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江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 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 指名领读整首诗。

  3、 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

  、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 2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教学设计 3

  活动设计背景

  圣诞节、元旦节来临了,宝宝们都知道这两个节日分别是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新年。新年到了,寒冷也来,学*江雪让宝宝们感受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雪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朗诵古诗。

  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幼儿能开动脑筋,大胆参与活动,连*日不爱张嘴说话的小宝宝都参与了互动。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在撕纸游戏环节,宝宝们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尽兴。

  江雪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江雪》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所写。古诗描绘了一幅寄性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

  2.根据题目,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写些什么的?江上的雪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揭题导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为下一步学*打好基础。

  二、读诗

  1.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解释带点字。

  ▲径:

  (1) “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齐读。

  (2)“径”这个字我们在《山行》这首诗中学过。远上寒山石径斜。径的意思是――小路。

  (3)那么这里万径人踪灭。万径就是――许多小路。

  (4)刚好一万条吗?

  (5)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秋雪、万里船) (板书:虚指)

  (6)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千山”。 意思就是――许许多多的山。

  (7)谁还想来读一读?

  ▲“蓑笠翁”

  (1)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蓑:*舌音 翁:后鼻音 一起再来读一读。

  (2)“蓑笠翁”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这幅图中什么是�z?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

  整个词解释为:蓑衣斗笠渔翁行吗?怎么解释?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请大家注意蓑笠两字的偏旁,蓑是草字头,笠是竹字头,为什么?

  蓑:草字头下一个衰字,笠:竹字头下一个立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了。

  (3)谁再来读一读诗。

  5.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诗的停顿,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解释这些字词的意思,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三、释意

  1.关于古诗,我们古人有一种说法: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上有什么?)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想。

  3.学生交流,说诗意。

  同学互说,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在自主学*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合作学*,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点滴发现交流给同伴,在这互相的'交流中,学生不但能从同伴那儿获取自己未曾发现的知识,而且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四、悟情

  (一)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1.你怎么知道鸟都不出来了?解释:鸟飞绝

  怎么知道人都不出来了呢?解释:人踪灭

  2.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

  3.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

  4.人鸟绝迹,画面上怎样来表现鸟飞绝,人踪灭,画上该画些什么?(怎样的雪?)

  5.这首诗的题目就是江雪,你能不能把雪景放进画面中去,让画面的主题更加鲜明。谁再来说一说?

  6.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7.为什么给你寒冷的感觉?

  8.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9.这样的环境为什么给你寂静的感觉?

  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多么冷寂的景象啊!谁再来读?指名几个学生连读。

  10.这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是个荒无人烟的世界,这是个缺乏生气的世界。让我们将这种感受带入诗中,一起来读古诗。(齐读)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二)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出示画面。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 指导书写:

  2.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点红:孤)谁来读好?

  独钓: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谁来读。(点红:独)

  3.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请同学们读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谁来把两句诗连起来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1.同学们真不简单,从短短20个字中,读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读出了渔翁的孤独寂寞。从渔翁的身上你还能读出什么?启发:他独自一人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钓鱼,你觉得渔翁怎么样?(板书:坚强不屈)

  是的,渔翁没有被寒冷征服,在冰冷的世界里他迎风抗雪,孤舟独钓,我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出渔翁的坚强。

  2.此时此刻,当你看到在这样冷寂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位渔翁孤独地钓鱼,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生:你不冷吗?

  生: 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生:你是不是生活非常贫困,没有饭吃?

  生:你为什么这么孤独?你有什么样的心事?

  启发:这么冷的天钓得到鱼吗?

  明明钓不到鱼,为什么还要冒雪出来钓鱼呢?

  3.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4.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降职来到永州,他是那样孤独寂寞,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一片忠心无人理解,他心里非常苦闷,非常悲愤。但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仍然在孤独中默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强地等待着希望的一天。

  5.读了这段话,现在你知道这位孤独而又坚强的渔翁到底指谁?

  这是柳宗元自身的写照呀。他要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

  现在我们再来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来问问柳宗元。

  (1)渔翁啊,你冷吗?现在,你就是那位孤独的渔翁,谁来回答?你仅仅感到身体的冷吗?

  那飞雪漫天的冰冷世界,不就像他所处的那个环境吗?

  (2)渔翁啊,这么冷的天,别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3)渔翁啊,你明知道冬天是钓不到鱼的,那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你到底在钓什么呢?(提示:读读这段话最后一句)

  师总结:是啊,坚持自己的理想,决不向现实低头,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钓出自己希望的春天。

  【设计意图】 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五、吟诗

  1.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尽管环境是那样地冷寂,心情是那样的孤独,但是柳宗元的内心还是那样地坚强。

  2.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朗读全诗,师配乐朗读。

  3.生背诵。同学们读得这样好,能不能背出来呢?

  4.学古诗,我们不仅可以读之、吟之,还可以歌之舞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根据《江雪》谱成的歌曲。

  5.诗歌读的时候是一种韵味,唱的时候又有一番风味。课后,大家可以去学着唱唱。

  【设计意图】理解了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以达到进一步内化、吸收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唱唱、背背,积累古诗,别有一番韵味。

  六、拓展

  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再来学*另一首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请大家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指名读。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3.比较这一首诗与《江雪》的异同。

  (1)相同点:

  地点相同:都在江上;人物相同:都是一个人;事件也相同: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

  (2)不同点:

  时间不同: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景色不同: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

  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两首诗里都有“独钓”,都是指孤独吗?都是指万千孤独吗?

  请你读一读王世贞的背景资料。

  他的轻松闲适的心情还能从哪里看出来?他会高歌些什么?

  4.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王世贞写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

  【设计意图】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七、作业

  运用学*《江雪》的方法学*《渔歌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江 雪

  冷寂

  孤独

  坚强

  【教学反思】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学*古诗常用的模式: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怎样才能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其境呢?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反复吟诵,因为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那文句,那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其次,我为学生配上了音乐。〈〈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景。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力图突破难点,但是收效还是不大,学生还是没有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会表达。造成举手学生不多,理解柳宗元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显得有些牵强,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得出。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学生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让学生自我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学*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课后,我再布置学生学*另一首写钓鱼的古诗《渔歌子》,达到练*巩固的作用。

  江雪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任务。

  二、检查预*,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课堂上通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表扬、肯定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树立对学*古诗的兴趣与自信。再通过质疑,为学生排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意境,扫清障碍。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体会;并与原诗句进行对比。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2句诗。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①指导观察*处画面。

  一位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江上默默垂钓……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 指导书写:孤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独钓)指名有感情读诗句。

  ③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大家自由地读读全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④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①创设情境: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渔翁都快成为一个雪人了,但他还是不肯离去。从渔他身上你还能读出点儿什么?(板书:坚强不屈)

  ②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③是呀,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看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吧。课件出示,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④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⑤诗人柳宗元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生读:借景抒情)

  ⑥激情引读:

  改革失败了,政敌们放火烧了他的住所,他无家可归,只好寄身寺庙,但他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

  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兴国之志,即便朋友、母亲、女儿个个先他而去,他仍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无论命运多么不公,无论内心多么孤独,他还是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国忧、家祸、困苦集于一身,这寒的不仅仅是永州的山、水,更让他心寒的是什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再进行引读,层层递进,深入体会。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四、写法迁移,描述诗境

  1、古人云: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吧。如果还能写出画面中人物的心情,那就更棒了。

  2、写写诗句描绘的意境。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中有画。让学生在学*完这首诗后,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画面,融进想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寂静无声,颇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设计意图:古诗是中华瑰宝,身为中华儿女,不仅要会诵古诗,更应该要会运用古诗。因此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古诗的活学活用。

  六、拓展学*,体会不同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钓鱼诗。

  出示: 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2、指名读。说说你从哪体会到渔翁的满心欢喜、悠闲自在?

  3、对比《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异同。

  4、齐读《题秋江独钓图》。

  5、小结。

  6、回读《江雪》。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另一首“独钓”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对比,进一步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即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默写《江雪》。

  2、描写垂钓的古诗非常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3、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江 雪

  借景抒情

  景―― 冷寂

  人―― 孤独

  ―― 坚强

  江雪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江雪教学设计 7

  [目标预设]:

  1、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

  [重点、难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山行》《望洞庭》)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读出诗的韵律美。(生读)

  小结: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二、一读,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

  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

  师: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词?

  (2)“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师: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在这里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更突出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3)“蓑笠翁”什么意思?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出示认识蓑笠)

  (4)“孤舟”“独钓”在茫茫雪山,寒冷江雪中,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

  师:“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板书:寒冷凄清)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么寒冷的天气,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怎样的感受呢)

  三、二读,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1、歌咏志,诗言情。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了,他的友人也有的赐死,有的病死。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痛苦、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配乐)

  师: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悲愤)

  6、现在你知道渔翁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天气出来钓鱼了吗?(生交流)

  四、三读,感悟诗意——顽强不屈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小结:

  同学们,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寒冷凄凉的环境正是诗人柳宗元当时所处的残酷环境的真实写照,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生读)

  五、品味积累,描述画面

  师:《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真切的意境。,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次描绘诗中的画面吗?

  (先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拓展、比较阅读

  师:无独有偶,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诗一首《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1、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生讨论交流)

  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教材简解]: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本诗的立意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表现了他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诗人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去体会与品味诗意与诗情。

  2、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学*方法的指导。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文句,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教学古诗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以三种方式的读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拓展阅读《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一首古诗的教学,学*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图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1、想象诗景。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在学*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2、体会诗情。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感悟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江雪教学设计 8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江雪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江雪教学设计 10

  【教材简析】

  《江雪》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所写。古诗描绘了一幅寄性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

  2.根据题目,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写些什么的?江上的雪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揭题导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为下一步学*打好基础。

  二、读诗

  1.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解释带点字。

  ▲径:

  (1)“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齐读。

  (2)“径”这个字我们在《山行》这首诗中学过。远上寒山石径斜。径的意思是——小路。

  (3)那么这里万径人踪灭。万径就是——许多小路。

  (4)刚好一万条吗?

  (5)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秋雪、万里船)(板书:虚指)

  (6)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千山”。意思就是——许许多多的山。

  (7)谁还想来读一读?

