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4-15 01:55:22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海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三、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四、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五、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六、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2

  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这一问,举手的同学少了许多。我一看情况不好,觉得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于是,我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那两个问题。”

  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课文写了种西瓜,吃西瓜的故事。”我听后很惊然。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是课文写种西瓜,吃西瓜的内容太多了?还是学生没读懂课文?我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说:“同学们,课文种西瓜和吃西瓜只是文章的需要,而插入的一部分内容,在写法上叫插叙。请你再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有学生回答说:“课文写了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回来时带回来一箱昆虫的故事。”虽然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来的,但是我高兴学生自己读懂了课文。

  在〈〈课标〉〉中,5-6年级段中对阅读的要求其中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是对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一些要求。我细细想想,也许是自己在*时这方面的训练少了一些,没有系统的训练,才导致学生不会概括课文。这是自己*时没按《课标》的要求做,没把《课标》作为自己的备课知道和参考。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营养。

  不久,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4:我发现小高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是晕船了,在晕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护这纸箱子里的昆虫,我很佩服他。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会永远记住他──刘钦──一个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

  生4继续:老师,我就晕过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似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喜欢。

  经他这么一更形象的解释,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还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作支撑,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一个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深情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带头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起掌来,可以想象他们对这一段的感情朗读一定更为精彩。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彩色的非洲》语文教学反思3篇

《彩色的非洲》语文教学反思1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单元“异域风情”的最后一课,是一篇描写非洲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观的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表达。它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二是语言。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基于本文的特色以及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浏览全文,抓关键句了解主要内容,借助课题含义,触摸作者围绕主题进行选材的写作方法,理清文脉,并体会文章首尾呼应及过渡句承上启下的妙处。

  2.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通过图文回旋等方法,感受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3.通过对非洲植物世界的学*,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学非洲彩色动物世界、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简单复述非洲的彩色。

  关于略读教学,小语专家沈大安老师曾讲过,可以分三步走:初读知大意,再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根据这一方法及略读教学略教但不略学理念,我的课堂主要围绕目标分两个板块来展开。第一板块便是“列提纲,理文脉”,扶放结合,引领学生将全文进行梳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达特色。而后在粗犷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从大量图片中走进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紧接着,进入第二板块“读悟结合,感受非洲风情”教学,主要让学生走进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从文字中细细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并能迁移运用。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法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而且文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优美词句,他们都是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找出来的。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彩色的非洲》语文教学反思2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全册教材最后一篇课文,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特点鲜明,仅仅围绕“彩色的”这一中心词展开描写,描绘了一幅风光艳丽、色彩鲜明的非洲画卷,课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非洲的风情,写法上也综括了本学期学*的写作方法,如首尾照应,总分总的方法,中间过渡句的使用等,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在让学生欣赏优美语句的同时,对这一课的写作方法作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具体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我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

《彩色的非洲》语文教学反思3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是一篇描写非洲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观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有两个特点:

  一是表达上,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分述部分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述方式。

  二是语言,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整堂课我紧紧抓住了非洲的“多彩”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基本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课堂伊始,我和学生聊同学们所认识的非洲,学生们说出了非洲的植物很多、严重缺水、有很多黑人等一些现象,于是我再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非洲“彩色的”,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色彩斑斓”这个词语的讲解,引出本课的两句感叹句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感受,同时学*作者前后呼应、总分总结构的写作特点。

  在自主阅读中让学生完成句子填空:这是一个怎样的植物世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本总起句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说”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因为三班郭老师请假,我在三班上课时也采用了此法,教学效果也很好.挺有成就感的!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优选【5】篇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 1

  《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文,但写作上极富特色,一是线索鲜明,二是运用插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效地体会到这两点?我先让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学生读完课文后,初步概括出探亲返岛、尝瓜会、种瓜、第二天见蝴蝶这些事,我在板书这些内容时,顺带引导学生说出探亲返岛带回蝴蝶(等昆虫)、尝瓜会上得知岛上缺少蝴蝶(等昆虫)、第二天早上见到蝴蝶,边说边在相对应的位置板书“带回蝴蝶”、“缺少蝴蝶”、“见到蝴蝶”,然后我问学生从第二行板书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都有“蝴蝶”,我告诉学生“蝴蝶”就像一条线把课文所写到的这些事串了起来,这就是线索。(这时有些学生已能够说出“线索”)我再引导学生看课文种瓜是在哪里写的,原来种瓜的事是在尝瓜会上了解到的,是两年前开始发生的事,结合板书我让学生明白了这是**去叙述的,叫插叙。至此,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线索和插叙。

