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反思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瓶中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特征。

  我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用了对比的词语和水洗发液对比的动作,没有在过程中,呈现对比观察的方法。其实应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了对比水和洗发液的方法后请学生来分享,让他们说一说是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的。学生很自然能想到使用的是对比水和洗发液的方法观察到水的特征的。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个目标在今天的课上没有达成。应该在这节课最后,问一问学生:我们知道了水有这些特征,那水有什么作用呢?

  二、注意课程前后联系

  在活动2中,让学生观察它们(水、洗发液)有什么不同,我是通过让他们观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来说我将水洗发液分一类、木块分为一类的理由,其实可以请学生来比较,然后使用前一课的分类知识,请他们自己来给三个物体分类,打算怎么分?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板书观察到将水和洗发液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无固定形状的、会流动的,而木块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

  三、我的思考

  1.针对水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问题,刘老师的建议是当学生说到水的颜色是白色时,就拿出洗发液问洗发液是什么颜色,学生知道是白色的,将水和洗发液的颜色进行对比,让学生改变水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看法。但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还是说水是白色的,我继续追问,也有学生说是银色的,部分孩子知道水不是白色的了。因为我也只在一个班这样上了,所以不知道其他班用水和洗发液颜色对比能不能发现水是无色的,不知道老师们上完是什么效果呢?下来我还得在这里打个补丁。

  2.关于透明和无色,我在刘洋老师的反思中看到了以下内容:

  水透明和无色这两个特征,学生会混为一谈。我在上这课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对此有点思考,我会突出无色和透明是两个特征,准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这是什么颜色的,那它透明吗,这样用今天易老师那个方法很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透明。这样可以随势提问颜色和是否透明是一个特征吗?然后再来解决无色这个问题,白色物体和无色物体进行对比观察能得出。但今天易老师提到认为无色是浅白色,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不是浅白色而是无色,如果给他们解释他们也不会理解,而且还会造成无色和透明这两个特征的混合。

  我觉得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比较赞同。后来刘老师也提到如果学生实在说不出水的颜色是无色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3.本节课使用的扇闻法,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使用时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其实我自己没想好怎么给学生说,下来还要动动脑筋。

  4.让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科学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是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又一次升华。

  四、备课、磨课收获

  (一)备课

  1.以前备课方向很不明确,后来慢慢知道应该去仔细研读教参,到这次教案打磨,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自己在说的时候都发现了自己分析的教材学情层次太浅了。通过下来对学生的一个简单了解,我的学情把握更准确了,当然这对制定教学重难点是很有帮助的。

  2.不轻易修改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

  3.应该对这一堂课的内容、方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进行环节设计时才不会偏向。

  (二)磨课

  1.感叹科学真的'太严谨了!从准备的水换成矿泉水到瓶盖和瓶身的对应,都体现了严谨性,也是以后再上类似课必须考虑到的地方。

  2.磨课时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对我这节课真的太有帮助了,包括周五课后老师们提的建议对我帮助也很大,一群人的智慧真的太强大了,自己在金牛区科学教师大家庭里真的很幸运!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瓶中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特征。

  我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用了对比的词语和水洗发液对比的动作,没有在过程中,呈现对比观察的方法。其实应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了对比水和洗发液的方法后请学生来分享,让他们说一说是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的。学生很自然能想到使用的是对比水和洗发液的方法观察到水的特征的。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个目标在今天的课上没有达成。应该在这节课最后,问一问学生:我们知道了水有这些特征,那水有什么作用呢?

  二、注意课程前后联系

  在活动2中,让学生观察它们(水、洗发液)有什么不同,我是通过让他们观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来说我将水洗发液分一类、木块分为一类的理由,其实可以请学生来比较,然后使用前一课的分类知识,请他们自己来给三个物体分类,打算怎么分?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板书观察到将水和洗发液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无固定形状的、会流动的,而木块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

  三、我的思考

  1.针对水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问题,刘老师的建议是当学生说到水的颜色是白色时,就拿出洗发液问洗发液是什么颜色,学生知道是白色的,将水和洗发液的颜色进行对比,让学生改变水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看法。但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还是说水是白色的,我继续追问,也有学生说是银色的,部分孩子知道水不是白色的了。因为我也只在一个班这样上了,所以不知道其他班用水和洗发液颜色对比能不能发现水是无色的,不知道老师们上完是什么效果呢?下来我还得在这里打个补丁。

  2.关于透明和无色,我在刘洋老师的反思中看到了以下内容:

  水透明和无色这两个特征,学生会混为一谈。我在上这课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对此有点思考,我会突出无色和透明是两个特征,准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这是什么颜色的,那它透明吗,这样用今天易老师那个方法很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透明。这样可以随势提问颜色和是否透明是一个特征吗?然后再来解决无色这个问题,白色物体和无色物体进行对比观察能得出。但今天易老师提到认为无色是浅白色,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不是浅白色而是无色,如果给他们解释他们也不会理解,而且还会造成无色和透明这两个特征的混合。

  我觉得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比较赞同。后来刘老师也提到如果学生实在说不出水的颜色是无色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3.本节课使用的扇闻法,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使用时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其实我自己没想好怎么给学生说,下来还要动动脑筋。

  4.让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科学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是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又一次升华。

  四、备课、磨课收获

  (一)备课

  1.以前备课方向很不明确,后来慢慢知道应该去仔细研读教参,到这次教案打磨,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自己在说的时候都发现了自己分析的教材学情层次太浅了。通过下来对学生的一个简单了解,我的学情把握更准确了,当然这对制定教学重难点是很有帮助的。

  2.不轻易修改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

  3.应该对这一堂课的内容、方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进行环节设计时才不会偏向。

  (二)磨课

  1.感叹科学真的太严谨了!从准备的水换成矿泉水到瓶盖和瓶身的对应,都体现了严谨性,也是以后再上类似课必须考虑到的地方。

  2.磨课时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对我这节课真的太有帮助了,包括周五课后老师们提的建议对我帮助也很大,一群人的智慧真的太强大了,自己在金牛区科学教师大家庭里真的很幸运!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3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经过前四课的学*,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的学*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方块。目的在于复*观察方法,为后面观察水喝洗发液做铺垫。2.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3.观察污水,提倡环境保护。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对于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1、培养良好的科学学**惯。

