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练*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复*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教学第一题。

  参考答案:钢铁铸成;查“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3教学第3题

  答案;(1)挽词;(2)将信将疑;;930如释重负;940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6教学第6题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7教学第7题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三课时安排

  第1课时:教学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第5~7题

  《练*三》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3页练*十五的第7-9、11—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练*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学*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

  1、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例:30×5 200×3

  怎样能又准又快地计算?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注意末尾的“0”。)

  口算练*:出示卡片,开火车算,大家判断;

  60×8 20×9 600×2 90×9

  700×5 200×4 70×7 300×9

  增加难度:一人出题,一人算; 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开火车、两人分工的游戏,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真棒!

  2、估算: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生:忘记*似数、忘写约等号。

  师:把两位数、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例:108×3 ≈300 303×2≈600

  让学生互说估算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练*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基本练*:

  1、口算。

  (1) 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

  (2)练*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3、完成练*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和能力。)

  综合练*

  1、练*十五第11题: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十五第1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设计意图: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动优等生的学*积极性,发展其能力,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轻松过关。

  90×6 450-80 500×8 80×6

  200×6+200 200×3 20xx×3 400×5

  2、我能估算。

  49×4 38×8 131×4 287×7

  3、灵活解决问题。

  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进行个别指导。)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练*三》教学设计 3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练*三》教学设计。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 练*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 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

  (1)学生练*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练*三》教学设计》。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其余两题的答案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练*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3.练*。

  (1)学生自由练*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竹”。

  《练*三》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雷锋的话,感受雷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现的精神。

  2、 能朗读词语的声调,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能写出安全、幸福、单独、打开等词语的反义词。

  3、 能读懂一段话,给这段话选择一句总起句。

  4、 能读懂一篇写景的日记,并能按要求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1、 教学第一题

  ⑴、 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些词语,问:这些词语你们理解吗?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 齐读,加上两个词语:阴阳上去,非常好记。再一次强化四声调值的朗读。

  2、 教学第二题

  ⑴、 学生自己书面练*,扩词多多益善,看谁写的最多。

  ⑵、 集体校对

  3、 教学第三题

  ⑴、 说说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⑵、 说说与他们意思相反的什么?

  4、 教学第四题

  ⑴、 多音字各个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不同的意思或不同得用法。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读音及用法。

  ⑵、 自己选择后校对。

  5、 教学第五题

  ⑴、 教师动情地背诵雷锋的话,以自己的感情之火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用教师对雷锋的崇敬之请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

  ⑵、 请学生自己朗读,语气可以适当夸张。

  ⑶、 讨论交流:雷锋叔叔的这些话,你读懂了哪一句?

  ⑷、 背诵这几句话。

  6、 教学第六题

  ⑴、 自己读读这几句话,想想主要写什么?

  ⑵、 反复朗读,想想这三句话都在写什么,哪一句可以作为这段话的总起句。

  ⑶、 把菜园里的蔬菜真多!填入文中的括号内,再读读这段话。用/给这段话分层,并标上序号,说说这段话从几个方面把蔬菜多写具体的。

  7、 教学的第七题

  ⑴、 复*日记的格式。(第一行中间写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情况。日记内容写自己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事情。)

  ⑵、 学生自由读这则日记,对照一下:(格式是否正确?写的内容是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还是想到的?

  ⑶、 再读日记,把你认为写的最美的一段多读读。

  ⑷、 初步认识总结句。(日记写了雾中那些景色?用。圈出来。这则日记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下来。

  ⑸、 配上录象,边看边说,用上日记中所学的词句,并说几句描写景物的话。

  《练*三》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练*3

  总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

  (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员?”

