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12 00:00:00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对于小数的意义,实质上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成功之处:

  1、简化了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在教学中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的道理,而是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突破这一难点时主要借助了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教学中对于0.1 0.07 0.009这些数中的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及每一个0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例1中,适当渗透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通过展示课件直观的米尺上表示的份数感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0.01 0.001,为后面教学分散了难点,对于后面的练*在数轴上表示数,还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不足之处:

  1、由于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用语言叙述把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进行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精心设计的练*未能全部完成,时间上比较匆促。

  2、对于小数的产生,学生印象不深。

  今后,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充分进行备课,分配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按照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出发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但是有一点就是练*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是以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是以长度为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成功之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重点教学十进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举出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三是采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总结归纳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难点上,对于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都是0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交流得出因为1分米、1厘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样小数的意义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是0.10.010.001发现部分学生不理解,在练*题中出现了问题。

  再教设计:

  1.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知识上的死角。

  2.加强*题的练*,让学生从多种类型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在学*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虽然对小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展示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小数,学生都说出了小数会比较简单。这样的设计,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了,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感觉他们进入最佳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接又重新复*了一下关于分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去体验。虽然最后,学生的掌握情况还算可以,但是可能对那些后进生来说,理解得不是很好。

  在课中感觉到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做好对话工作。学生出现的误解要注意引导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为后面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这设计这节课注重以下教学: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难度,我首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如:从1到十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我让学生把正方形*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小数怎么表示?这样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示明白了抽象的小数表示方法。

  2、由长度单位入手引出小数

  我首先出示1米=()分米=()厘米,引出1分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一位小数。同理引出1厘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两位小数。进而引出十分之五用小数怎样表示?百分之五呢?由此得到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3、拓展小数

  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我又根据以上教学让学生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

  如:0.36表示36个百分之一,2.36表示236个百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的意义。

  再如:1.9表示19个十分之一,1.90表示190个百分之一。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中,我分层设计练*: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过程。在练*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

  新课开始,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人文性的提示更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情,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1、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相邻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时太仓促,处理的不到位,在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最后的总结较少,引用的名言有点画蛇添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本课要求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一是从元角分入手,从1角,5角转化成0.1元,0.5元,学生理解0.1元,0.5元所表示的意义再慢慢的'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再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画起、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画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表述、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把单位1*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来感受十进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川教网,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这既是*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基础,学*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笔者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

  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

  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

  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这既是*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学生在做作业时,如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上,表示()个()。有个别学生出错,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个别学生对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表示多少,掌握得不是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的读法混淆,还要加强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小数,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已有所接触,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从上完的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我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练*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分数”上,学生对分数也只是有初步的认识,有关“分数”的更多更具体的知识根本没有学*,如今要借助分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在情理之中。究竟如何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2、课前对学生的学*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小数的意义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如:一枝铅笔0.35元,一把直尺1.2元。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小数的`意义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新型的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

  在教学中,我也通过两年前的前一轮教学发现教材的编写顺序不太适合我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第一课时上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意义(1)分数与小数。第二课时上认识小数与小数的读写。第三课时上小数的数位顺序。第四课时上小探究。第五课时上小数的组成。第六课时进行练*。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提前教学,然后再进行小数的组成这一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顺畅。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本单元相关学*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由于知识点多,*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学生的学*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千米除以1000,有3个0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千克乘1000,有3个0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该题就是*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中,我分层设计练*: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过程。在练*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热爱数学。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亲手把一个正方形1*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再把其中的几分进行涂色的过程来感受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但是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概念课程的表述还是有困难,理解意思但无法自己组织到位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在小组内安排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多让学生开口说,逐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一次执教《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从了解小数的产生到探究小数的意义最后到综合练*,学生的学*过程挺顺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说在超市为了方便,电脑上通常会以元做单位统计,也就会用到小数了。本以为我可以按照预设进入正题了,这时有个学生说“既然有电脑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小数?”由于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霎时我呆了,最后决定告诉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解决。在以后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要灵活地处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进行解决。

  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1这个小数时,大多数同学都是涂最旁边的一格,我也就是想当然的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正当我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兴时,有个学生突然地说“一定要这一格吗?中间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一带而过。备课时,预设不够充分,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把‘1’*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这里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这一份。我想当时我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产生的课堂效果肯定会不同,学生也会更为深刻地理解0.1的产生及意义。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我们教学所要追求是: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所以新课开始,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做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引入小数的产生,测量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学生先通过自学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 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足之处:

  1、 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应再加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

  2、 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中就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对于小数的意义,实质上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成功之处:

  1、简化了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在教学中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的道理,而是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突破这一难点时主要借助了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教学中对于0.1 0.07 0.009这些数中的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及每一个0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例1中,适当渗透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通过展示课件直观的米尺上表示的.份数感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0.01 0.001,为后面教学分散了难点,对于后面的练*在数轴上表示数,还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不足之处:

  1、由于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用语言叙述把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进行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精心设计的练*未能全部完成,时间上比较匆促。

