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小伙伴》教学反思 1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小伙伴》教学反思 2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小伙伴》教学反思 4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

  (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 5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这个故事旨在启发学生:要具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动,要用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小伙伴,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指责和关心。

  一、 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一想图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小伙伴们会发生什么对话?大部分学生由于预*课文的关系,很快可以大致答出——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春游,到了吃午餐的时间了,大家都拿出自己的食品出来吃,可是唯独中间的小女孩什么也没有,看得出她很失落,旁边的小伙伴们页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我会紧接着问:“大家都是怎么关心她的?都分享自己的食物给她了吗?”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从而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文中一共有四个角色:维加、玛莎、安娜和安东,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首先,我示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让学生感受通过变换语调饰演人物的朗读乐趣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故事从

  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说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说背包有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到玛莎手里,他最关心的就是玛莎最需要吃午餐了。从而理清故事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角色扮演,深入体会。

  在初步掌握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学*课文,我本环节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我鼓励学生读旁白,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并尽量记住相关人物的台词,学生很快便投入紧张而激烈的反复诵读与背诵中。学*氛围特别浓厚,学生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接着,当大部分同学完成背诵或者读顺旁白并举手示意时,我便开始挑选角色扮演者以及几个负责读旁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这篇课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爱上台来展示自己,同时也感受到角色扮演的乐趣。通过反复几次的上台扮演,整篇课文已经深入脑海,这时,我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从而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四、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忽视了对二会字的重点教学,只是简单带过。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把握课程重点,课前应先教会二会字,在这基础上再学*课文有利于学生对二会字的巩固和掌握。

  《小伙伴》教学反思 6

  《我和小伙伴》这一课的主题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应如何相处,并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方法和简单技巧,乐于与同伴交往。本主题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课程教材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对低年级学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指导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他人的亲密、依存关系,引领儿童从现实的生存状态过渡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境界,为他们创造性地开辟未来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适当的契机进行引导。这一课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二:该怎么办:活动三:故事续编;活动四:我们怎么玩。

  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这一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拿出小伙伴的照片,自由介绍自己伙伴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说说与小伙伴在一起有去的事情。再是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与讨论:和小伙伴们常常做哪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如果没有小伙伴会是什么感觉;心情会这样。让学生体会没有伙伴的孤单、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二: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研讨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做;帮助学生懂得与小伙伴相处时,要学会谦让、分享;要善于换位思考。

  活动三:故事续编。故事续编活动是让学生把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编个结尾,并表演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在与伙伴交往中要注意谦让,学会分享。表演中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分到了小蛋糕,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分到大蛋糕,看到对方低落的情绪,又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故事中,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活动四:我们怎么玩。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讨论活动:结合课文插图分析讨论,在当时那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该听谁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学会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一起协商选择一种游戏,然后介绍商量的过程。开始有些什么意见?后来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要按他的意见做?由此引出讨论。通过这一讨论,帮助学生懂得相互协商、彼此宽容的重要。

  整堂课我都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独到、合理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活动与辩论中,自己体会和总结与伙伴的交往,使孩子们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小伙伴》教学反思 7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线索,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我主要是以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分角色朗读中,我重点指导了孩子们的读书语气,不同的标点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要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适合演一演,这样总能把课带入高潮,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演一演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优秀孩子的表演。然后,我提出问题:维加、安娜和安东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关心朋友,不应只是口头上说说,应用实际行动帮助朋友。我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但我同时也表扬了维加和安娜,他们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在课下自学不到位,致使课文读不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孩子们的朗读训练。

  《小伙伴》教学反思 8

  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1、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

  2、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小伙伴》教学反思 9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反思 10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qing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 11

  《小伙伴》一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针对我班同学课下爱打架现象,在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学生纷纷说出帮助别人的事。有的说我借别人铅笔了。有的说我帮别人扫的了等等。“你喜欢和什么样同学交伙伴?”学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说喜欢和遵守纪律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学*好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助人为乐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诚实的同学交伙伴等等。“咱们班谁是你的伙伴呢?”学生说完后,我说:“请你和你的伙伴拉拉手。”学生都和自己的伙伴拉了手。只有我班王晨同学没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我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和王晨交朋友呢?”学生说:“因为他*时爱打我们。”我说:“大家给你提出意见,你一定要虚心接受。能做到吗?”他大声的说:“能!”这时同学们都和他交伙伴。他也高兴的笑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 12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 13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 14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的时候重点学*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在学*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 15

  本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采用了一些生动的表现方式,如猜谜语、观察图片、“花落谁家”游戏,调动了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介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些是比较好的一面。

