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0-03 00:00:00

读《菜根谭》有感1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2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读《菜根谭》有感3

  早起喉咙有些神奇,以为说不出话的时候,还会有声音发出。原来灵魂也会帮我们发声,我们永远可以按照内心的心意,分享和表达。

  昨晚看了菜根谭,有美妙的感受在心里流淌。浩然正气,原来是禅宗说的气就是能量。

  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在教化者解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所处的当世警醒后人。但如果不是去恐惧抗拒,而是去接纳去发现爱,看到光,那东方智慧就会变得有无限的能量。

  这也是很多国学大师在做解读的时候就像我们读阿卡西的方式一样,第1层是故事与经历,人性层面的不完美与源头的完美完全融合在一起。核心是在渴望爱呼唤爱寻找爱,对爱的表达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历和体验。当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发生什么,就能感受到这句话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力量。

  第2层去到原因与状况,这句话或者故事发生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当下的选择和决定如何成为那个时候的最佳利益和选择。而不是以当今这个时代的评判和不理解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去觉得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跨越漫长的岁月的洪流,去到每一个时代。

  第3层是看到灵魂背后的实相,最终回归到光与爱。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也可以看到所有的作者对后人的警醒也是因为爱。所以国学不是来限制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禁锢在某一个年代,而是让我们通过那个当下,去放眼未来。当我们无限次的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他们的能量会直接传递给到我们。

  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重新看待每一句话,和背后传递的爱的能量。过去一直在想早教如何去做国学的结合,而不是让西方的早教完全取缔掉东方式的教育。不是去到了硬着陆让孩子卷入了限制性的思维当中,而是更有爱的传递祖先的那份智慧和力量。今天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也需要现在的父母共同的成长!

  真正国学的集大成者正是有这样的广阔的胸襟,穿越每一个时代,去看到它的本质。每一个后世对前人智慧的解读,都是一份传递的智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当我们透过时代的洪流给这句话造成的影响,回归到最初源头在这个人身上活出的模样,以靠*源头的爱与光的方式去解读,那么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感恩这份惊喜的到来!

  此刻感受到了一种解锁的感觉。同时看到了一幅画面迷宫之门正在打开,当我们提高意识维度后得以看见迷宫的全貌。生活正是这样,永远有无数的宝藏藏在哪个角落等待我们。在链接高维智慧之后,在我们心之力驱使下找到踏实执行的方法,我们也可像龙一样奔腾而起。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也是一生归属的地方。

  时刻可以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也让我得以重新去看待家。我们在源头的家可以让我们时刻的取得智慧与爱,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射第1个家是我们的小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灵魂的约定,守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支持彼此的生命成长和觉醒,让我们不断的在这个世界里有更多的.爱与能量,并且活出我们本来的样子。第2个家是这个家延伸出去的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文脉,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也让我们拥有国魂更大的力量。第2个家往下延伸就是世界,这个地球的家。我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密码,在DNA上我们会发现原来全世界的人血脉都是互相融合的,因为我们的灵魂生生世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我们与地球所有的生灵本是共生的,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影自然也是浩瀚无比的。

  科学的方式可以映照我们血液的密码。当我们清晰的照见这一点,我们更感受到大爱无疆,宇宙的爱深情而浩瀚。愿我们不负使命和才华,也不因他人的偏离而蒙蔽自己,永远记得来时的初心:一份诞生的喜悦和渴望来人间体验的模样!活出源头应该有的样子!

读《菜根谭》有感4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读《菜根谭》有感5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思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共同助推。其中,思想的提升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人的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里。今所阅读的《菜根谭》正是一本儒家通俗读物,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它是儒家真理的结晶,其中,不乏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触到《菜根谭》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淘书,偶然看到古色古香的封皮和有些泛黄的书页,心想这书的名字也挺有趣,不知道书中内容为何,但是翻看几页后发现,书中很多字句简练又很有深度,所以就买回家细细品读。读这本书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是整理收集的,所以整书没有大块衔接的文段,基本都是以短句彰显含义,利用少量的时间也能体会到书中的真谛。这本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相对应有几十折的篇幅,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谈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修身”这一部分,主要讲从个人心智素质的方面整体提高。“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善事是为了向别人彰显自己的品德,施恩惠是为了结交朋好,事业出众是为了惊世骇俗,甚至连养株植物都是要标新立异……这所有的目的,并不应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本意,善念中存戈矛,理想路上存荆棘,拔除它们很难,但是这正是事物最应该被扶正的本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说理想,但却并不是真的理想,有人为了追求金钱,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同的目的,让我们丧失本应该单纯的追求。本应是为实现自我认可而追求的理想,变成为了迎合世俗眼光和物质享乐的贪婪,这理想路上出现的荆棘,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自己有过。一生很长,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面临不同的诱惑、不同的陷阱,他们让我们迷惑,让我们迷茫,甚至让我们迷失,而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那些心灵深处的小荆棘需要我们亲手用刀斧修整或斩断,脑海中出现的邪念需要我们自己去板正、去克服。

  修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性本善,但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所面临的境遇和其中出现的挫折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无往不利的。有些人会保持初心,有的人却会被现实腐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有的修养自身的性情的能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比*常人更有思想,而是在经历过痛苦后努力地反思和纠正,才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

  修身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去思考,没有通过事情去质疑,没有想从事件上得到提高。时刻保持着警醒,通过事情看到本质,只有刨除路上的荆棘,才能让精神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所讲的“应酬”,是待人接物和处世方面的道理。“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反应。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要用十分的力,*和清淡顺其自然才更能长久,而不是将力量全部用尽,这样在日后的交往中反倒会有不利。《菜根谭》里的这些文字,也是说万事不能做尽,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礼数上不要做尽才能维系双方不厌烦,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每次都将智慧用尽,才能提防不测的发生,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很明确的体现。*人讲究礼数,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万事都讲求周全,但在长久的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悟出很多道理。我们懂得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刚刚认识就将万事做尽,以后的相处便处处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我们懂得适可而止。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时此刻将万事做尽,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么之前没为后来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复之地。

  第三部分主讲“评议”,对于世事及内心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谏言,以达到身心的提升。“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掌握好自己的内心才能长久;客观公正,不疑心偏颇,才能*衡好事物看清本质。

  《菜根谭》的第四部分讲的是“闲适”。除了做人当官,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和培养一些闲适的性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白天我们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或是员工或是家人,晚上我们拥有的却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紧张,让很多都市人忘记抬头看看太阳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或聆听涓涓细流,或闲看花开花落,也同样是一番滋味。

  “闲适”这部分的臻句让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读书、饮酒、赏花、种树……这些仿佛只有在书中能实现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无须做出过大的改变,其实细微的变化就能调整我们整个生活的节奏和质量。其中读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成长和技能的成熟都离不开它。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有节,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用智慧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更快乐,调节我们身体的状态,用读书来放松身体绝对是明智之举,读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纯洁。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整书的概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质上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刚刚来到工作单位,我对于工作刚刚有一定概念却还没有太多自身的理解,读了《菜根谭》里面的这些警句,我对工作有了一些新鲜的定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档,一切以工作为重,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教育细数不尽,对我精神的提升更是潜移默化的,我会将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上,努力融入工作环境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人!

