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有感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1-12 00:00:00 [db:标签-标题]

读《菜根谭》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菜根谭》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菜根谭》有感1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中国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读《菜根谭》有感2

  立场坚定,着眼高处。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这三处分别代表着逆境、顺境和绝境!在狂风骤雨、风吹雨打的逆境中,要把脚站稳,这是说的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风一吹就倒,雨一来就滑。在逆境中站稳脚跟,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看得是他有没有定力和功夫。

  逆境中是很容易左右摇摆丧失立场的,尤其是在失去方向,失去信念的时候!

  顺境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作者提醒大家要高处着眼,正如白居易诗所云“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乱花丛中,最容易被美好的景象所迷惑。当企业一帆风顺财源广进的时候,正是花浓柳艳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是死在艰苦的创业初期,而是倒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高峰。因为没有更高的眼光,没有更宽的格局,企业还沉寂在自己的享乐当中时,已经开始被市场淘汰!

  所以企业管理强调居安思危,越是花团锦簇,越需要将眼前放长远,不要被眼前的艳丽所迷惑。

  而对于绝境和危境,要做到迷途知返。一些企业管理者在错误的事情上越陷越深,不是因为回不了头,而是因舍不得面子,不愿意回头。

  所谓的“人定胜天”,不是说硬碰硬,而是人有认知自然规律的能力。险恶境地,不能跟环境和规律作对,只能把握规律敬畏趋势。

读《菜根谭》有感3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思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共同助推。其中,思想的提升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人的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里。今所阅读的《菜根谭》正是一本儒家通俗读物,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它是儒家真理的结晶,其中,不乏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触到《菜根谭》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淘书,偶然看到古色古香的封皮和有些泛黄的书页,心想这书的名字也挺有趣,不知道书中内容为何,但是翻看几页后发现,书中很多字句简练又很有深度,所以就买回家细细品读。读这本书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是整理收集的,所以整书没有大块衔接的文段,基本都是以短句彰显含义,利用少量的时间也能体会到书中的真谛。这本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相对应有几十折的篇幅,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谈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修身”这一部分,主要讲从个人心智素质的方面整体提高。“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善事是为了向别人彰显自己的品德,施恩惠是为了结交朋好,事业出众是为了惊世骇俗,甚至连养株植物都是要标新立异……这所有的目的,并不应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本意,善念中存戈矛,理想路上存荆棘,拔除它们很难,但是这正是事物最应该被扶正的本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说理想,但却并不是真的理想,有人为了追求金钱,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同的目的,让我们丧失本应该单纯的追求。本应是为实现自我认可而追求的理想,变成为了迎合世俗眼光和物质享乐的贪婪,这理想路上出现的荆棘,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自己有过。一生很长,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面临不同的诱惑、不同的陷阱,他们让我们迷惑,让我们迷茫,甚至让我们迷失,而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那些心灵深处的小荆棘需要我们亲手用刀斧修整或斩断,脑海中出现的邪念需要我们自己去板正、去克服。

  修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性本善,但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所面临的境遇和其中出现的挫折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无往不利的。有些人会保持初心,有的人却会被现实腐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有的修养自身的性情的能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比*常人更有思想,而是在经历过痛苦后努力地反思和纠正,才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

  修身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去思考,没有通过事情去质疑,没有想从事件上得到提高。时刻保持着警醒,通过事情看到本质,只有刨除路上的荆棘,才能让精神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所讲的“应酬”,是待人接物和处世方面的道理。“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反应。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要用十分的力,*和清淡顺其自然才更能长久,而不是将力量全部用尽,这样在日后的交往中反倒会有不利。《菜根谭》里的这些文字,也是说万事不能做尽,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礼数上不要做尽才能维系双方不厌烦,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每次都将智慧用尽,才能提防不测的发生,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很明确的体现。中国人讲究礼数,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万事都讲求周全,但在长久的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悟出很多道理。我们懂得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刚刚认识就将万事做尽,以后的相处便处处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我们懂得适可而止。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时此刻将万事做尽,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么之前没为后来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复之地。

  第三部分主讲“评议”,对于世事及内心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谏言,以达到身心的提升。“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掌握好自己的内心才能长久;客观公正,不疑心偏颇,才能*衡好事物看清本质。

  《菜根谭》的第四部分讲的是“闲适”。除了做人当官,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和培养一些闲适的性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白天我们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或是员工或是家人,晚上我们拥有的却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紧张,让很多都市人忘记抬头看看太阳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或聆听涓涓细流,或闲看花开花落,也同样是一番滋味。

  “闲适”这部分的臻句让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读书、饮酒、赏花、种树……这些仿佛只有在书中能实现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无须做出过大的改变,其实细微的变化就能调整我们整个生活的节奏和质量。其中读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成长和技能的成熟都离不开它。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有节,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用智慧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更快乐,调节我们身体的状态,用读书来放松身体绝对是明智之举,读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纯洁。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整书的概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质上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刚刚来到工作单位,我对于工作刚刚有一定概念却还没有太多自身的理解,读了《菜根谭》里面的这些警句,我对工作有了一些新鲜的定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档,一切以工作为重,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教育细数不尽,对我精神的提升更是潜移默化的,我会将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上,努力融入工作环境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人!

读《菜根谭》有感4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生活中,千载难逢的好事就是得到一本好书和结交了一个良友。

  参加工作整整一年的时间,周末闲暇时,我喜欢一个人静心地阅读,在书的海洋中,有波澜不惊的震撼,有无与伦比的快乐,有时我的心灵犹如沐浴春风一般,暂别喧嚣的城市,享受那份久违的宁静,寻求内心那一丝丝共鸣。《论语》里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喜欢读书,一本好书不仅能丰富我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从中收获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从听说《菜根谭》这个名字,到被书名所吸引,再到细细品味此书中所蕴含的精髓后从此对它爱不释手。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简朴的生活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使人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菜根谭》将儒、释、道三家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以简单的文字点化人间万事,仔细揣摩,却发现里边很多学问终身受用无穷。这本书让我对生活获得了启迪,重新审视自己,不再那么自我,学会了改变。

  一年以前,当我大学毕业一个人背着行囊,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与奋斗的激情踏上了工作历程,一切又将重新开始,这个漫长的过程,对自己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历练。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离开父母,离开昔日的朋友,任何事情只有靠自己去解决,加之离家太远,*时很少回家,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时常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每当此时,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顿时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好长一段时间,我从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变得开始喜欢一个人独处,独来独往,封锁自己。眼神中透露着淡淡的忧郁,生活就像上演黑白电影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和激情。满腹委屈却无人述说,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菜根谭》中曾经说,“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在狂风暴雨中,鸟类都会感到忧虑害怕;如果风和日丽,即使是无心的花草树木也会欣欣向荣。天地之间不可以一日没有祥和之气,而人也不可以一日没有欣喜乐观的心情。

  渐渐地,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环境对人的成长固然很重要,但是当我无法改变这种境况时,为什么我不能试着去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抱怨环境呢?我试图跳出死胡同,不再自我,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认识新的朋友,重新开始建立人际关系,拨开眼前的障碍物,让自己看得更高,望得更远。往昔阴霾的天空豁然明朗起来,视野开阔了,那些快乐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人生旅途是漫长的,在人生的岁月里,当环境已成一种定局无法改变时,适时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展现在眼前的也许就是一条*坦大道,从而也会赢得许多精神,热情、乐观和一片坦荡的胸怀。

  一个只会怨天尤人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有灰暗的一面。俗话说“境随人转”,外在的环境常常是随着人的心理状况而变化,心情愉悦时,会觉得身旁的事物充满了生机。所以,一个终日忧虑悲观的人,将因缺乏斗志而使自己陷于逆境,不仅仅是做事屡遭挫折,周围的人也会渐渐疏远你,更觉心灰意冷,慨叹人生如梦。

  人生处处有风景,怀着积极的心态去观赏,则能发现原来景致极美。在任何情况下,景色如何,关键看人的心态,只有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与色彩,积极地调整心态,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自然展示在眼前,如果不用心去欣赏,很难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也就永远欣赏不到美丽的风景。

