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3-02-21 00:00:00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养老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桑树占地多,而且容易破坏本来的土地结构,种植也难,这也是养蚕业又盛到衰的一个原因。桑树载种之前要先嫁接,然后要育苗,最后才能栽种,桑树虽然生长快,但是它的根生长太旺盛严重破坏土地结构。而且桑树培育太难了,种植桑树的土地土质肥沃,土层要厚,集中成片,排灌条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环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为宜,且可合理密植,这些条件对于污染较轻的农村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待桑苗长成后,浇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虫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而且,蚕吃桑多了才能产蚕茧好而且大,所以必须栽种足够多的桑树,比如我们家的天地基本上全是桑树了。所以说,桑树占地多,养殖难。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是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供给水*,即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要在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首先完善已有的“五保户”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逐步建立以集中供养为主、辅之以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模式,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和保障质量;其次,要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口生活补助的享受范围,降低年龄限制条件,使没有享受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都能领取适当的补助金来保障生活;再次,要通过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的计生养老等形式,弥补起步阶段农村养老保障水*偏低、保障内容单一的局限。另外,在生活上,要特别关注“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2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设施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乎我们想象。据测算,到20xx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翻上一番;而到20xx年,中国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国家就是在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呢就是800美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他的人均收入应该是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所以我们体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特征呢,就是未富先老。

  庞大的老年人基数,无论是赡养还是医疗都得花钱,但对于中国来说,光靠国库是很难支撑起这样一大笔数额的。中国各地的公办养老院,目前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想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这样就需要有700万个床位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50多万张,缺口高达550万。为了解决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无论是**还是民间,很多人都在努力。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呢,就是全国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呢,将*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是30万人当中只是两万人,非常少,所以这个是导致我们现在,整体上的养老机构,就是服务水*呢,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制度建设空白

  一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养老问题;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

  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国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

  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每年递增。据调查,自20xx年以来,无为县***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xx年8件,20xx年11件,20xx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国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各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而各地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各地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各地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各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目的: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阐述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及建议。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xx省xx县进行了个别访问调查,以获得与调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便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尽一份力。

  二、调查情况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是目前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合理性,利益性,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以及人们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查访问。在对调查数据及资料的汇总分析后得到如下的基本情况:

  1、年龄段分布:据统计,此次调查对象中有11.1%处于35-40年龄段,有60.7%处于40-50年龄段,有10.2%处于50-60年龄段,另有12.8%年龄在60岁以上。参与养老保险的人中以45-55年龄段最多。

  2、调查发现有2\5的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清楚,而35%的人对其不太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与普及度仍待提高。

  3、据问卷及访问结果显示,目前不买养老保险的原因中,村民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这一项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51.1%。而有30%的人是因为不太了解农保的政策和制度不敢贸然参与,有13.3%的人认为以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过少,还有5.6%的人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已经买了养老保险的人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其中有77.8%的人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要缴纳的保险金额比较合理。

  4、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利益性,被调查人员中有55.6%认为**实行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比较有利,另有33.3%的人认为利益效果不明显。

  5、虽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但仍有41.1%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46.7%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还会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预期值很高。

  (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优点与不足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目前,我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统一与完善,因而在实施建设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及旧农保中原有问题的遗留,如制度不完善,**官员行为阻滞,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覆盖面小等。

  1、农村养老保险的利益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在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得到安全预期,提高农村生活水*,减轻中青年养老负担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参保人员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这一结果正是显示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减轻子女负担,保障农民老年生活方面的重大利益性。

  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在调查中设置了4个相关选项: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制度不稳定;基金保值

  增值困难;覆盖面小。

  有30%的村民认为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有18.9%的人认为是制度不稳定,有12.2%的人认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而有38.9%认为保险覆盖面小。而且,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现状,只有少数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和商业保险等某一种或几种养老保险待遇。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

  3、原因分析

  在了解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调查所得结果及相关资料对于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大部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投保积极性不高。

  调查对象中,有13.3%的村民认为养老养老保险能完全保障老年生活而70%认为需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还有16.7%的认为家庭养老更为可靠。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赖不高,认识不深,投保的兴趣与意愿不高。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普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养老资金筹集困难,筹资能力弱。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的核心难点。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农民收入水*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还不高,农民总收入不高,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狭隘的筹资渠道难以良好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益性和福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完善。

  (3)养老金无法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累计时间的长短,只有缴费越多,投保时间越长,收益才越多。但是原有养老保险保费的标准低,参保效益低,难以真正实现养老的功能。

  (4)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隐藏着潜在的支付危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操作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组成,以及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等多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增值困难,甚至连保值都成问题,潜藏着巨大的兑付危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及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问题与建议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无可挑剔,虽然,新农保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政策上的修改与完善,但仍然还有一定的问题与缺陷。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辅助政策来为新农保保驾护航,使新农保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并不高,农民收入偏低,城乡之间有一定差距。**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应适度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完善提高政策与财政方面的帮助。真正为农民的养老保障负起引导带领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在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的现状基础上,以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相适应,真正为农民谋利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三)改革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而不是如同现在将全部基金缴入银行。同时,加强民众及法律的监督力量,以保证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明确投入资金的动向。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站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及其效益,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的保障,从而自觉、积极参保。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4

  一、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 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5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龄人口已*2亿。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期,湖北**阳土家族自治县**对全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98%的农村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调查,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6.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3%。

  农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农民职业病,如风湿、肌肉关节劳损、胃肠炎、营养不良等,98%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能及时就医的占48%,承担不起门诊药费和住院费(合作医疗)自费部分的占67%。

  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从事体力劳动,80至90岁的老人有10%处于自给状态,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8.8%的农村老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

  据调查,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劳动的达16.3%。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老人无其它生活来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们的负担重,尤其是独生子女,无力全面照顾双方的老人。

  据对43300多位农村老人的调查统计,发现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孙儿包揽家务,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活、维持农业生产,人越来越老,精力越来越差,负担却越来越重。

  72%的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

  养儿防老曾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断受到冲击,依赖传统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难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的推广和家庭生活中科技与文化的应用,农村老年人的经验已无多少用武之地,其长者、智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政治、文化、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没有大笔遗产,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现代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老人当做包袱,弟兄之间为养老人相互推诿扯皮,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少数五保、特困户由有关部门给予扶养和适当的生活补助,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有几百元的计划生育政策补助,通过合作医疗能够报销部分医药费外,农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也没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依据“木桶理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的“短板”,与社会发展水*不相适应。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水*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村老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实施,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摊解决。还要认真研究和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民同企业职工一样,从成年开始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其次,要逐步实行农村老年人集中供养。可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在农村分区域建设供养所或老人院,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由子女缴纳一定的费用,民政部门将相关资金和社会救助的物资钱财捆绑使用,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救助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坚决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现象。三是将农村低保向老年人倾斜。四是将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捆绑,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免除自费部分,使农村的贫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最后,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要树立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民族文化。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6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7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

  河南省新郑市

  调查的内容:

  利用暑假在家里待的周时*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一起调查了各自村里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并通过网络查看了河南省各地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了解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稍微合理的建议和改善办法。

  经调查发现,农村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同时出现了集体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现在河南各地80%以上的符合投保条件的农村村民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90%以上的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农村老人每月都能领取到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各地因经济水*和消费水*不同而不同,我们新郑市农村村民每月养老金是60元。

  *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问题的热点,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根据20xx年9月1日***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xx年起开展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始不久,河南省也开始了新农保的实施工作。自20xx年1月1日起,凡河南省农村村民年满60周岁,只要其符合新农保投保条件的子女投保新农保,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由各地**的财政及中央财政共同拨款,根据各地生活水*及经济水*给予不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金。

  家庭养老以血缘为纽带,由子女及其他亲友向年老的长辈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受几千年来儒家“孝”文化的影响,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种道德责任和意识,再加上在农村盛行的“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较低不具备建立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家庭养老似乎必然会成为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及无子女家庭,这更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保险的压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在老龄化冲击着整个世界的今天,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关键。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建立和完善覆盖我国全部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的当务之急。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展开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的提高,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家庭养老都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

  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由于缺少经济条件的支持,必然不能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的对象毕竟只是少数人,而且*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扩大,不少农民的耕地都被征收征用,这也冲击着土地养老模式的推行。相较于老农保而言,新农保更能满足我国农村养老的客观需求,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任何一项制度不经过实践的验证都难以完善,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变动,新农保试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新农保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体系不健全,与其他相关法律不能衔接;新农保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新农保规定的起始参保年龄为16岁,年满60岁后方可领取养老保险金,交保年限过长,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新农保没有规定参保档次,各地参保档次落差很大,造成保险金的明显差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仍以县级统筹为主,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来实现保值增值,而*年来,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较低,债券的利率也不断下调,再考虑到这些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利用银行利息来获得保险金的收益其实很低,甚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缩水贬值,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的的实现——保障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需要上的资金供给,所以也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由于新农保制度本身极为复杂,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要在总结*年来开展新农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现有的体制本身去寻找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新农保制度不断完善。针对新农保现在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法律体系

  我国*年来对新农保制度的探索研究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而不仅仅是依靠社会政策的形式来实施。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农民的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

  (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不足

  首先要拓宽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可以广泛争取社会的意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比如发行新农保福利彩票、允许农民以农保基金作为担保贷款用于农户发展生产、子女教育、基本

  医疗等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重大事项。其次,做好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为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的转保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简化转保手续。最后,修改关于起始投保年龄的规定,加大**的财政投资,减轻农民的压力。

  (三)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建立家庭与社会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方式为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来传统的、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相对农村现行的其他几种养老模式而言,家庭养老模式有着极其的优越性和无可替代性。而且家庭养老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必须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加强对我国居民的道德宣传,提倡敬老养老思想,并表彰和鼓励在敬老养老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应该提倡商业保险,在经济发展水*比较高的地区可以推行商业养老和集体经济组织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宏大的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牵涉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已有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确保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一样“老有所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8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 000多万职工和2 000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较低

  事实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技术和管理水*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存在着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对管理水*的要求也很严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就是管理、缴费和实施的使用三权分离,互相监督,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过程更加顺利,使基金的运营更加畅通;但就我国现行的农村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却是管理、缴费和实施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7.51%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9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使大学生初步涉及科学实验领域,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该计划的启动有利于学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国家即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之际,xx大学商学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课题组,参与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组织的调研统计工作,原省级几位老领导也参与了该活动,就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调研组成员认真讨论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市县**建议。调查组分别召开市县**领导、相关部门、乡镇干部参加的座谈会3次,与会人员建议:一是将征地农民、独女户夫妇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议加大宣传和**补助力度,帮助农民改变“养儿防老”观念,通过**补助引导农民参保。三是新农保试点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政策和经办应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由县(市)**制定政策、统一协调。试点县市应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本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

  第二,村农民反映。调研组先后与乡村干部、农民座谈5次,走访农家6户。农民群众反映:一是农民对养老保险强烈盼望,但普遍对养老保险政策不太了解,有的反映收入低交不起,有的认为待遇低,又不愿意交。二是农民认为务农属于重体力劳动,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应高于城镇企业的特殊工种(男性55岁、女性45岁),而且应同样享受提前退休待遇。三是村集体基本上都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工作,村集体没钱给农民参保补助。农民希望,新农保制度如果能像新农合那样**拿大头就好了。

  第三,问卷调查显示。一是有67.5%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费来源是子女供养,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农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二是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制度需求迫切,选择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已达到58.6%。三是农民收入水*偏低、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有限,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在元以下的占27.8%,大多数被调查者每年能承受的养老保险费在100元-600元(见表1)。

  二、建立新农保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认识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各级**还是乡镇干部或农民群众,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普遍认识不足。为此,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国家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重大惠农举措,对解决农民“养儿防老”问题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关注三农、改善民生的高度研究解决农民养老保险问题,要把***、***将要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学深吃透,深刻理解新农保政策的内涵。当前,从经济条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共财力快速增长,**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在政治条件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是体现和饯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制度条件上,党的***、***和*3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条件上,农民对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和呼声十分强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建立,使农民对**推行的社会保险信认度升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客观条件已具备,而且是势在必行。

  第二,资金问题。这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关键。让农民参保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我国继免征农业税、实行新农合以及发放各类补贴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是事关亿万农民群众利益的一件大事。中央已下决心对中西部地区出资为60岁以上农民负担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要求地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的标准补助60岁以下农民参保。如果按全省有900万农民测算,省、县(市)财政每年需筹集资金2.7亿元,按10%启动试点,需2700万。从目前xx省财力情况看,拿出这些钱为农民参保还是能承受的。

  第三,机制问题。各级**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xx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责任主体是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不同,省里在制定政策、行政管理、业务经办时,要灵活对待,要为基层**在上述方面留有一定空间,充分调动地方及行政部门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特别在经办机构选择上,省里不宜指定现已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险局经办新农保业务,要从有利于推动试点、有利于调动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有利于便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考虑,由地方**结合实际自行确定经办机构。

  第四,转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可以将农民的.养老保险账户分为基本账户和缴费账户两部分。基本养老账户按每人身份证唯一设置,原则上首先在出生地社会保险部门登记。缴费账户可随本人就业地不同开设多个,只为缴费设置,并将缴款转移至登记地社会保障部门的基本账户。在某地缴费满10年可申请将基本账户迁移至此地,满15年可以正常办理迁移。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借助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加快“金保工程”建设进程,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和工作效率,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三、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步伐。6月24日,*****主持召开了***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xx年起逐步扩大试点,20xx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国家新农保制度框架基本明晰,xx省应结合实际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10%作为省级试点,达到10个县(市)左右,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从制度上覆盖全省。应抓紧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将现有各群体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整合,搞好*稳衔接和过渡。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务必请各级**高度重视,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级**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与论引导,全面提升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使农民知晓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优越性,了解具体办理程序和参保缴费办法等,努力营造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农民自愿基础上,通过合理引导,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农民参保。

  第三,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建议厘定各级财政职责,由省财政全部或大部分承担国家规定最低线30元补助,县(市)财政将根据各自实际,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缴费补助水*,具体由县(市)**确定。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国家支付基础养老金,拿大头、补出口,省和县(市)财政补入口,并视财政情况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出口和入口补助水*的格局,从而为各地建立制度铺*道路,撤掉门槛,留有余地。同时,对计生夫妇、村干部、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予以政策倾斜,多渠道解决缴费资金来源问题。这样既可激励农民参保缴费,又能缓解县(市)财政压力。

  第四,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建试点阶段,地方**建议省里不宜指定省垂直管理的经办机构,应由统筹地**结合实际自行确定。xx省应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经办人员要服务上门的实际情况,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在乡镇、村屯的基层服务站所,加强经办场所、设备和人员队伍建设,一切以理顺管理、提高效率,便民服务为目标,突出地方**在新农保制度上的所承担的主体责任。

  总之,要妥善解决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基层提出的筹资渠道、待遇水*、退休条件、特殊群体倾斜政策、经办机构设立、村集体经济实力等问题都要统筹考虑,并尽可能予以妥善解决。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0

  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机构改革后划归劳动部门管理。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陆续向劳动部门移交工作。到目前为止,除广汉市没有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中江尚未移交外,其它均已移交。但移交前遗留了不少问题,特别是资金挪用和借出不能归还的情况很严重。劳动部门接手后,在政策上还没有出台新的文件,但在政策调研和资金的清理、归垫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将我们调查研究的农保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除广汉市以外,其余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农保工作,其中绵竹市起步较早是搞得最好的地区。截止到今年年末全市总计有138个乡镇,1667个村,万人参加了保险。20xx年农保基金收入x万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万元。已有545人领取了养老金或生活补助,共发放万元。

  二、劳动部门接手后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20xx年我市在基金监督工作中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也纳入社保基金现场监督范围,规范了农保基金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对农保基金的清理、归垫工作。在与民政部门交接中和交接后及时清理原来借出的农保资金。如绵竹市去年通过多次上门做工作追还五万余元农保资金。

  (三)积极组织学*和推广先进经验。去年我们及时将绵竹市的农保工作经验向各县(市、区)作了宣传推广,推动了全市

  农保工作的规范。19xx年底绵竹市率先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xx年底绵竹市共26个镇(乡)职工的18000余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占全市农民总人口数的%。其中乡镇企业职工655人占总人数的%;民政福利企业职工40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三职干部100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义务兵52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新婚夫妇35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新生婴儿845人占总人数的%;剑南春酒厂农民临时工4272人,占总人数的%;农民10055人占总人数的%。其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积累基金1105万元。现有137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最高每月领取616元,最低每月领取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5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享受待遇低,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采用基本缴费加利息的办法计算养老金。本金多、利息高,养老金就高。本金少、利息低,养老金就低。由于参保人员缴费金额低,参保时间短,加之我国储蓄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由xx年的%下调到目前的.%,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承诺利息难以兑现。为了使资金能够*衡运行,所以在领取养老保险金时明显低于过去高利率计算出来的预期养老金。目前领取养老金每月最低的只有元,根本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二)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因为享受待遇低,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部分参保人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存有偏见和错误的理解,认为自己到领取年龄的时间还长,不知道会不会兑现以及今后的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而领不到养老金;还有的认为自己缴费少,对以后的养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如现在退保还可以办些急事;另外一些人认为自己既然参加了社会保险,就应该在生病、住院、死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混淆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其它保险的关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不够和参保人员理解的片面性,造成了农民不愿继续缴费,要求退保人数不断增加,也给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管理落后,机制不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全部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无法实施规范化管理和微机化操作,各镇乡因频繁更换管理人员造成了档案遗失,无法查找,

  四、20xx年的工作及建议

  我市将按照国家关于社保基金的使用规定,管好使用好农保基金,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投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深入乡镇、村、社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农保工作,扩大覆盖面。

  劳动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农保政策作出一些适当调整,在政策上作出一些统一的规定,便于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农保工作。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1

  今年,省**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吉木萨尔县之东,木垒县之西,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至91°22′,北纬42°25′至45°29′,总面积18000*方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在兰新线铁路修筑之前,奇台曾是关内通往新疆的必经之道,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关内和新疆的商品中转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故有“金奇台”之说。我县总人口 202768人,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6%,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4%,核实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发放养基础性养老金354万元,发放率达100%。16-59岁农牧民符合参保年龄段人口70911人,实际参保人数达70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82万元,参保率为81.5%。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年缴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年度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2、特殊人群有优惠 ,政策惠农暖人心 :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继续享受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对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应提高缴费补贴和基础性养老金发放标准。

  3、年满16周岁即可入“保” 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养老金:奇台县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补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xx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2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消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抽样调查及网上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农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 新型医保

  *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

  暑假期间,调查了**县**镇的一些村,以及结合网络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村镇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的看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进行了一下分析:

  1.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

  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他们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就有9%的人是文盲。而分别有13%和22%的人学历是小学和初中)所以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还有9%的人表示自己村是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的。

  3.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对医疗保险个人所承担的费用的合

  适程度的调查中,分别10%和29%的人分别反映过高和高,占将*50%的比例,47%的人表示基本适合,而只有分别为2%的人选择了低和太低。这足以说明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偏高,这会导致下面提到的有些问题。

  4.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最严重的缺陷是**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已经在上面强调过,所以不再赘述。其次是普遍反映农民的受益面窄,占20%。还有分别为16%、15%和15%的人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多。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前面两个其实也是主要的原因,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反映大多数常见病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投保就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清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是为了能让农民受益而制定实施的,但最后使有些农民得出这个结论便是制度的失败所在了。由此可知,医疗保险制度的瓶颈其实不仅在于制度本身,更在于人为因素,主要是各部门在保障制度良好落实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 。

  5.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农民不参保的主要担心原因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4)医卫管理部门及保险机构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加强对医卫机

  构的监督,反对一切不正当行为。保证医保费用正常使用。

  (5)加强立法,在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保证医保政策落实。

  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医保制度会得到全面落实,并真正做到卫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其价值。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1)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消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抽样调查及网上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农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 新型医保

  *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

  暑假期间,调查了**县**镇的一些村,以及结合网络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村镇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的看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进行了一下分析:

  1.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

  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他们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就有9%的人是文盲。而分别有13%和22%的人学历是小学和初中)所以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还有9%的人表示自己村是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的。

  3.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对医疗保险个人所承担的费用的合

  适程度的调查中,分别10%和29%的人分别反映过高和高,占将*50%的比例,47%的人表示基本适合,而只有分别为2%的人选择了低和太低。这足以说明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偏高,这会导致下面提到的有些问题。

