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菁华5篇)

首页 / 古诗 / | 2022-10-03 00:00:00 古诗

古诗1

  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2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古诗3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课堂作业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 绿遍山原( ),⑵ 童孙未解( )

  子规声里( )也傍桑阴( )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资料。

  2、准备优美轻柔的曲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学*第三首词《渔歌子》

  作者简介。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1、自读课文:

  ⑴ 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诗意。

  ⑶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

  ⑵ 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意,西塞山附*,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的感受:

  ⑴ 配乐朗读。

  ⑵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4、练*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翁卷(宋) 范大成(宋)朝张志和(唐)

  绿白

  鸟雨 生机 耘绩 山鹭

  闲人少 繁忙 各当家 劳动场景 花水鱼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风细雨 情趣盎然

  学种瓜 渔翁不归

  〖课堂作业设计

  1、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鳜鱼肥。

  ( )箬笠,( )蓑衣,( )不须归。

  2、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

  3、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想想描绘怎样的画面。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4

  村外绿树翠,落日红云晖。

  野鸟栖林静,田边牧牛归。

  晚烟轻若梦,白沙远流水。

  耕罢人散去,清风吹人醉。

古诗5

  雨满池塘风满坡,田间七月溪流多。

  村村寂静浅草边,远远蛙声一片歌。


古诗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古诗 (菁华5篇)(扩展1)

——古诗教案 (菁华5篇)

古诗教案1

  教学内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第一首古诗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

  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他从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独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我们学*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独立思考古诗的意思。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

  ……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

  (四)回顾学*经过,总结提炼学*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诵读古诗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专家意见: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类同为劳动体裁的古诗两首的教学,要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整体的认读感知。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诗人创作初衷。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经验和学*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古诗教案2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游园不值》

  板书: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杜 甫

  黄 四 娘 家 / 花 / 满 蹊, 花

  千 朵 万 朵 / 压 / 枝 低。 多

  留 连 戏 蝶 / 时 时 / 舞, 花

  自 在 娇 莺 / 恰 恰 / 啼。 香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板书: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 怜 / 屐 齿 / 印 苍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开。 失望

  春 色 / 满 园 /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 出 / 墙 / 来。 惊喜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总评: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俺们应从同学实际动身,为他们发明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同学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俺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同学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古诗教案3

  内容预览: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一、教学重点提示:

  1、理解每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流利诵读,欣赏和背诵每首古诗。

  二、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赏析一、二首诗。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情况。

  1、这两首诗在古诗中叫做什么格式的诗?

  律诗。前一首像七律,但不是律诗,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后一首是五律。

  2、律诗的形式怎样?

  由四联构成,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共八句,中间两联各自对偶。基本双句押韵。

  3、请回忆两首诗的作者、年代、作品选自的篇目等知识。(除幻灯片之外,教者可口头介绍一些情况。)

  出示幻灯片:

  4、读准下面的字音:

  二、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音调、节奏和感情。

  可打出幻灯片,加注读音节奏。(基本采用悲壮、慷慨之语气语调,速度稍慢。)

  三、学生齐读,教者点评。

  四、赏析两诗内容,形式是让学生边对照书下注释,边揣摩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①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②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④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⑤歌颂了哪两方面的守边将士?

  城内、城外。

  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 悲壮苍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阵以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勇往直前,保 歌颂英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卫边疆。

  《别云间》

  ①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它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②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

  ③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④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事业未成,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有身孕,自己又将踏上死亡之旅,怎能不无限留恋。

  ⑤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由悲而壮,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⑥整体上,这首正气歌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爱祖国爱家乡 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五、齐诵两首诗。

  六、布置作业:整理笔记,翻译两首诗。背诵两首诗。

古诗教案4

  第一课时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上只有酒?

  1.想象:*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共3页,当前第1页123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诗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残酷

  醉几人回?悲苦

  第二课时

  《示儿》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2个,练*写好2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深厚的爱国之情。

  3.默写这首诗,积累其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重点

  诵读,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你们听说过遗书吗?遗书一般交代哪些内容?