读《菜根谭》有感6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两位很要好的人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发誓不达圣山,绝不返家。走到一个路口时,他们遇见了一位白发年长之人,他告诉他们:“你们已走了半个多月,如今也只剩下十天的'脚程,但非常遗憾,在这我就要和你们分开了,我可以完成你们的愿望,只要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可以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此时,两人心中都在想:这太棒国,我可得好好想清楚到底要什么。但我先不要讲,那么我就有双倍礼物了。两人“客套”了一番后,两人开始打架了。突然空中回荡着响亮的一声:“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而另一个人的两只眼睛立刻瞎掉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下场多么可悲,而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就是他们心中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欲望。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欲望与生俱来,人人皆有。但是若把这种欲望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时,那我们便成了欲望的奴隶,世人为何不安心,更多的是人放纵欲望。

  贪婪是幸福的大敌,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淡定,学会知足。正是因为贪婪,许多本该有的美好事物烟消云散。人须时刻警惕自己欲望的烦扰,免得被它侵蚀,沦为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傻瓜。

  面对诱惑,需要保持坚定的心志。如果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欲望面前的一种淡定和沉静。

  欲望对于众人而言是不懈追求的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点。故而我们应当常怀“有木石心,具云水趣”之心。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1)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菜根谭》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菜根谭》有感1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中国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读《菜根谭》有感2

  立场坚定,着眼高处。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这三处分别代表着逆境、顺境和绝境!在狂风骤雨、风吹雨打的逆境中,要把脚站稳,这是说的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风一吹就倒,雨一来就滑。在逆境中站稳脚跟,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看得是他有没有定力和功夫。

  逆境中是很容易左右摇摆丧失立场的,尤其是在失去方向,失去信念的时候!

  顺境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作者提醒大家要高处着眼,正如白居易诗所云“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乱花丛中,最容易被美好的景象所迷惑。当企业一帆风顺财源广进的时候,正是花浓柳艳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是死在艰苦的创业初期,而是倒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高峰。因为没有更高的眼光,没有更宽的格局,企业还沉寂在自己的享乐当中时,已经开始被市场淘汰!

  所以企业管理强调居安思危,越是花团锦簇,越需要将眼前放长远,不要被眼前的艳丽所迷惑。

  而对于绝境和危境,要做到迷途知返。一些企业管理者在错误的事情上越陷越深,不是因为回不了头,而是因舍不得面子,不愿意回头。

  所谓的“人定胜天”,不是说硬碰硬,而是人有认知自然规律的能力。险恶境地,不能跟环境和规律作对,只能把握规律敬畏趋势。

读《菜根谭》有感3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思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共同助推。其中,思想的提升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人的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里。今所阅读的《菜根谭》正是一本儒家通俗读物,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它是儒家真理的结晶,其中,不乏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触到《菜根谭》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淘书,偶然看到古色古香的封皮和有些泛黄的书页,心想这书的名字也挺有趣,不知道书中内容为何,但是翻看几页后发现,书中很多字句简练又很有深度,所以就买回家细细品读。读这本书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是整理收集的,所以整书没有大块衔接的文段,基本都是以短句彰显含义,利用少量的时间也能体会到书中的真谛。这本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相对应有几十折的篇幅,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谈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修身”这一部分,主要讲从个人心智素质的方面整体提高。“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善事是为了向别人彰显自己的品德,施恩惠是为了结交朋好,事业出众是为了惊世骇俗,甚至连养株植物都是要标新立异……这所有的目的,并不应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本意,善念中存戈矛,理想路上存荆棘,拔除它们很难,但是这正是事物最应该被扶正的本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说理想,但却并不是真的理想,有人为了追求金钱,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同的目的,让我们丧失本应该单纯的追求。本应是为实现自我认可而追求的理想,变成为了迎合世俗眼光和物质享乐的贪婪,这理想路上出现的荆棘,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自己有过。一生很长,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面临不同的诱惑、不同的陷阱,他们让我们迷惑,让我们迷茫,甚至让我们迷失,而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那些心灵深处的小荆棘需要我们亲手用刀斧修整或斩断,脑海中出现的邪念需要我们自己去板正、去克服。

  修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性本善,但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所面临的境遇和其中出现的挫折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无往不利的。有些人会保持初心,有的人却会被现实腐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有的修养自身的性情的能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比*常人更有思想,而是在经历过痛苦后努力地反思和纠正,才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

  修身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去思考,没有通过事情去质疑,没有想从事件上得到提高。时刻保持着警醒,通过事情看到本质,只有刨除路上的荆棘,才能让精神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所讲的“应酬”,是待人接物和处世方面的道理。“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反应。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要用十分的力,*和清淡顺其自然才更能长久,而不是将力量全部用尽,这样在日后的交往中反倒会有不利。《菜根谭》里的这些文字,也是说万事不能做尽,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礼数上不要做尽才能维系双方不厌烦,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每次都将智慧用尽,才能提防不测的发生,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很明确的体现。中国人讲究礼数,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万事都讲求周全,但在长久的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悟出很多道理。我们懂得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刚刚认识就将万事做尽,以后的相处便处处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我们懂得适可而止。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时此刻将万事做尽,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么之前没为后来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复之地。

  第三部分主讲“评议”,对于世事及内心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谏言,以达到身心的提升。“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掌握好自己的内心才能长久;客观公正,不疑心偏颇,才能*衡好事物看清本质。

  《菜根谭》的第四部分讲的是“闲适”。除了做人当官,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和培养一些闲适的性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白天我们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或是员工或是家人,晚上我们拥有的却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紧张,让很多都市人忘记抬头看看太阳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或聆听涓涓细流,或闲看花开花落,也同样是一番滋味。

  “闲适”这部分的臻句让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读书、饮酒、赏花、种树……这些仿佛只有在书中能实现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无须做出过大的改变,其实细微的变化就能调整我们整个生活的节奏和质量。其中读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成长和技能的成熟都离不开它。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有节,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用智慧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更快乐,调节我们身体的状态,用读书来放松身体绝对是明智之举,读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纯洁。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整书的概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质上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刚刚来到工作单位,我对于工作刚刚有一定概念却还没有太多自身的理解,读了《菜根谭》里面的这些警句,我对工作有了一些新鲜的定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档,一切以工作为重,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教育细数不尽,对我精神的提升更是潜移默化的,我会将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上,努力融入工作环境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人!

读《菜根谭》有感4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生活中,千载难逢的好事就是得到一本好书和结交了一个良友。

  参加工作整整一年的时间,周末闲暇时,我喜欢一个人静心地阅读,在书的海洋中,有波澜不惊的震撼,有无与伦比的快乐,有时我的心灵犹如沐浴春风一般,暂别喧嚣的城市,享受那份久违的宁静,寻求内心那一丝丝共鸣。《论语》里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喜欢读书,一本好书不仅能丰富我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从中收获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从听说《菜根谭》这个名字,到被书名所吸引,再到细细品味此书中所蕴含的精髓后从此对它爱不释手。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简朴的生活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使人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菜根谭》将儒、释、道三家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以简单的文字点化人间万事,仔细揣摩,却发现里边很多学问终身受用无穷。这本书让我对生活获得了启迪,重新审视自己,不再那么自我,学会了改变。

  一年以前,当我大学毕业一个人背着行囊,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与奋斗的激情踏上了工作历程,一切又将重新开始,这个漫长的过程,对自己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历练。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离开父母,离开昔日的朋友,任何事情只有靠自己去解决,加之离家太远,*时很少回家,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时常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每当此时,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顿时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好长一段时间,我从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变得开始喜欢一个人独处,独来独往,封锁自己。眼神中透露着淡淡的忧郁,生活就像上演黑白电影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和激情。满腹委屈却无人述说,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菜根谭》中曾经说,“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在狂风暴雨中,鸟类都会感到忧虑害怕;如果风和日丽,即使是无心的花草树木也会欣欣向荣。天地之间不可以一日没有祥和之气,而人也不可以一日没有欣喜乐观的心情。

