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

首页 / 作文 / |

  与陆游对话作文 1

  落花,是凋零枝头的不甘,迎着寂寞,却无奈。寒梅,是孤傲霜雪的意气,伴随悲怆,但无悔。不禁想起陆游,这个真实的人,有着落花的命运,也有寒梅的品格。

  “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因为父亲的影响,在他斑驳年华里,早已文武双全。“执戈王前驱”是他的梦想。可恨他在无能胆小的皇帝年间报效。汉奸秦桧大权独揽,让主战派的陆游“三败考场”。他经历十八载轮回的奋斗与等待,终以自荐搏得小官。朝见皇帝时,他慷慨陈词,直至“泪溅龙床”,让皇帝出师北伐。这,就是陆游,一个不畏冒险的爱国英雄。或许苦涩的年华需要磨炼,孝宗为帝后他才迎来事业高峰。入仕八年,为人正直的他却终究因政敌被罢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脱离官场后,陆游独骑毛驴,救济乡民。其实被打击过后,他一直期待着光明前途,因为他相信成功属于坚强。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他又一次毛遂自荐。后来他随王炎在南郑准备北伐,这是他梦想实现的机会,束缚他心灵的枷锁真正被打开,诗词也变得炉火纯青。这是他一生的最高潮。而他的人生终点,因为误信奸臣,自己坚持了一生的信仰,终未完成。但他还在九泉下等待着所谓的追求。

  “此生行作稽山土,犹里遗踪一泫然”。陆游一辈子经理许多风流浪漫故事,但在他心里,唐琬是永不会被替代的。因为陆游母亲的种种原因,他如懦夫般休妻。离婚七年在沈园一次意外的重逢,也是最后一次惜别。短短的两年爱情经历,成了陆游一生都沉浸的梦。晚年后,陆游曾数次来到沈园寻找那份回忆,人事沧然。放不下珍情。惆怅满腔,浊酒解千愁。他们的恋爱,只留下一个痕迹,而爱过的一切却像阴天里角落的苔藓,纵使苍老,却依旧鲜绿。 陆游对唐琬的爱就像对国家最强烈,最深沉的爱,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损食一年犹可健,无诗日却堪忧。”陆游写诗,几乎像现代的微博,仅仅是一种记录,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也像另一个自己 ,诉说它坎坎坷坷的一生。他的诗,发泄轻狂不满,感叹现实无奈,看透世态炎凉……种种原因,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陆游。

  他有诗人的柔情,亦有战士的铁骨。他一生追求者完美,求留下痕迹。但他不后悔,因为他对国家,对唐琬始终如一的爱,不曾放下。时光悄然,此生无憾。

  与陆游对话作文 2

  记得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应验了这句话。

  陆游,你的一生都是悲剧,不论爱情还是理想。

  侧耳,听秋风凄凉哭泣。深夜,院内静悄悄的,柔和的月光把这个世界灌上了铅色,透过窗前照射到你满是狼藉的脸上。是的,你在哭泣,追忆当年与唐琬的两小无猜。可是,那段美好的时光就像秋日里的春光越走越快,直至消亡,你的执着终抵不过母亲的家令和尘世的孝道。终于到了尽头,你们的爱情在今夜画上句号。记得吗?沈园中的分花拂柳、红酥手、黄藤酒好比水中泡影,若隐若现却是那般清晰可念。“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我敬佩你的爱情。

  凝神,听塞外金戈战马。“扫胡尘靖国艰”你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所以你特别注重学*兵书。二十岁时,你写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名句。你寒窗苦读,终于冒着细雨蒙蒙,踏上了绍兴的青石板路。你义无反顾地想报效祖国,怎奈时遇不济。你的文章中有你的满腔热血,震惊四座,被署名第一,却被秦桧把你的状元之名公然勾去。

  聆听,听历史歌声未央。你返回故里,继续勤奋读书,终于如愿进入仕途,怎奈官场黑暗,忠心爱国的你被连连贬官,空有爱国情怀,只得个“关河梦断泪空流,此生老沧州”。临终之前,你念念不忘收复故土,由此吟出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敬佩你的爱国精神。

  一个爱国爱民的人,终会被他的人民和国家记住。你对爱情的执着,对国家的一腔热血,让我对你的敬佩油然而生,现代社会,太缺少你这种人了!

  一曲笙歌,道尽了你的一生:悲剧,悲壮,崇高。如果让人生再来一次,你还会当那个陆游吗?

  与陆游对话作文 3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当我读起这首诗,都会让我想起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陆游。

  陆游号放翁,出生于南宋,陆游儿时国家一直兵荒马乱,当金兵来临时,陆游一家被伏在草丛中,通常十天也吃不了饭。这段逃命的经历,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义军豪侠义勇、保境安居的爱国行动也给陆游极大的鼓舞,于是他便从小树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陆游的一生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但在他心里那颗坚贞不屈的爱国的种子蓬勃愈发,奠定了他以后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大多数都饱含他的满腔热血,即使卧病在床也不忘中原的统一,虽然多次被贬,但他对国家的忠心,却丝毫没有动摇。读到他的诗,我都会静静的思考,我的思绪都会流入到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体会到陆游那豪放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中原统一后的国泰民安,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陆游多次赶考未能考取,在34岁才博得些功名,即使他在仕途上出现短暂的曙光,他对处理事务一丝不苟。

  随着战争的爆发,路由不得不向朝廷乞官,我不禁深思:如此爱国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是多么遗憾,我们在学*中也要学*他处理事务一丝不苟的精神。74岁那年,虽然他的姓名从官吏的名册中销号,但他一点不灰心,反而活的自由自在,栽桑、养蚕、种菜、酿酒。“寸笠烟簑自灌园”是他生活的写照。“江山不幸诗家幸”,他一生写下了9300多首诗,诗篇中十分之九是关于军事的。他有空就划着小舟到茭白田、芋田去看一下,或者骑着小毛驴背着药箱给村名看病。他一生中经历种种磨难还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要学*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万事悠悠百年短,1210年,85岁的陆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让他死不瞑目的是南宋未能收复失地。

