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9-08 21:19:06 教案

《回顾·拓展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哪些成语意思你不懂?讲解。

  4、抄写两次

  交流*台

  一、导入:在学*课文时,我们曾经在预*阶段查找过许多有关课文时代背景的资料。在举行演讲比赛的时候我们也是通过查找资料丰富我们的演讲内容的。

  指名朗读要求。说一说本节课要交流些什么?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所受的屈辱和新*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三、展示台

  1、学*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布置任务: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讲故事比赛

《回顾·拓展七》教案2

  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作你是怎样学*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时运用到作文或*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回顾·拓展七》教案3

  教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

  1.我们以前学*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三.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评与思:“交流*台”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学这一版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动物的课文,着重点和所用的写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样;“日积月累”重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要把弄懂诗意作为重点;“课外书屋”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要作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拟订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阅读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1)

——《回顾拓展五》教案3篇

《回顾拓展五》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1)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吗?不学*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2)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

  中受到启迪。

  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5.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设计意图: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回顾拓展五》教案2

  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3.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台

  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评价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4.拓展:你还读了哪些*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如《红楼梦》等……

  (1)完成下列表格。题目读后收获人物性格、特点个人见解课内

  阅读

  原著

  课外

  阅读

  (2)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教师导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

  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有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时政世态、天文地理……)

  现在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

  小葱拌豆腐──

  电杆上插鸡毛──

  猪八戒照镜子──

  ……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八条歇后语。

  3.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自读自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纠正。

  5.练*背诵。可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八条歇后语。

  (1)指名读。

  (2)同桌对读。

  (3)小组比赛读。

  (4)师生对读。

  全班一齐背诵。

  6.拓展

  (1)关于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

  (2)用文中的歇后语进行说话训练。

  (3)回家每个人再收集几条歇后语。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那么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老师希望你们去阅读《西游记》原著,相信书中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2.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

《回顾拓展五》教案3

  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作你是怎样学*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时运用到作文或*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2)

——《回顾·拓展七》教案汇总5篇

  《回顾·拓展七》教案 1

  教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

  1.我们以前学*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三.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评与思:“交流*台”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学这一版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动物的课文,着重点和所用的写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样;“日积月累”重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要把弄懂诗意作为重点;“课外书屋”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要作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拟订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

  《回顾·拓展七》教案 2

  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作你是怎样学*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时运用到作文或*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回顾·拓展七》教案 3

  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作你是怎样学*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时运用到作文或*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回顾·拓展七》教案 4

  学*目标

  1.通过交流*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回顾·拓展七》教案 5

  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作水*。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交流*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作中,你是怎样学*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3)

——小学语文教案:《回顾拓展五》(精选五篇)

  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在自身的*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教学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

  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做到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教学难点:

  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台)

  1. 温故而知新。

  学完一单元后, 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进行小结, 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 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 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学生有可能从课文学*的角度说)

  学了《窃读记》感受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可我的家里藏书千册,可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制止不力,惭愧,今后,我一定多看书,丛书中汲取知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惯的要性。

  学*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回顾课文的`学*,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在自身的*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4)

——回顾拓展四教案通用五篇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惯的要性。

  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交流*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问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 受到教育]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学*,交流读书方法。

  2、积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3、学*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5)

——回顾拓展教案(五)份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

  收集有关名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台

  ⒈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了一组有关异域风情的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请你根据课件提示的内容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2.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从他身上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心得。

  4.进行交流评价。

  5.各小组进行补充。

  6.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名人名言。

  *你若要重视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普希金

  2.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这几个名人。

  3.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歌德的名言强调奉献的精神;雪莱的名言激励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遇事不悲观失望;泰戈尔的名言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希金的名言鼓舞人们要乐观向上,积极生活,心*气和地坦然面对一切。)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这几位名人的哪些名言,读给大家听。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想想讲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理解(有趣之处在哪里)。

  《手表广告》言外之意是说这家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最短的科幻小说》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交通告示》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机注意交通安全──市区内限速30英里;超过60英里,要接受处罚;超过80英里,就会有安全隐患与生命危险。

  3.朗读比赛。

  4.最后交流一下各自了解或搜集的趣味语文材料。

  教师也可相机补充一些

  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

  1.我们以前学*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班内交流汇报

  6.教师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回顾·拓展七》教案3篇(扩展6)

——《回顾﹒拓展三》教案范文5份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争辩”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安排同学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身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局部内容。

  2、教师宣布比拼方式与方法。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沛的为“演说家”。

  二、课堂比拼

  1、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⑴ 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⑵ 同学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⑶ 再推荐一名同学读自身*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同学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只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沛地表达自身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身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2、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⑴ 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⑵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⑶ 几名同学向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⑷ 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同学的倾听*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教师示例:

  ①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②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身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标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身吃苦也要协助他人的品质。)

  ③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示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溢了信心。)

  3、比拼二:读悟警句:

  ⑴ 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① 同学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②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同学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③ 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胜利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他人许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假如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他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一起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他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⑵ 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① 小组长负责:

  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② 同桌互谈自身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③ 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④ 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⑤ 全班参与评选。

  ⑶ 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4、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

  ⑴ 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⑵ 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同学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和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⑶ 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扮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① 发扮演说要有称谓,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身的话讲而不是读。

  ② 自练。

  ③ 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④ 同学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⑤ 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⑥ 鼓励同学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⑦ 根据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发生新擂主。

  ⑧ 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⑨ 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成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学*目标

  1、学*用列表格的试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列表格。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了一组说明性的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一些说明文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