  低年段学生注意力低下,很容易被外在事物影响从而分心。而科学课又是一门动手实践的课程,这意味着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难度更大。于是,我把培养科学课的学**惯当做首要任务。课前,我总是要求学生将所有学*用品先放进抽屉,根据老师的需要再一项一项地拿出来,这样,种类繁多的学具和课本就能根据课堂需要,井然有序地出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乱”像。在课堂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们有序的开展活动,我把大家分成了9个科学小组,课前做好小组长培训工作,如:分发、回收活动器材、引导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只要把小组长培养成有经验、会组织的孩子,那么,科学活动开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活动开展完毕后,会有固定的交流环节,这一环节最容出现有的在讲,有的在玩儿。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我们在*时的学*中多加训练。比如,在交流之前,我们先收好探究材料,全班*1分钟把心静下来,再开始组织交流,交流时要求声音响亮,说完整的话,教师及时鼓励每一个发言者,是学生投入到交流环节中来。

  2、注重观察方法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看、闻、摸,还有对比观察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一年级学生虽然会观察,但要达到我们要求的探究目标就需要教师层层递进的指导。观察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眼睛看,所以,用眼睛观察是第一步的,并且能观察出水做多的特征。闻和摸的方法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所以,我用微视频来介绍了闻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步骤。摸的方法由我演示,再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

  3、淡化结论,注重学情。

  基于低年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避免了将知识点着重强调,只在总结水的特征时有所强化。虽然本节课要弄清水的特征,但我认为本堂课没有必要强调“特征”二字,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这些特征,只要能说出来即可。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弄清“水是什么样的?”即可,我们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学生兴趣,至于概念化的知识点,我们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4、渗透德育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贯穿每个学段和每个科目的,科学课上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们想到了用清水河污水作对比观察。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上来讲,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我用三个问题:你们有污染水的行为?你们身边有人污染过水吗?污染水的行为是对的吗?层层递进,学生也有了保护水的意识,我们德育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4

  本周带着孩子们开始了观察一瓶水。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用自由谈话的方式,通过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来引出课题-观察一瓶水,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对比观察水和洗发水的时候,我用找相同和不同来引出观察活动,聚焦了观察的`目的。然后我提前对观察液体方法中的闻进行了指导,并告诉学生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有些液体是有毒的,如果我们直接靠*闻容易吸入比较多的液体,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规范实验操作,养成好的*惯!

  在关于水和洗发水的滑不滑比较,有了洗发水的比较学生大多数都讲的是水不滑,但其实和直接捻搓相比,有了水明显要滑一些,在这里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再一次的搓捻,让他们发现其实水摸起来也是比较滑的!当学生说到会流动时,有小朋友提出洗发水比水流的慢,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告诉孩子们按照科学活动手册回家通过实验更科学的进行研究!

  在比较完水和洗发水后还没来得及对信息进行整理就下课了!因为前面还有10分钟左右,我们对孩子们前面上课发言,小组表现好等获得的积分进行了兑换!下节课的时候,我打算安排对怎样通过实验对比洗发水和水的流动速度跟孩子们进行讨论,然后再将后面的内容完成,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应该比较合适!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5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瓶中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特征。

  我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用了对比的词语和水洗发液对比的动作,没有在过程中,呈现对比观察的方法。其实应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了对比水和洗发液的方法后请学生来分享,让他们说一说是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的。学生很自然能想到使用的是对比水和洗发液的方法观察到水的特征的。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个目标在今天的课上没有达成。应该在这节课最后,问一问学生:我们知道了水有这些特征,那水有什么作用呢?

  二、注意课程前后联系

  在活动2中,让学生观察它们(水、洗发液)有什么不同,我是通过让他们观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来说我将水洗发液分一类、木块分为一类的理由,其实可以请学生来比较,然后使用前一课的分类知识,请他们自己来给三个物体分类,打算怎么分?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板书观察到将水和洗发液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无固定形状的、会流动的,而木块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

  三、我的思考

  1.针对水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问题,刘老师的建议是当学生说到水的颜色是白色时,就拿出洗发液问洗发液是什么颜色,学生知道是白色的,将水和洗发液的颜色进行对比,让学生改变水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看法。但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还是说水是白色的,我继续追问,也有学生说是银色的,部分孩子知道水不是白色的了。因为我也只在一个班这样上了,所以不知道其他班用水和洗发液颜色对比能不能发现水是无色的,不知道老师们上完是什么效果呢?下来我还得在这里打个补丁。

  2.关于透明和无色,我在刘洋老师的反思中看到了以下内容:

  水透明和无色这两个特征,学生会混为一谈。我在上这课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对此有点思考,我会突出无色和透明是两个特征,准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这是什么颜色的,那它透明吗,这样用今天易老师那个方法很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透明。这样可以随势提问颜色和是否透明是一个特征吗?然后再来解决无色这个问题,白色物体和无色物体进行对比观察能得出。但今天易老师提到认为无色是浅白色,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不是浅白色而是无色,如果给他们解释他们也不会理解,而且还会造成无色和透明这两个特征的混合。

  我觉得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比较赞同。后来刘老师也提到如果学生实在说不出水的颜色是无色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3.本节课使用的扇闻法,可以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使用时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其实我自己没想好怎么给学生说,下来还要动动脑筋。

  4.让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科学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是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又一次升华。

  四、备课、磨课收获

  (一)备课

  1.以前备课方向很不明确,后来慢慢知道应该去仔细研读教参,到这次教案打磨,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自己在说的时候都发现了自己分析的教材学情层次太浅了。通过下来对学生的一个简单了解,我的学情把握更准确了,当然这对制定教学重难点是很有帮助的。

  2.不轻易修改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

  3.应该对这一堂课的内容、方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进行环节设计时才不会偏向。

  (二)磨课

  1.感叹科学真的太严谨了!从准备的水换成矿泉水到瓶盖和瓶身的对应,都体现了严谨性,也是以后再上类似课必须考虑到的地方。

  2.磨课时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对我这节课真的太有帮助了,包括周五课后老师们提的建议对我帮助也很大,一群人的智慧真的太强大了,自己在金牛区科学教师大家庭里真的很幸运!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

  《观察一瓶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一节观察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教学难点是认识水无固定形状。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思考: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收集数据时,要明确任务和目标,老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收集的信息游离于表面的积累,以至于常常我们答非所问。所以老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可以直接问学生:“水有没有颜色?水有没有味道?谁有没有气味?”相信学生当观察的任务明确后,带着问题去观察,效果可能会更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水,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最终有效地总结出水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探究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不足:

  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的手段较少。

  对学生的生成问题引导不到位,可以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没有体现情感目标,可以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我们节约爱护。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阅读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1)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1

  本周带着孩子们开始了观察一瓶水。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用自由谈话的方式,通过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来引出课题-观察一瓶水,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对比观察水和洗发水的时候,我用找相同和不同来引出观察活动,聚焦了观察的目的。然后我提前对观察液体方法中的闻进行了指导,并告诉学生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有些液体是有毒的,如果我们直接靠*闻容易吸入比较多的液体,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规范实验操作,养成好的*惯!

