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08 00:00:00 [db:标签-标题]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掌握部分生字词。

  2.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能力目标

  1.训练自学能力、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归纳能力。

  3.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运用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伟大宇宙的情感。

  2.培养学生唯物辨证法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说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前大家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了解你读了本文后采纳到的信息。

  二.读书情况了解

  1.从课题看,这是个什么问句?

  [明确:设问句,是有问有答,答就在本文的课文内容中]

  2.要求学生合上书:

  A.一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从课文内容来看,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B.其他学生在坐位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写出课文里告诉我们,宇宙里有些什么?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3.下面的学生在板演的学生写好后,小组里可以选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补充。

  4.请再以小组讨论:把黑板所列的内容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版。

  三.教师评讲板演情况

  四.归纳黑板上板书体现的说明方法

  [明确:分类别、列图表]

  五.分析课文说明方法运用的效果和作用

  1.学生看书,标划并评注。

  2.师作好指导归纳,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说明好事物的特征。

  [明确: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

  六.总结及布置作业

  1.学生归纳学*本文以后的收获。

  2.准备一个关于宇宙的小故事。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课,本单元主题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本单元中《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在介绍“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热爱,对未知的科学世界的向往。这一课处在这一单元的第三篇,因此在学*本课时,应继续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本文,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B、学*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

  A、学会收集资料。

  B、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C、指导学生通过做卡片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能感受到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热爱,对未知的科学世界的向往。

  4、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

  5教具的使用:多媒体。

  二、说教法与学法:

  1、*等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台:与课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对话。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带给学生,与学生共享————带给学生*等的理念————人格的*等,思想的*等。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学情来决定的,因为初一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还没有接触到。

  3、在师生共同感知课文内容以后,尝试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为避免流于形式,可做了如下策划:(1)明确探究任务;(2)限时间;(3)提要求: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做摘记,然后推荐代表陈述、展示探究成果。

  4、学法指导:本文是篇生动的科学小品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感知、品味、探究、拓展的学*方法。感知:初读课文,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品味:再读课文,理解语言的生动性。探究:思考并回答解决有疑问的问题。拓展:从课内跳出课外,更多的了解有关宇宙的信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5、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配乐播放有关星空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宇宙。

  2、教师小结导入课题:宇宙博大而又久远,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宇宙里到底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宇宙的秘密吧!

  [说明]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的时候,拿起笔,把文中的关键句划出来。)

  2、将你所了解的知识做成知识卡片,准备以有关“宇宙里有什么”为主题,进行小组内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可恰当根据你的需要,增添课外的内容。)

  [说明]这一环节是教会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收集知识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请你探究:

  1、再次阅读课文,选择你认为说明生动的部分,仔细品味揣摩,用“我觉得文中的———句子(词语)很生动,理由是——— ”的格式说一句话,进行小组内交流。

  2、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

  (四)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提供有关宇宙知识的短文,请学生以“我眼中神秘的宇宙”或“未来的宇宙”等为话题,畅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说明]设计此题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2.学会辨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体会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2.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的浅显易懂的方法。

  【自主学*】———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走进作者及其作品

  郑文光,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翔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等。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节选自《飞出地球去》,写于1957年,这一节介绍了一些关于恒星大小、质量、密度和距离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描述了一个辽阔无边的、运动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宇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广漠( )茫无涯际( )稀薄( )灼热( )

  尘埃( )

  3.解释下列词语。

  (1)茫无涯际

  (2)广漠

  (3)灼热

  (4)纺锤

  (5)微不足道

  【合作探究】——升华能力透析重难点

  1.科普说明文往往采用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使深奥的内容易于理解、接受,这就需要用到说明方法。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要找出例句,并说一说说明方法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备课组长:李绒利教导主任:王宁

  2.宇宙有什么特征?

  3.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备课组长:李绒利教导主任:王宁

  【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台

  1.郑文光,_______家。_______人,生于越南海防。

  2.解释下列词语

  茫无涯际

  广漠

  灼热

  纺锤

  微不足道

  3.无数颗星星在茫无际涯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他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有人认为,“看上去”“好像”“实际上”三个词语重复累赘,可以删去一个或两个。你认为是否要删除?如果要删除,应该怎样删除?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4

  一、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介绍知识的说明方法。

  2、 过程与方法:从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特色这四个角度来解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感受人类是征服宇宙的热情、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2、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 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和认识 。

  2、 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同于记叙文的“以情感人”,也不同于议论文的“以理服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的。速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宇宙的哪些知识?你了解的宇宙的哪些特征?

  (2) 学生举手发言,师生共同归纳。

  3、 理出说明顺序:

  (1)、设疑: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新奇而丰富的,作者说明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三个基本特征。但老师有一个疑问,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作者对它的介绍内容也是头绪繁多的,但作者是依据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宇宙的,从而让我们觉得宇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绝不可知的呢?合作小组讨论来回答。

  (2)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空间顺序:由远及*。(星星、星云——银河系——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等等。)

  逻辑顺序:由已知到未知。(如由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说到行星和星云;由大家熟悉的银河系说到河外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到别的恒星系等等。)

  (3)牛刀小试:你能用由远及*、由大到小的方法来简要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4、认识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在介绍宇宙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产生某种惊叹呢?而作者又是借助什么手段激起了你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要求画出相关内容,并概括你的内心感受。同座互相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5、品味语言

  在刚才的内容感悟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热情赞叹“宇宙之大”“宇宙之美”“宇宙之奇”.可是,老师有一些想法,想对这篇课文的某些内容进行修改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写的比作者还要好?清同学们来评论评论。

  原句: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改句;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比地球还小。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本文说明语言特色:语言准确而生动。

  6、课堂总结:

  宇宙深邃而又辽阔,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在闪烁的星星背后,隐藏着无穷的秘密。感谢科普作家郑文光向我们揭开了宇宙的秘密面纱一角,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相比于浩瀚的宇宙简直是微乎其微的,我们相信人类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期待在更多天文工作者的努力下,宇宙的秘密不在神秘。

  7、作业:

  搜集中国*几年来宇宙探索的重大进展,依照一定的说明顺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或整理特征。不少于200字。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探究、练*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

