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数学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体会实验的次数越多,结果就与估计的结果越接*。

  2、引导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条件变化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了变化。

  3、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

  教学准备:球、棋等活动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乒乓球)

  它是我们的国球,喜欢这项运动吗?(喜欢)

  乒乓球比赛时,是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呢?(抛硬币)那双方队员猜中的可能性怎么样啊?(可能性相等)

  下面我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想玩吗?那好,顺便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听得最清楚,合作最成功,老师就授予他们合作星,有信心比吗?

  二、摸球活动,体悟等可能性

  1、出示球。

  师:看,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屏幕出示)

  准备的球各两个,混放在一起。

  每次任意摸一个,摸40次。

  师问:你能估计一下每种花色的球可能会摸到多少次吗?

  生1:每种各摸10次。

  师:你的意见呢?生2:一样

  师:你的意思就是摸到每种花色的可能性差不多。都同意吗?

  过渡:同学们的这种估计准不准呢?

  2、说明合作要求,小组活动

  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由组长组织摸球,记录员负责记录工作,同学们依次摸球,每次摸完后并检查记录的是否正确。

  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教师巡回,随时鼓励并给效果好的小组发五角星。

  电脑出示

  师:你会涂出条形图来表示出本组摸球的结果吗?把它涂在(实验一)的图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

  3、分析数据,体会等可能性

  师:摸球的结果和你们的估计差不多吗?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展示统计图并说明。

  生1:红球摸了…….

  生2:我们组…….

  师:同学有其他的意见吗?

  师:也就是说实验的结果和咱们的估计还是差不多。

  4、拓展思维,延伸理解

  (1)师: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话可说,刚才我们摸了40次,估计每种摸10次,如果摸80次,估计每种摸次?如果摸200次呢?

  其中第几组摸*球----次,其他组呢?看,摸40次是*球的次数离估计的10次差几个,看作摸80次时*球就摸了几次,离估计的20次只差几次?看作摸200次…….你看摸球的次数越多,就离估计的值越接*。

  (2)师:如果再放进四个黄球,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生1:摸黄球的次数会加多。

  师:是这样吗?你赞同吗?

  生2:同意

  师:各组选择加入一定数量的球,把结果记在实验二的表中。

  教师巡回。

  师:你们组加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实验后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组呢?

  师:同样摸球40次,为什么两次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

  生:里面球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师小结:看来事情发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可能性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过渡:玩过摸球,再下下棋好吗?

  三、下棋活动,体会可能性的变化

  1、师:下棋时,经常会用到色子,看如果在这个色子上涂红、黑色来下棋,如果你是裁判,正方体该怎么涂色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会三面涂红色,三面涂黑色,这样公*。

  师:你的意见呢?

  生2:我也一样,那样的话掷到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2、出示书中的规则,

  小正方体,五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黑色。

  问:这样你愿意下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不愿意,因为这样不公*。

  生2:我要下,不公*也行。(事后了解到他就是想玩了)

  3、师:给黑棋一点优惠,黑色朝上,黑子走两格。你想会怎样呢?

  学生争论。

  4、师:下一下,再说。

  5、小结:交流体会

  四、课堂总结

  这样的活动后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总结游戏的乐趣,学到了知识等等)

  师:游戏中隐藏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游戏中的数学

  五、解释成语,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游戏中隐藏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一些词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看看这五个成语:

  *分秋色十拿九稳希望渺茫天方夜谭百发百中

  你能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解释它们吗?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 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

  五、巩固练*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17页练*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

  1、练*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

  五、巩固练*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体会实验的次数越多,结果就与估计的结果越接*。

  2、引导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条件变化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了变化。

  3、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

  教学准备:球、棋等活动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乒乓球)

  它是我们的国球,喜欢这项运动吗?(喜欢)

  乒乓球比赛时,是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呢?(抛硬币)那双方队员猜中的可能性怎么样啊?(可能性相等)

  下面我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想玩吗?那好,顺便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听得最清楚,合作最成功,老师就授予他们合作星,有信心比吗?

