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

首页 / 教案 / |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_______?

  90-36=54(个)

  答:还剩54个。

  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_______?

  54÷9=6(次)

  答:还要烤6次。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新课

  1、出示例4。

  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告诉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5)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

  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②还要烤几次?

  54÷9=6(次)

  (8)列综合算式

  (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

  1、教材第54页做一做。

  2、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1题。

  3、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1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3、4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2

  教学内容:复*第1―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2)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梨比苹果少30千克,橘子的重是梨的2倍,橘子多少千克?

  (3)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和120千克梨,香蕉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少70千克,香蕉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

  1、做复*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小结

  今天复*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第3、5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3

  教学内容:

  第84、85页练*十八第11-1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法思路,学会正确分析和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2、出示:

  停车场原来有15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开走9辆,还有多少辆?

  ①让学生列式解答

  ②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条件和什么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

  1、第84页第11题

  ①学生读题

  ②同桌互说怎样解答?

  ③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为什么可以用连加?

  2、讨论练*十八第12题

  ①读题

  ②这道题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

  ③要求两天共织布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④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十八第13题

  ①学生读题

  ②思考:

  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十八第14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讨论连续两问应用题练*

  (1)讨论练*十八第16题

  ①读题

  ②讨论: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芸芸有邮票的张数做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三、开放题

  出示练*十八第17题:

  (1)有165人

  (2)30个座位的面包车

  (3)45个座位的中巴车

  ①学生说出图意

  ②讨论:各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练*十八第12、15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二种解答方法,即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第二种解答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减去两个数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写有准备题和巩固练*题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说出算式)

  (1)书架第一层有600本故事书,第二层有200本。

  (两层共有故事书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的故事书是第二层的几倍?)600÷200

  (2)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

  (做纸花比做小旗多用几张?)11-9

  (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

  (还剩多少张?)30-11-9

  2.以旧引新

  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求还剩多少张,可以从总张数30里先减去做纸花用去的11张,再减去做小旗用去的9张,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张。接着教师设疑:“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同时将例题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学*新课

  1.出示例题

  例3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先试着让学生画出图,再说说算法。教师同时将正确画法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1)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20(张))

  (2)还剩多少张?(30-20=10(张))

  答:还剩10张。

  2.画一画,做一做

  小小图书箱有图书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还剩多少本?

  (1)用上题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图上画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师出示题目和要求后,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课堂练*本上。

  做一做的题完成后,可请同学们再说说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还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同类型题“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午卖出11袋,下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

  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的解题方法想一想,说一说。要求还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盐多少袋和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应该先算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再算还剩多少袋)

  4.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以上三个题的研究学*,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经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今天学*的第二种解法的特点,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卖了36瓶,下午卖了45瓶,还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卖了多少瓶汽水)

  (2)请画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的部分。

  2.第二组题:用第二种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1)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服装店运来200米花布,做儿童服用了54米,做婴儿装用了46米,还剩多少米?

  3.第三组题:选择正确算式,并在( )里打“√”

  (1)学校里原有80盒粉笔,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还剩多少盒?

  (2)商店有红书包40个,蓝书包5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第一种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已经学会第一种解答方法,因此新课的引入直接出示例题。学生做出第一种解答方法后,教师设问:“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讨,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活动,逐步理解第二种解答方法,最后又安排了3组巩固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强化理解算理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种解答方法。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xxxxxxxx,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xxxxxxxx, 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课,是通过复*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解题方法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

  (2)找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根据做题情况,进行指导。

  3.比较练*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惯,按照

  (1)认真读题;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7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二十第1~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这一类应用题里不同情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一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找准中间问题,进行有序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根据出示的条件,提出问题。

  白兔有24只,黑兔有8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列式计算。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2、根据线段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1)

  (2)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目中讲了哪几种果树?桃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与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树?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合并成:

  指出:这表示的就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数。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应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看线段图,根据果园里有桃树78棵和梨树有26棵这两个条件,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指名学生说出78、36和114各表示什么。

  提问:求出了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第二步应该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来求苹果树有多少棵?怎样求?

  要求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写答句。再要求学生说说分析过程。

  2、讨论。

  (1)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20棵,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2)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的2倍,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3、比较。

  提问:比较上面的三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略)。

  (通过三题的比较辨析,让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即基本的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同时,同中导异,由于第三个条件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也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认真审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来解答应用题。)

  三、巩固练*:

  1、P91练一练第1、2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先算什么?)

  2、做练*二十第3题。

  3、先补充条件,再解答:(随机安排)

  动物园里有8只大象,12只长颈鹿,,猴子有多少只?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根据题里的两个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二十第1、2、4题。

  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

  (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2)苹果树有多少棵?

  114-20=94(棵)

  答:苹果树有94棵。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24张画,*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学*新课

  1.出示例题。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指出问题部分小明家里有图书35本,借给小兰10本,又借给小红5本,还剩多少本?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26个,第二天卖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3)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从岸边游下6只,这时池塘里有鸭多少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总结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学,激发学*数学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关键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篇头动画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

  2.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吗?会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题歌)

  3. 刚才我们看的是什么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4. 今天蓝猫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请看屏幕:(播放专卖店录像)

  (二)书包信息

  5. 师:从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6. 生:黄书包有6个、蓝书包有6个、红书包有6个、

  7. 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不同?仔细数一数,大书包有几个?小书包呢?