  文中也曾提到,“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翻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这段文字一直鼓励着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事不可能尽如人意”,心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逆境中不悲伤,不气馁。逆境时,考验人坚韧的毅力,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顺境时,考验人是否沉沦在成功的喜悦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一颗*常心来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乐观进取的人,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怨天尤人,只是尽其所能地去做。这样的人在与人相处时,总能让人感觉希望就在转角,若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总能等到柳暗花明的时候,快乐生活也便随之而来。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代文豪苏东坡虽然在宦途失意,生活窘迫,却从未因此颓废,以一种旷达的胸怀,造就了自己多彩的人生,创造出许多佳作流传至今。

  《菜根谭》一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怎样面对生活,演绎精彩的人生。它还启迪着我怎样与人相处,“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让一步是为日后进一步预留余地,而待人接物态度宽容者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与人方便是为自己日后留下方便的基础。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必须扮演着父母、子女、兄妹、朋友、同事等很多角色,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相处,人与人之间相处,没有解不开的结,很多时候结下的恩怨情仇都是因为自绝后路造成的,在产生矛盾之时把话说绝,把事做绝了,不留余地,使得双方陷入无法收拾的局面。给予别人伤害的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快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多一些宽容,便会少一些烦恼,凡事多为他人设想,不要为了眼前的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朋友也便会日益多起来。“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别人,自己也会获得那份难得的快乐。

  现在回家,父母总是说我少了几分浮躁与任性,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在阅读中感悟成长,感悟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说,人生还有很长的路等着我去探索,去领悟,去沉淀,不要求多么精雕细琢的生活,但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作为年轻人,应该不失年轻人的本性,拥有朝气与活力的一面,而另一面,我希望通过阅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内外兼修的人。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在这些经典中蕴藏着无数人生真谛,潜移默化地感化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读《菜根谭》有感5

  《菜根谭》第201篇说:“俭,美德也,过则为铿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谘性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上文的意思是说:勤俭本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成为行为鄙下吝啬的守财奴。谦让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谦让,就会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吝啬者比如葛朗台,吝啬之态,无人能及。影射出的不是他高尚的品德,而是他鄙下的灵魂,为了钱财失去了妻子女儿乃至他做人的资格。假谦的就更多了,有时自己甚至就不知不觉

  也成了个假谦者。过于谦让者看似谦虚,实则给人一种虚伪的觉,比如有人称赞我“你真能干”

  “哪里哪里”

  “不用谦虚”

  “真的没什么啦”

  “……”其实我的谦让是想让别人多称赞几句哦!^_^

  我觉得在这方面西方人比较直率,当然,这也不是说中国人比外国人虚伪,只是因为在几千年的传统中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已经*惯含蓄,不外漏,所谓的韬晦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有了一种坦诚事实,公*竞争的意识。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以为人不要过于吝啬和谄媚,只要生活上处事妥当,不大手大脚,为人保持不亢不卑,就是最佳的方式。

读《菜根谭》有感6

  扯下一片树叶。

  演绎的,是岁月的沧桑。

  掬来一捧清水。

  澎湃的,是长江的巨浪。

  回首,走过的路。

  还有几个脚印,仍然熠熠闪光?

  向前,仰起头。

  无论未来的路,还有多久多长!

  早看旭日,晚送夕阳。

  不要骄傲,不要悲伤。

  虽然有荆棘,虽然有坎坷。

  奋发者,永远是欢乐地歌唱。

  贫穷须有节。

  富贵莫猖狂。

  吃菜根淡中有味。

  需要慢慢地品赏。

  守王法梦里不惊。

  需要细细地思量。

  不为权贵摧眉折腰。

  莫为金钱丧尽天良。

  为官的,天下为公,鞠躬尽瘁。

  为民的,辛苦劳作,不卑不亢。

  可叹,多少权贵,两手空空人去了。

  空留下,一世骂名,一枕黄粱。

读《菜根谭》有感7

  早起喉咙有些神奇,以为说不出话的时候,还会有声音发出。原来灵魂也会帮我们发声,我们永远可以按照内心的心意,分享和表达。

  昨晚看了菜根谭,有美妙的感受在心里流淌。浩然正气,原来是禅宗说的气就是能量。

  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在教化者解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所处的当世警醒后人。但如果不是去恐惧抗拒,而是去接纳去发现爱,看到光,那东方智慧就会变得有无限的能量。

  这也是很多国学大师在做解读的时候就像我们读阿卡西的方式一样,第1层是故事与经历,人性层面的不完美与源头的完美完全融合在一起。核心是在渴望爱呼唤爱寻找爱,对爱的表达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历和体验。当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发生什么,就能感受到这句话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力量。

  第2层去到原因与状况,这句话或者故事发生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当下的选择和决定如何成为那个时候的最佳利益和选择。而不是以当今这个时代的评判和不理解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去觉得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跨越漫长的岁月的洪流,去到每一个时代。

  第3层是看到灵魂背后的实相,最终回归到光与爱。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也可以看到所有的作者对后人的警醒也是因为爱。所以国学不是来限制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禁锢在某一个年代,而是让我们通过那个当下,去放眼未来。当我们无限次的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他们的能量会直接传递给到我们。

  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重新看待每一句话,和背后传递的爱的能量。过去一直在想早教如何去做国学的结合,而不是让西方的早教完全取缔掉东方式的教育。不是去到了硬着陆让孩子卷入了限制性的思维当中,而是更有爱的传递祖先的那份智慧和力量。今天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也需要现在的父母共同的成长!

  真正国学的集大成者正是有这样的广阔的胸襟,穿越每一个时代,去看到它的本质。每一个后世对前人智慧的解读,都是一份传递的智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当我们透过时代的洪流给这句话造成的影响,回归到最初源头在这个人身上活出的模样,以靠*源头的爱与光的方式去解读,那么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感恩这份惊喜的到来!

  此刻感受到了一种解锁的感觉。同时看到了一幅画面迷宫之门正在打开,当我们提高意识维度后得以看见迷宫的全貌。生活正是这样,永远有无数的宝藏藏在哪个角落等待我们。在链接高维智慧之后,在我们心之力驱使下找到踏实执行的方法,我们也可像龙一样奔腾而起。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也是一生归属的地方。

  时刻可以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也让我得以重新去看待家。我们在源头的家可以让我们时刻的取得智慧与爱,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射第1个家是我们的小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灵魂的约定,守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支持彼此的生命成长和觉醒,让我们不断的在这个世界里有更多的爱与能量,并且活出我们本来的样子。第2个家是这个家延伸出去的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文脉,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也让我们拥有国魂更大的力量。第2个家往下延伸就是世界,这个地球的家。我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密码,在DNA上我们会发现原来全世界的人血脉都是互相融合的,因为我们的灵魂生生世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我们与地球所有的生灵本是共生的,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影自然也是浩瀚无比的。

  科学的方式可以映照我们血液的密码。当我们清晰的照见这一点,我们更感受到大爱无疆,宇宙的爱深情而浩瀚。愿我们不负使命和才华,也不因他人的偏离而蒙蔽自己,永远记得来时的初心:一份诞生的喜悦和渴望来人间体验的模样!活出源头应该有的样子!

读《菜根谭》有感8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9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这一则,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心地仁慈的人,胸怀宽阔舒畅,所以能享长久的福分,因此事事都显得宽宏畅达;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所以得到的是短暂的利禄,因此事事都显得紧迫仓促。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胸怀大量的?