  渐渐地,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环境对人的成长固然很重要,但是当我无法改变这种境况时,为什么我不能试着去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抱怨环境呢?我试图跳出死胡同,不再自我,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认识新的朋友,重新开始建立人际关系,拨开眼前的障碍物,让自己看得更高,望得更远。往昔阴霾的天空豁然明朗起来,视野开阔了,那些快乐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人生旅途是漫长的,在人生的岁月里,当环境已成一种定局无法改变时,适时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展现在眼前的也许就是一条*坦大道,从而也会赢得许多精神,热情、乐观和一片坦荡的胸怀。

  一个只会怨天尤人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有灰暗的一面。俗话说“境随人转”,外在的环境常常是随着人的心理状况而变化,心情愉悦时,会觉得身旁的事物充满了生机。所以,一个终日忧虑悲观的人,将因缺乏斗志而使自己陷于逆境,不仅仅是做事屡遭挫折,周围的人也会渐渐疏远你,更觉心灰意冷,慨叹人生如梦。

  人生处处有风景,怀着积极的心态去观赏,则能发现原来景致极美。在任何情况下,景色如何,关键看人的心态,只有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与色彩,积极地调整心态,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自然展示在眼前,如果不用心去欣赏,很难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也就永远欣赏不到美丽的风景。

  文中也曾提到,“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翻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这段文字一直鼓励着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事不可能尽如人意”,心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逆境中不悲伤,不气馁。逆境时,考验人坚韧的毅力,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顺境时,考验人是否沉沦在成功的喜悦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一颗*常心来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乐观进取的人,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怨天尤人,只是尽其所能地去做。这样的人在与人相处时,总能让人感觉希望就在转角,若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总能等到柳暗花明的时候,快乐生活也便随之而来。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代文豪苏东坡虽然在宦途失意,生活窘迫,却从未因此颓废,以一种旷达的胸怀,造就了自己多彩的人生,创造出许多佳作流传至今。

  《菜根谭》一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怎样面对生活,演绎精彩的人生。它还启迪着我怎样与人相处,“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让一步是为日后进一步预留余地,而待人接物态度宽容者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与人方便是为自己日后留下方便的基础。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必须扮演着父母、子女、兄妹、朋友、同事等很多角色,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相处,人与人之间相处,没有解不开的结,很多时候结下的恩怨情仇都是因为自绝后路造成的,在产生矛盾之时把话说绝,把事做绝了,不留余地,使得双方陷入无法收拾的局面。给予别人伤害的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快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多一些宽容,便会少一些烦恼,凡事多为他人设想,不要为了眼前的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朋友也便会日益多起来。“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别人,自己也会获得那份难得的快乐。

  现在回家,父母总是说我少了几分浮躁与任性,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在阅读中感悟成长,感悟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说,人生还有很长的路等着我去探索,去领悟,去沉淀,不要求多么精雕细琢的生活,但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作为年轻人,应该不失年轻人的本性,拥有朝气与活力的一面,而另一面,我希望通过阅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内外兼修的人。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在这些经典中蕴藏着无数人生真谛,潜移默化地感化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读《菜根谭》有感5

  《菜根谭》第201篇说:“俭,美德也,过则为铿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谘性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上文的意思是说:勤俭本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成为行为鄙下吝啬的守财奴。谦让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谦让,就会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吝啬者比如葛朗台,吝啬之态,无人能及。影射出的不是他高尚的品德,而是他鄙下的灵魂,为了钱财失去了妻子女儿乃至他做人的资格。假谦的就更多了,有时自己甚至就不知不觉

  也成了个假谦者。过于谦让者看似谦虚,实则给人一种虚伪的觉,比如有人称赞我“你真能干”

  “哪里哪里”

  “不用谦虚”

  “真的没什么啦”

  “……”其实我的谦让是想让别人多称赞几句哦!^_^

  我觉得在这方面西方人比较直率,当然,这也不是说中国人比外国人虚伪,只是因为在几千年的传统中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已经*惯含蓄,不外漏,所谓的韬晦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有了一种坦诚事实,公*竞争的意识。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以为人不要过于吝啬和谄媚,只要生活上处事妥当,不大手大脚,为人保持不亢不卑,就是最佳的方式。

读《菜根谭》有感6

  扯下一片树叶。

  演绎的,是岁月的沧桑。

  掬来一捧清水。

  澎湃的,是长江的巨浪。

  回首,走过的路。

  还有几个脚印,仍然熠熠闪光?

  向前,仰起头。

  无论未来的路,还有多久多长!

  早看旭日,晚送夕阳。

  不要骄傲,不要悲伤。

  虽然有荆棘,虽然有坎坷。

  奋发者,永远是欢乐地歌唱。

  贫穷须有节。

  富贵莫猖狂。

  吃菜根淡中有味。

  需要慢慢地品赏。

  守王法梦里不惊。

  需要细细地思量。

  不为权贵摧眉折腰。

  莫为金钱丧尽天良。

  为官的,天下为公,鞠躬尽瘁。

  为民的,辛苦劳作,不卑不亢。

  可叹,多少权贵,两手空空人去了。

  空留下,一世骂名,一枕黄粱。

读《菜根谭》有感7

  早起喉咙有些神奇,以为说不出话的时候,还会有声音发出。原来灵魂也会帮我们发声,我们永远可以按照内心的心意,分享和表达。

  昨晚看了菜根谭,有美妙的感受在心里流淌。浩然正气,原来是禅宗说的气就是能量。

  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在教化者解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所处的当世警醒后人。但如果不是去恐惧抗拒,而是去接纳去发现爱,看到光,那东方智慧就会变得有无限的能量。

  这也是很多国学大师在做解读的时候就像我们读阿卡西的方式一样,第1层是故事与经历,人性层面的不完美与源头的完美完全融合在一起。核心是在渴望爱呼唤爱寻找爱,对爱的表达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历和体验。当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发生什么,就能感受到这句话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力量。

  第2层去到原因与状况,这句话或者故事发生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当下的选择和决定如何成为那个时候的最佳利益和选择。而不是以当今这个时代的评判和不理解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去觉得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跨越漫长的岁月的洪流,去到每一个时代。

  第3层是看到灵魂背后的实相,最终回归到光与爱。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也可以看到所有的作者对后人的警醒也是因为爱。所以国学不是来限制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禁锢在某一个年代,而是让我们通过那个当下,去放眼未来。当我们无限次的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他们的能量会直接传递给到我们。

  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重新看待每一句话,和背后传递的爱的能量。过去一直在想早教如何去做国学的结合,而不是让西方的早教完全取缔掉东方式的教育。不是去到了硬着陆让孩子卷入了限制性的思维当中,而是更有爱的传递祖先的那份智慧和力量。今天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也需要现在的父母共同的成长!

  真正国学的集大成者正是有这样的广阔的胸襟,穿越每一个时代,去看到它的本质。每一个后世对前人智慧的解读,都是一份传递的智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当我们透过时代的洪流给这句话造成的影响,回归到最初源头在这个人身上活出的模样,以靠*源头的爱与光的方式去解读,那么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感恩这份惊喜的到来!

  此刻感受到了一种解锁的感觉。同时看到了一幅画面迷宫之门正在打开,当我们提高意识维度后得以看见迷宫的全貌。生活正是这样,永远有无数的宝藏藏在哪个角落等待我们。在链接高维智慧之后,在我们心之力驱使下找到踏实执行的方法,我们也可像龙一样奔腾而起。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也是一生归属的地方。

  时刻可以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也让我得以重新去看待家。我们在源头的家可以让我们时刻的取得智慧与爱,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射第1个家是我们的小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灵魂的约定,守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支持彼此的生命成长和觉醒,让我们不断的在这个世界里有更多的爱与能量,并且活出我们本来的样子。第2个家是这个家延伸出去的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文脉,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也让我们拥有国魂更大的力量。第2个家往下延伸就是世界,这个地球的家。我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密码,在DNA上我们会发现原来全世界的人血脉都是互相融合的,因为我们的灵魂生生世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我们与地球所有的生灵本是共生的,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影自然也是浩瀚无比的。

  科学的方式可以映照我们血液的密码。当我们清晰的照见这一点,我们更感受到大爱无疆,宇宙的爱深情而浩瀚。愿我们不负使命和才华,也不因他人的偏离而蒙蔽自己,永远记得来时的初心:一份诞生的喜悦和渴望来人间体验的模样!活出源头应该有的样子!

