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

首页 / 教案 / |

  《最小公倍数》教案 1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将练*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 4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最小公倍数》教案 6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 回忆学*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

  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 自主探究

  学生在练*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 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4. 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用你想到的方法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集合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或者8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6 的倍数呢?

  师: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18和24 15和25

  三、课堂练*: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3和9 5和10

  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独立作业:数学书71页2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等等。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 8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最小公倍数》教案 9

  关键词:观察、分析、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P67-73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堂实录:

  一、复*: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各是什么?

  2、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20和2436和5428和1413和40

  [评析:复*用短除法求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体现了教学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体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是不

  是对所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都要用短除法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评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类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求知识。]

  三、新授:

  1、电脑出示下面几组数,让学生判断每组数成什么关系?

  7和218和912和3614和19

  生:7和21,12和36,成倍数关系;8和9,14和19成互质关系。

  师:那么成互质关系或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不用短

  除法大家能很快求出来吗?

  生:能

  生:不能

  生:能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看哪些同学说的对。

  师:请分别找出8,9的约数和倍数。韩晓斌严春花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8的倍数:8,16,24,32,40,48,56,64,72,80,88,96……

  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81……

  师:请同学们先找出8和9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1。

  生: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72。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8,9,72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8和9都是72的约数。

  生:72是8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生:8×9=72,即:72是8和9的'乘积。

  师:大家都说得对,但是,有一位同学观察得更仔细,思考得更认真,他发现72是8和9的乘积,而72是8和9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说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什么?

  生: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又因为8和9成互质关系,那么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呢?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

  师:写出几组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师边巡视边低声指导)。

  例如:7和94和53和5

  最后讨论得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还知道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1,下面请同学们联系前面那个结论的推导过程,想一想,然后分组讨论,看从这句话中能得到什么?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同样让学生自己验证,最后讨论得出: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2、请同学们分别找出7、21的约数和倍数。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7的约数:1,7

  21的约数:1,3,7,21

  7的倍数:7,14,21,28,35,42……

  21的倍数:21,42,63……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7。

  生:7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21。

  师:请同学们观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再和原数进行对照,

  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这两个数当中的一个。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关系,即: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7,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21。

  对

  生:因为7和21成倍数关系,所以,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生:求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大小,

  对

  小大。

  这时,学生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而且回答的内容逐渐趋向完整、准确,此时,教师让学生们根据以上同学的回答,看哪个更加完整、准确,如何概括成一句简练的话?

  这样,经过学生们的分组讨论,轻而易举的就得出了结论: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完书上的结论后进行比较,看与自己总结的是否一样,进而分享由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评析:以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为认知结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情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馈练*:

  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9和367和1329和3013和5236和725和17

  [评析:通过反馈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判断、表达等能力,而且无形当中也就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评析:总结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升华。在此,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脑、动口、表现自我的*台,不仅是所学知识的反馈,更是有效地促进数学课中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

  六、作业:(略)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我在教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测、推理、交流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

  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被理解,也最容易被掌握。因此,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我只是适当点拨、引导而已。显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启示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

  教学需改进之处———进一步处理好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彻底改变*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观念,为培养出数量多、素质高、能力强的跨世纪人才拼搏奋进!

  《最小公倍数》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 教师巡视学*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5

  《最小公倍数》教案 11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最小公倍数》教案 12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

  (1) 写出3组互质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5和10

  二、学*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 6 9 5 25 10

  2 3 5 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 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 36和54 7的14

  24和36 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 12和36 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 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 8和9 11和4

  4和28 4 和25 33和11

  7和63 48和12 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 7和5 12和16

  5和35 28和14 34和51

  《最小公倍数》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最小公倍数》教案 14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 15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

  教学目标: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对口令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

  20/24>18/24,所以5/6>3/4。

  红红打得快。

  生2:我也认为红红打得快。但是我把5/6和3/4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2/6×2=10/12,3/4=3×3/4×3=9/12

  10/12>9/12,所以5/6>3/4。

  ……

  如果学生只有分母是24或12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一下,应有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6和3/4进行通分后,再比较大小的。