  与陆游对话作文 4

  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学过了许多古诗,但仍找不到令我满意的古诗,直到那位诗人的出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班正在上古诗课,听着同学们那齐声朗诵的古诗 ,我仿佛走进了陆游的世界……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有情人被强行拆散的悲惨的爱情命运,黑暗的社会世道,使陆游与唐琬这对恩爱夫妻不能常相厮守而遗恨终生。当初的妻子,现在已变成了“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即。

  或许这一切对于远去的陆游而言都不重要了。因为他知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的心里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不情愿地迈开了步子。一个小村庄便出现在眼前,我不禁佩服起陆游的智慧来。只见陆游提笔写下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惟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用诗滋养生命和思念,每当思念故乡时,只能抓一把诗解谗,我只能用诗歌守望心中的夙愿,只能让诗歌随金戈铁马。

  驰骋于硝烟弥漫的搏杀间,用豪迈填补内心的空白。

  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诗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诗词,无论经过了多久,诗词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与陆游对话作文 5

  宋孝宗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很想改变南宋**屈辱求和的局面,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就在公元1163年,宋孝宗任命老将张浚做枢密使一职。

  张浚决定出兵北伐,可是在起草诏书之时,他想到了枢密院编修陆游……

  陆游是个十分有名的诗人。写了一万多首的诗歌,是中华历史上写诗最多,流传下来的诗也最多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个积极主张抗击金军的人。

  陆游字务观,越南山阴人,幼年的时候,也正是北宋灭亡的年代。金兵在江南城中抢杀掳掠,陆游从小就尝够了国难的痛苦,也看到、听到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勤奋的学*,能写出一手出色优美的文章。二十九岁那年,陆游到临安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恰好,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来参加考试。本来,陆游考的最好,应该得状元。可是,秦桧为了让他的孙子考上状元,就说陆游的文章里有抗金的字句,要查办他。

  陆游不得已,只好回到他的老家山阴,就这么待了五年。在此期间,他刻苦学*武功剑术,还从好友处借来《孙子兵法》,潜心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征金军报效国家。

  直到陆游三十四岁的时候,朝廷才派他到福建宁德县当主簿,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可陆游却很高兴的去了。

  做这么过了一年,陆游来到了临安当官,终于有机会接*皇上。他向皇上提了几条建议,希望皇上奋发图强,可是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和根本听不进去,还把他免职了。

  不久后,金军又来攻打南宋,宋高宗怕麻烦,就把皇位传给了宋孝宗。于是这才有了张浚让陆游起草诏书的故事。

  尽管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的才能,张浚手下的两名主将又互相猜忌,发生摩擦,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打了一个大败仗,宋军全线溃退。北伐失败,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主战园原来是陆游怂恿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相继被罢官,他也只好回山阴老家去了。

  陆游在山阴老家居住了三年,生活非常贫困。乾道五年,陆游已经四十五岁了,朝廷才派他到四川夔州去当通判的小官,这次长途旅行,使陆游看到了长江流域的很多名山河流,了解了很多民情。从此陆游写诗的思路更加开阔,题材也更加丰富了,写出了很多有社会意义的诗。

  又过了些时候,负责川陕一代的军事的将领王炎听说陆游的名声,把他请到汉中去,做自己的幕僚。汉中接*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为收复失地出一份力量,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到了那里,他便骑马到大散关边,观察金人占领的地区。在王炎的衙门里,他常常亲眼看见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宋军送来军事情报。这些情景使他对抗金前景充满了希望。

  可是南宋朝廷对抗金不是很坚决,致使抗金斗争总是遭到失败,陆游满怀的希望无奈却又落空了。

  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不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无法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可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起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和宋明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只有把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这样,一直到陆游八十五岁的时候,他也没能盼到自己为国出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局面。而在这时陆游也得了大病,卧床不起,当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挣扎着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说,他在死之前唯一感到悲哀的是南宋还没有统一全国,他告诉他的儿子,等到南宋的军队收复了中原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忘记在祭祀的时候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好让他在九泉之下不再感到悲哀。

  这就是陆游,爱国的陆放翁!尽管他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但是他爱国的精神,会一直发扬光大!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阅读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1)

——陆游古诗汇总5篇

  陆游古诗 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古诗 2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古诗 3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

  陆游古诗 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古诗 5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2)

——陆游的作文700字合集5篇

  陆游的作文700字 1

  陆游,这位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然而,在与唐琬的爱情中受到的感情伤痛却终其一生。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有情人被强行拆散的悲惨的爱情命运,黑暗的社会世道,使陆游与唐琬这对恩爱夫妻不能常相厮守而遗恨终生。当初的妻子,现在已变成了“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即。

  “错,错,错,”正是陆游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一错,只在与唐琬相识又相知,结下了生命之中的不了缘;二错,与唐琬相亲相爱结为夫妻,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三错,母命难违含泪忍恨痛写休书。终落得恩爱夫妻各分散,只得忍看“春如旧,人空瘦”,终日“泪痕红浥鲛绡透”,留下伤情累累,任心泪漫流。

  桃花已落,池台亭阁依旧,却没有了往日的相聚与欢歌。回忆往昔的海誓山盟,幸福甜蜜的美好时光,都已随花落水流去,独留陆游伫立在沈园中的苍凉背影。“人成各,今非昨”,欲借信笺诉衷情,却也情路难通锦书难托,只得忍痛作罢。

  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给陆游的人生罩上了一层涂抹不去的爱恨情愫。他无法违背顽固母亲的意愿,面对不得已嫁做他人妇的唐琬,几十年的相思牵挂与凄怆酸楚,全部迸发于悔恨交加之中,令人深感旧礼教的无情和可憎,为抱恨终身的陆游而难过。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爱情凄苦,但意志从不消沉,他的诗词慷慨雄浑,荡漾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的激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伟大,不辱伟大!