  4.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最严重的缺陷是**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已经在上面强调过,所以不再赘述。其次是普遍反映农民的受益面窄,占20%。还有分别为16%、15%和15%的人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多。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前面两个其实也是主要的原因,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反映大多数常见病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投保就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清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是为了能让农民受益而制定实施的,但最后使有些农民得出这个结论便是制度的失败所在了。由此可知,医疗保险制度的瓶颈其实不仅在于制度本身,更在于人为因素,主要是各部门在保障制度良好落实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 。

  5.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农民不参保的主要担心原因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4)医卫管理部门及保险机构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加强对医卫机

  构的监督,反对一切不正当行为。保证医保费用正常使用。

  (5)加强立法,在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保证医保政策落实。

  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医保制度会得到全面落实,并真正做到卫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其价值。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 000多万职工和2 000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较低

  事实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技术和管理水*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存在着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对管理水*的要求也很严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就是管理、缴费和实施的使用三权分离,互相监督,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过程更加顺利,使基金的运营更加畅通;但就我国现行的农村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却是管理、缴费和实施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7.51%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3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使大学生初步涉及科学实验领域,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该计划的启动有利于学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国家即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之际,xx大学商学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课题组,参与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组织的调研统计工作,原省级几位老领导也参与了该活动,就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调研组成员认真讨论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市县**建议。调查组分别召开市县**领导、相关部门、乡镇干部参加的座谈会3次,与会人员建议:一是将征地农民、独女户夫妇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议加大宣传和**补助力度,帮助农民改变“养儿防老”观念,通过**补助引导农民参保。三是新农保试点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政策和经办应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由县(市)**制定政策、统一协调。试点县市应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本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

  第二,村农民反映。调研组先后与乡村干部、农民座谈5次,走访农家6户。农民群众反映:一是农民对养老保险强烈盼望,但普遍对养老保险政策不太了解,有的反映收入低交不起,有的认为待遇低,又不愿意交。二是农民认为务农属于重体力劳动,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应高于城镇企业的特殊工种(男性55岁、女性45岁),而且应同样享受提前退休待遇。三是村集体基本上都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工作,村集体没钱给农民参保补助。农民希望,新农保制度如果能像新农合那样**拿大头就好了。

  第三,问卷调查显示。一是有67.5%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费来源是子女供养,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农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二是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制度需求迫切,选择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已达到58.6%。三是农民收入水*偏低、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有限,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在元以下的占27.8%,大多数被调查者每年能承受的养老保险费在100元-600元(见表1)。

  二、建立新农保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认识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各级**还是乡镇干部或农民群众,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普遍认识不足。为此,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国家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重大惠农举措,对解决农民“养儿防老”问题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关注三农、改善民生的高度研究解决农民养老保险问题,要把***、***将要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学深吃透,深刻理解新农保政策的内涵。当前,从经济条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共财力快速增长,**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在政治条件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是体现和饯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制度条件上,党的***、***和*3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条件上,农民对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和呼声十分强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建立,使农民对**推行的社会保险信认度升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客观条件已具备,而且是势在必行。

  第二,资金问题。这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关键。让农民参保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我国继免征农业税、实行新农合以及发放各类补贴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是事关亿万农民群众利益的一件大事。中央已下决心对中西部地区出资为60岁以上农民负担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要求地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的标准补助60岁以下农民参保。如果按全省有900万农民测算,省、县(市)财政每年需筹集资金2.7亿元,按10%启动试点,需2700万。从目前xx省财力情况看,拿出这些钱为农民参保还是能承受的。

  第三,机制问题。各级**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xx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责任主体是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不同,省里在制定政策、行政管理、业务经办时,要灵活对待,要为基层**在上述方面留有一定空间,充分调动地方及行政部门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特别在经办机构选择上,省里不宜指定现已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险局经办新农保业务,要从有利于推动试点、有利于调动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有利于便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考虑,由地方**结合实际自行确定经办机构。

  第四,转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可以将农民的养老保险账户分为基本账户和缴费账户两部分。基本养老账户按每人身份证唯一设置,原则上首先在出生地社会保险部门登记。缴费账户可随本人就业地不同开设多个,只为缴费设置,并将缴款转移至登记地社会保障部门的基本账户。在某地缴费满10年可申请将基本账户迁移至此地,满15年可以正常办理迁移。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借助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加快“金保工程”建设进程,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和工作效率,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三、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步伐。6月24日,*****主持召开了***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xx年起逐步扩大试点,20xx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国家新农保制度框架基本明晰,xx省应结合实际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10%作为省级试点,达到10个县(市)左右,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从制度上覆盖全省。应抓紧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将现有各群体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整合,搞好*稳衔接和过渡。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务必请各级**高度重视,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级**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与论引导,全面提升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使农民知晓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优越性,了解具体办理程序和参保缴费办法等,努力营造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农民自愿基础上,通过合理引导,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农民参保。

  第三,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建议厘定各级财政职责,由省财政全部或大部分承担国家规定最低线30元补助,县(市)财政将根据各自实际,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缴费补助水*,具体由县(市)**确定。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国家支付基础养老金,拿大头、补出口,省和县(市)财政补入口,并视财政情况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出口和入口补助水*的格局,从而为各地建立制度铺*道路,撤掉门槛,留有余地。同时,对计生夫妇、村干部、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予以政策倾斜,多渠道解决缴费资金来源问题。这样既可激励农民参保缴费,又能缓解县(市)财政压力。

  第四,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建试点阶段,地方**建议省里不宜指定省垂直管理的经办机构,应由统筹地**结合实际自行确定。xx省应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经办人员要服务上门的实际情况,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在乡镇、村屯的基层服务站所,加强经办场所、设备和人员队伍建设,一切以理顺管理、提高效率,便民服务为目标,突出地方**在新农保制度上的所承担的主体责任。

  总之,要妥善解决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基层提出的筹资渠道、待遇水*、退休条件、特殊群体倾斜政策、经办机构设立、村集体经济实力等问题都要统筹考虑,并尽可能予以妥善解决。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阐述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及建议。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xx省xx县进行了个别访问调查,以获得与调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便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尽一份力。

  二、调查情况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是目前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合理性,利益性,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以及人们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查访问。在对调查数据及资料的汇总分析后得到如下的基本情况:

  1、年龄段分布:据统计,此次调查对象中有11.1%处于35-40年龄段,有60.7%处于40-50年龄段,有10.2%处于50-60年龄段,另有12.8%年龄在60岁以上。参与养老保险的人中以45-55年龄段最多。

  2、调查发现有2\5的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清楚,而35%的人对其不太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与普及度仍待提高。

  3、据问卷及访问结果显示,目前不买养老保险的原因中,村民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这一项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51.1%。而有30%的人是因为不太了解农保的政策和制度不敢贸然参与,有13.3%的人认为以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过少,还有5.6%的人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已经买了养老保险的人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其中有77.8%的人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要缴纳的保险金额比较合理。

  4、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利益性,被调查人员中有55.6%认为**实行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比较有利,另有33.3%的人认为利益效果不明显。

  5、虽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但仍有41.1%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46.7%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还会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预期值很高。

  (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优点与不足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目前,我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统一与完善,因而在实施建设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及旧农保中原有问题的遗留,如制度不完善,**官员行为阻滞,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覆盖面小等。

  1、农村养老保险的利益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在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得到安全预期,提高农村生活水*,减轻中青年养老负担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参保人员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这一结果正是显示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减轻子女负担,保障农民老年生活方面的重大利益性。

  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在调查中设置了4个相关选项: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制度不稳定;基金保值

  增值困难;覆盖面小。

  有30%的村民认为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有18.9%的人认为是制度不稳定,有12.2%的人认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而有38.9%认为保险覆盖面小。而且,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现状,只有少数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和商业保险等某一种或几种养老保险待遇。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

  3、原因分析

  在了解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调查所得结果及相关资料对于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大部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投保积极性不高。

  调查对象中,有13.3%的村民认为养老养老保险能完全保障老年生活而70%认为需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还有16.7%的认为家庭养老更为可靠。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赖不高,认识不深,投保的兴趣与意愿不高。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普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养老资金筹集困难,筹资能力弱。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的核心难点。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农民收入水*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还不高,农民总收入不高,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狭隘的筹资渠道难以良好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益性和福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完善。

  (3)养老金无法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累计时间的长短,只有缴费越多,投保时间越长,收益才越多。但是原有养老保险保费的标准低,参保效益低,难以真正实现养老的功能。

  (4)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隐藏着潜在的支付危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操作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组成,以及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等多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增值困难,甚至连保值都成问题,潜藏着巨大的兑付危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及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问题与建议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无可挑剔,虽然,新农保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政策上的修改与完善,但仍然还有一定的问题与缺陷。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辅助政策来为新农保保驾护航,使新农保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并不高,农民收入偏低,城乡之间有一定差距。**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应适度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完善提高政策与财政方面的帮助。真正为农民的养老保障负起引导带领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在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的现状基础上,以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相适应,真正为农民谋利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三)改革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而不是如同现在将全部基金缴入银行。同时,加强民众及法律的监督力量,以保证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明确投入资金的动向。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站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及其效益,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的保障,从而自觉、积极参保。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5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设施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乎我们想象。据测算,到20xx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翻上一番;而到20xx年,中国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国家就是在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呢就是800美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他的人均收入应该是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所以我们体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特征呢,就是未富先老。

  庞大的老年人基数,无论是赡养还是医疗都得花钱,但对于中国来说,光靠国库是很难支撑起这样一大笔数额的。中国各地的公办养老院,目前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想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这样就需要有700万个床位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50多万张,缺口高达550万。为了解决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无论是**还是民间,很多人都在努力。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呢,就是全国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呢,将*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是30万人当中只是两万人,非常少,所以这个是导致我们现在,整体上的养老机构,就是服务水*呢,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制度建设空白

  一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养老问题;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

  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国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

  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每年递增。据调查,自20xx年以来,无为县***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xx年8件,20xx年11件,20xx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国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各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而各地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各地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各地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各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7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龄人口已*2亿。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期,湖北**阳土家族自治县**对全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98%的农村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调查,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6.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3%。

  农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农民职业病,如风湿、肌肉关节劳损、胃肠炎、营养不良等,98%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能及时就医的占48%,承担不起门诊药费和住院费(合作医疗)自费部分的占67%。

  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从事体力劳动,80至90岁的老人有10%处于自给状态,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8.8%的农村老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

  据调查,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劳动的达16.3%。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老人无其它生活来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们的负担重,尤其是独生子女,无力全面照顾双方的老人。

  据对43300多位农村老人的调查统计,发现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孙儿包揽家务,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活、维持农业生产,人越来越老,精力越来越差,负担却越来越重。

  72%的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

  养儿防老曾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断受到冲击,依赖传统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难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的推广和家庭生活中科技与文化的应用,农村老年人的经验已无多少用武之地,其长者、智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政治、文化、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没有大笔遗产,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现代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老人当做包袱,弟兄之间为养老人相互推诿扯皮,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少数五保、特困户由有关部门给予扶养和适当的生活补助,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有几百元的计划生育政策补助,通过合作医疗能够报销部分医药费外,农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也没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依据“木桶理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的“短板”,与社会发展水*不相适应。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水*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村老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实施,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摊解决。还要认真研究和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民同企业职工一样,从成年开始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其次,要逐步实行农村老年人集中供养。可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在农村分区域建设供养所或老人院,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由子女缴纳一定的费用,民政部门将相关资金和社会救助的物资钱财捆绑使用,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救助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坚决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现象。三是将农村低保向老年人倾斜。四是将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捆绑,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免除自费部分,使农村的贫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最后,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要树立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民族文化。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8

  一、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 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9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桑树占地多,而且容易破坏本来的土地结构,种植也难,这也是养蚕业又盛到衰的一个原因。桑树载种之前要先嫁接,然后要育苗,最后才能栽种,桑树虽然生长快,但是它的根生长太旺盛严重破坏土地结构。而且桑树培育太难了,种植桑树的土地土质肥沃,土层要厚,集中成片,排灌条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环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为宜,且可合理密植,这些条件对于污染较轻的农村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待桑苗长成后,浇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虫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而且,蚕吃桑多了才能产蚕茧好而且大,所以必须栽种足够多的桑树,比如我们家的天地基本上全是桑树了。所以说,桑树占地多,养殖难。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是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供给水*,即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要在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首先完善已有的“五保户”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逐步建立以集中供养为主、辅之以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模式,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和保障质量;其次,要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口生活补助的享受范围,降低年龄限制条件,使没有享受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都能领取适当的补助金来保障生活;再次,要通过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的计生养老等形式,弥补起步阶段农村养老保障水*偏低、保障内容单一的局限。另外,在生活上,要特别关注“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0

  今年,省**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吉木萨尔县之东,木垒县之西,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至91°22′,北纬42°25′至45°29′,总面积18000*方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在兰新线铁路修筑之前,奇台曾是关内通往新疆的必经之道,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关内和新疆的商品中转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故有“金奇台”之说。我县总人口 202768人,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6%,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4%,核实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发放养基础性养老金354万元,发放率达100%。16-59岁农牧民符合参保年龄段人口70911人,实际参保人数达70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82万元,参保率为81.5%。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年缴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年度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2、特殊人群有优惠 ,政策惠农暖人心 :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继续享受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对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应提高缴费补贴和基础性养老金发放标准。

  3、年满16周岁即可入“保” 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养老金:奇台县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补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xx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1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

  河南省新郑市

  调查的内容:

  利用暑假在家里待的周时*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一起调查了各自村里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并通过网络查看了河南省各地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了解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稍微合理的建议和改善办法。

  经调查发现,农村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同时出现了集体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现在河南各地80%以上的符合投保条件的农村村民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90%以上的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农村老人每月都能领取到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各地因经济水*和消费水*不同而不同,我们新郑市农村村民每月养老金是60元。

  *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问题的热点,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根据20xx年9月1日***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xx年起开展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始不久,河南省也开始了新农保的实施工作。自20xx年1月1日起,凡河南省农村村民年满60周岁,只要其符合新农保投保条件的子女投保新农保,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由各地**的财政及中央财政共同拨款,根据各地生活水*及经济水*给予不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金。

  家庭养老以血缘为纽带,由子女及其他亲友向年老的长辈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受几千年来儒家“孝”文化的影响,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种道德责任和意识,再加上在农村盛行的“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较低不具备建立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家庭养老似乎必然会成为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及无子女家庭,这更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保险的压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在老龄化冲击着整个世界的今天,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关键。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建立和完善覆盖我国全部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的当务之急。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展开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的提高,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家庭养老都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

  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由于缺少经济条件的支持,必然不能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的对象毕竟只是少数人,而且*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扩大,不少农民的耕地都被征收征用,这也冲击着土地养老模式的推行。相较于老农保而言,新农保更能满足我国农村养老的客观需求,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任何一项制度不经过实践的验证都难以完善,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变动,新农保试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新农保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体系不健全,与其他相关法律不能衔接;新农保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新农保规定的起始参保年龄为16岁,年满60岁后方可领取养老保险金,交保年限过长,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新农保没有规定参保档次,各地参保档次落差很大,造成保险金的明显差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仍以县级统筹为主,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来实现保值增值,而*年来,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较低,债券的利率也不断下调,再考虑到这些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利用银行利息来获得保险金的收益其实很低,甚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缩水贬值,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的的实现——保障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需要上的资金供给,所以也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由于新农保制度本身极为复杂,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要在总结*年来开展新农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现有的体制本身去寻找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新农保制度不断完善。针对新农保现在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法律体系

  我国*年来对新农保制度的探索研究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而不仅仅是依靠社会政策的形式来实施。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农民的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

  (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不足

  首先要拓宽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可以广泛争取社会的意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比如发行新农保福利彩票、允许农民以农保基金作为担保贷款用于农户发展生产、子女教育、基本

  医疗等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重大事项。其次,做好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为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的转保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简化转保手续。最后,修改关于起始投保年龄的规定,加大**的财政投资,减轻农民的压力。

  (三)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建立家庭与社会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方式为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来传统的、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相对农村现行的其他几种养老模式而言,家庭养老模式有着极其的优越性和无可替代性。而且家庭养老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必须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加强对我国居民的道德宣传,提倡敬老养老思想,并表彰和鼓励在敬老养老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应该提倡商业保险,在经济发展水*比较高的地区可以推行商业养老和集体经济组织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宏大的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牵涉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已有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确保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一样“老有所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2

  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机构改革后划归劳动部门管理。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陆续向劳动部门移交工作。到目前为止,除广汉市没有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中江尚未移交外,其它均已移交。但移交前遗留了不少问题,特别是资金挪用和借出不能归还的情况很严重。劳动部门接手后,在政策上还没有出台新的文件,但在政策调研和资金的清理、归垫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将我们调查研究的农保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除广汉市以外,其余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农保工作,其中绵竹市起步较早是搞得最好的地区。截止到今年年末全市总计有138个乡镇,1667个村,万人参加了保险。20xx年农保基金收入x万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万元。已有545人领取了养老金或生活补助,共发放万元。

  二、劳动部门接手后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20xx年我市在基金监督工作中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也纳入社保基金现场监督范围,规范了农保基金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对农保基金的清理、归垫工作。在与民政部门交接中和交接后及时清理原来借出的农保资金。如绵竹市去年通过多次上门做工作追还五万余元农保资金。

  (三)积极组织学*和推广先进经验。去年我们及时将绵竹市的农保工作经验向各县(市、区)作了宣传推广,推动了全市

  农保工作的规范。19xx年底绵竹市率先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xx年底绵竹市共26个镇(乡)职工的18000余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占全市农民总人口数的%。其中乡镇企业职工655人占总人数的%;民政福利企业职工40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三职干部100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义务兵52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新婚夫妇35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新生婴儿845人占总人数的%;剑南春酒厂农民临时工4272人,占总人数的%;农民10055人占总人数的%。其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积累基金1105万元。现有137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最高每月领取616元,最低每月领取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5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享受待遇低,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采用基本缴费加利息的办法计算养老金。本金多、利息高,养老金就高。本金少、利息低,养老金就低。由于参保人员缴费金额低,参保时间短,加之我国储蓄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由xx年的'%下调到目前的%,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承诺利息难以兑现。为了使资金能够*衡运行,所以在领取养老保险金时明显低于过去高利率计算出来的预期养老金。目前领取养老金每月最低的只有元,根本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二)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因为享受待遇低,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部分参保人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存有偏见和错误的理解,认为自己到领取年龄的时间还长,不知道会不会兑现以及今后的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而领不到养老金;还有的认为自己缴费少,对以后的养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如现在退保还可以办些急事;另外一些人认为自己既然参加了社会保险,就应该在生病、住院、死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混淆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其它保险的关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不够和参保人员理解的片面性,造成了农民不愿继续缴费,要求退保人数不断增加,也给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管理落后,机制不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全部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无法实施规范化管理和微机化操作,各镇乡因频繁更换管理人员造成了档案遗失,无法查找,

  四、20xx年的工作及建议

  我市将按照国家关于社保基金的使用规定,管好使用好农保基金,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投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深入乡镇、村、社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农保工作,扩大覆盖面。

  劳动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农保政策作出一些适当调整,在政策上作出一些统一的规定,便于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农保工作。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2)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养老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

  河南省新郑市

  调查的内容:

  利用暑假在家里待的周时*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一起调查了各自村里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并通过网络查看了河南省各地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了解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稍微合理的建议和改善办法。

  经调查发现,农村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同时出现了集体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现在河南各地80%以上的符合投保条件的农村村民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90%以上的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农村老人每月都能领取到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各地因经济水*和消费水*不同而不同,我们新郑市农村村民每月养老金是60元。

  *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问题的热点,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根据20xx年9月1日***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xx年起开展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始不久,河南省也开始了新农保的实施工作。自20xx年1月1日起,凡河南省农村村民年满60周岁,只要其符合新农保投保条件的子女投保新农保,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由各地**的财政及中央财政共同拨款,根据各地生活水*及经济水*给予不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金。

  家庭养老以血缘为纽带,由子女及其他亲友向年老的长辈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受几千年来儒家“孝”文化的影响,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种道德责任和意识,再加上在农村盛行的“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较低不具备建立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家庭养老似乎必然会成为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及无子女家庭,这更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保险的压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在老龄化冲击着整个世界的今天,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关键。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建立和完善覆盖我国全部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的当务之急。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展开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的提高,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家庭养老都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

