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公开课,数学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

  知识点: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会和小面值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目的: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具: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货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

  知识点: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会和小面值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目的: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学*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具

  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

  货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

  ④“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

  ⑤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

  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⑦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学第10页右图。

  ①(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②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③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

  ④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

  3、整理小结。

  (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

  (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

  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

  (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

  (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

  三、巩固发展

  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

  (1)12页1

  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

  (2)12页1

  ①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

  ②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复*2、3的组成。

  2、用小棒摆一摆1+1= 1+2= 2+1=

  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96-98页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xx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

  知识点: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会和小面值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目的: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学*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具

  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

  货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二第5题学*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96-98页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5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二、指导练*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同学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身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乏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同学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xx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级拼音公开课教案3篇

  一、教学要求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局部内容。

  第一局部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和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局部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

  第三局部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局部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z、c、s的发音和zi、ci、si的整体认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配合学*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

  同学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同学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同学反复练*,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沛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本课开始学*整体认读音节。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告诉同学,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同学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结合四声练*,告诉同学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四)拼音练*

  让同*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身练*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

  (五)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六)扩展活动

  1、同学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读一读,比一比。

  zzi cci ssi

  ziza cicu sise

  (七)课时布置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参考资料

  z、c、s的`发音方法发z时,舌尖向前*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缝,让气流自然从窄缝中挤出。发c时,发音动作和z基本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伸,和上门齿背接*,中间留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z、c、s的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和上门齿背,发音时舌头是*的,叫*舌音,也叫舌尖音。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使用四线格。

  重点:

  a、o、e的音、形教学。

  难点:

  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 学*a、o、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课件,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发音。

  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记

  住:一声*。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

  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

  2.教学单韵母o

  (l)看图,指明说图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一年级公开课语文上册教案6篇

  一、复*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一下上节课学*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

  设计意图:复*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

  2.学*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2.布置作业。

  小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浓厚学*兴趣。

  3、使学生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利用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只要有小动物搬新家,就会给其他的小动物发请柬,让它们到自己的新家去做客。今天是小兔搬新家。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搬家的呢?

  生:想

  师:好呀,我们就一起走吧。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在草地上有兔子。(我看到草地上有12只兔子。)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呢?说什么?

  生:小兔们在商量怎样住新房的问题。

  2、解决小兔安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兔们解决住新房问题吗?

  生:想

  师:可是,应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听听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吧。

  (①让学生读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内容:笑笑说:“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淘气说:“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几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帮助小兔们解决问题吗?

  (②学生小组组讨论)

  (③反馈)

  师:你们想好怎样帮助小兔解决问题吗?(让学生说一说)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3只小兔。因为12÷4=3(只)

  生2: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2间。因为12÷6=2(间)。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帮助小兔解决解决了问题。如果老师也来考考你们,你们也能解决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的意思)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④学生小组讨论

  ⑤反馈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6只兔子,因为12÷2=6(只)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4只兔子,因为12÷3=4(只)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4间房子,因为12÷3=4(间)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6间房子,因为12÷2=6(间)

  3、解释运用,开拓创新

  师:同学们,小猴也要考考我们。它说:如果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3间够住吗?

  生1:我觉得够住。因为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5×3=15(只),3间就可以住15只小兔。小兔一共才12只,所以够住。

  师:你们真棒!我相信,小兔们在大家的好建议下,一定能安排好住房子的问题。

  三、巩固练*

  1、小兔开门(练一练第1题)

  2、小兔的礼物(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又一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兔安了家,找了钥匙。说说除了这些以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突破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小组。

  学生准备:

  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 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 总结提升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

  1、电脑显示:小红家卫生间是长方形,如右图,小红爸爸准备装修卫生间,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面砖,才干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

  同学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12分米

  师:怎么铺?会多出来吗? 18分米

  同学说出:每行铺18快,铺12行,不会多出来。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

  同学说出:每行铺9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

  同学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同学还可能说出: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让同学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同学明确要锯分铺了。

  师:还有其它铺的方法吗?

  让同学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师:哦,原来小红家卫生间有这么多的铺法?