  ▲“蓑笠翁”

  (1)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蓑:*舌音翁:后鼻音一起再来读一读。

  (2)“蓑笠翁”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这幅图中什么是簔?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

  整个词解释为:蓑衣斗笠渔翁行吗?怎么解释?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请大家注意蓑笠两字的偏旁,蓑是草字头,笠是竹字头,为什么?

  蓑:草字头下一个衰字,笠:竹字头下一个立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了。

  (3)谁再来读一读诗。

  5.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诗的停顿,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解释这些字词的意思,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三、释意

  1.关于古诗,我们古人有一种说法: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上有什么?)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想。

  3.学生交流,说诗意。

  同学互说,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在自主学*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合作学*,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点滴发现交流给同伴,在这互相的交流中,学生不但能从同伴那儿获取自己未曾发现的知识,而且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四、悟情

  (一)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1.你怎么知道鸟都不出来了?解释:鸟飞绝

  怎么知道人都不出来了呢?解释:人踪灭

  2.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

  3.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

  4.人鸟绝迹,画面上怎样来表现鸟飞绝,人踪灭,画上该画些什么?(怎样的雪?)

  5.这首诗的题目就是江雪,你能不能把雪景放进画面中去,让画面的主题更加鲜明。谁再来说一说?

  6.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7.为什么给你寒冷的感觉?

  8.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9.这样的环境为什么给你寂静的感觉?

  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多么冷寂的景象啊!谁再来读?指名几个学生连读。

  10.这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是个荒无人烟的世界,这是个缺乏生气的世界。让我们将这种感受带入诗中,一起来读古诗。(齐读)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二)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出示画面。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指导书写:

  2.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点红:孤)谁来读好?

  独钓: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谁来读。(点红:独)

  3.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请同学们读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谁来把两句诗连起来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1.同学们真不简单,从短短20个字中,读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读出了渔翁的孤独寂寞。从渔翁的身上你还能读出什么?启发:他独自一人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钓鱼,你觉得渔翁怎么样?(板书:坚强不屈)

  是的,渔翁没有被寒冷征服,在冰冷的世界里他迎风抗雪,孤舟独钓,我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出渔翁的坚强。

  2.此时此刻,当你看到在这样冷寂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位渔翁孤独地钓鱼,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生:你不冷吗?

  生: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生:你是不是生活非常贫困,没有饭吃?

  生:你为什么这么孤独?你有什么样的心事?

  启发:这么冷的天钓得到鱼吗?

  明明钓不到鱼,为什么还要冒雪出来钓鱼呢?

  3.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4.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降职来到永州,他是那样孤独寂寞,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一片忠心无人理解,他心里非常苦闷,非常悲愤。但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仍然在孤独中默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强地等待着希望的一天。

  5.读了这段话,现在你知道这位孤独而又坚强的渔翁到底指谁?

  这是柳宗元自身的写照呀。他要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

  现在我们再来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来问问柳宗元。

  (1)渔翁啊,你冷吗?现在,你就是那位孤独的渔翁,谁来回答?你仅仅感到身体的冷吗?

  那飞雪漫天的冰冷世界,不就像他所处的.那个环境吗?

  (2)渔翁啊,这么冷的天,别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3)渔翁啊,你明知道冬天是钓不到鱼的,那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你到底在钓什么呢?(提示:读读这段话最后一句)

  师总结:是啊,坚持自己的理想,决不向现实低头,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钓出自己希望的春天。

  【设计意图】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五、吟诗

  1.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尽管环境是那样地冷寂,心情是那样的孤独,但是柳宗元的内心还是那样地坚强。

  2.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朗读全诗,师配乐朗读。

  3.生背诵。同学们读得这样好,能不能背出来呢?

  4.学古诗,我们不仅可以读之、吟之,还可以歌之舞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根据《江雪》谱成的歌曲。

  5.诗歌读的时候是一种韵味,唱的时候又有一番风味。课后,大家可以去学着唱唱。

  【设计意图】理解了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以达到进一步内化、吸收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唱唱、背背,积累古诗,别有一番韵味。

  六、拓展

  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再来学*另一首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请大家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指名读。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3.比较这一首诗与《江雪》的异同。

  (1)相同点:

  地点相同:都在江上;人物相同:都是一个人;事件也相同: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

  (2)不同点:

  时间不同: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景色不同: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

  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两首诗里都有“独钓”,都是指孤独吗?都是指万千孤独吗?

  请你读一读王世贞的背景资料。

  他的轻松闲适的心情还能从哪里看出来?他会高歌些什么?

  4.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王世贞写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

  【设计意图】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七、作业

  运用学*《江雪》的方法学*《渔歌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江雪

  冷寂

  孤独

  坚强

  【教学反思】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学*古诗常用的模式: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怎样才能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其境呢?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反复吟诵,因为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那文句,那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其次,我为学生配上了音乐。〈〈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景。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力图突破难点,但是收效还是不大,学生还是没有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会表达。造成举手学生不多,理解柳宗元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显得有些牵强,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得出。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学生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让学生自我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学*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课后,我再布置学生学*另一首写钓鱼的古诗《渔歌子》,达到练*巩固的作用。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阅读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1)

——《江雪》教学设计6篇

《江雪》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

  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试读,纠正字音。

  2、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3、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

  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可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出示:寒江钓雪图2)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5、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出示)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对近义词?几个“数字”?几幅“对联”?

  同学们,这首诗中还包含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出示)

  江雪-()-()=()

  每一个括号里填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来自这首诗中。最后一个括号中的四个字可作为图中奇石的名称。

  答案:

  江雪-(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孤舟独钓)

  江雪-(千山万径)-(飞鸟人踪)=(孤舟独钓)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 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 指名领读整首诗。

  3、 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

  、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江雪》出自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渔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立足于此,我认为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较难理解,我根据学*的情况及时出示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让课外的学*资料有机地和古诗融为一体,并为学生学*古诗服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课前搜集柳宗元的资料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本课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室和学生一起学*,主要运用演示文稿在学*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一)解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板书题目是“江雪”什么意思?(江上的雪景)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二)简单了解诗人。

  (三)利用“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思考: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这样的雪景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会用哪一个词来概括?(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过渡: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一)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古诗,交流从“孤”、“独”——孤独

  2、朗读诗句,感受渔翁内心的孤独寂寞。

  3、渔翁的孤独寂寞,就是诗人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渔翁就是诗人的化身,渔翁就是柳宗元的形象代言人,再读古诗,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4、孤独的渔翁成了诗人孤独心情的写照,再读读诗句,去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补充,体会柳宗元“千万孤独”、“绝灭孤独”的心情。

  1、补充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聆听着诗人的心声。人与自然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这是多么超然的一种境界!

  小结:诗人李白在自己孤独的时候,还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那就是敬亭山。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地聆听着诗人的心声。诗人对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回应“相看两不厌,只有李太白(李青莲)。”而诗人柳宗元却只能在这寒冷凄凉的世界里独自垂钓,独自一人感受着孤独的煎熬。让我们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2、王士侦《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侦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伦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赏析: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其笔下的渔翁不是“独钓寒江雪”,而是“独钓一江秋”,有歌有酒,很是潇洒。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小结:同样都在“独钓”,诗人王士侦钓的是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享受的是一种生活的乐趣,读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而诗人柳宗元却在这样鸟绝踪灭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是一种何等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回归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不一般的孤独寂寞。

  3、诗人的内心是一般的孤独寂寞吗?请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更是“绝灭孤独”啊!

  4、学生自由读诗,体会柳宗元内心的那种“千万孤独”、“绝灭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一)读诗,引导学生质疑。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二)资料补充,感悟柳宗元坚强不屈的精神。

  1、引导:对呀!渔翁生活在江边,难道不知道在这样的江面上垂钓,钓不到鱼吗?知道了为什么还在钓呢?他在钓什么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及时点拨。

  3、补充古诗的写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坚强不屈精神的再现。

  4、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5、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6、背诵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渔翁》,感受意象

  过渡: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被人们称为是“孤独者的空谷绝唱”。在这首古诗的学*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刚贬到永州创作的第一首诗,后来他又以“渔翁”为题目,写下了古诗《渔翁》,让我们读一读,去理解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解释】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板书设计

  江雪

  唐柳宗元

  环境——寒冷凄凉绝千

  钓?

  心情——孤独寂寞灭万

  孤

《江雪》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二、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江雪》,即江上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踪、舟、翁”的字音。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绝、孤、翁”,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径、钓”,可用熟字“轻、的”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绝、径、踪、孤”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偏旁与右边的部件长短也不同。书写时注意,“径”的右上不要写成“又”;“孤”的右半边不要写成“爪”。

  翁:上面的“公”要写扁一些,下面“羽”字左边的“*”比右边的“*”要略小一点儿。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三)词句教学

  充分利用挂图或投影片进行观察,让学生边读边悟,初步了解诗意,再进行背诵。

  开始可从学生生活中见到的雪景入手读懂江雪是写江上的雪景。接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江上雪景是怎样的呢?”学生边读诗边看图,领悟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其中的“千”“万”都是指许多。“鸟飞绝”,是没有了鸟的踪影。“人踪灭”,是没有人的足迹。全句写出了大雪覆盖的严寒景象。然后边读诗边看图,理解“孤舟”是孤零零的小船;“蓑笠翁”是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独钓”,是一个人垂钓;“寒江”,寒冷的江面上。最后了解这两行讲的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就行。

  (四)朗读、背诵指导

  结合看图、投影、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去感受诗的意境。示例如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画练*背诵这首诗。

  (五)练*提示

  1?第一题,在学*课文时完成。

  2?第二、三题,在识字、写字教学时完成。

  3?第四题,在学生背诵课文后完成。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怎样的雪景?今天我们去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图或投影,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边读边想读诗句

  1.正确朗读全诗。

  2.引导读懂诗句。

  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用看图法读懂“鸟飞绝”、“人踪灭”。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学生找不到,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找不到。)

  (3)用词意连接法,体会诗意所描写的寒冷景象。

  (4)用看图记诗句的方法背诗句。

  学*“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用看图法读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2)用词意连接法让学生说说大意。

  (3)用看图记诗句的方法背诵诗句。

  (三)朗读古诗品品味,记住诗句自然成。

  1.在古朴的音乐中,让学生看图、想象,读出诗的韵味来。

  2.通过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五、参考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州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变法,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江雪》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江雪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2)

——《江雪》教学设计菁选

《江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雪》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四、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五、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江雪》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学设计4

  [目标预设]:

  1、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

  [重点、难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山行》《望洞庭》)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读出诗的韵律美。(生读)

  小结: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二、一读,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

  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

  师: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词?

