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1-04 00:00:00 教学计划,数学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均数的意义,体会学*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五、教学资源分析: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2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两个班共有学生80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39人。学生分布比较散,有路口的、也有中塘那边等,部分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根据上学期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均分达80分,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工作比较忙,顾不上孩子的学*,根本没有心思管理。学*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惯,作业经常性的不完成。因此,本学期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课外辅导及良好的学**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数与计算的教学,要算用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注重实践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实际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要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学困生转化措施

  1、上课时多关注学困生的学*过程,多用鼓励的语言表扬他们。

  2、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

  3、作业和试卷当面批改。

  六、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七、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计数器、小棒、简易的指南针、年历卡、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简易天*等。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菁华3篇)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学*目标:

  1.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导学过程:

  一、 课前预*

  列竖式计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学*新知

  1. 妈妈想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钱?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图的条件提出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本p8的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

  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要把( )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

  三、 自我检测

  1.基础达标

  直接写得数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巩固提高题

  数学门诊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个羽毛球拍18.4元,一个篮球62.3元,一个排球54.6元。

  a) 李老师想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李老师用1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钱够吗?

  三、 拓展训练

  作文书: 12.5元 计算机: 24.3元 台灯: 43.7元

  王叔叔想买其中的任意两种物品,他至少要带多少元?台灯比计算机贵多少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的难点,当然也是学*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3、 学*分数 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学*活动中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1、猴头、桃子的图片。

  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分桃子

  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

  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

  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学生思考,汇报)

  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为什么?

  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

  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因为是*均分的。

  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

  生:每只猴子分1个。

  师:如果把1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

  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

  生2:把一块橡皮*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在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别画了 表示一半。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

  (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

  师:把一个桃子*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

  (师指导写1/2)

  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

  (学生动手涂)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

  生1:我把一个圆*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树叶*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

  ……

  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

  2、认识1/4、2/4、3/4、4/4

  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

  (学生独立折纸)

  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

  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

  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

  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

  (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把一张纸*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

  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

  (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

  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

  (生领读课题)

  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3

  4

  师:谁说说3/4的意思。

  (生说略)

  4、联系生活

  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

  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

  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世界的11/1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

  (①、②、③小题略)

  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应该用8/12表示。

  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学生思考)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

  师:谁再来发表意见。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

  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

  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 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 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

  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

  c 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左图中有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见图58页第4题)

  (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5、判断正误。

  (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 )

  (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

  (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 )

  (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组内讨论。

  b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说一说:

  ①*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生动手分一分。

  (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

  2、试一试

  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出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学生独立做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解释与应用

  1、尝试练*(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巩固提高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知识“分一分(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 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

  1、基本练*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帐、水彩笔

  3、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均分 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 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

  3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

  (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

  (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

  (1)分类。

  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行分类。

  一类: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2)小组交流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多,分数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实践应用

  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四)拓展延伸

  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

  (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

  (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

  (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 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C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加减法的意义。

  2、复*分数的有关知识:5/7、4/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汇报: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交流得出结果 :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解决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③ 学生独立思考。

  ④ 小组交流讨论(可借助准备的材料或借图来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乙小组:借用材料

  丙小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景图(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下面的问题,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2)独立解决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① 生独立解决,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画图、有的折纸、有的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①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师可以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a生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有部分学生可能知道,“1”是一个大西瓜*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师小结: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新课 标第一 网

  师:妈妈又有了难题要请教我们了,请看:(投影出示)

  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线段图:

  2、课本P64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指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导入学*

  1、现在桌子上摆了这么多的玩具,想玩一会儿吗?

  2、观察:每种玩具是怎么运动的?待会儿我们按组来汇报

  3、这些玩具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

  4、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 像陀螺、风车、转笔刀这样的运动(师用手势表示旋转)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我们叫它旋转。)

  像小小汽车、小乌龟、计数器这样运动的呢?(接着用手势表示)(我们叫它*移。)

  6、今天我和孩子们就一起来认识了解一下*移和旋转现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在观察、感受活动中认识*移和旋转

  2、出示多媒体课件:空中列车、空中摇滚、过山车、旋转木马)

  3、谁能说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是*移还是旋转?