  陆游的作文700字 2

  记得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应验了这句话。

  陆游,你的一生都是悲剧,不论爱情还是理想。

  侧耳,听秋风凄凉哭泣。深夜,院内静悄悄的,柔和的月光把这个世界灌上了铅色,透过窗前照射到你满是狼藉的脸上。是的,你在哭泣,追忆当年与唐琬的两小无猜。可是,那段美好的时光就像秋日里的春光越走越快,直至消亡,你的执着终抵不过母亲的家令和尘世的孝道。终于到了尽头,你们的爱情在今夜画上句号。记得吗?沈园中的分花拂柳、红酥手、黄藤酒好比水中泡影,若隐若现却是那般清晰可念。“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我敬佩你的爱情。

  凝神,听塞外金戈战马。“扫胡尘靖国艰”你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所以你特别注重学*兵书。二十岁时,你写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名句。你寒窗苦读,终于冒着细雨蒙蒙,踏上了绍兴的青石板路。你义无反顾地想报效祖国,怎奈时遇不济。你的文章中有你的满腔热血,震惊四座,被署名第一,却被秦桧把你的状元之名公然勾去。

  聆听,听历史歌声未央。你返回故里,继续勤奋读书,终于如愿进入仕途,怎奈官场黑暗,忠心爱国的你被连连贬官,空有爱国情怀,只得个“关河梦断泪空流,此生老沧州”。临终之前,你念念不忘收复故土,由此吟出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敬佩你的爱国精神。

  一个爱国爱民的人,终会被他的人民和国家记住。你对爱情的执着,对国家的一腔热血,让我对你的敬佩油然而生,现代社会,太缺少你这种人了!

  一曲笙歌,道尽了你的一生:悲剧,悲壮,崇高。如果让人生再来一次,你还会当那个陆游吗?

  陆游的作文700字 3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在政治上主张要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收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随着一段“爱国诗人‘陆游’”的资料介绍,周二由裴老师上的一节公开国学课,“走进‘陆游’”,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上课,裴老师就出了不少陆游的名诗名篇,和大家玩起了“填诗句”的活动。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活跃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交头接耳、冥思苦想。其中的诗句有的简单易懂,有的寓意深刻,有的令全班同学对答如流,有的让博学的老师绞尽脑汁……游戏结束了,不仅每位同学都能印象深刻的记住这些诗句,而且更让大家多方面的了解了陆游和他的诗。时而抒发郁愤之情,时而怀念奋勇杀敌……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

  接着,裴老师开始带我们一会儿欣赏陆游笔下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梅花;一会儿随陆游追怀往事、感慨世事多艰;一会儿和陆游一同梦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会儿又同陆游一起至死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家都深深沉浸在陆游那深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中,深深的体会着他的那满腔热血,也深深的感受着她那对金兵的痛恨。陆游是一位真正爱国的诗人!

  最后,我们在裴老师的带领下朗诵着这位诗人的爱国情怀,时而高昂,时而低荡,时而强烈,时而收敛,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我们高颂着这位伟大的诗人,高颂着这位爱国的诗人。陆游是一位真真正正爱国的诗人!

  这节“走进‘陆游’”的国学课让我了解到陆游的爱国情怀,它令我记忆犹新!

  陆游的作文700字 4

  公元1210年的冬天,天空阴阴的,下着鹅毛大雪,太阳已经好多天没露脸了。山上一棵树也看不见了,全被雪埋住了;山脚下的树林也变得光秃秃的了,僵硬的树枝被北风吹得互相拍打,发出“啪、啪”的声音。往日森林里的动物们也都不见了。林子旁边的小溪也冻上了,以前河里嬉戏的鱼虾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四周一个人也没,寂静得可怕,只有风在吹着,雪在下着,偶尔,还会有一两声犬吠。

  在汴京城外40里的地方,有一间破茅屋,它顶上的草都快被吹光了,屋子像是快被吹歪了。一点点光透过有破洞的窗户射了出来。这间屋子里放了一些上了年代的家具,一张满是灰尘的桌子上放着一盏油灯,旁边是一张“叽叽”作响的床,上面躺的是宋代大诗人陆游,此时的他已经老态龙钟。他身上盖着一条棉絮都出来的被子。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对深陷的眼睛。突然,他奋力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眼,咳嗽了几声,用沙哑的声音对大儿子说:“孩儿啊!今天可能就是为父驾鹤西去的日子,你知道为父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吗?”“我知道,您是因为不能看见收复失地、洗血国耻、一统祖国而悲伤。”陆游吃力地举起手,叹了口气说:“是啊,当年我就是用这只手拿着戈,穿着铁甲,上阵去抗击金兵,可现在呢,虽然我想为国出力,但是也不行了。”说到这儿,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二儿子马上跑过来,扶住陆游。陆游又说:“宋军肯定会在哪一天收复失地的,我非常相信,到时候,别忘了在祭祀时告诉我啊!”两个儿子异口同声:“知道了,父亲,我们一定会的!”

  陆游又闭上了眼,突然,他双目一瞪,手舞足蹈起来,并且大叫:“冲啊,杀敌啊,冲啊!”一下把灯扑来了。当大儿子重新点燃油灯时,发现陆游已经死了。

  屋外,风吹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屋内的灯光更暗了……

  陆游的作文700字 5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题记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较远。

  陆游十二岁即能诗文,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作品内容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乾道七年,应四川宜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为怀念当年,陆游老时写下一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晚年,追忆军旅而壮志未酬,感慨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谁料抗敌在天山,老死于沧州!

