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

  本课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了解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效预*,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惯,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

  2、今天,我们要请教的对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示第一小节,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指名读此节)。

  3、通过第一小节,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谈,随机点红关键词)齐读这一小节。

  4、再读此节,此刻,你最想了解什么?(生说)(随机板书“满怀好奇”)

  5、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不谋而合,就让我们满怀好奇地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究(揭示文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词和易误读的词语,显示于成熟的桃子上)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

  (2)桃子摘下了,拼音都没有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领读)

  2、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学生认读。

  3、这些词语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如果顺着文路,接着“满怀好奇”往下写,该选哪一个词语呢?(学生依次汇报,随机板书,同步指导难写字“惑、疑”)

  4、“我”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叙述线索,还有一种叙述的顺序,你在预*时留意了吗?(时间顺序)随机追问并板书“冬、春、夏”。

  5、指名按时间顺序进行课文朗读的.展示。

  三、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课文读通读顺了,结下来就让我们顺着文路,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询剪枝的学问吧。

  2、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冬季的一天,从王大伯的动作、言语中,你读懂了“剪枝的学问”了吗?(请学生自读2、3小节,勾画相关语句)

  3、出示2、3小节

  (1)学生汇报勾画语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大伯介绍的“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预设:剪去粗壮的枝条,就会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多、大”

  (2)这可是王大伯多年经验,如果你就是王大伯,你会怎么说这番话?(充满信心)

  (3)随机指名朗读王大伯的语言,追问从哪些关键之处体会到了这种信心?(抓住“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追问除了言语,还有何处也让你看出了王大伯的信心满满?(抓住第2小节第2句动作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4)王大伯是自信满满,而此时的“我”则是(引读板书: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我”的心理你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发觉吗?

  A、“一脸疑惑”:a、重点指导第2小节最后一句问话的朗读。

  b、让学生接下去把“我”的“惑”说清楚。(在问句后加上横线,让学生填空。)(预设:剪去这些好好的枝条,产量不就会减少了吗?)板书“减少”

  B、“将信将疑”:a、给此词换词。(半信半疑、又信又疑)

  b、联系上文,为何会信?(王大伯充满信心)

  c、联系下文,你能读好内心的“疑”吗?(指导朗读)因为是内心活动,所以只有冒号,没有引号。

  4、冬季的一天,“我”的内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板书“?”,而王大伯对此却是充满信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3小节,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我”心中的疑团最终有没有解开?下节课接着学*。

  四、手脑并用,练*提升

  1、巩固课堂:练*书写生字。

  2、延伸课外:关于语气词的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温故求新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将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即课文1-3小节的内容)

  二、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走出冬季,让我们迈进春天,引读第4小节。

  2、出示第4小节

  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美、愉快、盼望)随机指其朗读对应内容。

  3、转眼间,春去夏来,谁为我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出示第5小节)

  (1)指名读文

  (2)读读这个词(又惊又喜),这个词和将信将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个词语当中,联系上下文,你能读出这“惊”和“喜”背后的原因吗?

  (3)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其朗读相关语句。

  A、第2、3句话:指导学生抓住“惊喜”,探究“啊”的多元读法。

  B、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标点“!”感情朗读。

  (4)指名再读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点红“道理”,仅仅指桃树剪枝的道理吗?随机板书“增加”

  (5)原来,剪枝的学问并不简单。现在,你能结合板书将你领悟到的“剪纸的学问”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深化主题,多元理解

  1、很多时候,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在桃树的身上“增加”就是桃子(指板书“又大又多”),更多的时候,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

  板书“”

  2、出示“惜墨如金”

  (1)生说字面理解。

  (2)师补充其背后意蕴,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类似之处。

  (3)从这个角度,再来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你认为要不要写这一小节呢?

  (预设一:抓住“盼望”,情感的承上启下;预设二:时间的延续,植物生长必经的开花阶段,不可省略)板书“满心盼望”

  (4)原来这小节有这么多的作用,看来,“减”要减掉没有用途的多余的东西,可不能盲目地减。

  3、如果说“我”刚开始因疑惑而满心“?”,在经历这一个春天的满心盼望后,此刻就应该画上“!”,板书“!”

  4、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此时的感受。

  5、明白了剪枝的学问,如果换个角度,从“做学问”的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呢?(预设:要学会发问,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6、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得到学问离不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一个勤思的脑,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指板书“?”),享受更多发现后的惊喜吧(指板书“!”)。

  四、手脑并用,延伸拓展

  1、巩固课堂:和文本有关的练*(选用《评价手册》《补充*题》)。

  2、延伸课外:争做生活有心人(二选一)

  (1)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与同伴或家长分享。

  (2)生活中还有很多学问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例举一个生活中的学问吗?如果能简要说说发现的过程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其次,引导自主学*,交流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

  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

  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

  4、完成练*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有序看图的学**惯。通过数一数活动加深学生对于1~5每个数字的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数感。

  5、完成练*三第5题。

  (1)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来表示1~5这几个数字。对于学生的不同的表示形式,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式表示出的这几个数字。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

  6、完成练*三第6题。

  (1)出示爱心桃和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有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4=4。

  (2)让学生给圆形涂色,要求圆形要比爱心桃多。

  师:圆形要比爱心桃多,应该怎么涂?

  先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涂几个圆,再指导学生填空。圆形有5个,所以圆形比爱心桃多,5>4。

  (3)师:五边形比爱心桃少,应该怎么涂?

  提示学生可以少1,可以少2,也可以少3,告诉学生只要比爱心桃的数量少就可以,让学生体会答案的不唯一性,但是涂的数量要和式子相对应。

  7、完成练*三第7题。

  让学生先观察这几个数字,再填入正确的括号里。使学生体会4大于2,也可以说成2小于4。

  8、完成练*三第8题。

  先让学生观察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用水彩笔涂一涂,最后把数量填入括号里。

  三、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19页思考题。

  师:这只猴子说的对吗?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的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28页的内容,让我们一块到书中去寻找“倒数”的秘密吧!