  4、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移和旋转的现象。请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想想做做第一题)。

  5请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怎样的运动就是*移,怎样的运动就是旋转。谁能做一个动作,用你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这就是*移,那就是旋转。

  6、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运动给*移和旋转创造一个符号呢?(同桌可以商量)

  7、 展示汇报

  8、比较一下*移和旋转你们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三、操作、观察

  (一)移一移

  1、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老师要求*移圆片。(先向上*移4格,再)

  师:忙了半天又回到原地。好,不玩了。

  2、出示课件:下雨前,蚂蚁们正忙着搬家。

  (二)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金鱼图和火箭图。(电脑验证答案)

  (三)画一画

  在书上试一试里选一个图形做一做。(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画法)

  四、全课总结

  1、师玩竹蜻蜓,这是老师小时侯自己做的一个玩具,你玩过吗?你知道这个玩具刚才做了哪些运动?

  2、你回去也能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发挥想象,制造出一些*移或旋转的小玩具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内容混合的方法。每个字段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十进制”。根据购物的具体情况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识别、阅读和书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十进制大小的过程;能加减一位小数,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可以用小数来表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第五单元“认可分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识别、阅读和书写简单的分数;感受对比分数的过程;能计算出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它可以在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水*和垂直方向*移的简单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可以知道轴对称图形,在正方形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4单元“区域”。举例理解面积的含义,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和理解面积单位,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探索和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估计出给定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6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例子,了解*均数的含义,认识到*均数的必要性,找到简单数据的*均数;能够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与同行交流想法。

  实践活动:去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和你的同学比较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生活中的小数,和同龄人聊聊。从纸上剪下你喜欢的图形,通过*移或旋转来画出图案。设计旅行计划。厨房地板的选择--展开和翻转制作拼图。调查组内学生身高,计算组内*均身高。在报纸上找出与*均分相关的信息,告诉同行。

  二、教学重点:

  本教材中的小数和分数、图形变换、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和实用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学术条件分析:

  这学期我教的三个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学*态度端正。尤其是男生,学*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同学不够自觉,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差,数学学*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教材通行证的数量和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六、促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14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如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的重要性,不学*就落后,就没有本领。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的方法,数学水*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上课时,思维敏捷,迅速,此时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功课。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此时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此时会进行相应的乘、此时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此时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此时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此时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指南针

  2、年历卡

  3、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

  4、面积单位卡片

  5、简易天*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12人,女20人,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本10份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学。

  1、设立情境,复*旧知作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

  (1)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4、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五、总结。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也有所了解。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案例点评

  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是符合课改新理念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进行学*,进而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起着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但教师拘泥于教材的编排,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略显不足。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移与旋转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独立设计出自己想要图案。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案:

  课前动手收集一些图案。

  二、学生自主合作制作:

  1.说一说

  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案拿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觉得它美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2.找一找

  学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笔,把自己所拿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移或旋转得到的圈出来。

  3.画一画

  老师可以取出一幅图片,将其中一幅,对折撕掉,指名生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三、检测达标

  1.剪一剪

  学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通过*移或旋转绘制出一幅图案。

  四、评比结束本课:

  学生把自己设计图案拿出来,先小组比,选出优秀的图案,然后教师在评比出优秀的图案三份。

  课后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兴趣,带着问题去学*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 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 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 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 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王

  (3)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 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 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 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 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 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 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 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 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

  (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并会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体育的密切联系。

  2、尝试数学与体育等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呢?

  其实体育中也有许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发现了吗?发现那些数学知识?

  学校组织开展趣味体育比赛:体操表演和拔河。大家想参加吗?

