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

首页 / 课件 / | 2022-10-03 00:00:00 课件

五年级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

  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

  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学生回答。

  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五 教学札记

五年级科学课件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安排了“听话的电磁铁”、“地球的运动”、“显微镜下的世界”、“遗传和变异”、“青春活力”、“我们怎样做计划”6个主题单元,共21课,设计安排了53个活动。

  “听话的电磁铁”: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磁极变化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的运动”:教材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现象的研究到原理发现的顺序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它们的生存方式以及它们对整个生物界的作用和意义。

  “遗传与变异”:教材按照从认识到利用的层次编排,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变化——怎样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编排顺序,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找到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在阅读与辨析中了解青春期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识。

  “我们怎样做计划”:反思学期学*中做过的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本册教材将在学生能针对探究活动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训练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制作电磁铁

  第二周 电磁铁的磁力 磁极

  第三周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四周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第五周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周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周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第八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怎样生活

  第十周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十一周 从种瓜得瓜说起

  第十二周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第十三周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们在成长 成长曲线

  第十五周 男孩与女孩

  第十六周 制定计划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 期末考查

五年级科学课件3

  [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本节课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惯。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对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学情分析]

  通过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设计意图]:

  老师在讲课,学生在认真听课,这一切活动都是有大脑的支配才能得以进行。如何让学生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它能处理各种信息,并指挥身体完成各种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设计了三项教学内容:

  1、眼疾手快

  用尺子做看谁的反应快的游戏,让学生体味熟能生巧、一心一意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

  2、人类的语言功能

  讨论明确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3、保护我们的大脑

  在学生收集了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资料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资料,如睡眠对大脑的意义、体育锻炼对学*和记忆的帮助,全面均衡的营养、情绪好坏和*惯、嗜好对大脑的影响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促进学生保护大脑计划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使学生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地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神经反射的过程,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2.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个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

  3. 知道颅腔怎样保护大脑和保护大脑的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4.养成要注意个人保健的*惯。

  [重点]:

  1.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

  2.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制定弥补对策。

  [难点]:

  意识到保护大脑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尺子、资料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1.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

  2.刚才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着你完成老师的动作吗?(大脑)

  3.说说完成刚才动作的过程需要哪些步骤?

  耳朵听--传到大脑--作出反应,命令完成动作。

  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每一个动作。

  4.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就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人类的一大宝贝--神秘的大脑。(板书课题)

  二、真情互动、探究学*

  (一)关于大脑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出示资料: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特点。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实验,分析大脑的反应特点。

  活动一:眼疾手快

  A专心抓尺

  1.明确活动要求:实验时,甲同学的手与尺子零刻度线齐*,乙同学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来,请甲同学尽可能快地抓住尺子,并记录抓到尺子的位置。(测反应速度时应注意,学生要两人一组,拿尺子的同学要拿尺子的上端,不要告诉抓尺子的人自己什么时侯放。抓尺子的同学手放在尺子的下端,呈握拳状,随时准备抓尺子)

  2.学生分组实验,作好记录。

  3.从尺子下落,到用手抓尺的过程中,大脑的工作经历了哪些步骤?

  看到尺子下落--传到大脑--作出反应,指挥手抓尺子。

  我们通过看、听、闻、尝、摸来获取外界信息,通过交谈、阅读来交流彼此的思想,这一切活动都是有大脑的支配才得以顺利进行。

  4.汇报:专心抓尺的尺子下落的*均距离是多少?

  出示指南车信箱的提示,可以估算大脑处理这个信息时所用的时间。如果没抓住尺子,所需时间超过0.2秒;如抓住尺子的20厘米,那么所需时间大约是0.2秒;如果小于20厘米,这个时间则少于0.2秒。从大脑收到信息,作出判断,指挥手抓尺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段时间要比尺子下落的时间略长些。所以有可能抓不住尺子。

  5.说明了什么?

  大脑处理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时间越短,说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

  6.比较三次距离,有何发现?

  熟练后可缩短大脑处理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

  联系自身的学*和生活经历谈。

  B不专心抓尺

  1.一边背古诗或唱歌,一边再做实验,结果又是怎样?

  2.做实验,作好记录。

  3.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比较上次抓的距离,有何发现?

  4.小结:遇到干扰,会影响进行中的动作。

  (结合实际谈谈在工作和学*中,要做好一件事,得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学*和工作的效率。)

  (二)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活动二:人类的语言功能

  1.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交流沟通,说明了语言中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阅读P13资料,思考我们的语言中枢分为那几个部分。

  其中语言中枢又是由四部分组成: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管理不同的工作。

  3.讨论交流每个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吗?

  4.根据P13页的资料分析P14的甲乙同学的差异

  事例一:甲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知写文章如何下笔(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事例二:乙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迅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意(视运动性语言中枢更发达)。

  5.小组讨论:请你谈谈你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6.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弱项后,要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项目多中训练,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创造力经过专门的训练都能得到提高,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够好,只要今后你积极动脑,勤学苦练,你的记忆力、创造力一定会得到发展提高。)

  7.出示指南车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是很聪明的做法。

  (三)保护我们的大脑。

  了解大脑在头部的位置,以及颅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

  1.师: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的大脑。

  出示大脑图,请同学们用你的双手感知一下前额、头顶、后脑,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头部由额骨,头盖骨等骨头组成了保护我们大脑的颅腔。除了大脑的颅腔保护我们的大脑外,我们还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大脑呢?