  想那司马迁,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受过残酷的宫刑后,还在监狱里坚持写史记,完成了我国最伟大的、完整的历史记录篇,如果他那时,如果他那时受完宫刑后,一时想不开,气量小,上吊自杀的话,那就少了一个伟大的人。

  回想现在,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蝇头小利,就闹到自相残杀,那真是太不值了,我们的胸襟再开阔一点,就少了好多不愉快的事了,也很少会有矛盾,大家都会高兴。

  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了一块糖,一块雪糕,和弟弟妹妹吵得不可开交。我要学会大度,学会谦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菜根谭》有感10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读《菜根谭》有感11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两位很要好的人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发誓不达圣山,绝不返家。走到一个路口时,他们遇见了一位白发年长之人,他告诉他们:“你们已走了半个多月,如今也只剩下十天的脚程,但非常遗憾,在这我就要和你们分开了,我可以完成你们的愿望,只要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可以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此时,两人心中都在想:这太棒国,我可得好好想清楚到底要什么。但我先不要讲,那么我就有双倍礼物了。两人“客套”了一番后,两人开始打架了。突然空中回荡着响亮的一声:“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而另一个人的两只眼睛立刻瞎掉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下场多么可悲,而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就是他们心中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欲望。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欲望与生俱来,人人皆有。但是若把这种欲望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时,那我们便成了欲望的奴隶,世人为何不安心,更多的是人放纵欲望。

  贪婪是幸福的大敌,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淡定,学会知足。正是因为贪婪,许多本该有的美好事物烟消云散。人须时刻警惕自己欲望的烦扰,免得被它侵蚀,沦为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傻瓜。

  面对诱惑,需要保持坚定的心志。如果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欲望面前的一种淡定和沉静。

  欲望对于众人而言是不懈追求的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点。故而我们应当常怀“有木石心,具云水趣”之心。

读《菜根谭》有感12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读《菜根谭》有感13

  *日读《菜根谭》,很欣赏这样的句子,“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原句不太好懂,找个译文看看,确实收益挺大的。

  这句话可翻译为:“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任何鱼虾来繁殖。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惯看到崇高的事物,但也要*惯看到非正义的现象。因为正因为对立面的存在,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比如说人们多爱看美女,美女者,看之养眼,古人有语“秀色可餐”,再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存在丑女,才衬托了美女的美,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天底下的女子都一样漂亮,那么,人们都会*惯了,也无所谓美与丑了。

  做老师的,当然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管理起来不费劲,而且也能取得不错的好成绩,也适应应试教育的结果。心中常这样想,所有的学生都如某某就好了,上课也轻松了,成绩也能上来了。其实想一想,社会正是因为个性而显得多姿多彩,这也只是一个愿望而矣。课堂也不是现代生产中的流水线,我们也无法生产出同样的合格产品。

  有时候上课,因为个别捣乱的学生而确实把人气得够呛的。现在学生、家长、教师的法律意识都挺强的,违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事情教师也坚决不做。因为如果把知识没有教好,只是说明你这个老师能力有限,是小事;但是如果因为维护课堂秩序而做出非法的事来,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是大事。因此,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再加上有些家长维护自己孩子,有些事情确实很难处理。大多老师有同样的一个感觉,现在看到有些学生,确实是有些害怕。

  有时候感觉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起课来让人头痛,却也无能为力,在课堂上还挺嚣张的,用着挑衅的眼光边说话边看着你的眼神,老师却无能为力。不能体罚,说教也显得很苍白,黔驴技穷也只是一个叫家长,来与不来还得看人家的心情。

  还是古人说得好“地秽生物,水清无鱼”,不管是自我安慰消极逃避无可奈何也好,还是至理名言处世准则也罢,觉得说得的确挺在理。人们制定了规则,但是却是由人们把规则打破。规定了法律,但是还会有人违法。有了规章制度但是还有人不遵守。

  人要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师与生者之间,也同理。

读《菜根谭》有感14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具有儒释道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

  开篇第一文《天道忌盈,卦终未济》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应留有余地,不要做得太绝,这样上帝才不会嫉妒我们,甚至恶鬼也不会伤害我们。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要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发生内乱,也必为此招致外患。

  又如《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一文,告诉我们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遇到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菜根谭》一书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整部书似语录,却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却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一文告诫我们,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又如《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此气》一文,说的是要想制服邪恶,必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躁动的情绪,心*气和了,外来的横逆事物自然不会侵入。

  《菜根谭》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本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涵义深邃,耐人寻味。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一文中说“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超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便是文辞优美,耐人寻味的绝句。在优美的韵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人只有丢开功名富贵的思想左右,才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只有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才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一文也一样,“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在工整对仗的语言中,我们明白关于欲念上的事,决不要贪图方便,就可以顺手占有一次,一旦占有一次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关于义理方面的事,绝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放弃一次就等于与真理远隔千山万水了。

  再如《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清浊并包,善恶兼容》《律己宜严,待人亦宽》《宁为小人所毁,勿为君子所容》等文,无不教育我们不计前嫌、不计得失、虚怀若谷、宽以待人、乐以忘忧。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不顺。生活中即使遇到些许玩逆与小人,也不用太在意,莫若去慢嚼几篇《菜根谭》,如《善根暗长,恶损潜消》《德怨两忘,恩仇俱泯》《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春风解冻,和气消冰》《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执着是苦海,解脱是仙乡》《躁极则昏,静极则明》《处事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等,嚼着嚼着,便也欣然释怀了。

读《菜根谭》有感15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称之为“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起初,我被这样的高评价而吸引并且持怀疑态度,读罢才觉如此评价毫不夸张。此篇仅表达对其中部分语录的感悟体会。

  《菜根谭》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其似语录、似训诫又似随笔,而亦有其独特的趣味与力量。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其对仗工整而耐人寻味,便于记忆与理解。

  每一个尚未涉世的年轻人,都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在社会中,我们经历磨练与挫折,并由此获得经验。然而,我们在不断做加法的同时也在不经意中做了减法,失去了本性中珍贵的品性。“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这是《菜根谭》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尽管我们尚未完全进入社会,但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或许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烈性。饱经世故的人或许从容而能干,却也沾染了圆滑。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潜规则”被*以为常却未必正确,这些“恶*”也在不经意中伴随着成长而增加。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做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就要学会保留本性中的特质与闪光点。如此,才不至后悔迷失。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让许多人在忙碌中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与情趣。不论古今,好好生活才是幸福人生的主旋律。“闲里吃紧,忙里偷闲。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古人总是擅长从自然规律中摸索人生的道理。我们每天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人,*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又忽然想到陶渊明的豁达自由,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恬淡。虽然我们不能避世隐居,但是我们可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不是追求享乐安逸,也不是追求朝乾夕惕,而是追求充实和快乐。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和气致祥,喜神多瑞。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此处在描写自然事物的情感时让人不禁联想到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一个和气幸福的世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真味是淡,至人如常”……每每读到让自己豁然开朗或眼前一亮颇有醍醐灌顶之意的至理名言,我都会摘抄记忆。虽然有些可能已经遗失至脑海中无法追寻的角落,但有些却是永远印刻在了心上。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静静思索,《菜根谭》是一本读不尽阅不完的“心灵礼物”。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阅读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1)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

读《菜根谭》有感1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2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读《菜根谭》有感3

  早起喉咙有些神奇,以为说不出话的时候,还会有声音发出。原来灵魂也会帮我们发声,我们永远可以按照内心的心意,分享和表达。

  昨晚看了菜根谭,有美妙的感受在心里流淌。浩然正气,原来是禅宗说的气就是能量。

  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在教化者解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所处的当世警醒后人。但如果不是去恐惧抗拒,而是去接纳去发现爱,看到光,那东方智慧就会变得有无限的能量。

  这也是很多国学大师在做解读的时候就像我们读阿卡西的方式一样,第1层是故事与经历,人性层面的不完美与源头的完美完全融合在一起。核心是在渴望爱呼唤爱寻找爱,对爱的表达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历和体验。当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发生什么,就能感受到这句话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力量。

  第2层去到原因与状况,这句话或者故事发生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当下的选择和决定如何成为那个时候的最佳利益和选择。而不是以当今这个时代的评判和不理解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去觉得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跨越漫长的岁月的洪流,去到每一个时代。

  第3层是看到灵魂背后的实相,最终回归到光与爱。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也可以看到所有的作者对后人的警醒也是因为爱。所以国学不是来限制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禁锢在某一个年代,而是让我们通过那个当下,去放眼未来。当我们无限次的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他们的能量会直接传递给到我们。

  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重新看待每一句话,和背后传递的爱的能量。过去一直在想早教如何去做国学的结合,而不是让西方的早教完全取缔掉东方式的教育。不是去到了硬着陆让孩子卷入了限制性的思维当中,而是更有爱的传递祖先的那份智慧和力量。今天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也需要现在的父母共同的成长!

  真正国学的集大成者正是有这样的广阔的胸襟,穿越每一个时代,去看到它的本质。每一个后世对前人智慧的解读,都是一份传递的智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当我们透过时代的洪流给这句话造成的影响,回归到最初源头在这个人身上活出的模样,以靠*源头的爱与光的方式去解读,那么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感恩这份惊喜的到来!

