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2022-10-03 00:00:00 读书笔记

《微*惯》读书笔记1

  1什么是微*惯?

  *惯的大幅缩减的版本,比如希望养成的*惯是每天做50个俯卧撑,则对应的微*惯是每天做1个俯卧撑。这里的*惯主要是指培养新积极行为,比如健身,或者戒除对自己有害的消息行为,比如戒烟。

  微*惯本质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事情,日积月累,带来质变。

  2微*惯有什么作用?

  行为大多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微*惯解决的是行动力问题。有一些事情我们一直想做,但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没有去践行或者没有坚持下去,通过践行微*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自己想做某件事最终没有坚持下去的情况?

  1)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内心对做这件事情有抵触;

  2)因为压力,压力会促使我们更加依赖惯性行为,然后我们往往重复*时的做法。压力是负面循环的绝佳导火索,压力触发了坏*惯,坏*惯触发内疚感、内心的焦虑和更多的压力,这些消极因素会再次触发这个坏*惯;

  3)因为践行这件事需要花一大块时间,比如半小时,有时候可能的确有其他安排,导致了无法践行这件事;

  4)人们在设定目标时经常犯一个错误是没有把动力和精力水*的剧烈波动考虑在内,而是假定到了实施行的`的时候,他们能维持或重新激活当前的精神和精力状态。

  3为什么微*惯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1)微*惯只需要消耗少量的意志力就可以开启行为。下面先分析一下意志力、动力、行为的关系。

  我们使用动力和意志力开启行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意志力是开启行为的,比如开始实践微*惯。做某件事情时,动力和意志力消耗是负相关的,动力越强,对意志力的消耗越小,反之对意志力消耗越大。

  一般有2种驱动行为的模式,动力驱动和意志力驱动,我们倾向于有初始动力的情况下,使用意志力驱动微*惯。为什么?简单来说是因为对于某件事情的动力不可控,且不可按需培养,而意志力则比较可靠,而且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强化的。热情递减法则、与*惯冲突是另外不使用动力驱动行为的原因。

  2)微*惯的特点是微小,持续的践行微*惯将锻炼大脑中对应的神经链路,使得这个行为变成我们的自动行为(即*惯)。养成*惯,可以避免我们陷入压力>不进行积极行为/进行消极行为>压力的恶性循环。

  *惯是哪些如果不做反而会变扭的事情。*惯会带来哪些好处?

  先分析一下大脑的工作原理,对大脑的工作模式做一个简单分类,可分为潜意识部分和意识部分。潜意识部分即自动行为模式,也就是上文说的*惯,是不假思索的行为模式,由基座神经节控制。意识部分即进行决策思考判断,然后做出行动的行为模式,由前额皮层控制。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活跃,反应灵敏,但同时消耗了大量精力和意志力。基座神经节的自动系统不仅强大,而且效率高,它们能节省精力,无需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看了上面这个对比,就可以明白积极行为*惯的好处和消息行为*惯的害处。*惯也会有一些局限,不在本文展开。

  3)微*惯的微小的特点将给微*惯带来巨大的魅力,微小的行动只需要投入非常少的时间,可能只需要1分钟,这使得时间因素不会成为不进行积极行为微*惯的理由。

  4如何减少意志力损耗?

  研究表明影响意志力自我损耗的因素有这5个: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所以减少自我损耗的方法也就从这些方面展开。

  1)分解、简化这件事,降低其难度。

  2)降低行为的感知难度,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3)识别自己的情绪是消极还是积极情绪,当发现自己存在消极情绪时,想办法化解,保持*和或者积极的情绪。

  4)充分休息,充足水*,保持自己的生理状态。

  5)保持自己的血糖,常备巧克力和其他补充糖分的实物。

  5如何制定微*惯?

  步骤

  1)列出自己想养成的积极行为列表;

  2)选择行为,挖掘行为的内在价值,方法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深层次的触达自己内心为什么要养成这个积极行为;

  3)依据行为和目标,设计微*惯,大幅缩减行为,确保足够小,刚开始的微行为耗时大概1-5分钟内;

  注意

  1)不要同时进行太多微*惯,实践表明1-3个为佳,贪多嚼不烂;

  2)行为的微步骤,假设每天看书1页这个微*惯也完不成,可以把看2页的行为再分解,分解为,翻开书+看1页,然后把微*惯设计为每天翻开书本;

  3)有些事情不适合每天都做,比如去健身房,可以使用“每周微*惯”来实践,以周为单位的*惯需要更长时间养成,不过耐久力更强;

  4)不建议混合微*惯,即每天完成xxx或者xxx;

  从生理学角度,漏掉一天也不会耽误*惯的养成,一天成就不了这个过程,也毁灭不了这个过程,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可能会带来问题。所有要坚持每一天践行微*惯,真的漏掉了一天,以后也尽量坚持下去。

  6如何实践微*惯?

  1)明确*惯依据

  一般有2种,时间和行为方式,时间是指比如每天的什么时间点实施行为,优点是不含糊,稳定性强,缺点是不够灵活,行为方式是比如每天吃完午饭后实施行为,优点是灵活,缺点是比较含糊,不稳定。朝九晚五工作的人适合把时间作为*惯依据,工作时间灵活的则适合把行为作为*惯依据。选择哪一种方式不是重点,重点是要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并坚决的执行。我觉得可以灵活的选择*惯依据,只需要在睡觉前完成检查微*惯实施情况即可。作者建议的也是“一天一次,随时可做”。

  2)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

  具体做法是每天睡觉前确认微*惯实施情况,在显眼地方放一个打印出来的巨大日历,完成了就打个勾。为什么是睡觉前?因为如果白天早早的检查完毕,完成任务的感觉会降低你继续进行额外行动的动力。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进行检查,效果就非常好。打勾可以给自己强烈的反馈,获得成就感,促进行动的进一步实施。

  3)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强烈抵触可能导致微*惯无法长久坚持下去,对于积极行为来说,微量的比不错要好,长年累月的微量积累最终会使量变为质变,跟我们代表变化。

  4)提醒自己这件事情很轻松

  实验表明这个心理暗示很成功。前面说到感知难度的大小会影响意志力的损耗,感知难度越小,则意志力损耗越小,可以有利促进我们实施微*惯。

  5)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更大的目标可能会导致抵触,导致无法每日完成,最终导致坚持微行为无法长久的继续下去。更大的目标是与微*惯策略背道而驰的,拥有一般行为的所有缺点。允许和鼓励超额完成,是希望行为带来的积极行为最大化。

  7微*惯的局限

  1)以为微*惯鼓励超额完成任务,超额多少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时间的计划性会差一些;

  2)微*惯因为微量使得可以长期坚持,但因为微量可能导致见效比较慢,较慢的反馈可能使得我们无法坚持,要有耐心;

《微*惯》读书笔记2

  猜想很多人的效果都不太好吧,可能是目标太多了,也可能是2月春节放假被中断。没完成的人,是否会产生内疚感或负罪感呢,是否会埋怨自己,自律性还不够强呢。

  年度计划为什么总是搞不定呢?

  今天推荐你的这本书《微*惯》将告诉你,完不成计划不是你的原因,而是你的方法不对。而且还教你一招,只需要10分钟就能学会,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一招,必将助你完成新年新计划,帮你改变自己的生活。

  1

  微,一般指非常小,小到忽略不计。微*惯就是指实现一个小目标,目标有多小呢,小到让你摸摸自己的鼻子,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做到。

  《微*惯》的创意来源于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挑战每天1个俯卧撑开始。20xx年他制定的新年愿望中有一条是想健身,可是从1月开始实施后才发现,让自己每天坚持30分钟锻炼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以实现。有一天,他突然从一本书中获得灵感,把原本每天定的30分钟健身计划改成只需每天做1个俯卧撑,没想到作者的人生从此走上了光明,不仅轻松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身材,而且还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写作和阅读上,并都实现了成功。

  所以说,你想培养一个新*惯,最好从微*惯开始,微*惯就是把原定目标大幅度缩减版,小到微不足道,小到你能够轻松做到范围。比如把“每天想做1000个俯卧撑缩减到每天1个,把“每天要写20xx字的文章”缩减到每天只写50字,原来每天想看1个小时的书籍改成每天看2页书。总之,目标小到你觉得能够完成的范围。

  2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来源于*惯。*惯是不断重复的行为,实际上它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个45%比重,因为经过长期的.行为叠加,不管是好的*惯或坏的*惯都将改变你的生活。

  坚持微*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收获巨大的惊喜。只要你开始微*惯后,你的微*惯目标就很容易完成,你就很可能会继续“超额”完成,所以内心会很愉快,让你有坚持下去的自信。

  2、收获了好的*惯。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因为天天坚持,而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惯。

  你不会再有机会体验未完成目标时的消极情绪,反而挤身于超强自律性人群中,切实保证完成每天成功的目标。

  为什么微*惯有这样的效果?

  我们常常觉得无法坚持一项*惯,是因为动力不足或意志力不足。而动力和意志力是由我们的大脑掌管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大脑工作的原理,通过建立重复的*惯去改变我们的大脑。

  经济学上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说法,意思就是,吃第五块披萨时的愉悦感会低于吃第四块的,吃第四块的时候又略低于吃第三块的。我们在进行重复行为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叫热情递减法则。

  即刚开始想要养成*惯时,我们的热情都是高涨的,但越到后来越*静,因为动力不足以长期消耗,所以只好放弃。这就是很多人过不了1个月就中断了新一年的健身计划的原因。

  采用微*惯,你只需最小量的意志力就能收获最多的动力,因为你的意志力的使用几乎消耗不到,所以能改变大脑,所以才能坚持下去。完成微目标后,你就可以自由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有内疚感,也不会有沉重的负担,可以轻松地建立这些健康行为。即使在你可能疲惫或沮丧时,都不会影响,就这么神奇。

  3

  现在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跟着步骤写下自己的微*惯计划。

  第一:制定你的微*惯计划,可以同时建立1-4个微*惯。

  可以设置单一的也可以多项同时进行。比如可以同时制定看书、写作、运动、减肥等等,然后把你的*惯变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就类似象作者一样,制定每天1个的俯卧撑计划。

  第二:挖掘每个微*惯的内在价值。

  即为什么要养成这个*惯的真正来源。原因越清楚,你就越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举个例:我想每天写作100字。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写作是必备技能。为什么?