  课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感受小岛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我出示句子“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让学生读,读完后我问“谁能从这个句子读出疑问?”,一开始全班沉默,我再诱导:“谁能从看似无疑问处提出疑问,谁的读书水*就高。”马上,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抓住‘终于’提问,为什么用‘终于’?”紧接着有学生问:“为什么岛上成熟一个西瓜,也能说是‘奇迹’?”“‘这个岛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岛?”我把三个问题都简要板书出来,要求学生再细读课文解决问题。阅读时间差不多时,我问学生先解决哪个问题,开始意见不一致,我再要求学生仔细想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好,这时很多同学都认为先解决“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岛?”,我再追问为什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两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我告诉他们叫“迎刃而解”)这样,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觉到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 2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营养。

  不久,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4:我发现小高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是晕船了,在晕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护这纸箱子里的昆虫,我很佩服他。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会永远记住他──刘钦──一个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

  生4继续:老师,我就晕过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似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喜欢。

  经他这么一更形象的解释,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还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作支撑,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一个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深情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带头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起掌来,可以想象他们对这一段的感情朗读一定更为精彩。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 3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 4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课文中关于“西瓜不*常的来历”这一部分,属于插叙。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这一部分,然后想一想,如果没有这段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会有哪些困难,从而让学生体会插叙的作用。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 5

  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这一问,举手的同学少了许多。我一看情况不好,觉得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于是,我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那两个问题。”

  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课文写了种西瓜,吃西瓜的故事。”我听后很惊然。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是课文写种西瓜,吃西瓜的内容太多了?还是学生没读懂课文?我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说:“同学们,课文种西瓜和吃西瓜只是文章的需要,而插入的一部分内容,在写法上叫插叙。请你再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有学生回答说:“课文写了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回来时带回来一箱昆虫的故事。”虽然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来的,但是我高兴学生自己读懂了课文。

  在〈〈课标〉〉中,5-6年级段中对阅读的要求其中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是对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一些要求。我细细想想,也许是自己在*时这方面的训练少了一些,没有系统的训练,才导致学生不会概括课文。这是自己*时没按《课标》的要求做,没把《课标》作为自己的备课知道和参考。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彩色的非洲》语文教学反思3篇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单元“异域风情”的最后一课,是一篇描写非洲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观的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表达。它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二是语言。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基于本文的特色以及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浏览全文,抓关键句了解主要内容,借助课题含义,触摸作者围绕主题进行选材的写作方法,理清文脉,并体会文章首尾呼应及过渡句承上启下的妙处。

  2.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通过图文回旋等方法,感受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3.通过对非洲植物世界的学*,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学非洲彩色动物世界、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简单复述非洲的彩色。

  关于略读教学,小语专家沈大安老师曾讲过,可以分三步走:初读知大意,再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根据这一方法及略读教学略教但不略学理念,我的课堂主要围绕目标分两个板块来展开。第一板块便是“列提纲,理文脉”,扶放结合,引领学生将全文进行梳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达特色。而后在粗犷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从大量图片中走进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紧接着,进入第二板块“读悟结合,感受非洲风情”教学,主要让学生走进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从文字中细细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并能迁移运用。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法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而且文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优美词句,他们都是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找出来的。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全册教材最后一篇课文,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特点鲜明,仅仅围绕“彩色的”这一中心词展开描写,描绘了一幅风光艳丽、色彩鲜明的非洲画卷,课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非洲的风情,写法上也综括了本学期学*的写作方法,如首尾照应,总分总的方法,中间过渡句的使用等,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在让学生欣赏优美语句的同时,对这一课的写作方法作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具体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我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是一篇描写非洲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观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有两个特点:

  一是表达上,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分述部分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述方式。

  二是语言,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整堂课我紧紧抓住了非洲的“多彩”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基本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课堂伊始,我和学生聊同学们所认识的非洲,学生们说出了非洲的植物很多、严重缺水、有很多黑人等一些现象,于是我再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非洲“彩色的”,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色彩斑斓”这个词语的讲解,引出本课的两句感叹句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感受,同时学*作者前后呼应、总分总结构的写作特点。

  在自主阅读中让学生完成句子填空:这是一个怎样的植物世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本总起句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说”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因为三班郭老师请假,我在三班上课时也采用了此法,教学效果也很好.挺有成就感的!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氓》的语文教学反思3篇

  把《氓》上完了,这应是上得最慢的一次吧!一篇文章六个段,我用了四节课来上,花的时间多,但比起以前几次上都落实。

  方法是很旧的,就是带着学生串译,然后归纳内容,分析下思想,抽译巩固,最后是背!但是效果我认为应是几次中最好的了!以前讲的时候,意思是没有讲得透的,讲了之后,学生便如蜻蜒点水般过了,也不是很透的!但这一次,自认为,不管是重点把握讲解上,还是学生学上,都是过了手的!当然,和公开课是没法比的,但在记忆和思想上,比起以前的几次,那真是大大的超越了!

