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8-19 07:13:14 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的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五、 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手段

  由于本课的引入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精美的图片,以及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特点,引入本节课题。

  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求出问题中105×107=?。(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醒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要将a+a+a与a·a·a相混淆。

  设计意图:

  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有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首先把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讨论探索和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

  1、提出新任务:(课本P12做一做1)。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计算下列各式:

  (1) 102×103(2) 105×108

  (3) 10m×10n (m, n都是正整数)

  2、提高任务难度:(P12做一做2)。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m×2n =?

  m× n =? ( m, n都是正整数)

  3、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能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赛一赛识记性质

  2、除了记得准、记得快之外,衡量记忆力好坏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持久性和准备性。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借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对性质特点的探求的一种自身需要,并积极思索和回顾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性质的剖析:

  ( 条件是①乘法②同底数幂; 结果是①底数不变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给点时间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个问题,可以不急于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之后再作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运算性质特点的探求,积极思考和回顾运算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运算性质的剖析,增强理解。

  (三)、应用练*,促进深化

  1、展示课本P13 例1,可由学生自行讲练,教师辅助。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例2生活背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设计:

  1、完成课本P14 随堂练*1,

  2、闯关练*题:

  ①x+x;②x·x;③x·x;④x·y;⑤x·y。

  3、问题①:am·an·ap =?

  问题②:am+n 可以写成哪两个因式的积?

  3、如果 xm =3, xn =2, 那么 xm+n =____

  设计意图:

  前两个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后面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

  (四)、提炼小结,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五)、布置作业,延伸学*

  1、完成课本P14*题;

  2、整理同底数幂乘法的探索过程,写一篇小论文。

  3、自编一道最能代表个人水*的题目。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2

  一 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设计遵循从实际情境为背景导入新课,学生将从这个情境中感受大数值,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课本给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增加感受,再明晰这一运算性质。使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后面再通过例题、练*使学生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

  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本节课我在学生用幂的意义计算102 ×104,104 ×105, 105 ×107三题后,引导学生用眼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从中初步探究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述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通过课堂板练、兵教兵、反馈检测等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化归思想。

  在难点的突破上采用温故知新化难:性质推导前先复*幂的有关概念,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层层递进化难:自学提纲由底数和指数都是具体数值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到把指数一般化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再到am an 的计算 (当m、n都是正整数) ,四个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以利于学生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逐步由少年向青年过度,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的阶段。初一学生具备活泼好动、好奇、好表现这一特点。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中,学生已经学*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的加减运算和乘方的意义、幂的概念,为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学法分析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结合我校“能自主,会合作”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自主探究的方法,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 即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二)展示学*目标

  根据我校课改“三一五”模式,展示本节课学*目标,设计意图是开门见山,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

  (三)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考虑部分学生可能有所遗忘,所以安排复*幂的有关概念,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四)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设计意图:

  这是自主学*提纲,也是本节课教学建构活动,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与合作交流,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课堂上老师巡视每组学*情况,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第4题 am an= am+n 。(当m、n都是正整数)

  性质推广设计意图:有两种方法:用幂的意义推导或运用刚学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推导3个甚至更多个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适当总结。

  (五)基础练* 巩固性质

  设计意图:

  练*一计算 练*二 判断 都采用口答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六)应用练* 促进深化

  例1计算 4题 由学生在小黑板自行板练,一个小组两个学生各做一题,然后互改,经过两轮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例2 计算讲练结合,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

  (七)思维拓展训练

  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机动完成,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为后面同底数幂的除法学*做好铺垫。

  (八)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九).反馈练*:课本P41练一练T1、T2、T3

  设计意图:

  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展示学*成果,总结学*与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多方面发展为基础,首先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达成度,即教学重点,学生能否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避免出现类似a3+a3=a6、a2*a3=a6的错误。

  其次,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自主学*、合作交流的理念。

  三关注学生学*的态度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及时表扬和肯定,对部分学困生采取“兵教兵”等及时补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会判断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同时在学*了有理数乘方运算后,知道了求n个相同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在an中,a叫底数,n叫指数,这些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于已知的幂的意义,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知识迁移,总结出新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代数式之后编排的,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同时又是后面学*整式乘法的基础,整式的乘法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的,因此本节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联系也很紧密,如本节课的设计,教科书从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学生要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在探索中,学生将自然地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有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感,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启发要求学生往更深一层次去研究、剖析知识,概括出“底数互为相反数”时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1)、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在探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创新、交流、验证、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

  2)、在推理和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和辩证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在探索和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学*态度,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在轻松、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由乘法和乘方的概念加以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抽象过程。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节前语中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同底幂相乘如何计算这个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逐步启发学生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学会发现问题的规律。

  (3)、练*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Ⅰ、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复*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回忆幂与乘方之间关系,即多个相同因数乘积的形式,从而为下一步探索得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提供了依据,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情景:学生观察节前语,教师提出问题: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学*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生共同列式为:3×105×3×107×4.22=37.98×(105×107)(千米)

  那:105×107等于多少呢?进而引出本节课题。

  Ⅱ、探究新知:

  1、要求各学*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计算下列各式:

  (1)102×103; (2)105×108; (3)10m×10n(m,n都是正整数)

  2、展示合作学*的成果,加深对幂的意义的理解,总结得到:

  (1)102×103=105 =102 3

  (2)105×108 =1013=105 8

  (3)10m×10n =10m n

  在乘方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思考:底数不为10的同底的幂相乘后的结果又如何呢?