  希望与自己心灵对话。为什么

  希望把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并有所帮助。一直问下去,至到找到你的核心来源。

  第三:开始执行,纳入日程。

  任何*惯重要都是去做,如果是每天要坚持的*惯,只要安排到每天晚上睡觉前完成就行,因为这样更灵活,更容易完成,容易提升你的成就感。

  比如说以前我一般喜欢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写作,后来发现不太好坚持的原因是,如果某天早上没有早起,或者早上的时间不够,导致写不完,影响我在早上写作,导致影响*惯的完成,所以不用定具体每天执行的时间,只需要在睡觉前完成就可以了。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奖励坚持的自己。

  第五步:记录并跟踪完成情况。

  微*惯不会阻碍你的进步,反而象拥有无限潜力的火花,会让你的*惯总是超额完成。

  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础之上,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一切都开始于最开始的那一小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惯都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学会微*惯这一招,祝你轻松实现新年新计划!!

  4

  我也是从今年2月开始试用了《微*惯》的方法,果然很神奇,原来我每天运动30分钟基本完不成,自从改成每天运动5分钟后就能轻松完成,写作也是从原来写500字改到写100字,也是一样的效果。所以,现在我能在每天睡觉前打完所有打卡,所有的计划都能完成,而且感觉还很轻松,所以把这个方法也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人受益。

《微*惯》读书笔记3

  《微*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这本书出给了答案,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手法,这是一本能将道理转化为实践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斯蒂芬?盖斯,相比起其他作者闪亮的履历和耀眼的成就,盖斯极为普通,他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甚至在自序中,他说自己是个天生的懒虫。

  但也正是他和你我一样,只是一个没有耀眼履历的普通人,所以他的思想和方法才更具有代表性和操作性。

  斯蒂芬盖斯认为21天是无法养成*惯的,培养*惯时,动力的作用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大,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失效的。

  要想能够像欧阳修那样做到多读多写,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

  每天只做一点点,也就是书中所推崇的微*惯,斯蒂芬?盖斯正是靠着微*惯练出了腹肌、博客获得了无数拥趸,最终出了书。

  一、什么是微*惯?

  斯蒂芬?盖斯在书中是这么定义微*惯的。

  如果想培养一个新*惯,微*惯基本就是它经过大幅度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为每天1个,把每天要读50页书缩减为5页,把每天要写2000字缩减为50字”。

  微*惯的本质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从而达到多读多写的目的;实现重点在于“微”——不贪多求全,每天只做一点点。

  为什么每天只做一点点呢?为什么不是直接就每天读50页书,写2000个字呢?

  先来看看*惯在大脑中的样子。

  大脑的“沟通渠道”是由无数的神经通路构成的,这些神经通路就是*惯在身体里的样子。

  一般说来,它是这么工作的,一旦某个*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刺激,大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延着整条通路放电,然后机体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惯(行为)的强烈欲望。

  例如每天醒来后要马上洗澡,那就会有一个神经通路和这个行为关联,一醒来,这个“洗澡神经元”就会放电,然后机体就会像“僵尸”去洗澡,整个过程不需要思考和动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建立并强化特定的神经通路(也就是*惯),机体就要做到不断的重复。

  每天只做一点点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重复,如果目标设置过大,就很难坚持下去。

  例如每天要做100个俯卧撑,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开始几天可能靠意志力或动力能够坚持下来,但是,时间一长或是身体不适,就很容易中断。

  但是如果把100个俯卧撑缩减为1个,那么这样坚持下来就容易多了,这几乎是一个健康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这样神经网络就建立起来了,也就是*惯养成了。

  二、*惯养成需要多久

  现在关于*惯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被引用多最多的是2009年发表于《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遍论文,该论文认为。

  一个新的*惯养成总共需要12周,*均是66天。

  现在各种21天养成一个*惯的培训班满天飞,其实21天是很难养成一个*惯的。

  建立*惯就好像骑自行车:爬坡、到顶、下坡。刚开始,必须要用双腿最大的力量蹬自行车,之后会慢慢变得轻松,但是务必坚持蹬到山顶,否则就会退会原地,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付诸东流。

  例如在俯卧撑例子中,需要坚持做1个俯卧撑66天,属于爬坡阶段,这个过程最辛苦,如果是100个的话,很难说有多少人会坚持下来,67天以后就是不断的强化神经通路的过程,就是登顶阶段,只要一段时间的强化,*惯已经养成,就是下坡阶段,这个时候做一个俯卧撑已经不需要坚持了,因为它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三、微*惯养成的策略

  1,选择合适的微*惯和计划。

  最好能够按照目前的需求列出需要的改变的积极行为,然后再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或是*期不太需要的行为,最后最好只剩下3个。

  这是因为超过3个微*惯,就会变成了一项大工程,违背了微*惯的原则。

  在这三个微*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优化,例如微*惯的执行数量,执行频率(每天还是每周),执行效果。

  2,挖掘每个微*惯的内在价值

  对每个微*惯进行刨根问底,采用5W的方法追溯每个微*惯的核心本质。

  例如我每天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喜欢表达想法,我能够通过写作建立起与人的联系并帮助他们,并且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这些事让我有活力,也很幸福,为什么?

  因为写作是生活中我认为有价值并极为重要的事。

  3,明确*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惯一旦确立,就应该将其纳入到具体中生活中。

  常见的方式有两种,时间方式和行为方式。

  通过时间方式,例如可以是每天或是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六点进行写作,通过时间方式更适合于从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而对于日程比较灵活的人来说,行为方式比较好,例如每天吃完放后进行写作,每天醒来做俯卧撑。

  对于使用时间方式还是行为方式,两者并没有优劣区别,这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生活。

  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当微*惯进行到某一阶段或是超额完成的时候,就适当的给予回报,例如坚持了一个月的写作,就给自己买一只心仪的'刚笔,这样能够不断的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从而不断激励完成任务。

  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虽然是每天做一点点,但是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记录执行情况,并定期总结,对于完成得好的,适当给以奖励,不能完成的,及时调整策略。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微量的目的是为了每天能够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惯,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健康长寿,所以具体的操作策略上,我们设置每天最少一个,但是尽可能的多做。

  7,服从计划安排

  计划一旦开始,就要坚决执行,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除非在定期总结的时候发现问题不断优化计划之外,计划不要轻易更改。

  8,留意*惯养成的标志

  如果出现下列几种情况,那么恭喜你,你的计划已经养成了。

  第一,没有抵触情绪。

  第二,认同你现在的行为。

  第三,行动时无需考虑。

  第四,常态化。

  第五,做这件事很无聊。

  通过以上八个步骤,每个人都能建立起良好的行为*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伟大成就和彪炳春秋的大业背后,都是由无数的细节构成的。

  微*惯就是这样,每天只需要做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但是长年累月之下,万丈高楼已是拔地而起。

《微*惯》读书笔记4

  猜想很多人的效果都不太好吧,可能是目标太多了,也可能是2月春节放假被中断。没完成的人,是否会产生内疚感或负罪感呢,是否会埋怨自己,自律性还不够强呢。

  年度计划为什么总是搞不定呢?

  今天推荐你的这本书《微*惯》将告诉你,完不成计划不是你的原因,而是你的方法不对。而且还教你一招,只需要10分钟就能学会,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一招,必将助你完成新年新计划,帮你改变自己的生活。

  1

  微,一般指非常小,小到忽略不计。微*惯就是指实现一个小目标,目标有多小呢,小到让你摸摸自己的鼻子,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做到。

  《微*惯》的创意来源于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挑战每天1个俯卧撑开始。20xx年他制定的新年愿望中有一条是想健身,可是从1月开始实施后才发现,让自己每天坚持30分钟锻炼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以实现。有一天,他突然从一本书中获得灵感,把原本每天定的30分钟健身计划改成只需每天做1个俯卧撑,没想到作者的人生从此走上了光明,不仅轻松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身材,而且还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写作和阅读上,并都实现了成功。

  所以说,你想培养一个新*惯,最好从微*惯开始,微*惯就是把原定目标大幅度缩减版,小到微不足道,小到你能够轻松做到范围。比如把“每天想做1000个俯卧撑缩减到每天1个,把“每天要写20xx字的文章”缩减到每天只写50字,原来每天想看1个小时的书籍改成每天看2页书。总之,目标小到你觉得能够完成的范围。

  2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来源于*惯。*惯是不断重复的行为,实际上它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个45%比重,因为经过长期的行为叠加,不管是好的*惯或坏的*惯都将改变你的生活。

  坚持微*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收获巨大的惊喜。只要你开始微*惯后,你的微*惯目标就很容易完成,你就很可能会继续“超额”完成,所以内心会很愉快,让你有坚持下去的自信。

  2、收获了好的*惯。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因为天天坚持,而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惯。

  你不会再有机会体验未完成目标时的消极情绪,反而挤身于超强自律性人群中,切实保证完成每天成功的目标。

  为什么微*惯有这样的效果?

  我们常常觉得无法坚持一项*惯,是因为动力不足或意志力不足。而动力和意志力是由我们的大脑掌管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大脑工作的原理,通过建立重复的*惯去改变我们的大脑。

  经济学上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说法,意思就是,吃第五块披萨时的愉悦感会低于吃第四块的,吃第四块的时候又略低于吃第三块的。我们在进行重复行为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叫热情递减法则。

  即刚开始想要养成*惯时,我们的热情都是高涨的,但越到后来越*静,因为动力不足以长期消耗,所以只好放弃。这就是很多人过不了1个月就中断了新一年的健身计划的原因。

  采用微*惯,你只需最小量的意志力就能收获最多的动力,因为你的意志力的使用几乎消耗不到,所以能改变大脑,所以才能坚持下去。完成微目标后,你就可以自由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有内疚感,也不会有沉重的负担,可以轻松地建立这些健康行为。即使在你可能疲惫或沮丧时,都不会影响,就这么神奇。

  3

  现在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跟着步骤写下自己的微*惯计划。

  第一:制定你的微*惯计划,可以同时建立1-4个微*惯。

  可以设置单一的也可以多项同时进行。比如可以同时制定看书、写作、运动、减肥等等,然后把你的*惯变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就类似象作者一样,制定每天1个的俯卧撑计划。

  第二:挖掘每个微*惯的内在价值。

  即为什么要养成这个*惯的真正来源。原因越清楚,你就越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举个例:我想每天写作100字。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写作是必备技能。为什么?

