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30 00:00:00 说课稿

摇篮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

  3、学*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的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摇篮曲》,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将能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音乐家舒伯特》当中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曲调温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深沉、纯真的母爱。能够用悠长的气息,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

  2、感受音乐文化差异,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样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现中的作用。

  3、运用模唱、聆听、对比、小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歌曲体裁;体会装饰音在刻画形象抒**感中的作用。

  2、从谱面上感知旋律,体会歌曲旋律特点,在理性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体会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能进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时,用悠长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圆润、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摇篮曲,感受妈妈对孩子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装饰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能比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音乐欣赏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

  ——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新歌。

  一、激情导入: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于乐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妈妈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在爱心小卡片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摇篮曲》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摇篮曲》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摇篮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4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节拍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缓,细腻得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子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到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6767这一体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需要,我本着既能让孩子掌握知识,又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与优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中文版),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似水柔情与疼爱。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形式歌颂母亲的作品,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本人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曲八度大跳及双倚音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

  四、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因此,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及课外欣赏歌颂母爱的歌曲,很好地渗透到德育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愉快地学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受到母爱的渲陶,从而不仅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五、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电子琴。

  六、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将以张熊飞教授“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诱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过程中,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酝酿情感

  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情景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情景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接着再让学生从三种音乐体裁里找出一种适合妈妈哄孩子睡觉的音乐,从中导出了本节课要学*的歌曲。

  2、学*歌曲,表现情感

  (1)、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认识歌曲的作者及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

  (2)、在学唱歌之前,根据歌曲的难点高八度演唱,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唱好歌曲,我设计了一段发声练*:12 34|54 32|1--‖(LU——),做好唱歌的铺垫。

  (3)、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U”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为做好表演唱的准备。

  (4)、学唱歌词先让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与歌曲中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用电子琴带动与学生的讨论、尝试,结合老师动情的范唱,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欣赏不同民族或国籍的《摇篮曲》,揭示《摇篮曲》的音乐特征。

  通过欣赏不同国籍的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2)、搜集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我设计观看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从中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很好的得到德育渗透,本节课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带着母亲的爱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七、说板书设计

  《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

  1=F速度:稍慢、舒缓

  力度:轻柔

  情绪:温馨、亲切、安宁、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摇篮曲说课稿 (菁华5篇)

摇篮曲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

  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

  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3edu,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

  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及良好的学**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

  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

  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

  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及良好的学**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

  3、学*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曲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摇篮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温暖亲切、贴*孩子生活,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妈妈爱孩子的亲切情感。教材要求幼儿不仅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来,还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根据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把投入情境地演唱、表演,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技能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同时,它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孩子年龄特征,我本着既能让孩子掌握知识,有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轻生柔和的,并富有表情的演唱。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乐曲节奏做动作,学会创编,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妈妈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准备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将改变过去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进行练*的单一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探尝试教学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根据小年龄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准备以角色表演的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孩子的学*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学*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洋洋娃娃和小熊》、《摇篮曲》和一些可爱的布娃娃。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整体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将以张熊飞教授“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诱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过程中,达到本节的预期目标。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2、启发诱导,引入新课

  3、角色游戏,掌握知识。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每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众所周知,愉快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而且又把他们带入一种特定的学*情境之中,为新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一上课将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放录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走进教室,在全部幼儿都已归位时,音乐突然变成“摇篮曲”,这时,我便会轻轻的将洋娃娃放入摇篮中,边唱边轻轻的摇,接着,让他们安静入座休息,并引出了导语:“刚才洋娃娃和我们一起跳舞,现在洋娃娃在做什麽?为什麽洋娃娃跳着舞,突然,就悄悄的睡着了?”

  这些简洁的语言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兴趣,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从欢快到安静的变化过程,使他们深切体会到“摇篮曲”的宁静、优美、舒缓、的音乐意境,接着让他们自然的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边欣赏边一起哼唱,此时,我会轻轻的拍着小朋友的肩膀。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回顾小时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的那种幸福感觉,这样在感觉中就自然地进入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2、启发诱导、引入新课。

  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而中班的孩子往往对事物的观察缺乏计划性,情绪性很大。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掌握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对事物能较长时间观察的能力。

  首先,我准备出示课件,然后指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说:“蓝天是摇篮,白云轻轻的飘,摇着星宝宝,你看!星宝宝都睡着了,如果大海是摇篮,该摇着谁呀?花园是摇篮呢?那麽,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妈妈的手臂是摇篮,又该摇着谁睡觉呢?”这些问题估计孩子们通过观察都会很轻松的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我顺势提问:小朋友想一想,此时的妈妈会用什麽样的声音来唱歌呢?由于孩子在上节学过这首歌曲,因此他们不难回答出来(用轻声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接着我就安排他们富有表情的演唱《摇篮曲》,这样既巩固旧知,也发展了情感,自然的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角色游戏,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歌曲《睡吧!小宝贝》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布娃娃吗?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布娃娃,(教师出示)喜欢吗?想一想谁是布娃娃的摇篮呢?

  说完,教师出示音乐课件,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歌曲《睡吧!小宝贝》。看完后,幼儿会说自己是布娃娃的摇篮。接着,我就让幼儿抱起身边的布娃娃,做妈妈的动作哄布娃娃睡觉,边跟音乐边反复的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这样,把幼儿带入设定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掌握了歌词,提高了兴趣。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一句一句教的老套教法。在此活动中,幼儿也真正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妈妈的温情、伟大,同时又无意识的掌握了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兴趣的稳定性差,这样反复的游戏活动,会使他们感到疲倦,有一丝睡意,此时,我设计了声情并茂的表演,来再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就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教师范跳,提高兴趣。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在低沉的情绪中,去欣赏另一种美的享受、改善一下幼儿的激情,并体会每个做妈妈、爱孩子的亲切情感,来进一步体会母爱之情。

  由于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智慧离不开思维,而思维离不开动作,活动是一种直观动作,具有形象特点,适合幼儿期思维,使幼儿在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我进一步深化了第四个环节。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让通过本节课的学*与体会,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几对本节课的理解,让孩子去走到大自然中,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大胆的去想象,进行创编。比如: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大树是鸟宝宝的摇篮等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画形式画下来,发展绘画能力,这样从课堂实践延伸,目的是做到课内外结合,进而培养幼儿敢于探讨‘知识的奥妙,同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的良好品德。

  最后,在这首欢快的音乐声中,师生与洋娃娃一起随着音乐走出教室。纵观整节音乐教学活动,我本着“以人为本,敢于创新”的原则,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随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新知,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并获取多方面的感性经验,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到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全部结束。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以鲜艳生动的画面衬托,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直观形象,简明完整,既激发了孩子的学*兴趣,又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孩子以美的启迪和享受。

