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第三课时(略)

  (主要安排学*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内容)

《捞铁牛》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捞铁牛》教学设计3

  师: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捞铁牛》

  师:你读了几遍?生自由回答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找同学读一读,看你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表扬语:举手姿势真标准、读的真好,声音真洪亮)

  师:你觉得谁读的好?为什么?生互评

  师:刚刚把课文重新温*的一遍,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有一个小女生手举的可高了,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你真会读书)(根据学生回答评价:你概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师:快速默读1.2段,捞铁牛的原因,遇到哪些困难?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找到了可以在课文中做标记,圈一圈关键词,谁愿意分享一下?生答

  师:文中出现一个词“笨重”,到底有多重?(ppt铁牛资料)捞铁牛除了重还有什么困难?生:陷入淤泥中

  师:没有大力士能把铁牛捞出来,人们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怀丙和尚想到了一个主意,铁牛既然是让水冲走的,那么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假如你现在就是站在岸边的人,听到怀丙和尚这么说,你会说些什么呢?你会说:生答;还会说:生答。

  师:怀丙和尚是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同学们自己在文章中找出答案,(第三段)阅读要求:ppt师:我们一点一点看一看,第一步做了什么?ppt

  师:你读到了哪个关键词?生答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吗?(潜水摸牛)(你怎么这么棒,一下就说出正确答案)

  师:第二步做了什么?齐读ppt,读完这句之后,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做了两件事,先去找船,然后装沙,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吗?生:备船装沙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弄清楚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的?首先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把长句子读短,概括为四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关键词可以替换吗?比如潜水找牛。生:自由回答

  师:对,“摸”字更加形象生动,有一种动态的感觉,你做一做找东西的动作(这个女生做的真好,请你到前面来示范一下)。是在哪里找?黄河,河水都是黄色的,非常的浑浊,能看清楚吗?我们的作者用词很准确,一个词都不能换

  师:我们已经提炼前两个步骤的关键词,并概括出小标题,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ppt通过朗读→关键词→提炼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小组合作,概括出剩下两个步骤的小标题(学生板书)

  3.并船搭架

  4.粗绳拴牛

  师:提炼关键词要抓住小细节,前面四个步骤告诉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工作,能不能缺少一个?或者是调换顺序呢?

  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是严谨的,那我们根据提示来交流实施过程,ppt。生答

  师: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提出这么巧妙的方法呢?生答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还认识到怀丙和尚是一位十分机智、聪慧的人,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一样,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做一位生活中的智者!

《捞铁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些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学*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

《捞铁牛》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些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学*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

《捞铁牛》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

  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①摸清地点;

  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

  ③并排拴紧搭架;

  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目标】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阅读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1)

——捞铁牛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4.用覆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捞铁牛教学设计2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那么如何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学*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2)

——《捞铁牛》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

  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①摸清地点;

  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

  ③并排拴紧搭架;

  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目标】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捞铁牛》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

  二、 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 ------ “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捞铁牛》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 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 、议论、和尚、船舱、拴住、潜到、沉没、绳子”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 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你们读了课题,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止第六自然段)

  (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馅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 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3. 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

  (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

  (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

  (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 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五、书写生字词。

  1. 师生交流书写生字词应注意的地方。强调:(1)要注意“陷”的写法。右旁是“ ”,不是“ ”。同学们回忆一下,含“ ”旁的有哪些字(陷、馅),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ian和an)含“ ”旁的有哪些字(滔、稻),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ao);(2)写“潜”字时要注意右边与“赞”字有点相似,右下是“日”不是“贝”。

  2. 学生练*书写生字新词,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 复*检查。

  听写词语:陷进、拴住、潜到、船舱、铲到。

  二、 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怀丙和尚、水手、两只大木船、几只小木船、大鼓、旗帜)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怀丙和尚指挥水手们打捞起铁牛。)

  2.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第四、五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第六自然段)

  三、学*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 根据课后思考・练*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课后思考・练*3中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 学生读思考・练*3中的这段话。

  ② 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 学生读。

  (4) 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5)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 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

  四、 *课文第四部分。

  2.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 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

  (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

  (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六、延伸课外。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鸟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抱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抱?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鸟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 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捞铁牛》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 、议论、和尚、船舱、拴住、潜到、沉没、绳子”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 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你们读了课题,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止第六自然段)

  (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馅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 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3. 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

  (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

  (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

  (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 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五、书写生字词。

  1. 师生交流书写生字词应注意的地方。强调:(1)要注意“陷”的写法。右旁是“ ”,不是“ ”。同学们回忆一下,含“ ”旁的有哪些字(陷、馅),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ian和an)含“ ”旁的有哪些字(滔、稻),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ao);(2)写“潜”字时要注意右边与“赞”字有点相似,右下是“日”不是“贝”。

  2. 学生练*书写生字新词,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 复*检查。

  听写词语:陷进、拴住、潜到、船舱、铲到。

  二、 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怀丙和尚、水手、两只大木船、几只小木船、大鼓、旗帜)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怀丙和尚指挥水手们打捞起铁牛。)

  2.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第四、五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第六自然段)

  三、学*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 根据课后思考·练*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课后思考·练*3中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 学生读思考·练*3中的这段话。

  ② 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 学生读。

  (4) 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5)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 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

  四、 *课文第四部分。

  2.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 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

  (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

  (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六、延伸课外。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鸟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抱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抱?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鸟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 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捞铁牛》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些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学*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

  《捞铁牛》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

  二、 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 ------ “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捞铁牛》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 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些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学*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

  《捞铁牛》教学设计 8

  1、《捞铁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这样写,既抓住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3、第五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而此项训练是继“给课文分段”之后的又五项提要训练内容。凭借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给课文分段的能力,开始指导学生练*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学过有关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课文。如《青蛙的眼睛》《赵州桥》《鱼和潜水艇》等课文。对本文所描写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较易理解。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教养:

  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1的三个问题。

  能按段意给课文分段。

  朗读课文。

  教育: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发展:

  通过学*,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方法:

  球形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

  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的投影片。一套实验器具。(玻璃缸、船、沙等)

  计算机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捞铁牛》教学设计 9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摸清铁牛沉在哪;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拴船搭好架子;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3)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笔记6篇

  海底捞用了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除了提供相对安稳的生活条件,还给他们培训如何在城里生活以及各种工作的技能,比如在北京工作的员工,海底捞担心在北京他们路不熟会走丢,不懂规矩,会遭城里人的白眼,于是海底捞的培训就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内容,还包括怎么看地图,怎么用冲水马桶,怎么坐地铁,怎么过红绿灯,怎么使用银行卡。当员工感受到了尊重以及真实的生存下来(他们底子都很纯朴也容易被塑造),于是他们都很懂得要感恩,他们感恩海底捞,并将这份感恩应用在了服务客人身上,也将这份感恩用在海底捞的经营上。