  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①看书时间太长了会影响大脑健康,所以连续看书的时间不宜过长。

  ②随便敲击大脑会使大脑受到伤害,因此不能任意敲打大脑。

  ③踢足球时,尽可能少做头球冲顶运动,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使大脑受到震荡。

  2.了解影响大脑健康的因素。(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讨论,汇报收获)

  A、睡眠对大脑的影响。

  睡眠并不是脑活动的简单停止,而是活动的转变过程。睡眠能够使脑力得到恢复,尤其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激动,思维反应不灵敏。

  B、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只老鼠处于经常活动的状态,而对另一只老鼠则限制它的活动,由此来测试它们对空间方位的记忆力。结果,运动的老鼠大大优于不运动的老鼠,运动的老鼠大脑神经细胞数量比不运动的老鼠多得多。

  C、情绪好坏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同一胎生下的小兔分成正常与恐惧两组饲养。正常组小兔在自然环境中饲养,而恐惧组小兔放在老虎笼旁边饲养。食物、饮水等营养条件相同。结果,恐惧组小兔生长发育不良,骨瘦如柴……这充分说明了情绪的好坏对大脑有直接的影响。

  D、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大脑很重要。

  科学家对500名学龄儿童按营养条件分组进行测验,结果表明:营养良好组的儿童智商低于80者只占3%,而营养不良组的儿童低于80者占40%……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大脑是多么的重要。

  E、不良*惯和嗜好会影响大脑。

  吸烟、饮酒、喝浓咖啡、浓茶的可乐饮料,过量食用味精等都对大脑有不良影响。

  判断P15三幅图画做法对吗?为什么?

  1.学生看图,判断,讨论。

  2.小结:

  图1课间仍在学*。这样的做法不对,因为合理的休息可以让大脑更好的工作。

  图2深夜还在上网。这样的做法不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脑的发育。

  图3剧烈运动时戴头盔。这样的做法正确,头盔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你对大脑有了怎样的认识?

  2.关于大脑,现在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问题?

  3.同学们很爱动脑,课后请大家继续探究有关大脑的感兴趣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提高自我

  智慧问答?

  1、我们*时应该怎样保护大脑?

  2、有些小朋友认为玩电游可以锻炼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眼疾手快,你认可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增强记忆、健脑的食物有哪些?

五年级科学课件4

  教学目标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五年级科学课件5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扩展1)

——五年级科学课件

五年级科学课件

五年级科学课件1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课件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五年级科学课件3

  教学目标

  1.科学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试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斜面,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整光滑,长度分别为 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板和圆筒)、*头和尖头铁钉、螺丝钉等各四枚、螺丝刀、铁锤、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和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重 40公斤左右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木凳一条,厚实的大木板一块。

  教学建议

  1.活动中注意安全。

  2.充分的预见,随时为出现的新问题点拨、领航。

  3.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随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放置重40公斤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板凳一个。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机械工具,如果现在要你把这个大箱子搬到那条板凳上,你会用什么方法?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让学生去操作,在困难中,教师提供帮助,搭一块木板,再让学生搬,搬后问学生感觉如何?

  3.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小问号?

  二、自主实验,随时指导

  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

  2.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

  实验记录表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 我们的发现: 。

  6.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1)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实验的经过及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2)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共同讨论之外,还可以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真伪。

  8.说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三、联系应用,扩大认知

  1.斜面果然能够省力,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利用斜面的地方吗?

  2.老师也有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

  四、小结延伸,巩固联系

  1.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完成作业本作业。

五年级科学课件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五年级科学课件5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四、小结:

五年级科学课件6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出示风车玩具)这是什么呀?(风车)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风一吹风车就能转。今天我还带来一个自己制作的风车玩具,但是我这个风车呀不用风吹也照样能转。你信吗?注意观察,奇迹就要发生了。(转动齿轮让风车转动)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反过来看后面的齿轮)看来齿轮在里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底齿轮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齿轮的作用。(板书课题:齿轮)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齿轮

  今天我也带来一些齿轮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些齿轮有什么共同特点?(圆的、周围有齿)生活中我们把这种边缘有齿,能转动的轮子叫做齿轮。你知道中间的孔是怎么用吗?(拿起泡沫塑料和一根轴演示)如果我想把齿轮固定在这个位置,把轴穿过齿轮中间的孔,这样就固定好了。

  2、让齿轮转起来

  老师给你几个齿轮你能把它们固定好吗?再试试能不能让所有的齿轮一起合作转动起来?

  小组活动。

  玩完了吗?是不是所有的齿轮都可以组合在一块转动?有没有不行的?(有),齿的距离大小分隔一样才能一起转,(出示不同的那个齿轮)那这个行不行?能组合在一块吗?(不能)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很重要。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起来才可以运动起来。

  (活动一)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才可以运动。那我们就让这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转动了。当他们一起转动时,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提一点建议(课件出示)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及时交流,并把记录填写下来。

  小组实验。

  完成的小组快速坐好。刚才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把发现的及时记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惯,而且大家分工合作做得非常好,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把你的发现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一个齿轮转另一个齿轮也转。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生:转动一个,另外一个也转。

  师:老师将齿轮标号1、2,你的意思是转动齿轮1,生说齿轮2也转动

  师:老师也试试,果真如此,我们把力量施加给齿轮1,齿轮2转动的力量从哪里来呢?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换句话说,我们把力量传给齿轮1→2,是这样吗?

