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20 00:00:00 [db:标签-标题]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1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如(a-b)2*(a-b)3,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由练一练的第4题:(1)a7*a()=a12 ; (2)an*a*a()=a2n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一直am=8,an=32,求am+n的值(*题8.1第4题)。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最后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评价手册以及补充*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在一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已经是上午第四节),听了半节课下来,已经感到疲劳,在这样的状态下,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必然使学生理解困难,事倍功半。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5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2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但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方程,函数做了准备。

  本节课首先复*底数、指数、幂、乘方的意义,然后由一道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得出算式:1014×103,即:1014×103等于多少呢?引出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几道练*题,做完之后再提问:你们通过练*题发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其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知识,从而“悟”出数学的一般性规律——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学*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之后,在实际练*中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发言和练*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后面的练*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

  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作为一名年轻的新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3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题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进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补充*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0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4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现总结如下:

  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良性竞争。

  2.在知识呈现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科学的思路,有条理地进行探索。班上一些学*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攀登”,到达目标。“过关”阶段,在保证完成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进行挑战,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真正做到以人(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他们要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会经历好奇、紧张、疑惑、困难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我做到积极鼓励、小心呵护、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身心全康发展。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5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注意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包括方法)的地位。在这节课上,我努力成为课堂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是根据大量有关运算归纳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规律的得出是通过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本节课的教学是按照“特殊-一般”的认识规律而展开的。

  3.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学**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思维严密、言必有据、解题规范、一丝不苟,展示教学的特殊魅力。提高参加数学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终身受益。

  本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1.时间上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过于细致,花费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的练*时间不宽裕。

  2.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应用拓展,由于时间限制来不及展开了,只能留待下一节课完成。

  3.在教学中遇到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而大部份学生可能遗忘时,应独立复*,作好教学铺垫。对学生估计过高,认为不是问题的恰恰成为本课教学中的“拦路虎”。

  4.学生分组时,按自然小组分,造成各小组实力不均衡。应该按照学生数学学*情况重新分组,更好地发挥合作学*的作用。 总之,反思这一节课,应该说是有得有失。得的自然要继续努力发扬。失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体会,并逐步改正。通过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学*、勤于进取。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是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的内容。学生们的上课精神饱满,充满了战斗力和挑战力,此时,再给学生讲讲春节的故事和笑话,于是这节课在笑声中轻轻松松的度过了,学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这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了幂之后有关的一节课,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又考虑到部分学生对于幂的有关概念已忘,为此,引入新课前,共同回忆幂的意义,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和阐述自己理解的概念。为新课奠定了一定基础后,我提出了关于宇宙的一个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同学们,谁知道光的速度约为多少米/秒?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你能知道比邻星距离我们地球有多远吗?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学*热情。以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通过做一做、议一议,归纳总结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紧接着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应用,包括基本知识点的应用,也包括能力提高的训练,也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判断题、选择题和变式题。最后,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留作业。

  整个设计突出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发现运算法则。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探索过程中主动生成。

  本节课我采取了探究性教学,即“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运用结果”的教学模式,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探究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地做到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在知识呈现的每一个环节,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有效的梯度设计。班上一些学*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够积极思考,完成适合自己的目标。

  学*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享受成功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快乐,拥抱成功的幸福,获得掌声的幸福。

  不足之处:

  1.课堂节奏有点快,部分学生思考的慢有点跟不上。

  2.在练*环节,学生对于判断题、选择题和基本运算解决的很顺利。但是,对于变式题,整体效果并不是很好,一部分学生没有考虑是否是同底数就运算了。

  努力的方向: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制定适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5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7

  同底数幂乘法是我本周开设的一节教研课,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的计算,此外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和向学生渗透有关的数学思想是本课的另一目标。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以“观察——归纳——概括—巩固”为主要线索,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同底数幂乘法,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拔高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时间较仓促,梯度不够,今后还应加强研究和向他人学*,不断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课堂发言和练*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本节课采取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自主学*中把课本内容设置成了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合作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课前我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这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4)指数不写是1。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

  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在此基础上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后面的练*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作为一名新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采取了探究性教学,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即“问题情境引导探究运用结果”。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确定问题情境时,有条理、有目的,并且具有可控性;在引导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进行多种变式练*)。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本节课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