  (2)两种方法通分时用的分母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

  教学预设

  ●不同的地方

  (1)第一种方法,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24作分母,第二种方法,通分时用4和6的公倍数12作分母。

  (2)24是12的2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两种通分方法中,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那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椭圆形纸片上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再圈出它们的公倍数。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4和6的公倍数都有哪些呢?生:我先找出4和6各自的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6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也用省略号表示。

  生:然后找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观察我们找到的50以内6和4的这几个公倍数,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60。因为每两个公倍数之间都相差12,48加12等于60。

  师:60后面还有没有?还有多少个?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找不到最大的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再来观察4和6的这些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小的谁?

  生:12。

  师:还有比12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一些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同桌的同学现互相说说。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出概念(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找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现找了4的倍数,又找了6的倍数,最后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太麻烦,其实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短除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用短除法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书写方式一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体会公倍

  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运用。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

  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

  师:3和2的最小倍数各是几?

  生:都是它们本身。

  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呢?

  生: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师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50个数。请同学们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

  (生操作圈数)

  师:谁能说说4的倍数?

  生:4的倍数有4、8、12、16、…,48。

  师:6的倍数呢?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48。

  师: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12、24、36、48。这些数既用△标出,又用○标出,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二、顺理成章,概念

  师: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吗?

  生1:我起的名字叫共同的倍数。

  生2:这个名字太长了,叫公倍数更好.

  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一下什么叫做公倍数?

  生3:公倍数就是这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的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

  生4:它是最小一个,所以它的名字叫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方法,实际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学生的发言,板书:枚举法)

  师:在寻找最小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作第51页的填一填。

  (学生练*,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集合圈的写法。)

  师:谁来汇报的结果?

  (学生展示各自的练*)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1:我认为用书上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所以我不用这个方法也能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在想6的倍数,想到8这个数时,就发现它也是9的倍数,那它一定是6和9最小公倍数,这样就不用写到50了。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因为9的倍数比6的倍数大,会找的更快。

  生3:我发现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就是3×5得到的,所以求最小公倍数就用两个数相乘就行了。

  生4:我不同意,6和9相乘得54,而6和9的最小公倍数时18。

  生5:我发现54要是除以6和9的最大公因数3就是18了。

  师:那么,,同学们对这几位同学的发现有什么看法?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从而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求3种类型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四、收获

  师: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教案 17

  课题一:两个数的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数轴上。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

  ②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数

  (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让学生说)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关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

  (4)归纳:18 和30 的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所以18 和30 的是:

  2335=90

  (5)教学求的一般方法。

  为了简便,我们通常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写成下面的形式,求,如: 18 30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了?

  (6)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然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看第74页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讲讲为什么?

  2.做练*十五的第4题,先让学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及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2、3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18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 19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将练*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20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扩展阅读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扩展1)

——《最小公倍数》教案 (菁华5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2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将练*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3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4

  课题一:两个数的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数轴上。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

  ②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数

  (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让学生说)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关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

  (4)归纳:18 和30 的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所以18 和30 的是:

  2335=90

  (5)教学求的一般方法。

  为了简便,我们通常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写成下面的形式,求,如: 18 30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了?

  (6)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然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看第74页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讲讲为什么?

  2.做练*十五的第4题,先让学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及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2、3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乐乐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西湖公园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教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数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学生举例,教师在4的`倍数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6的倍数有多少个?(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数”并添上省略号)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吗?(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有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学生举例,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师谈话: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出示集合图:

  4的倍数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

  4和6的公倍数

  三、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分别求出了这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例子,填一填

  师: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呢?

  生说,师写(列举法)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2和69和186和245和353和9

  3和57和54和99和11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有的同学找得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数。例如3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5、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发现做书本52页的第3题,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10和83和95和46和59和42和76和8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的氛围中,体验着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问题,

  出示:

  (1)“五(1)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按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人民公园是1路和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设计理念:借助于生活实例进行对知识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让生对抽象概念得以理性认识,而且也能切身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分析中我紧抓关键字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我们今天学*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哪几种情况?

