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教学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3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情绪和学*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

  2、多学*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3

  本单元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最后一小节的“整理与复*”帮助学生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这一节内容在全单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没有一开始出示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归纳,而是充分考虑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材料加以适当的处理。

  我先出示一张有空缺的减法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算式寻找规律把表填完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积极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再让学生描述一行或一列的具体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有什么规律?第二列呢?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第一行有什么规律?第二行呢?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他们由发现列或行的得数规律入手,去寻找、归纳行或列的算式规律。

  这样,填表说理由——看表说规律——重新构建表格,螺旋反复,逐步递进,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有效强化了对整个表格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与复*,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认为我在本次教学中基本达到了这个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整理和复*是我们*常教学中老师经常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因而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是比较保守的完成教学,因为在一年第一学期的整理10以内加法表和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曾运用这样的整理方式,所以今天对学生我是比较放心的。我觉得根据学生的表现,在根据规律来补充表格这个环节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开放?如果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规律以后,是否可以让他们自己根据规律去有创造性地排列出一个表格呢?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4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5

  本节是节复*练*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阅读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1)

——《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2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5

  通过两个周的学*,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时每天坚持练*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是节复*练*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数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3)

——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教学反思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全单元公用12课时。本节课是整理与复*的第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是整理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规律表,通过发现规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算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基本的计算机能,尤其是口算技能更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

  课堂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回顾,便于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回顾中,多数学生都说出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紧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较快地算出了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答案。但学生没有几个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提示学生采取横竖结合的办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在教师的提示下,一般的学生发现了退位减法表中所掩盖的规律。

  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表的深刻认识,在学生探寻万表中的规律后,教师安排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巩固练*,巩固练*起到了加深学生口算技能与计算机巧的作用。

  20以内退位减法是整个减法计算的基础,它的口算技能是学生今后学*百以内或万以内数的减法的基础,非常重要。为此教师把退位减法的破十规律当做了本节课的重点。反复比较于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了退位减法的破十规律,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通过题组练*,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相互关系间的紧密联系,以此渗透加减法的相互关系,对学生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系统埋好伏笔。

  最后出示两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与检验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能力。

  纵观本节课,我对自己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认识:

  1.重视口算是小学生数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良好的加减法口算技能对学生今后的数学笔算打下坚实的学*基础。

  2.通过加法的题组练*,加强学生对加减法知识相互间的紧密联系,对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加强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间的相互联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足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课堂的组织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教学反思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教学反思 3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教学反思 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情绪和学*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

  2、多学*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教学反思 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比如:在二、三年级的百以内减法,万以内减法中,我们会告诉学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一,百位不够减,向千位退一……以此类推,通过知识的迁移再大数的减法学生也会算,其实每一数位上的计算最终还是要转化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见它的重要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的。基本上是化退位为不退位。从大的方面分有两种方法,“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字推理法又可以分为“破十法”、“*十法”、“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

  举例:13-9=?

  (1)“数数法”

  孩子很可能从13个里一个一个地去减,减去9个后,还剩4个。这种算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的基础是孩子已经学会数20以内的数,有部分孩子会通过“数”的方法来实现“减”的目的。刚开始接触退位减时,可以允许孩子用这样数的方法,但是以后应该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体会到其他的算法更快更简便,计算时应该选择更优化的方法。

  (2)“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还剩4个。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破十法可以演化为“投机取巧法”,比如,9和1凑成十,那么十几减9时就拿个位上的数加1即可,8和2凑成十,那么十几减8时就拿个位上的.数加上2即可,以此类推,这样的计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投机取巧法有局限性,仅限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于20的退位减法就不适用了。

  (3)“*十法”

  也就是说,可以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还剩4个。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4)“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一年级中上等的孩子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

  (5)“多减加补”也有可能孩子会把13减9想象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9=13-10+1=4。这也是一种很好很有创造力的方法,如果孩子提出这样的算法,应该给予表扬!

  在这些算法中,第一种算法最容易,但是最费时间。第二、三种算法比第一种快多了,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但却比第四种算法容易,就是需要两步计算,不过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想到的。第四种算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第五种算法,聪明的孩子会选用这样的方法,因为和整十数有关的加减法总是算起来比较简便的。在一年级我们主要引导、鼓励孩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退位减,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上面所讲的是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关于计算的思维过程。其实计算属于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不能强硬地要求孩子用哪种方法,允许算法多样化,尊重孩子的选择。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相比,他们的思维是不同的,但我们要逐步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特点正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比如说孩子刚开始数苹果,数小棒,就是借助于实物,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摆圆片、画圆点等操作来形成表象思维,最后到数字操作甚至心算口算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在一年级有的家长会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数指头,孩子数指头可快了,数指头只是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允许孩子有数实物、数指头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最终还是要脱离,抽象思维一旦形成,孩子的计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4)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3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因为学生们有了以前学*的基础,所以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本单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一、想加算减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想加算减”。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回忆,并出示求未知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做好铺垫。比如说:9+()=1313-9=

  二、破十减

  学生在学*破十减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破十减,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例如:13-9=这时,把被减数13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外一个数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破十减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时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三、*十减

  学生在学*十减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十减,*十减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被减数减去第一个数后要等于10,然后再用10来减去第二个数得出最后的结果。例如:13-9=这时,把减数拆开,拆开的一个数必须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认为学生们都挺喜欢这种方法的。

  由于孩子们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不管孩子们运用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十减和破十减的方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们都学得轻松自如。

  在教学时,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过分的注重了课堂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讲授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数学!