  师:那根据刚才的分析,谁来说说齿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概括齿轮作用:传力

  师:如果转动2,那么齿轮1也转动。

  生:转动其中任何一个其他齿轮都转。

  (2)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齿轮还有其他作用吗?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地发现。

  生:转动的方向不一样,

  师:谁和谁的转动方向不一样?你能具体的说说吗?

  师:要想让齿轮1顺时针转动,和它咬合在一起的齿轮2就会(生:逆时针转),要让齿轮1逆时针转动,齿轮2就会(生:顺时针转)

  换句话,齿轮2的转动方向靠齿轮1的转动方向来改变。

  师:谁再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

  生:改变转动方向

  (3)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来,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观察到得现象?

  生: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大小齿轮组合时总是小齿轮转得快,大齿轮转的慢,你觉得和这两种齿轮的什么有关呢?

  生:大小。

  师:对,大小齿轮的齿数是不同的。通常齿轮转的圈数少我们就说它转的慢,齿轮转动圈数多我们就说它转得快。那么大小齿轮组合转动时,齿数和圈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科学课还得用准确的数据来说话才更有说服力。我们再利用这两个齿轮进一步研究研究。

  小组再研究、汇报。

  师: 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老师这有个齿轮,老师想让它转的快一点,你觉得我们可以找个什么样的齿轮来带动它,为什么?那要让它转的慢点呢?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大小不同的齿轮来改变齿轮的转动速度,谁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儿?

  生:改变转动速度。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原来齿轮具有这样的作用:传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其实在齿轮转动时,在传递力的同时方向、速度就会发生改变。

  (活动二)

  刚才我们用2个齿轮研究了它的3个作用,真了不起。想不想再玩更多的齿轮,看看它们转起来是什么样的,转动起来后仔细观察,看还会发现什么?(打开材料包2)

  (1) 传递力

  师:在传递力方面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把齿轮一字摆开的咬合在一起,只要转动一个齿轮,咬合在一起的齿轮都会转动起来。

  师:现在是4个齿轮,如果给你更多齿轮呢?

  生:所有的齿轮都会转动起来。

  师:你有没有遇到不能转动的情况?

  生:有三个齿轮不是一字摆开而是互相咬合就转不动。

  师:那为什么这样组合就不能转动呢?谁能解释原因?

  生:相互咬合的齿轮转动方向必须是相反的,三个齿轮互相咬合时其中两个齿轮转动方向相同,所以没法转动。

  师:所以,在组合齿轮时一定要注意两两组合,如果出现三个齿轮互相咬合的情况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2)改变方向

  *面上转动方向的规律

  师:你发现了齿轮的转动方向有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三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个齿轮逆时针转动第四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你再看1和2,2和3,3和4呢,方向是怎样的?

  生:相邻的齿轮转动方向相反。

  师:都同意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再加第五个齿轮,什么转动方向?

  生:顺时针转动

  师:再加第六个齿轮呢

  生:逆时针转动。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果我想让它们的方向改变,只需要改变什么就能改变方向?

  生:改变齿轮的数量。

  水*方向的转动变竖直方向的转动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有了新奇的发现,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发现可以到老师这领一张探究提示卡,继续探究。

  师:说说有什么发现?

  师:这样组合的齿轮什么也发生改变?

  生:转动方向

  师:其实生活中这种*面的齿轮组合成立体的齿轮,就可以把力传递到任何一个位置。

  三、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我们发现齿轮的作用真不小。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用到齿轮,应用了齿轮的一个或多个作用?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主要应用了齿轮的哪个作用?(自行车、削笔刀、修正带)(变速自行车:在这里齿轮主要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改变速度;录音机:在这里齿轮主要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改变方向,传递力;)。你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个风车玩具,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解释风车为什么能同时转动,而且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的速度不一样?

  四、课后拓展

  这是老师利用生活中的齿轮自己设计的一个玩具,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也设计一个利用齿轮做的玩具或小制作,咱看哪个同学设计的新奇设计的有趣。

五年级科学课件7

  《青春活力》

  1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体力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2 我们的成长曲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用表格统计自己从6岁到现在的一些成长数据。

  利用统计数据绘制成长曲线图。

  能利用成长曲线图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长变化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的成长数据,学会关心自己,珍爱生命。

  在统计数据,绘制和分析成长曲线图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态度。

  科学知识

  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成长曲线图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绘制并分析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成长简历。

  教师准备每个学生的健康检查记录(备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一学年都要进行一次体质检查体检时都测量哪些项目吗?2、学生讨论:体检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3、老师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体检测量出的数据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板书课题)

  二、统计自己的成长数据。

  1、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成长简历,汇报一下简历中主要记录哪些数据?

  2、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这些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状况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的方法,如列表分析、绘制曲线图、条形统计图……)

  3、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表格来整理这些数据吧。想一想,我们的表格要记录哪些内容呢?