  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找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列举法

  倍数关系较大数

  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两数的乘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扩展2)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板书如下:

  4的倍数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12 24 30

  …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看。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还要填24 36…

  师: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准确!(板书: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2× 4 6 ←只用6乘

  3× 4 12 ←只用4乘

  12 12

  师:恭喜你!你终于研究出来了。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如下)

  4= 2 ×2

  6= 2 × 3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独立完成练*十五第一题

  提问:为什么用2×3×5×7?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2:求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生讲解师板书)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公有的质因数→ 3 9 15

  3 5 ←互质数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

  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的氛围中,体验着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情感是学生自主学*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情感。

  3、师生*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的助手。

  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参与者、反思者。)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十五第二题前4题第三题第四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感受

  五、作业练*十五第二题后4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2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

  教学目标: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对口令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

  20/24>18/24,所以5/6>3/4。

  红红打得快。

  生2:我也认为红红打得快。但是我把5/6和3/4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2/6×2=10/12,3/4=3×3/4×3=9/12

  10/12>9/12,所以5/6>3/4。

  ……

  如果学生只有分母是24或12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一下,应有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6和3/4进行通分后,再比较大小的。

  (2)两种方法通分时用的分母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

  教学预设

  ●不同的地方

  (1)第一种方法,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24作分母,第二种方法,通分时用4和6的公倍数12作分母。

  (2)24是12的2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两种通分方法中,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那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椭圆形纸片上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再圈出它们的公倍数。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4和6的公倍数都有哪些呢?生:我先找出4和6各自的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6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也用省略号表示。

  生:然后找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观察我们找到的50以内6和4的这几个公倍数,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60。因为每两个公倍数之间都相差12,48加12等于60。

  师:60后面还有没有?还有多少个?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找不到最大的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再来观察4和6的这些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小的谁?

  生:12。

  师:还有比12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一些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同桌的同学现互相说说。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出概念(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找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现找了4的倍数,又找了6的倍数,最后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太麻烦,其实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短除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用短除法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书写方式一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大胆质疑的*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班在舞台旁30米长的花带上每隔2米种一株桂花,树种的太密了,下午要重种,改成每隔3米种一株。现在大家出出主意,下午怎样种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呢?我一边说一边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分给各小组,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后交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方案。各组讨论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2、头尾不动,把中间的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3、除头、尾不动外,还有6米、12米、18米、24米共六株不用拔,只需拔10株,在每两株中间种一株,这样重种5株就可以啦。

  师:刚才有4组采用了第三种方案该种的,这种方案确实比前两种方案要好,现在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发现这些株数不用重种的`?

  生: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的。还发现了6、12不仅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所以觉得是2和3的公倍数就都不用动。

  师:你们怎么想到“公倍数”这么个好听的名字的?

  生:我们前面学*的几个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那现在两个公有倍数就叫公倍数,30是最大的就叫最大公倍数。

  师: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议论纷纷)这个不是最大的,还有更大的。。。。

  师:确实如此,大家真能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为什么不求最大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 哪些情况下可以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等)

  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71.

  成果汇报:

  (1)公倍数有多少个 (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

  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

  12= 2 × 2 × 3

  30= 2 × 3 × 5

  60= 2 × 3 × 2 × 5

  12独有的质因数 30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2= 6 × 2

  30= 6 × 5

  6 × 2 × 5 = 60)

  最大公因数 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③短除法: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

  3 36 45 用公因数去除

  3 12 15

  4 5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36,45]=3×3×4×5=180

  讨论:与求最大公因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处:都用公因数去除,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不同处:求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 65和130 4和15 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最小公倍数教案 4

  一、教材简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为今后的通分学*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方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休息日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

  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共同休息日”、“最早的休息日”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的倍数)4、8、12、16、20、24、28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的倍数)6、12、18、24、30??他们共同休息日(4和6的公倍数)12、24

  最早的休息日(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设计意图】

  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

  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兴趣。探究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最小公倍数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90页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在本堂课的教学,我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一些能够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真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三个情景片断)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多样化,简洁化,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日历。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扩展3)

——《自然之道》教案通用二十篇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

  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

  还有吗?