  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由于缺少经济条件的支持,必然不能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的对象毕竟只是少数人,而且*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扩大,不少农民的耕地都被征收征用,这也冲击着土地养老模式的推行。相较于老农保而言,新农保更能满足我国农村养老的客观需求,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任何一项制度不经过实践的验证都难以完善,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变动,新农保试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新农保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体系不健全,与其他相关法律不能衔接;新农保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新农保规定的起始参保年龄为16岁,年满60岁后方可领取养老保险金,交保年限过长,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新农保没有规定参保档次,各地参保档次落差很大,造成保险金的明显差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仍以县级统筹为主,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来实现保值增值,而*年来,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较低,债券的利率也不断下调,再考虑到这些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利用银行利息来获得保险金的收益其实很低,甚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缩水贬值,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的的实现——保障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需要上的资金供给,所以也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由于新农保制度本身极为复杂,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要在总结*年来开展新农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现有的体制本身去寻找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新农保制度不断完善。针对新农保现在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法律体系

  我国*年来对新农保制度的探索研究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而不仅仅是依靠社会政策的形式来实施。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农民的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

  (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不足

  首先要拓宽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可以广泛争取社会的意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比如发行新农保福利彩票、允许农民以农保基金作为担保贷款用于农户发展生产、子女教育、基本

  医疗等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重大事项。其次,做好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为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的转保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简化转保手续。最后,修改关于起始投保年龄的规定,加大**的财政投资,减轻农民的压力。

  (三)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建立家庭与社会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方式为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来传统的、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相对农村现行的其他几种养老模式而言,家庭养老模式有着极其的优越性和无可替代性。而且家庭养老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必须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加强对我国居民的道德宣传,提倡敬老养老思想,并表彰和鼓励在敬老养老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应该提倡商业保险,在经济发展水*比较高的地区可以推行商业养老和集体经济组织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宏大的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牵涉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已有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确保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一样“老有所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2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桑树占地多,而且容易破坏本来的土地结构,种植也难,这也是养蚕业又盛到衰的一个原因。桑树载种之前要先嫁接,然后要育苗,最后才能栽种,桑树虽然生长快,但是它的根生长太旺盛严重破坏土地结构。而且桑树培育太难了,种植桑树的土地土质肥沃,土层要厚,集中成片,排灌条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环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为宜,且可合理密植,这些条件对于污染较轻的农村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待桑苗长成后,浇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虫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而且,蚕吃桑多了才能产蚕茧好而且大,所以必须栽种足够多的桑树,比如我们家的天地基本上全是桑树了。所以说,桑树占地多,养殖难。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是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供给水*,即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要在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首先完善已有的“五保户”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逐步建立以集中供养为主、辅之以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模式,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和保障质量;其次,要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口生活补助的享受范围,降低年龄限制条件,使没有享受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都能领取适当的补助金来保障生活;再次,要通过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的计生养老等形式,弥补起步阶段农村养老保障水*偏低、保障内容单一的局限。另外,在生活上,要特别关注“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3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消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抽样调查及网上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农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 新型医保

  *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

  暑假期间,调查了**县**镇的一些村,以及结合网络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村镇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的看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进行了一下分析:

  1.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

  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他们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就有9%的人是文盲。而分别有13%和22%的人学历是小学和初中)所以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还有9%的人表示自己村是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的。

  3.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对医疗保险个人所承担的费用的合

  适程度的调查中,分别10%和29%的人分别反映过高和高,占将*50%的比例,47%的人表示基本适合,而只有分别为2%的人选择了低和太低。这足以说明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偏高,这会导致下面提到的有些问题。

  4.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最严重的缺陷是**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已经在上面强调过,所以不再赘述。其次是普遍反映农民的受益面窄,占20%。还有分别为16%、15%和15%的人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多。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前面两个其实也是主要的原因,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反映大多数常见病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投保就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清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是为了能让农民受益而制定实施的,但最后使有些农民得出这个结论便是制度的失败所在了。由此可知,医疗保险制度的瓶颈其实不仅在于制度本身,更在于人为因素,主要是各部门在保障制度良好落实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 。

  5.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农民不参保的主要担心原因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4)医卫管理部门及保险机构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加强对医卫机

  构的监督,反对一切不正当行为。保证医保费用正常使用。

  (5)加强立法,在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保证医保政策落实。

  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医保制度会得到全面落实,并真正做到卫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其价值。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4

  今年,省**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吉木萨尔县之东,木垒县之西,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至91°22′,北纬42°25′至45°29′,总面积18000*方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在兰新线铁路修筑之前,奇台曾是关内通往新疆的必经之道,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关内和新疆的商品中转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故有“金奇台”之说。我县总人口 202768人,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6%,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4%,核实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发放养基础性养老金354万元,发放率达100%。16-59岁农牧民符合参保年龄段人口70911人,实际参保人数达70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82万元,参保率为81.5%。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年缴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年度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2、特殊人群有优惠 ,政策惠农暖人心 :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继续享受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对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应提高缴费补贴和基础性养老金发放标准。

  3、年满16周岁即可入“保” 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养老金:奇台县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补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xx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5

 

  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机构改革后划归劳动部门管理。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陆续向劳动部门移交工作。到目前为止,除广汉市没有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中江尚未移交外,其它均已移交。但移交前遗留了不少问题,特别是资金挪用和借出不能归还的情况很严重。劳动部门接手后,在政策上还没有出台新的文件,但在政策调研和资金的清理、归垫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将我们调查研究的农保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除广汉市以外,其余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农保工作,其中绵竹市起步较早是搞得最好的地区。截止到今年年末全市总计有138个乡镇,1667个村,万人参加了保险。20xx年农保基金收入x万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万元。已有545人领取了养老金或生活补助,共发放万元。

  二、劳动部门接手后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20xx年我市在基金监督工作中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也纳入社保基金现场监督范围,规范了农保基金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对农保基金的清理、归垫工作。在与民政部门交接中和交接后及时清理原来借出的农保资金。如绵竹市去年通过多次上门做工作追还五万余元农保资金。

  (三)积极组织学*和推广先进经验。去年我们及时将绵竹市的农保工作经验向各县(市、区)作了宣传推广,推动了全市

  农保工作的规范。19xx年底绵竹市率先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xx年底绵竹市共26个镇(乡)职工的18000余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占全市农民总人口数的%。其中乡镇企业职工655人占总人数的%;民政福利企业职工40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三职干部100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义务兵52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新婚夫妇350人占总人数的%;农村新生婴儿845人占总人数的%;剑南春酒厂农民临时工4272人,占总人数的%;农民10055人占总人数的%。其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积累基金1105万元。现有137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最高每月领取616元,最低每月领取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5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享受待遇低,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采用基本缴费加利息的办法计算养老金。本金多、利息高,养老金就高。本金少、利息低,养老金就低。由于参保人员缴费金额低,参保时间短,加之我国储蓄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由xx年的%下调到目前的%,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承诺利息难以兑现。为了使资金能够*衡运行,所以在领取养老保险金时明显低于过去高利率计算出来的预期养老金。目前领取养老金每月最低的只有元,根本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二)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因为享受待遇低,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部分参保人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存有偏见和错误的理解,认为自己到领取年龄的时间还长,不知道会不会兑现以及今后的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而领不到养老金;还有的`认为自己缴费少,对以后的养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如现在退保还可以办些急事;另外一些人认为自己既然参加了社会保险,就应该在生病、住院、死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混淆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其它保险的关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不够和参保人员理解的片面性,造成了农民不愿继续缴费,要求退保人数不断增加,也给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管理落后,机制不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全部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无法实施规范化管理和微机化操作,各镇乡因频繁更换管理人员造成了档案遗失,无法查找,

  四、20xx年的工作及建议

  我市将按照国家关于社保基金的使用规定,管好使用好农保基金,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投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深入乡镇、村、社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农保工作,扩大覆盖面。

  劳动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农保政策作出一些适当调整,在政策上作出一些统一的规定,便于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农保工作。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6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 000多万职工和2 000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较低

  事实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技术和管理水*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存在着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对管理水*的要求也很严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就是管理、缴费和实施的使用三权分离,互相监督,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过程更加顺利,使基金的运营更加畅通;但就我国现行的农村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却是管理、缴费和实施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7.51%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7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使大学生初步涉及科学实验领域,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该计划的启动有利于学校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国家即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之际,xx大学商学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课题组,参与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组织的调研统计工作,原省级几位老领导也参与了该活动,就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调研组成员认真讨论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市县**建议。调查组分别召开市县**领导、相关部门、乡镇干部参加的座谈会3次,与会人员建议:一是将征地农民、独女户夫妇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议加大宣传和**补助力度,帮助农民改变“养儿防老”观念,通过**补助引导农民参保。三是新农保试点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政策和经办应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由县(市)**制定政策、统一协调。试点县市应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本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

  第二,村农民反映。调研组先后与乡村干部、农民座谈5次,走访农家6户。农民群众反映:一是农民对养老保险强烈盼望,但普遍对养老保险政策不太了解,有的反映收入低交不起,有的认为待遇低,又不愿意交。二是农民认为务农属于重体力劳动,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应高于城镇企业的特殊工种(男性55岁、女性45岁),而且应同样享受提前退休待遇。三是村集体基本上都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工作,村集体没钱给农民参保补助。农民希望,新农保制度如果能像新农合那样**拿大头就好了。

  第三,问卷调查显示。一是有67.5%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费来源是子女供养,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农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二是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制度需求迫切,选择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已达到58.6%。三是农民收入水*偏低、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有限,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在元以下的占27.8%,大多数被调查者每年能承受的养老保险费在100元-600元(见表1)。

  二、建立新农保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认识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各级**还是乡镇干部或农民群众,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普遍认识不足。为此,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国家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重大惠农举措,对解决农民“养儿防老”问题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关注三农、改善民生的高度研究解决农民养老保险问题,要把***、***将要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学深吃透,深刻理解新农保政策的内涵。当前,从经济条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共财力快速增长,**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在政治条件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覆盖农村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是体现和饯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制度条件上,党的***、***和*3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条件上,农民对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和呼声十分强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建立,使农民对**推行的社会保险信认度升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客观条件已具备,而且是势在必行。

  第二,资金问题。这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关键。让农民参保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是我国继免征农业税、实行新农合以及发放各类补贴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是事关亿万农民群众利益的一件大事。中央已下决心对中西部地区出资为60岁以上农民负担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同时要求地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的标准补助60岁以下农民参保。如果按全省有900万农民测算,省、县(市)财政每年需筹集资金2.7亿元,按10%启动试点,需2700万。从目前xx省财力情况看,拿出这些钱为农民参保还是能承受的。

  第三,机制问题。各级**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xx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责任主体是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不同,省里在制定政策、行政管理、业务经办时,要灵活对待,要为基层**在上述方面留有一定空间,充分调动地方及行政部门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特别在经办机构选择上,省里不宜指定现已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险局经办新农保业务,要从有利于推动试点、有利于调动地方各部门积极性、有利于便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考虑,由地方**结合实际自行确定经办机构。

  第四,转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可以将农民的养老保险账户分为基本账户和缴费账户两部分。基本养老账户按每人身份证唯一设置,原则上首先在出生地社会保险部门登记。缴费账户可随本人就业地不同开设多个,只为缴费设置,并将缴款转移至登记地社会保障部门的'基本账户。在某地缴费满10年可申请将基本账户迁移至此地,满15年可以正常办理迁移。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借助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加快“金保工程”建设进程,提升管理的现代化水*和工作效率,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三、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步伐。6月24日,*****主持召开了***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xx年起逐步扩大试点,20xx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国家新农保制度框架基本明晰,xx省应结合实际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10%作为省级试点,达到10个县(市)左右,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从制度上覆盖全省。应抓紧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模式,逐步将现有各群体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整合,搞好*稳衔接和过渡。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务必请各级**高度重视,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级**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与论引导,全面提升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使农民知晓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优越性,了解具体办理程序和参保缴费办法等,努力营造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农民自愿基础上,通过合理引导,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农民参保。

  第三,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建议厘定各级财政职责,由省财政全部或大部分承担国家规定最低线30元补助,县(市)财政将根据各自实际,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缴费补助水*,具体由县(市)**确定。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国家支付基础养老金,拿大头、补出口,省和县(市)财政补入口,并视财政情况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出口和入口补助水*的格局,从而为各地建立制度铺*道路,撤掉门槛,留有余地。同时,对计生夫妇、村干部、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予以政策倾斜,多渠道解决缴费资金来源问题。这样既可激励农民参保缴费,又能缓解县(市)财政压力。

  第四,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建试点阶段,地方**建议省里不宜指定省垂直管理的经办机构,应由统筹地**结合实际自行确定。xx省应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经办人员要服务上门的实际情况,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在乡镇、村屯的基层服务站所,加强经办场所、设备和人员队伍建设,一切以理顺管理、提高效率,便民服务为目标,突出地方**在新农保制度上的所承担的主体责任。

  总之,要妥善解决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基层提出的筹资渠道、待遇水*、退休条件、特殊群体倾斜政策、经办机构设立、村集体经济实力等问题都要统筹考虑,并尽可能予以妥善解决。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8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设施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乎我们想象。据测算,到20xx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翻上一番;而到20xx年,中国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国家就是在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呢就是800美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他的人均收入应该是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所以我们体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特征呢,就是未富先老。

  庞大的老年人基数,无论是赡养还是医疗都得花钱,但对于中国来说,光靠国库是很难支撑起这样一大笔数额的。中国各地的公办养老院,目前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想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这样就需要有700万个床位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50多万张,缺口高达550万。为了解决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无论是**还是民间,很多人都在努力。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呢,就是全国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呢,将*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是30万人当中只是两万人,非常少,所以这个是导致我们现在,整体上的养老机构,就是服务水*呢,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制度建设空白

  一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养老问题;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

  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国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

  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每年递增。据调查,自20xx年以来,无为县***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xx年8件,20xx年11件,20xx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国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各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而各地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各地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各地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各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9

  一、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 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1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龄人口已*2亿。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期,湖北**阳土家族自治县**对全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98%的农村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调查,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6.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3%。

  农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农民职业病,如风湿、肌肉关节劳损、胃肠炎、营养不良等,98%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能及时就医的占48%,承担不起门诊药费和住院费(合作医疗)自费部分的占67%。

  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从事体力劳动,80至90岁的老人有10%处于自给状态,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8.8%的农村老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

  据调查,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劳动的达16.3%。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老人无其它生活来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们的负担重,尤其是独生子女,无力全面照顾双方的老人。

  据对43300多位农村老人的调查统计,发现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孙儿包揽家务,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活、维持农业生产,人越来越老,精力越来越差,负担却越来越重。

  72%的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

  养儿防老曾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断受到冲击,依赖传统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难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的推广和家庭生活中科技与文化的应用,农村老年人的经验已无多少用武之地,其长者、智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政治、文化、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没有大笔遗产,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现代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老人当做包袱,弟兄之间为养老人相互推诿扯皮,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少数五保、特困户由有关部门给予扶养和适当的`生活补助,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有几百元的计划生育政策补助,通过合作医疗能够报销部分医药费外,农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也没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依据“木桶理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的“短板”,与社会发展水*不相适应。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水*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村老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实施,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摊解决。还要认真研究和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民同企业职工一样,从成年开始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其次,要逐步实行农村老年人集中供养。可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在农村分区域建设供养所或老人院,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由子女缴纳一定的费用,民政部门将相关资金和社会救助的物资钱财捆绑使用,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救助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坚决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现象。三是将农村低保向老年人倾斜。四是将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捆绑,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免除自费部分,使农村的贫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最后,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要树立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民族文化。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目的: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阐述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及建议。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xx省xx县进行了个别访问调查,以获得与调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便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尽一份力。

  二、调查情况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是目前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合理性,利益性,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以及人们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查访问。在对调查数据及资料的汇总分析后得到如下的基本情况:

  1、年龄段分布:据统计,此次调查对象中有11.1%处于35-40年龄段,有60.7%处于40-50年龄段,有10.2%处于50-60年龄段,另有12.8%年龄在60岁以上。参与养老保险的人中以45-55年龄段最多。

  2、调查发现有2\5的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清楚,而35%的人对其不太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与普及度仍待提高。

  3、据问卷及访问结果显示,目前不买养老保险的原因中,村民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这一项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51.1%。而有30%的人是因为不太了解农保的政策和制度不敢贸然参与,有13.3%的人认为以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过少,还有5.6%的人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已经买了养老保险的人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其中有77.8%的人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要缴纳的保险金额比较合理。

  4、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利益性,被调查人员中有55.6%认为**实行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比较有利,另有33.3%的人认为利益效果不明显。

  5、虽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但仍有41.1%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46.7%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还会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预期值很高。

  (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优点与不足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目前,我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统一与完善,因而在实施建设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及旧农保中原有问题的遗留,如制度不完善,**官员行为阻滞,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覆盖面小等。

  1、农村养老保险的利益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在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得到安全预期,提高农村生活水*,减轻中青年养老负担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参保人员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这一结果正是显示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减轻子女负担,保障农民老年生活方面的重大利益性。

  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在调查中设置了4个相关选项: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制度不稳定;基金保值

  增值困难;覆盖面小。

  有30%的村民认为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有18.9%的人认为是制度不稳定,有12.2%的人认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而有38.9%认为保险覆盖面小。而且,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现状,只有少数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和商业保险等某一种或几种养老保险待遇。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

  3、原因分析

  在了解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调查所得结果及相关资料对于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大部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投保积极性不高。

  调查对象中,有13.3%的村民认为养老养老保险能完全保障老年生活而70%认为需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还有16.7%的认为家庭养老更为可靠。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赖不高,认识不深,投保的兴趣与意愿不高。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普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养老资金筹集困难,筹资能力弱。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的核心难点。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农民收入水*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还不高,农民总收入不高,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狭隘的筹资渠道难以良好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益性和福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完善。

  (3)养老金无法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累计时间的长短,只有缴费越多,投保时间越长,收益才越多。但是原有养老保险保费的标准低,参保效益低,难以真正实现养老的功能。

  (4)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隐藏着潜在的支付危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操作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组成,以及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等多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增值困难,甚至连保值都成问题,潜藏着巨大的兑付危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及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问题与建议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无可挑剔,虽然,新农保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政策上的修改与完善,但仍然还有一定的问题与缺陷。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辅助政策来为新农保保驾护航,使新农保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并不高,农民收入偏低,城乡之间有一定差距。**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应适度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完善提高政策与财政方面的帮助。真正为农民的养老保障负起引导带领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在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的现状基础上,以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相适应,真正为农民谋利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三)改革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而不是如同现在将全部基金缴入银行。同时,加强民众及法律的监督力量,以保证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明确投入资金的动向。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站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及其效益,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的保障,从而自觉、积极参保。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3)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范本5份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的: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阐述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及建议。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xx省xx县进行了个别访问调查,以获得与调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便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尽一份力。

  二、调查情况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是目前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合理性,利益性,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以及人们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查访问。在对调查数据及资料的汇总分析后得到如下的基本情况:

  1、年龄段分布:据统计,此次调查对象中有11.1%处于35-40年龄段,有60.7%处于40-50年龄段,有10.2%处于50-60年龄段,另有12.8%年龄在60岁以上。参与养老保险的人中以45-55年龄段最多。

  2、调查发现有2\5的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清楚,而35%的人对其不太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与普及度仍待提高。

  3、据问卷及访问结果显示,目前不买养老保险的原因中,村民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这一项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51.1%。而有30%的人是因为不太了解农保的政策和制度不敢贸然参与,有13.3%的人认为以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过少,还有5.6%的人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已经买了养老保险的人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其中有77.8%的人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要缴纳的保险金额比较合理。

  4、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利益性,被调查人员中有55.6%认为**实行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比较有利,另有33.3%的人认为利益效果不明显。

  5、虽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但仍有41.1%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46.7%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还会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预期值很高。

  (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优点与不足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目前,我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统一与完善,因而在实施建设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及旧农保中原有问题的遗留,如制度不完善,**官员行为阻滞,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覆盖面小等。

  1、农村养老保险的利益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在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得到安全预期,提高农村生活水*,减轻中青年养老负担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参保人员中,有42.2%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5.6%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3.2%是为了其他原因。这一结果正是显示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减轻子女负担,保障农民老年生活方面的重大利益性。