  2、对于小数的产生,学生印象不深。

  今后,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充分进行备课,分配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事后进行反思,以下是“小数的意义之教学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按说学生学*有关概念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那个整堂课需要老师很多的讲解,一开始我备课前就在苦思冥想,到底该怎么引导。我想还是常规保险一点,教师多讲点,这样学生少走点歪路,课堂进度就能快些。后来在我自己上课前听了隔壁班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我发现老师讲得不多,学生也可以做对题目啊。于是,我决定自己的课堂也来尝试一下。

  首先出示: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以往的知识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解答并且能很好地回答出理由。但是考虑到学困生,我在学生回答完的基础上增加出示了一把一米的米尺,*均分成10分,通过图帮助这部分孩子理解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即一分米就是十分之三米。

  接下来我出示一张把米尺*均分成100分的图片,因为100分过多,学生一格一格数肯定看不清也来不及,我就直接告诉他们这里1米*均分了100分,数与形的结合易于孩子的理解。接下来全班一起解决1厘米=—米=()米的问题,指名学生说说,学生同样说得很明白,后面4厘米和12厘米的同类型题目完全可以放手,在学生独立完成的这点时间里,我就去到学困生那边多点拨了一下,全体完成后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整体的学*效率就提上来了。

  最后解决三位小数的问题我也差不多采用了上面的方法,效果也不错。老师提供一幅图,指点一二,学生想得多,讲得多,思维就活络起来了,越学越来劲,到最后的总结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这样的课堂成不成功无法断言,但我觉得收效不错。

  【扩展阅读】

  类型方法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小学教学方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集体反思的提出及意义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 =1/10 米 = 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虽然对小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展示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小数,学生都说出了小数会比较简单。这样的设计,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了,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感觉他们进入最佳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接又重新复*了一下关于分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去体验。虽然最后,学生的掌握情况还算可以,但是可能对那些后进生来说,理解得不是很好。

  在课中感觉到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做好对话工作。学生出现的误解要注意引导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1、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我只担心时间不够,甚至没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际测量,不敢放手,所以本节课显得教师在唱独角戏,总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

  2、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告诉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所欠缺。

  3、教师预设的问题指向目标不明确,对于提问的细节、有效性需要仔细、反复的推敲,是提问有效、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显得太过直白、随意。虽然是常态课录像,但总能发现自己的欠缺,比如:备课时只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重中之重的

  因素,造成自己和学生课堂交流的不畅,还有自己的课堂节奏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思维;整节课自己往里“灌”的知识太多,所以学过之后的检测效果不太好,这就给自己的常态课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击中要点,这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攻克的要塞。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

  新课开始,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人文性的提示更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情,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1、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相邻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时太仓促,处理的不到位,在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最后的总结较少,引用的名言有点画蛇添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首先,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米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在学*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一、真正把握互动对话教学的实质,释放教师的教学艺术。

  互动对话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解为一问一答,那么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师生互动,只是表面形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也就无真正意义的对话。因此,互动对话式教学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并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例如,“生活中小数信息发布会”,我把小数的意义放置了一种生活化、需求化、个性化的大背景中,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表达对小数的理解。再如我充分利用个别学生会读小数这一资源,让这部分学生大胆释放自己的学*能力和已有经验,谈谈小数是怎样读出来的?,把个人的学*成果让大家共同体会、共同分享。又如:当学生已获得小数的初步意义后,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小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数小数,小数比小数小吗?”,使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激化,以问题答辩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集体智慧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二、以学生的自主学*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环境。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

  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

  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

  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这

  既是*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成果,建立*等、民主、愉悦的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达成真正的对话,在思想上形成真正的相互回应和碰撞,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对话,质疑问难,达成共识。就拿本课最后一个学*活动“展开练*、拓展延伸”来说吧,我采用了比赛的练*方式。这种方式,从学生的性情、兴趣出发,彻底改变了原由的写写、做做的模式,让每位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把学*过程中积累的学*成果全部释放了出来。在这中间,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成了学生积极互动的催化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赛实绩,为自己每一轮的学*比赛打上恰当的分数(小数)。这样,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同时用小数来打分,也体现了学生学以至用的思想,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方米60*方分米=( )*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对于求*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数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引向课堂。

  课始以猜测老师的身高和讲桌的长度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动手测量讲桌的长度,提问两个问题:这个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并出示算式3÷2= 通过计算,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由问题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的时间,就更好了。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为后面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这设计这节课注重以下教学: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难度,我首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如:从1到十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我让学生把正方形*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小数怎么表示?这样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示明白了抽象的小数表示方法。

  2、由长度单位入手引出小数

  我首先出示1米=()分米=()厘米,引出1分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一位小数。同理引出1厘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两位小数。进而引出十分之五用小数怎样表示?百分之五呢?由此得到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3、拓展小数

  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我又根据以上教学让学生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

  如:0.36表示36个百分之一,2.36表示236个百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的意义。