  二、摸球活动,体悟等可能性

  1、出示球。

  师:看,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屏幕出示)

  准备的球各两个,混放在一起。

  每次任意摸一个,摸40次。

  师问:你能估计一下每种花色的球可能会摸到多少次吗?

  生1:每种各摸10次。

  师:你的意见呢?生2:一样

  师:你的意思就是摸到每种花色的可能性差不多。都同意吗?

  过渡:同学们的这种估计准不准呢?

  2、说明合作要求,小组活动

  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由组长组织摸球,记录员负责记录工作,同学们依次摸球,每次摸完后并检查记录的是否正确。

  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教师巡回,随时鼓励并给效果好的小组发五角星。

  电脑出示

  师:你会涂出条形图来表示出本组摸球的结果吗?把它涂在(实验一)的图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

  3、分析数据,体会等可能性

  师:摸球的结果和你们的估计差不多吗?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展示统计图并说明。

  生1:红球摸了…….

  生2:我们组…….

  师:同学有其他的意见吗?

  师:也就是说实验的结果和咱们的估计还是差不多。

  4、拓展思维,延伸理解

  (1)师: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话可说,刚才我们摸了40次,估计每种摸10次,如果摸80次,估计每种摸次?如果摸200次呢?

  其中第几组摸*球----次,其他组呢?看,摸40次是*球的次数离估计的10次差几个,看作摸80次时*球就摸了几次,离估计的20次只差几次?看作摸200次…….你看摸球的次数越多,就离估计的值越接*。

  (2)师:如果再放进四个黄球,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生1:摸黄球的次数会加多。

  师:是这样吗?你赞同吗?

  生2:同意

  师:各组选择加入一定数量的球,把结果记在实验二的表中。

  教师巡回。

  师:你们组加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实验后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组呢?

  师:同样摸球40次,为什么两次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

  生:里面球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师小结:看来事情发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可能性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过渡:玩过摸球,再下下棋好吗?

  三、下棋活动,体会可能性的变化

  1、师:下棋时,经常会用到色子,看如果在这个色子上涂红、黑色来下棋,如果你是裁判,正方体该怎么涂色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会三面涂红色,三面涂黑色,这样公*。

  师:你的意见呢?

  生2:我也一样,那样的话掷到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2、出示书中的规则,

  小正方体,五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黑色。

  问:这样你愿意下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不愿意,因为这样不公*。

  生2:我要下,不公*也行。(事后了解到他就是想玩了)

  3、师:给黑棋一点优惠,黑色朝上,黑子走两格。你想会怎样呢?

  学生争论。

  4、师:下一下,再说。

  5、小结:交流体会

  四、课堂总结

  这样的活动后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总结游戏的乐趣,学到了知识等等)

  师:游戏中隐藏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游戏中的数学

  五、解释成语,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游戏中隐藏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一些词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看看这五个成语:

  *分秋色十拿九稳希望渺茫天方夜谭百发百中

  你能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解释它们吗?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 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

  五、巩固练*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17页练*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

  1、练*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

  五、巩固练*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6篇

  教学内容:

  第9页例5以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第9页例5以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体会实验的次数越多,结果就与估计的结果越接*。

  2、引导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条件变化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了变化。

  3、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中进一步体会事件的等可能性。

  教学准备:球、棋等活动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乒乓球)

  它是我们的国球,喜欢这项运动吗?(喜欢)

  乒乓球比赛时,是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呢?(抛硬币)那双方队员猜中的可能性怎么样啊?(可能性相等)

  下面我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想玩吗?那好,顺便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听得最清楚,合作最成功,老师就授予他们合作星,有信心比吗?

  二、摸球活动,体悟等可能性

  1、出示球。

  师:看,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屏幕出示)

  准备的球各两个,混放在一起。

  每次任意摸一个,摸40次。

  师问:你能估计一下每种花色的球可能会摸到多少次吗?

  生1:每种各摸10次。

  师:你的意见呢?生2:一样

  师:你的意思就是摸到每种花色的可能性差不多。都同意吗?

  过渡:同学们的这种估计准不准呢?