  二、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

  通过自学提问学生“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积是1指的是相乘关系,并且积只能是1、

  “两个数”指的'是只有两个数。

  “互为倒数”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明: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请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任意两个数。并且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组合探):1的倒数是(1)。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因为① 0作分母无意义②0×(任何数)≠1)

  3、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小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三、质疑再探

  回顾自探提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倒数,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问题预设:怎样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

  通过下面的练*题的解答来总结带分数、小数的倒数如何求倒数。

  四、运用拓展

  1、完成下面练*题。

  2、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3、布置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

  (2)练*六1、2、3题。

  附: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5

  【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课文。本课是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兴趣是其主动学*的前提,因而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各方面的教学目标。

  【设计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般来说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感受、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欣赏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这一观点,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多种对话情境,激发对话的欲望和热情。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让学生专住倾听文本,充分感知、咀嚼、回味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构建意义,提升精神与心灵。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月亮,*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把它画下来,好吗?(学生兴趣很浓,用彩色笔膏毫不拘束地画了起来,画完后交给老师。)

  2、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点评,学生画的形式很多,有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

  3、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是写月亮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写的月亮和我们看到的月亮哪个更美。板题:7 小小的船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1、指导看图(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这幅画美吗?小女孩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她在月亮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学生纷纷说出图画里的内容

  教师相机在图的相应位置课伯。出示: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3、课文里写的跟我们从这幅图上看到的是不是一样?你们想知道吗?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生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通过播放课件出示画面,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对话热情,勾起学生读课文的欲望;同时教师再加以指导看图,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利于学生识字、理解课文。)

  三、反复练*,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全文,众生评议。(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评一评)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既训练了朗读基本技能,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四、学*课文

  1、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⑴ (课件出示全文及插图)生齐读课文,课文里有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课文里写的内容插图都有吗?

  ⑵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发现课文里写的内容与插图一一对应。

  (图文结合,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了铺垫。)

  2、分组配合读,相互谈感受

  ⑴ 你最喜欢哪一句?你发现了什么?你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⑵ 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交谈自己的发现、感受及疑惑。教师巡视,可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点拨学生思考交流。

  (这个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问题,产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3、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⑴ 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或跟旁边学生交流。你们发现课文里有几个小小的船?(3个)3个小小的船都是指真的小船吗?文中(指题目)小小的船到底指的是什么?

  ⑵ 学生议论纷纷,答案各样。

  老师也跟你们一样想知道正确答案,让我们先来学*文中第一、二句话。

  (这个环节,依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能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与文本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⑶ 学*第一、二句(出示第一、二句)指名学生读问:

  什么样的月儿?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够把弯弯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出弯弯的月儿该如何读出弯弯)你们能够把弯弯的月儿画出来吗?

  学生在练*本上画,教师巡视,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评一*哪个画得像,把画得像的图片张贴在黑板旁。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两头尖)两头尖的船儿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能够把它画出来吗(学生举勃勃地在下面画,教师巡视,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把画得像的图片张贴在弯弯的月儿图片旁)你们看一看,这两张图片相像吗?学到这里,你们说弯弯的月儿角像什么呀?(学生答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

  到底更像什么东西呢?老师也画了弯弯的月儿和两头尖的小船,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图片: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看图后,把学生引到课文,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它们两头都是尖的。)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让学生发现问题,月儿弯弯的接着,又通过学生动手绘画,课件展示,让学生从直观上知道课文从月儿与小船形状相似之处两尖都是尖尖的来写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⑷学*第3句。

  我在哪里坐?我真的坐在小船里吗?看到了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课件出示的全文里点击相关词: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让学生读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

  一、复*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学*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柿(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写生字

  1.学*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

  ( )苹果像( ),( ),(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4、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或者由*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

  三、练*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作,为自己的*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 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

  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呀!) 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品秋天──评析*作,交流真情 课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写秋天──引导*作,抒发真情

  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3、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五.小结延伸:同学们,*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

  板书设计: 看图知中心

  观察有顺序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写作有条理

  用上好词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作时,能把自己的各种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创造情境。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所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a、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b、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a、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也可以有感情地讲解。

  b、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指导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中感受到的快乐,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作作准备。

  2、由说到写,完成*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哪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作,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3、朗读欣赏,修改*作。

  (1)完成*作后,同桌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作,欣赏同伴的*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作。

  4、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蓝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或意义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个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1)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2)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评比后授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

  一、复*内容

  第三单元:《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靠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二、复*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2、认识、了解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的。

  3、积累四字词语以及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4、学*几种词语的结构特点,掌握“把”字的写法。

  5、写一则应用文“请假条”。

  三、复*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学会查字典。

  3、写好“把”字句。

  4、学写请假条。

  四、复*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比较形*字、多音字并组词。

  2、小组合作讨论词语的结构特点和查字典的方法。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复*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ējìlàzhúàomìzhùmíngyuxiǎoxiōngdìchángguībiāoběn

  ()()()()()()()()

  二、比较组词

  须()理()沾()旋()堂()标()

  需()狸()站()族()常()际()

  三、多音字组词

  转着种应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灰蒙蒙

  高高兴兴

  学*学*

  津津有味

  小心翼翼

  百发百中

  五、查字典填空

  “忍”字用音序法应查大写字母()。“忍”字的第三笔是()。

  “考”字用部首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考”字的第七笔是()。

  “鬼”字应查()部。“鬼”字共有()笔,第六笔是(),第八笔是()。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带“把”字的句子

  1、一阵大风吹开了我们的大门。

  2、小猴子用一把锋利的锥子刺破了皮球。

  七、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

  1、()目寸光;狐假()威;守株待();画()点睛;

  呆若木();()急跳墙;()到成功;亡()补牢。

  2、读书破万卷,。

  3、,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

  八、读段做题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线划出短文中两个比喻句。

  2、()的颜料()的银杏树()的夏天()的海洋()的果树()的菊花3、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什么?

