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1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教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我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一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2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教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我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一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3

  本节课在学*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实际上把1个蛋糕*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4

  本节课在学*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实际上把1个蛋糕*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5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3÷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来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来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来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3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3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对3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

  方法(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3次,就得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

  方法(二):把三个圆叠起来,*均分成4份,得到3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3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3÷4用分数四分之三来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

  方法(三):3除以4得0.75,0.75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3块饼*均分给5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来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6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单纯的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是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例题2,3÷4=()(块)的'探究上。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

  生1: 我们先把1块饼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每人先拿其中的一份,有3个圆,那就是每人有3个1/4块是3/4块。

  生2: 把3块饼重叠的放在一起,然后再*均分成4份,每人拿其中的一份,里面也有3个1/4是3/4块。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4,3块饼的1/4,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7

  本节课在学*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实际上把1个蛋糕*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8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但凡教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老师都知道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9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对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次,就得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方法(二):把三个圆叠起,*均分成4份,得到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4用分数四分之三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方法(三):除以4得07,07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块饼*均分给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10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3÷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来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来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来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3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3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对3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

  (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3次,就得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方法

  (二):把三个圆叠起来,*均分成4份,得到3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3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3÷4用分数四分之三来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方法

  (三):3除以4得0.75,0.75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3块饼*均分给5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来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阅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1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对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次,就得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方法(二):把三个圆叠起,*均分成4份,得到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4用分数四分之三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方法(三):除以4得07,07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块饼*均分给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但凡教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老师都知道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让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理解:

  1、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分数不等同于除法,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2、一个分数,不但可以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也可以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理解。如:四分之三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的数;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还设计了顺口溜:

  分数、除法关系妙,记忆方法有诀窍。

  两数相除分数表,弄清位置很重要。

  除号相当分数线,分子、分母两数担。

  位置顺序不能调,相互关系要记牢。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3

  本节课在学*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实际上把1个蛋糕*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4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教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我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一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5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3÷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来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来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来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3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3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对3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

  (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3次,就得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方法

  (二):把三个圆叠起来,*均分成4份,得到3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3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3÷4用分数四分之三来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方法

  (三):3除以4得0.75,0.75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3块饼*均分给5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来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6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的经验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有学生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借机可以让全体学生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朋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准确的表象。

  观察等式34=3/4、35=3/5可以发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一直留在学生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试一试是让学生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学生交流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准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思考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学生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知识的桥梁。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单纯的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是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例题2,3÷4=()(块)的'探究上。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

  生1: 我们先把1块饼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每人先拿其中的一份,有3个圆,那就是每人有3个1/4块是3/4块。

  生2: 把3块饼重叠的放在一起,然后再*均分成4份,每人拿其中的一份,里面也有3个1/4是3/4块。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4,3块饼的1/4,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8

  在本次校举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我听了高年级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听过这节课后。

  我认为优点体现在:

  一、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小组参与的力度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手、眼、口”都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罗嗦,练*的时间相对缩短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一个饼的四分之三也就是三个饼的`四分之一,这个环节结束后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前面耽误的时间过长,致使本节课的内容没有讲完,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教师就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从刘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作为数学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让学生切实理解所学内容?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去深思:

  一、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改风风火火进行了这么多年,而且一直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做引导者,可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完全还是过去老的教学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教师恐怕学生学不会,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就;2、耽误教学进度;3、教师还没有形成意识……

  二、如何“还”?

  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如何“还”?完全放手行吗?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如果“收、还”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只有“收、还”得当,才会事半功倍。

  说起容易做起难,要做到以上两点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更要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8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1

  在本次校举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我听了高年级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听过这节课后。

  我认为优点体现在:

  一、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小组参与的力度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手、眼、口”都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罗嗦,练*的时间相对缩短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一个饼的四分之三也就是三个饼的四分之一,这个环节结束后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前面耽误的时间过长,致使本节课的内容没有讲完,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教师就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从刘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作为数学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让学生切实理解所学内容?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去深思:

  一、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改风风火火进行了这么多年,而且一直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做引导者,可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完全还是过去老的教学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教师恐怕学生学不会,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就;2、耽误教学进度;3、教师还没有形成意识……

  二、如何“还”?