  但同时,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之间直接对话,学生对自己所夸得伙伴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多方面的说出伙伴的优点,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是一个缺陷,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有在引导学生举事例夸伙伴时,不能把事说具体。还有在夸自己想夸的小伙伴一环节中,再适当多给些时间,同时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 16

  《小伙伴》这一篇课文是在第二十八课,课文所讲的一件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春游的时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课文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要想真正体会丢包的人玛莎的心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郁闷。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换位思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也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一种好方法。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位,分角色来读,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因此读起来特别起劲。我还采取了老师引读,学生表演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体会好玛莎的心情,体会好伙伴们七嘴八舌在说玛莎时的快嘴模样,读出感情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留下了一个小缺憾:找找自己班上的安东。同学们想来想去,在班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安东这样的人。这说明了本班的孩子普遍缺乏爱心。以后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教育。

  《小伙伴》教学反思 17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一、换位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代讲,读思结合”。从指导维加和玛莎的对话入手进行学*方法的指导:(1)抓住标点符号读出感情。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有机拓展,而后又反回来促进朗读的提高。(2)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感情。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词句为重点,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将词句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再分角色读,进一步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读后又针对学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这两种方法练*朗读安娜和玛莎的对话,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读代讲,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悟出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配音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师生共同读等。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 18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 19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侯,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 20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扩展阅读


《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扩展1)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小伙伴教学反思2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线索,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我主要是以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分角色朗读中,我重点指导了孩子们的读书语气,不同的标点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要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适合演一演,这样总能把课带入高潮,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演一演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优秀孩子的表演。然后,我提出问题:维加、安娜和安东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关心朋友,不应只是口头上说说,应用实际行动帮助朋友。我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但我同时也表扬了维加和安娜,他们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在课下自学不到位,致使课文读不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孩子们的朗读训练。

小伙伴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知道该如何跟邻居家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并能从中感受到与邻居小伙伴共同生活、学*、游戏的乐趣。

  2、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小矛盾时,学会自己解决,不麻烦大人。

  3、知道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玩之前,要记得事先告知大人,争得同意,并注意自护,按时回家,不让家长担心。

  教学重难点

  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小的矛盾时,要学会自己解决,不要事事都麻烦大人是本课的重点;互相串门,或者离开家活动,应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并按时回家,注意安全,不让大人担心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的照片或绘画作品

  3、两个情境小品:教材26页小故事、《我该怎么办》

  设计理念

  本课是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第1课“远亲不如*邻”中的第2个话题。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回忆和邻居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经历,感受到邻里关系和谐带来的快乐。

  如今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大厦里,虽同处一栋楼,甚至门对门,却常常相当陌生,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如今的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回到家,关上门,没有同龄的伙伴,孤独可想而知。这种孤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的健康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在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引导有邻居好伙伴,甚至伙伴就在课堂上的孩子,充分回忆朋友相处的快乐经历,激发儿童内心的向往,产生和邻居小朋友交往的强烈愿望。并列举孩子和邻居小伙伴交往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障碍,通过集体讨论,学会几种实用的方法,引导他们排除障碍,化解矛盾,为今后的邻里交往铺*道路。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具有实效性,能实实在在给儿童生活提供帮助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

  师:上次,咱们说好这节课来介绍一下自己最要好的邻居小伙伴,谁先来?

  生1和2:(同时上台,生1介绍)我和咱们班的XX就是邻居,而且还门对门住!我们几乎每天都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爸爸妈妈工作忙,回家晚,我放了学常到XX家写作业,然后一起做游戏、看书,还常在他家吃晚饭。他和他的爸爸妈妈对我可好了!所以我和XX既是邻居,也是最好的伙伴!

  师:真巧呀!咱们班的同学里还有像他们这样是邻居的吗?

  生:(多人举手)

  师:看来咱们小学生因为是就*入学,很多人既是好学友,还是好邻居呢!

  生:(七嘴八舌议论)隔壁年级、班级也有我的邻居!

  师:还有人想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小伙伴吗?

  生:(投影和邻居小伙伴的照片)这是我的邻居伙伴XX。我们常在一起踢球、下棋,就是他教会我下象棋的,可他现在已经不是我得对手了!

  师:你这么快就超过“师傅”了!

  生1:(投影自己的画)这是我的邻居XX!我也常和他一起玩!除了踢球,我们最爱一起学唱流行歌曲!上次“六一”,居委会组织庆祝会,我和他一起唱的歌还得了奖呢!

  生2:我和邻居XX一起写作业,我们互相报听写,还比赛背课文,这学期,我俩的成绩都提高了!

  生3:邻居家的小妹妹总和我一起玩,我把我的新玩具拿给她,还给她讲故事。她家比我家高两层楼,玩完了,我会把她送回家!她可喜欢我了!

