,占19.8%,但是要求老师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科兴趣、多做个别辅导的分别占109人、122人,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4.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厌学情况分析 学生能客观的从自身分析厌学原因。(1)认为厌学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基础差,想学*而力不从心,听不懂课的157人,占调查人数的`71.69%;怕吃苦的73人,占33.3%;学**惯差,没养成良好*惯的125人,占57.07%;学*目标不明确,有早恋现象的49人,占22.37%;对学*不感兴趣的63人,占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占41.55%。(2)学生认为自身厌学与周围人际关系、学*环境有很大关系,认为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厌学的143人,占调查人数的65.79%;受到老师批评而厌学的73人,占33.3%;父母关系不和谐等家庭原因而厌学的44人,占20.1%;父母管教太严,每天唠叨导致孩子逆反而厌学的45人,占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而厌学的31人,占14.5%;和同学关系紧张而厌学的16人,占7.3%。

  (三)学生对学校的期望调查情况

  1.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强学生行为*惯养成教育,督促学生改进学**惯的98人,占调查人数的44.75%;要求转变观念,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占30.3%;要求改变环境,营造重学、乐学的学*氛围的101人,占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30人,占13.7%;要求回归传统模式教学,取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34人,占15.53%;要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41人,占18.72%。

  2.对班主任老师的希望 能*等对待每位学生,重点做好学困生和问题学生工作的110人,占调查人数的50.23%;希望对不同学生应有合适的教育目标的86人,占39.27%;希望老师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对孩子提出不贴合实际或过高要求的82人,占37.44%;希望班主任老师多下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谈心的33人,占15.07%。

  3.对科任老师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的29人,占调查人数的13.24%;要求按照原来模式上课的42人,占19.18%;希望老师个别辅导、注重基础的122人,占55.71%;希望培养学科兴趣的109人,占49.77%。

  二、调查分析

  1.从调查总体情况看,一是厌学面广、情况严重:只有3.19%的学生从没产生过厌学情绪,其余同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二是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调查显示,从没有抄袭作业的同学只有0.91%,其他同学均存在抄袭作业现象;三是学生讨厌学*英语情绪极为严重,对英语厌学的学生占39.2%,和其余学科相比严重失衡。

  2.厌学原因调查显示

  (1)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极为严重。特别是社会上的部分不良休闲娱乐活动对学生影响很大,诸如参与过玩网络游戏、聊天、赌博灯不亮娱乐活动的学生超过50%,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更加导致了学生讨厌读书,以至于无心读书;此外,社会上拜金思想的诱导、大学生就业难和工资低的现象,使学生感觉到读书无用、读书同样无法实现个人理想,导致厌学情绪严重,这类情况占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是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不关心、家长的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放纵等均影响了学生的学*兴趣和进取心。特别是农村家长多外出打工,缺乏时间教育孩子,这种影响比例达到了41%;此外,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单一、父母离异,特别是农村家长赌博恶*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比例相对较大。

  (3)学校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生活单一、课外活动少、受部分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影响等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较大;另外,教师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的歧视、讽刺挖苦、课堂教学的枯燥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别因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不够、教育方式单一而厌学的占到42%以上。

  (4)自身基础差、*惯不好、自制力不强、早恋及人际关系、学*环境、情绪变化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兴趣。

  3.学生的期望调查显示 学生对加强行为*惯培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期望较高;期望班主任老师能公*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与成绩差的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公*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上课模式上学生并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种模式上课,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应该是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启示及对策

  1.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过对学生厌学根源剖析,我们认识到,学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自制力较差,对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同学中的问题认识上有局限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诱惑的能力刻不容缓。

  2.任何教学模式、方法都是为学生学*服务的,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脱离学生实际而单纯搞形式的教学模式都会走向失败。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抓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提升学科成绩、提高学生学*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的工作迫在眉睫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工作报告。

  4.留守学生、问题家庭的学生心理缺陷、学*压力等是影响学生学*兴趣和成绩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视

