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1-24 00:00:00 [db:标签-标题]

四书五经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书五经读后感1

  没有飞扬的文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有些枯燥无味。但在墨香索绕的文字间,哲理在熠熠生辉。

  最爱孟子的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多矣。苟为后利而先义,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说起“仁”,那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老先生的两字金言了,“仁”,礼。

  自古成大事者,有仁,便是流芳百世;无仁,便只奈何,遗臭万年。商纣王贪婪残暴,视人命如草芥,纵然生前享乐,死后却只能遭世人唾弃。汉高祖唯有一点胜过楚霸王——仁德,进咸阳后约法三章,方能得天下。项羽纵有豪情万丈,一身武功,最后也只能失败,自刎江东,因为他想着用武力征服别人,到临死是时候,也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他也从未想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论“仁”,孔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仁爱的意思是爱别人,这反而映了“庶人”抬头的社会现象,为了制约“仁”,才又主张“礼”仁可谓孔子的一生中,最光辉,最进步的一面。仁便是尊敬。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在这充满利欲的世界,有几个人不是自私的呢?有几个人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呢?为了谋权篡位,满门抄斩了多少人家。“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一代皇上的背后,怎不是血迹斑斑。即便是汉高祖、唐太宗等明君,也沾染了浓浓的血腥。

  可悲!可叹!无仁啊!

  于是,仁,便越发可贵!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四书五经读后感2

  《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阅读《四书五经》,与远古的伟人来一场邂逅,品味《四书五经》间的文华美景,笑看繁华,宠辱不惊。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分。邂逅相遇,适我愿分。”这是《诗经》里的一场邂逅。每读到此处,我总会停下,轻轻掩卷,屏住气,静思默念一会儿。

  我的眼前,仿佛停着一只碟,它的翅膀没有光鲜亮丽的色彩,只有如镜般的澄澈美好,闪着阳光的光泽,汇聚千古之情,沟通着两千多年的烟雨飘拂,两千多年的尘起尘落,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淹没了如沙般的人和事……

  与《四书五经》的这场邂逅,愈加浓郁,如草青碧天地,鲜活在内心深处,轻轻一嗅,就能闻到露珠的清洌味,青草的清香味,空气的清甜味,可是抖落的樱花?在清晨的薄凉里,燃烧起激昂的心扉。

  对孔子的了解并不是太多,但他的教学之道,在我们身边却能耳熟能详。《礼记》中记载道:“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弟子认为孔子如生父一般对其谆谆教导,一视同仁,理应不穿丧服,而是在头上和腰间系麻袋,来表达对孔子的感恩。师与生之间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却因一颗颗炙热的心灵,碰撞出了胜于亲情的火花,璀璨而又温暖人心。

  回首处,人世迢迢,烟水茫茫,依稀如梦。千年岁月之中,日落寂寂,月初冷冷。心中无法化去的愁,一树的枫叶,红了,黄了,落了,枯了。已经消失于岁月的大浪之中,却从未被世人遗忘。

  正如,《诗经》中所绘“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望。宽分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文采风流的君子,心胸宽广,从容不迫,论德如金如锡,质精如圭如璧般纯澈,年少却不轻狂,温润如玉,正如松柏。

  总认为自己年少轻狂,但心头更多的则是浮躁,读史便可滋润心田。徜徉于古文之间,陶醉其中,赏花开花谢,观云卷云舒,一场千古的邂逅,如斯美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静下心来,品味《四书五经》间的文华美景,沉迷其中,笑看繁华,宠辱不惊。

  与远古的一场邂逅,多么潋滟,似满纸水粉,被春风漾开。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阅读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1)

——四书五经名言名句 50句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汉之广矣,不行泳思;江之永矣,不行方思。

3、我思昔人,实获我心!

4、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7、七月流火,玄月授衣。

8、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9、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12、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1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4、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1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7、君子务本,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不患无位,患因而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1、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周急不继富。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6、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终日下

27、慎言语,节饮食

28、君子以虚受人

29、言有物而行有恒

3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魁伟

31、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3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4、以力服人者,非心折也,力不赡(充裕)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5、怜悯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推诿之心,礼之端也;好坏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尔后人毁之;国必自伐,尔后人伐之。

37、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

38、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39、为山九仞,半途而废。

40、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

41、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2、民惟国脉,本固邦宁

43、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

4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足

4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行逭

46、惟事事,乃其有备,早为之所

47、立德务滋,除恶务本

48、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49、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50、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2)

——四书五经名言(五)份

  四书五经名言 1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民。*民昭明,协和万邦。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6、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7、为山九仞,半途而废。