  8. 生:大书包8个、小书包10个。

  9. 师: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提问)

  10.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 8+10=18(个)、6+6+6=18(个)、6×3=18(个)

  11.问"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这里的书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卖出了一些书包)

  13.师: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样,一周后,专卖店卖出了15个书包

  师:现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了?(还剩多少个书包?)(非常好)

  二、 讲授新课,主动探究

  (一)研究例题

  1. 师: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哪个小朋友先来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

  2. 生(1)6�w3=18(个)18-15=3(个)师根据回答板书。

  3.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4. 生(2)8+10=18(个)18-15=3(个)师根据回答板书。

  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真棒!)

  6. 师:用第一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第二种呢?有没有想出两种方法的?

  7. 问第一种 :你们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用到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一道应用题。谁来完整的叙述一下?

  8. 生(1)蓝猫专卖店进了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如果出现两问的编题,师作出肯定: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9.师:请刚才那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分几步来解决的?

  1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1.问第二种:你们又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来叙述成一道应用题?

  12. 生(2) 蓝猫专卖店进了8个大书包和10个小书包,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

  13.选择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同学,他们又是分几步来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说一说。(谁来交流一下)

  14.出现全部信息:

  师:小朋友能够合理的选择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不简单!这两种方法虽然选择的信息不同,但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时也有相同的地方,你们仔细看一下,有什么地方相同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说的真好)

  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师: "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虽然在题目中没有出现,但它其实就藏在题目的中间。需要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发现。

  17.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几步来解答?(两步)(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继续研究

  师:一周以后,书包专柜上只剩下3个书包了,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家专卖店的经理,你会怎么办?

  经理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又进了两箱书包。

  1. 出现两箱书包,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谁有本事求出来?

  2. 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个书包?

  3. 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呢?

  4. 生:打开数一数、查看包装上的数量

  5. 师:真是个好办法,(每箱有30个)。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6. 生:30×2=60(个)60=3=63(个)

  7. 师问:30×2求的是什么?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8.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9.生: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1.师:下面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师:轻声读一读每道题目,再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先求什么?

  (解决第一个问题先求什么?)

  (1)蓝猫专卖店有5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1个,还剩多少个?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意吗?)

  (2)蓝猫专卖店有红色运动鞋8双,蓝色运动鞋10双,卖出12双,还剩多少双?

  (先求:一共有多少双运动鞋?)

  (3)蓝猫专卖店有15袋保龄球,卖出10袋,又进来12袋,现在还有多少袋?

  (先求:卖出后还剩多少袋?)

  3.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先求:一共进了多少袋?)

  4.师:你的想法很独特,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掌)(请你们任选两题列式计算。)

  5.(当回小会计):

  师:蓝猫专卖店的生意越做越好,经营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这是专卖店一个月部分文具用品的进货和销售情况(媒体出示)

  文具用品 进货 卖出 剩余

  文具盒 大号25个、小号40个 50个

  橡皮 5盒、每盒20块 85块

  卷笔机 红色12个、蓝色15个 16个

  铅笔 3盒、每盒50支 120支

  师:经理知道我们小朋友今天学到了新的本领,想请你们当回专卖店的小会计,帮他完成这张表格。小朋友,你们能帮这位经理解决这些问题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对?

  小组汇报交流。(请这一组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各自的想法,第一题:剩余文具盒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会计。)

  6.(出个小注意)

  师:你们为蓝猫专卖店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经理准备用25元钱为你们购买一些奖品,奖品就是蓝猫专卖店里的学*用品。

  (卷笔刀5元、水彩笔4元、练*本3元)经理想从这三种商品中选择1~2种购买,怎样买正好用完这25元钱呢?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填在表内。

  7.小组讨论交流。

  (想出一种方法的小组举手,两种的呢?三种的呢?三种以上的呢?)

  (先请想出一种方法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方法很好。

  (还有哪一组来补充),这个方法也不错。

  还有吗?

  8.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经理到底买了什么呢?瞧!奖品就在这儿。这些奖品应该奖给谁呢?就奖给我们三()班的全体小朋友。你们推选哪位小朋友来领奖。

  四、总结谈话,激励创新

  师:能有机会和这么聪明的小朋友合作,丁老师感到非常愉快。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小朋友,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蓝猫也有话想对你们说(结束语)

  小朋友再见!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10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xxxxxxxx,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xxxxxxxx, 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课,是通过复*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阅读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1)

——两步应用题教案6篇

两步应用题教案1

  一.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1.出示学校各个兴趣组的活动情况。航模组18人美术组25人数学组

  2.引导思考,提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创设现实情境,将数学问题寓于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要知道数学组有多少人,你有什么好办法?生自由回答,师小结:要知道数学组的人数,必须补充一个和数学组有关的条件。出示所有条件。如果要把这些条件分类,你准备怎么分,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出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少人

  航模组的人数比数学组少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多人

  数学组和航模组、美术组的总人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的倍数一样多

  师小结:如果补充的是左边的这些条件,要求数学组的人数所需要的条件就直接告诉我们了,只要用一步就可以求出来了;如果是右边的条件,要求数学组人数的条件就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把和数学组有关的条件求出来再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从大家补充的这些条件中选出三种情况,一起来研究一下。选出三种情况: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少人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多人

  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的倍

  谁来完整地这三个题目叙述一下。

  2.学生尝试独立解题这些题如何解决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选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伙伴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小组讲座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装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观察比较提示课题提问:

  (1)这在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两题都用两步计算?