  宋光宗即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宋宁宗招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下绝笔《示儿》。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陆游,一个人,一支笔,留下了千古绝唱;陆游,一个人,一份心,留下了赤胆忠心;陆游,一个人,一双手,留下了绝世诗篇……

  南宋,有放翁一人,足矣!南宋,有务观之心,足矣!南宋,有陆游之诗,足矣!

  陆游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传唱的诗,还有他那一颗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忠心……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3)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合集5篇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 1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诗、诗意]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赏析]

  (一)

  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二)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 2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赏析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初看起来觉得*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歌“*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 3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赏析】

  说明 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游览山西村后写的。全诗生活气息很浓,生动而概括地描绘了当地的秀丽风光和热闹的节日气象,赞美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格,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经常被引用来说明事情在看来似乎无法进行、困难重重时,忽然有了转机的境况,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注释 ①、山西村: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鉴(jiàn)湖附*。

  ②、农家:农村里的人家,指农民。腊(là)酒:腊月(农历十二M月)亦即冬天酿造的酒。浑(hún):混浊。浑酒质量比清酒差。

  ③、鸡豚(tún):指鸡肉和猪肉。豚:小猪。足鸡豚:形容招待客人的菜很丰盛。

  ④、山重水复:山岭重叠,溪水曲折。

  ⑤、柳暗花明:柳树茂密成荫,显得阴暗;山花鲜艳耀目,色彩明亮。

  ⑥、萧(xiāo)鼓:指吹打乐器发出的声音。春社:古代立春后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日子,叫春社。

  ⑦、衣冠(guān官):衣服和帽子。简朴(pǔ):简单朴素。古风: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客许。闲乘月:趁着月光明亮的晚上出外闲游。

  ⑨、拄(zhǔ)杖:拄着拐杖。无时:随时。夜扣(kòu)门:晚上来敲门作客。叩:敲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 4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赏析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初看起来觉得*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歌“*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 5

  《游山西村》是一首古诗,作者陆游,是宋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村民纯朴的民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最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了古诗之后,谈一谈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写了自己到山西村游玩的事。那么,作者游玩的高兴还是不高兴呢?我请学生自己读古诗,根据自己的朗读说一说自己的感觉。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玩得很高兴;另一种认为玩得不高兴。

  我没有及早下结论,而是要求孩子们自己再次阅读古诗,通过对诗中的词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玩得高兴不高兴。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

  《游山西村》全诗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4)

——陆游的诗句 (菁华6篇)

  1、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谢池春》

  2、*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4、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5、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6、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8、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9、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汉宫春》

  10、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老马行》

  1、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

  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5、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泪痕红浥鲛绡透。——《钗头凤·红酥手》

  8、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

  10、*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好事*·湓口放船归》

  1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12、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3、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6、幽姿不入少年场。——《朝中措·梅》

  1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9、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2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2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一竿风月》

  23、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秋波媚》

  24、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25、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6、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27、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8、*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0、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临江仙·离果州作》

  31、水流云散各西东。——《临江仙·离果州作》

  3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3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34、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35、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5)

——爱国诗人陆游作的诗歌 (菁华3篇)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宋代: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6)

——侠骨柔情陆游作文优选【十】篇

  公元1210年的冬天,天空阴阴的,下着鹅毛大雪,太阳已经好多天没露脸了。山上一棵树也看不见了,全被雪埋住了;山脚下的树林也变得光秃秃的了,僵硬的树枝被北风吹得互相拍打,发出“啪、啪”的声音。往日森林里的动物们也都不见了。林子旁边的小溪也冻上了,以前河里嬉戏的鱼虾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四周一个人也没,寂静得可怕,只有风在吹着,雪在下着,偶尔,还会有一两声犬吠。

  在汴京城外40里的地方,有一间破茅屋,它顶上的草都快被吹光了,屋子像是快被吹歪了。一点点光通过有破洞的窗户射了出来。这间屋子里放了一些上了年代的家具,一张满是灰尘的桌子上放着一盏油灯,旁边是一张“叽叽”作响的床,上面躺的是宋代大诗人陆游,此时的他已经老态龙钟。他身上盖着一条棉絮都出来的被子。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对深陷的眼睛。突然,他奋力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眼,咳嗽了几声,用沙哑的声音对大儿子说:“孩儿啊!今天可能就是为父驾鹤西去的日子,你知道为父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吗?”“我知道,您是因为不能看见收复失地、洗血国耻、一统祖国而悲伤。”陆游吃力地举起手,叹了口气说:“是啊,当年我就是用这只手拿着戈,穿着铁甲,上阵去抗击金兵,可现在呢,虽然我想为国出力,但是也不行了。”说到这儿,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二儿子马上跑过来,扶住陆游。陆游又说:“宋军肯定会在哪一天收复失地的,我非常相信,到时候,别忘了在祭祀时告诉我啊!”两个儿子异口同声:“知道了,父亲,我们一定会的!”

  陆游又闭上了眼,突然,他双目一瞪,手舞足蹈起来,并且大叫:“冲啊,杀敌啊,冲啊!”一下把灯扑来了。当大儿子重新点燃油灯时,发现陆游已经死了。

  屋外,风吹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屋内的灯光更暗了……

  天边的云渐渐暗淡,远山的轮廓也渐渐模糊。枯草在风中显得那样沧桑,凋零的花散落在汨罗江上,就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屈原捋了捋胡须,散乱灰白的头发随风飘扬,使他更显憔悴。他低着头,无奈地自言自语:“楚国都城已被攻破,国家就要灭亡,我还有何颜面见苍天!”几滴老泪滴落襟前。 “想当初,楚庄王乃五霸之一,楚国何其强大!现如今……唉,真是虎落*阳被犬欺!”他一步一步走向汨罗江。

  正在此时,从汨罗江上游漂下一叶帆船,里面走出一人,原来是大诗人陆游。

  他右手握扇,左手高扬,喊道:“请问可是屈原!”