  (提示学生不仅可以记录身高体重的数据,其他的也比如肺活量啊坐高都可以。)

  4、学生设计表格并填写数据。

  (直接在书上进行,对书上的表格内容上进行补充。学生数据搜集不全面的,老师为其提供学校存档的每学年的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学生绘制成长曲线图。

  1.仔细比较各项逐年的数据,讨论:哪些数据变化比较大呢?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身高体重的数据变化比较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这两项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3、学生在书上的坐标图中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类的制作,故制作方法不必要集中指导。老师巡回发现问题的话就及时指导。)

  四、分析与交流。

  1、通过绘制曲线图,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绘制的图,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这时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成长曲线图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和规律。这里的比较、分析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

  2、全班交流:①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的成长曲线和其他的同学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有共同的规律吗?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找出共同的规律。

  4、老师播放,展示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

  5、老师对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进行讲解,并告知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是正常的。要求学生坚持将以后每年的体检数据添到课本的图上,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较长期的生长状况。

  6、学生阅读指南信箱里的材料。

  五、拓展

  1、你进入了青春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布置学生课外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

  3 男孩和女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男孩和女孩。板书课题:男孩和女孩。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外讨论的情况: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学生交流后,老师简单小结。告诉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辨析:行为对青春期健康的影响

  1、好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不良的行为则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请同学们观察74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一下图中的行为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注意抓住讨论时的分歧,激起学生辩论。

  4、你还知道哪些影响青春期健康的行为呢?请结合你自己或我们周围的例子谈一谈。

  (学生列举的事例定会十分的丰富,要引导学生从生长发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辨析。)

  5、通过刚才的辨析,你对青春期的健康有那些新的认识?你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三、我的青春期健康计划

  1、我们同学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的即将进入青春期。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青春期健康计划,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制定计划呢?

  (计划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以下的方面,如何继续获取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如何应对青春期出现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的营养饮食,健体计划等等)

  2、学生独立制定青春期健康计划。

  四、拓展活动

  课外知心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计划,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向信赖的师长请教计划是否合理,根据意见搞好修改。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我们怎样做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阅读琴纳征服天花的故事,能说出他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2.回顾已经做过的计划并交流、总结出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3.总结关于制定计划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可行的研究计划可以保证研究规范、有序并有利于证据的搜集。

  2.知道需要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难点: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知道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能体现琴纳征服天花的研究过程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前面制定的研究计划(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性资料)。

  学生准备:

  整理记录表。

  【教学过程】

  本课以琴纳征服天花的科学史实为例,旨在引领学生总结、提升对于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及科学制定研究计划的认识,同时通过回顾、整理和交流,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了解天花被征服的史实,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1、简介天花背景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强烈传染病,英国医生琴纳希望对天花这种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那么他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2、了解征服天花的过程。

  播放。

  3、分析琴纳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1)学生讨论琴纳是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学生可能会从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反复实验等方面进行讨论)

  (2)借助教材资料,理解琴纳的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4、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设计一个周密、可行的计划才能保证我们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这样我们就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二、反思已做的计划,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1、整理分类。

  在本学期的学*中,同学们制定了许多研究计划,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以前的一些研究计划,现在给这些研究计划分分类,你们按什么标准给它分类呢?(“实验计划”、“观察计划”、“调查计划”)2、围绕规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你们小组认为这份研究计划是最好的,而这份最不理想呢?

  (2)阅读“讨论提纲”,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3)制定讨论主题

  怎样根据问题及假设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关于制定计划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以往制定的计划中有哪些不足之处。

  (4)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

  3、经验教训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认为最好的研究计划和最不理想的研究计划谈经验和教训的交流。

  4、全班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制定计划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三、总结、评价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尝试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及时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用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

  2、知道制定出的研究计划必须周密、可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关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过程性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橡皮泥、铁块、茶杯、几块大小不同的卵石等。

  学生准备:

  制定实验计划的底稿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难点: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之后,本课再一次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用水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验证的过程,然后以“海洋的秘密”为题,鼓励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一、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阿基米德)(观察74页插图)

  这位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样的问题难倒了这位科学家呢?

  2、怎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鉴别真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3、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4、小结

  二、制定计划并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

  1、制定研究计划。

  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不过在动手前先请同学们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小组重点讨论,实验的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2、研究计划的交流与评议。

  小组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对其研究计划中的方法、内容、周密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学生没有弄清楚的或未能想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提醒。

  3、完善计划并实施研究。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教师巡视,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4、实验情况的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对自己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5、、刚才同学们真刀真枪的进行了科学探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计划是否周密、可行,同时亲自体验了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

  三、拓展——了解海洋的秘密

  1、关于海洋世界你了解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相机板书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选择,对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可以建议组成合作研究小组

  3、讨论制订计划

  (1)确定研究方法

  (2)计划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

  4、完善调查计划

  5、课后实施调查计划。

五年级科学课件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五年级科学课件9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节我们学*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当环境改变后, 植

  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 如松树; 仙人掌的根很发达, 它的叶是针状, 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 所以它能够

  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 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五年级科学课件10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课件11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五年级科学课件1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 盘、小滑轮 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 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课件13

  教学目标:

  1. 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 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3. 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5.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 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

  教学过程:

  1. 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2. 学生汇报。

  3. 实物观察。

  (1) 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

  (2) 学生交流并记录。

  (3) 学生汇报。

  4. 学生分小组观察。

  (1) 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

  (2) 边观察边记录。

  (3) 学生汇报。

  5. 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 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

  4 动物的防御

五年级科学课件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五年级科学课件1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扩展2)

——五年级下册美术的课件3篇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具学具:

  布景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 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精神,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

  元代《戏曲壁画》 "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 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

  (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整理

  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

  教学目标:

  1.培养想象力

  2.学*在观察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并运用绘画的技巧表现。

  重点:

  学会图案中形的重复变化。

  难点:

  运用绘画的技巧表现重复的形。

  教具:

  范画、范例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地上的瓷砖一块块排列,

  屋顶的红瓦一片片连接,

  衣服上的花儿朵朵相同,

  图案里的纹样反复不断┄┄

  这些都是重复的形。

  二、板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对在生活里和画面上出现的重复的形有什么样的印象?

  请你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在生活里和画面上,形成秩序感和节奏感。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三、出示范画

  你想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的画吗?

  你觉得怎样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那一定很有趣。

  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四、作业选择:

  1.观察、寻找生活中重复的形,选择一种有趣的重复的形画出来。

  2.可以例图去创作发挥运用各种绘画方法。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形的渐变知识

  重点:

  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

  学*形的渐变知识

  教具:

  范例、图片等

  教学活动:

  一、导入:

  铁塔层层变小,

  苹果慢慢变尖,

  在挨舍尔的画里,

  鱼儿渐渐变成大雁┄┄

  这些都是渐变的形。

  这种有规律的变化,

  需要我们去发现。

  二、板示课题

  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出现了什么变化?

  观察它们都是怎样变化的?

  试一试,看说的最多。

  还能画出更多的变化吗?

  三、出示范例

  寻找渐变的规律,发现了吗?是怎样变化的?

  五、作业选择:

  1.观察、寻找自然和生活中渐变的形,选择一种最有趣的画出来。

  2.可以参考例图来创作


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扩展3)

——五年级科学课件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安排了“听话的电磁铁”、“地球的运动”、“显微镜下的世界”、“遗传和变异”、“青春活力”、“我们怎样做计划”6个主题单元,共21课,设计安排了53个活动。

  “听话的电磁铁”: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磁极变化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的运动”:教材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现象的研究到原理发现的顺序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它们的生存方式以及它们对整个生物界的作用和意义。

  “遗传与变异”:教材按照从认识到利用的层次编排,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变化——怎样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编排顺序,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找到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在阅读与辨析中了解青春期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识。

  “我们怎样做计划”:反思学期学*中做过的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本册教材将在学生能针对探究活动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训练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制作电磁铁

  第二周 电磁铁的磁力 磁极

  第三周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四周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第五周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周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周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第八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怎样生活

  第十周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十一周 从种瓜得瓜说起

  第十二周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第十三周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们在成长 成长曲线

  第十五周 男孩与女孩

  第十六周 制定计划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 期末考查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出示风车玩具)这是什么呀?(风车)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风一吹风车就能转。今天我还带来一个自己制作的风车玩具,但是我这个风车呀不用风吹也照样能转。你信吗?注意观察,奇迹就要发生了。(转动齿轮让风车转动)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反过来看后面的齿轮)看来齿轮在里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底齿轮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齿轮的作用。(板书课题:齿轮)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齿轮

  今天我也带来一些齿轮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些齿轮有什么共同特点?(圆的、周围有齿)生活中我们把这种边缘有齿,能转动的轮子叫做齿轮。你知道中间的孔是怎么用吗?(拿起泡沫塑料和一根轴演示)如果我想把齿轮固定在这个位置,把轴穿过齿轮中间的孔,这样就固定好了。

  2、让齿轮转起来

  老师给你几个齿轮你能把它们固定好吗?再试试能不能让所有的齿轮一起合作转动起来?

  小组活动。

  玩完了吗?是不是所有的齿轮都可以组合在一块转动?有没有不行的?(有),齿的距离大小分隔一样才能一起转,(出示不同的那个齿轮)那这个行不行?能组合在一块吗?(不能)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很重要。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起来才可以运动起来。

  (活动一)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才可以运动。那我们就让这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转动了。当他们一起转动时,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提一点建议(课件出示)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及时交流,并把记录填写下来。

  小组实验。

  完成的小组快速坐好。刚才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把发现的及时记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惯,而且大家分工合作做得非常好,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把你的发现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一个齿轮转另一个齿轮也转。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生:转动一个,另外一个也转。

  师:老师将齿轮标号1、2,你的意思是转动齿轮1,生说齿轮2也转动

  师:老师也试试,果真如此,我们把力量施加给齿轮1,齿轮2转动的力量从哪里来呢?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换句话说,我们把力量传给齿轮1→2,是这样吗?

  师:那根据刚才的分析,谁来说说齿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概括齿轮作用:传力

  师:如果转动2,那么齿轮1也转动。

  生:转动其中任何一个其他齿轮都转。

  (2)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齿轮还有其他作用吗?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地发现。

  生:转动的方向不一样,

  师:谁和谁的转动方向不一样?你能具体的说说吗?