  所以当某家店的生意不佳他们便会将此当成自己的事,自发的去“抓客“,所谓抓客便是到街上去发传单,去宣传,甚至到邻店去抓客人。抓客人的文化已融入了海底捞人的血液,因为还得到创办初期没钱做广告,所有的顾客都是这样一桌一桌硬抓来的。而海底捞的服务比普遍的饭店优秀太多,很多客人反过来也会赞扬海底捞的服务,这样的认可和表扬也再次激励了海底捞的服务,一直持续保持。

  举个从顾客角度出发的用心服务客人故事:

  星期六晚上生意特别好,7点半3号包间上来一家姓徐的客人,他们点了一份鹌鹑蛋,我把鹌鹑蛋给他们下锅时,发现徐妈妈把上面的萝卜丝夹到碗里吃,我感觉她一定很喜欢吃萝卜,于是我立即打电话到上菜房,让他们上一盘萝卜丝,然后我拿萝卜丝去调料台,放了几味调料,当我把拌好的萝卜丝端到桌上,他们很惊讶,说我们没有点萝卜丝呀,我说我估计阿姨喜欢吃萝卜丝,特意办了一盘给阿姨吃,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徐阿姨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萝卜丝,我说我是猜的。他们当然非常高兴边吃边夸我还问这萝卜丝怎么拌的,最后徐叔叔要来一碗米饭,把萝卜丝盘里的汤拌到饭里吃了,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饭,接下来一个月他们连来了三次,还把姓蔡和和姓杨的朋友介绍来吃饭。

  除了财务以及技术人员,其他岗的人员都是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逐步上升到管理层,于是这些管理层的忠心及对基层的管理也是比较到位的,因为他们就是从基层出来,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细节掌握得很清楚,如果出了问题也能比较快的找到问题的根本。可以说前提的海底捞基本是靠经营人心做起来的服务,然而靠经营人心的局限性就在于盘子大了会慢慢的管控不住。张勇(海底捞创始人)说,别人都以为现在海底捞很好,可我却常常感到危机四伏,以前店少,我自己能亲自管理,每个店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干部情况我也都了如指掌。现在不行了,这么多店要靠基层干部去管,有些很严重的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加上海底捞现在出名了,很多同行都在学我们,所以我总担心,搞不好,我们这十几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这点我在星巴克《将心注入》也能感受到,就好比一个圆,最靠*圆心的那圈是最贴*创始人想法,而随着圆越来越大,圆心对最外的那圈的管控以及吸引力也是最小的,所以经常会有游离,这大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吧,也大概是越来越多小而美公司存在的原因吧,大概有自己的精神洁癖,宁愿小也不想要混入杂质。书里写了很多海底捞如何为员工着想,员工如何为客户着想,以及开创初期的一些困难是如何熬过的,确实挺感人的,读起来也很快,有空还是可以去看看。

  最后,得到了一个治脚气的偏方:

  先用热水泡脚,擦干脚,擦干水,然后抹上牙膏,一定要用白色膏体的普通牙膏,不要用透明的那种,过三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你会感到双脚清爽肿消了,痒也止了,连续使用效果更好,如果坚持下来,你会有那种久病初愈大快人心的.喜悦。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是我在朋友的推荐下所读,它是黄海鹰所作,全文围绕着为什么海底捞得以成为*餐饮业的黑马,以及它的魅力所在。

  我在一日午后将其读完,让我感触很深,因为一个不起眼的麻辣烫店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得不叫人佩服。文章是用一段段小故事分别介绍了海底捞火锅的服务创新,绩效激励及授权机制等几方面内容,大量引用了基层员工的作品和原话,很具体生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底捞最开始的建立和服务口碑,老板张勇当初在四川简阳县城支起了四张桌子以卖麻辣烫为生,而且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微笑服务一点,上菜速度快一点,让客人多一点满意,才能生存下来,一年下来串了20万串麻辣烫,挣了一万块钱。在最初的艰苦环境下,慢慢挺过来了,而且后面做的越来越好,这与他的勤劳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如果遇到其他人很有可能早就放弃了。而且海底捞雇的员工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学历不高,见识也不多,但是他们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一种想通过双手改变命运的态度,所以他们成功了。作为一个餐饮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好的服务自然起到关键的作用,海底捞的服务可谓做的比五星级的酒店还要好,在他们那里吃过饭的人,很愿意再次体验一下他们精致并附有创意的服务,甚至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服务员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关心问候都会使客人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虽然大家都在谈如何服务,谈客户的满意度,但真正能把服务做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一朝一夕、坚持、磨练、创新出来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每个人的思想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每个人的需求品味都越来越高,越来越优异,越来越特别。所以抓住客户的需求,创造出个性化的服务在竞争行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底捞就是餐饮业中的佼佼者。

  再联系到我们自己,作为一名收费人员,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司乘,海底捞的成功是我们服务行业所需学*的,现如今高速公路已不再新鲜,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高速,高速通车里程也越来越长,路网也越来越发达密集,20__年还新出台了撤省界收费站的相关政策,所以我们要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不怕吃苦,多去专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创造出更优质的服务,这才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做到的。

  最*在积累一些管理学知识。刚把《海底捞你学不会》放下。趁热打铁,说些最重要的感悟。

  第一,感动员工。管理的最终落实是人,以人为本,是管理者用强烈的同理心对待自己的雇员,好的服务是让员工用心而发。让员工为企业用心,自然会有好的服务,自然会有大的产出。好的服务会实现:“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权力和关爱下放至每一个员工。员工把企业当家,自然为企业用心,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协作分工。同事与同事,员工与领导。用一种麻将思路,实践实现了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及的“责权统一,都是朋友。”

  书中用大量的动人的小故事穿插介绍了海底捞的宗旨,对待自己的员工如家人,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大脑,去完成制度和流程不能解决的问题。

  尽管有少量让人失望的人,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值得信任的。树立高压线,使用同一个圈层,相互熟悉的人,会使得每一个人变得有被督促监管的意识。从而降低了管理的制度成本。另外提及魔鬼经济学,有关于信任的论证。

  海底捞以完善优质的服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里捞的核心是人,有多少合适的人。才开多少店。扩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人,管理者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及时发现解决。