  活动二:没有伙伴真孤单

  师:看来你们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共同学*,共同游戏,互相帮助,生活挺开心、挺丰富的呢!每个人都是这样吗?

  生:(多数)是的!(少数)才不是呢!

  师:咦?我好像听见有人说不是!

  生:我妈妈根本就不让我跟邻居玩,我一回家,她就不让我出门了!

  师:是吗?

  生:(好几人)我也是!

  师:你们自己想跟邻居做朋友吗?

  生1:当然想呀!一个人在家可孤单了!

  生2:爸爸妈妈也不陪我下棋、打牌,我一个人又玩不了,真没劲!

  生3:上次邻居XX来找我玩,妈妈还把他赶走了!回到家,再也没人来找我玩了!

  师:你们知道大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我妈妈说不回家,就记着玩,玩野了就不想学*了!而且XX学*不好,和他玩成绩会变差的!

  师:哦!怕耽误你们的学*!

  生:我妈妈说,就在家里安全,几个小孩子跑出去玩会出事!我上次和XX在楼下踢毽子,就把脚扭了,是爸爸背我上楼的。

  师:是呀,大人一刻看不到你们就会非常担心!

  生:我妈妈说,别人来我们家玩,会把家里搞脏,去别人家也会给别人家添麻烦的!

  师: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你们不做家务,不知道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呀!

  生:我爸爸要我少串门,也不许别人来我家,上次XX来我家玩过后,爸爸给我买的小汽车就不见了。我问他,他还不承认。他爸爸妈妈说我冤枉他,也不让他跟我玩了!他爸爸妈妈和我的爸爸妈妈也不讲话了!

  师:唉!因为你们的矛盾,还影响了邻里之情!

  师:看来这里头的缘故还真不少呀!爸爸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可作为小孩子,你们的确需要好伙伴!在学校还有这么多同学陪伴,可一回家,有的孩子就孤单了,咱们该怎样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呢?想一想,和周围同学商量商量!

  生:(四人小组活动)

  师:谁有好主意了?

  生:大人怕耽误我们的学*,我就做完了功课再去和邻居玩。

  师:嗯!学了再玩!

  生:找成绩好、表现好的邻居玩!我妈妈就很喜欢我和邻居XX玩,我的听写还是他给我报的!

  师:如果自己自觉性不是很强,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邻居小朋友做伙伴。

  生:妈妈怕我们在外面玩出危险,我们就在楼下玩文明的游戏不跑远,妈妈一上阳台就看得见我们!还可以就在家里玩!

  师:让大人看得到你们,是个好办法!可也有同学的父母根本就不让邻居小朋友进门呀!

  生1:那就向妈妈保证,不把家里弄脏,玩过之后,自己把家里收拾干净,妈妈看了就不会怪我们了!

  生2:我就是自己收拾,所以妈妈让我把朋友带到家里!而且我去别人家也很注意卫生,爱护东西,邻居也很欢迎我去玩!

  师:看来是个好办法,赶紧试试!

  生:大人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带回家,免得他们生气!

  师:你们还小,有时不太会选择伙伴,多听听大人的建议也是应该的!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祝你们早日和大家一样,也能有要好的邻居小伙伴!

  生:还是要先跟父母打招呼,他们同意了再和伙伴玩才会开心。

  师:为什么父母同意了会觉得开心些呢?

  生1:心里很轻松呀!躲着父母偷偷玩总是很紧张,怕被发现了受罚。

  生2:出门玩还要遵守时间!说几点回就一定要回!回晚了父母会担心,下回就不会让你出去了!

  师:谢谢你的提醒!最好把你在谁家,或游戏地点也提前告知父母,让他们更加放心!相信消除了这些顾虑,爸爸妈妈应该不会再反对你们和邻居小伙伴做朋友了!

  活动三: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

  师:和邻居伙伴一起真开心!那有没有发生过不顺心的事呢?

  生:(举手、七嘴八舌)有!

  师:看这架势,似乎矛盾也不少呀!快说说怎么回事?

  生:我和XX都想看《奥特曼》的书,书是我的,我想自己先看,再借本别的书给他看,他不肯,就告诉了我妈妈,妈妈就把书给他了。我很生气,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你们现在还在一起玩吗?

  生:很少了!总是他来叫我!

  师:是这样呀!你们遇到过这样的矛盾吗?怎么解决的?

  生:唉!这点小事!别人来到自己家就是客人,当然应该让客人先看了!

  师:噢!你还知道主客之别,真不简单!

  生:就让给邻居看吧,他看一下就要回家了,你可以在家慢慢看呀!

