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心理学读书笔记 1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美育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概念界定、发展简史、性质、任务、结构、体系等方面已初步定性化,并且在效应方面已有大量的数据。

  美育心理学给学生介绍了各种美的形态,并且让学生知道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来自于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并且详细地分析了美的存在形态,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本的本质。刘兆吉教授认为:“美育心理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学校生活中的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惯,促使他们智能和身体健康发展。 ”

  的确如此。在西方,一些伟大的美学家在雄辩地论述美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同时,偶尔也会提到媒与心理学。如亚里斯多德强调用音乐教育来“发展人们优美的感情和文雅的音乐鉴赏力,美术教育培养人们对于美的形象的欣赏力和对艺术的鉴赏力。”认为“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达到*静。 ” “不同性质的文艺激发不同的情绪。 ”朗吉弩斯注重“作品对于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歌德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艺术教育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

  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美的特征,美的本质,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审美观的形成。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xx创作的生动体现,是主体与客体、自然与必然、真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的、肯定的形象。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审美心理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因为美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它随时都会被我们发现或者被我们忽落。

  同时,美育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思想,充实和完善了教育心理学体系在美育心理学未提出以前,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到智育心理、德育心理、体育心理、劳动技能教育心理。为美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教育的具体施行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则就带有无目的性和盲目性。美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惯,促使他们智能和身体健康发展。 ”

  的确如此。在西方,一些伟大的美学家在雄辩地论述美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同时,偶尔也会提到媒与心理学。如亚里斯多德强调用音乐教育来“发展人们优美的感情和文雅的音乐鉴赏力,美术教育培养人们对于美的'形象的欣赏力和对艺术的鉴赏力。”认为“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达到*静。 ” “不同性质的文艺激发不同的情绪。 ”朗吉弩斯注重“作品对于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歌德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艺术教育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

  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美的特征,美的本质,更加清xx楚地了解了审美观的形成。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的生动体现,是主体与客体、自然与必然、真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的、肯定的形象。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审美心理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因为美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它随时都会被我们发现或者被我们忽落。

  同时,美育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思想,充实和完善了教育心理学体系在美育心理学未提出以前,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到智育心理、德育心理、体育心理、劳动技能教育心理。为美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教育的具体施行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则就带有无目的性和盲目性。美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知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主旋律。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策略改革的方向之一。而美育要渗透到教育的其他四育中去的重要依据就是美育心理规律。

  书本中还介绍了语言教学的美育心理,视觉艺术的美育心理,听觉审美,让我深刻的懂得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文学教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书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心理学读书笔记 2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算是一本思路清晰,可读性也比较强的读物。它既具有心理学研究的严谨性,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通俗性,没有过分艰深的专业名词,作为心理学的入门读物,这还是很合适的一本书。

  这本书第1章讲的是一些和生物学相关的心理研究。首先第1个研究是在一个脑有两个脑当中讲述了一些为治疗精神性疾病而切除了胼胝体切断了左右脑连接的人身上展开的研究,事实证明,左脑和右脑一定程度上各司其职,但是又有着相对来说的联系,那么右脑的自主独立性可能更大一些,尽管来说左脑是负责语言的,如果脱离了左脑就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但是用右脑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认知物品。

  第2个研究则讲的是环境的丰富是不是会有助于大脑的成长,在这个研究当中也得出了一个比较肯定的结论,特别是当中还设计了一些其他的实验,用来排除一些其他元素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举动,其中科学研究者就表明大脑在受到更多外界信息刺激的时候会更加发达一些,出于伦理考虑,这里面是用老鼠做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论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面也提到过类似的内容,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知觉感官刺激。

  第3个研究者讲了基因与环境对人的影响,这里面提到一个人后天表现出来的智商与能力大概有70%是受到基因所决定的,而余下的30%则是一些物质依赖与使用、后天家庭环境工作等等的影响结果。其中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孩子的特点会对父母的行为造成强化,也就是说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同时一个孩子本身的特点也会塑造父母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读书笔记 3

  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过教育类的著作。在暑假校本培训后,在徐斌校长的推荐下,我选择了一本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阅读。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意识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状况,掌握儿童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多么重要。我多年从事的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所以我对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十分感兴趣,我便重点学*了这一章节。

  在课堂上,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难掌握的。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学龄初期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即:无意注意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中。具体来说就是:一、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二、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该分别好好研究如何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两个方面来提高学*质量,发展儿童智力。首先,如何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1、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学*兴趣;2、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观性;3、应该利用儿童的情绪态度;4、要积极防止可以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另外,大力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必要的:1、发展儿童对学*的自觉的责任感,在发展儿童有意注意上具有重大意义;2、把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巩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我认识到,小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当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过了的时候就必须要运用直观性强的,有图案的有趣味语言的教材,或者是其他方法来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调节学生的学*情绪。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注意必须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来学*困难的课业或者讲解教材的主要部分,在学生紧张的努力学*之后再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完成轻松的环节,这以后还会成功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但是,如果过分偏向哪种注意力就会给教学效果打折扣。如果过分亲睐无意注意,一味地为学生的兴趣,为课堂的热闹,为活动而活动,为满足学生成就感而过分降低学*难度,那么学生的能力肯定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可能会阻碍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的发展。反之,如果过分强调学生有意注意,在教学模式上严谨再严谨,教学程度上难上加难,那么高强的压力会给学生带来逆反的情绪,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使用的“度”的问题。

  心理学读书笔记 4

  本书会告诉我们心理定律的无穷奥秘,还会教我们轻松运用知识帮助自己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它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妙趣横生、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深浅出地提炼了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

  全书共解读了108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法则,娓娓道来工作与生活中的细节和元素。将晦涩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妙趣横生、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深入浅出地提炼了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便于我们活泛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

  1.情绪效应:

  大抵与费斯汀格法则相同: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2.互悦机制:喜欢是相互的:

  正如力是相互作用的一样,磁场也是如此,你希望他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人。延伸到工作中也是如此,用心及良好的态度及情绪对待每个人,那你收获的也是暖暖的和煦阳光。

  3.专精定律:是指做事情要全神贯注,集中于一点

  如果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专精在一个领域,并不断地在该领域努力、探索,那么他在这个领域将会有所发展,更易取得惊人的成绩。

  4.多米诺效应: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影响全局

  俗语有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说的是小细节的巨大力量,正如咱们熟知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蝴蝶效应"一样,日常中一些小的不在意的失误,有时却是大系统失败的罪魁祸首。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对细节的关注,防患未然以免酿成大的损失。

  5.塞利格曼效应及跳蚤效应

  不要以你现在的能力,束缚对未来的想象。每天进步一点,哪怕只一厘米。人生的高度有多长,没有人给出固定的标杆。成功的宽度有多宽,同样也没有人测量过。

  6.赞美效应:人人都渴望被赞美,真诚的赞美如同和煦的阳光,能够使人心情愉快。所以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人类本性的需求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以及受到重视。

  7.蜕皮效应:成功路上充满了苦难,克服了这些苦难才能够锻炼自我,才能够让自己变得强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熬过了苦难,终会化茧成蝶。

  8.青蛙法则:温水煮青蛙,慢慢加温,90度的水也无意识,如果是直接丢进热水会立马跳起来。对眼前的危险能看见,对看不见的危险置之不理。要学会未雨绸缪

  9.马蝇效应:一匹马身上有一只马蝇,它就会精神抖擞,不懒惰。直面晋升竞争,它将激发你的潜力。一个卓越的对手远比一个*庸的朋友对你的帮助要大。

  书中的每个心理学法则都给予我们完善改变自己心智模式的启迪,同时也告诫我们每天需要精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不单单是读一遍知道,更多的是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完善自我,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在于过程,在于体验。在于追求这个意义本身的过程

