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最小公倍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板书如下:

  4的倍数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12 24 30

  …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看。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还要填24 36…

  师: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准确!(板书: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2× 4 6 ←只用6乘

  3× 4 12 ←只用4乘

  12 12

  师:恭喜你!你终于研究出来了。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如下)

  4= 2 ×2

  6= 2 × 3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独立完成练*十五第一题

  提问:为什么用2×3×5×7?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2:求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生讲解师板书)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公有的质因数→ 3 9 15

  3 5 ←互质数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

  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的氛围中,体验着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情感是学生自主学*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情感。

  3、师生*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的助手。

  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参与者、反思者。)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十五第二题前4题第三题第四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感受

  五、作业练*十五第二题后4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2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

  教学目标: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对口令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

  20/24>18/24,所以5/6>3/4。

  红红打得快。

  生2:我也认为红红打得快。但是我把5/6和3/4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2/6×2=10/12,3/4=3×3/4×3=9/12

  10/12>9/12,所以5/6>3/4。

  ……

  如果学生只有分母是24或12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一下,应有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6和3/4进行通分后,再比较大小的。

  (2)两种方法通分时用的分母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

  教学预设

  ●不同的地方

  (1)第一种方法,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24作分母,第二种方法,通分时用4和6的公倍数12作分母。

  (2)24是12的2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两种通分方法中,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那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椭圆形纸片上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再圈出它们的公倍数。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4和6的公倍数都有哪些呢?生:我先找出4和6各自的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6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也用省略号表示。

  生:然后找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观察我们找到的50以内6和4的这几个公倍数,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60。因为每两个公倍数之间都相差12,48加12等于60。

  师:60后面还有没有?还有多少个?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找不到最大的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再来观察4和6的这些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小的谁?

  生:12。

  师:还有比12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一些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同桌的同学现互相说说。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出概念(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找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现找了4的倍数,又找了6的倍数,最后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太麻烦,其实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短除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用短除法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书写方式一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大胆质疑的*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班在舞台旁30米长的花带上每隔2米种一株桂花,树种的太密了,下午要重种,改成每隔3米种一株。现在大家出出主意,下午怎样种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呢?我一边说一边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分给各小组,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后交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方案。各组讨论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2、头尾不动,把中间的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3、除头、尾不动外,还有6米、12米、18米、24米共六株不用拔,只需拔10株,在每两株中间种一株,这样重种5株就可以啦。

  师:刚才有4组采用了第三种方案该种的,这种方案确实比前两种方案要好,现在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发现这些株数不用重种的`?

  生: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的。还发现了6、12不仅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所以觉得是2和3的公倍数就都不用动。

  师:你们怎么想到“公倍数”这么个好听的名字的?

  生:我们前面学*的几个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那现在两个公有倍数就叫公倍数,30是最大的就叫最大公倍数。

  师: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议论纷纷)这个不是最大的,还有更大的。。。。

  师:确实如此,大家真能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为什么不求最大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 哪些情况下可以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等)

  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71.

  成果汇报:

  (1)公倍数有多少个 (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

  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

  12= 2 × 2 × 3

  30= 2 × 3 × 5

  60= 2 × 3 × 2 × 5

  12独有的质因数 30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2= 6 × 2

  30= 6 × 5

  6 × 2 × 5 = 60)

  最大公因数 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③短除法: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

  3 36 45 用公因数去除

  3 12 15

  4 5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36,45]=3×3×4×5=180

  讨论:与求最大公因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处:都用公因数去除,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不同处:求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 65和130 4和15 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最小公倍数教案 4

  一、教材简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为今后的通分学*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方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休息日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

  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共同休息日”、“最早的休息日”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的倍数)4、8、12、16、20、24、28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的倍数)6、12、18、24、30??他们共同休息日(4和6的公倍数)12、24

  最早的休息日(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设计意图】

  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

  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兴趣。探究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最小公倍数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90页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在本堂课的教学,我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一些能够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真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情境(三个情景片断)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多样化,简洁化,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日历。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1)

——《最小公倍数》教案 (菁华5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2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将练*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3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4

  课题一:两个数的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数轴上。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

  ②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数

  (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让学生说)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关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

  (4)归纳:18 和30 的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所以18 和30 的是:

  2335=90

  (5)教学求的一般方法。

  为了简便,我们通常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写成下面的形式,求,如: 18 30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了?