  屈原停住脚步,朝着江面望去:“你是……”

  “在下陆游,一直在寻找先生,今如愿以偿,真是三生有幸。”

  屈原一抹老泪,答道:“我想随波而去。”

  “先生为何这般想不开,只不过是都城被攻破罢了,凡事都有转机的。”

  “唉!国都已破人安在。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还有什么转机?”

  “难道就没有解救之策吗?”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曾经想过解救之策,但现在我真的是心灰意冷。”

  “遇到挫折,不要放弃。首先,精神不能垮,要用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去击败困难。虽然楚国都城沦陷,但人民的精神没有被摧毁。楚国还拥有强大的群众力量,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

  “对,精神永存,精神永存呀!楚国还有千千万万的民众呀,我怎么没想到。多谢陆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屈原激动地说。

  阴霾退去,碧空如洗。陆游的话使屈原深受鼓舞,他仿佛觉得眼前的小草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很快,屈原组织民众与秦国抗争,楚国得以保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解说/刘黎*

  陆游是愤青,换在今天,他肯定会去砸方正县的所谓日本开垦团纪念碑的。淮河以北那片从未谋面的山河让他梦牵魂绕,“逆胡未灭心未*,孤剑床头铿有声”,每到深夜,他床头的佩剑便会调整为振动,振荡出他内心深处报国杀敌的信息。

  然而,悲愤没有任何改变现实的能量,那个浮在西湖烟波上的王朝,依旧歌舞几时休。

  悲愤到62岁了,也该实现能量转换,往干实事的方向转。机会似乎来临:早春二月,他来到杭州,宋孝宗接见了他。然而,精英接见愤青,只讲山水,不提山河。孝宗说:“你去严州当官,那里山水好呀,可以从事文学创作。”第二次接见,谈文学:“你笔力很好。”领导跟你谈文学,谈山水,意味着打算不给你什么事做。

  陆游累了,感叹人世的味道,像薄纱一般薄,明知如此,却还要骑马来京城做客。是谁让他觉得凉了?是南宋高层对整个国家失去责任心的那一份麻木。这个**已经在南方完全本土化,完全忘却了它对整个国家应有的一份责任感。

  无情的雨无情的杏花

  心凉的人对深夜的雨特别敏感,碎的雨,碎的声,碎的心,纠缠一夜。雨却无情,让听雨的人伤心一夜,自己却做出一份绚烂的答卷:杏花。真是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无情的杏花。

  深巷响起“卖杏花啰,雨后杏花啰”的吆喝,愤青陆游不能杀敌,只好写字、品茶,用短纸书写斜斜的草书,茶水上泛起白乳般的泡沫。草书与爱国不相干,茶乳与江山没关系,陆游似乎要脱离愤青的角色,与现实妥协,要玩文化了。

  现实是什么呢?是一片污浊的风尘。灵魂是什么呢?是他身上尚未染尘的白衫素衣。首都空气风气都污浊,哎,我洁白的衣裳,我洁白的灵魂,我们不在这里漂了,趁着清明还未到,回家吧。

  不肯在污浊中沐浴,陆游仍然是愤青。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首闻名遐迩的《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居住在杭州孩儿巷时写下的诗篇。陆游纪念馆就在这充满市井和热闹的孩儿巷内。

  孩儿巷98号,这幢白墙青瓦红木的古老建筑被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包围着,显得与众不同。这是著名一座走马楼式的木结构建筑。一走*它,明清时代的老宅气息就扑面而来。

  大门由两扇厚实的木门组成,门上各安着一个沉重的铁环。我想:铁环可能就是古代的门铃吧。踏入木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三扇雕花木门,门上的图案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已。陆游的雕像矗立在大厅中央。他目光炯炯有神,右手捋着胡须,左手捧着书卷,正细细斟酌自己刚写完的诗词。

  大厅两侧,分别摆放着三个玻璃展台,一一陈列陆游的作品,展示出了陆游的伟大成就。穿过大厅,两边的过道上悬挂着介绍陆游生*事迹的画作,还展示了陆游的大量手迹,令人目不暇接。

  穿过雕花的小门,四周层层的青瓦圈起了一方天井。一抬头,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两层木制阁楼,古朴又雅致。继续穿过一个天井,一路走到纪念馆的尽头,一片小小的后花园里,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在喧闹的城市里,显得尤为宁静祥和。

  参观陆游纪念馆,我不仅了解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感受了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好好学*,长大报效祖国。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

  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

  陆游的再次娶亲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

  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排挤,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一首《卜算子·咏梅》也表达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如梅般高洁品质。

  陆游的一生力主抗金,早年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二十岁的放翁意气风发。

  “失夜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陆游在自己的诗中寄托一缕又一缕的对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前途的满腔愁绪。

  他是英雄,提起笔来,挥毫诉出一首永流千年的佳句;

  他是英雄,拿上剑来,击狂胡草军书杀敌报国。

  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岁月斑驳了过往,人是抵不住时间消磨的,哪怕是陆游。

  人终究是会老的,一一生力主抗金的陆游,如今壮志难酬,却已斑白了两鬓,旧日的战袍也被那尘土所盖,锋利的宝剑也被那多年的锈迹所封。他们的主人也早已半面尘埃,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化为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的冷雨,泼打着梦,耳边分明是千乘万骑的声音,落得这般境地,放翁不为自己悲哀,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安危。

  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抗金之志,苍白了自己一生的陆游,在最后的遗愿中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想,踩着那千年的月光,踏过千年的*仄,去读疼那半是当年是放翁,去读疼那“粉壁醉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既有雄浑豪迈的大将风范,又有凄婉温柔的儿女情长;

  既有要遣天健儿唱的气概,又有一夜小楼听春雨的情调。

  放翁,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跨越千年的韵脚,放翁清香似旧时。

  我们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多少老人焕发青春;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使人顿生杀敌报国之情……