  2.生交流。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4.师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共3页,当前第2页123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

  3.汇报。

  (1)指名读文,评议并随机正音。

  (2)强调“祭”的读音。

  (3)齐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4.质疑,集体解疑,师相机指导。

  三、感悟诗情。

  1.默读全诗。

  2.谈自己的感受(或:你有什么想对诗人陆游说的?)。

  3.表演课本剧,帮助理解。

  师:诗人陆游马上要离开人世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首至今仍在金人铁蹄下的家乡,再看看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陆游在临终前会对家人说些什么?

  (1)组内表演课本剧。

  (2)师生合作表演。

  4.诵读诗歌。

  四、拓展积累。

  1.教师推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爱国诗歌。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背诵其他的与爱国有关的古诗。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古诗教案5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古诗 (菁华5篇)(扩展2)

——古诗说课稿 (菁华5篇)

古诗说课稿1

  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

  我上的《古诗两首》是千古传送,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同是送别诗,但是诗人内心的情怀却截然不同。因为孟浩然要到柳如烟,花似锦的扬州去,诗人李白在诗中流露出的是欣羡之意。而元二即将出使的安西乃西塞边陲,是不毛之地,前途茫茫,生死难料,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无限凄凉。整首诗从语言文字上看,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快,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被处于一种被动的学*状态,其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我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我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的教学充分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拓宽古诗教学的领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有利于解决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3、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局限;

  4、有利于实现课程提倡的学*方式;

  三、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四、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教学的最佳情境

  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感情自然融入诗的境界。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配上一曲《阳关三叠》,那优美苍凉的旋律一下子就能渗透学生大心灵,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人由于朋友远去的惆怅,音乐与诗那种天衣无缝的结合,创设了古诗学*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拓展了思维空间。

  2、借助画面,感受情境。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很多诗人追求的境界,而李白与王维的诗所表现的画面感就越强,我在教学时,为两首诗都设置了相应的画,用丰富的色彩,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运用媒体,自主学*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也应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课前查诗人及写作背景。上课前,布置学生查询李白和王维的资料以及写诗的背景,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教师帮助梳理总结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不但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为学*古诗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品质。

  2、运用媒体,自主理解诗意。传统的古诗的理解就是老师详详细细讲,学生原封不动的记,老老实实的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时,利用一个古诗学*的资源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的界面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学生经过合作学*,互学互补的过程,体会到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在这个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人,老师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古诗的帮助者、促进者。

  3、借助媒体,领悟诗情。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多媒体的介入,所以学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很容易从柳如烟、花似锦的美景中体会到李白的羡慕之情,也能从他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这份友情。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体会到诗人的这份凄凉与伤感。

  (三)、拓展情境空间,使用古诗写作。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是将《送元二使安西》作为重点来学*的。当学生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这份难舍之情时,我趁势而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从渭城到安西,中间整整相距了三千多公里啊,横穿了大半个*。阳关以西那可是除了荒漠还是荒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满眼的荒野,满野的凄凉,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也得走整整半年啊。而我的好朋友元二要到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去了,这一去,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你有什么话要叮嘱元二吗?”学生此时将所有的体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为那些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使学生尝试个别化的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主要要求进行同主题的拓展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将搜集下来的送别诗放在班级的学*交流*台上,作为大家学*交流使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对一线教师驾驭整合的技术与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愿借此学*的机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在这块实验园中求索、奋进。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谢谢!

古诗说课稿2

  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

  我上的《古诗两首》是千古传送,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同是送别诗,但是诗人内心的情怀却截然不同。因为孟浩然要到柳如烟,花似锦的扬州去,诗人李白在诗中流露出的是欣羡之意。而元二即将出使的安西乃西塞边陲,是不毛之地,前途茫茫,生死难料,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无限凄凉。整首诗从语言文字上看,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快,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被处于一种被动的学*状态,其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我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我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的教学充分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拓宽古诗教学的领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有利于解决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3、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局限;

  4、有利于实现课程提倡的学*方式;

  三、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四、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教学的最佳情境

  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感情自然融入诗的境界。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配上一曲《阳关三叠》,那优美苍凉的旋律一下子就能渗透学生大心灵,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人由于朋友远去的惆怅,音乐与诗那种天衣无缝的结合,创设了古诗学*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拓展了思维空间。