  2m×2n等于什么? ()m×()n呢,(m,n都是正整数)。

  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2m×2n =2m n ()m×()n =()m n

  可以发现底数相同的幂相乘的结果,底数和原来的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

  3、形成法则:

  启发学生探求规律,设疑归纳am·an= 进而形成法则。am·an=am n(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Ⅲ、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试一试:口算:(抢答)

  (1)105×106 ( ) (2) a7 ·a3 ( )

  (3)x5 ·x5 ( ) (4) b5 · b ( )

  (5)x10 · x ( ) (6) x5 ·x4 ( )

  展示合作学*的成果,加深对幂的意义的理解

  2、例题讲解:

  以基本*题为落脚点,让学生学会判别、应用所学字母表达式,以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例1 计算:

  (1)(-3)7×(-3)6; (2)()3×(); (3)-x3·x5; (4)b2m·b2m 1。

  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1)b5 · b5= 2b5 ( ) (2)b5 b5 = b10 ( )

  (3)x5 ·x5 = x25 ( ) (4)y5 · y5 = 2y10 ( )

  (5)c · c3 = c3 ( ) (6)m m3 = m4 ( )

  4、变式练*:(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逆应用)

  (1)x5 ·( )= x 8 (2)a ·( )= a6

  (3)x · x3( )= x7 (4)xm ·( )=x3m

  5、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突出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较大数,发展数感。

  Ⅴ、应用提高

  完成课本“想一想”: am·an·ap等于什么?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Ⅵ、拓展延伸:

  1、若am= 3,an= 4, 则am n=。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灵活解题。

  2、计算:(写成幂的形式)

  (1)①(-5)6×53 ②(-7)5×74 ③(-6)3×64×(-6)5

  (2)(a-b)2×(a-b) ②(b-a)2×(a-b)

  本题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是一种拓展和提高。

  Ⅶ、归纳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归纳、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几个须注意的地方: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

  2、公式中的底数和指数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等;

  3、解题时,有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

  Ⅷ、课堂作业:

  P15 知识技能 T1

  P16 问题解决 T 2、3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1)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菁华3篇)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设计遵循从实际情境为背景导入新课,学生将从这个情境中感受大数值,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课本给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增加感受,再明晰这一运算性质。使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后面再通过例题、练*使学生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

  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本节课我在学生用幂的意义计算102 ×104,104 ×105,105 ×107三题后,引导学生用眼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从中初步探究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述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通过课堂板练、兵教兵、反馈检测等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化归思想。

  在难点的突破上采用温故知新化难:性质推导前先复*幂的有关概念,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层层递进化难:自学提纲由底数和指数都是具体数值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到把指数一般化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再到am an的计算(当m、n都是正整数),四个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以利于学生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逐步由少年向青年过度,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的阶段。初一学生具备活泼好动、好奇、好表现这一特点.

  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中,学生已经学*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的加减运算和乘方的意义、幂的概念,为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学法分析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结合我校“能自主,会合作”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的自主探究的方法,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即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二)展示学*目标

  根据我校课改“三一五”模式,展示本节课学*目标,设计意图是开门见山,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

  (三)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考虑部分学生可能有所遗忘,所以安排复*幂的有关概念,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四)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设计意图:

  这是自主学*提纲,也是本节课教学建构活动,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与合作交流,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课堂上老师巡视每组学*情况,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第4题am an= am+n (当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性质推广设计意图:

  有两种方法:用幂的意义推导或运用刚学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推导3个甚至更多个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适当总结。

  (五)基础练*巩固性质

  设计意图:

  练*一计算练*二判断都采用口答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六)应用练*促进深化

  例1计算4题由学生在小黑板自行板练,一个小组两个学生各做一题,然后互改,经过两轮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例2计算讲练结合,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

  (七)思维拓展训练

  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机动完成,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为后面同底数幂的除法学*做好铺垫。

  (八)提炼小结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九).反馈练*:课本P41练一练T1、T2、T3

  设计意图:

  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展示学*成果,总结学*与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多方面发展为基础,首先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达成度,即教学重点,学生能否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避免出现类似a3+a3=a6、a2*a3=a6的错误。

  其次,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自主学*、合作交流的理念。

  三关注学生学*的态度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及时表扬和肯定,对部分学困生采取“兵教兵”等及时补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 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105×107=

  二。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一),提出新任务:

  思考: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a,n,an分 别叫做什么

  问题:1。25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义是什么

  2这个式子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3。a3×a2=

  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 有什么关系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务难度: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四),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识记运算性质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对运算性质的剖析 条件:

  ①乘法

  ②同底数幂

  结果:

  ①底数不变

  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 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 "

  (五),应用练* 促进深化

  1。计算:(1)107 ×104 ; (2)(—x)2 · (—x)5 。

  2。计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开始提出问题吗 105×107等于多少呢

  练*设计:

  巩固练*:

  1计算:(抢答)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变式训练:填空:

  思考题 :

  1。计算:

  2。填空:

  五、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六、布置作业 延伸学*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

  1. 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的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4.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5. 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6.教学手段

  由于本课的引入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精美的图片,以及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7.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特点,引入本节课题。

  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求出问题中105×107=?。(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醒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要将a+a+a与a·a·a相混淆。

  设计意图:

  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有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二 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首先把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讨论探索和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