  七、说诱思探究,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理念的。在本课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充分体现张熊飞教授“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教学思想,从孩子的学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孩子的学*兴趣,然后设疑激情,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新内容,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体验做妈妈的感觉,激励幼儿会有意义地去玩,在玩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以诱导性语言,运用孩子天生爱模仿、爱动的特性,来捕捉幼儿的每个灵感,点燃幼儿心灵深处的创新意识,这些巧妙的“诱”,自然开启学生自主探究之门,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动手做、动耳听、动口议、动脑思。达到教师的善诱和孩子的善思和谐统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超越自己,又在心灵体验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摇篮曲说课稿5

  第五单元:音乐家舒伯特

  演唱:摇篮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摇篮曲》,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将能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音乐家舒伯特》当中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曲调温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深沉、纯真的母爱。能够用悠长的气息,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

  2、感受音乐文化差异,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样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现中的作用。

  3、运用模唱、聆听、对比、小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歌曲体裁;体会装饰音在刻画形象抒**感中的作用。

  2、从谱面上感知旋律,体会歌曲旋律特点,在理性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体会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能进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时,用悠长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圆润、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摇篮曲,感受妈妈对孩子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装饰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能比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音乐欣赏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

  ——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新歌。

  一、激情导入: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于乐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妈妈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在爱心小卡片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摇篮曲》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摇篮曲》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摇篮曲说课稿合集十篇

  摇篮曲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

  3、学*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曲说课稿 2

  教材分析:

  《小小摇篮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创作歌曲。4/4拍,徵调式。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紧凑,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个乐句,起伏的旋律流畅而抒情,似摇篮有规律地晃动。第二部分旋律重复较多,配合着紧凑的节奏和幻想似的歌词的叙述,极富童趣。想象使孩子进入了梦幻的童话故事,抒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但《小小摇篮曲》曲调优美、柔和。在二年级上如此安静的《小小摇篮曲》是违背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这一特征。但同时这一学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力强,对游戏、对有一定故事性情节的题材又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可以让孩子们浸润在游戏、故事的情境中,在愉快舒适的活动中学*、体验这一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齐唱学过的歌曲

  二、游戏导入

  1、情境创设:

  (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咱们要静静地去学*,可不可以?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一幅星空图作为导入,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静、轻的夜里的气氛,使孩子们都能自觉投入到这种氛围中,从而为接下来的轻松愉快的学*做好铺垫】

  2、推摆游戏:

  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呢,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师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每两拍一次推;生按照老师的推方向进行摇摆。)

  【设计意图:摇摆游戏,即节奏律动活动。通过这一师生互动,教师可从容地观测每一个学生的注意情况,使教师的推动和他们的主动律动成为注意的焦点。让孩子们在律动中体验愉悦、轻松的心情。】

  3、感受“摇篮曲”:

  师: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现在我边唱边推,你们来听、来做。我往哪推你往哪做。

  师一边深情地唱舒伯特《摇篮曲》一边做推动动作,生进行律动。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生回答(摇篮曲)

  你所知道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晃动感……

  师: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乐曲。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初步感受到摇篮曲的静、轻、摇晃感等特征】

  三、歌曲学*

  1、初步聆听、感受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唱着她的《小小摇篮曲》哄着她的“小宝宝”睡觉呢。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唱的摇篮曲是怎样的?她的“小宝宝”是谁?

  播放歌曲

  生听后回答:“小宝宝”是布娃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认识歌曲演唱内容】

  2、复听,进一步体验

  师:听这位小朋友唱摇篮曲时真幸福!我也想学这位小朋友唱一唱《小小摇篮曲》了,但我还想要有人来当我的“小宝宝”,现在有谁愿意来做我的“小宝宝”让我哄一哄?

  生反馈(师要鼓动全班孩子一起当“小宝宝”进行合作)

  师:注意你要配合我。那么怎么配合我呢?

  生回答。要点:动作――摇动;仔细感受

  师跟伴奏演唱《小小摇篮曲》,生律动

  【设计意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歌曲,唤起情感经验,激起学*兴趣。】

  3、第一段学*

  (1)第一、二乐句:入睡

  师:现在呀,我来当布娃娃,也就是你们的“小宝宝”,还记得一开始我还没入睡你是怎样唱的?

  生回答

  师展示前两个乐句歌谱,并播放

  听后生跟琴演唱

  师:这两次的“������健庇迷跹�的口气去唱?(亲切)

  解决难点之一:师处理两处“������健钡难莩�。(要求:安静、情绪比较*稳,没有太大起伏)

  (2)第三、四乐句:梦中

  师: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真柔和,我听了真的要睡着了。我现在在梦的太空中遨游,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会为我哄唱些什么呢?可以先读一读。

  生读:你会梦见��,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剑�����剑�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听一听这两句吧。

  师展示三、四句歌谱,并播放

  师:这时候的语气应该是?

  生回答(亲切、深情)

  解决难点之二:第三乐句演唱

  师:先念一遍,再随师唱。

  解决难点之三:最后一处“����剑�����健毖莩�。(要求:表达无限的爱意,情绪有一点点激动。这时候配上摇摆的动作,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

  (3)完整学唱第一段。

  展示第一段大谱表,生跟琴轻唱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整地为我唱一唱,在碰到“������健笔保�小朋友就摇动起来,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生跟琴演唱

  (4)合作学*:

  师生接唱:师唱有意义的词,生唱衬词。

  小组接唱:分两大组一部分唱有意义的词、一部分唱衬词。

  (5)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6)生有感情地完整唱第一段

  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哄着入睡、梦中”这一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过程,渐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歌曲,走进并沉浸在幻想的意境中。能演唱并体会歌曲不同的情绪。合作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种自然的交往中学*,让歌声触动生命的内在经验,课堂就会变得很舒适】

  4、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我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先来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

  展示第二段歌词,播放这段歌曲。

  听完后,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师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第一段落实好的基础上,第二段让孩子有质量地听一遍(倾听),再自己跟钢琴伴奏演唱,充分发挥孩子自觉能动性,培养孩子主动聆听、主动学*的*惯】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改编动作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摇篮曲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摇晃动作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检测孩子对摇篮曲节奏把握的情况的时候】

  5、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生有表情地表演

  6、个别表演

  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检查学*情况,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听赏和评价】

  四、拓展

  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着名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使课堂首尾呼应,再次唤起学生经验,去深刻体会摇篮曲的特征,拓宽知识面】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六、组织下课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微评:

  这一课为孩子们营造了十分安静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十分投入,在静静的聆听、静静地感受、静静地学唱中,师生共同促成了这一课的较好完成。

  但是这一课有个不足点,就是设计的情境极其脆弱,趣味性不强,容易让学生给破坏。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情节性也强,根据一点,再争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动、好模仿,侧重形象思维的特点,这堂课也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层层推入,从演唱情绪方面入手来学*歌曲,效果会更好

  摇篮曲说课稿 3

  教材分析:

  《小小摇篮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创作歌曲。4/4拍,徵调式。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紧凑,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个乐句,起伏的旋律流畅而抒情,似摇篮有规律地晃动。第二部分旋律重复较多,配合着紧凑的节奏和幻想似的歌词的叙述,极富童趣。想象使孩子进入了梦幻的童话故事,抒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但《小小摇篮曲》曲调优美、柔和。在二年级上如此安静的《小小摇篮曲》是违背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这一特征。但同时这一学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力强,对游戏、对有一定故事性情节的题材又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可以让孩子们浸润在游戏、故事的情境中,在愉快舒适的活动中学*、体验这一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齐唱学过的歌曲

  二、游戏导入

  1、情境创设:

  (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咱们要静静地去学*,可不可以?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一幅星空图作为导入,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静、轻的夜里的气氛,使孩子们都能自觉投入到这种氛围中,从而为接下来的轻松愉快的学*做好铺垫】

  2、推摆游戏:

  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呢,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师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每两拍一次推;生按照老师的推方向进行摇摆。)

  【设计意图:摇摆游戏,即节奏律动活动。通过这一师生互动,教师可从容地观测每一个学生的注意情况,使教师的推动和他们的主动律动成为注意的焦点。让孩子们在律动中体验愉悦、轻松的心情。】

  3、感受“摇篮曲”:

  师: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现在我边唱边推,你们来听、来做。我往哪推你往哪做。

  师一边深情地唱舒伯特《摇篮曲》一边做推动动作,生进行律动。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生回答(摇篮曲)

  你所知道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晃动感……

  师: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乐曲。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初步感受到摇篮曲的静、轻、摇晃感等特征】

  三、歌曲学*

  1、初步聆听、感受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唱着她的《小小摇篮曲》哄着她的“小宝宝”睡觉呢。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唱的摇篮曲是怎样的?她的“小宝宝”是谁?

  播放歌曲

  生听后回答:“小宝宝”是布娃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认识歌曲演唱内容】

  2、复听,进一步体验

  师:听这位小朋友唱摇篮曲时真幸福!我也想学这位小朋友唱一唱《小小摇篮曲》了,但我还想要有人来当我的“小宝宝”,现在有谁愿意来做我的“小宝宝”让我哄一哄?

  生反馈(师要鼓动全班孩子一起当“小宝宝”进行合作)

  师:注意你要配合我。那么怎么配合我呢?

  生回答。要点:动作——摇动;仔细感受

  师跟伴奏演唱《小小摇篮曲》,生律动

  【设计意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歌曲,唤起情感经验,激起学*兴趣。】

  3、第一段学*

  (1)第一、二乐句:入睡

  师:现在呀,我来当布娃娃,也就是你们的“小宝宝”,还记得一开始我还没入睡你是怎样唱的?

  生回答

  师展示前两个乐句歌谱,并播放

  听后生跟琴演唱

  师:这两次的“吔啰啰吔”用怎样的口气去唱?(亲切)

  解决难点之一:师处理两处“吔啰啰吔”的演唱。(要求:安静、情绪比较*稳,没有太大起伏)

  (2)第三、四乐句:梦中

  师: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真柔和,我听了真的要睡着了。我现在在梦的太空中遨游,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会为我哄唱些什么呢?可以先读一读。

  生读: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吔啰吔,吔啰吔,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听一听这两句吧。

  师展示三、四句歌谱,并播放

  师:这时候的语气应该是?

  生回答(亲切、深情)

  解决难点之二:第三乐句演唱

  师:先念一遍,再随师唱。

  解决难点之三:最后一处“吔啰吔,吔啰吔”演唱。(要求:表达无限的爱意,情绪有一点点激动。这时候配上摇摆的动作,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

  (3)完整学唱第一段。

  展示第一段大谱表,生跟琴轻唱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整地为我唱一唱,在碰到“吔啰啰吔”时,小朋友就摇动起来,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生跟琴演唱

  (4)合作学*:

  师生接唱:师唱有意义的词,生唱衬词。

  小组接唱:分两大组一部分唱有意义的词、一部分唱衬词。

  (5)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6)生有感情地完整唱第一段

  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哄着入睡、梦中”这一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过程,渐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歌曲,走进并沉浸在幻想的意境中。能演唱并体会歌曲不同的情绪。合作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种自然的交往中学*,让歌声触动生命的内在经验,课堂就会变得很舒适】

  4、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我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先来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

  展示第二段歌词,播放这段歌曲。

  听完后,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师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第一段落实好的基础上,第二段让孩子有质量地听一遍(倾听),再自己跟钢琴伴奏演唱,充分发挥孩子自觉能动性,培养孩子主动聆听、主动学*的*惯】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改编动作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摇篮曲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摇晃动作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检测孩子对摇篮曲节奏把握的情况的时候】

  5、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生有表情地表演

  6、个别表演

  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检查学*情况,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听赏和评价】

  四、拓展

  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着名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使课堂首尾呼应,再次唤起学生经验,去深刻体会摇篮曲的特征,拓宽知识面】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六、组织下课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微评:

  这一课为孩子们营造了十分安静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十分投入,在静静的聆听、静静地感受、静静地学唱中,师生共同促成了这一课的较好完成。

  但是这一课有个不足点,就是设计的情境极其脆弱,趣味性不强,容易让学生给破坏。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情节性也强,根据一点,再争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动、好模仿,侧重形象思维的特点,这堂课也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层层推入,从演唱情绪方面入手来学*歌曲,效果会更好

  摇篮曲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五册第五课表演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正确的速度,柔美圆润的声音,完整、准确、深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歌曲宁静的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心中有爱”的人。

  二、教材分析: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2/4拍,徵调式,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通过“八度大跳”、“切分节奏”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MU”音的运用更是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使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深情的演唱来表现对妈妈的爱;

  2、教学难点: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深蓝色窗帘,竖笛。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亲爱的孩子们,请伸出你的双手,和老师一起捧起一颗“感恩的心”(教师演唱并带领学生做手语。

  设计意图:这里的律动《感恩的心》高潮部分为整个的教学做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进行深情的道白:“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人间?是谁,用爱把我们温暖?是谁,哺育我们健康成长?是谁,给了我们温馨的家园?”学生会答:“是妈妈”。紧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妈妈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下来进入对话:“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妈妈为我们做过的太多太多,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在这里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那有一个给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她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导入这一部分,我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妈妈的爱,我想,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应该是最好的“激情”方式,而谈话法的运用又巧妙地为聆听设下了伏笔。

  (三)新歌教学:

  1、初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看一看为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吧!”课件出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在欣赏前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把听到的看到的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生动吧!”(初听后让学生来讲一讲歌曲讲述的故事,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对歌曲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复听:“多么美好的故事,多么动人的旋律,请听老师来演唱歌曲,感受一下老师是用怎样的速度、节拍来表现歌曲的轻柔和宁静的吧!请大家用身体的律动来配合老师!”

