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1

  一、 教学目的: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两个新偏旁;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

  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小猪画画(齐读课题)

  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

  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

  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

  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板书:可爱

  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

  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

  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学*2、3自然段

  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

  生读小松鼠的话。

  教师出示课件:小松鼠

  师: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

  生:小松鼠的尾巴确实又大又好看。

  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学生思索后再读

  “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猪的尾巴画大一些?

  学生集体练*读

  出示词语卡认识:应该 大些

  师: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

  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学生

  通过课文语句理解“马上”一词:“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

  生:小猪想都不想,拿起笔就画。

  学生用“马上”一词练*说话

  看图认识词语:又大又粗

  3、小组合作学*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提出学*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

  出示课件,检查学*效果:

  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

  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

  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

  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

  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生回答

  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

  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

  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

  学生练*用“连忙”说句话。

  4、学生自学5、6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

  学生再读,师生评议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认识词语:一对翅膀 漂亮 加上

  师: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

  学生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5、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6、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7、给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2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四点底”。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写一句话。

  3、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4、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认识“四点底”。

  2、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5个生字。

  2、在初读时学*读书方法,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5个生字。学*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一)轻轻读第8课,不认识的字读准拼音,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用手势向老师汇报你读了几遍课文。

  (二)画出生字词语

  (三)迅速用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讨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

  (四)分自然段找学生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读后大家评议。

  三、读词语:

  用不同形式读下列词语。

  吓坏逃跑热闹大伙儿

  熟了正巧木瓜哈哈笑

  四、学*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扩词。

  吓逃跟哈跑

  你用什么记住这些字?

  学生分析字形,用熟字学新字。

  (二)学生选字向大家汇报记字的方法。

  “吓”一个人被吓得张开了嘴。

  (三)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重要笔画、间架结构。

  (四)描一个写两个。

  五、巩固练*:

  (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

  (二)读词语:

  六、作业:

  读课文。抄写生字。

  课后反思:在生字的教学中学生学*的很快,而且记忆的也很好,方法比较巧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2、以读为主,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3、学会3个生字。认识“四点底”。

  4、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够用热闹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3个生字。认识“四点底”。

  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6、咕咚来了板书课题:

  二、学*课文

  (一)自读课文,说说咕咚是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

  (二)第一次兔子只听见咕咚声,没看见是什么就吓坏了,拔腿就跑后来怎样呢?指名读第二段

  问:其他小动物听到兔子的喊声是怎样做的?

  师:森林中有那么多的小动物,你想当谁,学一学。

  师生共同表演这一段,体会森林中的热闹与骚乱。

  (三)大象走出来了,是怎么做的?在书上画出大象说的话,读一读。

  大家明白真相后是怎样做的?

  (四):遇到事情要了解是怎么回事,动脑筋想一想,不要只听别人的话。

  三、学*讲故事

  四、指导用“热闹”写一句话

  (一)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读书中例句结合上下文说说怎样热闹

  (二)说说自己见到哪热闹:自由市场、商场、车站、会场、赛场等

  读句子,想一想哪些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很热闹?指生说一说。

  填句子:下课了,很热闹。

  我来到,看见这里很热闹。

  八、作业:

  (一)用“热闹”写一个句子。

  (二)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4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二、借助插图,学*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阅读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汇总十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4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5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 (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会是谁呢? (幼儿猜测)

  二、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说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谁啊?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四、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6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7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8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9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实用十份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2,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

  2,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带。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故事图片。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

  ② 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

  ③ 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④ 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

  ⑤ 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2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二、借助插图,学*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图画导入。(用时:5分钟)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1.生边听老师导言边思考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咕、咚”。并举例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象声词。

  1.认读生字。

  dōnggū

  咚咕

  2.我会说象声词。

  例:咕咚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用时:15分钟)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全班汇报生字学*情况。

  (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

  3.给下列生字注音。

  ()()()

  熟鹿命

  ()()()

  野拦领

  4.我会组词。

  掉:

  吓:

  跟:

  羊: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1.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5.看课文插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6.我会写。

  家象都

  7.写笔顺。

  家:

  象: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在这节课前,我采用了实物做了一个实验,把木瓜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7

  教学要求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

  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表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进行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8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9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二、借助插图,学*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10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二、借助插图,学*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在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这个“笑”既是虚惊一场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结:通过这件事,动物们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思考有哪些收获。

  2.分角色进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复*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张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画较多,梳理笔顺。

  家:,10笔。

  象:,11笔。

  “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错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听了别人说的话也要动脑筋思考,别人说得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3)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汇总五篇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1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2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研究课《咕咚》反思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

  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

  ,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3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语意理解。

  教学流程备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节日吃月饼吗?(出示课件)今天,一户人家来到我们的课堂,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中秋节的晚上》。

  二、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学生练读,想一想:这一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出示: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又——,教读

  4.出示:月饼

  5.描述自己家过中秋接的难忘情景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

  四、总结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学生听音乐,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师: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简介图上的画面内容。)

  师:这是一首《思乡曲》,思乡的感情可以用音乐来表达,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并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板书课题,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画像及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指导后鼻音及整体认读、*舌音的发音,从而读准字音。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小朋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谁吗?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汇报自己课外搜集查到的资料。

  教师小结: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观察图画,结合图意,采用单字解释再串连的方式解释题目。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放音乐,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课内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

  1、自主识字,分层学*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师: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最能干,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师:读完的同学快打个胜利的手势。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到投影仪中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课件投影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这个环节要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互相纠正。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学生听音乐,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师: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简介图上的画面内容。)

  师:这是一首《思乡曲》,思乡的感情可以用音乐来表达,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并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板书课题,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画像及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指导后鼻音及整体认读、*舌音的发音,从而读准字音。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小朋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谁吗?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汇报自己课外搜集查到的资料。

  教师小结: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观察图画,结合图意,采用单字解释再串连的方式解释题目。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放音乐,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课内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作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

  1、自主识字,分层学*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师: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最能干,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师:读完的同学快打个胜利的手势。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到投影仪中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课件投影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这个环节要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互相纠正。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精读一段,明白学*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自己探索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老师:

  1.图片

  2.字卡、词卡

  学生:彩笔和画纸

  3.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自读识字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5)

——《咕咚》一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识字、写字练*。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

  (一)学*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XXXXXXX,我急得撒腿就跑。

  XXXXXXX,我吓得撒腿就跑。

  XXXXXXX,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7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一、教学目的: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两个新偏旁;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语文教案-咕咚。

  二、教学重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

  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咕咚》)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学*

  2、3自然段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生读小松鼠的话。教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师: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生:小松鼠的尾巴确实又大又好看。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学生思索后再读“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猪的尾巴画大一些?学生集体练*读出示词语卡认识:应该大些师: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生:没有。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学生通过课文语句理解“马上”一词:“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生:小猪想都不想,拿起笔就画。学生用“马上”一词练*说话看图认识词语:又大又粗

  3、小组合作学*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提出学*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检查学*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回答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学生练*用“连忙”说句话。

  4、学生自学

  5、6自然段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学生再读,师生评议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认识词语:一对翅膀漂亮加上师: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学生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6)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七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病字旁。

  2、能辨析“清、晴、睛、情、请”等同音字,学会自主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字,能规范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课件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学生回答出答案后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为什么说它是“绿衣小英雄”呢?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绿色的意思呢?(出示“青”字,注意下面的“月”字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3、小组选一个说的的同学全班交流。

  4、填空:(课件出示)小青蛙住在()的河水里,长着一对(),专吃害虫,()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5、老师范读课文。

  6、学生自读。

  三、学*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反复练*。

  (1)带着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单独生字打乱顺序读;

  (4)多种形式练*。(开火车,跳青蛙,摘苹果)

  2、请同学们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老师随机讲解。

  (1)用“汉字加一加游戏,让学生知道:

  清水”要有“水”,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2)老师还给这几个字编了一首儿歌呢,不信你们瞧一瞧:“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3)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偏旁不同。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4)让孩子们回忆象形字、会意字。