  作者最终的总结:管理实际上更加的侧重于艺术。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它让每个管理者心中有了尺子,实际对于管理者帮助并不大。管理者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具体到每个人的雇员感受到公*和成就感。

  管理最终是管人,没有一样的人,一样的环境,一样的企业,管理是具体的。行大于知,管理必须在自己的行业实践中悟。点题,海底捞你学不会。

  最终贴上比较有实践意义的一页原文:

  餐馆的管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餐馆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采购、后厨、前厅、门迎、保洁、收银要一环扣一环;好的服务必须是各环节无缝对接,在分工的前提下,分工不分家。

  比如一个保洁员刚把卫生清理完毕,正要去别的区域清理,这时恰巧有客人要加啤酒,可是附*没有服务员。此时,保洁员是先放下本职工作,给客人拿酒?还是找正在别处忙着的服务员去拿?再比如,后厨的本职工作是做菜和传菜,可是此时桌子上摆满了客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前厅的服务员忙不过来打扫时,后厨应不应该帮忙?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企业分工中最核心的问题—分工之后,如何配合?边缘问题,谁负责?商学院把这种问题归为组织行为,有专门的老师教授这种课程。然而,我从没有遇到过任何教组织行为的老师能把这个问题,像下面这个二十几岁的海底捞员工讲得这么清楚。

  他是海底捞上海五店的夏鹏飞,他说。

  “我们四川人都喜欢打麻将,我认为只要拿出一半打麻将的精神,我们各部门的配合就会无缝对接。我以前喜欢打麻将,现在没时间打了,但我经常想麻将与我们工作的共同点。

  “仔细想一想,其实打麻将包含了所有企业成功的精髓。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要的是集体配合。比如,你坐在我对面,你洗牌时,牌掉在我脚下,谁捡?当然是我捡!因为早捡起来,早开局;早开局,我好早点赢钱。所以打麻将,不管谁掉了牌,都会有人尽快捡起来。

  “但在工作中呢,你做错了,凭什么我来帮你?你弄掉了,肯定你捡,跟我有什么关系?可是海底捞是我们的家,一个人做错了,实际上跟大家都有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打麻将的精神来工作?

  “打麻将的人从来不迟到,说好晚8点,可是刚到7点,3个人就先到了。剩那个人在路上,这3个人电话一顿催,快点来,三缺一!那个人敢说:急什么,不是8点吗?结果,*常舍不得打车,马上打个车跑来了,一看表才7点半。第一句话,肯定是:‘不好意思,迟到了。’

  “为什么说迟到了?因为别人都比他到得早。

  “另外,说好了12点收局,没到12点前,一定有人举手要求‘加班’。‘实在不好意思,今晚输多了,再打一圈吧。’打一圈就打一圈,你赢了别人输了,不打不好意思。所以打麻将通宵达旦是常事。而且,第二天很少有人抱怨自己又‘加了一个夜班’。

  “另外,我发现打麻将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工作环境。可是我们现在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多挑剔,什么宿舍空调太吵,洗碗时油太多呀,上班好累呀。你有没有见过打麻将的说,房子吊顶太矮、空调不够冷、桌子太脏的?

  “打麻将的人冬天捂着被打,夏天光着膀子打;没桌子把纸箱子倒放,放上板子就是麻将桌,洗脸盆垫上报纸就是凳子,麻将打得照样热火朝天。来一个兄弟说要请下馆子,4个人忙说改天改天。可是我们工作上能做到吗?做不到,但我们打麻将做到了。

  “还有一个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打麻将用手就能摸得出来是什么牌。九万与七万,六条和九条,多小的差别呀,居然能摸出来!为什么?因为打麻将的人用心了,用心的人学东西就能学进去,大不了慢一点,但迟早能学会。我真佩服打麻将的人,那真叫用心来感受。

  “想想看,如果我们用一半的心感受工作会怎么样?

  “最后,我最最佩服的就是打麻将的人永远不抱怨别人,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有没有看到打麻将输了钱的人说:‘哎呀,龟儿子瓜兮兮,跟我打麻将简直是抢钱。’

  “输了钱的只会说:‘我点儿好背。’上洗手间拼命洗手,回来后,在点儿好的人身上摸一把,再用别人的打火机点上一支烟,狠狠抽一口,但永远不会抱怨别人。”

  好一个夏鹏飞!我把夏鹏飞在海底捞内刊上的这篇文章连读了几遍,每次都忍俊不禁。我会把这个段子,用在北京大学MBA的课堂上。在此,事先表示感谢!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经常听别人提起,本月的黑马学堂,刘涛老师在讲《高绩效团队建设》的时候,也极力推荐这本书,听说这本书的作者黄铁鹰老师也专业从事商业案例研究,海底捞也成为《哈佛商业评论》20xx年唯一的*商业最佳案例研究奖。

  这本书如此有名,我以为写了很深刻的道理,很神秘的管理,其实读下来,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例子,综合起来,就是如何对别人好:海底捞作为企业如何对员工好,员工作为服务者如何对顾客好。读完这本书,有三点体会:

  一、要有鼓励创新的环境

  创新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其实,在服务过程中,处处有创新,主要是鼓励这样的事,在公司形成这样的制度和氛围,再加上相应的激励措施,每一个人都会积极创新。在服务行业,创新没有那么难,只要从心底为客户着想就好;但也没那么简单,毕竟客户是陌生人。所以,大环境非常重要,每天高喊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如果员工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花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没有鼓励?花费了公共资源,有没有支持?

  这里我想说两个小例子。悦生活物业公司一直都在倡导贴心服务,和业主交朋友,我们也知道这样诚心诚意为业主着想的例子,比如东方纽蓝地二期的项目主管杨卫*在给外出业主浇花的时候,顺便把洗碗池的碗洗了,这一点让业主非常感动。我们会帮什么人洗碗?亲人和朋友,杨主管就做到了。如果悦生活物业公司着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大家都像杨主管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员工花费了公共资源或者有了经济损失,公司承担,因为保洁保安的收入不高,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再说一个反面的例子,一次我在包头的一个利客便利店买一箱牛奶,我虽然是微信支付,但希望多支付两元,让店员给我两元零钱,因为我要去坐公交车,结果店员说他没有这个权利给我零钱,而且店里零钱也不多。我问他,你手头有吗?我和你私人换,他说没有。过程中他始终冷冰冰的,就在此刻有一个店里的督导来巡店,我把情况说了一遍,她虽然自己给我换了,但是她表示很不耐烦,因为她也的确很忙。我当时体验非常不好,以后再也不想去利客了。立刻就想起了安达便利店,虽然咱们的店员都会接受培训,服务也一直很好,但是类似的问题应该无法避免,那么是不是有一种制度或者营造一种氛围,坚决避免顾客受冷遇这样的问题。