  (6)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然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看第74页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讲讲为什么?

  2.做练*十五的第4题,先让学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及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2、3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乐乐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西湖公园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教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数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学生举例,教师在4的`倍数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6的倍数有多少个?(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数”并添上省略号)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吗?(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有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学生举例,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师谈话: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出示集合图:

  4的倍数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

  4和6的公倍数

  三、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分别求出了这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例子,填一填

  师: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呢?

  生说,师写(列举法)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2和69和186和245和353和9

  3和57和54和99和11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有的同学找得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数。例如3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5、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发现做书本52页的第3题,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10和83和95和46和59和42和76和8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的氛围中,体验着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问题,

  出示:

  (1)“五(1)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按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人民公园是1路和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设计理念:借助于生活实例进行对知识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让生对抽象概念得以理性认识,而且也能切身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分析中我紧抓关键字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我们今天学*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哪几种情况?

  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找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列举法

  倍数关系较大数

  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两数的乘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2)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二十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 1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将练*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 :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 4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最小公倍数》教案 6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 回忆学*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

  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 自主探究

  学生在练*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 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4. 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用你想到的方法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集合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或者8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6 的倍数呢?

  师: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18和24 15和25

  三、课堂练*: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3和9 5和10

  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独立作业:数学书71页2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等等。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 8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最小公倍数》教案 9

  关键词:观察、分析、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P67-73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堂实录:

  一、复*: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各是什么?

  2、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20和2436和5428和1413和40

  [评析:复*用短除法求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体现了教学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体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是不

  是对所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都要用短除法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评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类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求知识。]

  三、新授:

  1、电脑出示下面几组数,让学生判断每组数成什么关系?

  7和218和912和3614和19

  生:7和21,12和36,成倍数关系;8和9,14和19成互质关系。

  师:那么成互质关系或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不用短

  除法大家能很快求出来吗?

  生:能

  生:不能

  生:能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看哪些同学说的对。

  师:请分别找出8,9的约数和倍数。韩晓斌严春花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8的倍数:8,16,24,32,40,48,56,64,72,80,88,96……

  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81……

  师:请同学们先找出8和9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1。

  生: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72。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8,9,72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8和9都是72的约数。

  生:72是8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生:8×9=72,即:72是8和9的'乘积。

  师:大家都说得对,但是,有一位同学观察得更仔细,思考得更认真,他发现72是8和9的乘积,而72是8和9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说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什么?

  生: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又因为8和9成互质关系,那么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呢?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

  师:写出几组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师边巡视边低声指导)。

  例如:7和94和53和5

  最后讨论得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还知道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1,下面请同学们联系前面那个结论的推导过程,想一想,然后分组讨论,看从这句话中能得到什么?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同样让学生自己验证,最后讨论得出: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2、请同学们分别找出7、21的约数和倍数。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7的约数:1,7

  21的约数:1,3,7,21

  7的倍数:7,14,21,28,35,42……

  21的倍数:21,42,63……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7。

  生:7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21。

  师:请同学们观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再和原数进行对照,

  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这两个数当中的一个。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关系,即: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7,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21。

  对

  生:因为7和21成倍数关系,所以,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生:求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大小,

  对

  小大。

  这时,学生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而且回答的内容逐渐趋向完整、准确,此时,教师让学生们根据以上同学的回答,看哪个更加完整、准确,如何概括成一句简练的话?

  这样,经过学生们的分组讨论,轻而易举的就得出了结论: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完书上的结论后进行比较,看与自己总结的是否一样,进而分享由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评析:以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为认知结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情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馈练*:

  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9和367和1329和3013和5236和725和17

  [评析:通过反馈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判断、表达等能力,而且无形当中也就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评析:总结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升华。在此,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脑、动口、表现自我的*台,不仅是所学知识的反馈,更是有效地促进数学课中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

  六、作业:(略)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我在教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测、推理、交流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

  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被理解,也最容易被掌握。因此,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我只是适当点拨、引导而已。显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启示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

  教学需改进之处———进一步处理好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彻底改变*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观念,为培养出数量多、素质高、能力强的跨世纪人才拼搏奋进!