  在开展专项调研,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学校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力争在短期内将学生的厌学情绪调控在适度的范围内。第一,在教学上,实施“低起点、多层次、高效率”的教学策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所收获。第二,在学生管理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谈心活动,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的职能作用,帮助学生排解烦恼,调适心理。第三,在办学策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18个活动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把学校变成孩子们的乐园。第四,继续完善学困生帮扶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知道感恩,主动担当,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3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日走访了**市武**区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困难的比例很高。*日,笔者调查走访了**市武**区六所乡镇学校(小学),小学生普遍感到学*困难的比例为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虽然知道学*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没有掌握基本学*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兴趣,学*特别好的对学*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和学*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互动,学*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涌进,而薄弱或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影响了学*兴趣。学生间学*水*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水*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环境、方法、*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方向,失去学*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区选择探究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明显。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学*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中。

  (四)激发学*兴趣,树立学*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兴趣,重拾对学*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他们的信心就足了。这样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场所应加强学*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人们早挣钱早成家的观念要转变,让他们明确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监察力度,严惩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说服教育,让未成年人从返校园。第三,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大群体,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要切实负责,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4

  调查对象:xx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兴趣,端正学*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动力,学*兴趣不浓厚。

  (2)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惯延续到了中学;学*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惯于小学的学*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目的和学*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目的和学*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学好*。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5

  背景分析:

  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高考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老师的双重压力。所以中学生在学*过程中常常产生学*心理障碍——学*焦虑、考试恐惧、心情烦躁等情绪,很大一部分学生学*动机水*偏低,学*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往往这些情况会导致中学生会有一种厌学的心里状况,这种心里使学生对学*持消极态度,继而对学*厌恶、反感、恐惧,在学*过程中很少感受到学*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我们的身体也包括我们的心里健康。因此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厌学心里,采取相应对策使中学生能够在健康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

  研究目的:

  找出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根本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的由来

  帮助中学生找到一些摆脱厌学的方法

  帮助学校的教育任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个别访谈法

  资料查阅法

  调查结果分析:

  【1】.厌学状况: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高二学生的厌学情况,大多数同学都以一些厌学,具体表现为觉得学*枯燥、喜欢双休日讨厌工作日、有些人还认为自己凡事都不如他人…很少有人觉得学*是一件十分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都把它当做一种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一个任务。

  【2】.厌学的原因:

  1.环境影响。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广大的社会环境,也包括我们围观的小环境,当今社会正值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社会竞争的焦点便是人才的竞争。而在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短缺的当今社会,高考毫无疑问成为选拔人才的门槛。家庭自然有教育的功能,但是我们的社会却让家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社会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家庭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学*过程中造成的紧张以及担忧,在家庭中得不到缓解,渐渐的内心会变得很焦虑,产生人际交往困难也会和父母有隔阂。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不能忽视孩子的*况以及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关系也有适度,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得太紧,不然往往会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2.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大环境以及学校教育制度的约束。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满,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学*特点。

  3.青春期心理不稳定因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感受和变现形式会更加强烈更加丰富。此时的高中生希望独立,但是他们对待事物具有片面性,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变得很焦虑很烦躁,面对自制力比较差的人,那么这些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对学*的热情直线下降,喜欢上看小说,听音乐,手机QQ聊天等等一些娱乐,注意力也不能够集中,一点小事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厌学的危害:厌学心理不止会是你的成绩下降,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当一个人特别讨厌学*的时候那么他们会对身边关注他学*的人产生一种不耐烦的心里,继而就会引发和副怒的矛盾和教师的对抗,慢慢的就会觉得学校就像一个监牢,你会越来越讨厌学校的,那么在学校的.日子就变成了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当你发现你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你会慢慢的变得沉默,和同学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家庭矛盾,师生矛盾,同学间的矛盾,慢慢就会浮上水面。

  【4】.我们的建议:

  1.让教师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也能和学生有心灵上的交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爱上学*。

  2.家长与教师能够沟通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以及学校里的状况,共同作用,促进孩子的心里健康。