读《菜根谭》有感8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9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这一则,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心地仁慈的人,胸怀宽阔舒畅,所以能享长久的福分,因此事事都显得宽宏畅达;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所以得到的是短暂的利禄,因此事事都显得紧迫仓促。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胸怀大量的?

  想那司马迁,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受过残酷的宫刑后,还在监狱里坚持写史记,完成了我国最伟大的、完整的历史记录篇,如果他那时,如果他那时受完宫刑后,一时想不开,气量小,上吊自杀的话,那就少了一个伟大的人。

  回想现在,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蝇头小利,就闹到自相残杀,那真是太不值了,我们的胸襟再开阔一点,就少了好多不愉快的事了,也很少会有矛盾,大家都会高兴。

  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了一块糖,一块雪糕,和弟弟妹妹吵得不可开交。我要学会大度,学会谦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菜根谭》有感10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读《菜根谭》有感11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有两位很要好的人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发誓不达圣山,绝不返家。走到一个路口时,他们遇见了一位白发年长之人,他告诉他们:“你们已走了半个多月,如今也只剩下十天的脚程,但非常遗憾,在这我就要和你们分开了,我可以完成你们的愿望,只要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可以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此时,两人心中都在想:这太棒国,我可得好好想清楚到底要什么。但我先不要讲,那么我就有双倍礼物了。两人“客套”了一番后,两人开始打架了。突然空中回荡着响亮的一声:“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而另一个人的两只眼睛立刻瞎掉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下场多么可悲,而导致他们悲惨结局的就是他们心中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欲望。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欲望与生俱来,人人皆有。但是若把这种欲望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时,那我们便成了欲望的奴隶,世人为何不安心,更多的是人放纵欲望。

  贪婪是幸福的大敌,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淡定,学会知足。正是因为贪婪,许多本该有的美好事物烟消云散。人须时刻警惕自己欲望的烦扰,免得被它侵蚀,沦为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傻瓜。

  面对诱惑,需要保持坚定的心志。如果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欲望面前的一种淡定和沉静。

  欲望对于众人而言是不懈追求的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点。故而我们应当常怀“有木石心,具云水趣”之心。

读《菜根谭》有感12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读《菜根谭》有感13

  *日读《菜根谭》,很欣赏这样的句子,“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原句不太好懂,找个译文看看,确实收益挺大的。

  这句话可翻译为:“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任何鱼虾来繁殖。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惯看到崇高的事物,但也要*惯看到非正义的现象。因为正因为对立面的存在,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比如说人们多爱看美女,美女者,看之养眼,古人有语“秀色可餐”,再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存在丑女,才衬托了美女的美,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天底下的女子都一样漂亮,那么,人们都会*惯了,也无所谓美与丑了。

  做老师的,当然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管理起来不费劲,而且也能取得不错的好成绩,也适应应试教育的结果。心中常这样想,所有的学生都如某某就好了,上课也轻松了,成绩也能上来了。其实想一想,社会正是因为个性而显得多姿多彩,这也只是一个愿望而矣。课堂也不是现代生产中的流水线,我们也无法生产出同样的合格产品。

  有时候上课,因为个别捣乱的学生而确实把人气得够呛的。现在学生、家长、教师的法律意识都挺强的,违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事情教师也坚决不做。因为如果把知识没有教好,只是说明你这个老师能力有限,是小事;但是如果因为维护课堂秩序而做出非法的事来,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是大事。因此,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再加上有些家长维护自己孩子,有些事情确实很难处理。大多老师有同样的一个感觉,现在看到有些学生,确实是有些害怕。

  有时候感觉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起课来让人头痛,却也无能为力,在课堂上还挺嚣张的,用着挑衅的眼光边说话边看着你的眼神,老师却无能为力。不能体罚,说教也显得很苍白,黔驴技穷也只是一个叫家长,来与不来还得看人家的心情。

  还是古人说得好“地秽生物,水清无鱼”,不管是自我安慰消极逃避无可奈何也好,还是至理名言处世准则也罢,觉得说得的确挺在理。人们制定了规则,但是却是由人们把规则打破。规定了法律,但是还会有人违法。有了规章制度但是还有人不遵守。

  人要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师与生者之间,也同理。

读《菜根谭》有感14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具有儒释道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

  开篇第一文《天道忌盈,卦终未济》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应留有余地,不要做得太绝,这样上帝才不会嫉妒我们,甚至恶鬼也不会伤害我们。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要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发生内乱,也必为此招致外患。

  又如《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一文,告诉我们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遇到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菜根谭》一书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整部书似语录,却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却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一文告诫我们,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又如《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此气》一文,说的是要想制服邪恶,必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躁动的情绪,心*气和了,外来的横逆事物自然不会侵入。

  《菜根谭》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本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涵义深邃,耐人寻味。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一文中说“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超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便是文辞优美,耐人寻味的绝句。在优美的韵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人只有丢开功名富贵的思想左右,才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只有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才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一文也一样,“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在工整对仗的语言中,我们明白关于欲念上的事,决不要贪图方便,就可以顺手占有一次,一旦占有一次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关于义理方面的事,绝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放弃一次就等于与真理远隔千山万水了。

  再如《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清浊并包,善恶兼容》《律己宜严,待人亦宽》《宁为小人所毁,勿为君子所容》等文,无不教育我们不计前嫌、不计得失、虚怀若谷、宽以待人、乐以忘忧。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不顺。生活中即使遇到些许玩逆与小人,也不用太在意,莫若去慢嚼几篇《菜根谭》,如《善根暗长,恶损潜消》《德怨两忘,恩仇俱泯》《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春风解冻,和气消冰》《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执着是苦海,解脱是仙乡》《躁极则昏,静极则明》《处事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等,嚼着嚼着,便也欣然释怀了。

读《菜根谭》有感15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称之为“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起初,我被这样的高评价而吸引并且持怀疑态度,读罢才觉如此评价毫不夸张。此篇仅表达对其中部分语录的感悟体会。

  《菜根谭》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其似语录、似训诫又似随笔,而亦有其独特的趣味与力量。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其对仗工整而耐人寻味,便于记忆与理解。

  每一个尚未涉世的年轻人,都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在社会中,我们经历磨练与挫折,并由此获得经验。然而,我们在不断做加法的同时也在不经意中做了减法,失去了本性中珍贵的品性。“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这是《菜根谭》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尽管我们尚未完全进入社会,但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或许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烈性。饱经世故的人或许从容而能干,却也沾染了圆滑。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潜规则”被*以为常却未必正确,这些“恶*”也在不经意中伴随着成长而增加。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做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就要学会保留本性中的特质与闪光点。如此,才不至后悔迷失。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让许多人在忙碌中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与情趣。不论古今,好好生活才是幸福人生的主旋律。“闲里吃紧,忙里偷闲。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古人总是擅长从自然规律中摸索人生的道理。我们每天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人,*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又忽然想到陶渊明的豁达自由,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恬淡。虽然我们不能避世隐居,但是我们可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不是追求享乐安逸,也不是追求朝乾夕惕,而是追求充实和快乐。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和气致祥,喜神多瑞。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此处在描写自然事物的情感时让人不禁联想到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一个和气幸福的世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真味是淡,至人如常”……每每读到让自己豁然开朗或眼前一亮颇有醍醐灌顶之意的至理名言,我都会摘抄记忆。虽然有些可能已经遗失至脑海中无法追寻的角落,但有些却是永远印刻在了心上。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静静思索,《菜根谭》是一本读不尽阅不完的“心灵礼物”。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2)

——读《菜根谭》有感通用10篇

  读《菜根谭》有感 1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这一则,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心地仁慈的人,胸怀宽阔舒畅,所以能享长久的福分,因此事事都显得宽宏畅达;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所以得到的是短暂的'利禄,因此事事都显得紧迫仓促。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胸怀大量的?

