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04-23 20:05:42 读后感,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1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2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1)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1

  作为一个教师,*惯于高高在上,教训学生。这也是教师的一大弊病。教师强化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完全淡化了自己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从而导致了教师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

  王晓春在他的《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中曾经说道:“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有些老师没有养成反思的*惯,却养成了不反思的*惯。他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无论遇到什么事,绝不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介绍外国的经验,他就说:‘人家是外国,咱们是*。’他就不想,既然同属人类,为什么不能互相学*;你说有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他就说:‘人家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高,我比得了吗?’你局一个教师失误的例子,他听了反感,你知出他自己的失误,押回千方百计给自己找理由。总之,他老有理,战无不胜。”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身边也有,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自己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丝毫不想改变自己,却总想要求别人、改变别人。这种教师,真的是有些封闭和僵化,几乎失去了学*的能力。可有趣的是,他们总说自己并不保守。

  我们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人应该做一个不断学*者,才能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否则,教师“厌学”,还怎么批评学生“厌学”?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教学方法不当有关,一个*惯于填鸭式教学的老师,他自己一定*惯死记硬背,一定*惯于让学生做简单重复的无效记忆。靠加大作业量来保证教学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难怪学生不喜欢,难怪学生厌学。相反,如果老师,善于学*、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省时高效的方法,学生又怎会讨厌自己的课呢?又怎么会厌学呢?

  所以我觉得教师作为一个学*者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一个能引导学生的学*者,让自己终身学*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学*中还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际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2

  这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中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中第三节内容,看了这节内容,我对照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发现我有以下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的班级管理也分成三级,但是班级管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仔细想想,我的班级管理者职责也很明确。我这个班主任是一级管理者。我负责选定班干部和小组长,监督二三级管理者工作,处理二三级管理者的“疑难杂症”。可是,因为我这个班主任还兼职本班的语文和英语课,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备课、上课、完成学校所交代一切差事,处理班上典型事件等,对二级管理者工作指导和监督不到位,有时,还害怕耽误他们的学*时间,有些事替他们干了,比如催促小组长批改家做,了解批改情况。二级管理者是班委。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监督、帮助三级管理者(小组长)的工作,处理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报告班主任。现在的结果是,不管大小事,班干部都要报告给我。哪天我没有提醒他们打扫卫生或检查作业,他们就有人忘记这事,或者有人不服从二级、三级管理者的管理。我这个班主任也显得很忙。想来,二级管理者的效果不好,原因是我的包办、代替架空了他们,也让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三级管理者是小组长。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分内的工作(比如收交作业,批改家做),提醒本组同学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我班的三级管理者只有一类是专项小组长。一组四个人,每人都是专项小组长。即:语文、英语、数学、卫生四个小组长。其中,只有语文组长和英语组长一直在尽职尽责,而数学组长和卫生组长就好像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数学老师不喜欢学生批改家做,卫生我天天督促、提醒,我想这与我重视学*的态度和卫生包办的作风有关。

  我今后工作改进重点就是:尽好自己一级管理者的职责,对二三级管理者的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另设一个常务班委和常务小组长;凡属下能做好的,我绝不越俎代庖。我想这样我就有更多的精力抓大事,我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3

  作为一名老师,即使没有学生那样的假期作业,闲暇时间读读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王老师质朴的笔法和深邃的思考使我感慨万千,现在合起书本,心情也久久无法*静。或许同样都是一名班主任,王老师书中谈到的问题,也曾使我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但我却没有进一步去思索问题的缘由,在奉行管理出效益的人眼里,班主任是*最小的“行政首脑”.而这恰恰是王晓春老师告诉我及许多人的一个认识误区。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而非管理,管理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而反思自己,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却一直以一名管理者自居,缺乏对教育的思考。读完书本我才意识到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是需要思考的,需要不断的总结问题、汲取经验。这也正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要的工作素养。

  结合自己*年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实践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带给我的启迪,我认为一名“专业的”班主任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思考:

  首先,是对良好学*氛围的建立。正如王老师书中提及,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对于日常班务这些*常可能忽视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恰恰不能懈怠。处理好日常班务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

  其次,教育要注重过程,不能偏重结果、急于求成。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也需要这个过程。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第三,学会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注重方式和技巧。就拿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来说,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但难的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个特别调皮而且不受其他学生喜欢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的闪光点。王晓春老师也说到,他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特别关注他,而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就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了,于是,他总是看不到那个学生安静的时候。这个案例也给了我提示,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第四,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必要的批评永远不会废止,但把它减到最少。具体可以采用记录对学生的批评事件,分析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惩罚手段也可以一一写在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大大提高。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请大家做这样的教师:“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我相信我们会从”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走出来,快乐生活每一天。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4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5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2)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优选【5】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1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他对班级从“人治”到“法治”作出了分析,其关键点有以下5点,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1、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2、班规最能体现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适宜的班级目标是关键。以目标为导向和动力,要求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以不同的方式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形成班级集体是管理工作的目标,而班级集体一旦形成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实现马卡连柯的“为了集体而教育、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原则。

  3、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班规。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在大家讨论之前,班主任只要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即可。一是你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二是若要让我们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三是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

  4、班规应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初始分数为0分,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l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5、正确把握奖与惩的基本要求

  ⑴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⑵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惩,金钱刺激尤不可取,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辈子,物质奖励只能是一阵子。

  ⑶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前,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⑷奖惩要取得学生集体的支持。奖惩首先要经过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要让所有学生明白奖惩的缘由和意义,心中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⑸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又因为什么必须得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2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3

  班主任也需要专业?班主任工作都有哪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可否借鉴?用心做和用力做、让我做和我要做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带着这些疑惑,我打开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可事实上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更是终生学*者。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一直忙于的`班级日常管理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风的建设和对问题学生的诊疗是独立于班级日常管理之外,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扪心自问,我却从未把这两部分当成“正事儿”。

  班主任既然是一项专业工作,那么做这项工作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前总说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可是这种艺术性的提法到很多人那里就变成了随意性,变成了肤浅性,成为拒绝深入学*的挡箭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更应该带着科学的态度去深入研究,认真学*专业知识,锻造班主任工作本领。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说: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

