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1

  《锄禾》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锄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行诗)

  (三)内省悟情,诵读全诗。

  1、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板书: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我们*时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读古诗,将看到的情景、体会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1、这幅画面是诗人李绅出外游玩时看到的。他没有注意郊外如画的风景,而是看到——(引读一二两行诗句),想到——(引读三四两行诗句)。李绅把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装在心里!你们能记住农民伯伯的辛苦吗?自己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

  2、创设情景背古诗

  五、复*巩固,教学生字

  1、复*生字,开双列火车:一个读生字,一个给生字组词。

  2、在《*字册》上描红、临写所学四个生字。

  3、评价。

  六、作业: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和爸爸妈妈说说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锄禾》教学设计3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下面谈三点教学设想。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过程。将学生的学*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方法迁移到学*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锄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二、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三、自己练*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四、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五、指导朗读,练*背诵,集体背诵。

  六、巩固识字:

  学*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

  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苹果都摘完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锄禾》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教学设计3。

  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诗句。

  教学思路:

  指导看图,理解诗题;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品味词语,朗读成诵;总结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天都吃饭,吃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刚才你们说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饭、面条、馒头等就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

  2、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锄禾》。

  二、指导看图,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锄禾”什么意思?先看图:

  (1)图上画着谁?(拿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农田里长着什么?

  (2)农民伯伯干什么?

  小结:刚才说的就是“锄禾”的意思,“锄”指锄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庄稼苗。

  2、指名练说“锄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读,检查字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

  四、读讲结合,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但你们却不知诗的意思,现在就一行一行地学*。

  (一)读讲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1、“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当午”,讲“当”(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1、仔细观察图上农民老爷爷中午在地里锄禾会感到怎样?从哪看出他非常热呢?(太阳当空照,他抬头看空中太阳用手巾擦汗,汗水还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里?诗中怎么写农民热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里的呢?

  3、齐读第二句,指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谁来

  把以上两句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三)读讲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当我们端起饭碗吃饭时,会想到什么呢?

  2、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碗;“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

  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讲出诗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解三、四句之意)

  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总结课文,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练*完整地讲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六、指导朗读,练*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哪些地方停顿,哪个词重音(用规定的符号)。

  2、指名读,齐读。

  3、自由练*背诵,指个别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有感情地齐读。指名读。

  2、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二、复*检查字义理解程度。

  1、诗中哪句讲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怎样辛苦?哪句写粮食来之不易?

  2、用自己的话讲讲诗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分析结构进行归类。

  (1)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几个?在诗句中画出来。

  (2)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各有哪些?

  (3)谁愿意帮助同学记忆字形?并说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可按部件组成记忆“苦”等字,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粒”等,也可以用数笔画方法记忆“当”等。)

  (4)指导笔顺,如“盘”字的笔顺是。

  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导书写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结构,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在书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记一记。

  2、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要求学生边看边写,要求一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五、掌握字形、巩固运用。

  1、找朋友,组字。

  米 氵 艹 立 舟

  干 立 皿 十 古

  ( )( )( )( )

  2、扩词练*。

  3、听写生字。

  汗水 米粒 日光 辛苦

  板书:

  29锄禾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锄禾》教学设计1

  《锄禾》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锄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行诗)

  (三)内省悟情,诵读全诗。

  1、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板书: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我们*时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读古诗,将看到的情景、体会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1、这幅画面是诗人李绅出外游玩时看到的。他没有注意郊外如画的风景,而是看到——(引读一二两行诗句),想到——(引读三四两行诗句)。李绅把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装在心里!你们能记住农民伯伯的辛苦吗?自己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

  2、创设情景背古诗

  五、复*巩固,教学生字

  1、复*生字,开双列火车:一个读生字,一个给生字组词。

  2、在《*字册》上描红、临写所学四个生字。

  3、评价。

  六、作业: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和爸爸妈妈说说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锄禾》教学设计3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下面谈三点教学设想。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过程。将学生的学*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方法迁移到学*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锄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二、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三、自己练*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四、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五、指导朗读,练*背诵,集体背诵。

  六、巩固识字:

  学*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

  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苹果都摘完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锄禾》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教学设计3。

  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诗句。

  教学思路:

  指导看图,理解诗题;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品味词语,朗读成诵;总结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天都吃饭,吃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刚才你们说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饭、面条、馒头等就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

  2、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锄禾》。

  二、指导看图,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锄禾”什么意思?先看图:

  (1)图上画着谁?(拿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农田里长着什么?