  想那司马迁,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受过残酷的宫刑后,还在监狱里坚持写史记,完成了我国最伟大的、完整的历史记录篇,如果他那时,如果他那时受完宫刑后,一时想不开,气量小,上吊自杀的话,那就少了一个伟大的人。

  回想现在,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蝇头小利,就闹到自相残杀,那真是太不值了,我们的胸襟再开阔一点,就少了好多不愉快的事了,也很少会有矛盾,大家都会高兴。

  以后,我再也不会为了一块糖,一块雪糕,和弟弟妹妹吵得不可开交。我要学会大度,学会谦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读《菜根谭》有感 2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有感 3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 4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读《菜根谭》有感 5

  《菜根谭》第201篇说:“俭,美德也,过则为铿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谘性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上文的意思是说:勤俭本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成为行为鄙下吝啬的守财奴。谦让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谦让,就会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吝啬者比如葛朗台,吝啬之态,无人能及。影射出的不是他高尚的品德,而是他鄙下的灵魂,为了钱财失去了妻子女儿乃至他做人的资格。假谦的就更多了,有时自己甚至就不知不觉

  也成了个假谦者。过于谦让者看似谦虚,实则给人一种虚伪的觉,比如有人称赞我“你真能干”

  “哪里哪里”

  “不用谦虚”

  “真的没什么啦”

  “……”其实我的谦让是想让别人多称赞几句哦!^_^

  我觉得在这方面西方人比较直率,当然,这也不是说中国人比外国人虚伪,只是因为在几千年的.传统中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已经*惯含蓄,不外漏,所谓的韬晦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有了一种坦诚事实,公*竞争的意识。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以为人不要过于吝啬和谄媚,只要生活上处事妥当,不大手大脚,为人保持不亢不卑,就是最佳的方式。

  读《菜根谭》有感 6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读《菜根谭》有感 7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读《菜根谭》有感 8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读《菜根谭》有感 9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中国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己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读《菜根谭》有感 10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等大道,篇篇内容短小精悍,句句简明扼要。虽然《菜根谭》是一本古书,但是书中的内容对应到今天依旧具有普适性。这本书就像是是一位懂得处世的艺术家,有“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的世间人情冷暖,有“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的风流,有”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的豪迈,也有“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诗情画意。

  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澜恬静的目光。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上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你的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正是因为存在认知盲区,我们才无法真正的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才一直有动力去不断的去学*,去不断的探索更多的领域,去打破更多的认知盲区。人们对于缺乏认知的事物是很难理解其本质的,只做理论知识或者表象的理解是滑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本质上是对事物全面多维的认识,是反复的实践与试错,是认识的积累与总结,是对底层逻辑原理的理解,是对事物的解构然后再重新构建成自我认知,是对所需要认识的事物完成了这个过程才有的能力,这是知行合一的结果。认知不会仅仅由理论或者认知变成认知,如果缺乏实践缺乏自身的思考与理解,那只是对他人理论认知重复的复读机。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耳中常听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是心性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能让人清醒、谨慎,而顺境却让人膨胀、放纵和丧失斗志。逆境会让我们产生烦恼和痛苦,而烦恼和痛苦往往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才有“烦恼生菩提”的说法。但是逆境必须恰到好处,一旦超过了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沉沦在黑暗之中。现实生活往往是多变的,无常的,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人生,命运的起伏变化就如K线图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为了抵抗不可预知的无常,我们需要从逆境中寻求智慧,感想人生的真谛。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坐下来,反思自己内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从这个“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趣味。人应自我救赎,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智慧来源于承认无知,自省来源于直面自己。只有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在错误中成长。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开启了上帝视角在观察自己,让我们加深对当前状态以及过去状态的感知,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就可以马上修改。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思维不够敏捷,或者情绪干扰没有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想不到足够多的选择,或者甚至想不到还有其他选择。但是在事后通过自省,下次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看到有很多选择,而不是再次被情绪控制,做出下意识的选择。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3)

——《菜根谭》名著读书心得3篇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坚持喜悦的心境,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坚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所以,我们应当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欢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资料。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凡超脱的生活梦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十分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我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本事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此刻,我明白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凡,然而我的精神应当是欢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欢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仅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欢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坚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应对生活,应对工作,应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期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读明人洪应明《菜根谭》,间有一语,道是“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良多感慨。亦而想起与此类似之说的那出于泰戈尔手笔的早已脍炙人口的名句“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虽不一样之说,然生异曲同工之妙。可悲可叹的是,历览古往今昔,能知晓其间要理者,怕是少之又少;而能以此力行者,恐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岂不悲哉虽曰有范蠡、张良之徒,尚明激流勇退之术,明哲保身,得一世逍遥,千世瞻仰。然终凤毛麟角,不足为佐耳。

  俗语有云∶世世熙熙,皆为利来,世世攘攘,皆为利往。此字当头,好不厉害!功名利禄,粟米钱财,红颜妙玉,金错琼瑶,怎不气魄!然终虚化迷幻耳,飘然之至,有甚图哉可惜众人何晓世里事外忙煞了腿,空携皮囊卜错了卦,枉抛心力走错了路!利令智阍,好生在理!可惜了,可惜了。一身枯骨转身休,不图实至,却求名归,错堪了这生计。有憾无憾笑看荣枯,静观生期,俯首思之,当如范张是耳。只恐学也不来,求也不得,怕只似那“蜀道之难”!老子有言“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生”。祸福相生,看似是福,却也指不定祸生其间,贪求一世荣华,徒劳而已矣,真明智之举恐多生祸端罢了。

  故此,生还当如是∶来,就来得轰轰烈烈,走,就走得彻彻底底。不留下他一似的痕迹,无声也还无影。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4)

——菜根谭读后感9篇

  *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我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一样的'面具去应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教育岗位数年,深知自我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我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但是是将自我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到达了*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只但是是将自我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一样的主角,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主角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能够扮演多种主角,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务必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在图书馆寻书的时候,我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感到很好奇,菜根谭,很有韵味。然后就翻看了几页,果真挑起了我的兴趣。原来,《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哲理,例如:静中观心,真妄毕见。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就很需要独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能称之为孤独,这个时候就是自身审阅的好时机,能让自己想懂一些东西,由此身心愉悦。而过一段时间也可能又郁闷起来,这个时候又在怀疑自己,也再次需要观心去努力改善自己。

  每一句哲理都应该好好斟酌,它们能教会我们很多很多道理,以免自己经常沉溺于怀疑郁闷之中,非常推荐这本书。

  这个星期,我读了菜根谭这本书,学了阴者勿交 傲者少言,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偷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是说遇到阴沉不说话的人,暂时不要急得和他坦诚相交;看到高傲自以为是的人,应该小心自己的言谈。

  闲来无事,随手拈一小册子,读毕,若有所悟,而后,心静如水。

  抬眼一看,此册名为《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名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此书内容令人陶醉,可单单书名令我颇为不解。菜根谭?莫不是与那菜根有何关联?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经查询,乃知,此书名得自于宋朝汪信明的一句话:“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此“谭"同”谈“,音*通假,如《天方夜谭》等。