  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兴奋!

  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

  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

  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生:……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

  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

  师: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继续!(生读)这里有个新筑巢孵化:不对——这个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对——这里有个新词,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吗?(生讲不出来——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

  生:做窝……

  师:对啊!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想读好这两个小节,先要读准这两小节里的4个新词,自己先来读读;谁来?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再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侦察:

  谁再来读读?(指名)

  师:现在有把握读课文了吗?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师:你的心情是怎样?(3—4)

  生:……

  师;是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A:“一只……”

  “突然”: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生说)是啊,出乎意料!谁来读?始料不及啊!再来!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的慢,同学们,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还会这样慢悠悠吗?再来!(速度快点!)还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生回答)它的出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对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找找!(生:踌躇不前)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师:“突然……”

  师: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去找找,去划划!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很焦急

  师: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生:……

  师:着急啊!谁再来!

  生:……

  师:万分焦急!再来!

  生:……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说)

  师:(不要管它,随它去吧……)“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生:……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声音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犝饨诳畏噶朔较蛐缘拇砦蟆N颐窃谑导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声音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驴伪曛赋觥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牪⑶艺庋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教学本体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强调“啄”易写错的地方,教学“鸥鹭”和“愚蠢”两个词),理解词语。(重点)

  2、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来写事物特点的方法。(难点) 教学非本体目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视频《动物世界》引入。

  在自然世界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给了人们不少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关于动物世界的课文。(板书: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道”的意思。

  学生说。老师出示课件,建议学生赶快做批注。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二、自学检测生字新词

  引:昨天布置了预*作业,让同学们预*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预*情况。(课件)

  (1)读本课的7个生字,练*组词。出示多音字“吁”

  师:海鸥和嘲鸫都是一种海鸟。生活在大海边上的叫它海鸥,生活在内陆湖的叫“沙鸥”。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写了一首词“如梦令”这首词中就有这个“鸥”字,“如梦令”和我们第一课学过的白居易的《忆江南》一样也是——(学生答词牌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出“惊起一滩鸥鹭”中的鸥是指沙鸥。

  师:鹭也是一种水鸟

  教学生词:“鸥、鹭、鸫”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字,他们都有“鸟字旁”可以看出

  大多数有鸟字旁的字都和鸟儿有关系。

  师: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可以把这首词背下来。

  这一课还有许多四字词语,让我们一起来积累吧!。

  课件出示本课四字词语。读生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形式为:课堂练*)

  三、生字书写:

  师:同学们对词语的理解十分准确,老师给同学们点个赞。这一课中还有一个比较难写的词。

  出示课件。指导书写“愚蠢”。(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争当写字小状元。)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提醒。

  蠢:上部是“春”字,一撇一捺要写长些,盖住下面的两个虫字。 愚:部首是“心”,上部的第七画“丨”要通下来。

  四、看来同学们的生字新词掌握的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轻而快的打开书35页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师:最先读完的同学有奖励哦!

  2、提学生轮读课文,提出要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完成填空训练。

  五、品读课文,学*写作方法

  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觉得这一段写得特别好。课件出示: 品读文段: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这段话写了一只小海龟和一只嘲鸫,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描写小海龟和嘲鸫的?

  师:在本册课本中有许多文段都是抓住动词来描写事物的。比如说13课《夜莺的歌声》就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写的也是非常好。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作者又是抓住了什么来描写的。

  品读文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六、学*抓住动作描写描写事物的写法写一段话。 (出示课件)

  引入:抓住动作描写,是许多作家写好文章的法宝。今天也请同学们写几句话,也用上描写动作的.词语,注意把意思表达完整。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推荐话题:①自己早晨起床晚了;②胆小的小狗听到了鞭炮声;③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都行。

  交流*作片段。

  出示:学生评价的标准。

  1、 语句是否通顺;

  2、 是否有把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否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找出文中其他描写动作的相关语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找出“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是指什么?

  2、把读了本课的体会或者感受和家长一起聊一聊。

  3、推荐阅读沈石溪小说《鸟奴》。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因此,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请在书上做好记号。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正音。重点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小组合作学*1~4自然段。

  ⑴ 读明白了什么请说说?