  《最小公倍数》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 教师巡视学*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5

  《最小公倍数》教案 11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最小公倍数》教案 12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

  (1) 写出3组互质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5和10

  二、学*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 6 9 5 25 10

  2 3 5 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 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 36和54 7的14

  24和36 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 12和36 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 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 8和9 11和4

  4和28 4 和25 33和11

  7和63 48和12 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 7和5 12和16

  5和35 28和14 34和51

  《最小公倍数》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最小公倍数》教案 14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 15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

  教学目标: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对口令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

  20/24>18/24,所以5/6>3/4。

  红红打得快。

  生2:我也认为红红打得快。但是我把5/6和3/4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2/6×2=10/12,3/4=3×3/4×3=9/12

  10/12>9/12,所以5/6>3/4。

  ……

  如果学生只有分母是24或12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一下,应有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6和3/4进行通分后,再比较大小的。

  (2)两种方法通分时用的分母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

  教学预设

  ●不同的地方

  (1)第一种方法,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24作分母,第二种方法,通分时用4和6的公倍数12作分母。

  (2)24是12的2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两种通分方法中,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那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椭圆形纸片上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再圈出它们的公倍数。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4和6的公倍数都有哪些呢?生:我先找出4和6各自的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6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也用省略号表示。

  生:然后找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观察我们找到的50以内6和4的这几个公倍数,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60。因为每两个公倍数之间都相差12,48加12等于60。

  师:60后面还有没有?还有多少个?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找不到最大的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再来观察4和6的这些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小的谁?

  生:12。

  师:还有比12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一些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同桌的同学现互相说说。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出概念(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找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现找了4的倍数,又找了6的倍数,最后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太麻烦,其实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短除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用短除法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书写方式一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体会公倍

  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运用。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

  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

  师:3和2的最小倍数各是几?

  生:都是它们本身。

  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呢?

  生: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师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50个数。请同学们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

  (生操作圈数)

  师:谁能说说4的倍数?

  生:4的倍数有4、8、12、16、…,48。

  师:6的倍数呢?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48。

  师: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12、24、36、48。这些数既用△标出,又用○标出,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二、顺理成章,概念

  师: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吗?

  生1:我起的名字叫共同的倍数。

  生2:这个名字太长了,叫公倍数更好.

  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一下什么叫做公倍数?

  生3:公倍数就是这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的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

  生4:它是最小一个,所以它的名字叫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方法,实际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学生的发言,板书:枚举法)

  师:在寻找最小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作第51页的填一填。

  (学生练*,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集合圈的写法。)

  师:谁来汇报的结果?

  (学生展示各自的练*)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1:我认为用书上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所以我不用这个方法也能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在想6的倍数,想到8这个数时,就发现它也是9的倍数,那它一定是6和9最小公倍数,这样就不用写到50了。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因为9的倍数比6的倍数大,会找的更快。

  生3:我发现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就是3×5得到的,所以求最小公倍数就用两个数相乘就行了。

  生4:我不同意,6和9相乘得54,而6和9的最小公倍数时18。

  生5:我发现54要是除以6和9的最大公因数3就是18了。

  师:那么,,同学们对这几位同学的发现有什么看法?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从而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求3种类型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四、收获

  师: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教案 17

  课题一:两个数的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数轴上。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

  ②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数

  (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让学生说)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关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

  (4)归纳:18 和30 的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所以18 和30 的是:

  2335=90

  (5)教学求的一般方法。

  为了简便,我们通常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写成下面的形式,求,如: 18 30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了?

  (6)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然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看第74页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讲讲为什么?

  2.做练*十五的第4题,先让学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及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2、3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18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最小公倍数》教案 19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将练*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十六的3、4、5、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 20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3)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3篇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尾声,但练*反馈,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思量,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烦”,“很烦”,“太麻烦了”。

  在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概括出了一些特殊情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情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

  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时,让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

  想来想去,还是真得很怀念旧教材上的“短除法”。

  一、精心研究,创新备课。

  1、说“公”。只要与“公”有关的词语都可以说。然后简要分析“公”字所代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思考前面是否学过与“公”字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借机引入本课课题: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3、创设情境,先让学生独立发现“春”字剪纸中的数学信息,再进一步思考如何把这种规格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并思考这些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4、铺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发放一套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代替“春”字剪纸进行探究。看能否在6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板上正好铺满。

