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15 00:00:00 [db:标签-标题]

《爱莲说》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莲说》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地位、作用: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它是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尾,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

  2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3、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民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思想教育目标: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重难点阐述依据:根据教学新大纲对初中阶段文言教学的要求:规定古文的比例不少于30%,并且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教法学法的运用

  1、教学对象:从教学对象看,初二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

  2、教学基本思路及方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2)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3)引用美术的色块对比,化难为易,分化学*难点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如下:

  (1)以形成性练*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方法。

  (2)指导议读质颖、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方法。

  (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方法。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

  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形成性练*检查预*

  1、生字难词注音解释。

  2、骈句的有关知识。(以上预*内容课前完成,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从常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入手,积累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有途径。)

  (二)导入新课,激**趣。

  导语设计如下:(配乐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电脑屏幕上显示澳门区旗、区徽的图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上课前,先观察两幅图,谁认识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对澳门。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这就是回归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谁能告诉我,区旗和区徽的主体图案是什么?(莲花)几朵什么样的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是的,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就是以莲花为主,莲花深为澳门人民所喜爱。

  (以上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吸引学生注意,点出学*内容,寓德于教,完成教学目的。)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再从电脑屏幕显示10幅*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莲花有何可爱之处?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有的,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一步即“疏解文意的读法”,(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三)重点语段讨论评析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

  2、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

  3、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4、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欣赏爱莲名句。

  5、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6、根据课文注释,阐述含义。想想这种“君子”应具有什么样的写法?

  7、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品质有无相似之处?这是运用什么样的写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逐步理解本文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同时,为培养学生动手动及能力。我设计一个“君子图”,七个花瓣分别写上君子品德的七个方面,再让学生模仿制作一幅莲花图,对应的花瓣分别填上莲花的七个特点,有投影显示在屏幕上,这一电教手段不仅完成了教学目的1中对“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们继续学*这篇课文的兴趣。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二步即“推究文理的读法”,以领悟促诵读,以诵读加深领悟。)

  (四)学*正衬、反衬的表现手法

  1让、学生分析陶渊明爱莲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明确作者对菊和牡丹的不同态度,并与作者爱莲作比较,体会衬托作用。

  2、利用美术上色块对比知识,区分正衬、反衬手法的运用。(投影展示美术上两组色块对比:A组——白、灰色块对比,B组——白、黑色块对比,提问学生:“两组色块中白色显得更亮,更白?”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B组。”我在这时点出:两组白色的亮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灰色的白色比较接*,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由此,可引出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与反衬。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完成教学难点。

  (五)分析结尾段议论,指导朗读。

  1、试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讨论修辞手法,并强调以花喻人的用意及目的。

  2、用叹词领起并用不同句式写花有何表达效果,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分析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反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抒之情及朗读语气。(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是多读多诵,以上教学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的2熟读能诵,融会于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能获得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三步即“品读意境的读法”,)

  (六)总结“说”的文体特点,指导全文背诵。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说”的文体类似现代散文,文眼即一个“爱”字。(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爱莲说》说课稿2

  1教学目标

  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情分析

  1.这一批学生中有一些从初中起就对语文学*兴趣不大,甚至也有厌倦语文学*的。对他们来说,语文,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语文学*热情,是我们所有高一老师的重中之重。

  2.基础薄弱,学*懒散。有许多学生或书写太差,或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梳理,或写作底子太差,或没有阅读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

  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爱莲说》

  二、学*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蕃”fán多 “亵”xiè亲*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学*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文章来看,作者更欣赏莲花。?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屏幕显示色块对比)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知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馈练*:

  学*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原因。

《爱莲说》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学*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检查;②拓展性练*;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和协作学*,抒发自己对本课学*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6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爱莲说》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爱莲说》说课稿8

  毛利波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

  学校:伊滨区庞村镇第三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爱莲说初中语文人教20xx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预*要求

  1、了解作者简介及本文文体;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3、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颐、蕃、予、淤、濯、涟、蔓、亵、逸、鲜

  4、有能力的同学作者探究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多喜欢以花喻人,借花寄情,(图片展示)玫瑰,康乃馨等等……那么,莲花呢?你会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看看莲适合送给什么样的人(板书课题:爱莲说)