  (2)“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师: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在这里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更突出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3)“蓑笠翁”什么意思? 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 (出示认识蓑笠)

  (4)“孤舟”“独钓”在茫茫雪山,寒冷江雪中,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

  师:“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板书:寒冷凄清)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么寒冷的天气,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怎样的感受呢)

  三、二读,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1、歌咏志,诗言情。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了,他的友人也有的赐死,有的病死。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痛苦、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配乐)

  师: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悲愤)

  6、现在你知道渔翁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天气出来钓鱼了吗?(生交流)

  四、三读,感悟诗意——顽强不屈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小结:

  同学们,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寒冷凄凉的环境正是诗人柳宗元当时所处的残酷环境的真实写照,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生读)

  五、品味积累,描述画面

  师:《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真切的意境。,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次描绘诗中的画面吗?

  (先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拓展、比较阅读

  师:无独有偶,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诗一首《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1、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生讨论交流)

  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教材简解]: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本诗的立意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表现了他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诗人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去体会与品味诗意与诗情。

  2、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学*方法的指导。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文句,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教学古诗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以三种方式的读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拓展阅读《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一首古诗的教学,学*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图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1、想象诗景。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在学*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2、体会诗情。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感悟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江雪》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江雪》出自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渔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立足于此,我认为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较难理解,我根据学*的情况及时出示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让课外的学*资料有机地和古诗融为一体,并为学生学*古诗服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课前搜集柳宗元的资料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本课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室和学生一起学*,主要运用演示文稿在学*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一)解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板书题目是“江雪”什么意思?(江上的雪景)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二)简单了解诗人。

  (三)利用“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思考: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这样的雪景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会用哪一个词来概括?(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过渡: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一)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古诗,交流从“孤”、“独”——孤独

  2、朗读诗句,感受渔翁内心的孤独寂寞。

  3、渔翁的孤独寂寞,就是诗人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渔翁就是诗人的化身,渔翁就是柳宗元的形象代言人,再读古诗,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4、孤独的渔翁成了诗人孤独心情的写照,再读读诗句,去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补充,体会柳宗元“千万孤独”、“绝灭孤独”的心情。

  1、补充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聆听着诗人的心声。人与自然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这是多么超然的一种境界!

  小结:诗人李白在自己孤独的时候,还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那就是敬亭山。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地聆听着诗人的心声。诗人对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回应“相看两不厌,只有李太白(李青莲)。”而诗人柳宗元却只能在这寒冷凄凉的世界里独自垂钓,独自一人感受着孤独的煎熬。让我们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2、王士侦《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侦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伦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赏析: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其笔下的渔翁不是“独钓寒江雪”,而是“独钓一江秋”,有歌有酒,很是潇洒。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小结:同样都在“独钓”,诗人王士侦钓的是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享受的是一种生活的乐趣,读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而诗人柳宗元却在这样鸟绝踪灭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是一种何等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回归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不一般的孤独寂寞。

  3、诗人的内心是一般的孤独寂寞吗?请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 更是“绝灭孤独”啊!

  4、学生自由读诗,体会柳宗元内心的那种“千万孤独”、 “绝灭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一)读诗,引导学生质疑。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二)资料补充,感悟柳宗元坚强不屈的精神。

  1、引导:对呀!渔翁生活在江边,难道不知道在这样的江面上垂钓,钓不到鱼吗?知道了为什么还在钓呢?他在钓什么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及时点拨。

  3、补充古诗的写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坚强不屈精神的再现。

  4、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5、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6、背诵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渔翁》,感受意象

  过渡: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被人们称为是“孤独者的空谷绝唱”。在这首古诗的学*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刚贬到永州创作的第一首诗,后来他又以“渔翁”为题目,写下了古诗《渔翁》,让我们读一读,去理解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

  渔 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解释】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板书设计

  江 雪

  唐 柳宗元

  环境——寒冷凄凉 绝 千

  钓?

  心情——孤独寂寞 灭 万

  孤

《江雪》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1、赛诗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喜欢唐诗的人,往往能够从画中感受到诗歌里面流淌尚着的情感,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再一起走进一首诗。

  PPT1:看诗人画像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过渡: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PPT2:布置学生自由读诗。

  3、谁来读一读、试一试?

  指导:“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理解:“径” 和“万径”的意思。

  指点: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理解:“千山”、 “蓑”和“笠” 的意思。

  5、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PPT3:欣赏朗读,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其实已经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首画面,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试试看。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过渡:同学们,诗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我们读懂了画,还要感悟到这首诗的情。下面请你听老师来朗诵。你在听的时候,心里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PPT4:欣赏朗读,感受意境

  2、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寒冷“?

  板书:寒冷

  着重体会:绝 灭

  4、还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板书: 孤单

  着重体会:孤舟 独钓

  5、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为什么蓑笠翁坚持独自垂钓呢?让我们走进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PPT5:了解柳宗元的`经历

  6、指名朗读:读出孤单

  配乐朗读

  7、面对政治上的暴风雪,柳宗元屈服了吗?诗中哪些句子暗示了我们?

  板书:不屈

  8、朗读:读出不屈

  9、总结三次背诗:寒冷 孤独 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2、PPT6: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3、 学生自由读

  6、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7、小结: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景色也不一样。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读书,自己想像,自己感受学会了这两首诗,了解了一首诗有一首诗的意境,一个人有一个人不同的心境,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的时候多收集一些古代的诗歌,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读,收获肯定不少!

  板书设计: 江雪

  寒冷 孤独 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 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 指名领读整首诗。

  3、 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

  、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江雪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江雪》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第1学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7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学会雨字头、穴字头。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冬季来临,我们就会经常看到雪花那轻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南宋诗人尤袤是怎样赞颂这雪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实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诗,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听一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读。

  4、这首诗,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得更美呢?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

  5、请你像老师这样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自由练读,读中体会。)

  6、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这么美的诗句,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重点指导。

  3、由文入画,提升理解。

  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全诗,图文结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诗内容。

  四、感悟诗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将一幅夜雪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2、配乐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五、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雪、窗、照”3个字。

  3、学生练*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宋诗人尤袤笔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主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学*古诗第2首《江雪》。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说。

  ①配乐,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②谁还有什么补充的?(指导对“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与第1首《雪》对比,此时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④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自由练*、指名、齐读)。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师指导朗读停顿、节奏、韵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④背诵。

  四、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惊、独、钓”3个字,特点:左窄右宽。

  3、学生按照田字格练*书写汉字。

《江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⒉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⒈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能想象并描述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⒉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坚毅不屈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自主学*、讨论交流、反馈点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⒈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历史,吟诵起来每每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板书课题)。

  ⒉指名读课题: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⒊齐读诗题,总结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理解字意。

  ⒈质疑:学诗第一步要先干什么?那么我们读古诗要做到哪几点呢?

  交流,明了读诗要求:把字词读正确,读出节奏来。

  自由练读,指名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⒉诗读完了,下一步该干什么呢?理解古诗字词意,咱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交流理解古诗字词的方法:查工具书、上网、联系生活实际等。学生分组自学古诗字词的意思。

  ⒊交流: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是利用什么途径知道的?

  相机指导“径”、“踪”、“蓑笠翁”的意思,了解夸张(“千山”、“万径”)、对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古诗常用的手法。

  质疑:再来读读最后一句,有没有什么发现?交流,师适当简介“倒置”手法。

  三、细品古诗,明了诗情。

  ⒈古人说“诗中有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⒉先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再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⒊指名全班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质疑:这样的'画面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读书指导:是呀,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飞鸟躲进了温暖的巢穴,山间小路杳无人烟。前两句虽没出现一个“雪”字,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中,领略到这刺骨的寒冷。谁来读出这种感受?

  ⑴如果把这两句诗去掉两个字,出示:千山鸟飞,万径人踪。自由读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交流,小结:是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加上一“绝”、一“灭”,刹那间一切繁华都化为凄凉、寒冷。

  ⑵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⑶除了这如在眼前的雪景,你还看到了什么?

  相机质疑:天地之间,一片茫茫,飞鸟绝迹,人踪湮灭。面对这位垂钓的渔翁,你不想问他点什么吗?

  ⑷引导学生猜一猜渔翁“寒江独钓”的原因。

  出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理解意思,诗人柳宗元透过这个渔翁,想要传达怎样的心情呢?

  ⑸(出示图片、文字)师相机简介柳宗元: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打压、排挤,被贬到了人烟稀少的永州做司马。当时,他的妻子早已去世,朋友也都受到牵连。想一想:来到荒凉的永州,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出示“千万孤独”:他无以排解,只能在这漫天风雪中(引读)——独钓寒江雪。

  ②来到永州半年之后,67岁的老母亲染上重病,离他而去,不久心爱的大女儿也离开了人间。此时,他的内心充满了——

  亲人离散,孤身一人,他只好——独钓寒江雪。

  ③渔翁就是柳宗元的化身呀,他的孤独、悲愤、痛苦全都浓缩于这短短的20个字中。齐诵《江雪》。

  ⑸再来看这位渔翁,除了孤独,从他身上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小结:就像柳宗元,虽被贬永州整整十年,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带领永州人民进行改革,昔日荒凉的永州在一天天发展、进步。让我们一起读出柳宗元的这份坚强不屈。

  ⒋欣赏《寒江独钓图》,齐背古诗。

  四、布置作业:

  在漫漫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个性各异的渔翁。(出示)如:王士

《江雪》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任务。

  二、检查预*,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课堂上通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表扬、肯定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树立对学*古诗的兴趣与自信。再通过质疑,为学生排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意境,扫清障碍。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体会;并与原诗句进行对比。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2句诗。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①指导观察*处画面。

  一位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江上默默垂钓……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 指导书写:孤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独钓)指名有感情读诗句。

  ③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大家自由地读读全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④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①创设情境: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渔翁都快成为一个雪人了,但他还是不肯离去。从渔他身上你还能读出点儿什么?(板书:坚强不屈)

  ②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③是呀,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看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吧。课件出示,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④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⑤诗人柳宗元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生读:借景抒情)

  ⑥激情引读:

  改革失败了,政敌们放火烧了他的住所,他无家可归,只好寄身寺庙,但他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

  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兴国之志,即便朋友、母亲、女儿个个先他而去,他仍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无论命运多么不公,无论内心多么孤独,他还是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国忧、家祸、困苦集于一身,这寒的不仅仅是永州的山、水,更让他心寒的是什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再进行引读,层层递进,深入体会。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四、写法迁移,描述诗境

  1、古人云: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吧。如果还能写出画面中人物的心情,那就更棒了。

  2、写写诗句描绘的意境。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中有画。让学生在学*完这首诗后,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画面,融进想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寂静无声,颇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设计意图:古诗是中华瑰宝,身为中华儿女,不仅要会诵古诗,更应该要会运用古诗。因此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古诗的活学活用。

  六、拓展学*,体会不同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钓鱼诗。

  出示: 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2、指名读。说说你从哪体会到渔翁的满心欢喜、悠闲自在?