  5、现场汇总各小组探究情况。能按照长方形长或宽正好排满的用“Y”表示,不能正好排满的用“N”表示。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出为何有的额正好铺满,有的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

  6、认识公倍数。我们发现这样的小长方形能正好铺满边长是6厘米、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还能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体会解决此类问题不必每次都摆卡片。

  7、用列举法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短除法。体会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短除法可以找出任意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9、让学生认识的找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可以根据最小公倍数推算出其他公倍数。

  10、课下整理公倍数与公因数的区别与联系学*资料卡。在对比中清晰认知这两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方法。

  二、环环相扣,细腻授课。

  上课开始后,设计思路的前两步进展非常顺利。到了第三步时,学生开始出现困惑的表现,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学生真实状态。不然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很简单,对他们思维深度的开发力度就不够。

  在接下来的学生动手操作中,进展很不顺利。由于发放给他们的卡片只能满足横铺和竖铺一侧的数量。无法实现真正的密铺。我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铺一侧而推理出能否正好铺满。结果对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他们把手中的长方形卡片铺在一起,到是得到了正方形,但只是铺在正方形纸板的一个角上。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正好密铺整个正方形纸板。

  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想不出其他办法,可以向老师申请备用卡片。结果没有一个小组申请。看来他们也是不想服输。然后我借机介绍了一个成功小组的做法,其他小组受到这一启发,可谓茅塞顿开。不一会就顺利完成了操作探究。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一开始操作不成功,再思考办法,然后根据受到的启发进行改正,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后面一小部分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的第5步—第7步进展非常顺利。毕竟同学们的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产生很多我们不可小觑的想法。而且精确而富有深度。

  三、课后反思,着眼未来。

  通过40分钟的上课过程,我为孩子们的成功探究感到开心,为他们充实的收获而喜悦,为没有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而遗憾。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还要考虑到他们在*时的学*中是否有动手探究的实践经验。然后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争当一名研究型教师。

  不管成功与否,要敢于迈出打造创新、务实、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让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永远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才是一个数学老师所应追求的……。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学*是五下教材的两个重要概念,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作了化解难点,个别击破的办法,如何教学好这节内容,我在这次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1、有效建立概念之间的结构链,形成条理化。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倍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与交流活动中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特别注重概念间的系列反应,如倍数和因数是前面所学内容,新内容要在此基础上生根,必须复*旧知,联系生活,学*新知,围绕“公”,理解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最小公倍数则通过实际生活中如第25页公交发车问题或参加游泳问题,来引发就是求最小公倍数来解决问题,最大公因数则通过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来分最大的小正方形得到,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对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从而形成条理化。

  2、有效设计复*引入的问题串,引发思维性。

  由6和8的因数有哪些?引起学生回忆怎么求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想、由小到大地有序地想)然后发现它们有1和2是相同的,即为公因数,用集合图(韦恩图)可以形象地描画出来,那么公因数有什么作用呢?

  引出改编后的例3,要把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剪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有多少种剪法?最大的正方形是哪一种?

  学生探究后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反思:为什么?边长与12厘米和18厘米有什么关系?

  从而想到18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有哪些,18和12的公因数即为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而6则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最大的数,即为最大公因数,到这里实际解决了例4。

  再次提问:因数是怎么求的?公因数是什么意思?最大公因数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回到教材,自学教材,思考问题。

  3、有效使用教材与教辅资料,提高达成性。

  什么时候阅读教材,例题等主体部分看不看?练*部分怎么用?都值得我们每节课去揣摩和研究。

  在公因数的教学中,我既不完全脱离教材,又适当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改变了教材在课堂上的展示方式,整合了两道例题与*题10的展示与使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既学*了例题,又学*了新知,还不完全相同。为不让学生陌生,共同探讨之后又让学生回到教材,仔细阅读教材,寻找教材重点、难点,作好标记,可以当堂又经过了初步的复*。

  书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五1—5题,由浅入深,重点训练学生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无需改编,原题照用,可以直接在教材上作练*,当堂巩固所学新知,结合练*适当进行拓宽与技能的强化,可以直接实现当堂清。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4)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3篇

  《找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难点是理解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首先,在引入新课前,先对倍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唤醒学生已有倍数知识。让学生说出50以内3的所有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等。