  二、设计体操表演的对形

  1、让学生观看体操表演片段后,提问:刚才的表演觉得怎么样?怎样能使对形更好看些?

  2、学生设计对形的变换方法,分小组合作完成。

  3、展示评比学生设计的,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三、安排参加拔河比赛

  1、全班分四个组参加比赛,可以怎样安排比赛呢?(循环赛和淘汰赛)

  2、每两个组展开进行一场比赛,全班一共进行几场比赛?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学生分小组安排循环赛的场次

  4、淘汰赛需要赛几场?又可以怎样安排呢?抽签进行比赛。

  四、。

  板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

  2、体验小数大小比较的多种方法,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不同方法,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具准备:

  投影片(P4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文具店里学到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师出示下图)

  师:图片中告诉我们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铅笔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师:你能从中提出个数学问题吗?生3:哪个文具店中的铅笔盒便宜?

  生4:要买书包应到哪个文具店去买???

  师:同学们真棒,那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学*新知

  1、师:同学们想一想,去哪个文具店中的买铅笔盒便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师:谁能说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买,因为4.9元小于5.1元。师:你是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的呢?

  (3)汇报交流。

  生1:因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淘气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

  同学们说帮不帮?(帮)

  师:小淘气想买一块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买,同学们帮他选一家,好不好?(好)

  (1)学生自己比较大小。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比较的?(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三、巩固练*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组自己练*。

  2、到哪个商店去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1:我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

  学*目标:

  1.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导学过程:

  一、 课前预*

  列竖式计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学*新知

  1. 妈妈想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钱?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图的条件提出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本p8的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

  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要把( )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

  三、 自我检测

  1.基础达标

  直接写得数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巩固提高题

  数学门诊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个羽毛球拍18.4元,一个篮球62.3元,一个排球54.6元。

  a) 李老师想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李老师用1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钱够吗?

  三、 拓展训练

  作文书: 12.5元 计算机: 24.3元 台灯: 43.7元

  王叔叔想买其中的任意两种物品,他至少要带多少元?台灯比计算机贵多少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的难点,当然也是学*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3、 学*分数 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学*活动中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1、猴头、桃子的图片。

  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分桃子

  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

  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

  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学生思考,汇报)

  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为什么?

  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

  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因为是*均分的。

  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

  生:每只猴子分1个。

  师:如果把1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

  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

  生2:把一块橡皮*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在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别画了 表示一半。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

  (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

  师:把一个桃子*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

  (师指导写1/2)

  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

  (学生动手涂)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

  生1:我把一个圆*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树叶*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

  ……

  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

  2、认识1/4、2/4、3/4、4/4

  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

  (学生独立折纸)

  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

  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

  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

  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

  (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把一张纸*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

  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

  (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

  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

  (生领读课题)

  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3

  4

  师:谁说说3/4的意思。

  (生说略)

  4、联系生活

  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

  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

  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世界的11/1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

  (①、②、③小题略)

  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应该用8/12表示。

  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学生思考)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

  师:谁再来发表意见。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

  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

  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 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 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

  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

  c 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左图中有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见图58页第4题)

  (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5、判断正误。

  (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 )

  (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

  (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 )

  (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组内讨论。

  b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说一说:

  ①***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生动手分一分。

  (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

  2、试一试

  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出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学生独立做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解释与应用

  1、尝试练*(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巩固提高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知识“分一分(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 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

  1、基本练*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帐、水彩笔

  3、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均分 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 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

  3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

  (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

  (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

  (1)分类。

  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行分类。

  一类: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2)小组交流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多,分数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实践应用

  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四)拓展延伸

  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

  (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

  (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

  (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 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C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加减法的意义。

  2、复*分数的有关知识:5/7、4/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汇报: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交流得出结果 :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解决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③ 学生独立思考。

  ④ 小组交流讨论(可借助准备的材料或借图来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乙小组:借用材料

  丙小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景图(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下面的问题,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2)独立解决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① 生独立解决,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画图、有的折纸、有的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①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师可以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a生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有部分学生可能知道,“1”是一个大西瓜*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师小结: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新课 标第一 网

  师:妈妈又有了难题要请教我们了,请看:(投影出示)

  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线段图:

  2、课本P64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指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的难点,当然也是学*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3、 学*分数 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学*活动中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1、猴头、桃子的图片。

  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分桃子

  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

  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

  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学生思考,汇报)

  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为什么?