  “想想自己,面对自我”是我从此书中读到的另一种收获。太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太无私,无私到总想着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以至于无私到太“忘我”,忘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收获。改变别人那么不易,我们却天天在做;改变自己,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我们却压根没有做。比这种没有做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真的有一天,我们觉醒了,我们改变了自己,进而影响了别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时,“不费吹灰之力”的神奇,你会体会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从疲惫和焦虑中走出来,做一个明哲的班主任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4

  班主任也需要专业?班主任工作都有哪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可否借鉴?用心做和用力做、让我做和我要做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带着这些疑惑,我打开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可事实上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更是终生学*者。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一直忙于的班级日常管理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风的建设和对问题学生的诊疗是独立于班级日常管理之外,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扪心自问,我却从未把这两部分当成“正事儿”。

  班主任既然是一项专业工作,那么做这项工作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前总说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可是这种艺术性的'提法到很多人那里就变成了随意性,变成了肤浅性,成为拒绝深入学*的挡箭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更应该带着科学的态度去深入研究,认真学*专业知识,锻造班主任工作本领。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说: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

  “想想自己,面对自我”是我从此书中读到的另一种收获。太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太无私,无私到总想着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以至于无私到太“忘我”,忘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收获。改变别人那么不易,我们却天天在做;改变自己,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我们却压根没有做。比这种没有做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真的有一天,我们觉醒了,我们改变了自己,进而影响了别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时,“不费吹灰之力”的神奇,你会体会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从疲惫和焦虑中走出来,做一个明哲的班主任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5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师,即使没有学生那样的假期作业,闲暇时间读读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 王老师质朴的笔法和深邃的思考使我感慨万千,现在合起书本,心情也久久无法*静。或许同样都是一名班主任,王老师书中谈到的问题,也曾使我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但我却没有进一步去思索问题的缘由,在奉行管理出效益的人眼里,班主任是中国最小的“行政首脑”.而这恰恰是王晓春老师告诉我及许多人的一个认识误区。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而非管理,管理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而反思自己,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却一直以一名管理者自居,缺乏对教育的思考。读完书本我才意识到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是需要思考的,需要不断的总结问题、汲取经验。这也正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要的工作素养。
  
  结合自己*年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实践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带给我的启迪,我认为一名“专业的”班主任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思考:
  
  首先,是对良好学*氛围的建立。正如王老师书中提及,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www.aiyangedu.com)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对于日常班务这些*常可能忽视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恰恰不能懈怠。处理好日常班务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
  
  其次,教育要注重过程,不能偏重结果、急于求成。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也需要这个过程。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第三,学会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注重方式和技巧。就拿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来说,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但难的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个特别调皮而且不受其他学生喜欢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的闪光点。王晓春老师也说到,他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特别关注他,而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就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了,于是,他总是看不到那个学生安静的时候。这个案例也给了我提示,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第四,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必要的批评永远不会废止,但把它减到最少。具体可以采用记录对学生的批评事件,分析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惩罚手段也可以一一写在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大大提高。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请大家做这样的教师:“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我相信我们会从”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走出来,快乐生活每一天。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3)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3篇

  教师在*常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与学生交往的困惑、教学上的困惑、对专业发展的困惑等。这些困惑,让我产生迷茫,有时候失去方向。读了王老师《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一书,一下子让我开阔了眼界,走出了困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是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书的第二本,书中精选了王老师在各级报刊发表的与教师成长有关的随笔。王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警言箴语,从“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拯救、教育的另一种力量、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这七个章节,向我们解读了从新教师到“杰出”教师的成长历程,解答了我们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虑,也让我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

  王老师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章节中,说到“我们为什么要读写、教师读书怎么读、教师写作怎么写”等问题时,我真是觉得惭愧!忽然想到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等,闲暇时只想放松休息,哪怕买了书籍,也很少会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更不要说动手来写一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日复一日,似乎越来越成为了一名“匠”,当年入师范学校的初心与梦想丢弃了,没有了“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常读书、会思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怎样读呢?王老师读书的建议是:读出一个桩、读出一个圈、读出一个我。先要熟读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籍,丰厚教育基本理论;其次要跳出教育看教育,阅读各类书籍,丰富阅读视野,聚拢成一个读书圈;再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来,构建自我。同时,在*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学会用文字来反思自己的教育。发现那些长久存在小烦恼、小心情,那些容易忽略的小细节、小事件,透过现象,探索教育规律,寻找到教育之“道”。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都是教育的必须和必需。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才是适合于学生和教育的爱,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时时思考的话题。在“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章节中,王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我要表扬你。作为学生,很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赞美与表扬。教师的一声夸奖,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无穷的创造力。尤其是对差生不吝啬表扬的言语,会给他们的学*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在*时的教学中,要怀着一片爱心,真诚发自内心地去鼓励、赞扬学生的进步,给予热情和温暖,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指出、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充满情和爱,顾及到学生的“面子”,把握好批评的时机,注意批评的形式,尽可能地留个台阶给学生下,学生不仅会没有委屈,而且也从教师善解人意的举动中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教师还要在学生的困难之际、关键之刻、教学之余爱心融入,使师生情感交融氛围进一步稳固、升化,达到更加融洽的情境。

  “一个温暖的思考者,带给教师的一束光”。这本书是一本教师心灵读本,王老师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更蕴含着教育生活的大道理,给了我以具体的指导,给了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愿我今后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在教育的路上行走,时间越久,你就越会觉得它就是一场修行。还记得当初的“唯成绩论”,以成绩的好坏去判定一位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成绩的高低去衡量自己教学的得失,却忽略教育的主题——学生,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少之又少,对于他们点滴中的成长忽略不计。就这样走着走着,时不时,我会感觉困惑、倦怠,因为眼前有太多让我们困扰的事情牵绊。

  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给予我更多沉静和理性的思考,这本书没有宏大的理论探讨,而是在娓娓道来中消解了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无论从引领成长的“内功”上,还是从文章可读性的“外在”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教师心灵读本;它很少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用“接地气”的案例解读和教育叙事的笔法解答了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虑,解读从新教师到杰出教师的成长历程。

  一个教学中的意外,一名独特的学生,一堂有缺憾的课以及相悖于教育路上渐行渐远的步伐……它不仅仅是个插曲,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它?如何去面对它?以怎样的心态去解决它?