  再如:1.9表示19个十分之一,1.90表示190个百分之一。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虽然教过两年,但总感觉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今年学校组织的研讨课中,听了黄永丽老师这部分的教学设计眼前一亮,她的设计精巧极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黄老师做法:三张分别*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1米长的纸条随着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理解后整齐对应的贴在黑板上,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看出一个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一个百分之一里面有10个千分之一,以此类推。通过老师精心准备的简单的学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大小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真是师傅明了徒弟聪。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然后我运用*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能力,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进行备课时,自己有点发怵,不知道怎么进行教学,很是困扰,对于突破重难点,有点点的不知所措。

  例1的教学从熟悉的`商品价格出发,让学生从具体情境来初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5分,4角8分可以写成0.05元和0.48元?”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通过引导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写成0.01元,学生能有所理解。例2的教学,进一步明确百分之一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是在引导上,我自己不知道怎么过渡,在抽象出小数意义时,有点生硬,导致学生在自己观察分数与小数联系的时候,没有能自己抽象出百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另外,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还存在问题,这个在前一单元就有所体现。整个新授上下来的感觉就是,很强硬,硬把小数的意义灌输给了学生。还有一个就是,在新授之前,应该对一位小数做个复*,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一位小数的意义。我想如果复*一下的话,可能教学效果会好一点。在练*的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多说小数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能说,但是换个题型或者问法,部分学生就有困难了。还有在练*中,还出现一个问题,在数立方体时,学生也有数错的,不知道如何去数,还有的学生不能把它想象成一个立体图形,只数了面。对于本来就没把握的课,加上一些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感觉很糟糕。还需要多看看,多学*。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分米、米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中学生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我觉得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来解决。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第一部分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为什么学*小数,学*小数有什么作用,第二部分在观察对比中理解零点几的小数意义,第二部分,则在商店中进行把几元几角换成元作单位的过程,引出几点几的小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换算,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小数的知识,让学生交流读懂了哪些知识。第四部分则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数轴上总结练*,感受整数和小数的`区别,并在数轴上找到小数从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练*的安排有层次,每个练*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讲评时也应该注意轻重缓急,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去,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首先,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米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在学*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学*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态等方面得到发展。

  本课特点: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本节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猜测说出商品的价格,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接着,精心安排学生回忆所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为探讨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课创设了让学生借助米尺探讨小数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一位小数小时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之间的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十分之一米,十分之三米,十分之七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以为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本节复*课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1、创设情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举例激活课堂。回顾知识,让学生体会如果简单罗列知识点,就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然后,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

  2、新《课标》把学*方式作为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和复*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务,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的过程。在复*部分,通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使学生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投入到学*之中,而没有为练*而练*的枯燥感;另外,教学中教师没有单纯地为复*而复*,而是通过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所给小数给灾区小朋友写一段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学*奠定基础。

  4、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补充、点评,练*中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科书关于小数乘法的意义有明确规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得出下列四个算式:9.6×515.5×0.78.5×0.95580×0.025然后花了很大气力引导学生去归纳它们的意义9.6×5是表示9.6的5倍是多少或5个9.6的和是多少,15.5×0.7是表示15.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有些学生有些糊涂,我便告诉学生,如果第二个因数比1小,*惯上我们不把它说成倍数,而是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引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然后我又帮助他们总结规律,要看后面的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小于1的,就是表示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大于1的,要看是整数还是小数,是小数的,就是几倍;是整数的,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学生们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的困惑:“倍”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如果无关大雅的话,把15.5×0.7说成的0.7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难为一点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既然“5个3是多少?”可以写成“5×3”了,那么小数乘法的意义为什么还要分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难道15.5×0.7的意义说成0.7的15.5倍是多少不可以吗?

  我的想法: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数学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有关专家说:“数学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无中生有。”所以,我想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面对数学,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教学数学,我们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数学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我们不能老是让学生接触封闭的数学(条件唯一,答案唯一)。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学的探索性与想象力。只有充满着想象的数学,才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按照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出发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但是有一点就是练*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教学时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以学生多参与为主。通过画线段图、表格图、实物演示等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用对比方法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读写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不仅增添了学*的信心,而且学得更有趣味。

  二、对待学生的作业管理要严,练*到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知识,以学生理解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计数单位”、“单位间进率”、“名数互化”等知识。但是,少数学生心口不一,嘴上说的与写的.不一样;还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一看认为好做,谁知待作业完成后漏洞百出,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全面、认真、有耐心,采用激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正确、准确地完成作业,对于错的作业纠正过来,举一反三,多练几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掌握知识更牢固了,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了两次不同的尝试教学:

  第一次教学: “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在想象、类推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

  课件演示:把1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观察后思考: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回答后追问:这样的3份或7份用分数和小数又怎样表示呢???学生借助课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他们观察板书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概念。在“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也采用这个方法,让学生在推理、想象中探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1厘米放大。然而课件展示1厘米的长度和1分米的.长度差不多。给学生一定的误导。结果是:0.1米、0.01米、0.001米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学生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以至于在后面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时感到很空洞,他们不知道“计数单位”是指什么?为什么要以0.1、0.01、0.001??作为小数的计数单位?