  本书围绕社交、职场、爱情和成功四个方面展开,将前人总结的心理学法则用现在的事例加以印证,变抽象为直观,易于理解把握,读完并不一定能改变谁一生,但确实还是总结很到位,也颇为实用,甚至能正面影响我们的心态,为走好将来的路加入不少能量。

  愿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都不曾被辜负,愿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精彩的落幕。

  心理学读书笔记 5

  色彩心理学的实用性强,在生活各方面都有体现,例如:红色、黄色和橙色使得人们胃口大开;广告牌大多为红色、橙色和黄色;宣传单上的重要信息用暖色高彩度的颜色突出;化妆中,可以制造立体感和纵深感的眼影就是后退色;日本传统插花艺术中,后面摆蓝色的花,前面摆红色或橙色的花,可以构造出一种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画面。

  人们的睡眠质量不仅与自身有关,与外界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不仅与照明的颜色有关,例如:照明的颜色会对人体内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的分泌产生影响,褪黑激素可促使人自然入睡,改善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这种荷尔蒙通常在夜间分泌;而青白色的荧光灯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的作用。卧室里最好安装白炽灯或者其他可以发出温暖的黄色和米黄色的灯具。如果挑灯夜战的话,适合荧光灯下工作。还与灯光色彩等有关,例如:蓝色具有催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静的作用。建议蓝色搭配白色和米色为佳,蓝色太多会引起孤独感,冬天会感觉很冷。白色也有较好的催眠作用。绿色也有催眠作用,绿色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放松。白炽灯、间接照明发出温暖的米黄色灯光以及让人感觉安心的淡橙色灯光都具有催眠作用。当人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看彩度高的红色比较好;红色使人清醒,增强人的紧张感,使血压升高。

  在快餐店、咖啡厅两个地方等人,感受都不一样;在快餐厅等人会使人焦躁,而咖啡厅则更适合等人。餐店的装潢以橘黄色和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会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也会使时间感觉漫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使人烦躁。水果的红色和橙色、蔬菜的绿色、红烧肉的红色、生鱼片的白色和黄色配以芥末的绿色、牛肉盖浇饭的黄白搭配让人看了有垂涎欲滴的感觉。相反地,紫色和黄绿色最能抑制食欲,减肥的人们可以尝试。日本料理中,黑色的餐具突出了食物的`颜色,产生强烈的对比。

  保险箱的应用很广,保险箱的颜色多为深色,以黑色和墨绿色为主。相同的颜色,色彩明亮程度低的色彩比明度高的感觉重,色彩鲜艳程度对重量的感觉影响与色彩明亮程度对色彩的影响道理一样(浅色和鲜艳色彩的包可使人放松)。同等重量的箱子,与黄色箱子相比蓝色看上去更重,与蓝色箱子相比黑色箱子更重。

  公司的装扮对员工有影响,而会议室的装潢对会议有一定影响。建议公司会议室以蓝色为基调,会使会议效率提高、使人放松;另外员工衣着方面也有注意,红色面积太大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做出决断。青白色的荧光灯会使时间变快,而温暖的白炽灯相反,会使时间变慢。单纯的工作需要最好使用荧光灯,白炽灯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情绪;相反,卧室中适合用白炽灯,营造悠闲温暖的感觉。

  人们若想使自己显得苗条,穿着有一定作用。藏青色明度低,为收缩色;黑丝袜也有收缩作用。搭配服装时,若想打造出苗条的身材,建议采用冷色系中明度低、彩度低的颜色;下身穿黑色,上身内穿黑色外搭其他收缩色外套,敞开衣襟效果更好。黑色固然可以显瘦,这是比较普遍的运用;但是黑色可以将包括紫外线在内的所有光线遮断,使光线几乎无法到达皮肤,长此以往,皮肤就会加速老化,产生皱纹,过快衰老,因此不能过多得穿着黑色,可以试着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达成很好的*衡。

  我个人赞同色彩心理学的神秘以及实用,因此比较感兴趣。


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扩展阅读


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扩展1)

——心理学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1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如果说19世纪是编辑称霸的年代,那么我们这个世纪就是精神科医生的天下。”这句话预示着心理学将来会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回望过去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充满艰辛。由于心理学自身的那种不可测量性、主观性的元素太多,使得心理学在由哲学通往科学的路上布满了荆棘。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先开创了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第一个心理学的流派——构造主义,也随之诞生,作为第一个将心理学始者,首先要考虑到心理学会不会被人们所认可、心理学会不会只是某个学科的分支、有没有必要独立出来等等,正是基于种种问题,冯特提出“心理学与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的是人类的经验,只不过是研究人类的直接经验”。这一点说明了心理学既顺应了当时社会的主流,又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这是当时萌芽中的心理学要成长的必要条件。其追随者铁钦纳也是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并提出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正是由于构造主义的诞生,使得其他心理学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围绕构造主义的不同观点进行批判,并独树旗帜,这一现象加速了心理学的成长。其中意动心理学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它反对冯特的“实验研究下的经验”,觉得这样的经验不可靠,于是主张“体验的、直觉的经验”,看见什么说什么,不要推论。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的活动,而不是意识的内容。这一观点体现了心理学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其他学派的的诞生起到了很好地指引作用,继而的机能主义的研究对象正是对意动主义的延伸,机能主义研究的是意识活动的功能,这一观点更实用,更贴*生活,我想这可能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有关,《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后,人们的观念遭到了冲击,在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使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而詹姆士可能是受这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机能主义,研究意识对有机体生存的作用,从实用出发使得他多了很多追随者:芝加哥学派的狭义机能心理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广义机能心理学等等。其中芝加哥机能主义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的中介作用”与“意识的实用性”。而哥伦比亚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使意识的成分逐渐下降,这就为后续的行为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哥伦比亚学派中的桑代克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并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这与行为主义的经典条件反射如出一辙。

  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化,行为主义应运而生,开山鼻祖华生把行为主义极端化,他主张环境决定论,不考虑意识成分,他把人看做机器,犯了机械主义错误。这就催生了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主张对整体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分子行为,提出了“符号学*理论”与“假设演绎法”,这将“行为”一次更加充实,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联结。而第三代行为主义的出现,加深了认知与行为的联系,讲求认知对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从结果中学*”的斯金纳、“社会学*”的班杜拉,他们都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研究对象上可以看出上述心理学派在朝着“意识——行为——行为、意识”的方向发展,研究内容也从“理论——实践”转移。

  在研究方法上,从构造主义的“内省法”,到意动主义的“内部知觉”,再到詹姆士的“内省观察”,方法是在一步步的改进,但是其本质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不具有可观察、可衡量等性质,这是由于其研究对象重点是意识所导致的,研究对象的抽象导致无法用客观的方法去衡量它。到了后面的行为主义,便催生了多种多样的试验方法,这些方法普遍都是客观的、科学的。可见行为主义为心理学提供了不少研究方法。

心理学读书笔记2

  暑假读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从中收获了很多。今年我教六年级,六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很容易引导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便又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要当心理健康医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这么一句话:你最后一次称赞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也许大家都不记得了!因此,当老师的不要太吝啬自己的言语,要善于夸奖我们的学生,表扬我们的学生。毕竟,他们太需要这样的表扬。

  通过阅读,我知道教师要做到上面那些,就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对待教育事业要满腔热忱,对工作要有高度责任感;对学生要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要充满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我想,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和宽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静心去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真正体验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我想这样的耐心和宽容教育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何偿不用呢?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和其它职业一样需要心理疏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和生活一样,不论酸甜苦辣、不论喜怒哀乐都必须去面对去接受。生活需要修行,教育也是一样的需要修行。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学*周弘和邹越的教育和激励方式,再加上自己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好好地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成功!