  (2)农民伯伯干什么?

  小结:刚才说的就是“锄禾”的意思,“锄”指锄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庄稼苗。

  2、指名练说“锄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读,检查字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

  四、读讲结合,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但你们却不知诗的意思,现在就一行一行地学*。

  (一)读讲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1、“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当午”,讲“当”(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1、仔细观察图上农民老爷爷中午在地里锄禾会感到怎样?从哪看出他非常热呢?(太阳当空照,他抬头看空中太阳用手巾擦汗,汗水还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里?诗中怎么写农民热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里的呢?

  3、齐读第二句,指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谁来

  把以上两句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三)读讲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当我们端起饭碗吃饭时,会想到什么呢?

  2、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碗;“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

  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讲出诗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解三、四句之意)

  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总结课文,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练*完整地讲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六、指导朗读,练*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哪些地方停顿,哪个词重音(用规定的符号)。

  2、指名读,齐读。

  3、自由练*背诵,指个别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有感情地齐读。指名读。

  2、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二、复*检查字义理解程度。

  1、诗中哪句讲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怎样辛苦?哪句写粮食来之不易?

  2、用自己的话讲讲诗的意思,并加上合理的想象。

  三、分析记忆字形。

  1、分析结构进行归类。

  (1)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几个?在诗句中画出来。

  (2)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各有哪些?

  (3)谁愿意帮助同学记忆字形?并说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可按部件组成记忆“苦”等字,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忆“粒”等,也可以用数笔画方法记忆“当”等。)

  (4)指导笔顺,如“盘”字的笔顺是。

  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位置,指导书写生字。

  1、要求看好字形、结构,抓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在书中的生字格中描一描,记一记。

  2、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要求学生边看边写,要求一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五、掌握字形、巩固运用。

  1、找朋友,组字。

  米 氵 艹 立 舟

  干 立 皿 十 古

  ( )( )( )( )

  2、扩词练*。

  3、听写生字。

  汗水 米粒 日光 辛苦

  板书:

  29锄禾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北京》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写剩下的两个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书写*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

  2、图文结合感受北京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照片(教师、学生分别准备自己在北京的留影);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①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十课《北京》,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让我们齐读课题。

  师: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瞧!(出示照片)老师去过北京的北海公园,那里湖水碧绿、绿树成阴,美丽极了!你们去过北京的哪?那里怎么样?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 2个学生介绍,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②师:北京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北京去逛一逛。小旅客们,让我们乘着生字小火车开始愉快的旅途吧!(复*词语)

  ㈡、理解课文、感受美丽

  ⒈学*第一段

  师:小火车顺利的行驶着,游客朋友们,我是本次旅行的“列车导游”,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北京,请你们仔细听,然后说说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叙述课文内容)

  师:听完我的介绍,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①指名答,板书(美丽)

  ②出示并范读: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③指名读(1、2个同学)

  师:北京不仅美丽,她还是我国的首都,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北京的美丽和伟大。

  ④齐读

  1、师:小旅客们,这就是北京城。(出示北京全景图)

  师:北京很美丽。老师想请你们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在北京城中央逛一逛。不过当导游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你把什么景物在什么地方记在脑子里。下面请大家自己读第二段。相信你一定能介绍清楚第二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个出色的导游!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师:哪位小导游说一说第二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指名回答,板书:*、广场、纪念碑)

  师:小导游们真了不起,把它们的位置介绍的很清楚。让我们再读第二段,看看它们是怎样的?

  2、师:谁来介绍一下*?(出示图文)

  ①指名介绍(1、2个同学)

  ②女生读

  师:*是古代皇帝办大事时出入的皇门,*也曾在这里宣告新*成立,他是那样庄严而美丽,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③齐读

  3、师:哪位小导游带着我们继续前行,接着介绍。(广场)

  ①指名介绍(出示广场的图文)

  ②师:*广场可以容纳几十万观众。(引导学生看图,体会广场的宽阔。)谁能读出广场的大?(指名读)

  ③师:*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4、

  ①(出示人民*的图片)师:你觉得人民*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②(出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人民*的高大、雄伟你能找到吗?

  ③指名答,你能读出纪念碑的高大、雄伟吗?