  希望与自己心灵对话。为什么

  希望把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并有所帮助。一直问下去,至到找到你的核心来源。

  第三:开始执行,纳入日程。

  任何*惯重要都是去做,如果是每天要坚持的*惯,只要安排到每天晚上睡觉前完成就行,因为这样更灵活,更容易完成,容易提升你的成就感。

  比如说以前我一般喜欢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写作,后来发现不太好坚持的原因是,如果某天早上没有早起,或者早上的时间不够,导致写不完,影响我在早上写作,导致影响*惯的完成,所以不用定具体每天执行的时间,只需要在睡觉前完成就可以了。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奖励坚持的自己。

  第五步:记录并跟踪完成情况。

  微*惯不会阻碍你的进步,反而象拥有无限潜力的火花,会让你的*惯总是超额完成。

  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打好的基础之上,追根溯源,你会发现一切都开始于最开始的那一小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惯都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学会微*惯这一招,祝你轻松实现新年新计划!!

  4

  我也是从今年2月开始试用了《微*惯》的方法,果然很神奇,原来我每天运动30分钟基本完不成,自从改成每天运动5分钟后就能轻松完成,写作也是从原来写500字改到写100字,也是一样的效果。所以,现在我能在每天睡觉前打完所有打卡,所有的计划都能完成,而且感觉还很轻松,所以把这个方法也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人受益。

《微*惯》读书笔记5

  以前总听说培养一个好*惯的周期是21天,尝试过用21天的周期养成一个每天跑步5公里的*惯,但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如今回头看,给自己定的目标量太大,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奖励机制。

  《微*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养成*惯的方法:制定一个毫不费力可以坚持下来的*惯。在完成这个微*惯时,你总会无形中增加完成量,但要牢牢记住你的微小目标,即便超额完成持续很长时间时,也要牢记自己的微目标,以此给自己更多成就感。

  动笔记录自己的目标,给目标仪式感,同时也给大脑反馈这个目标很重要的意识。把目标安排到每天的日程表中,适时记录完成时间和完成量,每月总结完成率。

  最*一边看书一边实践微*惯,期待坚持成为日常。

  最后推荐一个安卓版APP:小日常-*惯。

  如果运用意志力,你可以给某项活动安排一个时间表。不管到时候有没有足够动力,你都可以顺利完成,这样就容易坚持下去,既有利于*惯养成,也有利于时间安排。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1)

——《*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菁华5篇)

《*惯的力量》读书笔记1

  清明节放假一直忙于聚会,因此一直拖到现在才动笔。顾名思义,本书讲的就是*惯,全书所有的描述都是围绕这两个字眼。*惯就像宏,一旦被触发,就会自动运行,这样看来*惯是人类节省脑力的自利性选择,我们的大脑其实是很懒惰的,它往往只去处理新情况,而熟悉的场景则扔给*惯来应对。

  值得庆幸的是,这本书没有沦为一本热血青年励志指南,无论是框架的建构、层次的划分、分析的方法还是案例的编排、行文的风格,都足见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扎扎实实的功夫。

  本书思路非常清晰,主要讲了*惯的三个层次:个人*惯、组织*惯和社会*惯。其中,个人*惯的剖析是基础,作者在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第一,*惯是如何形成的?作者引用科学研究的分析结果,认为*惯的内部运行机理可以用*惯回路来概括,而一个*惯回路又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触发条件、惯性行为和奖励。就像早上起来刷牙,早上起来是触发条件,刷牙是惯性行为,而满口清爽则是奖励。时间、地点、情绪、人物、上一个动作或者某个符号都可能构成触发条件;奖励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说白了就是目的的达成或者需要的满足;而惯性行为则是连接触发条件和奖励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作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演练构成一个行动组块。另外,*惯回路还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人们本身对于奖励存在渴求,或者说人们本身存在某种需求,而*惯则是将人们的渴求前置于触发条件之后,即一旦触发条件出现,渴求就会出现,进而惯性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发生,而奖励则不过是对渴求的确认和强化。所以说,渴求在*惯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你形成期待时,表示你已经落入了网彀之中。

  解释了*惯的形成,就可以进一步阐述如何更好地创建一个新的*惯。大部分*惯的触发条件和奖励其实都是我们可以自主设置的,如果减少触发条件到惯性行为的阻力,那么,当触发条件出现时,人们就更倾向于作出设定的动作。即,惯性行为越便于发生,则越容易发生。而奖励有直接间接、显性隐性、大小长短之分,往往坏*惯都源于奖励来的直接且快捷,而好*惯则往往遥远而周折。这是客观现实,要不哪来好逸恶劳之说呢?我们所能做的是,将奖励设置的更加直接、具体和易于达成。另外,新*惯的形成还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或者信念,就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自制力。团队能够增强这种信念,我们往往选择跟着群体行为而动,在群体行为中,一种信念更容易得到强化。这是一种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仿佛我们常有的思维模式:他们都这样做,如果我不这样好像不太好;他们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呢……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改变一个旧*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辨认出这一*惯背后的*惯回路,惯性行为往往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触发条件和奖励则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实验才能够将其剥离出来。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去除触发条件和奖励来中断*惯回路,但是这种硬生生的办法往往效果不佳,旧有的*惯回路依然存在,只是潜伏在意识深处,一旦触发条件再次出现,它依然会死灰复燃。另外,一个人的旧有*惯若是被强行打断,往往会遭到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弹。有时候,当人们遭受重大变故后,会更易于改变旧有的*惯,但这种改变如果是属于心理强制性所致的话,也很容易故态萌发。所以,作者认为*惯不能被消除而只能被替换,而替换的诀窍就在于化生于熟,或者说旧瓶装新酒,即保留住旧有的触发条件和奖励,然后用新的惯性行为来替代旧的惯性行为。最后,就是将新的惯性行为转换为真正的*惯,这有赖于不断的重复和强化,而计划往往是最有效的工具,计划之外,就是不懈的坚持。另外,团队或者群体活动也有助于改变旧有*惯,其机理上面已经提及,不予赘述。

  第三个问题则是如何改变所有的坏*惯。作者认为我们不可能同时改变所有的坏*惯,明智也科学的办法是从核心*惯开始改变。核心*惯是那些一旦其改变也会带动其他的*惯加以改变的*惯,这一方面是因为好*惯的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的意志力或者自制力,而自制力的增强又有利于促使人去改变更多的坏*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当好*惯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时,坏*惯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再者,好*惯的形成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和某些坏*惯产生冲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说,*惯是脆弱的,就如风中烛火,只有善加护持,才能不至于湮灭。

  其实这样看来,*惯回路的形式与巴甫洛夫实验所讲的条件反射机理差相仿佛,但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并非简单地提出这一个*惯回路的概念,而是真的将这一回路的作用原理讲的精细透彻。

  作者在组织*惯部分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利用渴求创造消费者的使用*惯和如何利用关键*惯改变企业文化。其实,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组织惯例,这些惯例也都是在组织实际运行过程中出于自利理性形成的,它们不越雷池、不过红线,总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腾挪折转,大家默契地遵守各种潜规则,而它们也往往足以应对绝大部分一般性状况,甚至显得格外直接、有效和有人情味,但是一旦情况发生重大或者突然变化时,组织惯例就会成为最大的漏洞或者绊脚石。

  作者在社会*惯部分主要讲了一个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强联系和弱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惯如何掀起一场社会运动,这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假设基础之上,并且要求触发条件具有足够的`威望和影响力。我一向反对直接的群体分析,认为所有的群体分析的起点必须是个体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对社会*惯的处理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点,案例分析从个人行为选择出发,进而推演到群体的行为选择,整个逻辑链条就显得比较清晰和合理。

  作者在书中最后还探讨了*惯的责任承担问题,个人认为这部分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予置评。

  *惯是自然而为的行为,有些人能坚持每天锻炼,有些人能坚持每天看书,有些人能坚持每天冥想,有些人能坚持每天写日记,凡此种种,其他人可能觉得了不起,但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口渴了就端起水杯喝上一口一样自然。

  人啊,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是以为记。

《*惯的力量》读书笔记2

  《*惯的力量》是美国著名的新闻社会家、实践学者查尔斯·杜希格关于*惯的养成、*惯的建立以及代替的一本具有实践价值的书籍。全书以个体心理感知、组织经营*惯、社会群体影响等三个维度,通过阐述*惯养成原理——“提示——奖励——惯性记忆”的相关内容,以及利用*惯回路原理完成好*惯的养成、坏*惯的戒除的实践探究,阐明了*惯不可消除,*惯可以被替代的核心观念。全书通过精确的实例研究,以生动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冲破惯性思维,建立良好的行为*惯、树立正确的行为动机的必要性,书中对既有*惯的反省、辨析和替代,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

  1.*惯的形成原理。在《*惯的力量》书中,查尔斯·杜希格用思维回路来描述一个*惯的养成: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暗示和提示下,我们的大脑会提示诸多的工作方法,并分析不同方法所能获取的“奖励”,从而指导我们获取行动的指示。当实践完成,并获得了预想的奖励时,这个工作的方法就作为经验储存,并借助大脑寻求最简洁的路径机理,它最终成为一种*惯,不断在今后的实践中反复出现。因此,奖励是促成*惯养成的重要诱因,而且这样的奖励需要与明确的行为动机挂钩。以戒烟为例,戒烟者抽烟的行为动机,来自于烟草吸入体内后,精神麻醉带给抽烟者的体感满足感,因此戒烟可以用过寻求一种获取相同感觉奖励的行为加以替代,在《*惯的力量》书中,选取了嗑瓜子这一*惯,通过食欲满足,抵消戒烟者失去烟草精神刺激奖励的缺失,并最终实现*惯替代。

  2.减少妥协与侥幸。按照《*惯的力量》中的*惯回路原则辨析,我们的大脑是有选择获取奖励的最优路径机能的。每天我们沿着最短最快的线路往返与家和单位,按照最简便的出行方式选择公交或者地铁,选择打折质优性价比高的商品,吃着最简单而又荤素搭配的汉堡,这一切都是源自大脑对于事情最优、最快、最简捷的*惯路径选择——这样做,我们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减少费用,又快又节省地达到目标奖赏。但是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大脑在完成*惯回路的选择时,是存在选择妥协、甚至是侥幸的。按照固定的路线回家,我们会错过其他路线上的风景,总吃汉堡身体也会吃不消,打折品大多存在质量问题,这样获取奖励之后的隐患,是我们在养成*惯回路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减少妥协与侥幸的目的在于通过多思考,总结出事情的反面,特别是辨析通过这样的路径获得奖励,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从而找到更好更优的*惯进行替代——放弃资源消耗型的快速经济发展模式,国家正在用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代替旧的;抛弃短*快出成绩的应试教育,核心素养培育让教育从业者修正了原来的教学*惯,一个个通过既有*惯中关于妥协与侥幸的辨析的例子,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惯替代与优化。