  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如何“还”?完全放手行吗?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如果“收、还”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只有“收、还”得当,才会事半功倍。

  说起容易做起难,要做到以上两点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更要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2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教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我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一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3

  本节课在学*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的。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作准备。

  成功之处:

  夯实分数的意义的第二种情况。在教学例1时,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实际上把1个蛋糕*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几个,就是应用整数除法的意义来列算式,只不过结果是依据分数的意义得出来的。而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是应用*均分的除法意义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种不同的分法:一是把第1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1/4块,再把第2、3个饼同样均分,最后每人分得3个1/4块,把它们拼在一起,得到1个饼的`3/4;第二种是把3个饼摞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1个饼的3/4;第三种是把每个饼*均分成4份,一共分了12份,把12份*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3份,也就是3个1/4份,即3/4块。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明确列式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时依据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

  学生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列式总是出错,被除数和除数容易颠倒。

  改进措施:

  1.加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列式训练。

  2.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分数意义的两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分数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表示实际数量。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但凡教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老师都知道内容很简单,如果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让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理解:

  1、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分数不等同于除法,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2、一个分数,不但可以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也可以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理解。如:四分之三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的数;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还设计了顺口溜:

  分数、除法关系妙,记忆方法有诀窍。

  两数相除分数表,弄清位置很重要。

  除号相当分数线,分子、分母两数担。

  位置顺序不能调,相互关系要记牢。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5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3÷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来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来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来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3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3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验证对3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

  (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3次,就得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方法

  (二):把三个圆叠起来,*均分成4份,得到3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3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3÷4用分数四分之三来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方法

  (三):3除以4得0.75,0.75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3块饼*均分给5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来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6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的经验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有学生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借机可以让全体学生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朋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准确的表象。

  观察等式34=3/4、35=3/5可以发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一直留在学生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试一试是让学生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学生交流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准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思考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学生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知识的桥梁。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7

  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学生很是配合,仿佛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对于我的提问对答如流,甚至当我给出例题÷4时,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顾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当我问出为什么时,他们甚至不愿意去思考,仿佛我问的这个"为什么"简直就是废话中的废话。整个班级躁动不安,是清明假期临的缘故吧。看着即将发怒的老师,孩子们安静下一张张稚气的脸望着我,眼神中带有一丝丝惊恐。我突然想笑,这不就是儿时的自己吗?我沉住气笑着说:明天放假了,看大家很是兴奋吧!孩子们长舒一口气掩面而笑。我接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战士才是真正的好战士。同学们心领会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除以4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当于鱼。而老师想让你得到的是渔,你觉得呢?"果然还是聪明的孩子,轻轻一拨,大部分开始思考了,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我铺好的探究之旅。

  一、通过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学生拿出前准备好的'三个圆,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对除以4这一结果的猜想。孩子们或静下心仔细思考;或把自己手里的圆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或同桌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让他们一一介绍。通过学生的操作,得出两种分法,方法(一):把三个圆一个一个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次,就得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张饼。方法(二):把三个圆叠起,*均分成4份,得到张饼的四分之一,也是个四分之一,相当于一张饼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样分,都可以验证÷4用分数四分之三表示结果。还有学生想出了方法(三):除以4得07,07化成分数也是四分之三。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让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说理,悟出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我有意识地把例题改了一下,把块饼*均分给个人,把4块饼*均分给7个人,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说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计算两个整数相除,除不尽或商里面有小数时就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

  通过学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让学生去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终学生小结出: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并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三、对比练*,深化知识。

  出示: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饼的几分之几。

  把三块饼*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块。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目的区别,一道带单位,一道不带单位。第一道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是份数与单位"1"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称为分率,分率不带单位。第二题带单位则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则用总数量除以*均分的份数得到每份的具体数量,得数的单位跟被除数的单位一致。明确:分数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即分率(不带单位),一种则表示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为以后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去推理和概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让学生能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因为我知道授生以"渔"永远比授生以"鱼"的重要的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单纯的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是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例题2,3÷4=()(块)的探究上。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