  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9、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

  10、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1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1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14、满招损,谦受益

  15、民惟国脉,本固邦宁

  16、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17、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18、若火之燎于原,不行向迩,其犹可毁灭

  19、无侮老**,无弱孤有幼

  20、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21、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

  2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3、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2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足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行逭

  26、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27、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28、若抬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29、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30、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31、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32、惟事事,乃其有备,早为之所

  33、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34、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35、貌日恭,言日从,视日明,听日聪,思曰睿

  36、立德务滋,除恶务本

  37、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38、不矜细行,终累盛德

  39、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40、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气无常,惟惠之怀

  41、为善差别,同归于治;为恶差别,同归于乱

  42、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43、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44、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45、尔身克正,罔敢弗正

  四书五经名言 2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2、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尚书》

  3、经邦有术,持之以理。——《尚书》

  4、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尚书》

  5、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尚书》

  8、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

  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10、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尚书》

  11、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

  1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13、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尚书》

  14、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

  15、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17、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

  18、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尚书》

  19、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20、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四书五经名言 3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

  .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恭*礼,俭*仁,信*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诚于中,形于外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思盗,骄思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者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四书五经名言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二取义也

  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

  不义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君子*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君子固穷,小人穷思滥矣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矣!

  四书五经名言 5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贫而无谄,高贵无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4、君子务本,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君子周而不比(串通),小人比而不周。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不患无位,患因而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3、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6、不迁怒,不二过。

  17、君子周急不继富。

  18、一箪食,一瓢饮,在僻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温柔敦厚,然后君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君子开阔荡,小人常戚戚。

  25、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

  26、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27、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今朝也?

  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9、君子**之美,不行人之恶。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3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4、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行言而与之言,走嘴。知者不失人,亦不走嘴。

  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37、道差别,不相为谋。

  3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爱,友便佞,损矣。

  39、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

  40、盛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进出可也。

  41、君子不伤脾胃,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3)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实用五份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1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论语》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13、三思而后行。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n兮,赫兮�I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尚书》

  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7、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礼记》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就不会明白道理。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易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6、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有过就改。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1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

  《春秋》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2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15.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16.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17.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18.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2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论语》

  2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复*?

  23.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2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3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3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而喜爱学*,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33.三思而后行。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3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3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3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论语》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13、三思而后行。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n兮,赫兮�I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4

  《春秋》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5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勇敢了。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论语》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13、三思而后行。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n兮,赫兮�I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尚书》

  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7、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礼记》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就不会明白道理。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易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6、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有过就改。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1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

  《春秋》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4)

——四书五经名言名句 (菁华5篇)

  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3、玉不琢,不行器,人不学,不知道。

  4、善学者,师逸而功信,又从而庸(归功)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民,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款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有其声;不款待问者反之,此皆进学之道。

  5、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职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7、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8、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9、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0、故学然后知足,教然后知困。知不敷,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而以禄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着也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当仁不让于师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言顾行,行顾言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言人之不善,当知后患何?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弗人之性,?必逮夫身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不著也 君子恶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断。

  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4、阵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7、天下同归而殊途,一律而百虑。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9、修辞立其诚,因而居业也

  1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1、君子进德修业,欲准时也

  1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3、积德之家,必多余庆;积不善之家,必多余殃

  14、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15、君子以俭德辟难,不行荣以禄

  16、隐恶扬善,顺天休命

  17、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18、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终日下

  19、君子以多识序言往行,以畜其德

  20、慎言语,节饮食

  21、独立不惧,幽居无闷

  22、君子以虚受人

  23、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24、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25、言有物而行有恒

  26、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7、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魁伟

  28、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消息不失当时,其道光亮

  29、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30、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3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3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3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34、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35、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藏身也

  36、善不积,不敷以成名;恶不积,不敷以灭身

  3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8、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

  .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恭*礼,俭*仁,信*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诚于中,形于外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思盗,骄思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者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民。*民昭明,协和万邦。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6、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7、为山九仞,半途而废。

  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9、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

  10、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1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1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14、满招损,谦受益

  15、民惟国脉,本固邦宁

  16、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17、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18、若火之燎于原,不行向迩,其犹可毁灭

  19、无侮老**,无弱孤有幼

  20、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21、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

  2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3、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2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足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行逭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5)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 (菁华3篇)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论语》

  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练*,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2、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

  3、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8、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9、所谓*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1、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12、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及。是诚不及也。为父老折枝,语人曰:我不及。是不为也,非不及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以力服人者,非心折也,力不赡(充裕)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行活。