  好的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善,海底捞的文化就是与人为善。公司把员工当家人:吃的好住的好,给外地员工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建设寄宿学校,给父母每个月寄生活费,组织家长旅游,设立夫妻房。员工把顾客当家人:顾客想到的想不到的,服务员绞尽脑汁在想,就拿送小礼物来说,有的服务员发现客人可能是老师,就送笔;有的服务员愿意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自己打车出去买火锅店没有的菜;有的服务员能想到给孩子一个隔热碗……这些心底的想法,不是服务,是想着别人好,想着怎么让别人舒服。这是亲人或者朋友的立场。

  二、任何的高级体验都是综合作用力

  书中说到,企业竞争从来没有一剑封喉一招致胜的法宝,虽然海底捞的服务非常好,创新也多,但如果火锅本身不好吃呢?如果菜品不新鲜呢?没有综合配套,再热情的服务也是白搭。

  任何的高级体验都是综合作用力,海底捞在用餐前、用餐中以及用餐后的综合体验都是很好的。用餐前如等座时候的美甲、擦鞋、免费果盘等服务,用餐中如皮筋、眼镜布、手机套等,用餐后如拜访顾客、送小礼物等。这是顾客可以看得见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海底捞为了保证食品来源安全,在内蒙古设立自己的屠宰场,用洗菜机保证蔬菜没有农药残留,自制鸡精等。

  三、授权是最好的激励

  好的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服务行业,有些制度反而会遏制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作者一再强调,花钱雇人的手最傻,海底捞的老板张勇,他懂得花钱雇别人的心。

  如何让员工一心一意为公司想,其中有一项就是授权。

  我们探讨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制度,其实是在说,这个企业中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什么?企业中每个人的感觉是什么?

  在海底捞,人与人之间是亲人,但每个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转换角色,一个会计会去洗碗,一个门童会去收拾桌子,一个清洁工会去帮顾客点菜……想起黑马学堂刚刚学到的好的团队要“协同补位”,无疑,海底捞做到了。而且,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决策,决策成本公司支付。

  最*在樊登读书会听了一本书《盗火》,说到海豹突击队的训练,每一个队员在关键时刻会转换角色,谁知道该在哪一刻突然要指挥全队,那么就成为队长,大家都会配合补位,协作非常紧密。当然,海豹突击队是经过非常严苛的训练,训练一个队员需要花50万元,海底捞员工之间虽然没有协作得像海豹突击队那么紧密,但却朝那个方向在发展,根本原因,是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意识,还要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权利。

  制度与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抑了执行者最值钱的部位——大脑,要让员工大脑起作用,要给他们权利。作者总结得非常好。即便不在服务行业,现在很多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大部分有才华的员工都得到了老板的授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田品文化传媒公司虽然人少,但现在也是一环扣一环,每一个员工都得到了充分授权,大家大部分时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过远远不够,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何管理好员工的心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海底捞,你能学得会吗?海—底—捞—啊!我一口气看完这篇时我倒吸了一口气:有这样经营模式的生意吗这是怎样的魔鬼模式啊那样的服务,那样的人情,那样的职责,那样的思想理念,那样的快速神奇!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4)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6篇

  学*目标:

  1、了解寓言两则的寓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方法:自主、启发

  教学用具准备:寓言的文言文材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寓言、焦急、喘气、截断、流窜、撞见、树桩,从此、锄头、丢失、收费、巴望、计算、化肥、直截了当、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二、读文言文《揠苗助长》,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y)!予(8)助苗长矣(y)!”其子趋(qù)(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注释:

  1、闵(m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o)——草木干枯,枯萎。

  师生总结学*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通文本

  2、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内容

  三、读文言文《守株待兔》,借助注释理解文本寓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株——树桩。

  走——跑,逃跑。

  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冀——希望。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学生借助注释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

  1、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了,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2、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你要辛勤劳动才行,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守、丢、肥”5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5个字。

  难点: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因为呀,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知识,明白许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2、教学“守”:

  师边范写,边讲解(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能望文生义。“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学生练写。

  谁能给它组个词?引导“守”是“守候”的意思。

  3、谁能用“待”来组词?“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

  4、教学“株”、“桩”:

  师:“株”指什么?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株”就是树桩。(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4、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

  二、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谁守株待兔?为什么守株待兔?怎么守株待兔的?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师:小朋友,可真会思考啊!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打开书,请大家读课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初读课文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呀?

  (预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问一问同桌。``````)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种田人)

  师:大家读书真认真。种田人为什么会守株待兔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1、 相机教学生字“撞”

  2、理解“窜”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窜”的读音,记住字形

  "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3、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尽管你们说兔子自己出来的撞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吗?(不会)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非常少见。)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野兔。)板书:侥幸

  4、师: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赠汪伦》教案9、日月潭《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葡萄沟》说课《酸的和甜的》说课设计从现在开始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学*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这时候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不是。)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

  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1)指名读

  (2)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谁再来读读?

  (3)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四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还想读吗?

  (4)让我们都来做做这样的美梦吧!齐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此—————(学生读)

  (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出示词卡:从此)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师:“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2、出示锄头图片及“锄”字,教学“锄”字

  3、师:种田人丢下锄头,把锄头扔得远远的,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再拿起锄头干活了。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捉虫……)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种田人却——————(学生读: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整天”什么意思?

  引读: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学生读: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太阳高挂,种田人还是一(学生读,内容同上);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学生读。内容同上)。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守株待兔。锄头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只想着再白捡野兔。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就叫“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师: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

  第一天,他坐在那儿,乐滋滋地想: 。

  第二天,他仍然坐在那儿,满怀希望地想: 。

  第三天,他还是坐在那儿,傻傻地想: 。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可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板书:全完)用个词语来说,就是——(板书:一无所获)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师:种田人啊,刚才同学们的话你听懂了吗?(听懂了)懂什么了?你能用上黑板上的三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小结:是啊,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终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五、课外阅读

  (过渡:这就是寓言故事。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1、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撞死 侥幸

  白捡 不劳而获

  坐等

  全完 一无所有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起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

  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

  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 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巩固复*,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

  1、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你们读了寓言后知道了什么道理?

  2、说一说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5)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 (菁华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捞铁牛》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为了让学生对“笨重”一词有准确、具体的认识,教师向学生介绍收集来的关于铁牛的资料。学生明白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这么大”、“这么重”、“真大呀!”