  生1: 我们先把1块饼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每人先拿其中的一份,有3个圆,那就是每人有3个1/4块是3/4块。

  生2: 把3块饼重叠的.放在一起,然后再*均分成4份,每人拿其中的一份,里面也有3个1/4是3/4块。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4,3块饼的1/4,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范本5份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1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的经验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有学生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借机可以让全体学生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朋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准确的表象。

  观察等式34=3/4、35=3/5可以发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一直留在学生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试一试是让学生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学生交流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准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思考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学生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知识的桥梁。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2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可以为以后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如在本节教学中,,我先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汇报结果时,有的小组说因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他们认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 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和前面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联系起来,得出统一适用的分数除法的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以乙数的倒数。 很自然地复*了旧知识,再结合具体的算式强调转化的过程,特别是除号要变为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两个要同时变。由此推导出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这样的,并且归纳其中的联系,发现其中不管是怎么样的分数除法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只用甲数和乙数来区别。 根据学生的分析,我及时把统一的计算法则板书在黑板上,并把变化的和不变的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

  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中,在主动进行探究,并总结出计算法则。而对新知识的学*,不是老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3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单纯的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是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忽视。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例题2,3÷4=()(块)的探究上。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

  生1: 我们先把1块饼看作单位“1”,*均分成4份,每人先拿其中的一份,有3个圆,那就是每人有3个1/4块是3/4块。

  生2: 把3块饼重叠的放在一起,然后再*均分成4份,每人拿其中的一份,里面也有3个1/4是3/4块。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4,3块饼的1/4,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4

  本课教学主要是学*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架好了阶梯。

  二.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态度,获取一种学*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反思整堂课,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我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提示,我也没有及时去引导他们,导致课堂的重点知识不是由学生探讨出来,而是由我灌输给他们的,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课件做的不到位。在分析“分数除以整数”时,要引导他们得出“除以一个非零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时,课件没有体现渐变的过程,因此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算式的原理。

  3、不要牵着学生思维走,要跟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心中所想的,所以在他们基本上理解清楚的时候,不要硬是纠结于某个字眼或者某句话,硬是把学生的语言带牵入到自己的思维中。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思维,一步步的提问,让他们理解问题就行了,这点是我们作为老师要特别注意的。

  最后的总结部分应该是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既让他们自己分析了这堂课的收获,也通过练*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今天的课让我成长了不少,认识到了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可贵的地方,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吃透书本,才能够让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5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通过图形和多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画线段图,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帮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分数怎么就可以转化为乘它的倒数了呢?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概括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迁移类推、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

  3. 获得成功的体验,认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在新课之前,我先做了个复*铺垫,让学生算算小红步行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引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然后呈现了书本上的主题图,把抽象的计算置于具体的情意中,通过解决“谁走得更快些”,列出分数除法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学*经验初步猜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有了猜想以后,我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小明速度的问题,感受算理,推导算法,从而来验证当初的猜想。这部分的数学内容我主要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将2÷2/3转化为2÷2×3表示的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进而转化为2×3/2的依据又是什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每一步的转化都是新、旧知识、方法的转化。质疑:对于两个数都是分数的除法算式适合吗?再次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验证“前面总结出的方法是不是对其他除数是分数的除法也同样适用?”深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的设计,我意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而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能力的作用。

  总结出算法之后,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来概括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出示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上节课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算理,统一了算法。

  对于这堂课,我感觉学生对于算法比较好理解和接受,但对于算理的理解存在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在练*中慢慢去理解和体会。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菁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会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2、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全过程,注意结合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转换,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N/N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操作法

  例题放大图,学生自备彩色笔

  一课时

  一、复*与导入

  1、回顾。

  什么叫分数?举例说明。

  分数单位是什么?举例说明。

  3/4吨的'分数单位是()吨,它包含有()个这样的单位。()个1/5米是4/5米;3/4千克是3个()千克。

  2、导入

  A、计算下列各题的商:

  15÷3 24÷6 3÷21

  B、口答出商;15÷3=5 ;24÷6=4;3÷21得不到整数的商,也除不尽;如果用循环小数表示循环节的数字也不简单,怎么办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与发现

  (一)引进生活情境,激活旧知

  1、少先队五年级大队准备在周末举办一联欢会。舞台前面的边长为4米,把它*均分成5份,便于摆花贫。每份的长度会是多少米?