  ⑵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交流。

  ⑶ 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见大屏幕)

  神态语言我们 向导

  2、向导和我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

  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

  4、表演读3、4自然段,着重全体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5、感悟启示:

  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大家。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

  例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1、解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个成语故事叫拔苗助长,谁来说说?你怎么评价故事中的人。“十分愚蠢,它违反了生物的生长规律,也是自然界的规律。 规律也叫做道(板书:道) 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自然之道(板书:自然之)

  2、解词:

  师: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生词的意思,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师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读读划划)

  (出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师:要读准字音,,读的还不够。要想读词读出神采,想画面是好方法(1个)

  师:我们一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写谁?:1幼龟2肉食鸟3我和同伴 4向导

  师:从上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请看黑板,出示一段话)

  像这样好心办坏事,十分愚蠢,愚蠢到什么程度呢?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愚不可及)师板书。注意:“愚”字的一竖贯穿下来。这个词在文中哪句话中?请你读出来。“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读文章

  师:就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什么蠢事?)(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师:恩,你说得真好,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就是: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整群幼龟。(板书:救 )

  师:同学们,我们在把幼龟抱回大海时,还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就让我们先回到做好事的一幕。

  师描述:当我们看到一只嘲鸫突然飞来,他用尖嘴啄幼龟的头时。(带入情景)我是多么的焦急:惊心动魄:残酷:伤感:紧张:难受

  师:好,把这种感受送回到文本中去,读一读这段话。

  师:读得非常地流利,但还没有感受到紧张的那一刻。 听老师读 “你得想想办法啊”。(再读)

  师:我们如此焦急,向导又是什么反应呢?(师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师: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师解释)。好,就用这种若无其事的语气读一下。

  师:在我们一再要求下,向导既不情愿的把被啄的小海龟抱向的大海的时候,惨剧发生了(板书:害)。这时我们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师引读:“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接读课文 “数十只…… ”

  “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接读 “不一会……”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向导又说了什么?(师引读: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总结:我们通过不同的朗读,如抓住重点词语,如变换语调等,读出了我们的心情,读出了我们的感受,读文章就应该这样 )

  拓展写:我们悲痛,我们惋惜,我们自责,为了让惨剧不再发生,让再来的人不做这种愚不可及的事情,我们决定在沙滩上立一个牌子,在上面写上一两句话,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帮他们写一下。

  学生:(尊重之道,别让好心办坏事 )

  学生:(动物有动物的天空,人类有人类的舞台,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

  师:本文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而原文中的结尾是这样的:大家垂头丧气地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这肃静包含着一种沉思。

  师:你觉得哪一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师总结:不管那一种结尾,都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师指板书:“救”与“害”只是一道之隔,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这正是

  黄昏科考队员催,

  好心却害绿幼龟。

  愚不可及办蠢事,

  自然之道不可违。

  一、导入新课

  一、课前交流

  1. 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若没条件制作课件,可出示一些图文资料),让学生陶醉其中。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造成的不同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入,解题:同学们,大自然神奇美丽、充满生机。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一个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板书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大自然的规律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这就是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义,整体感知

  (一)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 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音节,多念几遍,把生字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默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自主思考:海龟是怎样遇难的?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三)检查自读情况。

  1. 教师对易出错的字形、字音:“穴”、“吁”、“伫”、“肴”进行指导。

  2. 学生汇报海龟遇难的经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补充、指导。

  三、精读课文第1~5段,交流阅读体会

  1. 教师给学生介绍资料:加拉巴哥岛。

  2. 抽一名学生范读第1、第2段,其余思考:“我们”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幼龟要进入大海所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汇报。(要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幼龟生存所面临的`危机:它们除了容易被食肉鸟吃掉外,还有就是它们与成年海龟体重的悬殊—不及1%。)

  4. 过渡:那天“我们”上岛的时候,快到黄昏了。“我们”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我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齐读第3段。(学生齐读。)