  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在调查中设置了4个相关选项: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制度不稳定;基金保值

  增值困难;覆盖面小。

  有30%的村民认为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有18.9%的人认为是制度不稳定,有12.2%的人认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而有38.9%认为保险覆盖面小。而且,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现状,只有少数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和商业保险等某一种或几种养老保险待遇。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

  3、原因分析

  在了解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调查所得结果及相关资料对于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大部分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投保积极性不高。

  调查对象中,有13.3%的村民认为养老养老保险能完全保障老年生活而70%认为需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还有16.7%的认为家庭养老更为可靠。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赖不高,认识不深,投保的兴趣与意愿不高。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普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养老资金筹集困难,筹资能力弱。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的核心难点。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农民收入水*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还不高,农民总收入不高,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狭隘的筹资渠道难以良好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益性和福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完善。

  (3)养老金无法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累计时间的长短,只有缴费越多,投保时间越长,收益才越多。但是原有养老保险保费的标准低,参保效益低,难以真正实现养老的功能。

  (4)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隐藏着潜在的支付危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操作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组成,以及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等多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增值困难,甚至连保值都成问题,潜藏着巨大的兑付危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及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问题与建议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无可挑剔,虽然,新农保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政策上的修改与完善,但仍然还有一定的问题与缺陷。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辅助政策来为新农保保驾护航,使新农保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并不高,农民收入偏低,城乡之间有一定差距。**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应适度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完善提高政策与财政方面的帮助。真正为农民的养老保障负起引导带领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在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的现状基础上,以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相适应,真正为农民谋利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三)改革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而不是如同现在将全部基金缴入银行。同时,加强民众及法律的监督力量,以保证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明确投入资金的动向。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站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及其效益,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的保障,从而自觉、积极参保。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2

  一、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 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3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桑树占地多,而且容易破坏本来的土地结构,种植也难,这也是养蚕业又盛到衰的一个原因。桑树载种之前要先嫁接,然后要育苗,最后才能栽种,桑树虽然生长快,但是它的根生长太旺盛严重破坏土地结构。而且桑树培育太难了,种植桑树的土地土质肥沃,土层要厚,集中成片,排灌条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环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为宜,且可合理密植,这些条件对于污染较轻的农村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待桑苗长成后,浇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虫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而且,蚕吃桑多了才能产蚕茧好而且大,所以必须栽种足够多的桑树,比如我们家的天地基本上全是桑树了。所以说,桑树占地多,养殖难。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是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供给水*,即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要在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首先完善已有的“五保户”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逐步建立以集中供养为主、辅之以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模式,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和保障质量;其次,要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口生活补助的享受范围,降低年龄限制条件,使没有享受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村老人都能领取适当的补助金来保障生活;再次,要通过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的计生养老等形式,弥补起步阶段农村养老保障水*偏低、保障内容单一的局限。另外,在生活上,要特别关注“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运营情况、监督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可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龄人口已*2亿。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期,湖北**阳土家族自治县**对全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98%的农村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调查,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6.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3%。

  农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农民职业病,如风湿、肌肉关节劳损、胃肠炎、营养不良等,98%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能及时就医的占48%,承担不起门诊药费和住院费(合作医疗)自费部分的占67%。

  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从事体力劳动,80至90岁的老人有10%处于自给状态,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8.8%的农村老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

  据调查,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劳动的达16.3%。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老人无其它生活来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们的负担重,尤其是独生子女,无力全面照顾双方的老人。

  据对43300多位农村老人的调查统计,发现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孙儿包揽家务,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活、维持农业生产,人越来越老,精力越来越差,负担却越来越重。

  72%的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

  养儿防老曾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断受到冲击,依赖传统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难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的推广和家庭生活中科技与文化的应用,农村老年人的经验已无多少用武之地,其长者、智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政治、文化、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没有大笔遗产,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现代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老人当做包袱,弟兄之间为养老人相互推诿扯皮,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少数五保、特困户由有关部门给予扶养和适当的`生活补助,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有几百元的计划生育政策补助,通过合作医疗能够报销部分医药费外,农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也没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依据“木桶理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的“短板”,与社会发展水*不相适应。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水*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村老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实施,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摊解决。还要认真研究和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民同企业职工一样,从成年开始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其次,要逐步实行农村老年人集中供养。可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在农村分区域建设供养所或老人院,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由子女缴纳一定的费用,民政部门将相关资金和社会救助的物资钱财捆绑使用,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救助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坚决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现象。三是将农村低保向老年人倾斜。四是将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捆绑,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免除自费部分,使农村的贫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最后,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要树立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民族文化。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5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耕种养殖收入。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还有养了猪、牛、羊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究其原因,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无赡养能力,并非不孝顺。数字说明,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占75.5%,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占87.7%。总体看来,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

  一是身体状况。上户调查的57户中,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占28%。总体看来,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上户调查的57户中,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占14%。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占33.3%。数字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4)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20xx 年,我市共有乡镇 132 个,村(居)委会 3914 个,常住人口 万。其中农业人口 380 万,户数 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6221 元。乡镇卫生院 155 个,村卫生室 2838 个,乡村医生 3273 人。自 20xx 年 7 月 1 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 12 月底,全市参保乡镇 109 个,占 83%,参保村 2694 个,占69%,参保人数达 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 %。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和县(市、区)、乡镇党委**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 20xx、20xx 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

  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 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 90%以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

  持和**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 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 万,乡镇财政资助 万,县(市、区)财政资助 万,市财政已资助 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和补偿水*。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基本上都在 75 元以上,高于全省 47 元的*均水*;各级**资助一般在 45 元以上,最多的65 元,而全省一般在 22-25 元;*均补偿水*在 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均水*。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

  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网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仑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

  (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的补偿。截止今年 12 月底,全市住院结报 75456 人次,补偿总额 万元,人均补偿1711 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 %,占有效费用 %;门诊补偿 669 人次,补偿金额 万元。

  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五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代缴;

  同时两级财政出资每人 5-20 元不等,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及个别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保对象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目前开展新农医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制度,如镇海区对有效医药费用在 5 万元及以上的这类对象给予至少 5000 元的救助。截止 9 月底全市到位救助资金 万,已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患重大疾病对象等困难人员免费参保万人,资助总额万元;资助经济欠发达区参保对象 万人,资助金额 万元;对困难人员医疗费用救助 5177 人次,救助金额 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竞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均 3 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

  每人每年 4 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 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将每年投入 1000 万,县镇** 1:2 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 %。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

  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都控制在 5 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 2 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费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20xx 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 85%以上;20xx-20xx 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xx 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广覆盖” 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

  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

  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各级**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

  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的补偿机制。

  (四)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五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六)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再次参加了市**组织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小型调研活动,通过在xx县xx镇一天了解农户、听取基层干部情况介绍,对这项工作在我市的试行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xx年10月,***召开了有***各部门和省级**主要领导人参加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会后以**中央、***的名义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等。市**很快在xx年初组织进行了农村卫生工作专题调研,其中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摸底调查是调研的主题之一。我参加了此次调研,亲身感受到了当时大多数农民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持怀疑、观望态度,包括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也对开展这项工作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给农民带来了切肤之痛,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明显削弱,一些已被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地方病死灰复燃,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农民的健康水*呈现出下降趋势。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当普遍。xx年的调查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明显增多。农民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相信**能真正下决心解决问题。其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过去实行的旧合作医疗制度有许多不同点,主要是:

  第一,新型合作医疗是**主导下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组织、引导、支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第二,新型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以**投入为主的多方筹资,中央和地方则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具体的筹资比例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占2/5,农民个人缴纳115,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也要给予资金扶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主要靠个人缴纳和村级集体经济补贴,**各级财政不负筹资责任。

  第三,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主要解决小伤小病,抗风险能力差。

  第四,新型合作医疗实行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的体制。一个县的人口,大县有一百多万,小县也有二、三十万,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的作用就大;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一般都以村为单位(xx左右人口)统筹,少数以乡为单位(二、三万人口)统筹,互助共济的能力较小。

  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仅三年时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在我市四个县的试行也仅是今年1月份才开始,已呈现出一种喜人的局面。xx镇约2.7万人口,有2.1769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已有154人住院费用得到报销,7.9万元,门诊人次1051,费用7971元。看病享受了实惠的农民动情地说,我们农民有病住医院,也能报销医药费,这是历朝历代没有的事,真是非常感谢党和**制订的好政策。现在农民观念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有病想看了、敢看了,注重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了。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开始积极主动要求参合。两年前后一比较,人们的`心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委和**,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推行,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它作为为农民作好事做实事的具体体现。

  当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其实运行初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现象。

  如现行的合作医疗是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主要是帮助农民提高抵御大病的风险,而农民却要求将门诊费用大幅度提高;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于工作人员的解释和处理与农民的理解有偏差,容易使农民对政策产生怀疑,失去继续参合的决心。

  2、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大多数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就*医疗的问题。有病治不了或拖成大病,花钱更多。**应该把乡镇医疗机构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基地,给予足够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必须的医疗设备,使每一个乡镇医院都能达到统一的硬件标准。

  3、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短缺是困扰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稳固发展的严重问题。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学历低,专业技术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两年前相比情况更差,县医院连续儿年都引进不到大学本科的医生,而现有的人才还在继续流失,这己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人才进不来和流失掉,最根本的原因是待遇问题,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是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支撑点。

  4、调研中农民强烈希望,各级合作医疗的工作人员要对政策领会透彻,端正为农民服务的态度,提高服务意识,让农民通过与这些工作人员的接触,理解政策,相信**,增强积极参合的信心。

  我们此次调研只是对试运行中的新兴农村合作医疗的初步了解,更客观、真实的信息有待于这项工作的进展中的不断反馈。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无论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是要长期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资源和技术这些基本要素上我国都不具有优势,只有劳动力要素供给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大部分来自农村,所以体力良好和心智健全的农村劳动力就是我国竞争力。从这一点上讲,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增进我国的人力资本资源的积累,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战略上的意义。应该把增进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和人口控制、普及国民的义务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政策位置,从国策的认识高度来看待。只有把这三项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地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虽然表现为各个方面,但增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心智健全就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永远追求的基本目标: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国民自身的发展。

  一、调查前言

  为了回应国家**“走基层”的号召,深刻了解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改变,了解农民的生活有没有日新月异,了解新农村建设有没有落到实处,了解新农村合作医疗是不是落实到每家每户,是不是让农民受益匪浅。同时,也为了增长见识和才干,增加社会实践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我于20xx年1月8日至2月1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南方医院中西医专科门诊部就前来就诊的农民进行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状况的调查。

  首先介绍一下这次调研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前来医院看病的120户农户户主以回答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并与许多患者进行了交流,记录并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提出相应意见。

  我的调查安排在1月8日至2月13日,这段时间正值感冒等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医院看病,但是毕竟在贵阳,前来看病的农民不算太多。为了方便调查,我的调研安排在了下午,地点就是医院的们诊部。调查按时间分为两个阶段,1月8日至31日,到医院门诊部查找看病记录,因为每一位患者都会有相应的住址,根据住址得知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如果是农村人,我就去向他们收集相应的信息,询问相关政策,由于农民大多是文盲,故调查的步骤大致为:先制作调查问卷,念给农民听,将答案记录下来。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含填写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族别、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等;剩下的就是正式的问题了,其中主要有:,是否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程度,生病了是否及时得到治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前后一家人全年的医疗费大度值是多少,觉得医院在实行农合前后药价和其他医疗费用有没有上涨之类的,对各医疗点的效率和服务态度等是否满意,最后是自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农户对这一政策的一些看法以及对该政策的建议和意见。

  下面的表格是调查日志时间,地点,接受调查的农户数,参合农户数,非参合农户数,户口类型。

  在20户农户中,参合的有20户,参合率为100%,参合的农户中有12户对农合感到满意,其余8户也对满意该政策,但认为使用程序太复杂了,不方便。完全满意率达60%,20户农户中,只有5户是对农合了解的,有8户是听别人说好才参合的,剩余的7户则认为是**规定必须参合的。自从参合后,在所调查的农户中,生病都有及时去治疗。在参合农户中,20户农户都认为农合减轻了家庭医疗负担。而有16户农户,即80%的农户认为农合使用程序应该简化。 8月19日我到牧场村的村**了解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具体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牧场村所居住的总人口,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等,村委会到村里的各个组贴宣传单,并在每个组找一个负责人帮助宣传农村合作医疗,召开农村合作医疗呢动员大会,并且本村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合作医疗工作纳入乡镇年度工作考评中。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不够,村**对村卫生室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对落实村卫生室工作政策不太完善,农村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环境卫生条件差,且管理不完善,一般村卫生室就一个医生,并且卫生室里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缺失,硬件建设不足,村卫生室得位置也设立得不科学不合理,许多村卫生室为了追求高利润、生意兴旺而把卫生室位移到离集市很*的地方,并挂着“某村卫生室”合作医疗牌子,以至于大多数偏远地区的农户看病远,病人还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看医生,有时还会引起病情恶化,使农民即使参加合作医疗,也很难从合作医疗政策中享受实惠,于是在偏远地区便形成了新的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重新回到大病医不起,小病干忍着的状况。

  新型合作医疗的费用报销程序复杂,要花费大量时间,需办理的大量繁琐手续,且卫生室办事效率不高,仅仅是把农民就医难得问题换了一种形式呈现出来,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但药价和其他各种医疗费用价格混乱,没有明码标价使用,医疗费用的透明度低,部分农民对此唏嘘不已,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有待改善。而且有些地方不愿意从合作医疗证上除账,只愿收现金。并且有在经销药品上索取回扣,对病人采取各种方法索取红包的现象。使患者受益率降低、精神和物质上耗费加大。

  乡村医生的素质低且态度差,我认为这成为了推广新型合作医疗的一大障碍,村卫生室医生技术水*不够,文化素质欠缺,服务意识差,惠民意识不够。农村人尤其是男性农村人很爱面子,面对医生恶劣的服务态度,两者容易发生冲突,大家对此都很有意见,而且一些医生名利化,在经销药品上索取回扣,索取红包等现象时有发生。小地方医生不敬业,不为病人的利益着想,坐在那里真的就只是为了工作而已。因此农民心中不满,生病也不太想去看医生。

  **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没有针对不同地区采用合适的`方法,盲目学*,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提出有效的宣传方法,如这次调查的牧场村,大部分人不识字,而宣传的方式仅仅是贴宣传单和召集村委会的人员开动员会,没有深入每家每户让群众真正了解这一惠及百姓的好事,很多农户认为这是国家规定强制要参与的。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了解,导致就医消费不合理和盲目就医的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保证农合政策落到实处。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相关的**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风险共担意识,宣传应深入到每家每户,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贴宣传单的范围应该扩大,并应有了解这一政策的认识给老百姓进行讲解,动员大会不能只在村委会或更小的范围内举行,要顾及广大群众,在全村范围内举行,耐心地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讲解相关的政策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尽量做到家喻户晓。

  2、增加医疗过程中各种费用的透明度,为了规范新型合作医疗管理与运行,应该要严格执行卫生收费标准,加强对报销程序和各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要做到药价和各种医疗费用明码标价,让农民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使农民信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应该形成一条流水线,裁减各项多余的复杂的程序,还应设置咨询台,方便不懂程序的就医者就医,要改善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让群众在医院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并且逐渐信任农村合作医疗,信任**,信任国家,还有,为了方便贫困地区群众治疗,应采取医疗费用可以从合作医疗证上除账,也可以交现金的制度。

  3、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资金投入,逐步改善卫生室的环境卫生,征集资金,完善硬件设施,将村卫生室安排在离村子比较*的地方,经常与农民进行就医这方面的交流,切实的帮群众解决问题,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应该让全民受益的政策,政策的实施必须顾此即彼,全面落实。

  4、提高医务人员和干部、党员的素质,对村卫生院医生进行适当的素质教育,提高医生的竞争压力,**等有关部门应敦促村卫生室各医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文化素养以及服务态度,对采用灵活的方法医生进行相关考核,并把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作为考察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和20xx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的要求,XX县审计局于20xx年7月7日至7月23日对XX县20xx年至20xx年5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下辖14个乡镇,49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20xx年成立了由**为主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规范》、《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管理程序的规定》等一系列新农合管理制度,完善了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和监督,发挥了基金的使用效益。

  (一)经办机构设立情况

  20xx年4月设立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新农合办公室),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XX县卫生局管理。核定编制6人,现有人员7人,下设综合室、审核室、督查室、结算室、网络中心等五个科室。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新农合医疗制度和报销补偿实施方案,监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办公经费20万元。14处乡镇单独设立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参合农民个人资金的筹集及监督新农合资金运行情况,办公经费由乡镇财政支付。

  (二)定点医疗机构情况

  XX县现有定点医疗机构211家,其中:县级定点医疗机构3个,乡级医疗机构17个,县外定点医疗机构191个。县级和乡级医疗机构都实现了网上审批报销结算,村级443处卫生室未设立新农合报销定点医疗机构。

  (三)参合及筹资标准

  20xx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620,452人,参合率为99.63%。人均全年筹资标准100元,其中:个人筹资20元,各级财政人均补助80元(中央16元,省级20元,市级24元,县级20元)。

  20xx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614,235人,参合率为98.63%。人均全年筹资标准120元,其中:个人筹资20元,各级财政人均补助100元(中央省级44.08元,市级24元,县级31.92元)。

  (四)基金收支余情况

  20xx年筹资总额62,240,671.30元,其中:个人筹资12,409,040.00元,各级财政补助49,640,040.00元,利息收入191,591.30元。20xx年度基金支出70,470,119.52 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67,184,952.08元(住院支出66,563,885.84 元,门诊支出621,066.24 元),家庭账户基金支出3,285,167.44 元。截至20xx年底,统筹基金累计结余25,590,845.04 元,家庭账户基金累计结余2,777,871.58 元。

  20xx年1-5月筹资总额55,167,248.13 元,其中:个人筹资12,284,700.00元,各级财政到位资金42,748,021.20 元,利息收入134,526.93 元。20xx年1-5月基金支出30,528,848.19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9,475,258.88 元(住院支出29,178,762.03 元,门诊支出252,496.85 元),家庭账户基金支出1,053,589.31 元,其他支出44,000.00 元。截至20xx年5月底,统筹基金累计结余51,282,834.29 元,家庭账户基金累计结余1,724,282.27 元。

  (五)参合农民受益情况

  20xx年度,全县新农合受益为125,120人次,其中:住院补偿47,945人次,门诊补偿77,175人次。补偿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有787人,有20人报销金额达到封顶线(3万元)。全县住院补偿比例达到53.01%,比20xx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卫生院补偿比例达61%以上,县级医院补偿比例达55%以上,农民受益水*进一步提高。

  20xx年1-5月份,全县新农合受益为43,490人次,其中:住院补偿26,485人次,门诊补偿17,005人次。补偿金额一万元以上的有219人,三万元以上的有5人。

  二、审计调查实施情况

  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

  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工作是在进行充分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了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进点时,召开了由XX县卫生局、财政局、新农合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讲明了本次审计调查的目的、范围、内容和方式,与以上部门有关科室进行了多次座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求该单位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审计的责任是对其提供这些资料发表审计意见。重点审计调查了新农合管理、监督、经办等机构建设及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新农合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及其效益情况,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监督管理、医疗服务收费、药品政策执行情况,有关政策执行和制度运行及效益情况等。同时延伸调查了县人民医院、次丘中心卫生院、康驿卫生院等定点医疗机构。调查中采用了审查、座谈、走访、监盘等方法进行。在审计终结阶段,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评价和建议。

  三、审计评价

  关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调查报告关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调查报告

  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XX县委、县**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把新农合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和省新农合制度的各项政策规定基本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健全,体制运行比较*稳有效;基金的筹集、管理、拨付、使用进一步规范;农民参合率保持了较高水*;推动了农村卫生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经延伸审计调查次丘中心卫生院、康驿镇卫生院两个乡镇定点卫生院得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增加了定点卫生院的患者,扩大了业务规模,提高了定点卫生院的造血功能,缓解了乡镇卫生院在卫生系统中逐渐边缘化的倾向,使其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但审计调查中也发现,在机构建设、制度执行、基金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普遍性和突出性的问题。