  依稀记得刚上班时自己宏大的理想:做一名学生喜欢,受人尊敬、爱戴的好老师,自己也象王老师书中第一章——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中提到的“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从教育叙事开始”“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从反思中思量“我们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怎样“做一个从容的教师”,并“坚守住心中的美好”,朝着“最重要的是方向”努力着,并记录下自己一路走来的痕迹,可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却把原来的梦想丢弃了,各样各样的事情,疲于应付,就变成了敷衍,打开“百度”东拼西凑,面对使出浑身解数却无动于衷、原地不动的学生,我们纠结、苦恼,却不愿“承认差生的存在”,“选择一种有境界的舍弃”,拥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做一个简单的教师”,“不做链条上的那一环”,“给爱一个适当的位置”。

  再次思量“分数”,它真的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吗?不尽然,“分数能够说明什么”,它只是检测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一个知识段的掌握程度,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其实,重要的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所学到知识有多少,认识的有多少,在实际中会运用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王维审老师说的“及格还是出色”“没有理由放弃对人的关注”,“让教育多一份诗性与美好”,“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而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亘古不变之法,只能借鉴前人经验,不断地增加智慧才能培养好每一个人。以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兴趣为前提,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事必躬亲,循循善诱,集思广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永不放弃对教育智慧的修炼,终身学*,潜心为学,“给心灵一个柔软的着陆点”,给自己一个修复灵魂的机会,不忘记成长。

  教育是一场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另一种力量”,知道“爱,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在窗外”,“你若寻找,便能得到”。

  韩愈的《师说》中说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工作中我也常常很困惑:如何有效地和家长打交道——既不打消家长积极性,又能委婉地提出问题;如何有效地驾驭课堂;面对调皮、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如何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类似这样的困惑,我有许多许多。机缘巧合下看到了王维审老师所写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书中并没有侃侃而谈一些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挖掘和阐述教育的真谛,读罢,让我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章: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在我*时的工作中,总有一些调皮、难管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悄悄话,甚至还会发出怪声扰乱上课秩序。对于这样的孩子,总感觉缺点多于优点,甚至找不到优点,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缺乏耐心的情况,有时,一些不合适的语句总会脱口而出,如:你真笨;我讨厌你。而当我阅读了《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一文时,我突然为家长没有找我的茬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我之前不适宜的言辞感到羞愧。文中以一块石头的价值让故事中的徒弟明白了石头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看石头人的眼睛,其实教育也是如此,关键是用什么眼睛来看。这则小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一件小事。丁李华是我们班有名的皮大王,打人、咬人、上课发出怪声等等,可以说他身上有许多老师讨厌的坏*惯,在我印象中很不好。但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孩子们该起床了,我轻轻地叫醒孩子们,一个个帮他们穿衣服。但是我的手很冰凉,于是我就开玩笑的对我正在帮忙穿衣服的孩子说:“陆老师的手好冷,你愿意帮我捂捂吗?”那孩子摇了摇头,我只叹孩子太小,不懂事,当然心里也有淡淡的失落。当轮到给丁李华穿衣服时,我又问了相同的问题,他二话不说,就用自己的两只小手把我的手包了起来。我的心瞬间暖了起来。其实,正如王老师在书中所写的那样,用不同的眼睛看待学生,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就单单看这件事,谁能否认他不是个懂事的孩子呢?

  其实,在教育中除了要用不同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还要有善于倾听的耳朵、掌握儿童的语言。在故事《蹲成蘑菇》中,王老师以一个精神病人的案例来阐述教育道理——走进学生,把自己蹲成与学生一模一样的蘑菇,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是啊,我时常感慨,为什么我与孩子讲了那么多道理,苦口婆心了那么久,孩子还是调皮,不懂事,甚至有些小叛逆?现在想来,谁又愿意一直被居高临下的数落与批评呢?教师要做的就是用儿童的语言,放下教师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刚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我班是新中班,孩子们没有上过小班,加上在家里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惯着,因此他们在家中自由散漫惯了,可以说他们完全没有纪律可言,而小杰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中午吃完饭,我们在训练常规时让小朋友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但是小杰似乎不能控制自己,一会儿身体前后摇晃,自娱自乐;一会儿又和小朋友窃窃私语,当我提醒他两遍未果后我让他和另一个犯同样错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反省。刚开始他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等过五分钟后,我先找另一个孩子谈话,她认识到错误我便让她回到了位置上。也许是没有了别人的陪伴,小杰开始紧张起来,表情也不像先前那样愉悦了。我心中窃喜,想想这次经历总能让他吃一堑长一智了吧。于是我板着脸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站在一边吗?”但是他的答案却是出乎意料的,他哭泣着说:“因为你不喜欢我”。我微愣了一下,马上解释说:“老师不是不喜欢你,我喜欢每一个小朋友,但是我不喜欢你的行为。”听了这话,他似乎*静了下来,经过我耐心的讲解,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原因。其实,从这件小事中所反映的教育现象也正好印证了王老师的观点,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最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你自己。而在我看来,这个改变就是学会与孩子交流,学会倾听幼儿。

  在我们的教育中,也许是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力,成绩似乎成了教师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因素。而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多“听听”孩子,多“看看”孩子,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我想我的教育也会多一份诗性与美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4)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3篇

  在外行人看来,小学教师可谓是一份轻松的职业,每天三节课,两个小时的时间,上完课在办公室改改作业,聊聊天。这些只是他们的“以为”。身为小学班主任,我切身体会到了教师的不易,从进入校园到下班回家,都是步履匆匆,在应对班级事务和完成学校任务中忙碌着,手忙脚乱,身心俱疲,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然而你的辛苦未必换来相应回报,班级未必是井井有条,教师工作未必是井然有序,这是后,你心声困惑,为什么教师这么不易?为什么教师这么难当?于是,我在网上查阅书籍,想要找到一个良方,我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赶紧买来,细细拜读,茅塞顿开,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的思维进行了大改造,就等着下学期实际操作一番。