  5.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欲出又止”、“踯躅不前”、“突兀”、“企图”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 面对这惊险的一幕,“我们”是什么态度?向导是什么态度?你认为谁的态度是正确的?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7.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和向导“见惯不惊”、“若无其事”、“极不情愿”的不同表情态度及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8. 分角色读“我们”和向导的话(第4段),齐读第5段。

  四、精读课文第6~12段,体会文章情感,获得思想启迪

  1. 引读第6段:向导抱走幼龟不久—(生读:“成群的幼龟……愚不可及的蠢事。”)

  2. 针对第7段的内容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对于作者的分析,你有疑问吗?(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能对作者的分析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产生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3. 指导朗读,可分组读第6~8段,齐读第9段。要指导学生读出震惊的语气。

  4. 过渡:为了弥补“我们”的错误,“我们”是怎样做的?

  5. 自读第10段,边读边想象沙滩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拼命地救幼龟,数十只食肉鸟争先恐后地抢食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幼龟,幼龟也在拼命地往海里爬。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抽生读,评价后再读。

  6.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滩上的寂然静止和“我们”心情的不*静。大家都在反思自己关爱小动物的善举怎么会造成这样的恶果,都不说话,终于,向导忍不住了,发出了他的悲叹。齐读向导发出的悲叹。

  7. 如果你们就是作者和旅行的同伴,听到向导发出的悲叹,你们会想些什么?请说说吧。

  8. 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作聪明”、“走向反面”,并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救下第一只出巢的幼龟是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自作聪明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我们”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大多数幼龟葬身鸟腹。这段话是作者从这件事中总结的教训,它告诉我们:人类虽然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生灵,但人类做事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仅从人类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不遵循客观规律,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恶果。背诵这两句话,记住教训。

  五、延伸与拓展

  1.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因为好心而办的傻事,教师相机指导。

  2. 教师介绍资料:动物的相生相克。

  3. 师生交流从电视栏目“人与自然”、“动物寻奇”、“探索与发现”看到的一些内容。(如果学生不太了解,教师要推荐学生多看这些电视栏目或相关的书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扩展4)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6和8公倍数:24,48,…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6=2×3

  8和6的最小公倍数包括8和6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18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和513和748和1617和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18,24][18,27][14,21]

  [32,40][25,45][26,39][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2和85和64和93和95和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88――89页,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许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1)2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最小的质数

  (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

  (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

  (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

  (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应该是一个思维活动,而不是程序操练的过程。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数学课堂,不断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建构。所以,作为教师在预设数学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不拘于教材,不照本宣科,巧妙设计,拓宽探索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调整了教材的资源,激发了学生产生学*和探究的欲望。

  上课一开始,通过设计“报数”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有些同学之所以站了两次,是因为他们的号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在自然而然的活动参与中,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数存在着公倍数”。

  接着,通过阿凡提的机智故事,引导学生在解决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的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他们各自的休息日数据上的特点,从而得出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像教师讲解学生接受那样直接明快,确实“费时”,但是并不“低效”。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从各自的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了“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发生、形成的过程,经历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建构活动,获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

  数学学*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的任务就是要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的再现,而应设计出“点睛之笔”,用恰如其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科学化、深刻化,从而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教学中虽然充分地展现了学生在解决“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思维策略,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数学交流中,通过经验分享、方法交换、思维沟通等实现融合,并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实现由个性化认识向共性化知识的有效转变。面对学生众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列举法、集合图表示法、小数翻倍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对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性重新进行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方法的有效优化。可通过展开比赛,分大组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发现,在相同的取值范围内,较大数的倍数比较少,较小数的倍数比较多。从而引导学生对小数翻倍法进行修正,改为大数翻倍法。大数翻倍法简便易学,便于心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应通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本节课的例2在设计上存在着与例1重复、低效的弊端,应把例2的数字改为“4和8”,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再次从观察数据的特点入手,找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更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修正,整节课的容量将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性、更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掌握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

  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

  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

  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4、 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

  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

  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

  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 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

  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 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

  小公倍数。

  3、 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 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 练*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

  前提呢?

