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1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也就是教材70-71页的例1和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教材中,有三处孩子们不好理解的地方:1)“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2)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均分”的思路,3)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于是我安排通过例1的直观操作教学,及例2的适当抽象建模,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目标如下:

  知识性目标: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性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情感性目标: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至少”的含义,并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于是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课堂始终以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方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2把椅子,请3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你们3位同学围着椅子走动,等音乐定下来后请你们3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师:老师不用看就知道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名同学,是这样的吗?如果不相信咱们再做一次,好不好?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设计意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支铅笔。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支?

  2、验证结论: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文具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文具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文具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均分。】

  4、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老师肯定前两排的同学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份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

  5、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

  (1)教学例2,可以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理,然后问: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支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

  扑克牌游戏

  ①师与生配合做

  教师洗牌学生抽其中的任意5张,教师猜其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②学生做游戏

  要求探寻规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抽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四、小结全课,激发热情

  1、今天的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将铅笔、鸽子、扑克看做物体数,文具盒、鸽舍、四种花色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2、介绍课外知识。

  介绍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小棒杯子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22

  432

  6÷5=1……12

  5÷3=1……22

  7÷4=1……32

  9÷4=2……13

  15÷4=3……3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3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 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 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 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 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 至少有3只

  7÷2=3……1 至少有4只

  9÷2=4……1 至少有5只

  11÷2=5……1 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4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抽屉原理)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

  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

  (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如果要让每个文具盒里放的笔尽可能的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每个文具盒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总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笔)(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5÷4=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5、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6、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铅笔放进文具盒的情况,只要铅笔数量多于文具盒数量时,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铅笔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文具盒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5,0)、(4,1)和(3,2)

  (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

  3、小结:从以上的学*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佶舍里。为什么?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三、迁移与拓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游戏,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请5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有4张凳子,老师喊123开始,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引导:5位同学坐在4张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凳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我们刚才做了个小游戏,但小游戏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出示题目:把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板书:小棒4杯子3)

  提出要求:把所有的摆法都摆出来,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动手摆,把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2)指名一位同学展示不同摆法,教师板书。(4,0,0)(3,1,0)(2,2,0)(2,1,1),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4)师生共同理解“总有”“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5)明确:刚才同学们把所有摆法一一列举出来,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称之为“枚举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合作中、讨论中发现规律,分析问题的形成,把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提高,让问题在学生的探究中得到解决。]

  2、要把6根小棒放进5杯子里,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呢?

  (1)启发学生猜想结果

  把6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里,你感觉一下,不要动手摆,你感觉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出要求:想一个快速而又简单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你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3)学生尝试操作验证。

  (4)全班交流,操作演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先每个杯子摆一根,每个杯子放1跟,5个杯子,就已经放了5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两根小棒

  预设:如遇到每个杯子摆两根,有的杯子空的,这样有说服力吗?有的杯子还空着,要先把每个杯子都装上小棒才行。

  (5)明确结论:把6根小棒放进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小棒。

  3、课件出示:

  把100根小棒放进99个杯子呢?

  谈话:要不要也准备100根小棒和99根杯子呢?可以怎么办?

  引导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每个杯子放1跟,99个杯子,就已经放了99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小棒。

  这也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假设法”。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数和杯子数,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里的小棒数都比杯子数多1,当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了两根小棒。

  [设计意图: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和思考*惯。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从“枚举法”到“假设法”,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的能力。]

  (二)活动二

  谈话:接下来,我们把数学书当做物体数放入抽屉里,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板书:书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放入算式

  5235÷2=2……1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1)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3篇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

  1、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1)合作交流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指名说一说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6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2、如果一共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3、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7÷3=2……1(至少放3本)

  8÷3=2……2(至少放4本)

  10÷3=3……1(至少放5本)

  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1、鸽巢问题怎样求?

  小结:先*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2、做一做。

  69页做一做2题。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3

  导学内容:P70——71例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十二1、2题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2)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抽屉原理)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

  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

  (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如果要让每个文具盒里放的笔尽可能的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每个文具盒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总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笔)(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5÷4=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5、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6、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铅笔放进文具盒的情况,只要铅笔数量多于文具盒数量时,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铅笔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文具盒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5,0)、(4,1)和(3,2)

  (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

  3、小结:从以上的学*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佶舍里。为什么?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三、迁移与拓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具学具:课件、扑克牌、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师生演示)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这其中蕴含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原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

  师:你们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①师: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4,0,0)(3,1,0)(2,2,0)(2,1,1)

  师:你们是这样记录的吗?

  师:还可以用图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②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③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

  ④师: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枝铅笔呢?(学生交流)

  ⑤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板书:5÷4=1(枝)…1(枝)

  ⑥课件出示: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

  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

  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板书:7÷6=1(枝)…1(枝)

  10÷9=1(枝)…1(枝)

  100÷99=1(枝)…1(枝)

  ⑦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预设:生1: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用商加余数,应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

  生2:不同意!不是“商加余数”是“商加1”.

  ③师: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师: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

  至少有几本书?

  1、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2(本)…1(本)

  9÷2=2(本)…1(本)

  2、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几本书?

  生:至少数=商+1

  3、师: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点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

  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课件出示: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课件出示: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

  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四、畅谈感受教学结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抽生谈谈,师总结。)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列举法 分析法

  学*方法:尝试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学(3分)

  (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揭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 自主学*(8分)

  1、看书68页,阅读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理解4种放法。

  2、全班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练*。

  68页做一做:5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3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合作交流(8)

  1、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1)合作交流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指名说一说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6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2、如果一共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3、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7÷3=2……1 (至少放3本)

  8÷3=2……2 (至少放4本)

  10÷3=3……1 (至少放5本)

  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1、鸽巢问题怎样求?

  小结:先*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2、做一做。

  69页做一做2题。

  五、小结检测(10)

  (一)小结

  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二)检测

  1、填空

  (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2、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3、幼儿园老师准备把15本图画书分给14个小朋友,结果是什么?

