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1

  1、自主探究部分:同学先自己观看儿童乐园插图,然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同学完成的比较好,由于之前的学问铺垫,同学大多能够找出数学信息,并且能够依据现有的数学信息提问和解答。

  2、合作沟通部分:通过提出问题的铺垫,老师适时提出让同学合作争论,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计算:有多少人坐飞机?同学通过相互沟通、启发,取长补短,从自己的一个方法,和同伴沟通和共享方法后,知道许多种方法,有之前预*过的孩子更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然后我让同学自己先和同伴说一说自己对乘法的理解,孩子们虽然能发觉一些问题,但许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于是,便向孩子们具体讲解为什么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及需要留意的地方。

  3、课堂检测部分:讲解完乘法,剩下的时间立刻完成活动单练*,后汇报对批。由于对批是灵动课堂活动的一种,同学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名小老师,所以,学*性质高,完成作业的看法也比以前主动。在汇报的过程中,发觉问题后准时解决。

  本节课让同学感受到了参加到学*中学*数学的乐趣。当然,在教学的详细过程当中,还有许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如:有的同学有蒙混过关的想法,有的同学遇到困难有退宿,争论不主动等,我会努力让同学主动、主动的参加到学*中来,更要向做得好的老师们多学*。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2

  《儿童乐园》这一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对今后学*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上好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我把探究新知做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 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 ”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3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有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教学过程,从学生喜爱的谜语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有个别学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4

  儿童乐园呈现的是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游玩的情节。情境图共分为四部分:左上部分呈现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床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数学信息。左下部分呈现了坐龙船和飞天轮的情境,包含“坐龙船的由17人,坐飞机的由24人,我们一共来了50人”等数学信息。右上部分呈现了玩碰碰车的情境,包含门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矿泉水2元等信息。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车的情境,包含时分、图形、长度单位等数学信息。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在明确基本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全面地发现图中隐含的信息,了解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为下面按知识板块整理知识做好准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发练*本”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3.自评表现,总结全课。

  学生学会自评是“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对于那些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肯定其优点,并提出希望。对那位本节课自评表现欠佳的学生,老师要求他课后给同学们讲讲他在儿童公园发现的乘法问题,以弥补其在课内的损失。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愿望。

  〖案例点评

  1.除了“教学反思”中提到的优点之外,本节课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1)给学生比较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每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向同桌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人都选择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与同伴交流等等。

  (2)学生互动中,智慧的火花时有闪现,如“我发现了如果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如果两个乘数一样时,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观察具体情境,把“1+2+3=6”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发现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移多补少”把3个加数都变成2,另外一种是不用移,前后两排椅子都坐着3个人,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列出3×2=6或2×3=6。

  (3)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学生小结说“我学会了将一个很长的连加算式用简短的乘法来表示,真奇妙。”“我知道了有些连加算式能用乘法表示,有些就不能。”这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才这样自信。

  2.在描述数学问题方面,也存在着与前一个案例同样的缺陷,需要改进。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6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发练*本”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3.自评表现,总结全课。

  学生学会自评是“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对于那些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肯定其优点,并提出希望。对那位本节课自评表现欠佳的学生,老师要求他课后给同学们讲讲他在儿童公园发现的乘法问题,以弥补其在课内的损失。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愿望。

  〖案例点评

  1.除了“教学反思”中提到的优点之外,本节课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1)给学生比较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每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向同桌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人都选择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与同伴交流等等。

  (2)学生互动中,智慧的火花时有闪现,如“我发现了如果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如果两个乘数一样时,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观察具体情境,把“1+2+3=6”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发现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移多补少”把3个加数都变成2,另外一种是不用移,前后两排椅子都坐着3个人,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列出3×2=6或2×3=6。

  (3)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学生小结说“我学会了将一个很长的连加算式用简短的乘法来表示,真奇妙。”“我知道了有些连加算式能用乘法表示,有些就不能。”这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才这样自信。

  2.在描述数学问题方面,也存在着与前一个案例同样的缺陷,需要改进。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7

  儿童乐园呈现的是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游玩的情节。情境图共分为四部分:左上部分呈现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床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数学信息。左下部分呈现了坐龙船和飞天轮的情境,包含“坐龙船的由17人,坐飞机的'由24人,我们一共来了50人”等数学信息。右上部分呈现了玩碰碰车的情境,包含门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矿泉水2元等信息。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车的情境,包含时分、图形、长度单位等数学信息。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在明确基本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全面地发现图中隐含的信息,了解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为下面按知识板块整理知识做好准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8