  设计意图: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律动更能使师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哼唱旋律:“那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大家轻轻地走进妈妈的房间,用最轻柔的声音来为妈妈哼唱摇篮曲吧!嘘,可别吵醒了妈妈啊!”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的情境主要是控制学生哼唱的音量与情绪的把握,歌曲情绪的把握应该从一开始接触唱就注意引导情绪的处理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单纯是放在歌曲处理的部分来完成的。)

  4、歌词朗诵:“我们把最动听的曲子唱给了妈妈,那让我们把最动情的朗诵也送给送给妈妈吧!”教师带着学生在伴奏下按节奏朗诵歌词。

  设计意图: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是为了情感的延续,也是为下面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5、填词演唱:“下面就让我们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吧!”(学生随琴填词演唱,学唱的过程学生是主人,在这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唱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可以在需要指导的部分加上提示的动作或符号、

  6、完整演唱:音乐起,教师加入独白:“妈妈,我想您一定很累很累,不然为什么睡得如此香甜,夜已深,我要为您唱首摇篮曲!”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加入的一段深情的独白,一下子就会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自然地进行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整个的歌曲学唱的部分,从感知歌曲到感受旋律,再到演唱,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被爱感动,为爱歌唱!

  (四)情景表演:

  “孩子们,夜深了,听,妈妈的房间好静好静,(小声地呼唤)妈妈,妈妈……(做推门的动作)

  设计意图:歌曲唱会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是情景表演活动,为避免孩子对同龄人扮演妈妈产生不认同感,妈妈就由老师一个人来扮演,孩子分成若干组,进行排练,然后再一组组地进行表演,这里用深蓝色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窗帘来渲染气氛,每一组表演的时候由其它小组来伴唱,这样不仅巩固了歌曲的演唱,最主要的是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比较难的即兴创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个小秘密,今天老师为天下所有的妈妈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演奏竖笛)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妈妈呢?(学生汇报,选取在课堂可以完成的展示给大家,其余的作为课外延伸课下完成)

  (五)拓展延伸:“亲爱的孩子们,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拓展,是学生对妈妈的爱得到一种升华,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回报,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六)结束全课:

  做《感恩的心》手语离开教室。

  摇篮曲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及良好的学**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曲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

  3、学*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曲说课稿 7

  第五单元:音乐家舒伯特

  演唱:摇篮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摇篮曲》,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将能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音乐家舒伯特》当中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曲调温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深沉、纯真的母爱。能够用悠长的气息,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

  2、感受音乐文化差异,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样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现中的作用。

  3、运用模唱、聆听、对比、小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歌曲体裁;体会装饰音在刻画形象抒**感中的作用。

  2、从谱面上感知旋律,体会歌曲旋律特点,在理性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体会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能进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时,用悠长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圆润、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摇篮曲,感受妈妈对孩子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装饰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能比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音乐欣赏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

  ——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新歌。

  一、激情导入: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于乐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妈妈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在爱心小卡片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摇篮曲》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摇篮曲》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摇篮曲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静、徐缓、优美。

  3、学*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摇篮曲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摇篮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温暖亲切、贴*孩子生活,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妈妈爱孩子的亲切情感。教材要求幼儿不仅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来,还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根据孩子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把投入情境地演唱、表演,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技能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同时,它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孩子年龄特征,我本着既能让孩子掌握知识,有能达到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轻生柔和的,并富有表情的演唱。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乐曲节奏做动作,学会创编,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妈妈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准备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将改变过去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进行练*的单一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探尝试教学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根据小年龄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准备以角色表演的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孩子的学*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学*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洋洋娃娃和小熊》、《摇篮曲》和一些可爱的布娃娃。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整体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将以张熊飞教授“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诱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学*过程中,达到本节的预期目标。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2、启发诱导,引入新课

  3、角色游戏,掌握知识。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每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众所周知,愉快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而且又把他们带入一种特定的学*情境之中,为新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一上课将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放录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走进教室,在全部幼儿都已归位时,音乐突然变成“摇篮曲”,这时,我便会轻轻的将洋娃娃放入摇篮中,边唱边轻轻的摇,接着,让他们安静入座休息,并引出了导语:“刚才洋娃娃和我们一起跳舞,现在洋娃娃在做什麽?为什麽洋娃娃跳着舞,突然,就悄悄的睡着了?”

  这些简洁的语言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兴趣,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从欢快到安静的变化过程,使他们深切体会到“摇篮曲”的宁静、优美、舒缓、的音乐意境,接着让他们自然的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边欣赏边一起哼唱,此时,我会轻轻的拍着小朋友的肩膀。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回顾小时侯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睡觉的那种幸福感觉,这样在感觉中就自然地进入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2、启发诱导、引入新课。

  苏联科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而中班的孩子往往对事物的观察缺乏计划性,情绪性很大。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掌握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对事物能较长时间观察的能力。

  首先,我准备出示课件,然后指出生动形象的画面说:“蓝天是摇篮,白云轻轻的飘,摇着星宝宝,你看!星宝宝都睡着了,如果大海是摇篮,该摇着谁呀?花园是摇篮呢?那麽,大家再想一想,如果妈妈的手臂是摇篮,又该摇着谁睡觉呢?”这些问题估计孩子们通过观察都会很轻松的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我顺势提问:小朋友想一想,此时的妈妈会用什麽样的声音来唱歌呢?由于孩子在上节学过这首歌曲,因此他们不难回答出来(用轻声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接着我就安排他们富有表情的演唱《摇篮曲》,这样既巩固旧知,也发展了情感,自然的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角色游戏,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歌曲《睡吧!小宝贝》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布娃娃吗?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布娃娃,(教师出示)喜欢吗?想一想谁是布娃娃的摇篮呢?

  说完,教师出示音乐课件,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歌曲《睡吧!小宝贝》。看完后,幼儿会说自己是布娃娃的摇篮。接着,我就让幼儿抱起身边的布娃娃,做妈妈的动作哄布娃娃睡觉,边跟音乐边反复的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这样,把幼儿带入设定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掌握了歌词,提高了兴趣。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一句一句教的老套教法。在此活动中,幼儿也真正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妈妈的温情、伟大,同时又无意识的掌握了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兴趣的稳定性差,这样反复的游戏活动,会使他们感到疲倦,有一丝睡意,此时,我设计了声情并茂的表演,来再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就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教师范跳,提高兴趣。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在低沉的情绪中,去欣赏另一种美的享受、改善一下幼儿的激情,并体会每个做妈妈、爱孩子的亲切情感,来进一步体会母爱之情。

  由于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智慧离不开思维,而思维离不开动作,活动是一种直观动作,具有形象特点,适合幼儿期思维,使幼儿在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我进一步深化了第四个环节。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让通过本节课的学*与体会,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几对本节课的理解,让孩子去走到大自然中,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大胆的去想象,进行创编。比如: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大树是鸟宝宝的摇篮等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画形式画下来,发展绘画能力,这样从课堂实践延伸,目的是做到课内外结合,进而培养幼儿敢于探讨‘知识的.奥妙,同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的良好品德。