  可在这人里有哪些不是战场上的英雄。但在我的心目中的英雄却不是这些人,而是在南宋时代的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豪放似李白,犹豫似杜甫,所以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叫‘小李白’。他当时是诗坛领袖,一生写了一万余首诗,现存一共九千三百首。年幼的他当时了一句诗,远*闻名,非常有志向叫“上马出狂胡,下马草军书。”这让我很是羡慕。在16岁时,未能考上官。29岁时被主战派陈卓卿排位第一。因名列当时一大官之上,礼部复试时被黜,所以又没考成。就这样一次次的考试不但没有压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强。这让我很佩服。

  陆游笔下的爱国诗篇,是他穿过了人身的风风雨雨。见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受了生命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7)

——陆游的作文900字通用五篇

  话说崇州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在这赤日炎炎之日,我和外公来到了这著名的地方——“罨画池”。

  来到罨画池,罨画,故名词义是彩色的画的意思,两边的对联上写着“天府度重关?迢递音书,从来海内存知己;名园邻圣域,参差祠庙,每到池边仰古贤”,我于是想到了罨画池的风景秀美,诗人们都聚集于此处。于是我和外公购了票,进入了罨画池,这里没有城市里的喧闹,知了鸟儿唱个不停,进门向左,一个石碑出现在眼前,石碑上写着罨画池三个大字,四周都是绿树,四周都是楼阁亭台,我的心也沉浸在了这里。但是我们这次来罨画池的目的不是罨画池的风光,而是罨画池中的陆游祠。

  我们慢慢散步来到了陆游祠的门前,两边的对联吸引了我,“怀壮志统一国土;含悲愤宿愿末酬”这个对联不是陆游写的是张爱萍写的,写出了陆游心愿全国统一,可是他的这个心愿还未完成,心中只能满含悲愤,进入陆游祠,正面是一条较长的甬道,我们穿过甬道,来到了一个殿堂,上面写着“梅馨千代”,我们进去一看,里面都是陆游写的诗,书法像是草书,虽然是后人临摹的,但也让我们赏心悦目,继续向前走,来到了“香如故堂”,里面有诗有画,仿佛进入了诗和画的天地,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了正殿“放翁堂”,在门口,有一个古老的文物,是一个鼎,可移动的最古老的鼎,我惊奇的目光收了回来,向正殿“放翁堂”走去,一进去,一个雕像树立在眼前,“千古男儿一放翁”这是陆游《钗头凤》一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旁边是彩塑,文官武士的彩塑形态各异,姿态万千,非常生动,“放翁堂”后面是一片梅园,树木森森,非常美丽,我们在一旁坐下,一边休息一边欣赏美丽景色,当然在“罨画池”中的美丽景色还有很多,文人故事,诗词,书画也有很多,需要你来一一寻找。

  在“罨画池”中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品味文人故事,来到“陆游祠”了解陆游的诗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中,曾经拥有过的辉煌,那是其他西方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也曾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仁义志士,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用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历代诗人用自己激情的笔墨,用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谱写了中华民族这个传奇民族的不凡经历。

  一提到陆游这个名字,我们大家肯定会联想到《示儿》这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临死前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在临死前依然还想着祖国还未统一,在死后也想知道自己的祖国是否统一,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对他的钦佩之情。源于对他的喜爱,我渐渐走进了这位中国文坛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更是有着一片报国热枕的熟健之作,诗中的最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苍劲悲凉,充分表现诗人悲愤不已,仍念念不忘沦陷的大好河山的悲痛心情。

  此时我的心情也与诗句围绕,心头积压的满是亡国之恨,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这样的一副场面:在金人的铁蹄下宋朝人民欲哭无泪,盼望着宋朝的王师又是一年。我仿佛也置身于铁马金戈,刀光剑影的战场,感受到两军对战迫人的杀气。

  那时的陆游仕途完全陷入底谷,但他却吟出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千古流芳的传世之作。那时的陆游就像那句话:位卑未敢忘国忧。他把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和满腔的热血都化作自己创作的灵感,谱下了一首又一首的传世佳作。

  陆游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让我钦佩不已,想我中华一个拥有5千年文化历程的泱泱大国,有多少的文人墨客为此挥毫泼墨,用一首首千古流芳的诗词来表现自己对中华,这个世界民族之林的热爱与赞美。让我们继承先辈们高尚的情操,用我们的智慧才华,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满腔热血为我们共同热爱的中华,在史册上写下一段光辉的历程!

  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学过了许多古诗,但仍找不到令我满意的古诗,直到那位诗人的出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班正在上古诗课,听着同学们那齐声朗诵的古诗,我仿佛走进了陆游的世界……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有情人被强行拆散的悲惨的爱情命运,黑暗的社会世道,使陆游与唐琬这对恩爱夫妻不能常相厮守而遗恨终生。当初的妻子,现在已变成了“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即。

  或许这一切对于远去的陆游而言都不重要了。因为他知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的心里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不情愿地迈开了步子。一个小村庄便出现在眼前,我不禁佩服起陆游的智慧来。只见陆游提笔写下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惟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用诗滋养生命和思念,每当思念故乡时,只能抓一把诗解谗,我只能用诗歌守望心中的夙愿,只能让诗歌随金戈铁马

  驰骋于硝烟弥漫的搏杀间,用豪迈填补内心的空白。

  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诗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诗词,无论经过了多久,诗词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陆游,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并不能算是一颗最抢眼的明珠,然而他的诗文以深刻的内容,多变的诗风,圆润的笔调以及一腔爱国热忱,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了一面亘古不移的旗帜。对于这位多产诗人的诗文,我接触得并不多,只是在那“无一语不成天”的诗词当中,偶然触及到了一些背后的东西。

  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注定会孕育出为国请缨的英雄志士,然而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却以偏安江南的软弱姿态为志士们划了一道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鸿沟。陆游的一生都是在这道鸿沟边愁苦徘徊。尽管无法逾越,但他却从未退却。直至“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也不忘努力兑现“自许封侯在万里”的誓言。

