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一、本时段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内容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敬爱的***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二、本时段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者特征分析(说明学*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准备(学*起点),以及学生的学*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的思想很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五、本时段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2、如何使学生走****,走进傣族,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六、本时段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解题激趣,营造氛围。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惯。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模块;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第四模块;总结课文

  七、本时段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在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是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文章润涵的感情。

  八、本时难忘的泼水节

  爱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段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

  1、按自学四步骤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

  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

  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教学多音字:盛)

  ⑷ 认读长句:

  ① ***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 ***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⑵ 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感悟:

  ① 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② 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 句子3: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⑷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抽生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⑵ 小组合作学*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② “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③ 这时的***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

  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① ***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②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③ 练*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学*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1、***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延伸

  找***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

  2.介绍泼水节,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词。

  2.指导生字和生词。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开火车的形式。

  (2)识字比赛。

  三、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相互正音。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3.出示插图,同桌合作读第4、5自然段,说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4.思考:***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2.请同学说说对最后两段的理解。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

  2、感受傣族人和***一起过泼水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设计思路

  自主识字,在朗读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认识到***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读前要求:

  ⑴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⑵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好听。

  ⑵ 去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学生分段抽读,互相评议。

  三、再读,学*新知

  1、再次自读课文并想: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第三自然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读第三自然段。

  4、看图理解第四自然段:

  ⑴ 画出描写**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⑵ 看图上除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⑴ 老师做动作扮演**。

  ⑵ 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读中感悟

  1、用一边一边练*说话。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的(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大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4、照样子写句子:

  ⑴ ***一手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民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⑵ 傣族人民一边呼唤,一边向***泼水。

  一边一边

  三、写字指导

  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用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构。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对号入座”。

  四、读思:

  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读——齐读。

  学*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六、写字: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课文。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2、想像***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

  3、练*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

  1、查找、搜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1)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1961年***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的形式说***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易*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爱人民,人民爱***,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和***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在班级进行***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

  齐读,最后剩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当***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来了!”

  过渡:是啊,***来了!你看——

  (4)学*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他们会祝福***——……,还会祝福***——……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板书:***)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学*课文。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2、想像***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

  3、练*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

  1、查找、搜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度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地热闹场面,体会***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词句品读,感受***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新疆的葡萄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吧。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随机介绍泼水节)泼水节为何如此令人难忘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标段。

  2、学生自读,画出生字,借助书下的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指名分段读文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注音)

  凤凰花***敲鼓

  咖啡色踩着端碗

  蘸水对襟白褂健康长寿

  6、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去掉生字注音)

  凤凰花***敲鼓

  咖啡色踩着端碗

  蘸水对襟白褂健康长寿

  三、深读课文

  1、学*第一段

  (1)同学们,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2)出图,介绍凤凰花。随机理解“火红火红”

  2、学*第二段

  (1)今年傣族人民的心情很高兴,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

  (2)给“特别”换个词。

  3、学*第三段

  (1)课文接下来要写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段,遇到喜欢的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一边读一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3)这段话有几句?逐句学*

  A、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出图:介绍象脚鼓)

  (2)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看课文插图理解“撒满”。)

  “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三个句子随机灵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呢?

  B、激情引读句1,句2,句3。

  ***是新中国的第一任***,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难怪,难怪(引读句1,句2,句3)。

  C、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来了,人们欢呼着:“--------------。”

  4、学*第四自然段

  (1)在人们的欢呼中,***来到了人群中。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理解“笑容满面”

  (2)这段中除了描写***的衣着外还写了什么,读一读。(动作)画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词语。

  5、学*第五段

  (1)泼水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五段)

  (2)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

  (出示:

  当***把水洒向孩子,***祝孩子____。

  ***把水洒向老人,***祝老人____。

  ***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祝小伙子____。

  ***还把水洒向__,祝__。)

  (3)孩子们,傣族人民又向***祝福什么?用上“一边……一边”造句

  (4)文中处处体现了***爱人民,人民爱***,正因为如此,所以泼水节才如此令人难忘。再次齐读课题。

  6、学*第六--八段

  课文的最后三段表达了人们对泼水节的难忘,让我们齐读课文。

  四、总结

  ***就是这样一位与人民心贴心的好***,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我们下节课来交流。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来了,老师相机板书:***)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终于来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来了)。

  3、学*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来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易*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祝福人民,人民祝福***,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四、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亲临部队驻地,***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无限想象空间,拉*文本与孩子们的距离。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二、抓住“欢迎”和“泼水”两个教学点,“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在人民欢迎***的场面中,在***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一百多里”等词的意思,

  4、了解寓言内容,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瞧,谁来了,让我们和它打声招呼。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这时,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了井沿上。(课件出示井沿一词,齐读,男女生读)在它们之间呀,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做——《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开始吧!