  小红爸爸要铺得快一点,那一种铺法最好?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将同学有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通过设疑,让同学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同学的学*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的目标。]

  二、引导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师:那我还要问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让同学说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

  师: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

  让同学说出:能,只有4个,个数是有限的

  师: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8和12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

  师:谁给它起个名字?

  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掌握笼统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同学的“发现“意识,引导同学参与研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同学潜能,能让同学通过努力,自身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学生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7的口诀

  教学具准备:课件 、表格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1~6的乘法口诀,谁会背6的口诀?(我们一起背,不光要背的整齐还要有节奏。评价:小朋友们真棒,背得这么熟练)今天我们接着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回忆一下6 的口诀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打算怎样研究7的口诀?

  (学生发言)

  二、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师:今天我们请来好朋友七星瓢虫帮助一起学*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图片)

  那我们一起数一数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吧,一只瓢虫身上有7个点,2只瓢虫有几个点,3只、4只、、、、、呢?

  2、 填表

  七星瓢虫的只数 1 2 3 4 5 6 7

  斑点的个数

  你能算一算完成这个表格吗?

  订正表格,

  问:它填的对不对,2只瓢虫有14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4只有28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

  3、 编制口诀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愿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并相应地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你打开这张纸,完成下面的两部分内容。

  汇报:把你编的口诀大声的读给同学听,要求学生核对、检查自己编写的乘法口诀是否正确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了乘法口诀,现在大声地读出来吧,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指名说一说口诀的意义:如“三七二十一”是什么意思?“五*十五呢?”

  同学们不仅会编口诀还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4、 齐读口诀,

  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老师总结规律:7的口诀共有7句,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增加了1,而得数却是一个比一个多7)

  问:你认为哪句口诀比较容易记住?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天好记)

  如果忘记了 四七二十八,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5、 熟记口诀:

  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7的口诀,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记得又对又快。

  谁都记在脑子里了?(指名背)还有谁记住了?记住的同学闭上眼睛,不把握的可以看一看黑板,我们一起背一背。

  现在老师把得数都抹去,你还会读吗?(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指名读,老师把口诀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三七( ) 七七( ) 四七( )

  你喜欢这个游戏吗?如果你的同位背得很熟练,就给他竖竖大拇指。

  谁得到大拇指了请坐好给老师看,你们真了不起,张老师也要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同学们,你真是太了不起了,7的口诀和1~6的口诀一样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7的乘法的数学问题。

  三、 巩固应用

  1、 口算

  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吧,你准好了吗?师出示口算卡片(选择前几个说一说你用的那句口诀?

  2、 老师这儿还遇到了数学问题呢?

  (1)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用的那句口诀?)3个星期有()天,4个星期有()天……

  (2)读一读,算一算,古诗有多少个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用到了哪句口诀)

  汇报,订正

  (3)小朋友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版玩具,有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老师带来了用七巧板拼组的刻舟求剑连环画。

  这幅连环画一共用了多少个薄板?

  独立完成,订正,说用的那句口诀。

  四、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浓厚学*兴趣。

  3、使学生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利用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只要有小动物搬新家,就会给其他的小动物发请柬,让它们到自己的新家去做客。今天是小兔搬新家。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搬家的呢?

  生:想

  师:好呀,我们就一起走吧。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在草地上有兔子。(我看到草地上有12只兔子。)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呢?说什么?

  生:小兔们在商量怎样住新房的问题。

  2、解决小兔安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兔们解决住新房问题吗?

  生:想

  师:可是,应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听听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吧。

  (①让学生读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内容:笑笑说:“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淘气说:“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几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帮助小兔们解决问题吗?

  (②学生小组组讨论)

  (③反馈)

  师:你们想好怎样帮助小兔解决问题吗?(让学生说一说)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3只小兔。因为12÷4=3(只)

  生2: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2间。因为12÷6=2(间)。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帮助小兔解决解决了问题。如果老师也来考考你们,你们也能解决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的意思)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教材分析:

  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数学学*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在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体现数学学*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游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 学*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2) 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 上、下、前、后呢?