  它里面有段话: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的确,班主任工作中,我总是尽力面面俱到,课堂上不听课了、跟学生发生矛盾了、来打小报告了、课间玩耍摔伤了,我都要去处理、去教育,就是在办公室休息的片刻,也要惦记着学生,不要发生什么意外。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治”呢?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只是一位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的引导者,而绝不是班务工作的包办者。换句话说,拼时间并不是专业化,专业贵在一个”精”字,即并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有重点地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会”偷懒”很重要。“偷懒”不是真正的偷懒,而是一种教学管理艺术的升华,其真正目的是要在工作中摒弃以往大包大揽、面面俱到的管理方法。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其在各方面得到锻炼,提高能力。综合全书,我觉得班主任要“偷懒”,可以这样做:

  一、首先是选好班干部,加强班干部培训。

  选择班干部的标准:一要有组织能力,看他周围是否总有一班人;二是要心地善良,胸怀开阔、能凭好心、凭帮助人、凭能容人,取得威信;三是要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做事效率高。

  选择过程,可以先由班主任提名试用,一个月后开展民主测评,确定班干部成员,然后由班长总负责,从纪律、卫生到出勤、学*、体育、劳动、集体比赛、社会服务,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到每位班干部。

  每1—2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由班长主持,可以先围绕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选学一篇好文章,然后每位班干部进行简要的工作汇报和下周工作重点,最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共同提高。班主任只是旁听,适当点拨。

  二、制定好班级公约与奖惩条例,进行制度管理,强调服从。

  1、每位班干部好责任人,制定各自负责一块的公约细则,要求全面、详细、具体可操作,然后由全班讨论通过,以后利用班会课在全班进行经常性的学*和熟悉。

  2、采用加分制,即做了好事、对班级做了贡献、学*进步了等进行分级加分,总分将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做了错事,可按情节轻重不等,要求撰写相应字数的认识说明或相关文章的读后感,也可以用公益事情或好人好事来抵偿,但不扣分。此项工作可设班级档案,有专人负责记录。

  3、强调执行。班级公约的有效性关键在执行,这样才能体现出制度管理的效果。专设纪律执行委员,督促制度的执行、记录。这时的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坚强后盾,不断在全班进行服从教育,因为服从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意志品质,同时动员全班作班干部的后盾。要跟学生说明,班干部要大胆的开展工作,难免会出现失误,但即使失误了大家也要无条件服从,事后再进行辩论、上述,班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责任都由老师承担,这样班干部才无后顾之忧、大胆开展工作,有自信、有成就感。

  三、建立全方位放手的机制。

  它运转良好,我们就无为而治;它运转不好,我们就会被学生的错误牵着鼻子走,整天为处理学生的问题而疲于奔命。而全员参与,确保管理无死角,培养每一个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促成一个高效运转的集体。一个优秀的班级并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之后能够给自行进行纠正、完善。班主任的各个工作,都可以从中寻找智慧。比如:

  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很多的集体活动和比赛,这时就由班长主持,根据活动和比赛的特点,选出特长生,此时的这位同学就成了班长,他将对本次活动或比赛总负责。从目标的确定到人、财、物的安排,从奖惩制度的制定到具体过程的实施,其他同学将无条件服从。

  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班主任仍然只是指导者和协调者。很多普通的同学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既为大家服务又教育了同学们;既提高了工作能力又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自己受到了教育。这样,班干部不觉得自己总处于管理者的位置,同学们也不认为自己总处于被管理的地位。

  在班会课中,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班会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好机会,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开学初,可以成立一个班会主持人小组,可以自荐,可以互相推荐,也可以由老师指定。并选出组长,每一个小组承包一个星期,轮流主持,原则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班会课的'主题内容要贴*学生,把主题分派给各个小组后要确定好周次。然后,各个小组分头准备、组织材料等。每堂班会课之前班主任应提前了解班会课的准备情况,班会程序等,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切忌完全撒手不管。要求主持人要认真备课,写出简案,如需要可制作电脑课件。形式的选择要以全体或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能引起学生兴趣为原则。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民主气氛活跃了,班会课也就成功了。当然每堂班会课后,班主任都要组织学生做好总结,引导学生分析优缺点、成功点和失败点。以便让其他的主持人学*优点,避免类似不足的出现。

  只有当老师的“懒”了,学生才勤快,学生管理自己的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才高,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才强。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教师,**孩子,需要我们学的、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我爱学生,但我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了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

  在外行人看来,小学教师可谓是一份轻松的职业,每天三节课,两个小时的时间,上完课在办公室改改作业,聊聊天。这些只是他们的“以为”。身为小学班主任,我切身体会到了教师的不易,从进入校园到下班回家,都是步履匆匆,在应对班级事务和完成学校任务中忙碌着,手忙脚乱,身心俱疲,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然而你的辛苦未必换来相应回报,班级未必是井井有条,教师工作未必是井然有序,这是后,你心声困惑,为什么教师这么不易?为什么教师这么难当?于是,我在网上查阅书籍,想要找到一个良方,我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赶紧买来,细细拜读,茅塞顿开,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的思维进行了大改造,就等着下学期实际操作一番。

  它里面有段话: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的确,班主任工作中,我总是尽力面面俱到,课堂上不听课了、跟学生发生矛盾了、来打小报告了、课间玩耍摔伤了,我都要去处理、去教育,就是在办公室休息的片刻,也要惦记着学生,不要发生什么意外。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治”呢?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只是一位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的引导者,而绝不是班务工作的包办者。换句话说,拼时间并不是专业化,专业贵在一个"精"字,即并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有重点地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会"偷懒"很重要。“偷懒”不是真正的偷懒,而是一种教学管理艺术的升华,其真正目的是要在工作中摒弃以往大包大揽、面面俱到的管理方法。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其在各方面得到锻炼,提高能力。综合全书,我觉得班主任要“偷懒”,可以这样做:

  一、首先是选好班干部,加强班干部培训。

  选择班干部的标准:一要有组织能力,看他周围是否总有一班人;二是要心地善良,胸怀开阔、能凭好心、凭帮助人、凭能容人,取得威信;三是要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做事效率高。

  选择过程,可以先由班主任提名试用,一个月后开展民主测评,确定班干部成员,然后由班长总负责,从纪律、卫生到出勤、学*、体育、劳动、集体比赛、社会服务,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到每位班干部。

  每1—2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由班长主持,可以先围绕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选学一篇好文章,然后每位班干部进行简要的工作汇报和下周工作重点,最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共同提高。班主任只是旁听,适当点拨。

  二、制定好班级公约与奖惩条例,进行制度管理,强调服从。

  1、每位班干部好责任人,制定各自负责一块的公约细则,要求全面、详细、具体可操作,然后由全班讨论通过,以后利用班会课在全班进行经常性的学*和熟悉。

  2、采用加分制,即做了好事、对班级做了贡献、学*进步了等进行分级加分,总分将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做了错事,可按情节轻重不等,要求撰写相应字数的认识说明或相关文章的读后感,也可以用公益事情或好人好事来抵偿,但不扣分。此项工作可设班级档案,有专人负责记录。

  3、强调执行。班级公约的有效性关键在执行,这样才能体现出制度管理的效果。专设纪律执行委员,督促制度的执行、记录。这时的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坚强后盾,不断在全班进行服从教育,因为服从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意志品质,同时动员全班作班干部的后盾。要跟学生说明,班干部要大胆的开展工作,难免会出现失误,但即使失误了大家也要无条件服从,事后再进行辩论、上述,班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责任都由老师承担,这样班干部才无后顾之忧、大胆开展工作,有自信、有成就感。

  三、建立全方位放手的机制。

  它运转良好,我们就无为而治;它运转不好,我们就会被学生的错误牵着鼻子走,整天为处理学生的问题而疲于奔命。而全员参与,确保管理无死角,培养每一个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促成一个高效运转的集体。一个优秀的班级并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之后能够给自行进行纠正、完善。班主任的各个工作,都可以从中寻找智慧。比如:

  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很多的集体活动和比赛,这时就由班长主持,根据活动和比赛的特点,选出特长生,此时的这位同学就成了班长,他将对本次活动或比赛总负责。从目标的确定到人、财、物的安排,从奖惩制度的制定到具体过程的实施,其他同学将无条件服从。

  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班主任仍然只是指导者和协调者。很多普通的同学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既为大家服务又教育了同学们;既提高了工作能力又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自己受到了教育。这样,班干部不觉得自己总处于管理者的位置,同学们也不认为自己总处于被管理的地位。

  在班会课中,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班会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好机会,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开学初,可以成立一个班会主持人小组,可以自荐,可以互相推荐,也可以由老师指定。并选出组长,每一个小组承包一个星期,轮流主持,原则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班会课的主题内容要贴*学生,把主题分派给各个小组后要确定好周次。()然后,各个小组分头准备、组织材料等。每堂班会课之前班主任应提前了解班会课的准备情况,班会程序等,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切忌完全撒手不管。要求主持人要认真备课,写出简案,如需要可制作电脑课件。形式的选择要以全体或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能引起学生兴趣为原则。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民主气氛活跃了,班会课也就成功了。当然每堂班会课后,班主任都要组织学生做好总结,引导学生分析优缺点、成功点和失败点。以便让其他的主持人学*优点,避免类似不足的出现。

  只有当老师的“懒”了,学生才勤快,学生管理自己的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才高,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才强。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教师,**孩子,需要我们学的、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我爱学生,但我更注重爱的智慧,拥有了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

  拿起这本书准备读的时候,女儿看到了这本书的题目,她奇怪的`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做个偷懒的教师呀?”在她的概念中偷懒是个贬义词,教师是她崇拜尊敬的职业,她无法把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一旁的老公引导她看清楚,“偷懒”两个字有引号的,原来的意思了。

  翻开常作印老师的这本书,就被他的文字吸引了。走出忙与累的误区。在这里,常老师讲了一些老师出现过劳死的现象,也有老师因为工作耽误了孩子看病,害得孩子终身失明。虽然这些例子是个别,但也是存在的。虽然自己没有到那么夸张的地步,但工作这么多年来,确实一直觉得很忙,除了假期里能休闲,*时工作时真的是没有一刻空闲的时候,可是又说不出到底在忙些什么。读了这一章,我觉得老师们真该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思考一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一张一弛中成长自己。做自己时间的主人: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聪明的做法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钟变得有价值,还要注意利用好时间的“边角余料”。读了这一章后,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还是有待提高,每天应该要做好安排,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做好长远的考虑或计划,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务思考后再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可以不理会。而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背单词这个方法,我觉得很不错,介绍给学生使用了。学会自我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很重要。许多人在犯“黑驴式的”错误,虽然天天忙碌,但始终在原地打转,所以有个明确的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个人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被无聊的人缠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要学会欣赏自己,不要为别人的评价而活着。在工作中要学会借力借智,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教师要让阅读进入自己的`生活。它不会成为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必要的丰富与润泽,一种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偷懒”。我们要花些时间在阅读经典和哲学上面,还要有思考的参与。

  作为班主任,要分清楚哪些工作是可以自己分工和授权的,该减的减,该丢的丢,把日常的学生事务交给学生自己管理,相信学生,**自己,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这是教师减负的最好方法,也会死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作为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选择、思考、说话和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优秀的课堂并不是因为教师讲课生动,而是因为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表现出色。“偷懒”的教师应该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教师的成长就像爬山,初时兴奋,继而艰辛,随后迷失。我现在正处在迷失的阶段,于是开始阅读。这里的“偷懒”不是目的,而是方向,其着力点在于提升工作效率,着眼于学生成长,核心内涵是教育智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5)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3篇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

  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我看到别人改写的美国作家黛安E·著作《儿童世界》的一段话,感觉特别能达到我理想的课堂境界,借用来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我要力争:

  让学生在宽容的生活中,学会大度;

  让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在赞扬的生活中,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让学生在公*的生活中,学会正义;