  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

  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因为是*均分的。

  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

  生:每只猴子分1个。

  师:如果把1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

  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

  生2:把一块橡皮*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在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别画了 表示一半。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个桃子*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

  (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

  师:把一个桃子*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

  (师指导写1/2)

  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

  (学生动手涂)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

  生1:我把一个圆*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树叶*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

  ……

  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

  2、认识1/4、2/4、3/4、4/4

  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

  (学生独立折纸)

  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

  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

  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

  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

  (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把一张纸*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

  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

  (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

  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

  (生领读课题)

  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3

  4

  师:谁说说3/4的意思。

  (生说略)

  4、联系生活

  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

  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

  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世界的11/1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

  (①、②、③小题略)

  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应该用8/12表示。

  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学生思考)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

  师:谁再来发表意见。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

  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

  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 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 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

  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

  c 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左图中有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见图58页第4题)

  (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5、判断正误。

  (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 )

  (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

  (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 )

  (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组内讨论。

  b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说一说:

  ①***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生动手分一分。

  (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

  2、试一试

  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出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学生独立做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解释与应用

  1、尝试练*(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巩固提高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分数知识“分一分(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 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

  1、基本练*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帐、水彩笔

  3、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均分 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 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

  3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

  (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

  (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

  (1)分类。

  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行分类。

  一类: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2)小组交流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多,分数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实践应用

  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四)拓展延伸

  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

  (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

  (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

  (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创设情境,复*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 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C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加减法的意义。

  2、复*分数的有关知识:5/7、4/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汇报: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交流得出结果 :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解决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③ 学生独立思考。

  ④ 小组交流讨论(可借助准备的材料或借图来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乙小组:借用材料

  丙小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景图(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下面的问题,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2)独立解决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① 生独立解决,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画图、有的折纸、有的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①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师可以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a生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有部分学生可能知道,“1”是一个大西瓜*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师小结: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新课 标第一 网

  师:妈妈又有了难题要请教我们了,请看:(投影出示)

  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线段图:

  2、课本P64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指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情况分析

  501班有学生79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班的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中懒惰思想严重。

  2、不太会抓重点,学*方法不当,不懂得灵活运用,学*成效不高。

  3、学**惯有待改进。

  4、老师采用上课提问、下课辅导、指导监督等方法提高其学*成绩。

  因学*方法不当,成绩不显著的着意教给其学*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赶上来。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 4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的快乐。

  教学难点:

  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

  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石头、大豆、乒乓球等。

  三、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他们学*认真、踏实、自觉,基础一般,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法分析

  我先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创设情境,开启他们的智慧。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以下四个环节结束本课的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开启智慧。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跟语文老师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但瓶里的水不够高,乌鸦一颗一颗的往瓶子里装石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教师提问:a、乌鸦喝到水了吗? b、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析这一现象? c、乌鸦往瓶子里装的小石子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乌鸦算一算好吗?把学生带入了动物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乌鸦叼来的小石子即不像长方体,又不像正方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体积怎么办呢? 产生智慧的火花。

  2、交流探究,分享智慧。

  首先,是让学生去猜猜石块的体积?开发学生的思维,但,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求出石块的体积呢?小组合作,制定出一种可行的测量方案。 其次,分组汇报 (请同学们对各小组的汇报(试验步骤)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的建议。),其他组员有没有补充。

  3、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有可能提到的方案:

  方案一: A、找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放有一定的水,请学生观察并记录此时水的高度。 B、放入石块,再次请学生量出水面的高度。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可以怎样算? a、计算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 b、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后总体之差。 质疑:为什么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呢?(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面会升高)。 教师板书:上升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二: 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到入长方体的容器中算出体积。质疑: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所以水会溢出来)

  教师板书: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三:(1)将石块放入没水的容器中。(2)往容器中加水,淹没整块石头。(3)将石块取出。教师板书:下降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方案四:(1)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容器中的水位在升高的同时又溢出。

  教师板书:上升的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4、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并计算石子的体积。

  三、巩固拓展,展示智慧

  a、拳王争霸。

  b、说说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呢?

  c、课后阅读 如阿基米德、曹冲称象、捞铁牛等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提升智慧。

  在实践与操索过程中,偿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本节课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21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进一步落实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课堂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状态,激发全体学生有效学*。让孩子体验到数学学*的过程、探究创造的快乐,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促进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学*内容:分数加减法、长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确定位置、用方程解决问题、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会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4.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78人,大部分学生对学*比较自觉,课堂上能积极自主参与合作学*,主动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发出真声音,学*态度端正,能当堂完成学*任务。作业书写基本能达到快速、工整、规范、美观、漂亮。一部分学生思想懒惰,上课比较安静,不善于表达,课堂学*效率不高。学*自觉性差,集体荣誉感不强,每次考试都给班集体拖后腿,影响班级整体成绩。这学期继续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逐步扭转学生被动学*局面,使班级学风更加浓厚。

  四、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直尺、三角板、剪刀、量杯等。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启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设疑激思法、小组合作学*法、评价激励法等。

  六、教学内容检测:

  根据学生每天作业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达到日日清;每周一个小测验,了解学生存在的漏洞,及时补救,达到周周清;每月一考查,重点帮扶学困生,达到月月清;另外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两次单元质量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及时弥补缺陷。

  七、评价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团队激励法,例如:每节课前对学生的常规表现做具体的口头评价并加以量化打分,如昨天李淼的作业书写特别工整,向打印的一样,好看极了,加2分;奖品刺激法,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干脆利索,声音洪亮,就奖励一个棒字,累计十个棒字奖励一个作业本等,这样奖励升级,教师省心,学生喜欢。

  八、教学措施:

  1.继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提前进课堂摆放好学*用品,课堂用书等,使学生明确课堂展示歌:课堂上,我最棒,争先恐后来亮相;勤思考,气轩昂,含笑回答声响亮,吐字清,语流畅,嗯啊口语别带上;重配合,别乱想,收获质量在课堂。

  2.继续采用“四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

  每节课前都要求学生先独立自学新的知识,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学效果,暴露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组长帮助组员参与解决,以优带差,争取组长教的投入,组员学的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后进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间时间加强后进生的补*工作。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他们鼓励的眼神,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要想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须要紧抓学困生的辅导。从数学学困生的给“慢慢来”的美好愿景与信念,教育这样的学生应有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慢的艺术.力争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后遗症。

  在课堂上,教师力争面向全体,尽量照顾后进生的学*,摸清楚他们存在的问题,抓住时机有效引导,发动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4.家校合作,按时跟踪管理作业、练*册。发现问题,当天利用课间时间改正。学生每天都有作业,争取当天批改,发现问题,随时退回一对一指导并改正,不留死角。我们班的学困生大多存在一些类似的家庭因素。家长不够重视自己的子女,忙于生意或者农活,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缺乏督促,也有的家长自身学识水*非常低(甚至小学都没有读过)等原因,导致学生学*成绩没有明显成效。提高上课的学*效率对他们非常重要。

  5.重视单元测验考试,及时分析整体存在的漏洞,反复训练。

  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质量测验,及时批改后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漏洞,赶紧弥补。重视试卷讲评,采用物质激励或口头表扬的办法,达到有效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