  (3)为什么都在求数学组的人数,而解题方法却各不相同呢?

  (4)刚才这几题都是先求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观察这几题是不是也要和他们总数比呢?出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少人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多人

  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的倍

  生回答后小结:如果是数学组的人数是和两组的总数在比,就要先求出他们的和,如果是和差在比,就要先把差先求出来,然后现进行计算。象这样的两步应用题还很多,但不管这些问题怎样变化,都要先把和问题有关的条件求出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百合花有3朵,玫瑰花有5朵,睡莲有8朵,太阳花比百合花和玫瑰的总数多2朵。太阳花有多少朵?

  学生独立完成。

  问:如果3+8=1111+2=13,条件怎么改?

  2.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各式各样的比赛,比如跳绳比赛。

  (1)指名说说能跳多少下?

  (2)互相提供住处猜猜能跳多少下?

  (3)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猜猜老师能跳多少下?

  3.大家都知道,如果谁表现好,老师就会给他加上红五星。现在,三(6)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为比谁的红五星最多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帮他们分清楚,好吗?明明说:我有5颗星兰兰说:我有3颗星亮亮说:我的星数比明明和兰兰的总数少4个小刚说:我的星数是兰兰的3倍小红说:我的星数是明明和兰兰总数的3倍大家讨论一下,谁的星数最多?并说明理由。[评析:本环节的练*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不确定性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最后一个练*题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动力。]

  四.全课总结,知情并举

  师: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老师有什么建议?[评析: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信心等,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两步应用题教案2

  教学目标:

  1、加强一步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题思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题的思路训练。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条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想和王老师交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你想了解老师的情况吗?想知道哪些呢?(生: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今年到底多少岁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17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二、变化形式,针对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今年27岁,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算一算,(老师装作若无其事)学生开始计算。

  很多学生开始议论,觉得题目有些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算好了(用10+27)

  师:为什么不能计算呢?缺少了一个怎样的条件?(生:缺少了一个与张老师年龄有联系的条件)谁愿意来补一个这样的条件?

  2、学生补条件(根据学生的提问,电脑逐步显示)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的x倍。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老师的x倍。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直接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x倍。

  (你有胆量试试吗?学生试做第(1)题)

  3、尝试解答

  4、交流想法

  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先求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学生相互说说)

  你还有其它想法吗?(求张老师今年几岁?张老师年龄与谁有联系?)

  比较两种思路。(小组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路解答余下的两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比较刚才3题,解题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都要先求王老师的年龄)

  5、加强比较

  6、为什么前面几题只需一步计算,而刚才的几题需两步计算呢?(小组讨论,突出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

  三、加强联系,综合练*

  1、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条件做一做。

  华南实验学校三年级同学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的有15人,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有20人,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多少人?

  (1)电脑组的人数是英语组的3倍

  (2)科技组的人数比电脑组少25人

  (3)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和英语组的总数多10人

  (4)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多5人

  (5)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3倍少5人

  (6)文艺组的人数比英语组和科技组的总数少5人。

  2、学生说说思路

  3、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导入从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生成数学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在展开阶段,能通过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来补条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的考虑问题。练*题的选材能充分联系学校、社会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补条件、选条件,突出了应用题的思路训练,加强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步应用题教案3

  教学内容:

  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2、:

  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2、课堂: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

  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4

  《两步计算应用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应用题是学生过去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 )小邻居。

  师: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生自练,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列式)师:谁愿意来说说?

  逐题出示:① 8+6=14(个) ② 8+6+9=23(个)

  14+7=21(个) 23+7=30(个)

  师: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那如何改题目呢?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师: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师: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两步应用题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例4,练*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做课本P121页第11题。

  2.出示复*题: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用笔画出重要的词字。独立计算。教师画出线段图: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算术的方法解答了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下面我们就来学*用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出示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问:“例题与复*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合唱队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复*题中是知道舞蹈队的人数求合唱队的人数;例是知道合唱队的人数求舞蹈队的人数。)

  使学生明白:复*题和例题数量关系相同,只是未知数和一个已知数互换了位置。

  问:这道题如果用以前的方法,应该怎样解答?(学生试做,教师提示:先要用合唱队的人数84人减去比舞蹈队的3倍多出的15人,求出舞蹈队3倍的人数,再除以3,就求出舞蹈队的人数。)

  除了这种方法外,你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出来吗?试试看。

  教师将图改为:

  让学生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3x+15=84,解答并进行检验。

  问: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白这道题列方程解答比用算术方法解答容易。)

  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教师板书:84-3x=15,3x=84-15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再说一说哪种等量关系容易思考,便于列出方程,并向学生说明,课本的解法容易掌握。列成“84-3x=15”也可以。最好不要列成第三个方程,因为“84-15”实际上是按照算术方法先求3x等于多少,这种方法需要逆思考,比较难。

  三、巩固练*。

  1.P122页的“做一做”。

  A.做第1题。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8人”。让学生列出方程,然后与例4比较,使学生知道:这种用算术方法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解都比较容易。

  B.做第2题。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

  2.练*三十的1~4题。

  课后:

两步应用题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道列方程解应 用题的步骤,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 x-5×7=40