  师:能为别人着想,好孩子!

  生:还可以说好,自己先看一下,等下借给邻居带回家看,他就不会和你抢了!我上绘就把新买的水枪借给邻居了,他第二天还给我带了个泡泡糖!

  师:将心比心呀!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不能都怪XX,他的邻居也有不对!

  师:噢?你是说说他怎么不对了?

  生:书本来就是XX的,别人不肯借他就抢,很不尊重主人!

  师:有道理!客人也应该尊重主人呀!何况借别人的东西是要经过别人同意的。

  生:他还向XX的妈妈告状,害XX受委屈,要是我,也不想跟他玩!

  师:你们觉得呢?

  生1:我也讨厌告状,害妈妈骂我!

  生2:明明是他不对,妈妈还帮他,真烦!

  师:怪妈妈吗?

  生:开始有点,后来想通了,妈妈当然会先教育自己的孩子让着客人,我不怪妈妈!

  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海怨邻居小朋友吗?

  生:有点!

  师:大家怎么帮帮他?

  生1:这点小事,别放在心里,男子汉嘛!

  生2:你和他都有不对,互相原谅就好了!何况他还总是主动来找你,就原谅他吧!

  生3:你们是好朋友嘛!互相谦让一点,如果老扯皮,妈妈会不让你们一起玩的,那就没朋友了!

  师:XX,听了同学们的话,对你有帮助吗?

  生:我也不该为一点小事长时间生好伙伴的气,我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回去我就主动找他和好!谢谢同学们!

  师:XX的矛盾解决了,真开心!可还有些小朋友正在为闹矛盾发愁,咱们也去帮帮他们!

  情景表演—:教材26页小故事

  情景表演二:《我该怎么办》(剧情:甲、乙、丙三个是邻居。甲和乙、丙都是好朋友,可乙和丙关系却不好,他们都偷偷叫甲不跟对方玩,甲不知该怎么办了。情景由学生表演,观众分四人小组讨论)

  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可放心多了!看来,今后和邻居小伙伴之间就是发生了一点误会或矛盾,你们都能够不找大人帮忙,自己就可以解决好它,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你们的小矛盾反对你们交往,甚至破坏邻里之情了!老师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都能和邻居成为朋友,让自己生活得更丰富、更幸福!

  板书设计

  我和邻居小伙伴

  友好谦让 互帮互助

  矛盾误会 商量解决

  和谐相处 共创幸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话题的焦点集中在城市孩子回家后的孤独上。衣食无忧,家人众星捧月,却依然代替不了缺乏同龄伙伴的孤独。如果说白天在学校里,孩子们还有学*、游戏、倾诉、竞争的伙伴,那么,放学回家后的情景就与白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城市里的家长们有太多理由不让邻里间的孩子交往,自己却也往往抽不出空来陪孩子。即使有家人陪伴,也不能代替孩子需要有同林玩伴的需要。从*时的学校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交往能力越来越弱,适应环境越来越难,与人沟通也存在问题。自私、狭隘、偏激……似乎越来越多地从孩子身上暴露出来。怪孩子吗?还是怪我们过分的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很多心理问题、性格变异来自于内心的孤独,也许我们还没发现,孩子更没有意识到。

  开课时的:“说”,其实就是一支火柴,我要用它去点燃孩子内心渴望朋友的火种。让拥有邻居伙伴的孩子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让还没有邻居伙伴的孩子意识到,自己回家后的诸多不快、不满其实来自于内心的孤独,从而渴望打破看似正常的“回家后”生活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伙伴”。

  但说起来简单,事实上障碍重重。经过课前与学生谈心,我发现障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父母的限制;伙伴间的矛盾。于是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没有伙伴真孤单”和“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两个活动,通过表演、分析、交流,用生活中的实际来指导孩子,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团结合作终于栽好小树的故事,课文生动有趣,学生的学*兴致很高。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这节课。

  第一,找准兴趣点。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认真分析了课文,钻研了教参,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要体现童话的特点,基于此,我的教学环节从一开始请三个小伙伴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请大家帮助老师来解决疑惑,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自己的学*成功解决疑惑,增强了学*的自信心,最后安排的是演一演,这也是课后的一个要求,开始的担心学生会演不好,没想到出乎意料,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而且也有板有眼的。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学*活动中,兴趣盎然,主动参与,这点我比较满意。

  第二,目标的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首先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因为这是个童话,语言比较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学*能够读懂,因此,朗读时感情比较充分,朗读很到位。其次,是在朗读、表演过程中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完成栽树任务中的特定作用,感悟合作的意义。三个小伙伴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找出来,在栽树中各自的作用也能明确,最难把握的是表演这一环节,因为既要熟悉课文内容,又要加入情感和动作。我事先安排的是几个我认为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结果演下来效果不错,本打算就此打住。