  先说一说亮点:

  1、方法落实。虽说是全文串译,但串译时,决不是我一个人在说,我是不断地在问,让学生来答。问的时候,强化了他们一种译文的方法,就是补足词语。我坚信,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掌握译古文的方法的。

  2、记得实在。译了一段或是一句之后,马上就让背,背了又译,译了又读重点词,再译,再考,再齐读。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头里反复学过的内容了。所以,记忆的效果是很好的。

  3、思想有深度。这一次讲,比以前任何一次讲的时候思想要落实。这四节课,学生非常的喜欢,由其是讲了爱情的相关理念,学生们兴奋,我也就借助了这个兴奋,让他们记牢了字词句。

  再思考一下,我为何能在这个课上有提升呢?

  1、认真译文。是的,我备课之前,是认真自己译了每一个字的。每个字力争直译,力争用补的办法来译。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文中的字,便一个一个地活了起来,熟了起来!译文言译多了,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照着注释译,即便是译出来了,但很易忘掉;而自己译,译出来了,那个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所以,上任何的文言课,老师一定要先自己译文!自己不译文,就不要上文言课!

  2、记忆意识。是的,文言主要就是让学生们记。如何巧记,少记,便是智慧之所在。在文言教学中,有了这个记忆意识,方向就对了,方向对了,方法自然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而结果也就好了!

  3、简化意识。记的东西多了,就记不下了。所以,我上文言文,一直是本就化简的意识的!一段话,能记一点就不记两点;一个方法,能用一句话表达就不用两句话;一个意思,能用简洁表述就尽量简洁。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化的意识,我的课越来越干净,也越来越好记,方法越来越好用!

  我知道,这次上《氓》,真的是一个教学上的突破!继续努力吧!

  临上课前,三位老师陆续走进教室,在教室后面坐定。本来刚放松下来的心情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了。

  今天要讲的课文是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诗经》两首中的《氓》。

  首先是导入新课,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们一篇文章,全部是由四个字四个字连缀起来的。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朗朗上口。”“那大家喜欢读这样的文章吗?”有人说喜欢,也有人说不喜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这样一篇文章,一首四言诗《氓》。”接着介绍了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六诗”(六义)、它的不同体制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

  接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先让全班齐读一遍课文。针对诗中出现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我把它们提出来板书在黑板上,给字注音,同时强调学生做好笔记,并且提醒他们注意字的笔画以及与形*字的区别。接着我给学生示范读了一遍课文。同时明确:这是一首典型的四言诗,节奏感非常明显,大多为二二节拍。并要学生在课文中标注出节拍,这样以后读起来会比较有节奏感。在给了这些提醒之后再让全班齐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对文章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个比较流畅的阅读后,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章大意。文章有六章。在讲解每一章之前,我都叫一位学生起来把该章朗读一遍。然后对该段的大意进行解释。其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解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且强调学生做好笔记。

  在反复朗读及疏通文意后,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之前还很担心:万一在下课铃响之前就把准备好的内容讲完了该怎么办。还好,在下课时差不多把准备好的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

  下课后,欧阳老师肯定了我的一些教学方法。老师刚带我的时候就和我说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基础都很薄弱,讲解课文要哦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针对这样一种实际,我就从每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字音、字形、字义抓起,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重点解释,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强调做好笔记。欧阳老师说我这点做得较好,这样有利于巩固基础 。但同时,欧阳老师也提出了她的中肯的建议。老师说我上课的语气很*淡,在要重点强调的地方也还是*常的语气。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听得很没劲,很容易让他们打瞌睡。我想想,确实是这样。第一次面对这儿多的学生上课,心里有点紧张,讲课也就没注意了。以后要多加注意,在该强调的地方,要加强语气,或者重复几遍。在该*缓的地方,也不能太过于*缓,要讲的生动一点。还有,就是我上课的时候没有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我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注视到了学生,但是只是一扫而过。因为不敢面对他们的眼睛,那样我会更加紧张。所以,我的眼神是很涣散的。老师建议我要集中眼神,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这样的话,学生也容易集中精神,愿意听讲。最后,老师也说,毕竟是第一次正式上课,以后慢慢改正。上课上的次数多了,有了点经验,这些问题也就会慢慢地解决的。

  另外,我自己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可能是因为教案不是自己的原创的缘故,而且备课不是很充分,我对课程程序不是很熟悉。本节课是《氓》的第一课时,所以朗读方面占了较大成分。但是,其他的过程都是背下来的: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又该做什么……并不是很自然地过渡下来的。我觉得这一点要加强。要提前至少一天备课,备好了课自己还要看上几遍,熟悉教学程序以及教学内容。并且要在心里默演一遍,看看自己在哪个环节可能会卡壳,然后对这个环节再仔细看一遍,以免正式上课的时候出现类似的情况。再者,要克服紧张的心理。后来听十一班的班主任说,我的声音里都夹杂着颤音,就知道我那时很紧张。

  总体来说,对自己的第一次上课不是很满意。第二节课在十班上课,自我感觉起来,效果比十一班好。欧阳老师的建议,我在以后的讲课中慢慢改正吧!