  在关于水和洗发水的`滑不滑比较,有了洗发水的比较学生大多数都讲的是水不滑,但其实和直接捻搓相比,有了水明显要滑一些,在这里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再一次的搓捻,让他们发现其实水摸起来也是比较滑的!当学生说到会流动时,有小朋友提出洗发水比水流的慢,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告诉孩子们按照科学活动手册回家通过实验更科学的进行研究!

  在比较完水和洗发水后还没来得及对信息进行整理就下课了!因为前面还有10分钟左右,我们对孩子们前面上课发言,小组表现好等获得的积分进行了兑换!下节课的时候,我打算安排对怎样通过实验对比洗发水和水的流动速度跟孩子们进行讨论,然后再将后面的内容完成,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应该比较合适!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2

  1.课前精心准备,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

  《观察一瓶水》这一课要求给学生每组准备同样的水、洗发液、木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在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同样的水、洗发液各一杯和一个木块,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纸巾和垃圾盒,以及实验需要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空瓶子。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2.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经历“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一一再找一找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发现总结出水、洗发液和木块这三种物体的特征”的学*活动过程。

  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迎学上与短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3.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表现为:

  (1)可以用眼晴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

  (2)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所以不可以用尝的方法,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3)也交给学生正确的闻气味的方式。

  (4)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便于总结出物体的特征。

  4.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由于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厉害。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不断减少,从而激发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

  5.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

  (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

  (2)在突破“水无固定形状”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自制力差,所以没有让他们自己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自己亲自倒一倒,要是让每个小组都尝试做一做,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学生生活;

  (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3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经过前四课的学*,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的学*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方块。目的在于复*观察方法,为后面观察水喝洗发液做铺垫。2.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3.观察污水,提倡环境保护。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对于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1、培养良好的科学学**惯。

  低年段学生注意力低下,很容易被外在事物影响从而分心。而科学课又是一门动手实践的课程,这意味着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难度更大。于是,我把培养科学课的学**惯当做首要任务。课前,我总是要求学生将所有学*用品先放进抽屉,根据老师的需要再一项一项地拿出来,这样,种类繁多的学具和课本就能根据课堂需要,井然有序地出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乱”像。在课堂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们有序的开展活动,我把大家分成了9个科学小组,课前做好小组长培训工作,如:分发、回收活动器材、引导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只要把小组长培养成有经验、会组织的孩子,那么,科学活动开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活动开展完毕后,会有固定的交流环节,这一环节最容出现有的在讲,有的在玩儿。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我们在*时的学*中多加训练。比如,在交流之前,我们先收好探究材料,全班*1分钟把心静下来,再开始组织交流,交流时要求声音响亮,说完整的话,教师及时鼓励每一个发言者,是学生投入到交流环节中来。

  2、注重观察方法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看、闻、摸,还有对比观察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一年级学生虽然会观察,但要达到我们要求的探究目标就需要教师层层递进的指导。观察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眼睛看,所以,用眼睛观察是第一步的,并且能观察出水做多的特征。闻和摸的方法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所以,我用微视频来介绍了闻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步骤。摸的方法由我演示,再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

  3、淡化结论,注重学情。

  基于低年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避免了将知识点着重强调,只在总结水的.特征时有所强化。虽然本节课要弄清水的特征,但我认为本堂课没有必要强调“特征”二字,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这些特征,只要能说出来即可。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弄清“水是什么样的?”即可,我们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学生兴趣,至于概念化的知识点,我们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4、渗透德育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贯穿每个学段和每个科目的,科学课上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们想到了用清水河污水作对比观察。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上来讲,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我用三个问题:你们有污染水的行为?你们身边有人污染过水吗?污染水的行为是对的吗?层层递进,学生也有了保护水的意识,我们德育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4

  1.课前精心准备,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

  《观察一瓶水》这一课要求给学生每组准备同样的水、洗发液、木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在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同样的水、洗发液各一杯和一个木块,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纸巾和垃圾盒,以及实验需要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空瓶子。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2.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经历“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一一再找一找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发现总结出水、洗发液和木块这三种物体的特征”的学*活动过程。

  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迎学上与短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3.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表现为:

  (1)可以用眼晴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

  (2)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所以不可以用尝的方法,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3)也交给学生正确的闻气味的方式。

  (4)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便于总结出物体的特征。

  4.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由于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厉害。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不断减少,从而激发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

  5.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

  (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

  (2)在突破“水无固定形状”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自制力差,所以没有让他们自己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自己亲自倒一倒,要是让每个小组都尝试做一做,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学生生活;

  (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5

  周二上《观察一瓶水》,周一下午年级通知发布学*建议。同学们好,为了让同学们上课前准备地更充分,做如下建议:

  一、科学学*内容:

  1.课题《观察一瓶水》

  2.准备本节课所需器材:

  (1)半瓶水(透明瓶子装)、半瓶洗发液(透明瓶子装)、小碗1个、小木块2个、透明杯子1个

  (2)科学记录本(上节课已经使用过)、铅笔、橡皮。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请勿特意出门购买实验材料。

  二、孩子们的学*方向

  1.水有许多特征,如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等。

  2.发现水和洗发液会流动,与木块相比,它们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3.学生能用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形状不固定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

  三、学生反馈情况

  从学生反馈来看,(因为清除空间,照片忘记保存了。)整体实验效果不错,不过出现个别操作问题,和实验材质的差异,在附加活动中,比赛水,洗发露,油的速度,孩子们出现不同情况,因为分享在班级群里,有个别孩子得出不同的结果,就会有些焦虑,因为考虑到多种特殊因素,我最终采取在家长的陪同下鼓励孩子继续操作实验,以多次操作实验后的结果为准,慢慢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以及敢用自己的实验结果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对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重要,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同就不敢发声,学会自己找方法解决问题。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2)

——一瓶矿泉水作文3篇

  “传过来”,“好嘞!接球!”我一个起跳把球稳稳地传给了队友,“哐”——一声球——进了!我们赢了!我得意地和队友们击掌庆祝!抬头之间,炙热的阳光晃了我的眼睛,水如同小溪般源源不断地流着。队友们个个汗流浃背,嗓子呼出的每口热气仿佛都在叫嚣着:我要喝水!