  2、借助画面,感受情境。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很多诗人追求的境界,而李白与王维的诗所表现的画面感就越强,我在教学时,为两首诗都设置了相应的画,用丰富的色彩,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运用媒体,自主学*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也应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课前查诗人及写作背景。上课前,布置学生查询李白和王维的资料以及写诗的背景,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教师帮助梳理总结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不但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为学*古诗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品质。

  2、运用媒体,自主理解诗意。传统的古诗的理解就是老师详详细细讲,学生原封不动的记,老老实实的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时,利用一个古诗学*的资源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的界面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学生经过合作学*,互学互补的过程,体会到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在这个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人,老师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古诗的帮助者、促进者。

  3、借助媒体,领悟诗情。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多媒体的介入,所以学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很容易从柳如烟、花似锦的美景中体会到李白的羡慕之情,也能从他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这份友情。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体会到诗人的这份凄凉与伤感。

  (三)、拓展情境空间,使用古诗写作。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是将《送元二使安西》作为重点来学*的。当学生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这份难舍之情时,我趁势而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从渭城到安西,中间整整相距了三千多公里啊,横穿了大半个*。阳关以西那可是除了荒漠还是荒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满眼的荒野,满野的凄凉,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也得走整整半年啊。而我的好朋友元二要到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去了,这一去,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你有什么话要叮嘱元二吗?”学生此时将所有的体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为那些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使学生尝试个别化的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主要要求进行同主题的拓展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将搜集下来的送别诗放在班级的学*交流*台上,作为大家学*交流使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对一线教师驾驭整合的技术与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愿借此学*的机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在这块实验园中求索、奋进。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谢谢!

古诗说课稿3

  【说教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诗文.这一课安排了《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草》是一首咏物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全诗共四行,前两行诗句描写了春草茂盛的样子,揭示了一岁一枯荣的规律;后两行诗句歌颂了野草不可摧毁的顽强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善于形象思维。

  【说教法】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枯荣”2个生字,会写“枯、烧、荣”3个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体会野草的生命力很强。

  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是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诗意感受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步步深入,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二、初步感知,读准字音。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四、读背全诗,升华情感。五、课外延伸,巩固拓展。六、指导写字,美观工整。七、小结全诗。

  【说学法】

  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说教学过程】

  开课出示实物草,请大家说说你对草的认识,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兴趣。初步感知,读准字音中我出示了标有停顿符号的诗文并范读,渲染了气氛,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示范。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点拨。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中我注重学法的渗透。例如运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离离”是茂盛的意思。运用两幅水粉图自然而巧妙的解释了“枯、荣”的意思。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尽的意思。指导学生学*古诗,入诗境是关键。在分步理解诗意之后我让学生加上动作、想象画面生气并茂的诵读,让诗文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整体理解力诗意之后我设计了朴实能够点明诗中心的过渡语:“一棵棵小草,低矮、*凡、随处可见。可就是这貌不惊人的小草却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怪不得诗人情不自禁的这样赞颂小草。”指导学生引读全诗,指导背诵。*古诗博大精深,诗人笔下的草也各具特色,在拓展环节中内外相结合,不仅有草的后四句,还逐句出示了课外的四句描写描写草的诗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草香)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草细)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的颜色青)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草小)让学生欣赏到了不一样的小草。写字环节中只安排了本首诗的三个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老师范写,学生跟写。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以此课为例,请老师们多指教。

古诗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掌握基本学*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

  第一教时:

  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咏鹅》、《春晓》。

  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

  《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

  1、 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2、 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背诵古诗。

  4、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5、 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

  2、学法

  分学*小组,让学生学会共享知识,在交流中得到知识。

  三、 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四个步骤(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解诗题

  首先出示锄禾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自行弄懂“锄禾”的意思。教师在过程中适当提问点拨,同时进行生字“禾”的教学以及检查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诗文是否正确连贯。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意思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举例说,学《悯农》这首古诗时,一般先弄懂“悯农”的意思。