  可是发现这激起了好多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又邀了一组学生来表演,没想到此次表演也没令我失望。最后,是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这一点我放在最后揭示,通过前面的学*,引导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缺一不可,从而得出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结合前面学过的谚语,加深理解。整节课下来,三个目标都逐一实现,效果很好。

  还有一点我觉得下次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就是最后的写字这一环节。因为这次我在第一课时已经把生字都教过了,于是在课上我只带领学生回顾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就让他们自己写了,今后在写字的指导方面我还要多花点精力,多和同事探讨。

小伙伴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小伙伴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以“交流、体验”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学*更好的饲养方法,从而增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乐于跟同学交流,丰富关于动物的认识”,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动物的感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对小动物,小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小,在孩子眼里,就是可爱。所以本节课活动主题是“我的动物小伙伴”,从生活中体验饲养小动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课的前3分钟,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片头,稍稍有些激昂的音乐中,不断变化闪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学生一边专注地看,一边抢着叫出动物的名称。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我趁机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你与小动物在一起的快乐。

  本节课我最满意之处是注意到了资源的生成,并且能够加以利用。在活动二交流饲养经验中的“动物诊所”一环节,我原本预设是蚕宝宝不吃桑叶也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可是,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突然发现余瑜同学的金鱼死了一条,在汇报时就说了出来。我趁机就提出问题:“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受惊吓”“饿死”“撑死”“生病”……反正就他们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范围内的答案都出来了。可是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不确定。这时,我忽然记起刚才在汇报时,关恒杰家的金鱼养得最好。刚好关恒杰的妈妈爸爸都来参加这次的开放日活动。我就邀请了他的妈妈上台讲怎样才能更好地喂养金鱼。家长讲得很出彩,她讲话的时候,全班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实,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喜爱小金鱼,因为他们感到惋惜。这一环节,让大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关注学生吧。

  我感到最遗憾之处是有一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饲养过小动物,他在课堂上一直很着急、担心、不安。同桌跟同组的成员还责怪他取笑他,可以想象得到他在课堂上是没有融入这个交流的氛围的。可是,我却没有很有效地消除他的这种担心不安,只是简单问他喜欢谁样的小动物,就去哪个小组里一起交流。然后我就忙着走动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说,我并没有真正关注全体学生。

  品德课堂跟语文课堂不同,轻知识传授重情感体验。今后,我要在品德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要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懂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1.在活动中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综观全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猜谜拓手印”、“小组表演朗读”、“图配文艺术画展示”三大活动铺展开教学,这些活动使学生感觉不像是在上课,更像是在游戏,因而激起了浓厚的学*兴趣,兴高采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新课程改革呼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而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正是自主学*的前提。

  2.小组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小组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激活体验,彰显人文,多元发展

  小读者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安东相比,在帮助别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请学生展示个人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说说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小伙伴是怎么对待我们的,这一设计的意图在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面的文本阅读成为一次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另外,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与“爱心服务卡”的实施活动,综合了美术、语文等学科的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渗透了可贵的情感教育,犹如火花点燃了学生心灵世界的关心,帮助别人之情。

  4.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总而言之,本课致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教材的特点,在有趣的活动中铺展开教学,以读促讲,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温暖,从而给语文学*抹上了鲜灵的人文色彩。

小伙伴教学反思9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本课讲了小水滴齐心协力帮助木船和干枯的禾苗的问题。我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孩子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大事的道理。我于是把“齐心协力”写在了黑板上,问他们,你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呢。有的学生说,马上我们班的课本剧和诵经就要参加表演了,我们应该齐心协力,认真排练争取演出成功。

  有的学生说,如果有人排练的时候不听话或者捣乱,我们就会练不好,就会影响演出了。孩子们表示同意,他们说了很多,通过课文里的故事学会了其中的道理,并且能联系生活经验总结出做事的办法,我觉得孩子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学*语文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语文给予孩子们更多感悟生活的方法,相信语文课中学*会让他们成长的更快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本课是色彩课,因此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盘、水罐等,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准备了抹布,以备最后做好教室的卫生工作。