  反思教学上述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没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具体表象。学生以课件为支撑,借助想象去推理。由于缺乏操作体验的过程,学生头脑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几个概念而已,至于0.1米、0.01米、0.001米??实际长度是多少?头脑中没有印象。这样抽象与表象之间缺乏应有沟通,影响了后面“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第二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缺乏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没有设计用0.1、0.01、0.001??等为计数单位来找小数的体验过程。其三、课件的误导。课件出示1分米、1厘米的放大图,展示给学生的1厘米、1毫米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反而对学生产生的误导:认为1厘米与1分米的长度相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如教学110米就是0。1米时,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这个0.1米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0—1之间的这一份。同时让学生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小数的过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出0.3米的?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让学生在“找”“说”的活动中,把0.1米的实际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同时也感悟到一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1组成的,1米里面有10个0.1米。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第二、为了防止放大图给学生的误导,在出示课件后安排了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1毫米正确的表象。

  按照上述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直尺上找0.1米”时思维非常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时,学生欣喜地发现:把1米*均分成10份,0.1米不仅仅是指0—1之间的长度,8—9之间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表示的长度都是0.1米?”学生面带疑惑。经过观察、比较、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它们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他们还发现:1米里面竟然有10个0.1米??学生在“找0.1米”的过程中,“0.1米”的实际大小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同时学生对“0.1”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吸收、内化新知过程,它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提问“暗示”培养对应思维、可逆思维。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中我采用提问来“暗示”来突破这一难点,提问时围绕“0.1米”这个基本的计数单位来设计问题: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说一说0.3米是几分之几米? 0.3米里面有几个0.1米。这个问题意在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后根据小数0.3米找到相应的分数。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个0.1米,想一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米?此问意在让学生以0.1米为基本的计数单位找出0.7米后,找到与之对应的分数。并同时渗透0.7米里面有7个0.1米。这样一正一反的提问,让学生能意识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的分数。有效培养他们的对应思维、可逆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由之路。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所以新课开始,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做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引入小数的产生,测量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学生先通过自学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 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足之处:

  1、 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应再加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

  2、 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中就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本单元相关学*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由于知识点多,*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学生的学*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 )千克 乘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 ,该题就是*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 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推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会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让学生根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须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实际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观察,把1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十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寻找规律,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现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现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现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时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知识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课件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自主学*的能力,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忘记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减少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开始提问“把1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及时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直接,因为才开始学*,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及时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虽然对小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展示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小数,学生都说出了小数会比较简单。这样的设计,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了,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感觉他们进入最佳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接又重新复*了一下关于分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去体验。虽然最后,学生的掌握情况还算可以,但是可能对那些后进生来说,理解得不是很好。

  在课中感觉到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做好对话工作。学生出现的误解要注意引导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布置的。

  本课主要是通过同学认识两位、三位小数,进一步的完善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是通过同学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同学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感到同学对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还是不错的,在小数和分数的互相改写中,基本上都知道要根据小数的数位来确定分母,由次可见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对小数的读写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的深度上教师不易掌握。

  我是根据以前同学在学*这局部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和表示的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专门的'训练。在练*中同学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

  我觉得这是同学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来解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小数的意义是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本课时从橡皮、信封和练*薄等物品的价钱出发,引导学生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

  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三种商品图及标价,让学生用“角”和“分”作单位说说这三种商品的价钱,并追问4角8分是多少分。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没什么大问题,包括怎么读小数也没大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小数意义的教学方面。我从1元=100分出发,把1元*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那么1分就是1元的 ,就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可能在教学时太抽象了,话也有点长,也没有使用什么直观的教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都知道1元=100分,但是我说把1元*均分成100份,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说出每份是1分,这令我很意外。我心想1元里有100分,那么*均分成100份后,每份就是1分了,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学生就是反应不过来。在这部分教学时我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搞的学生稀里糊涂的,我觉得主要太抽象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实在反应不过来,我就急中生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把它*均分成100份,那么如果我把这个正方形看成“1“元,那么每一份就是1分,画了图之后学生掌握情况有所改观,但是课后我想想,其实这个例子不是很好,因为这会给学生另外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1元。可能我太不了解学生了,太高估他们了。

  在这节课后学生对小学的'意义有所了解,但并不是掌握很好,如果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还是能说出是怎么分的,怎么来的。从这节课看来,我觉得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应该以直观思维为主,特别是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可以说这部分老师也头疼,更别说学生了。在这一章复*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小数的意义了,但单位换算问题很大。可能是我教学新课的时候太急了,也有可能是板书不够或是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吧。呵呵,我还需要好好总结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为后面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这设计这节课注重以下教学: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难度,我首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如:从1到十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我让学生把正方形*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小数怎么表示?这样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示明白了抽象的小数表示方法。