  2、指名反馈。

  师:你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设生问: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名提问)是呀,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3、指名读课文。

  师:让我们从文中找答案。请大家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填空:和在争论。小鸟认为,青蛙认为。)(我来当文明小听众)

  三、导读精讲,理解感悟

  过渡:是呀,同样的天,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一)问题:小鸟和青蛙各自的看法是什么?

  1、指名读小鸟的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天有多大呢?请你读!评价:好像不够大!你来读!恩,是挺大的!你也来读一读!大家一起读!哇,这天,一眼望不到边,太大了!)

  2、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师:请你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3、这是小鸟的看法,青蛙的看法是什么呢?

  4、指名反馈。(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请你读一下!

  5、生说感受,质疑。

  师:齐读青蛙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了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

  6、指导朗读。

  师: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说这句话。(注意观察学生表情,予以评价)

  (二)问题:他们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

  过渡:咦,同样的天,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请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1、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从文中标出来。

  2、指名反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在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评价:赞同吗?哇,你们的学*本领真不错!让我瞧瞧你们的朗读本领,有感情地齐读:“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3、感悟小鸟的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1)师范读。(师:飞了这么远,小鸟又累又渴!我也来试试或者听老师读)

  (2)男女生赛读。

  师:男、女生比赛。(生互评)

  (3)学*生字“渴”“喝”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细心的你发现了吗,这里藏着一对双胞胎——“渴”“喝”

  你们真会观察!动动脑筋,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对双胞胎?

  爱动脑筋的孩子,喜欢你!记住了它们的名字,让我们把他们送到田字格的家吧(指导书写,提醒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并巡视指导)

  (4)理解“一百多里”。播放动画配乐课件:小鸟飞过的地方(草原、大海、沙漠、森林……)

  师:瞧,大家这么用心书写,两个字宝宝可喜欢大家了,要和我们一起学*呢!让我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齐读句子)!这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小鸟看到过哪些东西?

  瞧,小鸟飞呀飞,飞过,飞呀飞呀,飞过;飞呀飞呀,飞过;飞呀飞呀,飞过……

  (5)指导学生说句子。

  师:哪个小朋友的说话本领最高,会说:小鸟飞过的,看见。

  (指名说句子)

  (6)小结:小鸟飞过那么多的地方,看到那么多的东西,见识真广呀!我们把这叫做——眼界开阔。(师板书眼界开阔,生齐读)。

  4、感悟青蛙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在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过渡:眼界开阔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不服气了,它说:

  (1)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指名读,先请一生读,生评价,师评:青蛙认为自己没错,可你读得不够自信哦。再请一只青蛙来读一读。哇,多么自信的青蛙呀!全班学学他,也来读一读。)

  (2)带学生体验:这自信满满的朗读声,让我仿佛成了井底的那只青蛙。想不想知道青蛙看到的是什么?请你把书卷成圆筒状,把天花板当作天,说说,这时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指名反馈)

  (3)小结:哎呀,青蛙也没说错呀!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呀,青蛙只看到了井口这一丁点儿的天,它看到的太少了了,这就叫做——目光短浅。板书(目光短浅,生齐读。)所以,目光短浅的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对不对?但他却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把这叫做——自以为是。板书并请生齐读。)

  (三)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青蛙呀!面对它,小鸟是怎么说呢?

  1、齐读句子

  2、小组讨论:青蛙听了好朋友小鸟的建议,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和小组的伙伴们讨论讨论。

  3、指名反馈。

  评价:青蛙实在太后悔了,早就应该跳出来看看。

  看来小鸟的话真的没错。

  是呀,对于别人好的建议,我们应该适当的听取。

  4、小结:这下,青蛙总算心服口服了,看到了井口之外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把这则寓言故事读一读!

  四、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过渡:哇,你们把小鸟的真诚,眼界的开阔,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读得真到位。下面,请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分角色读读它们的对话。

  (课件出示青蛙、小鸟的话。)

  1、同桌角色扮演。

  2、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角色扮演。

  师:哪两位小演员想上来表演一下呢?

  真是可爱的小演员!

  你们觉得他们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五、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寓言中的这两位新朋友,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2、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是呀,我们要全方面的认识事物,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

  六、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小练笔: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拓展“两翼”教材中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培养学生的美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一主两翼”教材中的2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2个生字。

  2、分角色感情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三、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激趣导入

  《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

  1、齐读《你读我诵》中的《成语(一)》、《成语(二)》,不认识的字用“ ”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男女生对对读。

  3、成语释义读。

  4、解题引入新课,用“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井、观”2个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坐井观天》整体识字课

  2、用“ ”圈出本课生字,同桌合作学*,认识生字。

  3、检测识字。(a字卡检测、b游戏闯关、c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训练朗读。

  1、批注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内容。

  2、分角色朗读对话,训练不同标点符号句子的读法。

  3、用我们积累的成语评价一下青蛙和小鸟。

  (四)背诵成语。

  1、多种形式读成语。

  2、挑战背诵,奖励评价。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师ppt:游戏规则:

  (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

  (2)右手捂住右眼。

  (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师: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3.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反馈。(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3、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

  5、青蛙在哪里?谁来给老师摆一摆?小鸟又在哪里呢?