  最后,在这首欢快的音乐声中,师生与洋娃娃一起随着音乐走出教室。纵观整节音乐教学活动,我本着“以人为本,敢于创新”的原则,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随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新知,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并获取多方面的感性经验,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到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全部结束。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以鲜艳生动的画面衬托,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直观形象,简明完整,既激发了孩子的学*兴趣,又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孩子以美的启迪和享受。

  七、说诱思探究,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理念的。在本课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充分体现张熊飞教授“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教学思想,从孩子的学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孩子的学*兴趣,然后设疑激情,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新内容,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体验做妈妈的感觉,激励幼儿会有意义地去玩,在玩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以诱导性语言,运用孩子天生爱模仿、爱动的特性,来捕捉幼儿的每个灵感,点燃幼儿心灵深处的创新意识,这些巧妙的“诱”,自然开启学生自主探究之门,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动手做、动耳听、动口议、动脑思。达到教师的善诱和孩子的善思和谐统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超越自己,又在心灵体验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摇篮曲说课稿 10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一个展示、锻炼、积累、提高的机会,我执教的是第五册第五课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体现出夜晚的宁静,给人恬静、温柔的感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情感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在整体设计上,我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都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摇篮曲的导入——学唱歌曲——拓展激情——结束延续,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的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会爱与被爱,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比如回忆摇篮曲、示范唱妈妈的歌、欣赏《母亲》、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就连课的结束我也选择让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愉快地走出教室,围绕课题而展开,学生也始终保持一种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和练*法。比如,歌曲教学我采用听唱法为主学*歌曲。运用和整合了多媒体技术,开始部分借助播放MTV《妈妈格桑拉》,用一幅温馨、甜蜜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通过回忆摇篮曲,说摇篮曲的特点,唱摇篮曲,从视觉、听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感受这种温馨与甜蜜,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并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对童年和妈妈的回忆,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及夜晚宁静的气氛,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自然地走入本课的学*环境。在难点节奏的解决上,我避免了生硬枯燥的引导,而是采用设问,在宁静的、静悄悄的气氛中很自然地出示切分节奏,读一读,拍一拍,这样做,既解决了切分节奏这个难点,又为歌曲的演唱做了铺垫。我还特别注重教师的范唱。范唱了歌曲旋律,直接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切分节奏,我的表现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在最后的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有关妈妈的歌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起以往仅仅播放音乐带要生动形象的多,这样对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帮助。在拓展环节,我给学生介绍并范唱了4首关于“唱给妈妈的歌”,不仅丰富了音乐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歌曲的信息量。在欣赏了《母亲》这首歌,我看到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感情也特别真挚,他们在深深的回忆中体会妈妈的爱,让音乐将这份爱扩大、升华,把整节课推向了一个情感高潮。

  我感觉遗憾的是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比如学唱环节,学生唱得时间可以多一点,唱的形式多样丰富一点;还有创编活动教师引导的教学语言可以再优化一点,表演可以更到位点,这样效果会更好。

  古人云:“学而常思之,行而长践之,之所以进步也”。我想作为年轻的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做到琴不离手,曲不离口,以上是我的点滴反思,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摇篮》说课稿(精选5篇)

  《摇篮》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小小摇篮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创作歌曲。4/4拍,徵调式。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紧凑,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个乐句,起伏的旋律流畅而抒情,似摇篮有规律地晃动。第二部分旋律重复较多,配合着紧凑的节奏和幻想似的歌词的叙述,极富童趣。想象使孩子进入了梦幻的童话故事,抒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但《小小摇篮曲》曲调优美、柔和。在二年级上如此安静的《小小摇篮曲》是违背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这一特征。但同时这一学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力强,对游戏、对有一定故事性情节的题材又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可以让孩子们浸润在游戏、故事的情境中,在愉快舒适的活动中学*、体验这一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齐唱学过的歌曲

  二、游戏导入

  1、情境创设:

  (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咱们要静静地去学*,可不可以?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一幅星空图作为导入,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静、轻的夜里的气氛,使孩子们都能自觉投入到这种氛围中,从而为接下来的轻松愉快的学*做好铺垫】

  2、推摆游戏:

  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呢,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师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每两拍一次推;生按照老师的推方向进行摇摆。)

  【设计意图:摇摆游戏,即节奏律动活动。通过这一师生互动,教师可从容地观测每一个学生的注意情况,使教师的推动和他们的主动律动成为注意的焦点。让孩子们在律动中体验愉悦、轻松的心情。】

  3、感受“摇篮曲”:

  师: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现在我边唱边推,你们来听、来做。我往哪推你往哪做。

  师一边深情地唱舒伯特《摇篮曲》一边做推动动作,生进行律动。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生回答(摇篮曲)

  你所知道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晃动感……

  师: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乐曲。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初步感受到摇篮曲的静、轻、摇晃感等特征】

  三、歌曲学*

  1、初步聆听、感受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唱着她的《小小摇篮曲》哄着她的“小宝宝”睡觉呢。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唱的摇篮曲是怎样的?她的“小宝宝”是谁?

  播放歌曲

  生听后回答:“小宝宝”是布娃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认识歌曲演唱内容】

  2、复听,进一步体验

  师:听这位小朋友唱摇篮曲时真幸福!我也想学这位小朋友唱一唱《小小摇篮曲》了,但我还想要有人来当我的“小宝宝”,现在有谁愿意来做我的“小宝宝”让我哄一哄?

  生反馈(师要鼓动全班孩子一起当“小宝宝”进行合作)

  师:注意你要配合我。那么怎么配合我呢?

  生回答。要点:动作——摇动;仔细感受

  师跟伴奏演唱《小小摇篮曲》,生律动

  【设计意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歌曲,唤起情感经验,激起学*兴趣。】

  3、第一段学*

  (1)第一、二乐句:入睡

  师:现在呀,我来当布娃娃,也就是你们的“小宝宝”,还记得一开始我还没入睡你是怎样唱的?

  生回答

  师展示前两个乐句歌谱,并播放

  听后生跟琴演唱

  师:这两次的“吔啰啰吔”用怎样的口气去唱?(亲切)

  解决难点之一:师处理两处“吔啰啰吔”的演唱。(要求:安静、情绪比较*稳,没有太大起伏)

  (2)第三、四乐句:梦中

  师: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真柔和,我听了真的要睡着了。我现在在梦的太空中遨游,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会为我哄唱些什么呢?可以先读一读。

  生读: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吔啰吔,吔啰吔,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听一听这两句吧。

  师展示三、四句歌谱,并播放

  师:这时候的语气应该是?