  2、由长度单位入手引出小数

  我首先出示1米=()分米=()厘米,引出1分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一位小数。同理引出1厘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两位小数。进而引出十分之五用小数怎样表示?百分之五呢?由此得到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3、拓展小数

  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我又根据以上教学让学生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

  如:0.36表示36个百分之一,2.36表示236个百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的意义。

  再如:1.9表示19个十分之一,1.90表示190个百分之一。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中,我分层设计练*: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过程。在练*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使我在汉沽教研中讲的《小数的意义》一课颇为顺利,表面上取得了成功。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经过反思,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还记得《小数的意义》第一次试讲,我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我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对课做了精心设计,而且还对学生可能有困难的地方做了估计。

  课始的商品竞猜,使学生不仅建立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而且兴致颇高,课上到这里,我挺得意的,想今天这节课肯定会成功。

  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我开始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完成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数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后,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难不倒他们,学生抢着说出很多。可这些发现和我预设答案却风马牛不相及,很难由此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没办法,只能再详细的引:大家可以一组一组的观察……。经过短暂的思考以后,有几位学生举起了手,刘鑫不但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而且人已经站了起来,于是我请他回答。他站起来,得意地回答出小数的意义。他说话的语速很快,说完以后一双眼睛热切地望着我,我明白他在等着我的表扬。啊,他把小数的意义完美的说出来了,如果不是在这里,放到后面他这样说那就太好了,可是偏偏在现在。我有点不知所措,这个回答不在我的设想之中,一时之间,出现了好几种想法:请他坐下,请别的小朋友回答,不理他;让他说说他的想法;还是……。在我犹豫的时候,学生都盯着我,看来想置之不理是不行了。于是,我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又抛出了问题,“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只有个别学生在东张西望,这时的课堂鸦雀无声,我自己也很紧张。过了片刻,不断有小手举起来。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请崔珊回答。崔珊很有把握地说:“我觉得刘鑫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几分米的分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几厘米的分数表示百分之几,几毫米的表示千分之几,只有这部分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我看见有的学生在暗暗地表示赞同,有的则显得茫然。于是我让学生再观察验证,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新发现与前面发现的'联系……

  在汉沽教研中虽然按照课前的设计上得很顺利,但我总觉得没有试讲时来得精彩。为了追求表面的圆满,并没有把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民主教学贯彻始终,全课是我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只不过是我选择能配合我的一些配角。渐渐地,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其实我为《小数的意义》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成了织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张“教”与“学”的网。令我的思绪越发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这次为公开教学而精心编织了一张网,或许这张网,我已经结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回想第一节课,成功与失误都缘于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放手并能适时引导,而本课的精彩也由此而产生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方米60*方分米=( )*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对于求*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为后面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这设计这节课注重以下教学: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难度,我首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如:从1到十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我让学生把正方形*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小数怎么表示?这样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示明白了抽象的小数表示方法。

  2、由长度单位入手引出小数

  我首先出示1米=x分米=x厘米,引出1分米=x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一位小数。同理引出1厘米=x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两位小数。进而引出十分之五用小数怎样表示?百分之五呢?由此得到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3、拓展小数

  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我又根据以上教学让学生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

  如:0.36表示36个百分之一,2.36表示236个百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的意义。

  再如:1.9表示19个十分之一,1.90表示190个百分之一。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布置的。

  本课主要是通过同学认识两位、三位小数,进一步的完善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是通过同学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同学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感到同学对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还是不错的,在小数和分数的互相改写中,基本上都知道要根据小数的数位来确定分母,由次可见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对小数的读写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的深度上教师不易掌握。

  我是根据以前同学在学*这局部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和表示的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专门的训练。在练*中同学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

  我觉得这是同学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来解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本课要求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一是从元角分入手,从1角,5角转化成0.1元,0.5元,学生理解0.1元,0.5元所表示的意义再慢慢的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再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是以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是以长度为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成功之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重点教学十进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举出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三是采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总结归纳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难点上,对于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都是0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交流得出因为1分米、1厘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样小数的意义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是发现部分学生不理解,在练*题中出现了问题。

  再教设计:

  1、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知识上的死角。

  2、加强*题的练*,让学生从多种类型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川教网,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这既是*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x*均分成x份,表示这样的x份,是x,可以用x表示;为什么要*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x米有的学生会写成0.23,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在学*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概念课,看似*淡,实则想上得出彩并非易事。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课过程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些许感悟,同时也有了不少收获。现将这些感悟、收获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一、要善于发现并抓住重点

  本节课一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回顾一位小数、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以及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显然,这三个部分不是并列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二个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因为一开始没有把握住重点,第一次试上时,我在三个部分上花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导致时间来不及。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在这一部分让学生多说说,多感受。而第一部分的回顾一位小数,因为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因此花了较少的时间。而正因为第二部分重点突出了,因此在第三部分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时,学生已经很容易能够进行联系并且理解,所以速度也相对较快。这样一来,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整个课堂也有张有弛。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本节课的三个部分,内容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在教学时,却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否则课堂就会显得比较单一、死板,没有层次。如在回顾一位小数的含义时,在提问时就可以稍微细化问题,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有几位?表示的`分数分母上都是几?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问题就可以稍微放宽些,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示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由于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猜三位小数表示什么?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三位小数表示的分数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第一部分是带着学生学,第二部分是扶着学生学,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学,方法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三、要学会制造亮点

