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

首页 / 诗句 / |

  陆游的诗句 1

  不如高卧鼻息轰 春雷 宋陆游《悲歌行》

  扩展阅读: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陆游的诗句 2

  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头醉二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系缆,潮落浩歌归.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好事*.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 殷勤留客.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豆叶黄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

  渔父

  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陆游的诗句 3

  1、《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5、《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诗句 4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 咏梅》

  5、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钗头凤·红酥手》

  6、懒向沙头醉二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浣溪沙》

  7、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8、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9、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10、存神止虑自长年,黄老遗书汉尚传。妙语虽传人不省,却从丹灶觅神仙。《秋思》

  11、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可忧。名山采药恐未免,策蹇孰能从我游?《秋思》

  12、灰中火如萤,燎原从此始。元气一点存,危疾亦不死。《杂兴》

  13、足弱仅能行,齿摇常欲堕;扶持赖药物,苟幸一日过。《杂兴》

  14、散步持书卷,闲眠枕药囊。驯獐随几杖,痴蝶入衣裳。《杂兴》

  15、锄草春愈茂,养草秋亦衰。不如两置之,荣悴渠有时。《杂兴》

  16、谋生在衣食,不仕当作农。识字读农书,岂不贤雕虫。《杂兴》

  17、病养精神过服药,贫知俭约胜营生。皋夔事业今何有,且与心君致太*。《杂兴》

  18、寸阴可惜子所知,尺宅治生今未迟。虚费失光作闲事,人间信有白头痴。《杂兴》

  19、风雨鸡喔喔,雪霜柏森森。独居虽无友,二物感我深。《杂兴》

  20、早遇齐侯游柏寝,晚从汉帝祀甘泉。不须苦学飞腾术,更看泥金检玉年。《杂兴》

  21、鳗井初生一缕云,鲍郎山下雨昏昏。橹声呕轧秋空晓,水际人家尚闭门。《杂兴》

  22、造物乘除理固然,许将穷悴博顽坚。骥衰伏枥心千里,龟冷榰床寿百年。《杂兴》

  23、《家世本臞儒,自奉至俭薄。肉食固难期,间亦阙盐酪。杂兴》

  24、客问维摩疾,人哀范叔寒。诗囊负童背,药笈挂驴鞍。《杂兴》

  25、炷香火要深,作墨手当缓。浅士务成速,所以多後患。《杂兴》

  26、万物各有时,蟋蟀以秋鸣。我老自少眠,那得憎此声。《杂兴》

  27、东家饭牛月未落,西家打稻鸡初鸣。老翁高枕葛幮里,炊饭熟时犹鼾声。《杂兴》

  28、栖鸡未旦鸣,粒食固宜报。林鸟何预人,哓哓欲谁告?《杂兴》

  29、兰台遗漆书,汲冢收竹简;辛勤万卷读,不负百年眼。《杂兴》

  30、孤梦初回揭短篷,桥边晓日已曈曨。太*气象君知否,尽在丰年笑语中。《杂兴》

  31、尧舜桀纣皆腐骨,王侯蝼螘同丘墟。麦苗覆块鸠唤雨,常恨无人同荷锄。《杂兴》

  32、散发林间万事轻,梦魂安稳气和*。只知秋菊有佳色,那问荒鸡非恶声。《杂兴》

  33、南山手自斸苍苔,竹阁柴扉次第开。二十里间云不断,岂容一点市麈来。《杂兴》

  34、庖丁悟养生,轮扁议读书。彼特一技尔,圣智有不如。《杂兴》

  35、涨水入我庐,萍叶黏半扉。日出水返壑,念汝何由归?《杂兴》

  36、爱物停垂钓,劬身自荷锄。时从邻父饮,日授稚孙书。《杂兴》

  37、硕果坠池响,鱼队散无迹。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杂兴》

  38、古寺高楼暮倚阑,野云不散白漫漫。好山遮尽君无恨,且作沧溟万里看。《杂兴》

  39、寿年本偶尔,亦与富贵同;一日复一日,遂作八十翁。《杂兴》

  40、看云庐阜屏风叠,采乐嵩山冠子峰。行尽四方心未快,不如一棹醉吴松。《秋思》

  41、 *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陆游

  42、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陆游 《秋兴》

  43、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4、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

  45、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陆 游 《沈园·其一》

  46、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箨 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 《幽居初夏》