  其次,呈现课本中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4和6的倍数,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4和6的倍数,再反馈结果,给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的工作给予肯定,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更用心去探索。最后让学生给同时被标上两个符号的数,取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这些数的特点取名字,这样学生对于公倍数的理解可能更深刻,因为毕竟是通过自己思考取名的。在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又可以取什么名字呢?这时,学生很快能说出“最小公倍数”。

  在小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说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征,最后再交流总结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先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过程,最后再有自己的体会,总结出结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

  1、新教材中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较以往是大大的降低了。这里只要求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一些特殊的数组能找到规律,寻求特殊的解法。

  2、注意新教材中的.数都很小,不复杂,要求找的最小公倍数不能超过100。

  3、关于短除,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的,因为学生学*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如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将这部分知识简单交代一下,不然学生无法理解,特别是理解这样做的道理,如若不然,学*只能是流于形式。关于教与不教的话题,我认为还是要教一教,给孩子一个一般的方法介绍,对他们今后学*有益。

  4、我觉得因为数都比较小,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求法。如“大数翻翻法”就很好,其实求最大公因数也可以用“小数缩倍法”,即将小数依次除以1、2、3、4等,看是不是大数的因数,如果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一、联系实际理解数学。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3和4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在学会了基本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练*了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每个小组的验证得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求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严谨的学*态度和初步的学*数学的方法,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四、存在不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2、“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灵活的思路。

  3、“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4、教师课堂应注意语言的精炼,如5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4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本节课的遗憾就是。没有预料到学生会对“剪成同样长短的跳绳,不能有剩余跳绳”这个句子理解出现偏差,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感受到了他们思维的碰撞,教学目标也因此而有效达成。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一)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12、24、36……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后反思:

  优点:

  本节课主要学*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

  首先在分层练*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题罗列。

  教学内容: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会求存在互质和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和9 18和24 13和39 10和12

  2、我们学*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含义、方法、特殊关系来进行探讨的。(板书)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有哪些方法?(板书: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题: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求新知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6)

——小学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菁华3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兴趣、学*动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交流的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回忆学*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

  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自主探究

  学生在练*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4.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用你想到的方法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6和8公倍数:24,48……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集合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的倍数中有哪些是8的倍数呢?或者8的倍数中有哪些是6的倍数呢?

  师: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观察,想一想: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18和2415和25

  三、课堂练*: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和62和85和64和93和95和10

  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独立作业:数学书71页2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等等。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复*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公因数?

  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4和69和18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5)份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惯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用具: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什么叫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求下面各题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口答)

  8和16,13和26,2和9,7和15

  教师:对上面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最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②两个数互质,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乘积。

  (二)学*新课

  1.出示例4。

  求30和45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3045

  51015

  23

  30和45的最大公约数是:3×5=15

  33045

  51015

  23

  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3×5×2×3=90

  教师:观察上面两道题,谁能说出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都要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不同点

  只要把除得的除数相乘

  把除得的除数和商都相乘

  教师: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所有除数乘起来,而求最小公倍数就要把所有除数和商都乘起来呢?

  明确:求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积;求最小公倍数既要包含两个数公有质因数,又要包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既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短除过程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短除式来表示。例4怎样做简便?(由学生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说出42和5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24256

  72128

  34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0和18,75和35,16和72

  9和31,20和12,100和30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互质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约数;

  ②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③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ab;

  ④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用这两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

  ⑤17和51的最大公约数是17,

  最小公倍数是:17×51=867。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已知甲、乙两个数互质,那么甲、乙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①1,②甲,③乙,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①2×3②2×3×2③2×3×5④2×3×2×5

  (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一个短除式。

  2.求最大公约数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求最小公倍数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五)布置作业:课本65页练*十一,11、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例4,由学生独立求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二部分,对比例4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讨论它们有什么异同点,结合算理找出解法不同之处的内在原因,从而总结出结论。