  6、怜悯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推诿之心,礼之端也;好坏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6)

——道德经个人读后感范本五份

《道德经》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潮流。“人遵法,地遵法,天遵法,路遵法。”道即法,法源于自然。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所作为。违反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直到今天才被认识到。教育也是如此。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才能有效。《道德经》说:“教学无字,无为之利,天下所希冀。”教育不是让老师多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学*,去体验,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用简单的辩证方法论审视世界和生活,多次强调“做而不犹豫,生而无有,行而不依靠,行而不生”。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华丽的辞藻;有所作为,不能居功自傲,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最难的,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友者智”。很多人犯错,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带着一点点成绩得意忘形;如果你遇到一点挫折,你就会失去信心。

《道德经》用辩证思维审视人生的不幸与福报。所谓“不幸靠幸福,幸福靠不幸”。因此,人们应该为和*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事情顺利的时候要想到自己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完觉得困难的时候要想到美好的未来。《道德经》也告诉人们,有一件事是可以通过犯错来避免的,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罪大恶极

《道德经》最后一章说:“信仰不美好,善言不可信;好人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知,知者不知。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勿争也。”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好人不善于辩论。人们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炫耀,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不一定有知识;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不是伤害;高尚的人的准则是默默工作,不与人竞争。我觉得应该以此为座右铭:不要听华丽的词藻和美丽的奉承;不炫耀,好好学*;努力工作,谦虚谨慎,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道德经个人读后感 2

事物总有对立的一面。有喜才会有悲,有欢才会有愁,有希望才会害怕失望。欢喜、悲愁、害怕都是因为心中有“欲”。“欲”既然能带来欢喜、悲愁、使人畏惧。那么无“欲”当是无悲、无喜、无欢、无愁、无畏的。一个遇事能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人,那是因为他心中不受这件事的对立面,也就是不受其他“欲望”的干扰。所谓无欲而心静与无欲则刚,就是这个道理。“无欲”并不是要人摈弃七情六欲,能抛弃七情六欲的那不是人,是“神”。“无欲”真正要做的,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事万物产生时,不要用其他念头去禁锢和干预,要顺其自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当事、物发展后不要自以为尽了力;而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也不要居功自满;只有不受各种对立因素的干扰,事、物才能最终达到圆满。

上面这个过程就好比心中有一个好的“创意”,还没开始去实施时,自己就不断的用各种理由去否定它,那么这个“创意”肯定是不会展现出来的。只有去实施这个“创意”,它才能逐步展现出来。当这个“创意”实施到一定阶段,出现困难后,也不要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来中断它,只有一心一意做下去,这个“创意”的效果才能最终展现。而当这个“创意”最终得以实现后,也不要沾沾自喜,自得自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创意”达到完美的效果。这个“创意”可以是一个创业的点子,也可以是对一个姑娘的爱慕之心,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可以是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倾,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了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个人读后感 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作品——《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德经》像一束阳光,把万事万物的奥秘和为人处事的规律照得明明白白,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道德经》告诉我,要尊重事物的发展变化,并注意之间的转化,并难得可贵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人生,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过好自己的生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分私爱必然要有重大的耗费,太多收藏必然会有厚重的损失。以前,我从不知道知足,嫌自己的衣服不够名牌,用的笔不够漂亮,嫌妈妈不够优雅,嫌爸爸不是老板……读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要知道知足。衣服虽比不上一些同学的名牌,但是是新的,而且很好看,我每次穿着到农村,农村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看不够。而我用的笔从不妨碍我做作业,考出好成绩。爸爸妈妈用他们的劳动所得让我丰衣足食,周末陪我爬山捞鱼,还能根据我的意愿,出钱让我学钢琴、唱歌,打乒乓球……可见,我生活是多么幸福,我早就该知足了,于是,我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开始知道满足了,突然发现,我原来可以生活得这么快乐。

“轻则失根,燥则失君”告诉我,办事不能轻率浮躁,否则就无法办成事情。就如去年我准备参加钢琴考级,刚刚开始,我还没有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仔细弹清楚,我就急着用考级所要求的速度去弹快速的旋律,快是快了,可惜一弹快音符就像被揉成团,乱成了一锅粥。当我看到这一章《道德经》后,发现我弹琴过于草率,我原来的意图是希望自己能快些达到考级所要求的速度,可是因为轻率,急于求成,把曲子的旋律都搞乱了。我静下心来,重新谨慎地把这些音符慢慢“整理”好,很快,曲子就像样了,慢慢地速度也上去了。终于,我通过了考级。我从心里感谢《道德经》,它教会了我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踏踏实实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无为而无不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均是《道德经》告诉我的道理,让我渐渐明白了我该怎样对待我的人生,该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事物。