  六、作业 (6分)

  完成课本练*十二第2、4题。

  板书

  抽屉原理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物体。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 =商+1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抽屉原理”,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原理”,通过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原理”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学生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从而产生疑问,激起寻求答案的欲望。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枚举。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3个文具盒和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脑上玩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报出你的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财运等。通过今天的学*,我们掌握了“抽屉原理”之后,你就不难证明这种“电脑算命”是非常可笑和荒唐的,是不能信的鬼把戏。

  板书:抽屉原理

  教师:通过学*,你想解决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结为:“抽屉原理”是怎样的?这里的“抽屉”是指什么?运用“抽屉原理”能解决那些问题?怎样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抽屉原理”

  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师: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 (2,2,0)(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2个2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2个3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2个4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上面我们所证明的数学原理就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可以概括为:把m个物体任意放到m-1个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五、思维训练

  1.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十二种生肖)相同。说明理由。

  2.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1、小组活动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即好玩又有意义。

  2、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

  3、部分学生很难判断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7

  导学内容:P70——71例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十二1、2题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讲台前面有6张凳子,请7位同学来抢凳子坐。我不看同学们怎样坐,我敢肯定的说:这6张凳子中总有一张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同坐,大家相信吗?(师生演示)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这其中蕴含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原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主操作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师:你们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①师: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4,0,0)(3,1,0)(2,2,0)(2,1,1)师:你们是这样记录的吗?

  师:还可以用图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师:还可以用表格记录。师板书在黑板上。 ②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③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

  ④师: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枝铅笔呢?(学生交流)

  ⑤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板书:5÷4=1(枝)1(枝)

  ⑥课件出示: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板书:7÷6=1(枝)1(枝)10÷9=1(枝)1(枝)100÷99=1(枝)1(枝)

  ⑦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预设:生1: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用商加余数,应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

  生2:不同意!不是“商加余数”是“商加1”.

  ③师: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师: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1、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7÷2=2(本)1(本)9÷2=2(本)1(本)

  2、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生:至少数=商+1

  3、师: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

  ”,(点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灵活应用

  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课件出示: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课件出示: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四、畅谈感受

  教学结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抽生谈谈,师总结。)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设计(抢凳子游戏,讲台前面有6张凳子,请7位同学来抢凳子坐。我不看同学们怎样坐,我敢肯定的说:这6张凳子中同学们不管怎样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同坐,大家相信吗?)目的一:小孩子最喜欢玩游戏,一说玩游戏,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目的二: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抽屉原理,对解决这类问题有什么作用?

  接着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动手操作、汇报、板书,得出结论,又提出: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讲解(边操作边讲解),其实这方法是用*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得出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均分的摆法最好,为后面的学*打下铺垫。

  然后,出示活动二: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先动手操作,同时用算式计算,看算式的规律是:发现是至少数=商+1接着我反问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的锻炼。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引导学生用操作枚举或假设的方法探究“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3、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从具体的抽象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提高学生又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体会比较的学*方法。

  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游戏,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位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二、实验探索

  第一步: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你们又能从这些方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出示)师:把4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请一生示范)你们又能从这些放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放法和发现填在记录卡上。

  放法

  文具盒1

  文具盒2

  文具盒3

  最多放几枝

  A

  B

  C

  D

  我们的发现

  3、小组汇报交流。

  (4,0,0)、(3,1,0)、(2,1,1)、(2,2,0)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2枝,可能是3枝或4枝。

  生小结: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最多有2枝或2枝以上)

  4、师:把4枝笔饭放进3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出至少数呢?

  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学生操作演示)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几枝笔了。

  把笔尽量每个文具盒里都放,还要尽量*均放。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4÷3=1……11+1=2

  5、那照这样的思路: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怎样想?(用铅笔操作演示)6÷5=1……11+1=2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怎样想?……

  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师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结,师整理: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同桌之间说一说)

  第二步:研究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的现象。

  1、师:研究到这儿,还想继续研究吗?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生自主提问:如不是多1,什么是抽屉原理等等。)

  2、师: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而是多2、3……,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会有几枝铅笔?

  (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会有几本书呢?)

  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师:许多同学都没有再摆学具,用的什么方法?

  生:*均分。把5本书*均分到2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放2本书,还剩一本书,无论放在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生:5÷2=2……12+1=3

  (出示:5本书放进3个抽屉呢?8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5÷3=1……21+1=28÷5=1……31+3=4

  师:至少数为什么不是“商+余数”?(小组讨论,汇报)

  4、对比观察算式,你能发现求至少数的规律吗?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5、总结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的关键是什么?(找准物体数和抽屉数),阅读相关资料。

  a÷n=b……c(c≠0)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个物体。

  三、应用原理。

  1、请你试一试。(口答,指出什么是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数)

  (1)6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鸽舍,为什么?

  (2)把13只小兔关在5个笼中,至少有几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里?

  (3)有5袋饼干,每袋10快,发给6个小朋友,总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几块饼干?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向东小学6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

  A、六年级里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370个物体,366个抽屉)

  B、六(2)班只有5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月。

  (49个物体,12个抽屉,“只有”就是一定)

  C、六(2)至少有25位学生是同一性别。

  3、玩“猜扑克”的游戏。

  抽掉大小王,抽出5张牌,至少几张是同花色?5÷4=1……11+1=2

  抽15张至少有几张数字相同?15÷13=1……21+1=2

  4、学生把学生生活中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现象写下来。

  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伟大发现

  四、全课总结。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0

  【知识技能】

  1.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2.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

  【过程方法】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游戏,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请5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有4张凳子,老师喊123开始,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引导:5位同学坐在4张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凳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我们刚才做了个小游戏,但小游戏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出示题目:把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板书:小棒4杯子3)

  提出要求:把所有的摆法都摆出来,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动手摆,把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2)指名一位同学展示不同摆法,教师板书。(4,0,0)(3,1,0)(2,2,0)(2,1,1),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4)师生共同理解“总有”“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5)明确:刚才同学们把所有摆法一一列举出来,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称之为“枚举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合作中、讨论中发现规律,分析问题的形成,把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提高,让问题在学生的探究中得到解决。]

  2、要把6根小棒放进5杯子里,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呢?