  生:这么重的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

  师:是啊!这么重的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经过讨论,同学纷纷举手回答)

  生:从插图看,铁牛不仅大还挺圆,所以洪水一冲,它就容易滚动。

  生:铁牛在岸上,岸边到河里有坡度,铁牛向下移动就更方便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课文上写“铁牛是拴住浮桥的”,那发大水时,水猛烈冲击浮桥,浮桥就会使劲拉动铁牛,就把铁牛给拉下水了。

  师:回答得太好了,你们组深入到课文中,加上自己思考、推断、想象,终于找到答案。

  师:课文讲怀丙和尚怎样捞铁牛,大家想不想做个实验呢?

  生:想!

  (课前布置: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槽,倒上大半槽水,水中放一对密封的'、从侧面挖去了一块的易拉罐,再用皮筋捆扎在一起,用四根铅笔搭成架子,跨在两只“船”上;架子上拴一根细绳,另一头系住一块小石头,石头沉在水槽底部,两只易拉罐里装了不少沙子。实验开始,让学生用勺子将水舀走,绳子随之绷紧,拉动小石块慢慢离开槽底,沙减少得越多,石块就上升得越高。学生兴致勃勃地做着实验。)

  师:在实验中除了弄懂怀丙使用水的浮力将铁牛捞起来的原来,还体会到什么?

  生:搭架子不仅要跨在两只船之间,而且要正好位于船的中间部分,这样可以使船不倾斜。

  生:架子的支撑点要固定,防止用力时滑动。

  生:绑住架子与铁牛之间的绳子应该绑紧。

  生:铲走沙子的时候应该均匀地铲,以保证船的*衡。

  ……

  同学们明白怀丙所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了吧。可见铁牛能成功捞起来靠的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

  (全班立即热闹起来,让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发挥集体智慧。教室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的才智。)

  生:用直升飞机吊起来。

  生:可以用一艘船,上面装一台起重机,直接把铁牛吊到船上就行了。

  生:可以把船里的泥沙换**,开始人都站在船上,铁牛绑好后,再弄几只小船,停在大船旁边,到时候人全部下到小船,这样大船慢慢往上浮。

  生:老师,这个办法要动用很多人。我们小组想把船上的泥沙换成水。先在船上装水,捞铁牛时,再将水抽到黄河里去。

  师:你们小组为什么要用黄河水呢?

  生:黄河本来泥水太厚,怀丙和尚每捞一只铁牛,要用两大船的沙,那不就使河底的泥水更多吗?会使水变得浑浊。

  师:回答得太好了!还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

  生:老师,我们可以再增加两只船和一台起重机,先把沙装在集装箱里,放在大船上,等绑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用装卸吊车把一个箱一个箱的沙吊在另一只大船上。用同样的办法来回几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这样既省人力,又不会对黄河有害处。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次讨论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不同的方法与怀丙捞起了八只铁牛。

  案例分析:

  一、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花。”怎样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燃烧起来呢?先要引发并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主动地发现并探索问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弟子要“每事问”,倡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我们以住的应试教育,常常把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什么都要问、都想知道的儿童,教成什么都不敢问,只想知道怎样拿高分的“乖学生”。新课标倡导我们的学生在学*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一)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6)

——《捞铁牛》教案菁选

《捞铁牛》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捞铁牛》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二类字,学会8个一类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利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知道怀丙是怎样捞铁牛的。

  3.通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立志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让学生理解能捞上铁牛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水桶、铁块和课件。

  2.可以做有关水的浮力的试验(准备:两只杯子、泥沙、铁块、线)。

  基础知识:

  浮桥: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

  淤泥:河流、池塘等水底沉积的泥沙。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学*生字,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将沉在水中的铁块捞起来。

  2.质疑:如果沉在水里的是52000斤的大铁牛,那该怎么捞呢?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

  三、学*生字。

  四、理清课文思路。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 ),他指挥( )捞起了铁牛。

  (2)课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a、时间b、方位c、事情发展

  (3)捞铁牛的原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了解浮力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文,理解意思,激**感。

  (一)学*第1自然段

  1.指读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

  2.浮桥是什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第2自然段

  指读第2段,说说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三)学*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准备工作有几项?请用序号标出来。

  3.请用最简单的词语归纳这四项工作。

  (1)潜水摸牛(教师示范)

  (2)船装泥沙

  (3)并船搭架

  (4)粗绳拴牛(演示)

  4.将本段中的“很大的”、“装满”、“紧紧的”、“很粗的”、“牢牢的”去掉,与原文比较,体会这些词语的重要与准确。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6.这也说明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周密,也很符合科学道理,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出色的工程师。

  (四)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这两段,说说它们各讲了什么?

  第4段:水手们拔铁牛。

  (1)一生读本段,其他学生闭眼想象当时的场面。

  (2)让学生进行实物演示(准备:杯子、铁块、线)。

  第5段:水手们拖铁牛。

  (1)为什么不把铁牛捞上来,放在船中,而是要在水中拖着走呢?(做实验)

  (2)这就是靠了——水的浮力

  (五)学*第6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2.详写还是略写?

  3.读到这里,你想对这位和尚说些什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点拨解疑

  (一)、学*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8、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

  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

  ④将铁牛拖回岸。

  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一、导入

  出示::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看世界万物,母爱其实是一种天性。动物也好,人类也罢,惟有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为了子女,母亲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母爱

  二、初读课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课文《牛的母爱》,一同去感受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哪一幕情景最让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并反复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3、指名读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这句?(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同学老师建议你现在就把它划下来。

  出示句子,齐读

  三、研读课文

  1、牛的主人是怎样地抽打?(狠狠)

  从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扬起”

  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别说抽打下来,光这个样子,我们看看都害怕。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给你读前面——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

  B、“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你们见过皮开肉绽的情景吗?我们想像一下,“皮开肉绽”在你的脑海中,是怎么样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来了、满是鲜血)

  老师想问这位同学: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C、“恼羞成怒”

  怎样的才叫“恼羞成怒”,读出“恼羞成怒”。

  D、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

  2、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 “恼羞成怒”呢?

  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

  A、“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所以主人很生气

  B、“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所以主人非常生气

  C、“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D、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E、面对飞奔而来的**,老牛动了吗?面对骂骂咧咧的司机,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开肉绽”的老牛动摇了吗?伤痕累累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只是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F、指导读

  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

  师: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生:但还是不肯让开。

  3、是的,这是一头可怜的老牛,是一头倔强的老牛,是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这只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我不禁要质问,主人啊主人,你为什么会这么狠心呢?读读第二自然段

  A、你读懂了什么?(极度缺水)

  怎样的才是极度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

  知道三斤水是多少吗?(出示三斤水)

  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这样的三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羞成怒,再说主人为得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B、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C、我看见主人举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接着读)

  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接着读)

  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接着读)

  D、(范读)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那位运水的战士哭了,那位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四、情感升华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终于得到了三斤水——

  A、配乐朗诵:“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B、为什么你的眼中含着泪水?看得出你被感动了,为什么?