  在进行三原色、三间色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能了解间色的产生,我准备了三个透明的塑料瓶,我先进行了橙色的色彩变化演示,先用笔蘸了一些红色放进了水里,然后又取了相同量的黄色放进了红色的瓶子里,学生亲眼看到了瓶子里的水经过搅拌后变成了橙色,发出了“哇”惊叹声,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间色的产生,下面的两个试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色彩的试验,并要求学生把最后“红+蓝、黄+蓝”试验的结果告诉大家,通过试验,有的同学发现“黄+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绿,有的是黄绿,也有的是绿;有的同学发现颜色“红+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我帮学生分析了为什么他们的调色不是绿或紫色,因为他们放入的颜色的量不一样多,或者在两色调配时笔没洗干净,带了其它的颜色,所以产生了其它的颜色,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色彩的变化这么神奇,这么丰富,在饶有兴趣的情绪中学生认真完成他们三原色、三间色的作业,相信学生的收获一定是很大的。

  我也明白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参与,自己动手,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终生难忘、扬。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从两幅插图入手。我出示第一幅图画,先请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样子,记住他们的样子,体会他们的长处,为下面的合作种树做了铺垫。然后我再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就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

  接着,我把重心放在了朗读表演上。我也是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排演,然后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最后,挑选出演得最好的几个学生再次表演。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完成了。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


《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扩展2)

——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十份

  小伙伴教学反思 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 2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 3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小伙伴教学反思 4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反思 5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说话练*,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用词去形容自己的小伙伴。而是用了诸如:“我们一起上过幼儿园,所以我喜欢他”。等等形容不够到位的词语来表达,这有待于以后的慢慢深入提示。

  总之,课堂教学效果自认为良好。孩子们的胆量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都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别人。孩子们都盼望下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到来。写作水*的提高,渠道很多,方法也很多。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勇于探索,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

  小伙伴教学反思 6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小伙伴教学反思 7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小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以《小伙伴》上了一节公开课,并写了详细的教学反思。

  1、在《小伙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给动画片找配音演员”。以下列几个步骤来把它贯彻始终:

  ⑴提出评选要求: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流利、而且要有感情。

  ⑵挑选最佳旁白。

  ⑶挑选最佳玛莎和维加。

  ⑷最佳配音演员给动画片配音。

  这个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

  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课的学*目的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⑵使整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机统一,而不显得支离破碎。

  认生字是为了把课文读准,分段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通,体会人物的心情是为了把课文读出感情。从课堂情况来看,我的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恰当的,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的。

  2、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3、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小伙伴教学反思 8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 9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 10

  《小伙伴》一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针对我班同学课下爱打架现象,在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学生纷纷说出帮助别人的事。有的说我借别人铅笔了。有的说我帮别人扫的了等等。“你喜欢和什么样同学交伙伴?”学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说喜欢和遵守纪律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学*好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助人为乐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诚实的同学交伙伴等等。“咱们班谁是你的伙伴呢?”学生说完后,我说:“请你和你的伙伴拉拉手。”学生都和自己的伙伴拉了手。只有我班王晨同学没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我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和王晨交朋友呢?”学生说:“因为他*时爱打我们。”我说:“大家给你提出意见,你一定要虚心接受。能做到吗?”他大声的说:“能!”这时同学们都和他交伙伴。他也高兴的笑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扩展3)

——《小伙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 ,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本课是“造型和表现”学*领域的教学,初看新教材,似乎比旧教材容易学了。但细细分析,却发觉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低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乐于学*。因此,我在本课中借助情景的创设,以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以轻松、欢快的合作为手段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学生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本节课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美的概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点局限,只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怎样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欣赏、赏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实例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的事例,符合学生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词的'严谨。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线索,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我主要是以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分角色朗读中,我重点指导了孩子们的读书语气,不同的标点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要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适合演一演,这样总能把课带入高潮,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演一演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优秀孩子的表演。然后,我提出问题:维加、安娜和安东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关心朋友,不应只是口头上说说,应用实际行动帮助朋友。我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但我同时也表扬了维加和安娜,他们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在课下自学不到位,致使课文读不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孩子们的朗读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惯,消除学*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者通过自己练*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扩展4)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菁选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伙伴》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我让学生说说对文中的小动物的评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都用“夸奖”的语气来评价小动物,从中也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友爱,团结,学会合作。

  接到要在区课改实验教研活动(阅读专题)中上一节研讨课的任务时,我既高兴又担心,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教学水*的绝佳机会,然而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上,我对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备课之前看到了崔峦老师的这段话:“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惯,*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同学练读的过程。”这段话恰好给我指明了低段阅读教学的方向。

  于是我选择了《小伙伴》这一课,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的教学要求,开展了教学活动。研讨课结束后,与会同行、教研员对我予以了充沛的肯定,假如说本节研讨课尚还胜利,反思课堂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突现教学的整体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给动画片找配音演员”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主要分成这样几个步骤来把它贯彻始终:

  1、提出评选要求:声音响亮,说话流利、有感情。

  2、挑选最佳旁白。

  3、挑选最佳玛莎和维加。

  4、最佳配音演员给动画片配音。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

  ⑴ 调动了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清楚地知道本课的学*目的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⑵ 使整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机统一,而不显得支离破碎。

  认生字是为了把课文读准,分段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通,体会人物的心情是为了把课文读出感情。从课堂情况来看,我的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恰当的,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兴趣的。

  二、通过同桌互助,协助同学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同学的识字量良莠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同学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身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身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协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同学的个体差别,让每个同学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同学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防止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同学。“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同**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同学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同学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同学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同学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小朋友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规范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同学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同学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小朋友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同学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小朋友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同学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身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小朋友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出现出来的效果看,小朋友们不只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胜利的。

  五、遗憾之处

  这堂课从开始的公开课教案到最后的研讨课结束,都让我收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规范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协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身的一些不幼稚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考虑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和到同学的个体差别,放手让同学自身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同学识记字形,导致同学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同学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同学评价,并且让同学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考虑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同学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同学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一、换位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代讲,读思结合”。从指导维加和玛莎的对话入手进行学*方法的指导:(1)抓住标点符号读出感情。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有机拓展,而后又反回来促进朗读的提高。(2)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感情。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词句为重点,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将词句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再分角色读,进一步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读后又针对学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这两种方法练*朗读安娜和玛莎的对话,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读代讲,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悟出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配音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师生共同读等。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和小伙伴》这一课的主题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应如何相处,并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方法和简单技巧,乐于与同伴交往。本主题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课程教材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对低年级学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指导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他人的亲密、依存关系,引领儿童从现实的生存状态过渡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境界,为他们创造性地开辟未来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适当的契机进行引导。这一课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二:该怎么办:活动三:故事续编;活动四:我们怎么玩。

  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这一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拿出小伙伴的照片,自由介绍自己伙伴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说说与小伙伴在一起有去的事情。再是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与讨论:和小伙伴们常常做哪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如果没有小伙伴会是什么感觉;心情会这样。让学生体会没有伙伴的.孤单、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二: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研讨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做;帮助学生懂得与小伙伴相处时,要学会谦让、分享;要善于换位思考。

  活动三:故事续编。故事续编活动是让学生把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编个结尾,并表演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在与伙伴交往中要注意谦让,学会分享。表演中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分到了小蛋糕,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分到大蛋糕,看到对方低落的情绪,又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故事中,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活动四:我们怎么玩。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讨论活动:结合课文插图分析讨论,在当时那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该听谁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学会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一起协商选择一种游戏,然后介绍商量的过程。开始有些什么意见?后来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要按他的意见做?由此引出讨论。通过这一讨论,帮助学生懂得相互协商、彼此宽容的重要。

  整堂课我都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独到、合理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活动与辩论中,自己体会和总结与伙伴的交往,使孩子们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团结合作终于栽好小树的故事,课文生动有趣,学生的学*兴致很高。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这节课。

  第一,找准兴趣点。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认真分析了课文,钻研了教参,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要体现童话的特点,基于此,我的教学环节从一开始请三个小伙伴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请大家帮助老师来解决疑惑,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自己的学*成功解决疑惑,增强了学*的自信心,最后安排的.是演一演,这也是课后的一个要求,开始的担心学生会演不好,没想到出乎意料,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而且也有板有眼的。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学*活动中,兴趣盎然,主动参与,这点我比较满意。

  第二,目标的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首先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因为这是个童话,语言比较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学*能够读懂,因此,朗读时感情比较充分,朗读很到位。其次,是在朗读、表演过程中明白三个小伙伴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完成栽树任务中的特定作用,感悟合作的意义。三个小伙伴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学*找出来,在栽树中各自的作用也能明确,最难把握的是表演这一环节,因为既要熟悉课文内容,又要加入情感和动作。我事先安排的是几个我认为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结果演下来效果不错,本打算就此打住。

  可是发现这激起了好多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又邀了一组学生来表演,没想到此次表演也没令我失望。最后,是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主动承担任务,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这一点我放在最后揭示,通过前面的学*,引导学生说出三个小伙伴缺一不可,从而得出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结合前面学过的谚语,加深理解。整节课下来,三个目标都逐一实现,效果很好。

  还有一点我觉得下次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就是最后的写字这一环节。因为这次我在第一课时已经把生字都教过了,于是在课上我只带领学生回顾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就让他们自己写了,今后在写字的指导方面我还要多花点精力,多和同事探讨。