  *惯意志:创建合理的工作方法:

  1.*惯和意志的关系。《*惯的力量》一书的末尾,查尔斯·杜希格运用了关于自由意志神经学的理论,阐明了关于运用意志力来配合养成良好行为*惯的方法。书中有个很有趣的减肥实验:将饥饿的人分成两组,一组只能吃胡萝卜,一组只能吃饼干。实验的结果,吃饼干的一组成员,顺利快捷地完成了任务,而吃胡萝卜的一组,并没有顺利完成实验。由此看来,即使是相同的满足奖励——食欲和饱腹感的满足,也应该讲究实现的方式与方法,同样应该结合实践者的意志力与承受能力。诚然,每每学期末,学生们总会拼命读书学*,希望在短时间内弥补漫长的整个学期落下的问题。

  2.构建合理工作机制。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最终工作奖励的实现,来自*日点滴工作积累。短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犹如让没有运动*惯的人,突然去跑马拉松,不仅会拉坏了肌肉的筋,也会让工作结果不尽人意。实际的工作中,让工作意志与工作奖励完美结合,就是有计划的将工作分步、分段的实施。例如,面对项目周期较长的预算编制工作,分为策划布置、申报汇总、调研修订、预算审定等几个阶段,可以有效减少最后的工作压力,获取更优的工作方式,替代原有的工作*惯。

  *惯运用:减少不合理“奖励”诉求:

  个人的行为*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而企业的经营*惯,则影响着品牌经营与树立。《*惯的力量》书中例举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少校通过减少商贩进驻中心广场,实现骚乱管控的事例。通过分析当地市民有哄抢实物、聚集恐慌踩踏的行为心理,通过*惯行为修正,减少他们聚集的诱因,从而减少了骚乱事件的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这样的*惯剖析与修正的例子有很多。有的人怕迟到,会故意将时钟拨快一刻钟;有的人为了减少糖分摄取,故意将糖罐中装满食盐。*惯不能消除,但可以代替,而*惯的代替,都是从修正开始的。在工作中,很多人的快速捷径,往往和偷工减料、偷懒侥幸有关,希望付出少的劳动,实现既定报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实现奖励诉求,必要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工作中的行为修正就必不可少。我们可以通过多学*多比较,找到差距,避免自己产生工作的懈怠与抱怨;而实现当天事当天毕,也是解决工作囫囵不精细,避免工作积累压力的好方法。

  总之,《*惯的力量》涵盖了查尔斯·杜希格先生关于*惯的溯源、替代与运用的理论智慧,其中书中关于*惯回路、奖励与意志的*惯系统建构,让我此次阅读受益匪浅。*惯是大脑对于实践行为与奖励满足的*衡,也是大脑思考行为模式的体现。*惯不能消除,养成好的*惯可以提高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在实现实践水*提升的基础上,完善个人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这不论对个人事业拓展或是对企业发展,都有着巨大助益。

《*惯的力量》读书笔记3

  非常好的一本书,名字很像鸡汤,就想前阵看过的自控力一样。实际上书中满满的都是干货,都是纯粹的科学研究成果,各种详实的案例,各种科学实验,总结成了这样一本书。

  *惯真是一个双刃剑,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惯的行成能帮助减少大脑的运算量,避免在简单的和惯常的事情上做过多的思考,大大提升了人类决策的效率。然而*惯又会让人陷入一个圈套,忽略了身边的各种变化,千篇一律的用同一个方式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是对有害事物上瘾,难以自拔。我们有必要学**惯行成的机制,掌握其原理,从而改掉坏*惯。

  本书篇幅不长,却介绍了多个方面的*惯的力量,从日常生活,到企业管理,从人生价值到赌博成瘾,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都充斥着*惯的力量,不仅影响着生活,还影响着个人的成长,企业的效益,产品的推广。*惯可以被改变,也可以被记录,被利用。*惯的力量不仅影响个人,还影响着社会,掌握*惯的力量,不仅能有更美好的生活,也能制定更科学的决策。

  本书翻译的很好,语言流畅,案例丰富,满分推荐。

《*惯的力量》读书笔记4

  《*惯的力量》n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生活里有些事情让你觉得是理所当然司空见惯?n比如早上八点准时的早餐,是因为你饿了?还是时钟指向八点,还是因为你已经穿戴整齐?n比如你上学路上那个街角左转,是因为这是一条*路?还是因为街角的一棵树木?还是因为你会在这条路上遇见什么人?n生活里充斥着无数的*惯,从衣食起居,到公司甚至国家的运转。n书里解释了*惯的回路,认识*惯一旦养成无法被取消,如果那是一个坏*惯,只能加以改善。n比较喜欢书里的一个观点:激励自己改变*惯的是信仰,信仰不等于宗教,你可以不相信上帝,但你必须相信自己,相信事情会变好。n书里的一些例子很有意思,超市为什么在你进门时摆放一大堆蔬果而不是其他东西,是因为在你购买蔬果后你有很大几率会再购买零食高热量的食品试图犒赏自己选择了健康的食物。n百货商店会用庞大的数据库记录你每一次的购物和喜好,以此来推断你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期所需,再加以投其所好的优惠券来促使你频繁光顾。n了解*惯的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才能帮助你去修正它或者培养新的*惯。

《*惯的力量》读书笔记5

  *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人都能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丝毫不受影响,就是因为已经把开车中的种种操作植入了潜意识之中。但可能正因为*惯是根植于潜意识之中,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惯的强大,又或者苦恼于改变坏*惯、养成好*惯的艰难。

  现在很多讲师都在推崇“21天形成一个*惯,改变你的一生”等等。实际上这种“21天”的说法纯属谣传,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

  21天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真正要养成一个好的*惯,需要更久更久的时间才行。所以,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很难坚持到最后,就是因为没有跨过这个坎。何况,旧*惯是根深蒂固的,会在不经意间就蹦出来,扰乱你的行为,让你重回舒适区。在《有效学*》里提到一个理念:学*没有舒适区。同样,在*惯养成上也一样。

  一、*惯的三要素

  《*惯的力量》中提到养成*惯的三个要素:暗示,行为,奖励。由接受到暗示,到产生行为,然后得到奖励进行巩固,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本身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比如,当我们路过麦当劳,飘出来的香味或者店面的招牌等,都是一种五官上的暗示,促使我们产生“去吃”的行为;当我们吃完感觉到满足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奖励。这种回路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体验,也促使了我们下一次类似的行为。

  当然,在暗示→行为→奖励的回路里,必须要形成一种“渴求”,如上个例子,一定要我们脑子里对麦当劳有“想吃”的欲望,才能走完这个回路。假如麦当劳给过我们不好的体验,造成我们本能上就不想去吃,当然也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回路。

  二、*惯的关键

  但是,这样的回路仍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面临压力的时候。比如我们已经戒酒很多年了,一旦碰到了诸如失恋、离婚、破产等重大打击而产生极大的压力时,“酗酒”的坏*惯就很容易再冒出来占据上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惯是很强大,也很难根除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增加一个“催化剂”--信仰。这种信仰不是要我们去信佛或者信上帝信耶稣,而是自己要有一种“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信仰,或者说是信念。

  不要小看了心理因素,它也是很强大的,而且在关键时候可以拉自己一把。试想,如果一个天天被逼着去减肥,总觉得自己减不了、减不下去的人,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吗?对他而言,减肥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痛苦,还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社群来强化这种信仰。当自己想要偷懒的时候,与他人多交流交流,或者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就能够更好地激励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社群都用类似打卡的程序来鼓励大家的行为,一来打卡是一种心理上的奖励,二来也是一种社群活动,有效地增加了坚持的耐力和持久力。

  三、如何改变*惯

  从*惯产生的回路来看,我们应该最先瞄准的是三个要素,改变其中的要素当然能相应的改变我们的行为。但是,《*惯的力量》提到了一个改变*惯的黄金法则:不要去创造新*惯,而是改造旧*惯。按照暗示→行为→奖励的回路,在暗示和奖励不变的情况下,改掉旧的行为,替换一个新的行为。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在看到红灯的时候过马路,结果受到了父母的夸奖。如果要改变这种行为,那么在不改变红灯(暗示)和奖励(夸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插入一个新的行为--红灯停、绿灯行,从而改变旧*惯。

  四、我们能得到什么?在我看来,从我们个人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惯是很牢固的,不会因为一个新的*惯产生,而完全丢掉过去的*惯。

  2.*惯有好有坏。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有好*惯也有坏*惯,同时,本身一个*惯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我们的惯性思维,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大多数的问题,但遇上一些特殊的情况,用惯性思维可能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3.*惯是可以改变的,要了解它本身的回路构造,更关键的是,自己需要“渴求”(主动),更需要“坚定”(信仰)。

  4.没有*惯,我们的生活将一团乱麻,任何事物对我们来说都要重新了解。

  5.养成好*惯,拥抱新生活,是一件美好的事。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2)

——《微*惯》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微*惯》读书笔记 1

  秉承主题阅读以更好有效学*的思路,本月阅读了关于自我认知,自我改变的几本书籍:《*惯的力量》,《自控力》,《知道做到》。而《微*惯》这本是内容最少的一本小书,原以为如此简短,一遍读完就能输出笔记,但是没想到竟然看了两遍才感觉部分理解了书中内容,笔记也一再拖延到今天才输出。(如此久治不愈的拖延,真是对这个月阅读这么多改变*惯的书效果一种嘲弄啊)

  该书仅10万字不到,分为7章,确实是一本符合主题“微”的一本小书。书中也是以作者个人实践,以及心理学,神经学的基础上,分别从*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关联,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好效果,然后如何具体运用的方法,阐述了使用微*惯策略按照大脑规律做事情,才能更好的发生改变。一句话:每天一点点行动,从养成微小的*惯开始,然后用*惯驱动大目标的自然实现。

  微*惯就是指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惯,微*惯就是它大幅缩减的版本。微*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按照微*惯策略行动,就是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

  运用微*惯策略,首先你可以在你完成你的微目标后,很可能继续完成“额外环节”。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第二个是收获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成微*惯。因为设定高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而且自带强大的螺旋状激励机制,微*惯能跻身少数可以切实保证每天成功的目标策略行列。