  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了解本文抓住宇宙运动无穷无尽的特征,按照由*及远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说明的行文特征。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文章的说明顺序。为了介绍人们所不熟悉的太空世界,作者先从人们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介绍恒星系时又是先从大家熟悉的银河系写起,在说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还有别的恒星系。这样由*及远、有已知到未知地说明,便于人们有条理地、清楚地了解宇宙里有什么,更好地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因此是学*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到那深邃、湛蓝的夜空,群星点点,会让人遐想无限,大诗人郭沫若在诗中写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多美的地方啊!20xx年11月12日中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五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天空、宇宙。现在让我们跟随郑文光先生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默读全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么呢?宇宙的特征是什么?画出关键性的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思路是什么?请列出提纲。这两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脉络,明白文章抓住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按照由*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

  3.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说明得通俗易懂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当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恒星系。

  (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5)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学生自主学*与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4.请同学们在本文或者本单元的课文中就每一种说明方法寻找一个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交流,有疑惑的地方再在班上交流。(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及巩固迁移能力。)

  5.请学生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自己认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这个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

  三、总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什么以及宇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1)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1

  一、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介绍知识的说明方法。

  2、 过程与方法:从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特色这四个角度来解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感受人类是征服宇宙的热情、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2、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 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和认识 。

  2、 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同于记叙文的“以情感人”,也不同于议论文的“以理服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的。速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宇宙的哪些知识?你了解的宇宙的哪些特征?

  (2) 学生举手发言,师生共同归纳。

  3、 理出说明顺序:

  (1)、设疑: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新奇而丰富的,作者说明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三个基本特征。但老师有一个疑问,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作者对它的介绍内容也是头绪繁多的,但作者是依据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宇宙的,从而让我们觉得宇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绝不可知的呢?合作小组讨论来回答。

  (2)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空间顺序:由远及*。(星星、星云——银河系——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等等。)

  逻辑顺序:由已知到未知。(如由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说到行星和星云;由大家熟悉的银河系说到河外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到别的恒星系等等。)

  (3)牛刀小试:你能用由远及*、由大到小的方法来简要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4、认识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在介绍宇宙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产生某种惊叹呢?而作者又是借助什么手段激起了你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要求画出相关内容,并概括你的内心感受。同座互相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5、品味语言

  在刚才的内容感悟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热情赞叹“宇宙之大”“宇宙之美”“宇宙之奇”.可是,老师有一些想法,想对这篇课文的某些内容进行修改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写的比作者还要好?清同学们来评论评论。

  原句: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改句;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比地球还小。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本文说明语言特色:语言准确而生动。

  6、课堂总结:

  宇宙深邃而又辽阔,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在闪烁的星星背后,隐藏着无穷的秘密。感谢科普作家郑文光向我们揭开了宇宙的秘密面纱一角,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相比于浩瀚的宇宙简直是微乎其微的,我们相信人类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期待在更多天文工作者的努力下,宇宙的秘密不在神秘。

  7、作业:

  搜集**几年来宇宙探索的重大进展,依照一定的说明顺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或整理特征。不少于200字。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了解本文抓住宇宙运动无穷无尽的特征,按照由*及远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说明的行文特征。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文章的说明顺序。为了介绍人们所不熟悉的太空世界,作者先从人们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介绍恒星系时又是先从大家熟悉的银河系写起,在说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还有别的恒星系。这样由*及远、有已知到未知地说明,便于人们有条理地、清楚地了解宇宙里有什么,更好地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因此是学*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到那深邃、湛蓝的夜空,群星点点,会让人遐想无限,大诗人郭沫若在诗中写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多美的地方啊!20xx年11月12日*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五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天空、宇宙。现在让我们跟随郑文光先生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默读全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么呢?宇宙的特征是什么?画出关键性的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思路是什么?请列出提纲。这两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脉络,明白文章抓住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按照由*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

  3.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说明得通俗易懂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当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恒星系。

  (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5)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学生自主学*与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4.请同学们在本文或者本单元的课文中就每一种说明方法寻找一个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交流,有疑惑的地方再在班上交流。(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及巩固迁移能力。)

  5.请学生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自己认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这个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

  三、总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什么以及宇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课,本单元主题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本单元中《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在介绍“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热爱,对未知的科学世界的向往。这一课处在这一单元的第三篇,因此在学*本课时,应继续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本文,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B、学*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

  A、学会收集资料。

  B、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C、指导学生通过做卡片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能感受到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热爱,对未知的科学世界的向往。

  4、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

  5教具的使用:多媒体。

  二、说教法与学法:

  1、*等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台:与课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对话。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带给学生,与学生共享————带给学生*等的理念————人格的*等,思想的*等。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学情来决定的,因为初一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还没有接触到。

  3、在师生共同感知课文内容以后,尝试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为避免流于形式,可做了如下策划:(1)明确探究任务;(2)限时间;(3)提要求: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做摘记,然后推荐代表陈述、展示探究成果。

  4、学法指导:本文是篇生动的科学小品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感知、品味、探究、拓展的学*方法。感知:初读课文,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品味:再读课文,理解语言的生动性。探究:思考并回答解决有疑问的问题。拓展:从课内跳出课外,更多的了解有关宇宙的信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5、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配乐播放有关星空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宇宙。

  2、教师小结导入课题:宇宙博大而又久远,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宇宙里到底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宇宙的秘密吧!

  [说明]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的时候,拿起笔,把文中的关键句划出来。)

  2、将你所了解的知识做成知识卡片,准备以有关“宇宙里有什么”为主题,进行小组内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可恰当根据你的需要,增添课外的内容。)

  [说明]这一环节是教会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收集知识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请你探究:

  1、再次阅读课文,选择你认为说明生动的部分,仔细品味揣摩,用“我觉得文中的———句子(词语)很生动,理由是——— ”的格式说一句话,进行小组内交流。

  2、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

  (四)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提供有关宇宙知识的短文,请学生以“我眼中神秘的宇宙”或“未来的宇宙”等为话题,畅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说明]设计此题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2)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菁华3篇)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预*情况,掌握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二、重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时,注意讲析段落的不同分法。

  2、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分析“宇宙”的构词方式:“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因此它是并列结构的词语。让我们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2、检查预*:

  (1)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出词语:

  灼热闪烁涯际庞大眩目骨骼

  广大得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涯,边。

  微小得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足,值得。何足挂齿

  (2)课前提问: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说明文。

  回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

  明确:第一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这个单元的要求:

  明确: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回顾以前的课文,各举一例。)

  宇宙里到底有什么?

