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乌塔》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跑出去旅游,那样很危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学生还举了小孩被拐被骗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是啊!安全重于一切,做没有安全保证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的确难住了我。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该怎么办?

  我没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她即节约又大方,即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这样,我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学生不仅有话可说,对教材有较好的理解,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凭借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断延伸,进行深层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用好教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并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影响到语文对学生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乌塔》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她在思想上的独立。一些细节描写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课文还在对比描写中凸显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编者的意图: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尝试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配乐重复出现欧洲简介、乌塔去过的地方: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的希腊等的美图、文字片段。

  2、调坐姿。

  (一)、引入新课:刚才咱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看了欧洲许多地方的美图,你想说什么?

  师:是呀。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和你一样,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独自游览了欧洲。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乌塔

  板书:乌塔。读题。

  (二)、预*检测

  1、过渡:同学们预*了课文,王老师想分享一下你们的预*成果,可以吗?

  这篇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老师请10同学读一读,

  2、读文正音

  生:10位学生读文。

  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10个自然段,

  适时正音,纠错。写出易错词:洗漱、筋疲力尽、睡眼朦胧、佛罗伦萨、语塞、反驳、逻辑等。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4、交流:本文写作顺序。

  填空: 课文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结识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板书:谈话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板书:道别

  5、小结:这样的写作顺序,我们称之为事情的发展顺序。

  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 。《乌塔》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三)、自学、议学、悟学

  1、过渡:当王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就特别佩服这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想,乌塔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用“概括,写在旁边。 3、交流:

  适时板书:乌塔:爱生活、爱读书、热情、独立、有理想、执着……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A、体会“语言描写” 1、过渡:乌塔太棒了,作者写得太好了。忍不住想再读一读课文,我们来找找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2、出示:(第5自然段)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3、提示:注意听哦。

  4、师读: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你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

  自然地答道。 师:接下来的第6、7自然段,我们配合一下,

  5、师生角色读:师——提示语、“我”,生——乌塔

  6、师:第9第10自然段,老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

  提示语——

  文中的“我”——

  乌塔——

  7、小结: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乌塔——(看板书读),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语言描写

  8、小结:是的,作者并没有在课文中写乌塔“独立、热情??”可我们读着读着就觉得乌塔——(看板书读),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B、体会“对比描写”

  1、过渡:其实,当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作者为了体现乌塔的——(看板书读),作者还用了一个“法宝”。

  2、出示:(第4自然段)女生读:晚上8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3、描红:“疲倦”“惬意”

  4、师:你发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对比描写

  5、师:作者在很多地方用了这个“法宝”?谁发现了? 6、交流出示:“我”——乌塔

  乌塔——中国孩子

  间接经验——亲身体会

  小结:在这些对比中,我们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上“语言描写”“对比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六)、感情升华

  1、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

  出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得是——乌塔14岁时,独自一人游欧洲。请问:她12岁时在干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么?

  2、交流

  3、领读读:当她12岁的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准备着——14岁独自一人次旅行欧洲, 正在——阅读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不仅如此,还——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追问:那么——你呢?你未来想干什么?现在要干什么?

  师:王老师希望大家长出独立的翅膀,正确地认识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七)、作业:请用上“法宝”以《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为题,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热情

  结识 执着

  语言描写 独立

  乌塔 谈话 ……

  对比描写 做生活的强者!

  道别

  《乌塔》教学设计 4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⑵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能力训练点 :

  ⑴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⑶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疑点:

  ⑴ 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⑵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3、解决办法:

  ⑴ 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⑷ 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的*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乌塔》专题性站

  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学*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台,同时为课程学*,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检查预*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的综合能力。)

  《乌塔》教学设计 6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学*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

  (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作。

  《乌塔》教学设计 7

  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 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 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设计 8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

  (2)遇到危险

  (3)父母担心

  (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什么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1)独立(自理能力强)。如:A 、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C 、光从电视和书本......D 、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中国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乌塔》教学设计 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她在思想上的独立。一些细节描写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课文还在对比描写中凸显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编者的意图: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尝试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配乐重复出现欧洲简介、乌塔去过的地方: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的希腊等的美图、文字片段。

  2、调坐姿。

  (一)、引入新课:刚才咱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看了欧洲许多地方的美图,你想说什么?