  3、对比《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异同。

  4、齐读《题秋江独钓图》。

  5、小结。

  6、回读《江雪》。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另一首“独钓”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对比,进一步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即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默写《江雪》。

  2、描写垂钓的古诗非常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3、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江 雪

  借景抒情

  景—— 冷寂

  人—— 孤独

  —— 坚强

《江雪》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 (鸟语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 ,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江雪》教学设计13

  活动设计背景

  圣诞节、元旦节来临了,宝宝们都知道这两个节日分别是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新年。新年到了,寒冷也来,学*江雪让宝宝们感受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雪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朗诵古诗。

  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幼儿能开动脑筋,大胆参与活动,连*日不爱张嘴说话的小宝宝都参与了互动。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在撕纸游戏环节,宝宝们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尽兴。

《江雪》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江雪》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所写。古诗描绘了一幅寄性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

  2.根据题目,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写些什么的?江上的雪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揭题导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为下一步学*打好基础。

  二、读诗

  1.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解释带点字。

  ▲径:

  (1) “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齐读。

  (2)“径”这个字我们在《山行》这首诗中学过。远上寒山石径斜。径的意思是——小路。

  (3)那么这里万径人踪灭。万径就是——许多小路。

  (4)刚好一万条吗?

  (5)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秋雪、万里船) (板书:虚指)

  (6)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千山”。 意思就是——许许多多的山。

  (7)谁还想来读一读?

  ▲“蓑笠翁”

  (1)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蓑:*舌音 翁:后鼻音 一起再来读一读。

  (2)“蓑笠翁”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这幅图中什么是簔?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

  整个词解释为:蓑衣斗笠渔翁行吗?怎么解释?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请大家注意蓑笠两字的偏旁,蓑是草字头,笠是竹字头,为什么?

  蓑:草字头下一个衰字,笠:竹字头下一个立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了。

  (3)谁再来读一读诗。

  5.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诗的停顿,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解释这些字词的意思,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三、释意

  1.关于古诗,我们古人有一种说法: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上有什么?)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想。

  3.学生交流,说诗意。

  同学互说,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在自主学*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合作学*,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点滴发现交流给同伴,在这互相的交流中,学生不但能从同伴那儿获取自己未曾发现的知识,而且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四、悟情

  (一)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1.你怎么知道鸟都不出来了?解释:鸟飞绝

  怎么知道人都不出来了呢?解释:人踪灭

  2.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

  3.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

  4.人鸟绝迹,画面上怎样来表现鸟飞绝,人踪灭,画上该画些什么?(怎样的雪?)

  5.这首诗的题目就是江雪,你能不能把雪景放进画面中去,让画面的主题更加鲜明。谁再来说一说?

  6.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7.为什么给你寒冷的感觉?

  8.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9.这样的环境为什么给你寂静的感觉?

  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多么冷寂的景象啊!谁再来读?指名几个学生连读。

  10.这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是个荒无人烟的世界,这是个缺乏生气的世界。让我们将这种感受带入诗中,一起来读古诗。(齐读)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二)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出示画面。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 指导书写:

  2.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点红:孤)谁来读好?

  独钓: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谁来读。(点红:独)

  3.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请同学们读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谁来把两句诗连起来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1.同学们真不简单,从短短20个字中,读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读出了渔翁的孤独寂寞。从渔翁的身上你还能读出什么?启发:他独自一人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钓鱼,你觉得渔翁怎么样?(板书:坚强不屈)

  是的,渔翁没有被寒冷征服,在冰冷的世界里他迎风抗雪,孤舟独钓,我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出渔翁的坚强。

  2.此时此刻,当你看到在这样冷寂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位渔翁孤独地钓鱼,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生:你不冷吗?

  生: 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生:你是不是生活非常贫困,没有饭吃?

  生:你为什么这么孤独?你有什么样的心事?

  启发:这么冷的天钓得到鱼吗?

  明明钓不到鱼,为什么还要冒雪出来钓鱼呢?

  3.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4.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降职来到永州,他是那样孤独寂寞,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一片忠心无人理解,他心里非常苦闷,非常悲愤。但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仍然在孤独中默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强地等待着希望的一天。

  5.读了这段话,现在你知道这位孤独而又坚强的渔翁到底指谁?

  这是柳宗元自身的写照呀。他要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

  现在我们再来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来问问柳宗元。

  (1)渔翁啊,你冷吗?现在,你就是那位孤独的渔翁,谁来回答?你仅仅感到身体的冷吗?

  那飞雪漫天的冰冷世界,不就像他所处的那个环境吗?

  (2)渔翁啊,这么冷的天,别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

  (3)渔翁啊,你明知道冬天是钓不到鱼的,那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你到底在钓什么呢?(提示:读读这段话最后一句)

  师总结:是啊,坚持自己的理想,决不向现实低头,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钓出自己希望的春天。

  【设计意图】 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五、吟诗

  1.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尽管环境是那样地冷寂,心情是那样的孤独,但是柳宗元的内心还是那样地坚强。

  2.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朗读全诗,师配乐朗读。

  3.生背诵。同学们读得这样好,能不能背出来呢?

  4.学古诗,我们不仅可以读之、吟之,还可以歌之舞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根据《江雪》谱成的歌曲。

  5.诗歌读的时候是一种韵味,唱的时候又有一番风味。课后,大家可以去学着唱唱。

  【设计意图】理解了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以达到进一步内化、吸收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唱唱、背背,积累古诗,别有一番韵味。

  六、拓展

  拓展学*《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再来学*另一首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请大家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指名读。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3.比较这一首诗与《江雪》的异同。

  (1)相同点:

  地点相同:都在江上;人物相同:都是一个人;事件也相同: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

  (2)不同点:

  时间不同: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景色不同: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

  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两首诗里都有“独钓”,都是指孤独吗?都是指万千孤独吗?

  请你读一读王世贞的背景资料。

  他的轻松闲适的`心情还能从哪里看出来?他会高歌些什么?

  4.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王世贞写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

  【设计意图】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七、作业

  运用学*《江雪》的方法学*《渔歌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江 雪

  冷寂

  孤独

  坚强

  【教学反思】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学*古诗常用的模式: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怎样才能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其境呢?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反复吟诵,因为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那文句,那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其次,我为学生配上了音乐。〈〈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景。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力图突破难点,但是收效还是不大,学生还是没有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会表达。造成举手学生不多,理解柳宗元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显得有些牵强,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得出。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主动经历,学生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让学生自我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学*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课后,我再布置学生学*另一首写钓鱼的古诗《渔歌子》,达到练*巩固的作用。

《江雪》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江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之一。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作。诗人借描写风雪之中垂钓的渔翁,来衬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其中那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学情分析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四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古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讨论,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精炼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议论等形式,深入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创设:让学生观看视频,充分感受老翁寒江独钓的画面。

  2、引导示范:在学*古诗时,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学*古诗,理解诗意。

  学法:

  1、朗读感悟: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古诗。

  2、小组合作学*: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在大雪纷飞,寒分啸啸的时候,人们都已回家避寒,江面上却有一位老翁在垂钓,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板书课题)。

  2、齐读诗题,总结题目意思。(江上的雪景)

  3、观看视频,说说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交流汇报)

  3、学*生字,扫除拦路虎

  孤蓑翁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同学们,《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独钓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学*第一句:

  千山鸟飞绝。(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

  绝:尽,没有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

  3、小组合作学*

  用学*第一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剩余的诗句。

  要求:

  (1)、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重点抓“灭、孤、独”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理解

  (3)、根据关键词,把整句诗的意思翻译出来,并读一读。

  4、交流汇报

  第二句:万径人踪灭。

  径:小路灭:消失

  此句解释为: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行人,一片沉寂。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

  孤:指江面上只有一条船

  蓑:指蓑衣 笠:指斗笠

  此句解释为: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第四句:独钓寒江雪。

  独:独自一个人

  此句解释为:独自一个人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5、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

  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行人,一片沉寂。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6、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7、此情此景,诗人为什么还在独钓呢?