  (1)启发学生猜想结果

  把6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里,你感觉一下,不要动手摆,你感觉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出要求:想一个快速而又简单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你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3)学生尝试操作验证。

  (4)全班交流,操作演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先每个杯子摆一根,每个杯子放1跟,5个杯子,就已经放了5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两根小棒

  预设:如遇到每个杯子摆两根,有的杯子空的,这样有说服力吗?有的杯子还空着,要先把每个杯子都装上小棒才行。

  (5)明确结论:把6根小棒放进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小棒。

  3、课件出示:

  把100根小棒放进99个杯子呢?

  谈话:要不要也准备100根小棒和99根杯子呢?可以怎么办?

  引导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每个杯子放1跟,99个杯子,就已经放了99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小棒。

  这也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假设法”。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数和杯子数,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里的小棒数都比杯子数多1,当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了两根小棒。

  [设计意图: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和思考*惯。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从“枚举法”到“假设法”,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的能力。]

  (二)活动二

  谈话:接下来,我们把数学书当做物体数放入抽屉里,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板书:书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放入算式

  5235÷2=2……1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出示复*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二、教学例2

  1、出示: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你们能猜出结果吗?

  组织学生猜一猜,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答出:只摸4个球就可以了,至少要摸出5个球……

  教师:能验证吗?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红球及蓝球,组织学生到讲台前来动手摸一摸,验证汇报结果的正确性。

  (2)教师:刚才我们通过验证的方法得出了结论,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2、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再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上面的问题是一个抽屉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抽屉就是颜色数。(板书)

  教师:能用例1的知识来解答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

  使学生明确: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多,就能保证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荡2个球,因此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的种数多一。

  (3)组织学生对例题的解答过程议一议,相互交流,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3、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其中“370名学生中一定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与例1中的“抽屉原理”是一类,“49名学生中一定有5人的出生月份相同”则与例2的类型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日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因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如果把这366天看作366个抽屉,把370个学生放进366个抽屉,人数大于抽屉数,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而一年中有12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作12个抽屉,把49个学生放进12个抽屉,49÷12=4……1,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即4+1)个人,也就是他们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三巩固练*

  完成课文练*十二第1、3题。

  四、总结评价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五、布置作业

  1.做一做。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10根混在一起。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每次最少拿出几根才能保证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保证有2对同色的小棒呢?

  2.试一试。给下面每个格子涂上红色或蓝色。观察每一列,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只涂两列的话,结论有什么变化呢?

  3、拓展练*(选做)

  (1)任意给出5个非0的自然数。有人说一定能找到3个数,让这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你信不信?

  (2)把1~8这8个数任意围成一个圆圈。在这个圈上,一定有3个相邻的数之和大于13。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2.完成课下“做一做”,学*解决问题。

  问题:6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总结:用*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总结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总结2:“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问题: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学生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学例题3并进行自主交流,试着用手中的用具模拟演示场景。

  三、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4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4.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6.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热身一下,一起来玩抢椅子的游戏。

  这有4把椅子,请5位同学上来参加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说开始时,5位同学绕着椅子走,当老师说停的,5位同学都要坐在椅子上。

  为什么总有一张椅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叫做抽屉理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抽屉理原。(板书课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的情况

  1、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中,有几种不同的放法?(1)同桌合作,想一想,摆一摆,并记录下来。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2根小棒)你是怎么发现的?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根什么意思?(不少于2根)

  小结: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了2根小棒。

  2、要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

  (1)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放进了2根小棒”。

  3、类推:把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中,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有几根小棒,为什么?

  还用不用把所有的摆法再一一列举出来,有什么方法只摆一次就能证明这个结论。(*均分)

  为什么用*均分的方法就能证明这个结论?余下的小棒怎么分?

  怎样用算式表示?(6÷5=11,商1表示什么,余1又表示什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就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几倍还多的情况

  1、研究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

  (1)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有几根小棒?

  (2)可以怎样分,用*均分的方法证明一下。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3=1…2(商1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9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中,15根小棒也放进4个杯子中,会有什么结论?

  3、怎样求至少数?(商+1)

  3、小结: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几倍还多的情况,用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时,至少数=商+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2)11个小朋友同行,其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性别相同?

  (3)从电影院任意找来15个观众,至少有几个人属相相同?

  (找到题中什么当抽屉,物体数是多少,运用抽屉原理列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三、迁移与拓展

  1、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2、用三种颜色给正方体的各面涂色(每面只涂一种颜色),请你证明至少有两个面涂

  色相同。

  得出结论:当物体数除以抽屉数,整除时,至少数=商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原本在奥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也加入到数学教材中,以“数学广角”单元的形式出现。“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凳子”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猜测,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建立模型,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对至少数的理解还很模糊,只是按照程式推导出至少数的求法,并没有真正体会出抽屉原理的本质。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只是有部分学生说出就给出结论,面向的应是全体学生,这是在我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的部分。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用假设法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抽象。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用学生熟悉的吸管和杯子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真正去认识、理解“抽屉原理”学生学得轻松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 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3)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生活情境导入 激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3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初步感知抽屉原理,再通过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法。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2、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让学生类推猜测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然后提出如何验证?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小棒尽量多的“*均分”到各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能分到多少根小棒,剩下的小棒不管放到哪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比*均分得的小棒数多1根,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这一数学规律。

  3、大量列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即“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商+1”。

  5、游戏中深化知识。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练*的梯度考虑不周全。练*题3的难度太大,应在学*例3后再出现。另外,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性,但由于时间的安排,一直到课后,再没提及,有点遗憾。

  抽屉原理属于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初看教材,我甚至没有看懂教材上所讲的内容与我们现在的数学知识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学这部分知识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通过看教材,我发现这部分知识还真挺有意思。但讲起来却不是很容易。

  于是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课标与教学参考,终于有了清晰的思路。我相信只要认真钻研,精心准备,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就能上好这节课。

  正如我所想,这节课我通过游戏引入、学生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是一门没有缺憾的艺术,我的感觉和刘改荣老师一样,总觉得这堂课不够生动,该有的高潮没有掀起。大概是我急于求成,课堂上引导的太多,限制了孩子们的发挥,再加上有老师听课,学生有点拘谨吧。

  总之,本节学生的学*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我觉得,有时敢于尝试,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大胆的迈出去,才有成功的机会。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4)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合集十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抽屉原理)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