  通过阅读,我也知道了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学生,更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学读书笔记3

  《犯罪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在犯罪心理学当中,研究者从各种立场出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研究者多次发现,人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和知识不一定和道德行为一致。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某种道德观念,也可能做出与此相悖的行为来。

  从违法少年的家庭环境研究和教育研究中可以发现,严厉地惩罚犯罪者能够带来短时间的顺从,但是并不能让道德价值内化,也就是说,惩罚并不能帮助形成道德价值,强化行为的意志力。

  精神分析理论重视在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紧张心理。希利(Healy)认为违法犯罪者与双亲的情感当中产生的情绪障碍是不法行为的主要原因。如果直接惩罚这种行为,会提高紧张心理和导致更强烈的抵抗,可见简单粗暴的惩罚是无效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害处。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中,社会性学*被用于解释一些现象。社会性学*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群体各种交流活动和交流过程,学*内容多样化,并且可以在群体交流的过程中动态产生。

  弗洛伊德认为,犯罪者的超我发展程度不够,所以不能抑制一些本能的冲动。洞察、净化、宽容等等概念都是由这一学派首先提出的。但是这种方式对心理学者的要求过高,难以推行。

  罗杰斯认为治疗没有必要纠结于过去,主张“非支持性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谈话治疗让患者洞察问题。这种方式是一种个别人格治疗,研究者指出,这种方式和家庭的支持有关系。治疗的成功率并不乐观,仅有20%非常有效,42%无效。

  或许有些已经根植于人格当中的东西,不会通过简单的对话就加以改变。但是无论如何,罗杰斯的方法给予了研究者希望。犯罪行为的心理疏导意义大于惩罚。

心理学读书笔记4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美育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概念界定、发展简史、性质、任务、结构、体系等方面已初步定性化,并且在效应方面已有大量的数据。

  美育心理学给学生介绍了各种美的形态,并且让学生知道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来自于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并且详细地分析了美的存在形态,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本的本质。刘兆吉教授认为:“美育心理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学校生活中的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惯,促使他们智能和身体健康发展。

  的确如此。在西方,一些伟大的美学家在雄辩地论述美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同时,偶尔也会提到媒与心理学。如亚里斯多德强调用音乐教育来“发展人们优美的感情和文雅的音乐鉴赏力,美术教育培养人们对于美的形象的欣赏力和对艺术的鉴赏力。”认为“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达到*静。” “不同性质的文艺激发不同的情绪。”朗吉弩斯注重“作品对于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歌德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艺术教育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

  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美的特征,美的本质,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审美观的形成。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的生动体现,是主体与客体、自然与必然、真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的、肯定的形象。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审美心理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因为美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它随时都会被我们发现或者被我们忽落。

  同时,美育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思想,充实和完善了教育心理学体系在美育心理学未提出以前,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到智育心理、德育心理、体育心理、劳动技能教育心理。为美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教育的具体施行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则就带有无目的性和盲目性。美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知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主旋律。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策略改革的方向之一。而美育要渗透到教育的其他四育中去的重要依据就是美育心理规律。

  书本中还介绍了语言教学的美育心理,视觉艺术的美育心理,听觉审美,让我深刻的懂得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文学教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书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心理学读书笔记5

  我理解的悲剧——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有感 最早接触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是在高中,依稀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并不轻松,没有细读,看完后也只知道先生在叙述“悲剧”这两个字。这段时间重读先生的《悲剧心理学》却带给我震撼,让我收获颇多。

  还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那时的我刚刚学完哲学,所以偏重于从哲学角度解读这本书,看书时多追究书中运用的辩证法,反而忽略书的内容。此次重读朱光潜先生这本书时便着重于书本身的内容。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分析了黑格尔看似乐观却不乐观的悲剧精神以及叔本华的悲剧精神观,认为“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他表现得最可怕的方面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和努力向上的意识。”①悲剧并不像喜剧那样带给人们嬉笑和欢乐,但是让人刻骨铭心却往往是悲剧,在悲剧了不仅又有怒骂,更多的是感同身受,悲剧总是表现生活中阴暗和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人们更多是灾难和痛苦。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悲剧的原因之一。

  朱先生认为观众喜欢悲剧的另一原因则是观众的心理,人们往往对悲剧更具有认同感,悲剧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同时也能净化观众的心灵。从人性的弱点来说看着别人的悲剧会给自己带来快感,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看到别人过的比我还差我的幸福指数瞬间就提高了!”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另外一方面,悲剧也在鼓励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勇敢的向前。就悲剧来说,我想大部分东方人熟悉的还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我也不例外,对于西方世界的悲剧,我的认知仅仅是局限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无论是《李尔王》还是《哈姆雷特》都可以称得上是悲剧的代表作。

  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中,先生还引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来阐述悲剧,对于古希腊神话,先生分析了三大古典悲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俄狄浦斯王》,先生认为“俄狄浦斯王犯错并不是有意为之,而完全是因为不知而范,而且这个悲剧是阿波罗预先注定,德尔菲的神谕曾经预言过的”。可以说这个是先生对于希腊神话的创造性见解,书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对于我这样一个东方人来说,往往不能理解西方的神话世界,特别是西方人的神话世界观,西方神话世系谱对于东方人来说也同样难以驾驭,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罗马神话。两次读这本书,对于里面的神话,我可谓焦头烂额啊,这次读这本书时,我还特意查询资料,希望能够理解西方的神话故事,无奈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东方人,生活在无神论的世界里,确实不是很能够理解西方人的神学世界观。

  《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朱光潜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悲剧的快感、悲剧精神进行论述。两次读这本书,有不同的感受,这大概也和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同有关,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任然是偏向于书中的哲学思想和神话传说,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自己仅仅是知之皮毛


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扩展2)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1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美育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概念界定、发展简史、性质、任务、结构、体系等方面已初步定性化,并且在效应方面已有大量的数据。

  美育心理学给学生介绍了各种美的形态,并且让学生知道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来自于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并且详细地分析了美的存在形态,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本的本质。刘兆吉教授认为:“美育心理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学校生活中的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惯,促使他们智能和身体健康发展。

  的确如此。在西方,一些伟大的美学家在雄辩地论述美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同时,偶尔也会提到媒与心理学。如亚里斯多德强调用音乐教育来“发展人们优美的感情和文雅的音乐鉴赏力,美术教育培养人们对于美的形象的欣赏力和对艺术的鉴赏力。”认为“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达到*静。” “不同性质的文艺激发不同的.情绪。”朗吉弩斯注重“作品对于读者审美趣味的培养。”歌德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艺术教育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

  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美的特征,美的本质,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审美观的形成。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作的生动体现,是主体与客体、自然与必然、真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的、肯定的形象。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审美心理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因为美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它随时都会被我们发现或者被我们忽落。

  同时,美育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的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心理学思想,充实和完善了教育心理学体系在美育心理学未提出以前,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到智育心理、德育心理、体育心理、劳动技能教育心理。为美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教育的具体施行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否则就带有无目的性和盲目性。美育心理学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知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主旋律。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策略改革的方向之一。而美育要渗透到教育的其他四育中去的重要依据就是美育心理规律。

  书本中还介绍了语言教学的美育心理,视觉艺术的美育心理,听觉审美,让我深刻的懂得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文学教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书的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2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多个角度来给教师正确的知道,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理学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战争,要猜对对方的作战心里,用兵策略,见招拆招,小到日常与人交往,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就是要明白学生的心思,顺利的指引学生的学*生活。我对本书的第十章:满足学生的需求:动机,比较感兴趣。我们每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动机的。

  去逛街,想要买漂亮的衣服,潜在的动机就是想让自己更美丽。努力学*,想考上好的学校,内在的动机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有一个更美好的前程,等等。如果给予了最佳条件,最好的动机,学生的潜能能将得到挖掘。当然,每个人做事情的动机是不同的,老师所给学生设定的动机,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一个学生。