  在《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这节课中体现了从“加”到“乘”的思路,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具有“相同数连加”的实际情境,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乘法,

  注重了关于乘法意义“实际背景”的积累,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发现、解决、比较问题——运算意义”的过程,凸显了教学中的关注点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感悟。

  1、从加法入手,感悟乘法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引入乘法的必要性呢?从学生熟悉的“儿童乐园”入手,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4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这些相同加数的算式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表示。这里直接引入,并没让学生体会相同数连加的麻烦,而是让学生在练*中通过写加法和乘法算式来亲身体验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从而凸显了学*乘法的重要意义。

  2、注重从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意义

  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学生是否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都是否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9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发练*本”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3.自评表现,总结全课。

  学生学会自评是“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对于那些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肯定其优点,并提出希望。对那位本节课自评表现欠佳的学生,老师要求他课后给同学们讲讲他在儿童公园发现的乘法问题,以弥补其在课内的损失。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愿望。

  〖案例点评

  1.除了“教学反思”中提到的优点之外,本节课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1)给学生比较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每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向同桌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人都选择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与同伴交流等等。

  (2)学生互动中,智慧的火花时有闪现,如“我发现了如果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如果两个乘数一样时,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观察具体情境,把“1+2+3=6”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发现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移多补少”把3个加数都变成2,另外一种是不用移,前后两排椅子都坐着3个人,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列出3×2=6或2×3=6。

  (3)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学生小结说“我学会了将一个很长的连加算式用简短的乘法来表示,真奇妙。”“我知道了有些连加算式能用乘法表示,有些就不能。”这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才这样自信。

  2.在描述数学问题方面,也存在着与前一个案例同样的缺陷,需要改进。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10

  一、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二、在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时,我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主要分为:

  1.情境引入,发现数学现象;

  2.提出数学问题,引入乘法;

  3.教学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4.体会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5.学生练*反馈这五部分来进行。

  三、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教学过程总体流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练* 反馈情况良好。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针对2+2+2+2=8这个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对乘法算式中各数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讲解时所花费的时间过多,没把重心放在乘法算式各数字与问题的联系上。

  2.鼓励语言较少,以至于到后半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下降。

  3.教学过程单一,应有些变化。

  五、改进的方法:

  1.通过激励的语言或方法,维持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比一比哪一组最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可以得到小红花等等。

  2.在进行乘法算式讲解时,多运用儿童化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3.可以把“一共有多少人划船?”与“一共有多少人在椅子上休息?”这两道题作为学生的反馈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并请学生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扩展1)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6篇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1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二个知识点:

  1、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一条主线。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教学过程,从学生喜爱的谜语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有个别学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2

  《儿童乐园》这一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对今后学*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上好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我把探究新知做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我的优点是: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4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二个知识点:

  1、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一条主线。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教学过程,从学生喜爱的谜语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有个别学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5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这节课,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让学生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6

  一、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二、在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时,我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主要分为:

  1、情境引入,发现数学现象;

  2、提出数学问题,引入乘法;

  3、教学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4、体会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5、学生练*反馈这五部分来进行。

  三、本节课的`优点在于:

  教学过程总体流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练*反馈情况良好。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针对2+2+2+2=8这个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对乘法算式中各数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讲解时所花费的时间过多,没把重心放在乘法算式各数字与问题的联系上。

  2、鼓励语言较少,以至于到后半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下降。

  3、教学过程单一,应有些变化。

  五、改进的方法:

  1、通过激励的语言或方法,维持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比一比哪一组最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可以得到小红花等等。

  2、在进行乘法算式讲解时,多运用儿童化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3、可以把“一共有多少人划船?”与“一共有多少人在椅子上休息?”这两道题作为学生的反馈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并请学生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扩展2)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1

  《儿童乐园》这一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对今后学*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上好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我把探究新知做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 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 ”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2

  本节课学*的是乘法的意义,是学*乘法的基础课。这次,我大胆地改了情景的创设和练*的增设,让课堂更有趣而且让乘法的意义更容易理解。

  联系生活,引出乘法。用课堂上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带4枝铅笔为入口,问孩子们:“3个小朋友一共带了多少枝铅笔呢?5个小朋友呢?全班31个小朋友呢?”让孩子再次感受到用加法计算的不便,再让孩子想想,4+4+4=12(枝)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预*了的孩子马上能说出乘法算式,接着老师追问:“4是怎么来的?3是怎么来的?”让学生能明白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如何转变。