  四、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门存在的问题

  市级配套资金拨付不及时。20xx年市级配套资金14,891,000.00元,于20xx年4月7日全额拨付到位;20xx年市级配套资金14,741,640.00元,于20xx年5月13日全额拨付到位。此行为不符合《山东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财社[20xx]3号)“……市县两级财政当年补助资金要于3月底前足额拨付到位……”之规定。建议***门及时拨付。

  (二)新农合办公室存在的问题

  1、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过大

  截至20xx年底统筹基金累计结余25,590,845.04元,占当年筹资总额的41.24%,而国家规定的最高结存比例为25%,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比例16.24个百分点,超最高结存额10,078,575.04元 。不符合《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的实施意见》(鲁卫农卫发〔20xx〕8号)“……当年筹集的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结余不得超过15%(含提取的风险基金),累计结余不得超过25%(含提取的风险基金)……”之规定。建议新农合办公室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基金结余数额。

  2、医疗诊疗项目报销范围过大

  经抽查部分患者病案,发现将部分医疗诊疗项目全额纳入了新农合统筹范围。如:ct费不予补偿的项目全额纳入了统筹范围;人工关节未执行“国产的个人先自付30%,进口的个人先自付60%,其余费用纳入新农合基金补偿范围”的规定,而是全额纳入了统筹范围; icu病房费未剔除个人负担20%的部分,而是全额纳入了统筹范围。此行为不符合《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试行)>的通知》(鲁卫农卫发〔20xx〕10号)“二、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诊疗项目》,加强诊疗项目审核和监督,不得擅自增减诊疗项目”之规定。责令新农合办公室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予以报销。

  3、一、二级医院用药范围扩大

  经抽查部分患者病案,发现部分一、二级医院用药范围按照三级医院执行,未按照医院级别区分用药范围,存在超医院级别使用药品并予以报销的情况,扩大了一、二级医院用药范围。20xx年共越级报销5,734,181.62元(其中:一级医院越级报销药品214种,应报4,937,156.82元;二级医院越级报销药品1种,应报797,024.80元);20xx年1-5月份共越级报销3,647,446.58元(其中:一级医院越级报销药品204种,应报3,268,146.00元;二级医院越级报销药品2种,应报379,300.58元)。此行为不符合《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的通知》(鲁卫农卫发〔20xx〕9号)“(二)药品按医疗机构级别分三、二、一、村四级使用……标记“○”的药品即为该级别医疗机构纳入新农合补偿的药品,没有标记“○”的药品在该级别医疗机构不能纳入新农合补偿”之规定。责令县农合办公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相应级别医院的用药范围予以报销。

  4、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不衔接

  通过对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对象与新农合患者就诊情况比对发现,20xx年民政医疗救助对象共82人,救助金额238,400.00元,其中当年参合并住院报销的47人,总费用1,991,453.64元,报销金额678,256.04元,个人自负1,313,197.66元。而20xx年新农合报销达到封顶线的20人,只有2人得到了医疗救助。由此可见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不衔接,民政部门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缺乏信息沟通,对重大疾病保障程度低,而住院费用按规定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贫困户未得到医疗救助。不符合《**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xx〕13号)“五、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19.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形式可以是对救助对象患大病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之规定。建议新农合办公室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以使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工作的相互衔接。

  5、部分农村中小学生重复参保

  根据县新农合办提供的电子数据分析,并与县医保处有关城镇医保参保情况比对发现,20xx年存在部分农村中小学生重复参保的情况:按电子数据筛选的6-14岁的学生共有30,657人参加新农合,另通过身份证号码验证确认重复参保的学生为5,855人(其他大部分因没有身份证号码或号码错误而无法核对)。此行为不符合《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的实施意见》(鲁卫农卫发〔20xx〕8号)“……严格执行新农合以户为单位参加,参合人员应是登记为农业户籍的居民。农村户籍中小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不包括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均属新农合参合范围……”之规定。责令县新农合办公室予以纠正。

  6、新农合基金补偿与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补助不相衔接

  经审计调查发现截至审计日,仅对患者医药费用按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而未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国家专项补助政策。不符合《***、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xx〕68号)“……要做好新农合基金补偿与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的衔接,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应由**另行安排资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应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应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剩余部分中的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之规定。责令县新农合办公室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做好两项工作的衔接。

  7、新农合参合人数信息不一致

  20xx年度县新农合办公室账表显示参合人数620,452人,电子资料反映参合人数616,910人,参合人数信息不一致3,542人。20xx年度县新农合办公室账表显示参合人数614,235人,电子资料反映参合人员604,866人,参合人数信息不一致9,369人。责令县新农合办公室予以纠正。

  8、新农合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在的问题

  (1)业务软件设计可选用的病种过多,使各医院的录入人员可选择性随意性加大,口径难以统一,项目过多,致使业务数据的归集整理难度加大,无法对业务数据进行归纳汇总,难以提取出有用有份量的业务信息。

  (2)数据录入信息不准确。经审计发现,参合录入信息中存在大量信息错误的现象,其中:参合信息完全重复的有23人,身份证号码完全重复的815人。

  (3)新农合电子数据不对应。经审计20xx年电子数据,发现有752条记录只有汇总数据而没有明细数据,其中:门诊659条、住院93条,涉及总费用金额241777.68元,报销金额121924.76元。

  建议县新农合办公室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

  1、超规定加成率销售药品

  经审计调查2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直医院发现。乡镇卫生院西药*均加成率为70.73%,中成药*均加成率为111.84%;县直医院西药*均加成率为24.21%,中草药*均加成率为46.75%。3个医院20xx年-20xx年5月共计超规定的加成率销售药品7,060,977.29元。药品加成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不符合《山东省物价局关于药品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一、严格控制医院经营药品的加价率。省内各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含乡镇医院)经营的所有药品(不区分**定价或市场调节价),以实际购进价格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差价率作价……各类性质的医疗机构(含零售药店)经营的中药饮片和中草药,以实际购进价格为基础,顺加不超过25%的加价率作价”之规定。责令县新农合办公室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2、医疗收费项目不明细

  经审计调查2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直医院发现,其中1个乡镇卫生院20xx年-20xx年5月存在收取治疗费项目不明细181,897.00元。不符合《山东省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第21条 “下列行为属于乱收费行为:……(四)超出《收费许可证》规定的收费范围,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之规定。责令县新农合办公室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3、部分病案自费药品未签知情同意书

  经审计调查2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直医院发现,其中1个乡镇卫生院存在2个病案未签署自费药品知情同意书。不符合《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进行治疗时使用新农合管理机构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品,特殊情况必须使用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时,要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并签字,同时在处方上注明‘自费’字样”之规定。责令县新农合办公室予以改正。

  通过对XX县新农合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发现了新农合基金运行在财政、新农合办公室和定点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财政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由于市级财政资金紧张,新农合资金年度补偿实施时间晚,造成市级配套资金拨付不及时。

  (二)新农合办产生问题的原因:一产生城镇医保与新农合重复参保的问题,主要是省市有关文件相抵触,相关部门为了追求部门利益,尽量争取多的参保人数,以便完成任务。二造成参合人数不实的主要原因是,年初各乡镇为尽快落实**的这项惠民政策,对部分外出打工人员采取由其亲属预先垫支的办法,但因时间仓促,有关信息难以及时收集,以致出现参合筹资大,而参合登记信息少的现象。三新农合数据错误,主要是由于网络堵塞、服务器故障等,造成数据传输中断,致使数据错误,而录入信息错误主要是录入系统没有身份证识别功能,加之各乡镇农合办人员业务经验不足,致使大量身份证号码录入错误、无身份证号码、号码重复等问题多次出现。四是一、二级医院扩大药品报销范围,主要因为往年沉淀资金过多,新农合办采取提高报销范围的办法,以使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定点医疗机构产生问题的原因: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小,医疗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是产生超规定加成率销售药品、违规收费的主要原因。

  五、审计建议

  (一)完善管理体制建设,确保新农合组织管理工作的到位。应确保县级新农合办公室人员编制、经费落实,积极履行**职能,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力度。加强网络化建设,使用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管理软件,以解决管理不规范、运作效率低、报销随意性大等问题。

  (二)***门应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调度,及时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同时在确保农民的医疗费用补偿款发放的基础上,针对沉淀基金进行有效运作,以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壮大新农合基金的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

  (三)***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准入、退出制度;新农合办公室应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使用级别和医疗服务项目报销规定,严格执行目录外药品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

  (四)**部门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以保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扶植力度,建立健全稳定的基金筹集增长机制,使基金的保障能力逐年稳步提高。搞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的建设,强化乡、村医生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不规范、乱收费、药品加成率高的问题,新农合管理机构和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应当各负其责,加强监管,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公益”意识,确保新农合制度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医疗和健康保障水*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县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试点工作任务。为全面了解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并探索促进这项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期,根据县委安排,我们深入农医办、部分定点医疗单位和乡(镇)、村、组,采取听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等形式,就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并形成了专题报告,供县委领导参考。

  一、总体运行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今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一年时间的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全县参合农民人数达21.64万,占总数的72.6%,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领导重视,农民参合积极性较高。在启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和各部门联动,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由于政策得民心,广大村干部和群众给予了试点工作大力支持,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较好的村实行集体投保,极大地提高了参合率。

  (2)机构健全,运行规范。县里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做到了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四到位,安装了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县联网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方便了工作。农医办严格按照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对于农村合作基金进行使用管理,并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基金专用帐户,严格基金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同时,在县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各定点医疗单位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得到了较好执行,参合农民医药费负担明显减轻。

  (3)广大农民和定点医疗单位直接受益,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较高,大多数生病农民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及时就*医治。而且各乡镇均统一为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以及享受定补的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交纳了个人应缴的参合资金,确保这一部分人100%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看病就医问题。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县共有11221人次门诊治疗,治疗总费用达32.84万元,实际补偿费用达23.69万元;共有14029人次住院治疗,总治疗费用达17191502.94元,实际补偿金额达5152498.34元,其中总治疗费用上万元的大病医疗发生135人次,治疗总费用达2384532.96元,实际补偿金额达4XX2.08元,农村人口“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绝症”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大减少。同时,各定点医疗单位对农村群众的医疗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其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也有了相应的提高。据调查估计,县级医院的效益较去年提高了40%左右,乡镇卫生院的效益较去年提高了30%左右。一些乡镇负责同志深有感慨地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且对改善党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民对相关政策规定了解较少。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有关部门、乡镇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对有关政策宣传不够透彻,许多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特别是对于参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一知半解。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只有52.5%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11.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44.8%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手续,有16.8%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33.2%的农户知道可报医药费范围,有25.9%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也正是由于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相关手续和程序等知之不详,导致一些农民在报销医疗费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并由此产生了“手续繁琐”的意感,挫伤了他们的参合积极性。

  2、一些乡村干部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少数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少数乡村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加上去年县里要求各乡镇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因而他们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费”和完成“参合率”指标任务上,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没有耐心细致给农民讲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标准,以致有的农民误将此项工作认为是**“形象工程”,也有的农民将其与乱摊派、乱集资等同起来,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直接影响了参合率。农民互助共济,并且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但是我县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9.9%,并有2.33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很多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比较注重眼前利益,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他们今天花了1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总想着能不能尽快得到实际的利益,甚至有不少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的提高。

  4、一些工作环节透明度不高,部分农民心存疑虑。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反映,与市级以上正规医疗单位不同的是,县、乡两级医院都没有给病人发放“每日清单”,病人对医院的各种药价、检测、治疗费用计价心里没底,时刻有一种被人“宰割”的担心。同时,同样是感冒或其它小病,他们在乡村医生那里只需花几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而且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定点医院的医生却要病人作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农民反映,为了能报销部分医药费用,他们有病就往定点医院跑,但把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医院某些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5、乡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受到制约。目前,我县相当部分偏远乡镇的卫生院连b超机、x光机等普通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仍然使用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老三件”给病人看病。由于条件差、环境不好、待遇低,主要承担农村合作医疗的.乡镇卫生院人才相当缺乏,整体医疗水*和服务能力较弱,对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更是束手无策,难以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需要和农民健康保障需求。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只有20.9%的农户对当前农村就医条件表示满意,46.2%的农户明确表示不满意。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我县相当部分农民生病后并没有在县内的定点医疗单位住院治疗,而是直接去了市级以上的医院就医,还有一些本来就入住县内医院的病人想方设法转往市级以上医院。据一些县内定点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透露,很长一段时间内,仅洪江市二院入住的病人中就有50%以上的是会同人。

  6、外出务工人员享受不方便,降低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相当多,且有相当部分农民是举家外出务工,仅王家坪乡今年就有275户农民举家外出务工。而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外出农户就医政策缺乏灵活性,如果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如果直接在外地就医,则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而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则要花费不菲的路费,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常常陷入两难困境而不知所措。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举家外出的农民根本就不参加合作医疗,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打算外出务工,明确表示明年将不再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三、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一顺口溜是我县农民长期以来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真实写照。因病而贫,贫病交加,更是我县农民绕不开的怪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正在探索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是一项旨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务必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各级领导一定要认真学*和领会中央和省里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行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讲话、广播、报纸、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宣传车、设置宣传点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组织县、乡、村各级干部和乡村卫生人员,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切实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好处,不断培育和引导农民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强化资金筹措和管理,确保基金正常运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措和资金管理都是关键。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的资金筹措机制,做到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相结合,确保资金到位。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互助等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对农村特困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等实行医疗救助,真正使救助对象能够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要从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和“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衡”的原则,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公*、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要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特别是要采取张榜公布的形式,公布农民往年参加医疗的情况以及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农村迅速普及,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因病致贫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这是各级**所希望的,是广大农民所盼望的。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就医看病上,真正体会到了党和**给予的关怀和温暖。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筹资问题

  资金筹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的基础。到目前,全国所有试点县的筹资基本都是以**组织、统一筹集为主。县级以上**的补助是以某时间段内参加人数为依据的,为了争取上级**更多的补助,试点县一般要求各乡镇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下达的参合任务,所以**筹资滋生了三种现象:一是村里垫资,乡镇把任务下到村里,有条件的村就先垫上,在规定的时间里交到乡镇,然后再向农民收取,交了钱的农民可以领到乡镇发到村里的《就医证》,没交钱的农民村里就不给发《就医证》;二是乡镇垫资,对没有完成筹资任务的村,乡镇**只能筹措资金先垫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到县里,然后再向村里筹集;三是县里垫资,为了能顺利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县里按当初确定的参合率和应交的资金,足额打到专用帐户。垫资完成、验收通过,然后就是资金回抽问题。所以目前大多数试点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数缺乏真实性。

  2、管理问题

  (一)管理机构主、客一体,弊病很多。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主体大部分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内设的,服从并服务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主体对被管理者缺乏公正约束力,也就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二)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定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实施统一的交费标准以及费用发生后的审核、报销等等。表面看来,统筹层次很低,但从中国的现实看,绝大部分县都有数十万人口,能否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值得怀疑。另外,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类似,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没有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做支撑,对医疗机构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缺乏基本制约能力,各种侵蚀问题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制度设计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患者的控制,引入了起付线、封顶线以及分段按比例报销等等,使制度变得相当复杂,进一步加剧了管理难度。

  3、受益问题

  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上看,让农民受益而且让得大病的农民受益是最终目的,但实际情况与最终目的相差很远。其原因一是资金回抽,县级财政对农民补助的承诺有的不能兑现,先垫后抽。二是医疗收费缺乏制约。单就药品而言,一种药品多种名称、多种价格,而且是多种不断变化着的价格,没有办法统一价格;诊疗检查名目繁多,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有标准的也难以执行。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如家庭帐户、门诊报销、分段报销等。家庭帐户和门诊报销的设立,起初是为了提高参合率,照顾受益面,现在看来是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相悖的,国家对参合农民补助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很多农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参加了合作医疗,不知

  道的,到医院看病当然自己花钱,也不去报销;知道参加了的,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得病、不报销,受益主体不能突出。

  4、基金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到今天,合作医疗基金已经由农民个人交纳为主发展为以**补助为主,各级**补助资金已经占到60%到80%,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名称应改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应该逐步过渡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建议:

  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取消农民交费,把各级**对农民补助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县为单位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每县就设一处医疗水*最高的县级医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到县级以上医院治疗的不报销。农民得小病自己花钱治疗,在目前一般家庭1000元左右以下的医疗费用是承受的起的;得大病凭《身份证》到指定医院报销。假设一个50万人口的县,按每人补助40元计算,起付线设为1000元,超过1000元按50%报销,封顶线设为20000元,以笔者所在县计算是可行的。这样做等于基本实现了全民半费医疗,有利于杜绝国家专项补助基金流失,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党和**对农民的关怀。

  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促进农村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试点地区广大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这项制度的实施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党和**的公信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但是,当前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还有四点盼望。

  一盼资金筹集经常化。当前试点地区对参合农民的个人缴费部分基本都是在每年年底集中收缴。由于许多村组*年来全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越来越多,这样集中收缴往往使一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因错过缴费时间,而无法享受来年的合作医疗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层干部在筹资时的工作难度,甚至出现了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合率任务,而由村组干部垫资缴费的现象。农民盼望能尽快建立起农民年度内自由缴费的筹资模式或者在尊重本人自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文字协议的形式,在每年发放粮食补贴、林特产补贴时代发代扣个人应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能经常化。

  二盼单独制订用药目录。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临床用药的管理,是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执行的。群众反映,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临床用药和家庭常备药却未列入该《药品目录》。这样不仅使医生在临床用药时无所适从,而且也加重了参合农民的个人经济负担。农民盼望有关部门能结合农民的用药实际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规定,单独制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进一步增加药品种类,扩大报销范围,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盼建立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些患有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和地方病的参合农民,往往不需要住院,但又要经常在门诊治疗,持续不断地支付医疗费用;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如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尿毒症

  进行肾透析等,由于每次治疗实际发生费用远远低于合作医疗补助起付线标准,所以得不到合作医疗的补助和支持。这些都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盼望能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慢性病管理制度》,有计划地逐步解决参合农民因长期门诊就医,而造成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

  四盼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定点医疗机构,而目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就诊需求,难以承担为新农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农民盼望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切实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加强医卫人员的学*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技水*、医护质量和管理水*,让参合农民能够就*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我国农村人口占64%,调查表明,因病致贫、返贫者占农村贫困户总数的30%~40%。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调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现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三.自愿参与原则存在的现实基础

  自愿参与是指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这一决策考虑到了合作医疗的历史原因以及具体工作执行上的实际困难和阻力,是现实国情下的合理选择。

  第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后因得到***和***的肯定,逐步在全国全面推广,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后因集体经济的解散等众多原因,合作医疗纷纷解体。1994年,在全国27个省14个县(市)重新开展“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及跟踪调查工作,结果合作医疗重建遇阻,试点多数失败。合作医疗几经沉浮,使人们对**产生了不信任感,对合作医疗丧失了信心,现在再度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多数农民对其持观望态度,如果强制性要求其参与,会起反作用。

  第二,历史经验表明,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靠强迫命令让农民办的事情,都不能成功,也不会持久。现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首次决定采取财政补贴方式,能有效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但人们真正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要一个过程。

  四.自愿参与原则蕴含的弊端

  自愿参与原则与“大数法则”的矛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保险性质的医疗互助制度。而保险就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使得个人风险得以在群体中转移、分散,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行为,大数法则是其运行的核心,即覆盖率和参合率越高,就越能保证资金的收支*衡,系统内共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要求建立在众多人入保的基础上。有关研究表明,农民对**管理合作医疗的`不信任、农民的健康意识和收入水*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等因素促使部分农民

  五.不愿意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愿参与”原则使制度本身就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故很难保证高参与、广覆盖,大大减弱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共担风险的能力,影响其长期发展。

  自愿参与原则易产生逆向选择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的预期效用与预期成本的对比。农民的预期效用就是能够减轻疾病的经济负担,而产生效用的前提条件就是患病风险,故身体健康、疾病风险小的农民,利用医疗服务的概率低,预期效用低,因而更倾向于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与之相反,身体健康状况差,疾病风险大的农民,倾向于参加合作医疗。这也就是保险中的“逆向选择”。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必须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极易产生参保者的逆向选择。湛忠清等对安徽省农民的调查表明,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如果参与合作医疗的多为健康状况差的人,那势必会增大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可能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中,整个制度将难以正常运行。

  自愿参与原则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助共济关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互助共济性,即对整体而言,是多数人共济少数人患病的费用偿付,年轻人共济年老人,健康的共济患病的,病少、病轻的共济病多、病重的,对个体而言,年轻时、无病时为年老时、有病时积蓄。是一种在社会范围内分摊风险、互助共济。由于自愿参加而产生的农民选择参与与否的随意性,有些地方就出现年轻人不愿参保的现象,不能保证参保的连续性,也不能保证筹资的稳定性。从长远来看,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助共济关系。

  去年十月底,我参与了我社区20xx年度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工作,并参加了由社区两委班子组织、社区成员共同参加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小型调研活动,经过走访辖区居民、了解农户、听取社区老干部情景介绍,对这项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在那里谈一下自我的感想。

  一、居民对此项政策的态度

  大多数居民对这项政策的实施表示支持和参与,我社区居民参与率达95%以上。也有部分居民对此制度缺乏了解,持观望态度。由于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给农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明显削弱,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当普遍。调查显示,群众有病时,有38%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明显增多。农民迫切期望改变现状,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正是从为群众解决这些难题为出发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大多农民的观念和心态了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地要求参合。

  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与过去实行的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有许多不一样点,主要是:

  1、新型合作医疗是由**组织、引导、支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2、新型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以**投入为主的多方筹资;而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主要靠个人缴纳和村级团体经济补贴,**各级财政不负筹资职责。

  3、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主要解决小伤小病,抗风险本事差。

  4、新型合作医疗实行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的体制,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的作用就大;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一般都以村为单位统筹,少数以乡为单位统筹,互助共济的本事较小。

  三、存在问题及相对提议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运行初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

  各级合作医疗的工作人员要对政策领会透彻,端正为农民服务的态度,提高服务意识,让农民经过与这些工作人员的接触,理解政策,相信**,增强进取参合的信心。

  2、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大多数没有到达规范标准,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就*医疗的问题。

  **应当把乡镇医疗机构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基地,给予足够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必须的医疗设备,使每一个乡镇医院都能到达统一的硬件标准。

  3、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短缺问题。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学历低,专业技术水*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相关单位应当采取相对措施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

  调查地点:

  选题依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社会调查的内容:

  关于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的基本情况,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社会调查的预期目标:对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以后开展工作做好铺垫。

  社会调查工作进度安排(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情)

  社会调查主要特点与创新点: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展开调查,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举例)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1、100%的农户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7户农户中,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知晓率达100%。

  2、当地97.3%的农户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从被调查的37户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36户,占调查户的97.3%。在参加的农户中,79.6%的农户认为是完全自愿的,20.4%的农户认为上级**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从参加途径分析,73.5 %的农户是看了**分发的宣传资料后决定的,26.5%的'农户是通过村干部动员后决定的。

  3、97.3%的参加农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调查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37户农户中有36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占被调查户的97.3%;只有一户觉得勉强承受,占被调查户的2.7%;没有一户觉得缴纳的费用不能承受。

  二、据调查显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交钱容易要钱难”的问题

  2、**或有关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力度不够

  (这些上网搜就可以了,网上很多)

  三、原因分析

  1、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

  2、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按照这种思路写就可以了!