  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森林中有很多不同的树木,对其中一棵树来讲是最佳的条件,可能对其他树来说并不是,比如:柳树需要靠*水源,而橡树则需要远离水源。有的树喜阴,另外一些数目向阳。一些树木喜欢这种类型的土壤,另外一些树木喜欢其他类型的土壤。有些树木是落叶树,需要进行休眠,而其他是常青树。对每一颗树来说,适宜的环境*衡是一定量的水,阳光,空气,空间和温度的.混合。动机是一样的:尽管动机内有很多核心条件,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就是要达到基本的*衡。

  因此,动机是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挖掘其潜能的最佳条件。

  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学*动机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共同的学*动机。如:在英语课堂上,我会用小印章作为学生这一节课认真学*的动机,学生的英语课本上都会有一个印张表,每节课将要结束时,我都会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盖章,这些小印章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人成就,每个人都有成为成功者的动机。这个动机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是遇到不同的学*任务,总会有个别同学的动机不那么明显,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不同的动机,促进学生学*的欲望。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3

  看了《用教育心理学塑造自己》和《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日常教学新亮点)两个章节后,我发现身为教师,心态很重要。“心态积极天地宽”,快乐与失意往往取决于人对事物是否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悲观的老太太晴天担心做伞店生意的女儿,雨天则担心做洗衣生意的女儿。有一天,一个人说:“下雨天,你的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你另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她听后豁然开朗,不再发愁,转忧为喜。

  看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态对待,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此,我很羡慕后来那个人的心态,不仅阳光、积极,还能感染、带动周围的人。

  记得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调侃道:“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伟人,但随后慢慢发现,要成为伟人实在太辛苦;于是我又冒出一个念头,做伟人的妻子吧,可后来又发现,这一愿望也很渺茫;最后我决心成为伟人的老师!”都说老师是充满阳光的事业。一开始,我踌躇满志,一心要培养优异的学生,但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自己的愿望越是美好,对学生抱的希望越大,就越容易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失望与悲观的心理占据了上风。我对学生的“爱”也渐渐变了味,动辄发脾气,口口声声是为他们好,其实是未摆正心态、急于求成。一度,我视“差生”为敌人,其实,不是他们不听,而是我戴上了“眼镜”看待他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问题、处理事情,陷入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工作得不愉快,对学生也失去耐心,学生则对我丧失了信任,自然使局面陷入被动。

  后来,我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进行思考,心态逐渐变得*和。与学生的关系有所缓解后,我变得耐心与细致了,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被人信赖是一种福分,然而信赖他人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一位女教师刚当高三班主任不久,班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学生价值*千元的快译通在教室里丢了。一切迹象表明,偷东西的人就是本班的学生。这位女教师的第一感觉是心里非常难受,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班里,而且是自己刚刚“走马上任”后不久。她当时非常自责,觉得这是自己对学生品行教育的失败。

  如何处理这件事,这位老师考虑过许多方法,最终她是这样做的。那天放学前,她像往常一样站在学生们面前,尽管她心里波涛汹涌,脸上却显得风*浪静。学生们似乎都很紧张,一双双眼睛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他们在等待老师“破案”。于是,这位老师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个同学错拿了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很后悔。我很了解他,我知道他一定会把这件东西还给同学的。我相信他,我敢用自己的生命打赌,他一定会这样做的!是的,我打赌,从现在开始我不吃饭,等拿错的东西还回去后我再吃饭。好了,现在放学吧。”

  学生们都背着书包回家了,没有一个人留下来。

  第二天早上,仍然没有人来找老师承认错误,也没有人把东西送回来,当然,这位老师也没有吃饭,可是她依旧打起精神去上课。

  第三天上午又是这位老师的课,她的胃里空荡荡的,强烈的饥饿感揪心抓肝,她喝了一杯水,坚持上完了这堂课。走下讲台的时候,她感觉到腿有些发软,头上冒出许多虚汗。学生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中充满关心。她知道,这些眼光中一定有一道是愧疚的,她要给他时间。

  晚上放学之前,这位老师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那个失踪的快译通、一块三明治和一封信。信上写道:“老师,谢谢你的信任。我一定会改正错误的。”下面没有署名。她没有再追查这个学生是谁。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这批学生早已经毕业了。她想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但她坚信,他再不会这样做了。

  后来有人问那位老师,为什么要用这种自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那个学生真的不交出快译通,你岂不是要饿死。

  那位老师说,如果当时当机立断进行搜查,也许那个东西还没有转移,查出来了,胆大的死不承认,又没证据证明一定是他偷的,怎么办?既要费事费神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胆小的承认了,成了小偷,从此他会永远抬不起头来,而且眼看就要高考了,他的人生将会逆转,这辈子不就毁了。所以,她就用“绝食”来呼唤、催促那个学生“悄悄”改正错误。而这个非常之举的前提和力量便是信任。果然,她获得了成功。

  书上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残酷的教育现实时,就试着改变自己;当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过去时,我们可以努力改变他们的现在。”不论教师是要有*常心、公正的态度,还是要能充分信任与理解学生,我想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有了爱,能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态,像急躁、武断和厌倦等,也能工作得更积极些吧。

  在看这本《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时,我不仅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学生,也是自我心理成长的过程。读史让人明志,读书使人明思。还是要多读书。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4

  受益匪浅的一本,10月份入职,想做出一番事业。因为每个行业多少都会有销售性质在,我现在是在百度做互联网运营的,运营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了续约率更高了,客情做得好业绩也就好了。

  不仅仅因为这个原因,人,应该把自己产品化,工作的本质是把自己当成产品推销出去。产品时代最好的自我约束就是把产品本身做好,做好了产品但还是要学*话术,积累价值。

  有的人喜欢用蛮力用时间成本去工作,而聪明高效人士用智慧,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做更高质量的事。成功是可以预见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销售不是依靠艰苦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就的,销售是依靠智慧,是依靠动脑,是依靠思考的。

  我去面试阿里巴巴的几个面试官都是从销售做起,一步一步走向管理岗。包括我现在工作单位领导也是,不得不说销售岗位磨炼人意志。

  在《财富》500强企业的首*执行官中,从销售领域成长起来的人数超出了从任何其他领域成长起来的人数。

  二八定律: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销售人员中,最顶尖的20%挣走了80%的钱,剩下80%的人只挣到了20%的钱。”

  我进百度第一天公司高层找我谈话,到现在我还记得:你要是每天浑浑噩噩这份工作也不是做不下来,问题是你不能和公司表现差的人比较。要比就和优秀的人比,再做个佼佼者。

  不要跟着那些追随者,他们只是该行业中表现**的人;相反,要追随那些领先者。将自己与那些顶尖的人做个比较。

  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沟通之前先给自己加油打气,潜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想你能做到,你就能做到。认可自己,学*自己的产品。

  你将成为自己在大多时间里想象的那种样子。这正是由于人内心的那股力量。

  因此,在建立信任和诚信的步骤中,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消除客户的担心,直到客户不再犹豫,接受你推荐的产品为止。

  对于销售的一个最佳定义是:“一种对于热情的传递。”

  积极对待自己,无论何时你感到害怕失败或拒绝,对自己说:“我可以搞定它!我可以搞定它!