  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

  (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如果要让每个文具盒里放的笔尽可能的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每个文具盒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总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笔)(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5÷4=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5、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6、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铅笔放进文具盒的情况,只要铅笔数量多于文具盒数量时,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铅笔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文具盒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5,0)、(4,1)和(3,2)

  (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

  3、小结:从以上的学*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佶舍里。为什么?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三、迁移与拓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抽屉原理”,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原理”,通过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原理”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学生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从而产生疑问,激起寻求答案的欲望。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枚举。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3个文具盒和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脑上玩过“电脑算命”吗?“电脑算命”看起来很深奥,只要报出你的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财运等。通过今天的学*,我们掌握了“抽屉原理”之后,你就不难证明这种“电脑算命”是非常可笑和荒唐的,是不能信的鬼把戏。

  板书:抽屉原理

  教师:通过学*,你想解决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结为:“抽屉原理”是怎样的?这里的“抽屉”是指什么?运用“抽屉原理”能解决那些问题?怎样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抽屉原理”

  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师: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 (2,2,0)(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2个2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2个3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2个4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上面我们所证明的数学原理就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可以概括为:把m个物体任意放到m-1个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五、思维训练

  1.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十二种生肖)相同。说明理由。

  2.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1、小组活动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即好玩又有意义。

  2、理解“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

  3、部分学生很难判断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13枚“金币”和5个杯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研究新课之前得先请同学们见见自己的老朋友,看看谁还认识他?

  出示图片——鲁滨逊画像。

  二.创设*台,合作探究。

  一).探索比抽屉数多1的至少数。

  话说鲁宾逊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一天拂晓,当他所乘坐的正驶向加那利群岛时,被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袭击,所有船员全部被俘。鲁宾逊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了下来,成了船长的奴隶。这一日,海盗们没有出海,懒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长命令鲁宾逊给海盗们传授些文明人的知识,让海盗们变得像鲁宾逊一样富有智慧。看着桌子上闪闪发光的金币,鲁宾逊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盒子:

  出示例一:

  1.把3枚金币放入2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

  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学具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果每个盒子里最少放一枚,要使所有金币都放进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枚金币?

  2.师:把4枚金币都放进3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用最不利原则设想,如果我们先让每个笔筒里放1枚金币,最多放3枚。剩下的1枚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枚金币。

  二).探索比抽屉数多几的至少数。

  师:那么把13枚金币放进3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把13枚金币放进5个盒子里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师: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观察板书,小组研究、讨论。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小结:至少数等于数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

  (板书:至少数=商+1)

  三).解析原理,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作“鸽巢原理”。

  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两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学生回答后观看演示。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一).巩固应用一——扑克牌游戏

  16世纪的海盗们哪能摸得清什么抽屉原理呢?一听原理二字便昏头涨脑,不知什么时候早在下面玩起了扑克牌。这时,鲁宾逊灵机一动,将大家正玩的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说:每人抽五张牌,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说着,给坐在旁边的海盗甲海盗乙每人任意抽取了5张牌。“如果有一个人手里的牌都不是同一花色,任由船长处置;如果每个人手里最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牌,请船长允许我回故乡赫尔去吧。”船长眼珠一转,同意了鲁宾逊的要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相信鲁宾逊的话吗?

  教师发扑克牌,学生回答。

  二).巩固应用二——分宝1

  鲁宾逊虽然证实了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狡猾的船长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放他回家。鲁宾逊只好跟着海盗首领到处掠夺杀戮。

  有一次,他们获得了很多宝贝,海盗首领非常高兴,对手下8个小海盗说,这些宝贝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吧,没想到小海盗*时都抢惯了,一拥而上,有人拿得很多,有人很少,甚至有人一件宝贝也没拿到,看到小海盗们乱哄哄的样子,海盗首领非常生气,就想惩罚一下那些贪婪的海盗,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海盗们又获得了73件宝贝,海盗首领又叫8个小海盗自己分。且规定:1、必须分完。2、若某人拿10件或10件以上的宝贝,说明他是个过分贪婪的人,就把他扔进大海喂鲨鱼。

  海盗们是否都能逃过这一劫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无论怎样分,总有一个海盗至少会拿到10件,这个海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谈看法。

  师:正在海盗们担心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聪明的鲁宾逊趁着天黑偷偷地把一件宝贝扔进大海,现在只剩下72件宝贝,大家都*安无事。

  三).巩固应用三——分宝2

  师:海盗们终于逃过一劫,海盗首领回到自己屋里,闷闷不乐,夫人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海盗首领如实相告,夫人说是不是有人把一件宝贝扔到海里去了,海盗首领如梦方醒,决心下一次不再上当,又是在一个风急天黑的夜晚:海盗们获得了79件宝贝,首领还是要8个小海盗自己分,规则不变,还警告,79件宝贝已数得清清楚楚,谁要是作弊,也要受到惩罚。

  师:小海盗们大惊失色,心想这下可能真的逃不过去了,只有聪明的鲁宾逊镇定自若,站出来对海盗首领说,既然宝贝比上次增加了6件,能不能把限定的10件提高1件?海盗首领心想,宝贝增加这么多,而限定只提高1件,还是肯定有人会受到惩罚,就同意了小海盗的请求。你认为首领的想法对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以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他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否找到被分的物品数和抽屉数?

  师:靠着鲁宾逊的.聪明才智,事情终于风*浪静,在以后的日子里鲁宾逊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海盗首领的信任,有了独自驾驶小艇的权利,借着海盗首领拜访朋友的机会,鲁宾逊驾着小艇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并搭救了一个野蛮人,起名“星期五”,有一天,他们俩无所事事,玩起了游戏。

  四).巩固应用4——摸球游戏

  他们用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红、黄、蓝球各若干个,两人各自摸到自己的盘子里,想一想,最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

  让学生讲讲思路,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四.拓展延伸

  鲁宾逊的故事今天先讲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每人编2道抽屉类问题作为今天的作业,让自己的同桌来证明或解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13枚“金币”和5个杯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研究新课之前得先请同学们见见自己的老朋友,看看谁还认识他?