  三、学*课文、深入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

  2、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来说一说,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几次对话?。

  学*第一次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1次对话,(课件出示)谁想读一读?

  指导朗读。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有多远呢?

  学*第二次对话:

  3、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真精彩,下面我们来学*第二次对话。看看小鸟和青蛙又说了什么?(谁来读?)

  (1)、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2)、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天有多大?让我们来学*第二个生字?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教师引读: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4)、同学们读得可真棒,下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学*第三次对话:

  4、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1)、谁来读一读,真不错,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他是多么的愚蠢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小鸟为什么笑了?是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让我们来读一读。

  (2)、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以为是自己对了,要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3)、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生练说)

  这还是一只的青蛙。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四、学写生字。

  1、读完了三次对话,下面我们来学*写生字。出示生字: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字有什么特别?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2、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

  3、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等,以后我定会多多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再三提高。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挂图、青蛙与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两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出示自制的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歌唱由《我是一只小小鸟》自编的歌曲《小鸟与青蛙》:“我是一只小小鸟,却怎么飞也非不高,我是一只井底的蛙,我在井底好孤独????”,同时讲述小鸟与青蛙开头的对话。

  3、提问:同学们想知道接下来小鸟与青蛙之间又发生了那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1、板书课题《井底之蛙》。

  2、生齐读课文。

  3、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请把它找出来。(3次)

  三、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女生读小鸟的话,男生读青蛙的话、老师读其余的部分)

  2、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

  ①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

  ②指导理解“井沿”:出示挂图,生上台指出井沿的位置。

  3、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第几次对话?(第二次)(生找到青蛙的第二次说的话并齐读。)

  4、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动手实验:把一张纸或是你的书卷成圆筒,从圆筒中你能看到什么?(生汇报)

  5、青蛙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井口那么大)

  6、你认为天有多大呢?

  (无边无际)

  7、引导理解“无边无际”,同时利用课件演示天的无边无际,学生观察后汇报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8、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后汇报

  生1:小鸟,对不起,我不该说大话??

  生2:小鸟、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天不只有井口那么大????

  四、再读课文、感情升华

  1、再次齐读课文。

  2、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天有多大)

  3、你愿意做小鸟还是井里的青蛙?

  预设答案:

  生1:我愿意小鸟,因为小鸟眼界开阔、知道的东西多。生2:我愿意做青蛙,因为青蛙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生3:我愿意做青蛙,因为青蛙可以帮助人们捉害虫。

  生4:我小鸟和青蛙都想做,因为小鸟眼界开阔、知识丰富;青蛙知错就改。

  五、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书写“沿”和“蛙”字。

  沿:右上边不要写成“几”。

  蛙:右边是两个土,两竖不能连起来。

  2、谜语识字。

  一人在发言——信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小鸟青蛙朋友看见井沿

  相信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六、布置任务

  1、自己做一做小鸟和青蛙,练*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书写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

  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

  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

  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

  7、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5份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扎”、“抓”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从读中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文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准备

  松鼠、小熊、纸船、风筝贴图,cai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小礼物(出示纸船和风筝),这是,这是。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识字写字

  看,纸船载着词语宝宝慢慢漂来了,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课件出示:我会认

  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扎”、“抓”呈红色)

  仔细看看穿红衣服的两个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区别字形)怎么才能把他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呢?(随机指导写“抓”和“扎”,再利用展示*台展示书写结果。)

  三、品读感悟

  1、学*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松鼠和小熊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引导观察,说话:仔细看看,远处有,*处有。(随机板画)

  过渡:松鼠和小熊的家安在这,请孩子们打开课本92页,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到底在什么地方。

  2、贴图

  (谁来帮松鼠和小熊找到家?)指名贴图。

  其他孩子仔细看:他们贴对了吗?说说理由。

  小结:(师指贴图)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他们相隔那么远却成了好朋友,是怎么回事呢?请孩子们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3、初读二到六自然段

  (1)、和同桌一起读课文

  (2)、出示句子:和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

  (3)指名答,追问:“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师随机演示纸船顺水漂流和风筝随风飘荡并贴图)

  (4)、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齐读,比较:上面的漂与下面的漂,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4、精读三、五自然段

  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风筝,他们心情怎样

  (1)出示图片和相应课文内容:仔细看图,再小声读下面句子,你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乐坏了)

  (2)追问: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快乐,高兴极了,美得不得了……)

  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自由回答)

  (3)、指导朗读(假如你是松鼠或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指名读,生评,(追问:你们觉得他高兴吗?谁能读得再高兴点?)再指名读,再评或范读。男女生赛读(男生当小熊,女生当松鼠,比一比谁最高兴。)

  (4)、配乐齐读一到六自然段。师:是啊,小熊乐坏了,松鼠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朋友间的快乐吧。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们生活得多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忧伤音乐响起)他们俩为了一点小时吵了一架,结果,(引读大屏幕上的'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音乐停)孩子们,假如你是松鼠,假如你是小熊,和好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了?(自由发言)松鼠和小熊到底怎样了?请大家看大屏幕提示,小组合作学*。

  5、小组合作学*七到十一自然段

  (1)、小组长带领学*伙伴读课文7到11自然段,边读边想:

  小熊,松鼠吵架的心情怎样?