  学会设定目标: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且目标是可以量化的。把一个宏大的目标拆解为细碎阶梯的目标,并且要有执行力,用行动为导向。一旦将目标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潜意识会发挥这种作用,一旦你讲一个目标归纳入自己的潜意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达成目标。想象的力量是人类拥有的最令人敬畏的力量。潜意识像是黏土,你可以捏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状。你要真想要,全世界都会帮你得到。还没得到因为还不够想要。

  对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人和客观因素,他们都逐步将其吸纳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中。

  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本质是交换。

  业余销售人员的最大错误是根据自身理由让他人购买,而不是根据那些真正能激发客户行动的原因。

  人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是因为他们感觉这样会让自己过得更好。

  他可以从你这里购买,从他人那里购买,或者此时此刻干脆不买。

  每次决定购买时,目标客户都想得到尽可能多的满意单位。他想在身体上、情感上甚至精神上都感觉良好。他想在诸多方面都得到满足。目标客户并不在乎你的产品是什么,他只在乎你的产品或服务能为他做什么。每个客户都最喜欢这样一句话: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当你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将其描绘成能够帮助人们达到更高层次的个人成功和自我实现,你就再一次调动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他对损失和失误的恐惧依然超过你承诺带给他的那些潜在好处。企业家只对销售和现金流感兴趣。

  人们只关心利润,对背后的内部细节并不关心。生意人对如何赢得和节约金钱(或时间)感兴趣。

  人们对办公自动化产品、计算机、服务器、无线通讯、蜂窝电话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不感兴趣。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在帮助自己,因为我们做出的任何善举都会循环转圈,再施于我们本人。

  弗罗拉·爱德华兹(Flora Edwards)

  知道目标客户背后购买逻辑比一味地推销付出来的更实际,更有效果。

  他需要知道这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商业决策。

  如果你在和一位行政负责人交谈,那么这个人感兴趣的是降低成本。如果你在与一个搞市场或销售的人交谈,他感兴趣的则是增加销售和随之带来的收入。如果你在和公司老板讲话,那么他想要的则是改进盈亏*衡点。

  如果顾客买,那为什么买,其中的痛点是什么,抓住关键点并加以分析。如果顾客不买,那什么事阻碍,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购买或不买的理由

  所以说再多自己的产品多好,不如去考虑自己的产品能给顾客带来什么实际收益以及解决问题。

  质量不足以说明问题。

  创意销售:了解产品是第一步,是刚需。只有自己了解产品,了解能给顾客提供什么需求和吸引人的竞争力,才能推荐给别人。同样了解对手也非常重要,首先能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你的产品可以满足目标客户的哪些具体需要?

  对销售人员本人的喜爱完全可以变成购买原因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不是全部,所以这部分的分值一定要拿到。(送分题)

  有时,竞争优势是某个特性或益处。有时,竞争优势是因为客户喜欢该销售人员胜过另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有时竞争优势在于你第一个向他们说明了,因为你的产品,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生活或工作。

  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一旦你写出问题,接着强迫自己写出20个针对该问题的答案。写的时候,要用针对个人的、积极的、现在的'时态。例如,不要写“打更多的电话”,而是写“我每天多打5个电话”。你的答案越细化,这些答案就会产生越多想法。

  这是一种激发创造力、提醒新机会到来,进而加速你在销售生涯中取得成功的最强大方法,称为“20方案法”

  即从你嘴里说出的最初15~20个字会为你接下来的谈话定下基调

  记住,你卖的不是一项产品或服务,而是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是针对一个实际需求的满足。

  《盗梦空间》经典:一颗小小的意念种子,也会生根成形。它可能成就你,也可能毁灭你。潜意识的力量不可限量

  无论是什么,只要我们将它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不断想象并注入情感,都会在某一天成为现实。

  厄尔·南丁格尔(Earl Nightingale)

  之前写的毕业论文《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顾客忠诚度》里面研究过这一点:如果顾客对某个企业有了忠诚度,可以忍受一定程度上的失误和瑕疵。

  如果客户喜欢你,细节就不会妨碍销售过程。但是,如果客户对你的态度是中立甚至负面的,细节就会成为销售道路上的绊脚石,并常常让销售化为泡影。

  更好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购买者做出四种独立的销售演示方案——分析/思考型、敏感/关系型、领导/驱动型以及社交/成就型。

  时间是每一个人最根本的资源。

  时间的乘法运用!学会跨界

  ①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更大的价值。人在时间上的痛苦是无法因为时间长而可以完全忍耐了的。但空间不同。

  ②在同样一段时间产生的收益多元化,获得更多的价值。

  去有魅力的公司,不要选择钱的维度,不是在替哪个公司干活,时间花进去了看得到的能拿到,看不到的我也能拿到。而且有可能在跟未来能影响我一生的人在协作。

  ③花一份时间,复印了无数份收益。

  例如写作,演讲。特别爱表达,特别爱输出。

  ④找未来的时间要价值。未来价值的预期,把自己当成上市公司。做一个靠谱的人: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案。给周边人一个确定性预期。

  ⑤买别人的时间节约自己的时间。

  购买服务的本质:买别人的时间。

  你的时间是你销售的全部,也是你的基本资产。

  这也是我毕业无论如何要进全国500强的原因之一。考虑到机会成本,一个人越有能力,反而去了一个下行公司,这个人的损失越大。其次大公司,排名靠前的公司,人才密度通常比别的要厚。

  一个人可以去上最好的大学,获得最好的教育,拥有最卓越的才干和能力,但是如果他与不成功的人群相处,他同样也会变成一个失败者。

  杰出人士的标志是他们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且拒绝在自己的标准上让步。

  大自然是蒙混不得、欺骗不得的。只有在你付出代价之后,它才会放手,把你努力争取的目标给你。

  拿破仑·希尔

  总结一下这本书的核心点:1—对顾客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对自己尊重,为自己打气。

  2—知道顾客的痛点,知道自己销售的产品能给顾客带来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推销,没有人想被推销。

  3—节约自己的时间,变成更优秀的人,与强者比肩。不与弱者对比。

  4—给自己定目标,利用潜意识去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努力奋斗。

  5—用行动为导向,简历计划后去具体实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早点开始、勤奋工作、适当加班、热爱工作。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5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多个角度来给教师正确的知道,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理学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战争,要猜对对方的作战心里,用兵策略,见招拆招,小到日常与人交往,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就是要明白学生的心思,顺利的指引学生的学*生活。我对本书的第十章:满足学生的需求:动机,比较感兴趣。我们每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动机的。

  去逛街,想要买漂亮的衣服,潜在的动机就是想让自己更美丽。努力学*,想考上好的学校,内在的动机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有一个更美好的前程,等等。如果给予了最佳条件,最好的动机,学生的潜能能将得到挖掘。当然,每个人做事情的动机是不同的,老师所给学生设定的动机,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一个学生。

  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森林中有很多不同的树木,对其中一棵树来讲是最佳的条件,可能对其他树来说并不是,比如:柳树需要靠*水源,而橡树则需要远离水源。有的树喜阴,另外一些数目向阳。一些树木喜欢这种类型的土壤,另外一些树木喜欢其他类型的土壤。有些树木是落叶树,需要进行休眠,而其他是常青树。对每一颗树来说,适宜的环境*衡是一定量的水,阳光,空气,空间和温度的混合。动机是一样的:尽管动机内有很多核心条件,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就是要达到基本的*衡。

  因此,动机是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挖掘其潜能的最佳条件。

  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学*动机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共同的学*动机。如:在英语课堂上,我会用小印章作为学生这一节课认真学*的动机,学生的英语课本上都会有一个印张表,每节课将要结束时,我都会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盖章,这些小印章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人成就,每个人都有成为成功者的动机。这个动机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是遇到不同的学*任务,总会有个别同学的动机不那么明显,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不同的动机,促进学生学*的欲望。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6

  作者想让我们首先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篇,作者提到了心理学的来源、心理学的定义、还有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最被广泛接受的心理学“操作定义”是: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或者小规模群体,其中,小规模群体就是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心理学可以实验,甚至强调实验,但是社会学一般用观察法和调研法。