  2、知诗人

  接着,向学生介绍本课两首古诗原题就叫《悯农》。《锄禾》原为第二首。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同时强调李绅是我们无锡人,他的诗很有名气。

  3、明诗意

  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以及在课外已经掌握了哪些古诗。再回忆学*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因为实验班的孩子对于古诗的积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所用。接下来,我就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当、皆、粒粒、锄禾日当午”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讨论解决。“点拨”在什么地方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对于“当”的教学可以渗透在“锄禾日当午”这一句的教学中:问“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当午”,讲“当”,请学生用“当”找朋友(当时,正当)。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剩下的诗句也以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先通过自学以及教师点拨解决字义,然后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课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学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诉学生串讲诗句可以变换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词,我对于串讲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顺连贯。在此过程中,学生先逐句串讲,讲后先让他们自己评议,最后我再纠正。这样通过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正确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分4步进行教学:

  1、教师示范朗读,确定基调:严肃、较沉重。(教师范读)

  2、采用尝试法,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进行适当的技巧指导:比如:读“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我要求学生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减慢速度进行朗读。(教师范读)

  4、反复练读,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直至熟读成诵。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归纳式提问:通过学*《锄禾》,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可能会给教师不同层次的答案。有的是对内容的掌握,有的是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还有的会是学*古诗的方法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当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够大概说出意思就行了。因为毕竟才一年级,还是学*古诗的起步阶段,在今后漫长的求学道路上,他们会慢慢感悟的。

  四、 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的“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适量地设计了这些作业:

  1、 要求学生完成练*册中的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一些古诗词,准备进行古诗朗诵大赛。

  板书:

  锄禾

  解诗题:锄禾

  知诗人:李绅(唐)

  明诗意:当、皆、粒粒皆辛苦

  诵诗句:严肃、较沉重

古诗说课稿5

  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

  我上的《古诗两首》是千古传送,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同是送别诗,但是诗人内心的情怀却截然不同。因为孟浩然要到柳如烟,花似锦的扬州去,诗人李白在诗中流露出的是欣羡之意。而元二即将出使的安西乃西塞边陲,是不毛之地,前途茫茫,生死难料,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无限凄凉。整首诗从语言文字上看,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快,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被处于一种被动的学*状态,其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我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我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的教学充分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拓宽古诗教学的领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有利于解决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3、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局限;

  4、有利于实现课程提倡的学*方式;

  三、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四、古诗教学与信息课程整合的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教学的最佳情境

  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感情自然融入诗的境界。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配上一曲《阳关三叠》,那优美苍凉的旋律一下子就能渗透学生大心灵,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人由于朋友远去的惆怅,音乐与诗那种天衣无缝的结合,创设了古诗学*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拓展了思维空间。

  2、借助画面,感受情境。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画面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很多诗人追求的境界,而李白与王维的诗所表现的画面感就越强,我在教学时,为两首诗都设置了相应的画,用丰富的色彩,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运用媒体,自主学*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也应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课前查诗人及写作背景。上课前,布置学生查询李白和王维的资料以及写诗的背景,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教师帮助梳理总结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不但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为学*古诗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品质。

  2、运用媒体,自主理解诗意。传统的古诗的理解就是老师详详细细讲,学生原封不动的记,老老实实的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时,利用一个古诗学*的资源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的界面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学生经过合作学*,互学互补的过程,体会到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在这个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人,老师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古诗的帮助者、促进者。

  3、借助媒体,领悟诗情。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多媒体的介入,所以学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很容易从柳如烟、花似锦的美景中体会到李白的羡慕之情,也能从他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这份友情。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体会到诗人的这份凄凉与伤感。

  (三)、拓展情境空间,使用古诗写作。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是将《送元二使安西》作为重点来学*的。当学生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这份难舍之情时,我趁势而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从渭城到安西,中间整整相距了三千多公里啊,横穿了大半个*。阳关以西那可是除了荒漠还是荒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满眼的荒野,满野的凄凉,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也得走整整半年啊。而我的好朋友元二要到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去了,这一去,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你有什么话要叮嘱元二吗?”学生此时将所有的体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为那些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使学生尝试个别化的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主要要求进行同主题的拓展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将搜集下来的送别诗放在班级的学*交流*台上,作为大家学*交流使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对一线教师驾驭整合的技术与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愿借此学*的机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在这块实验园中求索、奋进。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谢谢!