  活动2【活动】走*作者,解读文体(检查预*情况)

  1、走*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解读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

  要求:

  1、一听诵读,抬头挺胸,认真听读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把握语气,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4人小组内可以讨论,小疑难问题,组内自行解决。大家都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方法:小组合作,参考注释,自译课文,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请两位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字意: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3、翻译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B、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方法:首先独立思考,初步形成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统一答案;最后选出代表,班内抢答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好的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对它们流露出什么情感?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活动7【练*】课堂练*

  实践语言,*得语感。(任选其一进行)

  A、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B、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君子内涵。

  活动8【活动】本课小结

  思考与讨论:结合以上学*,说说你认为莲花要送给什么样的人?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9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七、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说课稿10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体现教学直观性)(一)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爱莲说》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文特点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材的作用:定篇

  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学*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 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中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以教师的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要做到简单、明确,及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者及文本简介:

  对作者几文本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难字词

  步骤: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笔画出难读难写的字词,注音,教师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掌握诵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诵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着重于短文中的骈句和排比句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和点评。

  4、研究课文,解决问题

  步骤:先给学生3分钟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

  然后分步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出表现在哪里?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

  语句表达了莲花什么样的特点?

  (3)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段议论了些什么呢?找出议论

  莲花的句子。

  (4) 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5) 作者写莲,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

  (6) “噫”是个感叹词,作者在感叹什么呢?

  (7) 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

  ——牡丹”的顺序写?作者菊牡丹莲各是什么态度?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的背景,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5、 总结

  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君子的思考,并延伸至自我道德修养的思考。然后,做一课外练笔,把思考所得写出。最后再一次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 —君子者,何人?

  体态香气 ——正直通达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人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逐利、趋炎附势的摒弃。而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要保持坚贞正直操守,树立正确地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2、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和作者的生*。

  3、过程和方法目标: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5、教学重点,难点

  《爱莲说》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意但是对更深层次思想内涵要准确把握会有些难度,而学古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领悟文章的内涵。养成正直的操守。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1)教学重点:理解莲的美丽形象,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古文重在多读,读顺畅,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

  2、点拨质疑法(通过教师点拨质疑而引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学*的主动性,加强对课文理解。)

  3、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的学*。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据此,我确定以下学法:

  1、自主学*法:主要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对文章字句的疏通。)

  2、合作、探究法:主要对于文章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和“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等。)

  四、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始终抓住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课堂教学内容,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认识“爱莲”人。

  1、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积累)

  3、什么是“说”?

  (二)诵读“爱莲”文

  这个环节主要助学生积累必要文言词语,简单了解文章内容。所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学生齐读:读正确字音

  2 、教师播放录音:把握停顿

  3 、学生自由读:弄清字、词、节奏

  (三)了解“爱莲”心

  疏通文意(出示学*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并进行提问)

  五、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采用直观性原则,突出文章内容,又方便学生课下更好地理解课文。)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体态香气——正直通达——君子者,何人?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阅读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1)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莲说》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 ”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 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这既有利于营造学*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

  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

  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 “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②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 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爱莲说》说课稿 篇3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七、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文特点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材的作用:定篇

  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学*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 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中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以教师的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要做到简单、明确,及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者及文本简介:

  对作者几文本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难字词

  步骤: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笔画出难读难写的字词,注音,教师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掌握诵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诵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着重于短文中的骈句和排比句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和点评。

  4、研究课文,解决问题

  步骤:先给学生3分钟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

  然后分步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出表现在哪里?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

  语句表达了莲花什么样的特点?

  (3)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段议论了些什么呢?找出议论

  莲花的句子。

  (4) 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5) 作者写莲,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

  (6) “噫”是个感叹词,作者在感叹什么呢?

  (7) 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

  ——牡丹”的顺序写?作者菊牡丹莲各是什么态度?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的背景,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5、 总结

  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君子的思考,并延伸至自我道德修养的思考。然后,做一课外练笔,把思考所得写出。最后再一次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 —君子者,何人?