  暑假期间,我在村集体卫生室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电脑录入员的工作。看到我过*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便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19××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19××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央、***及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三: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一、案件的由来和调查经过:

  20xx年8月14日上午9时,我局执法人员罗礼全、张援军、王家春、雷汝新对地处宜宾市江北振兴建材城20幢1楼34—35号的经营场所依法进行检查(出示行证执法证件),现场发现该营业场所门面的店招为“米兰整体橱柜”,检查时正在营业,现场据刘红霞讲:“是他(刘红霞)和李钢、邵海、何思善四人*均出资20000元于20xx年6月16日开始经营米兰整体橱柜的”。检查时刘红霞无法提供该营业场所的.营业执照,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的上述行为涉嫌无照从事整体橱柜的经营行为,随即填写立案审批表附上现场笔录报立案中心局领导批准立案,20xx年8月14日批准立案,并指定由王家春、张援军负责全面调查。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当事人:

  李钢,男性、现年32岁、汉族、家住宜宾市翠屏区金江村29栋9号,身份证号:512501197509132733,电话:2030900。何思善,男性、现年31岁、汉族、家住广东省大埔县湖莒村村下田心小,身份证号:441422197605110013,电话:13808296661,

  邵海,男性、现年37岁、汉族、家住湖北省荆州区迎宾街3号,身份证号:422421197011xx0019,电话:13659032118,

  刘红霞,女性、现年36岁、身份证号512501197110102743、家住宜宾市翠屏区金苑30幢45号,职业:个体工商户,成立日期:20xx年3月18日,营业执照注册号:5115023028539。字号名称:宜宾市翠屏区禾田橱柜经营部,经营形式:个人经营,经营场所:旧州江北建材城17幢9号,经营范围:橱柜零售。

  三、违法事实

  经查明:当事人刘红霞(负责联系厂家和进货的业务)、李钢(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何思善(负责设计和售后服务工作)、邵海(负责策划和销售工作)四人,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人均出资贰万元(合计:八万元)向宜宾市翠屏区致和街魏常金(电话:13909098960)以3256元/月的租金租得门面两间,面积140*方米,于20xx年6月16日起至20xx年8月14日止擅自在宜宾市江北振兴建材城20幢1楼34—35号从事米兰橱柜的经营活动。经营期间已订购出去12套,共计向订货的客户收取订金8010元,于20xx年8月14日被我局执法人员查获。

  四、处罚依据及处罚建议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合伙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合伙企业成立日期。合伙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前,合伙人不得以合伙企业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规定,属于无照从事合伙经营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未按期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合伙企业、其他合伙人或者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损失。”的规定,建议对当事人作如下处罚;

  1、责令其立即停止无照从事合伙经营行为

  2、罚款5000(五千元)。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20xx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XX年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个,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和县(市、区)、乡镇党委**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XX、XX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竞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均3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将每年投入1000万,县镇**1:2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另外,随着各地新农医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主要有:

  一是“医保盲区”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应尽快研究解决。

  二是“医疗救助高门槛”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相当部分县(市、区)都控制在5 万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额2万元,而困难对象往往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这一政策,需要对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救助的低线作出新的界定。

  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问题。执行药品顺价作价后,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实施新农医后,**又要求这些机构对参保人员适当减免挂号费、注射费、诊疗费和优惠部分医药费,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小病普惠政策,来促进新农医的持续发展,在财政补偿机制暂时还不到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背负了过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财政补助政策的及时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XX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xx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

  着力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

  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

  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

  清晰确立“三个定位”

  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

  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广覆盖” 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

  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切实保证“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

  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原则上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适时理顺会计年度;二是努力扩大筹资渠道,增强基金实力,逐年提高补偿水*。各级**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自治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报,提高服务水*和效率;四是认真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群众对农村医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设置不同个人筹资档次和不同补偿水*的补偿机制。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5)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次实*,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 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 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和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于20xx年7月进行。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共收到30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

  问卷共有十五个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来看,80%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80%的学生偶尔有自主学*的*惯。

  2、从问题4可以看出,55%的学生有在学*新内容之前主动预*的*惯。可见学生学*的主动性并不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新知识时可以自发地思考自己想学什么,提出问题,70%的学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可以看出,独立思考和学*的学生非常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方法是理解新知识,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70%的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的学生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惯于学*新知识后进行总结,80%的学生*惯于在课堂上做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可以主动找同学老师解决。40%的学生有时可以。如果不了解知识,可以主动问老师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任务,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的主人。只有认真思考,多动脑,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70%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一般是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70%的作业做得不认真,只有30%的作业做得有意识,说明学生的有意识学*并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能够独立掌握数学学*能力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的教学。

  五、调查结论: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惯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应该得到充分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尽可能主动学*,逐步养成自主学**惯,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一、调查目的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比较,其学生素质,师资水*,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应立足于农村校本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生学*的方式,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生活状况,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积累第一手资料。为了提高农村高中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本次调查以农安县12所农村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此次调查在20xx年12月中旬进行,共对12所学校170个班68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6800份,收回6790份;总听课1200节,课前测试16000份;期中期末检测2次,批阅试卷29000份;进行五项综合素质评价1次,填写评价表23498份;组织组织各校质量分析报告1次;组织家长会24次。

  二、调查对象分析、内容、方法

  1、对象分析:农安县青山中学、龙王中学、杨树林中学、前岗中学、开安中学、高家店中学50个初三和初二班学*状况等比分析;青山小学、杨树林小学、前岗小学、开安小学、龙王小学、高家店小学110个三至六年班质量状况等比分析(其中10个一年班)。

  2、内容:问卷内容包括:课前预*、课堂探究、课外作业、按时复*、质量检测、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师生交流、学生交往、学*态度、学*方式和方法、学*心理特点等项目。

  3、方法:采用不记名查、考、评、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课前预*

  课前有学*计划者占70%,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确计划对学*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也有两成多的同学没有学*计划,在学*上盲目进行。但有计划不等于学*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计划者68%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计划者也有63%是偶尔制订的,更何况要落实到行动中去。由于没有学*计划,只有11%的学生有课前预*的*惯。很少预*或从不预*的学生就占了50%。

  2、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总体来看,学生的学*态度是还不够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44%;而有3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不记笔记;同时,课堂学*中,主动学*、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仅占15%;只会照抄板书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82%。

  3、课外作业

  部分学生认真对待作业,41%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重视错题矫正,只有32%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74%的学生没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33%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2%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24%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4、按时复*

  学生不大重视复*,课前长期坚持复*旧知的仅占5%;课后马上复*的也仅占6%;考试前,75%的学生会进行复*。这说明学生对复*常抱有急功*利的思想。

  5、质量检测

  学生重视考试不够,只有63%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65%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32%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25%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6、学校管理

  有18%的学生不喜欢所在的学校,学生对学校管理感到满意的占有37%,还有12%的学生对现在的学校管理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均满意度占有25%,还有15%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7、班主任工作

  学生对班主任*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4%,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之一与学生谈心,情况不容乐观,班主任从来没有找学生谈心的就占有20%,经常谈心也仅占8%。在班级的学*风气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氛围浓厚仅占38%,觉得不浓厚占有15%。

  8、师生交流

  学生很希望老师能多与自己交流,但老师没有和学生交流就占有55%以上,师生交流让学生感到压力占14%,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仅占有14%,不关注学生的占有21%。

  9、学生交往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较好,很难交到朋友的学生仅占有5%,但在异**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觉得初中这个年龄阶段适合谈恋爱的就占有12%。不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学生就占有17%,不知道结果如何的占有21%,表明学生在异**往方面存在迷茫,而且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受到压力的就占有42%。在对待男女同学交往的行为上,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0%,认为是无聊行为的占有56%,21%的同学在面对收到的情书的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10、学*态度。

  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学**惯,但30%的学生学**惯没有持久性,很多是源于家长的被动趋势,源于功力的趋势,学**惯的主动性很脆弱。

  11、学*方式和方法。

  大多数学困生学*方式处于接受式状态。自主、探究、主动学*的方式仅在公开课或听课时有所表现。60%学生学*方式呈现两层皮的状态现象很严重。

  12、学*心理特点。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教育价值观的另外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还表明,74%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这些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四、调查结论

  1、部分学生学*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

  学生有学*计划的仅占有7%,没有学*计划的就占有22%,学生能在课前预*的占有51%,*一半的学生很少预*或从不预*,能认真听课的学生只有30%,有37%的学生上课开小差,对待作业上有时不完成或经常不完成的学生就占有24%,只有42%的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51%的同学能正确改正作业的错误,73的%的学生没有错题集,重要考试前能制订计划的也仅占有38%,考后能分析得失也只占有64%。

  2、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的*惯与能力。

  学生有69%课前制订了学*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其中有10%没有执行;66%缺乏课前复*旧知的*惯;81%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36%有抄袭作业现象;21%虽有错题集却不能经常使用;85%没有课后马上复**惯;79%考前才复*;65%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54%考后只关心成绩,或未想办法改正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92%从不或偶尔与老师交流。

  3、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可程度不高。

  学生对学校管制七分裤表现相当反感,对学校食堂管理不满意,对食堂的饭菜一成不变反应强烈,希望学校能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高,只有19%的学生明确喜欢本校。学生对宿舍管理有12%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对学校的在班级方面的管理满意度占有25%,还有16%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班级管理。

  4、学生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要求高。

  学生对班主任*时的训导认真听只占45%,不爱听的学生就有12%;学生很希望能多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交流,但老师出于种种原因,能和学生交流的不到一半,学生对班主任在班级建设方面要求较高,表现在对班团干的认可和对班级的学*风气的看法上,认为所在班级的学*氛围浓厚仅占28%,觉得不浓厚占有16%。各课任教师没有把教学进度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的学*计划经常变动或不能执行,同时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等常规的学*方法。由于很多许多老师是刚从乡中上来的或是老教师偏多,学生要求这些老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5、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较好,但异**往认识不够。

  学生目前的人际交往有较多朋友的就占有48%,小范围交友的也占有43%,说明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同学之间能进行一些交流活动,能在学*生活中进行讨论,也可以是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31%的学生能和老师的自然的交流。学生很谈论过异性同学的就占有97%,说明学生对异性同学交往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在如何进行交往当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认为男女同学追逐打闹的是刺激好玩的就占有13%,20%学生认为高中年龄段适合谈恋爱,但却有12%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交往。收到情书时有20%的学生表现紧张和不知所措。

  五、调查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快进步,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充分认识学**惯养成的重要性。

  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领导干部和教师认真学*有关学生学**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惯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惯养成的热潮。

  3、各校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方法指导,与学生学*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的各个环节。

  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如何指导学生复*、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4、认真抓好自学课,严格控制各课任教师挤占学生自*的时间,班主任应多与本班的课任老师协调好。

  自*时间是给学生*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和预**惯以及自主学*的*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5、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制定*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

  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与以落实;

  三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惯养成工作的落实。

  学**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

  6、学校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学生管理要现代化,以及大力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学*等各种环境,让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同时,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台,使师生交流能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同时教师要加强自我学*,提高辅导学生的能力。

  7、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任老师要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回避正常的异**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健全人格的建立与发展,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成长。

  义堂镇教育办公室

  古镇义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教育底蕴丰厚。勤劳、朴实、智慧的义堂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实的人文条件,书写了义堂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义堂教育是义堂古镇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义堂走出了数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年来,义堂中考连创辉煌,这些都是义堂的骄傲,是义堂教育的骄傲。然而,它们无不得益于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义堂的小学基础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义堂小学基础教育成绩瞩目,可喜可贺。然而,解读义堂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令人喜忧掺半,给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人口、面积情况。

  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4.9万人,国土面积64*方公里,是云梦县所辖乡镇中的一个大镇。

  2、学生情况。

  现设小学16所,其中镇辖2所即张庙小学和义堂镇镇小学,学区中心小学6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2个,分布于各行政村。在校学生 人,开设教学班 个,班*生额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

  3、教师情况。

  全镇有小学教师 人,其中女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教师配额为 ;45岁以上的教师 人,占教师总

  数的 %,年轻教师所占比率极低,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经费情况。

  学校经费紧张,不得不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开支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勒紧裤带过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开支、办公费用等主要靠杂费和部分勤工俭学资金维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我们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投入问题,改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段时期,随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响起,背负债务的乡镇财政,只好向农民收取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义务教育实际是农民自掏腰包办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义务教育将变成了完全由**承办的教育。费改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虽然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费改税后,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减少,财力保障缺乏,难以保障必需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正常拨付,使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危房问题是老大难问题。

  *几年来,在镇**的领导下,镇教育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条件,改造了黄孝小学,搬迁了镇小学,但是由于资金的严重缺乏,我镇学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维修,仍有多所小学存在着安全隐患。经调查统计,目前有张庙小学、**小学、*石小学、胡蔡小学、好石村小学等学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维修。

  2、教育装备相对落后。

  教育装备是办学条件的一个硬性指标。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在改变教学手段方面,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变教学手段“单一”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镇16所小学中,普遍存在“普九”负债问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一所学校配置电脑、微机、打印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只有张庙小学、镇小学等部分学校配有少量而陈旧的投影仪、收录机等传统电教设备。目前,占我镇小学教育教学主流的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教育装备的落后,使我镇小学教育难以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无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台。

  3、师训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这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我镇小学教师中,有许多人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急需培训,以提升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智能结构和职业技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个老大难问题,致使我镇师训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了。

  4、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第一,由于资金紧缺,不能及时添置设备、教具、学具等,导致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例如,我镇16所小学中,还没有一个达标的篮球场供体育教学之用。

  第二,资金的短缺,是校际之间,镇际之间的学*交流、研讨活动少了,许多学校、教师面对外出学*研讨的机会,只能忍痛割爱、望洋兴叹,教师们只能各自为教,“老死不相往来”。

  (二)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飞走了。一段时期,由于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种种差距,少数有学历有水*的年轻教师受金钱观的影响,“孔雀东南飞”,辞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求职。

  原因之二:“凤凰”没进来。由于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响,教育系统几乎没有招收大中专毕业生,致使一些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是*几年教育系统没有分配一个青年教师,致使教师队伍没有注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据调查统计,我镇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7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这意味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突出。

  2、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性教学。然而,由于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升学率、优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标。学校、教师只好进行题海战役,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生怕孩子耽搁一分一秒,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抓紧些,多布置作业,延长教学时间。这样,没有实现教育观念的真正转轨。

  (三)专职教师紧缺,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有高超的科学技能,又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转轨,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能熟练地运用以信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镇小学教师中,属于体、音、美专业出身且具有较为娴熟操纵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专职教师完全没有,这无疑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真正落实难以实现。调查发现,有较多学校由于没有专职教师,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只好由其他

  教师担任,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致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组织不好,教学目标不到位,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极大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镇农村小学一般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虽然能方便学生就*入学,家长乐于接受,但是这样的布局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学校分散,布点多、学生少、规模小、效益低,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针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镇教育办作了大量的工作,原来30所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相继撤消了民汪、红堰、吉口、新光、*石、蔡河、上岗、东方、土桥、双龙、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经过重组合并现设16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虽然如此,我镇现有16所小学中,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举债运转的地方**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重新布点的问题,有限的教育投入对于嗷嗷待哺的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等于杯水车薪。此外,村级组织、群众及社会对联村办学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浅,造成困难重重,阻力多多,使学校重新布局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五)教育组的撤消,增加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难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县于20xx年8月撤消原乡镇教育组,成立了乡镇教育办。我镇原教育组10名工作人员精简到现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铺导员。镇教育办的4位同志,既要应酬**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频繁的检查,又要指导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系,虽兢兢业业,负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显得捉襟见肘,成天忙于应付,疏于管理,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全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为解决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搞好我镇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教师断层和专职教师紧缺的问题。针对我镇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乡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和专职教师紧缺的情况,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采取“留得住,招得来”的办法,优化人才环境,使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能留得下来。并安心从教,为家乡教育献智尽力;另外,下大气力,吸收一些师范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的一专多能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使我镇小学教育工作具备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让我镇教育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加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采取“请进来”(传授)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对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轮训,提高我镇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2、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第一,教育办增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改变因人手不足导致的小学“放羊式”管理的现状,使我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

  第二,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学区、中心学校为龙头,带动村小(特别是边远村小),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强帮弱,整体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能仅以小考成绩定论学校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以学生考试积分的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对学校、教师工作的评价,应看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必须制订出相应而实用的评估考核制度,在评价目标上,淡化考试的功用,实施学生素质等级制度;在评价方式上,实行考试和考核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考核,综合评定,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教师的教学业务管理不能停留在领导的口头上,不能睡躺在白纸黑字的文件中,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加大对教师的备、教、改、辅、考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3、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镇小学危房问题突出,师生安全令人忧心忡忡,教育装备陈旧落后,离素

  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建议**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张庙小学、**小学、好石村小、*石小学、胡蔡小学等学校校舍危房问题,为师生创建一个安全、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另外,加大投资力度,购置教育装备,完善电教手段,逐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使我镇小学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们对我镇小学教育情况的调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不够全面,有失偏颇,但它毕竟表达了我们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忧患。我们坚信:有**的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镇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会陆续得到解决,我们迎来的是义堂小学教育绚丽的明天。

  按照《关于开展**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惯、生活*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激情。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品德课程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特别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学*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又能调动学*积极性、激发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发挥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了解小学德育活动的形式状况,对做好德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至关重要。为了了解我乡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本学期我们对全乡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开展状况展开实证性调查。

  二、调查方法、对象

  此项工作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对全乡13所小学89位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老师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本乡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教师对于品德活动多样化的认识、学校教职工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德育教育的成效等26个问题。学生问卷针对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和学生满意程度而设了20个问题.