  15x-35=40 20-4x=10

  2.出示复*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针对解法二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 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 解:设原有的为x千克。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 = 剩下的重量 第一步:弄清题意,找出

  x - 5×7 = 40 未知数,并用x表示;

  x - 35 = 40第二步:找出数量之间的

  x = 35+40 相等关系,列方程;

  x =75第三步:解方程;

  答:商店原有75千克饺子粉 第四步:检验,写出答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2)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汇总10篇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

  一、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1、出示学校各个兴趣组的活动情况。航模组18人美术组25人数学组

  2、引导思考,提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创设现实情境,将数学问题寓于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要知道数学组有多少人,你有什么好办法?生自由回答,师小结:要知道数学组的人数,必须补充一个和数学组有关的条件。出示所有条件。如果要把这些条件分类,你准备怎么分,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出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少人

  航模组的人数比数学组少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多人

  数学组和航模组、美术组的总人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的倍数一样多

  师小结:如果补充的是左边的这些条件,要求数学组的人数所需要的条件就直接告诉我们了,只要用一步就可以求出来了;如果是右边的条件,要求数学组人数的条件就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把和数学组有关的条件求出来再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从大家补充的这些条件中选出三种情况,一起来研究一下。选出三种情况: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少人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多人

  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的倍

  谁来完整地这三个题目叙述一下。

  2、学生尝试独立解题这些题如何解决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选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伙伴交流。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小组讲座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装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观察比较提示课题提问:

  (1)这在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两题都用两步计算?

  (3)为什么都在求数学组的人数,而解题方法却各不相同呢?

  (4)刚才这几题都是先求航模组和美术组的总人数,观察这几题是不是也要和他们总数比呢?出示: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少人

  数学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多人

  数学组的人数是航模组和美术组的差的倍

  生回答后小结:如果是数学组的人数是和两组的总数在比,就要先求出他们的和,如果是和差在比,就要先把差先求出来,然后现进行计算。象这样的两步应用题还很多,但不管这些问题怎样变化,都要先把和问题有关的条件求出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百合花有3朵,玫瑰花有5朵,睡莲有8朵,太阳花比百合花和玫瑰的总数多2朵。太阳花有多少朵?

  学生独立完成。

  问:如果3+8=1111+2=13,条件怎么改?

  2、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各式各样的比赛,比如跳绳比赛。

  (1)指名说说能跳多少下?

  (2)互相提供住处猜猜能跳多少下?

  (3)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猜猜老师能跳多少下?

  3、大家都知道,如果谁表现好,老师就会给他加上红五星。现在,三(6)班的几个小朋友正在为比谁的红五星最多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帮他们分清楚,好吗?明明说:我有5颗星兰兰说:我有3颗星亮亮说:我的星数比明明和兰兰的总数少4个小刚说:我的星数是兰兰的3倍小红说:我的星数是明明和兰兰总数的3倍大家讨论一下,谁的星数最多?并说明理由。[评析:本环节的练*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不确定性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最后一个练*题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动力。]

  四、全课总结,知情并举

  师: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老师有什么建议?[评析: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信心等,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

  教材分析: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学*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求总数和求剩余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合并而成的。教材通过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过渡到例题,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应用题情节的发展顺序一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教学处理:

  情境导入时,从学生日常的生活问题坐公车出发,贴*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充分发表的自己的意见,做到反馈交流;练*时,安排了两种类型:1、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2、提高练*,通过补条件,加深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练*中,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

  2、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也遇到了,出示例1(改编)

  公交车上有乘客40名,开到武林广场下车16人,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独立解答。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例1没有什么困难。

  2、板书:各种情况

  (1)40-16=2424+8=32

  (2)40-16+8=32

  (3)40+8=4848-16=32

  (4)16-8=840-8=32

  3、弄清每一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同一思路,只是一个分步列式、一个综合列式。(3)先求上车后,再算下车的。请学生按生活实际,一般先下后上。(4)不做特别要求,16-8即抵消了8位上下车的乘客。

  4、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为合适、简单的方法再进行解答。

  5、组织讨论:

  读题后要先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学生感觉到要先求出中间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没有直接告诉你的,要自己动脑筋想。)

  6、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课件出示)

  (1)我校原有学生405人,毕业了96人,又招收新生84人。现在我校有学生多少人?

  (2)我校有图书1080本,捐出574本,又买来638本,现在学校有图书多少本?

  (3)学校有本子20xx本,又买来884本,开学发掉1789本,还剩多少本?

  (4)运来点心560块,吃掉128块,又运进76块,现在有点心多少块?

  提高性练*:

  肯德基生产炸鸡腿1500个,,,现在有炸鸡腿多少个?

  作业:

  书本P2415

  练*要求:

  1、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自行计算。

  2、规范书写横式、竖式、横式、竖式、答。

  3、答对一题,小组加星;错误,要请小组分析错误原因,要读懂题意。

  开放性应用:可以先减、再加;也可以先加、再减。开拓学生的思路,不要形成定势。

  设计意图:

  整节课的设计中,着力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科学,从学生常见生活现象着手,逐步引入到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当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并在通过本节课的学*后,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一些实际问题。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4

  教学内容:复*第1―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2)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梨比苹果少30千克,橘子的重是梨的2倍,橘子多少千克?