  此刻感受到了一种解锁的感觉。同时看到了一幅画面迷宫之门正在打开,当我们提高意识维度后得以看见迷宫的全貌。生活正是这样,永远有无数的宝藏藏在哪个角落等待我们。在链接高维智慧之后,在我们心之力驱使下找到踏实执行的方法,我们也可像龙一样奔腾而起。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也是一生归属的地方。

  时刻可以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也让我得以重新去看待家。我们在源头的家可以让我们时刻的取得智慧与爱,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射第1个家是我们的小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灵魂的约定,守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支持彼此的生命成长和觉醒,让我们不断的在这个世界里有更多的.爱与能量,并且活出我们本来的样子。第2个家是这个家延伸出去的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文脉,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也让我们拥有国魂更大的力量。第2个家往下延伸就是世界,这个地球的家。我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密码,在DNA上我们会发现原来全世界的人血脉都是互相融合的,因为我们的灵魂生生世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我们与地球所有的生灵本是共生的,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影自然也是浩瀚无比的。

  科学的方式可以映照我们血液的密码。当我们清晰的照见这一点,我们更感受到大爱无疆,宇宙的爱深情而浩瀚。愿我们不负使命和才华,也不因他人的偏离而蒙蔽自己,永远记得来时的初心:一份诞生的喜悦和渴望来人间体验的模样!活出源头应该有的样子!

读《菜根谭》有感4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读《菜根谭》有感5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思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共同助推。其中,思想的提升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人的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里。今所阅读的《菜根谭》正是一本儒家通俗读物,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它是儒家真理的结晶,其中,不乏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触到《菜根谭》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淘书,偶然看到古色古香的封皮和有些泛黄的书页,心想这书的名字也挺有趣,不知道书中内容为何,但是翻看几页后发现,书中很多字句简练又很有深度,所以就买回家细细品读。读这本书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是整理收集的,所以整书没有大块衔接的文段,基本都是以短句彰显含义,利用少量的时间也能体会到书中的真谛。这本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相对应有几十折的篇幅,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谈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修身”这一部分,主要讲从个人心智素质的方面整体提高。“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善事是为了向别人彰显自己的品德,施恩惠是为了结交朋好,事业出众是为了惊世骇俗,甚至连养株植物都是要标新立异……这所有的目的,并不应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本意,善念中存戈矛,理想路上存荆棘,拔除它们很难,但是这正是事物最应该被扶正的本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说理想,但却并不是真的理想,有人为了追求金钱,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同的目的,让我们丧失本应该单纯的追求。本应是为实现自我认可而追求的理想,变成为了迎合世俗眼光和物质享乐的贪婪,这理想路上出现的荆棘,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自己有过。一生很长,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面临不同的诱惑、不同的陷阱,他们让我们迷惑,让我们迷茫,甚至让我们迷失,而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那些心灵深处的小荆棘需要我们亲手用刀斧修整或斩断,脑海中出现的邪念需要我们自己去板正、去克服。

  修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性本善,但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所面临的境遇和其中出现的挫折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无往不利的。有些人会保持初心,有的人却会被现实腐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有的修养自身的性情的能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比*常人更有思想,而是在经历过痛苦后努力地反思和纠正,才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

  修身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去思考,没有通过事情去质疑,没有想从事件上得到提高。时刻保持着警醒,通过事情看到本质,只有刨除路上的荆棘,才能让精神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所讲的“应酬”,是待人接物和处世方面的道理。“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反应。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要用十分的力,*和清淡顺其自然才更能长久,而不是将力量全部用尽,这样在日后的交往中反倒会有不利。《菜根谭》里的这些文字,也是说万事不能做尽,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礼数上不要做尽才能维系双方不厌烦,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每次都将智慧用尽,才能提防不测的发生,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很明确的体现。*人讲究礼数,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万事都讲求周全,但在长久的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悟出很多道理。我们懂得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刚刚认识就将万事做尽,以后的相处便处处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我们懂得适可而止。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时此刻将万事做尽,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么之前没为后来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复之地。

  第三部分主讲“评议”,对于世事及内心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谏言,以达到身心的提升。“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掌握好自己的内心才能长久;客观公正,不疑心偏颇,才能*衡好事物看清本质。

  《菜根谭》的第四部分讲的是“闲适”。除了做人当官,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和培养一些闲适的性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白天我们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或是员工或是家人,晚上我们拥有的却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紧张,让很多都市人忘记抬头看看太阳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或聆听涓涓细流,或闲看花开花落,也同样是一番滋味。

  “闲适”这部分的臻句让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读书、饮酒、赏花、种树……这些仿佛只有在书中能实现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无须做出过大的改变,其实细微的变化就能调整我们整个生活的节奏和质量。其中读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成长和技能的成熟都离不开它。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有节,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用智慧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更快乐,调节我们身体的状态,用读书来放松身体绝对是明智之举,读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纯洁。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整书的概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质上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刚刚来到工作单位,我对于工作刚刚有一定概念却还没有太多自身的理解,读了《菜根谭》里面的这些警句,我对工作有了一些新鲜的定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档,一切以工作为重,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教育细数不尽,对我精神的提升更是潜移默化的,我会将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上,努力融入工作环境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人!

读《菜根谭》有感6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两位很要好的人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发誓不达圣山,绝不返家。走到一个路口时,他们遇见了一位白发年长之人,他告诉他们:“你们已走了半个多月,如今也只剩下十天的'脚程,但非常遗憾,在这我就要和你们分开了,我可以完成你们的愿望,只要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可以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此时,两人心中都在想:这太棒国,我可得好好想清楚到底要什么。但我先不要讲,那么我就有双倍礼物了。两人“客套”了一番后,两人开始打架了。突然空中回荡着响亮的一声:“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而另一个人的两只眼睛立刻瞎掉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下场多么可悲,而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就是他们心中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欲望。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欲望与生俱来,人人皆有。但是若把这种欲望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时,那我们便成了欲望的奴隶,世人为何不安心,更多的是人放纵欲望。

  贪婪是幸福的大敌,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淡定,学会知足。正是因为贪婪,许多本该有的美好事物烟消云散。人须时刻警惕自己欲望的烦扰,免得被它侵蚀,沦为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傻瓜。

  面对诱惑,需要保持坚定的心志。如果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欲望面前的一种淡定和沉静。

  欲望对于众人而言是不懈追求的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点。故而我们应当常怀“有木石心,具云水趣”之心。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2)

——读《菜根谭》有感通用10篇

  读《菜根谭》有感 1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这一则,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心地仁慈的人,胸怀宽阔舒畅,所以能享长久的福分,因此事事都显得宽宏畅达;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所以得到的是短暂的'利禄,因此事事都显得紧迫仓促。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胸怀大量的?

  想那司马迁,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受过残酷的宫刑后,还在监狱里坚持写史记,完成了我国最伟大的、完整的历史记录篇,如果他那时,如果他那时受完宫刑后,一时想不开,气量小,上吊自杀的话,那就少了一个伟大的人。

  回想现在,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蝇头小利,就闹到自相残杀,那真是太不值了,我们的胸襟再开阔一点,就少了好多不愉快的事了,也很少会有矛盾,大家都会高兴。

  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了一块糖,一块雪糕,和弟弟妹妹吵得不可开交。我要学会大度,学会谦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菜根谭》有感 2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有感 3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 4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读《菜根谭》有感 5

  《菜根谭》第201篇说:“俭,美德也,过则为铿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谘性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上文的意思是说:勤俭本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成为行为鄙下吝啬的守财奴。谦让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谦让,就会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吝啬者比如葛朗台,吝啬之态,无人能及。影射出的不是他高尚的品德,而是他鄙下的灵魂,为了钱财失去了妻子女儿乃至他做人的资格。假谦的就更多了,有时自己甚至就不知不觉

  也成了个假谦者。过于谦让者看似谦虚,实则给人一种虚伪的觉,比如有人称赞我“你真能干”

  “哪里哪里”

  “不用谦虚”

  “真的没什么啦”

  “……”其实我的谦让是想让别人多称赞几句哦!^_^

  我觉得在这方面西方人比较直率,当然,这也不是说中国人比外国人虚伪,只是因为在几千年的.传统中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已经*惯含蓄,不外漏,所谓的韬晦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有了一种坦诚事实,公*竞争的意识。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以为人不要过于吝啬和谄媚,只要生活上处事妥当,不大手大脚,为人保持不亢不卑,就是最佳的方式。