  在十班上课时,欧阳老师和十班班主任中途就离开了教室。老师一走,我就感觉心里没那么紧张了,而且更能放得开,讲课也就轻松多了。后面的第三节课也没有老师旁听,放开来轻松上完了一节课。

  下课后,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第一次,我终于第一次真正地站上讲台讲课了。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慢慢改正的。要相信自己。

  古典诗歌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而忽视学生的诵读与体悟,由于教师细致的咀嚼和强行的灌输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就相应地失去了更多的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而沉溺于支离零散的解析中,不能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感知和把握,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教材第三册古诗单元《氓》的教学中,我把教师从讲台上赶下来,让学生充分成为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最*两周,我们在现当代诗歌的百花园中快乐地徜徉,欣赏到无数动听的旋律,聆听到各种风格的鸣唱,这里有百灵的欢歌,也有杜鹃的哀鸣,这里有黄鹂的啼啭,也有雄鹰的啸叫,真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探寻诗歌之河悠远而古老的源头。”充满诗意的导语十分自然地把学生引进《诗经》,简明扼要地作了相关的文学常识介绍后,我和学生便进入到新课《氓》的学*中。首先,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音大声朗读一遍,要求他们读准字音。在初读的基础上,我再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结合录音校正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在两遍有声朗读的基础上,再加上课前的预*,学生大多对整首诗歌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情感地诵读课文。接下来,我再让学生默读,结合注释梳理诗歌的大意,当他们看完第三遍后,老师再将重要的字、词投影出来,让学生闭上课本回答它们的读音和意义。有了前面的较为扎实的诵读和理解,我再将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该诗的第一段的翻译投影出来,要求学生仿照余老的翻译,尝试把余下的五段译成通顺的白话文,内容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形式上可以不作过分的讲究,句式可长可短,但最好音韵和谐,或者一韵到底,或者两句一韵。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致,老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己单独作为一组,四组学生各选一节,剩下的一节留给老师,师生同堂翻译,即兴完成。大约不到十分钟(我由于对诗歌已经非常熟悉,只用了六分钟时间就翻译完毕),学生就陆陆续续地翻译好了,然后,我安排学生每四人结成一个小组相互传阅、讨论、评选,同学们彼此交流和切磋,兴致极高,老师趁机巡视,以发现较为典型的译文进行全班交流。随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交流,我先念自己翻译的`第二段:

  登上城墙看远方,想把复关来眺望。复关不见我的郎,两眼盈盈泪汪汪。复关走来我冤家,又说又笑乐开花。冤家占卜又问卦,卦上全是吉利话。开来你的桑塔那,拉上嫁妆结婚吧!

  学生听完老师的译文,笑得前仰后合,觉得这样的翻译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民化、生活化,极富创造性。课堂气氛顿时被激活,学生纷纷把自己富有新意的翻译读给全班同学。

  陶涛同学读了他的第三段译文:

  桑树枝叶未落时,叶子润泽嫩无比。斑鸠斑鸠警告你,贪吃就会拉痢疾。姑娘姑娘提醒你,莫陷爱情漩涡里。男子都是负心汉,转身就变大坏蛋。痴心女子用情专,想要解脱也难办。

  孙标同学的第四段译文是:

  桑树落叶时,叶黄有瑕疵。自为新妇起,劳累为家事。滚滚淇水逝,车幔雨打湿。我自无差池,你却有偏失。男人无定一,三心又二意。

  徐正同学的第五段译文为:

  做你老婆已多年,又苦又累从不嫌。睡得晚来起得早,无时无刻不操劳。你的欲望渐得逞,对我无情又专横。兄弟姐妹不知情,笑我当初缺脑筋。静下心来细思考,独自伤心把泪掉。

  潘鹏同学对第六段是这样翻译的:

  本想同你白头偕老,如此必会怨恨气恼。淇水再宽岸能看到,洼地再大边能找着。我们从前一起乱跑,嘻嘻哈哈欢欢笑笑。本以为海誓山盟有个依靠,不料你家花不闻野花乱找。你见异思迁不念旧好,我下定决心和你拉倒!

  以上选取的只是55名同学中的小部分,他们的翻译如此精彩,这不得不让我对自己的学生刮目相看,如果把《诗经鉴赏辞典》中的专家译文与之比较,学生们的翻译丝毫也不逊色。循着这种“场效应”,第二节课,我和学生在生与生的讨论中和师与生的对话中,分析了男女主人公形象,鉴赏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时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回顾《氓》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控制课堂的救霸主地位被颠覆了,学生由过去的听众甚至看客的角色而一跃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以滔滔不绝的讲析剥夺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真切触摸和操练──在诵读中感知语言、在仿译中揣摩语言,通过与语言的亲密接触,学生实现了对语言的透彻的理解,无疑,这比老师独霸讲台的硬塞硬灌要好得多,学生的体会也要亲切得多、深刻得多,也更符合文学读解的根本规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可喜的是,在这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创造欲被激发,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了亲*诗歌的愿望,浓厚了参与阅读的热情,在这种愿望和热情的驱使下,他们在相对独立与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主动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长此以往,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增强了,积淀丰厚了,想象能力和写作也能力得到了锻炼,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自然也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从《氓》的教学中,我领悟到古诗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一个真谛: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的位置,强**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我们都应当竭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景,并一以贯之地引导学生阅读、质疑、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唯其如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课前准备】