  1、提出新任务:(课本P12做一做1)。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计算下列各式:

  (1) 102×103(2) 105×108

  (3) 10m×10n (m, n都是正整数)

  2、提高任务难度:(P12做一做2)。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m×2n =?

  m× n =? ( m, n都是正整数)

  3、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能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赛一赛识记性质

  2、除了记得准、记得快之外,衡量记忆力好坏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持久性和准备性。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借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对性质特点的探求的一种自身需要,并积极思索和回顾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性质的剖析:

  ( 条件是①乘法②同底数幂; 结果是①底数不变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给点时间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个问题,可以不急于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之后再作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运算性质特点的探求,积极思考和回顾运算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运算性质的剖析,增强理解。

  三 应用练*,促进深化

  1、展示课本P13 例1,可由学生自行讲练,教师辅助。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例2生活背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设计:

  1、完成课本P14 随堂练*1,

  2、闯关练*:

  ①x+x;②x·x;③x·x;④x·y;⑤x·y。

  3、问题①:am·an·ap =?

  问题②:am+n 可以写成哪两个因式的积?

  3、如果 xm =3, xn =2, 那么 xm+n =____

  设计意图:

  前两个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后面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

  四 提炼小结,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五 布置作业,延伸学*

  1、完成课本P14*题;

  2、整理同底数幂乘法的探索过程,写一篇小论文。

  3、自编一道最能代表个人水*的题目。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2)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代数式之后编排的,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同时又是后面学*整式乘法的基础,整式的乘法最终都是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的,因此本节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联系也很紧密,如课本节前语的实际问题和问题的计算机的运算能力问题,通过学*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科技兴国服务。

  为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2.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点(双基目标):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再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3)情感与价值观(非智力目标):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4.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节前语中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同底幂如何相乘这个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逐步启发学生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学会发现问题的规律。

  (3)练*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从计算机的运算次数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学*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情景: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2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师生共同列式为:1012×103

  那:1012×103等于多少呢?进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导入新课(在乘方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1、要求学生自主探究

  (1)25×22

  (2)a3·a2

  (3)5m·5n(m、n都是正整数)

  2、展示探究的成果,加深对幂的意义的理解,形成法则:

  启发学生探求规律,设疑归纳am·an等于什么?进而形成法则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例题讲解(突出重点,掌握知识点。并通过课本例1、例2,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数目,发展数感,又可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例1]计算:

  (1)x2·x5(2)a·a6

  (3)2×24×23(4)xm·x3m+1

  [例2]计算am·an·ap后,能找到什么规律?

  (三)随堂练*,激**智

  课本142页练*

  (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及时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达到掌握的目的。)

  评价教材的课内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归纳、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里,教师适时的修正、补充、强调也必不可少。)

  由学生讲今天这堂课学到了什么东西。

  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能用式子表示,也能用语言叙述。

  明确了几个须注意的地方:

  (1)在计算时不能直接写出结果

  (2)不能把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和其它法则混淆。

  (3)进一步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思想。

  (五)布置作业(根据《课标》要求,分层要求学生完成,确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见课本后的作业题。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2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同底数幂的乘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目标,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评价分析五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设计遵循从实际情境为背景导入新课,学生将从这个情境中感受大数值,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课本给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增加感受,再明晰这一运算性质。使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后面再通过例题、练*使学生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

  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本节课我在学生用幂的意义计算102 ×104,104 ×105, 105 ×107三题后,引导学生用眼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从中初步探究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述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通过课堂板练、兵教兵、反馈检测等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化归思想。

  在难点的突破上采用温故知新化难:性质推导前先复*幂的有关概念,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层层递进化难:自学提纲由底数和指数都是具体数值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到把指数一般化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再到am an 的计算 (当m、n都是正整数) ,四个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以利于学生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逐步由少年向青年过度,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的阶段。初一学生具备活泼好动、好奇、好表现这一特点.

  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中,学生已经学*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的加减运算和乘方的意义、幂的概念,为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学法分析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结合我校“能自主,会合作”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自主探究的方法,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 ?即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二)展示学*目标

  根据我校课改“三一五”模式,展示本节课学*目标,设计意图是开门见山,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

  (三)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考虑部分学生可能有所遗忘,所以安排复*幂的有关概念,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四)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设计意图:

  这是自主学*提纲,也是本节课教学建构活动,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与合作交流,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课堂上老师巡视每组学*情况,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第4题 am an= am+n (当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性质推广设计意图:

  有两种方法:用幂的意义推导或运用刚学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推导3个甚至更多个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适当总结。

  (五)基础练* 巩固性质

  设计意图:

  练*一计算 练*二 判断 都采用口答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六)应用练* 促进深化

  例1计算 4题 由学生在小黑板自行板练,一个小组两个学生各做一题,然后互改,经过两轮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例2 计算讲练结合,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

  (七)思维拓展训练

  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机动完成,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为后面同底数幂的除法学*做好铺垫。

  (八)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九).反馈练*:课本P41练一练T1、T2、T3

  设计意图:

  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展示学*成果,总结学*与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多方面发展为基础,首先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达成度,即教学重点,学生能否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避免出现类似a3+a3=a6、a2*a3=a6的错误。