  说到这一点,我想是我现在最欠缺的地方。本节课上下来,虽然比较扎实,学生掌握得也较好,但是却略显朴实,缺乏亮点。作为一节概念课,相对于一些活动性质较强的课来说,内容本身就比较*淡,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制造亮点,把这样的课上得生动起来,上出新意来。因此在这方面,我想我还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时的备课中就学会经常多想想,养成一个良好的*惯。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在不断反思中,能够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进步。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在学*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理解。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方形图片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方形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是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在把方形图纸分为100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是多少,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写出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并及时总结出:“这些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归纳,使小数的认识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个环节探索三位小数时,主要是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由两位小数类推出三位小数,在类推中逐步明确三位小数的含义,掌握三位小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概括小数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拓展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相对完整的掌握小数的意义。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体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1、归纳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按照我们备课组的设想,要想突破重难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的,但我恰恰在这方面没有做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最后一题中理解0.27、0.027出现了一些困难。

  2、口误较多,语言不够精炼,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学*的。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过程,跳出具体的情境,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意义,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数学知识技能目标。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本节课的任务不再纠缠于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而是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数学层面上,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的意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零散、个别、表面的小数现象中,整体、全面、较为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教学思路

  第一个环节,我以同学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为切入点,让学生说出几个小数。然后,由学生上台测量两种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出示课件:跑步比赛计算时间、测量体温、量身高、超市物品标价等,都会出现小数,这样小数便产生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存在和重要性,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将米尺*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多少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这样有了直观、具体情境的支撑,从已有的整数、分数经验入手,引起学生再忆起小数,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数学知识的顺利对接、生成,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我精心构思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将相关的.1分米、1厘米和1毫米以及相应表示的分数、小数有序、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呈现数学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不仅归纳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而且类推出四位、五位……等小数的意义,从而建立更为广泛意义的数学概念。

  二、反思

  1、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误是在备学生的时候,备得不够充分,对学生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把握好,致使在课堂的环节上时间失衡,学生练*巩固的时间太少,缺乏调控课堂的能力。

  2、还要加强自己数学教学专业化语言的使用,还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总之,这堂课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使我懂得了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这就是我在后段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1、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我只担心时间不够,甚至没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际测量,不敢放手,所以本节课显得教师在唱独角戏,总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

  2、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告诉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所欠缺。

  3、教师预设的问题指向目标不明确,对于提问的细节、有效性需要仔细、反复的推敲,是提问有效、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显得太过直白、随意。虽然是常态课录像,但总能发现自己的欠缺,比如:备课时只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重中之重的。

  因素,造成自己和学生课堂交流的不畅,还有自己的课堂节奏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思维;整节课自己往里“灌”的知识太多,所以学过之后的检测效果不太好,这就给自己的常态课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击中要点,这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攻克的要塞。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小数已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课始,以“我们已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小数”置于整个数的系统之中,这为学生的生成提供了诱因。“或许小数与其它的数有内在的联系”。

  接着设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这一问题,包容性较大,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物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且说出了许多小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小数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掌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的价值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数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对小数的价值的体会吗?

  二、 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真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学*过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 0.3米 0.7米 0.4”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说说对于这一组数据自己的理解。前3个数据具有具体的意义,“0.1元就是1角,把1元*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这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0.1元竟然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我及时进行板书0.1元=1/10元,有了这一学*的经验,学生对于0.3米的认识就显得是那样的到位。对于0.4的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支持,一开始学生显得比较沉默,当一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了0.4的意义之后,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思维绽放,“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学生一次次语言的表述,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0.4有了丰富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1/10 0.4=4/10 0.7=7/10后,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

  三、 注意研究方法的迁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方法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实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过程后,我让学生猜测,两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你能不能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又是什么?”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题:1.04读作x,表示x。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x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

  2、求小数的*似数: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

  一个是求小数的*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

  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似数混淆。

  3、生活中的小数:

  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20xx)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方分米5*方厘米=(6.05)*方分米,需要把5*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6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的兴趣,学*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欢小数,对数学感兴趣。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几点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