  (3) 学*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出示自探提示:

  (1) 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

  (2) 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

  (3) 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

  (4) 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

  (5) 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

  (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4、反馈练*

  (1)简单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2)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运用拓展 (10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

  2、请你画一画: 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 在它的上面画长方形, 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 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

  3、学生谈学*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浓厚学*兴趣。

  3、使学生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利用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只要有小动物搬新家,就会给其他的小动物发请柬,让它们到自己的新家去做客。今天是小兔搬新家。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搬家的呢?

  生:想

  师:好呀,我们就一起走吧。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在草地上有兔子。(我看到草地上有12只兔子。)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呢?说什么?

  生:小兔们在商量怎样住新房的问题。

  2、解决小兔安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兔们解决住新房问题吗?

  生:想

  师:可是,应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听听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吧。

  (①让学生读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内容:笑笑说:“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淘气说:“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几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帮助小兔们解决问题吗?

  (②学生小组组讨论)

  (③反馈)

  师:你们想好怎样帮助小兔解决问题吗?(让学生说一说)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3只小兔。因为12÷4=3(只)

  生2: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2间。因为12÷6=2(间)。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帮助小兔解决解决了问题。如果老师也来考考你们,你们也能解决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的意思)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④学生小组讨论

  ⑤反馈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6只兔子,因为12÷2=6(只)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4只兔子,因为12÷3=4(只)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4间房子,因为12÷3=4(间)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6间房子,因为12÷2=6(间)

  3、解释运用,开拓创新

  师:同学们,小猴也要考考我们。它说:如果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3间够住吗?

  生1:我觉得够住。因为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5×3=15(只),3间就可以住15只小兔。小兔一共才12只,所以够住。

  师:你们真棒!我相信,小兔们在大家的好建议下,一定能安排好住房子的问题。

  三、巩固练*

  1、小兔开门(练一练第1题)

  2、小兔的礼物(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又一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兔安了家,找了钥匙。说说除了这些以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教材115页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和练*三十一第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同学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1-7

  12-9

  10-6

  11-2

  10-8

  12-3

  16-8

  11-5

  14-8

  14-9

  2.笔算:(指名板演)

  以上两组练*,可同时进行。笔算题订正时让同学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是退位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作补充。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5:

  (1)板书例5

  (2)掌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引导同学借助例5计数器图,分组讨论在计数器上试拨,并要求同学边拨边说拨珠方法。

  同学分组讨论、试拨。

  教师巡视,重点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同学汇报、讨论、试拨的情况。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十,也就是从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11个珠合起来是11个珠。现在个位上是11,用11-7,在个位上拨去7个珠,还剩4个珠,即:11-7=4。

  十位:刚才,从十位上退1还剩2,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十,也就是从百位上拨去一个珠,在十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2个珠合起来12个珠,现在十位上是12,用12-9,在十位上拨去9个珠,还剩3个珠,即:12-9=3。

  百位:刚才从百位退1还剩3,即百位上是3。

  根据同学回答情况,教师适时纠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拨珠。

  让同学再完整地边说边拨珠。可采用自身拨自身说,也可采用同桌同学互相说互相拨的形式,使同学掌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3)指导用竖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同学观察例5虚线框内的竖式,分组讨论并试算。

  考虑“该怎样用竖式计算?”

  同学分组讨论、试算。

  教师巡视。假如发现有问题,教师可深入到有困难的组参与讨论。

  引导同学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10,当作10个1和个位原来的1加起来是11,用11-7=4,得数的个位上写4。

  十位:刚才从十位上退了1,由3变成了2,十位上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作10个十和原有的2个十和起来是12个十,12个十减去9个十是3个十,即得数的十位上写3。

  百位:刚才从百位退1,百位上由4变成3,即得数的百位上写3。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适时纠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和时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让同学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教师讲述:以上我们用竖式计算了431-97,竖式中清楚地表示了各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计算的思维过程,这样写起来不太简便,(画虚线框),我们能否用上节课学的知识简写竖式。