  47、 乌鹊成桥秋又到,梧桐滴雨夜初凉。 ——陆游 《秋思》

  48、 瘴雨过,海棠睛,醉乡广大人间小。 ——陆游 《醉乡春》

  49、 夜雨长深三尺水,晓寒留得一分花。 ——陆游 《春日小园杂赋》

  50、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钗头凤》

  51、怕歌愁舞懒逢迎。——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52、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53、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54、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_旅。——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55、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6、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57、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8、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9、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60、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61、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62、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63、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64、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65、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66、**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陆游《好事*·湓口放船归》

  67、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68、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6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

  7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1、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72、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73、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陆游《好事*·湓口放船归》

  74、阵云高、狼烽夜举。——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75、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76、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77、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陆游《好事*·秋晓上莲峰》

  78、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79、水驿江程去路长。——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80、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81、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82、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83、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84、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85、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陆游《长短句序》

  86、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8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88、棋不看三步不捏——陆游

  89、太*不用旧将军——陆游

  9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91、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放翁《红楼梦》

  9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93、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94、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95、男儿坠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陆游

  96、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生五车书。——陆游

  97、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98、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陆游《次韵季长见示》

  9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100、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10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2、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03、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0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05、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06、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107、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108、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109、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10、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陆游的诗句 5

  1、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谢池春》

  2、*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4、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5、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6、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8、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9、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汉宫春》

  10、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老马行》

  陆游的诗句 6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

  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媲美。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在他的诗词中,咏叹烹饪的有上百首。例如记录他会做饭菜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扩展阅读: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幼年时受到父辈的熏陶,怀报国之志。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桧罢黜。南宋孝宗时被起用。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他亲至前沿视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采纳。又因故土没有收复,遗民于水火之中,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脱巾漉酒,柱笏看山”,又不谙官场的礼法,遂遭“不拘礼法,待酒颓放”的讥讽。因此,自号“放翁”。1210年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陆游的诗句 7

  1、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陆游 《钗头凤》

  2、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 游 《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3、 "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小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陆游" 《 山 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

  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5、 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陆游

  6、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陆游

  7、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

  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 《卜算子》

  9、 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 ——陆游

  10、 天选地设,极湖山之美 ——陆游

  11、 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 ——陆游 《霜风》

  12、 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 ——陆游

  13、 执手相看泪眼恨语无言 ——陆游

  14、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陆游 《钗头凤》

  15、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书愤其一》

  16、 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陆游

  17、 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 ——陆游

  18、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19、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陆游

  20、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 陆 游 《梅花绝句·其一》

  21、 花如解语还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陆游

  22、 一杯销尽两眉愁 ——陆游

  23、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24、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科技让随机无所不在啊,偶遇佳句,囧! ——陆游 《" 剑 南 诗稿·文章》

  25、 世味年来薄似纱 ——陆游

  26、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诉衷情有感》

  27、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28、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陆游

  29、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0、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陆游的诗句 8

  1、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2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4 、*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5 、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6 、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寄陈鲁山其二》

  7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 0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的诗句 9

  1、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2、男儿自以身许国——陆游

  3、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陆游《梅花绝句·其二》

  4、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5、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陆游《长短句序》

  6、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8、棋不看三步不捏——陆游

  9、太*不用旧将军——陆游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1、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放翁《红楼梦》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14、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15、男儿坠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陆游

  16、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生五车书。——陆游

  17、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18、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陆游《次韵季长见示》

  1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0、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2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文章》

  22、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陆游

  23、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陆游《秋夜》

  24、倦枕忽闻中夜雨,疏砧又报一年寒。幽窗晤语无来客,空倚诗情强自宽。——陆游《野兴》

  25、秦关蜀道何辽哉!**渡头今始回。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陆游《泊**县》

  26、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

  27、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28、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木虏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陆游《鹧鸪天》

  29、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手枭逆贼清旧京。——陆游《长歌行》

  30、多病文园苦滞留,时时浩叹揽貂裘。纵无夜雨何曾寐,不为秋风也自愁。今岁顿惊丝鬓改,此生难继锦江游。欲谈旧事无人共,日落鸦归又倚楼。——陆游《书叹》

  31、遍游薮泽一渔舠,尽历风霜只縕袍。天为念贫偏与健,人因见嬾误称高。地连海澨涛声*,云冒山椒雪意豪。偶得名樽当痛饮,凉州那得直蒲萄。——陆游《六日云重有雪意独酌》