  读《菜根谭》有感 6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读《菜根谭》有感 7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 8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读《菜根谭》有感 9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中国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己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读《菜根谭》有感 10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等大道,篇篇内容短小精悍,句句简明扼要。虽然《菜根谭》是一本古书,但是书中的内容对应到今天依旧具有普适性。这本书就像是是一位懂得处世的艺术家,有“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的世间人情冷暖,有“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风流,有”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的豪迈,也有“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诗情画意。

  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澜恬静的目光。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上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正是因为存在认知盲区,我们才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去学*,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领域,去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人们对于缺乏认知的事物是很难理解其本质的,只做理论知识或者表象的理解是滑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本质上是对事物全面多维的认识,是反复的实践与试错,是认识的积累与总结,是对底层逻辑原理的理解,是对事物的解构然后再重新构建成自我认知,是对所需要认识的事物完成了这个过程才有的能力,这是知行合一的结果。认知不会仅仅由理论或者认知变成认知,如果缺乏实践缺乏自身的思考与理解,那只是对他人理论认知重复的复读机。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耳中常听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是心性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能让人清醒、谨慎,而顺境却让人膨胀、放纵和丧失斗志。逆境会让我们产生烦恼和痛苦,而烦恼和痛苦往往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才有“烦恼生菩提”的说法。但是逆境必须恰到好处,一旦超过了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沉沦在黑暗之中。现实生活往往是多变的,无常的,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人生,命运的起伏变化就如K线图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为了抵抗不可预知的无常,我们需要从逆境中寻求智慧,感想人生的真谛。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坐下来,反思自己内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从这个“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趣味。人应自我救赎,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智慧来源于承认无知,自省来源于直面自己。只有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在错误中成长。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在观察自己,让我们加深对当前状态以及过去状态的感知,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马上修改。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思维不够敏捷,或者情绪干扰没有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想不到足够多的选择,或者甚至想不到还有其他选择。但是在事后通过自省,下次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看到有很多选择,而不是再次被情绪控制,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3)

——菜根谭读书笔记9篇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读书笔记大全《《菜根谭》读书笔记1500字》。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不啻为一本教导古之君子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荟萃儒、道、释三者思想为警句格言,以期达到垂范之效。由此书可窥见我国传统教育中树人立人历来重道德教化之一斑。这种教化无疑影响了数千年*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意识。但同时这种三教融合的教化,似乎也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影响*人甚深的三教思想,虽然在时间的长河里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却仍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最高理想、奉劝世人行中庸之道、持忧患意识;道家主张无为、不争;释家劝诫人们慈悲,忏罪,明心见性等等理念是主流。但是总那么一些不和谐音,让人无所适从。比如:现实的境况中,究竟是要“舍生取义”?还是“明哲保身”?这是个问题。可见人们在同时吸收三教之长的时候,并非那么圆融无碍,往往会出现一些混乱,就像一个人吃得太多太杂,总会有些消化不良。传统思想虽精深,亦驳杂,历来的文人士大夫虽然同是受传统熏*,行状却大有不同,由此可见即使是古人留下的精粹也是要经过再次择捡的。君子们能在几千年思想的光辉中有所取舍,圆融无碍的找到自己的道,实属不易。

  其次、在这些教化君子的只字片语中,处处显露着“君子”这种理想人格之外的另外的人性:贪婪者、追名逐利者、依阿权势者、曲谨练达者、肥甘丧节者、骄矜者、我见害心聪明障道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圣贤书唯教导君子不可同流合污,自堕清白。而这些君子的反面教材,往往仅是以自食因果了结。比如: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文章开宗明义,君子应当“栖守道德”,即使“寂寞一时”,也是值得坚守的。由此可见道标是为君子而设立的。君子会“寂寞一时”,显然世人并非个个君子,相反还有很多“依阿权势者”,以至于使君子“寂寞一时”。道德教化往往只重视最高标准,强调君子以道德自律;而不太关注底线,不太注重对恶的强制约束。

  单从这本书看来,太重教化,太重精神追求。可是君子的敌人,至少是反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君子在成圣之前也是有精神之外的需求的,也是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的。除了理性主义,我们应当树立更加务实的传统,应当关注地面上的事情,关照大多数的人性,用法律树立一道底线。由此,高蹈者自舞之,蹈之;寡廉鲜耻者,即使没有自律,他律之下,也不至于太过下作。

  我读《菜根谭》,是从“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这句话开始的。书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以精练明隽、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富含哲理的宝训。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果香可以用鼻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当你沉浸于融道德与哲理于一体的字句中时,就似和风细雨涤荡着你的心灵。“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主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等至今仍是我们处事励志的格言。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菜根谭》告诫世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磨练意志,砥砺情操,处处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是每一个建功立业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时尚的东西往往只能昙花一现,而恒久不变的,是那些简洁朴实的格言警句。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是无限的,却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要活得充实,就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道德观。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这就是“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所在。无论每个人在做学问或为人处世中,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做到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欺上瞒下、混水摸鱼,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日子被永无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段路,我们究竟为何辛苦为何忙?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获取成就……相信每个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过,当我们一味疾步前行时,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欣赏沿途景致的机会。如何*衡和缓减那些压力呢?幸福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人心有真境,非丝竹而自恬愉,不烟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只有通过刻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现代人常会埋怨,物欲愈高愈觉得空虚。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静下心来读读书,力求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至高境界。只要怀有宁静淡泊的胸襟,就能获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亦能摆脱物欲的困扰。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在这个知识与信息骤增的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工作的节拍也在加快,因而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我欣赏“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那句格言。作为张家港口岸的检验检疫人员,我们常年把守在国门第一线,作为国门守卫者,我们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工作热忱,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紧迫感,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全力打造“检港同行”服务品牌,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初读《菜根谭》,第一感觉是字数不多,简练扼要,内含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真悟,读起来犹如口嚼菜根,初试无味,然经嚼不烂,且历久弥香。只可惜人生经历不够,未得其中精髓之处,偶尔翻阅几页,竟也读出几番滋味。

  全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四个篇幅,遂逐个笔记,以期找出心灵的*静,以及致学的动力。

  修身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经一事而长一智,谨小慎微则大事可期。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静时常存修身之念,动时方能即兴而为,动静相宜之法也。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无欲或名利自来。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洒脱的活,随性的做。

  应酬篇

  士君子涉世,於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於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不为外人、外物所牵扯,是涉世第一步。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以诚待人。

  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守拙于前。——做人先疏而后亲,做事宁拙而不巧。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人之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凡事留有余地,则进可改进,退可补救,完全之法。

  评议篇

  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宠辱不惊是大智慧。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查。盖伺查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小事要糊涂,守拙即是大聪明。

  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从快意处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遇折不挠。

  闲适篇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做事要大处精明,小处糊涂。大破大立的人生,可以看见人生的全貌。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任何时候,先把自己摆到后头。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一句话切入人性本质,人情上的循序渐进要注意。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吝,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任何事情要做到适度,让别人和自己都好受,这就是好的处世方式。

  四篇之中,仅摘得些许文章稍加感悟。

  总结为以下两点:

  处世方面要外圆内方,张弛有度;

  为人方面要宽厚本然,淡泊宁静。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要处理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为人处世的修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探索。书本仅有理论,提高还需实践。争取慢慢将这一门学问做好,将这一篇文章写全。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读后感

  初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蹦出来的是三个词:“不二”、“中庸”和“中道”。你让我详细说说这三个词,貌似很难说清楚,不过在过去几年的工作学*生活中确实是有些感触和收获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工作电脑上贴了两个词叫“止语”和“少欲知足”,那时候对于自己也很苛刻,在工作上不要和同事讲太多的工作之外的话,也不会去关注同事的工作状态,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衡量一个工作成果的时候,只有自定的一套标准,不去考虑同事的实际情况,抱有很大的期待。整天都是脸上紧绷着,出了很多褶子,不愿意多笑几下,也不愿意给人和颜悦色,总会感觉是在讨好别人,其实是自己处在一种心理上的亏空状态。分享的精神就更别提了,没有影子的事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好不好又能关我有何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持续折磨开始了。