  让学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学会信任他人;

  让学生在赞许的环境中,学会自爱。

  让我们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师生和睦,工作高兴;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吧!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我看到别人改写的美国作家黛安E.著作《儿童世界》的一段话,感觉特别能达到我理想的课堂境界,借用来作为结束语,我要力争:

  让学生在宽容的生活中,学会大度;

  让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在赞扬的生活中,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让学生在公*的生活中,学会正义;

  让学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学会信任他人;

  让学生在赞许的环境中,学会自爱。

  让我们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师生和睦,工作高兴;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吧!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实施智慧之教,培养智慧之生

  过去人们总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陈旧,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要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挖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泉。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观念,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独立学*,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有宽广的心胸,用真诚细腻的心去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促使每个孩子不断进步。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不断思考、实践、产生更大的智慧,才能教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要为之不断努力。

  总之,教育,应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6)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3篇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精华所洋溢的幸福感。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精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现在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在*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读完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那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汩汩的在我心田流淌着,滋润着我心灵的深处。

  书中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须,让我知道为什么教师要读书:完善人格;授业解惑;生也有涯。是啊,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当好这个工程师,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而读书当是最佳、最捷之径,更何况人的生命有限,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怎样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假如通过阅读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格,就会有了文化的价值。对此,我对阅读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有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我要加强阅读。

  一、 缘何要读书?

  陶继新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陶老师的那句读书箴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造就了他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气定神闲,这使我仰慕。要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就必须亲*经典,去寻求一种从身到心到灵的升华。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像陶老师那样读有层次的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心里,外显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让我们教师产生幸福感的源泉。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把阅读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地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才能拥有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才能在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都给我们的学生以心灵的灌溉,从而让我们与我们的学生都达到一种生命的飞跃。

  二、 读什么书?

  我想每一位教师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留有书香味的,最起码从教前的阅读积累是少不了的,可惜的是走上教师岗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不断的感到时间是越来越少,精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了,因而阅读的时间少了,阅读量大大减少了。我们有些教师,也看书看报、上网,但大多是看些新闻、娱乐报道等零碎的内容。读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书后,对读什么书有一个全新的思考。陶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到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走向,读书要读好书,尤以经典、名著、精品为首选。这些书中有智者先贤的指点,有高尚人格的感染,有经典词句的熏陶,在书香之中能汲取养分,滋养内涵,塑造人格,使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当然在读这些经典名著时,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其全部精髓,但能得其一二,亦能受益匪浅。假如你选取的是中等层次的书籍,你也不能把其精髓囊括怀中,所能获得的只是下等的知识。如果你读的是一些*庸甚至糟粕的书,你不但不会有所收获,反而会深受其害,甚至贻误终生。这告诉我们应当舍弃那些低层次的文化,选择那些真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来阅读。通过阅读,向大师们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大师的作品里都蕴涵着*,久而久之,便会向大师靠*,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那种*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同时,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你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因此,读书不仅仅是教育教学问题,更是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的有效途径。

  三、 怎样坚持阅读。

  读一天书容易,读一本经典名著也不难,每天坚持读就艰难了。或许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也许有时我们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说:我备课批改作业要花很多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下班回去要做家务辅导孩子等,这不是你不读书的理由。课备不好,课也就教不好,如此下去的结果,将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的时间越多,而且课也就越教不好。因为没有文化积淀!相反,你看的有益书越多,你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备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会如汩汩的泉水,上课时你会妙语如珠,旁征博引,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此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回首想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已接*二十载,至今为了准备一节优质课,还要遍查资料,提前准备好要说的每一句话,就怕课堂上出现突发状况,自己难以招架。如果饱读诗书,胸有丘壑,对知识能够信手拈来,何惧之有?每天睡前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虽然不多,但起码保证你有阅读,长期坚持下去,也会有收获的。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挤出其它的时间呢!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别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行动起来,读书吧!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读后被他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凡却不*庸的同行们。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惯,性格才能变得*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他说“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陶老师告诉我们,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翅膀,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地写,对读书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写作也一样,你如果天天写,就会越来越从容。如果把写作看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得多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写的多了,因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快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内在和谐” “宽容大度”。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评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从*时被批斗到为官时被诬蔑,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陶先生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的是我喜欢的境界,现实生活总会有很多无奈,怎样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递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过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不管我们怎么做时,自己感受到一种幸福,跟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劳作,也许没有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文化素养也许就是那滋润心灵的甘泉。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7)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

  作为一个教师,*惯于高高在上,教训学生。这也是教师的一大弊病。教师强化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完全淡化了自己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从而导致了教师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

  王晓春在他的《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中曾经说道:“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有些老师没有养成反思的*惯,却养成了不反思的*惯。他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无论遇到什么事,绝不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介绍外国的经验,他就说:‘人家是外国,咱们是*。’他就不想,既然同属人类,为什么不能互相学*;你说有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他就说:‘人家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高,我比得了吗?’你局一个教师失误的例子,他听了反感,你知出他自己的失误,押回千方百计给自己找理由。总之,他老有理,战无不胜。”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身边也有,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自己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丝毫不想改变自己,却总想要求别人、改变别人。这种教师,真的是有些封闭和僵化,几乎失去了学*的能力。可有趣的是,他们总说自己并不保守。

  我们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人应该做一个不断学*者,才能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否则,教师“厌学”,还怎么批评学生“厌学”?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教学方法不当有关,一个*惯于填鸭式教学的老师,他自己一定*惯死记硬背,一定*惯于让学生做简单重复的无效记忆。靠加大作业量来保证教学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难怪学生不喜欢,难怪学生厌学。相反,如果老师,善于学*、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省时高效的方法,学生又怎会讨厌自己的课呢?又怎么会厌学呢?