  生回答(亲切、深情)

  解决难点之二:第三乐句演唱

  师:先念一遍,再随师唱。

  解决难点之三:最后一处“吔啰吔,吔啰吔”演唱。(要求:表达无限的爱意,情绪有一点点激动。这时候配上摇摆的动作,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

  (3)完整学唱第一段。

  展示第一段大谱表,生跟琴轻唱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整地为我唱一唱,在碰到“吔啰啰吔”时,小朋友就摇动起来,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生跟琴演唱

  (4)合作学*:

  师生接唱:师唱有意义的词,生唱衬词。

  小组接唱:分两大组一部分唱有意义的词、一部分唱衬词。

  (5)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6)生有感情地完整唱第一段

  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哄着入睡、梦中”这一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过程,渐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歌曲,走进并沉浸在幻想的意境中。能演唱并体会歌曲不同的情绪。合作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种自然的交往中学*,让歌声触动生命的内在经验,课堂就会变得很舒适】

  4、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我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先来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

  展示第二段歌词,播放这段歌曲。

  听完后,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师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第一段落实好的基础上,第二段让孩子有质量地听一遍(倾听),再自己跟钢琴伴奏演唱,充分发挥孩子自觉能动性,培养孩子主动聆听、主动学*的*惯】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改编动作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摇篮曲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摇晃动作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检测孩子对摇篮曲节奏把握的情况的时候】

  5、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生有表情地表演

  6、个别表演

  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检查学*情况,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听赏和评价】

  四、拓展

  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着名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使课堂首尾呼应,再次唤起学生经验,去深刻体会摇篮曲的特征,拓宽知识面】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六、组织下课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微评:

  这一课为孩子们营造了十分安静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十分投入,在静静的聆听、静静地感受、静静地学唱中,师生共同促成了这一课的较好完成。

  但是这一课有个不足点,就是设计的情境极其脆弱,趣味性不强,容易让学生给破坏。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情节性也强,根据一点,再争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动、好模仿,侧重形象思维的特点,这堂课也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层层推入,从演唱情绪方面入手来学*歌曲,效果会更好

  《摇篮》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及良好的学**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理解水*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五册第五课表演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正确的速度,柔美圆润的声音,完整、准确、深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歌曲宁静的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心中有爱”的人。

  二、教材分析: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2/4拍,徵调式,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通过“八度大跳”、“切分节奏”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MU”音的运用更是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使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深情的演唱来表现对妈妈的爱;

  2、教学难点: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深蓝色窗帘,竖笛。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亲爱的孩子们,请伸出你的双手,和老师一起捧起一颗“感恩的心”(教师演唱并带领学生做手语。

  设计意图:这里的律动《感恩的心》高潮部分为整个的教学做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进行深情的道白:“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人间?是谁,用爱把我们温暖?是谁,哺育我们健康成长?是谁,给了我们温馨的家园?”学生会答:“是妈妈”。紧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妈妈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下来进入对话:“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妈妈为我们做过的太多太多,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在这里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那有一个给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她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导入这一部分,我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妈妈的爱,我想,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应该是最好的“激情”方式,而谈话法的运用又巧妙地为聆听设下了伏笔。

  (三)新歌教学:

  1、初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看一看为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吧!”课件出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在欣赏前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把听到的看到的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生动吧!”(初听后让学生来讲一讲歌曲讲述的故事,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对歌曲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复听:“多么美好的故事,多么动人的旋律,请听老师来演唱歌曲,感受一下老师是用怎样的速度、节拍来表现歌曲的轻柔和宁静的吧!请大家用身体的律动来配合老师!”

  设计意图: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律动更能使师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哼唱旋律:“那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大家轻轻地走进妈妈的房间,用最轻柔的声音来为妈妈哼唱摇篮曲吧!嘘,可别吵醒了妈妈啊!”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的情境主要是控制学生哼唱的音量与情绪的把握,歌曲情绪的把握应该从一开始接触唱就注意引导情绪的处理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单纯是放在歌曲处理的部分来完成的`。)

  4、歌词朗诵:“我们把最动听的曲子唱给了妈妈,那让我们把最动情的朗诵也送给送给妈妈吧!”教师带着学生在伴奏下按节奏朗诵歌词。

  设计意图: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是为了情感的延续,也是为下面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5、填词演唱:“下面就让我们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吧!”(学生随琴填词演唱,学唱的过程学生是主人,在这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唱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可以在需要指导的部分加上提示的动作或符号、

  6、完整演唱:音乐起,教师加入独白:“妈妈,我想您一定很累很累,不然为什么睡得如此香甜,夜已深,我要为您唱首摇篮曲!”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加入的一段深情的独白,一下子就会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自然地进行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整个的歌曲学唱的部分,从感知歌曲到感受旋律,再到演唱,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被爱感动,为爱歌唱!

  (四)情景表演:

  “孩子们,夜深了,听,妈妈的房间好静好静,(小声地呼唤)妈妈,妈妈……(做推门的动作)

  设计意图:歌曲唱会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是情景表演活动,为避免孩子对同龄人扮演妈妈产生不认同感,妈妈就由老师一个人来扮演,孩子分成若干组,进行排练,然后再一组组地进行表演,这里用深蓝色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窗帘来渲染气氛,每一组表演的时候由其它小组来伴唱,这样不仅巩固了歌曲的演唱,最主要的是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比较难的即兴创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个小秘密,今天老师为天下所有的妈妈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演奏竖笛)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妈妈呢?(学生汇报,选取在课堂可以完成的展示给大家,其余的作为课外延伸课下完成)

  (五)拓展延伸:“亲爱的孩子们,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拓展,是学生对妈妈的爱得到一种升华,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回报,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六)结束全课:

  做《感恩的心》手语离开教室。

  《摇篮》说课稿 4

  本课选自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星光亮”,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摇篮》和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复听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创编简单动作,表现出蓝猫的可爱形象。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摇篮曲优美、宁静的情绪3、指导学生用甜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3通过为歌曲创编歌词,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其中2和3两个教学目标是教学重点,目标4就是教学难点。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复听《蓝猫淘气三千问》;学唱歌曲《摇篮》;创编歌词。

  第一个环节:复听《蓝猫淘气三千问》

  这是一个情景创设过程,也是导入新课的环节,和学生简短的交流后放《蓝猫淘气三千问》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表现出蓝猫爱想、爱文、爱动脑的.探究精神。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

  首先,我请学生用“m”哼唱旋律,在他们熟唱旋律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发声方法进行哼唱,比如说lu、u等,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让他们唱准音高和节奏。接下来就是学唱歌曲的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包括让学生欣赏歌曲、朗读歌词、学唱歌词、律动几个部分,都是为了让学生用良好的咬字、吐字,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三个环节:创编歌词

  我用课件导入创编歌词教学环节,请学生帮助花宝宝、鱼宝宝和身边的事物找找他们的摇篮,我借助小组合作学*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不拘于图画,只要合理即可,再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节课我力求让听觉感受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歌曲学*动、演、创、赏等各个环节,均由听而起,同时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在歌曲的学唱、编歌词部分都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伙伴间的合作参与,并以此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摇篮》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识别音乐作品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干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3篇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共四小节,内容浅显,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

  我从哪里来?作为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这个单元是要启迪孩子们去认识人类的开端,寻找人类的根,追问世界的开端,这是编者的美好愿望。