  昨天上了一节第一单元的复*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按照我自己的备课,我是完全按照书上题目的呈现进行教学的,在备课中,我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的不足,我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在学*减法表上,发现减法表的规律,通过唐老师的指点,我知道了,重点要突出表中的三个重要的规律:竖着看:减号后面的数相同,横着看,减号前面的数相同,斜着看,得数相同。

  所以这节课我以这张表为开始,慢慢发散题目。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课堂组织还要再抓紧。后来李校长评课的时候,给我的启发很大,因为现在课改之后,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把知识硬塞给孩子,他为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36道算式都散乱的放在黑板上,让孩子去思考怎样排列才会让别人一眼看出他们的规律。

  从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为了让我理解,他还举出了例子,比如说二年级姜华老师的认识厘米的课,让孩子自己去制造一把尺子,通过量、比较、突出然后知道厘米的概念,还有六年级的比例尺,也是让孩子把教室里的面画在纸上,但是也是开放的给孩子来探究。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和课堂的开放性。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6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的乐趣,为后面的学*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构建基本的学*思路。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在“做一做”的练*中,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在综合练*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的练*中和综合练*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另外,综合练*中,还突出了练*形式的灵活、多变和富有童趣;以及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例1中渗透集合思想;练*二中的第4题、第5题,练*三中的第3题、第9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五中的第7题初步呈现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内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再计算。在“做一做”的练*中,出现了扩大开放性、增加信息量、给学生更大思维空间的综合情景图──“美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根据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鹿、河里游的鱼为素材,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练*中,有关“用数学”的内容,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教材在设计方面已经体现了这方面的意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自觉地创造性地发挥和设计。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潜能。但是学*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练*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效率。(2)练*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稳步提高口算的水*。(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

  1、完成P11页练*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

  1、完成P11页练*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节是节复*练*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数学!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选【5】份(扩展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本单元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最后一小节的“整理与复*”帮助学生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这一节内容在全单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没有一开始出示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归纳,而是充分考虑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材料加以适当的处理。

  我先出示一张有空缺的减法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算式寻找规律把表填完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积极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再让学生描述一行或一列的具体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有什么规律?第二列呢?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第一行有什么规律?第二行呢?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他们由发现列或行的得数规律入手,去寻找、归纳行或列的算式规律。

  这样,填表说理由——看表说规律——重新构建表格,螺旋反复,逐步递进,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有效强化了对整个表格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与复*,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认为我在本次教学中基本达到了这个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整理和复*是我们*常教学中老师经常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因而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是比较保守的完成教学,因为在一年第一学期的整理10以内加法表和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曾运用这样的整理方式,所以今天对学生我是比较放心的。我觉得根据学生的表现,在根据规律来补充表格这个环节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开放?如果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规律以后,是否可以让他们自己根据规律去有创造性地排列出一个表格呢?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数学!

  本节是节复*练*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7:55:36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推门听课,这次推门听课我的讲授内容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法则。这节课是基于 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新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竖式计算和计算顺序。所以这节课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由礼物盒和奖励的`小星星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本课开始的时候复*了数数、手指认数、计算等内容,以小棒图示作为新课讲授的例题,让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算式并且列出竖式然后计算。在新授结束之后有两个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A/B组做练*一,C组做练*二,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数学组成员针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组评价,具体如下:

  1、教学过程中分层不明显,C组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

  2、在讲授竖式计算时,十位上应该说是0,然后1- 0=1,在十位上写1。(这一部分讲授有错误)

  3、在练*的时候,练*题出示的方式不及时,没有给学生正确地引导。(练*题分组不明显,要求不明确)

  4、板书设计不充足,格式太过随意。

  通过这次的随堂课,我了解到自己上课时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上课技巧, 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

 

  例5这节课我是在二班先上的。这节课和原来的解决问题最大的差别是,以前的解决问题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而今天的解决问题是三个条件一个问题。这就要让孩子们找出其中一个没有用的条件,把它排除掉,在解决问题。在二班,我用的是题海战术,反复的出题,让孩子们练*,没有给学生方法,效果不好。一班的孩子整体水*要比二班差一些,怎样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呢?我必须给他们找出方法,总结出做这种题的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于是,在一班上课的时候,给出一道题,在孩子们读题之后,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和之前的区别,做这种题要从问题入手分析,我让他们把问题读三遍。看看问题涉及到了谁,就去条件中找和他相关的。就例题来看:妈妈买了15个苹果,7个梨,8个桃子。妈妈买的苹果比梨多几个?孩子们在读过问题之后,很快就能分析出来。接着增加难度,给一些条件或问题不是特别明显的,孩子们在认真分析之后,也基本可以完成。通过几个练*,孩子们掌握了方法,做题的速度质量都上去了。我的感觉也很好。

  下午,我去参加了教材分析,我发现别的'教师的方法更好,为了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他们不仅让是我这样做,还提高难度,给一个条件,一个问题,让孩子来补充条件,这样锻炼之后,孩子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教是为了不教,思维更重要。学无止境,不仅学生要学,老师也要学,学别人怎样在一节一节的课中,无形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通过两个周的学*,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时每天坚持练*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7:55:36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推门听课,这次推门听课我的讲授内容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法则。这节课是基于 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新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竖式计算和计算顺序。所以这节课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