  有关海岛战士学*、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战士的爱国精神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2、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⑴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⑵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初读,学生能很轻易地弄懂战士小高要将昆虫带往宝石岛的原因,了解到尝瓜会上那只西瓜的来之不易,并通过对第二、第十三自然段地研读、演示,体会到边防战士热爱小岛、建设小岛的热情及爱国之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

  你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介绍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是驻守海岛的***战士探亲回来,特地带来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想想宝石岛是个什么样的岛?战士们到这个岛多久了?

  2、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一些昆虫带到岛上来?

  (学生初读课文,不要求回答得很准确。)

  四、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19个自然段。

  五、练*读熟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发现小高抱着纸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宝石岛开西瓜会。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

  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去宝石岛的船上看见小高抱着一个纸箱子,他说里面装的是小昆虫。来到海岛,我参加了尝瓜会,知道海岛需要昆虫,战士们回家都带回些昆虫。)

  课文是怎样分段的?你为什么这样分?

  二、学*课文第一段

  1、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 在船上,我发现了什么问题?

  (发现小高坐在船上,紧闭嘴唇,两眼直发愣。可以看出在船上晕船很不舒服,他把自己的大提包扔在一边,可以看出一点也不重视,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⑵ 小高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纸箱子呢?

  (小高说里面是小昆虫。)

  2、那么小高为什么带小昆虫去海岛呢?而且又这么重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海岛上结了个西瓜,为什么还要开尝瓜会?

  (因为这个西瓜很不*常,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这个瓜不*常,从哪些地方看出西瓜的不*常?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

  ⑴ 两年前,第一次种瓜失败。

  ⑵ 战士们找原因:瓜秧开花后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昆虫授粉。

  ⑶ 今年种瓜进行人工授粉后,暴雨过后,还留下一棵秧,于是,精心培植的第一个西瓜成熟了。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思考讨论:

  战士们尝瓜,为什么觉得一股甜丝丝的甘泉流进了心田?

  (指导学生讨论后汇报,可以有不同的想法,畅所欲言。)

  (因为这是战士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是战士们的一片深情。)

  4、思考讨论:

  战士把昆虫带到岛上是为了什么?这同蔬菜瓜果的收获有什么关系?

  (把昆虫带到岛上是为了岛上的蔬菜瓜果能有收获。表现战士们热爱海岛,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5、仔细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要多读这几句话,组织小组认真讨论。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战士热爱祖国的海岛,不怕条件艰苦,正在用自己的劳动改变着海岛。战士们也希望小精灵热爱海岛,在这里扎根,不怕条件艰苦,保卫祖国的海岛。)

  四、学*第三段

  读完课文后,你明白什么了?

  (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小昆虫彩色的翅膀告诉我们,它们不离开海岛。)

  【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是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一、齐读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彩色的翅膀

  二、检查预*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说,师小结。(通信兵小高回家探亲,在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事。)

  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生:(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3、这是怎样的小岛呢?欣赏海岛条件艰苦的课件;

  4、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师:可见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5、师?明白了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了吗?(小高带昆虫上宝石岛,为的是让昆虫为岛上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让小岛越来越美丽,岛上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精读课文体会交流关键词句

  (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1)、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小昆虫在小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句子中“扔”与“抱”能体会到什么吗?(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3)谁能带着这种哦感觉读一读呢?指名读———全班读;

  (3)体会学法:师:你看,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就能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变想: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3)、联系上、下文体会到:

  生说。师导语:战士们品尝着在艰苦的条件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他们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所以战士们都笑着………(学生读)

  生说。师导语:岛上条件艰苦,成熟了第一个西瓜,多么来之不易呀!战士们无比激动,所以战士们都笑着………(学生读)

  生说。师导语:一阵暴雨过后,有幸残存的一个小瓜,在战士们的抚养下,奇迹般地成熟了,所以战士们无比自豪,所以战士们都笑着………(学生读)

  (4)、小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来体会,联系上、下文加以体会。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抓住“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谈体会;

  (2)、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换说法“不”字去掉;变句式反问句。)

  (3)、在这感受到:小高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体会到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强烈的心。

  (4)、(带着自信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师:过渡语:小高说的没错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像我们的战士一样,已经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了。瞧,玻璃上停着———学生齐读这句话。

  四、学*最后一段

  1、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什么?(安居乐业、与课题呼应)

  2、彩色的翅膀代表了蝴蝶等小昆虫在海岛上安居乐业。还代表了什么?(还代表着战士们那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五、配乐朗读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师:读了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心。(师板书:边防战士爱岛、爱国)

  师:过渡语:在许多战士的努力下,如今的西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六、欣赏现在的海岛。(出示课件)

  七、领悟表达方法

  师:快速浏览课文,本文在表达上你发现了什么?