  九、写请假条

  今天上午,小明要送突然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去看大夫,不能到校上课,需要请一天假。请你替小明为他的陈老师写一份请假条。注意格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柿(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写生字

  1.学*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

  ( )苹果像( ),( ),(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2、练*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惯。

  2、*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有效预*,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惯,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

  2、今天,我们要请教的对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示第一小节,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指名读此节)。

  3、通过第一小节,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谈,随机点红关键词)齐读这一小节。

  4、再读此节,此刻,你最想了解什么?(生说)(随机板书“满怀好奇”)

  5、你们的想法和文中的“我”不谋而合,就让我们满怀好奇地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究(揭示文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词和易误读的词语,显示于成熟的桃子上)看,这就是王大伯的桃园,树上结满了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摘桃子吧。(指名认读)

  (2)桃子摘下了,拼音都没有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领读)

  2、文中还有很多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学生认读。

  3、这些词语中有很多都是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如果顺着文路,接着“满怀好奇”往下写,该选哪一个词语呢?(学生依次汇报,随机板书,同步指导难写字“惑、疑”)

  4、“我”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叙述线索,还有一种叙述的顺序,你在预*时留意了吗?(时间顺序)随机追问并板书“冬、春、夏”。

  5、指名按时间顺序进行课文朗读的展示。

  三、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课文读通读顺了,结下来就让我们顺着文路,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探询剪枝的学问吧。

  2、首先让我们走进那个冬季的一天,从王大伯的动作、言语中,你读懂了“剪枝的学问”了吗?(请学生自读2、3小节,勾画相关语句)

  3、出示2、3小节

  (1)学生汇报勾画语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大伯介绍的“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预设:剪去粗壮的枝条,就会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板书“多、大”

  (2)这可是王大伯多年经验,如果你就是王大伯,你会怎么说这番话?(充满信心)

  (3)随机指名朗读王大伯的语言,追问从哪些关键之处体会到了这种信心?(抓住“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追问除了言语,还有何处也让你看出了王大伯的信心满满?(抓住第2小节第2句动作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4)王大伯是自信满满,而此时的“我”则是(引读板书: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我”的心理你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发觉吗?

  A、“一脸疑惑”:a、重点指导第2小节最后一句问话的朗读。

  b、让学生接下去把“我”的“惑”说清楚。(在问句后加上横线,让学生填空。)(预设:剪去这些好好的枝条,产量不就会减少了吗?)板书“减少”

  B、“将信将疑”:a、给此词换词。(半信半疑、又信又疑)

  b、联系上文,为何会信?(王大伯充满信心)

  c、联系下文,你能读好内心的“疑”吗?(指导朗读)因为是内心活动,所以只有冒号,没有引号。

  4、冬季的一天,“我”的内心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板书“?”,而王大伯对此却是充满信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3小节,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我”心中的疑团最终有没有解开?下节课接着学*。

  四、手脑并用,练*提升

  1、巩固课堂:练*书写生字。

  2、延伸课外:关于语气词的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温故求新

  1、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将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即课文1-3小节的内容)

  二、精读对话,明理悟情

  1、走出冬季,让我们迈进春天,引读第4小节。

  2、出示第4小节

  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美、愉快、盼望)随机指其朗读对应内容。

  3、转眼间,春去夏来,谁为我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出示第5小节)

  (1)指名读文

  (2)读读这个词(又惊又喜),这个词和将信将疑一样,将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个词语当中,联系上下文,你能读出这“惊”和“喜”背后的原因吗?

  (3)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其朗读相关语句。

  A、第2、3句话:指导学生抓住“惊喜”,探究“啊”的多元读法。

  B、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标点“!”感情朗读。

  (4)指名再读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点红“道理”,仅仅指桃树剪枝的道理吗?随机板书“增加”

  (5)原来,剪枝的学问并不简单。现在,你能结合板书将你领悟到的“剪纸的学问”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深化主题,多元理解

  1、很多时候,减少就是为了增加,在桃树的身上“增加”就是桃子(指板书“又大又多”),更多的时候,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

  板书“”

  2、出示“惜墨如金”

  (1)生说字面理解。

  (2)师补充其背后意蕴,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类似之处。

  (3)从这个角度,再来阅读课文的第3小节,你认为要不要写这一小节呢?

  (预设一:抓住“盼望”,情感的承上启下;预设二:时间的延续,植物生长必经的开花阶段,不可省略)板书“满心盼望”

  (4)原来这小节有这么多的作用,看来,“减”要减掉没有用途的多余的东西,可不能盲目地减。

  3、如果说“我”刚开始因疑惑而满心“?”,在经历这一个春天的满心盼望后,此刻就应该画上“!”,板书“!”

  4、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出此时的感受。

  5、明白了剪枝的学问,如果换个角度,从“做学问”的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从文中的“我”身上,你又学到些什么呢?(预设:要学会发问,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6、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得到学问离不开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一个勤思的脑,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到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指板书“?”),享受更多发现后的惊喜吧(指板书“!”)。

  四、手脑并用,延伸拓展

  1、巩固课堂:和文本有关的练*(选用《评价手册》《补充*题》)。

  2、延伸课外:争做生活有心人(二选一)

  (1)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与同伴或家长分享。

  (2)生活中还有很多学问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例举一个生活中的学问吗?如果能简要说说发现的过程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1、找出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其次,引导自主学*,交流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让孩子们体验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

  教学准备:

  学生的认知准备

  理解本课生词、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朗读课文,将初读落实到课前预*之中。

  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搜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剪枝的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2、师:你们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评析:巩固课文内容,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精读

  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相关的段落,估计学生对春季进桃园会比较感兴趣)

  (一)精读第四自然段

  1、交流谈话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谁来说,你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很美。

  生(2):我也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引来了无数的蜜蜂,我喜欢小蜜蜂。

  生(3)春天里小朋友们都来了,很热闹。所以我喜欢。

  ………

  2、启发想象

  师:告诉你们吧,我呀特地从王大伯的桃园为大家拍摄了一部分景象,想看吗?(想)可是照片在冲洗的过程中出了点麻烦,我没能给大家带来。怎么办呢?同学们我有个办法,你们来猜想一下老师拍摄的景象好不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猜出来!