  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2)、组内交流看法。

  (3)、全班交流。(组内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心情:难过

  想:和好

  做:扎风筝、折纸船、放纸船

  结果:和好

  随机指导朗读八到十一自然段

  四、拓展说话

  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

  自由发言,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结束语:孩子们说得太好了,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你就会拥有幸福和快乐。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纸船。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板书:纸船。)

  2、出示风筝的图片。这个呢?生答:风筝。“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指导“筝”的读音)这纸船和风筝之间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板书: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字词。

  PPT出示: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学生自由练读。

  师:“扎风筝”,这个字在这里读zā,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zā。它也读zhā,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ā,比如扎针。

  a、小组开火车领读第一行。

  b、指名读第二行

  c、同桌练*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d、区分飘、漂

  师:都是piāo,怎么不一样呢?找出文中带“漂”、“飘”的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不同。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3、开火车分段读文。

  三、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PPT播课文的范读动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师:你们看小熊多开心啊。看到它快乐的样子,你想说什么?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

  师:看到小熊的风筝,松鼠的心情如何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读第5自然段。比赛读出惊喜、快乐的语气。

  3、学*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就是这纸船和这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7~10自然段。)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觉如何?生答难过、失落等。

  师:他们和好了吗?齐读最后一段。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松鼠与小熊和好后兴奋、激动的心情。

  四、感情升华

  1、师:同学们都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

  2、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3、学生写话。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坏、扎”等八个生字,会写“扎、抓”两个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间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扎、抓”两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悲伤――喜悦,并且让学生随人物的喜而喜,随人物的悲而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熊图,师:老师带来了谁?和他打个招呼吧!这又是谁?喜欢他们吗?那好让我们走进20课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书写“扎、抓”两个字。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巩固生字。

  (三)、朗读感悟

  1、课文一共几段?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教师随着学生读简笔画山和小溪。)

  2、这是小熊和松鼠的家,想想他们的家应该放在哪?

  3、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他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四人一组自学2~6自然段。

  4、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纸船和风筝)

  5、出示图1和图2,师:小熊拿起纸船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带着高兴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看看小松鼠笑得都合不拢嘴了,哪只松鼠愿意把你的乐坏了读出来?

  6、小组里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

  7、配乐齐读1~6自然段。

  8、配乐老师读7~11自然段。

  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时,这快乐却没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下面听老师来读7~11自然段。

  9、学生自由读7~11自然段。出示“飘荡和漂流”两个词,指名读,并把这两个词贴到黑板合适的地方。

  10、学生读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教师适时指导。

  11、不知不觉大家都被感动了,那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吧!配乐齐读7~11自然段。

  12、多感人的故事呀,瞧,有朋友多好啊,小松鼠的笑容又回来了,让我们像小松鼠一样珍惜友谊吧!配乐朗读小诗。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有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欲望。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

  2、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着重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是中放在学*和发展的主**置上,而教师则应处于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架设生活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育学生对事物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4、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学*。

  5、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现童趣

  (1)播放课件,复*生字词

  (2)播放课件,展示小松鼠和小熊,给学生讲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的主人。于是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与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并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兴趣盎然,引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诵读悟情,体现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读中学会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3)根据学生所说板书

  (4)小组内合作学*自读自悟:

  a、学生畅所欲言,谈纸船和风筝使如何使小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的?

  b、读中进一步感悟: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c、各种方式读文感悟“漂呀漂”、“乐坏了”、“祝你快乐”、“飘呀飘”、“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要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评价读,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过渡: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而且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这份幸福和快乐中时,一天,他们居然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吵了一架。天空中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了,(摘下风筝)小溪里也看不到漂流地纸船了,(摘下纸船)后来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他们和好的呢?

  d、学生交流合作成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思考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读出、悟出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心情,及吵架后那份伤感,从而深悟友谊的纯真、可贵。)

  e、联系生活中失去朋友的难受感觉,从而感悟“再也受不了”、“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表现出松鼠和小熊对和好的渴望及和好后的兴奋心情。)

  f再读课文。(以读为主,再读中学、读中悟,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角色体验,去体会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吵架后的伤感、孤独,再次和好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拓展实践,展示成果

  1、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的学*和生活中,你们也有和好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想一想,用你喜欢的方式向曾经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诚意吧!你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让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让学生身心受到深刻的教育)

  2、同学们做的都很对,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真挚的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请真挚地送出你精心准备的礼物,并说几句让朋友感动的话,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给学生带去了欢乐,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中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四)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去和与你吵过架尚未和好的朋友和好。

  (课内延伸到课外,把所**用到日常学*生活中。)

  板书设计:略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设计意图

  将识字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惯与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重视学生读的方法与过程,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课堂上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地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3、正确区分“飘”和“漂”。

  4、理解“漂哇漂”、“飘哇飘”在表达上的生动形象的特点,并模仿说话。

  5、学*默读,感受故事中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学*生字词,自主发现识字规律。初步感知默读的读书方法。

  课程资源

  PPT课件、简笔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读生词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做些什么?