  新课开始,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人文性的提示更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情,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1、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相邻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时太仓促,处理的不到位,在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最后的总结较少,引用的名言有点画蛇添足。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学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小数的开始.这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迁移、归纳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节课为突破概念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宽度,并按要求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以“米”,有的同学是用“分米”作单位,有的是用分数,有的是用小数来表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同样是测量一个物体,观察得出:9分米=9/10米=0.9米,这时引导学生思考:9/10米与0.9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进而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再引导学生写出用“米”作单位的百分数和两位小数,以及用“米”作单位的千分数和三位小数,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再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虽然学生归纳语言不很规范,但是我觉得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注重学生探究过程,不仅重视概念形成结果,更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合作、讨论中探索得出小数的意义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且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是( ),可以用( )表示;为什么要*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 )米有的学生会写成0.23,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基础,学*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方米60*方分米=( )*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对于求*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自学收获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最后用算珠认识数位顺序表。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并用算珠表示135,然后提了一个问题:“小数部分能不能用算珠表示出来呢?比如135.3?”这时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昊罡想了很久,疑惑地说:“肯定不能啊,我们又不能像正方体那样把算珠*均分成十份……”这时我没有做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让他们思考。还是没有孩子想出办法,于是我换了种思路,问:“如果现在我要用算珠表示4135,该怎样表示呢?”有的孩子开始有想法,但是一时还表达不出来。这时我要求他们动手试一试,讨论一下。经过小组讨论,有的孩子提出来了:“高位不够了可以往左边加,小数部分不够了可不可以在右边加上算珠呢?”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并且自己动手试试,很快就热烈起来:“我知道了,在个位的后面再添上一位!”顺势我们就开始了小数部分数位的学*。

  我发现用算珠来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快,兴趣也比较浓。

  小数,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已有所接触,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从上完的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我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练*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分数”上,学生对分数也只是有初步的认识,有关“分数”的更多更具体的知识根本没有学*,如今要借助分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在情理之中。究竟如何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2、课前对学生的学*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在学*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理解。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方形图片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方形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是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在把方形图纸分为100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是多少,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写出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并及时总结出:“这些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归纳,使小数的认识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个环节探索三位小数时,主要是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由两位小数类推出三位小数,在类推中逐步明确三位小数的含义,掌握三位小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概括小数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拓展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相对完整的掌握小数的意义。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体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1、归纳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按照我们备课组的设想,要想突破重难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的,但我恰恰在这方面没有做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最后一题中理解0.27、0.027出现了一些困难。

  2、口误较多,语言不够精炼,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学*的。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过程,跳出具体的情境,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意义,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数学知识技能目标。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本节课的任务不再纠缠于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而是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数学层面上,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的意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零散、个别、表面的小数现象中,整体、全面、较为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菁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但是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晓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评析:开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①从长5分米,宽4分米这两个信息中你们了解到什么?

  ②xx的要求是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

  ③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是把1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分数5/10米表示。

  (评析: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学*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又巧妙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移。)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的长度,是把1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5/10米表示。

  除了用5/10米表示以外,还可以用米来表示。

  请学生仔细看,米是怎样写的?读作:零点五

  ④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课件演示同上)

  ⑤7分米呢?学生回答后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⑥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

  1分米 3分米 7分米 9分米

  1/10米 3/10米 7/10米 9/10米

  米 米 米 米

  仔细观察:

  你发现分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什么?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⑦动手操作: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2/10,再用小数表示出来。

  再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

  小结:

  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际。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结:

  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评析:教师适时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小明和晓红选完书桌后又在商店里转了转,看到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你们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①学生自主探究,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②学生汇报,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1元2角还可以写成 元 读作: 一点二

  3元5角还可以写成 元 读作: 三点五

  小结:

  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③观察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特点?

  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今天学的、、和都是小数。

  ④任意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中读一读。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一说整数部分是几?分数部分是几?

  (评析: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索性学*是当前数学教师所探索的问题。本段教学在这方面做了较好的展示,学生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学生的交流与教师的适时引导交相辉映,将探究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三、应用反思:

  1、小明和晓红在商店里还看到很多食品。(课件演示想想做做第二题。)

  你能用元作单位表示出这些食品的价格吗?

  2、他们还看到有的商品是这样表示价格的。(课件演示想想做做第四题。)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小明和晓红在商店里不仅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桌,而且还学会了一个数学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五题。

  (评析:练*的设计始终使学生处在生活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继续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后延伸:

  小数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教师从课一开始就创设小明、晓红逛商店这一生活情境,而且这一情境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投入新课的学*中。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xx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3、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节课在充分发掘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建设祖国的信念。

  总之,本课教学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去思考、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学*数学,在学*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3.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概念课,看似*淡,实则想上得出彩并非易事。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课过程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些许感悟,同时也有了不少收获。现将这些感悟、收获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一、要善于发现并抓住重点

  本节课一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回顾一位小数、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以及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显然,这三个部分不是并列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二个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因为一开始没有把握住重点,第一次试上时,我在三个部分上花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导致时间来不及。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在这一部分让学生多说说,多感受。而第一部分的回顾一位小数,因为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因此花了较少的时间。而正因为第二部分重点突出了,因此在第三部分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时,学生已经很容易能够进行联系并且理解,所以速度也相对较快。这样一来,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整个课堂也有张有弛。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本节课的三个部分,内容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在教学时,却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否则课堂就会显得比较单一、死板,没有层次。如在回顾一位小数的含义时,在提问时就可以稍微细化问题,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有几位?表示的分数分母上都是几?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问题就可以稍微放宽些,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示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由于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猜三位小数表示什么?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三位小数表示的分数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第一部分是带着学生学,第二部分是扶着学生学,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学,方法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三、要学会制造亮点