  细细查询,原来,《菜根谭》写于明代,作者洪应明流传至今的著作除《菜根谭》外,还有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仙佛奇踪》4卷。实则,《菜根谭》严格说来并非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这些格言警句无一不是文辞秀美,对仗工整,促人觉醒,耐人寻味,有着深刻的哲理,得以教人,育人。仔细品读,竟也发觉有了一种不可捉摸的意味。

  读完此书,偏就有一那么一章的句子令我极为影响深刻。”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这句是关于理论道德规范的,大致意思也就是:“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这段话说明正义与邪恶的结果是及其不同的,一个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即使受到了误会,那也是暂时的,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宣扬了正与恶的本质区别。一个真正看透世事的人,大都是把精神财富看重于物质的,他们宁屈一时,亦不背负冤屈一世。坚守道德规范的人大抵是把世事看得更透彻些吧,大梦初醒,看破往事,清者自清,穷极一生,仅为于此。话说回来,何为“聪明人”,不过是看透了万古之中,看过了世上世事,心有所悟,安分守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想自己该想的事。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深者见深,浅者见浅,高手未见,亦是无物。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这些道理亦不过是书中一小部分,或许,不仅是书中,在学*之中,生活之中,有更多百般在等待我们。

  其是这本书的深意,或许更深入人心。读毕,心尤幽静,似有潺潺小溪留过心底,清澈纯净。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理解、淡泊、向善与智慧,让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读书,让我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谈,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这就是“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究其意,“菜根”坚硬多筋,只有经过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真味”。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或许只有耐得贫苦生活,才更能创造人生的百般事业。如此修身养性、教人育人、意味深长的好书,买来读上一二又有何妨!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的创始人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最*的床头书是《菜根谭》,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是一本格言体写成的集子,关于书名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我认同是作者品味艰苦人生后的一种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这本书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还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并非不为,它主要是要求我们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道出*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帮你解脱。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会发现这些道理在*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当你遭遇苦恼,心情郁闷,事业不如意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有豁达开朗的感觉,一切都如风散去。

  当你任性放纵自己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个清醒的认识,促使你有所约束免误码入,以免误入歧途。

  读一本好书,给我们的影响不只是一时的,而是一生的,能让我们在闲暇时对人生、事业、家庭有更深的省悟,因而生活的更加轻松快乐,人生就是这样,简单而快乐着。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通过对《菜根谭》的学*,我找到了一种人生的宁静。现在的社会人很浮躁,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对名利的追求及在官场中的执着,使人总生活在一种不安定的心境中,不仅有损身体还会使思想有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欲守穷庐,将复何及!"品德高尚者的作为,通过静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节俭培养良好的德行。不恬淡寡欲,不能表明志趣;没有宁静的心境,不能确立高远的志向。求学一定要安心;取得才干,一定要通过学*,不学*,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成就学业。轻浮怠惰不能钻研学问,偏傲浮躁不能陶冶性情。年逝。意志消磨,就会成为枯叶一般,不合世用,悲守穷屋,后悔不及了!这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5)

——《菜根谭》读后感 (菁华5篇)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则是一部不啻于集历史与道德、诗歌和哲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一本书籍。

  说来惭愧,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以为是与做菜有关的,后来大学挚友在临别毕业时赠予我此书,可能当时太年轻,囫囵吞枣、草草翻阅后未觉深意,书,便被放在了书架最底层。如今,有了些许社会经验后,偶然翻阅,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义,理解挚友的良苦用心。

  书中阐述了为人处事、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谭》这样的清流来洗涤我们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三观。

  《菜根谭》说,人生的福祸苦乐,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祸境区,皆念想造成。古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这话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生苦乐转化,全凭心定。我们在人生路上,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间我们无法衡量它们的价值,我们无法衡量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金钱?权势?健康?快乐?这些也只是分子,还有个分母——欲望。名利的欲望太强烈,无异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欲望之火越来越旺,而唯有清静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万别。

  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清静之心呢?我们同样能从《菜根谭》中找到独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杂亦浅;历事深,机械迹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们的成长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体悟人情的冷暖,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越经历世事,城府越深,真诚越少,处事越圆滑,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自处?——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去豁达一些,保持纯真的本性。只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纯真,才能在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中岿然不动,才能出走社会多年,归来仍是当年少年模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静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更是一本答案之书——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在今年全省调查队系统学*“六大理念”活动中,李晓超总队长在总队党课中向全省调查队系统推荐了一本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随州队积极响应总队号召为每位干部购买了一本《菜根谭》,积极组织全队干部学*。作为一个调查队的青年干部几个月来一直认真阅读这部先贤着作,通过学*联系青年干部自身的成长,我感触颇多。今天以此作为我的发言与各位青年同事共勉。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古哲先贤云:“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器味乃厚。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读懂一部《菜根谈》,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郁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初读此书感觉书与其名,菜根者,为*淡普通之物,无鲜花之妍丽,无大树之挺拔,味道清淡而其貌不扬。正如书中语言之*实至极。但菜根之汁液精华又远胜于繁花巨树,在细细品读之余能够感悟到其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地处理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的辩证关系,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交错。同时其中很多思想也与我们正在践行的六大理念重要思想有很多切合之处。

  书中观心自省篇中写道看得圆满、放得宽*。原文为“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也就是说有怎样的心灵,就对世界投以怎样的目光,予以怎样的解读。当你以狭隘之心看这个世界,看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觉得事事缺憾,人人险恶;当你以宽容之心看这一切你便会觉得心胸宽*,诸事皆明。在李晓超总队长六大理念中提到的欣赏宽容理念也说是这方面的道理,就是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欣赏别人,把自己放低一点,多看别人的长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就是要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当你欣赏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过失实际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作为青年干部刚从校园走进社会,为人处世经验不足,不免在工作中社会交往中心态浮躁、自视过高。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加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甚至会招致其他人的反感和厌恶。所以我们青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就要做到如菜根一般放低自己,做到欣赏宽容。真心去善待别人就会得到别人善待。多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也会无私的去帮助我们。

  书中建功立业谭说到凭兴作为,事业大忌。原文为“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意思是说只凭着一时兴起去做事的人,随时会高兴而做,随时会败兴而止,这哪里像勇往直前的车轮。想做成一件事情,凭借的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勇气和毅力。菜根是寻常普通之物,往往*凡的不为人所知,这就像我们的日常工作一样,因此我们要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要耐住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这就像务实细致理念所要求的那样要面对现实,不脱离客观实际,按要求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好。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养成认真做好的*惯。就像水滴水穿,就像积跬步而至千里。当有一天我们回望我们成长的脚步每一步都那么坚实,那么成功就距离我们不远了。

  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书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打仗,当看《孙子兵法》;为人处世,《格言联璧》《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都是佳作。像这样传统文化书籍,街上的书摊常常有卖的。和《格言联璧》类似,《菜根谭》也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流传甚广,书中句子长短不一,短的一两句话,长的成为一段话,文言形式,多对偶,今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菜根谭》就是一本很好的解读版本。

  这本书智慧非凡。书中传递的思想,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奋发努力,也有佛家的吃苦修行,有道家的清静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大体上是有益于为人处世的。书中多倡导读书,为善,宽容等等,有助于读者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菜根谭》原文中不少哲理,确实精辟。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原著中洪应明,还是本书编著者,都有一定的人生历练,阅人无数,善于从人生际遇、宦海沉浮、是非功过中提炼总结出人生的道理,有助于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菜根谭》也不会流传下来。百年之后读来,依然洞察人性,比如“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可以说,概括了多少事。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看透了多少人;“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多么辩证;“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可以当做座右铭。

  时代是发展的,原著的观点有些不合时宜,纵然编著者做了些改良,也要看场合,比如过分主张吃亏是福,退让等。大体而言,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可以用来指导人生。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362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

  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6)