  3、指导书写。

  (1)注意:“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晴”的左边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注意偏旁要写得小一点。(具体范写到哪个字再单独去说。)

  (2)教师指导书写"青"。

  A、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C、学生书空跟写

  (3)教师指导书写"请、清、晴、请"。

  A、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C、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延申。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0单元----雨中的第2篇主体课文。《美丽的彩虹》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小儿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文中主要写几位小朋友看见彩虹而触发的一连串想象,通过丁丁和冬冬的诉说以及弟弟和妹妹的问话写了彩虹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整篇儿歌分为6节,每一小节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中又渗透了自然小常识,因此学*起来学生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的笔顺。

  (3)激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力培养:

  (1)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字型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能力。

  (3)逐步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自然知识的探索研究及自然小常识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认识晴、虹、空、神、遥、银、仙、女、

  戴、定、顶、滑、绘、巨、颜、淡。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朗读认字,读出神奇、愉悦的感情。

  教具准备:

  网页、彩虹贴图,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思路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认真看我写两个字——(彩虹)谁能来拼读这个字(虹),一生读,师板书,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2、你们见过彩虹吗?在那里见过?

  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真正的看见过彩虹,彩虹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见到,不过今天我带来了几张彩虹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配乐播放彩虹图片)看到了彩虹,你想对它说什么呢?3、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课文:《美丽的彩虹》。

  (板书:美丽的)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贴彩虹)

  课题中识字,指导学生拼读、识记“虹”字,识字途径多样化,便于学生识记。

  开课让学生欣赏彩虹的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积极性,引出了课文。

  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1、师:丁丁冬冬看见了彩虹也像你们一样高兴,我先来读读他们说了些什么,同学们边听边指,遇到不认识的字,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听准字音。

  2、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比比谁读的字音最准确!

  3、大家看,课文已经在屏幕上,红色的词语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词语,你还能读出它们吗?现在试试看,比比谁能读出所有的生词!

  4、我们一起来玩个“小小火车开起来”的小游戏,鼠标的箭头指哪个词,就读哪个词,如果他读的正确,其他同学跟读,如果他读错了,你不要读,可要听仔细了,现在开始——(小小火车哪里开)学生分组,逐个读词。

  5、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最难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提,其他帮助他解决,后教师出示(戴)(晴与睛怎样区别)。6、

  师:现在生字宝宝又躲到气球中去了,谁能把它读出来,就能把彩虹打扮得更美丽,同学们敢试试吗?

  看我们把彩虹打扮得多美呀!快为自己鼓鼓掌吧!在教师的范读中,低段学生更易掌握朗读要领,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通过两个阶段的识字,先自己解决简单的生字,再在老师指导下学*较难的字,识字学*呈现了梯度。发挥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优势,开发了识字教学的电脑游戏与识记方式,生字教学趣味化,使识字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变被动于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心理,延长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断巩固了生字,提高了学*效率。

  三、细读课文,入情入境

  1、师:见到了这么美丽的彩虹,谁想把课文再读给大家听一听?你想读谁说的话呢?

  我们(其他同学)一起来读第一和最后小节。

  2、把自己想读的小节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对学生的读书、听讲*惯及时表扬,提醒)

  4、师:课文中出现了四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

  生: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

  师: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又说了些什么呢?1)丁丁说。(第二节)

  (1)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贴(贴“桥”)。

  (2)谁想来读读丁丁说的话呢?

  一生读。使用灵活多变的读书方式,促使学生多读、乐读,在读中感悟,激**感。教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等的位置上,教学相长,师生间朋友般地合作学*。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讲*惯并学会适当的评价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富有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会树立学生自信,起到激励作用。

  不断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读书中感悟彩虹的形状美、颜色美,发挥联想和想象,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师生一起读书,让学生自己评,发现“问题”,把自*还给学生,随后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读出每句话的感情,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过程。

  通过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彩虹的美与神气,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拓展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想象力。

  适时地渗透与本课有关的科学小常识,增加学生学*兴趣,拓宽知识面。

  实现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融会贯通。联系生活,扩展语文,是新教材的目的,是课改的目的,更是学语文的目的。

  (3)哪位同学能作示范给大家读一读呢?