  3.学校给予厌学的孩子适当的心理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们学*的目的,以及我们如何去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压力,帮助学生减缓压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周末,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周一到周五,不言而喻繁忙而紧张,难得有个周末,就该让他们走出学校的压力,虽说不能完全放松,但是也不要让神经绷紧。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6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来看,85%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5%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课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课前几乎不预*,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复*,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课、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5.厌学学生大多数学*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来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件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

  事件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来,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课。”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来越不喜欢学*了。

  事件三:C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课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课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件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的料。”

  虽然以上事件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甚至参加各种学*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中去,使学*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的影响。

  3.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感”,心理上却是半**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来,从而耽误了学*。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5. 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课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随着功课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模式来应付高中的学*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课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复*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课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导致失去学*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7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看,8%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上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前几乎不预*,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后不复*,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厌学学生大多数学*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

  事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

  事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越不喜欢学*了。

  事三: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的料。”

  虽然以上事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逼迫孩子学*,甚至参加各种学*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中去,使学*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的影响。

  3社会不良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感”,心理上却是半**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从而耽误了学*。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随着功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模式应付高中的学*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复*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导致失去学*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8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的心理,进而在学*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的兴趣,不再愿意学*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的学科就想学*,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就不学。学*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的好的学*方法,把学*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中去。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9

  调查对象:xx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兴趣,端正学*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动力,学*兴趣不浓厚。

  (2)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惯延续到了中学;学*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惯于小学的学*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目的和学*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目的和学*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学好*。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10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来看,85%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5%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课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课前几乎不预*,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复*,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课、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5.厌学学生大多数学*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来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件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

  事件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来,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课。”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来越不喜欢学*了。

  事件三:C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课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课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件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的料。”

  虽然以上事件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甚至参加各种学*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中去,使学*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的影响。

  3.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感”,心理上却是半**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来,从而耽误了学*。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5.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课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随着功课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模式来应付高中的学*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课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复*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课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导致失去学*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5篇)

  一、调查背景

  目前,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合理疏导这一心理问题,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现象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属于标准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弱,厌学学生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深入学生、家长、教师当中,调查学生厌学的具体情况,期待从中寻找高中生厌学原因,探讨疏导厌学心理的有效途径,以便能为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与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课题组通过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访谈等有效渠道,对我校在校高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我们在高一、高二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几位学生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来看,85%的学生时不时有厌学情绪,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5%的学生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当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昏昏欲睡,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但下课时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课前几乎不预*,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复*,不愿做作业,作业马虎应付,照抄照搬,有时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常有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时有旷课、逃学行为,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有抵触、对立情绪。

  4.回家不背书包,迷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听父母教导,与父母关系紧张,叛逆。

  5.厌学学生大多数学*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惯。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高中学生厌学行为表现及引发原因并不是完全在高中阶段出现的,绝大多数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及师生访谈结果来看,造成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从学生问卷简答题“请回忆有没有哪个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厌学情绪?”的调查结果看,有40%的学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家长的不当体罚,包括打骂、打击性语言、唠叨、冷漠、过度关注、不恰当对比等)引起他们厌学或讨厌某一学科。80%以上的学生叙述的诱发事件发生在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情况基本稳定。下面列举学生说道的几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说起那天的事,A同学说:“那是小学时的一天,那天的太阳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周一升旗,他因犯错被罚站在旗杆下,他感觉“周围一片明晃晃的,经过旗杆下的同学似乎都在对我‘指指画画’”,当时我多么希望那只是一场梦!”但这个“噩梦”却一直伴随着他,至今挥之不去。从那时起,他就“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学*”。

  事件二:同学B说:“那天因为考生字,有三个没写出来,老师就让我把那个单元和前几个单元的生字每个写10遍,否则就停我的课。”因为几个单元的字较多,他熬夜还是没能写完,第二天不得不让家长谎称生病而逃过老师的批评。自此,对于过量的作业或惩罚,他常感到头疼,也常用类似的谎言或照抄等不当方法度过“难关”,学*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来越不喜欢学*了。

  事件三:C学生写道:“小学数学老师打人,还常侮辱差生,然后我就不愿意学数学,现在一想起那个老师就讨厌他,一上数学课就头疼,不想听。”D同学写道:“小学英语课上被老师打,从此不喜欢英语。”