  (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

  (3)法则逆用要灵活

  (4)指数不写是1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大家曾经*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9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练*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的学生则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总体来讲,我在教授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有效。学生的学*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效果较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的要求大大提高。当今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在互动教学中如不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要教好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只有自己不断的学*,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我对自己教授本课基本是满意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改进。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采取了探究性教学,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即“问题情境 引导探究 运用结果 ”。 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确定问题情境时,有条理、有目的,并且具有可控性;在引导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进行多种变式练*)。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很多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本节课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 (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 (4)指数不写是1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大家曾经*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3篇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1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练*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的学生则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总体来讲,我在教授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有效。学生的学*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效果较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的要求大大提高。当今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在互动教学中如不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要教好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只有自己不断的学*,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我对自己教授本课基本是满意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改进。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2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如(a-b)2*(a-b)3,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由练一练的第4题:(1)a7*a()=a12 ; (2)an*a*a()=a2n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一直am=8,an=32,求am+n的.值(*题8.1第4题)。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最后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评价手册以及补充*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在一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已经是上午第四节),听了半节课下来,已经感到疲劳,在这样的状态下,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必然使学生理解困难,事倍功半。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5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3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并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同时也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

  本节课,首先由一道和神州六号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算式, 从而提出问题: 有什么共同点? 如何计算?引出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然后复*底数、指数、幂、乘方的意义,再通过“ 试一试”这一环节总结概括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通过例1让学生学会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其次,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底数互为相反数时幂的运算。最后,通过三道练*题巩固学生的学*。

  回顾这一节课,这一节课对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教学环节比较完整,而且条理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完成了制定的教学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变式训练的题目难度稍大,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够严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目标;

  二、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一点还需要向老教师学*;

  三、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要注意难度;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2)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3篇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1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练*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的学生则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总体来讲,我在教授中深刻地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有效。学生的学*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效果较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得有趣、易懂。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的要求大大提高。当今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在互动教学中如不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要教好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只有自己不断的学*,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我对自己教授本课基本是满意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改进。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2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如(a-b)2*(a-b)3,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由练一练的第4题:(1)a7*a()=a12 ; (2)an*a*a()=a2n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一直am=8,an=32,求am+n的值(*题8.1第4题)。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最后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评价手册以及补充*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在一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已经是上午第四节),听了半节课下来,已经感到疲劳,在这样的状态下,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必然使学生理解困难,事倍功半。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5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3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题时,正确率较高。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进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至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但是在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时,感觉学生理解困难。

  课后我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觉得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安排过多,学生练*不足,精力有限。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运算性质,然学生理解很容易,但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多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我在备课时就挖掘了很多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补充*题当中备受关注的题型。如最后的“探索将不同底的'幂转化成同底数幂进行计算”。可是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容量的课堂,造成教师讲解的过多,而学生自己练*的时间不足,面对运算性质,教师提点固然重要,但唯有自己多练,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总之,一节课40分钟,不能求全、求难,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学得才牢靠。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3)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3篇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2.在推导“性质”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运用实例 导入新课

  引例 一个长方形鱼池的长比宽多2米,如果鱼池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那么这个鱼池的面积将增加39*方米,问这个鱼池原来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然后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求解,同学们在什么地方有问题?

  要解方程(x+3)(x+5)=x(x+ 2)+39必须将(x+3)(x+ 5)、x(x+2)展开,然后才能通过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整理,这里需要要用到整式的乘法.(写出课题:第七章 整式的乘除)

  本章共有三个单元,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这与前面学过的整式的加减法一起,称为整式的四则运算.学*这些知识,可将复杂的式子化简,为解更复杂的方程和解其它问题做好准备.

  为了学*整式的乘法,首先必须学*幂的运算性质.(板书课题:7.1 同底数幂的乘法)在此我们先复*乘方、幂的意义.

  二、复*提问

  1.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即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 (2)a3; (3)(a+b)2; (4)(-2)3; (5)-23.

  其中,(-2)3 与- 23 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 与- 24 呢

  三、讲授新课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am+n, 即am·an=a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应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计算:

  (1)107×104; (2)x2·x5.

  :(1)107×104=107+4=1011;(2)x2·x5=x2+5=x7.

  提问学生是否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要求学生计算时重复法则的语言叙述.