  这样的历史与人生的矛盾无言地预示了陆游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一生。

  赴京赶考,遭秦桧排挤,终名落孙山;主战抗金,遭主和派构陷,终一事无成;谏言献计,遭权臣诽谤,终免职罢官。好不容易六年后,能在主战派领袖王炎部下任职,原以为可以延续“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与那多情的南山月共庆夙愿的实现,可谁知,昏庸的皇帝听信谗言,将王炎调回临安,而陆游也随之被派往成都。

  难得他在经过这些年坎坷,还能在“午夜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之时,道出“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慷慨陈词。

  陆游的悲剧性在他的婚姻生活里同样存在。或许事业与家庭终究是有界限的。为报国事业执着一生的陆游还是无法摆脱统治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对陆母的厌弃,陆游最终选择了与唐婉分别,以致一段传世姻缘在沈园的墙壁上留下千年的叹息: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螅矫怂湓冢跏槟淹校。

  陆游也是喜爱梅花的,梅选择在冷寂的东的大地上浮动暗香,不想在春天与百花争艳,它的高洁,它的坚贞,它的孤芳自赏,正是陆游这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也许陆游的一生原本就是一个悲剧。当“此生谁料,心在天山,生老沧州”的深沉叹息响起在中原大地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之泪下,又不知道在那偏安一隅的南宋江山里是否会有人为之洒下一樽安息的祭酒?

  或许这一切对于远去的陆游而言都不重要了。因为他知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题记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较远。

  陆游十二岁即能诗文,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作品内容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乾道七年,应四川宜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为怀念当年,陆游老时写下一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晚年,追忆军旅而壮志未酬,感慨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谁料抗敌在天山,老死于沧州!

  宋光宗即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宋宁宗招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下绝笔《示儿》。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陆游,一个人,一支笔,留下了千古绝唱;陆游,一个人,一份心,留下了赤胆忠心;陆游,一个人,一双手,留下了绝世诗篇……

  南宋,有放翁一人,足矣!南宋,有务观之心,足矣!南宋,有陆游之诗,足矣!

  陆游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传唱的诗,还有他那一颗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忠心……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8)

——陆游《诉衷情》赏析汇总5篇

  这是柳永在“奉旨填词”,漫游江南时所作的一首思念故人的中调词。作为中调这首词在写景与抒情时,既不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为止,结构完整。

  词的上阕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远开阔、疏淡优美的。“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写的是:雨晴之后,溽暑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这时登江楼远望,很有诗情画意。“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江水是“澄明”的,表现了秋水的特点,“生光”是波浪在落照中鳞鳞闪映所致;更远处是层层苍翠的远山:这都是从高处远眺所见的景象,并通过“暮山”暗示了具体的时间。“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很适合具体的环境,因为久久地“伫立江楼”,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物形象。

  断桥、幽径、渔村、孤烟,它们在临*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远的画面。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词的上阕描叙秋景,已为下阕悲秋伤别作了铺垫。

  过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至此,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景响。“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

  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这是在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一些,而是含糊其词。联系柳永其他的羁旅行役之词来看,这“故人”概指他在京都相识的青年歌妓。

  这首词虽非柳永的代表作,但也清新可人,结构工巧。上阙写秋景,凄美动人;下阙思旧情,哀婉感人。意群之间互相照应和映衬,如“伫立”对“静倚”,“暮山”对“暮云”等,词意发展脉络清晰,是一首结构谨严的好词。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是情人怨恋相思之词。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永夜”,即漫漫长夜;一个“抛”字暗示出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担心。起句劈面一问,不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还写出了她因久盼不归而产生的焦灼、苦闷、不安和疑虑。下接“绝来音”,表明所爱深夜不归,并不是不得已的行为,而是故意给她的冷遇,一则写夜阑人静、悄无声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无伴;同时透露出在漫漫长夜、寂寂空闺中她一直在侧耳凝神聆听户外声息的不安心情,门外的每一点哪怕是极轻微的声音都会唤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动和喜悦。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当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头燃起旋又熄灭以后,她终于明白今宵是无望的了,“香阁掩”三字表明了她内心的绝望。一个“掩”字,显示了她的情感所系,她并不想把那个无情的人拒于门外,依然为他留着门,闷坐空闺,独对孤灯,痴痴等待着他。“眉敛”,正是她内心深处压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将西沉时分,他也没有给她消息,或者回来陪伴她。“月将沉”一句不仅点明天将破晓,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没有给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为怨思所苦而一夜无眠,在辗转反侧之际,往日恩爱厮守、形影相随的情景尽在眼前,在独卧孤寝的凄清中更添加了几分寂寞和冷清。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她的语气里有埋怨,有委屈,“争忍”二字反问,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既有不忍苛贵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细体味,竟似有要对方发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为情感的自然生发,不是因为情不自禁,而是来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并无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长夜难眠的孤独,自身情感依依而不获对应的痛苦,终于直接以一个“怨”字透出。“怨”,是因爱所生的恨,是不敢决裂而去的恨。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情之所钟,忽发痴语,这是女子发自内心深处的表白和对负心人的恳切呼唤。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对方已经彻底绝情,任是怎样他也不会回心转意了。虽是如此,但词这样写,却愈见感情激愤而又无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这里既有对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尽。