  事件四:E同学说:“自己从小到大被对比,尤其是有一个学*特别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觉自己很废、很渣,不是学*的料。”

  虽然以上事件属个别现象,但类似教育教学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评方式及语言不当的事例在此次问卷中占一定比例,从某个侧面仍能反映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起始阶段和初中过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学*兴趣。

  2.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及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导致教育方式单一,甚至粗暴。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看出,当孩子学*成绩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时,家长安慰、关心、引导的少,唠叨、指责、抱怨甚至体罚的多,这不但没帮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产生厌学心理。同时,一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赖性与懒惰性,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又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甚至参加各种学*班,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夫妻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对孩子影响很大。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往往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创伤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导致孩子无心学*。同时,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中去,使学*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F同学说“一回到家,爸妈常常吵架,家里气氛很沉闷,根本没心思学*。”许多同学也提到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对自己学*的影响。

  3.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感”,心理上却是半**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人们常把此阶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或“急风暴雨”期。在此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他们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断。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营业性娱乐场所普遍,这些趣味性极强的产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许多学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这些有趣的事情上来,从而耽误了学*。问卷和访谈结果也证明有许多厌学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们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厌学学生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吃苦精神,学*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惯等。其实,学生的许多自身因素也可归属于客观因素,这些可以说是我们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他们这些方面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5. 高中适应性困难的影响

  高中课程增多,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自主学*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随着功课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模式来应付高中的学*便深感吃力。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也开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较难,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思维模式、学**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时间,但仍然很吃力,听不懂,跟不上,成绩比起初中下滑很多,因此就产生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的想法,开始对物理失去信心,并发展到讨厌物理。

  因课程多,高中的作业量也比初中增多。一时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容易使学生预*、复*的时间减少,加之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导致新课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和巩固,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的兴趣。

  除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而产生对部分学科厌学外,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现许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导致失去学*的自信心,进而出现厌学情绪。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厌学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导途径,这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小学生,缺乏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上经历了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失去了学*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课上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这你现象,这些严重都影响了他们的学*和身心发展,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校教育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当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想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人选取了我校三、四、五、六年级1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40张,收回140张。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和22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答题时没有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姓名,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顾虑,能够如实回答。22道选择题,主要包括对学生学*目的、学生的作业表现、对教师教学方法、家庭对教育和科学指导情况的调查,一般可供选择的答案有四至六个,一个问答题是:不愿意学*的原因吗?答案没有明确的导向性,目的就是要学生实话实说,了解影响学生学*的真实原因,掌握形成“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对问卷的分析,及自己*时工作中的观察,我认为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心理,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学*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通过调查显示,有10%的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还有12%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当然缺乏奋斗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觉得学*索然无味,出现了厌学心理。

  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形式单一。调查中我发现,在140张调查问卷中有25人不喜欢做作业,占总人数的18%。还有74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做作业,占总数的58%。在22名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有13名同学认为业太多完不成,说明作业量多。有9名同学是因为不会做才没完成,说明难度大。学生不能轻松完成。长期以来,这些学生畏惧学*,出现自暴自弃现象,导致23%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69%人对考试紧张害怕。经调查统计有28人喜欢口头作业,39人喜欢书面作业,73人喜欢动手操作的作业,看来学生还是喜欢作业形式多样化,我们*时的作业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3、部分教师对学生关爱太少,特别是对“学困生”关心则更少。

  被调查的140名学生中,有12人因学*成绩不好而经常被批评,有4人认为,因自己学*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有45人认为课堂上出错或成绩不好遭到同学的耻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太差。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又不能及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任课教师的关爱、指导,所以他们对学*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怵头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心理。

  4、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0%学生喜欢游戏,讨论式教学方法,认为自己不喜欢某些老师的课,对部分老师的课没有兴趣,希望老师讲得生动。有12人认为,在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会被罚作业。特别有52%的人反映某些学科课业负担过重,每天自己能自主支配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孩子们,使学生们认为学*就是被动听老师讲课,机械地重复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应付数量繁多的考试。