  课堂练*

  计算:

  (1)105·106; (2)a7·a3; (3)y3· y2;

  (4)b5· b; (5)a6·a6; (6)x5·x5.

  例2 计算:

  (1)23×24×25;(2)y· y2· y5.

  :(1)23×24×25=23+4+5=212.(2) y· y2 · y5 =y1+2+5=y8.

  对于第(2)小题,要指出y的指数是1,不能忽略.

  五、小结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

  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

  六、作业

  学*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2、能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并会运用这一性质进行计算

  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学*难点: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过程

  学*过程:

  1. 学*准备

  1、①什么叫乘方?

  ②*奥委会为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个环保的奥运 会想有效利用太阳能(如水立方),做了一个统计:一*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8千克煤所产生的能量。那么105*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

  2、观察思考

  同底数幂相乘规律: (文字叙述)

  (符号叙述)

  规律条件:① ②

  规律结果:① ②

  3、阅读课本第47页例1,完成下面练*:

  ①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 ) ( )

  ( ) ( )

  (8) (9) (10)

  (11) (12) (13)

  归纳:

  同底数幂相乘时,指数是相加的;

  底数为负数时,先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最后确定结果的正负;

  不能疏忽指数为1的情况;

  公式中的a可为一个有理数、单项式或多项式(整体思想)

  ③据资料介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的速度达到每秒7.9103米, 在经过大约100小时的太空飞行,它的行程大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

  学*体会: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是我们要注意的?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测试:

  1、下列计算对吗?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6)a2a3- a3a2 = 0

  2、(1)x5 ( )= x 8 (2)-x x3( )= -x7

  (3)xm ( )=x3m (4) a am+1 + a2 a m = ( )

  3、计算:

  (1) 7873 (2) (-2)8(-2)7 (3) a a3

  (6) (7) (8) (a-b)2(a-b)

  (9) (10)

  4、1克水中水分子的个数大约3.341022个,请估计相同条件下103克水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思维拓展:

  1、 计算题:

  (1)(a-b)(b-a)2 ;(2); (3)

  (4) (5)

  2、如果an-2an+1=a11,则n= .

  3、已知:am=2, an=3.求am+n =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的:

  1、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并能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实录:

  (铃响,上课)

  教师:在an这个表达式中,a是什么?n是什么?

  当an作为运算时,又读作什么?

  学生:a是底数,n是指数,an又读作a的n次幂。

  教师:(多媒体投影出示*题)用学过的知识做下面的*题,在做题的过程当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互相研究,看看能发现什么。

  计算:

  (1) 22 × 23 (2) 54×53

  (3) (-3)2 × (-3)2 (4) (2/3)2×(2/3)4

  (5) (- 1/2)3 × (- 1/2)4 (6) 103×104

  (7) 2m × 2n (8)(1/7)m×(1/7)n (m,n是正整数)

  (学生开始做题,互相研究、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巡视、指点,待学生充分讨论有所发现后,提问有何发现)

  学生A: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得到: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4)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的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五、 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手段

  由于本课的引入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精美的图片,以及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特点,引入本节课题。

  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求出问题中105×107=?。(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醒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要将a+a+a与a·a·a相混淆。

  设计意图:

  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有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首先把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讨论探索和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

  1、提出新任务:(课本P12做一做1)。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计算下列各式:

  (1) 102×103(2) 105×108

  (3) 10m×10n (m, n都是正整数)

  2、提高任务难度:(P12做一做2)。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m×2n =?

  m× n =? ( m, n都是正整数)

  3、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能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赛一赛识记性质

  2、除了记得准、记得快之外,衡量记忆力好坏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持久性和准备性。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借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对性质特点的探求的一种自身需要,并积极思索和回顾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性质的剖析:

  ( 条件是①乘法②同底数幂; 结果是①底数不变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给点时间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个问题,可以不急于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之后再作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运算性质特点的探求,积极思考和回顾运算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运算性质的剖析,增强理解。

  (三)、应用练*,促进深化

  1、展示课本P13 例1,可由学生自行讲练,教师辅助。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例2生活背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设计:

  1、完成课本P14 随堂练*1,

  2、闯关练*题:

  ①x+x;②x·x;③x·x;④x·y;⑤x·y。

  3、问题①:am·an·ap =?

  问题②:am+n 可以写成哪两个因式的积?