  (2)这位***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教学后记


《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阅读


《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1)

——《练*三》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练*三》教学设计1

  练*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练*过程

  一、基础练*

  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20×20 30×50 12×30 40×7

  (2)15×30 25×40 16×50 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要求: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提问算式意义。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 8 5 2 6 3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

  1、练*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

  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与“口算”对应的练*。

  五、板书设计(略)

《练*三》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时的学*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练*三》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叙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唱词听。(培养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学生对学唱戏曲的难度的认识正好导入第三部分教学)

  3、教学第三部分。

  (1)知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言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作适当拓展说话训练。例如学*中相似的情形,生活中敢看节目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背诵这些谚语。

  4、作业:

  抄写谚语,默写谚语。

《练*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练*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3页练*十五的第7-9、11—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练*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学*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

  1、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例:30×5 200×3

  怎样能又准又快地计算?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注意末尾的“0”。)

  口算练*:出示卡片,开火车算,大家判断;

  60×8 20×9 600×2 90×9

  700×5 200×4 70×7 300×9

  增加难度:一人出题,一人算; 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开火车、两人分工的游戏,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真棒!

  2、估算: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生:忘记*似数、忘写约等号。

  师:把两位数、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例:108×3 ≈300 303×2≈600

  让学生互说估算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练*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基本练*:

  1、口算。

  (1) 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

  (2)练*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3、完成练*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和能力。)

  综合练*

  1、练*十五第11题: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十五第1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设计意图: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动优等生的学*积极性,发展其能力,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轻松过关。

  90×6 450-80 500×8 80×6

  200×6+200 200×3 20xx×3 400×5

  2、我能估算。

  49×4 38×8 131×4 287×7

  3、灵活解决问题。

  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进行个别指导。)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2)

——《练*三》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练*三》教学设计1

  练*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练*过程

  一、基础练*

  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20×20 30×50 12×30 40×7

  (2)15×30 25×40 16×50 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要求: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提问算式意义。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 8 5 2 6 3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

  1、练*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

  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与“口算”对应的练*。

  五、板书设计(略)

《练*三》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时的学*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练*三》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叙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唱词听。(培养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学生对学唱戏曲的难度的认识正好导入第三部分教学)

  3、教学第三部分。

  (1)知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言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作适当拓展说话训练。例如学*中相似的情形,生活中敢看节目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背诵这些谚语。

  4、作业:

  抄写谚语,默写谚语。

《练*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练*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3页练*十五的第7-9、11—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练*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学*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

  1、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例:30×5 200×3

  怎样能又准又快地计算?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注意末尾的“0”。)

  口算练*:出示卡片,开火车算,大家判断;

  60×8 20×9 600×2 90×9

  700×5 200×4 70×7 300×9

  增加难度:一人出题,一人算; 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开火车、两人分工的游戏,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真棒!

  2、估算: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生:忘记*似数、忘写约等号。

  师:把两位数、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例:108×3 ≈300 303×2≈600

  让学生互说估算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练*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基本练*:

  1、口算。

  (1) 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

  (2)练*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3、完成练*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和能力。)

  综合练*

  1、练*十五第11题: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十五第1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设计意图: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动优等生的学*积极性,发展其能力,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轻松过关。

  90×6 450-80 500×8 80×6

  200×6+200 200×3 20xx×3 400×5

  2、我能估算。

  49×4 38×8 131×4 287×7

  3、灵活解决问题。

  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进行个别指导。)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3)

——《练*6》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了解词语意思,注意词串之间的联系,明了房间与用具之间的关系。

  2、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表示有关用具名称的词语说话,让词语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

  3、写生字卡,能贴在相应的物体上。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掌握一种学*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一课是要让学生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养成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的*惯;用学过的词语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生成语句的练*,也是让词语走进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使用语文。这是很重要的学语文、用语文的途径。如果将实物都搬进课堂,那比较烦琐,也是不现实的,现在,我以校园网为依托,利用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协作讨论,指导学生把学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客厅

  1、小朋友,你们想到沈老师家去做客吗?