  5、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不重视,缺少科学的指导。

  调查统计,有54名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漠不关心,他们只顾在外打工挣钱,很少过问自己的学*,占总数的39%。只有15名学生认为,家长关心自己的学*,占11%,但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指导,认为上学认几个“眼前字”就行,不必要学到什么程度,反正自己就一个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谋生。学生在学*上有了成绩不是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只重视物质奖励,一旦学生的学*成绩出现了下降,他们更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学*缺乏科学的指导。

  6、个别家庭经济收入较低,难以负担孩子的上学费用。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人,占总数的4。3%。这类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存在,一般是单亲家庭、父母有病或失去父母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交不起上学的各类的费用,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四、结论与建议

  “厌学”心理一旦形成,对学生的学*影响极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是非观念差,认识问题肤浅,一旦形成这种心理,不仅会影响学*,而且会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身心危害极大。针对这些具体因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成长的航标。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才能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去奋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正是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才能发奋苦读,成为一代伟人,为*人民的**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爱和敬仰。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从对学生、对国家认真负责的高度,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学*动机,把自己的学*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富强紧密结合起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2、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学困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把师爱的温暖撒向每一个学生。对学*上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认识到,他们学*上的有困难是暂时的,要坚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学生是会赶上来的。其次,课上要尽可能的给这部分学生多创造发言、交流的机会,要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逐渐对自己的学*产生信心。再次,就是要根据他们具体的情况,加以因势利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

  3、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对每一位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学*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创新我们教学,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动起他们学*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想学,更要让学生爱学、会学,把学*视为一项快乐的事情,从学*中感受到成长的乐趣。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是解决“厌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4、学校要开展好各项活动,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搭建,学*成材、展示才华的舞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学*,更要重视对音乐、体育、美术等所谓“副课”的学*,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特别要让那些在“主科”学*上有困难,但对音、体、美等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找到一个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乐园。

  5、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合拍。

  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不仅要依靠学校的教育和养成,更与学生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的终身老师。家长的教育正确、得法,才能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首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义务。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学*,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方法大多是娇惯、溺爱。为此,我们应引导家长掌握教育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逐步克服了不良的家教方法,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惯。

  6、要充分运用社会上的正面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学*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上确实存在有些人虽然知识不多,但却能挣大钱,生活自在的现象,对小学生的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对这一问题教师不能回避,而应加以正面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人今天之所以生活富裕,一是靠党的政策,二是靠他们的头脑灵活,守法经营。随着社会的发展,最有财富的人应该是最有知识的人,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正确的启发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7、关爱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用学生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寒假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的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升华思想的有效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做先进青年!

  寒假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农村,关注民生”,是我此次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原因,我想这是改变学*方式,拓宽发展空间的机会,更能增进生存体验,主动走进农村,就会形成社会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农村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唯有用汗水换来收获来总结我的实践之旅。

  20xx年1月20日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在北仑区小港街道方前村,在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在方前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如为社区拔杂草,除牛皮癣,给农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为农村居民送茶水,进行有关于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农村家电小维修等等。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条件艰苦,可我们依然热情洋溢。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农村,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虽然只有7天的时间,但我也从中体验到这里面的劳累和辛苦,烈日的沐浴更是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这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使大家多了一份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经验和组织活动能力。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活和工作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一路艰辛与微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我明白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砺前行,才不会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转眼间,此次实践已经结束,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常的感觉。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培养了青年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大家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让广大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社会实践工作仍然有许多困难与不足,为今后我们今后进一步拓宽渠道,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努力使我院的社会实践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依据。感谢实践,我们获益匪浅。

  一、主题: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

  问卷调查

  四、对象:

  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 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 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 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 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 、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 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今年寒假我来到了***售后服务部实*,因为家里的电脑出现故障却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等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本身我就对电脑很感兴趣,经朋友介绍就来到这里实*。