  师:要想让齿轮1顺时针转动,和它咬合在一起的齿轮2就会(生:逆时针转),要让齿轮1逆时针转动,齿轮2就会(生:顺时针转)

  换句话,齿轮2的转动方向靠齿轮1的转动方向来改变。

  师:谁再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

  生:改变转动方向

  (3)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来,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观察到得现象?

  生: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大小齿轮组合时总是小齿轮转得快,大齿轮转的慢,你觉得和这两种齿轮的什么有关呢?

  生:大小。

  师:对,大小齿轮的齿数是不同的。通常齿轮转的圈数少我们就说它转的慢,齿轮转动圈数多我们就说它转得快。那么大小齿轮组合转动时,齿数和圈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科学课还得用准确的数据来说话才更有说服力。我们再利用这两个齿轮进一步研究研究。

  小组再研究、汇报。

  师: 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老师这有个齿轮,老师想让它转的快一点,你觉得我们可以找个什么样的齿轮来带动它,为什么?那要让它转的慢点呢?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大小不同的齿轮来改变齿轮的转动速度,谁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儿?

  生:改变转动速度。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原来齿轮具有这样的作用:传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其实在齿轮转动时,在传递力的同时方向、速度就会发生改变。

  (活动二)

  刚才我们用2个齿轮研究了它的3个作用,真了不起。想不想再玩更多的齿轮,看看它们转起来是什么样的,转动起来后仔细观察,看还会发现什么?(打开材料包2)

  (1) 传递力

  师:在传递力方面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把齿轮一字摆开的咬合在一起,只要转动一个齿轮,咬合在一起的齿轮都会转动起来。

  师:现在是4个齿轮,如果给你更多齿轮呢?

  生:所有的齿轮都会转动起来。

  师:你有没有遇到不能转动的情况?

  生:有三个齿轮不是一字摆开而是互相咬合就转不动。

  师:那为什么这样组合就不能转动呢?谁能解释原因?

  生:相互咬合的齿轮转动方向必须是相反的,三个齿轮互相咬合时其中两个齿轮转动方向相同,所以没法转动。

  师:所以,在组合齿轮时一定要注意两两组合,如果出现三个齿轮互相咬合的情况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2)改变方向

  *面上转动方向的规律

  师:你发现了齿轮的转动方向有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三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个齿轮逆时针转动第四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你再看1和2,2和3,3和4呢,方向是怎样的?

  生:相邻的齿轮转动方向相反。

  师:都同意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再加第五个齿轮,什么转动方向?

  生:顺时针转动

  师:再加第六个齿轮呢

  生:逆时针转动。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果我想让它们的方向改变,只需要改变什么就能改变方向?

  生:改变齿轮的数量。

  水*方向的转动变竖直方向的转动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有了新奇的发现,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发现可以到老师这领一张探究提示卡,继续探究。

  师:说说有什么发现?

  师:这样组合的齿轮什么也发生改变?

  生:转动方向

  师:其实生活中这种*面的齿轮组合成立体的齿轮,就可以把力传递到任何一个位置。

  三、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我们发现齿轮的作用真不小。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用到齿轮,应用了齿轮的一个或多个作用?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主要应用了齿轮的哪个作用?(自行车、削笔刀、修正带)(变速自行车:在这里齿轮主要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改变速度;录音机:在这里齿轮主要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改变方向,传递力;)。你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个风车玩具,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解释风车为什么能同时转动,而且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的速度不一样?

  四、课后拓展

  这是老师利用生活中的齿轮自己设计的一个玩具,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也设计一个利用齿轮做的玩具或小制作,咱看哪个同学设计的新奇设计的有趣。

  《青春活力》

  1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体力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2 我们的成长曲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用表格统计自己从6岁到现在的一些成长数据。

  利用统计数据绘制成长曲线图。

  能利用成长曲线图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长变化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的成长数据,学会关心自己,珍爱生命。

  在统计数据,绘制和分析成长曲线图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态度。

  科学知识

  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成长曲线图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绘制并分析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成长简历。

  教师准备每个学生的健康检查记录(备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一学年都要进行一次体质检查体检时都测量哪些项目吗?2、学生讨论:体检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3、老师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体检测量出的数据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板书课题)

  二、统计自己的成长数据。

  1、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成长简历,汇报一下简历中主要记录哪些数据?

  2、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这些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状况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的方法,如列表分析、绘制曲线图、条形统计图……)

  3、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表格来整理这些数据吧。想一想,我们的表格要记录哪些内容呢?

  (提示学生不仅可以记录身高体重的数据,其他的也比如肺活量啊坐高都可以。)

  4、学生设计表格并填写数据。

  (直接在书上进行,对书上的表格内容上进行补充。学生数据搜集不全面的,老师为其提供学校存档的每学年的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学生绘制成长曲线图。

  1.仔细比较各项逐年的数据,讨论:哪些数据变化比较大呢?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身高体重的数据变化比较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这两项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3、学生在书上的坐标图中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类的制作,故制作方法不必要集中指导。老师巡回发现问题的话就及时指导。)

  四、分析与交流。

  1、通过绘制曲线图,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绘制的图,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这时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成长曲线图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和规律。这里的比较、分析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

  2、全班交流:①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的成长曲线和其他的同学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有共同的规律吗?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找出共同的规律。