  出示图片——鲁滨逊画像。

  二.创设*台,合作探究。

  一).探索比抽屉数多1的至少数。

  话说鲁宾逊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一天拂晓,当他所乘坐的正驶向加那利群岛时,被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袭击,所有船员全部被俘。鲁宾逊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了下来,成了船长的奴隶。这一日,海盗们没有出海,懒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长命令鲁宾逊给海盗们传授些文明人的知识,让海盗们变得像鲁宾逊一样富有智慧。看着桌子上闪闪发光的金币,鲁宾逊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盒子:

  出示例一:

  1.把3枚金币放入2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

  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学具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果每个盒子里最少放一枚,要使所有金币都放进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枚金币?

  2.师:把4枚金币都放进3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先*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用最不利原则设想,如果我们先让每个笔筒里放1枚金币,最多放3枚。剩下的1枚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枚金币。

  二).探索比抽屉数多几的至少数。

  师:那么把13枚金币放进3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把13枚金币放进5个盒子里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师: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观察板书,小组研究、讨论。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小结:至少数等于数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

  (板书:至少数=商+1)

  三).解析原理,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作“鸽巢原理”。

  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两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学生回答后观看演示。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一).巩固应用一——扑克牌游戏

  16世纪的海盗们哪能摸得清什么抽屉原理呢?一听原理二字便昏头涨脑,不知什么时候早在下面玩起了扑克牌。这时,鲁宾逊灵机一动,将大家正玩的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说:每人抽五张牌,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说着,给坐在旁边的海盗甲海盗乙每人任意抽取了5张牌。“如果有一个人手里的牌都不是同一花色,任由船长处置;如果每个人手里最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牌,请船长允许我回故乡赫尔去吧。”船长眼珠一转,同意了鲁宾逊的要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相信鲁宾逊的话吗?

  教师发扑克牌,学生回答。

  二).巩固应用二——分宝1

  鲁宾逊虽然证实了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狡猾的船长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放他回家。鲁宾逊只好跟着海盗首领到处掠夺杀戮。

  有一次,他们获得了很多宝贝,海盗首领非常高兴,对手下8个小海盗说,这些宝贝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吧,没想到小海盗*时都抢惯了,一拥而上,有人拿得很多,有人很少,甚至有人一件宝贝也没拿到,看到小海盗们乱哄哄的'样子,海盗首领非常生气,就想惩罚一下那些贪婪的海盗,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海盗们又获得了73件宝贝,海盗首领又叫8个小海盗自己分。且规定:1、必须分完。2、若某人拿10件或10件以上的宝贝,说明他是个过分贪婪的人,就把他扔进大海喂鲨鱼。

  海盗们是否都能逃过这一劫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无论怎样分,总有一个海盗至少会拿到10件,这个海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谈看法。

  师:正在海盗们担心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聪明的鲁宾逊趁着天黑偷偷地把一件宝贝扔进大海,现在只剩下72件宝贝,大家都*安无事。

  三).巩固应用三——分宝2

  师:海盗们终于逃过一劫,海盗首领回到自己屋里,闷闷不乐,夫人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海盗首领如实相告,夫人说是不是有人把一件宝贝扔到海里去了,海盗首领如梦方醒,决心下一次不再上当,又是在一个风急天黑的夜晚:海盗们获得了79件宝贝,首领还是要8个小海盗自己分,规则不变,还警告,79件宝贝已数得清清楚楚,谁要是作弊,也要受到惩罚。

  师:小海盗们大惊失色,心想这下可能真的逃不过去了,只有聪明的鲁宾逊镇定自若,站出来对海盗首领说,既然宝贝比上次增加了6件,能不能把限定的10件提高1件?海盗首领心想,宝贝增加这么多,而限定只提高1件,还是肯定有人会受到惩罚,就同意了小海盗的请求。你认为首领的想法对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以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他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否找到被分的物品数和抽屉数?

  师:靠着鲁宾逊的聪明才智,事情终于风*浪静,在以后的日子里鲁宾逊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海盗首领的信任,有了独自驾驶小艇的权利,借着海盗首领拜访朋友的机会,鲁宾逊驾着小艇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并搭救了一个野蛮人,起名“星期五”,有一天,他们俩无所事事,玩起了游戏。

  四).巩固应用4——摸球游戏

  他们用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红、黄、蓝球各若干个,两人各自摸到自己的盘子里,想一想,最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

  让学生讲讲思路,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四.拓展延伸

  鲁宾逊的故事今天先讲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每人编2道抽屉类问题作为今天的作业,让自己的同桌来证明或解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 =商+1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知识技能】

  1.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2.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

  【过程方法】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出示复*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二、教学例2

  1、出示: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你们能猜出结果吗?

  组织学生猜一猜,并相互交流。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5)

——《乡愁》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

  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

  1.整齐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

  四个时间段: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 来 → 现 在(**淡淡)

  四个对应物:邮 票 → 船 票 → 坟 墓 → 海 峡(实实在在)

  四个数量词:一 枚 → 一 张 → 一 方 → 一 湾(微乎其微)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 → 窄窄的→ 矮矮的 → 浅浅的(轻描淡写)

  3.和谐的的音乐美: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大陆/在那头 ↘

  4.深沉的意境美

  时间线索: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这头 这头 外头 这头

  空间线索: { { { {

  那头 那头 里头 那头

  人物线索: 母亲 新娘 母亲 大陆

  (祖**亲)

  抒情线索: 母子情 夫妻情 母子情 思乡情

  感情基调:愁(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海峡将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人民的心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6)

——《抽屉原理》说课稿(精选五篇)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抽屉原理》。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节。本节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的展示数学原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贯穿初步的数论及组合知识。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 、能力训练目标:

  1)、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个性品质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产生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通过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以及观看鸽巢原理演示图,建构知识,从本质上认识抽屉原理,将抽屉原理模型化,从而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着重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 学法

  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

  六、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鲁宾孙航海故事 引入:把三枚金币放进两个盒子里,至少有一个盒子会放几枚金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整个学*过程成为“探索”,继而紧张地沉思,寻找理由,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本题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节,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讲的是例1例2的内容,主要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学*抽屉原理(二)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目标如下: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是;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总有”“至少”的含义。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四个教学环节:游戏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游戏深化。