  3、如果 xm =3, xn =2, 那么 xm+n =____

  设计意图:

  前两个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后面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

  (四)、提炼小结,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五)、布置作业,延伸学*

  1、完成课本P14*题;

  2、整理同底数幂乘法的探索过程,写一篇小论文。

  3、自编一道最能代表个人水*的题目。

  一 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设计遵循从实际情境为背景导入新课,学生将从这个情境中感受大数值,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课本给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增加感受,再明晰这一运算性质。使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后面再通过例题、练*使学生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

  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相加”,为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的含义做好准备。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例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试一试让学生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从中体会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的便捷。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讨论过程中过分追求正确答案,在得到了学生的正确回答之后,就急于归纳小结,没有让多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教师小结。

  2、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把握的比较死,每一步都循规蹈矩,由于担心学生出错,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在试一试中,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图意,效果应该会比先说图意再练*要好。

  3、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摆小棒以及摆花片都只由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没能参与到动手的过程中去,最好还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摆一摆,在操作中丰富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进而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4、板书设计方面还可以更规范,布局更合理,对整个框架都做好规划,不要到时候再去改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学生一向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所以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就本节课学*资料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首先我经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异常喜爱的卡通小熊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每张图片有3只小熊,引出1个3、2个3、3个3...由相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为接下来深入认识乘法作准备。

  二、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在学*新知的过程中,我还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为主,出示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自主探索算法过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经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性。然后经过微视频,清晰的引出两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了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让学生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一样意义,初步认识到乘法算式中,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道理。以及仅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中才能够用乘法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有少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于在转换加法算式变乘法算式过程中,多让学生去辨别加数和个数,巩固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三、重视反馈,鼓励学生进取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本事有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反馈,便于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思维闪光点,同时及时准确地明白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本节课中,重点还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能够更简便的用乘法进行计算。所以在课堂自主练*中,我多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我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动机和学*兴趣,并且在解决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也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自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1.本节课设计比较流畅,可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导致整堂课的进程比较*淡,应当在个别环节中构成更加尖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的还不够,例如在强调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不一样意义时,应当多给与学生自我去体会和表述两个数表示的不一样意义,使两个关键词内化为学生的深刻理解。这样,无论从加法算式中改写成乘法还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

  3、在课堂练*中,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能够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经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的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善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我的授课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有实质性的提高。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活动成为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过程。使课堂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四点体会: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扩展6)

——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反思(10)份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是在同底数幂乘法的基础上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的,回顾整节教学活动,从法则的引入、探索、总结及运用,我主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教材处理:为了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活动机会,在本节课中主要(1)通过“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活动开始幻灯片显示“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 K,一个存储量为2 M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学*它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加设问“你是怎样计算

  的?”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探索运算方法。(2)通过“应用新知,再探新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熟悉同底数的幂除法法则基本运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意义,比如零指数幂的探索就是对原有正整数指数概念的扩展:

  先利用除法意义填空,再利用公式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3 2÷32 =( ) (2) 10 3÷103 =

  ( ) (3) a m÷a m= ( ) (a≠0)

  学生独立完成

  解:利用除法意义计算

  (1) 3 2÷32 =1 (2) 10

  3÷10=1

  mm3 (3) a ÷a =1(a≠0)

  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

  (1)32 ÷32 =3 2-2 =3 0 (2)103 ÷103 =10 3-3 =100

  (3)a m÷a m= a m-m =a0 (a≠0)

  0 学生观察后归纳得 :a =1(a≠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

  等于1。

  (3)通过“解决问题,填写评价表”促进学生参与活动。举一些生活中用同底数的幂就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运用法则运算。并通过自我和小组对学*活动的评价,来反馈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为我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关于教与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如何认真组织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交流与创新,因此用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如:(1)应用乘除互逆思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对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自主探索,突出对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培养。如:推导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法则: 方法一:am ÷a n=

  a 。 方法二: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 a m-nm-n·a n=a m-n+n=am ∴am ÷a n= am-n 因此可以概括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2)加强应用性,通过“求移动存储器的存储量是多少?”和“举出生活中应用同底数幂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两个环节,密切将同底数幂除法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相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关于评价反馈。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在评价表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即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自己教学中专业水*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在同底数幂的除法这节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从具体到一般,从生活到课堂,从未知到已知,一步步的探索,学生的化归,符号演算等代数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新教材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完善新的教学模式。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在学*了同乘方、积的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的整式除法的学*打下基础,并且同底数幂的除法在今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课中常得以应用。本节课的学*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知识上,还是类比学*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给了我几个惊喜:

  惊喜一:在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时,我本来以为学生可能不会想到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在备课时预先想好了如何启发引导等方案,在PPT制作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做了几个“超链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结果这几个“超链接”根本就没用上,因为学生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已经水到渠成地想到了这两种方法,这是我事先没有估计到的。

  惊喜三: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交流,辨析(-x)5÷ (-x)5和-x5÷ (-x)5 的.值是否相等?学生分组进行了讨论,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由开始的意见不一致,引起争论,被同学反驳,到最后达成共识,统一意见。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及时进行指导,适度点拨,学生既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又提高了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料得到的,我觉得自己本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在学生出现的错误时,只指出了学生运算顺序的错误,简单地进行纠正,如果当时举个整数乘除法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没有利用好学生“解答错误”这一资源。

  ②时间没有把握好,在用字母法则时由于过多强调字母的限定条件,而浪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练*题没有时间完成,没能在课上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学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基础上,我在上同底数幂的除法时,首先复*了整式乘法的几个运算法则,使学生能顺利迁移到同底数幂的除法,再让通过学案中的引入题目,让学生用8分钟时间自学“同底数幂的除法”,然后思考后分组讨论“同底数幂的除法”怎么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最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归纳从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根据乘法的逆运算得出,如a2m+2=a2m×a2,a2m-2=a2m÷a2。二是根据除法的意义,a6÷a3=a×a×a×a×a×a/a×a×a约分之后就是a3,三是根据指数降一级运算,可以推出除法运算中指数降一级运算指数相减。经过这样的探究总结后我马上给学生完成课堂练*,通过检查,这次连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了课堂练*。接着,在学生还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指定的部分练*,进行比赛。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节课我让学生用了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学*新课,这样既复*了旧知,又能完成新知的学*,并且能把有关联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掌握学*的方法、数学的类比思想,又能掌握了新知,且学生的学*效果很好,我觉得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课。

  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的.训练。

  本节课我利用教材设置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出课题。通过做一做,由学生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的学*过程,自主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使学生自己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运算性质得出后,设置了两个例题,例1是单纯的字母同底,检查学生对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掌握情况,锻炼计算能力,总结在运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例2是底是多项式、互为相反数的练*,培养学生整体思想和化归思想。知识拓展是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逆运用,加深学生对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二、尊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放手让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效果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的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只有自己不断的学*,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三、重视小组巡视学*效果,并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在备课时,我就预计到学生很可能会在处理符号是出现错误,在学生做练*时,我重点查看了关于底数是负数的幂的除法的题目,果然有相当多的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并且,还有些之前没预料到的问题,比如,是否计算到最后结果,计算的格式的规范性等问题。我都把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板书到黑板,在纠正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问题避免再犯。

  做得不够的方面:

  小组的合作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做得不够好。本次上课中,学生的学*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一是我注重了计算方法的训练,忽视了组内的操作训练。二是借用了别班的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和调动不够。应该在授课前,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对他们可能会出现疑难的地方,提前做出设想,并做出设计。

  北京版教材,就“同底数幂除法”这一内容只安排了一课时,而在老版本教材和其他新版教材(如新人教版,华师版)等,都安排了两课时内容。第一课时为m>n时的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第二课时为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

  在教学设计初期,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由学生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的'学*过程,自主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使学生自己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运算性质得出后,再由学生自主编题,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随着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越发感觉到上面的教学设计虽然力争体现“学生学”的教学新理念,但是却剑走偏锋,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忽略了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另外,由于同底数幂除法运算中引入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因此与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相比,不但知识容量增大,而且知识的难度也加深了,这就使得上面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时加大了难度,也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时,我将设计调整如下:1.由学生自主探索m>n时,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2.通过教师板演,学生口算,学生动笔演练等方式,巩固“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的运算法则。3.通过23÷23,23÷25两个特例引出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规定,再通过学生的举例,让学生体会这种规定的合理性,进而完整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4.通过教师板演题目,学生快速读题,口答,巩固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通过多种变形形式,让学生加以区分。5.最后由学生进行小结。