  体态香气 ——正直通达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学*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检查;②拓展性练*;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和协作学*,抒发自己对本课学*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人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逐利、趋炎附势的摒弃。而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要保持坚贞正直操守,树立正确地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2、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和作者的生*。

  3、过程和方法目标: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5、教学重点,难点

  《爱莲说》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意但是对更深层次思想内涵要准确把握会有些难度,而学古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领悟文章的内涵。养成正直的操守。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1)教学重点:理解莲的美丽形象,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古文重在多读,读顺畅,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

  2、点拨质疑法(通过教师点拨质疑而引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学*的主动性,加强对课文理解。)

  3、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的学*。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据此,我确定以下学法:

  1、自主学*法:主要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对文章字句的疏通。)

  2、合作、探究法:主要对于文章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和“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等。)

  四、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始终抓住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课堂教学内容,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认识“爱莲”人。

  1、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积累)

  3、什么是“说”?

  (二)诵读“爱莲”文

  这个环节主要助学生积累必要文言词语,简单了解文章内容。所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学生齐读:读正确字音

  2 、教师播放录音:把握停顿

  3 、学生自由读:弄清字、词、节奏

  (三)了解“爱莲”心

  疏通文意(出示学*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并进行提问)

  五、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采用直观性原则,突出文章内容,又方便学生课下更好地理解课文。)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体态香气——正直通达——君子者,何人?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 篇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地位、作用: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它是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尾,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

  2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3、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民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思想教育目标: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重难点阐述依据:根据教学新大纲对初中阶段文言教学的要求:规定古文的比例不少于30%,并且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教法学法的运用

  1、教学对象:从教学对象看,初二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

  2、教学基本思路及方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2)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3)引用美术的色块对比,化难为易,分化学*难点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如下:

  (1)以形成性练*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方法。

  (2)指导议读质颖、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方法。

  (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方法。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

  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形成性练*检查预*

  1、生字难词注音解释。

  2、骈句的有关知识。(以上预*内容课前完成,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从常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入手,积累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有途径。)

  (二)导入新课,激**趣。

  导语设计如下:(配乐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电脑屏幕上显示澳门区旗、区徽的图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上课前,先观察两幅图,谁认识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对澳门。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这就是回归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谁能告诉我,区旗和区徽的主体图案是什么?(莲花)几朵什么样的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是的,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就是以莲花为主,莲花深为澳门人民所喜爱。

  (以上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吸引学生注意,点出学*内容,寓德于教,完成教学目的。)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再从电脑屏幕显示10幅*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莲花有何可爱之处?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有的,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一步即“疏解文意的读法”,(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三)重点语段讨论评析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

  2、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

  3、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4、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欣赏爱莲名句。

  5、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6、根据课文注释,阐述含义。想想这种“君子”应具有什么样的写法?

  7、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品质有无相似之处?这是运用什么样的写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逐步理解本文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同时,为培养学生动手动及能力。我设计一个“君子图”,七个花瓣分别写上君子品德的七个方面,再让学生模仿制作一幅莲花图,对应的花瓣分别填上莲花的七个特点,有投影显示在屏幕上,这一电教手段不仅完成了教学目的1中对“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们继续学*这篇课文的兴趣。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二步即“推究文理的读法”,以领悟促诵读,以诵读加深领悟。)

  (四)学*正衬、反衬的表现手法

  1让、学生分析陶渊明爱莲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明确作者对菊和牡丹的不同态度,并与作者爱莲作比较,体会衬托作用。

  2、利用美术上色块对比知识,区分正衬、反衬手法的运用。(投影展示美术上两组色块对比:A组——白、灰色块对比,B组——白、黑色块对比,提问学生:“两组色块中白色显得更亮,更白?”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B组。”我在这时点出:两组白色的亮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灰色的白色比较接*,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由此,可引出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与反衬。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完成教学难点。

  (五)分析结尾段议论,指导朗读。

  1、试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讨论修辞手法,并强调以花喻人的用意及目的。

  2、用叹词领起并用不同句式写花有何表达效果,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分析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反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抒之情及朗读语气。(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是多读多诵,以上教学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的2熟读能诵,融会于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能获得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三步即“品读意境的读法”,)

  (六)总结“说”的文体特点,指导全文背诵。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说”的文体类似现代散文,文眼即一个“爱”字。(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爱莲说》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体现教学直观性)(一)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爱莲说》说课稿 篇12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说课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 篇14