  明确:恒星、恒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星云、行星、宇宙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段落:

  明确:

  一(1—11)恒星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第6节小结)

  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小结)

  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

  二(12—20)恒星系

  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第二层(15-17):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介绍整个宇宙都在运动。

  第四层(20):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小结)

  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运动——运动无穷无尽

  三(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对象:宇宙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4、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1)第一层:以亲切的口吻和简洁的语言引出说明对象。(值得以后在写作中借鉴)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恒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各类恒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恒星不同点相同点

  说明方法

  体积密度表面温度

  大很大很大非常小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分类别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中不太大不太小只有几千度

  小非常小特别大高达3万—5万摄氏度

  (3)第三层: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第四层:说明方法:分类别。

  (5)第五层:小结第一部分,理解“宇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2、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3、归结宇宙的本质特征,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重难点:

  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旧课:

  (1)课文的体裁。

  (2)说明的方法。

  (3)宇宙有些什么?恒星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析2、3部分:

  (1)一、二层:主要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三、四层:以太阳系为例,说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

  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名称定义分类特点

  恒星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如织女星、太阳。1体积很大,由非常稀薄气体物质组成。

  2体积比较小,由密度特别大的物质组成,温度高达3-5万摄氏度。

  3中等恒星,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温度几千度。

  行星绕着恒星的不发光的星体。不发光,绕恒星转动。

  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由尘埃和气体组成。1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的光亮的叫亮星云。

  2本身不发光,是黑暗的,叫暗星云。

  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的铁饼状的恒星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呈环形,直径为10万光年。

  恒星系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集合体,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数以亿计的恒星系仍是宇宙的一个极小部分,飞快运动。

  (3)分析第三部分:先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人类征服宇宙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铁饼,环——银河系的形状。

  分类别:恒星——大、小、中。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举例子:仙女座。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飞快地运动着。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

  行星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飞奔。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4、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5、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

  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饶着他们转的吧。(表示推测,去掉便成肯

  定,不符合认识规律。)

  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表明最小限度,去掉不准确。)

  表面温度高达3万-5万摄氏度。(因为表面温度不等于内核温度。)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表约数,去掉变确数,不科学。)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表明数量,去掉后变成全部,

  不准确。)

  (2)生动性: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尽的宇宙。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

  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得数一千多年!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2

  教学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欢迎乘坐“神州x号”宇宙飞船,来到广阔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将一齐漫游这神奇的宇宙,认识一下各种星体,看一看宇宙星到底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我是“神州x号”宇宙飞船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参观宇宙,现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宇宙(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你所听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听完后谈谈你对宇宙的整体印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作记录。

  2、听完后学生谈听到了什么?对宇宙的整体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大

  恒星 中

  小

  行星

  亮

  星云

  暗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⑴教师:在你所听记录的内容中,你最想了解什么星体?请打开书本,找出有关段落,仔细阅读。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是怎样说明的?

  (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作批注,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向小组其它同学汇报学*的成果。)

  ⑵学生上讲台汇报学*成果,教师据此重点讲解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a.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更生动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b.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某种特征,给你留下具体的印象。

  c. 作比较: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更加突出某种特征。

  d. 分类别:使读者更全面了解事物。

  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a.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叫它银

  河系。

  ⑷通过学生分析,老师的重点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由*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2、再读课文,通过你们的自主学*,概括出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四、探究训练,发展思维

  1、在你*时的积累,你了解到宇宙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发射飞船,探索火星等星球,有哪些意义?怎样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球——地球。

  五、拓展阅读,形成能力

  你想了解我们星球所处的银河系吗?请你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186页,阅读《走马观花看银河》,并做成读书卡片。

  (此教学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进行)

  六、总结全文,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齐游览了宇宙,了解到了各种星体,初步认识了宇宙,但我们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宇宙的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附板书:

  大

  恒星 中 列数字 * 已知

  宇宙里有 小 作比较

  些什么 行星 分类别

  星云 亮 打比方 远 未知

  暗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教学后记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辨别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学*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写作特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涯()灼热()

  2、解释下列的词语。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茫无涯际: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二、导入

  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和认识。

  三、初读课文,了解结构

  四、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回答以下问题。

  (1)宇宙到底有些什么呢?

  (2)文章的结构怎样的?

  明确:

  第一部分:(1——11)恒星——分五层

  第二部分:(12——20)恒星系——分四层

  第三部分:(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五、分析课文

  1、提问:宇宙里有些什么?

  2、提问:作者在介绍这些星体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提问:课文介绍这些内容时,主要为了说明什么?

  4、阅读第2段:第2段介绍的是什么星体?

  5、阅读第3段:第3段介绍了恒星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阅读第4段:第4段介绍恒星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7、阅读第6段:说说第6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8、第7段至第11段介绍的是行星和星云的情况,你能给星云下个定义吗?给星云分个类别?

  9、第11段中的“这样”有什么作用?

  10、阅读第12段:这段介绍什么星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第16段:这段介绍什么星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2、阅读第20段,思考第20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13、阅读第21段:概括段意:阐述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六、布置作业

  七、1、课后练*二、三。

  第二课时

  一、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3)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通用5篇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浙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科学小品。从作者的写作本意看,是让同学们对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有一个概括的印象。

  二、教学设计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掌握“涯、眩”等2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辨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感受人们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宇宙到底由什么组成;如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申,概括宇宙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先向大家提一个小问题: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同学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生1:宇宙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生2:宇宙里有很多的星星,有很多的星系,可能有供生物成活的星系,还有可能生存有外星人。

  师:请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这位同学的学**惯很好,我们为他鼓掌(学生鼓掌)我们同学应该要树立大语文观,记住:生活处处是语文。还有同学要说说吗?(没有学生举手)看来,我们同学对宇宙的认识不多,下面谈谈老师的认识吧!我国西汉有一部书叫《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宇宙就是天地万物,古代的人们对于宇宙有很原始的理解(出示“**开天”的故事简介和古代巴比伦神话故事简介,由一学生朗读)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宇宙大爆炸”理论材料。)大家读得真好,我相信*时你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花了不少时间训练朗读,为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鼓掌致谢!(学生鼓掌)读了这份材料,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急着想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了吧,好,请大家打开书本。(不少学生显得急不可耐)请大家速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宇宙里到底有什么,宇宙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

  师:有同学知道了吗?

  生3:宇宙里有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宇宙的特点是辽阔无边、运动发展、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师(惊讶状):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全面!

  生3:课后练*题里就有啊!(众笑)

  师:善于利用注释、导语、课后练*来学*课文,也是水*的体现,我们为他的聪明鼓鼓掌!(学生鼓掌)(板书说明内容、对象特征)

  (二)、依次排序,体会科学顺序。

  师:作者在说明内容上,为什么先说恒星?