  有了这样的引入,教材中的情境图变成了练*,一样的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解决起来也很快速,达到了练*巩固的目的。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在下面看的.学生都惊呼2太多了,让学生把这些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算式变得整洁。这样的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加法变成乘法算式的方法,同时感受到加法的不便与乘法的简便。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练*,更加明确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教学中,恰当的练*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愿望。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4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这节课,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让学生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发练*本”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3.自评表现,总结全课。

  学生学会自评是“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对于那些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肯定其优点,并提出希望。对那位本节课自评表现欠佳的学生,老师要求他课后给同学们讲讲他在儿童公园发现的乘法问题,以弥补其在课内的损失。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愿望。

  〖案例点评

  1.除了“教学反思”中提到的优点之外,本节课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1)给学生比较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每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向同桌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人人都选择一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与同伴交流等等。

  (2)学生互动中,智慧的火花时有闪现,如“我发现了如果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如果两个乘数一样时,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观察具体情境,把“1+2+3=6”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发现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移多补少”把3个加数都变成2,另外一种是不用移,前后两排椅子都坐着3个人,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列出3×2=6或2×3=6。

  (3)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学生小结说“我学会了将一个很长的连加算式用简短的乘法来表示,真奇妙。”“我知道了有些连加算式能用乘法表示,有些就不能。”这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才这样自信。

  2.在描述数学问题方面,也存在着与前一个案例同样的缺陷,需要改进。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6

  一、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二、在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时,我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主要分为:

  1.情境引入,发现数学现象;

  2.提出数学问题,引入乘法;

  3.教学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4.体会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5.学生练*反馈这五部分来进行。

  三、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教学过程总体流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练*反馈情况良好。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针对2+2+2+2=8这个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对乘法算式中各数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讲解时所花费的时间过多,没把重心放在乘法算式各数字与问题的联系上。

  2.鼓励语言较少,以至于到后半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下降。

  3.教学过程单一,应有些变化。

  五、改进的方法:

  1.通过激励的语言或方法,维持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比一比哪一组最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可以得到小红花等等。

  2.在进行乘法算式讲解时,多运用儿童化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3.可以把“一共有多少人划船?”与“一共有多少人在椅子上休息?”这两道题作为学生的反馈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并请学生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7

  本节课学*的是乘法的意义,是学*乘法的基础课。这次,我大胆地改了情景的创设和练*的增设,让课堂更有趣而且让乘法的意义更容易理解。

  联系生活,引出乘法。用课堂上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带4枝铅笔为入口,问孩子们:“3个小朋友一共带了多少枝铅笔呢?5个小朋友呢?全班31个小朋友呢?”让孩子再次感受到用加法计算的不便,再让孩子想想,4+4+4=12(枝)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预*了的孩子马上能说出乘法算式,接着老师追问:“4是怎么来的?3是怎么来的?”让学生能明白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如何转变。

  有了这样的引入,教材中的情境图变成了练*,一样的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解决起来也很快速,达到了练*巩固的目的。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在下面看的学生都惊呼2太多了,让学生把这些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算式变得整洁。这样的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加法变成乘法算式的方法,同时感受到加法的不便与乘法的简便。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练*,更加明确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教学中,恰当的练*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8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二个知识点:

  1、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一条主线。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教学过程,从学生喜爱的谜语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有个别学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9

  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后都需要反思思考自己的对与错,这样子才能方便知道自己的表现,以下是“《儿童乐园》教学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自主探究部分:学生先自己观察儿童乐园插图,然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因为之前的知识铺垫,学生大多能够找出数学信息,并且能够根据现有的数学信息提问和解答。

  2、合作交流部分:通过提出问题的铺垫,老师适时提出让学生合作讨论,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计算:有多少人坐飞机?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从自己的一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和分享方法后,知道很多种方法,有之前预*过的孩子更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先和同伴说一说自己对乘法的理解,孩子们虽然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于是,便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为什么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3、课堂检测部分:讲解完乘法,剩下的时间马上完成活动单练*,后汇报对批。由于对批是灵动课堂活动的一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小老师,所以,学*性质高,完成作业的态度也比以前积极。在汇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

  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了参与到学*中学*数学的乐趣。当然,在教学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如:有的学生有蒙混过关的想法,有的学生遇到困难有退宿,讨论不积极等,我会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中来,更要向做得好的老师们多学*。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10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有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教学过程,从学生喜爱的谜语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有个别学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扩展3)