  学生猜想

  生(1):我想老师一定拍摄了红云片片的桃园。

  师:你猜的可真准啊!

  生(2):您拍摄的桃园的桃花一定美极了!

  师:我还拍摄了很多镜头呢,有从远处拍的,*处拍的,高处拍的,等等。

  生(3):老师拍了桃园的远景就像是晚霞一般。

  生(4):从高处往下看,那桃园就像是一个花的澡堂,如果能在里面洗澡该多好呀!

  (评析: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的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我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这样激趣方法同时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也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话说的都挺漂亮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段文字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

  (二)学*二、三自然段

  师:你还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指名说

  1、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又急又疑谁来读?

  指名读

  评价

  2、过渡:面对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齐读王大伯的话。

  3、师提问: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些粗壮的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

  生齐说:粗壮的

  师:是吗?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

  生再读课文

  生: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

  (评析:“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4、指导朗读

  (1)师:同学们真会学*,从王大伯的话中,知道那么多东西,真不简单,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

  (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同学)

  (2)指名读。

  (3)点评: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心的读读王大伯的话,你一定能读的非常棒!)

  (4)再练

  (5)指名读。

  教师评价

  (6)学生总结

  剪枝的学问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

  全班交流

  (评析:合作学*,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5、齐读王大伯的话,体会。

  6、教师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小作者相信什么?怀疑什么?

  生:他相信王大伯的桃园能获得大丰收。

  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师:你真了不起,会联系上下文来回答问题。

  (评析: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问的是成功的。)

  (三)学*第五自然段

  过渡: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好!咱们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

  1、自由读课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

  师: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谁来说说?

  生(1):王大伯的桃子获得了大丰收了

  生(2):王大伯的桃子个个光鲜红润。

  生(3):桃子结的可多了,都挂满了枝头。

  2、齐读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来感受桃子的多和好

  3、提问: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指名说

  (四)通读全文

  师: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感受感受。

  通读全文

  (五)谈感受: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谁来说?

  生:王大伯真不愧是种桃能手

  生:我们家也有桃树,可桃子结的不好,学完了这篇课文,我要告诉爸爸剪枝的学问,让我们家的桃子也象王大伯的桃子一样又大又甜。

  生:我要种一棵桃树和王大伯比赛,看谁结的桃子多

  生:我真想到王大伯的桃园去摘几个桃子带来吃。

  生:我想请问王大伯一个问题:桃子是**的有营养还是毛少的有营养?

  ……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三、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的主人。)

  板书设计:

  冬 剪枝

  春 开花

  夏 结桃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3)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通过*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作要求,自主选择*作内容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作。

  二、自拟题目,自主*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作指导(同时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⑴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⑵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⑶ 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⑴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⑵ 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⑶ 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把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⑴ 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⑵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⑶ 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⑷ 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⑸ 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

  学*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第一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预*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④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第三、四句。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教学反思: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反思:

  《菊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二、检查预*情况,介绍作者,学*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讨论预*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菊( j* )——菊花。

  秋丛——秋天的菊花丛。

  舍 ( sh8 )——房屋。(组词:宿舍、校舍)

  陶( t2o )——本诗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渊明家。(陶渊明是晋朝著名诗人,最喜爱菊花)

  偏( pi1n )——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

  此( c! )——此花,这个花。

  尽( j@n )——完。开尽:开完。

  篱( l0 )——篱笆。

  三、学*古诗 (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互助学*: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情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 似 / 陶家,遍绕篱边 / 日 / 渐斜。

  不是花中 / 偏 / 爱菊,此花开尽 / 更 / 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黄山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二、 自主学*: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彻(chè)骨 闪烁(shuò) 劲(jìng)枝 迸(bèng)

  2、写规范字:

  雷tíng( ) 夹xí( ) luǒ( )露 不屈不náo( )

  3 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合作学*: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 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 回顾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略)

  板书设计: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口语交际教学。此次口语交际是本学*了本单元几篇描写植物的诗文后,安排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描写植物的诗文,说出喜欢的理由,并和同学们交流感受,表达自己对读过诗文的体会,从而达到学会欣赏诗文,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遵循“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经常的、具有挑战性的听说训练,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的教学理念,课前安排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诗文并收集有关材料,课上让学生采取独白、会话两条线交叉进行的方式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叙说、去倾听、去评价,促使他们想说、乐说、会说,提高学生叙说、交流和评价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内心对读过诗文的感受。

  2.能在交流中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了解他人讲话的内容。

  3.学会欣赏诗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表达欲望

  同学们,你们喜爱诗吗?老师可是一个诗迷。我喜爱李白诗中“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飘逸;喜爱杜甫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尖锐。我时常慨叹于“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年华消逝,也常激动于“怒发冲冠”的壮怀激烈。

  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诗文。(板书课题)

  (在充满诗意的讲述中,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古诗优美的意境中,以创设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1蔽鹿手新,生成口语交际的要求。

  (1)自由说。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四首描写植物的诗,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叙说刚学过的诗入手,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有话可说,也可调动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

  这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喜爱的诗文,还说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龙龙和文文最喜欢的是哪一篇诗文吗?请大家把书翻到44页,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2)指名说。

  预设:

  ①龙龙最喜欢的诗文是《竹石》,因为生长在岩缝里的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②龙龙最喜欢的诗文是《竹石》,他说:“一个‘咬’字把竹子写活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生长在岩缝里的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③文文最喜欢的诗文是《梅花》,因为梅花有不畏恶劣环境而开放的坚强个性。

  ④文文说她最喜欢的诗文是《梅花》,诗文通过“凌寒”“独自”“暗香”等词语,写出梅花不畏恶劣环境而开放的坚强个性。

  在学生的表述中生成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表明态度,说明理由,交流感受。

  (教师站在旁听者、建议者的角度提示学生在表达中怎样才能把理由说得充分、具体、感人,学生更容易认同其课堂主人的地位,有利于其发挥主动性,明确了从诗文的字、词、句中表达喜爱之情的话题,满足学生想说的欲望,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文的感受。)

  2焙献鹘涣鳎生生互动。

  (1)根据本节口语交际课提出的要求,自由练说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要说清楚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2)指2~3名同学说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要说清喜欢的理由和感受,大家注意倾听、评价。

  (3)刚才几位同学在叙说中,分别从诗文的字、词、句中说出了自己喜爱的原因。老师感到,很多同学都在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评一评,谁说得最好,为什么好?