  短短1个月的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增长了,最主要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当今社会一直处在加速的发展变化中,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我。师傅说作为一名it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是在单位,那就更需要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1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服务部实*,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师傅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等等!踏进公司的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立刻得到了缓解,大家多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师傅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师傅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网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能力,不清楚你会做哪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所以跟老师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获缺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师傅我有了大体的了解,一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计算机知识,一边根据我的兴趣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我对网络布线,电脑硬件安装,系统、网络或硬件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等方面比较感兴趣,师傅就让我和他一起完成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拥有了实践经验,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中心时,老师就跟我说,想做电脑维护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新闻工作,不断的在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去发现与创造,而你的耐心就要用到不断的学*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当中去。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记得刚来公司实*的时候老板安排我学*安装winxp操作系统,我本想这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可没想到出现了很多问题,还是在师傅一步一步的教导下,直到最后才把系统安装成功,用了整整两天的时。

  在公司里我问师傅,查资料,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这些在*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在这里真的实践了,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师傅说对每台计算机都要细心负责,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因为细心负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数据收集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于网上发放,收回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四、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附调查问卷及原始数据)

  五、调查结果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类消费,形象类消费(服饰装扮,化妆用品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及投资类消费等方面。经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除基本生活消费外,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费外,

  形象及休闲娱乐类消费比重较大,而学*投资类消费比例甚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享受型等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14.1%的学生集中在300-500之间,500—1000之间的约为60.9%,20.3%的学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间,高消费人群(1500以上)约占4.7%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较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费水*也有存在。

  统计数据结果显示,79.7%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购物,仅20.3%的学生*惯于网上购物。而有网购经历的学生网购年限及对网购的满意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其中大多数学生的网购经历多在三年以内,网购满意程度一般。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价格、外观、品牌等因素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会受到情绪、他人意见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费观。而对于流星雨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攀比,盲目追求名牌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其中一小部分学生也通过勤工俭学来承担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费。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有大体计划,但都没有实施或坚持,而且他们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较为满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满意,并想要尝试改变。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引起了他们对自身消费状况的重视,他们将更加注重和强化自身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惯,这将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费观念有重要意义。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2、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3、大学生消费成多元化态势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除满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饰、化妆用品等形象消费和KTV、旅游等休闲娱乐类消费和日常交际支出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向多元化发展。

  4、大学生更注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形象及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 5储蓄观念淡薄,理财意识需培养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已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用生活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个别同学有储蓄和投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提高和加强。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边”;从作家和天才学者到浪漫主义诗人,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无尽的吟诵和叹息。而大学生在青春时期,总是对美好的爱情充满憧憬。但是不同的大学生对爱情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就是对爱情的看法不一样。爱情观是指异性在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互相仰慕,培养爱情的观念。在当今的高校,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我国不再要求大学生结婚,使得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成因及影响。为了引导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爱情状况,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自制的《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问卷》,涵盖了大学生如何看待爱情和对待爱情的态度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西南大学的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79份,有效率分别为98%和75%。

  3、调查时间为10月20xx日。

  二、调查结果分析

  (大一新生恋爱观念调查

  被调查的新生有2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只有4个人谈过恋爱,也只有4个人谈过恋爱,说明恋爱的人很少。调查显示,70%的大一新生支持大学生谈恋爱,而只有一个对象。大部分同学都没想过恋爱的动力。60%不在乎失恋,30%会再找一个,只有10%会崩溃。60%的人认为自己孤独空虚,想找个人陪伴。这部分人是因为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进入轻松的大学生活,没有了高考的精力,再想到爱情和雨水的滋润。在这次调查中,大部分新生都说学*比谈恋爱重要。可见大一新生的思想是比较纯粹的,80%的人在恋爱成功率上选择“很小”。

  (二)大二恋爱调查

  被调查的19名大二学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11名。以下是一些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恋爱过的男女生中,2/3的男生觉得自己有理想的恋人,而女生只有1/10,说明男生比较实际,女生对恋爱对象的态度也比较理想化。

  2、关于异地恋和爱情能不能天长地久的问题,男生女生都乐观与否,这个数字是50%。这说明大二学生中,有的人对待感情的方式比较实际,有的人对未来充满迷茫,说明这个阶段的人还不够成熟。