  正如《*惯的力量》一书中也谈到,我们的行为约45%源于*惯,*惯不能直接获得,你无法马上建立或去除一个*惯,他们是在长期不断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一个行为变成*惯所需时间*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也相差很大(网上大量谬传的21天养成一个新*惯其实源自与一个整形外科医生认为截肢手术患者一般21天能够适应肢体残缺的事实).建立*惯就是好像骑自行车上陡坡,爬坡,到顶,下坡。刚开始,你必须用最大力量蹬自行车,之后会变的逐渐轻松,但是你必须一直蹬到山顶,否则就会退回原地,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大脑的几个工作核心机理:1: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惯的原因。2:大脑很稳定,不易改变。3:大脑基底神经节负责识别重复模式,维持大脑顽固稳定的特点。效率高,自动功能强大。而前额皮层是另一个区域,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它还拥有抑制基底神经的能力,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建立新*惯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大脑喜欢接受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但前额皮质容易疲劳,基底神经比较节省精力。大脑就是由这个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

  回想一下,我们一般都是怎么启动一个新的非*惯性行为?然后为什么失败?看下这个推理:一般使用动力或意志力开启新的行为---动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当建立*惯的策略--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没有被耗尽---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层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血糖水*--如果能成功克服这5项障碍,就能成功。这里的核心技巧就是精明的管理意志力。微*惯策略就是保证在你意志力薄弱时,也能够启动,使用最小量的意志力,收获更多动量。基底神经节只会对抗剧烈变化,不屑于”防御“微步骤。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你就可以按照大脑的规则行动。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行动起来--微微的变化,让阻力最小,反抗最小--重复,重复--记住重复,新的*惯形成。微步骤+意志力就是完美组合。

  如何实施微*惯策略?彻底改变只需8步:1:选择适合你的微*惯和计划.2:挖掘每个微*惯的内在价值。3:明确*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望值。8:留意*惯养成的标志。

  这又是一本方法论书籍,那如何知道做到?我也按照书中方法制定了的4个微*惯策略,等待一段实践后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自己到底是否如书中所说这么神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前几天刚吹过的牛:一月输出8篇读书笔记,这个就是和该书所说策略完全相反啊。不管了,两种方法我都试试。

  《微*惯》读书笔记 2

  “要成功,你就得对自己狠一点”!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这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当我制定一个目标时,我就不断地对自己重复这句话,悲剧的是,每次的目标都是无疾而终。

  学*写作后,我又定下日更一篇2000字以上鸡汤文的宏伟计划,在无数次选择放弃的挫败感中,只能安慰自己,三天一篇也算不错了。

  朋友绿野给了我一个建议,开始阶段,将日更2000字改为500字,内容随意,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收获。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更文数字、内容改变后,日更进行得很顺利,有时睡前想到没更文,10分钟内便可写一篇随笔,至今已有1个月,那种坚持下来的成就感,真是太爽了!

  将计划大幅缩减,竟然可以轻松形成*惯,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直到看了《微*惯》这本书,我才发觉,这其实就是微*惯的模式。

  《微*惯》是一本告诉你用“减法”,取得成功的另类书籍。它用科学原理表明,人们无法让改变效果持久,其实问题出在他们采用的策略上。

  如果你有懒惰、恐惧或者浪费时间这样的被动坏*惯,想找到长期的解决方案,那么《微*惯》这本书能帮上大忙。它告诉你如何动用微小的力量、简短的时间,用“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来收获巨大的惊喜。

  本书作者斯蒂芬。盖斯本人便是个天生的懒虫。他一直想把锻炼培养成*惯,但10年里一直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以至于他对自己一直不自信。

  2013年的某一天,他决定逼自己最少做一个俯卧撑,结果竟一口气多做了几个。从那以后,他采用超简单的挑战来引诱自己,每次都能超额完成任务。4个月后,他成功地实现了从家到健身房的跨越。随后,他将这种方法用到了阅读和写作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最终,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写出了这本《微*惯》。

  与名字一样,这本书的内容也很精简。全书分7个章节,1-3章为概念原理,4-5章为实施策略,6-7章为具体应用。

  如果只想知道如何应用,可以从6、7章开始看,如果想知道原理、策略,可参看前五章。

  这是一本拯救“不可能”的工具书。作者不但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学、怎样学,还探讨了*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坚定持续下去的信心。

  1、微*惯的特点是什么?

  简单:每天1个仰卧起坐、看2分钟的书、写50个字,背2个单词,是不是觉得有点像开玩笑?但这就是微*惯。

  轻松:举手之劳而已,不要对微*惯要求太高。做到了,回报一下自己;感觉有抵触时,缩小自己的目标,总之,就是不要让自己太兴奋,也不要太痛苦,最好的结果,是你轻松的做完了,发现自己还可以游刃有余地再多做几个。

  强大:因为简单,几乎不需要意志力,这反而可以增强你的意志力。更神奇的是,如果你用微步骤正确引导自己,几乎能让自己做到任何事情。

  这其实这就是一种零存整取的概念,每天存5块钱不多,但存365天,就是1825。而且这种存钱的方式不会有任何压力,玩似的就完成了,时间长了,你领会到储蓄的好处,再完成更大的储蓄目标就不会有困难了。

  2、为什么要学?

  因为要甩掉20斤肥肉、要追到漂亮MM、要让看轻你的人闭嘴、要放弃消极的生活方式,更为了能与过去无数次失败说永远不见。

  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将微*惯融入生活,就会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改变你的人生。

  3、怎样做到?

  决策时刻

  A、1次设定*惯不要超过4个,每个时间控制在1分钟,确保随时可以做;

  B、问自己为什么要设定这个*惯,最好的*惯直接源于你的生活观念,别人的对你的期待不列入此项.

  行动时刻

  A、对自己温柔一点,随时记得回报自己,糖、大笑都在回报行列;

  B、睡前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可采用日历、手机等记录方式;

  C、提醒自己每天的目标没有改变,千万不要随意提高期待值。

  *惯养成

  A、如果一个计划让你不做就难受、不用想就开始,常态化到像下意识点开手机打开微信的状态,那就说明已经成为*惯了。

  B、切记,有*惯养成信号,才可以增加新的微*惯。

  有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与微*惯的理念不谋而合。微*惯虽然简单轻松得太不像回事,但还是需要你自己迈出第一步,行动才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总是说要想爱别人,请先爱自己。微*惯其实就是建立一种爱自己的生活方式。简单的任务VS超额完成的惊喜;及时的奖励VS回报的满足;跟踪记录VS成就感爆棚。每一步都写着“对自己好一点”!

  微*惯不需要让你筋疲力竭、如临大敌、猛打鸡血,它只要你轻松地迈出一小步,并坚持下去,就会发现更好的自己,如果你还心存疑虑,那就赶快为自己定个微*惯试试吧!

  《微*惯》读书笔记 3

  微*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惯替代一个不好的*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惯吧。

  《微*惯》读书笔记 4

  首先,我已经知道了坚持的重要性,那些不管在哪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坚持做许多人坚持不了的事。

  我当然也曾有过各种*惯的培养,我参加过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做到了将*两个月的英语早读以及网上英语学*,完成过哈利波特英文版第一部的网上电台教学,尝试过若干天的百词斩背单词,但是这些事都有个共性,我坚持了,或者是21天,或者是几个月,然而都没能继续下去。

  很多时候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好不容易努力坚持一件事情多少天,最后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反而更长。因为那一些事情带给我的趣味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或减退了,而连续不断造成的懈怠感却在不断集聚。因为那短暂的坚持仍然是一种失败,这种失败让我不敢轻易开始同一项或其他的尝试。

  《微*惯》里提到,研究表明:人们总会*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在我的各种坚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无可置疑地只能停下来,有时候是身体疲劳达到了一定程度生病了,有时候是心理上的兴趣与动力被消磨殆尽。是的,我高估了自己自我控制的能力,为了达到某个成就而勉强自己做出了超出能力的事情。有句话看似很鼓舞人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是我们的欲望是被能力、精力和身体所局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感到的负面情绪更大,我会更自责,更愧疚,更不自信,更怀疑人生。

  我很高兴自己在这个时候阅读了《微*惯》。虽然我已经将自己的计划制定得更小更容易完成,但是却依然不能真正做到改变。“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策略。”不论书中的这些话是不是完全正确,但是真的抚慰了我,让我可以不去用负能量针对自己,而是更理性地关注“策略”。

  关键点在于意志力,而非动力。很多时候,我的那些坚持依靠的就仅仅是自己的动力,发自内心想去做这件事。但是呢,这种动力是短暂的,也意味着我们的坚持也会变得短暂。当然,这种动力,或者说兴趣,也可能叫热情,是很美好的,我也很享受拥有它的过程。我们需要它,但不能仅仅依靠它,因为它很不可靠。“三分钟热度”,说的就是动力,它来源于感观,很容易再次因为感觉而发生变化。我看过一些励志鸡汤书,它们起到的也大多是鼓舞士气的作用,激起的动力很快又被掩没。因此,更多的依靠理性的意志力去达成改变,来得更靠谱一些。

  《微*惯》的整个第三章,都在讲意志力与动力,“动力无法预测,所以不适合制定计划”,而意志力策略显然更适合做这个。那么,怎么合理地运用意志力来长久地执行计划呢?先来看什么会消耗意志力吧,在“巧克力和萝卜”的实验中发现,“在同一天里做过艰难决定的人在后来面对诱惑时屈服的可能性更高,这体现了自控力的下降。重大决定和意志力似乎需要消耗同样的能量。”于是我明白了,在高估自控力的情况下,普通的*惯养成计划(哪怕是那些我以为很容易做到的)都会因为做出这个决定就已经消耗了太多能量,自然而然无法再长久坚持。反过来,利用“微步骤”进行“微*惯”的养成,按出start按钮的这个“决定”,是一个“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基本不用耗费能量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计划的持续性。

  翻到第六章,拿出笔记本和笔,开始写下自己希望拥有的那些*惯。接下来,把这些想要的*惯缩小,直到小得不可思议为止。用我的*惯清单作个例子:

  1.健身——做一个天鹅臂的动作;

  2.午睡——打开躺椅——拿出眼罩戴上——躺下睡一分钟;

  3.阅读——看Kindle四号字的一页;

  4.写作——根据看了的内容写下一句话的感想;

  5.英语——把写下来的这一句话翻译出来。

  好吧,我们都是贪心的宝宝,看,我至少有五个想养成的*惯。不过不用担心,微*惯最棒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可以一次建立多个微*惯”!按照书上要求的,微*惯数量不要超过四个,两到三个是最合适的量。从一个*惯开始,我选择第一个天鹅臂的健身*惯,一周后进行评估,以最艰难的一天来设想是否能完成这个*惯。想象我工作忙到飞起,或是聚会很晚,直到十一点才到家,这个时候我也能做到我的天鹅臂pose吗?如果答案是“是的”,接着就可以把新的*惯增加进来。当然,记住一点,就算有三个微*惯,它们加在一起花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的(并不包括继续完成“额外环节”的时间)。我们要100%的成功,轻轻松松就能够完全成功,这样才能真正持续下去,进而让这些行动最终化为*惯。我会在阅读《微*惯》的同时继续进行微*惯的训练,看看这一次是不是真的能坚持。