  8、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升华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简要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2、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3)

——《江雪》教学反思实用十份

  《江雪》教学反思 1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遗憾之处:本节课容量较大,自己感觉在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做得还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时间不够充分了,只是为了赶教学内容,我还是舍了指导的精到,所以感觉学生没能真正的把诗人那种孤独郁闷的心情读出来。

  《江雪》教学反思 2

  《江雪》一课,我设计时想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比如问题的提出、猜测、背景资料的补充、朗读、体悟、引读、背诵、书写,内容太多,一个内容来不及总结就跳入下个环节,引读时,教师的情感出来了,有精彩,但学生还是浮在字面的理解上,毕竟他们的经历感受与我们大人的体悟相差太远了。所以老师再精彩的引,再有感情的读,对学生而言有些突兀。这也跟整节课所营造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之前的30分钟,我并没有很好的营造那种冷清,忧伤。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立足学生,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爱读古诗,爱听诗人的有关故事的特点,问题多,还不能提出有层次,有水*的问题,我们把“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采用半开放的问题教学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出示背景,带讲故事,学生学得更深刻。学生学的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学生读的是十分充分,说的也到位。

  2、把传统教学与合作探究融为一体。

  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是学生逐句逐字的翻译,读一句,解释一句,最终落实到背诵上。特别注重老师的指导朗读。在理解诗意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自学,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广了。

  3、教师的语言能较好的引导,激励学生,营造氛围。

  无论是在巡查个人学*,还是小组学*,还是学生的汇报环节,老师都能及时的表扬、激励。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老师的引读都适时的引导学生读的不同层次。

  不足之处:

  1、对小组合作学*的要求和目的不明确。

  比如第三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学之后没有提出问题,直接启动小组合作,让他们交流诗句理解,即降低的'学生的学*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自学之后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可能碍于公开课,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压制住了吧。所以此段的教学不像其他班学生一样有很多的生成。

  2、老师不敢放手,牵引过多。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更好的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了两段精彩的引读语,结果老师的情感出来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老师的精彩代替了学生的精彩。

  3、小组的建设不完善

  如小组自学的指导,方法的指导不够,小组发言时,读课文时,请到的小组能做到认真表达,其他的小组的倾听*惯,补充发言的*惯都要加强指导。发现班上的一个小组在第二环节,小组读音时没有很好的宗旨,老师只是没给他们组加分,并没有指导如何做。

  4、缺乏教育机智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到了“蓑笠是什么?”可先问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再出示插图,看了插图还不知道,告诉他们下节课老师专门给他们讲讲。还有学生说到了渔翁钓鱼是吃多了没事干的时候,老师可反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而不必当做没听到。

  《江雪》的教学,虽说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拓展延伸不可过多,但适当的牵引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到学*古诗的方法---同类相比。学《江雪》中体会蓑笠翁形象时可与清代王士祯作品《题秋江独钓图》中的渔翁作比较。(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体会同是钓,但钓的季节不一样,钓的心情不一样。更突显老翁的孤寂。课后可让学生再把这首诗与柳宗元后来写的一首《渔翁》作对比。看看作者心境的变化。这样,学生积累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海徳格尔说“诗”就是“思”,拓宽诗界限的目的是为了走向文字的深远和思想的深刻,虽然我们走的是国学启蒙之路,但我们为师者需要有这个高度。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给教材赋予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

  《江雪》教学反思 3

  一、课前准备

  我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了预*任务:查找资料了解“记”这种古代文体,柳宗元的生*、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二、我的思路与课堂呈现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首先是学生讲故事,然后是我的导入,由《江雪》引到本文的感情基调、一位孤独失意的诗人。接下来是进入正题后的文体介绍。再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因我*时没有对小组合作进行明确的要求与培训,因而这项活动变成了组长一个人在讲,其他人则成了看客。板演则变成了将学案内容“搬到”黑板上,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收获。对于作者的介绍稍加了拓展,但是宽度与广度还不够,背景介绍时我提到了“贬官文化”,也只是一提而没有再举几个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对前面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控过于随意,因而留给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时间很短,只读了三遍课文,没有时间感知内容。其实原本也想不要这个环节,详谈“贬官文化”,但我没敢这么尝试,觉得还是我的学生还小,不适合这么大的话题。

  三、我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这一节课除了学生的交流板演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用到的,其余的都是我上课的常态。因为这学期我才尝试小组技术的应用,因而应用的生涩,对学生的指导要求都不到位,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我选组长和提要求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我的预期时,我的引导也过于简单,甚至是直接否定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过于随意,最后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没有反馈练*。我热爱教育,喜欢课堂,所以会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

  《江雪》教学反思 4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遗憾之处:本节课容量较大,自己感觉在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做得还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时间不够充分了,只是为了赶教学内容,我还是舍了指导的精到,所以感觉学生没能真正的把诗人那种孤独郁闷的心情读出来。

  《江雪》教学反思 5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江雪》时引导学生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因为课前预*工作比较到位,所以学生基本都能读正确,只强调了“径”和“蓑笠”的读音。同时我对生字孤进行写字指导,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写这首诗中的这个字,而是在于时刻提醒学生读与写是分不开的,会读还要会写。

  为了让学生把握意象、理解诗意,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的含义,我尝试和学生互动合作,捕捉诗中意象,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颇感新鲜,课堂气氛也由此显得更为活跃,学生学*积极性提高。此次是由我来执笔,但我想若全程让学生边说边画,效果可能更佳。它给我的启示是语文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更加多样的,语文课堂可以是更为多彩的。

  《江雪》又是一首极富内涵的诗。因此,我先从一二句诗展现的环境入手,结合诗中“绝”、“灭”、“孤”“独”等字眼,让学生体会渔翁浓重的孤独。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何柳宗元要描写这样一个渔翁?”先由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有几位学生联系到了柳宗元的生*经历,但说得不够完整深入。于是,我有选择地出示作者生*,再让学生结合出示内容谈谈新认识,学生能够说得更好了,能够明白其实渔翁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写渔翁的“千万孤独”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千万孤独”。然后再次结合另一段资料,让学生感受作者蕴藏于诗中的坚强不屈。从而指导学生学*古诗的一种方法即联系作者生*体会古诗内涵。

  但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我觉得我说得过多了,给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现自己的机会过少了,学生对诗的诵读次数也不够。此外,我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集众人之智解决问题。在最后写话的内容设计上也缺乏创新,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有针对性地去学*、改进、提高。

  《江雪》教学反思 6

  一、课前准备

  我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了预*任务:查找资料了解“记”这种古代文体,柳宗元的生*、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二、我的思路与课堂呈现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首先是学生讲故事,然后是我的导入,由《江雪》引到本文的感情基调、一位孤独失意的诗人。接下来是进入正题后的文体介绍。再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因我*时没有对小组合作进行明确的要求与培训,因而这项活动变成了组长一个人在讲,其他人则成了看客。板演则变成了将学案内容“搬到”黑板上,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收获。对于作者的介绍稍加了拓展,但是宽度与广度还不够,背景介绍时我提到了“贬官文化”,也只是一提而没有再举几个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对前面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控过于随意,因而留给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时间很短,只读了三遍课文,没有时间感知内容。其实原本也想不要这个环节,详谈“贬官文化”,但我没敢这么尝试,觉得还是我的学生还小,不适合这么大的话题。

  三、我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这一节课除了学生的交流板演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用到的,其余的都是我上课的常态。因为这学期我才尝试小组技术的应用,因而应用的生涩,对学生的指导要求都不到位,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我选组长和提要求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我的预期时,我的引导也过于简单,甚至是直接否定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过于随意,最后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没有反馈练*。我热爱教育,喜欢课堂,所以会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

  《江雪》教学反思 7

  一、导入环节,我利用课间出示四幅精美的画面配以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回忆背诵有关四季的古诗,这几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继而自然引出课题——《江雪》,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江雪》,并懂得了诗中有画,为读古诗想画面做铺垫,也告诉学生边读古诗边想画面从而理解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更乐于去感受这首五言绝句的魅力。

  二、检查预*环节,主要是扶放结合。简单的生字学生自学就能够掌握,而像“蓑笠”这样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内容则用图片与讲解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记忆这两个字的字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效果也比较好。在认识生字词后再读古诗,很快便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很好地完成了初读古诗的教学任务。

  三、理解诗意时,我变枯燥无味的解释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画图理解。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这样就引导走进古诗,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完成画面,完成画面的过程也就是对这首诗理解的过程。通过画图,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千山、万径、绝、灭、孤舟、独钓、蓑笠翁”,这首诗的关键词理解了,接下来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不费一点力气,学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而且通过这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再学“诗中有画”这一类型的诗时,就会潜移默化地迁移运用,从而能够自己读懂这一类型的古诗,体现了“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

  四、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巧妙地运用范读录音感受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再次回到课文体会诗中的“绝、灭、孤舟、独钓”,感悟诗人孤独的心境,并通过音乐的渲染指导学生把这份孤独读出来,学生读得很投入,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充分表现出诗句的意境。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又介绍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感受诗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强毅力。并通过诗人的话:“虽万授摈弃,不更乎其内。”进一步感受诗人坚毅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对文字从表面到背后深入的理解,已经能够熟读成诵,后面让学生背诵古诗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环节,我补充了清朝王士祯的诗,为了让个学生体会同样是“独钓”,因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所表现的人物的心境不同也不尽相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学生通过赏析比较,能进一步抓住关键词想像画面,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搜集柳宗元的其他诗词,读一读,既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诗词,更深入地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远大的抱负。)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厚,从课内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课堂上力争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课前预*时,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为学生学*古诗做好铺垫。一节课至始至终,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地学*状态,学*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学生课堂参与面很广,并能自主发表见解,提出疑问。这节课,学生会读会背这首诗,并理解了诗意,领悟了诗歌背后的内涵,还学到了通过读读诗,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话不假,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课堂上有时过于关注已设计的教案,而对课堂学生发言中生成的内容关注不多,实时运用不够;

  2、对古诗的教学,感觉也许挖掘的太深。由钓鱼引申到诗人孤独的心境,进而深入到诗人坚毅的性格特点。这是否是太深了呢?还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江雪》教学反思 8

  《江雪》一课,我设计时想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比如问题的提出、猜测、背景资料的补充、朗读、体悟、引读、背诵、书写,内容太多,一个内容来不及总结就跳入下个环节,引读时,教师的情感出来了,有精彩,但学生还是浮在字面的理解上,毕竟他们的经历感受与我们大人的体悟相差太远了。所以老师再精彩的引,再有感情的读,对学生而言有些突兀。这也跟整节课所营造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之前的30分钟,我并没有很好的营造那种冷清,忧伤。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立足学生,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爱读古诗,爱听诗人的有关故事的特点,问题多,还不能提出有层次,有水*的问题,我们把“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采用半开放的问题教学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出示背景,带讲故事,学生学得更深刻。学生学的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学生读的是十分充分,说的也到位。

  2、把传统教学与合作探究融为一体。

  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是学生逐句逐字的翻译,读一句,解释一句,最终落实到背诵上。特别注重老师的指导朗读。在理解诗意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自学,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广了。

  3、教师的语言能较好的引导,激励学生,营造氛围。

  无论是在巡查个人学*,还是小组学*,还是学生的汇报环节,老师都能及时的表扬、激励。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老师的引读都适时的引导学生读的不同层次。