  4、老师播放,展示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

  5、老师对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进行讲解,并告知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是正常的。要求学生坚持将以后每年的体检数据添到课本的图上,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较长期的生长状况。

  6、学生阅读指南信箱里的材料。

  五、拓展

  1、你进入了青春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布置学生课外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

  3 男孩和女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男孩和女孩。板书课题:男孩和女孩。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外讨论的情况: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学生交流后,老师简单小结。告诉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辨析:行为对青春期健康的影响

  1、好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不良的行为则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请同学们观察74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一下图中的行为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注意抓住讨论时的分歧,激起学生辩论。

  4、你还知道哪些影响青春期健康的行为呢?请结合你自己或我们周围的例子谈一谈。

  (学生列举的事例定会十分的丰富,要引导学生从生长发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辨析。)

  5、通过刚才的辨析,你对青春期的健康有那些新的认识?你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三、我的青春期健康计划

  1、我们同学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的即将进入青春期。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青春期健康计划,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制定计划呢?

  (计划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以下的方面,如何继续获取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如何应对青春期出现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的营养饮食,健体计划等等)

  2、学生独立制定青春期健康计划。

  四、拓展活动

  课外知心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计划,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向信赖的师长请教计划是否合理,根据意见搞好修改。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我们怎样做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阅读琴纳征服天花的故事,能说出他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2.回顾已经做过的计划并交流、总结出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3.总结关于制定计划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可行的研究计划可以保证研究规范、有序并有利于证据的搜集。

  2.知道需要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难点: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知道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能体现琴纳征服天花的研究过程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前面制定的研究计划(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性资料)。

  学生准备:

  整理记录表。

  【教学过程】

  本课以琴纳征服天花的科学史实为例,旨在引领学生总结、提升对于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及科学制定研究计划的认识,同时通过回顾、整理和交流,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了解天花被征服的史实,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1、简介天花背景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强烈传染病,英国医生琴纳希望对天花这种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那么他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2、了解征服天花的过程。

  播放。

  3、分析琴纳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1)学生讨论琴纳是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学生可能会从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反复实验等方面进行讨论)

  (2)借助教材资料,理解琴纳的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4、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设计一个周密、可行的计划才能保证我们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这样我们就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二、反思已做的计划,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1、整理分类。

  在本学期的学*中,同学们制定了许多研究计划,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以前的一些研究计划,现在给这些研究计划分分类,你们按什么标准给它分类呢?(“实验计划”、“观察计划”、“调查计划”)2、围绕规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你们小组认为这份研究计划是最好的,而这份最不理想呢?

  (2)阅读“讨论提纲”,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3)制定讨论主题

  怎样根据问题及假设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关于制定计划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以往制定的计划中有哪些不足之处。

  (4)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

  3、经验教训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认为最好的研究计划和最不理想的研究计划谈经验和教训的交流。

  4、全班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制定计划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三、总结、评价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尝试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及时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用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

  2、知道制定出的研究计划必须周密、可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关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过程性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橡皮泥、铁块、茶杯、几块大小不同的卵石等。

  学生准备:

  制定实验计划的底稿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难点: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之后,本课再一次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用水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验证的过程,然后以“海洋的秘密”为题,鼓励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一、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阿基米德)(观察74页插图)

  这位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样的问题难倒了这位科学家呢?

  2、怎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鉴别真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3、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4、小结

  二、制定计划并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

  1、制定研究计划。

  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不过在动手前先请同学们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小组重点讨论,实验的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2、研究计划的交流与评议。

  小组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对其研究计划中的方法、内容、周密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学生没有弄清楚的或未能想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提醒。

  3、完善计划并实施研究。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教师巡视,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4、实验情况的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对自己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5、、刚才同学们真刀真枪的进行了科学探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计划是否周密、可行,同时亲自体验了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

  三、拓展——了解海洋的秘密

  1、关于海洋世界你了解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相机板书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选择,对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可以建议组成合作研究小组

  3、讨论制订计划

  (1)确定研究方法

  (2)计划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

  4、完善调查计划

  5、课后实施调查计划。

  教学目标

  1.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3.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4.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课前准备:

  报纸若干、胶带、小刀、尺子、实验报告1张、

  教学过程与方法


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扩展4)

——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菁华5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在校园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打好科学基础

  1、夯实基础知识。就是抓科学课本知识。由于各学生之间的认知潜力差异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潜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有时我还适当地用一下方言,对于一些科学知识更有说服力。有时为了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科学基本知识的消化不良,或是一知半解,更严重的甚至会使部分学*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状况分层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2、培养基本技能。切实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同学们都能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透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潜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潜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力的培养。*时教学与复*,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备课时,我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深入领会科学课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琢磨课堂预设;上课时,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学*的过程,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力争把学生的初始想法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最终转化为科学概念;抓住课堂生成的机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愿意用心探索的科学精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

  用心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科学学*的用心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科学知识结论的构成过程,注重教学流程,彻底改变直接灌输、直奔结论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重复练*的学*方法。探索并逐步加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探索并逐步加大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本领解决生活问题潜力的评价。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和我都在科学素养方面有所发展,科学实验潜力都有所提高。

  三、科学教学的感悟

  透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我认为要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1、在科学探究中,要为学生带给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2、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取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建立合作学*小组,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协同操作,相互交流,群众评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3、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