  (3)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和120千克梨,香蕉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少70千克,香蕉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

  1、做复*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小结

  今天复*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第3、5题。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解题方法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

  (2)找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根据做题情况,进行指导。

  3.比较练*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惯,按照

  (1)认真读题;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二种解答方法,即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第二种解答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减去两个数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写有准备题和巩固练*题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说出算式)

  (1)书架第一层有600本故事书,第二层有200本。

  (两层共有故事书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的故事书是第二层的几倍?)600÷200

  (2)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

  (做纸花比做小旗多用几张?)11-9

  (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

  (还剩多少张?)30-11-9

  2.以旧引新

  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求还剩多少张,可以从总张数30里先减去做纸花用去的11张,再减去做小旗用去的9张,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张。接着教师设疑:“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同时将例题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学*新课

  1.出示例题

  例3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先试着让学生画出图,再说说算法。教师同时将正确画法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1)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20(张))

  (2)还剩多少张?(30-20=10(张))

  答:还剩10张。

  2.画一画,做一做

  小小图书箱有图书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还剩多少本?

  (1)用上题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图上画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师出示题目和要求后,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课堂练*本上。

  做一做的题完成后,可请同学们再说说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还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同类型题“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午卖出11袋,下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

  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的解题方法想一想,说一说。要求还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盐多少袋和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应该先算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再算还剩多少袋)

  4.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以上三个题的研究学*,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经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今天学*的第二种解法的特点,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卖了36瓶,下午卖了45瓶,还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卖了多少瓶汽水)

  (2)请画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的部分。

  2.第二组题:用第二种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1)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服装店运来200米花布,做儿童服用了54米,做婴儿装用了46米,还剩多少米?

  3.第三组题:选择正确算式,并在( )里打“√”

  (1)学校里原有80盒粉笔,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还剩多少盒?

  (2)商店有红书包40个,蓝书包5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第一种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已经学会第一种解答方法,因此新课的引入直接出示例题。学生做出第一种解答方法后,教师设问:“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讨,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活动,逐步理解第二种解答方法,最后又安排了3组巩固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强化理解算理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种解答方法。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7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例4,练*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做课本P121页第11题。

  2.出示复*题: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用笔画出重要的词字。独立计算。教师画出线段图: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算术的方法解答了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下面我们就来学*用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出示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问:“例题与复*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合唱队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复*题中是知道舞蹈队的人数求合唱队的人数;例是知道合唱队的人数求舞蹈队的人数。)

  使学生明白:复*题和例题数量关系相同,只是未知数和一个已知数互换了位置。

  问:这道题如果用以前的方法,应该怎样解答?(学生试做,教师提示:先要用合唱队的人数84人减去比舞蹈队的3倍多出的15人,求出舞蹈队3倍的人数,再除以3,就求出舞蹈队的人数。)

  除了这种方法外,你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出来吗?试试看。

  教师将图改为:

  让学生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3x+15=84,解答并进行检验。

  问: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白这道题列方程解答比用算术方法解答容易。)

  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教师板书:84-3x=15,3x=84-15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再说一说哪种等量关系容易思考,便于列出方程,并向学生说明,课本的解法容易掌握。列成“84-3x=15”也可以。最好不要列成第三个方程,因为“84-15”实际上是按照算术方法先求3x等于多少,这种方法需要逆思考,比较难。

  三、巩固练*。

  1.P122页的“做一做”。

  A.做第1题。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8人”。让学生列出方程,然后与例4比较,使学生知道:这种用算术方法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解都比较容易。

  B.做第2题。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

  2.练*三十的1~4题。

  课后: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8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

  教学内容:练*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与有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析法思路的特点,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订正时,学生讨论: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

  1、第97页第4题

  (1)学生齐读

  (2)学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题中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集体订正时,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这3道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37棵,还剩多少棵没栽?

  (2)同学们要栽54棵树,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还剩多少棵?

  (3)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2天,每天栽18棵,还剩多少棵?

  ⒈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⒊比较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页第5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讨论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98页第6题

  (1)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列式解答

  (3)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三、作业:

  第98页(7)、(8)。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0

  教学内容:第92页练*二十第5-11题。

  教学目标:认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巩固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综合思路,培养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

  1、出示

  (1)杨树45棵,柳树比杨树多20棵,?

  (2)杨树45棵,柳树比杨树少20棵,?

  学生补充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2、对比练*

  练*二十第6题

  (1)学生读题

  (2)根据条件,线段图应怎样画?

  讲解第(2)小题

  根据鸡21只和鸡的2倍,可以求出鸡2倍是多少只?

  再根据求出的鸡的2倍只数和鸭比鸡的2倍多4只,可求出鸭有多少只?

  (3)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比较:

  ①第(1)小题和第(2)小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不同?

  三、综合练*

  1、练*二十第7题

  ①学生读题

  ②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二十第9题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②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二十8、10、11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3)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优选【10】篇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

  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

  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通过两道练*,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惯。按照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3

  教学内容:第94页练*二十第12-14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刚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难点:能用综合思路对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思路

  1、出示

  (1)学校买排球12个,足球13个,买的篮球比排球和足球的总数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2)学校买排球12个,买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学生列式解答,并分别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对比练*

  1、练*二十第12题

  (1)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2)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二十第13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哪里相同?它们的第3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在哪里?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这两题第一步都是求的什么?