  ④师: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的名字和伟大的事迹,让我们带者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读好这句话。

  5师:让我们回过头来一起读一读第二段,在来感受一下北京城中央的美丽。

  ㈢、学*第三段

  师:北京还新建了许多快速干道,又形成了北京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快去文中的第三段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

  1、指名回答,板书:柏油马路、立交桥

  2、请同学们结成旅游伙伴,互相说一说你喜欢的美景,为什么喜欢?读一度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㈣、学*第四段

  师:我们的旅行团下一站去哪呢?请你小声读第四段,看看北京还有哪些值得游览的地方?

  1、指名回答,板书: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师:老师先带大家到北京的名胜古迹去转一转。(出示图片)

  师:接着我们再去风景优美的公园走一走。(出示图片)

  师:然后我们去高楼大厦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景色美不美,多不多,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引读:站在高处一看,北京到处是——到处师:北京多美呀!我们爱北京!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自主观察、指导写字

  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要写好他们应该注意什么?

  2、师:谁来当小老师知道我来写一写。

  3、 师:请同学们自己描一个写一个。相信只要你用心,一定能把字写漂亮。

  师: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欣赏北京美丽的风景图。

  3、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4、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为难读的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重点讲一讲多音字:厦和似。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2、训练点1:*的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指名读,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庄严”,想一想哪些场面可以用上这个词语。

  再次朗读。

  3、训练点2: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

  看一看图片,说一说纪念碑给你什么感觉?

  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比较句子:广场中间直立着人民*。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有感情地读一读。

  4、第二自然段的整体朗读,想一想这三个不同的地方作者用了哪些方位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一背课文。

  五、书写教学。

  指导书写:城市

  1、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

  3、自己书写。

  教学反思:

  北京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是孩子们熟悉的,也是遥远的、陌生的。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它国际化、现代化的气息,是缺少生活阅历,生活在小城市的学生所难以体会的。

  一、课件在本节课中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1。巩固生字词 2.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辅助学生进行课堂练*。

  例如,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同时出示课题,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北京有那么美丽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一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接着,运用课件导读了课文,通过演示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另外,还出现一些填空形式的课堂练*,是紧扣课文内容的,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二、本节课的信息量很大,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有拓展延伸。

  例如:在理解“庄严”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在那些场面上体会到庄严气氛,回忆一下自己加入少先队员的情景,学校升**的情景,那时候大家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而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如讲到什么是纪念碑的时候,引申了有那些英雄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的教育。在学*四字词语时,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形容一下我们美丽的佛山。在讲到“名胜古迹”这个词的意思时,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来介绍北京还有那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让一些到过北京的孩子来当一回小导游,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理想和实践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

  一、把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识字写字不够扎实。低段还是以识字、写字为主,但在本节课上的体现不够,舍不得花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2、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课文,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

  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惯。

  教学重点: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题。

  教学难点:

  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立、、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⑵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⑶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的美。

  第三自然段:

  ⑴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⑵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⑶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⑷体会读。

  ⑸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⑴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⑵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⑶激**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⑴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⑵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扩展活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秋游》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一次秋游。

  2、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农田填充图、生字卡和词语卡、幻灯片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书写生字:“凉、老、师、郊、望、兔、羊、喊”;学*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上星期五的语文课里,秋姑娘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秋天,也为我们带来了生字朋友,你还记得他们吗?

  二、检查复*。指导书写“追逐”

  三、谈见闻和感受:

  这两天你们去郊游时,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四、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学*2、3自然段)

  1、师范读:同学们眼中的秋天真是太美了,文中有一群同学跟着老师也去郊外游玩,他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快捧起书,翻开22页,老师为大家读2、3自然段,请你边听边想: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2、喜欢秋天吗?那就自由地读读课文2、3自然段,读后想想,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并说说为什么?

  3、师: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板书:蓝天、白云、农田

  师:这些景色,你最喜欢什么景色?

  师:读书时,要多动脑筋,发现问题,老师有个小小的难题,“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

  师:蓝天上飘着的朵朵白云你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白云还会变魔术呢,多有趣呀!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白云变化的有趣吗?