  教学反思:知其然且知所以然——摆脱纯技能的训练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分别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并深入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掌握方法时还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求30和45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中,为什么3×5=15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3×5×2×3=90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对于这一点,应该让学生透过题目表面的理解,寻求对它本质的掌握。教学中在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分组讨论此题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异同点,由学生列表得出结论。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是把所有除数相乘,而求最小公倍数是把所有除数和商相乘?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或许,这样的题目经过机械的训练,也能达到会做类似的题目的效果,但是如果换成12=2×2×3,30=2×3×5,求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还能保持高的正确率吗?恐怕很难。甚至还会有这样的题目:m=a×b×c,n=a×c×c,求m和n的最小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恐怕这次做对的就更少了。所以只有学生明白了算理:两数最大公约数是两数的所有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两数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才能有效正确地解答。

  所以,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让学生搞清楚算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独立思考的学**惯及比较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惯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用具: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什么叫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求下面各题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口答)

  8和16,13和26,2和9,7和15

  教师:对上面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最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②两个数互质,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乘积。

  (二)学*新课

  1.出示例4。

  求30和45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3045

  51015

  23

  30和45的最大公约数是:3×5=15

  33045

  51015

  23

  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3×5×2×3=90

  教师:观察上面两道题,谁能说出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都要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不同点

  只要把除得的除数相乘

  把除得的除数和商都相乘

  教师: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所有除数乘起来,而求最小公倍数就要把所有除数和商都乘起来呢?

  明确:求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积;求最小公倍数既要包含两个数公有质因数,又要包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既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短除过程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短除式来表示。例4怎样做简便?(由学生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说出42和5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24256

  72128

  34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0和18,75和35,16和72

  9和31,20和12,100和30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互质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约数;

  ②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③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ab;

  ④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用这两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

  ⑤17和51的最大公约数是17,

  最小公倍数是:17×51=867。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已知甲、乙两个数互质,那么甲、乙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①1,②甲,③乙,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①2×3②2×3×2③2×3×5④2×3×2×5

  (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一个短除式。

  2.求最大公约数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求最小公倍数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五)布置作业:课本65页练*十一,11、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例4,由学生独立求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二部分,对比例4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讨论它们有什么异同点,结合算理找出解法不同之处的内在原因,从而总结出结论。

  教学反思:知其然且知所以然——摆脱纯技能的训练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分别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并深入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掌握方法时还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求30和45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中,为什么3×5=15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3×5×2×3=90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对于这一点,应该让学生透过题目表面的理解,寻求对它本质的掌握。教学中在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分组讨论此题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异同点,由学生列表得出结论。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是把所有除数相乘,而求最小公倍数是把所有除数和商相乘?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或许,这样的题目经过机械的训练,也能达到会做类似的题目的效果,但是如果换成12=2×2×3,30=2×3×5,求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还能保持高的正确率吗?恐怕很难。甚至还会有这样的题目:m=a×b×c,n=a×c×c,求m和n的最小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恐怕这次做对的就更少了。所以只有学生明白了算理:两数最大公约数是两数的所有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两数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才能有效正确地解答。

  所以,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让学生搞清楚算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独立思考的学**惯及比较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小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难度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利用练*启发学生:从刚才找4的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然后汇报。教师出示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让学生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时,主要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用一般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研究最小公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列举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及时巩固练*,有层次,有趣味。

  学生做全堂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调动学*积极性,学会归纳总结。

  这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学生讲得不错,各环节也安排得井然有序,首先是汇报教材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接下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相关概念;最后集体完成相应练*,交流一堂课的收获。学生在认真思考,该讲的也讲完了,但仔细思考后发现在以下几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一、小组汇报与个人汇报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汇报积极性

  本堂课没有发挥小组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是代表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展示,以至于整堂课下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的思考中来,课堂显得有些压抑。在汇报时还是应结合小组的优势,让每个上前分享的学生都代表着小组的荣誉与责任,这样能使接受有困难的同学敢于出来发言,因为,即使说错了,还有组长在后面帮助他呢。

  二、预设充分,有效点评,及时把握住课堂的生成

  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上,学生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方法,课堂上生成不少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就是不能很好的用语言去把它描述出来。这时因我课前预设不充分,当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既没有很好倾听学生的想法,在总结时也没有作出有效的点评,没有使问题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还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种情况主要应该是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思维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预设不充分,所以在以后备课时光有导学稿还不行,老师应更多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这样的话不管课堂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能从容面对。至此,我又总结出一条很可贵的经验:在实施三环节教学中,不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方式,教师必须正确、有深度地把握教材,必须充分地备学生!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5篇)(扩展8)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范本五份