  3、在恋爱时间分享的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35%的大学生活时间足够了,而男生普遍认为35%-65%合适。可以看出,男生对爱情的渴望比女生更强烈,也说明在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小。

  4、如何应对失恋?40%的男生选择感到难过,而只有20%的女生选择这个答案。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表示会再找一个,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感性,而女生比男生更乐观。

  5、大部分男生更注重女生的内在美,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了男生和女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

  6、在和对方打交道的时候,大部分男生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而大部分女生都无法容忍自己的态度,这也说明在恋爱中,男生比女生更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爱情观还处于发展期。相信爱情,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一般都能得到一份理想的爱情,不相信爱情或者缺乏信心的人,还在寻找。无论如何,大二学生的爱情观正在走向成熟。

  (三)初中生爱情调查

  被调查的有20名大三学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13名。据被调查学生反映,大部分都在谈恋爱,但*六成是男生。这可能与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有关。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一半的人说他们的恋人不是理想的类型。60%的人,尤其是女生,很浪漫,觉得可以永远和爱人在一起。换句话说,女生对爱情很乐观。

  调查还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中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比女生更理性,不看好异地恋,认为大学生恋爱会因为工作引起。家庭等原因不会发展成婚姻。

  鉴于男孩和女孩之间的许多差异,进行了一项比较记录。70%的人说谈恋爱不谈恋爱无所谓,只有少数人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找恋人,*一半的人说是因为孤独空虚,没有找到一辈子的伴侣。男生女生都可以**淡淡的对待失恋,少数人(主要是女生)对爱情很认真;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制在65%以内,比男生更注重学业;60%的人有暗恋对象,说会表白,有的说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更矜持,更藏不住自己的爱,而男生则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半的人说不轻易爱一个人,对爱的对象一般要求很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表,女生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恋人的品行是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要。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的消费新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实惠是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流行和实用之间,更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 、大学生侧重时尚性消费

  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饰、化妆品仍是女生消费的大头,68.3%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衣着服饰。只有31.7%的人认为无所谓,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 、大学生在品牌的选择上忠诚度高

  国外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更受学生欢迎。在手机、数码产品等中高端消费品上,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国内品牌在电脑等个别领域逐步增强。在快速消费品上,国内外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各有优劣。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有将*一半的同学在购物时,将品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像耐克、阿迪、ONLY等中高档服装、化妆品品牌就非常受同学欢迎。

  4 、大学生消费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3、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

  5、 考证、出国成为大学生消费新增长点

  我粗略数了下:除了以往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还有许多职业资格证,像会计证、秘书证、公关员证等,甚至还包括驾驶证。为了考试,还要参加许多考证补*班,这种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但事实上,很多人是随大流去考的,很多证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像公关员资格证对找工作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同学如实说。除了考证成风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将毕业出国留学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许多家庭就将一大笔钱投在了各种出国培训班里。一位正在等待签证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出国必须考雅思,大三我去了北京念新东方的雅思,学费1800元,材料费200元,报名费1000多元,连带生活费,光半个月就花了4、5千元。考完之后要申请学校,每所学校的申请费都不同,例如美国一般是60美元左右,如果多申请几所,怎么都将*一万元,加上后面的签证、护照、存档的钱,仅前期准备就要好几万,更别提出国了。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也有几点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2 、集体影响

  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

  3、 社会文化的影响

  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观和行为会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的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消费自主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同时,学校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官和消费行为应有好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狠抓校风学风。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影响。我们希望依赖社会的力量,屏弃不良的消费行为,积极建立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2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当中学*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摘要:

  本文通过对海南五所院校学生实用文写作需求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我省各高职院校了解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及对实用文写作的认识和需求,以及如何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或编写相关的教材提供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实用文;高职学生;需求;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

  了解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及对实用文写作的认识和需求,以便为我省各高职院校如何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或编写相关的教材提供参考的依据。

  2、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3、调查对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外贸职业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五所院校的各专业学生。

  4、调查数量。

  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50份。

  5、调查结果。

  从收回的55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情况来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在对实用文写作的兴趣、能力、自学情况、格式、应用价值、课程开设需求等六个方面的情况如下:

  (1)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有43.06%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是感兴趣的,43.84%的学生一般喜欢,13.10%的学生不喜欢。

  (2)高职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有22.97%,认为自己写作能力一般或低的学生有77.03%。

  (3)高职学生主动提高实用文写作能力的情况。

  认为自己写作能力一般或低的高职学生有77.03%,这说明高职学生的实用文写作实际水*并不高。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只有7.13%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用文写作能力而经常主动去寻找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学*如何使用实用文,92.87%的学生不会主动去自学实用文的写作。

  (4)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格式的了解情况。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菁华3篇)

  一、调查原因

  最*我发现许多人因为上网太久而导致*视。也有因为上网而导致学*成绩下降的。于是我决定好好调查一下。

  二、调查方式

  1、先去查找因为上网*视的人并问问他们上网*视前和上网*视后的感受。

  2、调查上网的小学生都会干什么。

  三、调查情况记录

  时间:12月4日我找到了一位因为上网而*视的小学生问他上网前和上网后的感受他告诉我说:“以前我以为上网很好玩,然后我天天玩,不仅学*成绩降了,连眼睛也*视了。现在我再也不上网了。”

  时间:12月8日我做了一份调查表,调查学校的小学生上网都干什么。调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十分之五的小学生是上网打游戏的,有十分之三的小学生是看电视的,只有十分之二的小学生是搜集资料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总结出了以下两条结论:

  1、小学生不应该上网玩游戏,不然会导致学*成绩下降。

  2、小学生如果上网必须为自己设定时间,不然就会导致*视。

  五、今后应该加强的措施

  1小学生尽量少上网。

  2、小学生不能进网吧。

  3上网尽量不玩游戏。因为一旦上瘾,就会一直玩个不停。

  六、感想

  1、通过对小学生上网的调查,我了解到,上网是一种有害学*的*惯。希望爱上网的小学生应该戒掉网瘾。这样才能让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电脑已经成为了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些家长正在对孩子们上网有利还是有弊深思熟虑,不过没关系,不管有利,还是有弊,让我们先做一个研究报告来整理整理吧!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

  2、询问父母、长辈。

  3、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发面的资料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信息来源利弊

  查阅书籍

  有助于开阔学生们的思路和视野。

  网上有些不健康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

  上网查资料

  在网上经常举办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积极参与

  如果沉迷网络,就会荒废学业,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询问父母

  可以随时查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和同学沟通。

  长时间使用电脑对眼睛有害。

  四、结论

  上网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学*,弊在于沉迷,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学

  要学得深入,玩要玩得尽兴,注意劳逸结合。最后,让我们高声念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关于小学生上网的研究报告五年级

  因为现在网络比较普及,我们学生家里大多都有电脑。而电脑是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获得了知识,增长了眼界。坏的一面是:因为玩游戏上瘾,而弄得学*成绩下降。因此我做了一个关于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

  五年级中男生有百分之四十四在网吧上网,百分之三十五在学校电脑房,百分之二十一在其他地方,其中百分之四十在玩儿游戏,百分之五十在聊天,百分之二点七在查资料,还有百分之四点三在干别的事。

  通过以上数字说明:上网对小学生来说,弊大于利。我认为每天上网不应该超过三十分钟,只查找一些对学*有帮助的资料或是阅读优秀的文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学*天天向上。

  (主要针对金钥匙第六单元作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走进了百姓家庭,在满足人们对影视、音乐、网络需求的同时,电脑游戏也在不断满足着广大电脑用户的娱乐需求,而小学生更是被游戏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为什么电脑游戏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呢?

  调查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同学们的学*、生活的影响,了解同学们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才做以调查。

  调查方法:

  统计、观察及询问法

  调查人:

  xxx

  我们于 XX 年 11 月,对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调查。调查中40%的人从不上网,上网人中其中60%是男生,40%是女生。男生上网80%都是在家上网,只有20%的人在网吧上网,而且有上通宵的现象。一般是玩游戏聊天,偶尔查资料。女生都是在家上网,很少有超过5小时的,一般都是在网上聊天,查资料,没人玩游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