  生4:他是按由远到*的顺序写的。

  师:完全正确,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吗?生4(找句子)有没有同学帮帮他的忙?

  生5:是第二段的“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师:非常好,作者抓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先介绍*的看得见的已知的,再写远的未知的。根据这一规律,请一同学到黑板上按由远到*的顺序把说明的内容写出来。

  (生6自告奋勇上台板书,开始写时比较端正,后来较倾斜。其余学生笑。)

  师:大家笑什么?

  生7:他的字写斜了。

  师:是啊,但是大家能发现他字的优点所在吗?

  生8:笔画比较端正。

  师:好的,汉字是我们祖国的文字,书法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同学一定要把字练好!(师板书对象特征后面的运动发展、丰富多彩、辽阔无边)能不能给“辽阔无边”这个词找一找同义词?(学生找到“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字的读音、意义后让学生书空)科普说明文,往往采用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使深奥的内容易于理解、接受,这就需要用到说明方法,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

  (三),合作探究,学*说明方法。

  (学生齐读单元导语)

  师:单元导语告诉我们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类型。请大家在七种方法后补上列图表,这样我们初中段接触到的说明方法就齐了。还有,把“举例子”中的“例”和“列数字”中的“列”圈出来,因为这两个字我们同学很容易弄错,要引起注意。好,下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要找出例句,并说一说说明方法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用圈点的办法找句子。)

  师: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开始全班交流。

  生9:第四段“这样的小星星发出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30000~50000摄氏度”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恒星温度高。

  师:老师觉得他的表述不是很准确,有没有同学能表述得更准确一点?

  生10:应该是说明小恒星的温度高。

  师:有进步,但还不是很准确,谁能表述的更准确一点。

  生11:应该是说明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

  师:很好,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30000~50000”是一个约数,能不能改为确数?

  生12:不能,作者可能没有测试过。

  生13:30000~50000有上限和下限,说明的是全部的小行星。改为确数,只能说明一部分恒星,和原意不附。

  师:讲得很好,大家还可以注意到,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不是供科学研究用的,要面向大众,所以这篇文章的大多数数字是约数。(穿插教学“眩”字。)

  生14:第四段“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运用了作比较。说明小恒星的密度大。

  师:能不能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改为“十朵星云的重量”?

  生15: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星云有多重。

  师:可见,运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时,要注意被比较的事物一定要是我们所熟悉的。

  生16:课文把恒星分成大、中、小,这是分类别。

  师:根据什么分?

  生16:体积

  师:还有分类别的例子吗?

  生17:介绍星云的时候也运用了。是根据能不能反射附*恒星的光亮划分的。

  师:可见分类别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

  (四)、小结质疑,开展知识探究。

  师:(小结课文后,结合“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鼓励学生认真学*,为祖国争光。)大家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57年,文章中介绍的“宇宙”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回去后查找资料,以“宇宙新发现”为题,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五、教学后记

  1、教学的切入点比较好,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理解说明内容和对象特征上比较容易。

  2、教师的调控和评价使学生保持整堂课较为高亢的状态,教师的语言比较干净,体现了“导”的作用,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惯。

  3、学生合作探究说明方法时,气氛比较热烈,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的结构设计比较合理,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比较顺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自主的求知状态中。

  5、由于是借班上课,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对科学小品语言的文艺性没有涉及,是一个不足。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2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a) 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b) 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c) 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d)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e) 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二、 教学难点:

  a) 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到远。

  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预*课文,思考课后练*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指生讲故事)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 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 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示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任务是(出示小黑板):教学过程1. 理解宇宙的特点。

  2. 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 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到远。)

  2. 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 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 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 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 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教学过程5.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 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 小结延伸:

  A. 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 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8. 课堂练*:

  口答《同步练*》中的第5和第6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练*》中的剩余练*。

  板书:(斜体字由学生补充)

  宇宙里有些什么 (科普说明文)

  郑文光

  说明对象 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恒星 辽阔无边的 * 作比较 形象

  星云 运动发展的 列数字 准确

  宇宙 银河系 丰富多彩的 打比方 生动

  恒星系 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远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3

  教学目的

  1、 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 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 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 探究、练*一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课文第二部分

  (一) 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4

  教学目的

  1、 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 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 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 探究、练*一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课文第二部分

  (一) 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5

  一、学生知识与能力起点分析:

  a) 第一单元着重是让学生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第三单元着重掌握的是说明的顺序,这个单元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要掌握说明的方法。虽然每个单元各有侧重,但此乃三位一体。学生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中已接触过说明文,但对说明方法还没有完整的认识,在*作中还不能熟练运用。

  b) 学生对*时常见的事物已*以为常了,但对于不太熟悉的宇宙却有着许多的疑问,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这篇科学小品有了极大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a)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b)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c)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a)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b)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a) 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到远。

  b)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五、课前准备:

  a) 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b)预*课文,思考课后练*一。

  六、教学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指生讲故事)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示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任务是(出示小黑板):

  1.理解宇宙的特点。

  2.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一。

  (指生回答。)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到远。)

  2.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

  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小结延伸:

  A.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8.课堂练*:口答《同步练*》中的第5和第6题。

  (五)作业布置:《同步练*》中的剩余练*。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4)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9—40“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物和*面图形的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 复*周长的含义,引入面积

  1、复*“周长”含义

  师出示一本数学课本,问:数学封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摸出它的周长来吗?

  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其余评价。

  2、引入“面积”

  师: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一周包含里面的这些地方吗?

  那么这些地方又叫什么呢?

  3、师摸着数学书封面的表面,说明:数学封面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板书: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面积”(再板书:什么是)

  二、 认识面积的含义

  1、感性认识

  (1) 课件逐一出示硬币、树叶、湖面的图片。

  问:它的面积在哪里?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请学生上台边摸边说,其余评价。

  (2)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3) 举生活中的例子。

  问:你能举一个其它物体的面积吗?

  2、抽象出图形

  (1) 在上述的图形中抽象出图形。

  问:其实,我们沿着湖边描一圈,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树叶、硬币的表面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办法,得到这些图形。你知道它们都叫做什么图形吗?

  (学生说不出来时,师就说明这些图形都统称为“封闭图形”。)

  (2)理解“封闭图形”。

  问:你怎么理解“封闭”二字的?

  你能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个是封闭图形?哪个不是?