  2、说明合作要求,小组活动

  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由组长组织摸球,记录员负责记录工作,同学们依次摸球,每次摸完后并检查记录的是否正确。

  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教师巡回,随时鼓励并给效果好的小组发五角星。

  电脑出示

  师:你会涂出条形图来表示出本组摸球的结果吗?把它涂在(实验一)的图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

  3、分析数据,体会等可能性

  师:摸球的结果和你们的估计差不多吗?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展示统计图并说明。

  生1:红球摸了…….

  生2:我们组…….

  师:同学有其他的意见吗?

  师:也就是说实验的结果和咱们的估计还是差不多。

  4、拓展思维,延伸理解

  (1)师:对于这个实验,老师还有话可说,刚才我们摸了40次,估计每种摸10次,如果摸80次,估计每种摸次?如果摸200次呢?

  其中第几组摸*球----次,其他组呢?看,摸40次是*球的次数离估计的10次差几个,看作摸80次时*球就摸了几次,离估计的20次只差几次?看作摸200次…….你看摸球的次数越多,就离估计的值越接*。

  (2)师:如果再放进四个黄球,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生1:摸黄球的次数会加多。

  师:是这样吗?你赞同吗?

  生2:同意

  师:各组选择加入一定数量的球,把结果记在实验二的表中。

  教师巡回。

  师:你们组加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实验后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组呢?

  师:同样摸球40次,为什么两次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

  生:里面球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师小结:看来事情发生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可能性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过渡:玩过摸球,再下下棋好吗?

  三、下棋活动,体会可能性的变化

  1、师:下棋时,经常会用到色子,看如果在这个色子上涂红、黑色来下棋,如果你是裁判,正方体该怎么涂色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会三面涂红色,三面涂黑色,这样公*。

  师:你的意见呢?

  生2:我也一样,那样的话掷到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2、出示书中的规则,

  小正方体,五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黑色。

  问:这样你愿意下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不愿意,因为这样不公*。

  生2:我要下,不公*也行。(事后了解到他就是想玩了)

  3、师:给黑棋一点优惠,黑色朝上,黑子走两格。你想会怎样呢?

  学生争论。

  4、师:下一下,再说。

  5、小结:交流体会

  四、课堂总结

  这样的活动后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总结游戏的乐趣,学到了知识等等)

  师:游戏中隐藏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游戏中的数学

  五、解释成语,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游戏中隐藏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一些词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看看这五个成语:

  *分秋色十拿九稳希望渺茫天方夜谭百发百中

  你能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解释它们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四、课堂作业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 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三的第3题和第4题。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菁华5篇)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

  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

  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版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农村吗?农村什么样?现在的农村修起了公路,盖起了楼房,还开发了旅游项目,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感受一下农村的新气象,好吗?(板书:走进新农村)

  二、质疑新知

  (一)活动1

  我们首先来到凤凰村(引导看课本 52页情境图)观察一下凤凰村有哪些景点?小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位置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XX可能会赢,XX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3枝铅笔*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均分成了两块。

  (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一种新的数分数。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数学的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 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学 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教学内容:

  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5分钟口算练*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第二排

  2.33页第四题和五题。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综艺: 1、脱式计算题。 2、宫雪菲讲故事。

  (二)情境导入:

  师;宫雪菲同学讲的故事真不错,今天就我们一起来研究《讲故事》这个问题。刚才老师接一个消息说淘气和笑笑他们班级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好不好?

  (三)探索新知: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是,淘气要讲一个故事是850字,试讲时用时5分钟,笑笑说每个人用时不能超过3分钟。(2—3人)

  师:针对你所得到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淘气讲的故事是850字,试讲时用时5分钟,三分钟能讲多少个字?(2人)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看出淘气所讲故事字数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不能

  师:那我就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的? 生:线段、表格??.。

  师;我们今天就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再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的答案写出)

  师:下面就请这两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画一条线段表示850字,再*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要想求三份是多少,必须要知道1份是多少,所以我的列式是850÷5×3等于170乘以3等于510字,答:3分钟能讲510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我花画五个一样大的格子表示850字,每个格子表示一分钟,问三个格子多少字?要求三个格子是多少?就得求出一个格子是多少字?所以我的列式是850除5乘以3等于170乘3等于510字,答3分钟能讲510字。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我们在做这道题时,我们先读懂题意,再画图分析,最后列式计算。那么淘气850字的故事在3分钟内能讲完吗?该怎么办呢?谁能给淘气出出主意?