  道德经个人读后感 4

老子被后人按照西方哲学体系的标准,被归入自然主义哲学家的范畴,是有道理的,他对社会、个人存在、发展的哲思观点,都是从自然规律类比推理过来的,一句话以天道推理人道,用道德经的话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规律非常多,难以用具体语言驾驭,所以创造了本体论的“道”,整体代表自然规律。

此章,用反例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证明天道的规矩是不居功,不作为,不占有,隐含了一个观念“得道高人~圣人应该循天道,做到功成身退,不贪功,不念名,治理社会不要因为个人欲望而下发过多指令制定过多政策”。

当代,我认为,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修道得道了的,顺应天道而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境界非常高,东哥一直想跟他玩,人家直接不玩了,急流能勇退,足见其道行只高。

东哥有多想跟他玩?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把马云的照片发出来,问东哥,“马总你们做一个行业,你们应给很熟悉吧“,他回答“不熟悉,这么多年一起吃过一次饭,另外,可能没有共同语言,因为不是一代人”,从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东哥内心是把马云当做超越的对象,商业上的敌人,所以才如此急于用马云年龄比我虚长几岁,我比他年轻来向人证明我可以,我比他可以。

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证明,马云绝对是读道德经而得道的例子,在赢在中国的节目里,阿里巴巴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如日中天,他也没有如此功名,当时节目组是把熊晓鸽,吴鹰等人作为更大贵客对待,但是马云节目中金句百出,如鱼得水,其中一句话“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的金句,他这个观点和道德经中上经二十二章的观点一模一样

  道德经个人读后感 5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能的人,使人民不去争夺功名利禄;不以难以得到的东西为珍贵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现那些能诱发人们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本心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纯洁人们的心思,满足人们的温饱,减损人们的遗志,增强人们的体魄。永远使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自以为聪明之人不敢自作主张,以无为的方式去对待一切,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周王朝分崩离析,五霸代兴,战争频繁,野心勃勃的诸侯们都像代周而立,社会生产力在不断的争斗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老子面对战乱痛心疾首,因此提出人的本性本来是清静纯洁的,只是受到了名利物欲的隐忧,争名夺利,贪图物欲,于是就产生了奸诈巧伪之心。二者是引起社会动乱的根源。主张去除名利,净化人们的心灵,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史进行反思这一角度来看,老子的思想是深刻的,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人类已经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动物,同时也是破坏地球、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由于人的活动,地球的臭氧层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均气温逐年上升,酸雨日益增多。大气、水源、土壤等极大地损害和恶化。大自然已开始疯狂报复人类。据统计,全世界有五分之四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污染的大气环境中,引用这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这些污染又翻过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而癌症决大多数十有环境污染因素引起的。

地球母亲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人们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知识、财富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人类在不断着创造文明,同时也在不断为自己挖掘着坟墓。


四书五经读后感(扩展7)

——国学征文:从《三字经》到四书作文800字_读后感作文实用五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与包罗万象的《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俗称“三百千”。《三字经》虽然成书年代最晚,但它的字数内容之长,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使它后来居上,因而被人们称为“蒙学之冠”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三字经》不但是“蒙学之冠”,还是“国粹之宝”,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蕴含了历史、地理、道德、传说等内容,其核心 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可真是“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呀!怪不得它会被历代 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读了《三字经》后,我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要厚道,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同时要增广见闻,学*知识,明白数理变化,要通过研读各类文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非常感动,黄香在四岁时,就懂得给暖被褥;孔融四岁就能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拿小的。这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德行,不是每个人从小就有的,需要通过努力学*才行。而我从出生到现在,竟然从来没有给长辈让过“梨”,说来惭愧,吃玉米时我挑最大的;买物品时我挑最贵的;甚至在我盛饭时,总把自己一碗盛得满满的,给爸爸、妈妈一碗盛得很少。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和妈妈做了二碗香喷喷的炸酱面,当爸爸问我要哪一碗,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的一碗。吃着吃着,我发现妈妈从面条里夹出一个荷包蛋。哈哈,有荷包蛋,太好了,但是我把碗里的面条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发现荷包蛋的踪影。我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心里想着:一大碗的面条也没有一个荷包蛋好吃呀!都怪自己不孝顺。如果能像孔融一样,把大的一碗让给妈妈,我就能吃到荷包蛋啦。我感到惭愧呀!这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啊,使我懂得了“谦让、孝顺”这个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也知道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判断,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后才能下结论。