  1、结尾与课题呼应(篇末点题);

  2、插叙。(师?课文中哪部分写关于“西瓜不*常的来历”?10—————12自然这部分属于插叙。插叙有它的用处吗?插叙是在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帮助展开情节,突出人物品质,丰富课文的内容。)

  师:过渡语:下面请欣赏赞美海岛的歌曲。

  八、欣赏音乐《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碧空如洗、水落石出、瓜秧拖蔓等词语并会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

  学会细节描写。

  3、情感目标:

  学*守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教学方法】

  以读带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祖国南部的领海上,有许许多多的岛屿,为了保卫祖国,***战士就驻守在这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的海岛上。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有关海岛战士的美丽而感人的故事,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彩色的翅膀。

  二、新授

  1、读略读提示,明确学*目标:

  ⑴请同学们翻开书25页,先看这篇文章的连接语,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节课有两个学*任务,分别是什么?用线画下来并写上序号。

  ⑵谁来说一下这节课的两个学*任务,分别是什么?生边交流,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学*任务:

  ①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②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⑶齐读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第一个任务

  1、下面,就让我们来挑战第一个任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要边读边想。

  (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2、谁来挑战第一个任务,说一说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四、精读课文体会交流关键词句

  1、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板书:

  战士、爱岛。

  2、这些感受你又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画出最能体现战士爱岛的句子,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3、学生交流:

  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啊,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下面就让我们来完成第二个学*任务。抓住关键词语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⑴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①哎呀,那个大提包可装着许多好东西呀,有妈妈为他准备的他最爱吃的黑龙江土特产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么的,这些东西在条件艰苦的海岛上那简直就是人间极品呀!而严重晕船的小高却把大提包扔一边,怀里却抱着那只装满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虫的纸箱子,而且还是紧紧地抱着。小高真爱海岛呀!

  ②小高怀里抱得仅仅是一只纸箱子吗?

  ③你看,就这样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来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⑵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①找两个同学交流。

  ②哦,战士们对海岛的爱啊,使这片布满礁石的海岛也有了块块良田,使这片不毛之地也焕发了勃勃生机。他们播种下的是种子,更是什么?改造海岛的那份美丽的愿望,更是热爱海岛的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呀!

  ③男孩子们你们来读一下这句话。

  ⑶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马虎。

  ①找两个同学交流。

  ②同学们,你们帮助大人照料过婴儿吗?你知道照料那样娇嫩的婴儿有多难吗?

  ③海岛上的战士们哪,像抚养柔弱的小婴儿一样,精心照看着这个小瓜。想一下,在条件恶劣的海岛上,都会遇到哪些情况呢?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当岛上严重干旱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起台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下起暴雨的时候,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

  ④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战士对小瓜的爱读出来吧。

  ⑷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①战士们对海岛的这份爱呀,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在尝瓜会上,你找到哪句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②同学们*日吃西瓜都是怎么吃的,而此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着,细细地端详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啧啧的赞叹着:(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动作)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③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找学生读,一起读。

  ⑸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①刚才我们和战士们品尝了一起品尝了岛上第一个西瓜的甘甜,体会到战士们爱岛建岛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许许多多小高那样的战士的努力下,岛上会结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带的那些小昆虫带现在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学读作者,女同学读小高,老师读旁白。

  ②从小高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读把小高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⑹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①小高说的没错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像我们的战士一样,已经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了。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这句话。

  ②文章结尾用彩色的翅膀点题了。这彩色的翅膀啊,不仅代表了在海岛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虫,还代表了什么?想想海岛在边防战士的建设下,会有彩色的什么?还代表的战士们那丰富多彩的、建岛爱岛的革命生活。

  战士们对海岛的爱啊,更是对祖国那深深的爱!

  五、拓展(练*)

  想想海岛在边防战士的建设下,会有彩色的什么?

  六、作业

  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是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宝石岛的几个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5、学*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3、依据文本特点,运用第一单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进行深化练笔训练。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读题存疑

  1、导入:同学们季老先生留学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母亲;驻扎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我们要学*新的一篇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看看课文是用哪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的。

  2、指名读题。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任务是什么?