  教学这一课,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好“摇篮啊”中的“啊”,第二节和第三节读好里面的四个疑问句,第四节符号“沙沙,沙沙”和“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除了这些细节,整首诗的节奏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在分节指导时,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读得比较好,不过一放到整首诗里,他们就会读得很急。当然,在下午第七节课再检查时,他们的朗读还是能让人满意了。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重点在透过文字表面读懂诗歌的意趣。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原始人类在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找出几组动宾短语“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赏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最富诗意和童趣的两组短语。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一句没有沿用前面的句式说成“追野兔,采蘑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趣味,和野兔赛跑多有意思啊,野兔成了原始人类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呢,多快乐!“看蘑菇打伞”蘑菇为什么要打伞呢?是为了挡雨?为了遮阳?还是为了美美哒呢?原始人类是在看蘑菇打伞,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吗?还是会想哪一把蘑菇伞更美。多有趣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再看“逗小松鼠,赏野蔷薇”动物可爱,植物美丽;“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红与绿相应成画。多有诗情画意,原始人类的生活。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童诗中的意象,眼前好似放映着一部有趣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大片。虽然时间花得有点多,但,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共四小节,内容浅显,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

  我从哪里来?作为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这个单元是要启迪孩子们去认识人类的开端,寻找人类的根,追问世界的开端,这是编者的美好愿望。

  教学这一课,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好“摇篮啊”中的“啊”,第二节和第三节读好里面的四个疑问句,第四节符号“沙沙,沙沙”和“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除了这些细节,整首诗的节奏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在分节指导时,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读得比较好,不过一放到整首诗里,他们就会读得很急。当然,在下午第七节课再检查时,他们的朗读还是能让人满意了。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重点在透过文字表面读懂诗歌的意趣。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原始人类在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找出几组动宾短语“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赏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最富诗意和童趣的两组短语。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一句没有沿用前面的'句式说成“追野兔,采蘑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趣味,和野兔赛跑多有意思啊,野兔成了原始人类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呢,多快乐!“看蘑菇打伞”蘑菇为什么要打伞呢?是为了挡雨?为了遮阳?还是为了美美哒呢?原始人类是在看蘑菇打伞,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吗?还是会想哪一把蘑菇伞更美。多有趣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再看“逗小松鼠,赏野蔷薇”动物可爱,植物美丽;“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红与绿相应成画。多有诗情画意,原始人类的生活。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童诗中的意象,眼前好似放映着一部有趣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大片。虽然时间花得有点多,但,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第一课时:

  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读诗歌,感知文本。首先,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思考:祖先生活中哪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字后,教师要求学生读这首诗,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

  第二课时:

  1、这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诗,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很贴*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首诗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出与自己生活贴*的活动,比如:摘野果、捉蜻蜓、逮蝈蝈等,并让学生体会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情,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注重朗读。朗读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课文。掌握预*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

  预*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预*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课文的方法:

  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3篇

  《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摇篮》大班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摇篮(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摇篮》。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朗诵诗歌《摇篮》;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续编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诗歌《摇篮》。

  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幼儿欣赏诗歌。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五、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六、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七、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八、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九、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摇篮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基础上,学*仿编摇篮。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创编所需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出示摇篮,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1、出示摇篮,师问:看,这是什么?摇篮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起来看看吧。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二、学*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

  (要求幼儿要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

  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师提问:星宝宝怎样的睡的?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师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3)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用好听地声音来读一读。

  师: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三、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的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除了花宝宝外,还会有谁?

  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地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诵读。

  [活动延伸]:

  将图片放在语言供幼儿自己练*诵读诗歌。

  小百科: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是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是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二)学*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8)

——我成长的摇篮作文 (菁华5篇)

  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的母校——张泾实验小学即将迎来她的一百年华诞。转眼我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了,每当我回想起在母校上学的点点滴滴,总令我心潮澎湃,感概万千。

  我有一个特长,它从一年级就开始陪伴在我身边,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个特长就是——象棋。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不会下象棋,在任老师一节又一节象棋课的培育下,我渐渐学会了下象棋,对象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因此,我的水*提高地很快。一个月后,经过我不断的努力,我的象棋水*已经比别人高出一大段了,任老师见我如此认真,便把我推荐到象棋提高班培训。一进到培训室,看到这么多新面孔,我有点胆怯。但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很友好,老师讲课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在认真地听着,我和他们一样,也在专心致志地听着。没过多久,我就爱上了这个培训班,每天中午和下午,我都会早早地出现在培训室门口,等着老师开门,等着老师讲课。在老师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我的水*一点一点地提高了。

  终于,我要代表学校出去比赛了。那是在20xx年的元旦,我去江阴参加江苏省小太阳杯比赛,我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出去比赛。同时我又很紧张,第一是因为怕自己下不好,拖了学校的后腿,第二则是因为这是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出远门,有点想念家人。陶老师鼓励我说,这只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在意,并且,陶老师也教了我们许多比赛中的好*惯,比如:在用赛钟的时候,哪只手走棋就哪只手按赛钟,摸子动子、落子无悔,对手犯规了要举手……这次比赛,虽然我名落孙山,但它给了我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不仅使我明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还提高了我的自理能力,真是受益匪浅啊!

  之后的几年中,我更加努力,不仅每天准时参加培训,上课专心听讲,还时不时地主动要求和老师下棋,棋艺提高得很快,三建杯第五名、第四名、第二名……成绩越来越好。去年,我还获得了无锡市象棋一级大师的称号,它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在老师、同学们的赞扬声中,我很自豪,因为我能为学校、为班级争得荣誉,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因为骄兵必败。下棋如同做事,要专心,更要有那无坚不摧的恒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得到更好的名次,让象棋成为我人生中一道最美丽的彩虹。

  母校呀母校,你是我成长的摇篮,你让我享受了如此优雅的学*环境,你让我得到了优秀教师的耐心辅导,你让我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你给予了我太多太多,我无法报答。我不会忘记你给予我的精神财富;我不会忘记你给予我的人生哲理;我更不会忘记你给予我的童年的欢乐与幸福!

  我的家住在星湖小学的'附*。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经过学校的时候,他们就对我说:“这是星湖小学,是我们南宁市的名校。学校像花园,老师像妈妈,可好啦!”从那时候起,我就盼望自己快点长大,能早日做一名星湖小学的学生。

  三年前,我终于成为了星湖小学一员。上学的第一天,我在爸爸和妈妈的陪同下,一大早就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来学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我的是余老师。她圆圆的脸庞,头发卷卷的,有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她的嘴唇很薄,说起话来,声音非常甜美。三年来,是余老师教我知识,给我鼓励,引我成长。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学*很不用功。整天就是想着看电视和玩电脑。做作业不动脑筋,错得一塌糊涂。学*成绩很差。就在这时候,余老师把我叫到她办公室去,和我一起分析学*差的原因,开导我,让我克服自己的缺点。从那以后,余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我的学*。当我上课不专心时,她就用善意的眼光提醒我;当我认真听课时,她就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在教室里耐心地指导我写作业。下班时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看着老师每天拖着疲劳的身影离开学校的时候,我的心里真不好受啊!也就是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帮助下,我重新端正了学*态度,把学*成绩赶上来了。这个学期,我还光荣地当上了班长呢。