  生:和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游戏,看书,玩啊……

  师:是啊,有朋友真好!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幸福的。说到朋友啊,我们就不由地想起了小时候就会唱的歌谣“找啊找啊找朋友……”

  生: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纸”)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第23课,纸船与风筝(zhēng)

  师:是啊,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是一声,在词语“风筝”里就要读轻声。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呢?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下面一个“争”字,上面一个“竹字头”,合起来就是“筝”。

  师:“筝”是一个形声字,它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班就有好几个女生在学*这种乐器。

  “风筝”是古代的一种玩具,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师:看,这就是风筝,它有各种各样。看到风筝,我们就不由得想起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来。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孩子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纸船和风筝》,纸船在水里,风筝在天上,它们相隔那么远,是怎样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出示学*要求。

  学生根据学*要求自读课文。

  3、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出示图片,分关卡挑战。

  ☆重点指导“飘”和“漂”的区分。

  师:有什么好方法区分它们?

  生:一个是“三点水”,一个“风”。说明一个在水上漂,一个在空中飘。

  师:没错,它们都是形声字,一个是表示借助水在漂,一个是借助风在空中摆动。

  5、还记得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它们都住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一小节。

  6、出示默读要求,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理解“山顶”“山脚”,并把“松鼠”“小熊”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三、学*第2-6自然段

  1、师:同学们,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成了最好的朋友!读一读第2~6自然段,看看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

  2、出示学*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3、学*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生)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②指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老师范读这一句。

  ③师:谁读得好?(老师)老师之所以读得好,那是有秘诀的,想知道吗?

  老师在读“漂哇漂”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画,猜一猜,老师在读的时候可能看到了什么?

  ④生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凸显重点:随着溪流,纸船慢悠悠地漂着。

  学生试着想象画面朗读句子,读出纸船慢悠悠漂流的样子。

  ⑤总结方法:想想画面读课文,会让我们读得更加有味道。

  4、学*第4自然段。

  ①师:(孩子们,爱是相互的。)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个句子好?(过程变长,更有画面感)

  ③出示填空,拓展练*。

  5、学*第3、5自然段。

  ①收到纸船的小熊,收到风筝的松鼠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指读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

  生汇报:“乐坏了”。

  想象小熊和小松鼠乐坏了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乐坏了就是?特别生气就是气坏了,特别着急就是急坏了,特别渴就是渴坏了……你们看,中国的语言就是这么奇妙,这么丰富多彩)

  6、它们就这样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松鼠送给小熊松果,并写上“祝你快乐”,小熊送给松鼠草莓,并写上“祝你幸福”。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别人分享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在不断地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7、总结:

  同学们,后来他们的友谊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呢?咱们下节课接着读。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祝“字写法,利用方框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3、出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请同学说一说写左右结构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屏幕出示:一看左右有穿插,二看上下讲错落。

  4、重点指导易错字“抓”,师板书。

  5、生做写字操,练*写字。

  6、投影反馈,学生自查自改。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4)

——《灯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

  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个别读 全班读)

  2、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

  三、品读感悟

  1、(出示*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广场上的灯光。

  师:*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好啊!)

  2、课件出示学*要求: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同桌讨论。

  4、汇报、交流。

  (1)、第一次出现是: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相机板书:千万盏灯(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① 一句“多好啊!”说出了心中的什么感受?(指名读,谈感悟)

  相机板书:吊着的电灯(羡慕)

  ②齐读。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范读,生读

  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着图画,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

  师引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希望 愿望 梦想 )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

  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5、“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他为什么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牺牲了。)

  (2)找出文中语句,再读一读。 (相机板书:火光 指路)

  过渡: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过去多少时间,革命先烈永远在我们心中。

  6、“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相机版书:华灯 璀璨)

  (1) 读、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引导*作中运用。(副板书:首尾呼应)

  (2)体会倒叙的手法。(副板书:倒叙)

  小结过渡: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容易吗?

  板书: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珍惜)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拓展: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说些什么?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

  如: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郝副营长,您虽然没有见过电灯,但您的一颗心却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

  过渡:同学们写得多好啊!看来收获不小。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1、引导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畅谈收获。

  2、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

  (灯光象征了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1、阅读王愿坚的革命题材小说《小游击队员》,或观看王愿坚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2、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灯光

  千万盏灯 (温暖)

  吊着的电灯(羡慕) 幸福生活

  灯光 (憧憬) 来之不易(珍惜)

  (多好啊!) 一星火光 (指路)

  华灯光 (璀璨)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情况。

  1、谁来读?