古诗 (菁华5篇)(扩展3)

——《古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课文,提出预*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c 【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在学*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字。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

  指读。

  抢读。

  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古诗两首》。

  二、对话*台

  1、初读: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⑵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⑶小组合作学*,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读:

  ⑴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⑵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⑷汇报交流诗意。

  ⑸多种方式朗读。

  3、诵读:


古诗 (菁华5篇)(扩展4)

——冬天的古诗 (菁华5篇)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其一>

  3、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9、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0、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1、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1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3、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4、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朝范云<别诗二首其一>

  16、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1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郑燮《山中雪后》

  18、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9、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马戴《出塞词》

  20、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2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3、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24、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黄升《酹江月·夜凉》

  25、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6、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2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8、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29、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30、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31、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32、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3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3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36、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3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

  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39、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40、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41、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43、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4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6、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47、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4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49、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50、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悼李花>

  5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52、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53、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54、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55、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56、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57、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58、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59、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60、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6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62、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6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64、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6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66、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67、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6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9、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70、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71、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2、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飞雪过江来》

  73、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蔡琰《悲愤诗》

  7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5、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

  76、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7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7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7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0、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8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8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83、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8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8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86、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87、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李商隐《幽居冬暮》

  88、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89、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9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1、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92、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9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94、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李商隐《对雪二首》

  95、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96、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9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98、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9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00、夜寒不*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日见雪》

  101、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李远《咏雁》

  10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0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南宋吕本中<踏莎行>

  10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05、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06、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黄升《酹江月·夜凉》

  107、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08、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09、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10、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11、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112、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113、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14、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15、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116、坐看深来尺许强,偏于薄暮发寒光。半空舞倦居然懒,一点风来特地忙。——宋·杨万里《观雪》

  117、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18、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119、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李白《夜坐吟》

  120、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12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22、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123、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124、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25、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12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27、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范云《效古诗》

  1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29、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130、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131、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132、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13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13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35、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3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13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38、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139、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

  140、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白居易《早冬》

  141、寒风吹日短,风浪与云*。杜甫<**县怀古>

  142、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杜甫<讽录事宅观>

  143、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唐李颀<听董大弹胡>

  144、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陆游《落梅》

  14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4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47、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14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49、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5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咏雪联句>

  151、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15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53、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154、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小声甘州》

  155、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陆龟蒙《冬柳》

  156、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57、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158、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159、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白居易《早冬》

  160、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16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16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63、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164、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唐祖咏<望蓟门>

  165、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唐刘驾<苦寒吟>

  166、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韦元甫《木兰歌》

  167、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16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169、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170、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71、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柳宗元《早梅》

  172、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173、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7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7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176、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王逸《九思》

  177、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17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179、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180、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李世民《望雪》

  181、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古诗 (菁华5篇)(扩展5)

——古诗词 (菁华5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tónɡsuōyījīlónɡliánpénɡ

  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

  1、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舟过安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乐·村居》

  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和 ,朗读时要读出 。

  三、赏析品味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怪生: 遮:

  诗句的意思是: 。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

  答案:三1、(1)怪生:怪不得的意思;遮:挡。诗句的意思是: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亡赖:指顽皮、淘气。诗句的意思是:特别喜欢小儿的调皮,他趴在溪边剥莲蓬。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日日思君不见君。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5.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7.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8.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9.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12.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1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7.无缘何生斯世,有情能累此生。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9.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0.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2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4.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25.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7.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28.红颜未老恩先断,从此箫郎是路人。

  29.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30.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3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35.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36.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8.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9.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40.红笺小字,说尽*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41.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4.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5.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6.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红颜。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47.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4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0.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5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双飞当日愿。

  53.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54.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能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5.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56.长相思,摧心肝!

  57.也想不思量,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58.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59.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6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6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2.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63.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


古诗 (菁华5篇)(扩展6)

——大雪古诗大全 (菁华5篇)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在二十四节气圭表测影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大雪节气下雪量并不是最大。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