  最开始来昊天雅居时,被墙上写的“空杯心态”四字以及对这个词的解释折服了,再到后来接触到情绪管理中,意识到已固化的处理模式:“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我就很会讲道理,用这种生硬的方式去沟通,整个人处于防御状态,构建讲道理不会伤害到我的小城堡,用理欺人太甚”。用语言去沟通,只会说个不停,而用心去沟通,要换位思考,让别人舒服,有些好的感受,并不容易做到。

  后来尝试着做了一些训练,一日晨时,重复抄写海灵格《我允许》中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和自己相处,来清除自己的凌乱思绪和不满情绪,对于别人,事情,自己的`表现要能够容纳,能容纳一些就能撑开一些心量,有点心量了,脸上就会能挂着些许笑,不是很勉为其难的那种,而是放过了自己。

  到后来读到“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之时,要想悦人心,能否先愉悦下自己呢,让自己轻松些,放开些呢,别人和自己相处时也要舒服一些,这样不是更好吗?眼里要有人,不要“目中无人”,心里面要有人,不要“乾纲独断”,过刚易折。

  后来尝试着和同事分享一些好玩的事儿,然后尝试分享一些好用的物件。谦让怎么写?谦为言兼,让为言上,能让人说话,做个安静的倾听者,承认别人说的对,多说句真心赞美人的话,这样慢慢跳出“老挑别人刺”的死循环,从“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中走出来,走出自己的小城堡,和更多的人接触,结善的缘分,探索新世界收获更多。

  把这一段经历分享出来给有缘人,最后以“对事情对世界对别人轻松些放开些,笑的一定是我”共勉。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读后感

  初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蹦出来的是三个词:“不二”、“中庸”和“中道”。你让我详细说说这三个词,貌似很难说清楚,不过在过去几年的工作学*生活中确实是有些感触和收获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工作电脑上贴了两个词叫“止语”和“少欲知足”,那时候对于自己也很苛刻,在工作上不要和同事讲太多的工作之外的话,也不会去关注同事的工作状态,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衡量一个工作成果的时候,只有自定的一套标准,不去考虑同事的实际情况,抱有很大的期待。整天都是脸上紧绷着,出了很多褶子,不愿意多笑几下,也不愿意给人和颜悦色,总会感觉是在讨好别人,其实是自己处在一种心理上的亏空状态。分享的精神就更别提了,没有影子的事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好不好又能关我有何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持续折磨开始了。

  最开始来昊天雅居时,被墙上写的“空杯心态”四字以及对这个词的解释折服了,再到后来接触到情绪管理中,意识到已固化的处理模式:“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我就很会讲道理,用这种生硬的方式去沟通,整个人处于防御状态,构建讲道理不会伤害到我的小城堡,用理欺人太甚”。用语言去沟通,只会说个不停,而用心去沟通,要换位思考,让别人舒服,有些好的感受,并不容易做到。

  后来尝试着做了一些训练,一日晨时,重复抄写海灵格《我允许》中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和自己相处,来清除自己的凌乱思绪和不满情绪,对于别人,事情,自己的表现要能够容纳,能容纳一些就能撑开一些心量,有点心量了,脸上就会能挂着些许笑,不是很勉为其难的那种,而是放过了自己。

  到后来读到“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之时,要想悦人心,能否先愉悦下自己呢,让自己轻松些,放开些呢,别人和自己相处时也要舒服一些,这样不是更好吗?眼里要有人,不要“目中无人”,心里面要有人,不要“乾纲独断”,过刚易折。

  后来尝试着和同事分享一些好玩的事儿,然后尝试分享一些好用的物件。谦让怎么写?谦为言兼,让为言上,能让人说话,做个安静的倾听者,承认别人说的对,多说句真心赞美人的话,这样慢慢跳出“老挑别人刺”的死循环,从“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中走出来,走出自己的小城堡,和更多的人接触,结善的缘分,探索新世界收获更多。

  把这一段经历分享出来给有缘人,最后以“对事情对世界对别人轻松些放开些,笑的一定是我”共勉。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初读《菜根谭》,第一感觉是字数不多,简练扼要,内含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真悟,读起来犹如口嚼菜根,初试无味,然经嚼不烂,且历久弥香。只可惜人生经历不够,未得其中精髓之处,偶尔翻阅几页,竟也读出几番滋味。

  全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四个篇幅,遂逐个笔记,以期找出心灵的*静,以及致学的动力。

  修身篇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4)

——《菜根谭》读后感 (菁华5篇)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则是一部不啻于集历史与道德、诗歌和哲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一本书籍。

  说来惭愧,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以为是与做菜有关的,后来大学挚友在临别毕业时赠予我此书,可能当时太年轻,囫囵吞枣、草草翻阅后未觉深意,书,便被放在了书架最底层。如今,有了些许社会经验后,偶然翻阅,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义,理解挚友的良苦用心。

  书中阐述了为人处事、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谭》这样的清流来洗涤我们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三观。

  《菜根谭》说,人生的福祸苦乐,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祸境区,皆念想造成。古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这话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生苦乐转化,全凭心定。我们在人生路上,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间我们无法衡量它们的价值,我们无法衡量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金钱?权势?健康?快乐?这些也只是分子,还有个分母——欲望。名利的欲望太强烈,无异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欲望之火越来越旺,而唯有清静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万别。

  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清静之心呢?我们同样能从《菜根谭》中找到独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杂亦浅;历事深,机械迹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们的成长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体悟人情的冷暖,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越经历世事,城府越深,真诚越少,处事越圆滑,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自处?——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去豁达一些,保持纯真的本性。只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纯真,才能在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中岿然不动,才能出走社会多年,归来仍是当年少年模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静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更是一本答案之书——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在今年全省调查队系统学*“六大理念”活动中,李晓超总队长在总队党课中向全省调查队系统推荐了一本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随州队积极响应总队号召为每位干部购买了一本《菜根谭》,积极组织全队干部学*。作为一个调查队的青年干部几个月来一直认真阅读这部先贤着作,通过学*联系青年干部自身的成长,我感触颇多。今天以此作为我的发言与各位青年同事共勉。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古哲先贤云:“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器味乃厚。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读懂一部《菜根谈》,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郁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初读此书感觉书与其名,菜根者,为*淡普通之物,无鲜花之妍丽,无大树之挺拔,味道清淡而其貌不扬。正如书中语言之*实至极。但菜根之汁液精华又远胜于繁花巨树,在细细品读之余能够感悟到其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地处理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的辩证关系,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交错。同时其中很多思想也与我们正在践行的六大理念重要思想有很多切合之处。

  书中观心自省篇中写道看得圆满、放得宽*。原文为“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也就是说有怎样的心灵,就对世界投以怎样的目光,予以怎样的解读。当你以狭隘之心看这个世界,看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觉得事事缺憾,人人险恶;当你以宽容之心看这一切你便会觉得心胸宽*,诸事皆明。在李晓超总队长六大理念中提到的欣赏宽容理念也说是这方面的道理,就是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欣赏别人,把自己放低一点,多看别人的长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就是要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当你欣赏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过失实际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作为青年干部刚从校园走进社会,为人处世经验不足,不免在工作中社会交往中心态浮躁、自视过高。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加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甚至会招致其他人的反感和厌恶。所以我们青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就要做到如菜根一般放低自己,做到欣赏宽容。真心去善待别人就会得到别人善待。多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也会无私的去帮助我们。

  书中建功立业谭说到凭兴作为,事业大忌。原文为“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意思是说只凭着一时兴起去做事的人,随时会高兴而做,随时会败兴而止,这哪里像勇往直前的车轮。想做成一件事情,凭借的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勇气和毅力。菜根是寻常普通之物,往往*凡的不为人所知,这就像我们的日常工作一样,因此我们要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要耐住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这就像务实细致理念所要求的那样要面对现实,不脱离客观实际,按要求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好。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养成认真做好的*惯。就像水滴水穿,就像积跬步而至千里。当有一天我们回望我们成长的脚步每一步都那么坚实,那么成功就距离我们不远了。

  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书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打仗,当看《孙子兵法》;为人处世,《格言联璧》《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都是佳作。像这样传统文化书籍,街上的书摊常常有卖的。和《格言联璧》类似,《菜根谭》也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流传甚广,书中句子长短不一,短的一两句话,长的成为一段话,文言形式,多对偶,今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菜根谭》就是一本很好的解读版本。