  3鼻榫吃傧郑提升能力。

  同学们在自主交流中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你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让大家也从中得到愉悦呢?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叙说,其他同学围绕刚才生成的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价。同时,老师把准备好的几首古诗的情境和音乐轻柔地播放出来。

  (在学生自说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的自主交流,让学生互说、互评,展开互动,并在具体的情境和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叙说的乐趣,享受审美乐趣,提高欣赏诗文的能力。)

  三、课外延伸,拓展空间

  同学们,在刚才述说的过程中,大家共同欣赏了优美的诗文,受到了美的熏陶。那么,你们想不想评选出几篇优秀的作品来,再深入地感悟一下诗文所蕴涵的哲理呢?

  分小组进行评选。

  (在学生评选过程中,再一次为学生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学*语文、运用语文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帮助他们到生活实践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实践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回味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把过程写具体,把感受写深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难点:*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例文,领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学*了例文《护蛋》,活动体验一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先写什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小作者先写了活动的起因,然后写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哪一个部分是作者详细描写的呀?

  板书:详写活动经过。

  *作7重点要写出活动经历和感受

  2.在描写“护蛋”活动过程时作者只描写了“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瞬间,为什么只选取“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片段来描写?(因为这两个瞬间是“护蛋”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护蛋”活动的高潮,最精彩的瞬间。)板书:精彩瞬间

  3.要写得精彩写得具体,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抓住动作、心理、语言方面来描写,把活动最精彩的瞬间展现给读者。)

  过渡:我们在描写活动瞬间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昨天的活动。板书: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二、回忆体验

  1.出示捕捉到的画面,口述活动的瞬间。师:昨天活动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板书:瓶中取球

  生成稿

  在开展活动时,老师抓拍住了同学们活动的几个瞬间,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张照片,四人小组分配好任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说说照片中的精彩瞬间?2.出示*作要求,生齐读。

  3.老师还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时的瞬间,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瞬间,从动作、心理、神态某一个方面进行描写。

  三、书写体验,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体验

  1.你选择了那个画面来写,请你把你写的场面上台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抓住人物的什么?

  2.同学们他写的活动瞬间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结:这节课我们只是写了活动经过的精彩瞬间,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完整的把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重点是要描写活动经过。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4、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或者由*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

  三、练*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5)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优选【二十】份

  “叮零零……”,随着一阵阵清脆的铃声响起,老师宣布我们下课了。并叮嘱我们说:“暴风雪马上就要来临了,你们要赶快回家,不能在路边逗留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同学们听完后马上收拾好书包,跑出了教室。

  来到路边,我看见天空中乌云滚滚,路上人来人往,都急着往家里赶,我也加快了脚步。当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把一个小女孩撞倒在地,他看见没人注意就赶快骑车溜走了。我看见那个小姑娘的脚擦破了皮,并且有血迹渗出来了,小姑娘一下子被吓得哭了起来。路上的行人也没有去理会她。我觉得她好可怜就连忙走过去,用妈妈给我装在书包里的手巾纸帮她擦血迹,她一边哭一边叫:“疼!疼!好疼……!”我说:“你忍着点儿,擦干净了我就送你回家,你住在哪里呀?”“在世纪广场”她哽咽着说,“真巧呀!我也住在那里。”我擦好了就扶着她一瘸一拐地回家去。

  终于走到了她家门口,她告诉我到了,我帮忙敲了敲门,小姑娘的妈妈把我们迎了进去问清了原委,并连忙向我道谢,还拿出糖果和饼干给我吃,我很不好意思就赶快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天空一片灰暗,但是我还是感到心情格外的愉快。因为我今天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同时明白了帮助他人,才能快乐自己!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心,千万不能像那位叔叔那样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我想,你一定路过那些风景。

  或是早晨,一束淡淡的.阳光,从地面喷薄而出,瞬间洒满大地;或是晨曦过后,那火红的太阳,热烈而奔放;或是“叽叽喳喳”的小鸟群的合奏,高高低低的歌声,在大街小巷,总有那么一抹风景。你却忽略了,大自然赐给你的美妙。

  你还会路过那些很难遇见的场景。

  我路过了这样的风景,我记录着这样的风景。

  那天花开,樱花开。白素素的满树都是。她们是舞蹈者。我很深切地认为。她们穿着淡雅。就是长长的素净白色连衣裙,没有花红柳绿,就白色,非常得体。这身白色的连衣裙,显现出她们深高的素养。脸上谦虚的神态,恰到好处的微笑,微微扬起的唇角,没有高傲,没有傲娇,只有谦和,只有温和。风吹时她们开始舞蹈。轻轻摆动她们的身躯,软软的腰身,好像一触摸就要断裂,我唯恐他们破碎。她们纤细的手和脚在风中轻颤,优雅的舞姿,在我眼前旋转成一片白色。突然风一紧,好像一个急刹车,霎时间,风吹,花落。像下了樱花雨,一片片的花瓣,旋转而落。我沐浴在白色中,眼睛微闭,当我重新睁开眼时,身上披满了白色,像嫁衣,像魂灵的哭泣。

  我不知这景象是凄美还是惨烈,但是我荣幸赶上了,赶上了这个舞者的哭泣。

  她们是舞者,我坚信。

  我路过种种风景,种种场景,但无法像这次那样记忆深刻,像是有人一下一下打磨着,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终究挥之不去。

  我知道,那些美好的风景总是转瞬即逝,在你倏忽之间,你错过了。但又在你的倏忽之间,你碰上了。所以,大自然和生灵创造出美,我们要感谢那些美,感谢路过的那一瞬间。

  路过那些风景,我愿意,再重来一次,好不好?