  词写痴情女子对负心情郎的期待、爱恋与幽怨。心不可换,情痴故欲换之,换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忧。写闺怨情至于此,形象鲜明生动,无以复加。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远开阔、疏淡优美的。词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同时暗指时值秋季;再以“江楼”点出登临地点,“伫立”而“望”则使一个在江楼上长久的孤独默立、凝望远方的词人形象兀现在读者眼前,这也直接引出了下文的景色描写。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脚下,远去的江水清澈明净,波光闪动;隔江而望,暮色中重峦叠嶂,苍苍莽莽。这里从大处落笔,一句写江,一句写山。写江水突出了秋水清澈,澄静如练的特点;写“暮山”则突出了层峦叠翠、高耸入云的特点。这两句对仗工整,字句的锤炼也颇见功力:“远”字把江水逶迤远去的景象点染了出来,使画面一下就开阔起来;“暮”字为景物涂上了苍茫的背景,使整幅画面意境全出。

  接下来,词人的视线落在了水际山峦之中。“遥认断桥幽径”三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远远地辨认出断桥、幽僻的小路,还隐隐约约地辨认出有个小渔村,在这黄昏时分,一缕炊烟正在村里袅袅升起。“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拉开了人与景的距离。景物显得远而小,有些模糊,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断桥”、“幽径”、“渔村”、“孤烟”,这些衰残的意象,渲染出荒凉寂寥、凄清冷落的气氛,它们在临*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远的画面。

  整个上片如一幅境界寥廓的江村晚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深秋雨后的江楼,无语东流的江水,层峦叠翠的远山,还有暮色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景色是凄清沉寂的,心情亦当如此,由此下片转为抒情。

  过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残阳里”紧承“向晚孤烟起”,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也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至此,词人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数词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了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景响。“脉脉朱阑静倚”一句呼应上片的“伫立江楼”,暗示了词人一直在江楼上默然凝伫。“脉脉”二字突出了“静倚”“朱阑”、凝望沉思时的如痴如醉,难以解脱。词中虽为言明词人何以长久地独倚“江楼”,但那种浓重的伤感之情已然深深感染了读者。于是词作水到渠成般过渡到下面一句:“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心情抑郁,竟至没有喝酒却已进入醺醺而醉的状态,足见愁情的深沉、浓烈。这其中,已暗暗透出了“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的浓重的伤别情绪,只是引而未发罢了。随着这种低沉感伤情绪的继续加重,词人满腹的愁思也汹涌如潮起来,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这几句点出了悲秋怀人的主旨。词人置身深秋景色中,远山苍茫的迷蒙,断桥孤烟的冷落,暮云将尽的惨淡,秋光渐老的哀伤,使词人联想到了羁旅生涯的苦涩艰难,前程的渺茫无望。这份生命的悲哀需要有人与他共同承担,而“故人”却远隔千里。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竟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竟日空凝睇”一句中“竟日”与前文的“暮山”、“向晚”、“残阳”、“暮云”相呼应,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词人陷入深深的愁怨难以自拔;“凝睇”又与开头的“江楼”伫望,换头处的“朱阑静倚”以及全篇的景物描写紧密相扣,使全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着一“空”字,表现了词人明知无望,却仍然对“故人”一片痴情,颇能动人心魄。

  这首词虽非柳永的代表作,但也清新可人,结构工巧。上片写秋景,凄美动人;下片思旧情,哀婉感人。这首《诉衷情*》在词体中属于中调,柳永在创作时依据体制的特点,在写景与抒情时,既未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即止。全词结构完整,处处映衬照应,语言雅而不俗,笔调挥洒自如。

  这首词标题为“春游”,上片写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出游,下片则写了所见所感的春天的风物。

  “小桃枝下试罗裳”,是说出游前的准备。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罗裳,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当然是一种很美的映衬。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芳草”,从芳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古代“半面”一词有曾见过面的意思。《后汉书·应奉传》载应奉曾见一车匠于门中露半面,后数十年遇之于途中。仍能认出他来。故有“半面之旧”的说法。也有就指半边脸面,如汤显祖《牡丹亭》:“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或者又指古代遮面之具。还有一个“半面妆”的著名典故,《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李商隐《南朝》诗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徐妃之半面妆,如取用李商隐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陈末年故事。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准此,前面的“玉轮碾*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三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三句非常紧凑。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蝶恋花·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着。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添了一份凄清。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展,似是感叹着“九十韶光如梦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王士禛评此词“情景相生”(《陈忠裕全集》引)。处处是景语,也处处是情语,客观景物无不打上感情的烙印,故能深切感人。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9)

——陆游游山西村原文及赏析实用5份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赏析】

  说明 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游览山西村后写的。全诗生活气息很浓,生动而概括地描绘了当地的秀丽风光和热闹的节日气象,赞美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格,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经常被引用来说明事情在看来似乎无法进行、困难重重时,忽然有了转机的境况,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注释 ①、山西村: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鉴(jiàn)湖附*。

  ②、农家:农村里的人家,指农民。腊(là)酒:腊月(农历十二M月)亦即冬天酿造的酒。浑(hún):混浊。浑酒质量比清酒差。

  ③、鸡豚(tún):指鸡肉和猪肉。豚:小猪。足鸡豚:形容招待客人的`菜很丰盛。

  ④、山重水复:山岭重叠,溪水曲折。

  ⑤、柳暗花明:柳树茂密成荫,显得阴暗;山花鲜艳耀目,色彩明亮。

  ⑥、萧(xiāo)鼓:指吹打乐器发出的声音。春社:古代立春后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日子,叫春社。

  ⑦、衣冠(guān官):衣服和帽子。简朴(pǔ):简单朴素。古风: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客许。闲乘月:趁着月光明亮的晚上出外闲游。

  ⑨、拄(zhǔ)杖:拄着拐杖。无时:随时。夜扣(kòu)门:晚上来敲门作客。叩:敲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作品简介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作品原文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

  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

  箫鼓追随春社*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

  从今若许闲乘月⑺,拄杖无时夜叩门⑻。

  作品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与陆游对话作文合集5篇(扩展10)

——陆游诗作《示儿》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

  《示儿》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我们应该抓住哪个字来读?你从中读出什么?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想象,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想象……如果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板书设计: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死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家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指导

  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学*法。

  三、教学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