  师:是呀。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和你一样,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独自游览了欧洲。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乌塔

  板书:乌塔。读题。

  (二)、预*检测

  1、过渡:同学们预*了课文,王老师想分享一下你们的预*成果,可以吗?

  这篇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老师请10同学读一读,

  2、读文正音

  生:10位学生读文。

  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10个自然段,

  适时正音,纠错。写出易错词:洗漱、筋疲力尽、睡眼朦胧、佛罗伦萨、语塞、反驳、逻辑等。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4、交流:本文写作顺序。

  填空: 课文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结识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板书:谈话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板书:道别

  5、小结:这样的写作顺序,我们称之为事情的发展顺序。

  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 。《乌塔》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三)、自学、议学、悟学

  1、过渡:当王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就特别佩服这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想,乌塔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用“概括,写在旁边。 3、交流:

  适时板书:乌塔:爱生活、爱读书、热情、独立、有理想、执着……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A、体会“语言描写” 1、过渡:乌塔太棒了,作者写得太好了。忍不住想再读一读课文,我们来找找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2、出示:(第5自然段)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3、提示:注意听哦。

  4、师读: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你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

  自然地答道。 师:接下来的第6、7自然段,我们配合一下,

  5、师生角色读:师——提示语、“我”,生——乌塔

  6、师:第9第10自然段,老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

  提示语——

  文中的“我”——

  乌塔——

  7、小结: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乌塔——(看板书读),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语言描写

  8、小结:是的,作者并没有在课文中写乌塔“独立、热情??”可我们读着读着就觉得乌塔——(看板书读),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B、体会“对比描写”

  1、过渡:其实,当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作者为了体现乌塔的——(看板书读),作者还用了一个“法宝”。

  2、出示:(第4自然段)女生读:晚上8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3、描红:“疲倦”“惬意”

  4、师:你发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对比描写

  5、师:作者在很多地方用了这个“法宝”?谁发现了? 6、交流出示:“我”——乌塔

  乌塔——中国孩子

  间接经验——亲身体会

  小结:在这些对比中,我们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上“语言描写”“对比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六)、感情升华

  1、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

  出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得是——乌塔14岁时,独自一人游欧洲。请问:她12岁时在干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么?

  2、交流

  3、领读读:当她12岁的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准备着——14岁独自一人次旅行欧洲, 正在——阅读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不仅如此,还——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追问:那么——你呢?你未来想干什么?现在要干什?

  师:王老师希望大家长出独立的翅膀,正确地认识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七)、作业:请用上“法宝”以《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为题,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热情

  结识 执着

  语言描写 独立

  乌塔 谈话 ……

  对比描写 做生活的强者!

  道别

  《乌塔》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整个学*的过程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思路

  本文中的乌塔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可是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讲了什么事;五是在读、思中体会乌塔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中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在交流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为什么她就敢周游欧洲呢?”接着让学生来说,乌塔为游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从中看出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再接着从全文中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这节课结束了,但我期望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了解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乌塔具有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性格特点。

  3、感悟本课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的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和谁一起去的,去过哪里呢?

  2、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旅游经历都挺丰富的,真不错!有一个小女孩也喜欢旅游,但她喜欢独自一人旅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谁来和她打个招呼呢?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二、检查自学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新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睡眼蒙眬一时语塞)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认识乌塔学*乌塔。

  1、乌塔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外国的地名吧!(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

  (出示欧洲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国家。乌塔一个人敢游历这些地方真了不起。

  2、假如是你,你敢一个人游欧洲吗?为什么?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最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就不担心吗?)

  3、乌塔为游历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要做这些?(快速游览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设计好旅行日程和路线、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用了三年时间准备)

  4、从为游欧洲所做的准备中看出乌塔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第七小节,在读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一种读书方法)(精读批注)

  5、在游欧洲的过程中发现乌塔还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①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自信,有主见,思想上独立)

  ②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实践精神)

  6、我们该向她学*什么呢?(向乌塔学*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她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7、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要对乌塔说把?(出示句式)乌塔,你真是个的孩子!