  C、是什么让老牛不怕冒被汽车撞伤的危险冲上公路;是什么让老牛不顾司机的骂骂咧咧、点火驱赶;是什么让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是什么让老牛得到了水,却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给予了小牛。(母爱)

  D、同学们,你觉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头可怜、倔强的老牛吗?(伟大、无私的母亲)

  是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牛说吗?通过老牛你又想到了谁呢?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吧!

  五、深情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是最惊天动地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汪国真《母亲的爱》(配乐朗读)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安、幸福、健康、长寿!

  《捞铁牛》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为了让学生对“笨重”一词有准确、具体的认识,教师向学生介绍收集来的关于铁牛的资料。学生明白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这么大”、“这么重”、“真大呀!”

  生:这么重的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

  师:是啊!这么重的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经过讨论,同学纷纷举手回答)

  生:从插图看,铁牛不仅大还挺圆,所以洪水一冲,它就容易滚动。

  生:铁牛在岸上,岸边到河里有坡度,铁牛向下移动就更方便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课文上写“铁牛是拴住浮桥的”,那发大水时,水猛烈冲击浮桥,浮桥就会使劲拉动铁牛,就把铁牛给拉下水了。

  师:回答得太好了,你们组深入到课文中,加上自己思考、推断、想象,终于找到答案。

  师:课文讲怀丙和尚怎样捞铁牛,大家想不想做个实验呢?

  生:想!

  (课前布置: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槽,倒上大半槽水,水中放一对密封的、从侧面挖去了一块的易拉罐,再用皮筋捆扎在一起,用四根铅笔搭成架子,跨在两只“船”上;架子上拴一根细绳,另一头系住一块小石头,石头沉在水槽底部,两只易拉罐里装了不少沙子。实验开始,让学生用勺子将水舀走,绳子随之绷紧,拉动小石块慢慢离开槽底,沙减少得越多,石块就上升得越高。学生兴致勃勃地做着实验。)

  师:在实验中除了弄懂怀丙使用水的浮力将铁牛捞起来的原来,还体会到什么?

  生:搭架子不仅要跨在两只船之间,而且要正好位于船的中间部分,这样可以使船不倾斜。

  生:架子的支撑点要固定,防止用力时滑动。

  生:绑住架子与铁牛之间的绳子应该绑紧。

  生:铲走沙子的时候应该均匀地铲,以保证船的*衡。

  ……

  同学们明白怀丙所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了吧。可见铁牛能成功捞起来靠的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

  (全班立即热闹起来,让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发挥集体智慧。教室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的才智。)

  生:用直升飞机吊起来。

  生:可以用一艘船,上面装一台起重机,直接把铁牛吊到船上就行了。

  生:可以把船里的泥沙换**,开始人都站在船上,铁牛绑好后,再弄几只小船,停在大船旁边,到时候人全部下到小船,这样大船慢慢往上浮。

  生:老师,这个办法要动用很多人。我们小组想把船上的泥沙换成水。先在船上装水,捞铁牛时,再将水抽到黄河里去。

  师:你们小组为什么要用黄河水呢?

  生:黄河本来泥水太厚,怀丙和尚每捞一只铁牛,要用两大船的沙,那不就使河底的泥水更多吗?会使水变得浑浊。

  师:回答得太好了!还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

  生:老师,我们可以再增加两只船和一台起重机,先把沙装在集装箱里,放在大船上,等绑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用装卸吊车把一个箱一个箱的沙吊在另一只大船上。用同样的办法来回几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这样既省人力,又不会对黄河有害处。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次讨论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不同的方法与怀丙捞起了八只铁牛。

  案例分析:

  一、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花。”怎样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燃烧起来呢?先要引发并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主动地发现并探索问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弟子要“每事问”,倡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我们以住的应试教育,常常把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什么都要问、都想知道的儿童,教成什么都不敢问,只想知道怎样拿高分的“乖学生”。新课标倡导我们的学生在学*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一)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为了让学生对“笨重”有更准确、具体的认识,学生收集资料,从中引起学生的疑问:“既然有这么重,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呢?”这样的质疑说明学生有发现,问有价值,达到了新课标中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还要引发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驳问的勇气和精神。

  (二)探索疑问,解决问题。

  学而有问,只是获得真知的.开始。经过思考、钻研、探索,解决了疑难困惑,把认识、思考引向深入、广泛,才是阅读、学*的目的。所以探索和解决问题时就要从“想办法→想别的办法→想更好的办法”的过程。课文中怀丙和尚是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想想有更好的办法?学生经过评析哪一种办法更有实效性,哪一种不够完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

  (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贵有思,有所思才能有所学,有所学必然有所思。“思”与“学”是循环往复、互补俱进的。我们在学生的阅读学*中,就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教程中重视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和交流,这样不仅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且提前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拓展其思维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一再地要求学生对感兴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又提倡有创意的阅读。在课堂中同学们对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十分感兴趣,这一切表明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可以培养发展的,创新精神是可以激发的。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

  网

  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后记:

  《捞铁牛》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怀丙十分佩服,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因为他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当时机械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能运用智慧,把沉到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怀丙这样把沙铲进黄河,实在是很大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因而不值得大力提倡。他能有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他是用心读书,不唯书,不唯上,而且想法在现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首先尊重他的独特感受,没有让他完全跟着书本走。然后,我鼓励他:“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如果船上的泥沙不铲到河里,那该怎么办呢?”他陷入沉思中,全班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锻炼。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四条船并排,把泥沙铲进另两条船里,这样一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把铁牛捞上来,还能节省泥沙。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学*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

  〈四〉、学*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1、2

  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

  (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

  〈二〉、学*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方法,小组学*第三部分

  2、小组学*,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收获:

  (1) 捞铁牛的几个步骤

  (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俺国古代科学技术成绩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需要善于考虑,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俺们首先可让同学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同学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局部,每局部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文章资料处置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同学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认识到无论处置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使同学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同学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同学

  同学是语文学*的主人,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同学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同学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考虑。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溢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同学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学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同学学*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同学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考虑,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俺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俺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局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怀丙此时能主动承当打捞铁牛的责任,更烘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