  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一、疏通概念

  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与复*。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

  公倍数与公因数

  认识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法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

  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了方程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专项练*

  1、方程的复*

  ⑴与练*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

  等式

  方程

  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

  ⑵与复*第2题

  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

  ①3x=1.5(x=0.5x=2)

  ②x-210=30(x=240x=180)

  ③x÷5=120(x=24x=600)

  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米11.7*方米?米

  2.7米

  6.9米3.9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

  教师,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与复*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

  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出示练*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4和82和3

  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415和602和3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三、全课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与复*第3题、第5题、第6题。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复*课,主要复*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两个单元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对知识的`回顾与还不是很系统。特别是对潜能生而言,教师的提问不能及时沟起他们对知识概念的回忆,因此跟基础较好的同学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落差。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在列方程时,因为没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把方程列错,或者方程列到了,却不能把方程抽象成数量关系式。诸如这些现象,主要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仔细,深入,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在公倍数和公因数一单元中,问题不大,主要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对较大的两个数,如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出错率较大。因此课后还应多补充一些相应的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五第12~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弄清公倍数和公因数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

  二、基础训练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综合练*

  1.完成练*五第12题。

  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你是怎样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2.完成第13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3.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

  (2)指导解法。

  把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6-1)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每种糖都是*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45,35)=5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阅读“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方法————辗转相除发法,以及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课堂

  大家在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做好准备。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公倍数。主要是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6~31页教学公因数。包括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练*五里还安排了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比较。

  第32~36页实践与综合应用。利用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例,教学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

  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我国古代曾经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也介绍了现代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阅读这材料后,如果学生愿意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是允许的。但是,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和使用短除法。编排的一道思考题,是可以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

  例1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发现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并从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

  教材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用同一张长方形纸片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会提出“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这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他们沿着正方形的边铺长方形纸片,就会想到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边长有关,于是产生进一步研究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关系的愿望。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 铺的过程与结果,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除以长方形的长、宽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第二个层次根据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经验,联想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的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有无数多个。再用“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活动领悟公倍数的含义,不仅体现在例题的教学中,还落实到练*里。第23页“练一练”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从数表里的10、20、30三个数既画了“?”又画了“○”,体会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2和5的公倍数。练*四第4、7、8题都是与公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填表格、圈日期等活动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例3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也通过“铺”的活动组织教学。与例1不同的是,例3用2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去铺同一个长方形,是形成公因数概念的需要。例题编写和练*编排与教学公倍数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2?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公倍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公因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可见“几个数公有的”是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倍数、因数的基础上教学公倍数、公因数,关键在于突出“公有”的含义。

  教材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1先联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这些现象,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除以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一方面概括了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既是……又是……”的意思。然后在“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这句话里把“既是……又是……”进一步概括为“公倍数”,形成公倍数的概念。

  集合图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第23页把6的倍数与9的倍数分别写到两个集合圈里,这两个集合圈有一部分重叠,在重叠部分里写的数既是6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倍数。先观察这个集合图,再填写第24页的集合图,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括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加强对概念的认识。例1在揭示2和3的公倍数的概念,指出它们的公倍数是6、12、18、24……后,提出“8是2和3的公倍数吗”这个问题,利用反例凸现公倍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8只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倍数的概念。练*四第4题先在表格里分别写出4、5、6的倍数,再寻找4和5、5和6、4和6的公倍数,也有助于学生识别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本单元只教学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为这些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约分和通分时应用最多。只要这些基础知识扎实,即使遇到三个分数的通分,学生也能灵活处理。不编排例题教学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而是采用写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思路都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引发出来。学生可能先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倍数需一个一个地写,还要逐个逐个地比,所以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慢。学生也可能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只要依次想出9的倍数(即9×1、9×2、9×3……的积),逐一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求两个较小数(不超过10)的最小公倍数时,更能显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当然,在6的倍数里找9的倍数,也是一种方法,但没有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快捷。教材安排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各种方法,首先是理解各种方法的共同点,都在寻找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而且是尽量小的那个数。然后是理解各种方法的个性特点,从中作己的选择。

  例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和例2相似。求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中,教材呈现的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宜多数学生。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先写出两个数的全部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操作不麻烦。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依次想较小数的因数,稍不留心就会遗漏某一个因数。练*五编排第3题的意图就在于此。