  6.团队激励,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尽量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每周都要评选出最佳优胜队,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扬信。

  7.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完成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题目,开发他们的智力。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资源。

  2.寻找、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

  十、研究的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的实践与研究》

  十一、自我要求:

  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如主动自觉参与每周的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培训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达到相互学*,共同进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案例,从学校推荐的教育专著《谛听教育的春天》、教育网络、外出考察中学*,坚持学*为自己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教学得失、撰写一些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投稿,争取发表。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弥补自己的不足。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本可读的无字书,带给学生的是无声的影响与熏染。我希望做这样的人。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 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 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他们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一些。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学困生能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书写上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学**惯,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加减法:7课时 (2)长方体(一):10课时 (3)分数乘法:12课时 (4)长方体(二):10课时 整理与复*:3课时 (5)分数除法:8课时 (6)确定位置4课时(7)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8)数据的表示和分析:8课时

  (9)总复* :5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 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5.每周参加教研活动,听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学*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行线的 概念,了解命题的概念,掌握*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的定义及*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的*题。

  2、能建立适当的*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置,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会用坐标表示*移变换。

  3、了解三角形有关线段、角的概念及性质,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了解多边形的概念。

  4、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会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具体问题。

  5、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其解法,并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6、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的重要性,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使学生看到*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方程组、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际问题模型化;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渗透模型化思想,强调化未知为已知以及解法程序化的思想;通过案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 的思想,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寻 求帮助,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获得必要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重视调查研究和合理说理,步步有据的良好*惯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资源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系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六章,62课时。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14课时,第六章*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课时,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课时。涉及“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课题学*”等领域,每一章都适当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或全章的复*有选择的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五章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难点是学会“说理”和“简单推理”。第六章重点是能够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会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形结合思想,难点是对点和有序数对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第七章重点和难点都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第八章重点是掌握两种通过消元解方程组的常用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法,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与区别,能合理选择解法,会列方程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列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九章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十章重点是掌握与统计相关的一些感念,会画这些统计图,知道各统计图的特点,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于联系。难点是正确分组、列表、画图。

  其它必需的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分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资源,恰当使用数学模型。根据每章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材安排的“拓展资源”。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基本发展状况

  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七、八两班的学生基本了解了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适应了初中数学学*,具有了一定的数学学*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学*,按时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尤其是男生学*态度不端正,学*兴趣不是很高,个别学生简单的计算能力欠缺,基础差;同时初一的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积累,因此审题不准确、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基于此种现状,在教学中注意因人施教,注意防差转差,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能力,努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发展需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本学期重点是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会说理,掌握用方程组、不等式(组)等基本数学工具,掌握初步的统计思想方法。掌握化未知为已知等数学学*方法。根据学生年龄小,实际生活经验匮乏的特点,注意因人施教,多举一些贴*学生生活,通俗易懂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好教材,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

  2、贯彻新课程标准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3、精选例*题,*题难度适中,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适度的开放题,让尖子生吃饱,做好防差培优。

  4、加强学法指导,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除了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

  5、课堂多以启发式为主,作到起点适当,进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创造探索发现的空间,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6、布置作业要区别对待,并要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进行面批。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7、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

  五、教学评价

  1.坚持随堂检测、周测、月测的形式性评价制度:保证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

  2、成立学*小组,通过小组间合作,评比进行评价,建立竞争机制,合作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及格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五。

  3、我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期末评价采取*时、期中、期末综合评定方式,争取小组意见,采用学生和教师齐上阵的民主评议制。其中包括小组活动参与度、同学间合作、作业批改、学*指导、测试(周小考、单元测试、月考)评价等。分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方法,学**惯,学*效率评价都会占有很大比率。

  一、整体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数学学*,七年级目前学生状况是: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状况来看,计算能力需要加强,要提升整体成绩,还需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中去,少数学生学*上有困难,对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惯养成还不理想,预*的*惯,进行总结的*惯,自*课专心学*的*惯,主动纠正错误的*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这是本期本组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等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教研方面