  *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二)走*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时的*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

  2、根据自己的*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情况。

  1、谁来读?

  *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二)走*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时的*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

  2、根据自己的*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5)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课文。

  四、教具准备

  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潮来前”,学*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些”、“越来越*”。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课文第六节。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学生从时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表情朗读课文。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板书:“声”、“色”)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浪静)

  声音呢?(板书:闷雷滚动)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板书:人声鼎沸)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①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②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时所说的什么地方?(地*线)。

  ③观潮的人们呢?(板书:沸腾)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出示小黑板)

  ①说说“声”、“色”的变化。(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②拉长到什么程度:?(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板书:目瞪口呆)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屏息凝视)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

  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

  1、引导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

  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按由远及*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想不想积累下来?

  ⑴ 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

  “人声鼎沸、风*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

  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

  ⑴ 生汇报,集体订正。

  ⑵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

  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 )的人群

  ( )的潮水 ( )的钱塘江大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犹如—浩浩荡荡地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雄伟壮观

  潮来时

  潮过后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有较大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惯。

  3、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

  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学*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

  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

  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

  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

  六、放录像

  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上。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的可能。朗读背诵课文的练*,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水*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

  《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方法

  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兴趣。

  2、合作学*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教学目的: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观察规律,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潮去时”的壮观景象,学*作者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小黑板、灯片、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带。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学*课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3一5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感知作者边看、边听、边看的观察方法,总结深化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启发谈话:第一教时,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一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考练*”提出不懂的问题。

  3、灯片出示学*目标。

  ①学*课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

  ③学*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二、学文A、学*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①师:文章三四小节,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b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②自由朗读。

  ③讨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情绪;解决a、b)

  ④欣赏钱塘江潮录相。(解决c)

  2、细读理解。

  ①默读3、4自然段,用[ ]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情绪变化的词。

  ②师生小结:作者听江潮的声,越来越大;见江潮的形,是越来越状。作者既留心了声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人群情绪的变化。作者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的*惯,值得我们学*。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6)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谈话激趣

  1、师展示“猫”图片,复*上节课知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

  生答后师板书:

  性格古怪、淘气可爱

  2、谈话激趣:

  老舍爷爷是一个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的法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你们愿意吗?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智慧的钥匙,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

  1、学*前三个自然的写法:

  ⑴ 引导理解“古怪”的意思。

  ⑵ 师问: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猫的性格古怪?

  ⑶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本的。

  ①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② 了解猫“老实、贪玩、尽职”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让学生在学*中自己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一个法宝是:

  运用具体的事例把特点写清楚。

  ④ 师小结提示:

  因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时什么都怕,有时又很勇猛,这些特点看起来相互矛盾,但又都是事实,所以作者说猫的性格古怪。也就是说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⑤ 让学生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二个法宝是:

  围绕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写,也就是先总述后分述,文章才会显得有条理。

  ⑷ 指名读1、2、3自然段,要求:

  读出古怪的语气,生互评。

  2、学*第4自然段:

  ⑴ 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悟到小猫的淘气可爱?

  ⑵ 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作者把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法宝是:

  抓住动作进行细致刻划。

  ⑶ 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表现出猫的淘气可爱。

  三、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1、师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为例,示范如何品析词句。

  2、由学生发现品析词句的方法(找──圈──悟──读)师加以肯定,并通过投影出示“学法”。

  3、生依据学法在课本上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

  5、思维拓展:

  通过交流,我们深深体会到主人是那么爱猫,假如你就是一只猫,主人那么喜欢你,你会怎么做?

  6、相机引出问题:

  老舍爷爷是怎样表现猫和他的亲密关系呢。

  7、通过理解“蹭”的意思,领悟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

  8、师小结:

  老舍爷爷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猫当朋友,当家人,当孩子,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人间真情。

  9、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要求:

  能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激**感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找到了那么多写作法宝。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可在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是那么可爱。这说明了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我们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能创造美。

  五、布置作业,写法迁移

  课外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做到“活而有效”,我刚开始时通过谈话激趣,激起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学*1~3自然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觉得通过这样有效地学*,能较好地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安排“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这一环节。安排这一环节时,我先有意作个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讲析,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深化和评价。我觉得这样较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锻炼学生提取、处理信息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说。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深觉得如果课前能准备一些“小猫淘气可爱”的动画或图片,也许效果会好一些,从观察动画入手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猫的“淘气可爱”。

  一、学*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勇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一、导入新课

  师:猫是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更是惹人喜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0课。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生交流第一方面是讲猫的性格古怪;第二方面是讲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

  三、学*课文第一段

  1、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听老师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思考

  2、师范读课文

  3、生交流,完成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7)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谈话激趣

  1、师展示“猫”图片,复*上节课知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

  生答后师板书:

  性格古怪、淘气可爱

  2、谈话激趣:

  老舍爷爷是一个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的法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你们愿意吗?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智慧的钥匙,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

  1、学*前三个自然的写法:

  ⑴ 引导理解“古怪”的意思。

  ⑵ 师问: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猫的性格古怪?