  在学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基础上,我在上同底数幂的除法时,首先复*了整式乘法的几个运算法则,使学生能顺利迁移到同底数幂的除法,再让通过学案中的引入题目,让学生用8分钟时间自学“同底数幂的除法”,然后思考后分组讨论“同底数幂的除法”怎么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最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归纳从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根据乘法的.逆运算得出,如a2m+2=a2m×a2,a2m-2=a2m÷a2。

  二是根据除法的意义,a6÷a3=a×a×a×a×a×a/a×a×a约分之后就是a3,

  三是根据指数降一级运算,可以推出除法运算中指数降一级运算指数相减。

  经过这样的探究总结后我马上给学生完成课堂练*,通过检查,这次连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了课堂练*。接着,在学生还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指定的部分练*,进行比赛。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数学学*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节课我让学生用了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学*新课,这样既复*了旧知,又能完成新知的学*,并且能把有关联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掌握学*的方法、数学的类比思想,又能掌握了新知,且学生的学*效果很好,我觉得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课。

  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的训练。

  本节课我利用教材设置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出课题。通过做一做,由学生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的学*过程,自主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使学生自己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运算性质得出后,设置了两个例题,例1是单纯的字母同底,检查学生对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掌握情况,锻炼计算能力,总结在运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例2是底是多项式、互为相反数的练*,培养学生整体思想和化归思想。知识拓展是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逆运用,加深学生对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二、尊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放手让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效果好。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的有趣、易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只有自己不断的学*,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三、重视小组巡视学*效果,并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在备课时,我就预计到学生很可能会在处理符号是出现错误,在学生做练*时,我重点查看了关于底数是负数的幂的除法的题目,果然有相当多的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并且,还有些之前没预料到的问题,比如,是否计算到最后结果,计算的格式的规范性等问题。我都把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板书到黑板,在纠正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问题避免再犯。

  做得不够的方面:

  小组的合作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做得不够好。本次上课中,学生的学*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一是我注重了计算方法的训练,忽视了组内的操作训练。二是借用了别班的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和调动不够。应该在授课前,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对他们可能会出现疑难的地方,提前做出设想,并做出设计。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性质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是整式除法的基础,所以,本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与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样,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性质的导出也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运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性质的发现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可度和加深他们的印象。归纳得出性质后要特别注意性质中的一些条件,尤其是要让学生知道,底数a是不等于0的,这是因为若a=0,则除数为0,除法就没有意义了。另外这里不讲零指数和负指数的概念,所以性质中必须规定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这些条件都应让学生在运用时予以注意。

  由于这里不讲零指数,负指数的概念,所以在性质中加上了指数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的条件,但是在除法运算中还是会遇到

  对于此种情况还可以多举例子,或者让学生自己举例自己计算从而得出=1,进而将这个结论推广。

  在解决同底数幂的除法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分清楚底数,指数,然后按照性质进行计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是在同底数幂乘法的基础上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的,回顾整节教学活动,从法则的引入、探索、总结及运用,我主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教材处理:为了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活动机会,在本节课中主要(1)通过“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活动开始幻灯片显示“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 K,一个存储量为2 M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学*它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加设问“你是怎样计算

  的?”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探索运算方法。(2)通过“应用新知,再探新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熟悉同底数的幂除法法则基本运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意义,比如零指数幂的探索就是对原有正整数指数概念的扩展:

  先利用除法意义填空,再利用公式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3 2÷32 =( ) (2) 10 3÷103 =

  ( ) (3) a m÷a m= ( ) (a≠0)

  学生独立完成

  解:利用除法意义计算

  (1) 3 2÷32 =1 (2) 10

  3÷10=1

  mm3 (3) a ÷a =1(a≠0)

  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

  (1)32 ÷32 =3 2-2 =3 0 (2)103 ÷103 =10 3-3 =100

  (3)a m÷a m= a m-m =a0 (a≠0)

  0 学生观察后归纳得 :a =1(a≠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

  等于1。

  (3)通过“解决问题,填写评价表”促进学生参与活动。举一些生活中用同底数的幂就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运用法则运算。并通过自我和小组对学*活动的评价,来反馈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为我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关于教与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如何认真组织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交流与创新,因此用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如:(1)应用乘除互逆思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对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自主探索,突出对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培养。如:推导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法则: 方法一:am ÷a n=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