  (4)喜欢读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你们还喜欢读谁说的话呢?2)冬冬说。

  (第三节)

  (1)一生读。

  (2)师:冬冬说了什么?(贴“项链”)生齐说

  (3)师:大家看这条项链多美呀,你想怎样读呢?哪个小组想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呢?(读的时候可以边读边想象)哪个小组敢和他们比一比?(小弟弟)和(小妹妹)又想知道什么呢?3)小弟弟问。

  (第四节)

  (1)生:(小弟弟想知道——)

  (2)师:谁想找好朋友和自己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弟弟把弯弯的彩虹当作——(滑梯),他想滑到太空人的家。

  (3)我也想读一读,谁想和我一起读?

  同学们来当裁判。我们读得怎么样?

  有问号要读出问的语气。

  (4)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5)男同学敢试试吗?

  (6)女同学能不能比他们读得还要好?小妹妹问。

  (第五节)

  (1)生:(小妹妹想知道——)

  (2)谁想来读一读呢?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问)的语气。一生读(2)哪对好朋友敢来读一读呢?

  (3)谁敢向他们挑战呢?

  (4)我也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好吗?(齐读)

  (5)师:小妹妹问——(边说边贴“笔”)

  谁有这样巨大的笔,为彩虹画了七彩衣,看,这就是彩虹的七彩衣,多漂亮呀!分别有——红色、、、、、、、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赤是指红色。那么,彩虹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先从课文第一小节中找一找。谁能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放彩虹的形成)

  师带学生读。其实我们并不能经常看到彩虹,它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更是少见,我也只是在我们一起去雨林谷时见过一次,同学们在旅游的时候,可以走到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彩虹!

  (3)彩虹的形成多神奇呀!可彩虹还是会消失,谁能来读读最后一小节呢?

  (4)师带读

  四、趣味写字,巩固生字

  1)彩虹消失了,可彩虹留下的这几个字你会写吗?(巨、笔)巨:这是“巨”字,组词,笔画是——(笔画动)生说。2遍,生比划

  在你的本子上写两个试试,注意笔画的顺序与占格的位置。笔:这又是个什么字呢?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组成,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说说它的笔顺。2遍注意竹字头和“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生字的笔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很好地解决本节课的写字难点。

  五、再读课文

  深化感情

  1、师:会写了课文中的字,我们再回到课文,能不能把喜欢的小节记住?

  2、让我们起立一起读一读,用自己最美妙的声音把美丽的彩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起立齐读。

  同学们,闭上眼睛,美丽的彩虹正在向我们招手呢!看到了吗?

  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读精,读出感情,彩虹变成了学生的朋友。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吗?

  鼓励学生把培养起的对事物的真挚感情带出校园,融入家中,融入社会。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学*“爸爸”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7)

——一年级语文下册练*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低、为、才”3个生字,理解“田边、为什么、空气、许多、虫子、这样、明白”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3、学*课文第2、3段,知道“燕子低飞”这一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前的征兆。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朗读第1段,说说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二)图文对照,讲读第之段

  (1)看第2幅图,说说小白兔在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2)课文哪几段是在写第2幅图的意思?(第2、3段)

  (3)下雨前,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轻声读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自己练说。)

  (4)指名说燕子为什么飞得那样低呢?用“因为……所以……”说话。教学“为、才”。(5)虫子为什么飞不高呢?(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所以飞不高。)教学“虫”。

  (6)虫子翅膀上的小水珠是哪里来的?(因为空气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会沾上小水珠。)

  (7)空气为什么潮湿?(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8)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

  空气很潮湿,虫子……

  虫子……飞不高。

  虫子飞不高燕子……

  (9)指导朗读。

  小白兔连忙问的话,要读得响亮些,带有奇怪的语气。燕子的话也要读得响亮些,因为它边飞边说,而且要读得亲切。

  (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讲读第3段

  (1)“哦,原来是这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明白”?小白兔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教学“明”。