  师:听小朋友读得这么有趣,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些会变魔术的白云。请大家欣赏画面,大胆想像一下,白云有时像什么?(出示蓝天白云图)

  师:把你们看到的变化多端的白云,用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师:喜欢的白云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真的好象看到了一望无边的蓝天,有各种各样的白云。

  4、(读书——画画——说话——补充内容)

  师:蓝天、白云下的农田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读课文吧。

  课件出示句式:农田里,稻子( ),高梁( ),棉花( )。

  生:根据课件的句式回答,师板书:黄、红、白

  师: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农田丰收图,请你用彩笔来描绘秋天的农田。

  师:看着手中的丰收图,再赞美一下农田吧。

  师:秋天里,除了农田里色彩斑谰,菜园里、果园里也是五彩缤纷,你会学着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句式:菜园里,茄子( )

  果园里,梨子( ),葡萄( )。

  师:农田丰收了,谁最高兴呢?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香甜可口的蔬菜瓜果,我们的心情会怎样呢?指导朗读。

  五、小组合作学*第四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同学们跟着老师到郊外游玩,他们玩得怎样呢?

  师:请小组长带着学*伙伴合作学*第四自然段,可以讨论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读课文,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请教学*伙伴。

  生:小组汇报学*情况。

  课件出示句式:

  同学们在校园里玩,有的( ),有的( ),有的( )。

  ( ),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师:同学们在校园里一块儿学*、做游戏,一块劳动,课外又一块儿去郊外游玩,秋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让我们再随着课文去看一看、玩一玩吧。(齐读课文)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师:美丽的秋天,令我们陶醉,老师突然有个小小的想法, 想把美丽的秋天永远留在身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写日记、画画、读书、背课文、到电脑收集秋天的图片。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把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我们一起来办一次秋天丰收会吧。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现在就这节课我做一下简单的教学总结。

  以读为主,引导看图、想象,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 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一、教学提示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感悟秋天的美丽,并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像组合手段,通过创设情境、驰骋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3、课型:低年级阅读课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会唱《秋游》这首歌吗?

  2、师: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在这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去秋游了。(板书:1、秋游)

  3、想一起去看看吗?师配乐朗诵课文,生边听边想象

  4、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二)指导看图,感知全文。

  1、(放多媒体课件:郊外全景图)大家快睁大眼睛,尽情欣赏眼前这美景吧!

  2、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秋天的美景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吗?(可按照从天空——农田——同学们的游玩情况来引导说话。)

  3、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描绘的。

  (三)提出要求,指导初读。

  1、请大家拿好书,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多读几遍。(鼓励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读几遍,记住它)

  2、(出示生字:绵 稻 粱 棉 滚 逮 嗓 凉

  老 师 郊 望 兔 羊 追 逐 喊)

  书上生字能记住的请举手。指名读,跟读。

  棉和绵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词语:绵羊 稻子 高粱 棉花 打滚儿 逮蚂蚱 嗓子

  凉 老师 郊外 一望无边 白兔 奔跑追逐 笑着喊着

  看一看,这些字组成的词会不会读?指名读。(注意正音,帮助学困生)

  4、读书不仅要正确、流利、如果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课文。

  5、检查读书情况。

  (1)一共几个自然段?请四个小朋友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哪些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哪些小朋友虽然没把握读正确,但愿意试一试?哪一位同学能不让老师教,就能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有感情?

  6、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比较句子: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秋天快结束的时候,天气就会渐渐——(板书“冷”)

  比较“凉”和“冷”

  3、“郊外”是什么地方?到课文中找答案。比较“郊”和“交”:字形上比较:“郊”字左边的“交”捺改成点;字义上比较:我们坐着公( )车去( )外游玩。

  4、齐读第一小节。

  板块二:精读感悟

  (一)检查读书情况,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课文中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向郊外,欣赏秋天的美丽。

  (二)动情朗读,感受景美。

  1、秋天具体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秋天美的词句画出来。(自由读全文)

  2、你认为秋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3、交流

  a、第二自然段〈板书:天空美〉

  (1)(答:天空很美。)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指读)

  (2)评议,再指读,你认为秋天的天空美在哪里?(颜色)书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是什么?能换个词吗?这样美的天空,谁愿意来读一读?

  (3)评议,想一想;秋天的天空还美在哪里?(一望无边)能换个词吗?(再指读)

  (4)你还觉得天空的什么美?(云朵美)是啊!白云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千姿百态、变换无穷,想不想去看一看白云?(示白云图)

  想一想,白云还像什么?能用上“有时像……”来说一说吗?

  (5)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共同享受天空的美。

  过渡:秋天的天空很美,还有哪里也很美?

  b、讲读第三自然段。〈板书:农田美〉

  (1)你觉得农田美在哪里?