  三、调查时间

  20xx年3月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较为全面地把握我乡德育活动形式的状况,本次调查访谈了13所不同层次小学(其中1所城镇中心小校、有8所村级完小、4所村级初小)的20位教师,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打消教师的顾虑,调查结果较为真实有效。其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一)德育课程开设情况较好

  这次调查的几所学校均能按课标要求开设德育课程,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其中30%的学校开设了地方性课程;在周课时安排上所有学校符合课标要求(低段3节、高段2节)。

  (二)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组成现状

  13所学校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组成情况如下:1、专职教师:无;2、班主任:80%;3、学校校长或主任:10%;4、科任教师:10%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单一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学校按要求开设了相应的德育课程,但课程实施却存有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上品德课是为考好试。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教师上《品德与社会》课时照本宣科,25%的老师让学生自学,只有25%的老师进行简单的讲解。但都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背会课本上的重点来应付考试。学生虽然背得烂熟,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品德课非常枯燥,而且背过了考过了也就忘记了,并没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所学校,其中大约60%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升**和**下的演讲活动,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外来演讲团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大约90%的学校有德育学*专栏,但是学生由于课业繁忙,很少光顾。

  由于师资缺乏等种种原因,使品德教育主要限于简单的说教,品德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

  五、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形式的建议与措施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育的首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冲出来,要意识到“学*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险品。”的严重后果。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根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思想,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使之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心、学会审美。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首位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对好动且适合形象记忆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只有结合小学生的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系列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自信心和荣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办心理专栏,充分发挥**下演讲和校园广播站的宣传作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认知、体验和锻炼,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使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沿着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制,组建校领导、党员、少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主任、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实施德育工作计划的时间和安排和人员、经费的落实。副校长、党员、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其次学校德育办公室要发挥品德教育核心和监督作用,配合校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加对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德育和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室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耐心地心理输导,使其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快乐地成长。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的时空,为学生的*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XX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的时空,为学生的*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明显不*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等中的首*,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变为主动学*。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家长自己放弃学*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关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的教师问卷调查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媒体,辅助设备缺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学生识字效率较低是一个不庸置疑的事实;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也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探索,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孩子特点的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标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

  2同时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学*其他各门学科的质量。为此,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的符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识字教学途径,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农村低年级教师的追求。

  二、调查内容

  调查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农村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识字效果,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惯。

  三、调查对象、方法

  1、调查芦草沟镇乌拉斯台小学的89名低年级学生。

  2、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

  四、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89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6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2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方法单一

  现新编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学生学*生字时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环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情趣。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6、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学生负担过重

  5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实效。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这种现象。

  8、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五、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1、在游戏中识字

  2、让学生自主参与

  3、以趣味吸引学生

  4、用竞赛激励学生

  5、提前阅读巩固识字

  对于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识字方法比较简单,不太爱去想那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与生活阅历联系比较大。特别是识字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说,繁琐的生字方法似乎让他惧怕,所以他经常会去采用最简单的识字方法去记忆,但是这样的记忆方法属于短效记忆,没过多长时间就又把字遗忘了。慢慢地他会觉得识字好枯燥,没意思,既而会造成一些恶性循环。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识字的积极性,这样的话不光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识字热情,最主要的是能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而对于程度稍好的孩子来说,他善于思考,这样的孩子在识字方面一定会觉得游刃有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应该在花样识字上多加指导,以便孩子能认识跟过的字。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还需要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调查的原因

  1.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学生学*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学*、阅读状况的,熟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

  2.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为小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使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分析:

  1.小学生喜欢进行自主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可见大多数孩子们虽然年龄比较小,还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但差异大,有个别学生兴趣不太浓厚,,家庭的氛围不够。

  2.小学生大多喜欢进行课外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课外阅读的时间多吗?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半的选择多和一般,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三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章分别是诗歌、散文和记叙文,感兴趣的学生分别占了一半。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复述故事和摘录法。

  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阅读一般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很多地方体会不到,他们还是需要教师的分析和指导的。小学生如论是上课听教师讲、还是自己阅读都是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启发、提升的。

  4.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

  问卷调查中,对你读书时喜欢:边读边联想,读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来再读、对哪些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选阅读中能够借助上下文推测、理解词句的、能抓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能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各都占一半。可见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他阅读方法掌握的不熟练,需要教师的帮助,强化。

  三、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

  4.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自主阅读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学生自主读书、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

  5.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台。如开展推荐好书活动,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提高。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及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空和*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1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2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了。*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6)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从*几年的情况看,**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我深入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 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 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四)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归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四、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的家长选择“一般”,25%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臵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五、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七、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能促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才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调查地点:

  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小学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做好准备。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却忽视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时代农村人材,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1

  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大好形势,本人在新学期之初对我县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深入地走访了解,从中总结出我县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学校学生人数拨给,但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生源有限,回拨经费往往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正常办公办学。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层层克扣,造成办公经费更加紧张。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却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负担。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由于乡村小学比较分散,加上经济的制约,农村小学课程除语文、数学之外,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或有开设但无专业教师任教,甚至由主科老师将所有课程一手包办。但主科老师因缺乏足够知识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所以往往这些本该开设的科目就成了一种摆设,每天的课程表中虽说有这些科目,但结果上的却是语文课、数学课或自*课,结果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乡村经济的不发达和学校办公经费紧张,使许多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严重短缺,甚至是没有,造成小学生的音体美发展不*衡。如科学课上,经常是老师照本宣科,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从头到尾讲完就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却无法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了解一些基本自然现象,这样就制约了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听和讲为主,但学校因缺乏听力器材,学生根本就无法通过听来较对所讲的内容,所以有的学生把英语单词读成汉语拼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体育课上,因无体育器材,我们就只能看到整班的学生在操场上满场飞奔的体育课。由于远离城镇,科技,通讯设备缺乏,诸如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亦无

  法在乡村小学中普及开来。这些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配套设施的短缺,也是拖慢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有很多是民办教师或代课转正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是少之又少,月工资收入大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至于其他如考核奖,岗位津贴,职位补贴等其他福利则无谈起,这样就给教师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农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继续教育或参加种种培训学*,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容不得教师反对,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受我县经济水*发展滞后的影响,**在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没有较好的吸引力,很多当地专(本)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回乡任教。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大多数从事乡村教学十几年的老教师,缺乏现代高科技知识,连普通话都讲的不是很标准。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其中问题最大还是在于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面临着教师紧缺的情况,这样就造成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很多学校*均每个老师一星期要上18节课以上,而且还要兼顾不同年级的主副科教学,甚至是双主科。老师们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是越来越重,精力上也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肯定会随之下降。因此,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改变我县农村教育现状的之根本。

  五、资源分配不公*。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各**、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镇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小学中我看到一种现

  象:篮球场是黄泥地,操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六、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庭的经济拮据,使儿童很早就离开学校,外出打工,流失率不断升高。据很多学校校长反映,在农村学校中,一至六年级在校生人数都是呈现金字塔形的比例,越往高的年级,学生的流失就越大,其中约70%的为女生。如何控制学生不断地流失,降低辍学率,这也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虽然我县农村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同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欣喜地看到我县农村教育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优势:农村广阔的土地,多彩的森林,连绵的山脉,蜿蜒的河流,使得农村学生掌握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社会环境优势:农村学生远离繁华的城市,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起城镇学生来说相对较小,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事物的腐蚀,能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农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勤俭的优秀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对乡村儿童进行言传身教。

  总结:

  我县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广大的农村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畏手畏脚,全盘否定。我们还应该看到乐观的前景,许多新毕业的青年教师正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各种教师培训课程更加完善;教育投资不断增多,新的小学课程像英语,体育等正在逐渐开设。诸如此类的现象正在农村教育改革中日渐成效。特别是从国家实行了农村学生免费入学,以及国家正大力实施农村教

  育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我相信我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会慢慢消失。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调查,了解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广大民众的思考及关注,从而使农村教育制度真正适合农村教育现状。

  (二)、调查背景介绍

  五华县郭田镇是广东省梅州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邱陵地带的一部分。这里人民以种地为生,交通等相对落后,大部分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教育相对落后。

  二、调查对象和时间地点

  (一)、调查对象:郭田中学全体师生

  (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24日

  三、调查内容

  因为生活在农村,一直以来对农村教育问题也比较关注。恰逢今年暑假学院组织我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趁这个机会,我就我所在村镇中学(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郭田中学)发放了农村中学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老师、领导了解学校的现状及一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面是我所发放的学生调查样本。

  郭田中学学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了解你在学校的学*情况,希望你能如实填写本卷。我们的问卷采取匿名制,个人信息绝对保密。你的意见将成为我研究农村学生学*情况的重要依据。请在你认为合适选项的英文字母上打“√”。

  1、家里人对你的学业是否重视()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D、一点都不关心

  2、你对学*有兴趣吗?()A、有兴趣,主动学*B、一般C、没兴趣,被动学*

  3、你在课堂上的感觉是()

  A、愉快B、没感觉C、枯燥D、其他

  4、你的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A、学*B、看电视C、做家务D、其他

  5、写出你最喜欢的科目名称()

  6、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一堂课老师一人讲到底

  B、老师一边讲一边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C、学生组织课堂,老师指导

  7、.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A、引导启发B、合作探讨C、填鸭式D、其他

  在问卷中,当问到“家里人对你的学业是否重视?”时,有49.3%认为是比较重视,34.6%认为一般,仅有7.24%认为是非常重视。而对于“你在课堂上大多数的感觉是”这个问题时,高达47.8%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众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通过对获得资料及自身了解的统计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

  *年来,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现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离开落后的村级小学,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镇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就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一些城镇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想方设法争抢生源,开出许多优惠条件到农村学校招收优秀学生,也造成了农村学生的减少。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1)、农村教育定位不准,生源减少。

  教育目标的错位是现在农村教育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很不符合,由于学校硬件、师资水*和资讯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高中升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农村教育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一些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认为升学无望,读书没用,对继续就读失去信心。从而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选择中途辍学。由于年龄较小,打工无人接受,又不愿回校读书,辍学儿童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后进城打工或帮家里干农活,农村教育滞后不前。农村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不准主要体现在:相当部分的农村教育仍然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智育方面,学校偏重于知识传授,把分数看作是评定学生好坏的指标。一直以来,农村中学教师都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水*的杠杆,这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们也顾不上所谓的素质教育了。就我所调查的初级中学,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6:00天才微微亮,起床的铃声就吹响了,6:30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两节早自*过后,再吃早点,而后才开始一天的正式课程。直到晚上9:30两节晚自*后才结束一天的课程。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农村师资队伍一般是由年老的+代课的组成,他们除了是老师外,放下课本就成了农民,本身素质较低。在我所住农村,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上了五十岁,他们大多是一辈子呆在农村,很多也不过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有限。加上农村信息不发达,与外界交往不多,导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无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加之农村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通过跟部分老师的交流,得知,大多老师的月工资才10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受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差异的影响,大量农村教师向城内流动。导致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没出路,自怨自艾、满腹牢骚、不思进取。

  (3)、农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大多数家长因自身文化水*的局限,对教育子女的责任性认识偏颇,要么推卸,充当‘甩手掌柜”,甚至过分地依赖孩子的祖辈们,要么单方独揽大权,而报希望于教师,在这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养育靠父母,教育靠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责任。通过调查发现约有14.6%的父亲和20.8%的母亲认为孩子教育依靠配偶,推卸自身教育子女的义务。极少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依靠祖辈,完全丧失教育子女的责任。

  四、调查总结

  (一)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允许各地自主创新。这样,农村教育的目标就会随之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模式,规划教育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分散开去的学校,通过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来去办。该撤并的学校坚决撤并,该合并的班级坚决合并,

  该精简的教师坚决精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发挥最佳社会效益。二是要进行学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其学制可以延长为4--5年。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不断扩大综合高中的办学规模,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一层次的综合高中教育。通过改革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解决教师问题

  (1)、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农村教师的工资太低,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他们的家庭负担也很重,导致较好一点的老师都流失了,农村教育也越来越差。所以我们建议**适当的调高教师的工资,增多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改善他们的教学条件,比如在农村中小学中设立中小型的图书馆,以及配置电脑。

  对于大多数的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不错的福利待遇,而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就非常之差,年底没有奖金,*时也没什么另外的收入,医疗保险做的也很差,程序也很繁琐,即使申请到了,补贴也不多。我们建议给农村教师年底发放奖金,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医疗保险,我们建议提高农村教师的补贴比例,并简化程序,以及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并设立农村教育基金,对急需用钱的老师以帮助。

  (2).增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于农村老师的培训,我们认为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得到落实,农村学校一年有时都不会有一次机会派遣老师去接受培训,即使有,名额也是非常之少,我们建议相关的市县乡都可以经常举行不同规模的培训活动,这样也可以使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学*。

  (三)、提高家长教育通识、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开展一些教育是通过实现父母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成功。针对家长对子女应有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被莫名地“蒸发”,最终演变成子女所需物质消费品的供应者和承担者的现象,邀请专家讲座不断渗透要求农村家长必须从思想上摒弃这种不健康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都是最直接的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都应该主动正视教育,积极参与教育,有效地发挥各自应为且可为的教育。要求家长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环境。

  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孩子面前要不赌博酗酒,不讲粗话,不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事情。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今年暑假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 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两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0人,初中生30人,老师及校长15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大部分的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90%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10%。从以上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高考制度依然注重的是成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这些局势,教师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体罚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压力是只增不减。

  3.学生问题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约占一半。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80%的家长选择“一般”,10%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60%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三、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个人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培养紧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

  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也不会关心他们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跟不上,父母*时也没关心他学*,他渐渐失去了学*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班帮助孩子学*,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12下一页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一、概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楚桥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这次的调查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7)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集合9篇)

  在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查地点:

  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小学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做好准备。

  一、概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楚桥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这次的调查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今年暑假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 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两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0人,初中生30人,老师及校长15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大部分的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90%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10%。从以上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高考制度依然注重的是成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这些局势,教师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体罚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压力是只增不减。

  3.学生问题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约占一半。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80%的家长选择“一般”,10%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60%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三、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个人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培养紧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

  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加深对农村教育现状的了解,同时提高自我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我在寒假期间,对我所居住的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观礼村的小学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在着手调查之前,我首先查阅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然后走访了本村小学教师,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几年学校的招生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的年龄、性别比例、*均成绩、家庭状况等信息。接着,我随机选取了5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采集他们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条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作出如下报告。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变革与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科学的本质,其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则需要依靠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三农”问题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切的问题。构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政策。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依赖于政策调整和政策创新。为此,*****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又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又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时至今日又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略与构想。而农村教育问题作为构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更应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1986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xx年,***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又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决定中得到特别的重视与强调。

  20xx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这是进入新世纪***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宣示,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亦因此成为各级**更重要的政策行动。

  20xx年,***又发出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xx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重要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形成了在法律层面上的农村教育公共政策。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重大变革与调整,是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积极回应,它基于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并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观礼村小学教学情况调查

  目前,观礼村小学设有二、四、五、x个年级。每个年级只开办一个班。另外,村上还办有一个私人幼儿园。据观礼村小学的.教师组组长李贵章老师提供的信息显示,驯龙镇小学教务办事处每年都会安排各村小教师负责统计其生产队0~13周岁的儿童人数。今年我村0~13周岁的儿童总计225人。这当中,幼儿园在读学生20名(含10名留守学生),二年级在读学生17名(含10名留守学生),四年级在读学生22名(含13名留守学生),五年级在读学生15名(含7名留守学生),六年级在读学生23名(含15名留守学生)。具体见下表。

  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本村共4名教师(不含幼儿教师),但除教师组组长李贵章老师为正式教师外,其余3名均为代课教师。其文化程度均达到初中以上水*。学校教学设施虽然简陋,但校方仍然大量投资购买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用品以及各种学生读本和供教师读阅的报刊杂志。据随机调查的五名学生及其家长透露,这4名教师全都尽职尽责,不仅诲人不倦。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数具备了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热爱家庭等优良行为品质。家长们还一致表示会大力配合老师们的工作,并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基础的希望全力寄托于老师。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却忽视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时代农村人材,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1

  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大好形势,本人在新学期之初对我县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深入地走访了解,从中总结出我县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学校学生人数拨给,但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生源有限,回拨经费往往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正常办公办学。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层层克扣,造成办公经费更加紧张。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却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负担。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由于乡村小学比较分散,加上经济的制约,农村小学课程除语文、数学之外,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或有开设但无专业教师任教,甚至由主科老师将所有课程一手包办。但主科老师因缺乏足够知识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所以往往这些本该开设的科目就成了一种摆设,每天的课程表中虽说有这些科目,但结果上的却是语文课、数学课或自*课,结果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乡村经济的不发达和学校办公经费紧张,使许多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严重短缺,甚至是没有,造成小学生的音体美发展不*衡。如科学课上,经常是老师照本宣科,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从头到尾讲完就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却无法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了解一些基本自然现象,这样就制约了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听和讲为主,但学校因缺乏听力器材,学生根本就无法通过听来较对所讲的内容,所以有的学生把英语单词读成汉语拼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体育课上,因无体育器材,我们就只能看到整班的学生在操场上满场飞奔的体育课。由于远离城镇,科技,通讯设备缺乏,诸如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亦无

  法在乡村小学中普及开来。这些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配套设施的短缺,也是拖慢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有很多是民办教师或代课转正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是少之又少,月工资收入大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至于其他如考核奖,岗位津贴,职位补贴等其他福利则无谈起,这样就给教师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农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继续教育或参加种种培训学*,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容不得教师反对,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受我县经济水*发展滞后的影响,**在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没有较好的吸引力,很多当地专(本)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回乡任教。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大多数从事乡村教学十几年的老教师,缺乏现代高科技知识,连普通话都讲的不是很标准。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其中问题最大还是在于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面临着教师紧缺的情况,这样就造成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很多学校*均每个老师一星期要上18节课以上,而且还要兼顾不同年级的主副科教学,甚至是双主科。老师们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是越来越重,精力上也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肯定会随之下降。因此,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改变我县农村教育现状的之根本。

  五、资源分配不公*。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各**、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镇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小学中我看到一种现

  象:篮球场是黄泥地,操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六、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庭的经济拮据,使儿童很早就离开学校,外出打工,流失率不断升高。据很多学校校长反映,在农村学校中,一至六年级在校生人数都是呈现金字塔形的比例,越往高的年级,学生的流失就越大,其中约70%的为女生。如何控制学生不断地流失,降低辍学率,这也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虽然我县农村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同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欣喜地看到我县农村教育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优势:农村广阔的土地,多彩的森林,连绵的山脉,蜿蜒的河流,使得农村学生掌握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社会环境优势:农村学生远离繁华的城市,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起城镇学生来说相对较小,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事物的腐蚀,能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农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勤俭的优秀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对乡村儿童进行言传身教。

  总结:

  我县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广大的农村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畏手畏脚,全盘否定。我们还应该看到乐观的前景,许多新毕业的青年教师正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各种教师培训课程更加完善;教育投资不断增多,新的小学课程像英语,体育等正在逐渐开设。诸如此类的现象正在农村教育改革中日渐成效。特别是从国家实行了农村学生免费入学,以及国家正大力实施农村教

  育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我相信我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会慢慢消失。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调查,了解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广大民众的思考及关注,从而使农村教育制度真正适合农村教育现状。

  (二)、调查背景介绍

  五华县郭田镇是广东省梅州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邱陵地带的一部分。这里人民以种地为生,交通等相对落后,大部分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教育相对落后。

  二、调查对象和时间地点

  (一)、调查对象:郭田中学全体师生

  (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24日

  三、调查内容

  因为生活在农村,一直以来对农村教育问题也比较关注。恰逢今年暑假学院组织我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趁这个机会,我就我所在村镇中学(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郭田中学)发放了农村中学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老师、领导了解学校的现状及一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面是我所发放的学生调查样本。

  郭田中学学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了解你在学校的学*情况,希望你能如实填写本卷。我们的问卷采取匿名制,个人信息绝对保密。你的意见将成为我研究农村学生学*情况的重要依据。请在你认为合适选项的英文字母上打“√”。