  毛利波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

  学校:伊滨区庞村镇第三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爱莲说初中语文人教20xx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预*要求

  1、了解作者简介及本文文体;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3、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颐、蕃、予、淤、濯、涟、蔓、亵、逸、鲜

  4、有能力的同学作者探究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多喜欢以花喻人,借花寄情,(图片展示)玫瑰,康乃馨等等……那么,莲花呢?你会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看看莲适合送给什么样的人(板书课题:爱莲说)

  活动2【活动】走*作者,解读文体(检查预*情况)

  1、走*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解读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

  要求:

  1、一听诵读,抬头挺胸,认真听读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把握语气,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4人小组内可以讨论,小疑难问题,组内自行解决。大家都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方法:小组合作,参考注释,自译课文,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请两位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字意: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3、翻译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B、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方法:首先独立思考,初步形成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统一答案;最后选出代表,班内抢答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好的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对它们流露出什么情感?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活动7【练*】课堂练*

  实践语言,*得语感。(任选其一进行)

  A、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B、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君子内涵。

  活动8【活动】本课小结

  思考与讨论:结合以上学*,说说你认为莲花要送给什么样的人?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2)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爱莲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体会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阶段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作者是如何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尤其是文言散文,学生初次学*有一定难度,更需要在熟读基础上,疏通文意,进而理解文章主旨。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重点实词,熟读成诵,欣赏“莲”美丽的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将莲人格化,通过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描写赞美了莲的高尚品质,通过正衬反衬的手法,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学生认识上的“死区”。因此,难点确定为: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其理想的,了解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正衬、反衬在文中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五、说学法

  好的教法对应好的学法,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让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板书)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作者简介(2分钟)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作品《爱莲说》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2、解读标题(2分钟)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3、诵读课文(6分钟)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弄清字音字义。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不可亵玩焉不蔓不枝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品味作者感情。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富有感情。

  E、请代表范读,老师进行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6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23分钟)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点拨。)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2、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4、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5、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理解莲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逐步理解本文的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

  6、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四)小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拓展延伸(4分钟)

  谈谈你对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看法。(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分钟)

  写一篇关于花的散文,3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爱高洁之莲——慕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爱莲说》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7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3、“迁移练*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9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说课稿10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爱莲说》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这既有利于营造学*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

  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

  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爱莲说》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1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学*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检查;②拓展性练*;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和协作学*,抒发自己对本课学*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利用“周敦颐家谱”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情境,激发学*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齐读整体感知。

  4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请讨论回答;

  1、)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延伸练*,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3)

——爱莲说教案12篇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巩固对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与内容】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几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状?

  2、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点】

  ①、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 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 ——《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诵,初领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认真地听一遍本课的'配乐朗诵,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①、把你对莲的描绘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上横线;②、思考如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复述,感知文意 (学生发言)

  刚才听了一遍课文朗诵,之前,同学们在预*课上已经结合课下的注释,对本课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几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遍课文内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内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观点进行变式阐述)

  四、录像欣赏,加深文意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理解课文,请欣赏、感知一段精彩的录像。

  五、课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现莲的定格画面)

  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段精彩的录像,确实把我们带入了对莲的一片遐思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一起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三、解题,揭示学*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明确]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明确]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人民喜欢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这篇。

  题解

  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

  朗读指导: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扫清生字词

  í fán ū zhuó dí lián xiè ì ī xiǎn

  颐 蕃 淤泥 濯 洗 涤 清涟 亵玩 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 “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

  5,指名朗读

  三、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

  2、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莲 君子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 …不妖) -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气质 (亭……亵玩焉) ----清高 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这种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视的情感?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对照板书,齐背课文。

  四、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五、能力训练。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4)

——爱莲说说课稿6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5)

——爱莲说说课稿范本10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以及发现式学*、小组式学*、交往学*等学*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

  第四方面:说学*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朱者赤,*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3、“迁移练*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

  学*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体现教学直观性)(一)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6)