  这个问题交给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策划解决。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请各组同学把方法和相应的结果都考虑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师巡,了解并采集相关信息。

  3、交流汇总。

  4÷5=4/5(米)

  (二)议一议,进一步发现规律

  1、观察书上22页填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明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同桌互相交流关系

  4、练*

  (1) 3÷9=()/() 1÷6=()/()

  (2)()÷()=4/7 3÷21=()/()

  (三)两数间的商的又一种关系。

  1、示例3的情境图(放大挂图)

  学生观察这幅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只兔 ;4只鸡;3只鸭。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我们今天主要是考虑商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从量的多少去发现,师注意把重点转移到商的关系方向上来,现进行提取板书:

  (1)兔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3=2/3

  (2)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3=4/3

  还能再提问吗?

  学生继续提问

  2、分析与感悟

  我们可以继续提出很多问题,但仅从以上的各个问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把感觉集中到数量关系上来)

  从生的从多交流中取得共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是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结果转化为分数形式N/N)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新收获?

  概括关键词:关系------几分之几

  四、作业

  4、5、6、9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 P92 。做一做

  *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 。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 。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 。5,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八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引导同学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把刚才出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依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2)同学操作,了解同学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结: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4)总结归纳

  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假如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2. 教学试一试。同学尝试填空。你是怎样想的?

  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做练一练的第1题

  同学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4.做练一练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

  1.练*八第1题

  让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 练*八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交流。

  3. 练*八第3题

  同学看图填写后,可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 练*八第4题

  同学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 练*八第5题

  让同学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同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通过学*,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探索是同学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同学用自身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发明”,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同学充沛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身的尝试、探究、猜测、考虑中,不时发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同学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同学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授后小记

  在教学例题是我是让同学先列式表示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的,接着让同学通过折圆片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结果,进而使同学明确3÷4=3/4(块);3÷5=3/5(块)。同学通过比较这两个算式与分数结果,感受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式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1)把8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得几块?

  口答列式及结果。

  2、说说把一个数*均分成4份,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2)把3块饼干*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几块?应该怎样列式?

  谈话:把3块月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1块吗?

  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3÷4的商呢?

  (3)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谈话: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月饼,按题目要求来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

  交流,并演示分法。

  ①一块一块地分,把每个圆片*均分成4份,每人每次分得1/4块,结果每人分得3个1/4块,也就是3/4块。

  ②一块一块地分之后,把12个1/4块合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1/4块,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3/4块。

  ③把3个圆片叠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的1/4,再把3个1/4块拼在一起,每人分得3/4块。

  (4)如果把3块饼*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3÷5的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汇报各自想法。

  板书:3÷5=3/5(块)

  (5)归纳方法。

  <<<12>>>

  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在小组中说说。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a÷b=a/b

  b可以是0吗?为什么?

  互相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试一试。

  (1)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得到的?

  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3、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填写,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指出: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分子。分数线相当于除号(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八第1题。

  在小组中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独立填写,集体核对。

  3、完成第3题。

  独立填写,说说是怎样想的?