——儿童乐园活动策划 (菁华5篇)

  一、活动主题:

  “快乐相伴,米奇同行”

  二、活动时间:

  2-3小时

  三、目标人群:

  3-12周岁儿童

  四、活动地点:

  儿童乐园,注意控制现场秩序

  五、执行方案:

  (一)前期准备:

  1、活动物料:

  A、游戏奖品:精美笔套、彩笔和绘画本

  B、活动后期时使用新型文具盒、彩笔和礼花

  2、经费预算:(总计:2985元)

  彩球:15元/个数量:15个预算:15个×15元/个=225元

  笔套:10元/个数量:50个预算:50个×10元/个=500元

  彩笔:60元/盒数量:20盒预算:20盒×60元/盒=1200元

  绘画本:0.6元/本数量:100本预算:100本×0.6元/本=60元

  文具盒:10元/个数量:20个预算:20个×10元/个=200元

  礼花:80元/个数量:10个预算:10个×80元/个=800元

  (二)活动流程:

  1、现场布置:

  A、用气球拼成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拱门、立柱等,制造欢乐的现场氛围;

  B、现场音乐播放器的准备:DVD或电脑音响播放米奇歌曲及其它儿歌;

  C、购买各种卡通头饰,分发给参加的小朋友们佩戴;

  2、活动控制:

  (1)“抢凳子”游戏:

  在派对中央位置摆放一些小凳子,凳子的数量比小朋友的人数少一个,让小朋友们手拉着手围着中央随着播放的《kitty猫动画片》歌曲边唱歌边转圈。当播放音乐停止时,小朋友们都回去占领一把凳子,没有占到凳子的那位小朋友要表演一个节目才能退出游戏,如唱歌、跳舞或讲故事等。每次游戏开始时都拿走一个凳子,依次淘汰一位小朋友,最后抢到凳子的小朋友是胜利者,赠送一份小奖品。

  (2)有奖问答:

  用电脑或DVD播放《米奇动画片》或其它动画片给小朋友们看,激发小朋友们的观看热情,根据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与小朋友们进行有奖问答。

  (3)“彩球接力”游戏:

  将现场的儿童按10人/组分成小队,每队分发1个彩球进行传球接力比赛。当游戏开始时,每队的第一位小朋友将球传给对面的第二位小朋友,传球不能越到其它小朋友的跑道,两个小朋友接球时不能用手帮忙。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完成接力赛的小队成员获胜,每人赠送一份小奖品。

  (三)礼送客人

  联系各个参加儿童的家长,把儿童安全送走。

  六、注意事项:

  1、在前期准备时,尽可能购买清洁、环保和健康的物料;

  2、保证派对活动中儿童们的安全,活动始末由每位小朋友的家长现场监控。

  3、能给每个参与派对的小朋友赠送一份纪念品

  七、效果展望:

  1、通过儿童友谊派对活动,为儿童间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台,让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一起度过美好的休闲时光,活动以米奇为主题,符合大多数儿童的娱乐心理。

  2、精彩的活动游戏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和家长们的眼球,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特别是团体协作意识的培养。

  活动坚持寓教于乐,让小朋友们健康成长,受到教子心切的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活动介绍:主要面向儿童乐园的会员家庭,为亲子之间,家庭之间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合作、学*的机会。

  活动对象:儿童乐园会员,10-12组亲子家庭,每组家庭2-3人

  活动时长:3天2晚

  参加活动条件:

  方法一:儿童乐园会员一次性充值5000元者,免费赠送一个名额,每一期共8个名额。

  方法二:儿童乐园的会员从开卡之日起到报名之日,累积充值8000元者,赠送一个名额,每一期共10个名额。

  方法三:会员专享专题活动:参加店内大型活动,获得优胜奖的家庭或任一活动的月度冠军。(每一期选取3-4组家庭)

  注意事项:

  1.参加人员报名时需出示身份证、会员卡等有效身份证件。

  2.旅游时,将会对指定的家庭成员实行门票、车费等全部免单,对同行家长实行部分免单,并给与一定折扣价,但折扣价由奥乐奥新一代乐教园内部确定,对某些不在规定的免单项目之内的活动费用,需由家庭自己承担。

  3.本次活动将由符合国家资格的旅行社承办,旅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旅游安全,需要全员参保。