  2、欢迎你们,看,这就是我家的(客厅),谁来读一读?多种形式读。

  你想去看一看吗?那就跟我来吧!请第一只小蜜蜂来当我们的向导,带我们进入。你们看,这客厅里的东西还真多呢,你只要点击什么,它就会跳出它的名字,我们来读一读,你们也可以这样自己看一看,读一读,开始吧。(门锁、门铃、沙发、茶几、电视、屏风)

  3、你们喜欢我家的客厅吗?相信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会更喜欢的。你们看,这是一张沙发,松松的,软软的,躺在上面多舒服呀!每天回家我总要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你们喜欢它吗?谁来读好它。

  谁愿意来当一回我家的小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的东西呢?(同时多媒体出示有拼音的字词)同时奖励礼物5组。

  (评析:由参观老师的客厅导入,看一看,点一点,读一读,学生通过操作自由学*,寓教于乐。并让学生身临其境,当一回小主人,来介绍一下客厅,由词到句,培养说话能力。)

  4、你们想看看你们的奖品是什么?快点打开它,和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哦,原来是一些字宝宝呀,天热了,这些字宝宝把小帽子脱掉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小小组快点读一读吧!读得真认真呀!哪一组愿意开火车领大家读?

  5、这些字宝宝可真调皮,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你能把他们送回家吗?你们看(演示拖动字宝宝放入相应的位置,如拖对会出示声音“谢谢”,如拖错则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请小朋友先返回,让第二只小蜜蜂领我们进入。

  (评析:借用字宝宝这一可爱的形象,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校园网为依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活跃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识。)

  二、健身房里玩一玩

  小朋友学得真棒,我要带你们一起到我家的健身房里轻松一下吧,不过,你要先读准它们的名字,你们看,这是(跑步机),怎么跑的?这是(杠铃),这个词很难读的,谁也能读好?谁来举举看,这又是什么呢?(划船器),谁来做做看,做得真象,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音乐)

  跑步机,跑起来,握紧手,一二一,一二一……加快速度跑起来,一二一,一二一……

  举杠铃,举起来,起,落,起,落,加把劲,举起来……

  划船器,划呀划,左一下,右一下,划起来……

  小朋友,锻炼得开心吗?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健身器材也来到了我们的家庭。如果我们坚持锻炼,我们的身体呀,一定会炼得棒棒的。

  (评析:好动好玩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做一些适当的游戏,调整学生的心理现象,我安排这一健身房,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生动有趣的游戏既起到了课中操的作用,又让学生学到了几个新词,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学*主动性,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三、布置卧室,介绍交流

  1、刚才小朋友参观了我家的客厅和健身房,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不过,很遗憾,我们家小妹妹的(卧室)还没布置好呢?我呢已经买了好多东西,不知道你认不认识他们,小朋友先返回,请第三只小蜜蜂带我们去认一认吧?赶快认一认。(枕头、被子、电脑、台灯、书橱、玩具、衣架、花瓶)

  2、你认识他们吗?如果他读准了他的名字,我们就跟着他读一读,开双轨车(同时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我们一起念一念他们的名字。

  3、我呀,看到这么多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布置了,你能帮帮我的忙吗?为了能布置得更漂亮,电脑博士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些好东西,你们看,有(空调、窗帘、书桌、椅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布置这个卧室,赶快动手吧!等会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4、学生自由操作,练*说话。

  5、交流:你介绍得可真棒呀!如果能按一定的顺序就更好了。

  你考虑得真周到呀!

  你们真是一群既聪明又勇敢的孩子,沈老师为你们鼓掌,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成立一个小喇叭队,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把你布置的卧室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听,介绍给沈老师听,勇敢的小朋友还可以介绍给客人老师听,让客人老师帮助你说得更好呢!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胆子大,声音响,说得好!