  32、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33、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5、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陆游《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36、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陆游

  37、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来——陆游

  38、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陆游《长相思·桥如虹》

  39、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

  4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1、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

  42、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4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4、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看潮生。看潮*。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陆游《长相思·暮山青》

  45、丈夫贵不屈,成败何足论——陆游

  4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

  47、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48、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49、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

  陆游的诗句 10

  0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其二)

  0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其一)

  0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04.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0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陆游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0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0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1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17.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18.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 《庵中晚思》

  1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

  2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2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临安春雨初霁》

  2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23.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秋思》

  24.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阅读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1)

——陆游的诗句 (菁华6篇)

陆游的诗句1

  1、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谢池春》

  2、*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4、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5、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6、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8、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9、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汉宫春》

  10、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老马行》

陆游的诗句2

  1、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

  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5、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泪痕红浥鲛绡透。——《钗头凤·红酥手》

  8、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

  10、*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好事*·湓口放船归》

  1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12、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3、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6、幽姿不入少年场。——《朝中措·梅》

  1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9、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2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2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一竿风月》

  23、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秋波媚》

  24、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25、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6、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27、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8、*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0、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临江仙·离果州作》

  31、水流云散各西东。——《临江仙·离果州作》

  3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3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34、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35、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陆游的诗句3

  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关山月》

  作者: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7、《金错刀行》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

  8、《水调歌头·多景楼》

  作者: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着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9、《夜泊水村》

  作者: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10、《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作者:陆游

  中原草草失承*,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陆游的诗句4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陆游的诗句5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陆游的诗句6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4、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5、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6、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金错刀行》

  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五首·其四》

  10、*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11、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13、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14、逆胡未灭心未*,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病起书怀》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2)

——陆游的诗句 50句菁华

1、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

4、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5、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6、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7、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8、天选地设,极湖山之美 ——陆游

9、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10、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1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诉衷情有感》

1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14、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陆游

15、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

16、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

17、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18、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19、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金错刀行》

20、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21、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22、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陆游《幽居初夏》

23、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陆游《幽居初夏》

24、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25、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陆游《赠猫》

26、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陆游《落梅》

27、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28、却恐它乡胜故乡。——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29、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陆游《得猫於*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3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31、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陆游《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3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33、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34、*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陆游《好事*·湓口放船归》

35、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陆游《好事*·湓口放船归》

36、寸阴可惜子所知,尺宅治生今未迟。虚费失光作闲事,人间信有白头痴。《杂兴》

37、兰台遗漆书,汲冢收竹简;辛勤万卷读,不负百年眼。《杂兴》

38、孤梦初回揭短篷,桥边晓日已曈曨。太*气象君知否,尽在丰年笑语中。《杂兴》

39、古寺高楼暮倚阑,野云不散白漫漫。好山遮尽君无恨,且作沧溟万里看。《杂兴》

40、瘴雨过,海棠睛,醉乡广大人间小。 ——陆游 《醉乡春》

41、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42、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4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4、叹流年、又成虚度。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45、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46、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47、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陆游《朝中措梅》

48、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9、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50、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陆游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3)

——陆游最经典诗句 40句菁华

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2、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3、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4、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6、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1、叹流年、又成虚度。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12、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3、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14、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1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16、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17、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18、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

1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20、天选地设,极湖山之美 ——陆游

21、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 ——陆游 《霜风》

22、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 ——陆游

23、执手相看泪眼恨语无言 ——陆游

24、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陆游

2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26、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7、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30、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31、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3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3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 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钗头凤》

3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35、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 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 叹,犹及清 明 可到家。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36、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37、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秋波媚》

3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39、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一竿风月》

4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4)

——《陆犯焉识》读后感优选【10】篇

  轻盈的风摇着沾着露珠的草,悠然的云飘在遥远的天际,奔腾的马驰骋于辽阔的草原,慵懒的牛羊静享着草食,活跃的鱼儿蹦跳在青海湖上。大荒草漠上的一切是自由的。

  自从来了一些不自由的两足兽后,一切都便不再自由。枪声自由地响彻辽阔的荒原,枷锁自由地套在两足兽的脖子上。其中,一名曾经自由的,放荡不羁的“白相人”陆焉识出没在拥挤的囚犯中。这位花花公子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屑于唇枪舌战,却因语言的过于自由被时代的洪流送上了大荒草漠。在这片荒凉的草地上,他获得了一个新的诨名——“老几”。