  2、 练*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 练*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P22—24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独有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探索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用列举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呈现问题:

  (1)猜一猜用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为6厘米和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

  学生说猜想结果和想法。

  (2)实践验证:

  请小组拿出小长方形和画有正方形的纸,动手铺一铺。

  (3)反馈交流:

  A肯定:哪个正方形正好铺满?B质疑:为什么边长12cm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而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呢?C交流:结合学生思路板书有关算式D我们发现:6cm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8cm虽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铺满。

  (4)深入探索:

  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

  (5)反馈交流:

  A板书数据:6、12、18、24……

  B说理:为什么这些边长的正方形也都能正好铺满?你能举其中一个例子来说一说吗?其中最小的边长是6厘米,能找到比6厘米更小的边长吗?

  C小结:我们发现,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揭示概念

  (1)揭示: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2)提问:A2和3的公倍数中的……表示什么意思呢?揭示: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B2和3的公倍数中,谁是最小的?有没有比6更小的了呢?揭示: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

  (3)辨析:16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

  二、探索方法,优化策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过要同学们自己来探索,自己来寻找方法,有信心吗?

  1、呈现例2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

  2、学生探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组想的方法多,想得方法好。

  3、反馈呈现多种方法

  方法一:列举法分别求6和9的.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方法二: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方法三: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可能出现方法四:先找到最小公倍数,再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4、评价方法:

  方法一与方法二、方法三比,你有什么想法?方法二与方法三比,你有什么想法?方法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要找到最小公倍数,我们通常要用到前面几种方法来找最小公倍数。

  5、出示集合图。

  6、小结:通过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交流,我们找到了多种方法来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拓展提升。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四1——4

  3、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5和73和910和45和109和104和81和54和54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五、解决实际问题(见小小设计师)

  药物研究所研究出一种新药,经临床试验成功后决定向市场推广,这种药**每天吃2次,每次2片,一天一共吃4片;儿童每天吃3次,每次1片,一天一共吃3片;如果你是药厂包装设计师,每一版药你认为设计多少颗比较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学生四年级学*的延续,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这课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要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为后面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充分全面的准备。作为全新的课改内容,本课教材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改革的力度较大,体现了浓郁的课改气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润物细无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概念。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去铺边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哪个能正好铺满?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操作情景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探索中生成问题:怎样的正方形肯定能正好铺满?怎样的不行?像这样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还能找到吗?引发学生深入探索,在充分探索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既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这时引入公倍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学生觉得很自然、亲切,觉得解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公倍数的概念也是现实的、有意义的鲜活概念。

  2、多样呈精彩:在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时候,采用全开放的方式,放大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以小组交流形成思维碰撞,呈现多彩的智慧。以评价促方法的对比,以评价促思维的深入,以评价促探索精神的提升,学生自然自得其乐,收获多多。

  3、适度显睿智。在练*部分,教材能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能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适度体现的其一。其二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材抛弃了短除法的方法,而只要学生找10以内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降低了学*要求,更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扩展5)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范本五份

  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一、疏通概念

  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与复*。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

  公倍数与公因数

  认识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法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

  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了方程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专项练*

  1、方程的复*

  ⑴与练*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

  等式

  方程

  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

  ⑵与复*第2题

  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

  ①3x=1.5(x=0.5x=2)

  ②x-210=30(x=240x=180)

  ③x÷5=120(x=24x=600)

  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米11.7*方米?米

  2.7米

  6.9米3.9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

  教师,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与复*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

  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出示练*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4和82和3

  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415和602和3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三、全课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与复*第3题、第5题、第6题。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复*课,主要复*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两个单元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对知识的`回顾与还不是很系统。特别是对潜能生而言,教师的提问不能及时沟起他们对知识概念的回忆,因此跟基础较好的同学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落差。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在列方程时,因为没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把方程列错,或者方程列到了,却不能把方程抽象成数量关系式。诸如这些现象,主要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仔细,深入,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在公倍数和公因数一单元中,问题不大,主要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对较大的两个数,如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出错率较大。因此课后还应多补充一些相应的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五第12~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弄清公倍数和公因数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