  说到这一点,我想是我现在最欠缺的地方。本节课上下来,虽然比较扎实,学生掌握得也较好,但是却略显朴实,缺乏亮点。作为一节概念课,相对于一些活动性质较强的课来说,内容本身就比较*淡,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制造亮点,把这样的课上得生动起来,上出新意来。因此在这方面,我想我还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时的备课中就学会经常多想想,养成一个良好的*惯。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在不断反思中,能够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进步。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方米60*方分米=( )*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对于求*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科书关于小数乘法的意义有明确规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得出下列四个算式:9.6×515.5×0.78.5×0.95580×0.025然后花了很大气力引导学生去归纳它们的意义9.6×5是表示9.6的5倍是多少或5个9.6的和是多少,15.5×0.7是表示15.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有些学生有些糊涂,我便告诉学生,如果第二个因数比1小,*惯上我们不把它说成倍数,而是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引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然后我又帮助他们总结规律,要看后面的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小于1的,就是表示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大于1的,要看是整数还是小数,是小数的,就是几倍;是整数的,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学生们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的`困惑:“倍”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如果无关大雅的话,把15.5×0.7说成的0.7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难为一点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既然“5个3是多少?”可以写成“5×3”了,那么小数乘法的意义为什么还要分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难道15.5×0.7的意义说成0.7的15.5倍是多少不可以吗?

  我的想法: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数学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有关专家说:“数学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无中生有。”所以,我想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面对数学,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教学数学,我们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数学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我们不能老是让学生接触封闭的数学(条件唯一,答案唯一)。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学的探索性与想象力。只有充满着想象的数学,才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基础,学*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是以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是以长度为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成功之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重点教学十进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举出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三是采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总结归纳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难点上,对于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都是0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交流得出因为1分米、1厘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样小数的意义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是0.10.010.001发现部分学生不理解,在练*题中出现了问题。

  再教设计:

  1.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知识上的死角。

  2.加强*题的练*,让学生从多种类型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

  第一层练*: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 猜数游戏。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一次执教《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从了解小数的产生到探究小数的意义最后到综合练*,学生的学*过程挺顺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说在超市为了方便,电脑上通常会以元做单位统计,也就会用到小数了。本以为我可以按照预设进入正题了,这时有个学生说“既然有电脑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小数?”由于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霎时我呆了,最后决定告诉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解决。在以后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要灵活地处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进行解决。

  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1这个小数时,大多数同学都是涂最旁边的一格,我也就是想当然的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正当我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兴时,有个学生突然地说“一定要这一格吗?中间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一带而过。备课时,预设不够充分,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把‘1’*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这里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这一份。我想当时我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产生的`课堂效果肯定会不同,学生也会更为深刻地理解0.1的产生及意义。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我们教学所要追求是: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中,我分层设计练*: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过程。在练*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如:一枝铅笔0.35元,一把直尺1.2元。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小数的意义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新型的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

  在教学中,我也通过两年前的前一轮教学发现教材的编写顺序不太适合我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第一课时上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意义(1)分数与小数。第二课时上认识小数与小数的读写。第三课时上小数的数位顺序。第四课时上小探究。第五课时上小数的组成。第六课时进行练*。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提前教学,然后再进行小数的组成这一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顺畅。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对于小数的意义,实质上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成功之处:

  1.简化了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在教学中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的道理,而是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突破这一难点时主要借助了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教学中对于0.1 0.07 0.009这些数中的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及每一个0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例1中,适当渗透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通过展示课件直观的米尺上表示的份数感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0.01 0.001,为后面教学分散了难点,对于后面的练*在数轴上表示数,还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不足之处:

  1.由于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用语言叙述把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进行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精心设计的练*未能全部完成,时间上比较匆促。

  2.对于小数的产生,学生印象不深。

  今后,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充分进行备课,分配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教学时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以学生多参与为主。通过画线段图、表格图、实物演示等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用对比方法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读写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不仅增添了学*的信心,而且学得更有趣味

  二、对待学生的'作业管理要严,练*到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知识,以学生理解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计数单位”、“单位间进率”、“名数互化”等知识。但是,少数学生心口不一,嘴上说的与写的不一样;还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一看认为好做,谁知待作业完成后漏洞百出,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全面、认真、有耐心,采用激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正确、准确地完成作业,对于错的作业纠正过来,举一反三,多练几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掌握知识更牢固了,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 =1/10 米 = 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本节复*课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1、创设情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举例激活课堂。回顾知识,让学生体会如果简单罗列知识点,就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然后,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

  2、新《课标》把学*方式作为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和复*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务,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的过程。在复*部分,通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使学生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投入到学*之中,而没有为练*而练*的枯燥感;另外,教学中教师没有单纯地为复*而复*,而是通过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所给小数给灾区小朋友写一段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学*奠定基础。

  4、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补充、点评,练*中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在学*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理解。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方形图片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