  练*四第5题在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安排,两个色块分别呈现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左边的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有倍数与因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右边的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练*五第6题是初步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后安排的。左边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也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右边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在通分和约分时会经常出现。教学时可以按色块进行,先分别求出同一色块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再找出相同的特点,通过交流内化成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要注意的是,学生有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够理解同组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以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规律。由于新教材不讲互质数,也不教短除法,所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只能在具体对象中感受,不宜深入研究原因,更不要出结语让学生记忆。第9题分别写出1、2、3、4……20这些数与3、2、4、5的最大公因数,在发现有趣规律的同时,也在感受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公倍数。主要是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6~31页教学公因数。包括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练*五里还安排了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比较。

  第32~36页实践与综合应用。利用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例,教学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

  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我国古代曾经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也介绍了现代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阅读这材料后,如果学生愿意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是允许的。但是,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和使用短除法。编排的一道思考题,是可以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

  例1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发现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并从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

  教材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用同一张长方形纸片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会提出“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这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他们沿着正方形的边铺长方形纸片,就会想到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边长有关,于是产生进一步研究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关系的愿望。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 铺的过程与结果,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除以长方形的长、宽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第二个层次根据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经验,联想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的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有无数多个。再用“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活动领悟公倍数的含义,不仅体现在例题的教学中,还落实到练*里。第23页“练一练”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从数表里的10、20、30三个数既画了“?”又画了“○”,体会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2和5的公倍数。练*四第4、7、8题都是与公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涂颜色、填表格、圈日期等活动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例3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也通过“铺”的活动组织教学。与例1不同的是,例3用2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去铺同一个长方形,是形成公因数概念的需要。例题编写和练*编排与教学公倍数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2?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公倍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公因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可见“几个数公有的”是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倍数、因数的基础上教学公倍数、公因数,关键在于突出“公有”的含义。

  教材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1先联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这些现象,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除以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一方面概括了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既是……又是……”的意思。然后在“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这句话里把“既是……又是……”进一步概括为“公倍数”,形成公倍数的概念。

  集合图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第23页把6的倍数与9的倍数分别写到两个集合圈里,这两个集合圈有一部分重叠,在重叠部分里写的数既是6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倍数。先观察这个集合图,再填写第24页的集合图,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公倍数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括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加强对概念的认识。例1在揭示2和3的公倍数的概念,指出它们的公倍数是6、12、18、24……后,提出“8是2和3的公倍数吗”这个问题,利用反例凸现公倍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8只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倍数的概念。练*四第4题先在表格里分别写出4、5、6的倍数,再寻找4和5、5和6、4和6的公倍数,也有助于学生识别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本单元只教学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为这些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约分和通分时应用最多。只要这些基础知识扎实,即使遇到三个分数的通分,学生也能灵活处理。不编排例题教学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而是采用写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思路都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从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引发出来。学生可能先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倍数需一个一个地写,还要逐个逐个地比,所以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慢。学生也可能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只要依次想出9的倍数(即9×1、9×2、9×3……的积),逐一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求两个较小数(不超过10)的最小公倍数时,更能显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当然,在6的倍数里找9的倍数,也是一种方法,但没有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快捷。教材安排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各种方法,首先是理解各种方法的共同点,都在寻找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而且是尽量小的那个数。然后是理解各种方法的个性特点,从中作己的选择。

  例4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和例2相似。求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中,教材呈现的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宜多数学生。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先写出两个数的全部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操作不麻烦。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依次想较小数的因数,稍不留心就会遗漏某一个因数。练*五编排第3题的意图就在于此。

  练*四第5题在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安排,两个色块分别呈现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左边的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有倍数与因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那个数。右边的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练*五第6题是初步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后安排的。左边色块里,每组的两个数之间也有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那个数。右边色块里,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在通分和约分时会经常出现。教学时可以按色块进行,先分别求出同一色块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再找出相同的特点,通过交流内化成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要注意的是,学生有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够理解同组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以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规律。由于新教材不讲互质数,也不教短除法,所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这些特殊情况,只能在具体对象中感受,不宜深入研究原因,更不要出结语让学生记忆。第9题分别写出1、2、3、4……20这些数与3、2、4、5的最大公因数,在发现有趣规律的同时,也在感受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