  大伙儿都在仰着脖子咕噜咕噜地灌水,我猛地咽了一下口水——其实,已经没有口水可咽了,深吸了一口气下去,我感觉自己嗓子就像一块铁板烧,正冒着浓烟,随时可以燃烧起来。诶!我这“没头脑”,明知道今天下午有体育课居然忘了带水了。望梅止渴看来是不能拯救我了。要不去洗手池罐龙头水吧。“来,一人一半”,一只手臂伸过来一瓶矿泉水递到了我面前,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转头看见了小明那同样的满头大汗的脸。“你拧开呗!”小明抬抬下巴示意我。“这水我还没开封,咱俩一人一半。”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怎么好意思啊,这水还不够你喝呢!”“嗨,我这人呐,老是被我妈说浪费,一瓶水经常没喝完剩一大半也不知放哪,随手一放就忘了,这样你还帮了我一个大忙,咱俩一人一半把它干掉,省得我妈看见又唠叨了。”

  此刻我还能说什么呢?好哥们为了不让我有负担编了个看似没有漏洞的善意的谎言,水拿在手上沉甸甸地。“嚓”我拧开了瓶盖,手抬得高高的,仰着脖子,尽量不要让瓶口碰到嘴巴。我得留一半给哥们!水缓缓流进了我的嘴里,畅快地润着嗓子,甜到心里!

  我们相视一笑,一同走向教室。小明的水是什么牌子的呀?喝起来怎么不止一点点甜呢?

  大家好,我是一瓶矿泉水,和家人们一起住在一个拥挤的塑料袋里。

  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正和家人们开心地聊着天,突然跑来一个熊孩子,一把拿走了我。天呐,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不是别人?我欲哭无泪,心想: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本来就是一瓶矿泉水,被喝掉也是迟早的事情。我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突然感觉头顶上一阵刺痛。果然是个熊孩子,居然在头上扎了一个洞。正纳闷要干什么,突然他把手伸向我的身体,拼命捏。啊!把我当成玩具了。哼,真是太气人了,我可是为口渴的人提供解渴服务的,不是玩具。

  忽然他把我扔下跑走了原来是被妈妈叫吃饭了。松了一口气,终于没人来折磨我了。这时走过来一个年轻人,他看到我什么也没说捡起来向旁边的垃圾桶走去。看来他是想让我回到该回的地方。忽然眼前一黑,发现自己被丢到一个黑色垃圾桶里。等等,这好像是其它垃圾。喂,喂,你别走,我是可回收垃圾啊,不能把我丢在这儿。我使出最大的声音喊,可惜他没听到。唉,现在的年轻人啊,知道不乱扔,可是却不会垃圾分类。

  我无助地向垃圾盖看去,希望有人能把我拾起来,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渐渐的,我睡着了,忽然感到眼前一片明亮。接着,一个巨大的夹子把我夹了起来,然后,扔到了可回收垃圾桶中。

  历经波折,我终于回到家了,这种感觉真好。

  一件动人的事,好比是一杯在你口渴时,一位陌生人给你递来的一瓶矿泉水,又好比是在你心灰意冷时父母给你的一句鼓励的话,也好比是在你饥肠辘辘时,饭店老板给你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对的帮助,却可以使你泪流满面。

  记得那一天早上出门时还比较冷,老师前天还叮嘱我们注意加衣服和外套,运动会开模式如期开始,当时的我们还很庆幸不像昨天一样炎热,开模式结束后,同学们就各自回到自己的项目进行处,虽然比赛场地不大,但是项目地点安排的也很合理,比赛依然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由于我没有参加任何比赛项目,就只能待在*台的边缘为班级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加油打气,突然,天气骤变,太阳公公好像被我们的热情吸引,也出来凑热闹了,瞬间穿了三层衣服的我们热的满头大汗,一会儿就没有力气喊“加油”了!

  运动会在我们的欢呼声中终于结束啦!同学们各个欢呼雀跃,心理想着终于可以回家凉快凉快了。

  就在我们心中暗喜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校门口的不远处,老师和几个家长抬着买来的水朝我们走来,我们朝着他们挥手,他们也加快了步伐。

  终于,他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一瓶一瓶的发给我们,拿着手里的矿泉水,我们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打开瓶盖大口大口喝了起来,此时,我对她们万分感激。

  在这里我要谢谢细心的像妈妈一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救命”水,也谢谢那些默默无闻来帮忙的家长们。在这酷热的天气里,还有什么比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来的及时、感人呢?不,没有!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篇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它主要是要训练学生对空间与*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对以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节课自我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如下:

  一、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小方块学具便于学生操作探究

  数学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第一次操作从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摆到观察到画图,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让小组长帮助拼搭、再观察,这样做是让各层次水*的学生都能掌握,对增强学生的学*信心,调动学*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接着用了4个小正方体拼搭出了3种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了观察,体会物体的形状不同,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练*设计更有层次性

  首先,在探究红点问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前面面,右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有坡度,体现练*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

  1、在观察物体中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你们照相过吗?现在请看摄老师是从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张照片呢?”(正面、侧面、后面)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运用正面、侧面、后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削笔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时,我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口的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体验。

  3、在巩固练*中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练*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交流感知、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如:议一议,走一走等活动中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设计了四个闯关练*,以课件形式送出奖品,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对某些教学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还不够,像针对“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应再设计一些活动或练*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老师提问时还需更严谨,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课后

  专门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关资料,它们对课堂提问阐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问的指向性、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灵活性、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巧妙性和提问的逻辑性。上课时我的提问开放性太强,指向性不够,目标欠明确,所以学生回答时比较混乱,我想,如何处理好提问的开放性和指向性的关系,如何在提问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对于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还需不断同老师们一起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来提高学*兴趣,巩固学*的只是。在本节课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如果教师通过卡片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连线等活动的话就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 在巩固练*的第二个闯关练*中,我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出示茶壶这个具体实物让学生观察时,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加强自己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不断积累教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达到预期的学*效果。

  上了《观察物体》这节课以后,使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本节课我用了一句:“小朋友,你喜欢拍照吗?”和四张以我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天线宝宝”,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当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进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就不会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意的激发,而任何教学,只有当其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这一课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探讨从正面、侧面、上头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经过想象,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一样的摆法。

  教学时经过小游戏因如要学的资料进行新授教学。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动场景,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氛围。紧之后根据所给信息提出响应的问题“他们分别从不一样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一样的位置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头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惯。在此环节中,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交代得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并且由于学具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在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后之后又让学生观察“再加一个正方体,从不一样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我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前面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从正面看,还是这个形状,再增加一个正方体能够怎样摆呢?”这一问题,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训练。在问题的交代过程中,我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比较肤浅地指导学生拼摆的过程。这个环节经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拜访物体的多样化。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可是由于学具太小,四人小组观察的时候学生观察得不明显,最好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具有实效性。

  教学观察物体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心理需求。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注意让学生先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如果说,猜测是已有生活经验的唤醒,那么验证则是对已有经验的有效提升。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我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有不同的方式,比如用语言描述,根据给出的视图连线,画出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形摆出视图。实践表明,根据给出的视图进行连线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低;用语言描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略高了一些;而画出看到的图形,则比较浪费时间。我采用了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片摆出视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4)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6篇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与探究学*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进一步深入的学*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起点和障碍点?在本节中我通过课前预*、课前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起点和障碍点。