  《微*惯》读书笔记 5

  秉承主题阅读以更好有效学*的思路,本月阅读了关于自我认知,自我改变的几本书籍:《*惯的力量》,《自控力》,《知道做到》。而《微*惯》这本是内容最少的一本小书,原以为如此简短,一遍读完就能输出笔记,但是没想到竟然看了两遍才感觉部分理解了书中内容,笔记也一再拖延到今天才输出。

  该书仅10万字不到,分为7章,确实是一本符合主题“微”的一本小书。书中也是以作者个人实践,以及心理学,神经学的基础上,分别从*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关联,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好效果,然后如何具体运用的方法,阐述了使用微*惯策略按照大脑规律做事情,才能更好的发生改变。一句话:每天一点点行动,从养成微小的*惯开始,然后用*惯驱动大目标的自然实现。

  微*惯就是指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惯,微*惯就是它大幅缩减的版本。微*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按照微*惯策略行动,就是运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

  运用微*惯策略,首先你可以在你完成你的微目标后,很可能继续完成“额外环节”。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第二个是收获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成微*惯。因为设定高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而且自带强大的螺旋状激励机制,微*惯能跻身少数可以切实保证每天成功的目标策略行列。

  正如《*惯的力量》一书中也谈到,我们的行为约45%源于*惯,*惯不能直接获得,你无法马上建立或去除一个*惯,他们是在长期不断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一个行为变成*惯所需时间*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也相差很大(网上大量谬传的21天养成一个新*惯其实源自与一个整形外科医生认为截肢手术患者一般21天能够适应肢体残缺的事实).建立*惯就是好像骑自行车上陡坡,爬坡,到顶,下坡。刚开始,你必须用最大力量蹬自行车,之后会变的逐渐轻松,但是你必须一直蹬到山顶,否则就会退回原地,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大脑的几个工作核心机理:1: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惯的原因。2:大脑很稳定,不易改变。3:大脑基底神经节负责识别重复模式,维持大脑顽固稳定的特点。效率高,自动功能强大。而前额皮层是另一个区域,可以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的管理者。它还拥有抑制基底神经的能力,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建立新*惯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大脑喜欢接受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但前额皮质容易疲劳,基底神经比较节省精力。大脑就是由这个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

  回想一下,我们一般都是怎么启动一个新的非*惯性行为?然后为什么失败?看下这个推理:一般使用动力或意志力开启新的行为——-动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当建立*惯的策略——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没有被耗尽——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层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血糖水*——如果能成功克服这5项障碍,就能成功。这里的核心技巧就是精明的管理意志力。微*惯策略就是保证在你意志力薄弱时,也能够启动,使用最小量的意志力,收获更多动量。基底神经节只会对抗剧烈变化,不屑于”防御“微步骤。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你就可以按照大脑的规则行动。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行动起来——微微的变化,让阻力最小,反抗最小——重复,重复——记住重复,新的*惯形成。微步骤+意志力就是完美组合。

  如何实施微*惯策略?彻底改变只需8步:1:选择适合你的微*惯和计划.2:挖掘每个微*惯的内在价值。3:明确*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望值。8:留意*惯养成的标志。

  这又是一本方法论书籍,那如何知道做到?我也按照书中方法制定了的4个微*惯策略,等待一段实践后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自己到底是否如书中所说这么神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前几天刚吹过的牛:一月输出8篇读书笔记,这个就是和该书所说策略完全相反啊。不管了,两种方法我都试试。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3)

——《角落》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去书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发觉不错。购买一本,25元,时逢西博会期间,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断断续续的翻看。这,又是一本不用记页码的书,也是一本不用一气看光的书。闲暇时打开来,读几节。读着,便会将心绪*静下来,便会想,那些遥远地方的风景和生活里的情趣。这一切,来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净、明亮、可爱、温暖。与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够好的。

  如她是这样描写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台下的角落里至今还堆着一些无法处理的宝贝,包括五件皮夹克、几顶皮帽子、几根马鞭、一副皮手套、两三个手电筒,还有一个摩托车头盔、一大堆匕首、一叠身份证、一个户口簿、数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还有一双皮鞋……全是赊帐的酒鬼随手抵在这里的,估计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气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连续敲几个小时的门。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是不给开;我们越是不给开,他们越是要坚持到底,不烦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觉去了,一觉睡到晚上,吃饱了饭,再来接着敲。

  经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门,就给门口堵着的东西绊一跤。低头一看,又是一个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赶紧把他拖进房子,扔到火炉边搁着,让他自己醒过来好回家。可气的是,这种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为自己刚刚俭回一条命来而稍有害怕。

  奇怪,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还得花钱。

  一个做裁缝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动着,做着裁缝,所以对钱自有一点单纯的'意识,写来也可爱。

  来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可爱,可爱的简直都不忍心收他们钱了。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撒起娇来,也跟小姑娘一样动人。她们会像念诗一样哀叹自己的青春,满脸难过,眼睛却狡猾地笑。

  年龄小的就更难对付了,她干脆紧紧搂住我妈的脖子,拼命亲她,让她气都透不过来,再口口声声地喊她“妈妈”、“亲爱的妈妈”。

  到了后来,我们的价格降的和“小上海”家的一个档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价格一降,我们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经常是深夜过去天亮了的时候才开始休息。

  爱情会在任何地方发生,她写妹妹的恋爱亦是可爱的。

  十七岁、十八岁,虽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别太大了。去年还是一个倔强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开窍了似的。虽然这件事上我们都瞒得很紧,但她自己肯定感觉出了什么,并且还有所回应呢!第二天,赶在卢家小伙子过来接她之前,我们看到她把各破三个洞的球鞋脱了,换成压箱底的新皮鞋,还欲盖弥彰地解释:“噢,昨天汗出多了……那双打湿了,……湿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运动服换成了天蓝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啊?但我闭了嘴什么也没说。她自己都舍得我还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头发也细细地洗净了,从此做饭和倒煤灰时,头上会小心地包着头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着。

  不写了。

  毛姆笔法无创举,他只是一个资源整合专家,善于拾掇前人的精华而后拼凑在一起。尽管位列二流,我依然对他偏爱。他有一种奇怪的魅力,当我对阅读感到厌倦,翻一翻他的书,就能找回那种微妙的冲动和欲望。也许正如他所说的,人类恒有听故事的欲望。

  《偏僻的角落》充满了毛姆后期作品的虚无感。我感受不到推荐语“海上历险”的刺激,即便是在那些孤舟破风浪的惊险场面,我竟也感受到无边的静谧。不过毛姆谈东方哲学相当淡白无味。我其实对西方作家晚年那对东方哲学喜爱甚至推崇那套不那么喜欢,我时常感受到一股功利式的逃避,就是当他们对现实无能为力时,就搬出这套对人指责。这本可能算是《刀锋》的前奏曲,也是《人生枷锁》思想的延续。“人生不过是一张波斯地毯。”

  桑德斯医生就是毛姆的代言,而那皮肤如象牙的年轻人阿凯,轻飘飘如一缕烟,美得才是不可方物。若是把这本每个男女的形象抽取出来,就会发现他们曾在每个毛姆笔下的故事中出现。难缠的女人一如《人生枷锁》里的米尔德丽德,追求自由的路易斯倒有点《寻欢作乐》中的罗西。

  首章只一句“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前”,真是调皮。另外文中对诗歌节奏感一说描绘精确。

  20xx年经融危机,对于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面临挑战,却缺乏领袖的时代,受苦的无疑是世界各国的人民。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渐渐享受到它的甜时,却忘记了它还有巨大的隐患。

  陈文茜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关心着地球上失落的青春。布鲁克林桥,桥下的河水静静地流淌,它是那么安静,而桥上的人却安静不了了,他们躁动不安,曾经有人告诉他们,只要有本事,就能过好日子,寒风有些刺骨,布鲁克林桥像一个慈祥的母亲,轻轻抚摸着这些寒风中的孩子。这一场经济的风暴,吹折了青春的翅膀,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毕了几年的大学生还在找工作,人才市场上拥挤的人群,所谓的人才,就像市场上的货物,被商家们选来选去。而我们还必须费劲各种心思来包装自己,这不可谓不是人才的一种悲哀。

  曾经沧海难为水,在学子们几十年的求学之路上,盼望着能够大展宏图,光宗耀祖,却不想到最后,许多人无颜见家乡父老。*年来,报纸常常有被报道出,不断有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跳楼自杀,他们仅仅是因为生计。古有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今天的知识分子们何以为五斗米要牺牲掉宝贵的生命呢?

  说来也不知是什么雅致,口语化一些可以说是什么癖好,喜欢在雨夜的时候独自一人前往图书馆。喜欢途中带着对文字的渴望行走在雨点滴答的校园小道上,雨伞只是思想的寄托,或许伞下偶尔遮挡不住的零星雨点更能滋长文字在脑海里的翻涌不息。

  虽然,道路泥泞坎坷,虽然行人不多,但就像徐志摩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的那样,““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开学的又一个周五雨夜,穿梭于图书馆的书架间,寻找那些期待已久的书籍,何尝不是一种满足,何尝不能体味到流连忘返的滋味?