  其次,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自主学*、合作交流的理念。

  三关注学生学*的态度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及时表扬和肯定,对部分学困生采取“兵教兵”等及时补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会判断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同时在学*了有理数乘方运算后,知道了求n个相同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在an中,a叫底数,n叫指数,这些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于已知的幂的意义,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知识迁移,总结出新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代数式之后编排的,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同时又是后面学*整式乘法的基础,整式的乘法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的,因此本节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联系也很紧密,如本节课的设计,教科书从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学生要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在探索中,学生将自然地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有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感,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启发要求学生往更深一层次去研究、剖析知识,概括出“底数互为相反数”时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在探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创新、交流、验证、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

  2)、在推理和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和辩证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在探索和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学*态度,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在轻松、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由乘法和乘方的概念加以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抽象过程。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节前语中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同底幂相乘如何计算这个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逐步启发学生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学会发现问题的规律。

  (3)、练*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Ⅰ、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复*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回忆幂与乘方之间关系,即多个相同因数乘积的形式,从而为下一步探索得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提供了依据,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情景:学生观察节前语,教师提出问题: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学*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生共同列式为:3×105×3×107×4.22=37.98×(105×107)(千米)

  那:105×107等于多少呢?进而引出本节课题。

  Ⅱ、探究新知:

  1、要求各学*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计算下列各式:

  (1)102×103; (2)105×108; (3)10m×10n(m,n都是正整数)

  2、展示合作学*的成果,加深对幂的意义的理解,总结得到:

  (1)102×103=105 =102 3

  (2)105×108 =1013=105 8

  (3)10m×10n =10m n

  在乘方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思考:底数不为10的同底的幂相乘后的结果又如何呢?

  2m×2n等于什么? ()m×()n呢,(m,n都是正整数).

  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2m×2n =2m n ()m×()n =()m n

  可以发现底数相同的幂相乘的结果,底数和原来的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

  3、形成法则:

  启发学生探求规律,设疑归纳am·an= 进而形成法则。am·an=am n(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Ⅲ、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试一试:口算:(抢答)

  (1)105×106 ( ) (2) a7 ·a3 ( )

  (3)x5 ·x5 ( ) (4) b5 · b ( )

  (5)x10 · x ( ) (6) x5 ·x4 ( )

  展示合作学*的成果,加深对幂的意义的理解

  2、例题讲解:

  以基本*题为落脚点,让学生学会判别、应用所学字母表达式,以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例1 计算:

  (1)(-3)7×(-3)6; (2)()3×(); (3)-x3·x5; (4)b2m·b2m 1。

  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

  (1)b5 · b5= 2b5 ( ) (2)b5 b5 = b10 ( )

  (3)x5 ·x5 = x25 ( ) (4)y5 · y5 = 2y10 ( )

  (5)c · c3 = c3 ( ) (6)m m3 = m4 ( )

  4、变式练*:(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的逆应用)

  (1)x5 ·( )= x 8 (2)a ·( )= a6

  (3)x · x3( )= x7 (4)xm ·( )=x3m

  5、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突出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较大数,发展数感。

  Ⅴ、应用提高

  完成课本“想一想”: am·an·ap等于什么?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Ⅵ、拓展延伸:

  1、若am= 3,an= 4, 则am n=。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灵活解题。

  2、计算:(写成幂的形式)

  (1)①(-5)6×53 ②(-7)5×74 ③(-6)3×64×(-6)5

  (2)(a-b)2×(a-b) ②(b-a)2×(a-b)

  本题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是一种拓展和提高。

  Ⅶ、归纳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归纳、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几个须注意的地方: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

  2、公式中的底数和指数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等;

  3、解题时,有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

  Ⅷ、课堂作业:

  P15 知识技能 T1

  P16 问题解决 T 2、3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4

  1. 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的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4.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5. 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6.教学手段

  由于本课的引入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精美的图片,以及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7.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从天文中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特点,引入本节课题。

  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独立求出问题中105×107=?。(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醒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要将a+a+a与a·a·a相混淆。

  设计意图:

  通过天文中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有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二 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首先把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讨论探索和解决下面的四个问题:

  1、提出新任务:(课本P12做一做1)。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计算下列各式:

  (1) 102×103(2) 105×108

  (3) 10m×10n (m, n都是正整数)

  2、提高任务难度:(P12做一做2)。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m×2n =?

  m× n =? ( m, n都是正整数)

  3、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能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有层次的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使学生获得成功。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赛一赛识记性质

  2、除了记得准、记得快之外,衡量记忆力好坏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持久性和准备性。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针对此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借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发地产生对性质特点的探求的一种自身需要,并积极思索和回顾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性质的剖析:

  ( 条件是①乘法②同底数幂; 结果是①底数不变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给点时间思考。(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个问题,可以不急于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之后再作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运算性质特点的探求,积极思考和回顾运算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运算性质的剖析,增强理解。

  三 应用练*,促进深化

  1、展示课本P13 例1,可由学生自行讲练,教师辅助。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例2生活背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设计:

  1、完成课本P14 随堂练*1,

  2、闯关练*:

  ①x+x;②x·x;③x·x;④x·y;⑤x·y。

  3、问题①:am·an·ap =?

  问题②:am+n 可以写成哪两个因式的积?