  课件出示,请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3)归纳总结出“面积的含义”。

  问:上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指着黑板的含义。)

  让学生先交流,再请学生回答。

  师最后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4)指出长/正方形的面积

  师拿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问:这两个还是封闭图形吗?

  又问:你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请1名学生回答。

  再问: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再与同学交流,最后汇报。

  (5)师课件展示学生未提及的课本的方法。

  师注意强调:标准要大小统一。

  问:你认为那种比较方法最好?为什么?

  师强调:用数方格的方法是我们以后重点要用的。

  三、数一数,画一画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课件出示P41“练一练”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数一数再回答,其余评价。

  2、画一画(课件出示P40的“画一画”。)。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请几名学生投影汇报,其余评价。

  强调面积要是7个方格。

  四、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

  五、练一练

  1、P41“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请学生回答,师最后课件演示重叠对比的比较方法。

  2、 P41“练一练”的第3、4题。

  先让学生交流,再请学生回答,师最后课件演示不足一个方格的数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9—40“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物和*面图形的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周长的含义,引入面积

  1、复*“周长”含义

  师出示一本数学课本,问:数学封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摸出它的周长来吗?

  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其余评价。

  2、引入“面积”

  师: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一周包含里面的这些地方吗?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5)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3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此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开个辩论会。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一些关于宇宙的科幻电影,谁能说一说?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其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

  二、明确学*目标。

  1、根据课前的了解及自己的兴趣,针对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阐明自己的观点。

  2、形成辩论双方,创设辩论气氛。我们这节课要围绕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开一个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反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没有生命”,我们通过辩论,看哪一方能获胜。

  3、概括生命存在的条件。在辩论之前,我们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有生命存在天体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三、准备辩论。

  1、个人自读。

  (1)认真读课文,练*读正确、读流利。

  (2)默读,在文中勾画批注,为辩论会准备材料。

  2、组内交流。

  (1)正方和反方在各自组内充分交流,可以列好发言提纲,准备好辩手出场顺序。

  (2)根据课前的了解,讨论完善发言提纲。

  四、展开辩论。

  在辩论过程中,要让学生以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加入到读书能力稍低、课外积累不够丰富的一方,适时参与辩论,使辩论不脱离主题,不断加深。

  五、教师总结,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宇宙中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2、同学们若感到这场辩论意犹未尽,还可以课下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和《宇宙的奥秘》,找到依据,继续找到你的对手展开辩论。

  作业设计:

  收集关于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开个展示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最后得出的结论

  是什么?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通过阅读,感悟出写这类文章的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兴趣。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

  一、正确认读音下面的词语,注意带横线的字的读音。

  磁场 抵御 猜测 观测 陨石 枯萎 稀薄 银河系 冥王星 厌氧菌 摄氏度 二氧化碳 嫦娥奔月 酶

  二、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地球 太阳系 宇宙 银河系

  三、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读两遍。

  1.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一种好的*惯,一辈子用不完它的利息,一种坏的*惯,一辈子偿还不了它的债务。

  新课

  一、导入新课。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抓住“谜”让生解释,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三、明确学*目标,请生读阅读提示,让生明白学*本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

  四、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和批注。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五、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况,为集体交流做准备。

  六、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生述后(展示课件)

  (1)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七、重点研读。

  1.重点研读4、5、6自然段,分析哪些星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1)生命存在至少具备哪四个条件?

  (2)反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太阳系中为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画出来,然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2.重点研读7、8、9自然段,说说能否确定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科学依据是什么?

  八、交流,课文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小结。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从有时候就有思考,发展到*代,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们在哪里呢?有待我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去进一步探索。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二、新课。

  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讲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进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三、作者在讲这些内容时,用上了哪些方法?

  四、交流学*本文后的感受。

  五、拓展训练。

  请根据本单元的学*,结合“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展开想象,写一篇与环保或飞往太空有关的作文,题目自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此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开个辩论会。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一些关于宇宙的科幻电影,谁能说一说?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其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

  二、明确学*目标。

  1、根据课前的了解及自己的兴趣,针对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阐明自己的观点。

  2、形成辩论双方,创设辩论气氛。我们这节课要围绕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开一个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反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没有生命”,我们通过辩论,看哪一方能获胜。

  3、概括生命存在的条件。在辩论之前,我们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有生命存在天体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三、准备辩论。

  1、个人自读。

  (1)认真读课文,练*读正确、读流利。

  (2)默读,在文中勾画批注,为辩论会准备材料。

  2、组内交流。

  (1)正方和反方在各自组内充分交流,可以列好发言提纲,准备好辩手出场顺序。

  (2)根据课前的了解,讨论完善发言提纲。

  四、展开辩论。

  在辩论过程中,要让学生以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加入到读书能力稍低、课外积累不够丰富的一方,适时参与辩论,使辩论不脱离主题,不断加深。

  五、教师总结,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宇宙中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2、同学们若感到这场辩论意犹未尽,还可以课下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和《宇宙的奥秘》,找到依据,继续找到你的对手展开辩论。

  作业设计:

  收集关于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开个展示会。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6)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知道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成语接龙,日积月累

  每天五条,日积月累,增加学生词语量。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老师读《我是什么》(生笑),想知道我是什么吗?(想)请跟老师走进课文,看看我到底是什么?

  1.按老师要求,自由读课文

  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隔字,不拖音。

  2.标出自然段

  教师提醒自然段的标志:开头空二格,标准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学*生字

  1.同桌合作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要求学生用横线画出词语并把生字圈起来。

  小组内自学生字。

  3.学*生字词

  小老师领读,老师并正音。

  师生共同学*生字,按偏旁归类识字,拓展延伸同偏旁的字。

  4.检查学生学*情况。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读一、二自然段,找一找书中有哪些句子写水会变?

  2.“我”又是怎么打扮出自己,它给自己准备了什么衣服呢?

  3.师:同学们看,“我”会变,变成汽,变成云,还会变什么呢?(会变成雨,雹子,雪)

  4.“我”能做什么呢?

  说说“我”还会做哪些好事、坏事?理解“帮助”与“灾害”都有哪些?