  (评析:语文教学中,要有大语文观,注重课内课外延伸。重视教学要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此时,我为学生校园网中提供了一个“布置小妹妹的房间”这一生活情境,请求孩子们帮助,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布置好房间,介绍给大家听,还能让大家给你补充,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生字,抄写字卡

  1、指导书写“橱、卧、瓶”

  说的真好!你们还想把它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认识这些字吗?我有一个好办法:你可以把他们抄写在卡片上,回家后贴在相应的地方。到时,你就是小老师啦!

  不过,这些字中有几个字比较难写,(出示词语),比如说“橱、卧、瓶、脑”等,你有信心写好它们吗?我们先一起来学这个“橱”字,电脑显示笔顺,学生书空。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红色的字都比较难,不过,你可不要着急,电脑博士可是个热心的人,他会帮助你的,你只要点击这些红色的字,他就会教你的。先自己学一学,用手写一写。学会了就可以在卡片上漂漂亮亮地写下来了。

  2、学生自己书写。

  3、小朋友,回去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卡片贴在家里相应的地方,经常看看读读认认,这样我们就能牢牢地记住它们啦!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这里没有的东西呢,不认识,不会写怎么办?……对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认识更多的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一同学*教难的字,突破了难点,给学生一个拐杖,接着让学生在电脑上自主学*较容易的字,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种识字的方法,符合新课程生活中学语文的要求。)

  教后反思

  1、生活与语文相融

  本节课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一开始,就把课堂内容的视角投向生活。由“你们想到沈老师家去做客吗?”激起孩子的学*兴趣,从点一点鼠标,看一看动画,读一读名字,很快就学会了一些新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当一回小主人,来给大家介绍客厅,由词到句,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提高。整堂课就是一个参观老师家的过程,也融合了一个学*的过程。既而的健身房符合现代生活的趋势,也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同时亲身体验了玩“跑步机、划船器……”的乐趣,学得开心,学得快乐。而最后,我让孩子争当小小设计师,自己布置小房间,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个性化的设计,看到了孩子介绍自己的设计头头是道,看到了孩子是了不起的。我没有让课堂内容结束在下课的铃声中,而是让他们学会认字的方法,带着使命离开课堂,让孩子在课后继续把课上的内容化作更实在的行动,在生活中认字,认识更多的字。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生活。

  2、网络和语文结合

  利用多媒体“人——机”互动的学*环境,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中获知,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展现的内容进行说话练*,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目的:

  1、积累关于生活感悟的名言;

  2、学*、感悟沈杰的散文诗歌《欣赏自己》,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3、在锻炼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同时,通过让孩子们体会“这一刻,我想对你说”,从而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情感的能力。

  4、练*多选一的*作方式,为多种作文方式的选择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有关沈杰的诗、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欣赏自己》

  师:谁读过沈杰的诗歌?

  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沈杰的诗,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书上的《欣赏自己》,引导学生读。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也可以试着像例文一样,用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师生配乐朗读,使诗的主题升华,激发学生的共鸣。

  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在交流沈杰的诗中读、感悟,反复这样,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己的自信。

  二、作业

  读、背《欣赏自己》这首诗。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再有十几天,我们即将离开亲爱的母校,离开共同生活了两千多日子的同学和老师。大家的心中一定和老师一样依依不舍。风雨同舟的六载,我们一直相伴在一起,有多少美好的瞬间值得回忆,有多少难忘的镜头值得珍藏。时间过得太快了,或许我们还有一些话没有来得及说出口,也许是感激,也许是歉意,也许是追忆,也许是憧憬……这一刻,你最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2、小组内交流: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想说的话,这也是相互之间启发的机会。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要尊重,并提出有益的建议或适当的评价。每小组评出一名最佳代表作发言人。

  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一些最佳代表发言。无论这位同学的发言时针对某一位同学,老师还是大家,老师或同学都要予以反馈。例如,发言的同学对某位同学表示歉意,对方一定要有回应,使发言者的情感得到回馈。这样的互动,即使语言的互动,又是情感的互动。