  认真学*业务理论,组织好组员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相互提高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全组电化教学能力。

  四、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耐心进行转化,针对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

  五、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具体安排及措施

  1、积极参与“数学幸福教学模式”研究,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加强数学课堂上问题的研修,畅谈课堂教学得与失,寻找方法,探讨途径,形成共识。

  2、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3、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

  5、教会学生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6、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育的关键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比赛,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9、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执行学校关于幸福教育系列之一的无作业日,周二真正做到不布置数学作业。

  10、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11、开展课题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2、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一、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8章:多边形,第9章:轴对称,第10章:统计的初步知识。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之后的学*内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的中的应用,其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今后学*和工作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学*的继续学*。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的思想,即化二元为一元,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学生通过经历列方程、解方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第8章:多边形本章是在学*了相交线与*行线的基础上的深入学*,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主要内容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关系。本章的重点是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分线)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外角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公式,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道理及其组合。难点是一般三角形、多边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和说理。本章由瓷砖的铺设导入,研究一般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到运用相关性质探索拼地板的问题结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多探究学*,自主探索,合作学*。

  第9章: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利用轴对称性去探索等腰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轴对称的概念,常见图形的轴对称性,“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及其逆定理,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轴对称图形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进行说理。其难点是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有关的说理题,使学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过好说理的入门关。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呈现力求生动有趣、贴*现实生活,对知识的陈述,不仅注重结果,而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和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好教材,实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现轴对称变换和数学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中引入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教学中要充分进行实验。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和谐与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第10章:统计的初步认识本章是在上学期《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基础上的继续,主要内容是调查的两种方式,抽样调查与普查,*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对他们的正确选用,体验随机事件中偶然中的必然,体验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均等与不等。重点是*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对他们的正确选用,体验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体验偶然中的必然,学*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性。难点是认识随机事件偶然中的必然,认识大数定律,分析随机事件中成功的概率,认识*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误用与陷井。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升他们自主探索与合作学*的能力,教学中特别重视开展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的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让学生的学*在合作探究中进行。

  四、教学任务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解决方法;会正确熟练的解一次方程(组),实践与探索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尝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各种能力。

  2.“多边形”与“轴对称”中,掌握一般三角形边、角和多边形边、角的关系,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应用相关知识合理的推理,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与性质。

  3.“统计的初步认识”中,学会数据处理的抽样调查方法,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警惕*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误用,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内在规律,体会随机事件中偶然中的必然,会分析简单的机会均等与不等的问题,会游戏规则是否公*。

  (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探究方程(组)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消元化归思想。

  2.体验探究、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及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过程得到相关性质。

  3.在轴对称中,经历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自主学*,提高学*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经历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4.在统计的认识中,经历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均数、中位数、众数的选用,体验随机事件中偶然中的必然。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锻炼与提高,选择生动活泼、贴*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数学的和谐与美感,这是情感与态度目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选【5】份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课后认真练*巩固的良好学**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二、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文章内容由收集!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本期教学课时

  1、 除法6课时

  2、 混合运算7课时

  3、 方向与路线4课时

  4、 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5、测量 5课时

  走进乡村 1课时

  6、 加与减(一)14课时

  7、 认识图形7课时

  8、 加与减(二)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 1课时

  9、 统计5课时

  总复* 5课时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状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资料,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资料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资料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资料。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透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好处,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好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好处;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好处,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学生明白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状况选取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好处,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透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搞笑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潜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用心开展教育教学的学*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以及业务潜力。为学生带给广阔的数学学*空间,从而让学生构成一种用心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状况分析:

  本组由5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老中青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教学实体,有三名教师都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都有整体的把握。曲俊莲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带给及时的帮忙;王少华老师不仅仅教学精湛,更有着娴熟的电脑课件制作技能,在课件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虽然是年轻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注重学生良好*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群众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构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群众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潜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台。和新课程一齐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搞笑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潜力、计算潜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群众备课1-3单元。