  下面我分别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

  通过“抢椅子”游戏,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认知上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我这样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此环节正是本节课的关键一环,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或囫囵吞枣,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列举法、数的分解法及假设法探究总结出了结论:3本书,放到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这是本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把每种分法中得书最多的旁边作个记号,得出每种分法中有一名学生得2本、3本即2本书以上,再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表示这种意思,那就是“至少”的意思,再反过来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这样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加深了对抽屉原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先摆放、再讨论能不能只摆一次就能得出结论。然后得出只要先*均分,再把余下的再*均分就能得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此环节我选择了贴*学生生活的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在满怀激情中解决问题。练*题的设计遵循了“让学生接触这类问题――逐步熟悉这类问题――然后归纳这类问题的基本型――这类问题的变式型。即给出了抽屉数,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去求物体数,这一问题是抽屉原理的逆思考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四环节――游戏深化

  课的开始是游戏导入,结束时必须让学生没有遗憾的离开课堂,所以我在出示了几道关于出生年、月、日的练*题,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时,我把问题逐步深化,比如:四(3)班有43名同学,至少有多少人在同一个月出生?我校有1603名学生至少有xx人同日出生。最后我又给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这一类问题正是下节课要学*的抽屉原理(二)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了,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受到了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情感教育,落实情感教育标。

  ××老师的《抽屉原理》一课结构完整,过程清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并学会了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枝笔放入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筷子”,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抽屉原理(2)的推导过程中,至少是“商+余数”,还是“商+1”个物体放进同一个抽屉。让学生互相争辩,再由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进行验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屉原理。另外,本节课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学*行为,积极参与自学、交流、合作、展示、补充、互评、提问、质疑、反思等的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3、 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老师设计一个游戏:“学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张,老师猜:总有一种花色的牌至少有两张。”这是为什么?学生很惊讶。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总想接开其中的奥秘。学完抽屉原理后,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商讨之处:

  学生对“至少”一词的理解还显得有些欠缺,学生仅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对“至少”一词的指向性还不明确,就我理解,“至少”应该是指的在每一种情况中出现的最大数中的最小数,而有学生却理解成是每一种情况中的最小数。如何让学生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还需探究。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节,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讲的是例1例2的内容,主要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学*抽屉原理(二)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目标如下: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是;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总有”“至少”的含义。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7)

——元素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概念,初步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学会从元素组成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和物质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初步形成物质组成的元素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物质的组成,理解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分,常见元素符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四、学法指导:

  通过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物质入手引出元素,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元素和原子的对比来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五、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分三个环节

  一元素概念

  1、复*提问:分子、原子定义、性质、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订正学案的答案。

  2、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这样一则广告:某饮料瓶注明:含有钙、铁、锌、硒等成分,你知道这些成分是表示的什么意思吗?引出元素的概念。

  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元素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元素定义的讲解。

  师:出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甲烷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图,让学生帮忙怎样根据分子的种类把它们分类。

  教师引导: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在分,把分子再分,分成原子后,再让学生帮忙把这些原子再来分类。

  生:学生拆开模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让学生初步接触分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氢原子分在一起?

  氧原子呢?

  碳原子呢?

  板书:氢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6。

  讲解:核内质子数都是1的一类氢原子就叫氢元素。(学生初步认识氢元素)

  引导学生总结:氧元素、碳元素。学生完成学案。(进一步领会元素的含义)

  学生总结元素的定义,老师板书。

  板书: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生共同分析水的微观构成,同时引出水的宏观组成。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认识水)

  5、反馈练*:完成学案中的练*。(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

  教师引导:除了刚才的两种物质,我们以前学到的物质也是由元素组成的,你能来分析一下几种物质的组成吗?

  教师引导: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让学生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问题:如果把刚才的碳氢氧三种元素重新组合,你又能得到什么新的物质?

  生:学生思考回答,完成学案。

  (让学生了解元素组成是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师:讲解:世界上的三千多万中物质就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我们知道目前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有一百多种,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中的18种,元素名称。

  我们来看一副漫画,引出元素符号。

  出示1-18号元素符号元素名称,让学生互动,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并记忆元素符号。

  生:阅读课本53页《活动天地》回答问题,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教师指导记忆。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师:书写下列符号,思考它们表示什么意义?

  ①H

  ②2N

  ③5C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元素符号的意义。

  《板书》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讲解:元素和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在班级展示答案,订正。

  三纯净物、混合物。

  师:问题:到超市购物,很快能找到我们所要的物品,为什么?

  出示几种纯净物,让学生分类。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引出单质化合物。

  让学生总结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

  (让学生明白分类法的重要性,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线测试。

  谈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自我检测。

  作业:见学案的作业。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元素。

  一、元素的概念。

  二、元素符号。

  1、氢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氢元素定义。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氧元素意义。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6→碳元素。

  三、物质分类。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提高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思路

  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

  三、教学策略

  1、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认知特点,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教学

  2、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化学教学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四、导学案设计

  一、教与学目标导航

  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3、中考考点:元素的概念,常见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预*案

  ⑴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书上圈划。⑵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部分,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⑷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三、教学案

  (一)自学质疑

  1、O2、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元素?

  2、O2、O3、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3、H2、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这些氢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4、什么是元素?原子的什么决定了元素种类?