  4.旅行过程中,各家庭需要自备零食、饮用水等旅行用品将不予提供。

  5.旅行过程中应各家庭应听从导游旅游负责人的安排,如发生任何紧急情况,需及时告知,以便妥善处理。

  活动意义:

  作为一个乐教产业创新实践基地,奥乐奥新一代乐教园希望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辅助教育*台,寓教于乐。

  一、活动主题:

  快乐相伴,米奇同行

  二、活动时间:

  2-3小时

  三、目标人群:

  3-12周岁儿童

  四、活动预期:

  通过同城儿童友谊派对活动,为儿童间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台,让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一起度过美好的休闲时光,同时在活动中穿插各种娱乐游戏与小朋友们互动竞答。

  五、活动地点:

  儿童乐园,注意控制现场秩序

  六、执行方案:

  (一)、前期准备:

  1、活动物料:

  A、游戏奖品:精美笔套、彩笔和绘画本

  B、活动高潮时使用新型文具盒、彩笔和礼花

  2、经费预算:(总计:2985元)笔套:10元/个数量:50个预算:50个×10元/个=500元

  彩笔:60元/盒数量:20盒预算:20盒×60元/盒=1200元

  绘画本:0.来源:范文大全6元/本数量:100本预算:100本×0.6元/本=60元礼花:80元/个数量:10个预算:10个×80元/个=800元

  (二)、活动流程:

  1、现场布置:

  A、用气球拼成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拱门、立柱等,制造欢乐的现场氛围;

  B、现场音乐播放器的准备:DVD或电脑音响播放米奇歌曲及其它儿歌;

  C、购买各种卡通头饰,分发给参加的小朋友们佩戴;

  关键字:策划2、活动控制:

  (1)、抢凳子游戏:

  在派对中央位置摆放一些小凳子,凳子的数量比小朋友的人数少一个,让小朋友们手拉着手围着中央随着播放的《kitty猫动画片》歌曲边唱歌边转圈。当播放音乐停止时,小朋友们都回去占领一把凳子,没有占到凳子的那位小朋友要表演一个节目才能退出游戏,如唱歌、跳舞或讲故事等。每次游戏开始时都拿走一个凳子,依次淘汰一位小朋友,最后抢到凳子的小朋友是胜利者,赠送一份小奖品。

  (2)、有奖问答:

  用电脑或DVD播放《米奇动画片》或其它动画片给小朋友们看,激发小朋友们的观看热情,根据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与小朋友们进行有奖问答。

  (3)、彩球接力游戏:

  将现场的儿童按10人/组分成小队,每队分发1个彩球进行传球接力比赛。当游戏开始时,每队的第一位小朋友将球传给对面的第二位小朋友,传球不能越到其它小朋友的跑道,两个小朋友接球时不能用手帮忙。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完成接力赛的小队成员获胜,每人赠送一份小奖品。

  (三)、礼送客人

  联系各个参加儿童的家长,把儿童安全送走。

  七、注意事项:

  1、在前期准备时,尽可能购买清洁、环保和健康的物料;

  2、保证派对活动中儿童们的安全,活动始末由每位小朋友的家长现场监控。

  3、最好能给每个参与派对的小朋友赠送一份纪念品

  活动主题: 快乐相伴 koala同行

  活动时间: 大年初一上午10点--12点

  活动预期: 通过同城儿童友谊派对活动,为小朋友及家长间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台,在潜意识里促进小朋友及家长把xxx儿童乐园作为一个交流的大本营,对树袋熊儿童乐园品牌起到无形的宣传作用,最显著的效果是要促进会员卡的办理。

  活动地点:xx市xxxxxx3楼树袋熊儿童乐园

  活动内容

  1 自我介绍+表演才艺

  2 超市购物游戏,在乐园里面的过家家超市里,有很多种水果跟蔬菜,由妈妈交待孩子要购买的水果跟蔬菜,看哪位小朋友拿的准确且快又多,第一名的小朋友有礼品奖励,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跟反映速度。

  2 互换玩具(或书籍),与原本陌生的孩子打成一片,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提高与同伴沟通交往的'能力,感受玩具交换带来的喜悦与快乐。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增进孩子间的感情。

  3 活动结束,每个小朋友都要赠送一个带有xxxlogo的气球。

  本周主题活动结束,同时告知下次活动主题跟活动时间,以便小朋友跟家长做好准备。寒假期间每周日都要推出一期不同主题的公开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社交等能力。同时,微信关注“xxx儿童主题乐园”公众号并转发新年祝福语送精美小礼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扩展4)

——儿童乐园宣传语 40句菁华

1、有心有爱有快乐;

2、放飞理想的天地,描绘梦想的乐园;

3、我们期待,能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4、生态地标,你我的心灵驿站;

5、离城市很远,离森林很*;

6、来到XXX给您一个不想回家的'理由!