  3、学生的学*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学生的学*起点是:在化学学*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进一步深入的学*水的知识。

  4、学*的障碍点是: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如何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

  这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水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从宏观到微观,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行教学工作。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对电解实验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性质的了解和检验方法;氢气氧气的物质组成,氢气氧气的微观构成,等等,这些都是学*水的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前提。

  水电解实验在这节课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我首先要思考的。其实就是通过了解电解后的产物,来推断水的组成。这个思路建立起来,整堂课就会豁然开朗,不会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是为了看一下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应该把这个实验当做一个载体,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也应该是这种探究性科学课堂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学*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对科学家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有初步的接触。这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实验课需要体现的,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实验背后的实质。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就要求学生能来主动参与。怎样能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一起包含兴趣的参与解决问题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在别人的启发和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归属感,到学生中去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乐意去参与,能真正融入角色,像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那样来充满好奇心和兴奋感,去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自己提出的:你发现电极出现了什么现象,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哪一极产生的气体多等这些简单的观察性问题后,对学生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也有当科学家的潜质,只要你能学会发现,思考。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水电解的实验演示到此,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然后让课代表记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时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阴极的气体比较多?被压下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气体能把液体往下压?这两种到底是什么气体?在问题的指引下,老师做一些指导演示和必要的知识铺垫,来解决问题。但是,主线和重点问题要由主导角色的老师把握好,以更好地来突破难点。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也正是这节课都需要解决的。按照一定的顺序,问题的递进关系。由是什么气体?这个气体怎么来的?为什么产生的是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氢气的体积比氧气大?按照这条线有序开展。

  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类比法来引导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用黑箱实验的思路。出来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进去的是什么。出来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进去的水肯定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模型的演示,认识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得到的。得到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最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从宏观到微观来揭示水的组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整堂课的思路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连贯的。用学生的问题来串联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学生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有些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方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师生的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并且从水的宏观组成到微观组成过渡得不是很自然。还要再仔细思考和研究。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1、设计思路:

  《水的组成》这节课我的设计是以电解水的实验为载体,通过对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分析,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从元素的初步认识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教学时,学生根据实验中的体积比、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和判断等探究过程,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微观世界,然后从元素的守恒这一规律中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世界,进而从元素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元素组成。

  2、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电解水装置陈旧落后,结果将*一节课的实验探究都没得到1/10只试管的气体体积,结果没有达到可是设计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对纯净物与混合物产生混淆,对元素的认识不清,结果练*与作业时出现许多错误。

  3、改进设想:

  ①、把握好实验进度,控制好时间,注意教学重点的教学。

  ②、对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要抓要点,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该知识的资料,多做些练*以及找些时间和同学们分组讨论,尽量弄清楚。

  ③、想办法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代替长时间的电解等待,可能会更有利于本课时的优化教学。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5)

——一瓶水作文 (菁华5篇)

  夜晚,高阔的天空挂着星斗,干冷干冷的寒气,冻得星星也僵直了眼。我正在灯下整理着试卷。原本计划当天完成,可直到眼皮上下打架,还欠三篇。坚持就是胜利!我凭着这份信念完成了最后的三篇。咽了一下口水,喉咙却仍是干的。望了望水瓶,里面早已空空如也。我也已经疲惫不堪了。我急忙到热水壶去倒水,拿起瓶塞一看,里面的水还不够解我的渴呢。但我还是像饿汉望见面包两眼发绿光一般,忍着热水带给我的痛觉喝完。转头一想:现在已经11点了,热水壶里没有一丁点水,万一其它人口渴怎么办?如果在半夜呢?我想拿水壶去重烧一壶,可在口渴暂时缓解以后,疲劳又指挥着我。我迫不及待地爬上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床上时,我才睁开了眼睛。同时一个痛觉向我袭来,啊,怎么会喉痛?我连忙到热水壶去倒水。怎么全是烫热的呀?妈妈见我用手捂着喉咙,立即向我走来,关心地问:“怎么了,是不是喉痛?快,这里有稍凉的开水。”说着把温开水递给我。我眯着眼捂着喉咙喝下水,但还觉得口干舌燥。

  这时,我望见了妈妈苍黄的脸。妈妈头发蓬松,又有些零乱。眼睛惺忪,但流露出更多的是着急。眼角隐隐约约出现了许多轻微的皱纹。啊!岁月已在妈妈脸上留下了刻痕,粗心的我却未曾发现。

  哥哥拿着水瓶来倒水,“哥,你知道昨晚的热水是谁烧的么?”我问。“你是说热水壶里面吗?我昨晚上厕所时好像看到厨房灯下有一个疲惫的身影。她两手交叉着斜倚在门框上,又眯着眼,望着煤气炉上的水壶。那可能是妈妈吧。”哎,难怪细细的皱纹已爬上妈妈的眼角,难怪妈妈的青丝中又增添银发!

  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妈妈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得为我烧水倒水的情景,喝着手中渐凉的开水,我心中却感到无比温暖。

  同样是一瓶水,在你看来也许普普通通;同样是一瓶水,在你看来也许**淡淡;同样是一瓶水,但里面饱含的、蕴藏的是多少亲情和关怀;同样是一瓶水,在我看来却如此珍贵。于是,亲情的力量让它不再*淡……

  从六岁开始,父母就给我的书包里放一瓶水。但是,虽然那次装的仍然是一瓶普通的白开水,亲情却把它变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水……

  那一天下午,正好我值日,因为怕睡过头,我主动要求不睡午觉,做*题。妈妈不停地劝我还是少睡一会儿吧,终于我被说服了,但我仍然叮嘱妈妈早点叫我起床。

  我正在享受梦的欢乐时,一声声温柔的呼唤在我耳边响起:“乖乖,醒醒”。我微微睁开眼睛,恍恍惚惚看见已经快两点了,我急忙坐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天哪!差两分钟就两点了!我大声吼道:“你们怎么不叫我?!!”妈妈说:“我们不是看你睡得正香,舍不得叫你嘛!”我没有理会妈妈的*心静气,反而变本加厉:“我不管!总之我迟到了,你负责!”妈妈生气了:“今天不送你了,也不给你装水了”“不装拉倒!”我掂着书包就往学校跑。

  由于我是小跑着去学校的,再加上值日时拖了好几遍地,到第一节课间时,我已是口干舌燥,恨不得吐出几口火来。我甚至后悔对妈妈发那么大的脾气。就在这时,我*惯性地往书包里一摸,我的手触到了一个热乎乎的东西。一看,嗬!那不是一瓶水吗!