  本课是“造型和表现”学*领域的教学,初看新教材,似乎比旧教材容易学了。但细细分析,却发觉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低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乐于学*。因此,我在本课中借助情景的创设,以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以轻松、欢快的合作为手段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学生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本节课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美的概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点局限,只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怎样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欣赏、赏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实例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的事例,符合学生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词的严谨。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的时候重点学*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在学*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惯,消除学*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者通过自己练*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8课,这篇课文讲述了玛莎在春游时丢了背包,她的三个小伙伴表达了不同的关心,旨在激发孩子们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给他人最需要的帮助。

  这篇课文是我备课时间最久,试课次数最多的一篇课文。这里就最后一次执教情况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学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课 复*生字词;二导学第一段 引入主要内容;三朗读课文2――8段 理解内容;四总结拓展;五书写指导“问”“间”。板书设计在教参基础上有所改变:28 小伙伴

  玛莎 背包丢了

  维加 问 说 语言

  关心 安娜 说 又说

  安东 走 掰 放 说 行动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充分钻研教材,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小伙伴们不同的关心,从而明白用实际行动给人最需要的帮助更值得我们学*。

  2、朗读方式多样化,指导层层深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多读能让学生快速识记、积累语言。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教”的新理念。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演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充分的读,读充分,最终让他们做到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各种方式穿插灵活使用,不累赘不繁琐,这也保持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个人的语气语调有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当然也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效,应该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具体环节还有些琐碎,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3、课堂上不够从容大方。如果能作为学生学*的伙伴,更加亲切融入他们的学*当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更好了。一堂课的成功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个字、一个词的运用都会让课堂有不一样的效果。作为年轻教师,需要学*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们就会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线索,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我主要是以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分角色朗读中,我重点指导了孩子们的读书语气,不同的标点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要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适合演一演,这样总能把课带入高潮,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演一演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优秀孩子的表演。然后,我提出问题:维加、安娜和安东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关心朋友,不应只是口头上说说,应用实际行动帮助朋友。我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但我同时也表扬了维加和安娜,他们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在课下自学不到位,致使课文读不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孩子们的朗读训练。

  小伙伴教学反思:《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小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以《小伙伴》上了一节公开课,并写了详细的教学反思。

  1、在《小伙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给动画片找配音演员”。以下列几个步骤来把它贯彻始终:

  ⑴提出评选要求: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流利、而且要有感情。

  ⑵挑选最佳旁白。

  ⑶挑选最佳玛莎和维加。

  ⑷最佳配音演员给动画片配音。

  这个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

  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课的学*目的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⑵使整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机统一,而不显得支离破碎。

  认生字是为了把课文读准,分段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通,体会人物的心情是为了把课文读出感情。从课堂情况来看,我的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恰当的,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的。

  2、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3、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本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采用了一些生动的表现方式,如猜谜语、观察图片、“花落谁家”游戏,调动了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介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些是比较好的.一面。

  但同时,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之间直接对话,学生对自己所夸得伙伴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多方面的说出伙伴的优点,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是一个缺陷,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有在引导学生举事例夸伙伴时,不能把事说具体。还有在夸自己想夸的小伙伴一环节中,再适当多给些时间,同时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小伙伴》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扩展5)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碰到困难而又解决困难的故事。课文虽然长,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和表演上,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将小树栽好的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提高读的质量,要求学生自我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课堂中,学生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体会通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学*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课文不用多讲,学*起来也能水到渠成。并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我及时将学*学*方法写在黑板上,带着孩子一起学*小野猪拱树坑的这部分,在学*“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不多讲就稍作点拨,把读、划、演的学*方法强调一遍,所以后来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给孩子自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几点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再细致些,尽量不要出错,下次可以尝试将几个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能增强课堂效率。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在教学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重点指导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时,给孩子们读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都认为伙伴就是朋友,没有认识到其中有一层合作的关系,我决定将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那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问了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伙伴啊?”当时,每个学生都举手表示伙伴就是朋友。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读懂在种树的过程中,三只小动物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合作,最后才将小树种好的。所以在讲课中,我重点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来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但并不点明。在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没有另外两个小动物的帮助,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要三个人各自发挥自己所长,通力合作,才能将小树栽好。同时,这节课也有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背诵,进而能够表演,那么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重点不在如何断句上,而在读出小动物们遇到困难焦急,解决困难自告奋勇,以及最后的欣喜之情。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打下基础。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的意识和*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很多:

  1、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

  2、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学生朗读时,应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

  3、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

  《小伙伴》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伙伴》一文时,感觉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特加以记录:

  一、利用同桌,促进学生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教给朗读方法,激励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

  “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动向。把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语,练*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第四册课目,是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理解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理解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理解。理解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理解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水准、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个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升,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水*。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实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表现出异彩纷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