  (3)练*朗读,读出小白兔明白了的语气。

  (4)小结。学了课文后我们知道了”鱼出水面”、“燕子低飞”是下雨前的征兆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四)作业抄写生字:田、低、为、虫、才、明

  板书设计33要下雨了

  现象原因

  水里闷

  鱼出水面要下雨了空气潮湿

  燕子低飞小虫的翅膀上沾了水珠

  虫子飞不高

  一、教材分析:

  这个训练共安排了五个项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学用字词句。 2、读读背背。 3、做做说说。 4、写好铅笔字 5、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用字词句。

  2、读背成语和儿歌。

  3、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进行综合性语文练*。

  4、写好走之底的字。

  5、口语交际,向别人介绍自己六、一儿童节这天参加过的活动。

  二、教具安排:卡片 田字格

  三、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项

  一、谈话导入,读题。

  师:家,多温暖,多幸福的'地方。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能不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家。

  指名说。

  师:在你的小房间里都有些什么?

  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二、指导读词串。

  1、(出示词串字词)

  师:请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读。

  指名读,学生、老师共同正音。

  2、指导字音:铃 屏,要读后鼻音;脑,要读鼻音。

  3、诵读词串,明了房间与用具的关系。

  三、看图粘贴卡片,写生字卡。

  1、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自己读读手上的生字卡片。四人小组交流学*。

  学*内容:把手中的生字卡片与同伴交流,读准字音,共同学*词串,朗读成诵。

  2、出示房间挂图:你能把手中的生字卡片粘贴在相应的图上吗?

  3、粘贴练*,建立图像与词语的联系。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贴在家里相应的地方,我们经常认认,就能记住啦,回家试试看。

  四、说说自己的卧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用表示有关用具的词语说话。

  师:说得真好!今天学的词儿里大多是我们熟悉的字,大家愿意抄一下,把它们写得很漂亮吗?

  学生抄写词串。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项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实用5篇(扩展8)

——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教案实用10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大自然去找春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美育目标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1、出示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2、板书课题:边板书边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遇到生字先划下来,再多读几遍。

  三、认读生字。

  四、认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教师带读后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

  五、指导逐节理解:

  1、按照学生的描述板画“春雷”与“柳树”。

  2、照学生的.描述板画“春雨”与“柳枝”。

  说说图片中初春的景色。

  学生拼读课题,书空课题后,再读课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如果读错,再加拼音拼读,集体订正。

  认读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1、诉说春雷的样子与声音。

  2、诉说春雨的样子与声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复*拼音、练*生字的笔画顺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拼读能力。

  对生字进行正音。

  理解词语含义。

  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喜欢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4)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学第二节

  (1)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

  1.出示下列生字,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2.说话训练

  原文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

  梳着梳着,

  小柳枝啊,绿了。

  春风跟柳树捉迷藏了,

  藏着藏着,

  小柳絮啊,飞了。

  柳树跟柳孩子们玩耍了,

  玩着玩着,

  小朋友们,长高了……

  教案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问: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春()()()()()()

  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

  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

  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和“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

  说()()()话()()()

  朋()()()友()()()

  春()()()高()()()

  5、指导书写以上六个字。

  (五)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总要玩一会儿与学*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的特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而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感性经验。教师的任务则是设计富有情趣的、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教学问题,组织他们参与活动、参与学*。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我感觉心头一阵喜悦。随后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说话练*。我跟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画一画。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地逼真,比如扮演春雷的他就在柳枝上画了几棵嫩芽,问他原因时,他便说因为春雷唤醒了柳树,柳树刚刚醒来,所以才长出几个嫩芽。多精彩的表现呀!寻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子提高后,生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相当不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放得太多,还没有及时地收回,所以课堂上稍显得乱了一些,这是我应该注意的。

  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实践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定标

  激趣,引入新课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来了,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天来了,到处冰雪消融,使人感到一股暖意。你一定用心灵去感受了美好的春天。那就请你们把用眼睛看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用耳朵听到的,都说出来吧。

  春天来了,她像一位魔法师,周围的事物都有发生了很大变化。板书“柳树()了”。(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一】(教师点拨:)

  (一)、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说说课文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老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