——《爱莲说》说课稿(10)份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的*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体会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阶段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作者是如何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尤其是文言散文,学生初次学*有一定难度,更需要在熟读基础上,疏通文意,进而理解文章主旨。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重点实词,熟读成诵,欣赏“莲”美丽的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将莲人格化,通过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描写赞美了莲的高尚品质,通过正衬反衬的手法,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学生认识上的“死区”。因此,难点确定为: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其理想的,了解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正衬、反衬在文中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五、说学法

  好的教法对应好的学法,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让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板书)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作者简介(2分钟)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作品《爱莲说》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2、解读标题(2分钟)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3、诵读课文(6分钟)

  依据大纲对学*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弄清字音字义。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不可亵玩焉不蔓不枝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品味作者感情。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富有感情。

  E、请代表范读,老师进行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6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23分钟)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据此我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点拨。)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2、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4、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5、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理解莲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逐步理解本文的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

  6、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四)小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拓展延伸(4分钟)

  谈谈你对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看法。(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分钟)

  写一篇关于花的散文,3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爱高洁之莲――慕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7)

——《爱莲说》周敦颐范文五份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爱莲说》文言知识

  生字

  予(yú)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蕃(fán)

  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爱莲说》写作风格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创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曾在庐山的濂溪书院中赞叹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亦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后来,赣州人为纪念他,建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颐的图像及一些文章于石壁。此时,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来到九江,把他曾祖写的《爱莲说》墨本送赠,于是赣州人就在书院莲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传千古。

  《爱莲说》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逐句翻译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⒉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我(却)[1]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

  ⒌中通外直,

  (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表笔直,

  ⒍不蔓(màn)不枝,

  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或:不长藤蔓,不生枝节,

  ⒎ 香远益清,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幽,

  ⒏亭亭净植,

  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

  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⒓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

  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应该(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当然)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⑥为庭实焉。 (选自《养竹记》(节选)白居易)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⑥树:栽植。

7、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香远益清

  ③陶后鲜有闻 ④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②竹似贤,何哉?(2分)

  9、【甲】文分别描写莲的 ,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她的神态;而【乙】文则从本固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2分)

  10、【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写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呢?(2分)

  11、 假如我市确定市花,进行民意调查,你准备提名哪一种花作为我市的市花?请谈谈理由。(2分)

答案

  8、(4分;一句2分)

①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它。

  ② 作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9、(2分,每空0.5分)

生长环境 ;性直 、 心空 、 节贞

  10、(2分)

示例:豁达正直,决不趋炎附势,志洁行廉,端庄严肃(答出两点即可)

  11、(2分)

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花应是在本市能生长的。

翻译:

  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⒊学*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 导入课新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这篇文章。

  二、体裁及作者的介绍

  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4、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翻译。教师纠正。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11、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2、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巩固练*

  (1)、背诵全文。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文章的主旨句是:

  (5)、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爱莲说》文言知识

  生字

  予(yú)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蕃(fán)

  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爱莲说》写作风格


《爱莲说》说课稿(扩展8)

——爱莲说试题实用五份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7(1)却(可是,但是)

  (2)通 (同)返,返回

  (3)遮蔽(遮住,遮掩)

  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9、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1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7(1)却(可是,但是)

  (2)通 (同)返,返回

  (3)遮蔽(遮住,遮掩)

  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9、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1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爱莲说》小测试题

  姓名:分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 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朱者赤,*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二:《爱莲说》小测试题

  姓名:分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多)②晋陶渊明独爱菊(唯独)世人甚爱牡丹(很,非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被污染)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庄重)亭亭净植(树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而不庄重)陶后鲜有闻(少)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助词,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何陋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朱者赤,*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9、《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0、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__。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朱者赤,*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宜乎众矣。

  二、翻译下列句子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选择

  8、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四、回答以下问题

  9、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什么?

  1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形容,就是?

  11、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孟子认为:“*朱者赤,*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3、目前,哈尔滨市正在进行“市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市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①荷花②牡丹③梅花

  示例: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选择 为国花,因为:

  答案:

  1、蕃:多。

  2、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亵:亲*而不庄重。

  5、宜:应当。

  6、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7、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8、( C )

  9、出淤泥而不染。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12、一:同意孟子的“*朱者赤,*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13、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而不庄重)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问所从来,具答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