  这本书智慧非凡。书中传递的思想,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奋发努力,也有佛家的吃苦修行,有道家的清静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大体上是有益于为人处世的。书中多倡导读书,为善,宽容等等,有助于读者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菜根谭》原文中不少哲理,确实精辟。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原著中洪应明,还是本书编著者,都有一定的人生历练,阅人无数,善于从人生际遇、宦海沉浮、是非功过中提炼总结出人生的道理,有助于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菜根谭》也不会流传下来。百年之后读来,依然洞察人性,比如“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可以说,概括了多少事。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看透了多少人;“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多么辩证;“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可以当做座右铭。

  时代是发展的,原著的观点有些不合时宜,纵然编著者做了些改良,也要看场合,比如过分主张吃亏是福,退让等。大体而言,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可以用来指导人生。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362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

  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5)

——菜根谭名句 50句菁华

1、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2、可风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3、吾人必适志于花柳烂熳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龠,民物之根宗。

4、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5、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

6、做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事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7、径路窄处,留一少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8、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9、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10、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自快意中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

11、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12、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13、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14、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

15、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16、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17、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18、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19、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20、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21、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的;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的。

2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23、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洪应明《菜根谭》

24、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25、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菜根谭》

26、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又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

27、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28、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29、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30、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

31、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洪应明《菜根谭》

32、廉官多无后,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厚也。故君子虽重廉介,不可无含垢纳污之雅量。虽戒痴顽,亦不必有察渊洗垢之精明。

33、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独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34、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35、磨[石厉]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36、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缄,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37、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38、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菜根谭》

39、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40、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41、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42、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洪应明《菜根谭》

43、闲烹山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之理;漫履楸枰观局戏,手中悟生杀之机。

44、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45、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貌偕松共瘦,知忧喜无由上眉。

46、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47、阴谋怪*、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

48、语云:“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坠入榛莽坑堑哉!

49、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50、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6)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40句菁华

1、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2、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4、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5、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6、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7、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8、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9、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10、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洪应明《菜根谭》

11、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12、翠筱傲严霜,节纵孤高,无伤冲雅;红蕖媚秋水,色虽艳丽,何损清修。

13、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14、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15、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16、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实之论也。

17、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菜根谭》

18、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19、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20、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21、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

22、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23、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独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24、磨[石厉]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25、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26、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27、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28、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固了;有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一失意之悲。

29、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30、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31、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32、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洪应明《菜根谭》

33、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菜根谭》

34、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35、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36、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洪应明《菜根谭》

3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菜根谭》

38、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39、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熔中矣。

40、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读《菜根谭》有感(扩展7)

——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本20份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书中内容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这本书刚出的时候读过,那是还是学生,差不多同学都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才看的。那时对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太深味体会,更别说全面理解了,只是大概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吧。

  现在重读这本书,感触全然不同了。有了一些生活的体验,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不是社会和周围的人来适应你,而是自己得学会去适应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君子守操履,不可露锋芒”“心事使人知,才华应隐藏”这些道理我是在付出生活的代价之后才体会到的。想起自己毕业那会儿,多天真,充满着人生的各种幻想,对社会对世人充实了友好和信任。虽然貌似弱女子,即有铁肩担道义的豪情和责任感。为员工打抱不*,为工作献计献策,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年少气盛,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又自命清高,不喜欢与同事们一样闲来打牌工作时偷懒还有上班时间吃东西聊天。以为那样就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实不然,如果不懂得与各种人相处好,怎么可能在那环境呆得好?果然,棒打出头鸟,遭到小报告还有排挤,说人才金字塔是斜坡一样的,可是我却在坡里异军突起。那时我才有所感悟,难怪革命时代的口号都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那么纯粹没那么简单,那是一门艺术,我除了要学会做好工作还要学会做人,与谁都要相处得好同时又不能无全自己的个性。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阅人无数之后,才一点一点的懂得一些。

  我想这本事并不合适学生读,你们欠缺生活基础,更适合有一些社会经历之后的人读,至少工作一年半载后,有了现实生活的比照,有了人际关系的考验,才能理解一些书中的道理。最后是多读几遍,隔一年半年的,就拿出来再读一读,感触又会多一些深一些,就像是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菜根谭》为镜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我觉得自己重读这本书的时间间隔太长了一些,如果早一二年读,日至今日,心理的成熟和为人处理的进度想必还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做人做事还会更成功一些。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的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菜根谭的含义:“菜根”比喻艰难困苦,“谭”通“谈”表示对这种意志的探讨

  疫情期间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在家隔离不给大家添麻烦不外出串门。在家期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多读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便从老公众多书籍里面来寻;虽然书籍众多但是想读的却难寻几本,突然《菜根谭》跳入眼前,初读此书多次想放弃,因为书里许多繁体字使我望而却步;尽管有许多文字已经有拼音注解,但是还是众多的文字不认识。但是想来不可轻言放弃,就去找来新华字典,一边看一边翻看字典查找,坚持几天之后,发现此书虽不如小说那般易懂,但却自有其风采和韵味。慢慢地便爱上此书,放在枕边每天翻看,细细品味,轻声慢读。

  读“无过是功,无怨是德——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使我明白人生在世,无愧于心,乐于助人,不求感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教育和帮助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

  读“修德忘名,读书深心——学者要收拾一精一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使我懂得求取学问拂除杂念;在追求道德修养上,别把功名利禄放在上面;阅读书籍时,应该多多注重心得体会。

  读“忘功念过,忘怨念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使我想到帮助别人不必记在心上,若有过错时刻反思自己。对于别人的帮助应时刻牢记,对于别人的过错要懂得放下。

  读“多病未羞,无病是忧——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使我反思到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说及时改正了,作为教师教育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犯错误时,及时提醒他们改正并引领走向正确的方向。

  书未读完,但感受已经颇深,放在枕边慢慢咀嚼,伴书香。悟心神,努力前行。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

  我很庆幸大学这几年看了几本书,可惜教材没看好,所以说到学*,我不得不惭愧,一脸难过。后悔已经晚了,但是我的坏*惯很难改变。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下爱上了《菜根谭》,于是赶紧换掉了之前的床头书。越看越觉得有趣,舍不得放下。然而,由于考试的压力,我不得不抽出时间来享受一下。《菜根谭》是学生用书,当然只能慢慢看。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中国古代这样的书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特别注重自省,要求“我住三省,我住自己身”,做人很重要。在众多的书籍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籍是很难穷尽的。

  比如儒家《中庸》,其实早就有人说《中庸》要求人不要走极端,不是一边倒,但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孙子兵法和后世的求索之术都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没有好坏之分的书。但是,有些人坚持用一些阴谋来拿定主意,把别人当成地狱。这恐怕已经不稀罕了。

  那些企业的老板把这些书当宝贝,花大价钱去听国学讲座,就是为了赚钱更好的修身养性。至于那些有幸听了那些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的人,很难让人信服,但还是有很多人热情高涨,离修养越来越远。

  《菜根谭》不好说,全是儒释道。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禅意也贯穿其中。这样的书也有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啃其菜根。

  就生活而言,如果你读到“人的缺点,就应该把它弯成裂缝;如果是暴力的,那就是又短又短。人是固执的,要善于教学;生气生病,就是固执。”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机智的弥补别人的缺点。然而,当有争议和冲突时,人们往往喜欢取笑别人的缺点。用短暂的攻击来暴露对方的缺点并不少见。

  当然,人也有固执的时候,尤其是年少年老的时候。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容易固执。当他们老了,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的时候,也容易固执,越老越容易固执。学生的顽固错误必须受到老师的愤怒指责和批评。至少我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但是结果不理想。好的引导对固执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青少年是对的。但是,缝完之后,舌头和舌头有了争执,或者遇到一个没有道理的人,就偷偷告诉自己,不能短视,不能固执。那就是智慧。

  再比如读“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不可少。这个戒指不小心;被人欺骗总比被别人欺骗好。这个警察伤害了督察。第二语言共存很聪明,很有朝气。虽然大家都希望时代的人是善良的,但那时候绝对有可能。所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颗防御的心。毕竟最美的是人性,最邪恶的是人性。所以,善良的人需要提防别人,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被忽悠,后半句明显有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不需要被欺骗