  通过读《三字经》,使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学*,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我两岁时,妈妈就开始在我耳边念起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姓相*……”,是我从小听到大的。

  直到上了幼儿园我才能完整的背下来,那时还不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又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细细品味。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时,父亲买回一筐梨,哥哥们都上了学堂,哥哥们让孔融和弟弟先挑,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坐在旁边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父亲看见了很高兴,心想孔融还没上学堂就懂的谦让。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心想我和弟弟之间、我和朋友之间、我和同学之间,是不是也要像孔融一样,凡事要让一让,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就更和谐了。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跟弟弟抢玩具枪,把弟弟弄哭了。因为弟弟是在我八岁时出生的,以前所有的玩具都是我的。没有人跟我争抢,每当这时妈妈、奶奶总是教育我谦让着弟弟,叫我满足弟弟的需求,我很气愤、很委屈,心想“凭什么……,偏偏与他对着干。”不懂的谦让,不止一次的把弟弟惹哭。以至于后来弟弟就不怎么跟我玩了,好像不信任我似的,看着弟弟懵懂的大眼睛,我的心里像打开了五味瓶,亏我还是哥哥呢,怎么这么小家子气,和这样的小不点争风吃醋,如果能够穿越到那个讲究礼仪尊卑的“孔融让梨”的年代,年幼的孔融不笑话我才怪呢!想到这里,我不好意思地对着弟弟笑了笑,把他喜欢玩的.玩具一件一件摆在他的面前,弟弟顿时舞动着小手攒动起来,我也不由得挺了挺胸脯配合弟弟做了个鬼脸……

  我还特别喜欢这本书里面的一句话“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肯定是没有作为的。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爱学*。一天,他逃学去玩,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棒干嘛用啊?”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的。”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也有我的兴趣和理想,要想把它变成现实,我必须在学*的道路上谦虚谨慎,脚踏实地。

  读了《三字经》,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很多道理,以后我还要多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听我爷爷说,我的太爷爷的那个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我,所以他们不能教我读书认字,可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也可以做像他们那样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读很多书。

  这天我翻开一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上听到过,今天我也读了这本书,很有用,里面有很多为人的道理,还有历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要我们好好读书的话,爸爸要我向里面的人学*,这样以后才有出息,爸爸还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三字经》里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很高兴,我在里面学到太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动画片的书更有好处,我要好好的读这本书,等以后我会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教教我弟弟读《三字经》这本好书,让他也学*更多有用的知识。

  爷爷说以前这本书是教学生的。大家都很喜欢《三字经》,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还要继续努力看这本书,要读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字我还不认识呢。也有很多话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妈妈告诉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读会这本书,就不会占有爸爸妈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了。

  *时我们做家长的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这回通过这样的一个跟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我们也感受了很多,也对做家长的教育子女有一些感悟。

  这次我们家的汪欣褀要我教她读《三字经》,其实在教她的过程中也在教育咱们做家长的,《三字经》里讲到五代“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们做父母的哪个有不是这样的想法呢?人家五个孩子尚且教育成才,更何况我们两个呢?这是我们做家长思考的问题,在日后教育小孩这个问题上是否要好好的反思了。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就是一个共同学*和互相交心的机会,也可以获取孩子们成长的信息,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们这次机会。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天学*《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好处,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这天的学*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超多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资料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职责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融四岁,能让梨”。此刻好多家长只看重学*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十分有好处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时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经》。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中不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讲明道理,对我影响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经》。

  早在幼儿园,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背诵《三字经》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把《三字经》当成了儿歌背诵,比一比谁更熟练,谁更响亮。虽然,我不认识其中的很多字,也不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但是我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要我们学会尊敬师长,学*各种礼节,"香九龄,能温*"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和体谅父母,"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要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

  到了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全文背诵《三字经》,早上在背,晚上再背,连放学的路上都在背。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很多蕴含在《三字经》里的故事,"孟母三迁"、"管宁割*"、"孔融让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立木为信"、"韦编三绝"、"孔子拜师"、"赵普夜读"、"编蒲抄书"、"孙敬悬发"、"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等,我们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伦理思想和道德准则,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暑假,我重新诵读了《三字经》,发现短短的三个字里,包含了许多历史、天文和地理知识。我最喜欢读的是从"自羲农,至黄帝"开始这一大段,这是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由盛到衰的过程。诵读了《三字经》里关于朝代的段落,让我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在《三字经》的经典诵读中寻得了无穷乐趣,希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