  在后面有专门对于华生和斯金纳的专题,我个人对行为主义不是很喜欢,但不可否认行为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尤其华生最后还投身广告行业了,让我感觉到现在一系列消费陷阱的鼻祖就是他。

  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六种角度,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格式塔);人本主义;生理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

  精神分析在我国很流行,早几年大家都很推崇这样的方式,现在很多国内的咨询师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分析的底子,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在大家也更倾向于去实践人本主义,在这里,生理心理学实际上才是至关重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很多外在表现是受到生理影响的,身心不可分割。

  比如抗抑郁的药物,适当服用一下未尝不可。在国外,从事心理学的工作需要较高的资质。

  心理学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一门科学,也有很多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法。

  我们看到书中举了一些例子,也说出了一些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人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人接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思想也一念之间须臾万变。

  值得一提的是,个案研究法是认知心理学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精神分析的基础。相比广泛的调研,一个详尽全面的案例,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从我的角度来说,对我有益的启发,一个是身心一体,相互影响,就像我们*时可能运用大脑和心的能量比较多,要是做运动的或者玩乐器的,会感觉到其他部分肌肉的力量,还有皮肤的敏感度,还有肌肉记忆,实际上我们*时有很多能力,都没有去调用,我的沙盘老师会带着来访者跑步和打羽毛球,运动可以释放一个人胶着的力量,让全身流动起来。

  还有就是个案研究法,很多事研究细了、慢一点,反而会更大的提升,精读一本书,抵得上泛读很多书,在亲子活动中,10人左右,注意每个孩子的表现,比做很多50人、100人的场面活动更有心得,我们*时在做的事情,究竟是在单位时间里更有收获,还是在浪费与失去?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7

  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寒假变得格外的漫长。这也给了我许多潜心思考,静心读书的时间。在郜艳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我认真阅读了迟毓凯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读后令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以往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充满抗拒的,觉得它高深莫测又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本书却重新刷新了我对心理学书籍的认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家学者的先进理念与基层教师的具体操作联系起来,把高高在上的理论拉到现实中来,架设了一座连通心理学理念与学生管理实践的桥梁。正如书中开篇序言所说“不讲屠龙术,只讲杀猪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这本书给我启迪最深的,是书中第九章提到的《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本章干货满满,以案例和管理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培养班干部方面的技巧。作者从“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这一教育案例入手,分析了磨合阶段的矛盾来源,着重指导教师如何手把手培养学生干部,最后总结出班干部培养的.“四步走”战略,即牵着走——扶着走——放开走——跟着走。而每个阶段具体的方法,以及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而我之前在班干部培养方面总是觉得力不从心,这部分内容对于工作刚满三年的新班主任我来说,无疑就是一盏明灯,为我指引着“班干部培养”的前行方向,照亮了我摸索探行的启程之路。

  书中像这样介绍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总而言之,这本书恰到好处地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并处理了一些常见的学生管理问题,有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指导教育实践。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会以《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为引领,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淬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8

  《教育心理学》看似理论很强的书籍,其实不然。里面很多的教育心理学原理,都是通过实验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实验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结合的教学实际谈谈教育中的期望、表扬与批评。

  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个别教师也许就忽略了评价反馈这块内容。从书中学*反馈效应实验中可以看出,反馈的重要性。反馈对学*效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及时、准确、具体地了解自己学业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因此,在我们的*时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成果及时做出评价,美术作业如果一直不评价,学生就失去了学*的兴趣与动力。美术课的评价比起其他课程来说,显得更加重要。美术是一门审美艺术的课程,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有美与不美,不能一味的给学生打上等级。

  佩奇的评价实验说明了具体的评语更有效。美术作业如果只是一味的打上等级,也许就失去了评价的作用。美术的作业要有具体的评语,这个评语不一定是教师最终的书面语言,可以是来自的学生的,也可以是在学生学*过程的口头语言的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要展示出来,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进行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有了具体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学*会更加进步。

  书中的一些实验向我们验证了一些教学行为,让我们的教学行为,变得有理可依。总之,细细品读本书,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不再迷茫。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9

  学校在暑假给每个教师都发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我认真拜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多。本书主要有两篇内容:教师发展和积极心理学。教师的困惑和应对策落。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播种幸福的价值观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衷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我不苟言笑,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大声训斥或冷脸相对,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生怕触怒了我,课后这些学生也不敢和我沟通,总是绕道走。这种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曾经让我烦恼、反思,可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教师要快乐生活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作为数学教师,令我头疼的是学生的.计算。每次当我改学生计算的时候,学生有时错很多,我都大为恼火。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10

《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主要是利用闺女睡觉的零散时间看完的。看完之后还是要记录总结一下,以利于自己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0到6岁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孩子老爱反复扔东西,爱咬人,爱抢别人的玩具,爱偷看大人洗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解析。不单单看到孩子表面的问题,要分析出现这样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像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遇到喜欢的玩具就会去抢,好多大人这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强制拿走还给别人,或者要么就开始打孩子。以为孩子不听话怎么老是抢别人的玩具呢!第二种情况多见于老人带孩子。我在公园里跟妞玩的时候经常见到。

  表面上是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物权所有的概念,在孩子的眼里,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的概念。所以,在发现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家长更多做的要耐心劝说,不单单是大声责备。家长应该耐心的跟孩子说,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不是你的。你玩会要还给别人,或者告诉孩子玩别人的玩具首先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如果是对方宝宝恼怒或者哭着要回玩具。家长这时一定要给自己宝宝转移注意力,用别的玩具代替。这招很有效果。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就是关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物品必须按照原来的位置进行摆放不能变动。0到4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关键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惯和品质。孩子一旦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所以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是,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满足的也要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切勿蛮横镇压。另外,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用完及时归位等,都是有利于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最后,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看的就是附录写的称职父母应该知道的心理学规律,这些心理学规律很实用,无论在幼儿期还是少年期,我自己细细的看了三遍,还都抄录在了本子上。建议每个家长都要去了解并且实际应用这些内容。

  总之,当孩子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父母一定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时,除了敏感期的问题之外,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力量,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扩展3)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我们都有的拖延症:早在7月4日,所里推荐好书的时候,早早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自己推荐的书,自己要写一篇读后感。然而7月即将过去,结果定下的东西自己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就像《拖延心理学》里面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样,拖着不干某件事情,虽然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应该去做,但是就是不想立即去做。

  当初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觉得现代人(特别是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拖延的坏*惯,所以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决定了要推荐这本书。两位心理学家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他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

  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书中很好的阐述了一下作者对拖延的认知:它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动——也就是说,虽然明知道拖下去会变糟糕,可还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现实生活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绩效计划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时候却一拖再拖,总感觉还有时间;这个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脚乱,我为什么不早点时间去做呢?我如果早点去做可以这样的?我如果早点去做可能会比这个做的更好?就是因为“拖延”两字击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迪。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感觉自己应该属于后两种吧。很多时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应该姚总爱什么时候做完,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懒想晚点再去做,明天我有时间我明天再做,现在我需要休息下换个时间再做吧,这个故事马上就完结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统统都是想拖延着的借口而已,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却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所以,意识到这些想法的虚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书中还给出了行动建议。

  有个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拖延*惯自己觉得越严重,对自己更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确定了3天内做完的事情,那么自己做计划可以提前一点2天做完,提前给自己压力或者焦虑,2天时间到了没有完成应该反思:我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这样的后果我不想承担,那么我要早点去完成它。循环反复,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惯这种模式。当然目标也要可行性,明显需要3天的事情硬逼自己要2天完成那是自讨苦吃。目标需要把握两点,一不要持续太久,二时间不要太紧凑。太久很容易让人疲惫和没有成就感,太紧凑不具有可操作性。