  所以我觉得教师作为一个学*者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一个能引导学生的学*者,让自己终身学*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学*中还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际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这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中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中第三节内容,看了这节内容,我对照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发现我有以下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的班级管理也分成三级,但是班级管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仔细想想,我的班级管理者职责也很明确。我这个班主任是一级管理者。我负责选定班干部和小组长,监督二三级管理者工作,处理二三级管理者的“疑难杂症”。可是,因为我这个班主任还兼职本班的语文和英语课,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备课、上课、完成学校所交代一切差事,处理班上典型事件等,对二级管理者工作指导和监督不到位,有时,还害怕耽误他们的学*时间,有些事替他们干了,比如催促小组长批改家做,了解批改情况。二级管理者是班委。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监督、帮助三级管理者(小组长)的工作,处理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报告班主任。现在的结果是,不管大小事,班干部都要报告给我。哪天我没有提醒他们打扫卫生或检查作业,他们就有人忘记这事,或者有人不服从二级、三级管理者的管理。我这个班主任也显得很忙。想来,二级管理者的效果不好,原因是我的包办、代替架空了他们,也让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三级管理者是小组长。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分内的工作(比如收交作业,批改家做),提醒本组同学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我班的三级管理者只有一类是专项小组长。一组四个人,每人都是专项小组长。即:语文、英语、数学、卫生四个小组长。其中,只有语文组长和英语组长一直在尽职尽责,而数学组长和卫生组长就好像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数学老师不喜欢学生批改家做,卫生我天天督促、提醒,我想这与我重视学*的态度和卫生包办的作风有关。

  我今后工作改进重点就是:尽好自己一级管理者的职责,对二三级管理者的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另设一个常务班委和常务小组长;凡属下能做好的,我绝不越俎代庖。我想这样我就有更多的精力抓大事,我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作为一名老师,即使没有学生那样的假期作业,闲暇时间读读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王老师质朴的笔法和深邃的思考使我感慨万千,现在合起书本,心情也久久无法*静。或许同样都是一名班主任,王老师书中谈到的问题,也曾使我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但我却没有进一步去思索问题的缘由,在奉行管理出效益的人眼里,班主任是*最小的“行政首脑”.而这恰恰是王晓春老师告诉我及许多人的一个认识误区。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而非管理,管理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而反思自己,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却一直以一名管理者自居,缺乏对教育的思考。读完书本我才意识到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是需要思考的,需要不断的总结问题、汲取经验。这也正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要的工作素养。

  结合自己*年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实践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带给我的启迪,我认为一名“专业的”班主任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思考:

  首先,是对良好学*氛围的建立。正如王老师书中提及,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对于日常班务这些*常可能忽视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恰恰不能懈怠。处理好日常班务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

  其次,教育要注重过程,不能偏重结果、急于求成。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也需要这个过程。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第三,学会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注重方式和技巧。就拿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来说,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但难的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个特别调皮而且不受其他学生喜欢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的闪光点。王晓春老师也说到,他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特别关注他,而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就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了,于是,他总是看不到那个学生安静的时候。这个案例也给了我提示,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第四,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必要的批评永远不会废止,但把它减到最少。具体可以采用记录对学生的批评事件,分析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惩罚手段也可以一一写在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大大提高。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请大家做这样的教师:“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我相信我们会从”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中走出来,快乐生活每一天。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篇(扩展8)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

  第一次读郑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时,其实是“偷懒”二字吸引我的。这个假期再打开这本书,仍被书中处处洋溢着的智慧吸引,让我再一次审视自己如何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俗话说:“懒娘养出个勤闺女”。所以我们班主任就要学着做个懒娘,当个有智慧的懒班主任,能培养出一些勤学生来,一方面减轻自己的负担,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把班级教给学生了,班主任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教研工作,为此我有以下思考:

  1、学着懒惰点,让学生变勤劳。

  这个懒惰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统筹全局,事事能想到看到却不马上就替代学生做,而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学着处理班级的一些事务。像在以前我总是事事包揽,总是担心学生干不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最后自己累的不行,可学生一点也不领情,他感受不到老师的辛苦,现在我开始培养,给他们合理的分工和适当的权力,让他们来管理班级,进行考核,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责任感也增强了。

  2、学着糊涂点,让学生变自信。

  难得糊涂,有时变得糊涂也是一种学问,当班级遇到一些问题时,班主任不要自己急着说出解决办法,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出谋划策找出解决的办法。像班级要制定班规,就让学生献策,我问他们:“你想把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啊?”大家都会认真思考,参与其中,大家举手表决,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定下。让每个人都有一种班级主人翁意识,不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孩子的办法好,大家举手表决赞成就多表扬和鼓励,给孩子树立信心,这样他们才热心于班级的工作,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大家庭里的一员。

  3、学着悠闲点,让学生变自理。

  让我们的学生干每一件事都要搞清是我为什么干,我应不应该干,我怎么干,**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在解决怎么干时,要解决我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重点干什么,干事的难点在哪里,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很多学生间的事情,老师不要上来就是一通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学着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着处理各种事情,班主任有时“悠闲”,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为了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创造锻炼的机会。

  做个“懒惰”的班主任并不是真的“懒惰”和“放散羊”,而是“以退为进”和功夫用在背后。“懒”有懒的境界,“懒”有懒的招数,“懒”有懒的秘诀。教师的科学偷懒,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一定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把自己从繁累的工作中**出来了。

  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在学校里官位虽小,但责任重大:既要管学生,又要应对家长;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关心学生在家表现;除了班级纪律管理、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还要抓学生各学科成绩……真所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身为年轻的班主任,我感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利用假期给自己充充电,向名师学*。

  李镇西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集萃。在阅读的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本书共有五辑,我最喜欢也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李老师提出要**班主任,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他认为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事无巨细,很多事情总是不放心孩子们去做。当然,李老师面对得是初高中学生,而我面对得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孩子年龄较小,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可以慢慢放手。

  李老师还提出,要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在新接手一个班,为了引导学生的集体意识,李老师会提出这样三个问题:一、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最好、最优秀的班集体?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客服自身的缺点?三、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订一些规章制度?通过这三个问题,班规已不再是班主任强加“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要求。这样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做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对自己的约束”。

  接着,李老师又会问如下问题:一、以后班级里出现违纪现象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二、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李老师希望借学生的口,说出自己想要制订的班规,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的艺术和理想境界:“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学生不感觉到他事无巨细都在管束着他们和形成主义的监督他们,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