  5.“我”是什么?(揭题)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 学*本课生字,理解“白茫茫、模模糊糊”等词语。

  2. 学*1—3小节,积累句子,能用书上句子或自己语言来介绍雾中的景色,能在课外找到描写初冬景色的句子。

  3.通过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秋天过去了,冬天刚刚开始,我们就叫它“初冬”出示课题“28初冬” ,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好的,我们就来听听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初冬的。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出示卡片“大雾中”“雾散后”,这篇课文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特点。现在小朋友一定非常想自己去读读课文,下面我们就来学字词,读课文。多媒体出示生字,注意这些生字的音、形、义。

  三、 自学课文,小组检查

  指名抽读生字,(多媒体演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比较“芒”和“茫”、“野”的笔顺、“厚”的结构、“冷”“厚”的反义词、“初”的部首

  小组读课文,点评。

  四、 学*1—3小节

  1、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写了雾中和雾后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雾中的景色,也就是1—3小节,自己轻声的读1—3小节,再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随机板书。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3、我们已熟悉1—3小节,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能不能不看书,看着图和板书来说说1—3小节的内容,先一小节一小节说。指名说。谁能连起来说。交流。

  4、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雾,才使初冬的景色更美,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1—3小节。

  5、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在课外书上找到一些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学生交流。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篇课文的1—3小节,学得非常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雾后的景色。

  预设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预设教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

  三、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

  五、学*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

  2。感受云的变化美。

  3。写“浮、池”这两个字。

  六、学*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知道云碰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准确性。

  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

  七、学*第三自然段。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范背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背的兴趣。

  八、初步感知第四自然段。

  1。通过读书感受水的脾气的变化: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2。再次巩固记字

  九、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雨 雹 雪

  水

  第二课时

  一、交流“生活中你见过水在变吗?”

  二、再次巩固要求会认的“浮、雹”等11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三、学*第四自然段中“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句子,拓展练*“人们管住我们的办法有哪些?”

  四、学*“冲、晒、黑、器、灾、害”等生字,“冲”和“池”、“浮”对比学*。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展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会写8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一、导入

  1、猜谜语多媒体课件出示我是什么?

  大江、大河、小溪是我的家,

  一身洁白无色是我的躯体,

  有时候,我给庄稼带来欢乐,

  有时候,我给庄稼带来毁灭,

  2、谜底:水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了解“我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划出生字,

  3、了解“我是什么”。

  三、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自己读。

  2、讲讲认字方法。

  ⑴组词法:暴躁 灌溉

  ⑵加字法:雹上”雨”下“包”(雨﹢包)稼(禾﹢家)灾(宀﹢火)

  ⑶换字法:毁

  ⑷偏旁归类法:浮 淹

  3、熟读。

  4、测试。

  5、(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测试。

  四、指导书写

  1、组词。

  2、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4、学生书写。

  五、自由读课文

  六、作业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一、复*(多媒体课件出示)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包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二、学*课文:

  1、自由读文,了解“我”是怎样变化的。

  2、汇报、归纳。

  3、演示课件,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4、朗读课文。

  ※读第一段。了解云的形成。

  ※填空。

  穿白衣服的叫——白云。

  穿红衣服的叫——彩霞。

  ※这时候的水真能变,我们该怎样读呢?

  5、读第二段。

  ※了解此时的“水”怎样变化?

  6、读第三自然段。

  ※了解我在*常做什么?

  ※睡觉时的我是怎样的?······

  7、读第四段。

  ※了解这一段讲了我会干什么?

  三、拓展:

  大家还知道水会变成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

  汽

  云 温和 好事

  我是什么 雨 水 管住

  雹子 暴躁 坏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猜几个。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今天我们就来学*和它们有关的课文,第30课《我是什么》。

  读课题(板书)。谁能用提问题的语气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识字,感知内容。

  1.这神奇宝贝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快打开课本144页读一读吧。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1)把新词、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顺。

  (2)圈出文中新词语,生字,不会的生字可以找书上的树叶来帮忙或者标记出来。

  2、读词语。神奇宝贝给我们带来好多词语朋友,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请看大屏幕。(领读,指名读)

  稼,读四声,但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相机指出)

  3、带音节学生字:

  师:现在我们把书上的树叶请出来,帮我们读准每个字。(领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字中,那几个字读*舌音?(躁,灾),那些字是前鼻音?(淹),那些字是后鼻音?(碰)

  4、去音节读生字。这回你们还能读吗?(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趣味识字。(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师伺机引导)

  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把他们都能记住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识字规律)

  换偏旁:躁----操,澡(伸手能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脚)

  熟字加或换偏旁雪-----雹

  三点水旁的字大多和水或液体有关如:浮、灌溉、淹(出示课件)

  谜语:房中着了火(灾)四只小狗张口吃骨头(器)

  6、巩固识字: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来玩走迷宫游戏,把它们记得更熟。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从总体了解课文,再合作探究用各种方法识字,记字,用适当的游戏增强识字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学*)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品读课文第1段。

  1、同学们,你们刚读了课文,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呢?(生说:水)

  2、老师出示水娃娃图:多么可爱的水娃娃呀!它还会变魔术呢?就让我们看看水娃娃都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用笔划出来。

  学生回答,师板书:汽云

  3、水娃娃能有这么多变化,真神奇!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A、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它要谁的帮忙,才能变呢?)

  B、“汽”又是怎样变成“云”的呢?谁来读读汽变成云的句子?(指名读)

  (师生问答,一个小水珠能变成云吗?它变成汽或云我们能看见吗?多么神奇呀,再读),引导学生用一什么就什么说话。

  C、“云姑娘”又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你知道吗?

  生: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

  师:那它分别是什么时候用到这些衣服的呢?欣赏图片

  (晴天时,她穿白衣,下雨的时候,她穿黑,早晨和傍晚,她披红袍,是谁给云披红衣服的呢?对,是阳光让云披上了红袍。)

  师:有了这不同的衣服,云可美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漂亮的云吧!

  同学们,你喜欢云的衣服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相信我们会写得更棒!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写生字。

  四、指导写字:

  “冲”字的两点水,点和提写时位置要直上直下,写在横中线两边,右边“中”的竖要直而长。

  “晒”字的书写:日字旁要写的窄一些,右边第五笔是竖弯,没钩。

  “池”字,注意:“三点水”的“第一点”,与两点水的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要低。池字右边的“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仿照池的写法,写好“浮”字的三点水旁。(学生线描红后书空)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课文,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水善变。变成各种云,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了水的变化。那么它还会变成什么呢,他为人们做了些什么等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设计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图文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文章内容,懂得水的变化)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思考水还能变成什么?

  2、在生活中找找,水还能变成哪些事物,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和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区别“落、打、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云、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4、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具准备:

  云、雨、雪、雹子的贴画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谜语让你们来猜一猜,你们可要认真听呀!(看课件)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生讲板书: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生讲,板书:雨)

  2、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今天我们一起在猜一样东西好吗?