  运用工具书及预*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生字

  二、练*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内容简析】

  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7)

——四年级教案捞铁牛优选【五】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登山、灿烂、宽敞、贵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谁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绍有关大会堂的资料。见“扩展资料”。

  2.老师范读课文,听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用填表法完成自学)。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剩几画

  组词

  阶

  jiē

  J

  阝

  4

  台阶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登、厅、党”是后鼻韵母;

  “灿、烂、宾”是前鼻韵母;

  “敞、饰”是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登”上下结构,左上角是“ ”,不要写成“ ”;右上角是“ ”,不要写成“ ”。

  “厅”半包围结构,外围是个“厂”,不要把第一笔写成撇。

  “*”半包围结构,里下方是“巾”,不要写成“又”。

  “敞”左右结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变形的“ ”字,不要写成“ ” 。

  “内”独体字,注意里边是“丶”,不要写成捺。

  3.难以确定的部首。

  “登”应查“豆”部。

  “内”应查“|”部。

  “党”应查“小”部。

  4.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

  5.区别形*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

  *( ) 党( ) 敞( ) 内( )

  度( ) 赏( ) 敝( ) 肉( )

  芒( ) 座( ) 描( ) 具( )

  茫( ) 坐( ) 瞄( ) 且( )

  四、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庄严:庄重而严肃。

  **:代表国家的标志。我国的.**,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红底;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宽敞:宽阔、宽大。

  繁星:许许多多的星星。本文比喻电灯很多。

  摆设: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审美观点安放。

  晶光闪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闪一闪地耀眼。本文指中央大厅大理石的地板十分明亮。

  眼花缭乱:看到的东西又多又好看,眼睛都看花了。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五、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让学生学*“按参观的顺序写”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色以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作者按参观顺序把看到,听到的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参观记;题目交代了干什么,也就是本文以内容命题的。)

  二、学*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读了这篇文章,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壮丽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8)

——铁牛优秀作文合集5篇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座落在长江边上。这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到我家乡最著名的景点——铁牛矶去逛逛吧

  一进铁牛矶,你就会看到一块宽阔的水泥地。水泥地的正中间有一头铁铸的黑褐色的独角铁牛。这头铁牛外实内空,有两米来高,三米多长,宽约90厘米,重2吨左右。它身体前立后蹲,张开大大的嘴巴,睁着圆圆的眼睛,俯视着长江,看上去非常威武。铁牛的身上刻了126个字,全身有好几处补过的痕迹。一百多年了,铁牛日夜守卫着荆江大堤。

  铁牛的前面有一个六角亭,红色的柱子,绿色的瓦,特别引人注目。你们要是玩累了,可以在那儿休息休息。瞧!铁牛周围,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啊!那些小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好像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赛歌会。游客们三五成群的,有的在打靶,看自己的眼头准不准;有的扶着栏栏杆远眺,欣赏江面壮观的景色。再往远处看看,那里有许多孩子玩得正欢,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玩蹦蹦床……

  铁牛的左右两边,是茂密的树林。树各种各样,参差不齐。松柏一年四季披着绿装;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舞蹈……鹅卵石铺成小路,弯弯曲曲的,踩上去非常舒服。

  沿着石级往下走,你就会看到滔滔的长江。长江里的水很清,清的可以让你看见江底的沙石呢!哦!江面又有大轮船驾驶过来了,那激起的白色浪花多美呀!要是在*时,你偶尔还会看到渔夫驾着小船来捕鱼。有时,江心会飘来许多黑点,那是冬泳爱好者在锻炼,他们敢于挑战的气魄肯定会让你佩服不已。江边的人也不少啊!小朋友在沙滩上堆城堡;年轻男女在那儿拍影留念;还有一家大小在石头缝里捉螃蟹呢!

  铁牛矶的美景说也说不完,这里是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欢迎您有机会再到我们这里来游玩。

  每个人都有朋友,在你伤心的时候,朋友会过来安慰你,在他有开心事的时候,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朋友就是愿和你一起同甘共苦,共享喜悦的人。在我小学毕业以后,也就是上初中以来交了许多朋友,但最好的朋友就非她莫属了。

  她,脸蛋黑黑的,一个不大也不小的鼻子,鼻子上架着副博士般的眼睛,她还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如果你长时间盯住她的眼睛看,好像她的眼睛会说话似的,你一定会被她的眼睛迷住的,即使戴着一副眼镜,但镜片怎么也遮盖不住她那奇妙的想法,她在想什么从她的眼睛就可以看出,她有一头乌黑乌黑的长发,但是她的性格却不想她的容貌一样美丽耀眼,她非常的犟,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为什么说她犟呢?是因为有一次我们俩去办公室给同学们拿报纸,可是当报纸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时,报纸却少了一份,于是我说:“管它呢,反正是阅读报纸,上面没有题,少一张就少一张吧!”可是她却说:“不行,少一张那她该学*的知识没有学到,你负责任啊!”她宁可自己不看,也要把那份报纸给没有报纸的同学。这是,她的倔又好像很无私,替她人着想。

  记得还有一次,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却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我和她(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教室里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人拿着书在认真地读,我们放下书包,把作业掏出来放在组长的桌子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英语书背单词,渐渐地,同学们一一走进教室,可是打扫教室的那位同学却迟迟未来,她便想,不如我们去帮她打扫教室吧,我极不情愿地说:“这个教室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待,那么多同学呢,凭什么要我们扫,不要管那么多闲事了,快背单词吧,等会要听写呢!”于是她一个人默默地拿起笤帚把教室扫了一遍,当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看到了她额头上的汗水,我心里不由得敬佩起她了,她的心中总是想着集体,同时,我的心里也有一阵阵辛酸,因为可以看出她一个人扫完有一些累,但我却没有帮到她,还那样说她。”哎……

  看!她就是我的好朋友,一个善解人意而有时又很倔的一个人。

  今年是牛年,说到牛,你会想到什么?勤劳、憨厚、踏实、任劳任怨?今天我就来说说牛。

  你知道吗?在牛的家族里,牛可分为两种:家牛和野牛。家牛又包括最常见的黄牛、水牛和生活在高原的牦牛。野牛,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野外,没有主人的牛儿。牛还可以按照用途分为乳用牛、肉用牛、兼用牛、役用牛和斗牛。你一定知道我们喝的牛奶、吃的牛肉分别来自哪种牛吧。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牛还是我们学*的榜样呢!对待读书,我们要争取做到汗牛塞屋、冲栋汗牛;对待学*,我们要牛角挂书般勤奋。父母喜爱我们如老牛舐犊,我们孝敬父母要学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带牛字的成语多如牛毛,其中我最喜欢牛角挂书这个词,它告诉我学*要勤奋刻苦,不要疏懒懈怠。