  反观我们*时的教育教学,我们总是苦口婆心的一遍又一遍的对学生们说教,总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被动地听,而这样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为主导作用,然后,看了李老师的书学*了他的教育智慧,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深入体会“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内在含义,突然茅塞顿开,也真实理解了**班主任的意义。

  读了李老师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拥有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做朋友,还要拥有教育的智慧,让学生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自律、自理、自治的能力,我愿试着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

  拿起这本书准备读的时候,女儿看到了这本书的题目,她奇怪的问我:“妈妈,为什么要做个偷懒的教师呀?”在她的概念中偷懒是个贬义词,教师是她崇拜尊敬的职业,她无法把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一旁的老公引导她看清楚,“偷懒”两个字有引号的,原来的意思了。

  翻开常作印老师的这本书,就被他的文字吸引了。走出忙与累的误区。在这里,常老师讲了一些老师出现过劳死的现象,也有老师因为工作耽误了孩子看病,害得孩子终身失明。虽然这些例子是个别,但也是存在的。虽然自己没有到那么夸张的地步,但工作这么多年来,确实一直觉得很忙,除了假期里能休闲,*时工作时真的是没有一刻空闲的时候,可是又说不出到底在忙些什么。读了这一章,我觉得老师们真该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思考一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一张一弛中成长自己。做自己时间的主人: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聪明的做法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钟变得有价值,还要注意利用好时间的“边角余料”。读了这一章后,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还是有待提高,每天应该要做好安排,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做好长远的考虑或计划,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务思考后再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可以不理会。而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背单词这个方法,我觉得很不错,介绍给学生使用了。学会自我管理:制定明确的目标很重要。许多人在犯“黑驴式的”错误,虽然天天忙碌,但始终在原地打转,所以有个明确的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另外我们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个人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要注意不要让自己被无聊的人缠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要学会欣赏自己,不要为别人的评价而活着。在工作中要学会借力借智,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教师要让阅读进入自己的生活。它不会成为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必要的丰富与润泽,一种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偷懒”。我们要花些时间在阅读经典和哲学上面,还要有思考的参与。

  作为班主任,要分清楚哪些工作是可以自己分工和授权的,该减的减,该丢的丢,把日常的学生事务交给学生自己管理,相信学生,**自己,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这是教师减负的最好方法,也会死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作为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选择、思考、说话和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优秀的课堂并不是因为教师讲课生动,而是因为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表现出色。“偷懒”的教师应该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教师的成长就像爬山,初时兴奋,继而艰辛,随后迷失。我现在正处在迷失的阶段,于是开始阅读。这里的“偷懒”不是目的,而是方向,其着力点在于提升工作效率,着眼于学生成长,核心内涵是教育智慧。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觉得很累。我每天早上到学校要先去教室点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学生学*。每一个上午和下午几乎都是很紧张的度过,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心就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惟恐孩子们再有点什么问题,等什么时候,孩子们全部离开学校回家了,心才会踏实下来。随着当班主任时间的增长,我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 ,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怎一个累字了得。

  最*,有幸读了郑学志老师的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班主任也可以做得如此轻松。

  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从剖析老师们为什么活得累入手,提出树立光明正大的“偷懒”观念,到系统叙述“偷懒”的技巧,包括班级自动运行机制、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精干干部培训等,全面告诉你如何科学“偷懒”、如何确保“偷懒”成功、如何留下“偷懒”好名声。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在读过这本书后感叹道:“原来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关键不是自己不做,而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班主任把体力劳动变成一项有教育技术含量的工作!”。说是偷懒,其实只有肯在班级管理上动脑筋、下功夫,只有愿意及时做出改变,只有敢于信任学生的班主任才能偷得成这“懒”。简单地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从郑学志老师的书中,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构建一个让学生自主的制度体系”和“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干部”这两部分内容令我感触最深,因为我在带我现在这个班的五年多时间里,也做过许多相关的尝试。我觉得,要“偷懒”,就要让班级管理自主化。所谓班级管理自主化,就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自觉学*,自觉锻炼,自主生活。为此班主任首先应该抓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的培训,树立干部队伍的威信,刚开始要手把手地教,然后再慢慢放开。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抓好榜样的示范作用,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效果是有形的。对于学生身边的榜样我们要大树特树,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是与非,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有了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再加上学生干部的相互监督,慢慢的,孩子们就会自觉学*、自主生活了。当然,我们建立人性化的班级制度也很重要。人性化的班级制度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它的约束,而如果制度太死、过于严苛,反倒会激发孩子们的抵触心理。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背后得有足够的底气,这和班主任的个人魅力、素质修养、丰厚知识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想“懒”起来,先必须“勤”起来。要想懒的更巧,更有成效,还要不断修炼。

  “偷懒”并不是一个好的词语,但在班主任工作里,会“偷懒”却是一种大智慧。

  刚做班主任时,觉得学生特别小,所以事事都想为他们操办。当然,年龄阶段不一样,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的工作也不一致。都说一年级孩子不好带,其实累就累在第一个月,往往我把开学第一个月做为学生的*惯养成月。首先告诉学生学校的校规,接下来就是监督工作,每天勤快点,看餐厅,守宿舍。一个月后,学生的行为*惯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之后的一个学期都不用费大工夫。一个月的“勤”,换来一个学期的轻松。

  班主任工作繁琐,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有时候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书中说到不要把学生管死,处处都管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太强势了就会有学生消极抵抗。做班主任,如果只满足于管理指标上达标,而忽略学生的心灵影响和个性化发展,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对班主任丝毫不领情,更严重的可能会使学生心存怨恨。“懒老师造就勤学生”,转变自己的心态和思路,把学生能做的事情甩手让给他们做,老师**了,学生相对也**了,他们监督自己,也监督别人,真正做到自主。

  一个高效的工作*惯能使老师们受益终身,而不良的、低效的工作*惯亦可以贻误一生。经常和学生在一起,一个低效的.*惯会让学生受到影响,因此,工作中养成好*惯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真正的偷懒并不是不做事,而是知道如何将个人能量真正发挥到最大化,用有效的时间做高效的事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