  齐读课题《我是什么》

  3、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2、指名读文,检查读文情况。三、细读、品读课文

  1、 请小朋友边读边想:‘我’会变,都变成什么了?

  2、 找生回答:(汽、云 雨 雹子 雪)

  3、 师: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他是怎样变成汽和云的?

  4、 课件出示(水变成汽)水珠哪去了,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范读,指名读,自由练读

  5、 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和句子对照的图,细细地品读,让学生感受云就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美读。

  6、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谁愿意挑战他?特别好: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

  7、 学着他们的样子,自由再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8、 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小朋友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9、 练*说话,我是云,我会变成()( )和( )

  10 同学们,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理解“落、打、飘”)指导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蛮。雪花飘得轻逸。

  11 练*读这几句话,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12 表演读──挑战读──齐读

  这会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

  13、请同学们听师范读第三段(课件),问:同学们,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14、我做过许多好事,也做过许多坏事,你知道吗?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课件)

  四、课堂小结:

  1、读到这你猜到我是什么了吗?(答:水)

  对,水是我们人类的重要资源,我们应当珍惜水资源,并合理的使用水资源。你知道怎样做吗?

  2、这篇文章采取拟人的写法,用了第一人称来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

  五、识字练*:

  1、自学生字

  2、同桌检查。

  3、师抽查

  4、读词语(略)课件出示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区别“落、打、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7)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6篇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快乐吗?人们都说幸福是快乐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从这个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幸福是什么(出示智慧女儿的话),那你知道义务是什么意思呢?(应尽的责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智慧女儿的话虽然简单,却揭示了幸福的真谛。老师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大家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读自悟

  1、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这么长的故事被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下来了,真是不简单!这三个曾经年少无知的牧童,经过十年艰辛,终于找到了幸福。说到这,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师:你真会提问题,跟编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出示导读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导读提示,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根据导读的要求来学*。你们看,导读中要求我们要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跟三个孩子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关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有体会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3、汇报交流

  ⑴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导:要说好有点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吧,他会怎样治病救人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___,当病人消极绝望的时候,他___,当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他___,当___的时候,他___……(他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选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谁先来汇报。(适时点评: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诚恳的话语,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气)(透过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终于康复出院了,此时此刻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他付出了许多,尽到做医生的责任,他给病人带去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难怪他会幸福地说——(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结:第一位青年竭尽所能,治病救人,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刚才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读出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画面,接下来大家可以继续用这个方法来汇报,谁来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学生自由说,点拨:他还做了什么事?(点评:因为他的精心培育,花儿才开得那么美丽)(好一个勇往直前的消防队员!)(热心周到的服务,带给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师: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勤勤恳恳)。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忙碌了一天,他满身疲惫,心里却充满了幸福,因为他觉得(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他为人们做了许多事,大家对他赞不绝口,他无比自豪地想——(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结:勤勤恳恳地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体会到的幸福,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师:假如你是那位农民,种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觉读。——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兴奋、满足)来。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劳动养活了许多人,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齐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读: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后,他们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尽情地畅谈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师: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师: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师:曾经的三个牧童,终于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幸福就是——种麦养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儿所说的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板书)

  4、回扣上文。师:这就是三个青年十年后弄明白的幸福真谛,其实十年前他们就曾经有过幸福的感觉,那是在什么时候呢?(生答)

  师:他们疏通泉眼时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十年后,这颗幸福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你觉得,智慧女儿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生答)这个童话中,智慧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三个牧童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对农民来说,幸福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拿出你们的练*卡,书写下你认识到的幸福。

  练*卡: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___,对__来说,幸福就是___……

  (给予就是快乐。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得到帮助是多么幸福啊……)

  总结:只要用心付出,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好好珍惜幸福,让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四、布置作业

  推荐理由:《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我们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学生找到统领全文的话即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按顺序汇报,自主选择喜欢的青年进行汇报,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尽情想象,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让学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含义。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读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谈到对幸福的理解时,我先谈了自己的感受: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许多同学争相说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说爸爸每天来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说躺在妈妈的怀里我很幸福;有的说老师每天教给我许多知识很幸福;有的说帮助了别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感悟,才能焕发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让孩子体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学生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三、学*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设计意图:运用前后对比来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义。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出示小诗小结:

  幸福是帮妈妈做完家务时的满足

  幸福是考满分时的兴奋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幸福是……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内容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写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目的】

  1.在预*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音乐《幸福拍手歌》,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拍手。导入课题,展现问题——幸福是什么。

  展现课件,总结幸福的种类是多样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幸福是什么》一课来寻找答案。

  二、 检查复*情况。

  检查生字词,挑选一名“小老师”带读,帮助纠正,适时表扬。

  讲解生字词。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同学们,我们已经扫除了课文中的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的很强。本课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课件展示)

  四、 细读课文 体会幸福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童话主要是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手法?(事情发展顺序)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事情发展顺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经过、结果。)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第几段到第几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几段到第几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那么他们挖井的过程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高兴、兴奋。)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课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师总结。)

  在挖井后他们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分别又做了什么决定?

  第二部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

  “三个青年快活地看着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边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青年快活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幸福的含义。)

  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用波浪线画出来。边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都做过了些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分析第一个牧童)第一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医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表演怎样治病救人,病人反应又是怎么样。)

  (分析第二个牧童)第二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过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帮助别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思考做过很多不同工作的时候是怎么帮助别人。)

  (分析第三个牧童)第三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农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耕田养人。)(教师总结,情景演绎农民种田。)

  第三部分:

  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谁出现了,说了什么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在这里的“义务”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就是孝顺父母。总之,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这三个青年都明白了: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智慧女儿叫他们寻找幸福的目的。

  (课件展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最后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捋一下文章的脉络,做一下总结。

  拓展:

  对于幸福这个词,原本你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想的?【作业处理】完成小状元。【板书设计】第一个牧童——医生——治病救人

  第二个牧童——很多工作——帮助别人 劳动、做有意义的事情

  地三个牧童——耕地——养活他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和事情”

  2认识“彼、杈、锹”等生字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课文中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童话的语言是生动的,童话的故事是吸引人的,童话中讲述的道理是令人难忘的。《巨人的花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快乐应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再一篇童话故事,题目是《幸福是什么》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读相关语句,思考: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三、讨论交流

  1:字音:“诧异”的“诧”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把树林里的一口老泉疏通,并砌井加盖。智慧的女儿称赞了我们并祝他们幸福。三个牧童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十年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相遇。他们对幸福有了较深的体会,即用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就是幸福。