  再比如读书:“君子要洗眼,小心不动心。”无论发生什么,他都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仔细观察。不要轻易发火。否则,他不会解决问题,而是取自己的姓。社会再复杂,一个人的内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双冰冷的眼睛更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来说,有勇气草率行事并理解“艰苦的战斗”是明智的。

  书中有无数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读者在一本书里喜欢什么或感觉到什么警醒,是与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相一致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谈论生活和与人打交道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几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情感大部分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中产生的。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可以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然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很容易产生快乐的感觉

  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就是恶心*。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惯的毅力。

  读《菜根谭》,我受益匪浅。它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有时,书里一句简单的话,给我带来了足足几天的思考与感动。它用散文诗化的手法从从修养,处事,学*,心境等方面给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了积极的指引。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出世的思想,所以品读《菜根谭》,让我在体悟人生的真谛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了进有进一步的深化。

  在《菜根谭》的五大章内容里,我最喜欢它提升心境的诗句。一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疏竹,风停而竹不留声”,我的思绪在这唯美字句间飞扬:大雁飞过寒潭,不会留下痕迹;风从稀疏的林子里穿过,声音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光明,也绝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误而毁灭,得与失往往只有一瞬间,如果难以承受考验,我们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会立刻倒下。读到那句熟悉的“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之前是为了考试而盲目背诵,而今天它却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扉。*静处事,冷眼观事,不以物喜,不以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有力的心里基石。

  其次,使我感兴趣的要数它关于充满禅意关于佛学的领悟了。它推从的*淡是真,一切随缘,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等,这些,对于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极有帮助的。紧张的生活导致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人们放纵了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权衡好现实理想的关系,能够在忙碌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空想的时候能够多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之中了。如果我们能够“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静;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那么我们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了。

  “人生贵在随缘,一切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切随缘,真正实施起来却大相径庭了,为了达到目标,有时宁可扭曲自己的想法,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行为,又用错误的行为继续错误的理论,自己还会沾沾自喜,执迷不悟。

  《菜根谭》关于为人处事的知识方面也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一点上,它主要继承了《论语》的中庸思想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也即方圆出世。它提倡我们宽容,谦和,退让以及帮助和理解等等。它甚至完全推崇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的道理,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有点长处,宁可有理也饶人等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保守了呢?如果每个人都不偏不倚,那还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矛盾里进步,每一个公民在不断的受挫之中取得进步么?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菜根谭》关于中庸思想的倡导,过分的中庸毫无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和出风头闹事一样愚昧。

  翻阅《菜根谭》,我愚昧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感化,在辩证思考与理性批判中,我成长着。我把它置于床前,利用每天睡眠之前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执笔做一些小小的摘抄,尽情的享受这样的读书时光。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四者可谓层层递进,君子当如此。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决心和毅力去前进,故世间出现了省身格言,其短者寥寥几字,长者也不过三五十字,却往往能直击人心。因此,似乎世上每个人都会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正像明人陈继儒的《菜根谭》也是通过短短话语来体悟自身的修养处世之道,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是极为贴合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是《菜根谭》开篇修身篇的第一句,全书我也最喜欢这一句。话语简单,思想鲜明,它没有直接告诉了你成功要怎么做,但给你指明了一个大方向,这个方向便是你应去努力奋斗的方向。中国有句俗话:“真金不怕火来炼”,只有自己的内核强大才不会惧怕任何事。什么叫精金美玉,精金美玉是古人眼中最宝贵,最具有价值的物品,一个人的人品是要多么的高尚,才能配被称为精金美玉的人品。这是天生的吗?不是,这是从烈火火煅来的,这是通过重重磨砺得来的,是别人崇慕却无法夺去的'。同样,下半句揭露了成大事者要该怎么做,是“大行不顾细谨”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者给的答案是须向薄冰上履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作者眼中可能就是笑话,当然两者都有对错。但在自身的修炼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是好的。千万不能无所在乎,要知道一念过差,足丧生*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通读《菜根谭》是无用之功,须细细评读才能体悟人生道理。人生百态,乱如漫天星河变幻莫测,人在红尘中走一遭,总是想过得潇洒快活些,这就需要我们修炼自身,懂得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这本书,可能就会给你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好建议和经验,为人处世自是要圆滑但不是没有准则。这本书便是讲那修身、入世、处世,人生短短,一定要活得潇洒快活而不是寸步难行,内心苦闷。

  愿大家在“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后,依旧自然洒脱。你走过千山万水,归来时仍是青衣少年。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疫情期间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在家隔离不给大家添麻烦不外出串门。在家期间合理的安排时间,多读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便从老公众多书籍里面来寻;虽然书籍众多但是想读的却难寻几本,突然《菜根谭》跳入眼前,初读此书多次想放弃,因为书里许多繁体字使我望而却步;尽管有许多文字已经有拼音注解,但是还是众多的文字不认识。但是想来不可轻言放弃,就去找来新华字典,一边看一边翻看字典查找,坚持几天之后,发现此书虽不如小说那般易懂,但却自有其风采和韵味。慢慢地便爱上此书,放在枕边每天翻看,细细品味,轻声慢读。

  读“无过是功,无怨是德——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使我明白人生在世,无愧于心,乐于助人,不求感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教育和帮助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

  读“修德忘名,读书深心——学者要收拾一精一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使我懂得求取学问拂除杂念;在追求道德修养上,别把功名利禄放在上面;阅读书籍时,应该多多注重心得体会。

  读“忘功念过,忘怨念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使我想到帮助别人不必记在心上,若有过错时刻反思自己。对于别人的帮助应时刻牢记,对于别人的`过错要懂得放下。

  读“多病未羞,无病是忧——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使我反思到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说及时改正了,作为教师教育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犯错误时,及时提醒他们改正并引领走向正确的方向。

  书未读完,但感受已经颇深,放在枕边慢慢咀嚼,伴书香。悟心神,努力前行。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书中内容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这本书刚出的时候读过,那是还是学生,差不多同学都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才看的。那时对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太深味体会,更别说全面理解了,只是大概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吧。

  现在重读这本书,感触全然不同了。有了一些生活的体验,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不是社会和周围的人来适应你,而是自己得学会去适应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君子守操履,不可露锋芒”“心事使人知,才华应隐藏”这些道理我是在付出生活的代价之后才体会到的。想起自己毕业那会儿,多天真,充满着人生的各种幻想,对社会对世人充实了友好和信任。虽然貌似弱女子,即有铁肩担道义的豪情和责任感。为员工打抱不*,为工作献计献策,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年少气盛,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又自命清高,不喜欢与同事们一样闲来打牌工作时偷懒还有上班时间吃东西聊天。以为那样就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实不然,如果不懂得与各种人相处好,怎么可能在那环境呆得好?果然,棒打出头鸟,遭到小报告还有排挤,说人才金字塔是斜坡一样的,可是我却在坡里异军突起。那时我才有所感悟,难怪革命时代的口号都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那么纯粹没那么简单,那是一门艺术,我除了要学会做好工作还要学会做人,与谁都要相处得好同时又不能无全自己的个性。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阅人无数之后,才一点一点的懂得一些。

  我想这本事并不合适学生读,你们欠缺生活基础,更适合有一些社会经历之后的人读,至少工作一年半载后,有了现实生活的比照,有了人际关系的考验,才能理解一些书中的道理。最后是多读几遍,隔一年半年的,就拿出来再读一读,感触又会多一些深一些,就像是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菜根谭》为镜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我觉得自己重读这本书的时间间隔太长了一些,如果早一二年读,日至今日,心理的成熟和为人处理的进度想必还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做人做事还会更成功一些。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的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菜根谭的含义:“菜根”比喻艰难困苦,“谭”通“谈”表示对这种意志的探讨

  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我第一次看《菜根谭》是在十年前,那时太年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很多东西都是囫囵吞枣。 而今已是而立之年, 有了一些人生经验, 便更能理解书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书里阐述了为人处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读《菜根谭》须静静地读,细细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领略到它的哲学和智慧。也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方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商界人士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读《菜根谭》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静。当你愉悦时,它是一首清脆婉转的歌,让你心悦飞翔;当你忧郁时,它是一首悠远而又有力的笛声,让你重整旗鼓,走出阴霾。《菜根谭》是一坛久经酝酿的老酒,值得我们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壶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细细体会。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大意是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这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