  我想对你说:

  四、拓展延伸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在西方的那些孩子身上,接下来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了不起的16岁女孩。(放视频)世界是很大的,同学们要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乌塔》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思考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精读批注的读书方法,细细体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流程还算流畅,上完之后,经过同事们和领导的热心指点和自己的反思,还是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下:

  1、教学思路陈旧。在学生一读课文之后,出示本课生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的流程不够新颖。反思后,我认为可以放入文中,边学文边学词语,或者直接拿出放在学文开始之前。

  2、导入部分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当学生说道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一点和乌塔独自旅游进行比较,这样更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我觉得第一点通过文本教学和最后的一段视频观看,能较好的做到,但第二点还很有欠缺。

  3、略读课文“放”的度的把握不够到位。原本设计时就抓住让学生说说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一个问题来重点进行,但最后又不放心,把这个问题拆成了两部分:从为旅游做准备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旅游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另外,在放开让学生尽情讨论发表意见时,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很弱,没能做到收放自如。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乌塔》教学设计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乌塔》教学设计汇总十篇(扩展1)

——《乌塔》教学设计9篇

《乌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惬、码、驳、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去干吗了?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学*课文,*文章思想。(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齐读课文。)

  1、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2)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乌塔》教学设计2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⑵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能力训练点 :

  ⑴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⑶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疑点:

  ⑴ 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⑵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3、解决办法:

  ⑴ 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⑶ 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⑷ 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的*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乌塔》专题性站

  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学*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台,同时为课程学*,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检查预*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的综合能力。)

《乌塔》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乌塔》是一篇阅读课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教材,作者王晓洁。文中记叙了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体现了乌塔具有:有主见,活泼热情,胆大心细等这种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和意识。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这篇课文篇幅长,主要通过两种写作方法突出乌塔的性格特点:一、语言描写;二、人物对比,既乌塔与“我”、乌塔与“*孩子”的对比。教学中能否抓住这两点进行品读与探讨是突破教学重难点关键。

  学法分析

  《乌塔》这篇课文篇幅长,但内容贴*生活实际,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多读是可以较好地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的。其次,为了更好地认识乌塔,得其精髓,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品读片段为主要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略读,速读,情感朗读片段的阅读能力,是教学这篇课文比较适当的方法。由此,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环节,围绕两个问题,既①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探讨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

  2、学生课前交流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自强。

  教学设想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幻灯片显示各国著名景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整体感知,激发学*兴趣。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由读文,学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既轻松又可以激发学*兴趣;且课文篇幅长,学生可根据自己取舍读书,节省了学文时间;学生划出的感受深的句子与喜欢的段落为“探讨和品读”做了铺垫。】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幻灯片2

  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出示幻灯片3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5、品读重点句,段,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小结:真佩服乌塔,有这样强的生活能力,怪不得她可以独自一人去游欧洲。

  【这环节我采用了倒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先讨论交流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看法和见解(如乌塔可以去或不可以去……),问题由简入深,激发学生开口说话和认识乌塔的愿望: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从而认识乌塔,自然中回归问题1,突破教学重点。这自问自解既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4)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联系实际,启发自我】

  五、写话练*:(幻灯片5)

  把你学*这篇课文后的真实感受,或是一些想法,或是想对乌塔说的话写下来吧。

  1、学生交流,练*。

  2、分享感受。

  【常说:趁热打铁,在学生感受深刻时让他们练笔,减少了再搜集材料的负担,学生轻松的就可完成练笔。升华了思想认识,且把自己的感受收获与大家分享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板书设计

  7乌塔

  热情、活泼\

  自理能力强\

  生活经验丰富\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乌塔

  生存能力强/

  有责任感/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做事有条理,有计划/

  教后自评:

  《乌塔》是篇很有启发性的阅读课文。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乌塔是一个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意识的小孩,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整合问题,展开探讨:

  叶老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疑问整合出两个问题,既①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之后,指导学生在阅读,合作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含,句,段所透渗出来的意义。如学例一:品读“我从威尼斯……已经筋疲力尽了……睡得正香。”认识对比写法,为理解“乌塔”和我们*孩子的区别作了铺垫。例二:“说话间她已经穿好……到超级市场去买。”认识乌塔自理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而这些重要的句,段是学生或自读,或交流,或老师的适时指导下找出的,它们在老师和全体同学反复认真的阅读,探讨,发表见解中得到理解,品味,解决问题,受到启发。这过程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的评价,自然中学生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满足,培养了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二、简短练笔,升华情感:

  叶老主张“听说读写宜并重”。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教读,也要教写,要克服“跛脚”现象。虽然语文学科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已任,但是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昭示着写什么,而且昭示着怎样写。因此,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由句到段到篇。这样做,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我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交流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深刻理解课文、认识了乌塔,有充分的练*材料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下简短的读后感,并选取几篇展示,这不仅训练了学生整理和收集材料的能力,还升华情感(乌塔做得真好,要向乌塔学*,今后在生活中要锻炼自立,以后要成为一个xx人……)。这不是个让学生练笔的绝好机会吗?

  教学的模式多,方法也多。教学中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尽力做到依据文本,学生情况,以有利于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点点滴滴的发展,逐步训练,吸取精髓。

《乌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欧洲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初读了课文就能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初读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但是课文开始写“我”却写了那么多呢?我的备课重点在谈话部分,初识部分并未作详细备课,怎么办?是简单的告知答案转入“正题”,还是改变预先设计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最终我决定让大家读文思考解决。我让大家找出描写“我”的词句,再让学生细读体会,在学生的细读之下,他们体会到了“我”很累,很匆忙。这时我再请他们找出描写乌塔的词句来读,他们体会到了乌塔轻松、惬意。“同是旅游,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表现这么不同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再次进入文本,个个兴趣盎然。最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随机应变,才能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乌塔》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跑出去旅游,那样很危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学生还举了小孩被拐被骗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是啊!安全重于一切,做没有安全保证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的确难住了我。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该怎么办?

  我没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她即节约又大方,即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这样,我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学生不仅有话可说,对教材有较好的理解,语文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凭借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断延伸,进行深层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用好教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并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影响到语文对学生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乌塔》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欧洲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初读了课文就能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初读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但是课文开始写“我”却写了那么多呢?我的备课重点在谈话部分,初识部分并未作详细备课,怎么办?是简单的告知答案转入“正题”,还是改变预先设计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最终我决定让大家读文思考解决。我让大家找出描写“我”的词句,再让学生细读体会,在学生的细读之下,他们体会到了“我”很累,很匆忙。这时我再请他们找出描写乌塔的词句来读,他们体会到了乌塔轻松、惬意。“同是旅游,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表现这么不同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再次进入文本,个个兴趣盎然。最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随机应变,才能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乌塔》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作。

《乌塔》教学设计9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

  二、激情辩论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教学设计汇总十篇(扩展2)

——乌塔教学设计6篇

乌塔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乌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延伸。

  1、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之类。)

  2、向乌塔学*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我们要让乌塔看看*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呢?(2008)。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所以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激励他努力学*,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使他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这两位名人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在她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乌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新词: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电话号码。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的作者在罗马遇到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3、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赞成乌塔的做法吗?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不赞成的举手,说说你们的理由。(副板书)

  (1)安排路线

  (2)遇到危险

  (3)父母担心

  (4)旅行费用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1、默读勾画

  是呀,乌塔在独自一人游欧洲前,难道这些问题她都没有想到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用什么勾画出来,再和小组学*伙伴交流,谈谈你的体会,并大声读出来。

  2、汇报展示

  (1)独立(自理能力强)。如:

  A 、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C 、光从电视和书本......

  D 、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关爱家人。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7)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8)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板书充分准备)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能坚强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每一件事,她才有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惊人举动。

  2、那我们呢?有些同学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回家妈妈不提醒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今后的生活学*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是啊!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都像乌塔那样离开父母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像乌塔一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写写自己的感想

  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1、也许你想对乌塔说,想对*的小朋友,想对自己的父母说,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还能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写你的感受。

  六、课后延伸

  1、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2、总结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乌塔教学设计4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⑵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能力训练点 :

  ⑴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⑶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疑点:

  ⑴ 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⑵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3、解决办法:

  ⑴ 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⑶ 你认为*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⑷ 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孩子学*,*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 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检查预*(幻灯片1)。

  (推火车读,齐读)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

乌塔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6个生字。

  2、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之间的联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乌塔是怎样做的,并能对乌塔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

  4、围绕导语提示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能对乌塔的言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欣赏欧洲风景图