——《菜根谭》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夜深了,静得能够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静静读着《菜根谭》,品味一代伟人*说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其中用心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厌恶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就应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就应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搞笑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之后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我们提倡对孩子宽容,那是指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该得到批评,甚至还不适当地获得激励。青少年时期是是非观念构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得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孩子的那些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会助长出现更多的“破窗”,使许多本来完好的玻璃也难以“幸免”。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要及时更换“被打破的玻璃”,同时对出现细微裂缝的“玻璃”亦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从而在日常的严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效益。比如学*上,有某一个人懈怠了,往往会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继而那一块学生在学*上都有所放松。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无休止地摆动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动,牵动着世纪轮回,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满满的历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类历程凝聚成一股泛着沧桑的厚重,沉甸于岁月的长河。在时光潮水的撞击下,迸射了一个个光彩四射又神态迥异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绎着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涛壮阔的画面。

  一捧上《菜根谭的智慧》,我便爱不释手,书中作者以独特创新的题材与人生紧密相联系,道尽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原汁原味,朴素浓郁。无怪乎自己在每阅读完一篇后总能收获一种十分微妙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追求,对智慧的向往。一个个故事酝酿着一坛坛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种种人生的滋味。

  情绪 人生

  人,生存的过程应该是自己与自己不断挑战的过程,是我们从母体分娩出来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应该不再属于别人而属于自己了,肩负起自己培养自己,解救自己,为自己作丈的责任,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驱其气,心*则外横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会有紧张冲动的情绪,俗话说: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只有战胜心魔不轻易随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听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去拜访好友恒寂禅师,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禅师处所时已经汗流浃背,一抬头便发现禅师冥然兀坐,端坐于蒲团之上,面容*静毫无不舒之意。白居易非常惊讶,好奇地问禅师:“禅房如此炎热,为何不换个清凉处所?”禅师答道:“天气很热吗?”白居易于是有所悟,当机赋诗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老子有云:自制则强。是的,竞争的社会里更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他人是给予一份公道,对于自己则是一种智慧,它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成功 人生

  有人曾问我,怎样的人生是成功的?听罢,满心迷惑,无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书中有了一份答案——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战败,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败,不但仍保持称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毅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问鼎天下。

  失败乃兵家常事。对人生而言,成功和失败又何尝不是如柴米油盐一样,成功不见得就是辉煌灿烂,失败也不能算是曲终事结。失败之后仍然能够不丢信心,不乱方寸,稳步向前,才是真智慧。

  爱迪生经历了一千次失败,挫折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他1000次的失败实验何尝不是他1000次的成功体验。

  磨砺 人生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痛苦的人生体验,《菜根谭的智慧》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佳作在作者痛苦中写就,灵魂在痛苦中涅槃,这些痛苦在历史的夜空中闪耀着熠熠之光,璀璨夺目。

  是啊,人生的痛苦不能只是负面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造。痛苦是昨天的遗产,今天的起点。痛苦的价值还在于你对待它的态度。痛苦也是一种智慧,在痛苦中拼搏必将是奋斗中人生的飞跃。

  深深记得北宋学者汪信民的哲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带着泥土的泽香;菜根味纯,纯得与君子的本色一样地道,厚实;菜根味涩,是艰辛与奋斗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够承受艰难困苦执着前行的`人。我想这样咬菜根的智慧,是人生的成功学。

  读《菜根谭的智慧》如听一位智者的谆谆之言,如与一位诤友倾心相对。心中的阴霾慢慢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没有无根的树木,无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最*,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修身养性的优秀书籍《菜根谭》,这本书中讲述的道理,都是比较深刻的,读过之后,让我深受启发,对学*如何为人处世有了较大的帮助,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一、菜根谭读书笔记好词摘抄

  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白净柔嫩、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火眼金睛、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眉开眼笑、破涕为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满面春风、洋洋得意、和颜悦色、悠然自得、容、焕发、神采飞扬、气势汹汹、神情沮丧、愁眉苦脸、没精打采、泪流满面、心花怒放、满心欢喜、归心似箭、心旷神怡、心潮起伏、心悦诚服、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二、菜根谭读书笔记经典名句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1、经典名句: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底线,要谨守道德观念,这样往往会孤寂一时,但终究会被民心所向,被人们看清楚。而依附权势阿谀奉承的人,看似风光无限,但总不会长久,下场一般都会很凄凉。

  2、经典名句: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赏析:这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世,要能够虚怀若谷,有包容的能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在万籁俱寂的山林旷野之中,我们感受到的心静,并非真正的静,若是能够在喧嚣的闹市中,还能*静如水,那便是真本事,同样,对于乐的思考,也是如此,苦中作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这份乐趣,才是真的快乐。

  3、经典名句: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赏析: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月中则仄,月满则亏,就是说万物变化自有规律,衰败的势头在盛极的时候就已经显现,而基于往往就隐藏在失败后的总结和教训当中。因此,我们在顺境当中,需要居安思危,更加谨小慎微,在逆境当中更是要学会坚忍,以图强大。

  4、经典名句:当怒火欲水正在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赏析: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当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时候,往往知道自己在这种状态下会犯错,会冲动行事,但依然控制不住,这是极其严重的。如果能够及时控制住自己,转化念头,那么魔鬼也就悄然变成了上帝,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

  5、经典名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感悟:这是经典名句了,我们时常在一些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就是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太在意身外之物和得失,这样我们的心态就会更好,生活的就会更加从容,也就能够幸福快乐了。

  6、经典名句: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感悟:这句话是对知足常乐的思考和总结,不知足的人,贪欲满满,得到了黄金,还想要美玉,做了*,还想做*,总是谈与不足。而知足的人,即便吃糠咽菜,布衣粗服,依然会觉得快乐,甚至比谈与不足的王公还要逍遥快活。

  7、经典名句: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感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判断,宁愿被小人所诽谤,也不要和他们同流合污,丧失自我;宁愿被君子有修养的人责备,也不要做出一些触犯底线的事情,求得他们的包容,这样会让自己变得松懈,又怎么能进步呢?

  8、经典名句: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读后感:诽谤诬陷我们的小人,就像是太阳被乌云暂短的遮蔽,不久便会真相大白,总会有风吹云散的时候;而安歇阿谀奉承的小人,则很难被人察觉,就像风邪入侵了我们的身体,觉得很舒服,但其实已经受到损伤,因此,这些花言巧语才是最难提防的',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9、经典名句: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读后感:现代人的生活,更加忙碌,而对身体的锻炼有所缺乏,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即便是在忙碌的时候,也要加强锻炼,让身体有个得闲的机会;无论身处多么喧闹的环境中,都要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冷静的思考和处事,才不会收到恶劣环境的影响。这些需要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多家练*,才会对突变的环境能够从容应对,不会变得慌乱无措。

  10、经典名句: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读后感:洪应明说,官不能做的太大,功高盖主就会有危险;而人的才能不宜全部发挥出来,这样到达极致,就会盛极而衰,不能持久;而对自己的行为不要过高的标榜,不然会引来毁谤,甚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后路和余地。

  《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恰逢学校领导布置老师每月摘录两篇读书笔记,我就捧起此书细细品读了一番并摘录了期间的12篇,感觉收获颇多,读后心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想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我说的决不夸张哦。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一个受了教育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因为无论是自己有建树,还是以天下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担子,挑上这副担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参曾说:“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此为高远篇的精髓。

  睿智篇讲到:“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恩应常记于心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达观篇给我们的启迪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乐观的人,常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宽大为怀的人,心里总处在*衡状态,也就不去理会人事倾轧和人间的邪恶了。”

  端正篇又教会我们: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和错误却不可以宽恕;自己受到屈辱时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帮他消解。