  4、科学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更多的取决于其周围是否有教育合力存在。喊了几年《科学》是主科。但是从上到下没有人把《科学》当成是主科来对待。具体表此刻:⑴课时的安排量少,五年级总课时数为32课,一周只安排两节,需要16周时间,再说,有的课需要23节试验才能完成,有的课则需要连续观察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才能完成其教学;⑵学生虽然很喜欢科学,并且很愿意在课外或机动时间继续探究科学奥秘,但语数老师补课,作业量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顾及这门学科,更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主要原因只是在统考指挥棒的鞭挞下,人们不得不循规蹈矩地做不愿做的事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精心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2、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完整了解教学任务。

  3、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做准备。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指导学生探究科学奥秘

  一、基本状况:

  本学期由我担任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共2个班级。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明白,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向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我是新手,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简单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我很注意教学经验的积累并与同行及时交流,学*好的教学方法。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二、主要成绩:

  1、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用心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2、关照学生参与的潜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决定。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十分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5、网络资源优化课堂

  把网络资源运用于科学教学中,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思工作: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我深感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刚接触到科学,许多教学资料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学*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构成。科学教材高年级的科学活动资料多,知识含量大,往往在注重了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时,忽略了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出现比较严重的耗时低效的状况。

  三、努力方向:

  本学期尽管我很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必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值得改善的地方。我想我还就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努力:

  1、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还要继续提高专业知识水*,继续学*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的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做一名研究型的科学专业教师。

  2、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兴趣和科学学**惯,并做出特色。

  3、开展丰富的科学兴趣小组活动。

  4、扎扎实实抓常规课堂教学。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回顾昨日,我百感交集;应对这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王志芳20××.12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教材内容特点,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五年级上册《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如《种子的萌发》等的探究,促使他们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把探究学*、体验学*、合作学*、自主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动手、记录、整理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如《设计防震逃避方案》等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灵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交流活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的重要性,正确的猜想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实践。所以我很注重“猜想活动”这一环节,即使是学生猜想不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外我还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科学》这一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的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在耐力与毅力的方面进行培养,我在教学《根和茎》时,指导他们进行课外活动观察,做好记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觉得,如果我们能用心去上好《科学》这门学科,我们的孩子会是更聪明、更出色、综合能力更强的一代。

  五、认真教学,注重小组建设

  教学工作中,我认真了解孩子们的想法,虚心听取教研室有经验的老师们给我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努力摸索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通过我的课堂在带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再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我爱孩子们,想给他们每个人最好的教育。在日常教学当中,我尽量去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也是这样,通过对某些孩子“特殊”的教育,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兴趣反过来就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学*探究,慢慢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组织教学方面,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我经常虚心向学校里有经验的老师们、班主任们请教管理学生的好方法,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评价体制,并且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对一些调皮的学生,及时的了解情况,共同管理好班级。

  另外小组建设方面。这是科学组沿袭的传统,但是却是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由于之前对小组建设了解的很少,所以就没有太多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才发现,小组建设好了,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在下学期继续进行小组建设。做为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

  总之,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学期我所承担的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深深的知道,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努力工作,把科学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学期马上就结束了。科学历来就让老师们头疼,看着科学大全上密密麻麻的试题,很难找到重点,划了这个怕考那个。这个学期,科学教师我认真分析教材,吃透重难点,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我的做法如下:

  认真研读教材,梳理清楚知识点

  1、 认真分析课题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集中体现,认真分析课题,能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对于每一课的课题我都仔细的分析,从中掌握知识的相关信息。例如“蚯蚓的选择”一课,我进扣“选择”一词分析,选择什么,当然是对环境的选择了,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当然是黑暗、潮湿的环境了。这一课没有什么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存环境。这样一来,这一课的学*就简单多了。

  2、 抓好每一课的导语

  在每一课的开头都有那么几句话,紧扣课题,提纲挈领的引出了一课的内容。我常常从这样的句子中把握课文的重点。还拿“蚯蚓的选择”一课为例,“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一句是紧挨课题的句子,算是该课的导语。一读不难明白自然讲得是蚯蚓的生存环境。

  3、给学生划出知识性较强的句子

  在备课的时候,我把课文中知识性较强的句子都画出来,反复读读想想,以知识引领学生的活动。例如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就是知识性很强的句子,我让学生画出来,反复的读了几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试验,学生的兴趣很高,对投影的理解也很深入,效果真是不错。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教材的重难点就很清楚了,学生背诵的内容也不多,记起来自然轻松,再加上有趣的试验活动,学生对科学课永不厌烦。

  多种形式反复训练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清楚了,剩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学生兴趣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教师的训练方式就应多种多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的方式:

  大声的朗读

  我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划出的知识点,就像读语文课文一样,要有自己的理解。同学们一遍遍的读,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逐步深入。

  认真的书写

  考试中不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背但写不到卷子上,错字较多。为此,在学生读后,我会让学生写上一些,既弥补了学生不会写的问题,又变换了一下复*形式,学生不至于疲惫。

  围绕知识点出题

  在学*中,我大胆让学生紧紧围绕知识点出题,学生的兴趣很浓,出的题也是形式多样,极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开展科学知识大竞赛


五年级科学课件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