  师:老师带你们去领略欧洲的风光。

  师:我们只是从图片上欣赏欧洲的美丽风光,有个女孩她仅14岁,就独自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想认识她吗?她就是——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预*展示,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正确认读

  2、结合导语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我们可以从人物之间的联系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我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遇到了乌塔,我们之间有了交谈,我看到了她惬意的旅游,听到了她为旅行所做的准备,第二天,乌塔向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讲了谁?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简洁的概括为: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一件事。

  三、细听乌塔怎样做(学*第7自然段)

  过渡语: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走进乌塔的欧洲之旅,先听听她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些什么?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7自然段)

  1、出示句子第7段的1、2两句,齐读。

  2、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多长时间?(准备了三年)

  3、在这三年中她都做了些什么事?

  (阅读了很多书籍、自己课余挣旅费、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

  4、每到一地后又做了些什么?

  (查找警察局电话、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明信片)

  5、从中你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交流

  6、汇报交流: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乌塔是个___________的孩子。(学生各抒己见,讲得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

  预设:

  从在家里就设计好路线和日程,可以看出乌塔是个做事有计划、有条理、考虑周到的人。

  从查找警局电话号码,可以看出她是个胆大心细的人。

  从每到一地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明信片,可以看出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从能为旅行准备三年,可以看出乌塔是个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为之努力、意志坚定的人。

  从为旅行阅读很多书籍,可以看出乌塔是个富有智慧的人

  从自己课余挣旅费中,可以看出她是个自力更生的人。

  四、细看乌塔的欧洲之旅,感知这样做好与不好?(学*1—4自然段)

  过渡语:旅行之前你会想到这些问题吗?乌塔却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冒然行事。我们再来看看乌塔的欧洲之旅怎么样?”

  1、请用横线划出描写乌塔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他的旅行怎么样?(抓惬意重点词感受乌塔旅行的美好。)

  2、而我的旅行呢?(抓筋疲力尽、疲倦重点词感受作者旅行的仓促和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

  3、乌塔为何有如此惬意的旅行呢?(这得力于她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说明了她是一个独立自主、有主见的人)

  4、听了乌塔旅游的安排,看到了乌塔惬意的旅行,我们再来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五、聚焦两次争论,体会成长的差异

  过渡语:是呀,勇敢、聪明、能干、独立的乌塔已深深地定格在我们脑海里了,这足以看出他在生活上是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孩子。(板书:生活上独立自主),下面让我们聚焦乌塔与我的两次争论,看看在争论中能否体会到点什么?

  1、出示第一次争论句子

  比较成长方式的不同

  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你也像乌塔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

  爱孩子,就给(让)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出示第二次争论句子

  比较成长的乐趣不同

  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更有乐趣。

  4、小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但是乌塔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思想上很有主见)

  六、总结,布置口语交际

  1、出示成长激励语齐读,升华主题

  2、总结:我希望同学们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3、布置口语交际作业


《乌塔》教学设计汇总十篇(扩展3)

——《乌塔》教学反思9篇

  在课中,我抛出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今天想独自体验海滩上捉螃蟹的乐趣,家长么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活灵活现地描述,可能会百般阻止,可能会去市场买几只螃蟹来替代。可见我们*家长的爱*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询问,你在希望获取这种体验的同时,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摇摇头。可见,我们*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老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们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让班上的孩子的佩服和惊叹!而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得任何风吹雨打。就像文中提到,*孩子的生活,在电视、儿童图书和游乐园中获取快乐。其实除此之外就别无乐趣。所以孩子们都对乌塔流露出了极大的羡慕。

  孩子们羡慕乌塔,对乌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仅是因为乌塔的勇敢,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更重要的是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三年时间的准备,事先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并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连旅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最后我给孩子们补充朗读了诗歌《请求》,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诗歌的主题:应该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要经历,困难和挫折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这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逐步提高了认识,使他们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并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学*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她的自立精神,突破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