  3、如果 xm =3, xn =2, 那么 xm+n =____

  设计意图:

  前两个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消除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

  后面两个问题和练*的提出,是为了检测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

  四 提炼小结,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以及通过对学*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学会思考。

  五 布置作业,延伸学*

  1、完成课本P14*题;

  2、整理同底数幂乘法的探索过程,写一篇小论文。

  3、自编一道最能代表个人水*的题目。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105×107=

  二.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一),提出新任务:

  思考: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a,n,an分 别叫做什么

  问题:1.25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义是什么

  2这个式子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3.a3×a2=

  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 有什么关系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务难度: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四),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识记运算性质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对运算性质的剖析 条件:①乘法 ②同底数幂

  结果:①底数不变 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 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 "

  (五),应用练* 促进深化

  1.计算:(1)107 ×104; (2)(-x)2 · (-x)5 .

  2.计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开始提出问题吗 105×107等于多少呢

  练*设计:

  .巩固练*:1计算:(抢答)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变式训练:填空:

  .思考题 :1.计算: 2.填空:

  五、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六、布置作业 延伸学*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整式的乘法而学*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 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从而学会学*,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105×107=

  二。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一),提出新任务:

  思考: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a,n,an分 别叫做什么

  问题:1。25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义是什么

  2这个式子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3。a3×a2=

  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 有什么关系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务难度: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四),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识记运算性质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对运算性质的剖析 条件:

  ①乘法

  ②同底数幂

  结果:

  ①底数不变

  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 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 "

  (五),应用练* 促进深化

  1。计算:(1)107 ×104 ; (2)(—x)2 · (—x)5 。

  2。计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开始提出问题吗 105×107等于多少呢

  练*设计:

  巩固练*:

  1计算:(抢答)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变式训练:填空:

  思考题 :

  1。计算:

  2。填空:

  五、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六、布置作业 延伸学*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3)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3篇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所得,增强孩子们学*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起到帮助作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这说明乘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

  3、乘法分配律:……

  所以这说明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在学生汇报这几种方案时,一定还有其他符合这三种定律而方案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样,我都鼓励大家说一说,这样更具验证说服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四)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例5、例6和复*的第2题,说说各自的看法。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根据他们的回答,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五)巧设练*,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练*,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题三个部分。

  (六)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4)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法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谈话:(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们和邻居小鸡们一起来到草地上玩耍,看着这些小白兔和小鸡,你知遭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书:2+2+2=6)

  迫问:这是()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

  追问:也就是()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个()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板书:5+5+5=15 3+3+3+3+3=15)

  3个5相加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三、加棵对乘法的认识

  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求()个2枝呢?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算法简便呢?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4×2或2×4)

  3、(指“玩具娃娃”的加法算式)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电脑”的加法算式)你能把求6个2和求9个2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简便。

  4、拓展练*。

  (出示课本第69页上“试一试”的跳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从“甩绳”“跳绳”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启发:求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个()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追问:谁能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说明“认识乘法”这节课的设计,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体生动的有关“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并且通过强化“相同加数加法”的认识,找准学*乘法意义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既能用加法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激活思维,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反思,逐渐形成了“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认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使学生接受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和难点:

  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成功、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学生50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激趣引新,让学生亲*数学(约7分钟)

  第二层: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约15分钟)

  第三层: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约8分钟)

  第四层:课末总结,梳理乘法(约10分钟)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欢的动物园一角。“你们喜欢小动物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有兔子、和鸡,兔子有几只,怎样计算?鸡有多少只呢?……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用筷子,一双筷子有两根,五双筷子就是2+2+2+2+2=10,这是提出:如果我们班同学都拿一双筷子,有多少根?又该如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观察电脑图得出()个()相加……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4个2相加可以写出来,那8个2相加、12个2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个2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4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还可以表示2×4,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动物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

  1、基础练*。提供生活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

  2、动手操作,配合练*。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乘法的教学园地中,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式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问引导探式的教法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这些教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对比认识、由分析到综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以及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亲*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小朋友喜爱的米老鼠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到家里做客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中去。

  2、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这时老师继续课件演示并提问:你们看来了多少小动物呢?能用算式表示吗?(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米老鼠数数朋友的人数,捕捉孩子们喜欢的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为单位学生讨论后回答。但是学生说的算式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加数不同,另一种是加数相同。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比如:鞋子是一双一双地数,一双就是两只,三双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个2相加。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如果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怎么办?一只动物四只脚,难道一个四一个四的加吗?那样要写多长的算式呀!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利用媒体讲述“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发明创造乘法的过程”拔乱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和读、认识乘号。

  (4)认识乘法意义。

  学生经历了的创造过程,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写乘法算式)

  再让学生将所举生活中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这样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4、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五、远程资源的应用

  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少注意活动中意志成份的参与,能够有效吸引和保持学生在学*活动中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入教室,学生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的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之中,急需将注意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所以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画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其产生兴趣,较好的维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学重难点时,我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学生的感知过程。

  比如,先让学生书写加法算式,再观察找到相同点,从而得出简便算法,最后介绍乘法的读、写和认识乘号。学生课堂练*,传统的方法是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的学生在座位上练*,但座位上的学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别人做,这样实际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视频展示台之后,就可以增加学生练*的机会,还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第68-70页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和算式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⑵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出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惯,学*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教学例1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多媒体出示草地图,配以轻快的音乐),一群小动物们到草地上来玩,瞧,它们来了(2只小兔子出现在画面上,并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按着2只2只共6只出现在画面上)。谁能看着这些小兔子给大家提一个教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师:谁会说一道连加算式?生:2+2+2=6

  师:小兔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听,它们把谁给吸引来了?(多媒体显示母鸡边叫边3只3只出现在画面上(同上,由学生提问并列出连加算式)3+3+3+3=12

  师:观察这两道连加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都是连加算式。生2:第一道算式3个2相加得6,第二道算式4个3相加得12。

  ㈡试一试

  师:小兔子在草地上摘了很多花带给小朋友(出示花图,每排5朵,共3排),谁能又对又快地数一数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朵花?学生数后,交流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能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生1:我是横着5朵5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旁侧有序出示竖摆的3个5)5+5+5=15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1:3个5相加得15。

  生2:我是竖着3朵3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下端显示横摆的5个3)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2:5个3相加得15。

  师:比较以上2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有什么地方相同?