  ⑶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本的。

  ①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② 了解猫“老实、贪玩、尽职”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③ 让学生在学*中自己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一个法宝是:

  运用具体的事例把特点写清楚。

  ④ 师小结提示:

  因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时什么都怕,有时又很勇猛,这些特点看起来相互矛盾,但又都是事实,所以作者说猫的性格古怪。也就是说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⑤ 让学生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二个法宝是:

  围绕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写,也就是先总述后分述,文章才会显得有条理。

  ⑷ 指名读1、2、3自然段,要求:

  读出古怪的语气,生互评。

  2、学*第4自然段:

  ⑴ 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悟到小猫的淘气可爱?

  ⑵ 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作者把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的法宝是:

  抓住动作进行细致刻划。

  ⑶ 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表现出猫的淘气可爱。

  三、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1、师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为例,示范如何品析词句。

  2、由学生发现品析词句的方法(找──圈──悟──读)师加以肯定,并通过投影出示“学法”。

  3、生依据学法在课本上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师相机补充。

  5、思维拓展:

  通过交流,我们深深体会到主人是那么爱猫,假如你就是一只猫,主人那么喜欢你,你会怎么做?

  6、相机引出问题:

  老舍爷爷是怎样表现猫和他的亲密关系呢。

  7、通过理解“蹭”的意思,领悟老舍爷爷用词的准确性。

  8、师小结:

  老舍爷爷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猫当朋友,当家人,当孩子,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人间真情。

  9、生有感情朗读全文,要求:

  能体现出“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激**感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找到了那么多写作法宝。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可在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是那么可爱。这说明了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我们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还能创造美。

  五、布置作业,写法迁移

  课外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做到“活而有效”,我刚开始时通过谈话激趣,激起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学*1~3自然段,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觉得通过这样有效地学*,能较好地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安排“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这一环节。安排这一环节时,我先有意作个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讲析,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深化和评价。我觉得这样较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锻炼学生提取、处理信息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说。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深觉得如果课前能准备一些“小猫淘气可爱”的动画或图片,也许效果会好一些,从观察动画入手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猫的“淘气可爱”。

  一、学*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勇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一、导入新课

  师:猫是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更是惹人喜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0课。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生交流第一方面是讲猫的性格古怪;第二方面是讲刚满月的小猫十分淘气。

  三、学*课文第一段

  1、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听老师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思考

  2、师范读课文

  3、生交流,完成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4、师:作者是怎样把猫的这些性格特点写具体的呢?生自学讨论交流

  5、集体交流

  师:问:猫的老实表现在什么地方?生着重理解无忧无虑

  问:课文中是怎样写猫贪玩?

  问:猫的尽职表现在什么地方?生理解屏息凝视————专心

  (1)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耐心

  (2)非————不可————决心

  (3)谁来读出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他的专心。耐心决心。

  问: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1)理解蹭

  (2)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有什么新发现?

  师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

  师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3)理解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几朵小梅花的是什么?

  小梅花多美啊!尽管猫踩脏了稿纸,但作者并没有厌烦,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

  问从那些词句反映了猫的胆小勇猛?

  小结猫的性格古怪,作者是不是讨厌他呢?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你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1——3自然段

  四、学*第二段

  过度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

  1、请同学们合上书,听老师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出了小猫的什么特点?

  2、再点同学读第二遍,要听出那些字词能表现小猫淘气的特点并记在本子上。

  3、现在请你们听第三遍,边听边想象小猫淘气的情景,听后向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加上自己的语言。

  4、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老舍爷爷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就象一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也想在家里养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是脏脚印,大家能不能帮他说服妈妈?

  这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美,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3、积累语言,学*作者的写作方法,试写一段话。

  4、培养学*提问的能力。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衔接过渡

  1、衔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老舍先生家的那只古怪却又很可爱的大花猫,谁能看着提纲,说说大花猫的古怪?

  出示: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不高兴

  怕勇猛

  2、过渡:对于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先生却是注意观察,传神描绘,足可见老舍先生是个多么爱猫的人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请看本课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了解内容,感受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意义段,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板书:

  满月的小猫

  更可爱?

  二、梳理问题

  1、小结: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边学*边解决。

  2、过渡:

  要知道“为什么满月的小猫更可爱?”首先得了解它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你认真读每一句话,找出有关词句来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

  1、腿脚还不稳,已经学会淘气。

  (从淘气中可以看出可爱。)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好玩具。

  (从“耍个没完没了”,看出小猫很顽皮。)

  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不但找出句子,而且抓住关键词语说理由,真棒!