  这天,天阴沉沉的,我做在开向万达广场的.公交车上,漫无目的地看着窗外的风景。

  突然,只听“吱——”的一声,公交车来了一个急刹车,所有人都因惯性而向前倾了一下,失去了*衡。“哎呀!天哪!”一个声音突然从靠前的座位上传了过来,我循着声音看了过去,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喝水,然后因为急刹车,矿泉水瓶里的水有一半都洒到了前面一位小伙子的衣服上,姑娘歉意地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连声说着“对不起”,小伙子的脸色非常不好看,他对姑娘怒目而视,但很快又是像想到了什么一样,随即脸色缓和了下来,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算了,这也不是你的错。”姑娘充满感激地看了小伙子一眼,拿出一些纸巾,给了几张小伙子,又拿着几张开始擦在座位上的水。

  我被这一幕感动了,人与人之间,不就缺少小伙子的这一份包容吗?我们也不难看到,电视中、电脑中,有多少人因一点*常小事而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甚至最后大打出手、伤了和气,这些都是我们的警钟,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就是包容。得理不饶人,有人认为是“真汉子”,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谬论,只有那些宽容大度的君子,才是“真汉子”。

  我走上前去,帮着他们用纸巾擦椅子……

  天,依旧是阴沉沉的,公交车里的人,却不在是阴沉沉的了。

  你劳累的时候,父母帮你削一个苹果,是爱;你口渴的时候,同学帮你递来一瓶水,是爱;在下雨的时候,朋友借你一把雨伞,是爱。现在,我们用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爱。

  “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响了起来。我掏出口袋里的钱,望向天空。调皮的雨点像个伞兵,坠落到大地上。我盯着手里的5块钱,本想趁下课时买一瓶水,可谁知,老天却没事地泼下一桶水,唉!

  “你在干什么?”我转头一看,原来是赖嘉杰啊!突然,我想出了一个妙招:让赖嘉杰帮我去买。我嬉皮笑脸地对他说:“5块钱给你,你帮我去买水,好吗?”赖嘉杰毫不犹豫地夺过我手中的钱,便下楼了。

  正当我得意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我这样做赖嘉杰迟早也会被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才回来。我望向校门口,只见赖嘉杰那肥胖的身躯在人海中挤来挤去。望着他肥胖的身影,我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惑。我想叫他回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自已地把这句话给吞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我渐渐地看到一个臃肿的身影摇摇晃晃地向我走了过来,是赖嘉杰!他的头发被无情的雨给打湿了。手臂上、手指上都带着许多小水珠。他的鞋,沾满了泥土。他的脸,仿佛涂了白色颜料似的,十分苍白

  没错,尽管他拥有超人般的毅力,也挡不过这刺骨的寒风和犹如牛毛似的细雨,只有一个字能形容他——傻!正是这种傻,反映出赖嘉杰那无私奉献的品质。

  老师看到赖嘉杰走了进来,问:“你刚才去哪儿了?”“去买水。”这幼稚淳朴的话语,点燃了老师心中的火苗:“还好意思说,明知道是下雨天还出去买水。还有,现在是午饭时间,能出去吗?给我站在这儿!”赖嘉杰搓着自己的衣角, 低着头,傻傻地站在那儿,嘴里嘀咕了一两句。我很想向老师承认错误,但内心却没有足够的勇气。

  雨,像给老天使唤了一样,停住了。一缕阳光照在我身上,赖嘉杰向我走来,轻声地低语着:“给。”我接过矿泉水瓶,拧开瓶盖喝了起来。

  是啊,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缺少寻找爱的眼睛。看着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是他,使我明白爱的真谛;是他,使雨后的阳光炽然起来……

  上个星期,我们一家开车去乡下的爷爷家玩。当天乡下正好停水,爸爸给我们每人买了一瓶矿泉水。这是这瓶矿泉水,给了我人生道路中一个深刻的启示。

  到了爷爷家,爷爷出门迎接我们。他说:“一瓶水喝一天够吗?”我拍拍胸脯,自信的说:“当然够!”上午我闲着没事干,就掏出手机来玩游戏。玩着玩着,我感觉口渴了。咦,我身边不是有一瓶水吗?我拿起来刚想喝个痛快,可转念一想,一天只有一瓶水,下午怎么办?我只喝一半不就行了。于是我拿起矿泉水,拧开瓶盖,举起瓶子,几大口就喝了一半。就这样,我边喝边玩,边玩边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把一瓶水全部喝光了。当最后一滴水落进我的口中,瓶中的水已经荡然无存了。糟糕!喝完了下面该怎么办呢?我只好自我安慰:“没关系,我上午喝了一大瓶水,下午就应该不需要喝水了吧。”

  中午吃午饭了,爷爷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午餐,我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狂吃一顿。

  下午没多久,渴的感觉开始袭来。我跟自己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上午肚子里储存了那么多水……”可渐渐地,我受不了了,嘴唇发干,眼睛发花,整个身体像被风干了的咸鱼一样。爸爸拿着水在我身边晃来晃去,爷爷笑眯眯地说:“小鬼头,你来的时候不是很有信心的说够嘛,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天哪,我垂头丧气地瘫倒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我……输了……回家吧……”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默默无语。

  这件事深深的给了我一个启示,做事千万不能图一时痛快啊,人生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有序进行。这件事的教训,我终身难忘。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6)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周带着孩子们开始了观察一瓶水。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用自由谈话的方式,通过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来引出课题-观察一瓶水,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对比观察水和洗发水的时候,我用找相同和不同来引出观察活动,聚焦了观察的目的。然后我提前对观察液体方法中的闻进行了指导,并告诉学生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有些液体是有毒的,如果我们直接靠*闻容易吸入比较多的液体,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规范实验操作,养成好的*惯!

  在关于水和洗发水的`滑不滑比较,有了洗发水的比较学生大多数都讲的是水不滑,但其实和直接捻搓相比,有了水明显要滑一些,在这里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再一次的搓捻,让他们发现其实水摸起来也是比较滑的!当学生说到会流动时,有小朋友提出洗发水比水流的慢,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告诉孩子们按照科学活动手册回家通过实验更科学的进行研究!

  在比较完水和洗发水后还没来得及对信息进行整理就下课了!因为前面还有10分钟左右,我们对孩子们前面上课发言,小组表现好等获得的积分进行了兑换!下节课的时候,我打算安排对怎样通过实验对比洗发水和水的流动速度跟孩子们进行讨论,然后再将后面的内容完成,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应该比较合适!