  3、练*二十第14题

  (1)出示表格

  一班

  二班

  三班

  25棵

  31棵

  28棵

  ⑴从这张表格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⑵讨论:假如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⑶学生根据根据条件,一一列式解答。

  三、作业:

  练*二十第12、13、1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4

  教学内容:第94页练*二十第12-14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刚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难点:能用综合思路对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思路

  1、出示

  (1)学校买排球12个,足球13个,买的篮球比排球和足球的总数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2)学校买排球12个,买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学生列式解答,并分别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对比练*

  1、练*二十第12题

  (1)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2)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二十第13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哪里相同?它们的第3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在哪里?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这两题第一步都是求的什么?

  3、练*二十第14题

  (1)出示表格

  一班

  二班

  三班

  25棵

  31棵

  28棵

  ⑴从这张表格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⑵讨论:假如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⑶学生根据根据条件,一一列式解答。

  三、作业:

  练*二十第12、13、1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5

  教学内容:第81、82页例1,练一练,练*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引导:

  1、口头提问题练*

  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

  学生提问题,并列式解答。

  2、师:刚才同学们补了一个问题成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再补充一个相关的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3、思考:一道应用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几个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根据和,可以求出。

  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这道题和复*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今天学*的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师:

  提问: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我们是这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再让学生看书,读一读书上的思考过程。

  3、教学“想一想”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比较与例1的异同点,以及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

  1、“练一练”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十八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十八第三、四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6

  设计理念: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未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们都去了什么地方?能告诉老师和同学吗?

  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真不少,玩的也很开心。(出示课本第2、3页的情景图)假期里的儿童乐园也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请你仔细观察,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

  (质疑):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根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些小朋友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的小朋友,那到底是什么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看木偶戏)

  二、交流信息,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发现了原来有22个同学在看木偶戏,走了6个,又来了13个小朋友。

  师:根据你们看到的这些情景,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谁想试一试?

  生1: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2: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2、同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们是怎样想的?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谁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1:我们是用原来看木偶戏的22人,去掉去沙包的6人,然后再加上看戏的13人,就是现在看木偶戏的人数。

  生2: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是用原来看木偶戏的22人,加上又来看戏的13人,然后再减去去丢沙包的6人,就是现在看木偶戏的人数。

  师:看来你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么你们用算式计算出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本上列算式,老师巡视)

  师展示学生计算的过程并板书:

  (1)22+13=35(人) 35-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13-6=7(人) 22+7=29(人)

  (4)22+13-6=29(人)

  (5)22-6+13=29(人)

  3、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前三种是分步列式而后两种是综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样,②和⑤想法一样。前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师: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同桌交流)

  通过比较优化几种解法。

  4、小结:你发现今天所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吗?

  三、实践应用

  师:木偶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参加接力赛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1、第6页第1题:(课件演示:接力赛)

  1)说说图画的意思,寻找信息和问题后,列出相应的算式。

  2)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第7页第4题:

  玩累了,还是来到休息室里休息一下吧?看好学的小朋友一起又在讨论数学问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看足球赛)

  1)解决这道题,有什么困难?

  2)求中国队的总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3)填写统计表

  4)通过这个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四、总结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拓展:

  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7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二十第1~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这一类应用题里不同情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一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找准中间问题,进行有序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根据出示的条件,提出问题。

  白兔有24只,黑兔有8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列式计算。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2、根据线段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1)

  (2)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目中讲了哪几种果树?桃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与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树?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合并成:

  指出:这表示的就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数。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应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看线段图,根据果园里有桃树78棵和梨树有26棵这两个条件,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指名学生说出78、36和114各表示什么。

  提问:求出了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第二步应该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来求苹果树有多少棵?怎样求?

  要求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写答句。再要求学生说说分析过程。

  2、讨论。

  (1)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20棵,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2)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的2倍,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3、比较。

  提问:比较上面的三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略)。

  (通过三题的比较辨析,让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即基本的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同时,同中导异,由于第三个条件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也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认真审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来解答应用题。)

  三、巩固练*:

  1、P91练一练第1、2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先算什么?)

  2、做练*二十第3题。

  3、先补充条件,再解答:(随机安排)

  动物园里有8只大象,12只长颈鹿,,猴子有多少只?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根据题里的两个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二十第1、2、4题。

  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

  (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2)苹果树有多少棵?

  114-20=94(棵)

  答:苹果树有94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8

  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种相比较的量都未知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两步计算的分数“和倍”应用题》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活动,培养分析培养思考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种相比较的量都未知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难点: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灵活运用各种假设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预*导学:

  1填一填。

  (1)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则梨树棵数是桃树的()。

  (2)桃树棵数是梨树的一半,则梨树棵数是桃树的()。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把()看作单位“1”,看成()份,男生有这样的()份,男、女生一共有()份,男生人数占男、女生和的(),女生人数占男、女生和的()。或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是(),男、女生的和是()。如果女生人数用x表示,则男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是()。

  (4)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棵树的。梨树有()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课堂研讨:学*例题6【阅读与理解】:

  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从题目中获取以下信息:

  (1)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了42分。(2)两个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的。

  (3)下半场的得分是下半场的一半。(4)求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分析与解答】

  (1)分析关键句。

  说说“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你是怎样理解的?