  板书:

  鸡毛线团

  3、……再跑再跌……

  板书:

  摔跌跑

  小猫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真是生气勃勃。

  4、……撞疼了也不哭。

  板书: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8)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学写翠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3、能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搭船”一词。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搭船的鸟)。哪位同学知道“搭船”的意思。(顺便乘坐船)你有过搭船或搭车的经历吗?(有)我们这一课的题目是《搭船的鸟》,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通过预*,我们知道这是一只(翠鸟)。

  2、出示翠鸟图片。我们一起跟翠鸟朋友打个招呼吧。——你好,翠鸟!一生读翠鸟的简介

  (二)学*字词

  师:我们一起把翠鸟朋友的名字写出来吧。

  1、出示翠字。请你观察“翠”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上面不是“羽”,下面“十”的竖不能往上写得太长。)

  2、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指板,跟老师书空。在你的练*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同桌检查并修改。

  3、翠鸟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它的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它们吧。

  ①现在老师想找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朋友,哪位同学想来展示。同学们举手都很积极,我们来排火车领读吧。(排火车儿歌)

  ②刚才的小老师领读的真棒,你们认识这些词语朋友了吗?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他们吧!

  (三)翠鸟外形

  1、同学们,你看,翠鸟朋友也在向我们打招呼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2、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翠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先看阅读提示。(课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做批注,简单写一写你的感想。

  3、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他找到的句子。

  4、请你观察图片,来夸一夸翠鸟吧!这只小鸟给作者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所以作者忍不住感叹:多么美丽啊!板书:翠鸟外形美

  5、你喜爱这只翠鸟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读出翠鸟的美丽。指生评价:请你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自由朗读,细心体会,想象画面。

  6、作者如何会把翠鸟写得这么漂亮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补充《翠鸟》片段,品味比较,感悟如何写生动。

  7、我们也来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吧!请你观察图片,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只大公鸡。(做好评价)出示教师写的片段,请学生评价,进一步感悟写法。

  (四)翠鸟捕鱼

  1、翠鸟不但外形美丽,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它的本领是什么?——(捕鱼)

  2、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找到文中描写翠鸟捕鱼的句子,认真读,细细品,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的。板书翠鸟:动作快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读出翠鸟的敏捷。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4、同学们,作者是如何把翠鸟捕鱼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呢?板书留心观察

  5、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伙伴,他对我们说:同学们,把观察到我捕食的过程说一说,写一写,谁说的最生动我就和谁交朋友!可以用上这些动词:比如:爬、吞、伸、卷、盯等。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一下你的观察所得。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擦亮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留住生活中的美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语文要素]

  3、在学*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9)

——语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5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全文解读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⑴ 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⑵ 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⑶ 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四、五自然段:

  ⑴ 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

  (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⑵ 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

  (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

  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 像一幅画(美)

  花:半开、全开、含苞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通过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

  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

  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多音字“挨”——[āi][ái])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

  ②挨挨挤挤;

  ③清香;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10)

——二年级语文《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样子的句子,感受**的*易*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2、学生准备:了解***的生*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课,激发兴趣。

  ⒈、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17课。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到底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新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出示生字。各自拼读。

  注意: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多音字“铺、盛”。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3)识记生字。

  加一加:“泼”、“炮”。

  换一换:“*—度”、“空—穿”。

  减一减:“响—向”

  猜谜语:“死了心”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4)认读长句。

  ***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开火车读,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内容。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讲了()和()一起过()的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注意关键笔画。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忘、泼、龙、令”并讲述:

  “忘”: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

  “泼”: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不要写成“友”多一点。

  “龙”独体字结构,最易写错,别忘了第四笔撇,不能写成“尤”。

  “令”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

  (2)老师范写,学生在*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生字,认识了敬爱的*****,了解了他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复*12个会认的字,开火车认读。

  2、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1)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2)“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放到句中说一说(非常、十分。)

  (二)学*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展示象脚鼓图片,并介绍。

  ②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抓住“地毯”,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②这是一个比喻,生动形象,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③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④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

  教师介绍资料:***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

  的事情,工非常繁忙。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过渡: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来到了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3)句子3: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看,***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

  品读句子:***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图文对照,说说***的打扮。用一个词说说***脸上的表情。

  (***的打扮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和蔼可亲、笑容满面。)

  (2)指导朗读

  2、***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高兴,他是怎么做的?

  (1)画出描写***动作的语句,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指导朗读,指名读,表演朗读。

  (评读:读第一句,体会***的*易*人及发自内心的高兴心情,读第二句,感受***与人民共舞的美好画面。)

  (四)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感受热闹场面,体会***与人民心连心。

  1、读第五自然段,***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用“——”画出描写***泼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1)男生读描写***泼水的句子,—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交流后,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练*说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3)小结方法:借助重点词,就能把当时的场面说清楚。

  (4)说话训练,体会***对傣族人民的祝福。

  ***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5)男—合作读。

  2、齐读第六自然段,语速稍慢,表达幸福与开心。

  (五)学*第七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1、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体会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幸福、难忘、开心)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3、说说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

  (***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盛情欢迎

  11难忘的泼水节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对号入座”。

  四、读思:

  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读——齐读。

  学*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六、写字: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课文。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2、想像***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

  3、练*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