  在星湖小学迎来25岁生日的时候,我要感谢星湖小学给了我成长翱翔的蓝天。我要感谢辛勤培养我的余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祝星湖小学明天更美好!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母校;拾起一朵落花,我说这是我的母校;接住一滴蜡油,我说这是我的母校。啊!母校,风风雨雨中,您已走过10年的光辉岁月。10年的蜕变,10年的辉煌,日日夜夜,千秋万代,您在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如今,歌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东华人都在情真意切地歌唱着……

  就在您的怀抱里,我成长壮大;就在您的抚育下,我成熟刚强;就在您的教育下,我日益成熟。您是那样的博大无私,您是那样的胸怀坦荡,您是那样的深厚博大。有人把您比作是一条船,更有人把您喻成一首歌,可我认为,您当成是心中那成长的摇篮……

  庄严的礼堂,幽静的校道,朗朗的读书声,十里飘香的桂花,总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花季雨季里牵动着我们的心灵。母校的风景美,人美,人们的心灵更美。校园里的篮球场,是年轻人拼搏激情的地方。一个漂亮的反转身投篮,一声长哨,一阵掌声。如果你喜爱运动,你可以加入他们一起跳跃奔跑。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坐在树底下的石椅上欣赏他们的球赛。那被阳光照得发红光亮的脸,那专注的眼神,那渗透汗水的球衣,都显示青春的活力。那热浪般的呼喊是否引起你的共鸣?你不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吗?

  但身为一名东华人,我最引以为荣的,还是母校独具有的艺术特色。清脆悠扬的歌声,曼妙柔婉的舞姿,优雅梦幻的美术,总让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让人禁不住想要在校园中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啊,母校!漫漫求索之路,有您坚韧的足迹,更有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但经过失败的痛苦,您已迎来了成功的喜悦,似水年华中,您将我们打造得更加坚强,让我们懂得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淡淡,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都要甘于奉献。

  啊!母校,您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你是根须,我是禾苗,您输出全部的血液只为了我的茁壮成长;母校,您是大海,我是小河,我将用我的涓涓细流壮大你的浩荡行色;母校,你是太阳,我是云朵,我将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在这幸福时刻,所有的记忆和祝福,所有的关怀与挂念,乃至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洒落在每个东华人心间,像一瓣瓣五彩的花片温馨地铺满从20xx到20xx年的每一个年轮的空格里。

  母校,您是希望,你是信念,我生命中的春天在您的抚育下,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您是我一生中执著追寻的灯塔,您是我心中永远眷恋的摇篮!

  愿母校不断发展,再谱华章!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母校;拾起一朵落花,我说这是我的母校;接住一滴蜡油,我说这是我的母校。啊!母校,风风雨雨中,您已走过10年的光辉岁月。10年的蜕变,10年的辉煌,日日夜夜,千秋万代,您在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如今,歌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东华人都在情真意切地歌唱着……

  就在您的怀抱里,我成长壮大;就在您的抚育下,我成熟刚强;就在您的教育下,我日益成熟。您是那样的博大无私,您是那样的胸怀坦荡,您是那样的深厚博大。有人把您比作是一条船,更有人把您喻成一首歌,可我认为,您当成是心中那成长的摇篮……

  庄严的礼堂,幽静的校道,朗朗的读书声,十里飘香的桂花,总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花季雨季里牵动着我们的心灵。母校的风景美,人美,人们的心灵更美。校园里的篮球场,是年轻人拼搏激情的地方。一个漂亮的反转身投篮,一声长哨,一阵掌声。如果你喜爱运动,你可以加入他们一起跳跃奔跑。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坐在树底下的石椅上欣赏他们的球赛。那被阳光照得发红光亮的脸,那专注的眼神,那渗透汗水的球衣,都显示青春的活力。那热浪般的呼喊是否引起你的共鸣?你不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吗?

  但身为一名东华人,我最引以为荣的,还是母校独具有的艺术特色。清脆悠扬的歌声,曼妙柔婉的舞姿,优雅梦幻的美术,总让校园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让人禁不住想要在校园中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啊,母校!漫漫求索之路,有您坚韧的足迹,更有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但经过失败的痛苦,您已迎来了成功的喜悦,似水年华中,您将我们打造得更加坚强,让我们懂得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淡淡,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都要甘于奉献。

  啊!母校,您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你是根须,我是禾苗,您输出全部的血液只为了我的茁壮成长;母校,您是大海,我是小河,我将用我的涓涓细流壮大你的浩荡行色;母校,你是太阳,我是云朵,我将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在这幸福时刻,所有的记忆和祝福,所有的关怀与挂念,乃至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洒落在每个东华人心间,像一瓣瓣五彩的花片温馨地铺满从20xx到20xx年的每一个年轮的空格里。

  母校,您是希望,你是信念,我生命中的春天在您的抚育下,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您是我一生中执著追寻的灯塔,您是我心中永远眷恋的摇篮!

  愿母校不断发展,再谱华章!

  我的家住在星湖小学的附*。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经过学校的时候,他们就对我说:“这是星湖小学,是我们南宁市的名校。学校像花园,老师像妈妈,可好啦!”从那时候起,我就盼望自己快点长大,能早日做一名星湖小学的学生。

  三年前,我终于成为了星湖小学一员。上学的第一天,我在爸爸和妈妈的陪同下,一大早就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来学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我的是余老师。她圆圆的脸庞,头发卷卷的,有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她的嘴唇很薄,说起话来,声音非常甜美。三年来,是余老师教我知识,给我鼓励,引我成长。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学*很不用功。整天就是想着看电视和玩电脑。做作业不动脑筋,错得一塌糊涂。学*成绩很差。就在这时候,余老师把我叫到她办公室去,和我一起分析学*差的原因,开导我,让我克服自己的缺点。从那以后,余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我的学*。当我上课不专心时,她就用善意的眼光提醒我;当我认真听课时,她就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在教室里耐心地指导我写作业。下班时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看着老师每天拖着疲劳的身影离开学校的时候,我的心里真不好受啊!也就是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帮助下,我重新端正了学*态度,把学*成绩赶上来了。这个学期,我还光荣地当上了班长呢。

  在星湖小学迎来25岁生日的时候,我要感谢星湖小学给了我成长翱翔的蓝天。我要感谢辛勤培养我的余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祝星湖小学明天更美好!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9)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摇篮》 (菁华3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二、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摇篮的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0)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第1小节。(课件)

  课题质疑: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请同学们朗读第1小节。

  1、全班读第1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2、抓住“多大、一望无边、遮住”,体会摇篮的大。

  3、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二)小组合作学*第2、3小节。(课件)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表示动作的词有:摘、掏、看、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指导朗读。

  师: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1)练读第2、3小节。

  (2)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3)填空背诵。(课件)

  (三)学*课文第4小节。(课件)

  1、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x),是( x )的摇篮。

相关词条