  生:第一道算式是3个5相加,第二道算式是5个3相加(双手交叉)得数都是相同的。(初步渗透乘法交换律)

  二、课间操(师带领学生做相干游戏)

  三、新授

  ㈠教学乘法

  师:刚才大家做拍手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伸出了2只手,一个小朋友有2只手,那你们小组有多少只手?(生在小组内数,并汇报结果。)写出连加算式:2+2+2+2+2=10

  师:我还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女同学以及全班同学一共有多少只手,如果把那么多的2相加,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1:加数太多了。生2:算式太长了。生3:好麻烦……

  师:想不想把这些长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一些呢?

  生(齐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以2+2+2+2+2=10为例教学乘法算式。

  师:加数都是2,太多了,我只写一个2代表一下,再写一个乘号(停顿一下,卖个关子),乘号后面还得写一个数,这个数写出来后大家就知道上面的加法算式中有几个2相加了,你们猜,我要写几?(学生猜)

  师:有很多小朋友都猜我要写5,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有5个2相加,所以要乘5。

  师:你们全猜对了,25=10还可以交换乘号两边的数写成52=10。再认识乘号,进行象形记忆,认识乘数、积,读算式。

  师:谁还能把最前面的两道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㈡摆一摆

  ⑴师说,生摆:每堆摆2根,摆4堆,再说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⑵生说,生摆,再进行反馈交流,体现自主学*。

  ㈢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一看,那儿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学生跳绳图,5人一组,共4组)

  师:数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组5人,一共有4组小朋友。生独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结果,组织全班交流。

  师: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写法,你愿意写连加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简便。)

  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

  ⑴出示第题钢笔图及花图,观察后完成填空练*。

  ⑵创设卖商品情境(多媒体展示3类商品,玩具类每种价格5元,水果类,每种价格2元,学*用品类,每种价格10元)选择你喜欢的一类商品,说说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说出乘法算式也可。(学生说,全班评议。)

  四、拓宽练*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马虎,老师给他出了一道题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请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为什么?(生讨论后交流。)

  生1:不能,因为23=6。生2:不能,2+2=3有一个加数跟大家不一样,只有加数都一样,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

  生活中除了买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业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合理设计练*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四)、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例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知道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

  建立一个新概念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乘法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了突出这个重点,突出这个难点,我采用分散知识点,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

  根据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这个特点,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的方法开展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具体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在游戏中复*用加法求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复*“少一点枯燥,多些乐趣。

  二、引导探究,形成概念。

  首先,通过“摆一摆”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发现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这个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利用1分钟写出一个长长的相同加数的算式,当学生对自己写出的长算式充满成就感时,“老师说出能在1秒钟内把这种长长的算式写出来”,这种说法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我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将“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将相同的加数合并成一个变成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将相同加数的个数变成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在变化中完成了加法到乘法的过渡,并清楚地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到乘法的简便。这样教学重点得以体现,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三、巩固练*

  我设计了一些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去练*,及时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5)

——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数乘法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是复*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这关是模仿性练*,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6—47页《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我准备从“内容与资源”、“理念与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内容与资源

  1、说教材

  本单元: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了整数乘法,本册书第一单元学*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本单元综合地运用前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数与代数知识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是在本单元学*了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关系等知识基础上学*的,将应用前面所学*的内容,解决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方法的归纳,涉及到数目、数位增多,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问题,比如:教材呈现了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和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灵活掌握如何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既是对前面几课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学*相关乘、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2、说学情: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知识上已具备解决小数乘法的知识基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感和学*经验,应该说对本课的知识不陌生,能够尝试独立解决;但是学生在如何解释、说明抽象的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我认为:一是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如何选择合理计算方法等问题上。二是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算理,归纳算法,逐步达成共识,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二、说理念与目标

  课标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学*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快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惯。

  2、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数学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以后继续学*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归纳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为日后学*小数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尝试探究,加之有效的练*很好地突出了重点。

  3、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地方,归纳计算方法和灵活解决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正确处理乘数积末尾“0”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计算易错,所以我把它定为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同伴交流补充,在提供充足时间与空间的探索后,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以下教法:

  (1)启发式谈话法;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反复推敲提问语言,加之语气生动,力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

  (2)尝试练*法:课程标准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两个例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再加之同伴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彼此合作练*,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生学*方式,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学法。本节课的所有数学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得以解决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物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接着自然复*几道小数乘法口算,为课堂学*奠定好基础,紧跟着出示树懒在地面和树上爬行速度的信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进入学*活动,在了解自然知识的同时去思考数学,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理解信息。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三只蛞蝓”,我仔细查找了相关资料,蛞蝓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而树懒才是哺乳动物,我反复思考,和组内老师研讨,把教材中的蛞蝓换成树懒,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探究算法:

  1、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乘法问题。

  2、引导学生先重点研究“树懒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的问题。集体列出算式后,老师故意说出错误计算结果,激发学生估计欲望,交流估算方法时,只要言之有据,就给予肯定。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接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位同学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集体讨论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紧接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步骤,学生再次回忆口述规范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对照估算结果,一起写答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练*,给积的末尾点上小数点。

  3、出示第二个问题:树懒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学*方式和例一很相似,列出算式,学生估算,独立列竖式计算,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师巡视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比较,对简便方法形成共识。通过学生讨论辨析的过程,越辩越明,突破难点。最后规范格式,写上答语。

  4、简单小结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练*本着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特点,第一题是基础性练*:两个紧紧围绕例题的竖式练*,第二题是先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三组算式排序,第三题是第二题的拓展,第四题我把书上两个一步的乘法应用题的信息提出来,但打乱了顺序,让学生先找到两个相关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第五题是一道机动题,给不完整的竖式填空,适当的逆向思考加深了对本节课乘法竖式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方法、学**惯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本着简洁,突出重点的原则这样设计,上面正中间是课题,下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例题完成的解答过程,给学生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以练*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

  1、口算:

  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

  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

  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

  (二)、新授

  1、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小数乘法(板书)

  2、出示复*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1)算出积填在空格里

  (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

  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了什么样的变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化?

  从而引发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学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

  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

  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1.5×5

  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

  ②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

  1.5扩大10倍 > 15

  × 5 ×5

  7.5缩小10倍 > 75

  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积比原来要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10倍,即把积里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

  ③共同小结:

  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使原来的积不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小数点)

  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

  (三)巩固练*

  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

  2.5> ( ) 5.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

  3.2 5、4 8.56、7 5.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一位小数。

  3、试算“做一做”

  提问:你会做吗?

  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第一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总结出计算方法:

  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小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书中小数乘小数的例题。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七、说板书设计

  略。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所得,增强孩子们学*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起到帮助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小数的除法和乘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小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学*、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二是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进一步学*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学*解题能力。

  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2、使学生掌握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旧问题去解决。

  其中,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当在把除数转化整数的过程中,除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是难点。

  紧接着说一下本课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学*背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练*等多种教法交*进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参与学*。

  针对本节内容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识水*,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感兴趣的、从自己熟悉的题目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准备相应的课件。

  接下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说一下学生的情况。因为我所设计的整个教学程序都是为了学生,每一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和其潜在的智能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整数除以整数过渡一个数除以小数,单纯做题不难,但要他们从中去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但如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数学的思想,问题就好解决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识基础、生活环境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复*引入

  因为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来学*的,所以我用了三个例子,除数都是整数的题目。后面要涉及到扩大小数或整数所以还设计了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问题。这节课关键要用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我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提出课题,同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上20业的例题。

  这时启发学生:如何来帮老板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列出式子,然后给学生总结。而要求出这个式子就必须能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呢?

  把问提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他想解决的心情。

  然后详细的讲解决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他转化为已学的知识,通过什么来转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复*引入的知识。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有讲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通过单位的换算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类除数是整数的出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接着举出一个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当在转化的过程中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时就必须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后,再去掉小数点扩大相同的倍数。最后总结出计算法则,把计算法则加上关联词,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三、练*

  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按排类两个练*。

  1、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商不变。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6)

——分数乘法说课稿

分数乘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均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四第10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另:预*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六、板书设计:

  例1的两种思路线段图:投影屏幕

  学生板演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这说明乘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

  3、乘法分配律:……

  所以这说明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在学生汇报这几种方案时,一定还有其他符合这三种定律而方案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样,我都鼓励大家说一说,这样更具验证说服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四)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例5、例6和复*的第2题,说说各自的看法。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根据他们的回答,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五)巧设练*,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练*,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题三个部分。

  (六)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中《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分数乘法的基本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起着铺垫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能力目标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

  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用线段图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尝试探究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因为前面在学*求一个数乘分数的时候,就给注重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采用投影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观察、类比、概括的方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初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借助于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找准单位“1”的量.

  (4)总结方法,推广应用。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解决一个问题上,而应该让学生再回头想一想,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注意方法的提升、推广和应用。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一个实际问题: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引入:你能分别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吃了多少千克白菜?和还剩多少千克白菜?这两个问题。)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数形结合,理解题意.

  运用示意图和线段图,来表示“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白菜”这道题目的意思.

  (1)操作.学生独立操作,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题意.

  (2)指生汇报,说说示意图所表示的意思.

  (3)评价:对学生的各种有创意的图,教师及时地予以鼓励,并在学生汇报图意时,始终注意让学生说说“吃了什么的4/5”。

  3、明确解题格式

  100×4/5=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白菜

  4、及时提问:这道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并说明题意:要求吃了多少千克白菜,就是求什么?(就是求100千克的4/5是多少)

  (2)类比联想形成体系

  1、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人数的2/11,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

  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求44人的2/11是多少

  44×2/11=8(人)

  答:参加合唱队的有8人。

  2、对比总结: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②一个数乘分数实际也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惯上把“倍”省去,就说求这个数的几分这几。

  (3)、指导运用,巩固练*

  基础题目

  (4)循序渐进再探新知

  题目难度少有提高

  (1、一头琼长28m,一个人身高是琼体长的。这个人身高多少米?