  3:第一个青年来到城市,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成为一名医生,给人治病,病人恢复健康,他感到幸福。

  第二个青年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有用,劳动没有白费,所以他感到幸福。

  第三个青年留在村里耕地收获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劳动没有白费,所以他感到幸福。

  四表演故事

  1:五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1)一人读旁白,一人演智慧的女儿,另外三人演牧童

  (2)重点演三个人合作疏通泉眼、每个人寻找幸福时,各自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认识到会么。

  2汇报演出,评议。

  板书设计:

  十年前----疏通泉眼,砌井加盖

  幸

  福 治病救人

  是 十年间— 勤恳工作 经历不同,实质相同

  什 辛勤耕种

  么

  十年后----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语文课教学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然而幸福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除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是一种幸福,回报也是一种幸福。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从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想象,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合作学*,感悟课文内涵,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感悟身边的幸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大家想认识她吗?她就是智慧的女儿,她给你们送来了一份见面礼,请看图。出示课件图:智慧女儿祝同学们幸福!

  2、同学们都感受到幸福时时就在我们身边,那有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去这篇童话故事中寻找《幸福是什么》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智慧女儿的祝福激起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课文中对幸福理解的重点句: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并明白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内容。

  三、表演探讨,理解幸福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事例能体现幸福要靠劳动,找出三个青年各自的做法,小组分角色合作演一演故事。师巡视指导。

  2、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其余同学评议表演好在哪里,提出建议。

  3、三个青年为什么感到幸福?先问表演的同学,再全班说一说。

  ①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让病人恢复了健康,带给别人快乐就是幸福,这里引导学生想象:病人好了以后会说什么呢?这个青年听了有什么感受?

  ②第二个青年做过许多对别人有用的事。

  ③第三个青年耕地养活了许多人,劳动没有白费也是幸福。

  ④十年前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都是一种幸福。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扩展8)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养成相互切磋的*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

  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

  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 、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

  2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 (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 (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 (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 (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1 、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 、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 、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

  (3)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虽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沧海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恒星的色彩为什么可以显示其年龄?

  (物体的颜色受物体温度的控制,天上的星星也如此,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红色恒星表面温度3600~2600℃。)

  (5)杂志上看到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报道,而文中对此表述是“可能”、“或许”,你认为宇宙中有没有智能生物和星际文明?

  (科学家推测在宇宙100亿个星系中,若每10亿个行星上有一个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个测听外星文明信号的奥兹玛计划失败。1972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人类名片的宇宙探测器,这张名片在宇宙中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来说,星际通信网已建立,只是还没有同外星人联系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

  (6)我们的地球具有哪些条件,使其成为目前宇宙中所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星体。

  (科学家基于对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复计算了生命所必须的所有蛋白质,在某一个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约只1040000分之一,地球成为生命的惟一载体,是由其本身独特的环境决定的:①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不仅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缩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会热不可耐而不能生存;这段距离只要加长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盖。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温床,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维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维持了适当的温度,任何行星要有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人类居住的大气层,必须满足多项严格的条件。④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保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⑤氧气是维持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如果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高于25%,地球上易爆发天然火灾,含氧量低15%,大部分高级生物会窒息而死,大气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

  (7)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中,地球会不会受其他天体的冲撞,地球的未来是否也会变得荒凉?

  (20世纪80年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环境的灾变,从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专家估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过600米的慧星,原则上都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遭到毁灭,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当今世界所有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千米的危险分子大约1200~2000颗,太阳系中直径达100米的慧星达100万颗,潜在危险很大,但每年都发生的可能性50万分之一,今后100年的可能性10万分之一,人的一生中可能性20万分之一。人类可以通过对*地小行星和慧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并依靠人类当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防御方案,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防止灾难的发生。

  (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1 、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 、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培养情感

  学*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

  参考: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 1 )宇宙群星知多少

  ( 2 )宇航员眼中的太空

  ( 3 )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

  ( 4 )未来的太空城

  ( 5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 6 )地球的未来

  ( 7 )宇宙的边疆

  ( 8 )地球为何是生命载体

  ( 9 )宇宙诞生及其发展

  ( 10 )*航天历程

  参考书目:

  杂志:《科学画报》 《航空航天》 《太空旅行》

  《宇宙探索》 *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

  《宇宙探索》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

  《魔幻的星空》 *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

  《阅读宇宙》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年版

  《奇妙的地球》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版

  《奇妙的航天》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版

  《宇宙之迷与探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从宇宙到生命》*出版社 2000 年版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 、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养成相互切磋的*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

  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

  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 、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

  2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 (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 (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 (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 (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1 、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 、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 、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

  (3)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虽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沧海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恒星的色彩为什么可以显示其年龄?

  (物体的颜色受物体温度的控制,天上的星星也如此,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红色恒星表面温度3600~2600℃。)

  (5)杂志上看到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报道,而文中对此表述是“可能”、“或许”,你认为宇宙中有没有智能生物和星际文明?

  (科学家推测在宇宙100亿个星系中,若每10亿个行星上有一个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个测听外星文明信号的奥兹玛计划失败。1972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人类名片的宇宙探测器,这张名片在宇宙中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来说,星际通信网已建立,只是还没有同外星人联系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

  (6)我们的地球具有哪些条件,使其成为目前宇宙中所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星体。

  (科学家基于对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复计算了生命所必须的所有蛋白质,在某一个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约只1040000分之一,地球成为生命的惟一载体,是由其本身独特的环境决定的:①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不仅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缩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会热不可耐而不能生存;这段距离只要加长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盖。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温床,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维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维持了适当的温度,任何行星要有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人类居住的大气层,必须满足多项严格的条件。④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保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⑤氧气是维持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如果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高于25%,地球上易爆发天然火灾,含氧量低15%,大部分高级生物会窒息而死,大气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

  (7)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中,地球会不会受其他天体的冲撞,地球的未来是否也会变得荒凉?

  (20世纪80年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环境的灾变,从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专家估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过600米的慧星,原则上都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遭到毁灭,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当今世界所有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千米的危险分子大约1200~2000颗,太阳系中直径达100米的慧星达100万颗,潜在危险很大,但每年都发生的可能性50万分之一,今后100年的可能性10万分之一,人的一生中可能性20万分之一。人类可以通过对*地小行星和慧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并依靠人类当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防御方案,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防止灾难的发生。

  (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1 、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