  阅读李娟的文章是蓄谋已久的。这次没有找到《我的阿勒泰》,于是拿起另一本较为出名的作品《阿勒泰的角落》,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时间短暂,只能浅尝辄止,差不多读完了第一章节——在喀吾图。总体感受是这本*录的是李娟在阿勒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无非是一些琐碎小事,包括开裁缝店、杂货店、和农民和牧民打交道。但是正是这些*凡的小事让人如品珍藏,乍抿一口,无味,但回味无穷。正是那些个淳朴无邪、老实巴交的民族让我们在繁忙凌乱的都市生活中能够拥有喘一口气的奢侈。在文中恰当之处,文字之间无不令人深思,是对自我的审视,是对生活现状的检索。或许我们无法逃脱忙碌生活的枷锁,却不能不时常清理心田不知不觉久而久之布满的一层尘土。

  因为是在大西北,全文的背景是荒凉的戈壁滩等典型的西部景观,房舍也尽是一些简陋的泥巴红砖。或许看似完败东部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但在层层包裹下的心灵却在呐喊地向往这种简单纯粹的生活。西北的姑娘们满足于现实的生活,天真又高兴地谈论着她们的生活,偶尔追追新进布料的图案就算是一种赶时髦。在那双深邃的眼眸下是离心很*的地方……

  难忘那些洋相尽出的老酒鬼,他们喝酒不是为了遗忘和逃避,而他们对待酒最低贱的用途是用来御寒。李娟赞叹,只有他们才没有辜负这些酒。其中有一段记忆深刻,请恕我引用一段:

  尤其看到那些喝醉了的人,眼神脆弱又执着,脚步踉跄,双手抓不稳任何东西。他们进入另外的世界里了,根本不接受这边世界的约束——甚至生命的威胁也不接受。真的就觉得酒实在是太神气了,温和的粮食和温和的水,通过了一番什么样的变化呢?最终竟成了如此强烈不安的液体……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这些粮食,喝着这些水,温和地日滋夜补——谁知道它们在我们身体内部,在更为漫长的时间里,又进行着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当我们一日日老去了,身体被疾病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缺口,当我们拄杖蹒跚地走,神志也渐渐模糊了……

  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场缓慢的'酗酒过程吧?

  在描写孩子、小动物的时候,语言活泼有活力;在描写那些工作(缝衣)时,刻画得细致入微……

  总之,这本书我还会看下去的,虽然曾经也去过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但只是走马观花,跟随旅游团,途中掺杂了太多的商业利益关系。我更想去了解那里的小村庄,那里的村民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即使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相信在那有一片净土能和心灵相连,洗尽内心的浮华,收获哪怕是片刻的安宁。

  这时,敲门声响起,有人立刻起身去开门。进来的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拴缰绳。我们房子外面光秃秃的,没有可栓马的地方。那人站屋里,手里扯着长长的缰绳,环视一圈后,把绳子系在门边的一只小板凳上,这才转过脸让我们看清她的模样。

  马就在外面拖着缰绳静静站着,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被系在什么东西上,因此永远也不会尝试跑掉。好几次我都想拾起这个小板凳出去给它看看。

  这个人向我们一一问好,然后买了一包方块糖,一块钱的碎饼干和两只苹果。他把方块糖和饼干分别放进外套左右两边的口袋,又把苹果细心地揣进怀里,这才俯身凑*蜡烛和我们说话:“巴拉尔茨没有几个人嘛,你们来这里干什么?你们为什么来这里呢?”

  他是一个风趣而和气的人,我们聊了好一会儿,才知道原来他是个阿訇呢。真让人好奇,原来阿訇也要吃饼干呀,原来阿訇也得到商店买东西,原来阿訇的时间也有一部分需要打发才过得去。

  这个上了年纪的阿訇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巴拉尔茨过去的事情。我们都很喜欢他,希望他下次还来。他走时,我们抓了几粒球形泡泡糖让他捎给他的小女儿——他说他小女儿六岁了。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4)

——《诗经》读书笔记 (菁华5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

  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的草,比玫瑰*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野旷玄远的古老时代,那条清澈见底的汉水湖畔旁,我们的远古祖先尽情的在芦苇旁边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华夏文明的边缘绝唱: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了山东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体裁诗歌总集,诗三百篇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狂热成为了纯粹手法,为我国诗歌的朦胧美奠定了基石,开启了华夏诗歌意境深远新的篇章。

  正如《思无邪》所说,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沈邃去看待,诗三百篇,大体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

  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

  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

  *惯一:积极主动

  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超出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事情,视频中首先让我要养成自己积极主动的*惯,我觉得这是能够成为高效人士的基础。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的,而不是被动去做。作为办事处负责人更应该养成自己这一点*惯,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主动思考,从一个之前只管业务的角色转变成一个既要管好业务又要带好团队的角色,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应对,去成长。所有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推进。

  *惯二:以终为始

  这个*惯我理解成,做事情之前要思考一遍我的目的或者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该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并且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者其他情况,我应该本着达成结果的目的.,去判断我该以何种方式应对。这一个*惯很像以结果为导向去做事的*惯。

  *惯三:要事第一

  同样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精力,但是我们要养成重要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惯,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情最重要,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当中,养成这个*惯,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每天列出3件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去完成它,完成之后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琐碎的事情或者自我提高。以上提到的优秀*惯,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养成自己的*惯。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本身。

  *惯四:双赢思维

  共赢。这个*惯是需要我们做事养成共赢的思维,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去诋毁别人。是需要养成取得对方信任及认可,本着共赢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更是尤为重要的。团队的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就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存在的。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败和团队都是分不开的,全员的成功才是团队的成功。

  *惯五:知彼解己

  先了解对方,再让对方理解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在与同事沟通中,应该先让自己完全的了解对方,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思路,让对方更好的能够接受并且理解自己的观点。

  *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团队协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应该去发现那些愿意团队协作的人,并且挖掘每个人的优点,然后让团队积极的运作起来。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永远大于单兵作战取得成果的总和。以上三点*惯更多的是在人际关系上培养优秀的思维*惯,能够让自己取得更多认同和获得更好的成果。

  *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保持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处理眼前的事情,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成长。忽略了我们承担的事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也应该相应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随着接触事物越来越宽广,我们也该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格局。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让自己思考、学*、积累,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格局。当然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回到最基础的优秀*惯积极主动。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付之行动。

  《高效人士的七个*惯》中的第二个*惯,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指引我们思考我们一生真正的愿景是什么,只有在我们确认了我们人生真正的愿景,在或长或短的一生中,纵使前行的路上遇到各种干扰或者困境,在愿景的指引下,即使一切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我们也不会迷失方向,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者价值观来决定这一切。”

  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在开始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需要先认清方向。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发现自己牺牲了很多更加宝贵的东西。若能先确定目标,洞察力就会大大改善。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人生只剩最后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你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事物的两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智力上的创造(MentalCreation),然后付诸实现,即体力上的创造,或者称之为第二次创造(Second Creation)。我们的人生在付诸实现前,也应该有自己的设计蓝图,或者说人生愿景。在整个构筑过程中以它为准绳,虽然中途会有修改,做不到尽善尽美,但至少我们构筑愿景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你是否曾经问过自己“究竟什么是我在追求的?现在在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这是一个客观原则。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剧本的编创者。“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者环境的压力”其实,在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这些人类的独特天赋的帮助下,每个人都有机会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剧本。

  在以终为始的*惯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基础,“自我领导”。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属于第一次创造,而管理则属于第二次创造。“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用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和华伦。贝尼斯(WarrenBennies)的话来说: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的领导者,树立自我领导意识,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在价值观的指引下,制定目标,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积极处世的基础,另两项天赋想象力和良知,则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发扬积极精神,施行自我领导。”

  想象力能让我们在心里演练那些尚未释放的潜能;良知能让我们遵循自然法则或原则,发挥自己的独特才智,选择合适的贡献方式。想象力,良知和自我意识的结合能帮助我们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在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同时扮演着多个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子女,妻子,丈夫,父母,职员,朋友…,而以终为始则意味着我们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不同的角色,为我们的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从而使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而思维定式又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你想过编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吗?在以终为始这个*惯中,作者建议我们为自己撰写一份自己的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者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以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个人使命宣言,可以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帮助我们随机应变,成为我们做出关键抉择的基础,从而帮助我们避免带着成见或者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的给各种事务定性分类

  作者建议,制定个人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利用自我意识检查我们的地图或思维定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基于正确的原则;读书笔记。利用良知作为罗盘来审视我们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贡献手段;利用想象力来制定我们所渴求的人生目标,确定奋斗的方向和目的。”当我们专注于我们的核心圈时,我们的影响圈就会被扩大。核心圈还会成为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在这个*惯中,作者提出生活中应该以原则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的任何方面为中心(配偶,家庭,金钱,工作,名利,享乐,敌人或朋友,宗教,自我。)“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他们的智慧受限于以敌人为中心的偏执心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读后感:在该章的最后,作者也建议组织也应该为组织设立使命宣言,并提出,设立组织宣言务必要重视员工的参与。“唯有参与,才有认同”“一个真正反映每个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使命宣言,能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使他们不再需要旁人的指导,监督和批评,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不变的核心原则,接受了企业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章重新探索自我的时候,我就已经被惊艳到了。书中罗列出的困惑,恰恰是我现在正好遇到的:

  我很忙,确实很忙,但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价值。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这些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我也尝试过去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我压根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在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些问题从此不会再困扰我了。

  整本书很的内容很丰满,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思维定式那一部分。作者举了自身的'例子,以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小孩为引子,讲述了自己的思考以及一系列阐述。同一件事物,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客观的,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也许虽然别人看到的和你不一样,但是可能比你客观的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在业绩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忙的焦头烂额,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然而一天下来,感觉忙碌了一天,回过头来想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感觉是在瞎忙活。当看到人家项目组好的时候,我的内心只会更加焦虑。

  那么业绩不好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办?我可能忽略了很多东西,我只看到了业绩不好,可能这段时间,咨询的转化率还是上升的,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假使咨询员的转化率是下滑,那么我应该相信,咨询员个人比我还要着急。而我也不应该盲目的去责怪咨询员,可能咨询员这阵子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不在状态,从而导致了业绩的下滑。

  正如书中所讲,固步自封的思维只会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如果我们认真的剖析自己去发现问题,换位思考去解决问题,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安放更精彩的青春和梦想?养成好*惯,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这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教会我们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被誉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其思想成就在领导理论、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不亚于我们熟悉的杰克·韦尔奇、德鲁克等大师中的任何一位。

  书中主要介绍了七个好*惯,分别是:

  1、积极主动:主动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把精力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

  2、以终为始:以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以原则而不是任何具体事物为人生中心。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中,一次是在实践中。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即终点)。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漫长的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3、要事第一:分清主次与事物的轻重缓急,为最重要的事留出时间;从对人生的意义来看,时间管理矩阵给我们很多启示:(Ⅱ类)重要不紧急≥(Ⅰ类)重要且紧急≥(Ⅲ类)不重要要但紧急≥(Ⅳ类)不重要也不紧急。

  经营家庭,照顾亲人,陪伴孩子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们一拖再拖,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另外,角色管理可以保证这些角色与我们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责任型授权可以让我们**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Ⅱ类)重要不紧急的事物。

  以上三个*惯可以让我们从依赖性人格(以“你”为核心)成长为独立性人格(以“我”为核心),成就个人领域的成功。

  4、双赢思维:建立双赢关系,达成互信;如果不能建立互信,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达成第三选择(或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双赢思维不是简单的1+1>2,需要双方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5、知彼解己:学会倾听,移情式的聆听。