  1.课前精心准备,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

  《观察一瓶水》这一课要求给学生每组准备同样的水、洗发液、木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在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同样的水、洗发液各一杯和一个木块,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纸巾和垃圾盒,以及实验需要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空瓶子。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2.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经历“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一一再找一找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发现总结出水、洗发液和木块这三种物体的特征”的学*活动过程。

  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迎学上与短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3.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表现为:

  (1)可以用眼晴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

  (2)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所以不可以用尝的方法,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3)也交给学生正确的闻气味的方式。

  (4)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便于总结出物体的特征。

  4.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由于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厉害。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不断减少,从而激发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

  5.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

  (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

  (2)在突破“水无固定形状”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自制力差,所以没有让他们自己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自己亲自倒一倒,要是让每个小组都尝试做一做,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学生生活;

  (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经过前四课的学*,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的学*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方块。目的在于复*观察方法,为后面观察水喝洗发液做铺垫。2.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3.观察污水,提倡环境保护。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对于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1、培养良好的科学学**惯。

  低年段学生注意力低下,很容易被外在事物影响从而分心。而科学课又是一门动手实践的课程,这意味着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难度更大。于是,我把培养科学课的学**惯当做首要任务。课前,我总是要求学生将所有学*用品先放进抽屉,根据老师的需要再一项一项地拿出来,这样,种类繁多的学具和课本就能根据课堂需要,井然有序地出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乱”像。在课堂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们有序的开展活动,我把大家分成了9个科学小组,课前做好小组长培训工作,如:分发、回收活动器材、引导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只要把小组长培养成有经验、会组织的孩子,那么,科学活动开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活动开展完毕后,会有固定的交流环节,这一环节最容出现有的在讲,有的在玩儿。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我们在*时的学*中多加训练。比如,在交流之前,我们先收好探究材料,全班*1分钟把心静下来,再开始组织交流,交流时要求声音响亮,说完整的话,教师及时鼓励每一个发言者,是学生投入到交流环节中来。

  2、注重观察方法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看、闻、摸,还有对比观察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一年级学生虽然会观察,但要达到我们要求的探究目标就需要教师层层递进的指导。观察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眼睛看,所以,用眼睛观察是第一步的,并且能观察出水做多的特征。闻和摸的方法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所以,我用微视频来介绍了闻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步骤。摸的方法由我演示,再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

  3、淡化结论,注重学情。

  基于低年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避免了将知识点着重强调,只在总结水的.特征时有所强化。虽然本节课要弄清水的特征,但我认为本堂课没有必要强调“特征”二字,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这些特征,只要能说出来即可。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弄清“水是什么样的?”即可,我们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学生兴趣,至于概念化的知识点,我们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4、渗透德育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贯穿每个学段和每个科目的,科学课上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们想到了用清水河污水作对比观察。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上来讲,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我用三个问题:你们有污染水的行为?你们身边有人污染过水吗?污染水的行为是对的吗?层层递进,学生也有了保护水的意识,我们德育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1.课前精心准备,选取合适材料,让探究更有实效性。

  《观察一瓶水》这一课要求给学生每组准备同样的水、洗发液、木块。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我在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同样的水、洗发液各一杯和一个木块,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纸巾和垃圾盒,以及实验需要用到的各种形状的空瓶子。这节课中我选择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很愿意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2.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学生经历“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一一再找一找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发现总结出水、洗发液和木块这三种物体的特征”的学*活动过程。

  比较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层次比较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层一层地把重点突破,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尝试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大胆想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迎学上与短较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3.在教学中结合所教内容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表现为:

  (1)可以用眼晴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

  (2)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所以不可以用尝的方法,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3)也交给学生正确的闻气味的方式。

  (4)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便于总结出物体的特征。

  4.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渗透环保教育。由于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厉害。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在不断减少,从而激发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

  5.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运用感官参与,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

  (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多。

  (2)在突破“水无固定形状”这一难点时,放手还不够。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自制力差,所以没有让他们自己准备不同形状的瓶子自己亲自倒一倒,要是让每个小组都尝试做一做,理解可能就会更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

  (1)要尊重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意见或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要贴*学生生活;

  (2)要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周二上《观察一瓶水》,周一下午年级通知发布学*建议。同学们好,为了让同学们上课前准备地更充分,做如下建议:

  一、科学学*内容:

  1.课题《观察一瓶水》

  2.准备本节课所需器材:

  (1)半瓶水(透明瓶子装)、半瓶洗发液(透明瓶子装)、小碗1个、小木块2个、透明杯子1个

  (2)科学记录本(上节课已经使用过)、铅笔、橡皮。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请勿特意出门购买实验材料。

  二、孩子们的学*方向

  1.水有许多特征,如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等。

  2.发现水和洗发液会流动,与木块相比,它们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3.学生能用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形状不固定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一瓶水》教学反思6篇(扩展7)

——《观察水》教学反思(十)份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在各位听课教师的指导下,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我对本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课遵循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实现教学目标由知识点的掌握到科学技能与精神的领悟与培养的转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水是怎样的物体,并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进五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修改后的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研究对象。学生经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相当丰富的事实,积累了表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有关水的特征的概念。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急于得出具体结论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就本课来说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通过感知获得的材料,教师认为与本课的具体结论没有直接关系往往处理得比较简单。教师原本希望带领学生一帆风顺地直奔结论,因而失去了培养学生的志趣和能力的极好机会。二是教师在学生研讨中急于对与具体结论有关的问题简单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因而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寻找教师满意的答案上,而难以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更不能认真汲取来自同学间的信息,根据自己获得的事实得到自己的结论。

  2、实现教学方法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掌握”到“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以导为主”的转变。

  课改后,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是*等的互动的,修改前的课我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讲台上,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于一个“独尊”的位置,我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积极主动性。修改后的课上,我努力扮演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经常使用“很好,谁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请讲。”这类的鼓励性语言。积极的创设研究水的情境,与学生共同观察水,尽量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使课堂从被动的、服从的师生关系转变到和谐互动的关系。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收获应该是经过岁月冲刷而根植于他们头脑中的东西上。

  3、实现教学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教学中不再以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本节课中,我把教材看作是资源,而不是圣书,有机地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围绕主题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比比看谁的发现多。然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观察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在这次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的想法:对学生预期学*结果定位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知器官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辨别清晰各种器官对物体观察产生的结果。现对这次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得比较好得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思维*惯。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上来寻找水、教师指导认识水的特征,明确了身体各种器官观察产生的结果的描述。通过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来归纳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通过分析学生活动前后对水的性质的描述(教学活动前有的学生提到水是白色的,还有容易把透明的和白色两个性质混淆理解的原有认知经验)让学生明确眼睛是我们视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能嗅出物体的气味;舌头是味觉器官,能尝出物体的味道等。

  2、教学中师生互动融洽,学生探究兴趣、欲望持久。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理解,同时让其他同学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找出同学发言的不妥和需要补充的内容,教师确实保护好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轻易下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分析、总结中的自己的正确认识。

  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未能充分让学生参与科学活动。

  科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科学有规律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好奇心比较强烈和积极,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完整、高度不够,教学设计没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去。