  生1:可以让淘气挑重点的来说。 生2:可以让淘气说快点。

  师:淘气非常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于是约上了笑笑,想让大家来帮笑笑解决一下讲故事中发生的问题。(出示第二个问题)请大家按照上一题的方法来讲这道题做出。昨晚的同学同座俩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

  生:我是这样想的,我画五个格子,每格代表180字,再把这些字*均分成四份,求一份是多少?要下想求一份是多少,就必须的知道总共有多少个字?所以我的列式是180乘5除以4等于900除以4等于225字,答每分钟讲225字。

  师:我们来看这两道题,像第一题这种类型是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分是多少?像第二题这种类型是先求一共是多少?再求一份是多少。不过这两道题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那就是画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重点。

  (四)巩固练*:

  师:笑笑听到同学们给她的解答方案,特别多高兴,于是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礼物就得做对题。你们有信心做对题吗?那请你们听好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做完之后组长报数,取前三名。闯关模式开始,第一关,说一说再列示计算,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有准。

  师:下面进行第二关,画一画,算一算。(找同学来读题,教师批改,再小组内批改。小组全对记一个星)

  师:第二关开始了,每组3号选手站起来公布答案。

  师:同学们顺利的过关了,那我就把笑笑的礼物发给我们的冠军小组。(孩子打开后,要求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师:兔妈妈有一对孩子,他们是双胞胎,嘴大的叫大嘴兔,嘴小的叫小嘴兔。兔妈妈要送大嘴兔和小嘴兔去斑马老师那学*。今天就把他们俩带到教室里,他俩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躲到了兔妈妈后面。兔妈妈看见了斑马老师,连忙跟老师打招呼

  “斑马老师好”没等斑马老师回答,就听兔妈妈大吼一声“出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吗?那就请你们回去看看新少年里的《黑板后面的秘密》。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那我们回头想想,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不少,希望在下节课,你的收获会更多。 四、 板书:

  讲故事淘气三分钟能讲多少字?

  850字 850字

  850÷5×3 850÷5×3 = 170×3 = 170×3 = 510(字) = 510(字)

  答:三分钟能讲完510字 答:三分钟能讲完510字

  5分钟 180×5÷4 =900÷4 =225(字)

  答:笑笑每分钟要讲225字。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难点: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口算32÷258÷2520÷2660÷6810÷9080÷4060÷6090÷30400÷40720÷8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练*

  1.()里最大能填几?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练*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再独立完成余下的题目。(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试商能力的目的。)

  2.做儿童衣服每套用布,原来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儿童衣服够么?

  3.种植的玉米,需要种子,大约有100粒。

  (1)玉米种子大约有几百粒?

  (2)种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种子?

  练*时,鼓励学生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第(1)问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问可以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问,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有几种方法?小组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问自己独立完成。第一问,可用估算解答,第二问,可用笔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练*)

  人体趣味数字:

  儿童的头发*均每月(按30天)长

  儿童的指甲从出生到10岁大约可以长

  人1小时大约眨眼840次。

  (1)儿童儿童的头发*均每天大约长多少毫米?

  (2)儿童的指甲*均每年大约长多少毫米?

  (3)人*均每分钟大约眨眼多少次?

  以小组合作为主,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求得结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练*的相关*题。

  课后

  教学目标:

  1、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

  2、计算下列各题。

  1.3+5.4=

  5.8-0.7=

  4.3+1.9=

  2.5-1.9=

  请学生说说你是如何思考和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

  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2、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作业设计

  1、P98—99

  练*二十一的第5—7题。

  2、直接写出得数。

  0.8-0.5=

  0.7+0.4=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实用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学*,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由复*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

  3.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 2

  1 6----------8×2

  8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9 6 ---------(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4 8

  × 1 2

  9 6 (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

  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

  六、作业

  课本14页第3、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新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