  (2)是啊,秋天的农田五彩斑斓,的确很美。那稻子究竟黄得怎么样?高粱红得怎么样?棉花白得怎样?能用自己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吗?自由说,小组交流,指名说。

  (3)大家把农田描绘得真美,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齐读)

  (三)学*第四自然段

  1、过渡:我们来到这美丽如画的郊外,怎能不开心呢?咦,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草地上的欢笑声,让我们去看看吧! 噢,原来这里真是热闹。

  2、引读: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大家游玩得怎么样?书上有一个词是什么?(板书:游玩:开心)

  3、你从哪儿看出同学们都很开心,自由读文。

  4、交流:同学们扯开嗓子会喊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喊一喊吧!

  5、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坪,金灿灿的农田,真的使我们陶醉了。如果你来到这么美的郊外,你会怎样表达开心的心情呢?你会 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说吗?

  6、真是太开心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本段。

  (四)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作了一次秋游,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板块三:写字指导

  1、我们读好了书,能写好字吗?

  2、小组自学生字:你觉得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你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字形呢?

  看书上的田字格,了解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下面我们先来学写这三个字:“兔”、“追”、“喊”

  说能说说它们的笔顺?生说师范写

  “兔”字的第六笔是撇,从口中起笔,最后一点不能丢。

  “喊“字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些,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也要写得左窄右宽。

  4、学写“郊”、“望”、“逐”

  (1)在作偏旁的时候会发生一些变化。你发现了吗?

  (2)分别标出“郊”字中“交”右下角的点;“望”字中“亡”的第三笔竖提;“逐”第七笔的点。

  板块四:实践活动

  同学们,趁着这大好的秋游美景。利用双休日,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秋游吧!回来后,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秋天(板书:秋)

  2.师:谁能说说秋天来了,天气怎么样了?大自然中还发生哪些变化呢?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秋天的图画。(配乐播放几组天高云淡、落叶纷飞、大雁南飞、丹桂飘香、秋菊开放、庄稼成熟、瓜果遍地的图片。)

  4.师: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你能想到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成语。教师相机出示(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这是我们练*一才学的四个成语;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成语,我们也来读一读、记一记。(一叶知秋、凉风**、秋高气爽、落叶纷飞、丹桂飘香、瓜果遍地)

  5.今天我们就要跟着书中的小朋友在这美丽的金秋一起到郊外游玩(板书:游)。生读课题《秋游》。

  【点评】通过问题导入,了解学生已知,并将据此进行教学,这符合教学和认知规律;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能适时复*和运用所学词语;合理运用现代媒体建构知识,将词语和画面生动形象地“链接”起来;重视词语积累,且为下面教学埋下伏笔。

  二、检查预*

  1.出示二类生字词(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儿、逮、嗓子)着重让学生汇报通过预*知道这些字词的读音要注意什么。

  2.出示一类生字词(凉了、老师、郊外、兔子、追逐、叫喊、一望无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从字音、字形、词意等方面进行交流。

  【点评】将预*放到课外,让他们自己学*能“学会的”,调动他们学*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课上,加强词语学*方法的探讨,注重“失误”的纠正训练,提高读写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精读课文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古诗《锄禾》优质教案 (菁华3篇)

  1.导言,诱发动机。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下面咱们学*一首古诗——《锄禾》。(板书课题)

  2.范读,激起情感。

  《锄禾》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朴实。通过教师情绪饱满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之始,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感情。

  3.识字,结合课文。

  本课7个生字:当、汗、滴、盘、粒、辛、苦,这些字都比较容易掌握,可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点拨。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并适当扩词。

  4.串讲,理解内容。

  《锄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二首古诗,学生对诗的词语和内容不易理解。因此,要采取逐句讲读的方法,边读全诗,边讲句子,边释词语,注意讲清古代单音节词与现代双音词的关系:

  禾——禾苗,日——太阳,当——正当,

  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

  知——知道,盘——盘子,中——里面,

  5.看图,启发想象。

  《锄禾》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教学时,可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

  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

  6.朗读,感受形象。

  语言精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含意深长是古诗的特点。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教师可出示抄有课文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全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畅谈,联系实际。

  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

  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读《锄禾》有感优选【5】篇

  今天,我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以前买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我随便翻了几页,无意中看见了一首五言绝句《锄禾》,我听着名字很奇怪,于是我看了下去,看后我深有感触。

  全诗是这样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的大意是:农民伯伯烈日酷暑在田间锄杂草,挥汗如雨,一滴滴洒进了禾苗下。有谁知道那碗中那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的汗水来浇灌的。

  是的,这每一粒米饭都是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来浇灌的。可是,在我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把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浪费了。吃剩的馒头随手丢弃,吃不完的饭随意倒掉,宴*上的酒菜剩了大半……假如这让农民伯伯看见了那该多伤心啊!