  先了解清晰的状况、不要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却并不属于有效沟通。读书笔记、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另外,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6、统合综效:尊重差异,调动创意。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此外,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以上六个*惯可以让我们从独立(以“我”为核心)走向互赖人格(以“我们”为核心),帮助我们成就公众领域的成功。

  这其中,有一个情感银行的概念,父母与子女或者扩大来看人与人之间都可以看看账户里是否有在足够的存款。要达到互赖,就要懂得投资情感银行,更多的关心、付出会增加我们的银行存款;伤害、索取则会掏空我们的银行。


《微*惯》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6)

——《飘》读书笔记 (菁华5篇)

  《飘》是一部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小说,书名直译应为“随风飘逝”,蕴藏着两层含意:这呼啸的飓风,指的是南北战争;那飘去的云朵,指的是农奴制的安逸生活,

  女性主义文学是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1936年出版的《飘》中公斯嘉丽就是这股潮流下代表形象之一。书还没读完,且从一条线索——人的成长及品质,选择几个人谈谈。

  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

  活力,土气,粗鲁。富有开拓精神,为人心地善良。靠喝酒不糊涂的海量与孤注一掷的'勇气,赢得塔拉庄园。

  母亲:艾伦·奥哈拉

  大家闺秀出身,永远齐齐整整,从容不迫。勤劳节俭,心地厚道,是全县最得人心的邻居。

  斯嘉丽·奥哈拉

  十六岁的妙龄,爱上了阿什礼。某天,从欧洲游历归来的阿什礼,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光鲜,美轮美奂出现在斯嘉丽的视线中,这一刻满足了这位少女一种想象,不可遏制的痴情滋生,之后,为了得到阿什礼的爱费劲心机。

  阿什礼却与梅兰妮结婚,败下阵来的斯嘉丽,担心丢人现眼的恐惧倒比失败的耻辱更大。痴情受挫的她不顾妈妈反对,不出两周就做了人妻,再不出两月,又做了寡妇。

  南北战争开始了,战火的蔓延,让身处亚特兰大的斯嘉丽无奈冒着危险重返自己的家——塔拉庄园。战火之下塔拉,田地荒芜,爸爸精神失常,读书笔记妹妹被病魔击倒,饥肠辘辘的一张张嘴,巴望救助。残酷的斗争,野蛮的报复接踵而至——塔拉庄园可能被阴谋夺走,急需300元钱挽救危局。

  此时斯嘉丽十九岁,面对这一切她怎么办?

  “向狮子样勇敢,却完全缺乏想象力”的斯嘉丽,身上流淌着先辈们的血液,她作出了抉择——抛开对阿什礼的爱恋,塔拉就是她的战场,她的命运,她必须取胜。

  “上帝作证,我绝不要再挨饿。”斯嘉丽甩开往日的一切束缚,甩掉过去的自己,竭尽全力,甚至拿自己的名誉尊严来冒险,好夺回失去的一切,必须抛开傲慢的心态,往前看,在这场生存斗争中拼命挣钱。

  在这场塔拉庄园的保卫战中,斯嘉丽真正认识到了属于自己的神奇的土地对自己的意义,这是精神的殿堂,心灵的栖息地。

  现在,我们家乡的土地不断被征收,传统的倚靠土地生存的人,彻底被剥离了土地,被纳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熔炉中,这些人的精神的家园在哪儿?

  阿什礼·威尔克斯

  阿什礼爱好音乐、书本、景致。他的致命弱点——不肯正视赤裸裸的现实。战争后回到家园,发现生活一下子太真实,太与个人休戚相关,太逼*最简单的生活现实,战前那种休闲自在的美与生活一去不复返。他的生活经历没有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他也缺乏追求理想生活的本领和勇气。

  可能远离实际的读书人,在面对生活时更容易像阿什礼一样无措,变得懦弱,所以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给列文刻画的角色时,强调劳动的特性决定了他全部生活的性质。

  农奴制下的主人公们需要在土地上劳动,现在的人们在哪里劳动者?

  《飘》,我最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不顾一切开创自己的事业。

  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谁又不是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她面对爱情的抉择时,起初,她选择蒙蔽,在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在她无能为力时,她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 Tomrrow is another day 。”

  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爱身边所有人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

  如此坚强的一位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真的是太伟大了整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再也回不来了。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

  追求斯佳丽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论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第一次读《飘》时,看的很快,一些在当时认为不够吸引人的段落都一一带过,记得的只是斯嘉丽的坚强和她那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一开始读《飘》,不了解斯嘉丽,认为她是一个讨人厌的十足千金大小姐,只是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就骄傲得不可一世。读到后面,越发的觉得当时我对斯嘉丽的讨厌,也许只是因为妒忌。妒忌她的倾城容貌,妒忌她的讨人喜欢,同时也妒忌她的出身优越。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究竟是一个多么*凡的小市民,心胸究竟是多么的狭隘,究竟是多么的让自己羞愧。只看到了斯嘉丽的光鲜,却没有注意斯嘉丽在南北战争时候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勇敢,没有注意到斯嘉丽当年只有十七岁。十七岁那年,我们在干什么呢?斯嘉丽又在干什么呢?

  全书最让我感动得一幕,就是看到斯嘉丽为梅拉尼找米德大夫这一段,看到斯嘉丽快速的读那一页死亡名单那段,看到威尔克斯老先生参加战争走远后斯佳丽在胸口划十字那段,擦了大把的纸巾。那一刻才明白,斯嘉丽并非我所想的那样只是个花瓶,她是我最喜爱的坚强勇敢的女性。

  那场南北战争呵,闭上眼就觉得自己处在亚特兰大,和成群结队的人聚在车道旁等死亡人员的名单,塔尔顿家四兄弟都完了,汤姆和那对孪生兄弟完了,威尔克斯,阿什礼的父亲,头发发白的老人也被炮弹打中,米德太太的大儿子死了,小儿子不到十六岁在战场上重伤,这是场扣人心弦的战争,成百上千的伤员,飞舞的苍蝇、肮脏的绷带,血腥、汗渍……南方败了,北佬来了……

  《飘》这部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战乱给妇女生活带来的影响。女主人公是热爱生活,性格坚强,精明能干,对爱情执着,男主人公聪明机智,忠于爱情,忠于自我。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一个拥有上流社会血统的美丽少女思佳丽,接受着来自母亲的传统淑女式教育,可是她身上同时流淌着爱尔兰人的自由奔放的血液。她就像个小孩,有着无穷无尽的旺盛精力,有着不屈不饶的倔强。

  她知道艾希礼结婚的消息后,马上采取吸引无数追求者,尽而表白的方式,以为这样就不会丢失尊严,可是恰好这一幕被瑞德这个人所看到并得到了别人的嘲笑,她出于对名誉的`考虑,毫不犹豫的嫁给***,她不知道这意味这什么,只知道摆脱了现在的境况,她很精明,可是眼光不够长远,也不明白婚姻的实际意义。

  艾希礼结婚了,可她却依然爱着他,她的爱情不会被婚姻等社会观点约束,她自由奔放。可是艾希礼不同,他很在意社会约束,他爱着思佳丽的美貌,爱着她的勇敢,可是他更在意生活,他是不折不扣旧思想的化身。接着是那场可怕的战争,思佳丽失去了他的第一任丈夫,得到了一个孩子,没有期盼的孩子来到这个社会终究是得不到宠爱的,有些孩子还没出生就有着万千的宠爱,而有些孩子一生注定只是一场悲剧。

  失去丈夫使得她不能参加她喜爱而且自信的舞会,可是虽然以为人妇以为人妻可是她因没有嫁给他爱的人而同样有颗少女般的心,或许她天生就有这样的旺盛精力。这时有个人在后面默默地关心她爱护她,可是她的爱情至今还活在表面,还只知道调情、运用手段等的角逐。

  读了《飘》,内心不免有一种压抑与惆怅,多的是一种彻心的感悟,陷得太深,投入的太多。尽管主人公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观其所呈现的整体思想,仍是一部悲剧。关于爱情的那一幕又一幕读来让人心碎,对生活奋斗与力瘁的人生又是那样使人振奋又悲凉。

  最先给我震撼的是美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方居民所呈现的那种团结、自信、果敢的精神。现在明白为什么一个建国只不过二百多年的国家能够拥有左右世界局势的能力,他们有着这样的民族,我心服。

  战争下的爱情注定是刻骨的。最初,很是欣赏斯佳丽那支撑她、给她力量不为其他所动的爱,不想这么一个自私、贪婪、尖刻的小女人会如此坚定自己信仰的爱,当然她身上有着其他女人所没有的美丽,唯独她的这一点最使我感动。战争毁灭了一切,斯佳丽从一个弱小娇嫩的受宠的女孩一下子不容多做思考地变成了一个成熟女人,然而她始终坚强并果敢的走下去,都是源于她发自内心的不变的对阿希礼的爱,多么可贵,多么令人心碎。

  米切尔夫人最去体现的我想是通过人物间的感情纠葛所突出的蕴藏在内心的真实的爱。尽管斯佳丽坚信的心中神圣的爱一直未曾改变过,然而那究竟是一层蒙蔽心灵的黑暗,只是她思想里的一个不能实现的想象,这阻碍了她去发现内心实际蕴藏的真实的爱,而等到她认清这一点时,她那真实的爱已被蹂躏至残,无力再去承受,她只能以她一如既往的那句话去安慰自己。这虚无缥缈的爱其实就是一副枷锁,束缚着原本自由的心,不仅是斯佳丽。

  瑞特巴特勒是真真爱着斯佳丽的,他明确现实并以自己所能做的来爱护她渴望得到她的爱,结果却是伤痕累累,疼痛满身,无力再去爱或者承受爱。阿希礼和斯佳丽一样,自认为自己爱的人不是结为夫妻的人,甚至他所承受的苦痛更多,由于内心的那种正直,他在精神上爱着斯佳丽,在现实中不得不忠诚于自己的妻子,然而最后,他却突然醒悟,自己的挚爱其实就是玫兰尼——他自己的妻子,而此刻,她正在死去……这一副副的枷锁造成了这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是他们内心里的一座座城池遮挡了他们发现内心真爱的视线。玫兰尼的死让所有人幡然醒悟,可悲的是,此时真爱已失,他们只能独坐在沉寂中守着那些碎片哭泣再哭泣。

  我们借此可以反观自己的爱情或者婚姻,当我们苦闷于惶惑之时,应该想到,其实现实中眼前的人比我们想象中完美的爱人要珍贵且可爱的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