  这位名叫“老几”的犯人终于学会了束缚自己,在嘴边上一句无形的枷锁,不自由的生活硬生生地削掉了他身上那“无用”的棱角。行动的不便终会使思想放飞,让心灵的思考更加透彻。在对前半生的反刍之中,他对自由的认识才更为深刻。社会的洪流不会理解人身上的旁逸斜出的“枝条”。尤其是建国初年,曾经风光无限的西方民主知识分子都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享用言语自由带来的“甜蜜”之果,苦苦劳改。

  在政治与人生的碰撞中,孰是孰非?

  明代大革命家、政治家张居正,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可正是由于他的功绩让他无福消受。朝中的野心家嫉妒他的才华和权位,在张居正去世后开始“除暴安良”——打倒野心家张居正,他的英明功绩在群臣眼中,几乎体无完肤,差点暴尸于众。固然,他不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他玩弄权术,排斥异己,可为国鞠躬尽瘁的功臣竟是如此之下场?

  他自由地,大刀阔斧地改革还是落得这般田地,难道,非擅长讦人之短的官场老油条,处事圆滑滴水不漏,才能享用到自由吗?才能不受政治之约束吗?“文·革”时期的“之死”先生和夫人当然为我们诠释了那时的政治之可怖,空气中飘扬着红色警戒的`味道。在人们心中已然烙下一层伤疤,无法抹去。但现在的社会,要求多元文明,要求包容、博爱、开放,容纳了西方的民主文明以及言论自由。可是,言论自由的“毕姥爷”不是成了出头的椽子了吗?

  做人处事的哲学告诉我们,活出一片诗意,活出一个自我。古代文人们顺着这条思路,却源源不断地送上了“宁古塔”,他们的流放与积淀,也再一次迸发出充满活力而无比璀璨的文明。哦,精神文明。正是政治给予认得不自由才激发出思想的自由,也正是思想的无比自由冲破了故步自封的政治界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细细想之,我们不能泯灭政治不自由的本质,也不能桎梏思想的自由,在“夹缝”中生存,但历史总是在矛盾中前进。把握尺度,似乎才是人生与历史的本质吧。

  愿随风去,采撷一朵鲜艳的花;愿随云去,飘游在无边的天涯。

  正文(必曾经看过很多反思**的小说,残酷如血的《血色黄昏》,嬉笑怒骂的《哎,我的沧桑五十年》,在这方面有贾先生的《古炉》,刘心武的《钟鼓楼》等。但是《陆犯焉》依然写出了自己的味道。

  张艺谋根这部小说改编的《归来》肯定对于**要趋之若鹜。虽然很想看到一部狠狠揭露**的电影,有时只有直面历史才是大无畏。现在出版业慢慢在**方面放开了手脚,影视业却依旧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相信不是特别研究这段历史的年轻人,对于**可能只是觉得它不对,害死了一些人。但是这是不对的

  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这段历史,那些文章里,那些血与泪里才是血淋淋的历史。喷气式,阴阳头,跪砖头,戴高帽,文攻武斗大批斗。千夫所指的骂你,根据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小人得志,老师,教授,**官员。越是有头脸的人物越是跌落在尘土里,永世难以翻身。一个人掌握一个村子的命运,一句话毁灭一个家庭。小说里陆焉6为了看一场有她女儿镜头的电影,花了怎样的代价。用手表,用积攒多年的钱财,用生命只看到了五分钟的画面,听到了一句话。但是他无怨无悔。

  陆焉识在无期的劳动改造中慢慢发现了妻子的好,想念那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在看了女儿的电影以后,他再也压抑不住对亲人的思念。开始了第一次的逃亡,拼尽全力看了家人一眼,然后自首再次接受改造。因为一个政治逃犯只能给一个家庭带来灭亡。儿子的婚姻,妻子的工作,女儿的不理解。陆焉识都默默承受。在脑海里整理自己的散文,自己写给妻子的家书是他唯一的乐趣。

  当***倒台,陆焉识能够回到家里。又是一段磨难的开始。**以后家人该怎样相处,**完成的伤疤该怎么办。家破人亡以后谁来补偿。我觉得**在这方面一直做的不好。偏偏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足。知足者常乐。能活着或许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我愿有一天这个国家可以直视这段历史,能拍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或许更多,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唯有了解才能心生敬畏。