  学会判断时间。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大概、估计。最好的方法,单独花一段时间记录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时间可以利用,哪些时间无法缩短或者很重要。同时,不要试图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状态做某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完美的事情很少发生。

  通过身体减轻拖延。很多时候做事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状态再开始,可是大部分时候很难发现有这样的状态。或许这不单纯是精神的问题,而且与身体有关。如果需要做,但是因为畏惧,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边的事情,把自己和环境融合起来,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重复的做一件事。养成好*惯。一个人总是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当遇到下一个问题时,大脑自动向好的方向去引导。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可以通过重复形成*惯的。一旦形成*惯,这些好的*惯就总把自己引导向一个好的'方向。找到针对自己拖延问题的好*惯,让自己建立起本能的*惯,逐渐打开脑中对原有拖延*惯的连接,进而改变拖延。

  《拖延心理学》给克服拖延描述了一个克服拖延的征服之战,想克服拖延,最好多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然,拖延的坏*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将它一下子改变。日常生活中应多给自己心理暗示,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从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有拖延症?大约是大学时间。

  高中时,由于处在一种高度“集权”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严格),一旦摆脱这种管束,进入大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种情况在大一的时候还是好的,毕竟生活*惯的是难以很快被“恶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参加了各种活动、加入各种组织、社团,学业也没有落下,没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奖学金和班上能拿的奖。

  最大的变数发生在大二,我开始追星,开始玩游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请假不去上课,自然,我有底线,就是不挂科,所以延续大二,我只能拿三等奖学金。

  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但是心里对于爸妈的这种期许,我是极度不情愿的。所以,基本投入的学时时间可能不超过50个小时,自然,考研也是失败的。

  大四毕业了,我很恐慌,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过来时,我就接受了,并且为这极少的工资,付出我最大的诚意和努力。

  现在毕业已经四年,现在的我,已不同于当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觉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经常的出现。所以我读了这本书《拖延心理学》。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惧”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134次,结合方式为“恐惧成功”、“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压力会变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会让身边人受到伤害或者嫉妒,这里比如说妻子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丈夫自尊心受损。

  “控制”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方式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这里理解为,很多人需要对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时间、所有权)有全盘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碍、指使,当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失去了控制权,固会产生控制反叛,会给自己理由拖延。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出现的还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这里的完美主义者,我觉得可以理解成行动派和理想派,行动派的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可以关联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实际执行中反而会迟迟不行动。

  克服拖延

  这部分,我觉得作者考虑到了原因的差异,所以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建议,比如,细化目标和步骤,把宽泛的目标变成可执行的步骤并列出来;建立的第一个目标应当在15分钟内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给自己一段时间放空;改变自己做事情的环境,和数字网络说再见或者去图书馆、咖啡厅,甚至放弃半天的上班时间;结伴同行事半功倍;甚至及时就医。这些在其他的鸡汤文或者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我也有看到过。每个人的适用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实效肯定是不同的。

  我喜欢作者介绍的其中一个方法,是用于自我分析的,因为很喜欢,印象深刻,所以我会全文摘录:

  自由书写

  “你可以将你的笔记用于“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将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种不停顿、不判断和不做修饰的方式书写下来。这种方式通常被书写者用于激发自己开始做事的动力,或者发现某些没有被自己意识到的想法。

  在二十分钟左右的自由书写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一直写下去,哪怕你写的是“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或者“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些什么”。不要把你的笔从纸上挪开(或者,不要停止敲击键盘),只要将你的思绪写下来就可以了。不必担心标点、拼写和语法,也不必担心你写的是否有意义,或者是否准确。不要涂抹,不要划掉,也不要删除。自由书写的目的不是要写出一篇美文,而是要在不做判断的情况下去了解你的思维和情绪。”

  这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觉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的手段,我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却无法总结成观点,但是写东西的时候,哪怕很无趣,我也觉得,我终于通过某种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每天去写日记(写字对我来说和手腕的酸痛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却很喜欢在键盘上打字,我很享受一个个单词出现的过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过程。哪怕,就想现在这样,也不会有很多人给我对文章的反馈。

  这本书,我更喜欢前部分,因为你了解了自己,才能对症下药,而提供的建议,每个人的承受度是不同的,就比如害怕失去“控制权”的人,可能也会觉得,凭什么指使我去做什么?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拖延心理学》,作者是简·博克、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当然这些名头我也不知道真假,也没要为了一本书去查证,我喜欢书中的前言所介绍到的一段推荐语:《拖延心理学》是个金蛋,可是人家出版界为孵化这本书花了25年。有没有人想过,畅销书出版的秘诀就是——坚持、希望和爱。听起来有点像《圣经》,恰好,《圣经》就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

  沉迷于最后一刻完成的刺激中

  在字典中,动词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由两个拉丁词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是周日,我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周读一本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其实我前天就把书读完,但总因为别的诱因没有静下来写,因为我内心里总认为还有时间,我就是那个有拖延症的人,但我也发现我不是唯一的人。关于一周读一本书,我有小组群,我们组里每人都是一样的目标,一周读一本书,每本书写读后感,但是每周下来总要周日当天大家才陆陆续续提交分享,并且踩点分享的现象时常有。究竟读一本书,并完成相应读后感,是否真的需要一周的时间呢?其实不是的,我前几周,有读过章节页数更多的,试过能在5天内就完成,我是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如在等人的时候,在午休前、睡觉前、甚至是跟朋友喝茶过程中的一些空档,把书本按50页或100页为一个任务段的方式去读。

  无论是这个读书也好,还是其他一些有期限的事情,书中那一句“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让我看到了自己;我们似乎都总喜欢在最后一刻完成,因为在最后一刻完成的成就感巨大,它充满紧张与刺激,似乎在考验你的能力与天赋,我错愕这种对于拖延的常规认知,因为我一直以为拖延只有带来烦恼与不安,未曾想过它还带来这种侥幸的喜悦,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拖延,并放任拖延,以至于对拖延上瘾。

  完美主义者的焦虑由来

  关于有拖延症的人里,书中讲到了很多成因,其中的完美主义者往往会有拖延症,这一点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我认为这一类人往往对于拖延是不能忍受的,因为他们有规划有进度,有要求有目标,是拖延症患者需要去学*的人;但,不是这样的。追求完美的人正是因为追求完美,因为对于每一件事上都力求尽善,这样的结果反而导致了在众多事情上的时间进度逐步拉距,随之而来的就是焦虑,不安,更甚者怀疑自己的能力。

  事有分大小轻重,有些事情需要完美,有些事是为了让更重要的事完美;我不是在鼓捣不必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因为认真对待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但是当在某一个更为终极的目标前,需要有所调整,甚至有所取舍去促使重要的终极目标完成。如果你每一件事都因为一个头发丝大小的点而纠结,那么本来惧怕这类人的拖延症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断放大,最终击败你,让完美的你也染上拖延。

  追逐夕阳

  这周里,有一天下班,我在返程的路上,发现了硕大的夕阳,一个巨大的蛋黄,泛着不刺眼的柔光;可是,无奈高层洋楼群的遮挡,始终无法看得清楚全貌,于是我在下班高峰期里流窜,往江面的桥上开去,不过等我到桥上开过时,四周观望,夕阳已走,傍晚的夜空只留下一片晚霞。其实,我本来是可以看到夕阳的,但当时的我觉得晚一点下班也没关系,工作就慢悠悠地做,跟同事聊天,不曾知道我下班后要追逐夕阳。

  此时的我想起这周读的这本书,拖延症的书里还有讲到一类人,害怕失败的人,他们也有拖延症,拖延是他们的盾牌,如果一直不面对,似乎就不会失败。可是不曾想过拖延可能会失去另外想要的美好,如果我早一点下班,不磨磨蹭蹭,我是否会见到夕阳呢?