  跟牛有关的歇后语也不少,“初生牛犊——不怕虎”“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惜了”“没牙老婆嚼牛筋——白磨嘴皮”……在我们班上,一些调皮鬼一天到晚只知道玩,老师一次次地和他们谈话,可他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真是没牙老婆嚼牛筋——白磨嘴皮儿。

  《对牛弹琴》的故事你肯定听过。有一个叫公明仪的大音乐家,对牛弹了一首很动听的曲子,可是牛一直顾着吃草,头也不抬。公明仪有些疑惑,这么好听的曲子,牛怎么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啊?随后他又弹了一首像蚊叫像小牛呼唤的声音,没想到牛却竖起耳朵仔细听起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跟外行人讲内行话那是是白费口舌。

  讲了这么多,你对牛儿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状如猛牛,好运多多如牛毛。

  每一个集体似乎都有那么一两个潜在“危险”的人物。何谓“危险”?在这里意味着随时有可能被气得牙痒痒或其他让人求生不得又求死不能的感觉。

  “牛”就是其中一个典例之一。“牛”是我们给他取的外号。“牛”并没有像真牛那样长得又高又魁梧,反之,他很瘦小。对于他的外貌,我没什么好说的,不就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出众的是他的头发,要是你哪天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人大热天顶着一“锅盖”在头上,那就一定是他了,准没错。

  我刚升上初中时,就和“牛”在一个班。初来乍到嘛,免不了的自我介绍。那时候,“牛”就坐我后面,快轮到他了,我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样儿,我就纳闷了:按照常理来说,新到一个班级,面对那么多的陌生人,不都应该紧张得脸颊泛白,双腿发颤,手握成拳后用力到青筋爆出,不是吗?为什么他就跟坐在自家后院晒太阳似的。视乎察觉到我在察觉到我在观察他,他抬起头来,极其欠扁地对我灿烂一笑:“瞧你那紧张的小样儿,看看本大爷风流倜傥的身姿怎样迷倒万千少女吧!哈哈哈......”我极其无语地白了一眼这正自我感觉良好的250,终于明白了白痴的真正含义。然后老师叫了一声“下一个”,身后的人没什么反应,我疑惑地向后看去。我想直接一头撞到墙上死了算了:这250还在幻想他自己帅气的英姿呢!看他口水直流的样子,真想说我不认识他。

  我用手指轻敲他的桌面,给予提醒。嗯,第一次,没反应,没听到吧。好,第二次,没反应,又没听到?第三次,还是没反应,你故意的吧!我内心怒吼,随即,一个巴掌猛地拍在他面前的桌子上,然后,他猛地打了个激灵,怔怔地望着我,“对不起,手滑了一下”我学着他的腔调,他反应过来了,说:“哎呦喂,‘您’老这手,可真够长的,都比得上长臂猿了呢!”他挑衅的目光看着我。呵,说我是猴儿呢。我看了一眼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背后的老师,对他幸灾乐祸地摇了摇头,然后回过身去。片刻,我便听到一道咬牙切齿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给我记着。”我暗自偷笑。

  “牛”总是这样令人愉快,真不敢想象没了他我们的日子将会多么的无聊。但这想都不用想都知道这不太可能,因为啊: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

  昨天下班乘老总车子回宿舍,把车子放在公司停车场,今天早上只好走路上班。*时我是驾车的,是二手车,70元买来的,修了10多元,驾驶自行车的感觉也蛮爽的。

  今早上班比较早,走到菜场旁边,刚巧看到一群人正等着买牛肉。*常上班有点晚,经过的时候已经在卖牛肉了。*时驾着自行车一经而过,不方面停下来,今天走路正好驻足观看。

  菜场旁边空地上牵着两头牛,有一头牛正被主人牵着牛鼻,捆绑着牛脚。一群人立即围了过来,有年老的,有年轻的;有男的,有女的;有伸长头的,有缩着脖子的;有胆子大的挤在前面的,有畏惧的躲在后面的;有瞪大眼的,有斜眯着眼的;有喜笑颜开的,有板着面孔的…他们都在等着早点把牛杀了,好买牛肉呢。

  以前都是在肉摊上或熟食店里买牛肉的,还没看到过现场杀牛,当场分割着卖牛肉的。我心里不免有些恐惧,让我倒起胃口来。心想如果牛能挣脱缰绳跑了该都好啊!我想牛是能够逃脱的,即使不能也能弄个两败俱伤;也许牛是注定跑不掉的,因为它被人牵着鼻子并捆住了腿脚。

  正想着,牛已倒在血泊之中,正在被可恶的屠夫分割着,围观的人已在争先恐后的等着买自己喜欢的牛肉。先前那些有点紧张的人已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议论着牛身体上哪部分肉比较好吃,有的抱怨今天没买到满意的,有的说当场杀出来的牛肉是多么的鲜嫩…

  而我在想这样的牛肉真的新鲜嫩口好吃吗?这种牛有没有经过防疫站检验,万一是条病牛吃出病来咋办啊!万万一是条有疯牛病的牛就更可怕和可悲了啊!

  哦,没空再看热闹了,我还要上班呢,赶紧走自己的路吧!


《捞铁牛》教学设计6篇(扩展9)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范文5份

  教学要求

  1、通过学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3、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他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进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准备

  自己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作者的简介)

  三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学

  你认识怀丙这个人物吗?汇报一下资料。

  (二)指导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读生字,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2)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自学反馈:请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请七个人读书,大家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组内交流汇报,达成共识。

  3、全班反馈,如下。(略)

  4、读读这七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分组讨论,围绕着“捞铁牛”这件事,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有关系,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加强组内合作学*)

  第一段(1、2自然段)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

  第二段(3~6自然段)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

  第三段(7自然段)讲这个和尚就是出色的工程家怀丙。

  5、练*用“先……再……然后”说说这段话。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捞?谁捞?怎么捞?)

  (二)学*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把你读懂的内容说一说。(结合质疑,解决问题)

  2、出示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1)和尚要试试,你说他有没有办法,从哪儿看出他有把握?用“——”画出这个句子。

  (2)从“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看出了什么?

  (3)指导朗读这句话。

  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找四个人分别读这段话,每人一句。

  (2)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概括句意,(最好用四个字)组内共同讨论学*。

  4、出示句子。

  (1)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摸清位置)

  (2)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找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概括段意。

  三、学*新课

  (一)学*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