7、我们期待,能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8、一份回忆,一点温暖

9、每一步,皆风景

10、将快乐带回家

11、挑战快乐极限

12、将快乐进行到底

13、童年、童趣、童天地

14、乐聚萌宝园,尽享好时光

15、幸福的感觉在这里

16、XX游乐园,儿童成长天地

17、玩出活力——XX游乐场。

18、快乐世界,在此展现。

19、到此一游,不亦乐乎!

20、每天都是狂欢节——XX游乐场。

21、激情传奇,快乐有精彩!

22、快乐有你,我做主。

23、升腾您的快乐,放飞您的心境。

24、来了就会被快乐!

25、饮食保均衡,阅读可怡神,运动增体魄,积极看人生。

26、亲子乐园,因分享而温暖。

27、亲子爱校齐参与,亲子爱校乐无穷。

28、齐齐爱护新校园,大家方可享设施。

29、你是我的宝,生命因你而精彩。

30、美丽校园人人爱,愉快生活在乐园。

31、开开心心上学去,考好成绩报双亲。

32、旧有恶*要除去,做个健康新人类。

33、今天齐做健身操,明天健康无烦恼。

34、家校齐心展爱心,子女家长同一心。

35、积极开展人生新姿彩,努力培育励志创未来。

36、互勉尊重,律己爱人;切磋琢磨,作育群英。

37、多运动做个健康新人类,讲卫生常存公德心。

38、带氧运动十分钟,健康体魄好轻松。

39、不偏食,营养会得到,勤运动,强健身体好。

40、爱护校园,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都爱。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汇总十篇(扩展5)

——儿童乐园标语菁选

儿童乐园标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标语吧,标语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鼓动口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标语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乐园标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儿童游乐园,圆您童年梦!

  2、放飞理想的天地,描绘梦想的乐园

  3、我们期待,能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4、一份回忆,一点温暖

  5、有心,有爱,有快乐

  6、幸福的感觉,在这里

  7、心驰山水开化,神往东部乐园

  8、一方好山水,满目皆乐园

  9、XX乐园,快乐无止境

  10、水之源,佛之缘,乐之园

  11、每一步,皆风景

  12、生态梦乐园,你我的心灵驿站

  13、离城市很远,离森林很*

  14、止不住的尖叫,止不住的欢乐

  15、玩无界,乐无限

  16、将快乐带回家

  17、生命无极限,我要我快乐

  18、挑战快乐极限

  19、将快乐进行到底

  20、童年、童趣、童天地

  21、惊险,激情,精彩,让您一生难忘的时刻!

  22、萌宝的`乐园,逐梦的空间

  23、乐聚萌宝园,尽享好时光

  24、伴萌宝成长,享亲子时光

  25、萌心,萌趣,萌天地

  26、幸福的感觉在这里

  27、XX游乐园,儿童成长天地

  28、古有世外桃源,今有XXX乐园

  29、四季不论,时令不限,天气不限,均可游玩

  30、来XX乐园,给你一个不想回家的理由

  1、本乐园仅限3-12岁(140cm以下)少儿游玩。

  2、儿童乐园内活动设施专供城市假日花园业户儿童使用,**不 得使用。

  3、儿童乐园内严禁有追逐打闹或影响他人的行为。

  4、禁止携带宠物进入场内。

  5、请勿随地吐痰及乱抛垃圾杂物。

  6、请勿携带食物及饮品进入场内。

  7、请严格按照各类活动设施的使用方法使用。

  8、家长须陪同儿童使用场内活动设施,并对儿童的行为及安全负责。

  9、请小心使用场内的的所有设施,如有损毁活动设施者,须照价赔偿。

  10、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物业公司对私人物品的损毁或被窃概不负责。

  11、因使用人不当行为使用场地设施引致的任何意外,物业公司概不负责。

  12、身患疾病、残疾、传染病的.儿童,严禁入场。

  13、不准在通道内滞留,以免影响他人的游玩.

  14、严禁穿着钉鞋进入儿童乐园。

  15、请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共同维护好公共秩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