  《陆犯焉识》讲了一个“犯人”陆焉识的一生。

  陆焉识有他的变与不变。

  在成为犯人之前,他是上海大户人家少爷,不情愿的娶了自己无嗣继母的侄女冯婉喻。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海外,过了一段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会四国语言,留学回来后在大学当教授。归国后和婉喻的生活在他看来很是寡味,再加上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是在夹缝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趣味,也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生活都还算波澜不惊,一直过着学术生涯。好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陆焉识因为不愿意加入各种阵营,一味的只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政治上栽了跟头。在历次运动中,他的刑期多次更改,从十年到无期到死刑。他却带着自己的坚持不曾妥协,认为总有说理的地方,居然敢在当时毫无章法的环境下要求给他判刑的法官在案卷上写不再改判,于是这次判决从无期改成了死刑。

  婉喻深爱焉识,她不停的运用各种能力甚至牺牲自己想要救出焉识,却最终只是换来个无期。陆焉识被判刑后前往青海,他的编号随着犯人的接连死去从2868变成278,成了严寒、饥荒、劳累里最难以杀害的人之一。他为了隐藏自己,假装是结巴,脑子里却仍然在分门别类的撰写各类文章,也总是回忆起和婉喻一起的生活。他和婉喻互通书信,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也看到她们的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婉喻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入狱前和婉喻寡味的生活,在漫长的刑期与脑海的文章中已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信念。他想回去见见婉喻,他要从这里跑出去,这几十年来,没有一个人成功跑出去过。但是,陆焉识成功了,他跑到了西宁,给婉喻打了第一通电话。在随后的再次联络中,焉识的女儿接了电话,劝说他自首,否则对家人很是不利,街坊都说她们一家是“敌属”。焉识想,不管怎么样,他就算是死也要再见一眼婉喻。于是,他偷偷回了上海,只是在上海的街道远远的跟了婉喻几天,抱着必死的决心回去自首了。陆焉识在漫长的时间里终于熬出了头被**放出,他可以回家了。可是,家哪还是家,已然失忆忘却了一切的婉喻,因为父亲是政治犯错失爱人成为*庸市井小市民的儿子,大龄未婚的.小女儿,这场长达几十年的风波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最终,在婉喻去世后,焉识带着婉喻的骨灰不告而别。

  陆焉识的变,是他在漫长的刑期中,终于看到了自己对妻子的爱。陆焉识的不变,是他年老回家后教附*孩童外语时仍然坚持学术,说新华字典上的“革命”一词解释不正确,在政治上毫无长进。对了,在焉识逃跑回上海的时候,婉喻其实早就认出了焉识,焉识的爱她一直就藏在心里。

  故事就此结束,陆焉识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陆犯焉识》,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许是电影《归来》修饰了剧情。很多时候小说更真性情,也更懂得人心。复杂的不说,就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电视剧版唯美浪漫,金燕西对冷清秋情真意切,冷清秋也爱得纯粹无他物。可是小说版呢?金燕西决定娶冷清秋,多半是因她有孕在身。婚后他不也是朝三暮四,最后对她始乱终弃。而冷清秋嫁他也有一定的虚荣心作祟,当然错主要还在金燕西,是冷清秋遇人不淑。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婚嫁方面,一方若依附另一方,另一方想整一方实在太容易,而一方也只是百口莫辩。

  明明是《陆犯焉识》的书评,我却说起了《金粉世家》,主要还是前者让我觉得像是咀食粗粮,肠胃不畅。它没有跌拓起伏的剧情,没有最美年华的爱情,也没有清新优美的文字,多的是一种荒凉之感。人如其名,早年的陆焉识家境优越,聪慧而倜傥,因一时左右为难娶了一房妻。没有爱情的他,很快留洋去了美国,与其说深造,不如道是风流。回国后,因为他的大户出身,他的文人气性,在一次“肃反”中,他被发配到西北大荒漠改造。而他也不知虚以委蛇,导致他的刑期一次次被延长,直至被判成无期。“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思,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然而**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并没有得享天伦之乐。苦苦等他的妻子却失忆了,性情大变;俗庸沉沦的儿子,对他没有尊重;才貌俱佳的女儿,对他哀怨纠结。