  1、家里人对你的学业是否重视()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D、一点都不关心

  2、你对学*有兴趣吗?()A、有兴趣,主动学*B、一般C、没兴趣,被动学*

  3、你在课堂上的感觉是()

  A、愉快B、没感觉C、枯燥D、其他

  4、你的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A、学*B、看电视C、做家务D、其他

  5、写出你最喜欢的科目名称()

  6、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一堂课老师一人讲到底

  B、老师一边讲一边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C、学生组织课堂,老师指导

  7、.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A、引导启发B、合作探讨C、填鸭式D、其他

  在问卷中,当问到“家里人对你的学业是否重视?”时,有49.3%认为是比较重视,34.6%认为一般,仅有7.24%认为是非常重视。而对于“你在课堂上大多数的感觉是”这个问题时,高达47.8%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众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通过对获得资料及自身了解的统计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

  *年来,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现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离开落后的村级小学,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镇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就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一些城镇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想方设法争抢生源,开出许多优惠条件到农村学校招收优秀学生,也造成了农村学生的减少。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1)、农村教育定位不准,生源减少。

  教育目标的错位是现在农村教育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很不符合,由于学校硬件、师资水*和资讯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高中升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农村教育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一些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认为升学无望,读书没用,对继续就读失去信心。从而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选择中途辍学。由于年龄较小,打工无人接受,又不愿回校读书,辍学儿童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后进城打工或帮家里干农活,农村教育滞后不前。农村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不准主要体现在:相当部分的农村教育仍然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智育方面,学校偏重于知识传授,把分数看作是评定学生好坏的指标。一直以来,农村中学教师都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水*的杠杆,这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们也顾不上所谓的素质教育了。就我所调查的初级中学,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6:00天才微微亮,起床的铃声就吹响了,6:30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两节早自*过后,再吃早点,而后才开始一天的正式课程。直到晚上9:30两节晚自*后才结束一天的课程。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农村师资队伍一般是由年老的+代课的组成,他们除了是老师外,放下课本就成了农民,本身素质较低。在我所住农村,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上了五十岁,他们大多是一辈子呆在农村,很多也不过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有限。加上农村信息不发达,与外界交往不多,导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无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加之农村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通过跟部分老师的交流,得知,大多老师的月工资才10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受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差异的影响,大量农村教师向城内流动。导致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没出路,自怨自艾、满腹牢骚、不思进取。

  (3)、农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大多数家长因自身文化水*的局限,对教育子女的责任性认识偏颇,要么推卸,充当‘甩手掌柜”,甚至过分地依赖孩子的祖辈们,要么单方独揽大权,而报希望于教师,在这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养育靠父母,教育靠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责任。通过调查发现约有14.6%的父亲和20.8%的母亲认为孩子教育依靠配偶,推卸自身教育子女的义务。极少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依靠祖辈,完全丧失教育子女的责任。

  四、调查总结

  (一)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允许各地自主创新。这样,农村教育的目标就会随之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模式,规划教育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分散开去的学校,通过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来去办。该撤并的学校坚决撤并,该合并的班级坚决合并,

  该精简的教师坚决精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发挥最佳社会效益。二是要进行学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其学制可以延长为4--5年。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不断扩大综合高中的办学规模,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一层次的.综合高中教育。通过改革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解决教师问题

  (1)、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农村教师的工资太低,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他们的家庭负担也很重,导致较好一点的老师都流失了,农村教育也越来越差。所以我们建议**适当的调高教师的工资,增多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改善他们的教学条件,比如在农村中小学中设立中小型的图书馆,以及配置电脑。

  对于大多数的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不错的福利待遇,而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就非常之差,年底没有奖金,*时也没什么另外的收入,医疗保险做的也很差,程序也很繁琐,即使申请到了,补贴也不多。我们建议给农村教师年底发放奖金,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医疗保险,我们建议提高农村教师的补贴比例,并简化程序,以及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并设立农村教育基金,对急需用钱的老师以帮助。

  (2).增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于农村老师的培训,我们认为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得到落实,农村学校一年有时都不会有一次机会派遣老师去接受培训,即使有,名额也是非常之少,我们建议相关的市县乡都可以经常举行不同规模的培训活动,这样也可以使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学*。

  (三)、提高家长教育通识、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开展一些教育是通过实现父母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成功。针对家长对子女应有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被莫名地“蒸发”,最终演变成子女所需物质消费品的供应者和承担者的现象,邀请专家讲座不断渗透要求农村家长必须从思想上摒弃这种不健康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都是最直接的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都应该主动正视教育,积极参与教育,有效地发挥各自应为且可为的教育。要求家长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环境。

  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孩子面前要不赌博酗酒,不讲粗话,不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事情。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也不会关心他们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跟不上,父母*时也没关心他学*,他渐渐失去了学*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班帮助孩子学*,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12下一页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从*几年的情况看,**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我深入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 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 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四)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菁选(扩展8)

——农村扶贫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扶贫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扶贫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丁聚英镇最偏远、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严重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武当山南麓,面积30多*方公里,人口稀少,人均收入较低。2019年,村里贫困户数量为54.5%,现在已经下降到45.6%。全村耕地面积877亩,人均耕地0.8亩左右。有6个村民小组,310户,108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患病老人和留守老人。

  xx村主导产业为坡耕、小规模家庭农业和农民工,主要从事农民工约500人,占总劳动力的60%以上。2019年,贫困人口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10.6%,占养殖业收入的5.4%,占劳动收入的71%,占其他收入的13%。

  二、贫困的主要原因

  (1)交通和环境条件差导致贫困

  Xx村是丁聚英镇比较偏僻的行政村,距离镇中心较远,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区域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该村工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偏低。

  (2)缺乏产业支持和集体经济薄弱造成的贫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经常住在村里的小部分村民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大部分从事种植养殖,但*均土地不到0.8亩,90%都是荒山,需要更多的经营投入,但产出较少,几乎没有收入;有的家庭养一只猪,几只鸡,几只羊,但由于交通和信息条件,大多自给自足,无法形成规模,村民没有收入;由于前几年村部成立,村集体欠下*百万外债,难以自保,更谈不上供养村民。

  (3)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和重返贫困

  这个村子的农民经济状况很差。如果他们遇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作物减产、水产养殖瘟疫、家庭成员突然残疾或死亡或其他自然灾害,他们可能会造成贫困或重新陷入贫困。在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杜明山、曹学胜等20多名村民因病或灾而致贫,这类贫困户约占全村的20%。

  (4)劳动力不足,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造成贫困的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对于农民来说,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体弱多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成员,他们不仅不会为家庭的收入做出贡献,还会增加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难以摆脱贫困。如果有长期患病或重大疾病的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赚取收入,医疗费用还很高,有的甚至负债累累。对于这个村的贫困农民来说,生病后往往是小病缠身,大病则耽误。对于那些无法再承受或拖延的疾病,治疗费用已经成为这些农民的沉重负担。这些贫困户被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疾病压垮,没有精力和信心脱贫。

  (5)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导致贫困

  几年前义务教育不免费的时候,这个村很多穷人因为上学距离远,家庭贫困等原因辍学,因为辍学而成为新一代的穷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不仅是贫困的结果,也是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差,贫困人口文盲率超过20%,贫困人口*均受教育时间不足6年,远低于全镇*均受教育水*。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家庭经济的发展缺乏规划、技术和管理能力;外出工作只能做一些建筑、采煤等体力工作。,这是一些收入,但与其他人相比,收入差距很大。

  (6)贫困户主观扶贫意识差,没有导致贫困的危机感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该村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他们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各单位、各部门、各行各业踊跃向贫困户捐款,部分贫困户思想依赖重。甚至有少数人认为,要为他们捐钱捐物,国家要扶持。

  三、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促进生态移民的迁移。

  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通过多方协调,xx村启动了36名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办法是农民和村民共同建设自己的项目,国家统筹资金,每户补助3万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优惠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财政支持和享受政策的`家庭数量远远不够,导致安置房建设进展滞后。

  建议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快速深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杨家庙子、孙家院、徐家院、白义安、钟灵5个院落高标准建成,全村310名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根线穿五颗珠”的新农村局面,既解决了农民的住房问题,又把院落建成了新农村景区,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加大银河路改造力度

  银和路是xx村到集镇的唯一通道,长约15公里,窄、弯、不*,路况较差。虽然今年上半年借助3万次“村村通”活动,对同村路进行了改造,搭建了错车*台,增设了标志,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按照山区二级公路标准,改建银和路,打通丁白路(丁聚营-白杨坪),改造宽3.5米的同村路,促进村内太渡湖、杨家庙子、白义安、李佳原、庐山、黄龙峡等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脱贫

  (3)促进旅游业发展

  Xx村地广人稀,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本轮精准扶贫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卡建议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现全绿覆盖,形成青山绿水蓝天的优美环境,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在沟渠、沟谷等*坦地区或斜坡上形成了种苗、花卉、中草药、杂果等种植产业:“春花夏荫、秋果冬绿”实现整体景观、景观生态、生态产业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太渡湖、杨家庙子、白义安、李佳原、会稽山、会稽山大峡谷等景点的旅游资源,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垂钓、健身等产业,为农民致富增加另一个渠道。

  (4)强化贫困户的“输血”和“造血”功能

  "扶贫的关键是帮助人民”。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资金,如果贫困户无动于衷,扶贫工作就彻底失败。

  对于此类对象,建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救助措施,明确责任人、任务、标准、措施、时间节点,做到识别病脉、开好处方、抓好药,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继续推进“金蓝领”工程,为每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两个具有实用技能的劳动者,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二是继续推进“5541;工程,“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励贫困户利用山地农场等优势资源开展种养业,增加收入;三是继续推进收入“四对”帮扶和金融帮扶,解决一部分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的融资和办理困难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扫清障碍。

  (5)加大扶贫保护力度

  在xx村的众多贫困户中,有一类既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致富途径的穷人。他们无法靠自己脱贫,比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残疾病人等。如何对这类对象进行准确的扶贫,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建议加大扶贫保障力度,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民生政策,为因病致贫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筹集资金,帮助其购买社保,让贫困户有医疗保障,有养老保障意识。负担沉重的贫困家庭,通过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治疗疾病、养老,可以看到脱贫的希望,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前言: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发展缓慢,贫困现象仍很突出。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xx地区新形势下农村扶贫攻坚的结果,我校经济学院公共管理专业专程来到xx县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20xx年1月12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xx〕2号文件。《意见》指出,xx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xx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xx的主要任务。xx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xx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国发2号文件对xx地区的影响和成果,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经济学院特地来到xx省xx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地点及方式

  我们这次选择的调查对象是目前居住在xx县的比较贫困的群体,主要是农业人口且收入较少的xx居民。我们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在xx县城的城郊结合处。调查的方式是采取问卷的形式,由我们将问卷发放给我们的受访者,由他们仔细阅读后填上答案,然后我们将问卷回收,分析,总结。这次我一共向我的访问对象发放了x份问卷,实回收x份,其中有效问卷x份。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第一部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在这次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结构接*1:1,其中有x个是汉族居民,x个是布依族居民,两个是苗族居民。在这x个访问对象中,只有两位是从外地刚刚迁到xx居住的,其余x位都是当地居民。这些受访者的年龄构成比例为:16岁一下有x位,占总人数的x%,16-44岁有x位,占总数的50%,45-60岁有x位,占总数的40%,60岁以上的有1位,占总数的5%。在这20位受访者中,有x位来自农村,占总数的x%,他们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获得,也有一部分人靠经商来获取收益。所占比例如下:种植业x%,外出务工x%,子女或亲戚援助占x%,经商20%,养殖业15%。而且根据调查结果,这些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比较低,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下,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5%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x元,有x%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x元以上。而导致这些家庭不富裕的主要原因就是除农业以外没有其他收入(有x%的家庭这样认为),居住的自然条件很差(x%的家庭这样认为)子女上学负担严重(有x%的家庭这样认为),也有一部分家庭感觉赡养家里的老人负担重(x%的家庭)和一部分人感觉家里缺乏劳动力(占5%)

  对于20xx年***下发的国发2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x%的人都表示不知道这个文件,而剩下的x%的居民则表示他们只是听说过,但是不了解文件的具体类容。

  第二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的整体评价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xx县的居民有60%以上的居民都认为当地**对农村扶贫很重视,但只要35%的人对目前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有一半的人从扶贫政策中享受到了实惠并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非常有信心。但是这些居民由于信息来源不广,对**的信息动态不了解,只有25%的人参加过相关的扶贫项目,如退耕还林,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对于家中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居然所有的受访者都感到头疼,都抱怨金额太低,不能满足日常开销。令人欣慰的是,有90%的人表示,对于**安排的各类扶贫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加。

  第三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

  国家现在x元的新扶贫标准线,本应该是一则重要的消息,但是在当地却只有x%的人知道。对于当地**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绝大多数的人也表示不清楚。在这些受访者中,他们的家庭所参加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欣喜地发现,在xx地区,超过一半的居民都认为我国目前的一些扶贫政策如:家电下乡,教育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粮种补贴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等,是有效的,这些政策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分析和总结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我发现,xx县*年来采取的有力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xx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x万元,实施扶贫项目x个,完成整村推进村x个;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x公里,村寨道路硬化x万*方米,修建小水池x口,水利沟渠x公里;推广杂交玉米种植x亩、脱毒马铃薯种植x亩;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果林x亩,饲养育肥猪x多头,肉兔x多只土杂鸡x万多羽,养殖大鲵x多尾。

  通过小水池、沟渠修建等水利项目的实施,解决了x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和x万人饮水难问题。通过公路建设、村寨道路硬化等交通项目的实施,解决了x个村x万人口的行路难问题,x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茶叶、蔬菜、经果林和畜牧水产养殖等项目的实施,以贫困村为主的茶叶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逐步形成,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通过扶贫攻坚,xx县贫困人口数量从20xx年的x万人下降到20xx年的x万人,减少贫困人口x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x%下降到x%,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x元增长到20xx年的x元,增长x%。

  但是,在取得重大绩效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xx农村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太低,生活困难,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年均人收入都集中在1200元左右。

  2,收入来源少,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

  3,信息流通不畅,不了解**信息,不了解相关国家政策,不知道**的相关扶贫项目,使得国家扶贫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4,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5,农村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的缺失,难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决断你。

  四,对于xx县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 一)要加快扶贫政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和扶贫思路等方面的创新 。

  1,在管理体制上,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经费,有一套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经费的使用,项目的运行要按期完工,发挥效益,项目资金的使用得到监督。此外,要调整扶贫工作重

  心,适应新阶段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由重点扶贫县转向重点扶镇、扶村、扶户。

  2,在运行机制上,要完善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完善“**主导、社会参与、开发扶贫、市场运作”的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增强扶贫能力,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与此同时,要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和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户自己投入为主体,以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投入。

  3,在开发方式上,一是以产业为支撑。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是贫困地区的共性。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选择调整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科技为动力,大力提

  高技术装备水*,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杜绝低水*重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开发潜力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二是以特色为主攻,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发挥比较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科技含量,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优化农副产品结构,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完善服务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以项目为载体。改变过去单一抓粮的思维模式和重点扶持短*快项目等急功*利的做法,突出扎根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开发,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提高基层组织领导、指导现代农业的能力和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为切入点,坚持两手齐抓,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二)政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当地居民时刻了解**相关政策的动态,积极参加当地**开展的扶贫项目,早日脱贫致富。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xx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xx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xx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集祥村基本情况

  集祥村位于xx县西部,村部所在地距县城46公里。全村党员35名,人口397户1922人,劳动力788人,其中外出406人,约占51%,村内共有低保户121户292人,五保户17户23人,下辖23个村民小组,其中22个属土坡区,1个村民小组属半石山区半土坡区,耕地面积1054亩,其中,水田840亩,旱地214亩。全村境内大多是土坡,盛产板栗、八角、油茶等土特产,该村的优质麻鸭和茶油闻名xx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53户,参合率达90%。20xx年集祥村全年人均收入1981元,农业结构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少数农户种桑养蚕,养猪养羊,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40岁左右的中年则在农闲时期到附*村屯打工,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手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低下,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一)基础设施状况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集祥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有改观。全村所有的自然屯都实现了屯屯通电。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路和水的问题,集祥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其中纳岁、拉东、拉瓦、坡更、中乐、坡永、六告、廷怀8个自然屯通村级路,都已铺上沙子。六道、可友、林前、德尧、拉提、纳华、纳拉、纳远、切尧、劳体屯级路,多为土坡区屯级路,年久失修,路况差,仍需硬化方可方便出行。还有更坡、表腊、吉里3个自然屯尚未通公路,出行极为困难。

  由于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加上山高地旱,水源少,集祥村供应生活用水相对较差,农户自己建有家庭水柜、集资修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用水,相对困难的则饮用原有水源。经过前几年的大会战和20xx年的大抗旱后,条件已经有所改善。少部分自然屯水柜前两年已基本满足日常用水,但出现水管太小,水管老化生锈的情况,如:廷怀屯1800米、纳华屯1300米、纳拉1200米。

  该村耕地面积1054亩,比较零散,人均耕地面积0.55亩,人均水田面积不足0.44亩,人多地少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产业发展情况

  该村产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规模小、专业技术差,主要特色产业主要是种桑养蚕及猪、养殖。据调查,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而且有养猪的愿望,少则1-2头,多则10多头,现有母猪18头,据其反映,今年一头猪的纯利润约为300元左右,母猪有4000元左右。种桑养蚕也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之一,全村桑园面积5亩,在纳岁屯,专心养蚕,据反映,通过种桑养蚕,一年可创收*5000元。很多有想法做养殖、种植的农户,都因为资金缺乏而无法发展。

  (三)村容村貌建设情况

  集祥村大部分自然屯建设较为散乱,纳岁屯是整个集祥村村容村貌的一个屯,有个小型的医疗卫生室。该屯大部分村民已经起好新房,但是仍然是东一家、西一户。如能把该屯进行整顿改造,把农户门前的猪栏搬到房子后面,再加以亮化绿化,同时在村口修建篮球场及一些活动场所,将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四)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情况

  村委办公阵地位于村中心更坡屯,距乡府4公里,阵地面积120*方米,有两间办公室和一间会议室,有一套远程教育系统,办公设备较为简陋,目前仍未通水。

  (五)村两委情况

  该村现有党员35名,60岁以上的18名,大专文化以上1名,村两委干部3名,*均年龄44岁,大专文化1,中专、高中文化2人,初中文化15人。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还有三个村屯还没有通屯级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大部分屯级路面路况较差,也还没有硬化道路。

  (二)自然条件仍比较恶劣,水源资源仍然缺乏,面临大旱时仍不能完全确保人畜用水及农业生产灌溉。

  (三)部分养殖户出现发展瓶颈,有很好地规划,但资金问题如农村农业信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四)全村仅有的840亩农田只有下大雨才能等到水耕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欠缺。

  (五)村里没有娱乐场地、图书室及篮球场,村民在农闲时不能娱乐活动及学*。村委办公室设施缺乏,办公设备简陋。

  (六)村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文化水*不高,主要是缺少劳动技能的.培训,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也多半干些体力活。

  三、建议推进集祥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计划和目标

  (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计划目标:修通吉里、表腊、更坡屯级路,方便190名群众的出行问题。进一步改善其他村屯内的屯级路,改善扩建及硬化。通过土地整理、开挖排洪渠道、修建三面光水利渠道,扩建纳伴屯水源等方式,确保840亩农田增产增收,免受洪涝灾害。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及水柜工程,确保生产生活用水。

  (二)帮助农民增收的主要计划目标:通过资金扶持、信贷政策支持等方式培养养殖户,带动全村发展各种种养项目。目前集祥村群众养猪积极性较高,可采取送种猪等方式加大农民养猪力度。扶持种桑养蚕户,动员更多农户参与种桑养蚕。成为该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计划目标:进一步改善村屯内的巷道硬化,动员村民改建卫生厕所,对纳岁屯进行整顿绿化亮化,作为整村村容村貌的示范点。

  (四)加强村部办公设施和科教文卫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村委办公楼进行维修,增设办公设备,修建图书室、篮球场、娱乐活动室等等,为农村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五)举办一到两期的技能培训班,要求技校老师教会他们一些技能,如焊接、电工等基本技能,增强他们外出求职的本领。

  1.帮扶增强干部责任。

  今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2、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