  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理解成“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 ”;二是理解成“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2)探究解题思路。

  由于题目中上半场和下半场得分都是未知的,因此可以用方程来解答,假设其中的一个半场得分为x,这样就可以根据两个半场得分的关系得出另一个半场的得分。最后根据上半场和下半场一共得42分,也就是用“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来列方程解答。

  (3)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根据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则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

  ①如果设上半场得分为X,下②如果设下半场得分为X,上

  半场得分则用()表示。半场得分则用()表示。

  (4)用算术法解答: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和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知道了此类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与“和倍”问题是一致的,明确了谁是单位“1”,就设谁为x,教学反思《《两步计算的分数“和倍”应用题》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的关系式是 :和÷分率和=单位“1”的量。

  课堂巩固练*:

  1、列出数量关系式。

  一张椅子X元,一张课桌价钱是椅子的 ,一张课桌多少元?

  ()○()=一张课桌的价钱

  一套桌椅多少元?

  ()○()=一套桌椅的价钱

  2、某小学有学生1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这所小学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3、小丽买了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钢笔,共用去12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钢笔的 。圆珠笔和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课后拓展延伸: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 ,离中点还有4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某牧场养有奶牛420头,比羊的头数的 多120头,羊有多少头?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9

  教学内容:练*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与有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析法思路的特点,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食堂原有350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100千克,第二天吃了1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订正时,学生讨论: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

  1、第97页第4题

  (1)学生齐读

  (2)学生列式解答

  (3)思考:第(2)小题中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集体订正时,同桌互相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这3道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1)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37棵,还剩多少棵没栽?

  (2)同学们要栽54棵树,第一天栽了18棵,第二天栽19棵,还剩多少棵?

  (3)同学们要栽54棵树,已经栽了2天,每天栽18棵,还剩多少棵?

  ⒈学生独立读题,并列式解答

  ⒉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⒊比较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97页第5题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讨论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98页第6题

  (1)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列式解答

  (3)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三、作业:

  第98页(7)、(8)。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10

  教学内容:第83、84页练*十八第5-10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理解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初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从条件想起的分析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训练分析方法

  1、出示:

  ⑴学校饲养了40只兔子,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

  ⑵学校饲养了25只白兔,15只黑兔,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

  ⑶学校饲养了8只兔子,每笼有5只,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

  ①学生口头列式

  ②比较:

  ⑴第一题为什么用一步计算?第二、三两题为什么都用两步计算?

  一题与第二、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对比练*:

  1、第83页第5题

  ①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

  ②并说说各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比较: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第84页第6题

  ①学生默读

  ②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③学生独立解答

  ④同桌互相交流,各是先算什么的?再算什么的?

  3、第84页第7题

  ①学生读题,列式解答

  ②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③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发散训练

  1、出示第84页第9题:茶杯每只4元,茶壶每个37元,买15只茶杯和1个茶壶要用多少元。

  2、告诉我们哪些条件?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解答。

  4、讨论:还可提哪些不同的问题?

  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练*的是什么内容?刚才练*的两步计算应用题都要怎样想?在做每一步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十八第8-10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4)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3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教务长解决问题的方式,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和认知*惯的不同,常常会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独特性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例如: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3时,我把例题改成这样:小丽带100元钱要给妈妈买一套衣服。下面表中是上衣和裤子的不同价钱,并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犑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解答方法)

  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

  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搭车回家。100—56=44(元)44—43=1(元)

  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同学们纷纷鼓掌)52+48=100(元)

  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52+45=97(元)100—97=3(元)

  纷纷说出他们的好点子

  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课后评析:

  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于肯定,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而且还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片断描述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 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 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 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 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 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 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区”,掌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 (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 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 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5)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等量关系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 )=总价工作时间=( )÷( )

  ( )×时间=路程( )×数量=总产量

  三角形面积=( )×( )÷2长方形面积=( )×( )

  正方形周长÷( )=边长(上底+下底)×( )÷( )=梯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2*行四边形面积=( )×( )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 ),并用( )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 )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

  (4)检验,写出( )。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已修的米数+( )=总共要修的米数

  总路程—( )=剩下的路程

  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一、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等量关系.

  2、能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例2涉及比例、*均增长率与多年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35,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 ,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分析:

  (1)复*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

  三角形;圆.

  (2)全面积= 原面积 –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均每年增长率?*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

  (2)本例中如果设*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

  p.152练*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

  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三)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

  例 解方程:

  (1)2x+xx+3=1; (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 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 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 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 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 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 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 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 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 (1)mn m+n; (2)m a-b-ma; (3)ma a+b。

  2 (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

  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

  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

  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和作业,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

  例 解方程:

  (1)2x+xx+3=1; (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 2x-3x=-6。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6)

——两步应用题教案 (菁华5篇)

  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一情境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二、新授课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根据一、二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什么?(板书:吃了某某桶水之后,还有多少桶水。)算式会列吗?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反馈,并且提问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你为什么用减法来做?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算式怎么列,请写在自己本子上。反馈,并且提问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你为什么用加法来做?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一起把这道题给做出来了,那哪位小朋友来回忆一下,刚才这道题目我们是怎样做的?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1、师:我们有些小朋友呀嘴特别的馋,在学校里喝纯净水觉得还不解渴,放学一回到家里之后,就去开冰箱,小朋友猜猜看,他会去干嘛?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反馈。并及时提问:第一步算出来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或减)来做,第二步算出来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或减)来做?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三、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师:课的一开始小朋友都说了,六月里有六一儿童节,所以小朋友都很喜欢六月,那你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节吗?

  师:老师这里就有两位小朋友他们打算买鲜花送给老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请看:教师节那天,小红和小明分别买了6朵花,两人一共送给李老师4朵花,问他们一共还剩下多少朵花?