  (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意图:在略读课文中,连接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精读课文中的课后题,他是学生学*略读课文的领路人,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要求和方法。但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是特别清楚明显的摆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学生从连接语中提取出信息之后,我又引导他们从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提高学*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

  二、检查预*、交流

  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

  2、交流如下问题: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通过预*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

  (文章用了几句凝练的、极不起眼的文字描述了小岛艰苦的生存环境,但正是这几句从另一侧面烘托出边防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之心,足有给人一两拨千斤之感。因此,做足这几句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对领悟边防战士的爱国之举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四、爱岛深情

  (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以〈吃 〉为题,仿着写一段话。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导入练笔,思岛景美:

  是啊,这些小精灵怎能么会不在这安居乐业呢?你看——出示:

  ⑥第二天我醒来,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从“彩色的翅膀”体会到小高带的昆虫在岛上安居乐业了。除了小高带回的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还有什么是彩色的呢?(海岛被建设的更美丽富饶,是彩色的;战士们用各种方式建设海岛,他们的爱的彩色的;战士们对海岛的希望是彩色的,海岛的未来也是彩色的。)刚上课时有同学问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彩色的翅膀”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吗?

  练笔:

  《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

  这只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窗前看望辛劳一天的战士,因为这是一群多可爱的战士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1)学生练笔

  (2)师生交流

  (对比是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采用以练笔的形式去感受海岛今昔对比,即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对边防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卫海岛、建设海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认识)

  六、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 ↓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引向深处。

  首先,从课题入手,在课题中质疑谁的翅膀是彩色的?让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 “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情。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战士的心田。”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笑什么?端详着什么?闻着瓜香,咬着瓤汁,发出怎样的啧啧的赞叹声?把这些想象融入句中进行品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来之不易,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学生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而找到体现西瓜来之不易的语句: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西瓜的收获不容易,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海岛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勇于战胜困难,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建岛精神。

  最后,我抓住了文末极富内涵的句子“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进行品读感悟。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如一缕初升的太阳,绽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我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练笔训练——“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同学们放飞思绪,一幅幅海岛新景在孩子们的笔端如灵泉般地涌现。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基本养成了正确的学**惯,对语文学*有浓厚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语言朴实,善于通过一些重点语句体现海岛战士热爱祖国海岛的感情。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8.课堂练*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9.作业安排

  1,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①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海岛战士

  的感情.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 )起一小片来,细细地( )着,

  轻轻地( )着,慢慢地( )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①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

  ②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 的心情.

  2,课文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作题目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11. 自我问答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一年前我也曾教学过该课,但说句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这类课文,所以教过也没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事隔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教学此课的时候,或许是年龄增长的原因,我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和别样的感受,教过以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将一点做法记录如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这节课中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们再读出来时就自然有滋有味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还有的孩子从“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中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

  看!孩子们的体会多深哪,我不仅为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怀而感动,更为我的孩子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感受而喝彩!

  (2)《彩色的翅膀》是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3)《彩色的翅膀》是篇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文字以外的感情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

  其次我通过想象与体验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方法与能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思想】学*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拓展与延伸】找一找守卫边疆海岛战士生活的作品读一读

  【重、难点突破】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难点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深深体会到了留学海外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今天,我们学*《彩色的翅膀》,体会一下文章表达了驻扎在海岛上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 彩色的翅膀

  二、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顺序,并且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判断课文的写作顺序,从课文内容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参考: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三、按内容顺序学*课文细读课文,利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提示:按照课文内容顺序,让学生自己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交流,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理解,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参考:

  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这是第二自然段课文的重点句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句子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高的品质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在一块块岩石下、一条条小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海岛田”,上面长着生机勃勃的瓜果蔬菜这种情况居然发生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战士们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③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这几句话是讲海岛战士找到了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的原因,点明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这段话同时也表明海岛条件的艰苦战士们不断总结西瓜不结瓜的原因,表明他们改变海岛的决心句子从侧面表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热爱

  ④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细细”地端详,好像看不够;“轻轻地” 闻,“慢慢地咬”,唯恐尝不够西瓜的香气与甜味;还要“啧啧地”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⑤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安:安定居:居住生活乐:愉快、快乐业:生产劳动或工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祖国海岛上安居乐业的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⑥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四、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你知道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时要注意什么吗?

  教学提示:要求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相似的课文如《金色的鱼钩》、《金色的脚印》等再结合课文内容和重点语句加以理解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但学*完课文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篇写驻扎祖国海岛的边防战士的文章所以,在理解课文题目时一定也要联系我们的海岛战士理解才能比较准确

  教学参考:

  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相机板书:

  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

  彩色的翅膀 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写作方法体会:你能说说这篇文章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吗?