  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孩子们羡慕乌塔,对乌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仅是因为乌塔的勇敢,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更重要的是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三年时间的准备,事先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并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连旅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很自觉地引用前几天下的第一场雪,孩子们从玩雪,看雪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种快乐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图片都无法让人获取这种感受和快乐的体验。同样,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还是丰富自己的经验的有效途径。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课中,我还抛出这样一个话题。当我今天想独自体验海滩上捉螃蟹的乐趣,家长么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活灵活现地描述,可能会百般阻止,可能会去市场买几只螃蟹来替代。可见我们*家长的爱*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询问,你在希望获取这种体验的同时,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摇摇头。可见,我们*孩子的独立性也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老师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们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使用教材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影响到语文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用好教材,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当我让孩子们打开书本自由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当我在孩子们读完文章后一言不发而让孩子自己谈阅读感受的时候,相信文章带给孩子们的震撼和我初读它的时候一样,甚至可能更强。乌塔,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精心准备了三年,利用假期,独自一人只身旅游欧洲。她所表现的成熟、细密、乐观、睿智,她的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对于一直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孩子无疑是在思想、心灵和意识上的一次冲击。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其佩服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孩子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学*起来分外轻松、顺利,效果极好。

  之后,我让孩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乌塔》读后感,孩子们准备充分,学*主动,思想活跃,因此写来不太困难,效果比*时写作要好得多。

  虽然《乌塔》只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接触其他孩子的成长故事,多读此类文章,使孩子渐渐长大、走向成熟。

  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乌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学*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此外,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通过本课的学*,不仅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而且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要增强自己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根据文本特点、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根据以上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呈现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大胆放手,自读自悟要“足”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因此我组织学生明确课型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在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片段中,先是读读课文,自己试着说说。在学生出现概括困难时,我用填空题作为扶手帮助学生。在优生示范后,我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把学生的个体学*转化为群体学*,再次鼓励同桌互相说说课文内容,学生便能简洁地说出课文内容。

  2.反复斟酌,重点聚焦须“精”

  略读课文讲究“略中有精”,“精”读的点要更突出、集中,要与文本的主题内涵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我选择“精”的着力点在讨论“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反馈时,我的处理不是*均使用力气,而是重点点拨句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和“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反驳”“不合逻辑”“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等语句,然后,“再读读这两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作者的表达准确,以及乌塔的个性鲜明,体会乌塔在行动上的独立,正是基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独立。

  3.提示引路,语文实践重“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要求和方法,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段学*提示,努力挖掘学*提示的引领资源,指导学生学*略读课文的方法。在这个大框架的建构下尝试运用其他方法开展字词句的学*和感悟。我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课型,自主学*提示,画出学*任务“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并根据学情给予一个扶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关键词语的教学上也是渗透以各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语“惬意”、“反驳”等词,抓住学生可感受得到的方式让学生感性地理解。

  4.整合资源,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充分挖掘单元主题资源,促进课堂学*资源与课外学*资源的互为补充。如本课的教学,插入的拓展内容有欧洲的简要介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笔写话等。

  预设总是理想的,生成总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与预设有差距。在本校的“听班制”活动中,因为手表出了问题,看错了时间,前半节课花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环节来不及呈现。在泽雅一小的送教活动中,因为泽雅的学生学情的原因,在初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展开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以学定教,重点点拨的点只保留了一处,即乌塔思想独立,有自己见解的内容。在理解“不合逻辑”时,学生换词理解为“不对”时,表述不是很准确,本来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再深入体会,也因为没有时间而作罢。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 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乌塔》教学设计汇总十篇(扩展4)

——《乌塔》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二、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什么?

  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六)、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学做家务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作。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去过那儿?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她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抓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指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文。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4、我们向乌塔学*什么?是否也向乌塔一样背上旅行包去游历欧洲?

  讨论后归纳:向乌塔学*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5、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语言)

  四、拓展写作:

  1、学*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对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自己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3、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自由畅谈学*收获。

  板书设计: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的孩子

  独立生活自立精神

  课例分析与讨论:

  本课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谈话导入后引出课题,再从课题入手,引出写人文章抓住什么特点读才能读懂,为读文后的写作铺垫。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读通句子。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自己的阅读感受。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每度一个句子,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非常通俗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读写结合点,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读才能读懂,本文主要是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突出了乌塔的性格特点。学*这一写作方法,把自己的读感受写下来。

  存在的不足:

  理解课文时有点细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牵引的痕迹有点重,以至于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后面的练笔。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时间最多。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