  教学内容: 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XXXX?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X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X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③都用两步计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XXXX?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6.板书安排

  两步应用题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X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X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理解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区别。

  2、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会用方程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计算下列各题

  (1)甲数是278,乙数比甲数的6倍还多32 ,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278,比乙数的6倍还多32,乙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计算)

  2、计算后讨论

  (1)这两题不同在哪里?

  (2)第2题用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的?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1)审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答:

  学生试着用两种方法(算术方法和方程)

  (3)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法1:(1700-32)÷6

  =1668÷6

  =278(元)

  解法2:解:设人均收入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6x+32=1700

  6x=1700-32

  6x=1668

  x=278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用算术方法解时怎样思考?

  列方程解时又如何思考的?

  教师指出:两种解法的思路不同,象这样的逆向题一般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2、根据图意列方程

  (1)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2)第2题

  (3)说说与第三题的相等关系。

  三、巩估练*

  1、王大叔承包的果园,有苹果树280棵,比梨树的3倍少20课,有梨树多少棵?

  (1)先说出相等关系再用方程解。

  (2)解题后讨论:

  你是根据怎样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7)

——两步应用题教案 (菁华5篇)

  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一情境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二、新授课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根据一、二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什么?(板书:吃了某某桶水之后,还有多少桶水。)算式会列吗?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反馈,并且提问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你为什么用减法来做?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算式怎么列,请写在自己本子上。反馈,并且提问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你为什么用加法来做?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一起把这道题给做出来了,那哪位小朋友来回忆一下,刚才这道题目我们是怎样做的?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1、师:我们有些小朋友呀嘴特别的馋,在学校里喝纯净水觉得还不解渴,放学一回到家里之后,就去开冰箱,小朋友猜猜看,他会去干嘛?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反馈。并及时提问:第一步算出来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或减)来做,第二步算出来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或减)来做?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三、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师:课的一开始小朋友都说了,六月里有六一儿童节,所以小朋友都很喜欢六月,那你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节吗?

  师:老师这里就有两位小朋友他们打算买鲜花送给老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请看:教师节那天,小红和小明分别买了6朵花,两人一共送给李老师4朵花,问他们一共还剩下多少朵花?

  教学内容: 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XXXX?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X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8)

——应用题数学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9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9的加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活动重难点

  创编、计算9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卡片(动物和算式)每人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课前提问。

  复*8以内的加法题

  师:小朋友,我问你,5+3=?

  幼:老师,我知道,5+3=8!

  师:小朋友,我问你,4+4=?

  幼:老师,我知道,4+4=8!

  师:小朋友,我问你,6+2=?

  幼:老师,我知道,6+2=8!

  游戏的方式(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9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8只鸭子,又来了1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8+1=9)

  师:小朋友,请听音乐!我们的伙伴来了。播放小鸭子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故事引入。

  讲解小鸭子原来有8只,又来了1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

  幼:9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8+1=9

  师:小朋友们,真棒!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5+4=9)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蝴蝶姐姐也飞入花丛中了。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5只蝴蝶。

  师:是呀,有5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4只蝴蝶。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9只。

  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5+4=9

  师:非常棒!表扬表扬自己!

  3、2008年是奥运年,小猴子在锻炼身体,第一次有7只小猴子,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同上(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

  幼:7+2=9

  4、一棵芭蕉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香蕉,先长出来了6个香蕉,又长出来了3个香蕉,一共长出来了几个香蕉?同上(老师问,小朋友答)

  幼:6+3=9

  三、操作练*。

  送小朋友每人一个礼物(拿出一个大礼物盒子,请小朋友自己抽出自己的礼物),条件是:小朋友必须回答礼物上面的问题(问题是用算式创编应用题)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带者自己的礼物到爸爸妈妈那里编应用题(随音乐),本节课结束。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9)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片断描述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 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 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 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 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 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 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区”,掌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 (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 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 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 1:会。36-8=28(人) 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 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 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 2:有, 36+12=48(人)48-8=40(人)

  生 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 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片断描述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 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 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 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 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 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 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区”,掌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 (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 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 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 1:会。36-8=28(人) 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 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 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合集10篇(扩展10)

——两步计算应用题优选【5】份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解题方法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

  (2)找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根据做题情况,进行指导。

  3.比较练*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惯,按照

  (1)认真读题;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片断描述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 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 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 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 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 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 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区”,掌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 (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 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 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 1:会。36-8=28(人) 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 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 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 2:有, 36+12=48(人)48-8=40(人)

  生 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 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

  1、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如果买的羽毛球再添4个就与篮球和足球的个数和同样多。买羽毛球多少个?

  2、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买羽毛球的个数是篮球与足球个数差的3倍。买羽毛球多少个?

  3、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剩下的要在8天内看完。*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4、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看了的比没看的少几页?

  5、小力今年10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3年后,爸爸多少岁?

  6、小刚举哑铃,第一次举了38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举了15下,第三次举的是第二次的2倍。小刚第三次举了多少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_______?

  90-36=54(个)

  答:还剩54个。

  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_______?

  54÷9=6(次)

  答:还要烤6次。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新课

  1、出示例4。

  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告诉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5)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

  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②还要烤几次?

  54÷9=6(次)

  (8)列综合算式

  (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

  1、教材第54页做一做。

  2、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1题。

  3、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1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5页练*十二第3、4题。

  教学内容:复*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本单元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做复*第6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