  2、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每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五分之二,在毛细血管中的速度只有在静脉中的四十分之一,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5)拓展延伸启迪升华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长江比尼罗河的十分之九还长297千米。长江全长多少千米?

  (6)小结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7)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以下是板书设计和时间分配

  四、设计理念如下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联想、分析(观察几个具体范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引发他们自主学*的内在动机。

  3、在学生学*了分数乘法简单应用后,通过一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题组,逐题递进,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谢谢!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第14页例1,练*四第1——5题。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它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还是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以及今后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是本节重点,其中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如下几点教法:

  1、有目的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心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画线段直观上理解弄清数量关系,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巩固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的数学核心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惯。

  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学法:学会通过画线段图、观察、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出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解题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复*题

  1、列式计算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通过复*,使学生唤起回忆,巩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沟通新知识,为学好分数应用题打下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白菜?

  (1)学生读题、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问题。

  (2)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指名多位学生说说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吃了4/5是指吃了哪个数量的4/5。

  (3)学生尝试练*解答,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

  (4)引导学生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即:单位“1”×几/几=几分之几的对应量。

  (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弄清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找出题中的“单位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的规律,特别是差生,先让他们发表见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同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反馈信息”,教师进行精讲小结,归纳,解决疑难,揭示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

  1、做教科书第14页“做一做”第1、2题。

  2、做练*四的第1.4.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分数乘法》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章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分数乘整数,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第二个层次学*分数乘分数。第三个层次学*混合运算,分数乘整数又是后两者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数学思考目标:学生通过体验,能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的现状,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进而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模式,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实现学*者自觉、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学*活动。

  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设备

  我准备的学具是:一张圆形的操作卡,目的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通过两组计算:

  8+8+8=

  11+11+11=

  123111

  777555提问:怎样算简便?整数乘法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热身,试想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加法计算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例题教学作好相应的准备。

  (二)导入新知

  (1)创设情境: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

  (2)出示ppt,帮助同学理解题意。

  (3)提问:每人吃个,你能在图中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4)出示问题: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呢?大家能不能在操作卡中涂色表示出了呢?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计算,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其次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解决这个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与交流。基础好的同学会提出加法和乘法两种解决方法。如果学生只列出加法算式,可以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3个加数相同),提示3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怎么列式?引导出乘法算式。

  最后在分数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的基础下,重点讨论3×如何计算,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的意义,通过加法计算的方法找到乘法计算的方法。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因此22222323×就是三个相加,就是,等于,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的算9999理。

  学生自己做题时肯定会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和“先约分再计算”两种方法。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较这个算式的两种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一种方法是先计算,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再约成最简分数;第二种方法是先约分,再算出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但是“先约分再计算”的计算方法,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变小了,这样就便于计算,因此提倡同学们采用这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请同学们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在约分时,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

  (三)强化新知

  (1)一袋面包重,三袋共重多少?

  109

  出示ppt结果是之后再强调一遍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10

  设计意图: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2)提出问题:一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升?桶是多少升?4桶是多少升?

  设计意图: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层练*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

  1、巩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

  练一练第一题

  2.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如何正确约分的处理。

  练一练第二题和第六题3.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八题和第九题。上课没有完成的留做作业。

  四、板书设计

  分数与整数相乘

  2/9+2/9+2/9=3×2/9=1/3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

  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作分子。

  注意: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一)》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目标1).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导入:多媒体出示: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2、列式计算:(1)5个12是多少?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分数乘法(一)。”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旧知为新知的学*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

  乘法意义=3×1/5=3/5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2=6/75/16×3=8/1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

  1、基本练*: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教材3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我班的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3篇(扩展7)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讲6的乘法口诀,例题的编排与5的乘法口诀大至相同,接着以练*的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联系中还安排了一些估算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学*乘法口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与思考方面:在正理的乘法口诀及其他一些练*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过程。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计算乘法。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在编乘法口诀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能力、积累学*感情、享受成功喜悦。

  3教材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掌握并应用6的乘法口诀。

  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究并得出6的乘法口诀。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说学生

  当然,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二)动手尝试,自主发现

  (三)观察比较,巧妙记忆(四)分层练*,在玩中学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一开始,便用强答的形式,不求每个学生都对,但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相互竞争,跃跃欲试。同时,复*口诀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动手尝试,自主发现

  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了5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的思路与方法。在胶靴的乘法口诀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推出口诀,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三)察比较,巧妙记忆

  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的主人。在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层练*,在玩中学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异的生动的刺激下,才能一起他们的注意。而且长时间的集中学*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这时,可将设计的练*容于游戏

  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让学生放松,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的练*主要分针对性练*、基本练*及拓宽性综合练*三类。既适应不同水*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的不同层次。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

  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4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例7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没有给出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揭示课题

  让全班同学根据25的乘法口诀进行快速的口算,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根据教材的主题画,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编制出6的乘法口诀。

  2、根据出示的金鱼图,说出每个图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4、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记口诀。

  (三)应用口诀,解决问题。

  练*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惯。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说教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说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答题卡、智慧星 课件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一群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就摘了很多。回家后,猴妈妈看到小猴们拿了这么多桃回来,可高兴了,说:“妈妈分桃给你们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准备每只小猴分3个,可分给几只猴子?

  (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2)学生列式:12÷3=

  (3)分一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可以用其他的物体代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