  诚信是灯,点亮成功之路;诚信是石,铺就理想之基;诚信是水,装缀事业之花……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没有信誉则不会有朋友,而有诚信的人,不仅仅是对朋友负责,也对每一个人负责。这样,就不会有虚伪的小人,也不会有这么多悲剧,会有更多人和家庭幸福美满。

  *年来,诚信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常常充满着勾心斗角和阿庚讹诈。某某借人的钱多年不还,某单位言而无信,欺骗职工工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某些人道德的沦落,缺乏以诚相待的精神吧!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讲诚信,不撒谎,是我们做人的起码准则。但是,“谎言”,我们人类,始终是离不开的,更何况,是“善意的谎言”。

  当人类出生时,

  上帝对他说:“一切都是美好的。”

  “人们都在关爱你。”

  当人类年幼时,

  上帝对他说:“生活是幸福的。”

  “人们总是尽量的满足你。”

  当人类年少时,

  上帝对他说:“时光是愉快的。”

  “嬉戏和玩耍让你无忧无虑。”

  当人类成年时,

  上帝对他说:“一切都是无暇的。”

  人类却反驳:“不,你在骗我。”

  “生活的.幸福只在瞬间,时光的愉快是我空虚,世界是空虚的。”

  人类说完,便不再相信上帝的话。

  ……

  当人类年老时,

  他用历经风霜的眼睛审视着世界,

  说:“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呀!”

  都说善意的谎言是美好的,这些美好的谎言使《唯一的听众》中的主人翁得到了琴技的提高,让《别饿坏了那匹马》中一直白看书的青年懂得了那住残疾人的爱而我,就是一位从小在善意的谎言中长大的孩子。

  小时候,我很调皮,总爱干一些让大人伤脑筋的事。这不,在我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调皮的我呀,被一锅热腾腾的鸡汤烫伤了,到现在手上还留着疤呢!这件事,也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因为妈妈向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总爱问妈妈,为什么我的手这么难看呀?而妈妈总是笑**地回答我:“这不难看,它是上帝带给你的天使之吻。”我喜欢小天使,因为她是善良而美丽的。而小天使留下的吻,我当然要好好珍惜了。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便不再觉得我的手难看了,而是把它视为珍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总是躲着我,就是因为我的“天使之吻”。那时,我总是神气地告诉他们:“这是天使给我的礼物,你们想有都难呢!”这时,小朋友们就总是投来羡慕的眼光。

  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事情的经过了,可我依然相信妈妈的那句善意的谎言。因为它使我不会因为手上的疤痕而感到自卑,反而喜欢上它。

  我拥有天使的吻,我喜欢天使之吻。

  “你就去学吧!画画是一门艺术,你又比别人的基本功好,学时会很轻松的,坚持学吧……”

  妈妈又开始唠叨了,想让我坚持学画画。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画画,在班上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一年级时学的是线描,非常枯燥,使我渐渐对画画失去了兴趣,有了不想学的念头,为此,我和妈妈没少吵架:

  “你必须去学,别人想学还没条件呢!所以你必须去!”

  “不,我不想去,画线描那么枯燥无味!”

  “……”

  一到星期天,便成了我最不想过的日子,妈妈会逼着我去学画画。我便有时故意着凉生病让妈妈不用送我学画画,但都无济于事,反而让自己怪难受的:不但要带病上课,还要被妈妈训斥一通。

  虽然在妈妈的逼迫下学画画很不自在,但正是妈妈的逼迫让我学完了枯燥无味的线描,渐渐地又让我学画画的兴趣回来了。于是,每到时间,我都会主动去海翎美术学画画。我越画越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被贴到教室的墙上;我还会画很多画,如:油画棒、动漫、水粉、中国画、素描……样样得心应手;还在“同志人.孝义百货”中荣获第一届青年书画二等奖。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了妈妈对我负责的爱,明白了妈妈当时为什么那样逼我去学画画。

  妈妈希望我是一个有才艺,有智慧的人,不希望我是一个*俗的人,要创造出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我为我有一位对我负责的妈妈而感到高兴!我会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随着“啊”的一声尖叫,全班6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向了我,只见一股鲜血顺着我的鼻孔“吧嗒吧嗒”地滴在了地上。

  这件事发生在我一年级的下学期刚开学,那天班主任崔老师正在上语文课,忽然我觉得鼻子有点痒,就用食指顺着鼻孔边慢慢往里抠,越抠越往里,这下不痒了,正享受着呢,不知怎么一用力,突然鼻子一热,我就知道大事不好,流鼻血了。

  崔老师一见状,连忙放下手中的粉笔,快步走到我跟前,拿起一张餐巾纸,撕下一半,揉了揉,就往我鼻孔里塞,同学们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老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抓起讲台上的那包餐巾纸,带我急匆匆地跑进了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她一边用凉水拍打着我的额头,一边更换着塞在我鼻子上的纸,我只觉得浑身上下的血直往鼻子上涌,眼看着换的纸越来越多,可还是血流不断,垃圾桶里面血迹斑斑的纸堆了一层,我吓得不敢说话,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天哪!我会不会死掉啊,想到这儿,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崔老师见我的鼻血还是止不住,很是心疼,就带我飞奔到了医务室。

  到了医务室后,医务阿姨拿着刚消过毒的纱布,在上面喷了点药,拿镊子把它卷起来,使劲地塞进我的鼻孔,塞得紧紧的,这个鼻孔一点儿也透不上气了,有点疼,但我也不敢作声,然后医务阿姨温柔地说:“没事儿了,孩子,一会儿就好了!”崔老师陪我在医务室呆了半天,血终于止住了,我们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都怪我自己,要不是我乱抠鼻子,就不会流那么多的血,也不会让老师跟着担惊受怕,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教训,我以后再也不敢乱抠鼻子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乎于五个字:礼、义、廉、耻、信。其中,信应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做人的标准吧!