  可以让同组同学互相商量,也可以让同学自身想(但要给同学考虑的时间)。然后引导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教师板书:

  3.和时反馈,强化算理:

  先让同学互相说说算理,再进行计算。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5120-3826=

  先让同学观察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和十位,发现这两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同学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板书:

  再让同学观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同学自身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和时解决。

  引导同学明白:

  个位: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10+0-6=4得数的个位写4。

  十位: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10+(2-1)-2=9得数的十位写9。

  百位: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10+(1-1)-8=2得数的百位写2。

  千位:5-1-3=1,得数的千位写1

  指名完整地口述计算过程。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个位:10+0-6=4

  十位:10+(2-1)-2=9

  百位:10+(1-1)-8=2

  千位:5-1-3=1

  最后让同学看竖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身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

  完成“做一做”第1题后3小题。

  分组练*,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同学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分组练*,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惯。

  三、巩固发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2.选择正确答案:

  3.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将错误改正

  4.计算:4763-965=

  5.小竞赛:

  竞赛方法:根据题中□的多少,由每组的同学接力完成,每人一次只能填写一个□,假如遇到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后面的参赛同学要马上改正,但只能填这个改写的□,不能再填其它的□。

  四、全课小结

  师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安排作业

  练*三十一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table]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精选5篇)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复*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通过以上的复*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

  (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面图形来复*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面图形,为复*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梳理

  1.复*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

  (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粉色

  5张3张6张2张4张

  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分类,并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格并动笔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颜色分类还是按照形状分类,卡片的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学生说出卡片的总数量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复*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通过以上的复*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

  (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面图形来复*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面图形,为复*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梳理

  1.复*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

  (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粉色

  5张3张6张2张4张

  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分类,并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格并动笔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颜色分类还是按照形状分类,卡片的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学生说出卡片的总数量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设计说明

  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到底该怎样界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在操作中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两个量之间的差距是大还是小,在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一起摆方块,一边摆一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在表达中内化。

  当学生认识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后,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恰当选择其中的一个词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描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杯子 小方块

  学生准备 小方块 圆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板吗?有一天,小熊看见兔子兄弟俩在玩跷跷板,玩得开心极了,小熊也想玩,正好小猴子路过这里,小熊就请小猴子跟它一起玩。可是他们俩怎么也玩不起来,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熊太重,小猴子太轻,它们俩的体重差得太多了)

  差得多还可以怎样描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方面的内容。

  ⊙学*新课

  1.在操作中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1)出示小方块和三个杯子,指两名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教师拿出几个小方块放进一个杯子里,一名学生拿出比教师拿的多一些的小方块放进另一个杯子里,另一名学生拿出比教师拿的多得多的'小方块放进第三个杯子里。

  (2)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杯子,将两名学生拿的小方块与老师拿的小方块的个数比一比,将比较的结果说出来。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说出比较的结果)

  (3)提问:这两名学生拿的小方块都比老师拿的多,多的程度一样吗?

  (学生讨论、汇报)

  师小结:多的程度不同,我们在描述的时候,用的词也不同,一名学生比老师拿的多一些,另一名学生比老师拿的多得多。(板书:多一些、多得多)

  (4)指导学生用小方块进行操作。

  先拿出60个小方块放在一起,再拿出比60个小方块少一些的,最后拿出比60个小方块少得多的,分别放在一起。

  (学生明确要求后动手操作)

  提问:你们摆的另外两堆小方块的数量都比60个少,少的程度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小结:少的程度不同,我们在描述的时候,用的词也不同。(板书: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形象具体,印象深刻,为下面表达比较的结果打好了基础。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1)课件出示教材43页例6情境图(不出现瓶子下面的文字)。

  提问:黄球有10个,你能估计一下红球和蓝球各有多少个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瓶子下面的文字)

  (2)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红球与蓝球比较的结果。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加以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描述)

  (3)任意选择两个瓶子中的球比一比,并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学生自由选择比较,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先选择两个瓶子中的球进行比较,并描述比较的结果,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为后面其他学生描述其他瓶子的比较结果提供了标准,使接下来的表达更规范,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