  二、基础训练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综合练*

  1.完成练*五第12题。

  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你是怎样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2.完成第13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3.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

  (2)指导解法。

  把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6-1)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每种糖都是*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45,35)=5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阅读“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方法————辗转相除发法,以及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课堂

  大家在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做好准备。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公倍数。主要是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6~31页教学公因数。包括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练*五里还安排了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比较。

  第32~36页实践与综合应用。利用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例,教学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

  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我国古代曾经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也介绍了现代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阅读这材料后,如果学生愿意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是允许的。但是,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和使用短除法。编排的一道思考题,是可以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

  例1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发现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并从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

  教材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用同一张长方形纸片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会提出“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这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他们沿着正方形的边铺长方形纸片,就会想到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边长有关,于是产生进一步研究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关系的愿望。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 铺的过程与结果,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除以长方形的长、宽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第二个层次根据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经验,联想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的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有无数多个。再用“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活动领悟公倍数的含义,不仅体现在例题的教学中,还落实到练*里。第23页“练一练”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从数表里的10、20、30三个数既画了“?”又画了“○”,体会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2和5的公倍数。练*四第4、7、8题都是与公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填表格、圈日期等活动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例3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也通过“铺”的活动组织教学。与例1不同的是,例3用2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去铺同一个长方形,是形成公因数概念的需要。例题编写和练*编排与教学公倍数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2?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公倍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公因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可见“几个数公有的”是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倍数、因数的基础上教学公倍数、公因数,关键在于突出“公有”的含义。

  教材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1先联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这些现象,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除以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一方面概括了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既是……又是……”的意思。然后在“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这句话里把“既是……又是……”进一步概括为“公倍数”,形成公倍数的概念。

  集合图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第23页把6的倍数与9的倍数分别写到两个集合圈里,这两个集合圈有一部分重叠,在重叠部分里写的数既是6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倍数。先观察这个集合图,再填写第24页的集合图,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括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加强对概念的认识。例1在揭示2和3的公倍数的概念,指出它们的公倍数是6、12、18、24……后,提出“8是2和3的公倍数吗”这个问题,利用反例凸现公倍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8只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倍数的概念。练*四第4题先在表格里分别写出4、5、6的倍数,再寻找4和5、5和6、4和6的公倍数,也有助于学生识别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本单元只教学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为这些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约分和通分时应用最多。只要这些基础知识扎实,即使遇到三个分数的通分,学生也能灵活处理。不编排例题教学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而是采用写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思路都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引发出来。学生可能先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倍数需一个一个地写,还要逐个逐个地比,所以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慢。学生也可能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只要依次想出9的倍数(即9×1、9×2、9×3……的积),逐一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求两个较小数(不超过10)的最小公倍数时,更能显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当然,在6的倍数里找9的倍数,也是一种方法,但没有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快捷。教材安排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各种方法,首先是理解各种方法的共同点,都在寻找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而且是尽量小的那个数。然后是理解各种方法的个性特点,从中作己的选择。

  例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和例2相似。求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中,教材呈现的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宜多数学生。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先写出两个数的全部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操作不麻烦。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依次想较小数的因数,稍不留心就会遗漏某一个因数。练*五编排第3题的意图就在于此。

  练*四第5题在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安排,两个色块分别呈现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左边的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有倍数与因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右边的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练*五第6题是初步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后安排的。左边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也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右边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在通分和约分时会经常出现。教学时可以按色块进行,先分别求出同一色块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再找出相同的特点,通过交流内化成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要注意的是,学生有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够理解同组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以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规律。由于新教材不讲互质数,也不教短除法,所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只能在具体对象中感受,不宜深入研究原因,更不要出结语让学生记忆。第9题分别写出1、2、3、4……20这些数与3、2、4、5的最大公因数,在发现有趣规律的同时,也在感受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公倍数。主要是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6~31页教学公因数。包括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练*五里还安排了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比较。

  第32~36页实践与综合应用。利用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例,教学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

  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我国古代曾经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也介绍了现代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阅读这材料后,如果学生愿意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是允许的。但是,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和使用短除法。编排的一道思考题,是可以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

  例1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发现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并从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