  最后他带着妻子的骨灰又回到了曾经囚禁他二十余年的大西北,一个他曾经一心想要逃离的地方。他究竟是经历了怎样大的变故,才会让他觉得天大地大竟无容身之处?荒凉之感,无需再言。

  他也是留美博士,才识过人,竟这样浪费了一生。虽说他风流,但学识不假,反而渊博。

  不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建国之初从不要紧这样的人才,宁可辜负也不愿承受一点疑似的风浪,这是我们对时代的无力。可是相比古代,我们又实在幸福得多,至少现在言论自由了,至少我们还有途径**,国家也有意培养我们的**意识。换作在很久以前,君王只希望你懂得君权神授,忠心不二,君王也只晓得自己的千秋万业,皇家尊荣。所以我们还是知足吧,还是多读书,不光是甜美温馨的味道,艰难苦涩的滋味我也应当品尝。最*也在看《大清相国》不免有些多话偏题……

  在这本《陆犯焉识》中,我看到了陆焉识的浪子回头,但没有看到冯婉喻的变化。

  冯婉喻,自始至终,对陆焉识有着几乎信仰一般的爱。在他心中,自己与孩子都远比不上丈夫——他带着孩子省吃俭用,却用半个月的工资给丈夫买螃蟹;他不容许旁人说陆焉识的坏话,即使他当时有些神志不清,即使说那话的人是他的儿子。我看他对待陆焉识,就像是在敬神。陆焉识尽可以对他粗暴,对他冷漠,他已经在心里为陆焉识找好了借口——他的陆焉识是完美无瑕的。

  在这本书的后半段,冯婉喻极其粗暴地对待想要包办父母的大女儿。我阴谋论一下,他是不是几十年前就想这么对包办他婚姻的姑妈了,然而直到现在,没有了礼仪的束缚,他才这么肆意地做了。冯婉喻真的爱陆焉识这个人吗?如果是,他为何对包办婚姻有这么强烈的怨恨,为什么对陆焉识本来不爱他没有丝毫的反应?我想六年的时光和陆焉识回国后的态度足以让他认识到这一点。

  因而,我倾向于认为,冯婉喻爱的是一个他理想中的陆焉识,一个爱他的好丈夫,也许是现实中的陆焉识留美时产生的'。现实中陆焉识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冯婉喻理解为是爱他的表现,因为“陆焉识”是不会不爱他的。如果连对方反馈的爱都没有——尽管我觉得这可能是他想象的——他还有什么理由这样无怨无悔地对陆焉识好呢?

  大陆宽宽,焉能认识你;相逢迟迟,怎能不算是晚遇?这句话用来形容陆焉识与冯婉瑜的爱情再好之不过了。初看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之时,由当初的拒绝,再到吸引,之后震撼,最后竟无比感慨与感动。拒绝的原因无非是初看时感觉其语气*缓,无跌宕起伏之言,读来甚是乏味。然为解寂寥之苦,终未断阅读进程。也幸得未放弃,不然一本好书若从眼前白白浪费,那将会后悔不迭啊。

  真正被此书吸引,便是焉识之妻婉瑜出场。十几岁女子初见心爱男子,便芳心暗许,然表面依就秉承大家闺秀之举,沉静贤淑,从礼规矩。新婚之日,独守空房,这位女子依旧心无怨念,尽心守护陆家。恩娘霸道,横与她与焉识之间,她却尽力听话,事事顺心恩娘,尽之本分。她以她全部爱奉之焉识,即使焉识躲她,她亦用一生追随,即使晚年失忆,心底最深处却依然记着焉识的影子,爱其入髓。而犹令我震撼之处,便是这位如黛玉般质洁的女子,为了救人犯丈夫,竟愿忍受巨大耻辱,委身于龌龊之人。她爱焉识,胜过爱自己,即使失身是为救丈夫,然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配不上焉识而心有郁结。这位女子的爱,着实令人感慨。

  再谈焉识。这位十几岁就被冠以“神童”称号的才子,一生遭遇令人唏嘘。

  青春年少正是得意之时,奈何被强行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虽然焉识表面顺从,然叛逆的因子依旧蛰伏在内心底处,他以一种逃离的方式来无声反抗这段不自由的婚姻。在异国他乡,他以为可以活的自由无忧,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惦念着家庭。经过几年蹉跎,他还是回到家庭。可是,对于婉瑜,他依旧从于冷淡,总是捎带一种意识的拒绝与妻保持着距离。由于时局动乱,焉识从教之地不得已搬迁,然由于恩娘的从中阻挠,焉识终究只是一人随校搬迁,未得带走妻儿。焉识随校搬至重庆,在这后方寸地,焉识结得念痕。或是心中的反抗因子被激起,焉识对这个女人爱得热烈,爱她身,亦爱她心。