  中国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诚信的概念,商鞅立木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商鞅当时是商朝大夫,见到商朝风气不好,便推出了新法律,可是却没有人信服。为了让大家遵守新法,便想出了个方法。

  他让人在南城门口放了截木头,下令,谁能把这截木头扛到城北,便赏银十两。命令一下,便有许多人围观,可没有人相信:这么简单的事不可能赏那么多钱。过了好几个时辰,也没有人出面。于是,商鞅把赏金提到了黄十两,终于有个小伙子敢尝试了。不过半个时辰,那截木头已被抬到了城北,于是,商鞅立刻把黄金十两拨给小伙子,这也让周围的人感到惊奇。从此,商朝人人遵守法律,成为了一时的强国。

  诚信,也一直传到了现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可以听到对诚信的讨论。有的人认为,诚信并无大用,不诚实才是好办法;也有人认为,虽然诚信很困难,但对我们来说,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有些人不讲诚信,所取得的仅是一时之利,而丢失的却是人的信任。这种人,被大家所厌恶,但是,如今世道有变,诚实的人难以立足,而不诚实的人却“勇攀高峰”,这种现象值得让人唾弃。

  诚实的人,在道德上确实远胜别人,但在职场上却因直言不讳而受人排挤,最后只能改变价值观,最终沦陷。虽然丢失诚信,获得了即时的利益,丢失的却是自己心中永恒的道德准则。古人尚知取信于民多么重要,今人却往往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忘记,实令人叹惋。诚信道德,当长存于我们每一个心中!

  恰似粒粒无瑕的翡翠,说出声声悲伤的呐喊,是委屈的;宛如颗颗晶莹的球体,绽放于眼角的红晕,是开心的。它们都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委屈的泪

  落日的余晖褪去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夜像半透明的墨油纸渐渐铺展开来。我发出了细微的哭声,我被冤枉了,事情约莫是这样的:我的仓鼠咬破了表妹的裤子,爸爸发现后一口咬定是我做的,毕竟我昨天刚与表妹发生争执。我极力解释的样子像极了一个罪人,爸爸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我,我百口莫辩,蜷缩在墙角,把委屈和心酸都宣泄在黑夜里。为什么爸爸不信任我?为什么要冤枉我?我像一只大狗,在心里歇斯底里地大吼。

  泪,一滴滴落下,如那寂静的夜,悄无声息,无助,无奈。那微弱的委屈和不满像釉面细细的冰裂一样,在一瞬间简单的遍布全身。

  感动的泪

  冬日的风,冻红了手、脸、耳朵。风呼呼地吹,我也呼呼地吹。当我拖着冰冷的身体回到家中,屋里的暖让人心中踏实了些。突然,一杯热水递到眼前,是爸爸。这份突如其来的暖,让我愣了愣。他说:“天冷,喝杯热水吧!”

  泪毫无防备地落下,如盛放在脸上的雨花。我接过热水一饮而尽,谁说白开水淡而无味,明明是父爱的味道啊。此时的泪与水混在一起,早已分不清,它们不同,但又相同,都满含着爱与感动。

  时间长河中流淌的泪啊,你到底是声声悲伤的呐喊,还是绽放于眼角的花?罢了,不必纠结,委屈的也好,感动的也罢,都将成为我故事中的一页。

  人在这世上,什么最重要?有人会说金钱,因为没有金钱怎么生活?有人说爱情,如果没有一段爱情,世界将会多么单一?而我要说诚信。没有诚信,人们要怎样相处、怎样生活?“人无信不立”,这句话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人如果在世界上不讲信用、没有诚信,那他就将没有朋友,那样活着真是痛苦的煎熬。那样还有什么意思呢?

  诚信在我们为人处事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对他人不能坦诚相待,那么别人会怎么看看待他、又怎么对待他?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题下千古名句来提醒人们要学会诚信。古时候有“一诺千金”的故事,因为他的诚心,几千年来他的事迹被作为教育素材,教育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学会诚信,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我们只有学会诚信才能向他人展示我们的风采,才能向世界彰显我们中国礼仪的魅力。

  在生活中,只有你诚心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诚信,这不仅是做人的底线,更是我们必须学*的一项技能。做人如果不诚信,那就算有过亿的财富,也买不来一个真正的朋友;人在世界上如果没有一个朋友,那么他的生活将是黑暗的、孤独的,他的生活和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诚信,让自己的生活光明起来!

  假设一下,如果人人都诚信,那么生活将时时充满陷阱。每天吃的美食佳肴,其实是含有剧毒工业原料的;用的物品都有严重的质量问题;自己住的房子由于偷工减料,随时有倒塌的可能,那样,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黑暗!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诚信,共同构造一个美丽的大家庭!

  陪伴,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无比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以致于许多人都忘记它的存在。

  前段时间,我一直嚷嚷脚疼。鉴于我“前科”累累,于是妈妈带着我去了医院。

  拍完片子,妈妈和我坐在医院大厅等候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没有认真感受陪伴的滋味,我竟有些惶恐。我见妈妈的手轻轻摩挲着一个袋子,询问道:“这里面装了什么呀?”

  妈妈似乎对我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把袋子里地东西拿给我看。

  接过这厚厚一沓。我不禁有些惊讶。妈妈一边替我翻动手上的东西,一边说道:“这些都是你以前的片子啊、诊断报告啊。”

  我轻声感叹:“这么多呀!”

  妈妈语气里洋溢着自豪:“是啊,七年前的我也都收得好好的呢!”我看着崭新的报告单,如果不是听了妈妈说的话,根本不会想到这会是七年前的。如果不是妈妈细心,如果不是她的不放弃,如果不是她的陪伴,我怎会有这绚烂美好的生活?