  还有成就篇、奉献篇、自我篇、欢畅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么引人入胜。

  让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话是“议事论事 明晓利害”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或者觉得不妥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和判断,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考虑。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现在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读读《菜根谭》,那感觉不亚于跟圣人交流。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的创始人——*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7)

——《菜根谭》读后感 (菁华5篇)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则是一部不啻于集历史与道德、诗歌和哲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一本书籍。

  说来惭愧,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以为是与做菜有关的,后来大学挚友在临别毕业时赠予我此书,可能当时太年轻,囫囵吞枣、草草翻阅后未觉深意,书,便被放在了书架最底层。如今,有了些许社会经验后,偶然翻阅,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义,理解挚友的良苦用心。

  书中阐述了为人处事、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谭》这样的清流来洗涤我们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三观。

  《菜根谭》说,人生的福祸苦乐,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祸境区,皆念想造成。古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这话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生苦乐转化,全凭心定。我们在人生路上,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间我们无法衡量它们的价值,我们无法衡量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金钱?权势?健康?快乐?这些也只是分子,还有个分母——欲望。名利的欲望太强烈,无异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欲望之火越来越旺,而唯有清静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万别。

  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清静之心呢?我们同样能从《菜根谭》中找到独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杂亦浅;历事深,机械迹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们的成长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体悟人情的冷暖,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越经历世事,城府越深,真诚越少,处事越圆滑,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自处?——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去豁达一些,保持纯真的本性。只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纯真,才能在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中岿然不动,才能出走社会多年,归来仍是当年少年模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静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更是一本答案之书——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在今年全省调查队系统学*“六大理念”活动中,李晓超总队长在总队党课中向全省调查队系统推荐了一本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随州队积极响应总队号召为每位干部购买了一本《菜根谭》,积极组织全队干部学*。作为一个调查队的青年干部几个月来一直认真阅读这部先贤着作,通过学*联系青年干部自身的成长,我感触颇多。今天以此作为我的发言与各位青年同事共勉。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古哲先贤云:“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器味乃厚。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读懂一部《菜根谈》,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郁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初读此书感觉书与其名,菜根者,为*淡普通之物,无鲜花之妍丽,无大树之挺拔,味道清淡而其貌不扬。正如书中语言之*实至极。但菜根之汁液精华又远胜于繁花巨树,在细细品读之余能够感悟到其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地处理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的辩证关系,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交错。同时其中很多思想也与我们正在践行的六大理念重要思想有很多切合之处。

  书中观心自省篇中写道看得圆满、放得宽*。原文为“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也就是说有怎样的心灵,就对世界投以怎样的目光,予以怎样的解读。当你以狭隘之心看这个世界,看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觉得事事缺憾,人人险恶;当你以宽容之心看这一切你便会觉得心胸宽*,诸事皆明。在李晓超总队长六大理念中提到的欣赏宽容理念也说是这方面的道理,就是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欣赏别人,把自己放低一点,多看别人的长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就是要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当你欣赏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过失实际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作为青年干部刚从校园走进社会,为人处世经验不足,不免在工作中社会交往中心态浮躁、自视过高。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加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甚至会招致其他人的反感和厌恶。所以我们青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就要做到如菜根一般放低自己,做到欣赏宽容。真心去善待别人就会得到别人善待。多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也会无私的去帮助我们。

  书中建功立业谭说到凭兴作为,事业大忌。原文为“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意思是说只凭着一时兴起去做事的人,随时会高兴而做,随时会败兴而止,这哪里像勇往直前的车轮。想做成一件事情,凭借的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勇气和毅力。菜根是寻常普通之物,往往*凡的不为人所知,这就像我们的日常工作一样,因此我们要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要耐住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这就像务实细致理念所要求的那样要面对现实,不脱离客观实际,按要求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好。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养成认真做好的*惯。就像水滴水穿,就像积跬步而至千里。当有一天我们回望我们成长的脚步每一步都那么坚实,那么成功就距离我们不远了。

  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书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打仗,当看《孙子兵法》;为人处世,《格言联璧》《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都是佳作。像这样传统文化书籍,街上的书摊常常有卖的。和《格言联璧》类似,《菜根谭》也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流传甚广,书中句子长短不一,短的一两句话,长的成为一段话,文言形式,多对偶,今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菜根谭》就是一本很好的解读版本。

  这本书智慧非凡。书中传递的思想,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奋发努力,也有佛家的吃苦修行,有道家的清静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大体上是有益于为人处世的。书中多倡导读书,为善,宽容等等,有助于读者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菜根谭》原文中不少哲理,确实精辟。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原著中洪应明,还是本书编著者,都有一定的人生历练,阅人无数,善于从人生际遇、宦海沉浮、是非功过中提炼总结出人生的道理,有助于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菜根谭》也不会流传下来。百年之后读来,依然洞察人性,比如“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可以说,概括了多少事。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看透了多少人;“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多么辩证;“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可以当做座右铭。

  时代是发展的,原著的观点有些不合时宜,纵然编著者做了些改良,也要看场合,比如过分主张吃亏是福,退让等。大体而言,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可以用来指导人生。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362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

  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8)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40句菁华

1、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2、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4、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5、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6、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7、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8、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9、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10、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洪应明《菜根谭》

11、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12、翠筱傲严霜,节纵孤高,无伤冲雅;红蕖媚秋水,色虽艳丽,何损清修。

13、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14、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15、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16、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实之论也。

17、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菜根谭》

18、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19、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20、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21、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惟俭则足用”。

22、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23、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独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24、磨[石厉]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25、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26、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27、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28、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固了;有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一失意之悲。

29、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30、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31、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32、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洪应明《菜根谭》

33、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菜根谭》

34、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35、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36、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洪应明《菜根谭》

3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菜根谭》

38、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39、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熔中矣。

40、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读《菜根谭》有感 (菁华6篇)(扩展9)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选择《菜根谭》这本书作为本年度第5本书籍,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可能是与最*的心情及生活状态有关。这段时间有期待、苦涩、泪水、更有珍惜当下,活在当下,选择这本书也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内心吧,就是想沉淀*复一下心情。

  这本书基本上来说人生、遇人、做事、感恩等。全部都是处事方式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引用古人经典事情来阐述和论证该观点。这样的人生大道理需要人去经历,光看书是不能深刻体会,反而容易使人感觉疲劳,乏味。这样的书籍可以看看,拓宽知识面,或者建立价值观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天天看这样的书籍。就好比人天天吃山珍野味,也会吃腻的,只有偶尔品尝一下才感觉那种香甜。读后感所以,这本书我并没有看完,有些书可以看完,有些看一半,这个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来看,经历了才会知道,虽然有感同身受这个词,但是这也是一个安慰人的词,任何人都不能去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也体会不到,同理心在这里不起作用,任何人对待同一事情会做出各种独自的见解,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对于他来说。

  说到现在,突然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也是我看过的书最短的读后感把,不过还是有帮助的,我就是这么个人,我还是我,不管从基因的角度还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菜根谭》是明代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它勉励人们在*淡乏味的菜根中体验人生的滋味,进而充实自己,发愤图强。

  《菜根谭》提倡“抱朴”,即有一颗朴素的赤子之心。要经得起各种考验“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特别提倡“家和万事兴”,没有“三纲五常”的死板说教,却可以处处感受到作者为保持家庭和谐而涌动的爱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学问”

  菜根谭劝告人要脚踏实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有一股傻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机。”

  在处世方面,菜根谭主张处世应该高立一步,有一种大局观。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是一种觉悟,心有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是一双透视人间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体会。

  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极大地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先在于为人,后显于行事。《菜根谭》以简练明隽,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飞鸟,似清溪之流水,让我们在陶醉于其间之时,留以人无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灵上的洗涤。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菜根谭》用最赋予生命的言语,向芸芸众生阐释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万千智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