  然而,终究陆焉识是顾及家庭的,每月的家信从未落下,他的行动永远比他的心更明白他的家在他心中的位置。念痕爱他,然却也知晓,她永不可能与其度过一生,索性坦然放手,两人亦散矣。这一次的散场,焉识亦慢慢地回归家庭。然时局动荡,不谙世事与心性高傲的他被革命之势所害,刑期一天天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焉识与婉瑜的爱情,历经半世纪的`生离死别,然时代的洪流却注定两人悲苦的宿命,才子佳人的佳话并未在两人迟暮之年出现。焉识归来,婉瑜却最终失忆。记忆的散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婉瑜已经不需要焉识的忏悔,不需要他交代他曾经的三心二意,她一心一意的等待着她心中那个英气逼人的焉识,而眼前这个干瘪的老头儿,只是一个愿意一直静候她,默默陪她等待的人。于我之见,最伟大的爱情,在最荒唐的年代,也许才最弥足珍贵吧。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内心是有一些感动的,

  这篇小说最让我感动之处之一在于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陆焉识早年生活如此优裕,才学卓越,风度翩翩,却没有摆脱那个年代的厄运。但是在遭受了那么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境遇,各种非人的待遇和磨难后,历经万难,为了达到自己心里的一些念想,能在西部那些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韧的'活下来,活的甚至不如一条狗,不要说有任何尊严,就连生命都随时都有可能不保,他却能奇迹般的生存下来。感动之二为他晚年的执着。他一直敷衍了那么多年的婉瑜,在他做犯人的这些年她在他的生命里渐渐的明亮起来,直至最后在他心里变成了一颗珍珠,他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爱的就是身边不甚其烦的妻子,只是因为她不是他自己选的,所以在那些生活中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敷衍她。他一生最向往的就是自由。却在最后明白了虽不是自己的选择,但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婉瑜那样爱他。感动三,婉瑜的爱,没有谁比她更爱陆焉识了。一辈子的爱,在为他生儿育女中,在每月准时的探监中,在那些她为他准备的探监食品中,在为救他性命而献身的时刻。她是如此的伟大,优雅而隐忍的女性,却在她最爱的丈夫回来时已经变得失忆,是不敢相认吗?或是已经爱到骨髓里,爱到和自己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不能接受任何别的人是她的焉识吗?

  关于其他方面,人性的描写,亲情,友情,在文字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众生相,深刻悲凉。

  今天把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看了一遍,没有小说那么丰富,但是演员把一些很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了,很是感动,有些场景结合小说,会显得更为深沉,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总是显得那么单薄,无法抗拒,唯有坚定的怀着某种信念,才能让自己苦难的生存下去,是磨难,是痛苦,生命显得如此苍凉,但无论怎样,总还是有那么一丝温暖,只是片刻也好。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5)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

  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鲁迅、孙中山、***的遗嘱,让学生读读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教师: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

  ○资料出示:

  【陆游身世】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

  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4、四十六岁入蜀,先**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

  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

  □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

  □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

  (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

  (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

  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

  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愤、悲悯……)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的悲悯。)

  出示材料:

  【当时社会现实】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

  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陆游的爱国精神.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材料要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

  ○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作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出示下列材料: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

  2、“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他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他老病僵卧之时在梦中亲临前线,斩将夺关,尽复汉唐故地。

  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他写出了对朝庭不想收复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他写了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

  7、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读读全诗《示儿》

  8、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

  9、感情读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

  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读再次释放。)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生讨论回答。

  2、出示材料:

  ○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

  “不及生前见虜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杂诗》之四)

  ○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霁山先生集》卷三《书陆放翁书卷后》

  ○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

  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

  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

  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

  ……

  这些都不负陆游爱国之诗教育的结果。

  4、师述: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一位最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结课:

  ○设问:在今天,我们学*《示儿》这首诗有什么意义?