  5、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前4位元素是哪些?生物中,海洋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6、图4-5中外国人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7、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是什么?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9、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

  元素的概念

  1.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

  2.地壳中的前4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3.国际上需要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书写方法

  5.元素符号的意义

  7.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互动探究

  1.对比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

  1.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发生分裂),分子种类改变

  2.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发生分裂),原子种类不变

  3.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4.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五)矫正反馈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六)迁移运用

  五、课堂练*

  (一)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BCMN

  auelg

  (二)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三)身边的元素——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进补的广告,这里的锌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认识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的维持人体的元素*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学*,更加注意*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

  *惯。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难点: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三、设计思路:

  从补钙的生活经验,从电视中经常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广告,以此为基础对于本课题内容应该不难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时不够重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视频

  【讲解与过渡】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是元素。(引入课题)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并出示下列问题:

  1、人体中常量元素有哪些,哪几种含量较高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认识教材上图表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点评并讲解】人体中含量超过%的为常量元素,含量在%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1常量元素2微量元素【讲解】氧、钙是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常见的主要有铁、锌、碘、硒等。 【过渡】猜字谜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常量元素钙钠钾

  微量元素铁锌硒氟碘

  有害元素铅镉汞(介绍水俣病痛痛病)

  课堂练*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含量小于%):Fe,Zn,F,I,Se(硒)

  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常量元素:钙钠钾

  2、微量元素:铁锌硒氟碘

  3、有害元素:铅镉汞

  五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本节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大量用到学生分组讨论,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三维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能够做出解释。

  一、教学目标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上课带来。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瓶(或牛奶袋),上课带来。

  四、教材分析

  课题2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思考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引出课题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7~P101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组**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投影一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小结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过渡下面着重讨论钙、碘、铁、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投影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5~P97内容。并积极讨论:

  1.钙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交流汇报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如果学生准备的资料不是很充分,教师此时可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现场连接到相关网站演示,同时告诉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

  角色扮演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问题情景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学生讨论后投影:喝牛奶的误区常见的有:

  ①饮袋奶、不加热。袋奶采用75 ℃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②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③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④饮奶时间安排不当。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投影将学生带来的牛奶袋、牛奶盒和牛奶瓶等实物上的图案和说明文字投影到屏幕上。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琳琅满目的各种补钙品补充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情景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设问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投影你我共识:

  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

  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

  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

  补钙措施:食用钙盐(盐中加钙)。

  小结: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过渡那么,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起的呢(共同学*第二种元素──碘)

  2.碘

  交流展示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问题。问题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活动二:讨论并交流

  1、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2、教材P101练*与应用: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连线。

  3、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请你用一句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五、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投影学生小结,屏幕投影。

  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

  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

  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

  投影关注健康,珍爱生活,用科学把握生命。

  六、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1、收集有关微量元素氟、钠和钾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物质的。

  2、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对伊战争如箭在弦,武器核查仍在继续,战争给人们的创伤实在太多太多。1991年海湾战争中曾使用了贫铀弹。请你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贫铀弹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伤害对此你有何感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百余种元素组成”以及“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活

  动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引入

  课题

  播放一段“补钙、补锌、补硒”的电视广告,提出问题:广告中宣传的钙、锌、硒指的是什么?

  学生观看,引起兴趣

  激起学生的学*欲望,使学生很想知道食品或药品里的营养元素到底是什么。

  元素的概念

  1、复*提问

  (1)相对原子质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有碳12,有没有其他的碳原子呢?

  2、讲述:几种碳原子的构成情况

  碳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碳12

  6

  6

  碳13

  6

  7

  碳14

  6

  8

  几种氧原子的构成:

  氧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氧16

  8

  8

  氧13

  8

  9

  氧14

  8

  10

  我们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同样把这些凡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3、设问:那什么叫元素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9页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并画出关键词句。

  4、讲述: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三个要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2)同一类原子;(3)总称。

  这就说明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原子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5、讲述:元素的种类划分依据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只要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就是不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6、讲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世界上已知的物质有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1、回忆、思考并热烈讨论。

  (1)真实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2)猜想。

  2、认真听讲、领悟

  3、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领悟教师的补充讲述,识记元素的三要素。

  5、领悟理解元素的划分依据。

  6、感受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引导学生复*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学*方法

  巩固元素的特点、定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1、设问: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2、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元素与原子之间的比较:

  原子元素区别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微观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那些及几个原子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4、讲述: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1)物质由? ××元素组成;

  (2)物质由?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 × ×原子构成。

  1、思考,理解,记忆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汇总五篇(扩展8)

——抽屉里的记忆作文(五)份

  凉风徐徐,又一年的时光流逝,记忆的封印没有出现,时间的逝去是否会使记忆变淡?

  尘土如封印禁锢着回忆的抽屉,时间使尘土变得更为沉重,拉开这回忆的抽屉需要更多的时间及勇气。我的抽屉或许不华丽,或许不像哆啦A梦的抽屉能钻进去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但它朴实美好,能带着我的思想穿越时空。回不到的过去,找不到的未来,我也许可以停下来歇歇脚。

  缓缓地拉开这布满时光灰烬的抽屉,我看到了无数个童稚、轻狂的自己,我看到了在时间的磨炼下无形成长的自己,我看到了过往时光的那些哭与笑,我看到了从前的美好时光与纯真年华的同学们,我看到了……我看不清了。我眼前一片模糊,是泪水吗?不,更多的是时间磨痕!我努力地想看清楚回忆抽屉里的一切,生活却不给我更多的时间停留,它说你应该先追随未来,抽屉不会消失。时间无情,不走必定满是伤痕。我看着有些凌乱的抽屉,看着那片片记忆碎片,看着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也许生活说得对,在这伪装的`世界里不容久久的回忆停留。尽管不知去往未来的路在哪,但我知道只要看着前方脚下的路奋力奔跑就一定能找到未来,未来的来到只看自己。

  我狠狠地将抽屉关上,那一刻我觉得它好重。我狠狠地将抽屉放回心里,藏在时光隧道上。等待着一次开启。

  抽屉里的记忆满满的,却怎样都填不满心中的抽屉。我相信在抽屉里的记忆定不会消失,在当下的日子,一定要好好地过,在未来的日子,听天由命,在过往的日子,先寄存在抽屉里吧。我无人知晓,就算我消失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想必也不会有人发现,活在当下,追随未来,多好……抽屉里的记忆暂时存档,抽屉有待下一次开启,时间孵化中。

  我有一个小小的*惯,会把自己的.回忆放入自己的抽屉里。在无意间,我去打开了抽屉,老旧的回忆信一件件往我脑海中送。

  抽屉中,一张变黄色的老旧照片映入我眼帘中。照片中,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那是我们童年的见证。照片中,有一个娇小可爱,有点内向的女孩子是她吧!小筱。她是我们的童年里最淑女的乖乖女,她的才艺是最好的。她学中西的乐器,因为她的爷爷希望她学中国乐器,而妈妈让她学*西洋乐器钢琴。所以才造就出有着古风气质的她。后来,她一家人搬家,就很少有联系了。