  第三、四课时我的小笔头

  师: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了,同学们一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有难舍得轻易,有表达的激情,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想表达一下,就像刚才的口语交际一样。不过,这次不是说,而是写。这次的小笔头和以往不同,有四个活动,请你任选一个。

  (一)亲手制作小工艺品。

  你想送给同学和老师亲手制作的小工艺品吗?那就赶快动手做作罢。

  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亲手制作和真情赠言。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会融入和表达自己更多的感情,这是购买的物品所不能比拟的。临别赠言的内容要健康积极,运用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深刻情感。

  (二)给母校、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

  同学们,母校将随着我们的毕业成为记忆中熟悉的风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将各奔东西,美好的童年生活渐渐远去,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次写作的机会留住美好的回忆?这次*作我们给母校、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然后老师把大家的信珍存起来,多年以后我们在聚会的时候,我们将再次分享小学生生活的欢乐和幸福。

  师:写信,要先确定写信的对象,然后确定信的内容,内容没有局限,想说些什么,就说些什么,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一定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

  (三)编辑诗作集。

  同学们,你们想出版自己的“书”吗?

  选几名同学作为小编辑,分类整理全班同学的*作,把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可以起名为“多彩童年”等等,在全班、全校展览。

  (四)组织歌咏联欢会

  六一节目汇演上,同学们多才多艺的表演让广大师生称赞,快毕业了,我们再庆祝一下吧。

  不过这次我们不再唱歌跳舞了,我们来个诗歌朗诵。

  先让学生准备诗歌散文等作品,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的,交给主持人筛选,由主持人写好串词,利用班队会时间举办歌咏联欢会。

  以上活动可以任选一两种。

  教学要求: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重点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2)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练*

  1)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

  2)动手画图标。

  3)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菜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描红。

  3.练*。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2)动手画这些标志。

  3)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把用“可是”作转折的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给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第1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按拼音读准音节,

  (3)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4)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二、指导学*第2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改正错别字。)

  (2)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去识别错别字,再说说为什么说这些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3)将错别字与改正确的字组词。

  三、指导学*第3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说说可以填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2)矫正后再写下来。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四、指导学*第4题。

  (1)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给句子加上冒号和引号。)

  (2)复*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抽查部分学生,交流后矫正。

  五、指导学*第5题。

  (1)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2)让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并说说理由

  六课堂作业。

  (1)完成上述作业,写到练*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一节课的练*情况,提出本堂学*要求。

  二、指导学*第六题。

  (1)自己读这一段话,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三、指导学*第7题。

  (1)读通短文,了解短文后面的要求。

  (2)练*有感情地朗读。

  (3)练*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短文内容。

  (3)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但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能背讲课文。

  四、在练*本上完成练*。

  教学要求:

  1.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写字。

  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背诵。

  第二课时


《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4)

——《练*2》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0教材分析:

  这个练*共安排了5道题目:

  1.学用字词句

  这道题目把学*”字词句”与”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练*,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写钢笔字

  重点把握好“驾、碧、望“这三个字的结构。

  3.读读背背

  八条成语都是以“有”字开头的.,读起来押韵上口有节奏感。

  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该诗语言明白浅显却意味深远。

  4.口语交际

  此项练*的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春游活动。

  5.学写毛笔字

  本次的练*是“撇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传统*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


《练*三》教学设计范本5份(扩展5)

——《练*三》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练*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练*过程

  一、基础练*

  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20×20 30×50 12×30 40×7

  (2)15×30 25×40 16×50 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要求: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提问算式意义。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 8 5 2 6 3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

  1、练*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

  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与“口算”对应的练*。

  五、板书设计(略)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时的学*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叙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唱词听。(培养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学生对学唱戏曲的难度的认识正好导入第三部分教学)

  3、教学第三部分。

  (1)知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言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作适当拓展说话训练。例如学*中相似的情形,生活中敢看节目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背诵这些谚语。

  4、作业:

  抄写谚语,默写谚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3页练*十五的第7-9、11—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