  不足之处:

  1、对小组合作学*的要求和目的不明确。

  比如第三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学之后没有提出问题,直接启动小组合作,让他们交流诗句理解,即降低的学生的学*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自学之后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可能碍于公开课,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压制住了吧。所以此段的教学不像其他班学生一样有很多的生成。

  2、老师不敢放手,牵引过多。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更好的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了两段精彩的引读语,结果老师的情感出来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老师的精彩代替了学生的精彩。

  3、小组的建设不完善

  如小组自学的指导,方法的指导不够,小组发言时,读课文时,请到的小组能做到认真表达,其他的小组的倾听*惯,补充发言的*惯都要加强指导。发现班上的一个小组在第二环节,小组读音时没有很好的宗旨,老师只是没给他们组加分,并没有指导如何做。

  4、缺乏教育机智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到了“蓑笠是什么?”可先问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再出示插图,看了插图还不知道,告诉他们下节课老师专门给他们讲讲。还有学生说到了渔翁钓鱼是吃多了没事干的时候,老师可反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而不必当做没听到。

  《江雪》的教学,虽说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拓展延伸不可过多,但适当的牵引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到学*古诗的方法---同类相比。学《江雪》中体会蓑笠翁形象时可与清代王士祯作品《题秋江独钓图》中的渔翁作比较。(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体会同是钓,但钓的季节不一样,钓的心情不一样。更突显老翁的孤寂。课后可让学生再把这首诗与柳宗元后来写的一首《渔翁》作对比。看看作者心境的变化。这样,学生积累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海�愿穸�说“诗”就是“思”,拓宽诗界限的目的是为了走向文字的深远和思想的深刻,虽然我们走的是国学启蒙之路,但我们为师者需要有这个高度。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给教材赋予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

  《江雪》教学反思 9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再次,我让学生想象画面,讨论画面给人的感觉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遗憾之处:本节课容量较大,自己感觉在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做得还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时间不够充分了,只是为了赶教学内容,我还是舍了指导的精到,所以感觉学生没能真正的把诗人那种孤独郁闷的心情读出来。

  《江雪》教学反思 10

  这次我参加“市活力课堂教学比赛”,执教的是四年级教材《古诗两首》中的《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诗人正是要借这位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明自己的坚贞立场。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十分久远,学生对诗人在特定经历下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古诗文常用的 “初读指导,读出‘诗味’――反复吟诵,想象画面――结合背景,感悟诗情――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朗读指导。古诗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寥寥数语便蕴含无尽之义,同时它又追求声律,具有节奏感与音律美。俗话说,三分诗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见诵读在古诗学*中的独特效用。课开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通过有效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的音律美;接着,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边读边想画面,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感情朗读等方法,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课堂中我努力通过指导学生声情并茂、有滋有味的朗读,将学生学*古诗的过程成为一次审美的过程。

  2、想象画面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3、结合背景悟情。《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是:“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这种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是有所体会的。教学时,我还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以达到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

  4、同一题材拓展。学完《江雪》,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进一步内化、吸收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我想,孩子们课外去读《渔歌子》《小儿垂钓》等诗时,一定能体会另一种心情。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学情估计不足,不善于随机调整教学程序,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学生事前知道要上这个内容,在课前已经对诗句进行了充分的朗读,但课堂中我没有适可而止,仍然一遍遍齐读、指读,学生烦了,腻了,于是,该有的趣味不见了,该有的美感消失了,该有的灵感堵塞了;在想象画面时,没有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而且我在引导学生质疑时要求不明确,学生还是没有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会表达,造成教师将柳宗元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强加于学生……

  尽管有很多失误,但通过这样一次教学比武,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起码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以后自己的努力方向,谢谢“活力课堂”活动!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4)

——江雪教学设计菁选

江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雪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⒉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⒈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能想象并描述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⒉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坚毅不屈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自主学*、讨论交流、反馈点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⒈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历史,吟诵起来每每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板书课题)。

  ⒉指名读课题: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⒊齐读诗题,总结题目意思。

  二、初读古诗,理解字意。

  ⒈质疑:学诗第一步要先干什么?那么我们读古诗要做到哪几点呢?

  交流,明了读诗要求:把字词读正确,读出节奏来。

  自由练读,指名读。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⒉诗读完了,下一步该干什么呢?理解古诗字词意,咱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交流理解古诗字词的方法:查工具书、上网、联系生活实际等。学生分组自学古诗字词的意思。

  ⒊交流: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是利用什么途径知道的?

  相机指导“径”、“踪”、“蓑笠翁”的意思,了解夸张(“千山”、“万径”)、对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古诗常用的手法。

  质疑:再来读读最后一句,有没有什么发现?交流,师适当简介“倒置”手法。

  三、细品古诗,明了诗情。

  ⒈古人说“诗中有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⒉先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再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⒊指名全班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质疑:这样的画面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读书指导:是呀,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飞鸟躲进了温暖的巢穴,山间小路杳无人烟。前两句虽没出现一个“雪”字,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中,领略到这刺骨的寒冷。谁来读出这种感受?

  ⑴如果把这两句诗去掉两个字,出示:千山鸟飞,万径人踪。自由读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交流,小结:是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加上一“绝”、一“灭”,刹那间一切繁华都化为凄凉、寒冷。

  ⑵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⑶除了这如在眼前的雪景,你还看到了什么?

  相机质疑:天地之间,一片茫茫,飞鸟绝迹,人踪湮灭。面对这位垂钓的渔翁,你不想问他点什么吗?

  ⑷引导学生猜一猜渔翁“寒江独钓”的原因。

  出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理解意思,诗人柳宗元透过这个渔翁,想要传达怎样的心情呢?

  ⑸(出示图片、文字)师相机简介柳宗元: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打压、排挤,被贬到了人烟稀少的永州做司马。当时,他的'妻子早已去世,朋友也都受到牵连。想一想:来到荒凉的永州,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出示“千万孤独”:他无以排解,只能在这漫天风雪中(引读)——独钓寒江雪。

  ②来到永州半年之后,67岁的老母亲染上重病,离他而去,不久心爱的大女儿也离开了人间。此时,他的内心充满了——

  亲人离散,孤身一人,他只好——独钓寒江雪。

  ③渔翁就是柳宗元的化身呀,他的孤独、悲愤、痛苦全都浓缩于这短短的20个字中。齐诵《江雪》。

  ⑸再来看这位渔翁,除了孤独,从他身上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小结:就像柳宗元,虽被贬永州整整十年,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带领永州人民进行改革,昔日荒凉的永州在一天天发展、进步。让我们一起读出柳宗元的这份坚强不屈。

  ⒋欣赏《寒江独钓图》,齐背古诗。

  四、布置作业:

  在漫漫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个性各异的渔翁。(出示)如:王士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任务。

  二、检查预*,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课堂上通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表扬、肯定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树立对学*古诗的兴趣与自信。再通过质疑,为学生排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意境,扫清障碍。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体会;并与原诗句进行对比。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2句诗。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①指导观察*处画面。

  一位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江上默默垂钓……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 指导书写:孤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独钓)指名有感情读诗句。

  ③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大家自由地读读全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④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①创设情境: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渔翁都快成为一个雪人了,但他还是不肯离去。从渔他身上你还能读出点儿什么?(板书:坚强不屈)

  ②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③是呀,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看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吧。课件出示,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④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⑤诗人柳宗元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生读:借景抒情)

  ⑥激情引读:

  改革失败了,政敌们放火烧了他的住所,他无家可归,只好寄身寺庙,但他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

  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兴国之志,即便朋友、母亲、女儿个个先他而去,他仍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无论命运多么不公,无论内心多么孤独,他还是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国忧、家祸、困苦集于一身,这寒的不仅仅是永州的山、水,更让他心寒的是什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再进行引读,层层递进,深入体会。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四、写法迁移,描述诗境

  1、古人云: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吧。如果还能写出画面中人物的心情,那就更棒了。

  2、写写诗句描绘的意境。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中有画。让学生在学*完这首诗后,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画面,融进想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寂静无声,颇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设计意图:古诗是中华瑰宝,身为中华儿女,不仅要会诵古诗,更应该要会运用古诗。因此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古诗的活学活用。

  六、拓展学*,体会不同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钓鱼诗。

  出示: 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2、指名读。说说你从哪体会到渔翁的满心欢喜、悠闲自在?

  3、对比《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异同。

  4、齐读《题秋江独钓图》。

  5、小结。

  6、回读《江雪》。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另一首“独钓”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对比,进一步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即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默写《江雪》。

  2、描写垂钓的古诗非常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3、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江 雪

  借景抒情

  景—— 冷寂

  人—— 孤独

  —— 坚强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5)

——穷人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教学目标:

  1、学*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穷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被教育部电教馆收录于《全国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录像带中并出版发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

  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

  ①学*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

  12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纸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

  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

  ①学*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

  12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纸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www.think.com*台、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能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3. 学*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语言,学*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课文,找出生字词。收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回馈预*

  今天我们一起学*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说。

  (板题,读题)

  (交流预*成果)

  交流收集的作者的资料。

  出示词语,认读。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体悟情感

  文中的“穷人”指的谁?作者描绘哪个人物用笔墨最多?

  对于主人公桑娜,通过预*,你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

  请同学们先选择这些特点中的其中一个研究,具体步骤是自学后请同座位的同学坐在一起,讨论交流。

  (四)交流学*,读中领悟

  (学生交流其它内容时,相机评价,并引导学生互评,体会桑娜的特点)

  1.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什么?

  文中有两个词语准确地形容了这个渔家小屋(“温暖”“舒适”)正是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屋的特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2.重点指导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能读好这几段话,就理解了这几段话的意思。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你从哪儿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呢?

  指导学生按照作者表达的顺序体会桑娜的善良,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体会“忐忑不安”的词意。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后指导学生关注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补充出来,指导读好省略号)

  教师质疑:刚才抱孩子时她是那样的义无反顾,现在为什么却忐忑不安呢?(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句段)。

  教师范读后学生评点,由此巩固学*的理解。(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用270个字,形象、细致地描绘出桑娜的心理活动,把善良的桑娜刻画得生动形象。今后我们也可以学*这种写作方法,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质量、性格。

  (五)拓展阅读,情感提升

  列夫・托尔斯泰把善良的桑娜刻画得生动形象,让我们觉得桑娜就在我们的面前,面对善良的桑那,你想对她说点儿什么呢?