  四月份:群众备课4-6单元。

  五月份:群众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计划

  单元过关安排:

  每两周进行数学单项技能测试,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学*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潜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善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用心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争取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论文。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必须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进取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景,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异常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所以,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到达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所以,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经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资料,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应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构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资料,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资料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观察物体

  第13周: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统计

  第18周:数学广角

  第19周:总复*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计 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合集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 “热”、 “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中,四(3)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四(2)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四(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基础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 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 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3、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的学*态度、班级的学*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态度不端正,导致学*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 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 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4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不断学*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的快乐。

  教学难点: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8)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五篇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三部分。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方面的内容。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方面的内容。

  (三)总复*: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4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面图形的比例尺。

  3、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惯。

  4、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

  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表面积和体积。

  5、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6、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口算练*,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2、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3、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4、系统的整理和复*,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五、思想教育的总体设想

  在教学中,尽量创设数学活动的情景,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演绎到生活中来,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酸楚,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合作,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学*态度。

  六、业务水*的提高与改进

  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用科学的方法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效果,*时要多学*、多积累,让好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让新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等。

  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总复*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

  册教材的教学是让学生:

  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复*,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学*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负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和知识的与学*,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统计,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产生误导的内容。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表虽便于判断或预测,但如不分析也有不的信息错误判断或预测,对统计数据、客观、的分析的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材一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简单的问题“模型化”,从而学*用“抽屉原理”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单元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次系统的、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环节。整理和复*,使原来分散学*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打下的基础;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大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还需端正;有学生自觉性,上课注意力不;作业等;还有学生(张宇豪。朱慧明)基础知识,学*数学有。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的,应培养的学*数学的能力,的学*,使学生在中人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要求,不购买复*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课堂训练的多样化,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好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个性化学*需求,从而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情境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同的学

  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9)

——一年级北师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同学们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同学们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同学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们,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同学们已有的学*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同学们数学思维品质,使同学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同学们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同学们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同学们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同学们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同学们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同学们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们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们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7.重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二)…………………………… 2课时

  总复*………………………………… 4课时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

  1、生活中数——5课时

  2、观察与测量——4课时

  3、加与减(一)——10课时

  4、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5、有趣的图形——8课时

  6、整理与复*(一)——1课时

  7、加与减(二)——15课时

  8、小小运动会——1课时

  9、购物——5课时

  10、加与减(三)——6课时

  11、今天我当家——1课时

  12、统计——3课时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学生的行为*惯,学**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惯、学**惯跟不上,导致学*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智力因素等原因,学*成绩较差,缺少学*的积极性,有时课堂提问即使知道问题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这些方面需要我在今后加以注意,这学期我在数学方面重点就是抓好这部分“后进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统计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5、初步理解乘法,会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本学期我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我要想办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我们班有不少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指导孩子学*方面的确有不少问题,我要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本学期我要走进孩子们的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掘家长的“潜力”。

  5、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书写工整等良好*惯,并在数学学*中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3课时六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一、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

  二、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三、牧童——方位与图形……4课时

  实践活动——趣味拼图……1课时

  四 、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九、我换牙了——统计……2课时

  十、儿童乐园——总复*……5课时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从上期*常学*和期末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是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

  本册教科书在空间与图形安排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本册教科书的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一种新的统计形式。学*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有三个: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0、在学*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三)、教材主要特点:

  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

  在学*中,教材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

  (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七)耐心辅导学*有困难的学生。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多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帮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

  (一)分数(14课时)

  分数的意义3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约分2课时

  通分2课时

  小数与分数2课时

  整理与复*1课时

  (二)长方体、正方体(14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体积与体积单位4课时

  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整理与复*1课时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1课时

  (三)分数加减法(6课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