  把1米长的彩带*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怎样列式?(1÷3)

  把2米长的彩带*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怎样列式?(2÷3)

  4、完成第4题。

  独立填写,集体核对。

  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每人分得这袋糖的的几分之几,是把单位“1”*均分成5分;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千克,是把2千克*均分成5份。

  5、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填写。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P49l。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本主题挂图,圆形纸片(4—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复*导入

  1.填空。

  6表示()。

  7(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0(1)

  2.问题引入

  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研究,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主题挂图,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可以把一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111来表示,1个蛋糕的就是个,所以,1÷3 =。 333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3 =

  (二)教学例3

  1.出示主题挂图,读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引导学生边分边思考:我们把谁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3.汇报演示分得的过程及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不同的分法。

  方法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把每块月饼*均分成4份,每块可分得4个

  个11(个)答:每人分得个。 331,3块月饼共分得124113,*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

  3块月饼,4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

  所以每人分得3块。(如图)

  板书:3÷4 =

  4.理解。师:33(块)答:每人分得块。 443块月饼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说清理解:表示把3个月饼*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1个月饼*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师:去掉单位名称,你能说一说3表示的意思吗?

  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一说,归结明白:可以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一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重点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 教具准备

  圆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 除以9 ,商是多少?(板书:5 ÷ 9 =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 .学*例3 。

  ( 1 )板书例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5)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呈现的直观的情境图: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分饼的情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熟悉,不但生活中有,以前的课本知识中也有,生活、学*的经验体会到和以前分饼的问题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饼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个饼的问题,算式是34=?,有直观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思考,有学生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4块。借机可以让全体学生直观地体会结果不满1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直观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验证34是否是3/4块,也就是每人分得是3/4块饼吗是这堂课的难点,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一是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将第一个饼*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得1/4个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第二、第三个饼也分,每个小朋友还是分得1/4块饼,三次一共分得3个1/4块饼,合起来是3/4块饼;方法二是三个饼叠在一起分,*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3块的1/4,有3个1/4块饼,即3/4块。操作、图像都是直观的不同手段和形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3/4块饼得到的过程,形成丰富、准确的表象。

  观察等式34=3/4、35=3/5可以发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有了板书的直观支撑,学生很容易知道除法与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之一,而分数是一种数,相对于自然数、小数而言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数。在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沟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技能。如,先将被除数改写成分子,后将除数改写成分母来的比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等等。板书是可以一直留在学生视线中的直观媒体,便于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

  情境图、动手操作、直观演示、板书这些形式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试一试是让学生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题目:7分米=( )/ ( )米 23分=( )/ ( )。学生交流中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把1米看做单位1*均分成10份,7分米是这样的7份,所以7分米=7/ 10米;二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解决问题,即710=7/10(米)。运用分数的意义和规律准确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思考时是离不开直观的支撑的。直观是学生理解的基础,直观是沟通知识的桥梁。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在设计《分数与除法》这一课时,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提供丰富的素材,经历“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数学学*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学*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

  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下期的内容,它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呢?

  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励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执教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我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一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足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这节课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绐课。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我是想作为分数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 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在教学中,先复*整数除法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很容易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 以自主探索为主。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上,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在小组合作方面我还应多钻研,如何调动小组的积极性?如何让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乐于参与其中?将是我接下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真正做到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下期的内容,它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呢?

  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励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对孩子来讲,内容抽象,数量关系复杂,每年讲到这部分知识,孩子都会出现乘除部分,数量与分率不对应,做题没有思路等等。要突破这个难点,重在理解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中的单位“1”和关系式,又是做题的关键,所以,在学*本节课时,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1、突出单位“1”,写好数量关系式

  分数除法应用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仅仅抓住单位“1”的量,理解用单位“1”的量×对应的分率=对应的数量。不管是分数乘法应用题,还是除法应用题,写关系式,找单位“1”的方法是相同的,所以,每一节课,都出这样的.题目,训练写数量关系,并画出线段图,理解题意。

  比如:一本故事书,读了3/5,让学生写出两个关系式:一本书×3/5=读了的页数

  通过联想,还能写出另外一个关系式:一本书×(1-3/5)=剩下的页数

  2、严格做题的程序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孩子对分数应用题,都是凭着感觉来做题,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做题,所以出错非常多。今年从开始学*应用题,我就要求学生严格步骤:一找,找题目中的单位“1”,教给学生找单位“1”的方法。二写,写数量关系式,用单位“1”×对应的分率=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必须写成乘法关系式。三、带入数量,看题目中哪个数量给除了,从关系式中替换下来,然后选择适合的方法做。四列式计算,进行解答。