  教学提示:结合着课文的具体内容并联系以前所学过的写作方法来理解

  教学参考: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了蝴蝶之类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文章篇末点题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另外,作者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也可以说是借物喻人吧即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方法与能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思想】学*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拓展与延伸】找一找守卫边疆海岛战士生活的作品读一读

  【重、难点突破】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难点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6)

——语文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范文5份

  《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文,但写作上极富特色,一是线索鲜明,二是运用插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效地体会到这两点?我先让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学生读完课文后,初步概括出探亲返岛、尝瓜会、种瓜、第二天见蝴蝶这些事,我在板书这些内容时,顺带引导学生说出探亲返岛带回蝴蝶(等昆虫)、尝瓜会上得知岛上缺少蝴蝶(等昆虫)、第二天早上见到蝴蝶,边说边在相对应的位置板书“带回蝴蝶”、“缺少蝴蝶”、“见到蝴蝶”,然后我问学生从第二行板书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都有“蝴蝶”,我告诉学生“蝴蝶”就像一条线把课文所写到的这些事串了起来,这就是线索。(这时有些学生已能够说出“线索”)我再引导学生看课文种瓜是在哪里写的,原来种瓜的事是在尝瓜会上了解到的,是两年前开始发生的事,结合板书我让学生明白了这是**去叙述的,叫插叙。至此,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理解线索和插叙。

  课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感受小岛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我出示句子“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让学生读,读完后我问“谁能从这个句子读出疑问?”,一开始全班沉默,我再诱导:“谁能从看似无疑问处提出疑问,谁的读书水*就高。”马上,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抓住‘终于’提问,为什么用‘终于’?”紧接着有学生问:“为什么岛上成熟一个西瓜,也能说是‘奇迹’?”“‘这个岛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岛?”我把三个问题都简要板书出来,要求学生再细读课文解决问题。阅读时间差不多时,我问学生先解决哪个问题,开始意见不一致,我再要求学生仔细想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好,这时很多同学都认为先解决“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岛?”,我再追问为什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两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我告诉他们叫“迎刃而解”)这样,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感觉到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上课开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想“看到题目,你猜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说:“看到题目,我想课文可能写的是昆虫的翅膀,或者是写鸟的翅膀之类的内容。”“通过预*,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怎样的高尚品德?”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课文中关于“西瓜不*常的来历”这一部分,属于插叙。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这一部分,然后想一想,如果没有这段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会有哪些困难,从而让学生体会插叙的作用。

  《彩色的翅膀》,一个很美的课题。课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士兵在祖国的宝岛上克服重重困难,爱上海岛,建设海岛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让人不能不为士兵们的淳朴、纯净所感染。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第二,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课文读起来妙趣横生,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的一频一笑,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质朴可爱。为了一个西瓜,全岛的战士都倾注了心血和汗水,西瓜成熟了,那场别开生面的尝瓜会让人热泪盈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两句话让我百读不厌。每当读到这两句话,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战士们一张张憨厚灿烂的笑脸。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的笑容很真诚,他们的幸福很真实。我总在想,人是不是在物质匮乏的地方反而会更纯净呢?

  当然,战士们对西瓜的特别感情其实是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他们是为了让祖国海岛能美丽富饶起来,这也就是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上好这堂课,也就要带着孩子们走进战士们的内心境界,去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最终我决定还是从孩子们的喜好出发进行这课的教学。

  首先,让孩子们分组自学课文,读读画画,批批注注。交流的时候,我同样从引导孩子们从他们最喜欢的片段的入手。没想到,孩子们最喜欢的片段也是战士们的尝瓜会。顺理成章,我带着孩子们细细品读了尝瓜会的几个句子,并让孩子们学着战士们的样子"尝尝"西瓜。除了带着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外,我还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战士们品尝着西瓜,想到了什么呢?并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孩子们的联想很丰富,很自然的,孩子们想到了海岛的未来,其中不乏对海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孩子们一起去了解了这个西瓜的来历,并简要了解了战士小高带昆虫的原因和带昆虫的过程。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课文,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中缺乏一种情趣,一种享受美丽的情趣,因为我没有把这篇课文所展现的美让孩子一同分享。

  一、成功之处

  1.重视课前预*,强调自主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调查学生中哪些是难读的字词,梳理学生预*中产生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放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划写写,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真正地把读书时间交给学生。

  2.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彩色的翅膀》一文课文比较长,而且内容分散,文章中战士们的情怀表现得比较含蓄,只有一个小高的形象显而易见,而后就是一次活动——“尝瓜会”。文中又运用了插叙的方法,交代了西瓜不*常的来历。对于学生来说概括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我重视了这点,课堂上通过出示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要言简意赅,并抓住文章的要点重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我紧扣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在课堂上抓住重点词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让学生较好地感受了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回答问题不能踊跃发言。

  三、改进措施

  语文教学,不仅要在读上下功夫,更要在由读到写上下功夫,课文中的“吃西瓜”细节描写很有特色,课堂上,学生可以模仿着以《吃xx》为题,进行仿写,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相信如果我们坚持“一课一得”,持之以恒,学生的读写能力自然能有所提高。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营养。

  不久,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生4:我发现小高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是晕船了,在晕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护这纸箱子里的昆虫,我很佩服他。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会永远记住他──刘钦──一个看问题总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

  生4继续:老师,我就晕过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似乎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喜欢。

  经他这么一更形象的解释,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还从后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作支撑,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一个边防战士爱岛爱国的深情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我带头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起掌来,可以想象他们对这一段的感情朗读一定更为精彩。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