  ○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附网友评:

  我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适,仅供参考:

  1.古代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读读背背,即读熟了,背会了,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靠什么呢,靠的是诵读,要做到熟读称诵,但是从你的设计来看你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

  2.关于作者等相关资料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查资料,课内汇报即可,这样效果更好。

  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条即可,后面的我觉得就不必了。因为遗嘱是给家人的,和岳飞等恐怕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遗嘱奋起抗金就可以了。

  总之,你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熟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读得一定要充分,必须做到熟读称诵。

  ——新疆胡杨林

  我觉得你让学生读得太少,因为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诗,其它的内容只是为了帮助学懂这首诗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颠倒了。

  昨天,外甥到我家来,说学了三首古诗,我让他读读,可是《游园不值》连作者一共才三十几个字,他就读错了三个字,说明老师在上课时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多读,那讲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要使学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当学生能满含悲愤地读出诗句时,你能说他们不懂吗?

  你的设计,背景材料介绍得太多了。当然,背景的介绍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有利于情境的设置,但这不是无限制的,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以诗句为主。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课文,提出预*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遗恨 不见九州同

  示儿

  遗愿王师北定

  教学后记: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时局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朗读时,“无忘”要读得*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1、音乐《悲魂曲》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2、谁来用“悲”字组词。

  3、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4、我们知道,作者面对生死大限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然而,即使豁达如斯的出游,也仍然难以斩断最后一根情丝。

  5、师过渡:诗人能对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在即将离开这个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世界时,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留恋,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他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望眼欲穿的遗民。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老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1、学生自由读诗,用心去读,注意诗的节奏,体会诗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

  2、读着这样的诗句,此时此刻,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闭上眼睛,伴着音乐,用心感受那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把感觉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4、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军队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这一盼就是……

  5、百姓盼啊,望啊,等啊,一等就是65年,整整65年啊,同学们,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泪啊——

  6、此时,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份心情呢?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7、学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呢?(王师)可此时的王师在做什么呢?老师出示《题临安邸》。

  8、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读诗,理解诗意并思考:这时的王权在做什么?

  9、学生个别谈对诗的理解。

  10、老师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

  11、就知道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12,学生个别质问王权:西湖歌舞几时休?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6)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及赏析实用5份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赏析】

  说明 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游览山西村后写的。全诗生活气息很浓,生动而概括地描绘了当地的秀丽风光和热闹的节日气象,赞美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格,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经常被引用来说明事情在看来似乎无法进行、困难重重时,忽然有了转机的境况,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注释 ①、山西村: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鉴(jiàn)湖附*。

  ②、农家:农村里的人家,指农民。腊(là)酒:腊月(农历十二M月)亦即冬天酿造的酒。浑(hún):混浊。浑酒质量比清酒差。

  ③、鸡豚(tún):指鸡肉和猪肉。豚:小猪。足鸡豚:形容招待客人的`菜很丰盛。

  ④、山重水复:山岭重叠,溪水曲折。

  ⑤、柳暗花明:柳树茂密成荫,显得阴暗;山花鲜艳耀目,色彩明亮。

  ⑥、萧(xiāo)鼓:指吹打乐器发出的声音。春社:古代立春后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日子,叫春社。

  ⑦、衣冠(guān官):衣服和帽子。简朴(pǔ):简单朴素。古风: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客许。闲乘月:趁着月光明亮的晚上出外闲游。

  ⑨、拄(zhǔ)杖:拄着拐杖。无时:随时。夜扣(kòu)门:晚上来敲门作客。叩:敲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作品简介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作品原文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

  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

  箫鼓追随春社*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

  从今若许闲乘月⑺,拄杖无时夜叩门⑻。

  作品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陆游的诗句优选【10】篇(扩展7)

——陆游书愤教案通用五篇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生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生答: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生答: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

  生答: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生答: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明确: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古今忧国忧民诗人的材料,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教学目的: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

  1、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

  2、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3、、朗读课文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借助资料上的课文词句疏通,学生自学。请学生朗读课文词句理解,学生质疑。

  2、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吗?

  探讨:理解成“气愤堆积如山”只是就这一单个句子的理解,加上“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所以“心中的气愤堆积如山”,这样的理解孤立地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上下句,它却是说不通的。承上理解,“早岁哪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作者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将报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为具体、鲜明,故“气如山”作“豪气如山”理解更佳。(语文教案 )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

  三、诗中问题探讨。

  1、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探讨: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