  广播响起,拉回我的思绪,眼泪不受控制地滴落。落在妈妈手背上,落在我的心里。妈妈轻轻拍了拍我的后背,拉起我的手走向诊室。她掌心的温暖传遍我的全身,令我由心底感受到陪伴这甜蜜的味道。

  母爱的陪伴,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身旁,它已经渗透我的筋骨,融进我的血液,而母亲是否能长久陪伴我呢?能陪伴我几时?珍惜眼下点点滴滴的陪伴吧!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6)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范本5份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课。(教材第39~40页练*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 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 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 kg。

  3/10x=36 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 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 。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 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王爷分饼

  古时候,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老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第一单元 位 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分数

  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三课时 运算定律的应用

  5×6+7×3 15×(34-29)

  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一、复*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7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4/5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3 ÷ 6/7。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第2题。

  (4)P53练*十三第2题。

  二、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4/7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1/8,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三、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5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

  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

  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

  (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0.15、2.5、1.25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六第5题。

  4、谁会填?

  (1)×()= ×( )=3×( )=025×( )

  (2)×()= ÷()= +()=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设计说明:练*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六第6、7题。

  一、复*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47页练*十)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7)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优选【5】份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柿(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写生字

  1.学*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

  ( )苹果像( ),( ),(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颇有一些体会:

  在第一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第二课时又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自由练读,在指导朗读时,则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不同的自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自然段采用分句理解朗读的方法,第三自然段则用“吃水果”的方式调动学生兴趣,第三自然段则运用引读的方法,一篇课文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得美,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充满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还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它。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了这一词语。从工具书的运用到分解词素,方法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样性的教学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时时感到,我会说,我会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想怎样去读”“你喜欢哪一段“,自主的火花时时闪现,但自主的同时也不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激**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

  2.激**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柿(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写生字

  1.学*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第二句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优选【5】篇(扩展8)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合集5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只海燕以为灯塔爷爷很孤单,通过谈话才知道灯塔爷爷有很多朋友。故事告诉我们:心里有朋友,独自一人时也不孤单;心里无友情,身处人群也孤独。你把别人当朋友,自己就有了许多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并学会书写“爷”、“明”、“交”、“立”、“好”、“乐”、“明”这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灯塔爷爷说的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读、书写、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拼读、朗读,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灯塔爷爷的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2、启发学生要以诚待人,以真心待人。

  重难点分析:

  1、识字,写字。

  2、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3、激发学生以诚待人、以真心待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引入新课。

  (一)听歌曲《找朋友》,板书“朋友”一词,指导书写。

  (二)出示灯塔图片介绍灯塔,教师导入课题:看!在苍茫的大海上,矗立着这样一种建筑,在黑暗中为来往的船只指引前进的方向,谁知道这是什么?补充板书:灯塔

  二、看课题,学生质疑。

  (一)齐读课题。

  (二)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到书中寻找答案。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读。

  (三)自主读书,边读边思,画出所寻找到的答案。

  (四)检查自读情况。

  小海燕考考你:

  课件出示生词:灯塔独立您好奇怪好哇汽笛谈心身旁

  课件出示生字:塔独立您怪哇笛谈身

  四、走进课文,找朋友。

  (一)指导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灯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感受:你看后觉得灯塔爷爷怎么样?(孤单)

  有一只小海燕和我们想的是一样的,同学们从书上找一找小海燕是怎么说的?那灯塔爷爷是怎么回答它的?

  课件出示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2、围绕中心问题“灯塔爷爷孤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灯塔爷爷都有哪些朋友,你是从书中哪些地方知道的?用笔在书上画出,和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灯塔爷爷的朋友。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我明白了,您把别人当做了朋友,您也就有了许多朋友。”

  2、谈谈你读后懂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走出课文,谈朋友。

  (一)让学生介绍自己有哪些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做什么?

  (二)课件再次出示海燕的话,听歌曲《朋友》,加深感悟:只要我们把别人当做朋友,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能成为我们的朋友。

  (三)谈一谈:

  1、说说我的好朋友。

  2、小鸟、花朵……都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去和它们说说悄悄话。

  二、海燕引领,学写生字。

  (一)课件分类出示生字。

  (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三)自悟书写要领。

  (四)教师展示,范写生字。

  (五)学生练*书写,教师巡视并纠正写字姿势。

  (六)展示学生作品。

  (七)师生共评。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识字方法:从身体部位的词语中识字。

  2、读准词语,尤其读准轻声词。

  3、掌握一种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

  4、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掌握一种识字方法,掌握一种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背诵、记忆古诗。

  教学难点

  养成积累生字、词语、诗句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到了几种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回忆一下,有哪几种?(通过天气来识字、通过数量词来识字)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字。

  二、趣味识字

  1、出示生字和词语:

  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2、同桌互读这些生字和词语,把不会读的生字做上记号。

  3、指名读,大家正音。

  4、说说你发现什么?

  5、小结:这些词语都是关于身体部位的词语。

  6、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说身体部位的词语,另一个同学指。

  三、读一读

  1、出示词语。

  胆子 粽子 镜子

  爸爸 妈妈 哥哥

  故事 月亮 时候

  2、同桌互读这些生字和词语,把不会读的生字做上记号。

  3、指名读,大家正音。

  4、说说你发现什么?

  5、小结:名词后加“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老头儿。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娃娃、猩猩。

  四、汉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2、这些字有一笔是一样的,同学们说说是哪一笔?

  3、猜一猜,写这样的汉字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点在什么时候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4、教师指导。

  5、学生书写,教师巡查。

  五、日积月累

  1、指导学生初读《寻隐者不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

  (3)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教师指导学生演读。

  (2)同桌表演朗读。

  (3)先自己试读,再指名读,读读评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配乐朗读。

  (4)背诵。

  六、读一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妞妞赶牛》,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有不会的字,当当小老师。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

  4、读了《妞妞赶牛》,你有什么发现?你从前读过这样的绕口令吗?

  5、回家和父母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七、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让我们齐背《寻隐者不遇》、齐读《妞妞赶牛》,在背诵声和朗诵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惯。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题理解。

  学*形式:

  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

  播放录音

  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

  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⑴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⑵做“摘苹果”的游戏,复*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学*

  1、学*任务。

  ⑴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⑵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交流。

  ⑶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①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

  (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⑤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说话。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2、朗读全文。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形*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在复*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认识,观察,说说怎么写漂亮。

  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

  “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

  “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⑵在小组内读读比比。

  说说发现了什么。

  ⑶全班交流。

  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