  3、教给孩子转化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中,比较难的是“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样的题目,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份数做题,找准单位“1”后,明白两个量相对应的分数。从份数方面来解决,另外一种是交给孩子转化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就相等于这个数的一加几分之几的和。明白了这一点,对孩子来讲,也降低了学*的难度。把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纳入到了简单的应用题上。

  4、教给孩子做题的方法

  分数除法应用题,我采用的是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重在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一边画图,一边用方程理解题意。另外在做题过程中,多种方法题解,让学生全面理解。

  其实,不管哪种方法,重在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

  “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每人吃1/2、1/3、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几分之一的倒数。

  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的拓展。

  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2/3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然后与分数除法第一节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做对比,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学生出现了两个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了倒数;

  2、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克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十)份(扩展6)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5)份

  一、借助实物,初步理解。

  1、创设情境,出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苹果,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苹果*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谁来分一下?

  生:用小刀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均分成两份。

  说明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师:谁能列式?

  生:1÷2=0.5(个)。

  师:谁能用分数来表示商?

  生:二分之一。

  师: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评:开头点题,节省了时间,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观察实物,探索原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均分成4份,该怎样分?

  学生上台分一分。学生边分边说:把一个苹果*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个。

  评:借助实物操作与演示,学生很容易直观理解一个的二分之一就是二分之一个、一个的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个的道理。并且能够迁移类推得出结论:一个的几分之几就是几分之几个。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讲故事,提出问题。

  昨天晚上,老师做了3张饼,可香了,刚要吃饭的时候,对门家的小姑娘来了,进门便是客,我们一家三人热情地邀请她与我们共进晚餐,吃完饭后,我一看,三张饼全吃完了,你能计算出我们*均每人吃几张饼吗?

  评:简短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⑴想:教师出示三张圆形纸片,说明:用三张圆形纸片代替三张饼,现在如果要*均分给你们组四个人,你该怎样分?每人想出一个办法。

  ⑵评:小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评选出你们认为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

  ⑶分:根据刚才选出的办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三张圆形纸片、剪刀、彩笔)剪一剪、分一分,并且把组长的那份涂色。

  ⑷汇报:小组间交流汇报,争论、补充。

  生1:我们小组是一张饼、一张饼的分,把每张饼都*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三张饼都吃完后,就是每人吃了3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2:我们是把3张饼摞起来,再*均分成4份,每人吃四分之一,再拼起来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3:我们是先把2张饼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半个饼,再把第三张饼*均分成4份,每人一份,又分了四分之一,前面的半个是四分之二张,一共每人吃了四分之三张。

  ⑸评价:自由发表意见,评价哪组的分法最好。

  生1:我认为第一种分法最好,因为我们吃的时候就是这样分的。

  生2:我认为第2种方法好,因为这样分简单,而且先分好了再吃更显得公*。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你们说的清楚明白。说明我们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

  师生一起板书出答案。

  评: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单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小组合作过程是本节课的创新之处,也是学生求知的内在需要和渴望。小组合作过程分:想、评、分、汇报、评价五步完成,要求具体,分工明确,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交流、操作的时间,使各个环节都高效有序地进行。体现了小组学*的实效性。

  3、观察比较,寻求规律

  师:观察黑板上三个算式,找出被除数、除数与商中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该怎样表示?

  生:a÷b=a/b

  师:在除法中,对除数是怎样规定的?

  生:除数不等于0。

  师:那么,分数中应该谁有限制呢?

  生:b≠0。

  评:打破原有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公式,这样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练*巩固,加深理解。

  1、阅读课本102—103页内容。

  2、练*题略。

  四、学生回顾,全课小结。

  师: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编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来吗?

  总评:“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就设计分苹果,既贴*学生生活,又直观容易理解。这样在课的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主动性的参与,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别人交流,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是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一,铺垫复*,导入新知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