  所以我现在号召大家: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心血,不要再浪费农民伯伯的汗水了,就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对我的启发真大啊!我喜欢这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就会背了,今天重读这首诗,心里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在炎热的夏天,在农田里,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伯伯在辛勤耕地,无情的太阳晒黑了他的皮肤,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这真是“粒粒皆辛苦呀!”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使我认识到任何劳动成果都有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我们身上穿戴的衣帽、鞋袜,我们使用的学*用品,都是工人叔叔用辛勤的劳动制造出来的。

  希望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珍惜“盘中餐”珍惜那些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

  今天,我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以前买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我随便翻了几页,无意中看见了一首五言绝句《锄禾》,我听著名字很奇怪,于是我看了下去,看后我深有感触。

  全诗是这样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的大意是:农民伯伯烈日酷暑在田间锄杂草,挥汗如雨,一滴滴洒进了禾苗下。有谁知道那碗中那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的汗水来浇灌的。

  是的,这每一粒米饭都是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来浇灌的。可是,在我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把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浪费了。吃剩的馒头随手丢弃,吃不完的饭随意倒掉,宴*上的酒菜剩了大半……假如这让农民伯伯看见了那该多伤心啊!

  所以我现在号召大家: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心血,不要再浪费农民伯伯的汗水了,就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对我的启发真大啊!我喜欢这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就会背了,今天重读这首诗,心里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在炎热的夏天,在农田里,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伯伯在辛勤耕地,无情的太阳晒黑了他的皮肤,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这真是“粒粒皆辛苦呀!”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使我认识到任何劳动成果都有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我们身上穿戴的衣帽、鞋袜,我们使用的学*用品,都是工人叔叔用辛勤的劳动制造出来的。

  希望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珍惜“盘中餐”珍惜那些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就会背了,今天重读这首诗,心里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在炎热的夏天,在农田里,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伯伯在辛勤耕地,无情的太阳晒黑了他的皮肤,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这真是“粒粒皆辛苦呀!”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使我认识到任何劳动成果都有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我们身上穿戴的衣帽、鞋袜,我们使用的学*用品,都是工人叔叔用辛勤的劳动制造出来的。

  希望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珍惜“盘中餐”珍惜那些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


《锄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古诗《锄禾》优质教学设计(五)份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2、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和全诗的内容,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理解诗句。

  教学思路:

  指导看图,理解诗题;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品味词语,朗读成诵;总结课文,深化理解;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天都吃饭,吃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刚才你们说的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可米饭、面条、馒头等就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

  2、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又是怎么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锄禾》。

  二、指导看图,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锄禾”什么意思?先看图:

  (1)图上画着谁?(拿着什么?)在什么地方?农田里长着什么?

  (2)农民伯伯干什么?

  小结:刚才说的就是“锄禾”的意思,“锄”指锄草,“禾”指禾苗,也就是幼小的庄稼苗。

  2、指名练说“锄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读,检查字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

  四、读讲结合,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有的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但你们却不知诗的意思,现在就一行一行地学*。

  (一)读讲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1、“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看出是中午?

  2、出示“日当午”,讲“当”(指的是“正是”的意思)。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1、仔细观察图上农民老爷爷中午在地里锄禾会感到怎样?从哪看出他非常热呢?(太阳当空照,他抬头看空中太阳用手巾擦汗,汗水还一滴一滴往下掉)

  2、他的汗水一滴一滴落到哪里?诗中怎么写农民热得汗水一滴一滴落到禾苗下面的土里的呢?

  3、齐读第二句,指名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谁来

  把以上两句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我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三)读讲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农民伯伯这样辛苦,当我们端起饭碗吃饭时,会想到什么呢?

  2、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碗;“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

  3、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讲出诗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解三、四句之意)

  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

  五、总结课文,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练*完整地讲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六、指导朗读,练*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哪些地方停顿,哪个词重音(用规定的符号)。

  2、指名读,齐读。

  3、自由练*背诵,指个别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有感情地齐读。指名读。

  2、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