  还有一个已破缺的陶瓷品。哦!我想起来了,那是哥哥送我的生日礼物,他特地跑去精品店给我买了一个精美的工艺陶瓷品。为什么会破缺呢?因为那一次的吵架,不小心被哥哥碰掉了,使陶瓷品摔了个缺口。哥哥说:你是不是动了我什么东西?我无奈地说:没有,只是你的东西掉了,我帮你捡起来放到桌子上啊!你真的没有动吗?那怎么会少了一张呢?哥哥手一碰,陶瓷品掉了,我大声地说:我没动就是没动,不信就算了。我捡起陶瓷品回了房间,把它放入自己的抽屉里,封存了起来。

  没想到,在自己的无意间打开,使自己的回忆一件件映入自己的脑海。让自己回忆起当年的事情。

  抽屉里的记忆,封存了一些童年和以往的事,有喜悦,悲伤,快乐,痛苦和种种的点点滴滴。使回忆在抽屉里存起来,以后,打开看看会让自己有一个难忘的回忆。抽屉里的记忆,存取回忆的盒子。

  我的抽屉可是个百宝箱,*时总是用一把小锁锁住,因为这里都是我从小到大的宝贝。

  这里有我小时候吃糖剩下的糖纸,有我的洋娃娃,有我成绩忽高呼低的试卷,也有我自己动手制作的小发明,还有一些老的不能再老的照片。当你知道我的抽屉里是这些东西之后,你可能会说:“还宝贝呢?这些都是没用的东西,留着有什么用。”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它对我实在太有意义了,这里有我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每一样东西都代表着一件事情。

  一天我闲来无事,打开了自己的百宝箱。我翻来翻去,对着这些东西傻笑。忽然,一张又小又破的照片从指间滑落,我不禁呆住了。这难道是我吗?我不敢相信,我好丑,好小啊,还在流着眼泪哭鼻子呢?仔细回想,我才想起这是我5岁时候的,但我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照片。于是,我就去问,妈妈说:“你啊,小时侯可淘气了,这是我们偷偷拍下的,你知道才怪了?”我急忙让妈妈继续讲下去,我和妈妈坐在一起听妈妈讲我小时侯的事情。

  “你从小多病,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住院了,而且以后也经常生病,你又爱耍脾气,又爱哭,小时侯可让我操了不少心呢。”妈妈还给我讲了许多小时侯的事情,我越听越想流泪,原来自己小时候是那么淘气,让妈妈吃了那么多苦。我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

  一张小小的照片,竟让我了解到自己小时候的淘气,让我更加懂得了疼爱自己的父母。

  把自己的东西都收藏起来吧!长大之后再找出来看看,你一定会有许多美好的的!

  我的抽屉可是个百宝箱,*时总是用一把小锁锁住,因为这里都是我从小到大的宝贝。

  这里有我小时候吃糖剩下的糖纸,有我的洋娃娃,有我成绩忽高呼低的试卷,也有我自己动手制作的小发明,还有一些老的不能再老的照片。当你知道我的抽屉里是这些东西之后,你可能会说:“还宝贝呢?这些都是没用的东西,留着有什么用。”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它对我实在太有意义了,这里有我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每一样东西都代表着一件事情。

  一天我闲来无事,打开了自己的百宝箱。我翻来翻去,对着这些东西傻笑。忽然,一张又小又破的照片从指间滑落,我不禁呆住了。这难道是我吗?我不敢相信,我好丑,好小啊,还在流着眼泪哭鼻子呢?仔细回想,我才想起这是我5岁时候的,但我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照片。于是,我就去问妈妈,妈妈说:“你啊,小时侯可淘气了,这是我们偷偷拍下的,你知道才怪了?”我急忙让妈妈继续讲下去,我和妈妈坐在一起听妈妈讲我小时侯的事情。

  “你从小多病,出生不到一个月就住院了,而且以后也经常生病,你又爱耍脾气,又爱哭,小时侯可让我操了不少心呢。”妈妈还给我讲了许多小时侯的事情,我越听越想流泪,原来自己小时候是那么淘气,让妈妈吃了那么多苦。我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

  一张小小的照片,竟让我了解到自己小时候的淘气,让我更加懂得了疼爱自己的父母。

  把自己的东西都收藏起来吧!长大之后再找出来看看,你一定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的!

  我有一个小小的*惯,会把自己的回忆放入自己的抽屉里。在无意间,我去打开了抽屉,老旧的回忆信一件件往我脑海中送。

  抽屉中,一张变黄色的老旧照片映入我眼帘中。照片中,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那是我们童年的见证。照片中,有一个娇小可爱,有点内向的女孩子是她吧!小筱。她是我们的童年里最淑女的乖乖女,她的才艺是最好的。她学中西的乐器,因为她的爷爷希望她学中国乐器,而妈妈让她学*西洋乐器钢琴。所以才造就出有着古风气质的她。后来,她一家人搬家,就很少有联系了。

  还有一个已破缺的陶瓷品。哦!我想起来了,那是哥哥送我的生日礼物,他特地跑去精品店给我买了一个精美的工艺陶瓷品。为什么会破缺呢?因为那一次的吵架,不小心被哥哥碰掉了,使陶瓷品摔了个缺口。哥哥说:“你是不是动了我什么东西?”我无奈地说:“没有,只是你的东西掉了,我帮你捡起来放到桌子上啊!”“你真的'没有动吗?那怎么会少了一张呢?”哥哥手一碰,陶瓷品掉了,我大声地说:“我没动就是没动,不信就算了。”我捡起陶瓷品回了房间,把它放入自己的抽屉里,封存了起来。

  没想到,在自己的无意间打开,使自己的回忆一件件映入自己的脑海。让自己回忆起当年的事情。

  抽屉里的记忆,封存了一些童年和以往的事,有喜悦,悲伤,快乐,痛苦和种种的点点滴滴。使回忆在抽屉里存起来,以后,打开看看会让自己有一个难忘的回忆。抽屉里的记忆,存取回忆的盒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