  你是哪一类型的拖延症?不管哪一种,都希望你克服它。

  我们都有的拖延症:早在7月4日,所里推荐好书的时候,早早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自己推荐的书,自己要写一篇读后感。然而7月即将过去,结果定下的东西自己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就像《拖延心理学》里面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样,拖着不干某件事情,虽然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应该去做,但是就是不想立即去做。

  当初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觉得现代人(特别是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拖延的坏*惯,所以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决定了要推荐这本书。两位心理学家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他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

  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书中很好的阐述了一下作者对拖延的认知:它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动——也就是说,虽然明知道拖下去会变糟糕,可还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现实生活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绩效计划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时候却一拖再拖,总感觉还有时间;这个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脚乱,我为什么不早点时间去做呢?我如果早点去做可以这样的?我如果早点去做可能会比这个做的更好?就是因为“拖延”两字击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迪。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感觉自己应该属于后两种吧。很多时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应该姚总爱什么时候做完,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懒想晚点再去做,明天我有时间我明天再做,现在我需要休息下换个时间再做吧,这个故事马上就完结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统统都是想拖延着的借口而已,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却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所以,意识到这些想法的虚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书中还给出了行动建议。


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扩展4)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最*学*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着心理素,首先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通过学*《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学调适》,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心里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业完成集合人格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快乐的事业去经营,明白了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去从事工作。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放松心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最开心的活动“玩”。

  一名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要把工作定性为工作,不要把任务定性为任务,要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任务,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来经营。把工作当成游戏。卖鱼人把枯燥的工作当作游戏,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乐学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就是因为他乐在其中吗?童年时谁不喜欢玩游戏?长大后谁不喜欢旅游?我们在玩中完全放松,放弃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数人把工作只当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这个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有几个呢?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当教师又苦又累,比鸡起得早,比牛干得累。但是,如果老师们改变心智模式,把工作当成游戏,把学生看成最美丽的风景,我想,笑容会时常挂在你们脸上。

  二、学会用快乐传递快乐,让别人快乐。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可耻的,也是短暂的,因为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快乐,例如商纣;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上,那是高尚的.,也是长久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快乐,例如居里夫人、爱迪生。卖鱼人真诚关心顾客,顾客甜美的笑容和纯真的友谊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你想过得快乐吗?很简单,让你的学生快乐你就会快乐,反之,让你的学生烦恼,你也会烦恼。在课堂上,如果你想方设法让学生脸上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你会不快乐吗?

  三、投入自己的全部热忱做教师。

  在一次同学聚会,听到同学牢骚:“我要是能选择,就不当老师。”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工作压力大,还要经常学*,具体的事太琐碎,没有意义……”说了很多,还比较慷慨激昂。一个同学说:“每次走进教室就烦,出教室就轻松了。”我忽然觉得很可悲:我们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如果进课堂就不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职业?单纯的人是幸福的,我们这样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么意思?要么快刀斩乱麻,辞职不干;要么,干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心智模式改变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师的乐趣。于丹老师、百家讲坛的教授们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的投入,当他们的眼睛看着下面的时候,当他手舞足蹈地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说:他是多么投入又多么快乐啊!

  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是用心理经营的事业,只要心态改变了,摆正了,内心充满愉悦的幸福感,还能再说做教师累吗?是啊!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用积极的心理调适,在愉悦的心态下做好教师的工作,定会享受阳光的温暖,教师的幸福。


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扩展5)

——心理学读书心得优选【20】份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与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与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与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的分类,可知学*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中,因为符号学*属于机械学*,故学*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的主人,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在学*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定律:准备律、练*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动机、练*、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并无显着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同学生的学*成绩也无显着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中,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涉及到教育要求的准度问题,朱智贤教授提出:只有那些高于儿童原有水*,经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后才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合适的要求。

  是的,任何事和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做一件衣服要掌握好尺度,做饭要把握好火候,一个人不能太老实,但一个人也不能太精明……这里我想说一说关于教师提问的“度”。提问的“度”有好多,如亮度、梯度、新度……但我认为提出问题的难度最重要。提出问题的难度合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动机,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把握好问题提出的难度呢?下面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真实的学*起点

  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是必须的,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找准学生的学*起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新课的知识,教师还在不停的问这问那,强迫他们从“零”开始学*,这样他们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还清楚的记得我在教学的分与合时,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操作小棒自己得出4的分与合,我想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一定学*很热情,但面对我的提问,他们总是带着懒洋洋的,不屑一顾的表情。课后经过了解,他们在幼儿园已经渗透了,怪不得他们上课时提不起劲。

  二、问题难度要适度,不可太小或太大

  我们以学生的学*起点为参照物,那在提问时就要和这个参照物保持相对适宜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面临问题情景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问题解决错误或失败时会引起苦恼,可能阻碍进一步的智力活动;当解决的问题得到肯定,就会产生喜悦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励人完成更艰难更复杂的.任务。因此,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小,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学生不会好好的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懒于独立思考的*惯,这样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老师的教学都是极为不利的;问题的难度太大,学生会感觉高不可攀,产生畏惧心理,这样的课堂提问就像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只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信心;只有问题难度适宜的,使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的信心,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以后的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更好的把握问题的难度,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尝试和研究。同仁们,好好加油吧!

  假期我再一次的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通过学*,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随着物质文化水*的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我们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护理质量监控人员所讨论的重要课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要手段就是采取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为了适应新的护理工作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护理部已经实行了由护理部、病区护士长、病区质控员及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该从增强质量监控的意识、完善质量监控的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的环节、做好质量监控的反馈等方面着手做好质量监控。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强化预先控制行为。当然,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进行反馈控制。同时在护理质量控制的中,要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能动性。标准和规章制度再好,护士的能动性不发挥,一切工作就难以落实。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参与质量控制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自己按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一、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将质量监控落实到每一个人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不断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真正的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强化质量监控的意识,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广泛教育,弘扬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将质量控制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制定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应该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激励护士全员参与质控制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通过科室质控小组质量控制,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及时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使护士了解自己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决心去改进,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考核,改变过去在质量控制中的应付、突击、补救行为,将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参与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达到真正让患者满意的效果。

  三、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除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对科室进行不定时的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发挥好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随时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对自己科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先进行自查、自考、自评,做到心中有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这样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科室定期开展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护理部也可以不定期到各科室发放调查问卷表,以病人的需求、病人的评价、病人的期望来测评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及本人,科室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讨论,分析前因后果,采取有效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使护士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变原来的“要我增强服务质量意识”转变为“我要增强服务质量意识”。护理质量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永恒主题,患者满意度才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应把护理质量控制定位在是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在质量控制中注重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评价护理过程和成效,使患者真正从护理质量控制中受益,真正享受舒适、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心理学这一名词,对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增加。

  作为师范生,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对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重要的与终身的必修课程,学*心理学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明确各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自我教育与良好个性发展;

  3、掌握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可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所以我*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大学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浪费于睡懒觉、玩游戏等。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时间,学*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丰富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否则只能浪费青春罢了。

  学*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在除了学*课本内容,张老师还给我们观看《心理访谈》的节目,丰富了我的认识。同时,这些节目都是关于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告别依赖、面试技巧,有关的心理专家给了很多方法及建议。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值得我学*借鉴。总之,心理学的学*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学*。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过程和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四个小时的学*,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观点,因此本人也想就这一天的学*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中国文化,博大精神,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扬孩子时要适、在批评孩子时要适度,用你的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对孩子产生预期的影响。

  5、适度的批评(当然要注意时间、场合),让孩子在赞扬中夹点措折感,才能让孩子不会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

  总之,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适合当前教育形势的一种教育心理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