  (六)小结。

  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托尔斯泰不仅把桑娜这个人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渔夫这个人物同样写得非常精彩,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教学目的 】

  1、继续学*课文内容。

  2、学*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继续体会“穷”的两层含义。

  4、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导入新课

  1、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穷人”的“穷”,我们如何理解?

  (物质贫穷、 精神贫穷)

  3、上节课,我们从屋内装饰、吃穿、工作忙碌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渔夫一家过着很贫穷的生活。虽然物质上很贫穷,但是渔夫和桑娜的 精神却是富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体会渔夫和桑娜的 精神富有,感受他们的美好心灵。

  1、从“环境描写”看心灵美。

  出示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海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1)这个句子如何体现桑娜的心灵美?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桑娜很勤劳贤惠,因为这间小屋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2、从“心理活动”看心灵美。

  出示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朗读本段, 评价朗读。

  (2)这是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她此时的心理:忐忑不安。

  (3)教学省略号。在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片断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省略号,反映了了她复杂、矛盾、忐忑不安的心理,你能说说这些省略号的作用吗?(生讨论,师指导)

  (4)谁能读出桑娜此时内心的慌乱呢?指名朗读??全班朗读

  (5)此时桑娜的内心是矛盾的,是忐忑不安的,那么她做出选择了吗?(最后一句)

  ①联系课文,解释“自作自受”。

  (6)从这个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是如何体现桑娜的心灵美的?

  (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体现了她是一个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7)指名朗读本段。

  (8) 总结与过渡: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的桑娜啊!为了帮助别人,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人。此时的她正挂念着出海打鱼的丈夫,那么渔夫是不是和桑娜一样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呢?正当桑娜沉思的时候,门突然开了,渔夫回来了??

  3、从“人物对话”看心灵美。(21段??27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你瞧,他们在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学*两次“沉默”。(先讨论再 总结)

  当看到渔夫回来的时候,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①第一次“沉默”:是两个人的沉默。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惧中。

  ②第二次“沉默”:是桑娜沉默。因为她在等待丈夫决定。

  (3)哪个句子最能体现渔夫的性格特点?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什么?

  (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②那他做出决定了吗?哪里告诉我们?

  (做出了。“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③这个是什么句?请改成陈述句。

  (这个是反问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

  ④句中的“熬”字说明什么?

  (说明了渔夫明知困难大,但他都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

  (4) 小结:

  ①这段话写出了渔夫由忧虑道思考最后做出决定的过程。他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从“熬”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不仅可以看出渔夫的坚强 精神,也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善良的美好心灵。

  ②学到这里,你认为渔夫和妻子桑娜,他们是怎样的人呢?

  (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③多么令人感动的夫妇啊,他们为了帮助别人,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他们为了帮助别人,宁可承受各种痛苦,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他们沉重而温馨的对话吧!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④那么,你认为他们今后的日子会是怎样呢?

  (可能很幸福……可能很艰难……)

  三、 总结全文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同学认为他们今后的日子可能会过得很幸福,而也有同学认为他们会过得很艰难。老师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们一定会过得很幸福,因为他们是那样的勤劳善良,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很贫穷,但在他们富有的 精神生活下,一定会过得“温暖而舒适的”。

  四、作业

  1、“桑娜拉开了帐子”……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续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

  9、穷人

  1、从屋内装饰

  2、从吃穿

  物质贫穷3、从工作忙碌

  “穷”?勤劳、善良、富

  有同情心

  1、环境描写

  2、心理活动

   精神富有3、人物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展开想象,合理续编。

  3、结合上一节已了解的托尔斯泰写作风格来体会该文写作中的精妙。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熟悉了课文,并了解到了托尔斯泰的写作品格(指名结合板书说)。

  2、回顾《穷人》一文如何通过桑娜的一系列活动展开情节(随生回答板书)。

  3、结合板书初步点明文章结构安排上的精巧之处及手法的多样。

  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借助课文学*来具体感受穷人的高贵品质及托尔斯泰的小说魅力。

  二、教学新课。

  桑娜第一次心理活动在什么情况下展开的?

  (点明作者由环境描写转入心理活动的作用),透过桑娜的沉思,你看到了什么?点明表达上的含蓄)

  桑娜由担心丈夫到牵挂邻居,体现了桑娜的善良,谁来读读西蒙家的故事,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视觉效果,表达上的细腻)

  桑娜做了什么?这个举动对于整篇小说有何意义?作者如何处理这句话的,有何表达效果?(点出对人物刻画的含蓄、深刻及结构上的精巧,不留痕迹)

  体会桑娜心理变化及原因,指导读。

  孩子真的会得救吗?在桑娜的沉思中,门突然开了。看渔夫如何出场的?理解“清新的海风”

  渔夫的归来让桑娜不再担心他的安危,但此时的桑娜却满怀心事,而今天让渔夫是“一条渔也没打到”,谁来读出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伴随渔夫的催促,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得救了)

  对渔夫性格的刻画是通过什么完成的?(语言、神态、动作)

  对比桑娜和渔夫性格的不同及刻画手法的不同,点明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多样手法及含蓄性。

  师:也只有这样一个柔美与强健结合,又充满勤劳、善良、关爱的家庭才会使孩子的身心同时得救,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会在风暴来临时依然——温暖而舒适。(点明背景,交待另一重要作用,及托尔斯泰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

  女生齐读最后一段,逐句解读“拉开帘子”的双重作用,故事落下了帷幕,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师:小说结束了是因为完成了对人物品格的塑造,但生活却远未结束,托尔斯泰的小说突破了小说的封闭方式。像生活一样无始无终。

  三、课外拓展

  善良的渔夫和桑娜决心用勤劳的双手及他们的爱心来抚养孩子们长大,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大胆猜测(讲评)

  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文学大师,帮助渔夫一家抚养大这七个孩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穷人》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经过作家巧妙的文学加工就变得充满温情、悬念以及最淳朴、真实的心灵美。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想同时体现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文中穷人的高贵品格,做到这两点非常不容易,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了大量托尔斯泰的资料,整理出他的写作风格,并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打破了传统教参对小说的四部分划分法,而改以女主人公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串联起各部分故事情节。我个人认为这样处理也许更符合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物品质、作品艺术结构的理解也更有帮助。小学阶段职此精彩的课文极少,我下是要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至于其他思想性工具性还在其次并且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做到这两点。鉴于本文的写作技巧既多样又精妙,为了不单纯地变成一堂文学批评课,我按照情节的发展巧妙设计了许多过渡语,设疑句及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的问题,边理解边点评。在我看来,学生是极感兴趣的,他们能较好体会到原文中语句所传达出的弦外之音,体会到某些地方写法上的独到之处,体会到某些带有音乐性、悬念性及铺垫作用的语句的特殊作用,甚至还能体会到对桑娜和渔夫性格刻画方法的不同之处。看得出他们真的被这篇小说所吸引,以至要最后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最精彩的谢幕(桑娜拉开了帐子)。如果没有饱满感情的配合,如果没有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他们不会意识到新生活即将开始。从这些地方来看,我认为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

  不足之处:

  由于本文的文本较长,又处处精彩给人留以发挥余地,而课堂时间又相当有限,所以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只好作罢,还应该做更深入的写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实现,包括板书上还有两条重要线索,我因时间关系也未强行点出,结尾的续写意向也只谈了一名同学,甚为遗憾!这种遗憾也许在短短40分钟内真的难以弥补,只得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而同学们的续写充满了想象,又注意秉承了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背景,写得很精彩!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朗读。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还注意适时组织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计理念】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勤劳。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主要内容?

  (板:桑娜、渔夫)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吗?

  总体感知文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画出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语句,细细的读一读,品一品。

  (给学生充分读书、充分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惯。)

  2、全班交流:自由评价人物,从文中找出依据,把有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个环节要充分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⑴桑娜的贫穷、西蒙家生活的悲惨。

  ⑵桑娜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⑶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

  重点语句:

  ⑴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⑵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⑷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欣赏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一定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关注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给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里有朗读的交流、认识上的交流、心得体会的交流。当然也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三、拓展思路

  出示课件(文中插图)在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和妻子桑娜欣慰而忧虑的深情看着躺在床上沉睡的七个孩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在这里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四、布置作业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准备在我们班的“佳作欣赏”中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写使学生更深切感受到桑娜和渔夫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续写能有效的催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2、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树立大语文的理念,以读引读,拓宽语文学*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6)

——语文《白鹅》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展示内容:课文第二部分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展示要求:

  1、“傲慢”用以形容轻视别人,对人不礼貌,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形容白鹅?

  2、作者对白鹅为什么念念不忘?