  具体体现在:在让每一个小组到讲台前面来找水的过程中,教师没能照顾到台下更多的学生都只能进行等待,在压抑着自己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就让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充分应用自身感知手段认识事物特征的过程就显得“苍白”、“消瘦”。

  因此,在以后教学预期学*目标定位上要有足够高度,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选择更优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科学能力。

  2、教学内容偏少,活动主题不足以使学生全面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本课内容除了包括学*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还应该包含对水的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但是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关于水的流动性的内容和活动,就显得这节课不够丰富。

  因此日后还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探究如何去完善课堂,让学生感知更多的科学。

  《水的观察》是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有关水的初步知识,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需要有顺序,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对于水学生比较熟悉,对水的气味、颜色等基本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此本节课我把观察方法训练及有条理的对事物进行描述作为教学重点,并打破教材课时安排的局限,把水的形状及水的流动性合并到本节一起讲授,让学生比较完整的了解水的基本特征。为此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一些特征;第二部分是通过比较方法对水进一步了解。

  教学伊始给学生播放一组以水为主题的精美图片,引发学生观察学*的兴趣。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汇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观察形式与方法,并认识到有顺序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本节课结合孩子好玩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单调枯燥的观察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了解水的特性,在游戏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观察方法。

  教学中我还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学生课前与课后对水的观察认识进行了比较,使学生明白科学、有序的观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观察一瓶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一节观察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教学难点是认识水无固定形状。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思考: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收集数据时,要明确任务和目标,老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收集的信息游离于表面的积累,以至于常常我们答非所问。所以老师在提问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可以直接问学生:“水有没有颜色?水有没有味道?谁有没有气味?”相信学生当观察的任务明确后,带着问题去观察,效果可能会更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水,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等一系列实验过程,最终有效地总结出水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水的特征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探究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不足:

  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的手段较少。

  对学生的生成问题引导不到位,可以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没有体现情感目标,可以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我们节约爱护。

  《观察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在这次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的想法:对学生预期学*结果定位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知器官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辨别清晰各种器官对物体观察产生的结果。现对这次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得比较好得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思维*惯。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上来寻找水、教师指导认识水的特征,明确了身体各种器官观察产生的结果的'描述。通过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来归纳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通过分析学生活动前后对水的性质的描述(教学活动前有的学生提到水是白色的,还有容易把透明的和白色两个性质混淆理解的原有认知经验)让学生明确眼睛是我们视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能嗅出物体的气味;舌头是味觉器官,能尝出物体的味道等。

  2、教学中师生互动融洽,学生探究兴趣、欲望持久。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理解,同时让其他同学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找出同学发言的不妥和需要补充的内容,教师确实保护好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轻易下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分析、总结中的自己的正确认识。

  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未能充分让学生参与科学活动。

  科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科学有规律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好奇心比较强烈和积极,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完整、高度不够,教学设计没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去。

  具体体现在:在让每一个小组到讲台前面来找水的过程中,教师没能照顾到台下更多的学生都只能进行等待,在压抑着自己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就让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充分应用自身感知手段认识事物特征的过程就显得“苍白”、“消瘦”。

  因此,在以后教学预期学*目标定位上要有足够高度,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选择更优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科学能力。

  2、教学内容偏少,活动主题不足以使学生全面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本课内容除了包括学*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还应该包含对水的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但是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关于水的流动性的内容和活动,就显得这节课不够丰富。

  因此日后还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探究如何去完善课堂,让学生感知更多的科学。

  在教学中,我根据以前的教学实践,在设计教学程序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将教本内容顺序作了部分调整。让学生在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后,参与寻找水的教学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材安排首先让学生从四杯物体中找到水,学生在不了解方法的前提下去找,是不利于学生操作的,学生操作时也是无序的,只有将观察认识物体的常用方法交给学生,那学生操作就非常容易,观察也更有序。

  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在开课前,我准备了一瓶纯净水,4个塑料袋,一个透明的,三个是黑色的不透明,分别装有4瓶液体(水、醋、牛奶、糖水)、不同形状的容器、运水工具(桶、水管),让学生观察,说出里面有什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分别打开这4个塑料袋。

  3、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巩固学*成果。当学生知道什么是液体后,学生举例说出了许多液体物体,当学生在回答生活中如何运用运水工具时,学生举出了不同运水工具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4、通过实验,将水从塑料袋中流出,将水倒入不同的容器,将水“倒来倒去”让学生上讲台演示、观察,将学生原有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了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学生概括出“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从而将零星认识发展到概念水*。

  5、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VCD中“欣赏美丽的水”“生命离不开水”片断,让学生体会到水的自然之美,从而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6、本课的运水比赛内容,在本节课中没作安排,在下节课再举行。我想开展比赛,让学生知道如何参加,用什么工具适合,有哪些规则这很重要。路远路*、用水多与少与用什么运水工具有关联,本节课完成了这部分教学。组织小组合作——运水比赛,需要准备、需要场地、更需要时间,这在教室内是无法展开的,只能安排在室外进行,四十分钟的时间对于本课是不够的。

  总体来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农村小学实验课开展的不多,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只顾闻、尝等过程,但不能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上;部分内容感到好奇,只顾一人操作,合作精神不够。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经过前四课的学*,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的学*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方块。目的在于复*观察方法,为后面观察水喝洗发液做铺垫。2.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3.观察污水,提倡环境保护。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

  对于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1、培养良好的科学学**惯。

  低年段学生注意力低下,很容易被外在事物影响从而分心。而科学课又是一门动手实践的课程,这意味着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难度更大。于是,我把培养科学课的学**惯当做首要任务。课前,我总是要求学生将所有学*用品先放进抽屉,根据老师的需要再一项一项地拿出来,这样,种类繁多的学具和课本就能根据课堂需要,井然有序地出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乱”像。在课堂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们有序的开展活动,我把大家分成了9个科学小组,课前做好小组长培训工作,如:分发、回收活动器材、引导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只要把小组长培养成有经验、会组织的孩子,那么,科学活动开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活动开展完毕后,会有固定的交流环节,这一环节最容出现有的在讲,有的在玩儿。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我们在*时的学*中多加训练。比如,在交流之前,我们先收好探究材料,全班**1分钟把心静下来,再开始组织交流,交流时要求声音响亮,说完整的话,教师及时鼓励每一个发言者,是学生投入到交流环节中来。

  2、注重观察方法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看、闻、摸,还有对比观察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一年级学生虽然会观察,但要达到我们要求的探究目标就需要教师层层递进的指导。观察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眼睛看,所以,用眼睛观察是第一步的,并且能观察出水做多的特征。闻和摸的方法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所以,我用微视频来介绍了闻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步骤。摸的方法由我演示,再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

  3、淡化结论,注重学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