  学*达标: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明确:(例题解析)

  1、作者用形容人的词语描绘鹅,把鹅写的.富有灵性,文中写鹅的生理特点和生活*性,与性格无关。这样写是把鹅当成自己的朋友,读起来富有亲切感。

  2、作者笔下的白鹅可爱又可笑,在作者眼里,它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 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而且给作者一家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作者对白鹅念念不忘,对它充满了喜爱与怀念之情。

  七、课堂检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

  2、 理解作者喜欢这只白鹅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章中白鹅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跟随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感情。

  学*重点

  1、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的。

  2、 作者喜欢白鹅的原因。

  学*难点

  作者刻画白鹅高傲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吗?是什么样子?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丰子恺先生走进《白鹅》。

  二、 示标

  1、 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

  3、理解作者喜欢这只白鹅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4字词语。

  2、抓重点词语、激发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

  3、知道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一提到鹅,大家都会想起《咏鹅》这首诗,哪位同学能背诵这首诗?(生齐背)这首诗描写了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白鹅》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特点。

  2、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检查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颈、厉、吭、吠、苟、倘、脾、供。指名认读,组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的学*做铺垫。】

  二、回顾整体,理清主线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师:对呀,这真是一个特别、非常、十分高傲的动物,那么在以后的相处中,丰子恺先生发现,它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引读、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抓住主线“高傲”,能使学生有明确的读文目的。】

  三、研读课文、领悟写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具体的?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有关句子,从中体会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通过展开想像体会鹅叫声的`高傲,并指导朗读,读出鹅的高傲、尽职。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2、生汇报。

  师: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净角出场是什么样?师边讲解,边表演。

  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出示鸭、鹅步态的句子指名读。

  师: 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指名,一人演鹅,一人演鸭子。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体会“对比、拟人”的写法。)

  3、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三)吃相:(5-7自然段)

  1、师: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2、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板书:喜爱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作积累词汇、方法。】

  四、总结概括

  本文作者运用了生动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描写,勾画出了一只惹人喜爱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落实日日清)

  小练笔:请同学们课下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对比、反语、拟人),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叫声

  13白鹅 高傲 步态 可爱吃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4字词语。

  2、抓重点词语、激发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

  3、知道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一提到鹅,大家都会想起《咏鹅》这首诗,哪位同学能背诵这首诗?(生齐背)这首诗描写了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白鹅》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特点。

  2、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检查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颈、厉、吭、吠、苟、倘、脾、供。指名认读,组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的学*做铺垫。】

  二、回顾整体,理清主线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师:对呀,这真是一个特别、非常、十分高傲的动物,那么在以后的相处中,丰子恺先生发现,它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引读、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抓住主线“高傲”,能使学生有明确的读文目的。】

  三、研读课文、领悟写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具体的?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有关句子,从中体会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通过展开想像体会鹅叫声的高傲,并指导朗读,读出鹅的高傲、尽职。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2、生汇报。

  师: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净角出场是什么样?师边讲解,边表演。

  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出示鸭、鹅步态的.句子指名读。

  师: 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指名,一人演鹅,一人演鸭子。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体会“对比、拟人”的写法。)

  3、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三)吃相:(5-7自然段)

  1、师: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如果让你用一个4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2、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板书:喜爱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作积累词汇、方法。】

  四、总结概括

  本文作者运用了生动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描写,勾画出了一只惹人喜爱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落实日日清)

  小练笔:请同学们课下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对比、反语、拟人),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叫声

  13白鹅 高傲 步态 可爱吃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内容,课文特点,学*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生字,初读课文

  1.学*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白鹅》,认识“白、鹅、河、乐、热”五个字。

  2、学*韵母e,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e。

  3、继续学*四声的读法。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儿歌中的“鹅”学*韵母的读音。

  2、利用白鹅在水中的倒影学*韵母“e”的字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入手,激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儿歌中美丽的画面。

  【教学重点】

  学*韵母e,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e。

  【教学难点】

  阅读《白鹅》,认识“白、鹅、河、乐、热”五个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四线三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去过池塘边吗?你看到过白鹅戏水的情景吗?生:见过,我在公园见过,一群白鹅快乐的戏水。生:没见过,听爸爸妈妈说过。

  师:我知道了,有一小部分同学见过,还有很多同学没见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白鹅戏水图片)


江雪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7)

——《看电视》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吧!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情况。

  4、学*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三、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四、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吧!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情况。

  4、学*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让学生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谈话导入。

  1、请小朋友猜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电视)

  2、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板书课题:看电视。

  3、说说你的家庭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

  4、小明一家也喜欢看电视,但是,小明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请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全班交流。

  三、出示卡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四、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吧!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

  二、朗读感悟。

  1、学*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互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看出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第四小节。(用同样的方法来学*这一小节。)

  4、学*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心理想着别人,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用“因为……所以……”说话。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并从中感觉到一家人亲情的温暖与互相关心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观察家里人*时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他们是怎样看的?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谈话导入。

  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

  看[出示]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出示]并板书:电视

  2、谈话:同学们,你们爱看电视吗?说说看,你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板书:

  3、那么你们谁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爱看些什么?

  4、唉!爸爸爱看……妈妈爱看……奶奶爱看……我却爱看……,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是怎么看电视的吧!

  5、[看图]师解说:这就是东东的家,东东和爸爸是个足球谜,奶奶喜欢看京剧,妈妈在房间里写文稿,她*时喜欢听听音乐、看看舞蹈。他们一家人都喜欢看不同的电视节目,家里只有一台电视,可是他们都能看得很开心,为什么这么奇妙的呢?让我们一起学*课文就知道了。

  6、出示课题:5看电视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2、[出示生字],生自由拼读,检查字音。

  问:有哪些字你已经学会的?你是怎么学会的?

  还有哪些你觉得比较难读准的?

  3、玩游戏:抢读(不带拼音的生字)摘果子(认读不带拼音的词语)

  4、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数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5、请5个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第一小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2、师:我家是怎样看电视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小节思考一下。

  过渡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二)学*二、三、四小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文)

  1、出示第二小节。

  (1) 请同学们读第二小节(男生读、女生读、ab组读)

  (2) 再思考:你为什么喜欢他?

  (3) 师小结: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了京剧,自己却在打盹睡觉??真奇妙。

  (4) 指导朗读。

  2、出示第三小节。

  (1) 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多种形式练读)

  (2) 思考:为什么喜欢她?

  (3) 师小结: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真奇妙。

  (4) 指导朗读。读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3、出示第四小节。

  (1) 谁愿意读这一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2) 思考:为什么喜欢他们?

  (3) 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我们又是怎么做的?

  (4) 师小结: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真奇妙。

  (三)学*第五小节。

  过渡语:老师呀也喜欢他们全家,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读读第五小节。

  1、[出示课文]生齐读第五小节。

  2、师: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你知道吗?板书:秘密

  (1)[出示]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每个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板书:

  四、小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家也有小秘密吗?能不能告诉我们的小同学。

  3、多温馨的一家人啊,老师相信也祝愿你们全家人永远幸福美满。

  五、课后活动。

  1、观察家里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说说学了课文后自己打算怎么做。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奇妙 秘密

  看电视

  互相关心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

  生字卡片。

  2、学生:

  留心观察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电视)

  2、交流课前的调查:

  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标自然段的序号。

  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谁教会自己什么。

  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识记生字交流:

  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记:

  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

  生字念得准不准。

  3、全班齐读课文。

  五、写字

  全部是上下结构,指导写家。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说话

  这是谁的家 他家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三、学*第一节

  1、指名朗读。

  2、奇妙是什么意思 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学*第二、三、四节:

  先大声地读读诗歌!

  3、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身为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奶奶放弃了自己爱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齐拍手欢笑。)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4、学*第五节:

  读一读,想一想:

  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什么

  (读出老人对儿孙的浓浓爱意。)

  四、说话训练

  ⑴ 齐读第2~5节诗。

  ⑵ 小组讨论:

  用因为所以说话,例:

  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五、巩固生字

  1、听字标序。

  2、听字举卡片。

  3、找朋友。

  六、作业

  1、扩词:

  关、写、完、全。

  2、朗读诗歌,最好能把诗歌背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电视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教学难点】

  能够处理学*与看电视的关系,学会与父母进行*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准备】

  1、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搜集看电视对学*利弊的相关资料,为辩论会做准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孩子们,喜欢看电视吗?为什么?

  老师也喜欢用看电视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例如中央1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中央三台的快乐驿站,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等,有时也会陪我的儿子一起看看动画片。可以说,电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们,你们会看电视吗?

  其实看电视也是一门学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看电视。(师板书课题)

  二、交流调查,发现问题。

  1、昨天,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调查表,调查你的家人都喜欢哪些电视节目。现在哪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的调查结果?(出示课件,点名汇报)

  家里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调查表

  人物

  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我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2、从这些调查结果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是啊,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大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那大家有没有因为看电视而和自己的家人闹过别扭啊?(点名说说自己的经历)

  三、引出话题,讨论探究。

  1、大家很诚恳,都谈了自己因为看电视而和家人闹别扭的经历。小文也和大家一样,遇到类似的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出示课件小文的烦恼:这几天,我每天都会因为看电视和爸爸妈妈产生摩擦。我们家有三口人,每个人喜欢的电视节目不一样:我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喜欢看球赛,妈妈喜欢看连续剧。大家帮帮我,我该怎么办啊?)

  2、四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一下:在家里因为喜欢的电视节目不同,看电视时与爸爸妈妈产生矛盾,该怎样解决呢?(出示课件————课本52页主题图)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适时评价。

  4、师:沟通、交流,这倒是个好办法。那么该怎样与父母沟通、交流,说服他们呢?假如说,现在电视正在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们,你们来说服我,说的好,说的有理,我就让你们看;说的不好,那么对不起,你们只能去学*了。谁来试一试?(点名展示)

  (1)同桌角色扮演。

  (2)学生表演。

  (3)小结。

  师:看来,家里发生矛盾时,沟通、交流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沟通交流(板书)

  5、大家这么热心聪明,为小文出了这么好的金点子,小文开心极了!可她还有一件烦心事呢!大家还愿不愿意再来帮帮她?请听——(出示课件:爸爸、妈妈总抱怨我看电视没节制,耽误了作业。可我心里很不服气,觉得看电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看的时间长一些不对吗?)

  孩子们,告诉小文,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6、有一个小朋友明明,他就喜欢长时间的看电视,请看大屏幕——

  (1)出示第一幅图:现在是什么时间?明明还在干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几点了?明明还没起床,妈妈都有些生气了!

  (3)出示第三幅图:仔细观察这幅图,明明在想什么呀?

  (4)出示第四幅图:结果呢?

  师:这组画面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你们对他有什么建议?(点名回答)

  四、主题辩论,明辨是非。

  1、那么该不该看电视?看电视是否有利于学*呢?四人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有结果了吗?那今天就让我们以“看电视是否有利于学*”为主题,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认为看电视有利于学*的请举手,你们就是正方;认为不利于学*的请举手,你们就是反方。注意:各位同学请想好自己的立场,发言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能举例说明。

  现在我宣布:辩论会正式开始!

  2、小结:

  大家的辩论真精彩,老师都要情不自禁地为你们鼓掌了!双方的辩论都有一定道理,电视确实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但如果不加节制,不加选择,它也会给我们的学*、生活带来影响。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学*与看电视的关系,合理有效地看电视。

  五、回归文本,深化明理。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3页,在学*的过程中,注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用笔画出来。

  2、点名汇报。(抓住关键词板书:节目要有选择,时间合理安排)

  (1)节目要有选择,那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节目看呢?(点名答)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些精彩节目吧!(课件出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